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3 09:16:51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1

关键词: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83-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卓越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1]。由此“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2]。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3]。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和“三种精神”。 “六种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种精神”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611”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4]。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BDP”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6个步骤”(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技术+双外语”,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和“双语学”,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三英”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三英”要求,在“双语教”和“双语学”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正常“英语教学”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英语教学”和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双外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5.校企互动开放办学,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为培养“过得硬”的软件人才,学院积极与国内外IT企业开展多途径合作,采取建立项目库、案例库以及聘请企业教师等方式引进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输送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研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此,学院与IBM合作成立了东北大学—IBM联合创新研究院、IBM POWER SYSTEM教育中心,与东软集团等5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室。学院在IBM、阿里巴巴、淘宝、百度、东软集团、中软国际、达内、北京亚思晟、沈阳华信等20余家国内外软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另外,学院还与英国、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13所大学、1个教育机构以及台湾成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进行了包括联合建立实验室、专业共建、师资培训、专家讲学、实习就业、联合培养、课程引进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妍. 对计算机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2]教育部.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1-02-21.

[3]林健.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5).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2

1.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独立类型,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高职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生,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而不是学科性人才。必须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和教育性特征。

“五双十率”是指以双元(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双师、双轨(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双训(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双证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措施(简称“五双”),以新生报到率、职业资格鉴定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合格率、英语通过率、计算机通过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家长满意率、学生满意率、教师满意率(简称“十率”)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

它系统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和以什么为依据来检验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集中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职教育思想观念。

二、“五双・十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积极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构建“双元”机制

淄博职业学院于2004年12月24日成功召开了“淄博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讨论并通过了“淄博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96家企业成为理事单位。各系根据服务面向,分别成立了各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章程,开展活动,形成了院系两级产学研合作管理体制,搭建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平台。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关于积极开展校企联合科研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健全了产学合作的机制,初步构建了“双元”体制机制。

2.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建设“双师”队伍

学院先后出台了《淄博职业学院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意见》、《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双师教师管理规定》,采取强力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组织教师深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三年来,学院共派出4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和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参加师资培训。二是鼓励教师考取各种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结合学院20个职业资格鉴定站和培训点的情况,鼓励教师参加考评员培训,其学习培训费由学院报销一半,对所有参加培训和进修提高的教师都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职务聘任和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依据,极大的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先后有119名教师考取相应职业资格成为双师型教师。三是直接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一线技术专家和能手充实教师队伍,仅2003年就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教师103名,到2006年6月30日共引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147名。四是实行专兼结合,积极聘请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现各专业正式聘任兼职教师92人。目前学院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有266人,基本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双师”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3.建设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双轨”教学体系

学院在完善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双轨”并行。

自2002年以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各专业除基本的课程实验实训外,必须有综合性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40%,并依据教学计划制定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

为突破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的难点,2004年12月学院首届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就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作为重点立项进行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等被立项。

2005年4月,《淄博职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作为招标课题又进行了专门立项和资助。2005年9月,学院在总结前期实践教学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专门制定了《淄博职业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管理规定》、《淄博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极大促进了“双轨”教学体系的实施。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供了保障。

4.校内和校外“双训”,实现就业“零距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就业即能上岗是对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保障学生就业即能上岗,本院坚持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熟练职业技能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实现就业“零距离”。学院每年不定期地开展与实训基地的交流、座谈等活动,实训基地也积极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双方合作层次不断提高。目前本院各专业均建立了本专业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总数达129个,先后建立115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现就业“零距离”提供了保障。

5、实施“双证书”教育,增强就业竞争力

本院根据《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要求,于2003年开始实施双证书教育,出台了《淄博职业学院学生持证毕业暂行规定》,要求各专业毕业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须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明确了各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为保证“双证书”的顺利实施,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各专业积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目前已设立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8个。同时经CEAC信息化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山东省旅游局批准,设立相关行业认证的鉴定培训基地9个。此外学院还被确定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山东省普通话培训测试站。至此,学院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和培训点已涵盖所有专业的相关工种,为各专业教学计划提出的职业技能证书和行业认证证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6.以“十率”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依据

我院在加强各种机制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的同时,学院党委适时提出了学院工作中心应逐步转移到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2005年5月学院出台了《关于2005年质量教育方案的通知》,对质量教育的任务、质量教育的内容、质量教育的实施、质量教育的组织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将报到率、就业率、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计算机通过率、英语通过率、毕业生合格率、学生满意率、学生家长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教师满意率(简称“十率”)作为质量目标考核对象,对评估指标体系有明确规定的采用规定标准,对没有规定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标准。

为保证“十率”的顺利实施,必须有机制来保障,学院规定,“十率”考核以专业为单位,凡有毕业生的专业全部参加考核。在实施“十率”的过程中坚持“软硬结合”和“专业单位职能部门结合”的原则。

硬六率(即报到率、就业率、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计算机通过率、英语通过率、毕业生合格率)以职能部门考核为主;软四率(学生满意率、学生家长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教师满意率)以专业自身考核为主;学生满意率一是可通过学生评教来反映,因我院已制定了一套科学可行又采用现代管理技术的考核体系,执行起来较容易,又可避免重复劳动。二是可通过学生问卷来进行,学生问卷设计必须科学可行,又能真实反映情况,可探索实施。

学生家长满意率可通过学生家长问卷、到学生家中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也可结合“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反馈信息来进行。用人单位满意率主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采取问卷形式进行。教师满意率可通过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测试来进行,各专业制定毕业生素质和能力测试指标,各专业成立由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两课体育教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组成的素质能力测试小组来进行,以本专业毕业生的平均素质能力测试成绩作为教师满意率,积极探索新的考核方法和手段。

三、“五双・十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淄博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五双・十率”人才培养模式,尽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软件和内涵发展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主要有以下方面:

1.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上,企业的积极性还不够,国家的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学院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上还不够主动,有很大潜力可挖。

2.双师教师的评聘政策还不健全,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双师教师评聘制度还有待探索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尽快出台。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利用上,因学生到一线实训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还不能完全接受学生的实训,如何更好地衔接还需探索。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实践教学理论研究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5.双证实施上,部分专业目前还无没进行高级工的鉴定,导致学生毕业时只能考取中级工,这与高职培养目标还不相符。

6.“十率”质量目标的科学性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十率”考核方法和手段还有待完善,“十率”权重划分还需进行探索。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多元互动 考核模式 能力模块 培训考核

1 高职英语考核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无论是公共英语还是专业英语的课程考核都还仍然以传统的考核模式为主,即主要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两种。考试课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10分)、课堂表现(10分)、作业(10分);期末成绩占70%。最后考试课的总成绩(100分)= 平时成绩(30分)+ 期末成绩(100分*70%)。考查课成绩一般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档,主要依据各种平时成绩的综合评定。

2 现行高职英语考核模式的弊病

2.1 现行的高职英语考核模式不能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更多地注重考试过程的组织和考试成绩的评定,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和对考试结果的信息反馈不够重视。

2.2 考试内容侧重于对知识进行考核,忽略了对能力进行评定,造成大部分学生结课前等着老师划考试范围,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3 考试方法单一,以闭卷笔试为主,很难做到真实、客观、有效,并且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3 高职英语考核模式改革的初步设想

3.1 学院负责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不再采用考试课的总成绩(100分)= 平时成绩(30分)+ 期末成绩(100分*70%)的考核模式,而将平时成绩中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评定与期末试卷中各项英语基本能力的测试加以整合和改进,按照由低到高的难易程度重新形成听、译、读、写、说/综合五大考核模块,教师可根据学年、班级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别在学期中前期、学期中、学期中后期以及学期末进行不同模块的考核,五大考核模块所占分值的权重分别为听(10%)、译(10%)、读(15%)、写(25%)、说/综合(40%)。学生要想通过考试,需要同时达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各个模块的单项考核成绩相加后的总成绩不得低于分;二是出勤率要在80%以上。

每个模块以英语日常应用和相关专业涉及的英语为主要内容形成各自试题库,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可采用其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组合进行考核。不同的学期在不同的专业和班级可从各个模块的试题库中选取不同难度的试题进行考核,如对于同一专业班级的学生,大二时的试题就应难于大一时的试题;同是大一学生,实验班试题应难于C班试题,英语专业班级试题应难于非英语专业班级试题。并且同一模块可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通过的机会。

3.2 企业负责英语相关岗位的培训和培训毕业考核。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部分专业都开展了“校企合作”,引进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培训期满后,如何对培训进行考核?能否将企业培训进行更深层次的延展,将其与职业资格证书进行无缝对接?德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和培训发达的国家之一,“双元制”是其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双元制”是指学校和企业。学生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以学徒身份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相应的知识培训,又在非全日制的职业学校(通常是公立的)中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和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不仅在德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这不仅是因为其培训质量高,而且这一高质量培训又以客观、公正和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在接受双元制培训过程中,考生在行业协会监督下进行两次考试,这两次考试,都分别由两类考试组成,培训毕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由此,产生两类证书,即培训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在这方面可以多借监德国的“双元制”。

另外,澳大利亚 TAFE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澳大利亚 TAFE学院的考试内容及其标准是由相关行业培训理事会和学院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 ,经澳大利亚教育部批准。其在办学类型和层次上与我国高职高专相当。TAFE考试方式多样化 ,教师可采用 12种标准测试方法中的某几种组合进行考试 ,12种方法是 :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试、自评、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工作制作、笔试、录像等。考核结果采用达到、部分达到和没有达到三个等级。

4 高职英语考核模式改革的预期效果

4.1 将教师的教学考核重心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单词、语法等转移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并用英语表述、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

4.2 将学生的学习应考重心从历来习惯性的“平时不努力、考前死记硬背、考试中抱有饶性心理”转变为“平时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锻炼,考试时锻炼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4.3 将高职英语考核模式的改革和高职英语教学其他方面的改革有效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生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从而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胡敏.雅思考试综合应试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9):108.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4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现行的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应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改革现行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很多国内 企业 也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境外进行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投资。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原有课程体系中的外语教学安排,即公共 英语 加会计专业英语的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2002年3月,通过对我校2001级学生按英语水平前50名和综合成绩前36名进行选拔,我校会计学专业组建了一个试点班,进行会计双语教学的初步尝试。[1]从2003年开始,我校对部分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中外合作培养,至今已招生五届。截止目前,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普通会计专业并无明显区别,只是中外合作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采用 英文 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这种教学安排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按照现行课程安排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或者说,现行课程安排是否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2007届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现在通过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反馈来对上述问题予以回答还为时尚早。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中外合作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已经进行了4年,有必要对照就业市场的需求,对现行教学安排作一个初步的评估,以便我们及时 总结 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寻找新的突破口。因此,笔者设计了《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需求结构》的调查问卷,于2007年暑假期间,走访了36家位于马鞍山市的外资企业,希望能了解外资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要求。

二、调查总结

笔者对36份调查问卷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一)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外语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我校从1988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 科学 生,至今已有16届毕业生。从以往反馈的信息来看,前些年,用人单位较少关注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但近几年来,情况有所不同,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就要求毕业生出具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接触到的外文资料日益增多。笔者收回的调查问卷反映,历调查的36家外资企业中,有20家企业曾与外商签定过外文的合同文书,还有6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有对外 经济 业务;有19家企业在经营中接触过外文商贸电函或招投标材料,有5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接触外文商贸电函或招投标材料;有22家企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有7家企业预期3年内将会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还有1家企业以英语作为工作语言。22家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外文财务资料的企业,所涉及的财务资料在具体内容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是外文的交易凭证和结算单据,有的是会计帐表,有的以境外母公司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为主,还有的是财务预、决算材料等。

(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教育 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oo1]4号)指出:“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需要的 金融 、 法律 等专业,要先行一步。”我们知道, 现代 金融的核心是把分散的储蓄变为投资。投资者购买证券的前提条件是能通过阅读证券发行方的财务报告,评估投资的安全性及获利能力。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解决资本需求者(企业)和资本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会计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是信息沟通的手段。实际上,只有突破不同语种之间的障碍,会计才会真正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双语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国际会计惯例,开扩他们的专业视野,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据调查发现,当用人单位被问及“如果需要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员,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什么”时,36家被调查的外资企业中,有25家企业的回答是“录用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有7家企业的回答是“遴选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外语能力培训”;只有4家企业的回答是“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才”。原因不难理解,当企业需要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员时,从内部遴选人员进行培训,会受到现有会计人员自身条件的制约,选择范围十分有限。如果从外部招聘有工作经验且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会计人才,企业将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因此,招聘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 自然 成为用人单位的理性选择。此外,当我们进一步问及“如果贵公司的选择渠道是录用具备专业外语能力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贵公司愿意支付明显高于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吗?”25家企业中有14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50的工资;有8家企业表示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一倍的工资;只有3家企业表示不愿意支付超过一般会计专业毕业生薪酬水平的工资。可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现行的双语教学安排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 会计 专业双语教学,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完全的双语教学,即全部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采用 英文 讲解和板书(或课件),要求学生以英文提交作业和以英文命题 考试 ;还有一种是不完全的双语教学模式,即主要专业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任课教师采用中文讲解和板书(或课件),作业和考试采用中文或英文。受办学条件、师资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除少数名校外,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后一种模式,我校也不例外。但是.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5

一、金融危机对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教育的直接影响就是就业难问题。近年来,我国虽然经济有所回暖,但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消除殆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而作为与国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商务英语专业,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就更大。今年,高职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主要源于以下的事实:

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的人数逐年迅猛增加,就业形式也越来越严峻。2006年,我国共有413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2007年毕业464万大学生,2008年计532万大学毕业生,2009年增至592万毕业生,2010年有700万大学毕业生步入求职大军的行列,2011年高校毕业生虽有所减少,但也高达660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

据国家发改委资料,2010年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今年可增加就业岗位900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今年城镇可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而劳动力供给将达2000万人。

3.“晴雨表”效应增大

大学生就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大,有两大因素不容忽视,一是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进一步增大,使得一些基础建设、能源、钢铁、房地产、汽车、建材等行业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一些行业由投资过快增长、结构不合理引发的产能过剩将逐步显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将受到遏制,这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行业及其关联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二是由于多种因素,人民币升值和金融风险压力增大。人民币升值对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家电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的下一步走向仍心存疑虑,对今后的预期还不稳定。如果这些用人出口不畅,则其用人需求必将受到影响。

4.金融危机影响尚存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了众多企业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

5.世界贸易摩擦波及就业

尽管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但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外部贸易环境趋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从国际形势看,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已连续9年位列反倾销对象榜首,从加入WTO至今,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特别是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全球已形成以美国为首的针对中国大陆纺织品的同盟,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国家某权威机构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目前的出口高速增长难以持续,预计2010年上半年将发生转折性变化。这对我国经济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波及这些行业的就业,进而影响这些需求大户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策略

商务英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如何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使其在完成学业后能适应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就业率,是该专业在后金融危机时展所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首先,新生入学时,组织学生们参加“专业教育与成才目标”等专题讲座。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过硬的外语能力、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是增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其次,让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应掌握哪些知识与职业能力,考取哪些职业资格证书,使实现这些目标成为每个学生勤学苦练的自觉行为。在入学教育中,将以往优秀毕业生的业绩以及他们如何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加以宣传。组织优秀毕业生、实习生给一、二年级学生作就业、实习报告。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高职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的自卑心理,树立凭自己的实力立足社会的坚定信念。

再次,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完善其人格,要求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到相关单位见习或义务打工,写下见结或打工心得,建立实践档案,让学生从专业实习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社会实践的经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所有的单位都喜欢有经验的雇员。

2.产教相结合,培养商英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1依靠行业,建设专业。成立由涉外行业主管部门、外经贸局、外贸企业、公司行家和学校专家组成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委员会,及时提供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行业的发展动态,为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依据。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多种商务实训软件、电子商务实训软件、秘书及行政管理实训软件、电脑、网络及全套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商务实训中心能够呈现国际商务运作流程和主要环节,能够完成整套进出口业务单证制作和商务函电拟写仿真练习,保证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实践环节和实训课程的实效训练。保证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协议在涉外行业主管部门和外贸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与校内实训室在功能上做到互补,保证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和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2.2开展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培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开展“订单”培养。采取“4+1”模式,前四年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后一年到企业进行综合技能的整合训练和顶岗实训,形成基本职业能力,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期。这种合作教育形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解除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2.3推行“双证”制教育,实现校企的有效联结。商务英语专业将行业职业技能要求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标准,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学生除了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商务英语等级证书、报关员、单证员、外贸文秘、外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才能毕业。毕业生由于取得了1~2个职业资格证书,所以无需另行培养,就能直接上岗,深受企业青睐。

2.4课堂内外注重学以致用,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运用情景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研究式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广运用多媒体,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眼、耳、口、脑、手的功能,做到在察中学、听中学、说中学、读中学、议中学、辩中学、写中学、练中学、做中学,通过课堂教学,落实相关的知识点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更具实践性和多样化

3.1任务驱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2强化实践和实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虽有实习计划,但因时间短,实际的能力演练机会不多。为解决学生实践经历少、动手能力弱的问题,可组织学生,在课堂内外开展实践活动,在外贸单证的填制、模拟商务谈判、翻译作坊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

4.1教师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本专业教师全部本科以上,建立满足语言、专业、实践等教学的教师队伍。按照师生比1:18,不断从社会及企业一线引进优秀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使师资队伍数量、结构与比例与专业招生计划相适应。为保证专业教学工作的需求和发展壮大,每年新增教师2~3人,其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各1~2人,聘用外籍教师1~2人;新进教师均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将达到100%,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应达到5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人数应达到50%以上。

4.2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着力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和一大批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将负责制定本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实训环节、考核标准、实训室建设等,带动整个专业的改革和发展。

4.3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鼓励教师在原有的教师职称基础上考取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报关员、外销员、涉外秘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物流师、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力争专业主干课程使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掌握多元化授课技能,并具有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效果优良。优化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更趋合理,逐步消除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专业技能欠缺,动手能力不强的缺憾。

三、总结

后金融危机时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只有从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出发,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才能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在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指导下,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商英专业教学中渗透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校内外教师和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兴趣将有相当大的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也将渐长。我们坚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商务英语专业会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减少金融危机对专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出更出色的有技能、有创新、有素质的毕业生,以适应企业社会发展需要,为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阮兢青.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机会和生存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0.4.

[2]杨立.试论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策略[J]. 中国科技博览, 2010.13.

[3]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84-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21世纪的人类将面临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职业教育明确地列为中国当前和今后教育发展的重点。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为解决对外贸易的长足发展与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用型外语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许多高职院校纷纷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而如何设计科学的专业建设方案,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急需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市场需求与建设定位分析

1.商务英语专业的市场需求。在中国,商务英语还属于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国外包括经济交流在内的各种往来也日益频繁,尤其中国加入WTO的事实急需中国高校培养大量适应实际工作的专门用途外贸英语人才。目前就业市场上对高职生普遍要求上岗即能“动手”,各公司也看重聘用高职毕业生对于节约人才成本的意义,这就使得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日益显现出就业优势。

包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许多高职院校都位于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中小企业最密集的地区,这些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其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在市场调查中采取了“校企结合、双向互动”的方法,深入到南京苏美达有限公司、江阴市陆通物贸有限公司等深入调研,聘请了企事业第一线英语方面的专家作为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听取一线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已就业毕业生信息反馈资料库,进一步明确了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和岗位群。所有调研的结果都充分证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有市场行情的,关键是能否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2.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定位分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以培养江苏南京及周边地区急需的中小企业商务英语应用人才为出发点,面向涉外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可以从事口译员、笔译员、进出口业务员、单证员、市场营销人员、秘书、办公室文员,中小学教师以及旅游、餐饮等行业相关岗位的工作。

根据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我们还要充分考虑学院的实际、生源等基本特征,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深入进行课程定位;针对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岗位群对人才应用能力的需求,大力加强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带动“读、写、译”能力;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分配学时,在具体专业课程设置可根据专业方向与学生兴趣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遵循缩短课时、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实践训练,以职业岗位为主,努力做到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职业性与学科性相结合。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优势和差距、问题分析

1.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优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目前处于最好的阶段,无论从社会的外部环境还是高职院校的内部环境,近几年都有了明显的发展,突出的表现是:(1)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并逐渐建立了年龄,学历、职称呈梯队结构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2)中国已多次召开了全国性、地区性的商务英语研讨会,而且研讨会的水平不断提高;(3)有关商务英语的教材、论文、专著、辞书大量出版;(4)商务英语的全国性研究机构――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已经成立,并已开始工作;(5)专门的商务英语专业网站已经开设;(6)省市级的商务英语等级考试已开始实施;(7)商务英语专业得到了学院及系级领导的进一步重视;(8)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努力工作,为其专业建设尽心竭力。

2.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的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商务英语的教学还处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设置需要进一步细化;(2)双师型教师队伍人员的实训指导技能有待于提高,需要更多的培训机会;(3)学生缺乏相关的商务背景知识,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扩充;(4)商务英语专业的配套教材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5)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健全专业指导委员会,真正发挥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6)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开发困难很大,实训项目、实训软件开发滞后,可操作性不强,需要一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7)商务英语专业现有的设备与设施(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学网络平台) 的实训功能需要进一步开发。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规划的具体方案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规划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具有宽厚的英语基础和人文知识基础;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能掌握宽泛的商贸知识并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向企事业一线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发展有空间”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

课程体系总体思路(如下图):

(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可行性举措

1.搞好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要采用校企结合的方法,根据外贸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根据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是跨学科工程,要充分整合英语语言学和商务基础知识、技能方面的研究成果,调动各方面力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要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培育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色。

2.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目前,高职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中,主要是只拥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英语教师和纯商科背景的商科教师。教英语的教师只教语言,教商科的教师只教中文版商务专业知识。针对这种现状,应通过国内外进修,在职培训,深入企事业单位、外贸公司、海关等部门学习、见习、实践,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水平与基本功,又掌握相关商务专业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也可以邀请外贸公司、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参与校内教学或进行专业讲座,让教师、学生深入了解商务专业知识。

3.加强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为了造就复合型人才,在加强课程体系研究与建设的前提下,要加强与之配套的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和一定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符合时展的需求。目前高职教学的配套教材种类繁多,我们应根据各自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就业方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要通过多次的实践、选择、淘汰,最后确定一组最合适的教材;同时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等因素对所选教材进行调整,有时针对个别科目,还要组织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需要编写配套教材。

4.完善商务英语教学的“硬件”建设。基础英语教学所需要的主要硬件设施有语音室、多媒体,这些绝大多数学校都可以满足。但是对于高职教学来说,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就需要相应的配套硬件设施给予支持。受职业岗位、工作性质及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一些重要的专项技能训练,如单证制作、进出口业务洽谈等,很难全面实施“顶岗”实际操作,因此完备的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尤为重要。同时,校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良好运行也是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5.合理安排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利用课内外和寒暑假时间安排好学生的英语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设外贸系列实践课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课余时间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项英语校园活动,营造一个大的英语氛围,以挖掘个人潜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另外,安排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在当地举办的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由任课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调研,并写出总结报告,这样可使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实践融会贯通。

6.不断强化“双证书”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就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对高级实用型人才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而“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要通过不断强化“双证书”制度,使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最终实现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零接轨”。

参考文献:

[1]王兴孙,陈洁.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1,(5).

[2]曾纪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及要求[J].高教论坛,2005,(4).

[3]林丽华,刘晓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在高职高专类院校所有的专业中,偏重技能实用型方向的计算机专业一枝独秀。就业形势要相对好一点,但是在大环境的冲击下,情况十分严峻。而且当前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就如何解决问题和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观点。

一、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对培养目标界定模糊,对培养对象定位不准确

在实际教学中,高职教育对培养目标认识模糊,大多数学院在没有办好高职的情况下。期望专升本,升本之后就争取通过精英教育为指导思想的评估体系,从而走上传统的精英型教育。高职不立足于办好高职,不脚踏实地研究培养对象及高职教育应担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出现学校对培养目标界定模糊,对培养对象定位不准确。计算机专业设置与本科计算机专业设置雷同。无特色,课程设置是本科课程的压缩型。实际上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定位应是让学生获得从事IT职业或行业的实际技能和实际知识,那么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必须结合Ⅱ,就业岗位,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少开设一些纯理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一些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实际技能。

2.计算机专业教材与实际情况脱节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更新和发展非常快。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往往是一年一更新,而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类院校使用的所谓的面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统编教材都是几年前的产品,理论知识讲解不透彻,应用知识又都过时,教材永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脚步。另外教材的编写者很少是IT行业一线的从业者,对实际情况不够了解,空泛的理论太多,学生不能马上学以致用,这对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应该由任课教师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教材,力争使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能够马上学以致用,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3.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目前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来源有以下两种情况:―是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来校任教,作为专任教师;二是聘任其他高校或企业在职或离退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第一类计算机教师对生产、管理一线了解少,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主要停留在理论上,如教计算机语言时,只能教授计算机语言的格式规范,对实际使用的计算机语言进行项目开发了解较少。教师之间往往都是在教学中单打独斗,缺少互相交流合作意识;后一类人员,尽管动手能力强,但对学校来说管理难度大,日常教学不断变动,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计算机专业发展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路

1.学校要大力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养与建设

学校要达到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育培养的目标,必须首先加强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计算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两点最基本的要求:(1)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操作;(2)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是内挖潜力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二是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3)要制订利于教师向“双师”方向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应该改变以往到重点大学进行学历培训的思路,安排专业教师到一线公司企业、科研单位进行非学历型的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该专业目前使用计算机知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分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在计算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计算机兼职教师队伍,是建设计算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积极引进相关IT企事业单位中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应用。同时。学校要把“双顺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教师年龄、学历、经历等情况制订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置“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计算机教师成长为计算机“双师型”教师。

2.积极进行校企结合。建立“毕业证+资格认证”的培养模式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篇8

关键词: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英语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商务英语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热门专业。但就目前来看,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得并不很成熟,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根据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育方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跨学科专业,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商务活动工作的能力。其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的第一线直接提供以英语为工具的商务服务,是知识的直接应用,也是能力与素质的直接展现。笔者根据自己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以及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状况,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以下观点。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院校多,竞争激烈。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977所,其中普通本科770所,普通高职1091所。几乎每所高校都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或商务英语方向。所以商务英语专业在本科之间、高职之间以及本科与高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高职院校如何使自己的学生在与本科毕业生竞争中异军突起,如何在与同类院校学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每个高职高专院校亟待考虑的问题。

2.课程设置单一、陈旧。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都摆脱不了“英语+商务”这种英语和专业脱节的现象,沿袭了传统本科教学模式:基础英语学习(进行听、说、读、写基础训练)结合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最后学生进行校外实习。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学生认为与专业联系不大,不会认真对待。在商务英语学习阶段,学生又会认为太难。最后毕业时,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商务知识不如经济、工商类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没有有机融合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也不能体现高职教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3.“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中纯语言教师多、复合型教师少,担任商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只懂商务,而英语水平有限;担任英语语言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纯英语专业毕业,缺乏系统的商务知识,导致学生所学的商务知识无法与英语语言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将会直接影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三、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基于以上提到的当前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明确高职培养目标,创出高职培养特色。

高职高专的学生生源与本科生源相比要复杂得多,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但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高职高专院校往往沿袭本科英语教学的理论与模式,忽视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从而使得教学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根据我国“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教育方针,高职高专院校应区别于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市场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调整课程设置,进行课程整合。

课程设置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目标,强调实践教学、双语教学,对现有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要培养有扎实英语基本功的商务人才,就要探索按能力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以不同的课程模块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分为三个模块: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和商务实践。基础英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英语课程包括英语翻译英语写作、口语、泛读、精读和听力。在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内,我们可把这些英语课程整合成一门“综合英语”贯穿于整个商务英语教学始终,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英语模块中,我们可以采用双语教学,传授商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目前,商务人才不但要掌握市场营销、外贸函电、进出口单证、商务谈判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和海关、银行等部门打交道的程序。因此,课程设置是要把这些课程进行模块化。商务实践模块贯穿整个的商务英语教学整个过程。商务实践模块可分为实训和企业实习两个方面。对于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实习的课程,我们可以安排进行教学模拟实训,进行仿真训练,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对于可安排进行企业实习的课程,我们可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3.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集合了不同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学者不仅要对基础英语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对商务英语中不同的学科有一个较全面较深的了解。但是对一些高职院校来说,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语言功底较强,但商务方面的知识较弱。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能否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商务人才的关键。因此,各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鼓励担任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介绍本专业最新知识。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应打破从高校招聘毕业生的传统模式,从企业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这种专业人员虽然缺乏教学经验,但是通过岗前培训以及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互动也可适应高职教学。总之,培养出一批双师型、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是商务英语专业成败的关键也是培养专业商务英语人才的保障。

四、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既不同于纯英语专业,又有别于纯商务专业,不能单纯学习商务知识或英语知识。因此,我们既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增加商务实践实训练习,又要结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自身的特点,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同时调整和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实用型人才,从而走出一条符合高职高专自身特点的教改之路。

参考文献:

[1]Ellis,M.,Johnson,C.商务英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朱曦.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6.5.

[3]杨根培,刘兴.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4]吴亚.英语专业设立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上一篇:大专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下一篇:商务英语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