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9 15:59:54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篇1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后,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目前,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依然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如人力资源总体数量庞大、缺乏合理的结构、整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等等[1]。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上,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必须提高重视,加强对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找出原因的同时想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完善国有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促进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现存的问题

随着世界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加强了重视。因此,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的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态看来,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人力资源热力庞大且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有钢铁企业重视的问题,并得到了初步解决。国有钢铁企业从业人员的逐年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速率,但是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冗员问题依然严重,甚至人力资源数量庞大的问题在部分企业所占的比例还很高。因此,由于人力资源数量庞大的问题造成生产率低下,仍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并不断降低整体社会的发展速度。

另外,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严重阻碍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2]。就学历无言,在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员工之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占的比率最小,本科及专科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也不多,然而中专以下学历的员工占了半数以上。就人员构成而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比例均为操作人员,其比例远远多于全体人员的一半。人员结构不合理,员工学历普遍较低以及操作人员比例偏高的问题,都是企业生产速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的原因。

(2)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严重化

虽然我国国有钢铁企业近年来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不断增多,但是对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使得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无法适应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长,也无法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国有钢铁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整体上看,国有钢铁企业的人才流入远远不足与弥补人才流失的造成的岗位人员空缺。许多杰出的钢铁行业人才离开国有企业后,进入一些民营钢铁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还有一些其他企业。

2 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之所以存在以上提到的问题,是因为受到了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单一的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不科学的员工激励体系以及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存在等等。

(1)人才引进途径单一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般都是通过招聘会以及校园招聘等传统的方式进行。并且招聘雇佣的人员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和政府分配安置的复转进人为主,具备较多相关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比较少,这就造成了人员引入数量不足于弥补人员的流出。由于人员不足,国有企业就无法全面提高生产速率,进而有效促进国有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仅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人员招聘,在选拔人才的方式以及人才选择的范围上还是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2)不完善的职教育培训体系和激励制度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上不够完善,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工作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没有深刻认识到员工教育培训制度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并且在培训的内容上没有很好的符合企业的以及岗位的需求[3]。对员工综合能力的培训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仍旧是单一的知识性培训。

员工激励体系的不科学和不完善也是国有钢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国有钢铁企业员工的薪酬标准没有能够很好的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整,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薄弱,部分卓越的人才因此而选择到薪酬待遇更高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实现个人的发展。并且,企业内部晋职提升的制度以及标准等模糊不清,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使得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才无法升职而寻找其他能够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途径。

3 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纹理的解决方法

要解决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现存的的问题,就要从精简主业从业人员、全面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以及不断完善职工激励制度等等为出发点,深化改革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1)精简主业从业人员,合理安排富余人员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的问题,精简主业从业人员合理安排富余人员成为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快速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应遵守为企业、员工和社会负责的原则,加强力度促进工艺技术的发展,实施主辅分离,适度加强非钢产业的发展力度,深化精简钢铁主业的从业人员,合理科学的安排富余人员的转移。在对国际钢铁巨头进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强化技术改革,不断减少钢铁主业从业人员的数量。这就要求国有钢铁企业要继续实施主辅分离和深化辅业的改造工作,为合理科学的安置富余人员而适度发展非钢产业,提高就业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以及统一和谐的发展。

(2)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完善和深化势在必行。对职工进行全面的培训能够更好的提升员工的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4]。因此,国有钢铁企业的应将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出发点,不断补充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各级的管理者在深入认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应将企业和员工的需求结合起来,对职工教育培训制度进行完善,使培训工作能够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进行。

(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是一个企业科学合理的对人的需求进行满足和限制,达到改变人的一些行为和动机并影响其行为的目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内现有的人员,挖掘并培养员工的潜在能力,使工作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将有才能以及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长期为企业效劳。因此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应不断完善、健全现有的员工激励机制,使得激励的效果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薪酬标准上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到科学合理的水平,并且不断改革内部的晋升制度,帮助有真才实学的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目标,把机会留给有能力的人。

4 结语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篇2

在钢铁行业利润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河南省钢铁企业普遍加大了节能、环保及综合利用方面的投资,节能减排投入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了15%。2013年,钢铁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11.84万吨标准煤,较2008年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达到497.51千克标准煤,低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15.9%,较2008年下降2.0%;吨钢耗新水3.37吨,低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3.7%,较2008年下降30.5%。

二、河南钢铁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钢铁价格大幅下跌,行业全面亏损,钢铁行业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压力。这既与国际钢材市场需求萎缩和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有关,也充分暴露出河南省钢铁行业多年积累的深层次问题。

1.生产低位波动、效益水平低下

生产增速低位波动。2008年,钢铁行业结束了金融危机前的高速增长,增加值增速由2007年的40%回落到2008年的6.0%,2009年以来,钢铁行业一直在恢复、调整、波动中发展,生产增速处于10-15%之间,2010~2012年连续三年增速低于全省工业增速平均水平。产品价格逐年下滑。钢铁行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自2008年以来总体呈回落态势,由2008年的同比增长26.2%回落到2013年的同比下降6.9%,回落33.1个百分点。在我省近三年来工业企业月度趋势调点监测的钢铁产品价格中,棒材、钢筋、线材、中板和厚钢板等5种产品的价格均呈逐年回落趋势,2013年产品价格较2011年回落幅度均在15%以上,其中棒材、线材和钢筋价格回落20%以上,分别为29.5%、21.9%和20.4%。经济效益水平较低。2013年,全省钢铁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2%,较2008年回落26.7个百分点,整体呈下滑态势。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2.0%,销售利润率5.4%,处于工业行业较低水平。钢铁行业总资产贡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资产贡献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8年的22.5%下降至2013年的13.9%;成本费用利润率在波动中略有回升,2013年达到最高点5.9%,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据国税统计,近几年来,除2011年钢铁行业税收同比增长11.7%外,其余年份总体呈现下降态势。2013年,钢铁行业完成工业税收38.7亿元,同比下降3.0%,仅相当于2008年的41.6%。亏损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河南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个数为35家,亏损面为5.4%,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共计3.97亿元,其中,炼钢环节亏损额达1.43亿元,钢压延加工亏损额达1.67亿元,占全部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的78.1%。

2.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多年来,钢铁产业发展以规模扩张为主,而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长期存在。我省在推动钢铁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引导产品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转型升级步伐依然缓慢。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2013年,钢铁行业存货同比增长22.3%,为近三年来的较高水平,分别较2012年和2011年提高26.4和16.1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生铁、粗钢、钢材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2%、61.7%和65.0%,均为近五年来的较低水平。钢铁深加工环节贡献率下降。2013年,全省钢铁深加工环节压延加工占钢铁行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2%,较2008年下降6.1个百分点,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1%,较2008年下降15.4个百分点。钢铁产品结构性过剩。目前我省钢材品种以建材和板材类产品为主,这些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中小企业容易进入,多数产品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而中高端产品产量较小。棒材、钢筋、盘条、厚钢板、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等产品均较2008年增长了50%以上,但市场销路好、附加值相对高的铁道用钢材、大型型钢、中小型型钢、特厚板、中板、热轧窄钢带等产量较2008年下降,大型型钢产量较2008年下降41.2%,小型型钢下降8.7%,特厚板产量下降39.9%,中板下降54.7%,热轧窄钢带下降98.5%。

3.行业集中度较低

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钢铁行业利润增长同比均为负增长,而随着全国经济的恢复性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对钢铁市场的巨大需求,2010年和2011年钢铁行业利润增长均在30%左右,市场的需求提升了众多钢铁企业的生产能力,许多中小钢铁企业应运而生。2012年全省钢铁行业企业个数大幅增加,达到585家,较2008年增长110.4%,加剧了钢铁行业的产能重复建设,致使行业集中度降低。中小型企业数量多。2013年全省钢铁行业大型企业25家,较2008年增加14家,中小型企业621家,较2008年增加354家,占钢铁行业新增单位数的96.2%。大型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力不强。2011年,安钢集团与省内的凤宝特钢、亚新钢铁、新普钢铁三家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沙钢集团安阳永兴钢铁与华诚特钢、汇丰管业、利源焦化共同组建成立了河南沙钢联合钢铁集团,实现了产能扩张,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但从全省来看,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前十名的钢铁企业占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7.2%,较2008年下降23.4个百分点;全部大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该行业的45.4%,较2008年下降8.8个百分点。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2013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测评结果显示,我省安阳钢铁在全国70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综合测评中排名第40位。钢铁行业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行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三、河南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升级方向

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状况并未发生明显好转,钢铁行业运行态势持续低迷。全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2010年的248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180万吨;吨钢综合能耗要由2010年的605千克标准煤下降至580千克标准煤;“十二五”期间,将要淘汰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4800万吨。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和节能减排任务的进度不断加快,钢铁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今后三年钢铁行业的产量整体上将保持在4%左右的增速。从需求结构看,我国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建设保障房,对钢材未来五年内形成需求支撑,另外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将在很大程度上拉动相应钢材品种的需求。为此,我省钢铁企业必须强化技术进步和差异化发展,开发新产品,开拓新领域,突出降本增效,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1.加快淘汰行业过剩产能

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是目前推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提高钢铁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实现路径。我省钢材类产品产能利用率还不足70%,产能过剩现象不容忽视。2013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并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今年要淘汰钢铁过剩产能2700万吨。在全国化解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我省钢铁行业必须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使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技术标准、工艺装备落后、能源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退出市场。严格控制产能盲目扩张,尤其是同质化的产能尽量避免新建。加大相关政策倾斜支持。对淘汰压缩落后产能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区和企业,在安排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其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符合条件的钢铁企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及培养、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等项目,相关财政资金给予优先支持。

2.加快钢铁产品结构调整

按照专业化和区域分工协调发展的要求,实施差异化和专业化的产品发展战略,支持钢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钢材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品向“高、精、专、深、特”调整。围绕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加大对高强度建筑用钢、高强度机械用钢、高性能零部件用钢、棒线材制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力度,满足我省市场增长较快的轻工、装备制造、建筑业等行业发展需要,提升产品创效能力。支持重点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通过实施生产专业化、产品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建设安阳、济源、平顶山、南阳等优特钢产业基地,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3.大力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充分利用国家优化钢铁产业布局和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的政策,争取我省钢铁企业融入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发展战略,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战略重组。支持省内钢铁企业与具有技术、市场和资源优势的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进行战略重组,比如借河北等省份产能外移之机,承接部分外移产能,利用其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资本技术优势,解决我省钢铁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省内生产规模相对较大的优势民营钢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对区域内的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推进前向联合,鼓励钢铁企业与拥有铁矿资源的企业联合,与煤炭、焦化等能源企业加强战略协作,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积极推动后向联合,鼓励钢铁企业与省内用钢大户加强合作,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兼并重组,推进钢铁企业成立包含上下游行业的产业联盟,更好地抗御来自上游或下游产业的风险,提高钢铁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4.促进钢铁产业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装备、汽车、家电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带动钢铁产品消费和产业升级。加大税收和金融方面的扶持力度,对困难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为钢铁企业提供完善的投融资服务。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优惠政策,严格实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问责制。支持钢铁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促进企业围绕产品升级、重点工业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中部地区上市钢铁企业;综合绩效;突变级数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31-04

引言

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和江西省的有色金属资源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中部发展则国家强大,所以,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的经济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钢铁产业对中部地区的支撑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是,我们以前评价企业的绩效更多的是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没有考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以及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复杂性,导致结果会有些偏颇。因此,本文试图从综合绩效方面对中部地区钢铁企业进行评价及比较,可望为中部地区的上市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中部地区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中部地区钢铁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年产量已突破5 500万吨,在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然而,由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的国民经济也不能幸免于难。钢铁产业作为国家的传统及基础行业,在应对风险和危机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很多问题:一是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偏低;二是产能过剩,国际话语权轻;三是国际竞争力弱,内部竞争无序;四是环保仍需提上日程,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但是,在面临突出问题的同时,中部地区的钢铁企业也存在发展的机遇:一是中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带动了钢材的消费。二是政府支持钢铁产业的发展。钢铁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实现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产业。政府将钢铁产业定位于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家多次颁布政策、法规和文件等支持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铁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且又处于产业整合和调整的关键时期,对其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中部地区钢铁企业科学合理健康发展。

二、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本文基于企业价值理论,以企业价值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相关关系入手,从三重绩效的角度来评价企业。能够使企业的价值更合理的体现企业产品、经营方式、经营策略和品牌,使企业更加注重培育和发展自己的诚信形象和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人们认识到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和谐发展的关系,企业卓越的绩效来源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忠诚协调的关系。因而本文认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和睦的关系是企业经营机会和竞势的来源,企业只有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协调的关系,才能获取竞争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基于第三个阶段来构建相应的上市钢铁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本文对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从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来进行。经济绩效包括: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运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发展能力(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长率、财务杠杆系数);环境绩效包括:环境影响(吨钢SO2排放量、吨钢烟粉尘排放量),资源消耗(吨钢COD排放量、吨钢综合能耗、吨钢新水消耗量),环境治理(水循环率、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社会绩效包括:劳动就业(工资福利、就业贡献),社会影响(社会捐赠、社区服务),产品责任(产品质量认证、顾客满意度)。

(三)数据获取与处理

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其中,定量指标包括评价经济绩效指标和环境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中的“工资福利”、“就业贡献”、“社会捐赠”等指标也为定量指标,数据根据企业的相关资料可以直接获得。“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按照百分制,也可以转化为定量指标;“社区服务”指标为定性指标,主要是结合企业人员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及企业的相关新闻等分为了五个等级,第五个等级为最好,第一个等级为最差,分别给予打分。“是否通过质量认证”的依据为:如果回答“是”则取l,如果结果为“否”则取0。

因此,本文中存在定性和定量两类指标,量纲不同,就需要做归一化处理,目的就是把各类量纲不统一的数据,经过变换,换算成无量纲的表达式,这样数据便有了可比性,使得能够很方便地分析和比较数据。借鉴吸收了非线性无量纲和直线型无量纲处理方法,用无量纲处理方法处理正、逆项指标。

正向指标: (1)

逆向指标: (2)

式子中,字母i代表 1,2…,m(m为指标数);字母j代表l,2…,n(n为指标数)。

(四)评价方法

选用了不使用权重只需根据指标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其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的突变级数法对企业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能够较科学地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

三、上市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对象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安钢,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山西太钢不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钢,位于山西省)、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钢,位于安徽省)以及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为研究对象。经济绩效的指标主要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各企业所的年报和国泰君安数据库各企业的财务指标数据。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各企业的2010年、2009年和2008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页以及互联网上有关企业新闻的介绍。

(二)数据处理与评价

利用上文中公式(1)和(2)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三重绩效评价可计算出2010年4家钢铁企业的各级指标得分情况。如表1。

同理,根据2009年度的相关数据可以算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2009年的各项指标数值。如表2。

根据2008年度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各项指标数值。如表3。

企业绩效静态协调度评价:

根据公式求得企业的三重绩效矢量值,以安钢为例

企业绩效静态协调度:

同理,可分别求出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2010年、2009年和2008年的静态协调度分值。如表4、表5、表6。

企业绩效动态协调度评价:

以安钢为例,计算企业的2010年动态协调度分值,代入公式:

同,可求出2010年太钢、马钢、武钢的动态协调度分值:

经过修正后的企业三重绩效综合评价值

根据公式,计算修正后2010年4家企业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按照安钢的计算过程,四家钢铁企业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见下表7:

表7 安钢、太钢、马钢和武钢的三重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三)结果讨论

由表7可以做出4家钢铁企业近3年的综合绩效的比较图。见图1。

首先,从纵向上比较。由图1可以看出,在近3年内,修正后的4家钢铁企业综合绩效的比较,安阳钢铁2010年的总资产为314亿万元,在4家上市钢铁企业中属于中小型的钢铁企业;2009年的综合绩效比2008年的综合绩效有所降低,但是2010年,安钢勇于迎接挑战,在异常困难的形势下,仍然创造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又一次经受住了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太钢面对经济危机不仅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反而顶住了压力,在所有企业都亏损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品牌和700多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2009—2010年综合绩效都比2008的综合绩效提高了较大幅度。可以看出,马钢的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的,近3年的综合绩效不断提高;经济绩效上,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公司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线,努力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深化主辅联动,使系统经济运行得到了稳步提升;改革采购体制,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积极推行大客户营销制度,钢材产销率保持100%,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武钢近3年的综合绩效虽略有所下降,但作为中部地区老牌钢铁企业,有应对危机的举措和经验,基本在经营上算是保持了稳健经营。但是,2010年的综合绩效要低于前2年。经济危机期间,国家4万亿的财政政策投资于铁路和建材方面,使得武钢这种大型的国家企业可以免于经济危机的冲击。最终,如何依靠自身的战略调整走出经济危机,才是武钢最重要的问题。综合绩效的降低,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武钢未来的发展潜力有所下降。因此,武钢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产品结构,深度整合产销研各方力量,测算各产线具体品种规格的盈利能力,并进行效益排序。利益相关者受到重视的现在社会,还要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从横向方面来看,4家钢铁企业都是中部地区各省上市的龙头钢铁企业,无论是对各省的发展,还是对于整个中部区域的发展都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发展最具潜力的是山西省的太钢不锈,2010年的综合绩效在4家钢铁企业中最好。从分类指标来看,太钢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在4家钢铁企业中都是最好的说明太钢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高品质、高质量、高服务、高技术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重视员工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责任,这些优势使太钢在未来的几年发展中最具有潜力。马钢2010年的综合绩效仅次于武钢。虽然马钢和太钢和武钢比较起来,从财力和总资产上都要低于武钢。但是,这两家企业无疑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因为我们现在看的是企业的长远的发展能力,而不只是单纯的以滞后财务指标作为评价的结果。武钢的综合绩效虽然在2010年有所下降,但是相比较起来,还是处于整个行业的领先地位。但必须从自身找原因,积极地探索发展的新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努力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 王冬年,刘雪梅.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回顾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9,(8).

[2] 王举颖,汪波,赵全超.基于BSC和ANP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2006,(4):60-64.

[3] 葛宝山,张险峰.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情报科学,2011,(5):766-787.

[4] 赵红.企业战略优先性选择与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关系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9,(8):90.

[5] 肖彦,毛小芬.突变级数法在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9).

[6] 邓汉慧,赵曼.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3):41-46.

[7] 齐善鸿,吴秀莲.企业道德建设的构想: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5,(9):43-46.

[8] 周清杰,孙振华.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五大疑点[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8-20.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钢铁产业;产业集中度;横向并购;

我国钢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2007年粗钢产量达到4.8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36.4%,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但在钢铁产量迅猛增长的同时,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却不升反降,2000年我国前十家钢铁企业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CR10)达到近50%,随后几年连续下降,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一直在35%左右徘徊,直到2007年才小幅上升到36.79%。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意味着具有技术经济实力的大企业偏少,中小企业偏多,造成钢铁产业低水平产能盲目扩张,生产力布局不合理,高端产品自给率不足,铁矿石采购议价能力不强,资源、能源、环境压力过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高产业集中度成为优化我国钢铁产业组织的必经之路。

一、近年来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势

企业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横向并购可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从世界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看,横向并购始终是钢铁产业进行产业组织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基本途径。但在2005年之前,除1998年宝钢并购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和梅山钢铁公司外,我国钢铁行业横向并购总体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之后,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事件才大量涌现。从表1可以看出,2005到2008年上半年发生了大量的横向并购案例。其中,既出现大量省内并购,也出现大量跨省并购。并购方式以政府资产无偿划拨、并购方增资入股、合资建新项目三种方式为主。宝钢、鞍钢、武钢、唐钢等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成为主角,但民营企业沙钢并购活动也十分活跃。总的趋势上呈现出了并购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发生的4起并购事件,形成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2个地区性大型钢铁企业,宝钢、武钢2个跨地区大型钢铁企业,将使2008年的钢铁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今后几年,我国钢铁企业横向并购案例将继续不断涌现,各地中小钢铁企业将陆续被几个大的钢铁企业并购,我国将形成宝钢集团、河北钢铁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首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6个3000万吨以上产能的特大型钢铁集团,形成首钢曹妃甸厂、鞍钢鲅鱼圈厂区、邯钢新区,宝钢湛江港、武钢防城港等一批沿海新建现代化钢铁生产基地。

二、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频繁发生的动因

(一)世界钢铁行业国际并购浪潮的影响。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四次钢铁并购浪潮,前三次确立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钢铁强势地位,进入21世纪后发生的第四次世界钢铁行业的横向并购浪潮愈演愈烈,改变了整个国际产业竞争格局,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了由超强、超大企业集团主宰业界发展的时代。2005年,欧盟15国前7家钢产量占欧盟钢总产量的87.46%;日本前4家钢产量占日本钢总产量的74.29%;韩国2家钢产量占韩国钢总产量的79.80%,美国前3家钢产量占61.09%。2006年,世界第一大钢铁企业米塔尔集团同世界第二大钢铁企业安赛乐合并组成安赛乐——米塔尔集团,钢年产量达到1.27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近11%。与跨国钢铁企业相比,我国钢铁企业规模偏小,顺应世界钢铁企业并购浪潮,加快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大企业是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横向并购的重要动机。

(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钢铁工业属于典型的规模工业,钢铁产业集中度是以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为依据的,从国际经验和钢铁工业生产实践来看,钢铁生产企业最低经济规模300~500万吨,粗钢产量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规模是较为经济合理的。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我国具有炼铁、炼钢生产能力的钢铁生产企业有871家,生产量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共18家,这18家大型钢铁集团的钢产量仅占中国总产量的46.36%。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我国钢铁行业处于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这导致2005年66家大中型钢铁生产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0.62%,不少中小钢铁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钢铁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能大幅度降低原料采购、产品运输、销售、研发和管理费用;提高在国际上下游市场的谈判地位;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无序竞争。因此,追求规模经济是钢铁企业横向并购的根本动力。

(三)我国钢铁产业调控政策的推动。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力图把钢铁企业引导到走横向并购的发展道路上,提出原则上不在单独建设新钢厂,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较大幅度减少钢铁冶炼企业数量;我国2010年前十大钢厂产量占全国比例达50%以上,2020年达70%以上。同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强调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淘汰产能小、耗能大的中小钢铁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压力下,中小钢企因为面临被淘汰,其被并购的意愿十分强烈,而大型钢铁企业由于首先必须淘汰相当能力的落后产能才允许建设新项目,也具有并购动力。

(四)应对外资并购的威胁。2005年以来,跨国钢铁企业米塔尔先后与华菱管线、八一钢铁、莱钢集团、包钢等中型钢铁企业进行并购协商。其中,米塔尔成功收购华菱管线36.67%股权,成为华凌集团第二大股东。2006年安赛乐与山东省国资委达成协议,溢价购买38.41%股权的协议(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我国虽然对外资并购国内钢铁企业严格限制,但外资钢铁企业仍然有各种机会并购国内钢铁企业,这使国内大型钢铁企业意识到必须尽快并购有特色有潜力有资源的国内中小钢铁企业,以杜绝外资并购它们的企图。

(五)地方政府的支持。除了中央政府积极推动钢铁企业并购外,地方政府也显著影响钢铁行业横向并购进展。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是地区利益最大化。在钢铁行业低水平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中央调控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再鼓励盲目中小钢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上项目,开始积极支持本地钢铁企业寻求开展横向并购,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其中,钢铁产业优势不明显、但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条件好的地区,如广东、广西,愿意让大型钢铁企业并购本地钢铁企业,以达到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在本地发展新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钢铁产业分散但总体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如河北、山东,地方政府倾向于推动省内钢铁企业进行区域性横向并购,培育本地大型钢铁企业。

三、对我国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建议

2005年以来的钢铁企业横向并购,对优化我国钢铁产业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推动钢铁产业从分散竞争向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演变,从而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有利于形成合理的钢铁工业布局,并有利于维护钢铁产业安全。但也要看到,我国多数钢铁企业横向并购并不是完全的企业自主行为,是在政府主导下的非完全市场化并购活动,“联”而不“合”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篇5

(一)钢铁工业发展状况

1.从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一是重点企业快速增加,*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只有4户,分别是新余钢铁厂、南昌钢铁厂、萍乡钢铁厂和洪都钢铁厂。经改制和新设,到20*年底,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增加到7户,分别为新余钢铁有限公司、新余钢铁股份公司①、南昌钢铁有限公司、萍乡钢铁有限公司、安源钢铁有限公司②、江西洪都钢铁公司和江西金沙港钢铁公司。二是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使规模以下钢铁企业数量迅速增加,20*年末已达246户,其中:炼铁企业25户、初级炼钢企业18户,钢材延压加工企业2*户。所有253户企业中直接从事钢坯钢材生产的企业有21户。

2.企业资本和产品结构趋向优化。一是“*”期间全省重点钢铁企业先后实施完成股份制改造,现代公司制企业模式初步确立,产权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二是产品结构调整呈现向好势头,随着20*年4月新余钢铁厂120万吨中厚板项目建成投产,结束了我省长期以来只能生产低端建筑钢材的历史,至20*年末,中厚板产量已达113万吨,占全省钢材总产量的11.1%。

3.钢铁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张。一是全省钢材产量迅速提高,20*年全省成品钢材产量达到1*7.82万吨,比*年增加了734.92万吨,年均增加147万吨,平均增速高达29.2%。二是占全国钢材产量比重提升,20*年江西成品钢材产量占全国的2.7%,比*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年全国49户钢铁企业入选中国500强,我省新余钢铁厂、萍乡钢铁厂和南昌钢铁厂分别列49户钢铁企业第24位、43位和46位,而20*年由于产量提高其排名分别提高到第22位、23位和37位,当年规模以上单户产量规模排名我省列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4.企业利润规模逐步攀升。“*”期间随着产能不断扩张,利润规模也提高到新水平。如重点企业新余钢铁厂、萍乡钢铁厂、南昌钢铁厂和洪都钢铁厂20*年实现利润合计8.51亿元,比20*年增加5.32亿元,年均增加1.33亿元,年均增长27.8%。

(二)钢铁工业税收状况

1.钢铁工业税收规模提升。一是行业税收规模攀升,“*”时期入库钢坯钢材增值税50.51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40.1亿元,增长3.85倍。二是行业税收比重逐年提高,20*年钢材钢坯增值税入库14.22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增值税收入总额的10%,比*年占比提高了3.2个百分点。三是规模以上钢铁企业比重提升,以增值税为例,*年南昌钢铁厂、洪都钢铁厂、新余钢铁厂和萍乡钢铁厂入库增值税合计4.36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增值税收入的7.1%,20*年入库增值税达13.79亿元,占当年全省国内增值税的10.1%,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

2.钢铁工业税收发展加快。纵向看,“*”时期我省钢坯钢材增值税增速大幅提高,年均增幅高达27.6%,比“九五”时期加快3个百分点。横向看,“*”时期我省钢材增值税年均增幅比全国年均增幅高2.8个百分点。

3.钢铁税收产能依存度提高。由经济税源转化为税收,其增长主要受销量和价格增减变化共同影响,即税收发展速度(T)=销量发展速度(S)×价格发展速度(P),已知T和S则P可称为价格敏感系数。在企业产销率较高的前提下,产量可视同为销量,因此P=1时,税收仅对产量敏感;P<1时,税收对产量依存度较高,价格次之,且越小产量依存度越高;P>1时,税收增长对价格依存度较高,产量次之。“*”时期我省钢铁行业价格平均敏感系数为0.99,低于1,同期全国为1.*,说明我省钢铁税收对产销依存度比全国水平高。

二、我省钢铁工业与税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竞争能力较低。一是产品低水平竞争。钢铁行业资本的引入和准入门槛降低,近年来中小钢铁企业发展迅速,低端钢铁产品如建筑钢材产量大幅提高,而我省几大重点钢铁企业又基本生产建筑用线材和棒材,造成了我省钢铁企业只能在低附加值基础上面对市场激烈竞争和冲击的局面,竞争能力进一步弱化。二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我省钢铁产品结构决定了钢铁工业的主要下游产业是房地产行业,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钢铁需求将产生直接波动。经测算,我省房地产投资额与钢坯钢材税收发展的相关系数达0.99。近两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我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回落直接下拉钢铁税收回调,且年度内因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作用显现及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导致钢铁税收各月份大起大落,涨跌交替,在20*年下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突出说明我省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极大市场风险和不和谐的企业成长环境。

(二)成本制约因素较多。钢铁工业是高资源投入和高能源耗用产业,原材料、能源自给能力和市场容量将直接影响成本控制水平,我省钢铁工业受此影响则更为直接。其一,资源自给率低抬高采购成本。20*年我国原铁矿自给率为64.5%,而江西境内铁矿的基础储量仅占全国的0.51%,因此自给率远低于全国水平,重点钢铁企业铁矿石进口依存度达到70%—90%。据统计,受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我省重点钢铁企业20*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在20*年上涨基础上再次上涨31%,大大抬高了采购成本。其二,大宗原料采购抬高运输成本。一方面,江西为内陆地区,进口铁矿石需经港口装卸进行铁路二次转运;另一方面,钢铁冶炼大量使用的焦碳基本靠省外采购运输,因此在近年运力紧张的情况下,运输成本无形被抬高。其三,本土市场容量有限抬高销售成本。江西属欠发达地区,经济规模总量较小,虽然近年来对钢材需求逐渐提升,但与产能高速增加势头相比,本地钢材市场消费容量则显有限,因此必须向省外或境外拓展销售渠道,如20*年全省铁及合金、钢材出口增速分别达到55.9%和82%,相应增加了销售费用。

(三)产业发展政策不完善。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虽然我省钢铁行业总体呈现企业增加和产能提升局面,但必须指出,我省新增企业包括重点企业如20*年安源钢铁有限公司仅是原企业的克隆和翻版,仍然从事低端产品生产,导致整个行业高附加值产品如各型板材缺失,无法有效提升整个行业产品结构水平及获利稳定性,相反却加速了原有低端市场供求裂变和竞争。二是产业发展不配套。钢铁工业的下游产业一般为房地产、机械和汽车制造等产业。“*”时期,我省机械③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两者规模以上企业各年销售收入环比增幅均分别保持在30%和15%以上,为机械用钢材和车用钢材供给提供了足够的需求空间。而我省钢铁行业未能抓住这一市场机遇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填补本地市场需求,因而让渡了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和利润增长点。

(四)钢铁税负逐年下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税负逐年下降,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值税/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销售收入计算税负④,“*”期间我省该行业税负由20*年的6.4%降至20*年的3.8%,平均每年降低0.65个百分点。二是重点钢铁企业微观税负逐年下滑,20*年南昌钢铁厂、新余钢铁厂、萍乡钢铁厂和洪都钢铁厂增值税税负分别为3.3%、5%、4.3%和1.5%,分别比20*年下降了3.4、1.9、2和2.4个百分点。

三、加快我省钢铁工业及税收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壮大企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益。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到2*0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产量比重将超过50%,意味着大量的中小钢铁企业将被陶汰或合并。一是尽快组建全省钢铁集团,将新钢、南钢、萍钢和洪钢进行企业重组,届时钢铁产能将直逼千万吨,提前进入全国前10位,赢得主动权。二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施集团式管理,统一资产、技术、品牌、采购,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和管理等费用。三是统一销售网络,进一步利用和整合好现有企业的省内外和境外销售渠道,提高企业和品牌知名度,降低销售费用。实现资源由散户向大户集中,经营理念由做大向做强转变,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钢铁行业税收发展奠定基础。

(二)推进上市融资,拓宽资金来源。江西总体经济实力薄弱,财力有限,而钢铁工业属资本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张或产业升级均需大量资金投入,因此推进上市融资是加快发展的便捷途径。一方面为集团企业发展积聚资金,节约资金使用成本;另一方面进一步改善资本结构,优化经营管理,确保集团企业投资和经营更趋稳健。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税负水平。一是充分整合研发资源,壮大研发实力,为产品结构升级提供强力支持。二是合理配置生产能力,区别现有各钢铁厂的比较优势,将不同产品生产向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集中,提高盈利能力,从而提高税收成长能力。三是积极研发和生产高端产品,并逐步提高其比重,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增值能力,逐步降低税收对产能依存水平,培育税收发展源动力。

(四)强化产业配套,提高税收稳定性。一是延长产业链条,大力精深加工,通过提高成品钢材生产能力消化和降低生铁和钢坯外销数量。二是立足本省,积极与机械和汽车制造产业配套,满足机械用钢材和车用钢材的市场需求,实现钢铁产业与机械和汽车制造产业协调发展和共赢,确保全省相关产业经济与税收的持续、稳定发展。

(五)优化税收服务,促进税收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开展税收服务,为钢铁企业开展税收政策辅导,提高依法办税水平。二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等,扶持钢铁企业发展。三是加强日常管理,以纳税评估为手段,强化税收入库,减少税收性罚没支出和降低税收风险。

(作者单位:江西省国税局)

①新余钢铁厂因实行股份制于20*年拆分为新余钢铁股份公司和新余钢铁有限公司,本文中新余钢铁厂20*年以后包含上述两户企业。

②萍乡钢铁厂于20*年新办关联企业——安源钢铁有限公司,本文中的萍乡钢铁厂20*年以后包括安源钢铁有限公司。

③本文机械行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发展;促进作用

成功的企业都创造和承载着自己的企业文化,河南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不仅创造了优良的经营业绩,积累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同时创造了自己的“鼎新文化”体系。从1958年建厂初期开始,安钢人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力更生、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于献身”的安钢精神。靠着这种精神,安钢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在进入21世纪后,面对钢铁业的迅猛发展,安钢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制定了结构调整“三步走”发展规划:第一步是现有设备产能平衡创效益,第二步是集中资金调整结构上新线,第三步是立足竞争提升档次建薄材。“三步走”规划总投资180亿元,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装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和产品专业化.作为一个建厂超过半个世纪的国有老企业,安钢的发展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伟大复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无到有、由大到强的曲折历程。从建厂的年产钢不足10万吨起步,几经风雨,持续发展,2008年产能达到1000万吨钢的规模,销售收入突破51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工业百强之首。2009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

“安钢几十年的辉煌有赖于独特的安钢精神和文化的支撑,安钢要实现现代化钢铁集团的目标,更需要强有力的企业精神和文化的支持和推动。”安钢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子亮如是说。安钢把创新企业文化上升到企业战略层次的高度和广度来认识,决定实施文化带动战略,整合、创新安钢文化,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纽带、辐射功能和作用,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为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有策划、有纲领、有部署、有行动的完整的运行系统,安钢制定了《2003~2005年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对安钢文化在安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安钢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长期目标、基本原则等做了明确规定和阐述,安钢的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高起点、规范化、科学化的运作轨道。

1 安钢如何确立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安钢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一方面传承在几十年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个性特征和优良传统,不生搬硬套,也不凭空设计;另一方面与时俱进、适时整合、不断创新,始终保持鲜明的时代特色。为此,通过大型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原有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和评估,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客观评价了安钢文化的现状,在充分肯定主流文化的同时,认为安钢原有文化是分散的、零碎的、不成体系的,需要对安钢的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的总结、整合、提炼和创新,并依据安钢“创新图强”的发展战略定位,确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鼎新文化”作为安钢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

鼎是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顶峰之作,具有安钢的行业特征;鼎是殷墟文明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鼎有“稳、大、新、强”之意,体现了安钢文化的特色。鼎新文化,主要包括“鼎力”、“鼎新”、“鼎信”3层内涵,核心是“鼎新”。“鼎力”是安钢人精诚团结、具有超强凝聚力的体现,是安钢人敬业奉献精神的体现,是安钢人回报社会、关注股东和员工利益的体现;“鼎新”体现安钢人自强不息、永不满足、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永铸辉煌的理念;“鼎信”表明安钢人以信守承诺、诚信经营为价值观,是安钢入诚心对人、诚恳待入、诚信做事的体现。

2 安钢如何构建企业文化主体骨架

针对企业文化,安钢采取自主创新与借用“外脑”相结合的方式,导入cis战略,进行了系统策化和精心构建,确立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规范识别系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和学习型组织为安钢文化的主体骨架。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由“创造财富,回报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鼎立中原,争创一流”的企业目标、“超越自我,合力图强”的企业理念、“拼搏进取,敬业奉献”的企业精神以及系列价值观等9个方面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安钢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安钢发展的历史传承,又体现了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分为层次行为。规范:和公共行为规范2大部分,层次行为规范分为决策层行为、管理层行为等5个层次,公共行为规范分为工作行为规范、仪容仪表规范等6个方面,形象识别系统分为基础部分、应用部分和附件部分3大部分。

3 安钢未来的发展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做支撑

安钢创造的辉煌企业文化的软件效应不可替代,安钢未来的发展同样需要强有力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做支撑。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安钢随着发展,从一个“钢铁小厂”变成一个“钢铁大厂”;同样随着发展,将从一个“钢铁大厂”变成一个“钢铁强厂”。“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集团公司最终要建成中原地区最大的板材和建材生产基地。与之相适应,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发展做文章。一是增强战略目标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进一步使广大职工明确安钢的发展目标,认同奋斗方向,并自觉地为“三步走”发展战略贡献力量。二是增强价值追求的驱动力。安钢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是新时期确立的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它的推进和实施,必将有力地催化企业有形资产的裂变,激活管理,为安钢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要通过树立“人才是企业第一财富”、“优良立品,诚信树牌”等一系列理念,统一职工思想,促使全体安钢人形成共同价值观,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三是增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安钢今后的发展需要我们努力打造团队意识,大力弘扬团队精神。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如果贯彻不下去,一切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都很难实现。只有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奋发图强,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从各级领导干部到每一位职工,作为团队的每个成员都应该担负发展的使命,依靠团队合力,搞好团结协作,共同开创安钢美好的未来。

4 结束语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篇7

1我国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能耗概况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钢铁企业对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重视,炼铁工序节能是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工作的重点,炼铁工序占钢铁工业总能耗较大比重[1]。目前,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能耗逐渐降低,实施节能减排越显成效,但其工序能耗仍然很高,仍具有节能减排潜力,因此,钢铁企业炼铁工序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应该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加强巩固实施执行。

2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及企业对节能减排的关注和重视,钢铁企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门户企业,也把“节能减排”方针和措施作为深度融入钢铁各生产单位工序,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各生产单位工序能耗逐渐降低,其中炼铁工序能耗降低尤其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目前,虽然节能减排成绩结果显著,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不容忽视。针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节能减排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如下:

2.1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的优惠政策不足虽然我国对于节能减排具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由于各个行业情况不同,节能减排实况不同,钢铁行业作为节能减排主要行业,其相应所需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相比其他行业要大大不同,因此,为了使得钢铁企业所有生产单位工序(尤其是炼铁工序)取得更好地节能减排效果,需要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采用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以保证节能减排这一基本国策取得更好地成绩。

2.2节能减排机制不完善;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节能减排政策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的政策很不完善、力度也不够,一是国家对企业从事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风险分担机制)的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二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使用节能产品力度和宣传不够,企业对实施节能减排技术及安装节能设备态度也并不积极,三是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不到位。

2.3钢铁企业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国内不少钢铁企业都已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向大型企业或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借鉴其成功经验来加强自身的节能减排重视和管理,但仍有很多钢铁企业没有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只考虑自身利益,,缺乏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原因往往在于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投资投入及节能设备产品价格很高,资金投入较大,在国外,消费者为此多付出的部分,政府会出钱补给消费者,我国却没有这样的补偿鼓励政策。

2.4钢铁企业技术比较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结构亟待优化纵观国内外钢铁企业炼铁技术水平现状,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钢铁企业技术落后与国外炼铁工艺水平,虽然国内很多钢铁企业也已经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仍一些技术装备陈旧和落后的现象,部分钢铁企业对于技术创新认识不够,缺乏高科技人才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钢铁企业技术设备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远落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结构质量影响着我国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钢铁产品的结构和质量档次现对于钢铁强国还是相对弱一些的,为加强我国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必须优化钢铁产品结构和质量,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3炼铁工序节能减排主要途径

3.1工艺技术设备企业改革使用先进炼铁工艺;淘汰落后的设备,安装大型、新型的设备,大型化的生产设备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高铁水生产的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全力推广并继续优化的节能减排重点技术。

3.2企业管理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用水单位浪费与排污情况,加强钢铁生产流程工序生产组织管理;由本公司主管部门组织对公司能源管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培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促进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3.3废物利用在钢铁工业中,对于炼铁工序所产生的炉渣、除尘灰及高炉炼铁产生的高炉煤气,通过合理的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能源效率。现阶段,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技术不断发展,使得矿渣等固体废物逐渐实现资源化回收利用。矿渣回收用于金属铁行业和混凝土等建筑行业,也可以用于一些高价值的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提高能源回收利用率,促进固体废物资源化。目前,针对高炉工艺炼铁工序较成熟有效的废物利用技术有:高炉煤气余压发电(TRT)技术;高炉烟气余热利用及炉渣回收技术;高炉煤气干式除尘技术;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CCPP)技术等技术,降低生产过程的单位产品能耗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

3.4污染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炼铁工序污染物产生量,以达到“减排”目的,同时,对于企业炼铁工序产生的废水、烟气、粉尘、固废等污染物进行全方位彻底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影响。

3.5能源管理建立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平台,完善能源节能管理制度、管理办法促进炼铁工序产生单位节能降耗,进一步加强能源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水、电、蒸汽检查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损失,进一步优化能源系统配置,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生产工序用能的优化分配及供应,保证生产和动力工艺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最终实现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

4结语

在钢铁生产中,炼铁作为能耗和成本的主要工序,一直是国内外各企业节能降本的工作重点。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成为炼铁生产新的任务,“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将成为环境治理重点领域,结合我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推进,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钢铁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因此,更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工艺改进,钢铁企业也要早日引入环保设备,加大节能减排实施力度,抑制企业能耗总量上升,减少污染物排放。1)政府应建立完善有利于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的体制机制,有效引导钢铁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活动,“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2)加强节能减排力度,引进先进优秀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改进炼铁工序生产工艺,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降低工序生产嫩好;3)建设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完成节能减排目的。

钢铁企业安全工作总结篇8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以改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为前提,培育发展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业格局,大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我市钢铁产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加强政府产业政策引导,一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平等协商、政府推动的基本原则。

改造升级与淘汰落后并重。不淘汰落后,二改造升级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淘汰落后是改造升级的前提。不允许改造升级,不改造升级也必须淘汰落后,确保顺利实现优胜劣汰。

整合现有资源,三控制增量与优化存量相结合。遵循“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原则。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重组,严格控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建立有助于钢铁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避免再度出现反弹。

土地、资金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对于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四政策激励与政策约束相结合。对于积极参加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钢铁企业。又不参加改造提升或兼并重组的钢铁企业,将采用政策“倒逼”机制,使其退出钢铁行业。

结合具体情况,五统筹规划与差异化发展相结合。按照总体规划。实施改造提升、兼并重组、村企共建、仓储物流、改善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等各种形式的调整和改造,培育多元化的钢铁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目标任务

一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明确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2012年年底前淘汰钢铁企业50户,根据国家钢铁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600万吨,全面淘汰以下落后工艺设备:

炼铁工序:400m3及以下炼铁高炉铸造铁企业除外200m3及以下铸铁高炉属配套“短流程”铸造工艺的淘汰100m3及以下铸铁高炉200m3及以下铁合金高炉。

炼钢工序:用于地条钢、普碳钢、不锈钢冶炼的工频和中频感应炉;化铁炼钢;30吨及以下转炉不含铁合金转炉30吨及以下电炉不含机械铸造电炉

推广强度400兆帕及以上钢筋,加快淘汰强度335兆帕以下热轧带肋钢筋。促进建筑钢材升级换代。

二重点支持升级改造。

改造升级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要求,1.重点支持连铸连轧企业淘汰现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频感应炉、30吨及以下电炉、30吨及以下转炉等落后装备。并符合工艺路线要求的大型炼钢转炉、电弧炉匹配LF钢包精炼炉VD真空脱碳炉VOD真空吹氧脱碳炉RH精炼等工艺装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产品标准。

调整工艺路线,2.重点支持现有100m3至200m3铸铁高炉企业按国家工信部要求。由普通号铁向锻铸件转化,并争取国家相关产业认证,引导铸造生铁冶炼企业通过改造实现“短流程”并逐步向铸造、机加一体化方向发展。

征地1500亩。淘汰现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炼铁高炉,3.重点支持辽钢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不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新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标准的大型炼铁高炉,同步配套煤粉喷吹装置、除尘装置、余压发电装置,并确保能耗、水耗达标;新上60吨以上炼钢转炉,同步配套LF精炼炉及煤气回收、除尘装置;新上200m2以上烧结机、6000m3制氧、球团等工艺装备。主导产品为高速重载铁路用钢,低铁损、高磁感硅钢,耐腐蚀、耐磨损的优质特种钢材及大型铸件和高速线材。建设一个拥有员工5000人、总产能300万吨、总产值150亿元、上缴税金20亿元的大型钢铁企业。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此项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全市具备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减少到1至2户。

构建各种类型的村企联合体或钢铁企业集团。重点鼓励市轧钢厂在现有村企共建的基础上,三积极鼓励村企共建。鼓励钢铁企业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丰富内涵、巩固提高。积极鼓励以新澎辉公司为龙头,总投资15亿元,整合刘二堡镇西地村、喇叭屯村、河南村800至1200亩土地,由新澎辉公司为2000户村民共7300人出资6000万元入股,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标准的大型炼铁高炉,同步配套60吨炼钢转炉及LF精炼炉,生产市场所需的优质钢材及棒材、大型铸件和高速线材。建设一个拥有员工3000人、总产能150万吨、总产值60亿元、上缴税金10亿元的村企共建钢铁企业集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此项目。十二五”末,培育2至3个村企共建的典型范例。

优化产业布局,四务实推进兼并重组。积极推动钢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或兼并重组。实现各种资源向优势区域、优势企业集中,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做强做大优势钢铁企业。

培育几个规模效益居钢铁行业前列的民营企业集团。1.鼓励县、灯塔市、弓长岭区等有关大型采选矿企业和大型钢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对现有钢铁企业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优势互补。重点引导采选企业、冶炼企业、轧钢企业进行联合重组,2.引导上下游企业纵向联合重组。组建几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引导铸件、锻造、机加企业进行联合重组,组建几个大型铸锻一体化企业集团。

统一管理、统一标牌、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营销网络、统一质量检测,3.鼓励同类型企业横向联合重组。以9个生产许可证、17条生产线为纽带。组建6至9户大型连铸连轧企业集团,通过企业集团化推进产业集群化。首先推进以市轧钢厂为龙头,整合宝源、新东方、县新群钢厂等3至4户钢铁企业,成立前杜钢铁联合企业集团,然后在全市钢铁企业推广。

五着重调整产品结构。

以产品生产许可证为纽带,1.打造精品建材基地。以市轧钢厂、新澎辉、新达、华信特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集聚20家轧钢企业;以通达建材、新宇钢丝绳厂为龙头,集聚10家新型建材企业。组织30家企业共同开发生产新型特种建筑钢材。

积极引导轧钢、铸钢企业转向型材加工,2.打造型材加工基地。重点支持以宏昌重工、腾龙冷轧等骨干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工字钢、角钢、槽钢、轻轨、履带板、翼圆板等热型材和方形管、矩形管等冷弯型材,最终集聚20家型材加工企业。

积极引导炼铁、铸钢企业进行技术改造,3.打造铸锻机加基地。依托新风精密铸造、兴宇锻造、鑫合锻造等一批骨干企业。生产为发电装备、矿山机械、汽车制造、数控机床等大型成套设备配套的零部件产品,集聚相关企业50家左右。

六强力延伸产业链条。

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和提升工艺装备水平,1.充分利用上游丰富的铁矿资源及下游千万吨的钢材加工能力。改造、整合现有钢铁冶炼企业,形成完整的铁矿采选和冶炼产业链条。

着力打造废钢统一采购、分类、剪切、配送及物流服务产业链条,2.筹建废钢集散中心。按照专业化分工合作的要求,为轧铸钢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筹建钢材综合物流交易市场。3.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实际。

四、政策措施

组长由副市长吕有宏担任,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县县长胡异冲、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杨绪彪担任,成员单位由县、灯塔市、弓长岭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安全生产煤管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电业局、银监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县市区和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市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扎扎实实抓好组织实施。

引导和鼓励钢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二支持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充分重视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开展共性、关键、平台技术攻关。遵循“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原则,支持钢铁骨干企业搬迁改造或工艺装备升级改造,支持实施兼并重组的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开展综合利用,推进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等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提高产品质量等升级改造,形成钢铁企业集团产能集约化、产品差异化。对主要设备工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又不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钢铁企业,不允许继续生产经营,并将按照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处理,采取限制供电、吊销证照等措施,促其退出钢铁行业。

落实国家有关土地使用、差别电价、税收征管政策,三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根据国家工信部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结合实际,制定我市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名单;按照工信部制定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规范全市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研究提出实行差别化电价的企业名单,采取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手段,推动企业落后产能淘汰和企业技术进步;积极争取国家淘汰落后奖励资金,并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挂钩。

支持引进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建设钢铁深加工项目,四鼓励兼并重组和村企共建。按照市场化运作、村企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鼓励钢铁企业开展联合重组、兼并重组和村企共建。

1.鼓励较大型钢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开展横向联合重组或兼并重组,2.鼓励连铸连轧企业以产品生产许可证为纽带。同时进行工艺设备改造升级。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对于上述各种形式的重组或共建,3.鼓励钢铁企业与所在周边乡村实施村企共建。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土地供给、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不允许其落后产能就地改造,对于具备重组条件不积极参与重组的钢铁企业。并采取收缩信贷、限制供电等措施,促其退出钢铁行业。

五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1.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质量检测、技术研发中心。

为钢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2.钢铁产业园区加快公共研发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

创名牌商标。对于联合重组和兼并重组企业,3.鼓励钢铁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实现“五统一”基础上,重点支持公共研发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省财政按核定后项目投资总额的1/3给予资金补助,市、县两级分别配套资金1/3对于获得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证,获得国家、省级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钢铁企业,市、县两级财政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资金支持。

将给予优惠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进入园区。今后,六强化政策激励机制。对于重点鼓励和支持的钢铁企业改造升级、兼并重组或村企共建。原则上不再审批工业园区外的钢铁工业项目,园区外的钢铁技改项目必须进园区内实施,或与园区企业联合或重新征用土地,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以上。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进入园区的技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亿元以上,予以特殊政策扶持。一是新征土地优先提供土地指标,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项目配套及基础设施投入。二是项目建设中,除人防结建费、消防设施配套费外,其他收费免征。三是企业有施工资质单位的建筑营业税免征。四是项目达产后,地方税收市、县留成部分3年积累,用于建立钢铁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单位产品研发和质量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土地使用税按每平方米3元标准,执行5年。同时,市发展改革、环保、质监、国土、工商等部门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并提供优质服务。

上一篇:企业年度质量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煤矿企业安全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