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素材范文

时间:2023-11-06 09:38:35

议论文素材

议论文素材篇1

其实,学生在写作中真的没有可用的素材吗?答案是否定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对素材的发现和挖掘,要想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解决议论文缺乏鲜活论据的问题,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内求”,即把目光投向课本,深入挖掘并恰当使用课本资源,使课本资源成为服务于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通过积累,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写作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有了源头才会倾注出起初的水来”,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充足的材料,一旦有机会表达,它就会将之灵活生动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拥有了“车薪”自然容易煮开“杯水”。积累得很多,思路就开阔,写起来就比较顺手。

课本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学生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材是一座富矿,等待着学生去开发。问题在于不少学生身在宝山而不知山中有宝,空手而回,留下了遗憾。如果能灵活运用好课文中的素材,一定能克服作文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吹”的难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课本资源作为写作中的素材库,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三类资源:

一、课本中文章作者的生平事迹材料

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作者,他们的文章和道德都堪称楷模,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他们中的许多人是人类的精神丰碑。如,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陶渊明,鲁迅、巴金、曹雪芹等大量作者。如果能较为全面地理解这些作者的生平事迹,借助所学课文加深对他们精神价值的理解,就能有效地将他们化作写作的重要素材来源。

比如,孟子这一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学生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等文章,听过 “孟母三迁”的故事。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文章的学习,更全面地了解孟子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积累,使这一课文作者成为有效的写作素材。

二、课本中的人物和事件材料

课本中有大量的人物和事例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来源。有来自诸子百家的,如,《劝学》《逍遥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有来自史传文学的,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有来自后人阐发历史的政论文,如,《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等;也有古人游历山水的散文,如,《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其中所述的人物和事件,经过发掘都可成为学生写作的绝佳素材。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事例可以用于多个话题: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进一步则互伤,退一步则双赢;宽容大度的胸襟更易感化人;要勇于改错;人才也需伯乐推荐;等等。

三、课本中的诗文名句

语文课本所选课文,绝大部分是经过时间淘洗后的经典名文,大纲要求背诵的也有许多诗文名篇名句。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也背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名言警句。但很多学生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中的默写而去记诵,并未有效地将这些诗文名句化作写作的素材,这无疑是对写作资源的极大浪费。

议论文素材篇2

逆境

[名人名言]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拜伦)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巴尔扎克)

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需要用患难来促成的。(大仲马)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

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赫胥黎)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才创造天才。(罗曼?罗兰)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列别捷夫)

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高尔基)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赶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

[警句解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语出《孟子?告子》。意为: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委托给某个人,一定要先让他经受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挫折,来增长他的见识和能力,只有这样,他最后才能够成功。

[事实论据]

逆境出成果。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分析一些人的创作情况时说: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自律

[名人名言]

乳名是父母给的,坏名是自己造成的。(格言)

若把金钱当作崇拜物,它就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侠名)

宁可做穷人.不可做坏人。(谚语)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法?狄德罗)

为享有自由,必须限制自由。(E?伯克)

[事实论据]

(1)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你何不摘梨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2)“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清朝官员于成龙在生活上极其俭朴,江南百姓遂给他起了个外号为“干青菜”。他在任两江总督期间,有一知县给他呈送“中秋节礼”,被他严词拒绝,并特发(严禁馈送檄)。于成龙为了警诫自己,勉励下属,在大堂上悬联—幅:“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斯,谁替你披枷带锁;—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妇娼。”因此,他为官几十年,真正做到了“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亳馈送。” 爱国

[名人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脱离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巴金)

爱祖国,为祖国的前途而奋斗,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苏步青)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列宁)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的情感。(霍姆林斯基)

[警句解读]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语出东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意为:常想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在国家危难之际献出自己的生命。这饱含爱国之情的话语己成为众多爱国者的座右铭。

[事实论据]

鲁迅三易其志我国著名的文坛巨匠鲁迅为了祖国三易其志。他先学采矿,希望实业报国,后改学医,欲救治民众于疾苦;面对一些中国人精神麻木,他又弃医从之,欲唤醒沉睡的国人。同时以笔作枪,捍卫正义与民主,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居里夫人命名钋玛丽?居里是法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生于波兰华沙,后因求学留居法国。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她心系祖国。1898年7月,她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追求

[名人名言]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王若飞)

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莱辛)

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列夫?托尔斯泰)

[警句解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语出战国时代著名诗人屈原的《离骚》。意为:为求真理不管道路多漫长,我将要上天下地去探索,不怕任何阻挡。

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

语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意为:想要穷尽那千里以外的自然风光,就需要再把一层楼台登上。

[事实论据]

左宗棠抬棺出征1876年,65岁的左宗棠抬棺出征,誓与故人决一死战,一举收复天山南北,粉碎了英、俄侵略新疆的阴谋。他的居室有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地,心怀天下,读破万卷书,神交古人。”表现了将军的忘我追求。

孙冶方不改追求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文革期间遭受39次批斗,入狱7年,仍不改追求,至力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他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已写好的文章常常不翼而飞,前后共写了85遍,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钦佩。

尊师

[名人名言]

教师是培养革命后代的园丁。(邓小平)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教师本人应该是有救养的。(马卡连柯)

[警句解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语出《荀子?欠略》。意为:一个国家将要兴盛,必定会尊重老师,敬重师傅。一个国家将要衰败,必定会轻贱老师,薄待师傅。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语出《礼记?学记》。意为:求学之道,以尊师为最难。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老百姓才懂

得重视学习。’

疾学在于尊师。

语出《吕氏春秋?劝学》。意为:要很快学得知识,首先在于尊敬老师。

I事实论据]

程门立雪宋代著名学者杨时,四十岁时拜程颐为师。一个下雪的中午,杨时和他的同学在读书时产生了疑问,便去请教程颐。当时,程颐正在午睡,他们便站在门口,静等老师醒来;待程颐醒后发现他们时,他们站的地方已在雪地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日本人尊师日本人有尊师的传统,他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在为社会作自我牺牲;因此,当公共车辆上出现穿有“教师服”的乘客时,无论这个人年龄大小,其他乘客都会主动让座。这让教师们都有一种光荣感。

宽容

[名人名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

[警句解读]

宽则得众。

语出〈论语?阳货〉。意为: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语出〈荀子?非相〉。意为: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

[事实论据]

吕端大度宋朝宰相吕端,一生宽厚多恕,别人冒犯了他,他从不介意.别人误会了他,或为了排挤他,到皇帝那里告他的状,他也不多加辩解,只是说:“吾直道而言,无所愧畏,**之言不足虑也。”

李斯特的学生有个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海报上谎说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收,说冒称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辛斯特要她把曲子弹给他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地说:“大胆地上合演奏,你现在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告诉剧场经理,晚会再增加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合作

[名言警句],

1.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寓言》)

3.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谚语)

4.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也会被征服。(萨迪)

5.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6.一只山羊被狼吃掉,十只山羊把狼吓跑。(谚语)

7.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谚语)

8.众志成城。(《史记》)

[寓言故事]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龙虾,一只天

鹅,一条梭鱼共同拉着一辆车,它们拉的很卖力,但龙虾使劲往土里爬,天鹅拼命往天上飞,梭鱼使尽全力往水里游,结果车子一步也走不动。足见虽然努力了,但没有合作,于也枉然。

[神话传说]

一天,上帝带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

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

[生活实例]

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万多个零部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中国也为其提供飞机的平衡尾翼。

惜时

[名人名言]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但丁)

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他们串串的果实,懒惰者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的永远静止不动。(席勒)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警句解读]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语出《乐府诗集?长歌行》,意为年少时不抓紧时间,有所作为,年老时就只能徒自伤悲了。明日复明日,明日十可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语出明代文嘉的《明日歌》,劝诫人们要珍惜今天,不能总指望明天,那样会万事成空的,只会留下无穷的悔恨。

[事实论据]

鲁迅先生是十分珍惜时间的,他“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写作上”,从而一生著作颇丰,成为一代文坛巨匠。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分珍惜时间,他曾给自己拟订出一张工作时间表,把一天24小时的分分秒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即使在路上走,也在读读背背,他的英文、俄文、法文、德文四门外语的单词,就是这样掌握的。

自豪

[名言警句]

1.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

2.往理性的方向走,往心爱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

康愉乐的方向走。——徐志摩

3.年轻的朋友,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为人民发光发热的青春才是美丽的。——秦牧

4.对于那些有自信而不介意于暂时失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对怀着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的人,没有所谓失败。——雨果

5.要有生活的愿望和对本身力量的自信,那么整个一生将会是一座最美好的时钟。 ——高尔基

[事实论据]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多人同时上天飞行的梦想。同时,我国航天计划“嫦蛾工程”正在顺利进行,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中国人的足迹将留在月球上:

2.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体坛明星站在世界大赛领奖台上的时候,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当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3.2004年2月25日,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时间,北京成为国际注目的焦点,人们纷纷称赞中国扮演了调解国际纠纷的关键角色。

思考

[名言警句]

1.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2.思索,连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牛顿

3.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威?赫兹里特

4.要审慎地思考,但要果断地行动。。——科尔顿

5.不善思索的有才能的人,必定以悲剧收场。——甘必大

6.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爱迪生

7.人的思想是受他的文化所约束的,他的思想特征是由他的文化环境铸造而成的。—爱因斯坦

8.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孟子

[事实论据]

惟一的腿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才华横溢,可是有一次为了描绘

一个孤独的男子怎样保护和疼爱他的心上人,苦思冥想了两天,还是一无所获。到了第三天晚上,他又想得头昏脑胀,在睡梦中,他忽然吟出了下面的诗句: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残废了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兵士爱护着

他惟一的腿。

将爱人比作伤残士兵的“惟一的腿”,形象生动,感情深沉,还带着一丝淡淡的孤独和惆怅所以如果你在写作时埋怨自己没有灵感,那只是因为你缺少了苦苦思索。

服装

[名言警句]

1.衣裳是文化的象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从人们对服饰的选择,可以窥测到他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的底蕴——郭沫若

2.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的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子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要好。——鲁迅

3.衣裳常常显示人品。——莎士比亚

4.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的美么?你们不见山村的妇女,穿着朴实无华的衣服反而比盛装的妇女美么?——贝多芬

5:我们的衣着既不要过于艳丽而俗气,也不可破烂而肮脏。——塞涅卡

6.奇装异服并不等于穿戴时髦。——罗.伯顿

7.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契诃夫

8.人应该透过衣着洞察别人,而且还要学会忽视衣着。——卡莱尔

9.愉快的心情,是穿到社交界去的最好衣裳之一。——萨克雷

[事实论据]

1.不少人慕名跑到巴黎,抄袭和仿制巴黎时装,却仍然设计不出具有法兰西民族风味的时装。正像在法国人开的中国餐馆里吃不出中国的风味一样。

2.2001年上海APEC会议,与会各国领导人同时穿着中国传统的唐装与公众见面。一时间,唐装成为举世瞩目的服装,并迅速流行开来。

谦虚

[名人名言]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茅盾) 智慧是宝石,如果以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高尔基》

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值就愈小。

(列夫?托尔斯泰)

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不管别人怎样称赞你,你时时刻刻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看来,吹嘘自己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巴甫洛夫)

[警句解读]

满招损,谦受益。

语出《尚书?大禹谟》。意为: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谨慎会得到益处。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语出《老子》。意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的领袖,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

[事实论据]

李相的一字师唐代的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一旁侍候的小吏皱了一下眉头。李相见后即问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我读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就明白怎样读了。”听出了这话的言外之意后,李相说:“不对。我没有受到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不是你。”说完,就向小吏请教,待小吏详述原委后,李即称小吏为“一字师”,

富兰克林的墓铭志美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一生勤于创造发明,赢得过不下一百个学位和头衔;但他的墓碑上,却刻着他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几个简单文字:印刷工富兰克林之墓。

白居易虚心请教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群众,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为后人传诵。

克雷洛夫是俄国18世纪伟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写得既多又好。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夸赞说:“你的书写得真好,一版销完又印一版,比谁的都印得多。”克雷洛夫却这样回答:“不,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们读的,谁都知道,孩子们是容易弄坏书的,所以版次多一些。”

知识

[名人名言]

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泰勒)

[警句解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语出《庄子?养生主》。意为:人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没有止境的。

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

语出《孔子家语?五仪解》。意为:掌握知识无需求多,但一定要审察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正确。

[事实论据]

苏东坡的错误某日,苏东坡去其师王安石府上拜访,王安石却去了朝中。苏东坡见桌上放有一首王未完成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他读了很不以为然,于是援笔续道:“黄花不似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后诗人被贬黄州时,一次与友人夜间赏菊,正碰上秋风乍起,只见菊花花瓣纷纷落地,确像满地铺金,苏东坡始知自己的孤陋寡闻。

《红楼梦》——“百科全书”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有政治、经济、军事、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历史、地理、建筑、园林、风俗、烹调等,因而被人们称为“百科全书”。由此可见曹雪芹的知识面之广。

妒忌

[名人名言]

妒忌对妒忌者之为害,犹如铁锈之于铁。——迪安吉利斯

孤独的花儿,不要嫉妒繁密的刺儿。——泰戈尔

忌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纪伯伦

[寓言故事]

山羊与驴:有个人饲养着山羊和驴子。主人总是给驴子喂充足的饲料,嫉妒心很重的山羊便对驴子说,你一会儿要推磨,一会儿又要驮沉重的货物,十分辛苦,不如装病,摔倒在地上,便可以得到休息。驴于听从了山羊的劝告,摔得遍体鳞伤。主人请来医生,为他治疗。医生说要将山羊的心肺熬汤作药给驴子喝,才可以治好。于是,主人马上杀掉山羊去为驴子治病。这故事是说,凡是策划作恶的人,将自食其果,没有好下场。——《伊索寓言》

该隐和亚伯都是亚当和夏娃所生,是一对亲兄弟。他们都献祭物给上帝。上帝看中了亚伯所献的祭物,而没有接纳该隐所献的礼物。该隐怪他的兄弟,先是气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后来,他干脆不跟兄弟亚伯说话。直到有一天,妒火中烧的该隐竟把亲弟弟亚伯引诱到田里杀害了。他自己从此也受到上帝的惩罚,不得不离家出走,过着逃亡的生活。

[科学数据]

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病症。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惜时

[诗词名句]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自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语出《论语?子罕》。意为: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语出《淮南子?说林力,I》。意为:圣人不以盈尺的璧玉为贵,而珍惜一寸的光阴,这是因为时间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

[事实论据]

一日分作“三天”用俄国著名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从早晨到下午两点,这段时间用以做最重要的工作;“第二天”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六点,做比较轻松的工作;“第三天”是晚上六点到十二点,主要用以读书或必要的活动。他说,这样就等于把生命延长了两倍。

谈话只有五分钟革命烈士邓中夏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极为珍惜时间。当时,有些人经常来找邓中夏天南海北地胡扯,不得已,他便写了一张“五分钟谈话”的纸条,贴在书桌上以为提醒,结果不仅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月-也教育了喜欢闲聊的人。

诚信

[名人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墨子)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3.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人。(周恩来)

[事实论据]

1.1988年汉城奥运会,加拿大动员约翰逊在赛场上出尽风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纪录。然而几天之后,辉煌化为特大丑闻:因服用兴奋剂,成绩被取消,剥夺他选手资格。

议论文素材篇3

议论文是一种以逻辑、推理和证明这三个步骤来完成的文章。通过这三个步骤的环环相扣,作者的观点得以阐述并获得事实论证,所以,议论文这一文体是一种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性的文体,同时,也是一门比较难写的文体。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推理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面或者是阅历从而援用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议论文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议论文这一文体的良好教学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进行议论文的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帮助学生提升议论文写作的水平呢?笔者总结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进行语文的议论文教学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写作知识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够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在课堂之中充分凸显自己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加强和教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而学生也能沉浸其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并不断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进行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教学,首先要注意对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唯有培养起了兴趣,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余下的教学,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积累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

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主要是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论证支撑,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阅读,并多记录。通过多阅读,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扩展了知识面,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这使得学生对一些材料的看法不会人云亦云,从而产生一些新奇独到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的议论文论证中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因此,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闪光点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提高是多方面的,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多阅读绝对是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壮举,学生知道了钱钟书先生其实是一个有着大学问却非常谦虚谨慎的人,学生知道了唐太宗的以史为鉴,以人为镜的佳话等等。很多的历史素材、成语素材、故事素材通过阅读展现在学生面前,也通过阅读后的记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这些材料运用于实际的写作之中,帮助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实例多观察,在观察的同时自己学会分析某些现象或者是事件的实质和内涵,并将其记录下来。这些也将会是议论文写作中的论据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循序渐进地学会观察分析,学会甄别素材,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例如: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意中知道了“杨澜当年放弃在央视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传播学,后来成为中国主持界最佳主持人之一”这件事情。从杨澜的这次人生重大决定中,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就得出这样的结论:舍得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只有舍去眼前的一些东西才能够获得长远的成功。还有,一个人要勇于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够将人不断带向人生的顶峰。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注意观察生活,才能收获非常多非常有用的素材。

三、勤于训练

议论文写作的成功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通过平时的练习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素材运用于写作之中,也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获得提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对已经积累的素材进行筛选、运用、表述的练习,进而准确把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久而久之,自然水到渠成,写出高水平的议论文。教师还要注意采用多种训练形式,增加写作的新奇感,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最终实现学生议论文教学的高效。

议论文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作,笔者在上文所论述的方法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笔者相信,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都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和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议论文素材篇4

近十年来,全国高考作文为话题作文和新的材料作文。这两种类型的作文最大的特点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它与命题作文相比,为考生创设了写作的广阔天地,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施展才华。但是,不论从平时的练习、检测,还是从会考、高考阅卷不难发现,“四不像”的文章比较普遍。不少考生作文缺乏清晰的文体概念,没有主导的表达方式,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文体特征不明显、结构混乱,可谓当今许多中学生作文的通病。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强化文体意识、讲究结构章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不妨对材料作文进行文体限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体自觉行为和布局谋篇的能力。这里重点谈谈材料议论文的基本章法。

材料议论文的主导表达方式就是议论,辅助表达方式为叙述。应明确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及其相互的关联。结构框架应明确引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模式,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思路为:①全面把握材料的内涵或就某一角度在切合材料主旨而立意的基础上,巧妙简述材料,并引出论点;②围绕中心论点,选用丰富的材料论据,展开分析论证,并巧妙照应论点;③联系实际,使问题得以解决,收束全文。这种思路在作文教学时,我们把它简化概括为“引―点―联―析―结”。它与议论文的引论(材料作文的引、点)、本论(联、析)、结论(结)的“三段式”基本框架相对应。像读后感、思想评论等议论类文章的基本框架结构也符合“引―点―联―析―结”这一基本思路,只不过在这五个步骤中,读后感侧重“联“,以情动人,思想评论重在“析”,以理服人。材料议论文和命题议论文一样,快速成文还有一种基本的思路是“类―因―法―果” 。 “类”指所写事物(材料)或问题的本质、属性、特点等,即“是什么”;“因”就是对“类”的分析,即“为什么”;“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等,即“怎样做”;“果”就是“这样做”的意义等,即结论性的内容。这种思路与提出问题(类)、分析问题(因)、解决问题(法、果)的思维方式基本一致。如以“习惯”为主旨的一则材料,写成材料议论文,可侧重于“类”这一要素及其角度阐释习惯;可侧重于“因”这一要素及其角度论述为什么要养成良好习惯,为什么要改正不良习惯;可侧重于“法”这一要素及其角度谈怎样养成良好习惯。从“类―因―法―果”的思路去作文可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审题立意,理清行文思路,展开论证,使文脉贯通,语意连贯。在议论文“三段式”框架结构中,本论(分析问题)是全文的主体,也是体现内容充实和充分展开论证的部分。不少学生对这一作文思路不清晰,致使作文结构混乱尤为突出。对此,要指导学生恰当熟练地运用议论文基本结构方式:总分式结构,致使作文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

中学生作文叙事不清、说理不明、结构混乱、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比较普遍。为此,笔者大声疾呼,即便是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的时代,我们也要强化文体意识,重视作文章法,重视规范写作,重视积累感悟。

甘肃省高台第一中学(734300)

议论文素材篇5

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普遍存在华而不实、虚张声势、内容空洞、逻辑混乱的问题,这与浮躁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戕害不无关系,但教育对学生本来有的思考能力的压制和破坏同样难辞其咎。在课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沉浸于自我对教材的过度解读,唯“我”而无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只展现教师与文本、文本作者的对话,而忽视更为重要的学生与文本、文本作者的对话,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对课文敬而远之。以议论文写作视角观课文教学,让学生在议论性文体的课文学习中,在更充分地参与文本解读的同时,进行写作训练,力求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一、课文教学中写作素材的积累

缺乏写作素材是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畏难情绪的原因之一。课外阅读和生活体验的缺失造成学生写作素材“库存不足”。充分挖掘课文的文化底蕴,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多角度挖掘和分类梳理。一文多用,写作素材积累的对象既可以是教材中的思想观点、名言警句、诗词佳句,又可以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作品的文学形象。一类多材,要先按照主题划分课文素材的类别,如励志篇、美德篇、情感篇、为学篇等等,再不断充实自己的“库存”,为议论文写作做好准备。

然而,充分积累依然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要想学生巧妙运用课文素材,对作品的研读一定要足够深入,提高学生提炼主题和分辨素材差异的能力。也可提供高考作文中善用课文素材的范例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如2004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是对课文素材的纯熟运用: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别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从而升华了友情。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考场作文的范例对学生而言有明显的借鉴作用。模仿练习要从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遵循由简入繁的学习规律。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对课文教学的激活,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文本深度和广度的探索。

二、课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训练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认为:“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是要讲逻辑。一般所说‘这句话不通’,多半不是语法上有毛病,而是逻辑上有问题。”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准确、清晰、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正是因为缺乏逻辑理性思维,语言表达不合逻辑,所以行文杂乱无章,观点缺乏说服力。逻辑思维训练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思维过渡,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课文教学中,要依托教材中的议论性文体让学生了解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维所涉及的对象、概念和判断要保持同一性,也就是确定性;矛盾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思维所涉及的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上做出相互矛盾的判断;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必有一个是真的;充足理由律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提出的思想观点要有充足的理由来论证支持。这些规律对于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晦涩难懂,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将其一口气展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它们拆分开来,在文本解读水到渠成时适时引入,不苛求概念的精准把握,而着力于引导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自觉遵守。

如在学习《劝学》这篇文章时,首先分析它的逻辑思路。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二、三段分析问题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论证为什么“学不可以已”。第四段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论证怎样才能做到“学不可以已”。文章的逻辑思路十分清晰,学生易于把握,可以补充介绍同一律和充足理由律的知识。

从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言简意赅,中间分论点的提出紧扣中心论点、层次分明,到结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始终保持一致,严格遵守同一律这一思维规律。教师以此引导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不随意变换含义或转移话题,不跑题。文中用五个比喻“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从不同侧面阐明学习的意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论据充足,论证有力,遵循充足理由律。

三、课文教学中社会视角的介入

高考作文的新趋势是变价值观预设为价值观引导,作文材料内涵丰富,命题者的价值观不直接呈现,让学生解决他们以前从来没有碰到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课文教学如果只是停留在文本解读上,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恐怕培养的将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的书呆子。没有开阔的视野、成熟的思想,何谈准确而有深度的观点。以鲁迅《拿来主义》一文的教学为例,传统教学设计中,文本解读越深入,学生越不感兴趣,认为鲁迅先生的杂文晦涩难懂。时代和语言的隔阂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也往往被忽视。社会视角的介入,就能打破这样的时空界限。在创新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与写作背景关联、学生关注的时事材料,从时评角度解读《拿来主义》,提供给学生一种课堂学习的新思路,让学生通过学习鲁迅的风度和情怀、语言和构思,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对话。如提供国产动漫对西方故事内核的成功利用和日本暴力、色情动漫在中国市场的流行等时事材料,让学生完成中国动漫产业借鉴外国动漫时需要怎样的“拿来主义”这一时评写作训练。语文教学不能培养埋首故纸堆,不闻天下事,满口仁义道德,却毫无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而是要为他们打开一扇窗,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以议论文写作视角观课文教学,是对读写结合的新探索,试图打破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界限,丰富教材选文的内涵,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

议论文素材篇6

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盒子捕捉一种狡猾的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内放上美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猴子的前爪刚好能伸进盒子。猴子发现盒子,就会将前爪伸进去,攥住坚果,可是爪子再也抽不出来了。奇怪的是这些抓住坚果的猴子竟无一例外的都死抓坚果不放,结果很容易就被人们捉住了,失去了自由。

一、写作角度

1、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基本立意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本则材料抓住“死抓坚果不放”、“被人们捉住了”、“失去了自由”等关键语句,写作角度可确立为诱惑、舍弃、变通。

2、查明原因,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本则材料人成功的结果,是因为人了解对方,知己知彼。猴子被抓的结果,是因为它不懂得拒绝,不懂得舍弃,不会变通,这些都可作为写作角度。

如同拍照角度并无固定模式一样,写作角度的选择和确定也要运用眼力,"独辟蹊径"。高明的摄影师善于寻找理想的角度,拍出人物的千姿百态,如果我们精心选择写作角度,也就不愁文章不展露新姿。

二、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纵贯式结构方式

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叫纵贯式结构方式。它大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方式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递进式结构方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三、作文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如此,平时头脑空空,临场作文哪来“下锅之米” ?作文要做到内容充实,有意蕴,就离不开一定的材料做支撑。如果平时不注重材料的收集、积累,手中的材料陈旧、贫乏,作文则不能给人新颖而充实的感觉,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如何收集作文素材呢?

1、善用课文内容作论据,这是一条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

事实上,在我们学过的课文当中,有不少人和事可以信手拈来,恰当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当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同学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既方便又实惠的积累素材的途径。从自己熟悉的六册教材入手,发动学生充分发掘其中的写作素材,进行多角度思维,思考材料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如何为观点服务,使课本成为议论文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

本则材料如以自由与舍弃为写作角度,课本中的李白、屈原、陶渊明等素材可供选用;如以诱惑为写作角度,朱自清可用

2、阅读课外书籍,借鉴别人文章中的典型材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

同学们在作文时,尤其在写议论文时,总会感到论据欠缺,因而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分数不高。改变这种状态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文章中恰当地引用一些材料,如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等。平时注意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作文时才能够信手拈来。积累的材料越丰富,选材越能称心如意。选定的材料,有的在文章中要保持原样,如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名言警句等;有的则须加工改造,即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有的同学写议论文时,总怕道理说不清楚,便罗列很多材料作论据,其实,论据多并不等于理由充足。只有材料典型,才能有力地说明论点,使论点鲜明突出,有说服力。

3、留心观察当今时代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收集新鲜材料。

高中生随着高考压力的日益繁重,看的课外书少了,关注的周边信息少了,了解到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少了,这样体现在我们作文中的材料也少了,特别是较新鲜,有创意,能打动阅读者的材料几乎不见了。而我们常说的作文创造性体现在内容上不单是观点新,同样重要的是用新颖的材料去陈述、去烘托有创意的观点。因此,建议同学们要“两耳多听窗外事,一心要读时事书”。虽然时间短,任务重,材料的积累工作我们仍然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作文要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人之常情,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关注国计民生的心,都有一片了解国际时事的热情。不难发现以开阔的眼光,思辩的意识讨论现实社会问题的作文往往能得高分。

4不仅要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材料,还应学会从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积累材料。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高中学生不应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应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整理与迁移的过程中去,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从而获得更为牢固和可感的写作素材。

议论文素材篇7

误区一:不加提炼,文体不分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使用的,叙述方式与记叙文中的不同,记叙文的叙事必须完整准确,而议论文中的事例必须简明扼要。部分考生缺乏提炼,往往看到作文题目就窃喜,恨不得把自己积累的论据事实全盘写上,这样看起来文章丰富了,但是却给人以文体不分的感觉。

失误片段:

在人生的道路上,许多困难的事情当我们转变思维后都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乐趣。

还记得“牛仔大王”――李维斯的传奇吗?当年,他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西部追赶淘金热潮,当许多人因为无法过河而怨声一片时,他想到的是去摆渡。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后来,他又卖水,但由于竞争对手的增多以及对他人身的威胁,他又改行了。他观察到,来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篷,于是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成为著名的“牛仔大王”!(作文《转变思维》)

名师提醒:这个选段好像在讲故事,根本不像在论证中心论点,这样的文章即使例子非常准确,也很难获得阅卷教师的认可,必然在内容等级上被阅卷教师降级处理。考生要规避这一误区,就要注意概括总结,在议论文中记叙的文字不要超过150字,在记叙文中议论的文字不要超过150字。

最滥用素材警示:针对这个误区,考生最可能滥用的素材有寓言类故事、亲情类故事、感动中国人物等。考生切不可只背故事和空讲故事。

误区二:举例空泛,缺乏典例

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作文素材的运用要“典型”,要能够具有代表性,不可泛泛而谈。部分考生因为平时不善于积累和梳理,在考场写作时往往存在临时编造、举例缺乏推敲的嫌疑,以至于给阅卷教师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失误片段:

然而,有时人们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也许我们的父母期望我们完美无瑕,也许我们的朋友常念叨我们的缺点,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改正,希望我们更加优秀。我们需要虚心接受他们的建议,因为唯有那些关心、爱护、希望我们更好的人才会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为我们指点迷津。而我们,也不应该让自己逃避,不能总在他们最想帮助我们的时候触痛他们的心。对那些给我们指出错误、帮助我们进步的人,我们应感激;对于建议,我们也应虚心接受。要想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有所成就,不正需要善纳人言吗?生活中不正有这样一些人吗?身边的贪官污吏还少吗?他们为了金钱利益的趋势而不听从亲人的劝阻,为了更高的权力欲望而不择手段,他们拒绝了亲人的劝阻,他们在迷途中走向不归路。(作文《善纳人言》)

名师提醒:这个选段前半部分议论还是比较精彩的,联系现实写我们周围的父母、亲人、朋友,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但是段尾写“贪官污吏”则显得非常牵强,考生举不出明显的例子,似有编造之嫌疑。这样的笔触用在任何文章中几乎都是可以的,难免给老师以套作的嫌疑。

最滥用素材警示:针对这个误区,考生最可能滥用的素材有贪官类素材、邻居类故事、杜撰名人等。

误区三:陈旧素材,缺乏更新

生活中有导航软件,需要经常更新,才能准确识别道路;作文如生活,素材也需要及时更新,然而部分同学满足于自己旧有的素材,缺乏更新,导致文章老掉牙、缺乏新意,这也成为制约作文得高分的一块绊脚石。

失误片段: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建立深厚友谊,应该架起理解的桥梁。然而,有多少同学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动干戈!令人震惊的马加爵案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马加爵,因为同学的讥讽和玩笑,竟然动了杀人的念头,一天之内,连杀四名同学,可谓狠毒!这样的同学,其根本就在于不重感情,不能容忍,不能互相理解。(作文《同学之间需要架起理解的桥梁》)

名师提醒:选段在提出论点方面非常新颖、典型、深刻,歌曲《同桌的你》可谓引人共鸣,但是后文的议论中,选用马加爵的例子,虽然准确,却显得陈旧,不免有些过时,文章如果能够再选用一些时新的素材,诸如“带饭哥”“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可能文章会上一个台阶。

最滥用素材警示:针对这个误区,考生要区分经典素材和陈旧素材。那些带有时事性的、要及时更新到当前背景。诸如时政会议、残疾中自强不息的例子、感动中国、经济人物等,都要及时更新,避免老生常谈。

误区四:负面心理,太多消极

在作文中,不能一味的讴歌赞颂,也需要时时来一点深刻剖析,如此的文章才更有深度,但是考生在剖析时事时,不能满腹牢骚和抱怨,否则就给人以消极甚至负面的感觉。

失误片段:

我常扪心自问:这个世界怎么了?人与人怎么那么贪心?怎么那么无情?怎么那么没有良心和责任?你看,有不少人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自己的一点点权势地位而害了很多人。地沟油、吊白块豆腐、染色馒头,比比皆是,令人心寒!、、黄胜等,这些人贪污着人民的血汗钱,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这些人丧心病狂,都是没有伟志或者不能坚守改革发展为己任所致,他们被利欲冲昏了头脑,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个世界怎么了?真的需要我们克服重重困难,顾全大局,唯改革发展为己任!(作文《改革发展为己任》)

名师提醒:这个选段所列举的时事比较深刻,能够引起人们的警醒,也反映了考生对当前社会状态和社会人物的思索,但是考生运用的笔触似乎给人负面消极的感受,这样的文章在考场中可谓“过犹不及”。考生要切记:“仇恨”是嫉恶如仇,切不可消极庸俗。写出这种复杂的情绪,表达这种最真的情怀,要同时适时加以正面回扣和积极点评,这样才能写出较好的考场体验。

议论文素材篇8

第一,从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层面来看,似乎不宜将议论文写作教学要求刻意拔高。一如潘新和教授所言,目前中学领域的议论文只是一种“教学文体”“过于繁杂的‘文体’显然不便于教学,‘教学文体’应运而生”。…尽管潘教授并不认为议论文这样的“教学文体”是一种合理的存在,仅仅是一种“伪文体”,因为,在现实文体写作中,“没有议论文,只有杂文、新闻评论、文学评论、影视评论、学术论文等”;对此,潘教授甚至尖锐地批判中学议论文作文教学,“其基本观念仍不可思议地停留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但必须要正视的事实是,像“议论文”这样的“伪文体”仍然是当前中学写作教学中的普遍存在,甚至还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存在(比如福建、湖南、江西等省高考作文要求议论文写作重新回归),那么,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是潘教授“价值性:选题的机敏”“发现性:立论的超越”“说服性:说理的透彻”,还是高中课程标准“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

正是因为“教学文体”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应立足于“浅易”。换言之,我们一直强调的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和“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也许正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功,也应当可以作为中学阶段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许比潘教授重构的议论文“新三要素”更具有实际意义。记得潘教授曾将写作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小学阶段属于‘放’,即写‘放胆文’:中学阶段可适当地‘收’,即写‘小心文’,但这种‘收’,要很小心,切勿伤了学生的言语天性和个性;大学阶段既要‘收’也要‘放’。“所谓‘小心文’,不是指一切都要小心,主要是指在学生自己所喜欢的文体规范上给予一定的关注与指导,文体依然不限。……在立意、题材、语言上也可做适当的引导,但切不可限制太多,约束太多。”现在想来,是不是在“不可限制太多”“约束太多”之外,再加上一条“不可要求太高”呢?

第二,从中学议论文写作评价层面来看,作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载体,议论文评价显然不能唯“新三要素”是瞻。细读潘新和教授《“议论文三要素”的重构》一文,深谙议论文(其实是学术论文)写作之道的潘教授以身垂范,“机敏”“超越”“透彻”地完成了议论文“新三要素”的重构。我甚至认为,潘新和教授的议论文“新三要素”可以作为衡量一切议论文的评价准则。

但遗憾的是,我们面对的恰恰是潘教授批判的“伪文体”——作为教学文体的议论文。这种在特定的背景(中学写作教学领域)、特定的培养方式(流水线式生产)、特定的评价环境(批量化评价)下“存活”的文体,必须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论点、论据、论证”和“材料与观点的统一”等所谓停留于形式逻辑层面的东西,正是迎合了这一性征而大行其道。反观潘教授的“新三要素”,似乎在可操作性层面还待深入研究并使之成体系。

第三,目前高考写作评价体系已日趋成熟甚至定型,为更有利地甄别、区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高考作文考试的要求已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共有“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6个评价指标;“发展等级”则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4个评价维度。如此评价体系,的确不是“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三要素”或“价值性、发现性、说服性”议论文“新三要素”所能涵盖或替代得了的。

第四,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高考对“发展等级”中“深刻”要求(“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基本共识是:考生若在“透过”“提示”或“启发”方面体现出超出同龄人的认知水平即可被认为是“深刻”。然而,“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构造和内部矛盾、外部联系和外部矛盾,并做出自己的总体上的判断。这是需要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的”。“高三学生的年纪都在18岁上下,如今又基本上被‘圈’在学校里,‘茅庐’还没有‘初出’,要他们发表人生的见解,分析事物的‘内里’和‘外在’,委实是难为他们了!说明白一点,这是‘赶鸭子上架’。特级教师苏盛葵也指出,“作文评分标准中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见解新颖’是中学生很难做到的”。连现行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尚且被指难度较高,又遑论潘新和教授更具有挑战性的议论文“新三要素”?

正是因为“议论文”写作具有较高难度,因此一些学者比如北师大刘锡庆教授等甚至主张中学生少写议论文,“我主张中学生少做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去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第五,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相比议论文“三要素”的是否“重构”,也许以下亟待解决的中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具现实意义:

上一篇:阅读理解范文 下一篇:英雄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