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历史 尊重历史

时间:2022-06-21 10:17:45

正视历史 尊重历史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贺礼,历史文献纪录片《断刀》可以说是在2011年建党90周年的所有视觉节目中独树一帜。该片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业界、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该片在艺术创作上的多个亮点,也呈现在观众面前。

两条线叙事

在历史题材的红色经典纪录片创作中,观众感觉最深的是,一条线、一个观点、叙述一个主题。而创作人员需要把握的是:宣传一个思想,弘扬一种精神。所以这类节目在创作上,往往是“使用老资料,叙述老观点,换上新议论”,也就是“新瓶装老酒”。那么为建党90周年而创作的《断刀》是怎样表现历史的?《断刀》采用了两条线的叙事方式。

表现朝鲜战争的纪录片肯定是战争题材,战争题材的节目叙事当然也离不开战争。《断刀》在表现战斗情节时,认真仔细地对应了双方的记述材料。因为在生死拼杀的战斗中,双方除了面对面的厮杀外是不可能知道对方战线后面所发生的事情的。如果能寻找到双方当事人和研究学者对同一场战斗的记述,那将大大丰富所描写现场的纵深感和真实性。比如《断刀》片中重点讲到的松骨峰、军隅里的战斗,中美双方的战斗描述和回忆是不同的,于是《断刀》采用了两面叙事的方式。

解说词是这样描述的: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在其所著的《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从战场另一边的视角记述了发生的事情。”

“拂晓,凯泽的第2师仍然受阻于军隅里(松骨峰南面)的路障,其战斗人员只剩下筋疲力尽、冻得发僵的600人。到午后,中国军队以40挺机枪、10门迫击炮和大量步兵控制了这6英里的道路。

步兵9团试图强行冲过去,有些人成功了。当哈里斯・波普上尉报告说第3营约800人只冲过去了37人时,营长麦克・梅恩斯中校搂住波普嚎啕大哭起来。”

志愿军这一边:

“此时坚守松骨峰的112师335团3连只剩下不到一半的人了。

连长戴如义在前沿阵地被突破时,率领战士们与对手拼杀。他的腿被炸断了,但他拖着断腿在阵地上来回爬行,指挥鼓励士兵们战斗,最后不幸中弹牺牲。

指导员杨少成在肉搏时,被对手死死抱住了腰,他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

在子弹将尽时,守军士兵用上了枪托、刺刀,甚至用石头、用牙齿和对手搏斗。

手榴弹和由于距离太近已无法发射的迫击炮弹,被负伤的士兵抱在怀里,冲到对手身边时引爆。

美军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冲锋失败了。

松骨峰的3 连阵地上只剩下了7个活着的志愿军士兵。

战后3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攻守兼备’锦旗一面,记特等功一次。这块看似普通的红布,记载着100多名士兵生命的最后历程。”

这就是《断刀》特有的叙事方式。对每一阶段的战斗都不加形容,对每一场胜利都不做任何评价。在讲述战争背景的时候,也注重展示当事双方高层的决策与影响。在内容中更是注重引用对方的评价,而极少像其他同类题材的节目通篇是主观评论,目的就是要给这段历史留下一个客观的真实版。

《断刀》的解说词在同时引用中美双方历史材料的时候,画面也同时展示双方的历史影像资料。这种在对比中使用两条线叙事的创作方法,打破了中国以往“语境一边倒”的纪录片创作方式,给人以更可信更真实的感受。

解密历史档案

大型文献系列片《断刀》所需的文献资料素材是大量的,可以说是百里甚至是千里挑一,还要尽量寻找相关的原始文件,而不是照抄照搬书本。目前国内出的不少书中以讹传讹演绎的错误不少,让人很难相信它的真实性和史料性。所以《断刀》的总编导李膺在初期做文案时,每一段引用的内容都要寻找多方的材料来对照,有时还要用国外的史料。有时为了一个段落甚至一句解说,都要耗去几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来仔细查证。

在我国许多战史书中有这样一个记载,在一次战役中,第38军因迟误了一天对熙川敌军发起攻击,致使扑空而饱受司令员的批评,不仅军长梁兴初在志愿军党委会上被痛骂,而且传达给部队的是第38军犯了“右倾”错误。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断刀》的总编导李鹰查到了时任38军113师副师长刘海清(当时带领前卫团)的“阵地日记”,那里记录了他们原定进攻计划被推迟的原因:

出国第七天于东站 1950年10月28日

正在布置时,一天七十二变。又来了特急报,说今晚不执行任务,明天29日再行攻击。也好使我们准备一下,打一个漂亮的胜仗。第一炮一定要打好,所说的初战必胜。

正是这份特急电报将已经抵达熙川作战地点的113师计划当夜发起的攻击推后,而熙川敌人恰恰于第二天凌晨撤走了,致使作战计划泡了汤。

那么这份造成战役计划流产的命令电报到底是谁下的?《断刀》在档案馆里解密了这段档案:

(原始电报)

38、39、40、42、炮司首长并告66军报军委交(转李高贺)

(一)敌情详通报

(二)决心集中38军全部及40军两个师、42军一个师攻歼熙川之敌。部署如下:

38军应于28日拂晓前,隐蔽进至熙川以东西30里内外地区集结。于29日拂晓前完成攻击准备……。

彭邓洪韩解 廿七日十三时

这道推迟进攻的命令,正是志愿军司令员下达的,也就是说38军是严格执行了志愿军司令部的命令才造成了这次失误。但为什么战史中都把责任推到38军头上?知情者为什么也是这样说?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一些解密的档案材料中看到,当时的上上下下都对第一仗充满了期待,全军上下都被要求“开始即打几个好仗”。急切期盼着开门红的于21日凌晨2点给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电报:“此次是歼灭韩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1950-10-21,2:30)

志愿军司令部也给各部队下令。各军炮司(转师)首长并报军委:

我们应深刻领会并执行指示,极力争取造成运动歼敌的良机,以求得开始即打几个好仗,将敌气焰打下去。

彭邓洪韩解

由此而见,事关匆忙出兵的中国军队能否在朝鲜站住脚以及涉及国际影响的第一仗,责任十分重大,自然全军上下格外谨慎,仅从志愿军司令部调动6个师来打熙川南朝鲜军的一个营就可见一斑。正是由于谨慎过度造成了计划落空,责任由谁来负?人无完人,最后责任落到了38军头上,可以说38军为此背了半个多世纪的“黑锅”。由此推断,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由于成功地阻击后撤的联军部队而出乎意料地获得给予的在我军历史中从未有过的“万岁军”的称号,也许是与前面发生的事情有某种关联。

虽然我们不能妄下结论,但我们可以正视和尊重历史的本来面貌。《断刀》为我们展示了刘海清副师长当年的“阵地日记”和志愿军司令部的原始电报原件,最终给予观众关于这段历史的确切交代。

正视历史,尊重历史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时卷入朝鲜战争的一些国家早已解密了很多历史档案材料,战争的全景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在信息高速发展和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许多爱好历史的观众早已修炼成了准军事专家,几十年来,许多内容早在大家心中,都期待着一吐为快。因此作为创作者的理念理应从传统的给予观众对事件的认知,改变为通过艺术手段与观众在知识层面的互动,以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眼下一些红色题材的制作者,往往只是来回使用一些已经被重复了多遍的“旧资料”,不注意在寻找档案和档案解密上下工夫。而《断刀》做到了这一点,该片总导演李鹰在总参某单位的支持下,大胆解密了朝鲜战争的“秘密档案”。

很多人都知道美军第8 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志愿军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不久,由于一起车祸丧生,他是联军在朝鲜战争中死亡的军阶最高的将军。此事过去常被另一方作为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惊慌失措而丧生的例证,却很少有人知道,就在他出事的一个多小时前在军官食堂吃饭时,他还和旁人闲谈起他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像巴顿那样的人居然会死于一次交通事故。这一内容是我们在美国人所著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发现的,该书不仅公开了当年的战时档案,还采访了许多上至政府高层、下至普通士兵的当事人,具有很强的档案资料性。别看在片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它却让那段已经显得陈旧的史料鲜活起来,一下子就把这位将军与二战中的另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巴顿将军联系起来。一起意外事件有了历史的纵深感,使沃克将军的个性及灾祸更能牵动观众的神经。

《断刀》为求内容尽量做到客观与真实,片中凡用到对中国共产党和志愿军的评价时,几乎全部引用的是美方专家学者的论述和美国、前苏联档案中的史料,尽量分析当时的背景与形势,揣摩当事者每做一步决策的心理与用意,以此来客观地表现那个时代。

红色文献应该与时代同步

在红色经典的主流文献片中,像《断刀》这样的节目在创作上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因众多这类纪录片的“语境”都会“一边倒”:褒贬分明,立场坚定,似乎不这样创作历史文献片,就是“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就是与弘扬爱国主义唱反调。《断刀》的宣传实践证明,弘扬爱国主义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喊口号上,它需要通过鲜活的历史事例来宣传爱国主义,来感染人的心灵。

时代变了,情况变了,观众群体变了,要求宣传方式手段也要相应改变,要与时俱进,否则那些想当然的一厢情愿的作品只能因观众不买账而劳民伤财。今天的人们渴望知识,不是文盲时代的“应声虫”,也不愿意接受任何强加给他们的结论。他们有着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喜欢围观事实,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对待这样的观众群体,再用战争年代建国初期对待多为文盲的普通百姓的老旧宣传方式肯定是死路一条。遗憾的是,一些“红色”节目的制作者却还持这种老旧观念和手段,以至于被观众讽为“自娱自乐”。久而久之,某些冠以红色题材的影视片,便成为各电视台“收视率”头疼的隐形杀手。正如《断刀》总编导李鹰所说:“今天的观众早已不买账老套的灌输式的手法,他们挑剔的眼光不会因为你是所谓的大题材、大制作而给予认可。”

观众对真实的渴望,远比创作者制作出一堆花里胡哨的动画,所谓情景再现更能吸引他们的心。从这一意义上说:真实就是历史,真实就是力量。(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

栏目责编:曾鸣

上一篇:“直通两会”架起百姓与“两会”的桥梁 下一篇:黄心心:尊重生命 重塑你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