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范文

时间:2023-03-11 08:33:00

外资企业

外资企业范文第1篇

随之而来的是,珠三角、长三角、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传来企业“用工荒”的消息。正在国内蔓延的“招工难”现象已经波及外资企业。在上海、广东及江苏等地区,一些外资企业职工流动性增加,招工也变得异常困难。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外资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具有国际化经验的管理人员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缺口,而且外资企业人才还面临着国有企业和业绩出色的民营企业的分流。预计在今后几年内人力资源匮乏现状还将进一步恶化。

有关专家表示,加薪及职位升迁是外资企业挽留人才最直接的办法,但是这也是现实中最不管用的办法。因此,外资企业高层必须摆脱加薪及升迁的单边用人思维,在系统培养人才方面上下功夫。

“招工难”波及外资企业

今年春节之后,威海市举办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人才招聘专场。全市124家外资企业带来工作岗位6300多个,吸引了3200多位求职者前来求职洽谈,达成招聘意向仅1100多个。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威海外商投资企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然而,今年很多威海的外资企业都感受到了“招工难”,招工压力明显增大。

“招工难”现象正在外资企业中蔓延。无锡市人力资源市场表示,今年以来,大规模“要人”的外资企业明显增多。无锡夏普、希捷、索尼等大企业春节后保持持续的大规模招聘,每月招聘计划都在1000人以上。

“招工难”现象也在困扰着上海及广东的外资企业。众大亚洲人才资源开发上海有限公司透露:“3月份要招3000人,但能够足额招到的恐怕只有2000人。”

众大亚洲人才资源开发上海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外资企业、上市公司等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人才,在“用工荒”来袭的背景下,该公司的生意似乎特别好。近日公司不断接到来自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外资企业的电话要求帮助招聘。

众大亚洲目前在进行的招聘工作大多是在年前就接到的用工订单,这些客户多为大型外资制造型企业,而这种往年被工人看好的外资企业在今年似乎也遭到了“冷落”。

众大亚洲招聘部反馈的情况显示,工人越来越注重生活成本占工资的比重,因此在上海、苏州一带的外资企业很难以2000元/月的薪酬招到工人。

日前,由广东劳动学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主办的“做好就业服务,缓解用工矛盾”座谈会在广州召开。

在多数人印象中,缺工多出现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外资企业不存在招不到人的问题。可是,在座谈会上,像迪士尼、三星等外资企业人力资源代表也纷纷反映“招工难”。

华特迪士尼(上海)公司广州分公司表示,“招工难”对华特迪士尼没有直接影响,可是,与公司合作的很多企业则受到了冲击。

三星华南总部的杨云先生也感叹,“以前都是技校求我们,现在感觉完全换个位置。”据介绍,三星公司门槛相对高些,只要中专以上学历。目前用工缺口在10%左右。

外资制造业“招工难”,外资服务业也难以幸免。稻香餐饮集团负责人力资源的刘小姐反映,不少年轻人喜欢去工厂,不想做中式餐饮。5月份员工离职率达8%-10%,个别分店甚至达到30%。

据称,稻香餐饮集团的普通服务员一个月也有1800元的薪金,待遇确实不算低,但还是招不到人,感觉年轻一代不大愿意做伺候人的服务业。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企业纷纷扩大在华研发中心的投入和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约750余家。

外资企业普遍注重推动研发人才的本地化进程,在华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绝大部分是在国内招聘的高校毕业生或者引进的留学归国人员。

然而,高素质中国本土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管人员的缺乏则成为外资企业在华研发中心面临的新问题。

一位在华的美国咨询公司高管表示,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外资企业很难留住人才。而招募新的管理人员更是难上加难。由于高管人员紧缺,外资企业之间只能互相“挖墙脚”,而这无形中造成管理人才在猎头公司“倒手”中价码不断被抬高。有的高管雇员的月薪至少都能涨三至四成。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外资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具有国际化经验的管理人员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缺口,而且外资企业人才还面临着国有企业和业绩出色的民营企业的分流。预计在今后几年内人力资源匮乏现状还将进一步恶化。

外资打响人才争夺战

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环境、适中的房价,这一切使得不少白领纷纷从一线城市抽身而出,投入二三线城市的怀抱。

某网站作了一个“今年去不去一线城市工作”的调查,结果有47%的人选择去非一线城市找工作。在一部分求职者眼中,一线城市代表着生存压力、竞争残酷、人际冷漠、环境污染,他们选择回归二线城市,享受二线城市相对较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对于白领逃离大都市的现象,有专家也表示,随着二三线城市建设越来越宜居,未来一段时间,一线城市白领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现象会更明显。

然而,白领逃离大都市,受伤害最大的是外资企业。低成本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一贯思路,时下外资企业用原来的低工资已经很难招募到都市白领人才。

外资企业正迎来新一轮人才争夺战。随着经济复苏,预计员工跳槽和民营企业挖人现象会增多。

分析人士表示,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企业忠诚度降低以及对华投资增长等因素,都导致了外资企业劳动力市场吃紧。

此外,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争夺人才也是外资企业人才流动加快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在经济低迷期间,外资企业很容易留住员工,但随着中国引领全球走出衰退,情况正逐渐发生改变。在金融危机后,善于变通的民营企业凭借囤集人才等举措,在用工方面已经赢得了先机。

一些迹象表明,金融危机过后的现阶段,人才抢夺战的格局已经从原先的外资企业之间的争夺延伸至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争夺。越来越多的本土民营企业正从外资企业挖取训练有素的员工。例如,谷歌撤出中国后,众多谷歌中国雇员被一些中国本土科技公司“挖走”。

一位猎头公司相关人员介绍,几年前,该公司经手的中国经理人中只有20%-30%被本土公司招聘,而现在这一比例高达60%-70%。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随着发展壮大开始觊觎外资企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不惜以翻几番的薪酬和职位为代价“挖”人才。

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薪酬差距正在缩小,这是一个信号。中国某些市场化程度较高,尤其是垄断行业的公司,薪酬甚至超过了外资企业的水平。

此外,民营企业具备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杀手锏,能够成功上市的增多,给员工的中长期股票期权激励是外资企业无法抗衡的。如阿里巴巴的许多高管都是从外资企业“挖”来的。

业内人士认为,处于成长期的公司相对会比较稳定,没有那么多跳槽事件发生。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大都处于成长期,民营企业的员工等着公司做大,分享成果。而外资企业通常没有这种分享的机会,要升职,跳槽似乎是不错的出路。

随着大型本土银行开始向外国竞争对手看齐,各家外资银行也开始担心自己对人才的吸引力。而长期人才短缺可能给商业计划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在去年新增了19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后,汇丰计划在2010年保持扩张势头。高盛则预计中国业务将出现“大幅增长”,但表示“实现这种增长的关键是招募到合适的人才”。

中国的本土企业在抢夺人才的战役上占据了更大的优势。预计外资企业今年的平均员工自愿流动率将超过16%,这比金融危机中的数据高。2008年,外资企业员工流动率是17.4%,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数据降为14.2%,今年的人才争夺战会比2009年更激烈。

外资企业受危机打击程度高于本土企业,它们在经历了冻薪、裁员之后,内部薪酬的制定依然持谨慎乐观态度,而中国本土企业复苏加快,趁机到外资企业“挖”人才的现象开始加剧。以化工、金融等领域员工流失率为最高。

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外资企业主动提升工资水平。预计今年的平均工资增幅将为7.2%,高于去年的6.9%。随着人才争夺战升温,某些外资企业专业人才的成本增加50%至70%。

外资企业还必须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与外国员工一样,年轻的中国员工习惯于相对频繁地跳槽。尽管外资企业正采取措施,通过专注于薪酬、职业发展及工作满足感等问题来挽留人才,但仍有专家对此表示担心,“外资企业做不到无限制地砸钱”。

外资需突破人才瓶颈

一些精英已经逃离大都市,更多人有此打算。面对逃离趋势下的骨干人才流失,外资企业并不总是束手无策。一批运作成熟的外资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出击,以内外兼济的方式防患业务主力的流散。

屈臣氏、佐丹奴、TESCO、香港莎莎等一批外资企业已开始向“外”拓展,倾力铺展国内二三线城市的业务,而他们对新战场的选择往往与大都市白领的逃离方向吻合。摩托罗拉尝试让员工内部转岗;IBM、英特尔建立人才预警机制。

由于一线城市运营成本极高、竞争异常激烈,在这些早先的“必争之地”,一些外资企业在收缩战线,并把视野投向增长可能更快的二三线城市,而迁移的路径往往与都市白领相同。

2009年,屈臣氏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罗敬仁和他100多人的选址队伍遍访中国二三线城市,他们发现二三线城市单天单店营业额可达7-8万元,而北京的平均值不过5万元。当年7月,屈臣氏宣布未来在内地增加550家店,绝大部分位于二三线城市。

而佐丹奴在2008年就成立华西区,2009年做出了未来两年内新增300家店面的规划,同时关闭部分一线城市的店面,全力支持华西区业务的发展。

IBM、英特尔已经到杭州、成都建立研发中心,星巴克在二三线城市疯狂布局。越来越多敏锐的外资企业开始将业务中心指向一线城市以外的广袤市场,与此同时,外资企业也尝试建立相匹配的员工内部转岗和异地管理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企业等到雇员提出离职了以后再进行挽留,其实为时已晚,一方面是雇员留下的概率低,另一方面是留人的成本很高,所以如何做好事前的预防是公司留人的关键。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有43.7%的雇主通过加薪的方式试图挽留重要雇员,有19.6%的雇主通过给雇员升职来稳定他们的情绪,还有10%的雇主会通过调整岗位打消雇员离职的念头。

人才流失是外资企业颇感头痛的问题,一些外资企业也正在摸索留住人才的对策。通常有以下几种对策:工资待遇,住房待遇,其他福利待遇。

加薪是企业为挽留人才最容易实现的办法,但是这也是现实中最不管用的办法。因为,如果不涉及职位升迁,调整薪水的实际操作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升职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要慎重。

结合外资企业迈瑞在中国成长为医疗设备领头羊的案例,中欧工商学院副教务长杨国安表示,之所以迈瑞能在中国超过GE、西门子,关键在于迈瑞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其产品更加符合市场客户的需要,其服务有差异化,其性价比更高。

为什么迈瑞能够同时差异化又同时低成本呢?最关键是迈瑞跟中国很多新一代企业一样,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大量低廉的勤奋的知识性员工。

杨国安表示,未来中国新一代企业在全球要想拥有竞争力,怎样用好知识性人才,发挥他们的战斗力才是关键。

迈瑞的战略是,通过很严格的筛选,快速在内部培养人才。每年迈瑞均会在十几所重点大学招聘大量的员工。在招聘来的员工还没上班之前,派人给新员工做基础培训,调整心态,教授迈瑞的文化,等到了公司是两周的封闭式集训,然后实习6个月,之后才给你一年的项目,这就是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快速地成长。

迈瑞会在工作上不断给员工更多更难的项目,不断给你舞台让你施展,如果你很优秀,两年之后你一定有机会做项目经理。迈瑞的人才高管全部是内部提上来的,副总裁只有30几岁。在中国市场没有新的人才供迈瑞“挖角”,迈瑞必须拥有内部人才培养能力。

外资企业利用中国优势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利用好人才。企业高管必须把人才当做契机,而不是挑战。同样,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要有竞争力,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更高的价值,而不是单单靠低成本,中国企业的优势体现在人才的选择和培养上面。

外资企业范文第2篇

近两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日子的确不好过。外需的下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人民币升值,以及薪资上涨推升制造商成本,给外资企业造成的经营困境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中国已顺利冲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眼,外贸形势趋暖,但如何帮助出口企业拓展内需市场仍是重要之举。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的外博会表明,外贸依存度依然高企的中国正在尝试一条“内外兼修”之路。

行业人士预言,今后内外贸并重是大势所趋。在外需继续疲软的当下,出口转内销被视为消化过剩产能的一剂良药。

分析人士指出,新一轮“出口转内销”热潮正在火热上演。但是,外资企业将面临品牌、渠道、知识产权保护及营销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外资企业内销进展缓慢的“拦路虎”。

外企转内销时机来临

数据显示,尽管广东已顺利冲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风暴眼,外贸形势趋暖,但如何帮助出口企业拓展内需市场仍是重要之举。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的外博会表明,外贸依存度依然高企的广东正在尝试一条“内外兼修”之路。

尽管外贸形势趋暖,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加上中国外经贸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外经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2010年“稳外需”仍将面临不少挑战。以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为例,今年已先后有美国、欧盟和阿根廷等国相继对中国的钻井管、铜版纸和服装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表示,随着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增长型经济发展,中国的“新内需时代”已悄然来临。广大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正面临外贸转内销的大好机遇。

事实上,因受国际大局势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外资企业在对待外销市场还有很多顾虑,与对待外销市场的谨慎态度截然相反,外资企业在拓展内需市场上愈加勤奋和迫切。

如果说参加首届外博会时不少外资企业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第二届外博会的到来,外资企业显然对借助这一平台拓展内销市场有着更加热切的期待。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内销市场依然显现出巨大的商机。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董仕帆表示,外资企业能够给中国市场提供更高质量、更有创意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去年公司只有广州、深圳两地的采购专家参与外博会,今年则派来8个城市的采购总监到外博会采购更多更好的产品。

为帮助外资企业开拓内销市场,2009年广东省政府、东莞市政府等联合举办了外博会。虽然只举办过一届,但外博会已被众多外资企业称为“开拓内销市场的快速直通车”。

为鼓励企业参与外博会,政府还给予了大力的资金扶持。广东省政府专门在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资金中,单独安排1.25亿元作为5年内外博会的专项扶持资金。此外,展区还设立内销“一站式”服务中心专区,为外商投资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政策咨询并现场受理有关内销业务等服务。

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副司长王德生在参观完外博会后表示,内外并举已成为企业今后必然的选择,外博会的诞生正是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极为方便的一站式平台。

有关专家表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多项帮助出口企业打开内销的扶持性政策措施,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地方实现产业升级。

去年以来,国家总计投入4万亿元用于支持扩大内需;广东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共投资超过2万亿元拉动广东省内需等,同时出台了系列外贸转内销便利化措施,如明确来料加工厂转型时设备的处置方式、降低加工贸易内销缓税利息等,并且从去年开始举办广东外博会,由政府出资搭建企业内销平台。

作为本届外博会的亮点之一,“外企拓展内需市场高峰论坛”引起广泛关注。来自政府、企业界和学界的精英们共聚一堂,探讨广东外资企业转内销的时机和路径,500多名外资企业代表现场分享了这场“头脑风暴”。

针对中国外资出口企业转内销正处于关键时期,欲转内销的企业普遍关心的转内销思路、渠道开拓等实操性问题,这些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们为现场500多名外资企业代表“支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背景下,外资企业转内销的时机已经来临,企业应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技术竞争力,打造自身品牌,实现内外市场共同发展。

分析人士表示,在“后危机时代”,随着欧美日等传统出口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而国内市场则逐步壮大,内外并举已成为企业今后必然的选择。当前,出口型企业要抛弃传统思维,不仅外销要注重,内销也要看重。外销模式以长单、批发为主,而内销模式多是短单、零售,下一步外销企业应该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情况,重点是将内销与外销有机地结合 起来。

外资缘何热衷于内销

近日,由相关部委牵头的“人民币压力测试调查”,悄然在几大出口行业间展开,相关人士指出,经几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对口商会粗略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行业的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而当前这些行业的平均净利润水平仅仅为3%-5%。

近两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企业的日子的确不好过,外需的下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人民币的升值给外资企业造成的经营困境是前所未有的。

中美两国关于人民币汇率争端的硝烟四起,已经让出口企业对人民币升值不寒而栗。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使出口企业毫无利润可言。

根据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大约57%的中小型出口企业税后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有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人民币汇率的任何波动,对出口企业的利润都无异于一次“谋杀”。

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已下跌近14%。由于人民币实质上盯住美元,造成人民币被动升值14.5%。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日前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会上称,人民币对欧元过去五个月的升值,会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也会对贸易政策的调整产生影响。

截至5月14日,人民币对欧元累计升值14.5%,这将给我国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也会对贸易政策调整产生 影响。

央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显示,截至5月20日,人民币对欧元报1:8.4291,年内已累计升值14%。同期欧元对美元年内则已大幅贬值近10%。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欧元继续保持弱势的话,在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兑欧元等货币汇率升值将会削减中国对欧洲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都使企业利润率承受压力,中国外贸或将逐渐告别“廉价时代”。

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尤其是加工贸易更是由于人力成本上的优势而在世界商品市场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用工吃紧的不仅是珠三角、长三角,在山东、安徽、河北等地“用工荒”也在迅速蔓延。许多企业因为缺工导致断产停工,新一轮的“用工荒”使诸多企业陷入困境。

毫无疑问,一个低成本的中国制造时代即将结束,一个单纯依靠消耗资源发展的时代即将终结,以所谓的规模效应、过度消耗资源方式来主导市场和未来的发展思路终将一败涂地。

近期,工资上涨大幕在很多省市拉开。今年4月1日,上海市每月最低工资标准率先从960元调整为1120元。此后,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山西、山东等14个省市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甚至有省份超过了20%。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获得加薪并不容易,因为缺乏一个公平用工环境和集体支援制度。即使企业合法用工,也存在很多不公平现象,如地方最低工资标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为此,在今年有望出台的《工资条例》将重点关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为企业加薪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模式,减少围绕加薪引起的内耗。不过,决定工薪水平的基础还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即使没有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协商机制,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 返了。

中国经济中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外资企业对弱势劳工群体劳动力付出存在长期的补偿不足。因此,劳工工资的快速上升可以看作是收入分配不公的自我纠偏。

加薪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件好事,可以达到人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最终目标;但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无疑增加了外贸企业的成本,短期对于出口和增长产生了冲击。

除了劳动力成本之外,土地、水等资源能源方面的投入成本也在增加。国际市场原油、铁矿砂等大宗产品进入价格恢复通道,截至今年3月,中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水平已连续4个月呈现两位数上涨,且涨幅逐月升高。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的企业一方面在越来越狭小的利润空间喘息,另一方面面临的又是经济发展后民众收入要求上升的趋势。在双重的压力下,一些外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

外资内销战略遇难题

金融危机以来,受到海外市场的影响,许多出口导向型的外资企业对内销正在考虑或已经开始了行动。但是,外资企业将面临品牌、渠道、知识产权保护及营销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外资企业内销进展缓慢的“拦路虎”。

面对陌生的国内市场,如何寻找市场切入点,是外资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做惯了定单生产的外资企业,原来只需要把产品交给几大海外经销商即可,现在却要构建自己的国内销售网络,则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事实上,不同的产品进入内销市场的模式有很大差异,这要看产品定位。所谓定位是分析国内竞争对手和国内市场口味时对产品做出的评价。

在第二届外博会上,不少外商投资企业参展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同行中属于怎样的定位,应该如何寻找市场切入点。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能够成为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国内的供应商,应该是最大的幸运,但外商企业似乎对此也保持了相当的慎重。

据称,国际零售巨头的低价战略,让生产企业根本赚不到钱,而且对交货时间要求很严,拖欠货款现象严重,产品被找到一点瑕疵就会被重重罚款。这种订单越大,资金回收期往往越长,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在品牌建设上,外资企业在国外市场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国内的知名度普遍较低,多数无品牌优势。如果没有品牌,企业制造的就只是产品而不是商品,品牌建设包括从产品命名包装、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宣传计划、公关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对于外资企业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才能脱离低层次竞争进入到更高的品牌竞争阶段,这个过程对外资企业是个很大的挑战。

在国外,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完善和严格,但在国内却亟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资企业的创新热情。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规范行业,确保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例如,好来化工是内外销并举的侨资企业,公司生产的“黑人牙膏”被仿冒。这种假冒名牌产品的情况,侵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据称,广大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由于其产品出口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环保检验,所以品质都比较高。而且多年打拼海外市场的经验,早已让他们树立了“维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但面对并不规范的国内市场,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这一点,正为外资企业所担心。

五洲(中山)实业有限公司圣罗莉亚品牌婚纱营销总监吴昱就很忧虑,“我们把国际最新的潮流引进来了,在婚纱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及投入,但假冒现象比较普遍,如果我们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那对这个市场还有多少信心?”

参加外博会的一家服装企业负责人表示,如果作内销,展示最新款式的代价意味着假冒和仿版,因此不会像外销一样把最好的商品交给国内市场。

外资企业从“加工车间”到品牌经营者的转变中营销管理增加了若干环节,这些环节缺少相关营销人才的支撑给外资企业转型带来很大困难。

由于外销和内销的差异较大,原有的外销团队很难胜任内销的工作。因为外销主要是大客户关系管理,一般外资企业业务人员数量并不多,而且职业技能主要是外语沟通、大客户谈判及进出口业务。而要转向国内市场,营销团队的规模、团队能力都与外销要求截然不同,可以说此时企业基本上没有营销团队,从外销转向内销的企业很难短时间建立起营销团队。营销人才的缺失,影响了出口企业转向内销的进程。

在当前的困境中,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路怎么走?有关专家表示,不少外资企业已经在内销方面展开行动,但由于自身的实力弱小和对市场的陌生,仍需要政府“扶一把”。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指出,这需要在新形势下再造中国商品流通网络体系,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优化国内营销环境,消除外贸企业的重重顾虑,以消除出口和内销在经营模式、交易结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

外资企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 企业文化 融合 和谐

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冲击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管理技术以投资兴企的方式来到中国,当然各种问题和矛盾也随之产生,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来华投资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更多。很多外企高层十分困惑,原本简单的事情在中国的企业不容易执行,而一些很难的工作却能达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企业文化,取决与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融合的和谐与否。

一、外企文化冲突的表现

很长的时间才能算历史,很长的历史才能形成文化,在不同地理环境中,文化的形成具有特质性,如果强行用自身的文化强加于当地的企业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

(一)管理导向的不同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古希腊,那里以打渔和贸易为主,久而久之形成了直接、理性的贸易文化,做事情以结果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感情投入不够,喜欢量化;而中国是农业文明国家,对天、地、人的互动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这种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重视感情投入,以人为本。所以就容易出现简单的事情因为对人的重视不够而变得执行困难,当遇到难题需要个人承担大责任的时候反而能化腐朽为神奇。

(二)价值取向的不同

价值取向指人们对人、事物进行社会评判时所持的态度,受意识形态影响。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追求自我价值观实现、自主独立、个人享受、重利轻义,注重个性发展和个人竞争,崇尚个性的张扬等,强调以个人为本,以自我为核心,注重个人的权利;而中国人在他的“基因”里就蕴藏了和谐意识,及个人利益是出于集体利益,只有依存于整体方能发展,重视面子,避让冲突,希望和睦相处。而个人英雄主义者在中国是人人敬而远之的,容易孤立无援。

(三)思维方式的不同

西方人习惯于逻辑推理和实践验证,习惯采用实验、分析、事实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推演,主张数量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是注重以“科学”为原则的理性思维模式。中国文化是以强调天人合一,关注整体,会从事物的多面性正反、往复的去思考,在怀疑与演变中认知事物,更多地强调体验、感悟和想象,是一种参与情感的思维方式。相比于西方人的利剑型的处事风格,中国人更柔和,更体贴。

(四)权威标准的不同

中国人有较强的权威崇拜心理,推崇关羽、岳飞等忠义之士,对德艺双馨的领导绝对服从和依赖,而对有能无德或无德无能的领导往往分别采取阳奉阴违和我行我素的方式对待,所以容易被认为误认为不服管、不敬岗爱业等;而西方文化中“自由和民主”观念广泛存在,社会对个人较少控制,西方人性格的核心是自主和独立。只要自己对标准和守则自信,在企业中的西方员工对管理权威不理睬,可以对上级发表不同观点,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较大的自。

(五)适应能力的不同

以上四条是企业内部的一些文化差异,而外企与内企在适应社会等生存发展环境上也有不同。外企大都按法办事,不太重视人情往来,在与社会管理部门、供应链条上下游企业外部因素的关系处理上不够,缺少认同感,遇到危机缺乏随机应变。这些就是外资企业资本雄厚、待遇优厚,却大都做不到本地行业龙头原因。

二、化解外企文化冲突的思考

之前看过一个案例,某美国大型汽车公司每年都会组织全球各分公司工作会议,一个主要议题是分析各自的经营成果,分享成功经验,去年成绩最好的印尼分公司总经理在来到中国后却名列孙山第一,一直稳居三甲的是台湾的分公司。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前者是标准的大嗓门,很强势,而印尼人特别欣赏此类型的领导者,当其来到中国后却被认为是徒有其表,缺乏亲和力;而台湾分公司的领导出身于当地家庭,受过良好的美国大学教育,加之台湾是多种文化集聚的地区,公司文化自上而下灌输舒畅,没有内耗,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所以说,在中国管理不只是一门手段,更是一门文化交流,交流的好,犹如顺水推舟,反之就像逆水行舟会使企业陷入苦战,甚至拖累的集团公司的全球战略。

三、解决外企文化冲突的策略

一个人都是阴阳,国际间文化的差异更是如此,我们不应明辨是非,应该走存在和促进的调和式发展之路,认同各种文化融合的必然,求同存异,减少不和谐因素,由文化精神着手促进经济发展。

(一)直面差异

和谐的世界是大同世界,不是完全的相同,二是求大同,包容小异,在充分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的愿景,来化解当下由于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作为企业文化的引路人——管理者来说,只有识别出文化差异,才能合理使用管理技巧和方法。管理者要尊重不同国家或地区、民族的文化差异,具有包容精神,允许百家争鸣。企业文化只有差异之分,实现管理人员的本土化,将母公司文化与子公司文化相融合,寻找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不能搞孰轻孰重,淡化分别,以便于企业内部中外员工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沟通。一方面,文化多样性的可以出更多、更好的创意,另一方面也要防范企业文化差异过大引发的冲突性。只有真正看到了文化差异,企业文化整合所产生的正效应才能更大。

(二)学以致用

不妨在鼓励和组织企业各级员工学习的同时,多组织跨文化培训,这样会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传统的适应和反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是解决文化差异及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在安静的学习气氛下,内心也相对平和,能更好的了解跨文化管理方式的真谛,更以利于语言培训、对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的培训、沟通技巧、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等,也可以安排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合力完成任务,增加信任感,了解彼此国家的风俗习惯,促进双方沟通,改善和维持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关系,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司的凝聚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三)博采众长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诸子百家、博大精深,从杰克韦尔奇、比尔盖兹等世界著名企业家的身上,也依稀看到了中国的文化的痕迹,面对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与先进生产力的结合将是化解这一难题的钥匙,中国本土的企业文化要面向国际,而外资企业也要实行本土化管理。联合的方式胜过竞争,没有取代只有融合,这越来越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像先前距离中的台湾企业,它的管理之道就是公司文化气氛的融合。

(四)志同道合

“道不同,不相谋”。不同信仰的人组织在一起工作,要有共同目标才能形成合力。将各国的传统文化核心现代化,整合成为一个让大家都能真切感受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家人安康等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彼此认同,相互促进,减少企业文化中的冲突因素和不和谐现象,只有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才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

四、结束语

外资企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资企业;新会计准则;账务建立

企业会计账务的建立一方面要遵循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特征出发,通过合理的账簿设置和正确的会计处理程序,才能建立一套能充分反映本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账务体系。

一、外资企业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外资企业的含义

广义的外资企业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简称,是指由外国企业或者个人投资或参与投资设立的,经营业务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登记并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外商投资企业按照投资方式、利润分配方式、风险承担比例、投资回收方式以及责任承担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三种主要的经营模式。

狭义的外资企业是指外商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其中外国投资者可以是外国的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二)外资企业的特征

本文所指外资企业是指外商独资企业,其特征是:

1.企业资本全部来源于外商投资

企业的全部资本来自于外商投资,这里的外商投资者包括企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企业经营过程所产生的收入归外商投资者,外商投资者承担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并最终独享企业获得的利润或者承担企业亏损,承担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这也是外商独资企业区别于合资企业的最大特征。

2.外资企业的设立、经营以及撤销必须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外资企业与外国企业的根本不同在于外资企业的设立、经营和撤销等活动必须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进行,需要在我国工商部门进行经营登记,并进行相关税种的纳税申报等,是受我国法律保护和管辖的中国企业。

3.外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相对于外国企业的分支机构或者办事处而言,外资企业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并且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即以其投资额为限承担相应债务责任。

二、外资企业会计制度的历史变革

财政部1992年6月24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定,随后我国外资企业账务建立和会计处理都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和以后的有关补充规定进行的。2001年12月财政部了《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问题的规定》,2002年5月又了《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问题解答的通知》,同时宣布原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作废。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开始在上市公司推广实施,随后新会计准则逐步在各类大中型企业推广开来,外资企业会计制度再次发生变化。外资企业会计制度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发生了三次大范围的变革,企业会计账务工作的建立必须紧跟这种变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三、外资企业账务建立应遵循的两个要点

(一)外资企业账务建立应遵循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外资企业财务工作也必须在我国会计法以及其他的会计法律法规的规范下进行。外资企业账务建立应遵循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既是一种硬性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水平的途径。

1.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企业账务是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客观要求

外资企业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建立是由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大趋势所决定的。2007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并在2007年2月1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指导意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新企业会计准则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资本市场保持平稳发展,相关会计机构和工作人员对新会计准则反映良好,认为新会计准则在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原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计划要求在总结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平稳实施的基础上,将新企业会计准则推广应用到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去,经过总结、调整和完善争取2009年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执行这套准则体系。

从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到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再到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外资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发生了许多方面的变化,以公司坏账准备的提取为例,从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上看,外资企业会计制度允许计提坏账的项目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计提范围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从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来看,外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按照应收款项年末余额的3%计提,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个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相应的坏账计提方法,例如账龄分析法。总之,会计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对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外资企业的会计部门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财务会计知识,保证会计账务建立的合规性、会计体系设置的合理性和财务工作开展合法性。

2.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企业账务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选择

外资企业会计账务依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有利于提高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完善公司会计核算体系。

外资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核算往往依照当地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各地区之间进行业绩比较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会计数据的转换才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建立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国会计准则体系经过不断的协调、发展,已经呈现出一种国际趋同的趋势。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充分考虑我国法律基础、经济环境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实质上实现趋同,这一特点将有利于外资企业不同地区之间经营状况的比较和分析。

新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合理和科学。新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和负债、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方面做了新的调整,增加了新的内容,并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些新的规定和方法是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针对新的经济业务做的调整,因此,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建立和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体现企业的业务活动,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外资企业账务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外资企业的经营特点

1.账务建立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账务建立应在遵循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置。企业账务体系的建立要在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下,针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特征建立起适应于本企业的账务体系。

企业的规模是企业建立账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参考,按照规定外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销售额选择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还是小企业会计制度。部分规模较小的外资企业的经营范围狭窄,管理水平不高,会计基础工作比较欠缺,采用小企业会计制度既能降低自身的营运成本,又能避免因外部监督部门不了解企业情况而导致工商部门审批不通过,被会计师事务所出示非无保留意见等不必要的麻烦等。

企业经营特征是企业账务建立的重要依据。按照有关规定外资企业的产品以对外销售为主,因此涉及出口业务的账务处理就会多一些,在账务建立时应该适当的使这方面的明细科目设置的更具体一些。对于生产加工型企业,要建立详细的成本核算体系,以加强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杜绝不合理的支出项目,减少资源的浪费,如果企业涉及的产品种类比较多,还应选择对产品进行明细划分,可以采用分类管理的方法,细化核算重要产品,根据产品型号、规格设置明细科目,时刻关注重点产品的生产能力、库存量、订货量等,随时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对一般产品采用简化核算的方法,月末盘点核查数量是否账实相符,是否发生质量损坏等。

2.账务建立要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

国家为了鼓励外商投资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个地方为了吸引外资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制订了更为有利的优惠措施。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货物直接出口的可以申请减免增值税和消费税,来料加工业务对进口物资实施保税政策,产品加工完毕出口后由海关予以核销等,对个人所得税提高外商投资者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外资企业类型,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一定期限的免征和减征,对于高新技术型的外资企业也有相应的减免政策。除此之外,在外资企业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外汇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本身就是一些例外,优惠政策的存在使得企业在进行账务设置时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要充分体现出各种优惠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使财务人员和管理层对各种优惠政策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其适用的业务范围,起止时间以及使用的条件等,在建立相关会计账务时要制定相应的备查簿并保存好相关文件,以及时应对税务部门的审查。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1

[2]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外资企业范文第5篇

资企业 反避税 审计

一 、引言

据相关部门的推算,外资企业在我国每年避税的金额可能高达400亿元。但是一些媒体推测,在我国的外资企业避税的金额远远不止这个数,可能高达1300亿元。由此可见,外资企业避税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税收。

二、外资企业的避税方法

目前为止,外资企业的避税方法高招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主要是以下几种:

(一)转让定价:这种方法是外资企业用来避税的主要方法。所谓的转让定价,是指那些外资企业内部人为的控制定价。这其中包含公司产品的价格,无形资产转让的价格等。这些外资企业经常使用转让定价这种避税方法是为了减少企业的赋税,获得更多的利益。具体体现在“低进高出”或者“高进低出。如:那些外资企业在进口原材料和设备时,进口的价格往往高于国际市场,而对于出口商品,出口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这样自然而然的会造成了这些外资企业的账目上的亏损,而实际上外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我们大家知道的一个例子——耐克公司。据相关部门调查,耐克公司在国内市场每年以两位数字的增长速率增长,公司的营业额相当的高,同时由于成本很低,造成耐克公司的活动的利润也非常高,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耐克公司的账面上却是连年亏损。

(二)资本弱化。所谓资本弱化就是企业通过对外进行大量的借贷,从而减低自身资金的比例,这样可以使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方法来增加企业的利润。

(三)利用税务漏洞。由于我国的税务的相关的法律不健全,一些外企公司都钻税法的漏洞,来获得更高的利润。除此之外,外资企业也会利用我国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协定来避税。

(四)利用”离岸绿洲“来避税。所谓“离岸绿洲”是指那些很小的国家或者是很小的岛屿因为自然匮乏,为了吸引外资,只收取少量的税收。如:格林纳达、瑙鲁等地区,据统计,全球有70万多家的公司到这些“离岸绿洲”注册,但是绝大部分公司仅仅只是在此注册,而在其它的地方进行商业活动,这些公司最后就在这些“离岸绿洲”获得了大量的利润。

三、加强对外资企业的反避税审计

加强对外资企业的财务审计,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同时也是为了我国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的实施。对外资企业的反避税审计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外企的自我约束能力。下面就讨论如何加强外资企业的反避税审计。

(一)培养反避税审计人才和建立一个优秀的反避税审计单位

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开放,税务审计人才不但需要知晓世界各国的税收协定和制度,还需要运用电子商务来掌握外资企业的商务活动的状况和规律。这样就导致了国内的反避税审计人才的匮乏。因此,对于建立反避税审计单位是十分有必要的,审计单位人员不仅要精通外语,掌握财务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协定等知识,更要有高素质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加强我国的反避税审计和处理国际间的税务争议问题。

(二)明确规定外资企业财务审计的内容细则

只有明确了财务审计的内容细则,才能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财务审计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审计部门要对外资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检查,检查外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同时也要对电子数据系统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知晓外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否可靠,如果发现漏洞和不合理的地方,税务审计部门应该给出合理的建议和完善措施,帮助外资企业的结构进一步合理和完善。另一方面,财务审计要重点对合营财务进行审计,检查合营企业的商务活动是否真实和合法。

(三)加强税务管理的工作

只有加强税务管理的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才能大大的提高反避税工作的效率。1、对那些大型的跨国经营的外资企业的纳税人,要求他们及时的向税务部门申报他们经营情况,包含有营业额,利润和成本等。2、我们要加强同国际反避税的协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税收协定中规定要加强各国税收信息的交换,同时各国要增大反避税的成本。3、对避税行为要加大处罚的力度。目前,我国对于那些避税企业只是进行加大税收,很少涉及到罚款,且处罚力度较轻,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外企公司有侥幸心理,甚至并不在乎。而在美国,有避税行为的公司非常的少,是因为美国对反避税的处罚力度之大,让各个企业都不敢避税。因此,我国也要从法律上明文规定的避税的行为和加大避税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结论

由于近几年我国的外资企业的避税金额不断上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外企的反避税审计工作。本文针对外资企业的避税方法,提出了一些加强反避税审计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袁塞英.关于加强我国外资企业财务审计的思考[J] 中国外资.2010,(12):55-56.

外资企业范文第6篇

今年以来,根据*市局关于贯彻落实省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十项制度》的精神(泉工商[20*]92号),对外资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作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一定要先做到心中数。通过这一两个月的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外资企业的基本状况,现辖区内共有外资企业44家,总投资额约6.75亿元,这些外资企业其中有34家是在九十年代申请设立的,而最近五年,新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只有10家,投资总额只有1.22亿元。而据相关资料表明,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相对于全国经济增长来讲,近几年磁灶镇的外资企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陶瓷行业作为磁灶镇的经济支柱,经济总量80%以上,唯一的一枚中国驰名商标“九牧王”却是服装类的,而整个磁灶镇没有一枚陶瓷类的驰名商标。另外还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企业老板是土生土长的磁灶人,但是他的公司却是外资企业。还有部分企业虽然每年按期参加年检,但实际上已停止生产,有个别企业已不知去向,但是经济户口中仍然存在,没有办理注销登记。

二、存在问题分析

1.脱离基层监管一方面,由于长时间以来,外资企业的登记权限直属设区的市工商局,而且一年一度的年检工作,为了方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工商部门与外经贸委等部门进行联合年检,取消了年检回访这一环节,年检工作只是进行形式审查,有的企业的申请登记全部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甚至包括资金流入,都是由中介组织代劳。另一方面,为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外资企业进行特殊照顾,除了专项检查以外,必须先报市局领导批准后才能对外资企业进行检查。基层工商所对外资企业另眼相看,普遍存在一种“管不了”或“不属于我们管”的态度,对外资企业的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动态没有进行及时跟踪监管服务,因此外资企业也就逐渐成为属地基层工商所的监管“真空区”。而现在,虽然实行属地管辖,但是外资企业直接向*市局申请设立登记,之后由属地工商所负责日常监管工作,由于基层工商所与*市局日常业务联系较少,存在沟通反馈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现象。2、品牌意识薄弱,发展步伐跟不上磁灶镇的陶瓷产品,是一种耐用品,不同于其它日用品,可以试用,等用过这后,不适应再更换其它品牌。陶瓷产品不管是对于工程建设,还是对于自建房屋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质量保证才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现在市面上的产品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而“品牌”对消费者来讲是一种信誉,一种质量保证。困此,企业要发展,就要走品牌战略,打出自己的知识度,用信誉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九十年代磁灶镇的陶瓷行业,可谓是辉煌腾达,但是近几年,遇到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就是广东的名牌陶瓷产品,因此发展步伐一直跟不上,甚至走下坡路。因此有些企业选择打“价格战”,一再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有些企业选择为广东的名牌产品加工生产“贴牌”瓷砖,赚取加工费,而相对于机器设备的投入资金来讲,区区的加工费,根本无法让企业走上发展的轨道;有些企业甚至为了牟取利益,做起了假冒厂商、厂址、仿冒商标的生意。企业发展走什么样的路,最终是要靠企业的掌舵者来指明方向,也就是这些企业老板,一定要认识发展局势,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3、政策偏差造成“假外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九十年代,磁灶的陶瓷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一大批内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但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是却有许多门槛。相反地,外资企业在中国不仅在税收方面可以享受优惠待遇,而且在用地、引进机器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因此这些内资企业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傍外资”,与外商挂靠申请设立外资企业。如,某企业老板吴先生,先在国外注册一家公司,再与原先的内资公司合资,这样原来公司就成了外资企业,那么企业在税收、用地、贷款、机器设备以及工商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由于内外资企业待遇存在较大差别,或出于其他目的,国内资本到境外“留学”一圈后再回来投资的现象,在我国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按照目前学者研究中比较一致的估算,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中,约1/3是国内资本‘留学’后回流形成的‘假外资’。4、中介组织一手包办,虚假注资由于中介组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有些企业的申请设立、增资、年检等手续均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而企业的设立登记、年检等方面都只是采取书面审查,中介组织就是钻了这一空子,只要企业有需要,只要能盈利,就能采取各种形式为企业注入资金,等领取营业执照后,就立即抽走资金,造成有些企业注册资本与实际投资额相差甚远。5、外资企业退而不注、注而不销经过调查摸底阶段的逐户情况统计,发现有些已经停止生产经营的企业退而不注、吊而不销,而有些企业没有参加年检,但却继续从事生产经营的现象。这些企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成因:

(1)、法律意识淡薄。有的退市企业抱着反正不搞了,办不办法律手续无关紧要,无所谓,更多的是对退市规定也不知晓,缺乏退市后应按法规缴回证照、印章和办理注销登记的概念。

(2)、嫌麻烦。少数外资公司停办后,对规范办理注销认为太麻烦,要组织清算,要出费用,要填许多制式表格,耗时费神。所以,普遍对规范退市缺乏热情。

(3)、逃废债务。企业开办者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债台高筑,为废掉债权人的利益而采取人去楼空、一走了之,包括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偿还也是如此对策,以逃债避责。

(4)、有意规避拒不办理。这些企业,辖区内共有家。其主要是担心未及时按规定办注销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因为证照管理、注销手续及费用等而不愿办理注销。

三、基层监管对策1、加强基层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1)、信息收集管理组织专门力量,认真调查摸底,对现存的市场主体历史档案进行逐件清理。建立外资企业专门的调查摸底手册,做到一户一册,其主要内容有:登记注册基本信息、出资情况、前置审批情况和注册商标、企业合同管理、分支机构、企业奖励表彰等情况记录以及日常巡查、回访、违章违法行为处理等记录情况。经过全面调查摸底,我辖区共有外资企业44家,其中36家已通过200*年度年检,还有8家未按期参加年检,有6家还在0从事生存经营。有2家已查无下落。(2)把好一年一度的年检审查关企业在设区的市工商局申请设立登记这后,每年一次的年度工作是把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关键环节,应该在企业年检时由基层工商所负责对企业进行实地回访,了解企业一年为的经营运作情况,有正常运作的企业才予以通过年检,这是落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的基本保障。(3)、信用分类监管依法对所掌握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信息进行内部信用评价,并以现有局域网络为基础,构建企

信用建设监控评价网络体系,不断加强对涉企的相关部门,如金融、税务、政法机关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然后按不同评价划分不同的监管类别,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并据此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即:对于诚实守信的a类企业,与之“保持距离”;反之,对于有违法违规行为或不良倾向的b类或c类企业,则盯住不放;特别是那些被划定为严重失信的d级企业,则与之进行“零距离”接触。(4)设立外资企业专管员,完善内部工作机制辖区内外资企业只有44家,数量较少,且分布不集中,为解决目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监管脱节问题,争取在短时间内做好调查摸底发现漏洞做好监管与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作,设立外资企业专管员,与片长责任制相结合,并纳入绩效考评,完善内部工作机制。由外资企业专管员负责:一收集资料,建立动态监管手册,完善经济户口;二与各个片区的片长互相配合,对外资企业进行回访和日常监督检查;三及时向外资科传递外资企业的各类监管信息资料;四是为外资企业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5)设立“三点一线”的外资企业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工商联络员的桥梁作用,给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借鉴于企业联络员制度的实行,若设立*市局、工商所与外资企业,“三点一线”的外资企业监管联络员制度,则能够及时传达监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信息及时反馈,有请示能够得到及时答复,解决沟通反馈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现象。以保证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工商联络员制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战略通过工商联络员制度,开展联络员培训班,多做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各种品牌战略的知识讲座、座谈会以及各种名牌产品博览会,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指导企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不受侵犯,同时督促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支持企业运用商标、广告战略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知名、驰名和著名商标。至目前,我辖区内共有注册商标155枚,其中包括驰名商标1枚,著名商标9枚,知名商标4枚。

3、调整相关政策,消除“假外资”

我国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这种做法,在改革开放时对外资市场准入限制较多的条件下,为我国经济发展吸引到了大量宝贵外资,进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入世前内资企业具有市场准入的优势,但现在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已大幅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不利于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实际是对内资企业的‘逆向歧视’,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从各方面减少直至最终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给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一个公平的竞争舞台。

4、严密监控出资行为我辖区内共有外资企业44家,其中40家企业资金全部到位,尚有4家企业只有部分出资。对于资金尚未全部到位的企业,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出资监管力度,对企业的出资行为进行动态监管。对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如200*年9月29日新登记“福建省耐迪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同章程规定的缴资期限还没到期,我所将在企业离出资期限到期前半个月时,及时向企业发出“提醒出资通知书”,提醒外商投资企业按期出资到位;对于另3家出资期限到期仍未按期出资的企业,上门发出“限期出资催缴通知书”,督促企业资金到位,确保外商投资企业规范运作、合法经营,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引导退出市场

(1)通过行政指导,做好市场主体信息、准入、退出政策宣传指导、监管法规等,灵活采取指导、引导、辅导等一系列柔性手段,让退市企业主了解企业并不是停止生产就可以什么都不管,真正认识到办理注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未办理注销登记的危害后果,引导那些已停止生产的企业,或已被吊销的企业主动清算,办理注销登记。

(2)充分利用年检监督,加大基层所的监管责任,加强对企业的定期巡查和对预警企业的重点监控,督促市场主体随时退市,随时督办注销。把退市监管工作纳入市场巡查的重点内容。

外资企业范文第7篇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外资企业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中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条设立外资企业,必须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国家鼓励外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从事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并鼓励举办产品出口的外资企业。

第四条禁止或者限制设立外资企业的行业,按照国家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及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执行。

第五条申请设立外资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有损中国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二)危及中国国家安全的;

(三)违反中国法律、法规的;

(四)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

(五)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

第六条外资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自主经营管理,不受干涉。

第二章设立程序

第七条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下简称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审查批准后,发给批准证书。

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属于下列情形的,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发给批准证书:

(一)投资总额在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审批权限以内的;

(二)不需要国家调拨原材料,不影响能源、交通运输、外贸出口配额等全国综合平衡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在国务院授权范围内批准设立外资企业,应当在批准后15天内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备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人民政府,以下统称审批机关)。

第八条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其产品涉及出口许可证、出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或者属于国家限制进口的,应当依照有关管理权限事先征得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九条外国投资者在提出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前,应当就下列事项向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设立外资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规模;生产产品;使用的技术设备;用地面积及要求;需要用水、电、煤、煤气或者其他能源的条件及数量;对公共设施的要求等。

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外国投资者提交的报告之日起30天内以书面形式答复外国投资者。

第十条外国投资者设立外资企业,应当通过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报送下列文件:

(一)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外资企业章程;

(四)外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董事会人选)名单;

(五)外国投资者的法律证明文件和资信证明文件;

(六)拟设立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书面答复;

(七)需要进口的物资清单;

(八)其他需要报送的文件。

前款(一)、(三)项文件必须用中文书写;(二)、(四)、(五)项文件可以用外文书写,但应当附中文译文。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外国投资者共同申请设立外资企业,应当将其签订的合同副本报送审批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审批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设立外资企业的全部文件之日起90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审批机关如果发现上述文件不齐备或者有不当之处,可以要求限期补报或者修改。

第十二条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外国投资者应当在收到批准证书之日起30天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外资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该企业成立日期。

外国投资者在收到批准证书之日起满30天未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的,外资企业批准证书自动失效。

外资企业应当在企业成立之日起30天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第十三条外国投资者可以委托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代为办理本实施细则第八条、第九条第一款和第十条规定事宜,但须签订委托合同。

第十四条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外国投资者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注册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国籍、职务;

(二)拟设立外资企业的名称、住所;

(三)经营范围、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

(四)拟设立外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注册资本、资金来源、出资方式和期限;

(五)拟设立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机构、法定代表人;

(六)采用的主要生产设备及其新旧程度、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及其来源;

(七)产品的销售方向、地区和销售渠道、方式;

(八)外汇资金的收支安排;

(九)有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职工的招用、培训、工资、福利、保险、劳动保护等事项的安排;

(十)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程度和解决措施;

(十一)场地选择和用地面积;

(十二)基本建设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能源、原材料及其解决办法;

(十三)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

(十四)拟设立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

第十五条外资企业的章程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名称及住所;

(二)宗旨、经营范围;

(三)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出资期限;

(四)组织形式;

(五)内部组织机构及其职权和议事规则,法定代表人以及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人员的职责、权限;

(六)财务、会计及审计的原则和制度;

(七)劳动管理;

(八)经营期限、终止及清算;

(九)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十六条外资企业的章程经审批机关批准后生效,修改时同。

第十七条外资企业的分立、合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资本发生重大变动,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应当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验证和出具验资报告;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三章组织形式与注册资本

第十八条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经批准也可以为其他责任形式。

外资企业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

外资企业为其他责任形式的,外国投资者对企业的责任适用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九条外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是指开办外资企业所需资金总额,即按其生产规模需要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的总和。

第二十条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是指为设立外资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的资本总额,即外国投资者认缴的全部出资额。

外资企业的注册资本要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应当符合中国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外资企业在经营期内不得减少其注册资本。但是,因投资总额和生产经营规模等发生变化,确需减少的,须经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十二条外资企业注册资本的增加、转让,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三条外资企业将其财产或者权益对外抵押、转让,须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四条外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依照其章程规定,代表外资企业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无法履行其职权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委托人,代其行使职权。

第四章出资方式与期限

第二十五条外国投资者可以用可自由兑换的外币出资,也可以用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作价出资。

经审批机关批准,外国投资者也可以用其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出资。

第二十六条外国投资者以机器设备作价出资的,该机器设备应当是外资企业生产所必需的设备。

该机器设备的作价不得高于同类机器设备当时的国际市场正常价格。

对作价出资的机器设备,应当列出详细的作价出资清单,包括名称、种类、数量、作价等,作为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的附件一并报送审批机关。

第二十七条外国投资者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出资的,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应当为外国投资者所有。

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的作价应当与国际上通常的作价原则相一致,其作价金额不得超过外资企业注册资本的20%。

对作价出资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应当备有详细资料,包括所有权证书的复制件,有效状况及其技术性能、实用价值,作价的计算根据和标准等,作为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的附件一并报送审批机关。

第二十八条作价出资的机器设备运抵中国口岸时,外资企业应当报请中国的商检机构进行检验,由该商检机构出具检验报告。

作价出资的机器设备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与外国投资者报送审批机关的作价出资清单列出的机器设备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不符的,审批机关有权要求外国投资者限期改正。

第二十九条作价出资的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实施后,审批机关有权进行检查。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与外国投资者原提供的资料不符的,审批机关有权要求外国投资者限期改正。

第三十条外国投资者缴付出资的期限应当在设立外资企业申请书和外资企业章程中载明。外国投资者可以分期缴付出资,但最后一期出资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年内缴清。其中第一期出资不得少于外国投资者认缴出资额的15%,并应当在外资企业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90天内缴清。

外国投资者未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缴付第一期出资的,外资企业批准证书即自动失效。外资企业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和缴销营业执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一条第一期出资后的其他各期的出资,外国投资者应当如期缴付。无正当理由逾期30天不出资的,依照本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外国投资者有正当理由要求延期出资的,应当经审批机关同意,并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三十二条外国投资者缴付每期出资后,外资企业应当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验证,并出具验资报告,报审批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五章用地及其费用

第三十三条外资企业的用地,由外资企业所在地的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审核后,予以安排。

第三十四条外资企业应当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0天内,持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到外资企业所在地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领取土地证书。

第三十五条土地证书为外资企业使用土地的法律凭证。外资企业在经营期限内未经批准,其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三十六条外资企业在领取土地证书时,应当向其所在地土地管理部门缴纳土地使用费。

第三十七条外资企业使用经过开发的土地,应当缴付土地开发费。

前款所指土地开发费包括征地拆迁安置费用和为外资企业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土地开发费可由土地开发单位一次性计收或者分年计收。

第三十八条外资企业使用未经开发的土地,可以自行开发或者委托中国有关单位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由外资企业所在地县级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安排。

第三十九条外资企业的土地使用费和土地开发费的计收标准,依照中国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外资企业的土地使用年限,与经批准的该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相同。

第四十一条外资企业除依照本章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外,还可以依照中国其他法规的规定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六章购买与销售

第四十二条外资企业有权自行决定购买本企业自用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零部件、配套件、元器件、运输工具和办公用品等(以下统称“物资”)。

外资企业在中国购买物资,在同等条件下,享受与中国企业同等的待遇。

第四十三条外资企业可以在中国市场销售其产品。国家鼓励外资企业出口其生产的产品。

第四十四条外资企业有权自行出口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委托中国的外贸公司代销或者委托中国境外的公司代销。

外资企业可以自行在中国销售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以委托商业机构代销其产品。

第四十五条外国投资者作为出资的机器设备,依照中国规定需要领取进口许可证的,外资企业凭批准的该企业进口设备和物资清单直接或者委托机构向发证机关申领进口许可证。

外资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进口本企业自用并为生产所需的物资,依照中国规定需要领取进口许可证的,应当编制年度进口计划,每半年向发证机关申领一次。

外资企业出口产品,依照中国规定需要领取出口许可证的,应当编制年度出口计划,每半年向发证机关申领一次。

第四十六条外资企业进口的物资以及技术劳务的价格不得高于当时的国际市场同类物资以及技术劳务的正常价格。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由外资企业参照当时的国际市场价格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合理的出口价格。用高价进口、低价出口等方式逃避税收的,税务机关有权根据税法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外资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中国利用外资统计制度的规定,提供统计资料,报送统计报表。

第七章税务

第四十八条外资企业应当依照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

第四十九条外资企业的职工应当依照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五十条外资企业进口下列物资,依照中国税法的有关规定减税、免税:

(一)外国投资者作为出资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建设用建筑材料以及安装、加固机器所需材料;

(二)外资企业以投资总额内的资金进口本企业生产所需的自用机器设备、零部件、生产用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生产管理设备;

(三)外资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包装物料。

前款所述的进口物资,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转卖或者转用于生产在中国境内销售的产品,应当依照中国税法纳税或者补税。

第五十一条外资企业生产的出口产品,除中国限制出口的以外,依照中国税法的有关规定减税、免税或者退税。

第八章外汇管理

第五十二条外资企业的外汇事宜,应当依照中国有关外汇管理的法规办理。

第五十三条外资企业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的营业执照,在中国境内可以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开立账户,由开户银行监督收付。

外资企业的外汇收入,应当存入其开户银行的外汇账户;外汇支出,应当从其外汇账户中支付。

第五十四条外资企业因生产和经营需要在中国境外的银行开立外汇账户,须经中国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并依照中国外汇管理机关的规定定期报告外汇收付情况和提供银行对账单。

第五十五条外资企业中的外籍职工和港澳台职工的工资和其他正当的外汇收益,依照中国税法纳税后,可以自由汇出。

第九章财务会计

第五十六条外资企业应当依照中国法律、法规和财政机关的规定,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并报其所在地财政、税务机关备案。

第五十七条外资企业的会计年度自公历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五十八条外资企业依照中国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当提取储备基金和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储备基金的提取比例不得低于税后利润的10%,当累计提取金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由外资企业自行确定。

外资企业以往会计年度的亏损未弥补前,不得分配利润;以往会计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与本会计年度可供分配的利润一并分配。

第五十九条外资企业的自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应当用中文书写;用外文书写的,应当加注中文。

第六十条外资企业应当独立核算。

外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和清算会计报表,应当依照中国财政、税务机关的规定编制。以外币编报会计报表的,应当同时编报外币折合为人民币的会计报表。

外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和清算会计报表,应当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证并出具报告。

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的外资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和清算会计报表,连同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报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财政、税务机关,并报审批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六十一条外国投资者可以聘请中国或者外国的会计人员查阅外资企业账簿,费用由外国投资者承担。

第六十二条外资企业应当向财政、税务机关报送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报审批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六十三条外资企业应当在企业所在地设置会计账簿,并接受财政、税务机关的监督。

违反前款规定的,财政、税务机关可以处以罚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章职工

第六十四条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雇用职工,企业和职工双方应当依照中国的法律、法规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应当订明雇用、辞退、报酬、福利、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事项。

外资企业不得雇用童工。

第六十五条外资企业应当负责职工的业务、技术培训,建立考核制度,使职工在生产、管理技能方面能够适应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需要。

第十一章工会

第六十六条外资企业的职工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

第六十七条外资企业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有权代表职工同本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的执行。

第六十八条外资企业工会的基本任务是:依照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助企业合理安排和使用职工福利、奖励基金;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开展文艺、体育活动;教育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经济任务。

外资企业研究决定有关职工奖惩、工资制度、生活福利、劳动保护和保险问题时,工会代表有权列席会议。外资企业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取得工会的合作。

第六十九条外资企业应当积极支持本企业工会的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规定,为工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房屋和设备,用于办公、会议、举办职工集体福利、文化、体育事业。外资企业每月按照企业职工实发工资总额的2%拨交工会经费,由本企业工会依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的有关工会经费管理办法使用。

第十二章期限、终止与清算

第七十条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由外国投资者在设立外资企业的申请书中拟订,经审批机关批准。

第七十一条外资企业的经营期限,从其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

外资企业经营期满需要延长经营期限的,应当在距经营期满180天前向审批机关报送延长经营期限的申请书。审批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30天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外资企业经批准延长经营期限的,应当自收到批准延长期限文件之日起30天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十二条外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终止:

(一)经营期限届满;

(二)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外国投资者决定解散;

(三)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

(四)破产;

(五)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被依法撤销;

(六)外资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已经出现。

外资企业如存在前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应当自行提交终止申请书,报审批机关核准。审批机关作出核准的日期为企业的终止日期。

第七十三条外资企业依照本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一)、(二)、(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应当在终止之日起15天内对外公告并通知债权人,并在终止公告发出之日起15天内,提出清算程序、原则和清算委员会人选,报审批机关审核后进行清算。

第七十四条清算委员会应当由外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债权人代表以及有关主管机关的代表组成,并聘请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参加。

清算费用从外资企业现存财产中优先支付。

第七十五条清算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债权人会议;

(二)接管并清理企业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目录;

(三)提出财产作价和计算依据;

(四)制定清算方案;

(五)收回债权和清偿债务;

(六)追回股东应缴而未缴的款项;

(七)分配剩余财产;

(八)代表外资企业和应诉。

第七十六条外资企业在清算结束之前,外国投资者不得将该企业的资金汇出或者携出中国境外,不得自行处理企业的财产。

外资企业清算结束,其资产净额和剩余财产超过注册资本的部分视同利润,应当依照中国税法缴纳所得税。

第七十七条外资企业清算结束,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缴销营业执照。

第七十八条外资企业清算处理财产时,在同等条件下,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有优先购买权。

第七十九条外资企业依照本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终止的,参照中国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清算。

外资企业依照本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终止的,依照中国有关规定进行清算。

第十三章附则

第八十条外资企业的各项保险,应当向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投保。

第八十一条外资企业与其他公司、企业或者经济组织以及个人签订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及在国外居住的中国公民在大陆设立全部资本为其所有的企业,参照本实施细则办理。

第八十三条外资企业中的外籍职工和港澳台职工可带进合理自用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物品,并依照中国规定办理进口手续。

外资企业范文第8篇

浅谈外资企业基层监管经过改革开放至今二十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庞大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外资企业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营造了市场经济运作的氛围,更在促进投资、进出口贸易、技术进步、生产率增长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外资企业概况

今年以来,根据泉州市局关于贯彻落实省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十项制度》的精神(泉工商[20xx]92号),对外资企业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作为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一定要先做到心中数。通过这一两个月的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外资企业的基本状况,现辖区内共有外资企业44家,总投资额约6.75亿元,这些外资企业其中有34家是在九十年代申请设立的,而最近五年,新申请设立的外资企业只有10家,投资总额只有1.22亿元。而据相关资料表明,近两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相对于全国经济增长来讲,近几年磁灶镇的外资企业发展是比较落后的。陶瓷行业作为磁灶镇的经济支柱,经济总量80%以上,唯一的一枚中国驰名商标“九牧王”却是服装类的,而整个磁灶镇没有一枚陶瓷类的驰名商标。另外还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企业老板是土生土长的磁灶人,但是他的公司却是外资企业。还有部分企业虽然每年按期参加年检,但实际上已停止生产,有个别企业已不知去向,但是经济户口中仍然存在,没有办理注销登记。二、存在问题分析1.脱离基层监管一方面,由于长时间以来,外资企业的登记权限直属设区的市工商局,而且一年一度的年检工作,为了方便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工商部门与外经贸委等部门进行联合年检,取消了年检回访这一环节,年检工作只是进行形式审查,有的企业的申请登记全部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甚至包括资金流入,都是由中介组织代劳。另一方面,为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对外资企业进行特殊照顾,除了专项检查以外,必须先报市局领导批准后才能对外资企业进行检查。基层工商所对外资企业另眼相看,普遍存在一种“管不了”或“不属于我们管”的态度,对外资企业的市场主体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动态没有进行及时跟踪监管服务,因此外资企业也就逐渐成为属地基层工商所的监管“真空区”。而现在,虽然实行属地管辖,但是外资企业直接向泉州市局申请设立登记,之后由属地工商所负责日常监管工作,由于基层工商所与泉州市局日常业务联系较少,存在沟通反馈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现象。2、品牌意识薄弱,发展步伐跟不上磁灶镇的陶瓷产品,是一种耐用品,不同于其它日用品,可以试用,等用过这后,不适应再更换其它品牌。陶瓷产品不管是对于工程建设,还是对于自建房屋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质量保证才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现在市面上的产品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而“品牌”对消费者来讲是一种信誉,一种质量保证。困此,企业要发展,就要走品牌战略,打出自己的知识度,用信誉来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九十年代磁灶镇的陶瓷行业,可谓是辉煌腾达,但是近几年,遇到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就是广东的名牌陶瓷产品,因此发展步伐一直跟不上,甚至走下坡路。因此有些企业选择打“价格战”,一再降低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有些企业选择为广东的名牌产品加工生产“贴牌”瓷砖,赚取加工费,而相对于机器设备的投入资金来讲,区区的加工费,根本无法让企业走上发展的轨道;有些企业甚至为了牟取利益,做起了假冒厂商、厂址、仿冒商标的生意。企业发展走什么样的路,最终是要靠企业的掌舵者来指明方向,也就是这些企业老板,一定要认识发展局势,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3、政策偏差造成“假外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九十年代,磁灶的陶瓷行业迅速发展壮大,一大批内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但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机器设备是却有许多门槛。相反地,外资企业在中国不仅在税收方面可以享受优惠待遇,而且在用地、引进机器设备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因此这些内资企业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傍外资”,与外商挂靠申请设立外资企业。如,某企业老板吴先生,先在国外注册一家公司,再与原先的内资公司合资,这样原来公司就成了外资企业,那么企业在税收、用地、贷款、机器设备以及工商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享受“超国民待遇”。由于内外资企业待遇存在较大差别,或出于其他目的,国内资本到境外“留学”一圈后再回来投资的现象,在我国招商引资中越来越多。按照目前学者研究中比较一致的估算,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中,约1/3是国内资本‘留学’后回流形成的‘假外资’。4、中介组织一手包办,虚假注资由于中介组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有些企业的申请设立、增资、年检等手续均由中介组织一手包办。而企业的设立登记、年检等方面都只是采取书面审查,中介组织就是钻了这一空子,只要企业有需要,只要能盈利,就能采取各种形式 为企业注入资金,等领取营业执照后,就立即抽走资金,造成有些企业注册资本与实际投资额相差甚远。5、外资企业退而不注、注而不销经过调查摸底阶段的逐户情况统计,发现有些已经停止生产经营的企业退而不注、吊而不销,而有些企业没有参加年检,但却继续从事生产经营的现象。这些企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成因:(1)、法律意识淡薄。有的退市企业抱着反正不搞了,办不办法律手续无关紧要,无所谓,更多的是对退市规定也不知晓,缺乏退市后应按法规缴回证照、印章和办理注销登记的概念。(2)、嫌麻烦。少数外资公司停办后,对规范办理注销认为太麻烦,要组织清算,要出费用,要填许多制式表格,耗时费神。所以,普遍对规范退市缺乏热情。(3)、逃废债务。企业开办者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债台高筑,为废掉债权人的利益而采取人去楼空、一走了之,包括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偿还也是如此对策,以逃债避责。(4)、有意规避拒不办理。这些企业,辖区内共有家。其主要是担心未及时按规定办注销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因为证照管理、注销手续及费用等而不愿办理注销。三、基层监管对策1、加强基层监管,建立长效监管机制(1)、信息收集管理组织专门力量,认真调查摸底,对现存的市场主体历史档案进行逐件清理。建立外资企业专门的调查摸底手册,做到一户一册,其主要内容有:登记注册基本信息、出资情况、前置审批情况和注册商标、企业合同管理、分支机构、企业奖励表彰等情况记录以及日常巡查、回访、违章违法行为处理等记录情况。经过全面调查摸底,我辖区共有外资企业44家,其中36家已通过20xx年度年检,还有8家未按期参加年检,有6家还在0从事生存经营。有2家已查无下落。(2)把好一年一度的年检审查关企业在设区的市工商局申请设立登记这后,每年一次的年度工作是把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的关键环节,应该在企业年检时由基层工商所负责对企业进行实地回访,了解企业一年为的经营运作情况,有正常运作的企业才予以通过年检,这是落实外资企业基层监管的基本保障。(3)、信用分类监管依法对所掌握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经营行为、市场退出等信息进行内部信用评价,并以现有局域网络为基础,构建企业信用建设监控评价网络体系,不断加强对涉企的相关部门,如金融、税务、政法机关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然后按不同评价划分不同的监管类别,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并据此实施有针对性的监管。即:对于诚实守信的A类企业,与之“保持距离”;反之,对于有违法违规行为或不良倾向的B类或C类企业,则盯住不放;特别是那些被划定为严重失信的D级企业,则与之进行“零距离”接触。(4)设立外资企业专管员,完善内部工作机制辖区内外资企业只有44家,数量较少,且分布不集中,为解决目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监管脱节问题,争取在短时间内做好调查摸底发现漏洞做好监管与服务等一系列的工作,设立外资企业专管员,与片长责任制相结合,并纳入绩效考评,完善内部工作机制。由外资企业专管员负责:一收集资料,建立动态监管手册,完善经济户口;二与各个片区的片长互相配合,对外资企业进行回访和日常监督检查;三及时向外资科传递外资企业的各类监管信息资料;四是为外资企业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和服务。(5)设立“三点一线”的外资企业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工商联络员的桥梁作用,给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借鉴于企业联络员制度的实行,若设立泉州市局、工商所与外资企业,“三点一线”的外资企业监管联络员制度,则能够及时传达监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有信息及时反馈,有请示能够得到及时答复,解决沟通反馈没有明确责任人的现象。以保证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2、建立工商联络员制度,引导企业走品牌战略通过工商联络员制度,开展联络员培训班,多做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各种品牌战略的知识讲座、座谈会以及各种名牌产品博览会,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指导企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不受侵犯,同时督促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支持企业运用商标、广告战略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知名、驰名和著名商标。至目前,我辖区内共有注册商标155枚,其中包括驰名商标1枚,著名商标9枚,知名商标4枚。3、调整相关政策,消除“假外资”

我国对内、外资企业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这种做法,在改革开放时对外资市场准入限制较多的条件下,为我国经济发展吸引到了大量宝贵外资,进而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入世前内资企业具有市场准入的优势,但现在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已大幅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不利于内外资企业平等竞争,实际是对内资企业的‘逆向歧视’,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从各方面减少直至最终取消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给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一个公平的竞争舞台。4、严密监控出资行为我辖区内共有外资企业44家,其中40家企业资金全部到位,尚有4家企业只有部分出资。对于资金尚未全部到位的企业,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出资监管力度,对企业的出资行为进行动态监管。对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如20xx年9月29日新登记“福建省耐迪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同章程规定的缴资期限还没到期,我所将在企业离出资期限到期前半个月时,及时向企业发出“提醒出资通知书”,提醒外商投资企业按期出资到位;对于另3家出资期限到期仍未按期出资的企业,上门发出“限期出资催缴通知书”,督促企业资金到位,确保外商投资企业规范运作、合法经营,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引导退出市场(1)通过行政指导,做好市场主体信息、准入、退出政策宣传指导、监管法规等,灵活采取指导、引导、辅导等一系列柔性手段,让退市企业主了解企业并不是停止生产就可以什么都不管,真正认识到办理注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未办理注销登记的危害后果,引导那些已停止生产的企业,或已被吊销的企业主动清算,办理注销登记。(2)充分利用年检监督,加大基层所的监管责任,加强对企业的定期巡查和对预警企业的重点监控,督促市场主体随时退市,随时督办注销。把退市监管工作纳入市场巡查的重点内容。(3)建立网上锁定机制。结合全市、全省联网,及时对不按规定办理而无法注销的退市主体,通过网上设定程序,对其法定代表人及股东名单纳入工商行政系统违法企业和人员黑名单,予以上网公示,限制其在3年内不得在本地和外地开办企业或进行投资当股东。

[1]

外资企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外资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156-02

经济学家认为,在资本社会,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管理才能四个方面。在我国试行改革开放初期,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外商投资者,大批外资企业落户

3.银行存款的核对

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收支应每月至少核对一次。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会计直接从银行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和调节。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会计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以防止应记但未记入企业收入账或支出账等不正当行为被掩盖。同时,企业也应重视与客户之间的对账,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与及时。

四、内部报告控制

适时运用内部报告控制方法十分重要。企业应要求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除了报告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是否符合审批制度、现金余额是否账实相符等,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资金流量分析

资金流量包括资金流入量、流出量及流出与流入的差额——净流量,而且资金流量产生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资金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各项财务收支和经营活动的现金盈余水平,是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虽然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并不与资金流入或流出完全匹配,不能直接通过当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确定盈利,但在一定时期内资金流入的多少能反映企业的收入水平,资金流出的大小也能总体反应生产成本和费用支出的多少,而企业的资金净流量能真正代表企业实际财务能力,所以,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归根结底资金流入与流出状况制约。通过资金流量分析,为企业提供一定时期的资金流入量和资金流出量信息,企业决策者可以从中得到直接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具体情况,以及资金余缺信息,及时地进行资金调度和风险防范。

2.资金流速分析

外资企业范文第10篇

据了解,人大、政协每年给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议案、提案中,都有几十件是反映所得税不公平现象的。这些提案迫切要求结束外资企业在所得税方面的超国民待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近来,有关部门官员也一再表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实施在望”。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都高调表态,坚决支持内外企所得税制度改革。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临时变换主题,再次重申,两税合并时机已经非常成熟。

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在中国还需要外资的今天,并轨问题应当暂缓。

对此,有专家指出,税收优惠对外资流入的作用不宜夸大。十多年来的跨国经验研究和对中国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分析都表明,真实有效的FDI流入主要应归功于东道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前景、人力资本、市场和司法基础设施等因素,税收优惠和政策倾斜往往被置于“吸引因素”的最后几位。

有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实现一体化扩张的过程中,最关心的因素为基础设施、现有外资状况、工业化程度和市场容量等,而不是优惠政策。乌拉圭曾是世界上对外资征税最低的国家,但并没有对外资产生多大吸引力。相反,美国尽管对外资企业不实行税收优惠,但一直是世界上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因此,优惠政策只是一个辅政策,而不是决定因素。

其实,中国政府对待外资的态度和给予的“超国民待遇”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些学者批评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部分收益被外资拿走了,致使很多老百姓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的成果。的确,由于本国经济的后发地位,发展中国家客观上需要获取外资流入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而出于“风险溢价”的要求给予外资一定的税收优惠也是基本合理的。但如果这一优惠变成了外资既高于本国企业、也高于外资在母国待遇的“超国民待遇”,就会对本国经济造成损害,也违背了吸引外资的初衷。首先,它造成了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其次,对外资的税收优惠,也严重扭曲了企业行为,形形的“假合资、假外资”即是其表现。有研究估计,“假外资”占了实际FDI利用额的1/3左右。再次,与“优惠”并存的种种腐败、设租寻租、不透明和不确定性,以及政府对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忽视,更为外资所忌惮,往往抵消了税收优惠本身的作用。

上一篇:心理契约范文 下一篇:心律失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