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9 20:57:39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篇1

胡总书记在考察新疆工作时,对兵团的历史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兵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出了要求和期望。可以预见,胡总书记的讲话必将化作兵团广大干部群众构建和谐兵团的强大精神动力,对兵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要以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统领兵团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努力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结合兵团实际,兵团党委着眼于更好地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着眼于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适时提出了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任务,这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一项重要举措。

团场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基础和载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兵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大批“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新型团场作支撑,构建和谐兵团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兵团履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就没有了起码的保证。

团场职工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主力军。据统计,兵团现有人口中的70%生活在天山南北的176个农牧团场。长期以来,团场职工肩负着“屯垦”和“戍边”的双重任务,在生活、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团场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屯垦戍边、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为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今天,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进程中,依然要动员和依靠团场职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惟有此,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才不至于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同时也是一项头绪繁多的浩大工程。这就需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遵循客观规律,结合兵团实际,量力而行,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整体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兵团各级要把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要抓手,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多元投资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新型团场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将承包职工减负增收工作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狠抓各项税费改革政策及兵团党委减负政策的落实,通过转移就业等综合措施,不断扩大一线农牧职工经营自,切实打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职工队伍基础。要高度重视职工居住条件的改善,立足当前,规划长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继续推进农牧职工危旧住房改造,真正让职工群众安居乐业。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篇2

在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垄断时期,随着资本的高度集中,社会也以一种外在于人的力量压抑和窒息着个体的人,存在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个体的人的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包含着对人的异化的关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但是由于存在主义囿于个体的人,对人的情感、情绪等潜意识的因素作非理性的把握,看不到人的理性的力量,看不到人作为阶级的实践活动能够对社会进行的变革。因而,存在主义陷入到对人的现实命运的悲叹之中,成为人们自哀自怜的悲观厌世哲学。 50 、 60 年代,萨特试图改变存在主义哲学的这一方向,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以求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存在主义,使存在主义成为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因而,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萨特建立起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它是存在主义的变种,但由于萨特在阐发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时,大量地阅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一度被马克思思想的博大精深所征服,并时常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这就造成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的一种误解,似乎萨特是一个用存在主义来补充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确,萨特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存在着一个“人学的空场”,存在主义可以为马克思主义输进新鲜的血液。事实上,萨特所作的工作恰恰相反,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存在主义思想家,他 50 、 60 年代以后所作的工作,正是在极力用马克思主义来为存在主义“输液”。

应当承认,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从克尔凯郭尔到萨特本人的《存在与虚无》所代表的传统的存在主义有所不同,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萨特把个体的人放置到历史发展和社会环境之中进行考察,但由于他的基本立场是存在主义的,所以他不可能在这种考察中形成正确的结论,即不可能在历史的进步中找到人的全面解放的道路。当然,萨特提出了历史总体化的构想,认为在人的实践中包含着历史的总体化。但是,萨特认为历史的总体化同时又是人的异化,所谓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无非是历史的总体化和人的异化无限循环的空间。因而,当萨特谈论历史的总体化时,他是一个乌托邦的浪漫主义者;当他思考人的异化时,他又是一个苦闷的悲观主义者。而且,陷入这种二难困境本身也是一种痛苦,也是存在主义精神的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萨特终其一生都未走出存在主义的理论设计。

二 在个人的原点上理解社会集团

存在主义是关于个人的理论,在萨特建立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之前,存在主义一直是就个体的人本身来考察人,即关照人的情感、情绪等非理性因素,所以,在以《存在与虚无》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时期,萨特眼中的人是一个孤独的、独立的、自在自为的绝对主体,即使与社会发生关系,社会也只是他的选择对象,社会的价值就在于无条件地支持他的选择,不管他的选择是利己的,还是为他的,只要他做出了选择,这个选择就具有绝对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一个青年选择在家中陪伴自己的老母亲而不顾民族存亡,但却应得到肯定的理由。

在写作《辩证理性批判》的时候,萨特开始把个人放置在社会之中加以考察,把人看作是在社会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主客体的统一。因为,人在把他人当作客体的同时,自己也成了客体,人在自我理解的时候也必然理解着别人,人与人之间是处于对立的统一体之中的。

当然,社会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我们在社会中经常看到的是集团,人总是从属于不同的集团的。而且,现实社会中的集团存在本身已经表明,人在理解自我的时候必须理解他人,如果人不能理解他人,处在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那也就根本不可能有社会集团了。萨特正是在所谓个人对他人的理解这个理论设定的前提下来建立他的社会集团理论的。所以,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表面上看来萨特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社会集团问题,这似乎表现为一种把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具体化的意图。而且,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认识:认为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到萨特的社会集团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把这一点看作是萨特的一项理论贡献。实际上,这完全是一个误解,萨特的社会集团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有着原则区别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是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经济地位来理解阶级的,是根据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来认识阶级斗争的,而萨特的社会集团理论则是建立在个人对他人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二战以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在西方社会逐渐遭到排斥,在这种情况下,用社会集团理论来代替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尝试的。但是,对社会集团的理解也应当从人们的经济关系出发,而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科学的结论。然而,萨特并没有这样做,所以他的社会集团理论也是与马克思主义无缘的。

近年来,在国内的政治学界和社会学界,我们也经常看到用社会集团的概念取代阶级概念的做法,但是,在这样做时,萨特的教训是需要记取的。也就是说,如果从经济关系和利益冲突方面来理解和认识社会集团,那么使用社会集团的概念来取代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至多也只是一种理论表述上的不同;相反,任何企图放弃经济关系和利益冲突前提的做法,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背离,因而,也是对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偷运。

三 萨特社会集团理论的基本内容

萨特在考察社会集团的时候,并不是象历史唯物主义那样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每一社会现象的发生发展,萨特的出发点是作为个体的人。萨特认为,集团形成于外部压力的威胁,由于这种威胁,使每一个人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比如,在 1789 年 6 月, 当法国国王惧怕发生一场暴力而把军队调到巴黎时,本来只想到自己而彼此之间相互猜疑的巴黎群众,一下子意识到国王对他们的不信任,意识到他们即整个巴黎群众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把对自己的威胁也看作是对其他一切人的威胁来体验,认识到在被国王的军队包围了的巴黎,每个人的命运是同全体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就不再抢劫面包坊而去抢劫军械库,从而武装起来共同反对国王。由于国王的军队已经开进巴黎,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攻克国王在巴黎的堡垒——巴士底狱。所以,巴黎市民在攻占巴士底狱中组成的集团完全是由于国王的军队这一外部因素所促成的。在这种集团中,“个人之间的联结,在其各种真实的形式上,是在他人那里直接发现了人们自己的它者性的联结。” [1] 是共同的危险把分散的个人实践联结成为一个整体的。

萨特认为,巴黎群众在共同的危险面前结成的集团,是一个“融合集团”,这个集团的特征是,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行动,那就是“到巴士底狱去!”同时,统一的目标和行动并未抹杀个人的个性和自由,相反,统一的目标和行动正是个人实践和自由意志的体现。在“融合集团”中,人性得到复活,自由得到恢复,在否定的君主专制的行动中,整个巴黎市民组成了一个共同的人。所以,萨特说:“融合集团的主要特征是自由的突然恢复。” [2] 也就是说,在融合的集团中, “每个个人都以一种新的方式发生反作用:不是作为个人或他者,而是作为共同的人的个别体现。” [3]

融合集团只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在历史的发展中,融合集团不可能长期存在,一旦共同的目标实现之后,融合集团就会昙花一现地消失了,巴士底狱被攻占,巴黎市民就可以解散回家了。因为融合集团在恢复了个人自由的同时必然面临着遭到个人自由破坏的未来。一切人的个人自由只能够实现瞬间的结合,如果去维护集团的形式,个人自由就得不到张扬,而维护个人自由就只能否定集团。也就是说,个人可以自由地组成融合集团,也可以自由地退出这个集团。融合集团只是个人自由的这种二重性的暂时效应。

 

因此,我们在历史中经常看到的是另一种形式的集团,即“誓愿集团”。誓愿集团是由其成员宣誓牺牲自己的自由去保卫公共自由而组成的集团。誓愿集团是建立在誓言的基础上的。从这种集团的内部机制看,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友爱和恐怖。成员间的友爱可以对个人起到约束作用,促使个人遵从自己的誓言。但仅仅靠友爱来约束个人并进一步维系集团是非常不可靠的,它还需要借助于恐怖来强制个人遵从自己的誓言。也就是说,集团需要把外在的恐怖内在化,向其成员揭示:一个外在的恐怖就存在于他们身边,他们只有处在这个集团之中才能抵御这个恐怖。因此,誓愿集团在本质上也就是一个“友爱 - 恐怖”集团。

既然“友爱 - 恐怖”集团的作用并不在于促进友爱, 而在于抵御恐怖,那么集团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就必须使其结构组织化,因而誓愿集团在结构上又表现为“组织集团”,即在集团内部建立起一定形式的组织,通过工作专门化而提高集团在整体上的有机性能。这样一来,集团就形成了某种综合的权力,以致于集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得不服从某一威权的强制性支配。这时,集团的行动就不再具有出于个人自由选择的自发性了,集团共同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成员之间的越来越细的分工,而分工把人形式化和抽象化,割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因而,在集团的内部产生了与集团相对立的因素,随着这种因素的增长,威权的力量越来越小,以致于集团随时都有可能把威权作为个人权威来加以否定,并进而导致集团的瓦解。

为了在威权衰落的情况下继续保证集团的存在,誓愿集团的组织性就需要被制度化,那些凌架于集团之上的威权也就会因制度化而被巩固。誓愿集团的制度化也就是“制度集团”。在制度集团中,个人就如机器中的一个部件被固定在他的工作中,所谓集团的共同目标成了他在工作中必须履行的狭隘义务,作为个人自由的目标却对于他陌生起来,因而实践成了外在于他的异化,即成为一种反个人自由的反实践。制度集团把制度变成一种凌架于一切成员之上的力量,个人既不能分享这种力量又不能超越这种力量,集团的共同目标和行动对于一切成员来说都是一种无关痛痒的外在的东西,个人的活动只是一种不得不服从制度驱使的惰性实践。不仅如此,制度集团也是官僚化的温床,因为,集团为了使越来越广泛的分工和越来越分散的活动统一为集团的共同行动,就必须在集团内部分化出一批专门从事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官僚,建立起能够发挥集团功能的官僚机构。这样一来,人与制度的对立就进一步演化成了人与人的对立。

制度集团中的制度对于个人来说完全是外在的。因而,高度的制度化又是与极端的散漫并存的。集团中的各个个人就重新蜕化为无组织的“群”,而官僚机构又成了个人的外在危险。因此,作为“群”的个人在突然意识到的威胁面前又会重新集结为“融合集团”,起来推翻“制度集团”。如此周而复始就构成了历史总体化的进程。

四 在解释历史方面的失败

从个人实践的角度看,从融合集团到誓愿集团再到制度集团的发展是个人实践一步步地惰性化的过程。在融合集团中,个人实践的惰性最小,人们最初级的和最直接的实践积极地结合在一起,组成社会实践,而在这种社会实践中个人结构明晰地向人们展示出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就表现了他们利益和愿望的共同性,这一历史活动的目的和手段包含着个人实践的积极性,个人在这一历史活动中能够把自己体验为主体。但是,也应当看到,融合集团作为集团已经孕育着惰性因素的苗头,共同的活动已经开始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实践。因为人在共同活动中应当服从的不是自身的规则,而是共同活动的规则,共同利益和达到共同利益的途径似乎威胁着个人的首创性。比如,某个攻打巴士底狱的人想出了一个比正在进行着的计划更为成功的攻打巴士底狱的计划,却无法得到实施,那么就意味着他攻打巴士底狱的活动无法完全体现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不过,融合集团作为集团的消极性仅仅刚刚开始和尚未从总体上显露出来。因为融合集团对全体成员来说,集团自身的存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攻打巴士底狱的活动中,全体成员有意识的目的是指向攻占巴士底狱,而共同行动结成的融合集团只是服务于攻占巴士底狱这个目的的手段。

誓愿集团则不同,在誓愿集团中,当全体成员宣誓遵守集团的纪律永不背叛共同的事业时,实际上是把集团的存在当作了目的。由于集团自身的存在成了目的,那么集团利益就高于一切,个人往往不得不牺牲个人利益而服从集团利益。但个人利益的先验性决定了誓愿集团中个人与集团之间存在不可克服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随时都有可能明显化。为了避免冲突的明显化、表面化,集团唯一的选择是压抑个人自由,加强集团的惰性。而这样做的结果却进一步地拉开了个人实践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使社会实践最后变成与我相异的、对立的纯粹他物。

制度集团把誓愿集团中与人相异在的惰性实践进一步形式化,从而在集团中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组织和管理的官僚化使各个个别的人已经认不出集团的结构、性质、目的和共同活动的手段,实践完全异在于个人,个人的主体性完全客观化,个人再也无法把自己体验为自由的主体,他所感觉到的自己就是“他者”、客体,当个人在进行活动时,他是以异化的方式机械地履行自己的义务的。因此,制度集团一方面加强了总体化的实践,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不可克服的“病态”,使实践为“反实践”所代替,使实践的人性为无人性和实践过程的无思想性所代替。因此,在制度集团中,人们堕落为“群”,由物质的统一和同一的环境虚假地结合在一起,就如工人在同一企业中劳动,他们制造同样的产品,采用同样的技术,他们甚至遭受同样的命运,但他们不理解自己的共同利益,他们的活动只是分别地进行的,每个人的活动都是与他人的活动分离的,他们单独地进行斗争,每个人为自己而斗争,结果是同样地遭受他们共同的命运。萨特说,在群的状态下,“每个人都在身体上与他人不同,并且因为有一种实践上的敌对关系或对他们的相互存在的实际上的无知,象许多墙壁一样把他们隔离开来。” [4] 直到有一天每个人都对共同的命运觉醒了才组成融合集团。这种共同的命运就是上文所说的外部威胁。在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共同的威胁而齐心协力,“集团便作为威胁着群的复合体的那种生存的不可能性的根本不可能性而构成了自身。” [5]

群的实践不同于集团实践,但却是在集团中进行的。对于历史来说,群的实践是最普遍的实践形式,不过,历史的总体化却是直接地在集团实践中展开的。因为,历史事变决定了历史运动的进程,而一切历史事变都是由集团实践来完成的。所以,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看到的是无数的悲惨事实,即个人自由的泯灭和惰性实践的泛滥。

从萨特关于社会集团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萨特对各种类型的集团的分析都是从属于理解个人的需要的。评价一种类型的集团,是根据个人在这个集团中的状况而定的,个人在集团中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越是具有充分的自由,这个集团也就是堕性因素最少的集团,因而人在其中的异化也就最少。存在主义和一切人本主义哲学一样,崇尚个体的人的自由,抨击造成人的异化的一切因素,他们所苦苦追求的理想社会也就是人能够于其中充分发挥自由的社会。所以,萨特在探讨社会集团问题时,对融合集团津津乐道就不难理解了。但是在历史的发展中,融合集团毕竟只是一种只可能短暂存在的乌合之众,这种集团固然为个人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自由空间,而这种自由是否是有利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的自由,却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因此,萨特的社会集团理论,表面看来是从社会的角度把握人,而实质上则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建构社会理论。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篇3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并不断巩固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先后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和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本文以中央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及中央文件的表述为文本基础,对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中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体系;基本理论问题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2)04005507

一、统一战线发展成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新的社会历史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主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第二,改革开放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经济改革的总体目标;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第五,“一国两制”成为解决祖国和平统一问题的基本政策;第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些问题大体构成了当今中国的时代画卷,是决定和影响国家总体面貌和发展趋势的本质要素,也是了解和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基本线索。任何一个党派、团体或个人,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都必然同这些问题密切相关。统一战线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从研究、把握这几个问题入手,找准位置,发挥优势,在推动当代中国的全面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1][2]

统一战线发展为“四者”联盟。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各阶层发生了新的变化,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农民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他们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需要统一战线在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把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社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这一变化表明,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3]

爱国统一战线内的两个联盟。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在这个联盟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在这个联盟里,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第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主体安定团结、坚强有力,第二个范围的联盟才能巩固、扩大,整个统一战线才能蓬勃兴旺。联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4]

二、统一战线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多党合作得到加强和扩大,各派、无党派人士和工商联等团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和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一致性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产生了许多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人们思想活动的自主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在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香港、澳门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由此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共存的局面。此外,统一战线内部的构成也更加多样。这些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这种一致性和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统一战线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也对统一战线实现最广泛团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5][6]

三、统一战线的主题是大团结大联合

统一战线的本质就在于大团结、大联合。把各个方面的人尽可能多地团结、联合起来,为实现党的大目标而共同奋斗,是统一战线的主题。唯有团结,才能稳定;唯有团结,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搞四化;唯有团结,我们才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唯有团结,我们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7]。我国宪法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事业,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能否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能否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这就是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8]。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篇4

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四个伟大成就,以雄辩的历史事实,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所指出的: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的百年奋斗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对党的百年积累的历史经验作了高度提炼和精辟概括,特别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全新命题,这就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从近代开始,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中国人民是带着自己的首都被八国联军侵占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向往和追求。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绕,几代人上下求索,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期盼复兴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的一次次努力和奋起抗争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这一系列艰辛探索中,各种“主义”、各种“方案”都尝试过了,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有感》诗中写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道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和忧国之心。

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接续探索和努力遭到失败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这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以从前中国所有政治力量不曾有过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改换了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牢记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成为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一条红线。

中国近现代历史180多年,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占了100年。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为可歌可泣的壮美篇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这四个时期的主要任务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来展开的。这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完成救国大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兴国大业。“建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富国大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和将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强国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复兴”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党的百年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通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

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历史智慧,在讲话中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四个伟大成就,形成的四个历史性标识,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标定的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努力、接续奋斗而创造的。强调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形成了四个历史性标识。四个伟大成就是在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在四个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依据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要完成的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四个历史性标识。这就是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

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四个伟大成就,以雄辩的历史事实,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所指出的: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四个庄严宣告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基本结论,这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中得到的真理性认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庄严宣告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标定了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作者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7月22日 第5版)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篇5

自2003年至今,本团队开展“典型村域经济社会变迁研究”已达14年余。已往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一直坚持用“典型村域”样本来解读和研究中国村域经济社会变迁发展的整体状况。众所周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但很多作乡村研究和“三农”问题研究的团队或个人,不愿意认真对待甚或不了解“典型调查”样本选择的重要性,他们以为自己去调查了的村庄就是“典型村庄”,没去调查过的村庄大概都不“典型”。    

典型村庄如何选择?费孝通先生说:“如果只调查了一个中国农村把所调查的结果就说是中国农民生活的全貌,那是以偏概全……如果说明这只是一个中国农村里的农民生活的叙述,那是实事求是的……”怎样从局部的观察看到或接近看到事物的全貌呢?费老说,“统计学上的方法是随机抽样……可是社会现象却没有这样简单。我认为在采取抽样方法来作定量分析之前,必须先走一步分别类型的定性分析”c2(P431}32)。分类和比较研究能够克服个案研究的不足。个案不能代表全貌,但要通过科学分类使样本尽可能接近全貌。因此,本团队一开始就将“典型村域”分为以下二类五个亚类(图1},然后在按照分区聚类的办法选取样本。    

后来,随着实践发展,有些概念在学术界有了新名称,上述分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本团队逐渐将“典型村落”研究对象界定为三类,即:第一,传统(古)村落,主要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选择样本;第二类,中共历史名村,分区、分历史时代选择样本(如下页表1)。第三类是改革发展中的特殊类型村。    

(二)框架    

1.村域经济社会变迁    

“村域”是以行政村为边界的区域单元。行政村是自然村落(或村庄)组织化的结果。新中国的自然村落(或村庄)经历了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乡政村治格局”等组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村落(或村庄)经济社会管理功能逐渐消失,失去了经济社会单元研究价值;相反,行政村权力越来越集中,边界越来越清晰。因此本团队主张用“村域”概念替代先前研究中的“村落”(或村庄)概念。或者只在行政村的意义上使用“村落(或村庄)”概念。    

“村域经济社会变迁”包括“变迁”和“发展”两方面。    

“村域变迁”指村域“五要素”和“三大经济主体”随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和转移。村域“五要素”;(1)生产力—土地和其他资源,生产工具、畜役力和机械,农业科技与服务;(2)生产关系—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关系,生产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关系;(3)村域经济—村域总产值及结构,劳动力从业结构,村域集体经济,农户收人与生活质量(人均纯收人、恩格尔系数、预期寿命),专业合作社与农工商企业等新经济体;(4)村域政治—基层自治,农民诉求表达与权益保障;(5)村域社会、文化、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村域三大经济主体:集体经济、农户经济、新经济体(村内既不属于集体经济、又不属于农户经济的都归人新经济体,如专业合作社、农工商企业等)。    

“村域发展”是村域变迁中经济主体壮大、经济增长,村域政治、社会和文化进步,资源环境向好的转化;反之则视为受挫或衰退。村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的发展。    

2.农民发展    

农民发展是农民(个体/群体)的各种需求不断获取和得到满足的过程;农民发展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农民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或水平。农民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农民发展是农民的生存、发展权利不断获得、改善和满足的过程。观察点有:自由—人身自由(农民工或人口流动量)、迁徙自由(村域迁出、迁人户占总户比);安全—生命安全(预期寿命指标);财产安全(户均银行存款及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权益保护(纠纷调解、违规惩戒方式);机会—就业自由(非农就业的比例);能力—农户土地量;可灌溉面积比例、资本积累能力城农户总收人一生产支出一消费支出一负担(非生产和非消费支出)〕/总收人;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    

(2)农民发展是经济增长带来农民物质生活的改善(这是UNDP《全球人类发展报告1990》的核心理念)。观察点为:村域GDP(人均);农民人均纯收人(黄金价格换算);村域(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3)农民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带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和政治参与水平不断提高。观察点包括:政治参与度(村域公共事务决策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人数);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三)方法    

本团队开展典型村域经济社会变迁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经济人类学”和“经济社会史”(秦晖,1995 ) }3}}0-21>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把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社会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历史学的契约文书、碑雕等证史和口述历史收集、甄别方法等,引人到村域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研究之中。    

村域经济社会变迁研究以历史阶段(或历史节点)为经,每一个历史阶段(或历史节点)的经济社会状况调查和研究,都按照前文所述的“村域五要素”“村域三大经济主体”“农民发展”所界定的框架内容展开。历史时限选择遵循以下原则:传统(古)村落经济社会变迁史的研究详今明古,主要资料数据尽可能上溯至村庄建立之初,重要资料数据必须上溯至清中后期或民国,1949年以来的资料数据力求详尽和系列化;中共历史名村研究分为中共早期(19211949)、农业集体化时代(19491978)、改革开放时期(19792021)三大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内的历史阶段划分遵循中共党史的分期;改革发展中的特殊类型村主要研究城中村、城郊村、乡村特色经济村,以及干旱、沙漠化、民族自治区、陆路边境地区的贫困村的当代变迁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研究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共历史名村的变迁发展,还是研究当代特殊类型村庄的变迁发展,近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村庄变迁发展史的连续数据都难以获取,因此,选择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关键性年份(历史节点)的资料数据,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本团队在研究近现代中国名村变迁史的实践中,选择1911年、1919年、1936年、1953年、1978年,2011年的经济社会状况,分别代表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民国时期较好发展阶段、新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时期、改革开放起点时期、辛亥革命100周年等历史节点的经济社会状况,再将个历史节点的状况串联成近现代中国典型村域经济社会变迁的整体线条和画卷。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篇6

青年节到,愿你爱国爱家爱自己,青春更靓丽!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0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800字最新大全.欢迎阅读!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1】今年是五四运动_周年和中国共青团成立_周年。为进一步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引导学校广大团员青年坚定永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激发团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让团员回“家”,校团委决定在全校团员青年中开展纪念五四运动_周年系列活动。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

以纪念五四运动_周年、建团_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通过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会、报告会、座谈会、红色旅游、主题实践活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团员青年的爱国情、报国志。

2、广泛开展实践服务活动,进一步树立团员青年的良好形象。

紧密结合《_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学工部20_年工作要点》,坚持立足校园、辐射社会两个层次,积极引导团员青年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形式,在推进校园文明、和谐社会构建的实践中展示我校青年的精神风貌。

3、认真开展先进典型表彰,进一步做好青年典型的培育选树。

抓住纪念五四活动这一有利契机,大力挖掘、培育一批先进典型,为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要做好青年典型和先进集体的评选、表彰、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全校五四红旗团委、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五四优秀团支部、“青春榜样”的推荐申报和表彰工作,在全校营造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

4、积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进一步营造五四精神的传承氛围。

将广泛开展五四节日文化活动作为重点,鲜明地亮出团旗、团徽、团歌等共青团的文化标志,努力创造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富含时尚元素、青年广泛参与、深受青年欢迎的五四节日文化,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健康有益、寓教于乐、充满活力、引领潮流的主题团日活动,

5、蓬勃开展素质拓展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青年的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工作,大力推进青年科技创新行动,重点组织好2016年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赛等赛事和活动,进一步浓厚学习氛围,优化学习环境,兴起人人愿学习、人人爱学习的热潮。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2】在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系学工办、系团总支、系学生会精心筹划组织,广大同学积极参与下,顺利完成各项活动赛事。

本次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1、象棋个人赛,比赛不分性别,不分年级高低,共有32人参与其中。

2、跳棋个人赛,比赛不分性别,不分年级高低,共有25人参与。

3、五子棋个人赛,比赛同样不分性别,不分年级高低,共有30人参与。

4、乒乓球个人赛,比赛分男子和女子两个组,但不分年级高低,共有31人参与。

5、羽毛球个人赛,比赛分男子和女子两个组,不分年级高低,共有58人参与。

6、我系各班以“五四”为主题办了一期黑板报。

本次赛事活动每组取前三名进行奖励,以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活动还评出了五位优秀裁判员及两名主裁判,以勉励她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更公平、更公正。

活动期间,我们始终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公平公正,积极进取”为宗旨,诚信做人,发扬开拓创新,努力拼搏的精神,锻炼自己,做社会有用人才。

通过本次开展的各项活动,一方面,让我系学生的才艺技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推进了我系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是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一次能力展示,充分锻炼了成员们的组织协调、交际沟通能力。同时也为我们以后举办各种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文字性资料以及宝贵的经验。

本次活动自_年4月4日-5月5日,历时一个月,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参与人员广泛,充分显示了我系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优异的成绩突显了我系学生的博学多才,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同学们能积极参加,努力奋斗,展示自我!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3】对此次活动的感想是我们班为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建党96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我们信管第一团支部为此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在活动开展的前期阶段,我们班进行了比较积极的讨论,我们对这次团日活动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对于活动所要开展的内容,我们组织了班级各班委进行讨论开展活动的具体情况。大家都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积极的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看法。这使我们开展这次活动能够正常和顺利的进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活动开展的前期阶段,我们对每一班委都部署了相关的任务,以确保我们这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同学们都积极准时到达指导教室,在教室中,大家的十分认真地听着演讲人所做的演讲,通过演讲,使同学们了解到五四活动的现实意义。此外,我们还通过观看爱国影片,来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精神。在红歌队上场齐唱红歌时,红歌队的队员们满怀激情,高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将爱团,爱国的精神融入了歌词当中。歌唱后,同学们热烈地鼓掌。在最后由本人演唱了“传奇”,结束了本次的五四活动。

如果将活动的主旨归结为两个词,那一定是“参与”与“收获”。通过活动和游戏所收获的知识,也许更能让人记忆深刻。结果优劣,游戏成败,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活动只是一个途径,一种过程,能通过活动让同学们从中学到些什么,才是我们的目的和初衷。只要参与了,就一定可以有所感悟;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输赢,而是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将不能忘却的历史牢牢铭记,将来之不易的现在好好珍惜,对即将到来的世博会,时刻准备着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宾;并且为大家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磨练意志品质的机会,使同学们锻炼能力,开阔眼界,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实现对自身的一次飞跃。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望则国家有望。胡锦涛在2009年的五四青年节上,对青年人提出四点希望:“希望同学们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希望同学们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希望同学们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希望同学们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这次的五四主题活动,正是把这些作为一个举办的宗旨,让大家玩时感悟,乐中收获,将或许严肃的主题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表现出来,既能让同学们玩得愉快,也寓教于乐,使大家提高爱国、爱党、爱团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朝着一个合格的新世纪青年的方向不断迈进。

最后,是大家各自发表对五四运动的认识和这次活动举办的意义,通过这次讲座和看视频学到了什么,以及今后如何发扬五四精神,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当祖国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当人民水深火热的时候,是青年们首先站了起来,过去的历史不容忘却,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青年更当继承,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五四的意义不仅仅只是段历史,更应是一种精神。

通过这次五四活动,我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应当认真弘扬五四精神,将五四精神永远传承下去,从五四爱国运动中感受到作为青年对国家的重要和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五四更多的意义是传承,传承五四的精神。同时,通过开展这次五四活动,增进了我们班集体的凝聚力以及向心力。这次活动之后,我们班第一支团支部的团员会更明白真正的爱国,若何爱国,以及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4】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弘扬爱国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我校学生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构建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学校学生会承办了以“纪念五四爱国运动”为主题的书画展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有中心校各班级同学,共展出120幅作品,其中绘画70幅,书法50幅。此次参赛作品丰富多彩,有体现中华民族悠久文化艺术的书画作品,有为干旱地区祝福的作品,也有体现校园生活和学生喜爱的漫画艺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同学们前来欣赏,并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此次书画展在两位专业美术老师为评委的认真评选下,共选出中学绘画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小学绘画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小学书法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鼓励奖六名,优秀组织奖六名。

此次活动为青少年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全面展现了同学们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面貌,为同学们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艺术鉴赏力。

五四青年节活动总结【5】1、“回顾光荣历程,坚定青春信念”知识学习活动

为满足少新队员了解中国共青团95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突出成绩的要求,柳杜校决定开展学习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活动。通过学习团的知识和团的历史,引导少先队员知晓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密切联系,党团队一脉相承的先进性。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展示青春风采。

2、“理想与责任”主题征文活动

结合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结合特色五四主题教育,紧紧围绕 “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开展“理想责任主题征文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责任教育。

4、“放飞希望,成就梦想”中国梦主题班队会活动

深入落实市教育局团委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通知,以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理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内涵,培养同学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少先队组织依托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展示了学生热爱祖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着力推动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这次活动,回顾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巩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成果,促进团员对团史团情的深入了解,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篇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铭6记党的历史,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结合开展“学党史”学习教育,决定在组织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建党100周年主线,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为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推动团场综合实力和核心进竞争力第一方阵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二、活动内容

1.开展一次新时代文明志愿实践活动

结合团场综合整治行动,组织全团党员利用“党员活动日”,开展一次党员奉献日活动。各支部自行设立“党员奉献日”,围绕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涂乱画、占道经营等环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结合实际,集中组织党员进家庭,开展义务劳动及送政策、送技术、送文化、送服务等丰富多彩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服务,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部门:党建工作办公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部门:文体广电服务中心、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机关各党支部

活动时间:2021年4月18日-20日

2.举办一次知识竞赛

结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学习,用知识竞赛的方式学党史、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丰富学习内容,活化学习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对党的历史、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了解更多、更全面,理解的更深、更透彻,以赛促学,以知促行,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使之入脑入心。

责任部门:文体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党建工作办公室

活动时间:2021年4月15日

3.举办一次书画摄影作品展

结合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开展“为党献礼,共绘前海美好蓝图”书画摄影作品展活动,在全团范围内征集书法、美术、摄影等作品,特别是记录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广大新时代文明志愿者工作奋斗在一线美丽的身影,征集后集中在职工文化中心进行展示。

责任部门:党建工作办公室、文体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活动时间:2021年5月20日--25日

4.开展一次走访慰问

由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对辖区建国前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一次集中走访慰问。

责任部门:党建办公室、党政办公室

活动时间:2021年6月25日-7月1日

5.筹备一场“七一”主题晚会

以“兵团儿女心向党”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四十五团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各族职工群众的美好生活,积极营造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职工群众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部门: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配合部门:党建工作办公室、团总工会、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

活动时间:2021年6月20日--25日

6.组织一场主题演讲

组织开展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结合学习党史,展现当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责任单位:团总工会、团委

配合部门: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活动时间:2021年4月28日

7.开展一次红歌大赛

围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引导发动全团干部群众热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讴歌人民,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响彻四十五团大地,组织开展“兵团儿女心向党新歌曲”红歌合唱大赛,唱响红色经典,颂爱国情怀。

责任部门:团总工会

配合部门:党建工作办公室、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

活动时间:2021年6月底-7月

8.组织专题宣讲

结合团学党史专题活动,围绕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意义以及各项重大决策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的勇气、敢于担当的锐气和蓬勃奋发的朝气。由团领导带头,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分别深入到基层单位开展宣讲。

责任部门:党建工作办公室

活动时间:2021年3月--4月

9.进行一场红色电影展播

利用“党员活动日”和机关周五学习日时机,组织党员观看一场红色电影。

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各党支部

活动时间:2021年3月-7月

10.举办微视频大赛。

以“永远的旗帜”“爱在团场--我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微视频征集活动,记录团场的变化,记录职工群众美好的生活。

责任部门: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配合部门: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

活动时间:2021年5月底-6月

11. 向流动党员发放一封慰问信。

“七一”前夕通过发送慰问信、电话、短信息、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流动党员送去节日问候与祝福,让他们在异地他乡也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同时要求广大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当地党组织开展的庆“七一”各项活动,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

责任部门:党建工作办公室、各党支部

活动时间:2021年6月25日

三、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是今年团党委的一项重点工作,整个系列活动采取党委统一领导、党建办公室整体协调、各相关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各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系列活动的重要意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宣传动员,确保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2、精心组织。各项活动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方案中每项活动的总体安排,制订详实的落实计划,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确保活动有效开展。活动组织责任部门要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展现党的辉煌历程,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推动各项活动的深入开展。

3、确保实效。要注重将活动与党委中心工作相结合,紧密联系当前重点工作,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活动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把纪念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党组织和每一名共产党员。

历史社团活动总结篇8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区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精神,在全区广大青少年中突出抓好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引导全区广大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共青团忻府区委、忻府区教育科技局联合主办的全区青少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竞演讲述活动暨红色经典诵读区级比赛于2021年5月21日上午在忻州市第二中学校隆重举行。本次竞演讲述活动,是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深化篇”,是汲取百年历程智慧力量的“营养剂”,是强化党性修养党性锻炼的“磨刀石”,是打造素质过硬学生教师干部队伍的“必修课”。通过此次活动,颂扬了党的丰功伟绩,展现了当代学生的爱党情怀,激发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丰富了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引导全区广大青少年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牢记初心誓言,勇担使命,为奋力谱写忻府新篇章贡献力量!

第一时间参观特色教育基地。团区委全体机关干部及各青联委员前往忻口战役遗址参观学习,通过重温革命红色岁月,激励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意志品格。这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青年团员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激发了爱党爱国热情,也进一步坚定了青年团员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激励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吃苦、担当在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观看学习,青年团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援朝战士浴血奋战、顾全大局、视死如归的英勇事迹,感受了革命先烈们为国家付出的不懈努力,乃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4月29日下午,共青团忻府区委开展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培训会,邀请区委党校教授石强对团区委机关干部和青联委员进行专题党史学习授课。整个授课过程内涵丰富,情真意切,大家一致认为,团的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感悟组织的光荣、感受肩负的责任,总结规律、得到启发。从党的早期历史中,充分领悟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初心使命,深入理解和把握为什么历史选择了青年、为什么进步青年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形成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光荣传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共青团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青年政治组织, 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重大责任, 作为团员思想武装和团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重大契机, 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进一步激发团员青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热情。5月11日,共青团忻府区委“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知识竞赛决赛在忻州第一职业中学成功举办,忻州市第三中学、忻州市第一职业中学、忻州市飞天艺术职业学校、忻州市创奇学校、忻州市秀容中学五支代表队参赛。

上一篇:体育社团活动总结范文 下一篇:跳绳社团活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