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范文

时间:2023-10-01 03:31:10

议论文论据

议论文论据篇1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以及科学的统计数据图表。它的特点是概括简洁,紧扣论点边叙边议,在文章中可具体叙述,或概括叙述。

道理论据是指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为人们所熟悉的,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以直接引用,可以部分引用,也可以间接或概括引述。

解题金钥匙

解答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这类题,其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从论据的类型特征来区分。事实论据分为事例和数字两种,它们都有鲜明的特征。事例论据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局等事件发生发展的要素;数字论据又总离不开具体的或概略的事物数量这一要素。而道理论据常常没有具体的事例或数字,是某一概念判断的文字表述。二是从论据与论证方法的关系来区分。一般说来,运用事实论据时,常用例证法、归纳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而运用道理论据时,则多用引证法、因果论证法、演绎论证法等。当然,有的论证方法对这两类论据都适用,而且在证明论点时,常常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用,因而多种论证方法常常综合运用,在区分论据时应注意具体灵活地加以分析。

解答“概括事实论据”这类题,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概括事实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如果有特定意义,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等其他要素也应概括在内。

解答“分析论据的作用”这类题,一定要和论点联系起来。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故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解答“根据论点补写论据”这类题,一定要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补写论据时要能够适当加以概括,力求简练,紧扣论点,在论据中与论点紧密相关的句子和部分应该重点提到。语言表述形式为: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

模拟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谈读书

朱光潜

朋友: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展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改动)

1.将下列句子的意思各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表示出来。

(1)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2)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3)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

2.你是怎样理解“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这句话的含义的?

3.文章第二段以富兰克林和孙中山两个人的事例为论据,其中重点论据是什么?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写该段文字的目的何在?

4.题目是“谈读书”,可以涉及读书的任何一个问题和任何一个方面,如果把正文内容浓缩到标题之后,形成统领式标题,思考一下,在这个标题中应加进哪几个字?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5.你认为当今中学生应该怎样挤时间加强课外阅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说“一多”

张政明

一位学者对人生的要义高度概括:“人生是一,人生之道是多。”是为“一多”论。我这里借题发挥,也来说说人生的“一”和“多”。

人只一生,这是一,而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由童年、少年、青年、成年,直到中年、老年,这是多;法定的妻子(限于一夫一妻社会),一夫只有一个,这是一,而臆想梦求的老婆,多多何妨,也不犯法,这是多;上有输必有赢,输赢平衡,这是一,而今天赢明天输,张三赢还是李四输,就变幻莫测了,这是多。生活中的诸般人事皆可以“一多”论来观照分析。不顾芥末,专拣大的再来略说几桩。

人,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长。汉字的“人”最为象形本质。挺直了腰杆站着,大家都顶天立地,人人平等。而实际上人的等级,从伟大到渺小,层次何其繁多。这是因为有的人习惯跪着做人,甚至匍匐行走。

降生人间,谁都一样是精赤条条的一团肉;告别人世间,谁都也一样条条精赤地去见上帝。佛家释语:“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即是此指。抽象人的一生,人人都是“赤贫户”。现实生活中的贫富悬殊,就又变化莫定了,富者亦可能穷,穷者亦可能富。

除去畸形人不算,大家都是一鼻一嘴两目两耳的同样一副面孔,差别仅止于大小而已。但是,人间社会又是一个生产面具的巨大工厂,真假美丑,忠善奸佞,什么样的面具都有。不戴面具的人,于今社会生活里,鲜而又鲜矣。于是,人生的一道大难题,就是识别别人的真面目。

“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这是人们惯常说的一句喻世醒言。人间世界的大舞台就只一个,而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的人间戏剧,种类可就不胜杂多了。喜剧、悲剧、丑剧、闹剧、正剧、杂剧等等,应有尽有;再就风格言之,正经的、荒诞的、滑稽的、幽默的、庄重的、诙谐的等等,流派甚多。人生舞台上的人间戏剧,真戏有,假戏更不少,真戏假做,假戏真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虽是好看,却难看透。

作文至此,乍然想起有释一下题的必要。笔者侃说“一多”,与向素景仰的闻一多先生没有任何干系,仅仅不过是借题发挥,玩味一下人生而已。

(选自《杂文报》2011年9月3日)

1.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你是怎样理解本文所论述的中心意思的?

2.文章第五、六段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论述的?作者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在选择与运用论据上有何特点?

4.本文在议论中借助了一些文学手段,请举例说明。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短句为主,间用长句,长短交错,节奏明快,富有韵律,这与本文的杂文式写法密切相关。

B.本文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称道,一是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二是借题发挥,因而论及角度很多,范围很广。

C.结尾提到“闻一多先生”,意在避开“一多”二字,增加趣味性,强调主旨,深化中心。

议论文论据篇2

【论文摘要】丰富,是文章感染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议论丈的丰富就是论据充实。充实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打动人 说服人。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起来,除了多阅读外,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要利用课内材料 ;其次,要联系个人实际,写熟悉的内容;第三,要关注社会现实;第四,应选择对比事例。

丰富,是文章感染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文体对丰富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就议论文而言,就是论据要充实。充实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要打动人、说服人,并避免空洞的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在中学生的议论文中,内容单薄、材料不充实是一大弊病,那么,怎样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起来呢?“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多读书,多读课外书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而除此之外,中学生还可 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充实材料:

一、 要利用课内材料

语文课本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利害关系,最终说退了秦师 ,这可用于智慧的力量方面的论据; 《勾践灭吴 》中的勾践 ,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可用于在逆境中奋起方面的论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自认为比徐公美,当认识到不如徐公之美时,立即进行了反思,并获得了启示,这个故事可H{于人要善于自省,贵有自知之明等方面的论据;《触龙说赵太后 》中的触龙,迎难而上,婉谏成功,可用于劝告的语言艺术方面的论据课本中的文章不仅提 供了丰富的事实论据 ,还提供 了丰富的理沦论据 ,如在 《劝学 》中,对学习方法的阐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师说》中择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拿来主义》中对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态度,等等 ,也都能很好地武装学生的思想,并充实写作内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且同样的例子可以重复地灵活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不同的观点。

另外,课内义章的作者也都有着丰富的背景,如徐志摩、海子、川端康成,等等,他们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他们的作品 、人生经历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二 、要联系个人实际 。写熟悉的内容

中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很难写得精彩,这就是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写作时应尽量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才能因感而发,有话可谈,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

在《巴尔扎克葬词》中,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赞扬来 自他对巴尔扎克其人及作品的熟悉; 《灯下漫笔》是鲁迅对中国人的精神 、民族灵魂进行 了深刻反思的结果;聂绀弩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才能在《我若为王》一文中进行尖锐地批判。这些作家之所以写得精彩,写 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 圈,也有自己熟悉 的文化 、生活内容,只有写 自己熟悉的内容才能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才能写得 自然 、精彩 、深刻 ;才能去除那种无病呻吟、扭捏做作之态。如有的中学生本来对某个历史人物缺乏了解,但写作时却以此人物为例,结果要么事例单薄,不足以证明观点,要么弄混事件,贻笑大方。

三 、要关注社会现实

好的议论文是有现实 意义的 ,是针 对当时社会 中的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在2o08年高考全国卷和其他省份的作文题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热点,这更提醒中学生要做到 “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现笔者以课本中的例子加以实践说明。如《师说》针对的是 自魏晋以来一直影响到唐代的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压 抑庶族寒门,反对从师 学习之风而提 出的从师而学; 《拿来主义》针对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社会上对文化遗产所持的全盘继承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提出了批判的、继承 的观点 ;何满子 的 《剃光头发微》,则写于1983年,讲的是掌权者如何用好手中权力的问题。这些文章之所以写得深刻 ,就是因为作者关注 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针砭 了当时的社会 弊端。

联系实际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它能使读者由衷地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当今是一个信息手段多样化的社会,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报纸、杂志这些传统的媒介 ,也可以通过MP4、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来了解社会。只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内容写入文章中,就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思想,有真知灼见,有现实意义。

四 、选择对比事例

进行对比论证可使论证充分,更有说服力。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更是比比皆是。如在《秋水》这篇寓言中,河伯因为 “百川灌河”,就 “欣然 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然而当他看到不见水端的海时,发出了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的感叹。通过河伯前后态度的对比,阐述了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而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要牢记谦受益,满招损的教训。同样以 《师说 》为例 ,在《师说》中,作者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同士大夫之族进行了正反对比,说的是从师的重要性;《六国论 》中“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败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是以双方土地消长为对比,以证明赂秦之害;在《伶官传序 》中,则将庄宗的 “盛”和“衰”进行了对比,从而证明了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

议论文论据篇3

直接使用论据法

直接陈述事实论据,要言简意赅,针对文题、话题,有意识地叙述最有价值的事实。用论据后,勿忘对中心论点的照应。请看考场佳作《生命之让》中的精彩论据:

很多人都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大片,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它的处女航中撞上了一座冰山,即将沉没。当最后一艘救生艇即将开走,这时突然响起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我是他们的妈妈呀!”原来史密斯夫人的两个孩子都上了救生艇,而她却不能再上了,面对即将生离死别的骨肉,她痛不欲生。这时,从救生艇上走下了一位女士,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她对史密斯夫人说:“上船吧,我来换你,孩子不能没有妈妈!”说完这句话,她从容地走向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全世界似乎都在那一刹那静止了,全场的人寂然无声。几秒钟后,泰坦尼克号沉没了,一千多人丧生,其中就有那位无名女士。

这个故事实在是很感人,人性之美在那生命的谦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位无名女士深深地知道她让出了一个生的希望,她得到的将是死亡的降临。在那个求生欲望异常强烈的时刻,她却毅然地让出了自己的生命,尤其是她最后那句“孩子不能没有妈妈”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这句话也足以打动千千万万人的心!

事实叠加用据

所叠加的论据最好不受时空局限,以增强说服力。叠加时所采用的句式应尽可能整齐,以形成论说的气势。用据后,勿忠对论点的照应。如考场佳作《追梦无悔》就用据丰富,名人荟萃,纵横古今,驰骋中外,说理透彻,读来酣畅淋漓,令人拍案。请欣赏其中精彩片段:

不要安于现在的自我,而要追求心中的梦想。鲁迅不安于救治国民的身体疾患,从而铸就了刚毅伟大的民族魂;袁隆平不安于水稻亩产千斤的“极限”,从而颠覆了世界权威;“超级女声”来自平民,却勇于挑战,从而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想唱就唱”的狂澜。

当然,追求也有可能失败,可是何必斤斤计较于结果呢?美丽在起点,在终点,在沿途的风光,更在拼搏中的问心无愧。凡・高追求艺术,却最终走向了萨都的草坪,用枪声宣告了自己生命的结束;屈原追求国家昌直,却最终投身于汩罗,化做楚国的一缕冤魂。纵然他们失败了,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那失败的悲哀不也是一种美丽吗?那失败的追求不也是一种坦荡吗?

句式辅助用据

1 使用“从……到……”的句式用据。

运用时要注意论据的先后顺序,句式应大致整齐,语青高度凝练。概括使用“从……到……”句式,串联起来的部分可以是史实,与主题或话题相关的名言、涛歇,也可以是作品及人生的哲思等。请体会下面的片段:

古往今来,无数名垂青史的成功者,有谁不是以诚信待人、以诚信任物的呢?从尾生在桥下等相约的女子,直到被大水淹死,到汉高祖刘邦“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从魏徵以诚信直言敢谏,到李嘉诚“诚信就是资本”……正面的例子实在多得不胜枚举。事实上,诚信是每个人应有的品德,更是任何成功者所以成功的基石。

2 使用“当……时”的句式串据。

运用此句式串据时,语言除了要具有概括性之外,还应讲究些文采,这个句式所连缀起来的内容往往是历史事实的某个有特定意义的瞬间、细节或情节。请体会下面的片段:

当卧龙草庐外的刘皇叔在朔风飞雪中久久伫立的时候,当古人在昏暗的灯下奋笔疾书“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的时候,当一箱箱假烟假酒、盗版光盘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古老却又鲜活的词语在历史的词典里永生――“诚信”。

正反对比用据

有意识地选用对比论据,既可以暗示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又能更为有力地佐证论点,何乐而不为呢?同学们要注意根据论证思路,安排正反例的先后顺序,还要通过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的对照,辅之以必要的分析,可使论证雄辩有力。

如考场佳作《为生命的画板涂色》,作者以“在生命的那一刻,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选择了前行”这样单刀直入的开头段落确立了论述主旨。然后,接着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桀骜的陶渊明经过一番世俗的历练,最终远离了富贵,抱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袭布衣,飘然而去。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命运多舛的辛弃疾尽管报国无门,心痛如绞,但依旧心系故土,誓死抗战,哪怕马革裹尸,捐躯沙场。

李陵投降匈奴,确是形势所迫,身不由己;夜幕落下时,他也无时无刻不在遥望关中明月,泪眼婆娑,企盼重归故里的那一刻。

苏武却抱定义无反顾的信念,忍受着大漠风雪,苦守着边关冷月,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为了忠于汉朝的气节,岁岁年年,年年岁岁。

这几段文字,组织得精到洗练,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紧紧地扣住了“逃避”与“前行”的论述主旨。

巧用修辞论据

1 排比

议论文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请看考场佳作《正视挫折》中的精彩用据: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无不是在挫折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耳聋,贝芬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成一代“乐圣”;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面对仕途苦闷,坡壮心不已,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

2 比喻

举一个比喻论证的段落来说明:

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由于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比喻论证的最大特点,是能借用喻体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陌生的事物熟悉化,以达到使论点正确的目的,但必须注意喻体和本体之间要有相似点,否则便无法喻证。本段文字用高山、大海(喻体)不弃细石、涓流才能成其雄奇阔大,来比喻博学的人(本体)之所以博学,是因为他“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如果你想成为博学之人,也应如此,这样,本体与喻体之间有了相似点,喻证才能成立。

3 引用

引用名言来论证,有直接引证和间接引证两种,或称明引和暗引。直接引证,就是照录原文,把原文用引号括起来;间接引证,就是叙述原文的大意,但不加引号,或只引个别重要词语。不管是明引还是暗引,都要忠于原意,不可断章取义或改换原义。还有一点要注意,议论时,穿插引用名言名句能为文章添彩,创出新意,但也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反而会失去应有的色彩。请看考场佳作《自信人生二百年》中的精彩用据:

自信指相信.自己。莎士比亚说过:“对自己都不信,还会信什么真理。”可见自信的重要性。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些无不是自信的有力见证。因此,自信是人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

议论文论据篇4

摘要《票据法》第十八条被认为是我国《票据法》中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条款。立法对于“返还利益”范围的界定颇受争议,笔者试从票据法的立法精神出发对其做出评述,并对利益返还的具体问题发表看法。 关键词票据利益返还公平 通说认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票据上的权利因消灭时效完成而归于消灭,或者因怠于为权利保全手续而归于消灭时,持票人得向因此而实质上获得利益的出票人、承兑人,在其所受的利益的限度内,请求偿还该利益的权利。 《票据法》第十八条关于“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之规定被认为是我国《票据法》中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条款。 对于出票人、承兑人返还何种“利益”,立法与理论存在较大分歧。笔者认为对于法律条文的评述,离不开对于立法的整体把握。 一、“返还利益”范围界定 理论从出票人、承兑人的角度出发,认为票据权利义务已因票据之短期时效而消灭,所有违公平者不过是出票人、承兑人未履行实现票据所载之金钱利益却因票据基础关系获利。故只需出票人、承兑人返还所受之利,公平即可实现。若因赠与等事由,出票人、承兑人并未获利,未构成不公,当然不承担返还义务。 而法条则从持票人的角度出发,也未必不合事理。等价有偿乃是公平的当然之理,持票人支付对价,乃是因为信赖出票人、承兑人能实现票据所记载之经济利益,正是这种信赖,票据才得以存在和流通。虽然票据权利因票据之短期时效而消灭,但是无论出票人、承兑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出票、承兑,一旦其出票、承兑即表示其愿意承当实现票据所载之经济利益之义务,并应在精神和物质上做好准备,在持票人已支付对价的情况下,其不可能也不应将希望寄托于因票据之缺陷而免除其义务。只有出票人、承兑人履行其应履行之义务,对持票人做出相应给付,公平才得以实现。 应该说理论和法律条文的这两种不同的认识从逻辑上讲都没有错,而且从与国际接轨的角度而言,选择理论所划定的利益范围更为妥当。 一国的法律首先是一国的法律,然后才可能成为世界的法律。特定法律条文的规定,不仅要看其自身的完备与否,而且要看其与与社会之现实,立法之整体精神协调与否。 我国并非是一个成熟的信用社会,票据功能的发挥仍然受到许多限制。而《票据法》的立法精神是维护金融稳定竭力保障票据支付功能的实现。 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票据种类中就可以看出,在我国汇票没有无记名汇票、本票没有商业本票、支票没有远期支票,为了金融的稳定,票据的信用功能和融资功能被限制,而票据的支付功能则是现阶段当之无愧的主要功能。 从立法关于时效的规定之中更是能直接感受票据立法崇尚稳妥,重视票据所载之经济利益现实实现的倾向。 《票据法》不仅在十七条做出持票人对汇票、本票的出票人、承兑人的权利期限为两年,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为六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为六个月,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为三个月的规定;更是动辄以取消承兑人的追索权乃至付款请求权为胁,力图通过四十条、五十三条、七十八条、九十一条将持票人对付款人的提示承兑限制于一个月内、将见票即付的提示付款限制于一个月内,将本票的付款期限限制于两个月内、将支票的提示付款日限制于十日内。 而厉行短期时效,限制票据之流通,催促持票人尽快实现票据权利以至于牺牲票据信用功能之发挥,都是为了保障票据支付功能的实现,实质上也即是保障持票人得以实现票据所记载之经济利益。因为票据关系虽然在形式上独立于票据资金关系,但是票据权利的实现实际上离不开票据资金关系的稳定。票据流通的时间越短,居于资金、债务、信用协议、无因管理、交互计算而发生的票据资金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持票人实现经济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因为短期时效,若使出票人、承兑人得以拒绝承担付款义务,持票人由此不能实现票据所载之经济利益,显然和票据法的趣旨想背离。 从票据基础关系特别是票据原因关系来看,由于利益返还请求权对于持票人利益的保护,由于权利无法实现而引起的经济纠纷也将减少,票据原因关系也因此更加稳定。 此外,与一般的理论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会阻碍票据流通的看法不同,在《票据法》奉行短期时效制度,特别是限制持票人追索权的情况下,利益返还请求权条款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立法的严苛,增强了持票人和潜在的票据主体对于票据的信心,从而有利于票据的流通,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的实现。 综上所述,“利益返还请求权”条款关于利益返还的界定与票据发展的现状、票据立法总体是相符。研究者从理论上对于利益返还范围之界定的确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想在立法上有所变更的话,恐怕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这一小部分,甚至需要涉及我国票据法发展的整体战略。 二、利益返还相关问题 (一)未支付对价条件下的利益返还 持票人并不总是在支付对价的情况下取得票据的,继承、赠与等情况下持票人也可能取得票据。 对于持票人未支付对价而取得票据的情况,依据《票据法》第十条二款规定的“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的精神,对于未支付对价而取得票据的持票人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权利应当做出相应的限制。具体来说,就是只有对于票据权利超过时效无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未支付对价持票人才可向出票人与承兑人主张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这样既减轻了出票人、承兑人的负担,也有利于培养持票人遵守票据规则的意识。 (二)利益返还请求权与短期时效制度 有研究者担心立法对于利益返还的界定会使短期时效制度毫无意义。 短期时效制度作用在于控制票据流通,维护经济的稳定,而非损害持票人的利益。利益返还请求权在维护持票人的利益的同时,其行使以票据权利超过时效消灭为前提。这意味着当持票人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时,其所持有的票据的承兑、支付、结算、信用等功能已经完全丧失,票据已然退出市场,不会引起流通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利益返还请求权的移转。如果允许利益返还请求权作为一项能自由流转的财产权,将会引起票据市场的混乱。故将利益返还请求权作为法定事由发生时持票人享有的具人身性的财产权,在一般情况下禁止其流转,应为适宜。当然,可以允许继承等少数例外作为补充。 三、结语 笔者认为,法律规定之好与坏的标准不在于其是否符合某种理论抑或是某种国际趋势,而在于能否适应一国法律整体发展状况,故笔者对《票据法》第十八条之规定总体持肯定态度。 当然,从来没有完美的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总是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况之产物,颇受争议的《票据法》“利益偿还请求权条款”更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随着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注释: 何抒,李前伦.论票据法上的利益返回请求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议论文论据篇5

此案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时,被诉人某公司却否认存在加班事实,一开始他们出示一个仅仅只有这一名员工姓名的考勤记录,证据形式为电子文档打印件。作为申诉人人。我对这份证据提出质疑,理由如下:第一,这个打印的电子文档没有当事人签字确认,缺乏客观性,不符合证据的三性原则,不能视为一份合格的证据;第二,这个打印的电子文档内容违背常理,正常情况下,一个企业对于员工的考勤管理,不可能是一人一个记录,而应当是按照工作日,对所有的员工进行逐日考勤,所以不可能出现被诉人提交的针对该员工一人的逐日考勤记录。

仲裁庭采纳了我的质证意见,暂时休庭,要求被诉某公司安排仲裁庭到现场调查考勤机的设置情况,再次开庭时,被诉人确实提交了有全部员工姓名和编号的逐日考勤记录打印件,但是仍然没有当事人签名确认。只是这次仅仅打印了正常上下班的考勤记录,加班考勤记录被隐瞒了(前面提到过,该公司设置的考勤记录是每日分四次打卡)。但是仲裁庭因为是亲自现场核实过,所以拟欲采信被诉人的证据。我的当事人本人就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对考勤机的工作原理非常清楚,于是详细向我阐明了考勤记录的形成过程。其实电子考勤机在考勤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文件是难以修改的,要通过一个专门软件导出,才能生成原始数据库,这个原始数据库是容易修改的,被诉公司就是利用这一点,将原始数据库中记录加班的数据隐瞒不提供,仅仅提供正常工作时间段的考勤记录,企图用作过手脚的证据掩盖事实真相。幸亏我方早有准备,及时向仲裁庭提供了一位证人,也曾经是该企业的员工,该证人向仲裁庭详细描述了这个公司每天分四次考勤的过程,并且直接证明我的当事人几乎每天加班的事实。同时按照该公司的规定,加班每日超过晚上9点的情况,公司负责包销下班回家的出租车票,我方请求仲裁庭要求被诉人提交财务原始凭证。在证据面前,仲裁庭被说服,宣布暂时休庭,并指定日期要求被诉人继续提交财务原始凭证。

案件到此发生了戏剧性变化,被诉人主动联系我的当事人,要求和解,在征求了律师意见后,我的当事人如愿拿到了应得加班费,此案以庭外和解,我方撤诉结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施行后,对于劳动争议中的证据证据问题,该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这个规定规范了举证的基本原则,将客观上无法提供,但是确实存在且被用人单位保管的证据,举证责任分配给了用人单位。此类证据很多,例如职工名册、考勤记录、报销凭证、工资表、调度记录、工单等等。对于这些证据,如果牵涉到仲裁请求中的事实部分,劳动者一方均可以请求仲裁庭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拒不提供的后果就是承担败诉风险。对于这样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当具有合理预期。用人单位应当规范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切实贯彻落实,例如考勤簿,应当如实记录并留存,如果记录考勤不规范、不准确甚至不记录考勤,则非常有可能承担不利后果。作为劳动者,也应当多了解法律规定,坚持依法维权,例如有些单位让职工签空白合同、两份合同签字后全部收回不交给职工,这些都是不合法的做法,职工应当坚持原则,否则,非常有可能导致证据缺失而在一旦产生纠纷时维权遇到障碍,不能提供有力支持自己主张的证据。对于管理不规范的用人单位,职工尤其要注意做好工作记录,适时收集自己履行劳动合同的有力证据,防患于未然。

议论文论据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议论文;论证方法

议论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写作文体,要学好它并不难,但实际中我们有许多学生却只是得其貌而未得其神,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论证,在这里作者抛砖引玉地对议论文论证方法进行一番解读。

写议论文简单的来说就是论点加论据,但又不能说就等于论点加论据,因为它强调的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这就是论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而我们想要写好议论文也必须先让我们的工具锋利,这工具就是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利其器,第一我们要知道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少种,现列举如下: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以上就是常用的几种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掌握好这些基础的东西我们才能来谈如何写好议论文。

利其器,不仅在于知道数量,还在于运用,所以第二我们除了掌握论证方法的种类外,还得从论证方式来区分议论文的两种写法。

议论文主要分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写立论性的文章,必须做到:

①论点要正确、鲜明。正确就是论点本身要符合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符合客观实际,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就是说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②论据要真实、充分。就是说,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公认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用事实作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用科学道理作为论据,也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如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和公式等作为论据,也能有力的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③论证必须符合正确的推理形式。写立论性的文章,要言之成理,合乎逻辑。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论据必须足以证明论点,论点必须是从论据中推断出来的必然结论。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有三种形式:

①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有的文章,首先证明与论敌的论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以此来证明论敌的论点是错误的。

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

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把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下。概述时,可适当引用一些原词句,但要有重点,倾向性要鲜明。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②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反动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③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破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要写成议论文是容易的,因为我们只有做到上面的两点就可以了,但要写好议论文却是不容易的,除了这些论证方法,它还需要我们其他方面的知识,不过这些不在本文的范畴了,需另拟一文。

议论文论据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一般以议论、说理为主,议论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文体有应用文、记叙文和议论文,到了高中,书面表达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从初中重视议论文的指导,有助于初中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从思想上重视书面表达的议论文的写作,也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以Time is money为例,谈谈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中议论文的写作指导策略。

一、英语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时态问题

议论文的时态较为统一,多用一般现在时,强调语言表达的客观性、真实性。如对于时间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有人认为“时间就是生命(Time is life)”,有人认为“时间就是财富(Time is worthy)”等,这些对于时间看法的句子,不能用过去时,也不能用将来时,一般现在时给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之感,给人以震撼的力量。

2.句式问题

较多使用比较委婉的句子,使用一些委婉的词语,常用虚拟语气、让步状语从句和情态动词。如,如果我是一个……我就会……(If I were ...,I should ...)等,在文章的结尾处,一般以总结为结束全文,议论文的总结全文,英语观点、主题的再现,也就是“点题”,对于Time is money的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应开头,紧扣论题,如To sum up,time is money for me and for everyone. We must all treasure time.

3.过渡问题

议论文,一般在观点和论据之间、论据与论据之间,常常使用连接、过渡词等,使文章句式衔接、过渡自然。如since,now that,therefore,accordingly,in that case等。

二、书面表达议论文写法的指导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题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字数有要求――80词左右,议论文既要有论点,又要运用论据来支撑论点,展开论述,因此,语言精练、简练是中心要素。所以,应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题,不能拖泥带水。

2.正反方面提出观点

对于Time is money的写作,作者开头就用正反对比的方式提出观点,如有人认为“时间是金钱”,可是,我认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Someone says:“Time is money”,but I think tim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这样,作者紧扣要求,围绕Time is money而展开论述,又有自己的观点――时间是金钱,但比金钱更重要,如此主旨鲜明地提出观点,使中心突出。

3.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提出自己的观点,应用具体的论据而支撑你的观点,论据的选择、论述的过程等应用读者能接受为原则,否则,自己的观点再正确,论据再充分,也不被认可,也会失去议论的意义。

三、议论文得高分的策略

议论文仅仅注意论点、论据、语言特点、写作方法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从议论文的亮点设计与运用上,进行指导和写作。

1.巧用谚语和俗语,点亮文章

议论文的写作,也需要“点睛之笔”,也需要“亮点”――文眼。一些谚语、俗语、俚语等的使用,可以为文章增彩。

如Time is money的写作,可以让学生收集并整理这方面的谚语等,并巧用选择其中的一、二运用到文章中,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Tomorrow is never comes. Life is short and time is swift. T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Time is lost and can’t be recalled ... 这些谚语,不仅可以为文章增色,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座右铭。

2.指导学生论证过程要清晰

关于Time is money的写作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敞明自己的观点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是文章的重心,最后再总结性结束全文,使全文脉络清晰,自成一气。

如一个学生提出上文提到的观点:都让我为“时间是金钱”,可是自己认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之后,阐述这歌观点,让读者清楚,为什么“时间比金钱更重要”,于是学生说:“钱花了,可以再赚;而时间浪费了,就没法再回来。”Since money is spent,we can get it back,but time is gone,it will never come back again. That’s why we can’t waste time. 再Y合当前初中生好玩、不爱学习,花大量的时间在上网、游戏、交友等,而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再提出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做――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利用任何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Even a second is important. 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our time to do anthing useful.)。

这样,文章观点鲜明,论据过程也清晰,再以“豹尾式”结尾,那么,文章自然成为上乘之作。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师常常注重记叙文、应用文的指导,对议论文重视度不够,训练也较少,学生的书面表达本身就存在短板之处,再因方法问题、练习少等,议论文的写作更是出现了“瓶颈”问题,是学生的一大难题。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重视议论文写法的指导、注重素材的积累,以及多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亮点突出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刘长明.初中英语材料作文的写作教学方法探究[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11).

议论文论据篇8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057-02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着眼于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其理论依据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因材施教的理论。

一、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现状

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学生准确地表述观点,充分地占有材料,有力地开展论证。但是,一般说来,学生喜欢写故事性较强的文章 ,喜欢记叙、描写之类的记叙文,对议论文不大感兴趣,议论往往是有感而发,围绕话把子漫无边际地说;再则,语文教师大都重视记叙文的训练,忽视学生议论文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更不知道三者之间的关系,这议论文教学带来了困难。议论文写作教学成了高中阶段作文教学难点中的难点。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指导学生写好议论文,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议论文时大胆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就略谈一些粗陋的看法。

二、高中议论文写作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2、“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3、因材施教理论

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议论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教法单一,评价单一。分层教学首先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它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特点落到实处。其次,议论文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它能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写作议论文的主动性,创新性。针对学生的学情而制定的目标方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要求既不会太难,也不会太容易;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至于使人望而却步。这样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创新思维。能够改善部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增强写作能力较差的同学的自信心,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全面提高议论文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且真正面向所有学生。

三、议论文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

按照新课程标准在全面分析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比较客观地认定每个学生所处的层次,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机械地划分。基本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对议论文写作比较感兴趣、写作熟练的学生。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第二层指对议论文不是特别感兴趣、只是被动地完成作文任务的学生,他们一般能够达到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有论点、有论据、论证较合理。第三层指不愿、害怕、不会写议论文的学生,他们往往不能完成作文任务,或是勉强凑足字数,更有学生不知何谓议论文,议论文的要素全然不知。

当然,学生所处层级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因人因时制宜,进行动态分层。把学生分成三层,是根据他们当时的写作议论文能力的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程度”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把学生分层后,没有搞“终身制”,而是不断变化的。教师每次批改学生习作,发现学生进步了,就给他们提高层次,这种鼓励给学生树立信心,增加动力,使之取得更大的进步。

2、训练多样化、目标阶梯化

议论文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水平,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目标要求的制定要适应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那样的快乐。

多设题目,题的难易不同,适应学生的水平也不一样,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层次,都有话写。这就需要在议论文训练中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题目,比如让学生做“逆境与成才”有关的议论文写作时,就可以给出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选择:较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成长需要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选择“逆境与成才”“论逆境”“在磨难面前”;表达较有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做生活的强者”“有志者事竟成”“善败者不亡”“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写,都有话要写。

同题分层即一个议论文题目分层设计要求,有针对性地培优辅差,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学生每次作文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每次的训练内容而定,根据个体的差异性来定。如写作珍惜光阴类的议论文,要求: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语言精炼。②论点明确、有论据、论证较合理、语言简洁。③有论点、论据,且论据基本能证明论点,语言通顺。不同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目标要求,让他们都敢动笔写,能写,这就体现了目标制定的层次性。

3、评价丰富化

作文评价是语文教师对涉及学生的各种因素和现象做出的价值判断,多以作文的分数或评语的形式表现。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作文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写作。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作文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标准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

如:评分分层。传统的议论文评价,教师只以“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语言精炼”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写作议论文的兴趣。在分层目标制定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及层次要求,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即可。分别评出三层中的优秀同学,打出高分并给予表扬。这样会促使每位同学都能努力写作,并力争在本层次类取得优秀的成绩,从而切实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教学真正面对所有的学生,并可整体提高的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

又如;评语分层。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批改作文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选择最合适的策略和形式进行,对第一层学生可采用“高分低评价”,多提要求,不让他们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提高。对第二、三层学生则“低分高评价”,多肯定其进步与成功之处,使他们看了评语不灰心丧气 ,而是积极进取,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也能尝到成功的甜头。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议论文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能调动全体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而科学的划分层次、进行分层次的训练、在议论文评价中的遵循分层评价、鼓励为主的原则能够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激发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切实解决学生写作议论文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玉成.点击高中作文教学现状[J].中学语文教学, 2005.12.

[2] 辛 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测量理论的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上一篇:巡查制度范文 下一篇:茄子的英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