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8 09:54:39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篇1

论文摘要:汉语是中国各个民族通用的语言,在民族的交流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培训过程中,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新疆少数民族的教师培训汉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师是教师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质量与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受到长期的汉语基础、汉语学习方式、汉语学习环境以及思维模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在进行汉语表达与交际时,存在着许多词不达意、表述不清、颠倒词序、跑调等现象。就目前而言,革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汉语教学模式,提高学员汉语表述能力与交际能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及和谐发展是重要目标和方向。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教学现状

就现今情况来说,新疆各地、州、市在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中热情高、力度大,呈现出良好开端。例如,喀什地区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力度很大,地区和各县都分别建立了双语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双语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喀什市每学期组织近百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疏附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方式选拔双语教学专职教员,在重视双语教学研究上带了好头。

双语教师严重短缺,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制约着双语教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双语教学班数和学生数的不断扩大,今后新疆整体双语教学师资短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从整体上看,新疆现有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还远达不到推进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对新疆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大,但是培训的数量极其有限,部分教师虽完成了双语师资培训,进步也较大,但仍难胜任双语教学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在培训后不能按规定在汉语系学校实习锻炼,因学校师资紧缺,回校后仍然承担着母语授课的教学任务,更多的教师获得脱产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很多受访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非常努力,能较为流利地用汉语授课,但是学生几乎不懂汉语,教师教学生汉语非常吃力,尤其是南疆的情况较为突出。小学尽管都开设了汉语课,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质量低下,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都不强,相当数量的汉语教师自身汉语运用能力达不到要求。

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与汉语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形成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过直接的作用或重大的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语言教学模式的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我国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核心部分。

汉语课是对少数民族学员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汉语教学模式的形成与优化对汉语教学必然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阐述,结合汉语口语课的课型特点,汉语教学模式被定义为: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在汉语言教学环境下展开的汉语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结构形式。

2.汉语教学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

汉语的课型特点决定了对学生汉语的表达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而对学生培训的时间有限,教材中的难度、生词数量远远超出学生所能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以及要完成的相关交际表达要求,所以,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词、句进行讲解和练习,分配给汉语课文和交际训练的时间非常少。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的大多是一些单个的词或用这些词造的单个句子,缺少在具体的汉语语言环境中运用、表达的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习、掌握汉语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结构,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模式,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很难改变在汉语学习活动中的一些错误的表达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学习运用,学生会产生挫败感。部分学生的性格内向,不愿意或不善于表达,在汉语练习活动时往往顾虑较多,不够主动活跃,其课堂表现与现行的较高强度的强化汉语教学模式往往会产生矛盾,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减弱甚至是消失。

三、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教学效能的提高

1.提高学生汉语培训效能

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在对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学汉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由于汉语培训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要求教师必须结合新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对第二语言教学方面进行培训,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偏误的了解、归纳和总结,提高汉语教学的效能。

2.构建双语培训教学管理系统

构建有效运转的教学管理系统,由师资培训主管部门组成汉语教学管理指挥系统,负责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评价汉语教学管理工作。成立由主管领导的汉语教学实验课题领导小组,实行分块管理、分级指导、逐层反馈、定期总结。制订汉语教学的总体规划和一整套制度,通过师资培训主管部门对教研组指导、督促、检查,将汉语教学的各项管理创造性地渗透到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向指挥中心提供计划决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对汉语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调节与控制。掌握第一手材料和可靠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准确、适当的调整,并为上级主管部门做出新的汉语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3.紧抓汉语教学常规管理的策略

教学常规管理对于稳定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秩序、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起着重大的保障作用,必须依靠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效地实施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与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汉语教学运行的命脉,从汉语教学工作目标体系、教学工作监控体系、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几方面着手,建立一系列健全的汉语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汉语教育管理行为和执教过程,建立起符合新疆少数民族自身实际的汉语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三位一体,以汉语教学为中心,教师为实现双语培训目标而教,学生为达到双语培训目标而学习汉语,管理领导以双语培训目标达成过程的工作质量、工作实效来进行汉语教学的管理,使管理更具导向性,统一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意志。为确保汉语培训目标教学的中心地位,要把管理工作的精力放在汉语教学上,建立严格的汉语教学工作制度,汉语教学管理以管理制度建设为主,实行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三结合;加强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评价性。双语教学过程以汉语培训目标为主线,评价贯穿始终。对汉语教学过程的管理主要在于监控教师是否按学科教学程序组织教学。在汉语教学管理中,要以汉语教学的管理为核心,把汉语教学与教学常规管理结合起来,使汉语教学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

4.培训与实习并重

汉语培训仅仅是双语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专业培训和专业实习是双语培训的关键。因此,汉语课程的讲授,不仅要结合汉语水平等级大纲,更要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学习能力进行。要求双语教师不仅在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要牢固全面,还要求双语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汉语课程的词汇教学中,双语教师应当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分析,并将词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使用,不可单纯孤立地对词语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词汇的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将专业汉语词汇加以补充。如在辨析“重要”和“主要”时,也可以将“重心”“重力”的概念教给物理专业的学生,将“重工业”的概念教给地理专业的学生,将“重音”的概念教给汉语专业的学生等等,在双语培训中将专业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汉语培训的过程中奠定专业汉语的学习。

5.开展课外汉语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课程是汉语培训的基础,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练无法提高汉语水平,满足双语培训需要。因此,新疆少数民族的汉语培训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要求课堂之外能较好地促进语言交际训练,这是汉语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汉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外语言课堂教学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课外的汉语朗读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语笔记比赛、“汉语角”等等,都是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较好补充。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培训是一项利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学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所在,汉语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工程的质量。认真研究、分析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中的问题,革新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模式,提高汉语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与质量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要进行的长期、系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关于双语师资培训途径的有效性分析[j].职教论坛,2010(14):85-87.

[2]李泽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政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0(2):10-14.

[3]吴宏岭.新疆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精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9(4):74-75.

[4]尤江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及双语教学工作的调研报告[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1):46-48.

[5]张燚,塞米·马木特,张瑛.新疆双语师资培训教学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0-136.

[6]江蓉.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策略初探[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2):93-96.

[7]王新梅.乌鲁木齐地区少数民族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工作调查研究报告[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76-80.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篇2

一、现实状况

本文所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现实状况包括两点:一是受训教师汉语水平的基本情况,二是承训院校的工作情况。

1.教师汉语水平的基本情况

近十年来,我们接收的参训教师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按照相关规定,参训教师都应具有专科以上学历,3年以上教龄,并具备一定的汉语听课、备课能力,但实际情况相对复杂,具体有五点。

(1)以汉语为母语

在参训教师中,有少数人以汉语为母语,他们一般以回族、蒙古族和锡伯族为主。由于他们或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或自祖辈起就使用汉语,并自幼与汉族人一起生活,所以,把汉语作为自己的母语。虽然,在参训教师中,他们的汉语水平较高,但为数较少。

(2)习惯使用汉语

在参训教师中,有些人生活在汉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例如,乌鲁木齐、石河子和伊犁等地),或是自幼与汉族学生一起上学,毕业后在汉语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虽然他们以自己的民族语言为母语,但他们已习惯使用汉语表情达意,并且,他们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强,这样的受训教师占10%左右。

(3)受过汉语教育

在参训教师中,有些教师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他们一般以某种民族语言为母语,但由于某种特殊条件,较多地使用汉语,从而具有较高的汉语能力。例如,在新疆的一些大中专院校,医学和某些自然科学的专业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就读于这些专业的学生的汉语水平一般较高。另外,一些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因为某种需要,或亲朋同事的某种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最终具有了较高的汉语水平,这样的受训教师占10%左右。

(4)汉语水平一般

由于历史、地域、民族和宗教等原因,即使在北疆,能在大学毕业后使用汉语自由表达的少数民族教师也并不多。例如,在受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接受过与汉语学习相关的系统教育和各种培训,但汉语水平依然一般,这样的受训教师约占70%。

(5)汉语水平较低

在参加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学员中,听不懂汉语日常用语,不会说汉话,更不具备汉语书写能力者约占2%左右。

总之,在受训教师中,其档案记载级别与实际水平差异较大。具体有两种情况。其一,一些学员持有的汉语考试证书的级别往往高于他们的实际水平,其原因可能是:汉语级别考试结束后,长期不用汉语表达与交流,导致汉语水平下降。其二,一些汉语水平较高的学员,或因从未参加过相关考试,或因不熟悉汉语考试程序而无成绩或级别较低,他们经过培训能很快提高汉语水平,并达到相应级别。

2.承训院校的工作现状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援新疆汉语教师的工作方案》。2003年10月,南京师范大学接收第一批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参训教师。此后,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地的院校先后加入培训工作。总之,十多年来,各地承训院校的情况虽略有不同,但大致遵循同一模式开展工作,即把为期一个学年的培训时间分成两个阶段。具体有两点。

第一,第一阶段是学员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这一阶段将集中进行汉语教学。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进行汉语水平测试,然后根据测试成绩将学员编入不同的教学班,选择适合的教材,开展10至12周的汉语基础教学,同时开设听力、阅读、语法和写作等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组织学员参加相关的汉语水平测试。在考试后,为参训教师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等课程。

第二,第二阶段是学员入学后的第二学期。这一阶段将开设与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相关的课程,并进行8周左右的教学实习。这时,须把学员按不同专业编入不同教学班,并由专业学院开设专业课程。教学结束,经专业考核后,须将他们分派到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最后,全体学员参加结业考试,并由任课教师评定学业成绩。

二、成绩与不足

十多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成绩斐然,不仅培养了数千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更促进了双语教育在新疆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新疆教育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十多年来,承担培训工作的内地院校,不仅锻炼了教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更培养出一支熟悉双语进修教师管理、善于团结民族学员、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并能赢得学员高度认可的管理队伍。

当然,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和逐步提高。具体有三点。

1.缺少明确的入学标准

由于没有明确的入学标准,所以参训教师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于是,面对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他们难以适应。例如,水平较高的学员缺乏成就感,缺少学习的动力;水平较低的学员不适应学习环境和课程,进步缓慢,所以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甚至带来实习的困难,最终未能达到双语教师的考核标准。

2.考核标准不明确、不全面

双语教师的考核标准不明确、不全面。一方面,汉语培训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只能以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考核标准为依据;另一方面,口语、专业词汇和教学用语以及教育技术、专业知识等的考核标准不明确、不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双语教师培训的初衷,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达到汉语考核标准但不能使用汉语授课的情况。

3.培训队伍的水平有待提升

十多年来,各承训院校的培训队伍成绩卓著,但仍存在三个问题。

(1)专职管理人员匮乏

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具有特殊性,所以承训院校原有的管理体制、方法和经验几乎无法适应其相关的管理要求。另外,由于人员编制、用工政策等的制约,承训院校不得不聘用编外人员参加受训教师的管理工作,而使用编外人员,必然带来一些问题。例如,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责任意识、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等。

(2)培训教师缺乏专业性

的确,双语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就目前而言,承训院校的培训教师缺乏专业性。例如,由于受训教师需要突击语言课程,因此,需要专业的培训教师,但承训院校的语言课教师(他们的教学对象原是在读的本科生、硕士生,他们的教学课程是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典文学、文艺理论和教学法等)既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又难于全身心投入受训教师的教学工作。

(3)培训教师没有积极性

对培训教师而言,培训工作仅仅意味着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难以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具体而言有两点:一是培训院校只为培训教师提供微薄的薪酬;二是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在晋升职称、考核表彰等教师评价中显得无足轻重。

三、工作设想

2011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启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改革试点项目,作为项目参与单位,我们认为欲提高培训质量,除严格把好学员入学关口外,还须制定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以总结工作经验,弥补工作不足,提高培训质量。具体设想有三个。

1.制定全面、明确的培训考核标准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是国家开发建设西部地区的战略部署的一部分,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建设较高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队伍、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和人民文化水平的伟大战略工程,因此,务必制定全面的双语教师培训标准,以构建成熟的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

(1)语言考核标准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即应在其母语和汉语的使用和教学方面达到相当的水平。对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来说可通过他们的学历考查他们的母语水平,而相关的教师管理机构主要应考查他们的汉语语言水平。为适应民族地区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已为他们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并于2007年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经过几年的运作,效果比较理想。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调整了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和考核标准,规定自2013起不以汉语水平考试的考核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以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考核成绩作为评价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另外,自治区教育厅也及时调整了参加双语教师培训学员的考核标准。

的确,明确语言考核标准是一项积极的改革措施,但它还不能完全体现双语教师培训的要求,尤其是他们的专业语言、课堂教学用语以及口语表达还缺乏明确的标准。我们认为,既然是教师培训的语言标准,就应具有不同于其他人员培训的鲜明特色,即教师特色,因此,在这次双语教师培训改革试点项目的研究中,除细化双语教师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评价标准外,还积极进行了教师专业语言、课堂教学用语以及口语表达等标准的研究和制订,以便使其适合双语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目前尚无可直接使用的材料,所以,需要我们这些项目承担者从搜集第一手材料做起,选择适当的语言资料,制订适宜的考核标准。另外,关于学科知识的专用词汇,我们设想至少应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和生物等学科。

(2)专业知识考核标准

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原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来源比较复杂,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专业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双语教师培训工作须制定翔实的专业知识考核标准。

(3)教学能力考核标准

教学能力考核标准是双语教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地差异及学科迅速发展的现状,双语培训工作开展以来,一直没有统一的要求,因此,在这次研究中还需要规定一个适用范围较广,权威性较强,既具有明确考核目标,又适合操作的、统一的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当然,作为短期培训的承训院校,确实难以承担上述考核标准的制订工作,而参训学员也难以在短期内达到考核标准,但我们认为,这些考核标准务必落实于文字,也就是,既明确双语教师的必备条件,又制订分步、分级的落实计划,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后,可正式实施。

2.强化培训队伍建设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规范的工作,它需要一支比较专业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目前,各省市的承训院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例如,2010年,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了援疆工作办公室,组建了专职的培训管理队伍,负责培训课程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并且专业课教师所在的院系也已把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他们的本职工作进行管理。当然,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任课教师的评价、奖励以及职称晋升等应纳入相关的研究范围,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规范。

3.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

在十多年的工作中,各承训院校在实际工作中摸索、总结出诸多有效的管理方法,极大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集中各承训院校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从教育学、管理学的高度加以概括,最终形成了科学、规范、全面、实用和适宜的管理制度。

本文为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XJJG-215。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篇3

这次会议是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去年以来全区推进“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对下一步抓好这两项工作作出部署。刚才,各地州市汇报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打算,范崇民同志按照部务会的要求作了讲话,我完全同意。3月14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听取了基层办关于这两项工作的汇报。对各地州市的工作,部务会是了解的,总体上也是满意的。但下一步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要求更加严格。希望同志们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工作,更好地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岁末年初的几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多次强调,今年要作为“社区党建工作落实年”,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这是今年全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年初部务会又提出,在抓好“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的同时,还要把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作为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做到两个重点一起抓,整体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是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能力、强化基层基础管理服务功能、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增强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搭建服务群众第一平台的重要手段。稳定始终是新疆的大局。在新疆,没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总的来看,目前全区大局总体平稳,形势是好的。但境内外敌对势力不会甘心他们的失败,不会放弃他们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的图谋。特别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也是实行民主改革*周年,还是平息19的第20个年头、取缔“”组织的第10个年头,重大活动多、敏感节点多,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趁机进行新一轮捣乱破坏活动,我们同敌对势力之间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颠覆与反颠覆、恐怖与反恐怖的斗争将更加尖锐复杂。此外,受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社会矛盾也有可能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消除影响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隐患,始终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实践反复证明,凡是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真正管用的地方,社会就和谐稳定,经济就持续发展,人民就安居乐业。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及时了解掌握各种信息,把影响稳定的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是社区党组织掌控社会复杂局面、履行维护稳定职责的有效抓手,对于筑牢城市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自治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培训班上,王乐泉书记对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如果真正落实了,维护城市稳定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服务群众始终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根本,也是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认真做好体现群众意愿、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及时了解掌握城镇困难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助贫济困等工作,为弱势群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利于针对居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新疆长治久安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落实好这一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二)认真抓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不仅是各族干部有效开展群众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务实管用的重要举措,对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认真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族干部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就不能更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落实到群众当中,就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就不能更好地带领各族群众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少数民族干部不懂汉语,就不能更好地领会上级党委的意图,学习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本领,提高自身素质,就不能更好地为各族群众服务。基层干部学习掌握“双语”,还可以准确了解基层的各种情况,及时掌握各方面社情动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自治区党委对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始终高度重视,早在1994年就明确提出,要在全区广大基层干部中广泛开展互学语言的活动。这些年各地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坚持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要求一般化,工作措施简单化,工作效果不明显。最近,自治区党委再一次明确提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各级党委不抓不行,基层干部不学不行。我们一定要站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促进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在基层干部中开展“双语”学习培训的重大意义,坚持脱产培训、在职自学、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双语”水平。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县直部门单位、乡镇、街道社区干部都要学习“双语”、使用“双语”。今明两年,要重点抓好县市组织部门、乡镇机关、站所干部的“双语”学习培训。特别是组工干部要学好“双语”,作出表率。要通过两年的努力,使不会“双语”的乡镇干部都能够参加一次“双语”强化培训,并结合驻村、包村等工作,在实践中切实提高“双语”水平,使县市组织部门、乡镇汉族干部能够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与群众直接交流;少数民族干部能够阅读通俗的汉文资料,具备一般的汉文字书写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抓好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是自治区党委的重大部署,也是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提出的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把这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全局工作去部署、去推动、去落实。要定期听取组织部门的工作汇报,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加强这两项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要建立健全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要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地州市、县市区党委书记要经常过问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部长要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

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带头学好“双语”,做出表率。要抓好乡镇机关、站所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制定学习培训规划,精心组织实施。要统筹考虑各项工作和干部“双语”学习,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合理安排干部参加“双语”强化培训,发挥乡镇党校、干部夜校的作用,督促干部坚持在岗自学,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双语”水平。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工作中做出榜样。要把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作为履行岗位职责的首要任务,认真学习领会“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带头包片包户,及时分析、研判收集上来的各种信息,特别要注重收集、掌握各种深层次、预警性信息。

要坚持和完善工作联系点制度。为了加强具体指导,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了7个县市区作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的联系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也要确定自己的工作联系点。地州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都要联系一个乡镇、一个社区,主要领导要联系情况最复杂、困难和问题最多的乡镇和社区。要经常深入到联系点进行调研,提出明确工作目标,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指导联系点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开展干部“双语”学习培训。要把联系点建成工作示范点,及时总结经验,大力宣传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抓好工作落实,做到统筹兼顾,

在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方面,20*年11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转发了伊宁市的经验;20*年8月,自治区党委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对落实好这一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方面,20*年4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的意见》,自治区党委领导也多次对做好这项工作作指示、提要求。3月14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会专题研究了这两项工作。应该说,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规划,明确具体措施,不断加大推进力度。要组织力量对这两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底数,找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落实工作的突破口,确保这两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要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一是要在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上下功夫。社区干部是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下大气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前不久自治区已对全区所有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了“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专题培训。各地也要加大社区干部培训力度。二是要在完善制度、发挥社区干部主导作用上下功夫。我们要求每个社区干部都要分片包户,经常进家入户、掌握情况,对居民基本情况、社区社情动态做到应知应会,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针对居民的不同情况,有所区别、分类管理,重点了解掌握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的深层次信息。三是要在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上下功夫。社区工作点多面广、千头万绪,仅靠社区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组织和工作覆盖,按照属地管理、务实管用,灵活便捷、覆盖广泛的要求,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积极推进在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和在居民楼栋、单元建立党小组的工作。四是要在建立群防群治网络体系上功夫。要着眼于掌握深层次、预警性信息,建立一支由社区干部、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和爱国宗教人士等组成的社会治安信息员队伍,进一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延伸信息反映触角,形成覆盖广泛、反映灵敏、处置果断、社区全体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工作网络。

要把软任务当作硬指标,大力加强县市组工干部、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一是要抓好脱产培训。每个基层单位包括乡镇、站所、街道、社区,都要制定本单位干部“双语”学习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地州市和县市区要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分期分批对不会或不能熟练掌握“双语”的乡镇干部进行“双语”强化培训。二是要抓好在职自学。乡镇每一名干部都要制定学习“双语”的个人计划,坚持和完善“结对学”、“一帮一”等好做法、好经验,形成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之间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设网上“双语”课堂和乡镇干部夜校,组织干部自学。乡镇机关召开的各种会议,提倡汉族干部用少数民族语言发言,少数民族干部用汉语发言。三是要加强实践锻炼。要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乡镇干部“双语”能力的重要途径,有计划地安排不会“双语”的干部特别是汉族一般干部驻村工作或到村任职一年以上,使他们在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提高“双语”能力。

除了“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落实和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这两项重点工作外,基层组织建设的其他各项工作,比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也很重要,任务也很繁重。各地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好重点工作,又要积极稳妥地抓好其他各项工作,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进行考核

加强督促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各地州市、县市区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下一级党组织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开展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要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提出工作进度和质量要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督查,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抓好落实。督促检查一定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对各地、各单位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对发现的典型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对存在的困难要给予帮助和指导,对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对抓工作落实不力的要提出批评。今年适当时候,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由部务会成员带队,派出若干个检查组,对各地开展这两项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要围绕自治区对这两项工作提出的要求,制定考核办法,对各地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和开展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工作进行考核。要把抓这两项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地州市、县市区党委抓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考核县市区党委书记、组织部长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乡镇、街道社区主要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重点考核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特别是县市区党委书记对落实这两项工作思想上是否真正重视、工作部署是否真正到位、工作措施是否真正有力。要对这两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考核。特别是在考核乡镇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方面,要对每个乡镇、站所逐个进行考核,对每名乡镇干部逐一进行“双语”测试,测试结果要记入干部考察材料。在检查和考核的基础上,年底要对评选出来的“五好”社区党组织进行表彰。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双语 思政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 经济学分析

何为“双语”?简单地说,凡是使用两种语言的都可以称为双语;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学校工作中都普遍存在;本文所探讨的“双语”,是指汉语和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两种,可谓“民汉兼通”。使用“双语”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学和工作早已兴起,现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模式。笔者欲结合科研与工作实践就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问题作初步探讨。

1 民族地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双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中,“双语”应用已不仅仅是熟练地掌握两种语言,培养“民汉兼通”、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其在促进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地区人民文化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一,“双语”应用是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方针,体现民族、语言平等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语言是区别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积极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工作是承认民族平等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当前快速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有力手段。

第二,“双语”应用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汉文化传播,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少数民族教育中应用“双语”教学,是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与学习汉文化的客观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让少数民族地区快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借助地区母语,“双语”应用必不可少。

第三,“双语”应用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学生智力,提高民族素质。语言具有工具效能,是学生心智活动的重要工具;“双语”应用者拥有两套交际手段,可以通过灵活应用两种语言来教授不同民族知识,学生掌握“双语”的过程也意味着个体智力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

2 利用“双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中有关于消费影响因素的阐述,如:偏好、效用、收人与时间约束、机会成本、替代效应、边际效益以及价格弹性等;语言也是如此,有相关的影响因素,如使用人数、社会开放度、学习难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随之而体现出来的是成本与收益,如学习、机会与心理成本、经济、心理、代际收益等,这些都可以基于经济学来分析,是本文“双语”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山东大学宁继鸣博士着重探讨了语言成本收益的一些重要影响因子及其关系,认为语言成本与收益间有如下基本关系:政策决策与实施成本Cp、语言的学习成本Cs、语言学习的机会成本Co,个体所有语言的收益总和Rb、促进交流与贸易的收益Rt,语言代际收益Rg、语言民族文化收益Rc、语言心理收益Rm、语言政治收益Rp等等;总体研究证明,使用相近或相同的语言交流会拉近彼此的关系,提高工作效果。上述研究为使用“双语”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效果高度依赖语言交流的顺畅与深入程度,使用地区语言交流能获得更多的感情与信任回报。

以本文中提及的语言成本C与交际收益R进行关系考量不难发现,在时间一定的前提下,二者呈反比关系,即C=T/R。也就是说,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当交流时间一定时,语言成本越低,交际收益越高;语言成本越高,交际收益越低。而语言成本的高低又取决于语言应用能力,即语言交流能力越强,语言成本越低,语言沟通不畅则会提升交际成本,影响沟通的效果(收益)。因而从推进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和融洽发展,以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的角度来看,辅导员“双语”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提高民族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双语”应用能力

3.1 科学开展“民汉兼通”双语教师培训工作

(1)放慢速度,缩小规模,延长时间,调整结合。首先,校本培训不能操之过急,无论是对汉语教师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提高,还是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的提高,速度都很慢,应该选拔有一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的教师优先培训,并缩小规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其次,延长培训时间,可以将培训计划时间延长至一年或更长时间,避免因时间短流于形式;第三,将双语教师培训与考核评优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学习“双语”的积极性。

(2)从培训对象选择上下功夫,严把入口关。严格审查制度,首先杜绝汉语水平不达标的教师参加少数民族语言培训;其次,挑选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双语教师队伍建设速度与质量,避免培训资金浪费;第三,合理分配双语教师培训名额,重点向汉语水平较差的少数民族教师倾斜。

(3)调整培训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培训质量。适当增加听说、公文写作等实践课程;多采取听、说方法开展教学培训,避免过多的理论讲授;适当增加培训实习机会,让培训教师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4)加强对双语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建立双语教师培训监督与信息反馈机制,对培训完返回工作岗位的双语教师的“双语”使用情况予以跟踪考察,保证受训教师切实发挥“双语”作用,并将其实际工作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对“双语”应用不力的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安排重新培训学习。

3.2 选派优秀“双语”青年教师充实双语教师队伍

进一步拓宽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入口渠道,严把质量关的同时,优先录用与聘请具有双语能力的汉族或少数民族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担任工作继续实施教育对口支援计划,充分调动大中城市毕业生到少数民族聚集区基层支教、锻炼,锻炼其“双语”能力,对实习支教完成、愿意回到学校工作的毕业生优先安排到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

3.3 设立专项资金,聘用优秀人员,解决双语教师缺乏问题

为解决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缺额问题,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因教师缺额受到影响,同时考虑到当前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基础差、培训无效果,汉语教师少数民族语言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实际情况,建议高校管理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从兄弟高校或基层中学选聘优秀双语教师,充实高校辅导员队伍,促进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宋爱民.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佳木斯学院学报,2011(3).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篇5

论文关键词:绿色心理环境 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 心理健康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双语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校有上百位少数民族双语在职培训教师,他们从全疆各地来到这个集体中,背负着即将成为新疆双语教育脊梁的责任.所处的条件极其艰苦,从事的义务教育责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如何适应教师与学生身份双重身份的角色?如何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如何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些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继康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在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的今天,我们理应关注广大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的心理健康。

如何解决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双语培训教师自身的心理建设,帮助教师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下面我围绕这个公式阐述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一、少数民族双语培训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

这是双语培训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双语培训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未来的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小学生,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本身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双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双语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因此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双语培训教师难度大、要求高.这于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培训课程,特别是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双语培训教师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要懂得双语教育的理论和方式,有双语教育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既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又了解第一语言民族的文化.这样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在如此重压之下,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压力自然降临。

双语培训教师心理状况不佳的现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他们或者来自全疆各地,远离亲人.从小家庭骤然过渡到陌生的集体,面对陌生的城市和校园。思念父母妻儿,对生活的不适应困扰着他们。或者家在乌鲁木齐市,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担心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家务劳动繁重(特别是女教师)。最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纯汉语环境打破了教师们过去熟悉的民族语言环境,让他们无法完全适应,这和他们固有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2.“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通过问卷结果及对个别教师的心理咨询,我发现部分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是因为不仅学习任务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调查发现,这些教师抗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的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双语培训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按照何永钰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症状的出现率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

二、提高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强烈的不适应会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致使他们的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学习兴趣、社会竞争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双语培训的整个进程.我们必须都来关心、爱护他们,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认为,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是加强心理辅导,化压力为动力,为他们构建绿色心理环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绿色心理环境主要指的是无污染,有合理压力,具有和谐学习、生活氛围的无焦虑的双语培训教师学习环境。

那么如何对心理进行“环保”.帮助双语培训教师塑造健康无污染的健康心理呢?压力机制的效应告诉我们,人时时刻刻处于压力之中,没有一点压力,人将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但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效应,无时无刻的压力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机体的适应是被动地缓解压力,一个人更应该主动缓解压力。下面是一些给双语培训教师减压的处方:

1.提高认知能力.尤其是汉语言的听说能力

帮助教师设定目标负载,抛除垃圾负载,减轻压力。学习的压力多来自于语言的障碍,当沟通没有问题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还要扩大知识范围,学习用汉语规范地授课、写教案。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有较好的外部语言环境,双语培训教师是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2.提高工作抱负。

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决定着其承受压力的水平。大多数双语培训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原所在学校的任务来学习双语教学,没有对未来工作事业的规划.被动地学习,这样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们应该提高教师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其内部动机来驱动外在的学习表现。

3.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维护双语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方式。我们要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重视团体辅导的作用,并且定期开展活动。双语培训中的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族教师进行团体心理咨询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他们由于生活环境所限,接触汉语的机会很少,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达标程度较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要低。另外,由于生活经验、生活习惯、学习基础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他们会遇到比来自乌鲁木齐的民族教师更多、更大的困难、障碍和不适应,这就给个别心理咨询带来了很大难度,而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和优势可较好地应对这一特殊情况.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适应环境,完善和发展自我,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4.其它方法。

前文阐述的是减轻压力的根本方法,此外还有多运动、多笑、用宽容的心来看待周遭事物等。因此,针对双语培训教师的不同需要,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他们的心理满意度,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新疆;双语;培训;执政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新疆工作的公务员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就会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调查,在新疆1千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尚未掌握或根本不懂汉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人数约占70%,4个主要的少数民族80%以上人口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开展双语培训项目,就是由于其监狱系统有大量干警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给监狱的管理和服刑人员的改造带来一定困难。在监狱里有大量的服刑人员听不懂汉语,其中有些人连“立正!”“稍息”这样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还有个别人有意拒绝改造,假装不懂汉语。而监狱的干警则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仅靠少数民族干警来管理和改造这类犯人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警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大大限制了监狱所作为一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新疆大学抓住机遇,本着大学要全力服务社会,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精神,与司法系统合作,开展语言学习培训,破解工作难题。

一、推广双语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双语教育在新疆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始终受到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以政府为主导,以提高‘双语’人才会话能力和翻译水平为核心,以高层次和基层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民汉双语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选拔、培养、评价、激励等机制,实施专项培养计划,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较高、业务较强的各领域翻译人才队伍。”2012年,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又专门针对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制定并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双语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纲要》和《规划》的颁布,一方面足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双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双语人才问题是多么迫切。不仅在司法系统,在新疆各行各业,都会遇到汉族干部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从而导致工作开展不顺利的情况。

新疆大学作为新疆办学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科研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恰恰在这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层次更高的双语人才。新疆大学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是部级重点学科,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是自治区其他高校少数民族师资培养的摇篮,面对如此迫切的问题,新疆大学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服务于地方。

2010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从乌鲁木齐各厅局抽调汉族干部,派到乌鲁木齐5所高校进行为期5个月的维吾尔语培训,结业后通过第三方出题考试,在新疆大学培训的学员以平均分超过第二名近15分的优异成绩,稳居5所高校第一,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同年,第二期培训班,新疆大学的成绩依然高居第一。

由于新疆大学综合实力强,培训成绩突出,2010年底,司法部及自治区司法厅的领导慕名而来,希望与新疆大学合作,共同完成自治区司法干警维吾尔语的培训任务。在经过前期的认真调研及考察后,相关领导对新疆大学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养方案非常满意,决定从2011年3月起,正式启动司法干警双语培训项目,分10期,每期5个月,对全疆400名监狱劳教干警进行维吾尔语培训。

二、项目规模

该项目的培训规模在全疆名列前茅,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新疆大学还将在其他领域推广双语培训项目,真正做到每个公务员能实现双语执政,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三、明确目标,合理安排,精心组织

为完成自治区司法厅双语培训项目,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做了深入研究和精心准备。在培训方式上以课堂授课为主,以课外实践、日常交流、专题讲座为辅。制定了详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突破以往语言教学的常规,明确目标,优化教学手段。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1.朗读技能

不经准备,朗读语言材料,按语段连读,比较流利,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略经准备,能朗读难度较大的课外材料,能连读成句,有一定的语调。

2.阅读的技能

能够读懂一般的文件、报纸、杂志,能理解文中无语言标识的内容;快速阅读达到抓住内容实质;选定文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查出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3.听的技能

具有良好的辩音能力,熟悉各种句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基本语调;在日常生活中,能听懂维吾尔族对话的内容,能够听懂对方的提问以及真实含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到问题的答案。

4.说的技能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维吾尔语进行交流。能在熟悉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难度低于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简短的转述和会话,表达意思基本正确,无重大错误。

5.词汇语法

领会式掌握约1000个单词(其中熟练掌握500个单词),掌握维吾尔语基本的语法形态。

(二)制订合理的学习方案

根据维吾尔语言的特点和培训班学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设计上按当前最科学的语言技能培养方案进行,以基本文化知识功底、语言基础、实际技能三大块为课程的构架,开设《基础维吾尔语》、《维吾尔语听力》、《维吾尔语口语》、《语法句型》、《维吾尔语影视欣赏》、《维吾尔文字处理》等基础课程和辅导等训练课程。

教学的重点放在听说能力的强化训练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员的多练,师生间的互动,并辅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双语演讲比赛、小组对话练习、双语角、讲座等)来帮助学员营造一种学习维吾尔语的气氛,使学员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院了解到,学员基本都是零起点,没有一点维吾尔语基础,他们学习维吾尔语的目的就是能在工作中使用,针对这一特点,学院制订了符合学员特点的教学计划,在学习维吾尔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维吾尔语的听说能力。同时,根据学员的工作特点,在培训的后半阶段,专门开设“监狱劳教常用维吾尔语”课程,方便学员在工作中使用。

在培训期间学员的学习、生活都安排在新疆大学校本部,每期培训班人文学院都安排一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员的学习、生活安排及早操、晚自习、晚点名工作。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十分注重学员的随堂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并对培训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接受领悟能力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包括小测验及随堂提问,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同时保障教学质量。培训学员掌握了基础维吾尔语,既方便了学员开展民族地区的工作,又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团结。

(三)发挥资源优势,组建优秀教师队伍

学院充分发挥新疆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方面安排最富经验的优秀老师为学员授课,另一方面在相关知识讲座上,聘请优秀专家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如聘请民俗学专业的专家为学员开设关于维吾尔民俗方面的讲座,让学员了解维吾尔语之外的文化知识。聘请历史专业的专家讲授新疆历史文化。同时,充分利用学院众多的语言、文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员参观、参加口语实践等活动,强化语言学习。

学院在每期培训班都专门安排一位认真负责的班主任,该班主任是维吾尔语教学专家,既负责管理学员的日常生活,又负责学员的课外学习活动,使学员做到随时随地学习维吾尔语。

(四)注重培训效果,丰富考核手段

在项目运营上,培训效果如何并不是由学院说了算,而是引入第三方考核,并且丰富考核手段。司法厅聘请了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相关人员,每期结束时由语委会专家负责口语和书面考核,以实现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除此之外,还有现场考察。每期培训结束之际的毕业典礼上,由司法厅维吾尔族领导就学员的口语能力进行现场随机问答,以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从第三期开始,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又主动增加了维吾尔语水平考试测试。该水平考试测试由新疆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共同研发,测试内容为听力、阅读和书写三项,测试效果良好。该测试的进行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通过5个月的学习,学员水平普遍达到了日常基本无障碍沟通,个别较优秀学员甚至能达到本科四年级的水平,说明项目的运行较为成功。

四、创新结出硕果,付出获得赞誉

(一)项目的创新点

1.课程创新

针对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以学员听说能力为重点,并结合职业特点开设相关课程,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管理方式创新

对学员实行跟踪调查、随时调整管理方式。学员是来自全疆各地的监狱干警,个别学员在工作中不一定能用得着维吾尔语。根据这一特点,学院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建议司法厅有针对性地选择学员。同时,对培训过并且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维吾尔语的学员,可以回炉再学,以提高水平。

3.考核手段创新

引入第三方考核,同时将现场测试与维吾尔语水平考试相结合,提高了学员学习语言的动力。

(二)项目评价及前景

项目运行期间,司法部领导、自治区司法厅领导都曾亲临学校,检查学员学习情况,甚至亲自考察学员语言能力,每次都得到满意的结果。培训得到了司法部及自治区司法厅领导和新疆大学校党委的高度评价。

学员们认为,通过参加培训,不但学习了维吾尔语,增加了一项技能,使得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树立了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来看待;当做一种需要来坚持;当做一种习惯来养成;当做一种境界去追求,争做学习型干部。

该项目目前进行了一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培训,提高了学员的维语水平,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该项目体现了新疆大学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大和谐的价值。

通过培训,新疆大学双语培训的品牌也逐步得以建立,获得社会的认可。在此期间,先后有数家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领导到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洽谈培训事宜。同时,吉林省公安厅公安干警维吾尔语培训班也于2013年正式开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双语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总体上看,各类人才的双语水平和双语人才的数量还不能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双语培训项目前景广阔,学院将认真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把双语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为自治区的发展和安定团结输送更多人才。

案例点评:

培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体现在通过培训,更新观念,引领思路,进而改变学员行为,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创造社会效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双语培训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面向公务员队伍的培训项目,一要适应当地社会发展大局,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二要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三是培训要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彰显价值,通过持续培训,引领司法人员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更好地促进地区和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邢欣.多民族多语地区汉语教学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6,(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疆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方晓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5]姜宏德.双语教育新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篇7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就目前民族地区藏汉双语师资培训及检测的标准、内容、手段、方法等现状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制约双语师资培训检测工作的主要因素.然后根据国家和省州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实际,就如何解决双语师资培训及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7七种措施,特别是笔者编制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小学教师藏语师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及标准》,对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双语师资技能培训检测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双语教师,是指履行双语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里所说的双语教学,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双语教学模式在四川省民族地区己实行多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以藏民族为主(占全州总人口的75.5%)的民族地区,自1952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汉双语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甘孜州有中小学1144所,在校学生113676人,其中,实行双语教学的有687所,在校学生60074人,其中,小学668所,在校学生5203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65%;中学19所,学生8044人。占少数民族学生的74.12%。全州开展双语教学的面达73.7%。现在甘孜州7213名中小学专任教师中,从事藏汉语教学的教师有1765人,他们主要毕业于甘孜州内的三所师范学校和四川省藏文学校、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西南民族学院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大干部群众己逐步形成了共识:认为在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掌握现代先进文化科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提高民族地区的文化素质,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现在,甘孜州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到处都有双语人才的足迹,他们正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及检测现状

随着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仅就双语教师而言,从1984年到2003年间,甘孜州就已先后选送了300余名教师分别到中央民大、西南民大、西北民院、西藏大学、青海师大、阿坝师专、康定师专等大专院校学习深造。

    但是,尽管甘孜州双语教师大都是从正规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但时代在前进,藏区的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而绝大多数双语教师除参加学历培训和汉文学科通识性培训以外,没有参加过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上面提到的各种培训也主要指学历培训和汉文学科的培训。因此,长期以来,民族地区藏汉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都属于薄弱环节,相对于汉文学科教师而言,双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都比较陈旧,自然,教学质量也相对较低。目前甘孜州藏汉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和检测现状如下:

    第一、到目前为止,除国家和省州颁发的有关汉文学科的五项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以外,还没有一个正式的针对藏汉双语教师制定和颁布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检测内容及评分细则,而双语教师只能靠汉文学科的考核来确定其职业技能等级,这就自然会造成教师的专业与培训检测的内容不相适应,即教藏语而考汉语,双语教师整天忙于对考非所教的应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3年5月至8月,我们在对甘孜州部分边远地区县的1847名双语教师进行座谈或问卷调查时发现,有90%以上的双语教师都非常急切地希望能出台一些有关双语师资技能培训及检测的内容和标准。

    第二,从事职业技能培训与检测的双语师资几乎是空白,更没有专门的培训教材。四川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己开展了几十年,也培养了不少中小学双语师资,但培训与检测双语教师职业技能的专门人员还没有几个,这就对提高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加之,无专门的教材,双语师资技能培训更是无从着手。

    第三,双语教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称评聘等都是参照汉文学科执行的,搞的是一刀切,既不符合实际,也刺伤了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正因为没有专门针对双语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检测标准,所以,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方法、手段、模式以及检测标准,完全按照汉文学科来进行,加之,双语教师评职定级,评先选优等也是以汉文学科的标准来确定的,难以促进双语教师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没有考虑其自身的特点,这就无法达到客观性和公正性,更说不上科学性。笔者也是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者,因工作等原因,每年都有机会到各县或在州政府康定与很多双语教师见面探讨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师等问题,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事双语教学工作者对其评职定级的方法和标准等没有按照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而感到遗憾和不满,他们认为“这不公平”。

    第四、双语教师本身的职业技能水平需要培训。甘孜州教师培训中心2003年对石渠、白玉、新龙、道孚、巴塘、乡城、康定等七个县1847名中小学双语教师进行了藏文三笔字、简笔画、教具使用与制作等模底检测,结果合格率较低。大部分双语教师虽然在师范院校接受过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但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继续培训和学习,受环境条件的制约,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素质下降,很难胜任现代教学任务。如我们在某县对60多名双语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有部分教师在职前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的专门培训,他们上课时的语言、板书、方法及整个教学过程等都是随心所欲,特别是教学用语很不规范,方言特别严重。

    第五、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设备差,受国家的大力扶持,甘孜州各县办学条件己大为改观,但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尽管有个别县己少量用上了多媒体,但就整体而言,教学设备还较差。如我们对州内几个县进行了调查,有的县全县只有一台教学投影仪,很多教师更不知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什么是课件,有的县仅有几部老式录音机。教学设备差导致教学手段非常落后。

   二、对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及检侧的思考

      (一)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提高双语师资的职业素养。

    首先,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双语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双语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解决和处理好双语教育教学与民族教育、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等等之间的关系。其次,双语教师本身要树立新的正确的育人观,要认识到现代社会,只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终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是绝不可能的了,作为专业教师,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双语教师,不仅要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而且还要不断根据双语教学特点,不断改革、完善和充实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双语师资技能培训和检测标准,以便于培训和检测双语教师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和甘孜州的有关文件精神,“自2002年起,全州中小学教师申报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正式挂钩的考核项目为:‘普通话’、  ‘三笔字’、‘教学简笔画技能’三项”。“组织教育活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技能”、“教具制作与使用”四项技能的技能达标考核于2005年起全部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工作:鉴于我州中小学教学工作存在“双语”教学的实际,甘孜州教育局根据藏语学科教师的职业基本技能运用的特点,专门制定了《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小学教师藏语师资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及标准》,作为藏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内容。该考核内容及标准,主要是针对“藏语口语”和“藏文三笔字”等培训与检测的需要而编制的,并已实施了两年,效果较好。对提高双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双语教师的教育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其他项目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后,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标准。

      (三)加快步伐培养双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及检测人员,编写相关教材。

    首先,甘孜州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现有30余名省级教师技能测试员,可依托培训中心培养州级培训和检测人员,并根据双语师资技能特点编写相关教材。其次,再依托省教师培训中心培训更高一级的培训者和检测人员,并由省级相关部门审定教材。

      (四)改善双语师资培训和检测的方法、手段及培训模式等做到切实可行,既符合现代教师培训检测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民族地区双语师资培训和检测的实际需要。

      (五)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和检测的要求,必须与汉语相关学科标准具有同等作用,同时,双语师资参与什么内容的培训和检测,应有一定的自主性,这是双语性所能决定的。

    (六)保证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

    民族地区对教育资金投入虽然所占比例大,但因地广人稀,具体金额却十分有限,仅靠教师微薄的工资既要养家户口,又要用以继续教育等是很难办到的。所以除政府应继续加大教学投入外,可以采取国家和个人共同负担培训经费的机制,这种分担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增强教师继续教育的自主性与内在动力。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七)加强双语师资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

双语培训个人总结篇8

一、相关理论研究

本文所建构的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评价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经过培训,是否能承担起相应的双语教学任务。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前,有必要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能力、语文双语教学能力等概念的界定;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包括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特点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1.双语教学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一词的解释是:“The use of a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运作方式。我国的民汉双语教学,在于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使之能同时在本民族语和汉语之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如的切换,并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本文认为,双语教学指用汉语和少数民族母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以汉语为主),通过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来达到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提高汉语能力的教学活动。

2.双语教学能力

罗树华、李洪珍在《教师的能力》一书中指出,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唐玉光提出教学能力有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为教学的基础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第二个层次为教学的一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专业能力;第三个层次为教学的具体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1]。本文中教学能力即第三个层次,指教师进行本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具体能力。由此,双语教学能力即指教师从事本学科双语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目前有许多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进行了解构,美国双语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和认证指南,提出了双语教师基本素养:(1)语言水平,两种语言均要达到听、说、读、写和顺畅交流的程度,能用两种语言进行学科教学;(2)语言学知识;(3)文化知识;(4)教学方法;(5)课程开发和改编能力;(6)评价能力,包括语言评价、内容评价和双语教师自我评价;(7)处理好学校和社区的关系;(8)教学实践能力。在我国,熊建辉的研究指出双语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学习网络建立的能力、教学与学习评价的能力、行动研究的能力[2]。杨淑芹等认为,双语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评价能力[3]。吐尔地・买买提认为合格的双语教师除了达到一般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处理双语和双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学习双语和学科知识的能力;双语课堂教学内容整合能力;双语表达能力;营造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4]。

鉴于本研究对双语教学能力的界定,以及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双语教学能力分为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材处理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和教学流程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双语教学能力有其特殊性,除了包含一般教学能力外,还须兼顾“双语授课”的语言表达特性,它是教学能力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

3.小学语文学习特点

小学语文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既是发展儿童语言的学科,又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5]。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思想性、情感性的统一。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以语言为载体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心灵成长。所以小学语文双语教学中的教师不仅是用双语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能用双语来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同时提高思想品德,陶冶情感和增强智慧。那么,进行双语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汉语的语言知识,更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传统,而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对译和硬译。

4.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学能力指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汉语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小学语文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小学语文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二、评价指标构成解析

鉴于天津师范大学新疆双语骨干教师的培训背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我们把小学语文双语教师培训评价的外延界定为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和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见表1)。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语言表达

小学语文的双语教学中对教师的汉语水平要求较高,不仅应该具有汉语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正确的汉语发音能力和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的能力;要具有善于组织语言的能力,能用汉语讲出语气连贯、层次清楚、富有逻辑性的句子;要有选择语言的能力,能区别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和词语的感彩;要有美化语言的能力,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干净、连贯、正确,还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具有启发性。

现在流行的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考试和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考试对汉语能力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无论HSK考试还是MHK考试,均为一种不分种族,不分年龄,不分专业的普适性语言培训标准,对于双语教师的汉语考核都有不足之处。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的目的是培养熟练使用汉语授课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其专业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因而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语言表达的评价采用的是MHK考试成绩与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汉语教学语言表达占总分的30%,其中MHK考试等级占10%,教学口语表达占20%。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应当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高中、初中和小学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四级乙等、三级甲等及以上等级;非汉语课程教师应当分别达到三级甲等、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三级乙等及以上等级;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也应当达到相应水平。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学科教学知识掌握

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提出了PCK的概念,即学科教学知识,是指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的交集。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语文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语文综合知识,包括文字学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文体学基础知识、修辞学、逻辑学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和修养;语文教学内容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小学学段语文学科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知识,包括课文、背景材料、教材结构体系,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指导性文件;一般教学法知识是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包括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结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措施。

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30%。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可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进行命题,通过笔试成绩测试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掌握水平。

3.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包含汉语教学设计能力和汉语教学实施能力两个方面。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40%。

(1)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设计能力

汉语教学设计是为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而对教学流程所做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结构的组织等。双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体现了他们的课程理念、对教材的分析、对教育理论和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掌握。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文书设计(如教案、学案、教学设计等)进行考评。对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考评可参照每一部分的设计情况,由考评专家综合打分。

(2)小学语文双语教师的汉语教学实施能力

小学语文双语教师汉语教学实施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的汉语课堂教学能力,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汉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能力,包括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和课堂监控能力。其中汉语情境创设能力指教师能够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汉语情境,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汉语交流;汉语呈现知识的能力指教师汉语提问能力、双语转换能力以及多媒体演示能力。课堂监控能力指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调节教学的进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本部分内容占总分的20%。小学语文双语教学实施主要依据模拟授课(现场授课或者双语培训教师的上课视频等)情况,由考评专家给出成绩。

基金项目:国家和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研究(2012-XJJG-215)。

参考文献:

[1]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 1999(6):43.

[2][3]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154.

[4]吐尔地・买买提.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

[5]田本娜.小语教学论稿[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

上一篇:宏观调控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