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21 05:07:11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篇1

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教材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也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另一方面,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需要一个很好的组织者来促进其学习,且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而教师的提问,可以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二)因人因文而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人而异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对文本产生兴趣,在思考中逐步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教授某些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每人提出二个问题,这些问题或是自己不懂的,或是自己有兴趣深入了解的。这样教师便能得到近百个问题,针对这篇课文的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可以确定一些集中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来,进行讨论解答。这些问题解决了,这篇课文的疑难也迎刃而解了,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师要抓住一个关键问题打开一个决口,让知识的水流奔涌而出,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找到关键问题的所在,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讲解《祝福》这一课时,有教师为抓住关键问题这样提问:“如果我们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画成十幅图,你能否给十幅图各起一个标题?”我认为这样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样,一下就把祥林嫂一生整理了一下,为后面分析作了一个充分的准备。

(三)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提出的问题既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又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的。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会使人失去兴趣。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抓住课文中的“留白”进行提问,要学生补述“我”从昏倒至醒来这段时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这个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而且在补述中可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获得情感熏陶。但是仅仅提出“补述”这个问题对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高。于是,这位教师便提出了学生可以接受的具体问题:1.从“炸弹即将爆炸的一瞬间……”这一句后接下去补述。2.先说指导员是怎么做的。3.再把“受伤后的指导员遭受了怎样的痛苦,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说清楚。4.最后说说指导员又是怎样昏过去的。教师把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分解成具体可行的四个小问题,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频率恰当,节奏和谐

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高频率和高节奏的提问;低频率和低节奏的提问。高频率和高节奏的提问表现在:教师的提问一个接着一个,密不透缝,搞得学生穷于应付。这种高频率的提问节奏,形成了师生一问一答的情景,教师追求的只是结果而不是思维过程,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等能力的发展,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的疲劳。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厌倦。与此相反,低频率和低节奏的提问表现在:教师只提一两个问题。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便只是站在前面,间或有些评价性的语言或任由学生发言。按说,学生多说是好事,但若给人一种教师游离之外的感觉,便算不上好事了。以上两种节奏的课,都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一种过紧,一种过缓,不仅缺少错落之美、和谐之美,而且都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提问的密度虽无绝对的标准,但有基本的准则。从学生认知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年级越高,教师提问的密度应逐步降低,主要应减少低思维度的提问,保留有思维深度的提问。以课型特点为例,教读课的课堂提问多于自读课,文言文教学多于现代文教学。

三、小结

课堂提问是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的信息双向交流。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总结、评价或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认识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课文去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因此,提问既有助于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智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朱太安.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河南教育,2004,(9).

[2]赵玉荣.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3).

[3]王晓丽.浅谈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J].吉林教育科学,1998,(12).

[4]陈敏.谈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原则[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3).

【摘要】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科学、巧妙地设计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各种提问的技巧。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互动提问方式

课堂互动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倍受英语教师及英语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有的教育专家指出,课程的进展及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对课堂教学互动的充分理解有利于其外语教学。根据交际法教学理论,教师提问应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活动,形成课堂从静到动的根本转变。研究者们认为教师提问方式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好的提问能够引起并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认真的完成教学大纲,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虽然老师学生间互有问答,但老师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的提问。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既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启发学生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学生排斥课堂提问,最终导致不愿意主动运用语言,不愿意开口发言。但随着外语教学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出现,教育专家们大力提倡课堂教学互动。这种互动的优势,在于有一个较宽松的课堂氛围,启发式的教师提问方法成为主流。香港著名的教育家Tusi指出,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产生课堂互动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的问题是衡量学生对语言理解和参与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评测学生是否获取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英国著名教育专家MichaelByram也强调了教师提问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效的利用课堂提问技巧对课堂管理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技巧和社会互动,以及拓宽学生的思维和促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认知介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如何问

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环境中的首要部分,创造好的英语环境首先要从课堂做起。旧的课堂环境,少有表达自我的机会,学生没听懂或有疑问,往往没有机会表达,而且老师的“满堂灌”也不注意学生的反应,久而久之,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气氛就形成了。实践证明,这种静态的没有交流的学习氛围,是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提问就能扭转着这种情形。有效的英语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较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提问的普及性。教师在提问时尽量避免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做到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嘴巴动,脑子动,彼此互动。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参与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学生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计入平时成绩,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积极。

2.提问的适当性。教师的提问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问题。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将学生的提问留到课堂最后结束的几分钟。同时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随时当众提出疑问。对学生所提问题给予足够的尊重与重视,并当堂解决,加深印象。

3.提问的灵活性。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观点的表达方面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去寻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以及他们为回答问题时所做出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尽情地发挥。这样的提问既不能扼制资优学生的想法也不能成为差等生的桎梏。4.教师提问的通俗性。提出的问题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教师提问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正确把握提问的技巧、启发和鼓励学生,并经常性地给他们提供反馈意见,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

三、教师问什么

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分为低认知水平问题和高认知水平问题,或展示性提问和咨询性提问。展示性提问是指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多半是学生在课本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提问,很少在日常交际中使用,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思维水平也较低。教师通常利用展示性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就课文中的字词句或者是某个重要的细节向学生发问。咨询性提问是指教师尚不知道答案,学生也要经过寻找、思考后才能知道答案的提问。由于从教师那里得不到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以自己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两种提问各具特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为了保证课堂上学生较高的参与率,教师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应适时调整提问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成功地驾御课堂,实现课堂互动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师提问的误区

实现课堂互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的提问有时也保证不了互动的产生。某些问题反而妨碍互动性学习。Kinsella总结出了以下6条。

(1)教师提的问题众所周知,过于简单,学生会不屑于或不答。(2)展示性问题提得过多,学生容易对非真实语里的逢场作戏产生厌倦。(3)含义抽象或有歧议的模糊问题应避免。(4)不要提语言结构复杂或堆砌词藻的问题。(5)过多的修辞疑问句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学生准备回答时,而你自己回答了问题。(6)随心所欲提出来的多个问题次序紊乱,缺乏逻辑联系。

五、结论

显然,教师的提问方式影响着学习者的参与,同时也影响课堂互动的产生。纵观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也就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提问应该事先有一个明确的设计目的,而不是仅仅用提问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明确设计的提问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郑佩芸.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外语界,2003,(3):26-30.

[2]Brown.H.D.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许峰.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调查与分析[J].国外外语教学,2003,(3):30-33.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策略;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87-01

小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小学教学中需要利用和发挥的重要手段,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点,也不会顾及和思考太多的内容,在面对自己不熟悉或者想要熟悉的内容时往往会发出自己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提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但是小学生在提问时也不会如中学生或者大学生一样具有规律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鼓励小学生主动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提问策略,来引导教学。

一、小学语文提问的实际情况

小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是经常见到的事情,有效的提问和教师有针对性引导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实现教学目的,但是还应当看到在我国当前小学课堂提问还存在一些缺陷。

1、课堂提问逐渐成为形式

课堂提问应当注重实质,但是在我国很多小学的教师对这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只是将课堂提问当做一问一答的方式,没有充分重视课堂上的提问。根据相关统计学生激烈提问,课堂热闹的授课能够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的质量也比较高,但是我国小学课堂上的提问通常成为了一种形式,学生的提问受制于各方面的原因也不能深入问题的本质,挖掘出实质的内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很难发挥。

2、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课堂提问并不是单方向的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检验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但是在我国一些小学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身具有的特点,并没有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改进,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也是教师划定的范围内的知识,缺少创新。

3、提问的对象过于狭窄

教师的提问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活跃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才能达到,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我国一些小学教师的提问缺少广泛性,参与的学生范围也相对较窄,多是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参与提问和回答,老师也偏重于优秀的学生,致使课堂提问对象没有广泛性。

二、改进课堂提问现状的策略

针对我国一些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分析,笔者从教师教学的实际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小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以下内容中指出几种改进对策:

1、形成严格且有效的提问原则

课堂提问不应该有规律可循,但是应当有原则保障,这样才能使提问更具广泛性,提问应当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当有以下几种:首先必须是民主,提问是一种平等对话,因此这种平等对话必须是民主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同样的地位,没有高低尊卑之分,这样学生才能针对问题发挥自己的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要遵守启发性原则。在提问时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能够针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提问也应当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要按照阶梯型原则进行提问。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不同的阶梯,并且合理调配这些阶梯之间的跨度,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课文,最终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2、创新课题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在课堂上极为重要,在小学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提问方式,在提问时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设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比如在提问时针对问题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进行所谓的“曲问”,针对问题从一个小的方面逐渐切入重点,并鼓励学生主动去想象一些问题,同时进行回答,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打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

小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有限,而且正处于自信心的培养阶段,所教师在提问时不论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如何都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夸奖,重点指出学生回答问题的亮点,鼓励其继续努力。同时在阐释问题答案时委婉的提出要求学生继续思考、发散思维的建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树立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提问之中。另外针对同一问题尽量让不同的学生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他们之间回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让他们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好课堂提问能够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目的,也能为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篇4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诱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

要诱发学生的思维,首先就要从良好的疑问开始,这是思维的第一步。当学生的思维还未完全启动的时候,教师巧妙地抛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自然会使学生产生悬念和疑问,从而激发他们产生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学生一旦进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就会利用各种感观(眼看、耳听、心想、口说)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例如: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的时候,她说:“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小说《孔乙己》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引出了四个问题,涵盖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提问方式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渴求”的心理状态,因而,自然会开动脑筋,加速思维,其注意力也随之都集中于课堂。

2.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注入式”教学的影响,教师“一言堂”,学生只是听众,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虽然表面上课堂秩序良好,但是实质上课堂却是“一潭死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实际上,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这种交流又是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之下进行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应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积极引导与评价,更容易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自由交融的气氛,也能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因此,一个好的问题就犹如一条纽带,能够既活跃气氛,又能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3.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多个元素构成的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认识主体具有各自独立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个认识系统会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使整个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教师要想引导这个变化的系统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就离不开有效的反馈,通过得到的反馈信息来调控教学节奏、教学环节,甚至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的反馈、体态的反馈、书面练习反馈等,然而,其中通过提问所接受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具体、直接。这种反馈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能够作为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的依据。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此时的思维活跃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1.比较式提问

这是比较事物异同的一种提问方式。它便于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就可以提问:邹忌和他的妻、妾以及客人的对话内容都相同,作者是怎样在同中求异的?而在讲《药》的时候,就可以提问:如果分别写华老栓和夏瑜的故事,以表现华老栓爱子心切和夏瑜的革命精神,结果将与原文主题有什么不同?作者用血淋淋的“人血馒头”将两个故事连缀起来,其主题的深刻性表现在哪里?这样的比较提问,可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从中揣摩文意和技法,从而提高理解、鉴赏能力。

2.想象式提问

分析《背影》中父亲买橘子那一段话语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依据课文父亲买橘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背影’的形象?”这样的提问能唤起文中“背影”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作品本身的空白,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得到充分彰显。

3.质疑式提问

学习《怀疑与学问》后,一位教师这样启发学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否用怀疑精神看看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是学习的进步和思考的升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除旧布新的桥梁,是认识深化的阶梯,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质疑式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积极发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智慧水平。

4.层进式提问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且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提问。比如讲《故乡》时,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语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设计种种提问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可以运用即成的提问方式,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改革创新,使提问形式丰富多彩,不具一格,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篇5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二、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五、巧妙设问,变“死”为“活”。

如《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所体现的哲理上。他们会通过一些巧妙的设问,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际生活中: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巧妙地应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说中国人民头上也有两座大山,指的是什么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发问,那么现在我们面前有大山阻碍吗?若有,应是什么呢?让学生展开讨论。此时教师适时引导,我们坚信,只要像愚公那样,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持奋斗,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这样学生的思想就不会被课文的圈子所束缚,把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思维也不会沿袭前人的老路,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篇6

(一)提问及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定义

提问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z提学官?{不许接受民词,侵官喜事,其生员犯罪,或事须对理者,听该管衙门提问,不许护短曲庇。”这里提问的意思是传讯审问、提出问题要求回答。顾名思义,课堂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情况、学情等设置问题采用教学问答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提问,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而是一种古老而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上至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精神产婆术,到今天我们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方式。人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不但是一种慧智的表现,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我们把视角转入对课堂提问方法的深入研究中,让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意识到“提问”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意义与作用

《师说》里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由此可知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和学生的思考学习相互融合的过程,两个独立的个体产生学习思想上的共鸣就不得不依赖于交流,而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就恰恰是最简单而有效的交流方式。课堂提问架起了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桥梁。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展开,这样,课堂提问就可以被看作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而不仅仅是学生,这样学生在教师面前也会大胆地坦露自己的心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是的,大多数时候打开学生思维闸阀的那把钥匙恰恰就是一个问题的设置,他们就能文思泉涌,去发现和领悟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一)课前设置问题的缺陷

在课前的备课阶段,很多教师会在教学过程当中设置一些提问形式过于简单的问题,导致问题本身没有太大价值。他们过于去追求课堂提问的一些表面形式,一问一答,虽然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的度过了一堂语文课,但是却华而不实,不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

那是不是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就应该在备课阶段设置一些难题呢?然而并不是,哲学上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过于困难可能会物极必反。

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已经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许多教师无法设定的课外知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更要详略得当,有些知识是学生已经获取的就要少涉及或者不涉及,不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备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就应该分清楚主要和次要内容。这样课堂提问的问题才能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具有层次性、阶梯形,梯度和密度都适合于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的存在价值很大,它引人思考,不仅交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教会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因此语文不仅仅是文学更是人学。但是很多教师考劝诫别人的艺术。

(二)课堂提问的不足

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是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然而教师进行课堂提问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而是真正的让每一位同学学到生活中的一些智慧,然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自始至终都是用问题来贯穿的,几乎讲到每一个内容都是先提问,学生从上课开始到结束就一直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并未真正地学到什么实质性的知识。

眼里只看得见成绩好的学生,这在课堂提问时常常会发生,可能是因为老师的职业素质问题,导致教师在提问时只抽问优等生而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存在。还可能是为了课堂效果,教师只提问优等生,这样的课堂看上去会没有太多瑕疵,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能够回答。再一个可能就是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有难度而只有优等生能够回答,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动机,只顾及优等生的课堂提问是不成功的,这样不仅仅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价值,而且还会忽略差生的存在,那么,这堂课的意义何在呢?

三、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一)合理问题设置

教师在备课环节,不应该将课堂上的提问设置得泛泛无边,一节课的时间非常紧张,尽量以完成教学内容为最终目的去设置问题。

怎么进行一堂有效课堂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无数教师都在尽力变无效或低效为有效,那么在课堂提问时怎样才能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问题就牵涉到问题是否科学,不科学的问题实质就是无效课堂提问的表现。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堂课需要解决的课堂内容,不仅是要针对课堂内容,而且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二)课堂科学提问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存在一些这样的方式:有专挑后进生回答问题的老师,为了避免他们开小差:有倾向于照顾绝大多数中等生的教师;有喜欢针对具体的情况提具体的问题的教师,如过只把复杂的问题分配给优等生回答,而把简单的问题分配给后进生回答。

在我看来,这些具体的分配方式不是不可取,但这样的分配方式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导致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消极影响。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减弱。

首先提问要呈阶梯状,这样才显出提问有层次感。这儿所说的台阶即梯度。其次,应该把提问密度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把难易问题交叉编织在一起,由简单到繁锁、由容易到困难,逐步地引导学生。科学地处理课堂提问的密度,这样进行课堂提问,不但能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达到了课堂提问的目的。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58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活跃气氛,促进学生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从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来看,虽然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但其有效性比较欠缺,主要问题如下:

(一)提问太过简单

通常这些问题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很多老师会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处理提问,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二)提问方式僵化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了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提问方式。新课标指出,应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以老师为中心的一成不变的提问方式,应该多多启发学生去提问,这样他们的探索精神才能被完全激发。

(三)问题思考时间不足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还存在一种状况,就是老师的思路太快,学生无法跟上,导致提出的问题没时间思考,最终不是连环问题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就是无疾而终,由老师代数回答,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回答

有很多时候教师不经过思考随口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注重问但不注重讲,对启发式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表面看,提问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气氛热烈,但实际上并无实效与长效,时间长了会让学生养成轻浮的态度与懒惰的思想。

二、详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一)问题要精心设计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要紧扣关键词句,抓住文本空白进行问题设计,让学生“咀嚼有味”,这样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要处理好问题大小、多少的关系,注意问题的切入角度,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迁移运用。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难度较大的问题,如果直接提问,学生大多回答不上来,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使之具有提示性与启发性。当然启发也要有度,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设计的问题最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针对古诗文教学可以一反常态,改变传统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常规方法,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发挥其自主性,让其自主看预习提示发现问题,让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启发作用。

(三)提出的问题目的性要明确

课堂提问有如射箭打靶要瞄准一样,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来设计。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这样也就抓住了方向,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如教学《大禹治水》一文,教者在出示课题后就立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治”字设置疑问: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就抓住了题眼发问,学生读书的欲望油然而生。

(四)根据教学需要,把握提问时机

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提问要选准时机。若随时发问,很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高质量的提问,精彩的提问,都出现在关键时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顿悟。提问的时机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与需要而定,要在对学生、对教材胸有成竹的基础上来定。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间,才有艺术性可言,才能达到“余音绕梁、韵味无穷”的境界。

语文课堂提问论文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学会提问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的,也是我们教师最为长用的方式,就是一问一答,即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是问题教学的开始,但简单的操作没有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能效,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环节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提问,学会在提问反思。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明_问题教学。

一、了解问题,分析结构,认识价值

学生不会提问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对问题本身的不了解,不知道提问的角度,提问的范围,也就是提问必须以教学课题文中心。

1.了解结构

我们平常所提的问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问题的疑项、指向项和应答项。疑项主要指真个问句所包含的疑问对象、疑问词和语气语调。这个相当于构成句子的骨架,也就是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设问,用什么样的句子。指向项就是这个设问所要让我们应答的结果,如:文中作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什么?这个“作用”就是指向项。应答项其实在有的研究中是不包含在问题的结构中的,尤其是狭义上的结构,应答项也就是问题所要回答的一定范围。

2.了解层次

问题的层次,这里的层次是就相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而言,是指主体对认识对象作出的一种主观反映,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思维关照的过程。根据这一认知现象,我们把问题分为:设问、未疑问、疑问三个层次,作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触觉,从自己的实际去发现、捕捉问题,对自己已经明白的东西,提出设问,可以激发其他同学思考,形成编制目标的因子,同时,也可以激励自己深入思考,激发学生自己去提问。

二、学习方法,学会提问,爱上提问

古语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问题教学要想开展好不仅要让学生有机会认识问题教学的重要性,认清问题的本质和价值,更要学会方法,能参与其中,学会提问,爱上提问。

1.就课文的内容中心点开展提问

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着自己的中心点,也可以说是课文的精髓所在,我们提问题也应该围绕这一中心点开展。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时,首先要明确本文的中心所在,即本文是作者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文章作者分析三类人群,反动势力、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庸人”。全文表达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深邃独到的思想,激发我们青年的爱国热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围绕这一问题提问,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经过这几个问题基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整体。

2.根据常理去设问

每篇文章都会可以从内容、结构、情感、意图等一些常规的方面提问,这样尤其对于一些初学的学生很有帮助,我们可以教学生一些常规的提问的方法。可以说几乎每篇文章可以这样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3.利用课文的关键词或者拐点处提问

课文的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关键处,如果能够就此开展提问,不仅能突破难点,同时还可以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有一种的豁然一亮的感觉;同时文章的拐点往往是课文内容的转折点,或者另一情景的开始,利用这些点提问同样可以起到掌握文章结构的目的。

4.在矛盾处提问

课文本身故事情节的安排,发展都会有矛盾冲突的地方,而这些矛盾这出恰好也是作者设下伏笔,或者课文的衔接点,关键点。如果教师能教会学生在文中的矛盾处提问,学生就能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了解文章的内涵。

三、实践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提问不仅要学习方法同时跟要实践练习,没有在真实的教学中的练习,学生不能发展自我,如很多学生课堂首先是不敢提问,不敢质疑;其次学生不善于质疑。为此教师应该有计划的开展练习,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形成主动质疑,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1.敢于提问

要让学生提问,首先要让学生不惧怕提问,敢于提问。教师要要特别注重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经常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独立思考,积极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哪怕是错误的,不着边际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多次训练。

2.善于提问

善于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不只看学生提得对不对,而且要看学生提得好不好。我们在学生学会提问一些常规问题后,要让学生就课文的写法、结构、情节,及评价等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有质量的问题。这样的长期训练,才能让学生及学习课文本身,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又充实自己的写作能力。中才能打开思维,肯动脑筋,善于提问。

3.参与提问

学生敢于参与问题教学,善于提问,还必须要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能做旁观者,课堂虽然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发言,但让每位学生都参与一定是必要和现实的,在提问时尽可能让学生去补充和完善,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上一篇:基层体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师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