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2-28 05:19:41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双语教学模式 外语教育 教学改革

一、引言

21世纪是东西文化激荡、融合的新世纪,新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对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方面已走在前列,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急剧增加,双语教学也成了中国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急功近利地进行“双语教学”,只会使“双语教学”得到轰轰烈烈的开场、草草收场的结局。为此,我们认为应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去探讨双语教学模式的构成,以及利与弊,去探寻双语教学模式在“双语教学”中运用的规律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二、什么是双语教学

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用两种语言上课。这两种语言一种是学生的本族语/母语,另一种是学生所在地区的通用语言(第二语言)或学生所学习的目的语(外语)。可见双语教育是通过双语教学去实施的。

许克琪(2004)对“双语”与“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因此,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也泛指双语教育,有如外语教学泛指外语教育。

三、双语教学的时代性

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联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已经或将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现代化的网络高新信息技术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英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双语教学就是当前英语教改实验中凸显的一个新亮点。从某种程度上说,双语教学可能会成为外语教学的一大突破口。

四、我国双语教学的实践模式及问题

双语教学一向是国际基础教育的尖端项目,它不再把母语之外的外语仅仅当做一种语言工具,而是依据儿童心理成长特点,使之介入儿童素质发展过程,使其在依据母语学习外语的同时又依据外语来感受、理解和更好地掌握母语及相关文化背景,以增加其多重语感的复合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20世纪90年代,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探索,汉英双语教学形式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兴起,这类地区的学生从小学阶段,甚至从幼儿园起,就开始接触汉英双语教育。

董艳(1998)将汉英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归纳如下四种:

一是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Model)。学生在低年级首先部分或全部使用汉语,以后再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英语。过渡模式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但容易形成母语使用上的惯性与规避运用目标语的惰性。

二是加强模式(Strengthening Model)以英语教学为主,对其中无法表述清楚或难以阐述的部分,再由母语教学来弥补,以防学科自身目标的偏差,对学生来讲,这种模式增加了掌握所学知识的难度。

三是双语协助模式(Bilingual Model)。双语协助模式是指在课堂上较为平衡地使用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两套符号的交叉利用。自由切换,但常常导致语言输入有限,影响学生使用任何一种语言进行自如表达。这种模式在我国双语教学中最为常见。

四是浸没模式(Immersion Model)。一种全英语的,回避母语的教学模式。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指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竭力设法避免学习者的本族语言的中介作用,这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在现阶段,该模式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尽管某些教学观摩课上能做到这一点,但它不易普及,只能是一种进行比较的“模拟情”与“理想状态”。

我国双语教育的实践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言与思维逐渐“国际化”,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水平,有利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助于教师外语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它的发展同样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双语教学带来学科课堂的费时低效、劣质英语影响英语的学习和掌握”(陆效用,200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建立在母语基础上的,中小学用英语教学往往影响学生正常思维,加重学生学习和思维负担。语言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有标准与否之分,课堂上教师一口不标准的劣质英语,反而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和掌握”(陆效用,2002)。在目前的师资水平下,通过用英语来上一些学科课程掌握好英语是不可能的。英语只是一种表达工具,在别的学科课堂上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来要求学生提高英语,是费时低效的。双语教学中英语地位的凸显也引起一些人士对母语学习的担忧。

五、结语

目前在我国人们对双语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对其炒作过热。双语教学模式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双语教学提出过高的、立竿见影的要求不切实际,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双语教学试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语言习得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见效的。所有急功近利的做法可能会有一时一地的轰动效果,但不是科学的态度。

在国际上,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基础要求是聘请本族语教师。在我国中小学,不可能大量聘请外籍教师来教非语言学科,本国教师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可能个个都会外语又懂专业。因此,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教育观念、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我们认为,双语教育应依托高校,以点带面,逐步扩展,不宜全面铺开;双语学校或实验学校应定位在“外语突出、各科领先,综合发展”的模式。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人才,而不单单是会外语的尖子。双语教学是当前英语改革实验中凸显的一个亮点,它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许克琪.“双语教学”热中应关注中华民族文化遗失问题[J].外语教学,2004(3).

[2]董艳.浅析世界双语教育类型[J].民族教育研究,1998(2).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传统双语教学模式,多是在形式上将教材内容的讲解由汉语讲解变成双语讲解。教学模式的思路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学生从中受益的仅仅局限于多了解到一些理论知识的英文说法,而缺乏真正意义上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把握。造成了所学不实用,所学不会用的尴尬情况。据调查,用人单位经常抱怨在招聘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后,还要花费企业培训成本使其熟悉国际贸易流程,这也对现有的双语教学在内容模式上提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工作指导手册,设计教学模式均围绕“所学即所用”展开,能很好的解决上述矛盾。笔者很荣幸地作为高校特邀记者参加了2008年由无锡人才市场举办的国际贸易专场招聘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83个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得到76份调查问卷,参与率为91.56%。几乎有八成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不满意的。从图2可以看出:虽然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工作上手速度极低。这应该就是造成了超过八成用人单位不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揭示了传统双语教学的弊端。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方法本身是有助于克服“工作上手速度”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模式,还是照搬原有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际工作脱节。因此,只有方法与模式相一致,都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导向,这种完美的配合才能克服上述问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设计

双语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主要分为三块:情境模式,方法模式,考核模式。而这三块均要根据工作实际来设计,配合双语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工作实际的把握,克服一些实际问题。

(一)情境模式设计

情境模式也可认为是内容模式。将不同的工作内容设计成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情境。所谓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中心的内容模式设计,即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将原有的教材内容顺序打破,重新编排。按照工作项目和任务的要求,将各项目和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柔和在一起。即不是为了学理论知识而学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学所需的理论知识。这样很多知识点在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中不会安排在一起,但在这种新的模式中就安排在了一起。这种变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和能力的把握,而非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以“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为例。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以国际贸易的完整流程为工作项目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平台,进行章节情境设计。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融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从而形成一个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的理论知识根据工作指导而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成为贸易流程中模块的工作指导。使学生不仅能够管中窥豹,而且能够一览众山晓。整个国际贸易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大工作项目: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过程,合同的执行(出口)及合同的执行(进口)。首先,交易前准备工作。将此项目的两个任务设计为两个情境讲解:情境一(工作任务一)为寻找客户,情境二(工作任务二)为资信调查。在情境一中着重介绍寻找客户的途经,情境二重点讲解资信调查的通用方法。其次,工作项目之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点,任务从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结束共有八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分别据此设计情境:情境一询还盘磋商、情境二讨论商品相关条款、情境三价格谈判、情境四运输事宜、情境五保险事宜、情境六支付方式、情境七一般条款、情境八合同签订。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工作的重点项目,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将其设计为课程内容重点章程,充分体现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来进行情境设计的理念。在该项目的实现中,情境设计以“合同”为载体,按照从最初询还盘到合同签字生效的完整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上情境和实际业务操作完全一致。工作项目三为出口商的合同的执行,在这个项目中出口商主要要完成从准备单据、发货、取得货款、退税等十项工作任务。因此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十大情境模式:情境一申请产地证;情境二租船订舱;情境三商检;情境四保险;情境五报关;情境六装船;情境七交单;情境八核销;情境九结汇;情境十退税。工作项目四为进口商执行合同,在该工作项目中主要有四项工作任务,据此设计四个工作情境:情境一支付货款;情境二进口报检;情境三进口报关;情境四索赔和仲裁。参考哈弗MBA课程的案例导向教学,为各个工作项目设计真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预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上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情境模式设计。然而仅仅有内容上的改变还是不够的。理论教学要通过实践来巩固,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还应配合双语设计的方法模式。

(二)方法模式设计

所谓方法即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中,应考虑两个层面的方法:一是理论教学中的方法模式;二是理论教学后的方法模式。

1.案例引入与导出

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虚拟一个以实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案例情境。教师在该案例中担任编剧和导演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贸易的甲方和乙方。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虚拟的环境中,和学生一起为双方设计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仿真的贸易平台。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教师,负责编写“剧本”。而学生按照“剧本”,找出本幕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预习的工作要求由学生在课下协同完成。教师编写的“剧本”给学生一个抛砖引玉的参考,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在课程前,将本幕所设计的知识点和考查点,列一个Checklist(检查表格)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仔细记录学生对知识点和考查点的掌握情况,并对双方的表现进行打分。学生“表演”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和总结,对所涉及的外贸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评出“最佳表现奖”等奖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实践与理论高度融合

理论教学后,存在教学效果巩固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单纯的理论教学,其巩固效果很差。在传统的外贸教学中,通常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开,学期的大半时间讲授理论,学期末进行实训。这样的弊端是:在学理论时,由于比较抽象,很难真正全面地理解。而实训课时,平时教授的理论知识由于掌握不牢固,已经大部分忘记了。这样一来,变成了“夹生饭”,“回锅肉”。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高度融合的实践与理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将只是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训分成章节实训和汇报实训。章节实训与章节理论教学紧密相连,学完了理论知识,立即去实训,使抽象的理论得以在实际应用中消化理解,成为技能。而汇报实训,是将所学的分散的知识和技能条理化,是实际工作情形的真实预演。

(三)考核模式设计

由于前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以提高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其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书面百分制考试了,否则会使前面的改革前功尽弃。前面教学内容突出工作重心,后面方法的案例教学与理论实践高度融合也突出工作实际,因此考核再以理论为中心就非常不协调,甚至会影响前面两项成果。因为当学生得知考试仍以传统理论考试为主,其学习目标就会发生变化,认为学习工作实践与考试不相干,会挫伤学生学习工作实践的积极性。因此,考核模式的改变是非常必要的。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课程,其考核应采用多种形式并举的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尤其要突出工作实践能力。具体可设计为:书面考试(占20%),平时作业以及平时表现(20%),工作情境考核(30%),口试(面试)考核(30%)。

三、基于工作过程双语教学模式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配套教材。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有很多双语教材。然而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以原有的中文教材为基础,在传统框架下编排相关内容。很多内容理论性太强(如术语),很多实践性的环节缺失(如报检、报关等),很多知识顺序颠倒(如磋商)。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要求所有知识点的设计和组合均围绕工作过程,并在每个工作情境中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学完理论立即操作。因此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所要求的是工作手册式的便捷的双语教材。针对这种现状,应对双语教材重新设计和编写。目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上述模式编写了自印教材《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该教材受到学生的好评。第二个难题是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实行。高度融合即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学生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当前主要院校现行的教学计划很不适合这种模式的推行。在当前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往往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分开。往往是前半学期理论,后半学期实践。在这种计划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很难。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应让双语教师有充分选择权,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实时调整理论和实践环节,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调整教学计划,将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合在一起安排。即将实践环节放到理论教学中去。但是在实训室的时间和课时安排上会给系部带来一定的麻烦。另一种方法就是:引进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室。该实训室集理论讲解、实训操作为一体。教师在实训室中讲解,同时学生可实时在实训室操作。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在一起。

四、结论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92-02

1 双语教学有个成熟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受自身条件和学校对双语教学认定标 准的局限,对双语教学心存敬畏,裹足不前,期望着自己达 到双语教学的严格要求再行组织实践双语教学。现在发现 这个思维是个很大的错误,其结果是让我们不敢放开手脚 大胆实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看其它学校如何规 划、开展双语教学。

李建中、陈渊、张品(2004,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规划课题成果)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有:浸没式(immersion model)、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和维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l)三种。其中 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或外 语)的习得环境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率很高,但需要 特定语言环境和条件;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第二 语言(或外语)作为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的模式;维 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则是指在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 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而在我国,小学和初中还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浸润式。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按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双语教学能够向液体一样渐渐渗 入教学领域的全过程。这四种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各适于 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在实施时我们要根据主讲教师的英 语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各学校、各 专业的具体情况,分专业、分课程、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 进地开展。具体可归纳为五种方法;

(1)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

(2)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和分析讲 解英文专业资料。

(3)中文教材、中文授课、部分章节使用英文教材。

(4)英文教材、中英文授课。

(5)英文教材、英文授课。

以上的五种教学模式及五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的开 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师资、教材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 的方式加以选择,条件好的可以直接采用难度大的教学模 式,条件差的可以先采用难度小的教学模式,亦可以采用循 序渐进的方式,或将几种教学模式交叉使用。

付筱娜(2002)认为,根据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 业知识的实际,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存在三种 类型:

(1)全外型。

即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 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 式。师生应分别具备教与学的条件。

(2)混合型。

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 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模式与全外型比较属于较低一个 层次,但对于学生来讲易于对知识的接受。这种模式对于 初开设或开新课的双语教学以及广大教师宜广泛采用,也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

(3)半外型。

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即采 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学 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薄弱所致。学生需要占用一定 的时间攻读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语言知识,又需学好专 业知识。上述三种模式,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的选 择,一般是由主讲教师确定,因而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和变 动性,不够规范。这个问题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逐 步得到解决,使其严格按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规定步入规 范化的轨道。教材选择的原则是在国际上某一领域优秀 的、先进的、当代的教材。对于混合型、半外型的教学模式 应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全外型。

李家龙(2004)认为,双语教学难度很大,要循序渐进。 并进一步指出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专业术语后注外文式。这需要教师首先学 会这些外文单词,然后在课堂上传授中文知识的同时,将对 应的外文词汇讲授给学生。这一阶段适应于外语水平有限 的教师。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在备课 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作准备(这种模式虽然对外语水平有 限的教师较适应,但是,由于外文专业术语的补充和插入, 往往影响授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教学效果上多少有些 影响)。

第二阶段,外文术语导人中文讲课式。这种方法对教 师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 而且能正确地发音并讲授出来,同时还需要用外文术语组 织教学内容。由于欠缺外语的交流和互动,这还属于双语 教学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外文直接导人双语讲解式。这种模式对教 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外文术语 和词汇,有正确的发音,还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和表达能 力,在教学中能用外语与学生交流和互动这种模式可兼顾 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更为合理。但是, 由于教材的不适应性和课堂上外语互动交流的程度还有 限,还未达到自然的双语教学境界,不过已为真正意义的双 语教学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四阶段,外文授课,中文补充和外语互动交流式。这 方面,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很成功,在香港高校教学语言基 本上是英语,课堂上的交流语言也主要是英语,在这种环境 下,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高,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也很自然,在我国国内要达到这种真正自然的双语教学模 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模式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 很高。他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对外文和教材内容有 准确的把握,还需要熟悉学生的理解力,有一定的双语教学 经验并以师生间外语互动为补充。

这些实践或研究结果,给我们上管理统计学双语课,指 出了方向,回答了在实践中的什么是双语教学的问题。双 语教学不再高不可攀,虽然开展双语教学有难度,师资、学 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条件可能都不成熟,但是我们可以积 极寻找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学习、借 鉴和创新。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结合我们的实际,积极探索 学习,逐步提高,就能达到较高水平。

2 我院《管理统计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审视

2.1 条件审视

从师资的角度看,我们有主讲教师5人。年龄结构上, 4人年龄均在35岁以下;学历结构上,一名博士,4名硕士, 其中3人是在读博士研究生;职称结构上,1名教授,4名讲 师。英语水平上,教授已经完成出国留学英语培训,其他人 英语达到6级水平,也有老师参加过公共英语培训和双语 教学研讨班。因此我院管理统计学开设双语教学的师资条 件已具备。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有普通班和国际 工商试点班(IBA)。管理统计学通常在第5学期进行,即面 向我院大三学生开设此课程。以2005级学生为例,80%以 上的学生通过国家英语4级,30%左右的学生通过国家英 语6级。IBA的学生们在选拔的时候英语基础就好一些,因 此国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更高一些。学生对管理统计学 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从教学资源上看。具备如下条件:多媒体教室,已经制 作完成全英文的PPT课件,全英文练习,有经典英文参考教 材。

综合来看,我们这个教学团队已经具备在一定层次进 行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条件。

2.2 定位审视

理解和定位双语教学,对我们来说,有过误区,我们曾 经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是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我校对 双语课程的认定中就有一条,英语表达占到50%以上。这 种理解让我们忽略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强行往双 语教学的高级层次上靠,只会欲速而不达。在我们双语教 学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自信心不够,自我 否定,将双语教学视为难以为继;学生们在期待中发现双语 只是多了一项新任务,只有负担,没有乐趣,兴味索然。如 果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好一些,上课经验丰富一些,更能调 动气氛,情况会好点。从往年上课学生们评教打分中可以 看出端倪:同一个老师上课,双语课程的得分明显少于非双 语课程得分。

2.3 授课审视

正是将双语教学定位到其高级层次上,教师们双语授 课的模式也是勉为其难地“硬着陆”。上课内容按照中文版 的书(将其作为参考)结构来,给学生提供对应的全英文复 印资料当作教材。授课时用全英文的PPT课件,力图用英 文表达。结果授课表述时,内容上或者变成了复述PPT,或 者变成了中文解释。英语用得生硬,更不用说要达到单语 授课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远远达不到高级层次的 要求。学生们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他们可以提前拿到英 文资料,但是对厚厚的英文资料认真预习,费时费力,多有 逃避,就指望着老师上课讲解,特别是原理与方法的演绎 时,更是希望获得中文讲解,等到要考试时,就希望老师们 出的全英文试题不要太难。事实上,考试也不可能难:平时 少了英文的训练和积累,仅仅是看懂试卷的题目就要大量 的时间。慢慢地,学生们变成“等、靠、要”的消极接受者。 造成这种双语教学的不好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们 都没有准备好。教师要讲好双语课程需要时间学习积累, 学生们要学好双语课程,也要循序渐进。我们的教学模式 违背了这个原则。

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3.1 《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定位

短期来看,基于目前的水平和经验,我们能够选择的模 式是维持式,或者说是半外型,处在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和 第三个阶段之间。具体来看,我们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参考 教材,讲解上我们中英文结合,具备上述第3和第4种方法 的特征。

长期来看,希望通过3年的建设提高,能够达到过渡式 层次和混合型层次以上,到第三个阶段以上的水平。

3.2 模式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我们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我们着力于条件建设,然后在模式上进阶。在短期(建设 期),我们主要是立足于维持式,通过专业词汇的渗透,局部 知识点的英语表达突破,由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方式拓 展,提高教师们的英语表达的能力,建立和巩固教师们的自 信心。这种方法本身也是双语教学的手段。是对双语教学 方法单词短语式(Word and Phrase Mode)、整句式(Sen- tenee Mode)和复合式(Word and Sentence Mode)的具体演 绎。即分别使用英文单词短语、整句以及两者并用来配合 汉语讲授。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过去我们的双语课堂忽略了不 同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双 语教学也可分为单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 tional Mode)和多边式(Multilateral Mode)3种。单向式也 称灌输式,是指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向学生灌输信息,并与我 国外语教育“会听不会说”的特点相吻合,对学生而言可能 更乐意接受(逃避说),但同时会由于缺乏及时沟通,默许甚 或助长部分同学的学习惰性,造成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交互 式又称对话式,是指教师用两种语言讲授,并适时地提问, 要求学生兼用两种语言回答的教学模式(不能纯用中文), 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课堂讲授信息量,但由于能达到师生 教与学同步,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边式亦称讨论 式,是指在案例讨论时允许学生自愿发言的模式,这种模式 对不善言谈的内向型学生来说,有充足的发言准备时间,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选择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章节,可以灵 活。虽然强调循序渐进,但是也能根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 行选择。另外条件不同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 我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有派 老师在我院授课,这时,可以考虑直接进入浸没式教学,全 英文授课的方式。为了保障教学的效果,可以提供一名中 方教师做助教。

3.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牢记原则。

开展双语教学,不是要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内容。 要“营造氛围,注重实效”。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贪多求快,否 则只会欲速而不达。要重视一个术语和一个术语的积累, 一个专业词汇和一个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应用。通过渗透法 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目前,没有很合适的英文教材,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编写英文教材,但是可以努力编写或 组织汇编合适的英文讲义,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将学生 们从厚厚的英文原著中解放出来,更有效率地学习管理统 计学的知识,而不至于湮没在英文材料的阅读理解上,同时 也能够训练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与思维,提高英语水平。另 外,就是编写合适的英文题库,以及生动的例子。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管理统计学》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许多国 外最近发生的例子都可以拿到课程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 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对时事的关注),容易使他们上课兴奋。 多媒体可以尽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训练听力,甚至积 极思维。

4 结论

双语教学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语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 同的模式。关注双语教学的目的比双语教学的形式更重 要,因此要注重实效,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利用并创造资源 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化学课堂评价途径探讨

张华芬

摘要:课堂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讨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评价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94-02

1 注重课堂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表现、就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你回答得很好,如果思维在活跃一点就更好了”,“你做得很对,如果能够把化学方程式用关系式表示就更能体现你的水平了”,“你这个方法很好,你再想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做”,“你很了不起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思路开阔学习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2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很准确快捷的回答出题目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正确的作业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写上“GOOD”,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另外,根据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例如,本学期我将学校开展的“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许多根据课堂表现来评定的“子章”,诸如“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等,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我就会及时在他的“争章本”上盖一枚“好问章”,从而鼓舞同学们向他学习;当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时,全组同学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现较好时,我就会给这个小组同学发一枚“合作章”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3 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如果一致就是好的,否则不然。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教师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包含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种学习方法,这样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

4 师生的心灵对话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基础

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要实施课堂评价那么教学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动态生成?因此,课堂评价得以表征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表征并活跃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评价,还需要每一位教师具备扎实的功底,因此我们需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并且需对每一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找到在教学中的闪光点和处理不足之处,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积累过程,教师的教学经验日渐丰富,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亦不断增强。

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的理想状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生成性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着眼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带来学生知识技能的拓展、满足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之上,才能使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散发生命活力的乐土。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根据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教高2001 年4 号) , 明确要求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更要先行一步, 力争三年内, 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 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 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 分步到位”,此后,双语教学成为了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各个学校的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教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所开设的管理学课程为例,对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育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采用两种语言( 母语和英语) 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国际上普遍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1)“浸入型”双语教学,或称为完全浸入型,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授课程全部采用外语进行教学,这以加拿大、美国为主要代表。(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以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为主要代表。(3)“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目前,我们国家普遍实施的是“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介绍方面侧重英语的应用,但在和学生的交流时主要靠母语作为媒介。

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近十年。从2006年起,笔者承担了商学院管理学双语教学的任务。此外,笔者长期以来还承担《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比较,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管理学强调案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是管理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大量应用,就给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样,学生要求对所提供的英文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要求也比较高。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能否成功开设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管理学教学互动性强,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大。管理学的教学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和学生的充分互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能及时地做出反馈。一堂精彩的管理学双语课,就需要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于中文教学,双语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既要保证在课堂里将所传授的知识点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保证在课堂里创建双语教学良好的外语环境,促进学生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就成为了必需。

再次,国内优秀管理学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得管理学双语课教学难度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介绍国际贸易国际上通用的贸易规则,是很多高校都开设的双语课程,国内也出版了很多相关的双语教材。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介绍西方国家经典的管理理论,同样需要对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国外的管理学教材主要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撰写的,其中的案例、相关的法规介绍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教学资源(包括案例库)的缺乏,使得管理学的双语教学难度大。

三、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团队对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突破传统“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向全英语教学靠拢。如前文中所介绍的,“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双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而管理学教学本身强调和学生的互动,如果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过量地使用中文,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会变成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翻译,学生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和动力。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有比较深的感触。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向全英文授课转变。管理学每周课时是3节,也就是120分钟,教师将上课时间合理分配:100分钟全英语课,让学生浸润在全英语的环境里,用英语去阅读、倾听和思考,用英语来表达,最后20分钟再使用中文对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整理,以确保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偏差。英语的大量使用,对教师队伍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具备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有的教师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此问题不大。对学生而言,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将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帮助的形式,英文听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同样在课堂上,教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予以重点照顾,课后帮助他们“拾遗补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合理分工,“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其中既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中年教师,也有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做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年轻教师在外语方面具备优势。因此,在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专业教师做到了资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了“单打独斗”、资源的浪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罗宾斯的最新版《管理学》原版教材。在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教材资源和案例资源的整合。在罗宾斯的教科书中,有相当部分的案例并不适合课堂教学,我们仅仅是把这些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需要增加大量的课外案例,合理的分工,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同样,可以促成教学团队的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学课程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全英语示范课程的项目立项。

再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人员招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事先准备企业简介、招聘广告、招聘计划、拟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招聘表格等;要求各人事先准备中英文简历等应聘资料。一部分扮演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同学出去应聘,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这样,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及应聘实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灵活地掌握招聘实务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策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角色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需要教师的极大地投入。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和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Jack C. Richards.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张同利. 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3] 盛晓明,刘春明. 国内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8(7).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前双语 教学模式 构建

一、学前双语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1)第二语言教育家克拉申认为:教师向学生输入的第二语言虽然是大量的、能够理解的,但学生却不一定能全部习得。因为学生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还受到其情感因素的制约和调控,只有通过情感过滤的信息,才有可能被学生接受。他的理论启示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语言信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语言应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或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输入语言,要用宽容的态度接纳学生的语言错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2)思想库模式(think tank model)视大脑为思想库。在这个思想库中,尽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知识和技能总是保持着各自的特征,但是两种语言的表现取决于大脑中共同的语言能力;两种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质量共同刺激了思想库的发育。

(3)双语教学的理性定位:双语教学不是英语教学,而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其目的是在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下,让学生在学科中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尽行交流与思维。双语教学不是英语语言学科教学的延伸,而是除语文、英语学科外的专业学科的延伸。同时,应当绝对保证母语的地位。

二、学前双语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1.学前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实践离不开高质量的双语师资队伍。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这不仅提高了专业素质,同时也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双语课堂教学逐步告别了以往静态的、单向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开始呈现出与活动化、信息化有机融合的全新模式。在双语课堂教学实施方面,利用动静结合的课件,为学生营造出双语教学的意境,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2.学前双语教学模式构建能强化学前双语专业的英语课堂教学

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前提,它有利于解决双语教学中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语言困难,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以英语为背景的知识体系、理解方式和思维习惯。

3.学前双语教学模式构建能更新学前双语教学理念,丰富语言学习环境

学前双语教学要遵循现代教育规律,顺应时代要求。同时将双语教学理解为一个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学校改革不要急于求成,而是扎扎实实紧抓外语教学质量,将外语教学成果逐步向学科教学领域渗透和辐射。双语教学是一种开放系统的构建、一种精神的确立和一种文化模式的学习。双语教学改革没有局限于语言学习范畴,而是在更为广阔的时空范围内,构建一个内外协作的、人人参与的、不断创新的学习与探索系统。

4.采用“循序渐进渗入法”实施教学

这里所说的“循序渐进渗入法”主要指对课堂上教师所使用的英语按照他们的功能,并根据学生的英语理解水平逐步地由教师一点一点加以使用。我们主张在目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英语分成四个层次进行教学,至于哪一个层次的英语用多长时间,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英语教学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1)学科教师第一步使用组织上课、管理课堂常用的课堂用语。

(2)教师在学生熟悉了管理组织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英语之后,对本专业经常使用的乐器、教具等用英语来称呼。每当涉及到这些用品时,教师就有意识的使用英语,学生就逐渐的熟悉了这些教具及器材的英语名称。由于使用实物进行教学,因此,不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这也为学生能听懂教师用英语讲解专业课内容打下了一定的学科基础。这些词大多是专业性的术语。

(3)将学前教育专业所使用的专业术语逐步介绍给学生。术语本身的意义可以先让学生用汉语学习、理解。术语的英语名称可以先让学生逐渐熟悉起来。这是实施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一步。这些专业术语大多属于专业和半专业的性质。

(4)教师在进行了上述三个方面教学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渐加大使用英语讲解专业课内容的量。对预测到学生可能理解上有困难的内容,还是应该实事求是的该使用汉语的就使用汉语。

(5)在以上四个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争取尽量缩短上述四个教学过渡阶段的时间,使教师、学生逐渐进入使用英语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孔宝刚.学前双语教育研究与建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全球教育展望,2001

[3]赵琳,强海燕.儿童早期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与课程建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4]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Collin Baler and Sylcia Prys Jones. Wncyclopedia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acation. 1998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经济学 双语教学 国际合作办学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丹麦一知名高校合作建立了国际合作项目,招收国际商务和国际金融专业的本科生。该项目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教学。本文主要探讨合作项目经济学双语教学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双语教学定义

加拿大学者Miguel Siguan与Willianm F. Mackey认为,双语教学即以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如果仅仅使用一种语言进行教学,即使这种语言并非是学生的第一语言,也不能视为双语教学。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定义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一门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就是以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个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因此在我国,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就是以英语为工具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具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学习和提高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

二、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

我校合作项目的两个专业,共设有23门课程,中丹双方共同承担教学培养任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全英语教学。其中经济学是国际商务和国际金融两个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经济理论工具。

1.课程安排

为了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适应经济学的双语教学,在大一年级给学生开经济学入门,教材是国内学者编写的。第四学期使用曼昆的英文版教材学习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第五到第七学期使用 John Sloman编写的经济学英文原版教材学习微观、宏观和国际经济学内容。(见表1)

表1 经济学课程安排

经济学是一门有各种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数学知识被普遍运用,因此经济学双语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学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外语水平高低和课程难易程度来确定(见图1)。我校合作项目在经济学双语教学上采取了以下模式: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英语水平低和相关的专业缺乏,这个时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过渡式,也就是说教师首先介绍经济学的一些英文专业词汇,如Economics (经济学) 、Demand (需求)、Elasticity(弹性)等,另外可以介绍名词的英文定义。通过简单的渗透,使学生加深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这个阶段以简单的英文教材为主,适时逐渐增加英语的使用频率,提高学生的英语感受力和对经济学学科英语的掌握,为下一步加大英语信息量和难度略有提高的经济学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课堂英语信息量应占10%左右为宜。

进入大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加深,不是简单的定义和术语的介绍,要涉及到基本理论和模型的学习,这个时候采取半外型双语教学模式,可以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加大英文的内容,开始引入英文案例,可以要求学生用英文记笔记,写作业,回答问题。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中英文交替使用,英文的使用量在30%到50%。

大三和大四年级,学生无论是英语水平还是专业知识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个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英文思维,完全沉浸在英文的学习环境中,师生间能进行流畅的互动交流,这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强化和全面提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依托型双语教学模式,也可以选择全外型。依托型适用于课堂内容难度较大的情况,例如IS-LM模型的讲解,就不能100%的使用英语,还要借助汉语,学生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全外型双语教学模式适用于课堂内容难度稍低的情况,例如货币政策的讲解,可以100%全英语教学。

图1 双语教学模式

2.多媒体教学

经济学双语教学模式,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是不相适应的。首先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就是理论多,模型多,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是教师在黑板上把模型画出来,这样花费较多的时间,而通过多媒体和PPT的使用,教师可以把课件课前制作好,并且可以利用PPT的动画效果,更为生动的展示模型的变化。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双语教学带来的压力。

3.学生小组演讲(presentation)

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展现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运用,高年级的经济学双语教学方式上,可以更为灵活。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到一个经济学话题,例如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钢铁业,中国的农业等等。课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搜集资料,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参与进来,最后在课堂上把调查好的内容以PPT的形式,用英语讲解给大家。

4.强化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每次在讲课之前都会进行提问,问题类型也比较丰富,有选择题,问答题,计算题,讨论题,目的就是对上一次课的复习。另外,每次课最后都给学生留出20分钟的时间(90分钟一节课),让学生提问或者给学生布置习题,经济学和数学的联系很紧密,单纯的理论学习和听课,不会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因此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在运用中掌握知识。

6.考核方法

我校合作项目的期末试题都是由丹麦方出题,丹方是开卷考试,学生可以参考自己的笔记、教材、字典等材料,答题时间为四个小时,题目也非常的灵活。丹方的试题不考学生某个定义是什么或者某个理论是什么,而是考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另外,学生还要参加中方的考试,中方试题由我校自己命题,题型为选择题、计算题等更为基础性的考核。

三、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增加了对外国文化和世界的了解,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接触到了一些在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词,这些词的日常使用率虽然很高,但很难在英语教学中出现。因此,双语教学在更广的学科领域、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

2.开辟了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不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是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虽然会英语,但是没有专业,或者有专业,但是没有相关的英语水平,经济学双语教学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学习经济学知识,又使英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培养了一批又有经济学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人才。

3.拓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域

双语教学对教师在英语和专业上有双重的要求,教师既要有很好的英语素养,流利表达,而且还要精通专业。这使得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也拓宽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领域。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因此需要不断的钻研英语教材,准备英文案例,听外教的课,这为学科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语教师还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四、经济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改进

1.双语教学资源欠缺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大量英文辅助材料,比如有关经济学方面的英文案例、英文习题等,与书店里面中文类的经济学习题、案例比较起来,非常欠缺,这给老师的备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这也说明了我国双语教学的环境还很不完善,缺少丰富的双语教学资源。

2.学校欠缺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对任何一名教师都是挑战,双语教师要付出比非双语教师更大的精力、时间和勇气去承担教学任务。目前学校对于双语教师缺少激励机制,这样也导致了部分教师的流失。学校应在课时费或者备课费等方面给教师鼓励,激励双语教师不断的努力,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还应该有对双语课程质量监控措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更好的规范双语教学。

3.构建双语教学团队

高校除了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培训之外,还要加强优秀人才的引进。最好能够引入有国外求学背景的师资,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通晓西方经济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经济运行机制,而且能立足于本国国情,熟悉本国教育文化氛围,具有“中西合璧”的优势。有效的双语教学团队能够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开拓思维,实现育人和自身提高的双丰收。

五、结束语

我国双语教学开展教晚,经济学双语教学也在起步阶段,更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的双语教学理论,因此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经济学双语教学才能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ISD视野―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研究个案. 2005.

[2]王本华.顺应时代潮流,营造浓郁的双语学习气氛[J].课程•教材•教法, 2006,(6).

[3]李桂山, 冯晨昱.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

[4]张守凤,杨宝剑.关于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9.

[5]何东霞,熊红芳,陈根.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实践研究与探讨[J].科学文汇,2006.

[6]郑连成,王旭,张弘强.经济学双语教学初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7]徐娟. 有关西方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 (1) .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会计学; 教学模式

前言

随着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精通英语并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双语教学作为实现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各个高校蓬勃发展。我国的双语教学工作已经起步,但如何推动和规范还在探索之中。在这种形势下。高等院校面对外语水平有限的师资条件、学生基础和周边环境,应及早组织力量认真进行双语教学研究,以正确把握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在烟台中加高等应用技术学院的会计学教学实践中实施了双语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会计学双语教学进行探讨。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高等院校开设专业课双语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既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又懂外语的现代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体地说,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目标:二是实践技能目标;三是语言目标。可见,语言目标只是专业双语课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以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为目标,不如直接开设专业英语课教学效果更好。

因此,笔者在会计学授课时。将双语教学的目标确定为:为学生创造一个应用外语的环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前沿的同时,从单一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逐渐转变为使用双语进行交流、思维和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例如。刚刚进入大学的本科生一般对商业运行没有任何概念,对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难以理解。这样,在他们刚刚开始接受会计教育的时候,簿记式会计教学方法造成了这些未来的会计师、审计师的视野狭隘。笔者在第一讲中往往统筹介绍国际、国内的资本市场,通过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真实案例介绍会计在反映公司经济状况时的作用,为学生开拓一个国际化的视野。

(二)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中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培养学生能够同时接受两种语言的教育。教学语言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双语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1 使用外语教材、阅读材料。

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以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为基础。如果没有英文原版教材,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双语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在选取教材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内容新颖。所采用的原版教材必须能反映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能代表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并走向学科前沿。

(2)难度适中。难度指的是知识内容阐述的难易程度和外文阅读的难易程度。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原版教材的难度一定要与现实情况和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良好的接受。

(3)编排良好的内容体系。优秀的原版教材除了要把深奥的原理阐述得简单易懂外,还要包括更多新的统计数据、更广的知识面、更新的科研成果和更有效的探索方法。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中加高等应用技术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笔者在会计学双语教学中选用了机械工业出版社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Accounting》教材。该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反映了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国外正在使用的优秀教材,而且内容体系比较完整,配套资料齐全,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需要。

2 使用外语授课。

目前,在国内进行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三种模式:

(1)全外型。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

(2)混合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模式与全外型比较属于较低一个层次,但对于学生来讲易于接受知识。

(3)半外型。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学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攻读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语言知识,又需学好专业知识。

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限,加上对专业知识初步接触,如果在展开双语教学的时候直接进入高级阶段,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尤其在专业知识性强、专业术语比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将同时面临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双重压力。但是,双语教育培养目标又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上,笔者采用了“混合型”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初期,中文讲授所占比例稍大一些,以便学生准确把握专业知识;在后期,随着学生对英文熟悉程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英文讲授的比例,使学生最终适应“全外型”的模式。

3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营造双语学习氛围。

双语教学是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以充实的内容、开阔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的互动式教学。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应用和专业学习环境,既使学生延伸语言的学习,又使荚语成为有力的工具来帮助学生进入相关领域,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1)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传授知识系统性、严谨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可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基本理论。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的参与机会比较少,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积极性很难发挥。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有大量重点突出、易于理解记忆的表格和赏心悦目、一目了然的图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学生刚接受双语教育的时候,大多性格内向,英语基础差,怕争辩,不爱提问,不敢在课堂上用英语相互交流。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采取教学互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以会计学授课为例,笔者针对每一章的知识点选编案例,组织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选一位发言人汇总本组意见,通过报告和幻灯片的形式在全班阐述本组观点。笔者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为鼓励学生用英文交流,笔者还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使用英文阐述观点者额外多得10分。能够就案例实质性问题展开辩论者及提出创新观点者也给予相应加分。这样,通过小组项目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公司分析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写报告、作讲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学术理论与业界经验并重。双语教学和单语教学一样,也

需要参考相关材料和文献,博采众长。教师应借助双语教学的“天时地利”条件,将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变化、最新的统计数据、完整的国外文献资料及时传递给学生。这种免去了翻译出版周期的信息具有传递快、更新及时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笔者进行会计学授课时,每一章都选读一些来自国内外报刊、杂志的财经类文章(WSJ.BW.Fortune,中国证券报,新财富等),培养学生的财经思维模式。

在双语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学术思想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业界经验的传递。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与经济环境、社会实践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不能以纸上谈兵、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应在课堂上穿插大量的真实案例及真实公司的财务报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初次接触会计的时候就开始熟悉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产品,日积月累,从而增加学生对财务报表的感知度和把握。

4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采用的是原版课本、学习的是西方会计。笔者的会计学课程的期末试卷采用的是全英文形式,题型包括分录及计算题等。然而,只考记和算的内容并不是好的考核方法,因为它很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又回归到单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成绩考核方式评定应注重平时考核,增加平时考核计分的比重。

为此,笔者制定的考核方法是,期末考试60%,课堂参与30%,平时作业10%。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都计入考核成绩。日常作业和小测验的分数也在期末成绩中占一定比例。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日常知识的积累和训练。

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007年教育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教育界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

由于双语教学中使用原版教材,即使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在初期阶段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也难以应付,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逐渐积累中掌握、使用英文学习专业知识。

(二)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陌生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语言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打消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授课,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加他们自主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思、善问、敢问,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做好授课前后安排

教师应于每一次课前给学生发放下节课的英文授课提纲,布置预习内容和参考书目。避免学生因毫无准备、听不懂课而厌学。课后可布置与教材相配套的习题为作业,作业应难度适中,题量不宜过大。每一章的作业题要及时讲解。会计学中的报表和分录比较注重格式,有必要的话可以向学生发放标准的习题答案以供参考。

(四)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比学生先阅读、先学会了教材内容的人,而应该是在视野、认识、理解等方面能指引学生方向的人。一个从事财经类教学的双语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具备应用英语进行授课的能力;应该从事相应的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应该经常浏览财经报道,开阔专业知识和视野:应该和财经业界有所交流,把握最新的财经热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人才。

结论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8篇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国际化的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及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双语教学是必然选择。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并提出要用开出多少完善的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1]。我们教研室在吉林大学 “关于实施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积极推进双语教学的意见”的积极倡导和资助下,在医学七年制教学中,对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双语教学中,由于其语言的变化,使该课程教方与学方的各环节需要有整体的变革:包括教方的教材选用、备课内容、课时安排、讲解方式、考试方式;学方的预习内容、听课方式、复习方法等[2]。因此,探索一套适应时代需要、符合学生实际、利于免疫专业学习的双语教学模式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1 教材的选择

双语教学必须选好合适的教材,否则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本着内容难易适当、价格符合学生承受能力的原则。我们先后尝试了三类英文教材:(1)开始为了降低教材的价格,采用自编教材,从原版教材中精选出与中文教材较为相近的章节和内容。几轮使用之后,教员和学生都感到了一些问题,一是自编教材的英文水平肯定与原版教材相差较大,不利于学生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二是图表不够丰富和生动,不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2)随后,我们选用了高教出版社影印原版教材“roitt’免疫学基础(roitt’essential immunology)”。该教材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篇幅较长(100万字),内容较为复杂,这与我们可得到的授课时数相矛盾。(3)最后,在国内现有的原版外文教材和影印教材中选取了科学出版社影印的“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免疫学(instant notes in immunology)”(47万字)作为英文教材,并选用与之相应的中文教材配套使用。这套教材基本解决了以上问题。

经过了几种教材的尝试,选到了合适的教材。合适的原版教材的使用使学生阅读原版教材和原版医学文献的能力大大增强。

2 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制定

为了配合双语教学的开展,我们制定了较为科学并符合学生总体英文水平的双语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学习中必须用英文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探索出了符合双语教学的授课进度和教学课时,见表1。

表1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略)

tab.1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hours

3 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为了进行全英文“医学免疫学”的授课,制备适应所选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是进行双语授课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制作了适应双语教学的全英文“医学免疫学”多媒体课件,其课件的特色为:

(1)完整配套:制作了全套配合所选原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全英文多媒体课件。理论内容丰富,清晰并有条理的反映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清晰生动:课件的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图片生动,条理清晰。使免疫学比较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易于理解。

(3)把握前沿:及时增添免疫学新进展、新信息。

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全英文“医学免疫学”授课提供了必备的手段,使抽象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有利于弥补对语言表达理解上的障碍。

4 授课方式建立

课堂讲授方式是双语教学中最为困难的环节。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免疫学课程是本学校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率先在整个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为此我们试验了多种方式,从中探索出了较为有效的模式。

(1)全英文全程授课方式:在双语教学开展之初,我们首先采用了全英文全程授课。这一方式在40人以内的小班,由于学生的英文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别较小,效果还可以。但随着招生量加大,学生达到200人的大班,这种全程全英文的授课出现了部分学生较难适应、授课知识量降低和学时不够用的现象。

(2)英文与中文比例逐渐增加方式:首先,在开课的前2~3章,主要用中文讲授,强化英语专业词汇;随后,逐渐增加英文讲解比例;最后,在免疫应答之后,由于免疫学基本内容的掌握、词汇的熟悉和英文听力水平的提高,进入全英文授课。经过几轮的实践,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使学生达到了可以听英文讲解来充分掌握免疫学知识量的水平。

5 考试方式的改革

在双语教学中,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原则上应该以测定免疫学知识掌握为主,运用英文的能力为辅。为此,将考试方式进行了“多样化”改革:

(1)闭卷“考试”与开卷“综述”相结合。最后的考卷是测定学生最终掌握和记忆的知识。但在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英文阅读、英文思维和英文写作能力,我们让学生在学习了免疫系统组成的基础上,自己将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应答内容,通过自学进行理解,并用其个性化的方式“综述”出来。结果,在学生们“综述”作业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自学能力的提高、写作水平的锻炼和个性思维的展示。

(2)闭卷“考试”中采用英文必答、中英文选答相结合。由于学生之间英文水平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我们的考试是以测定免疫学知识掌握为主要目的。如果考卷单纯要求全英文答卷,一些英文基础较差、而免疫学学习很好的同学将无法测定出真实的成绩;但如果全部试题都可以中英文选答,就会失去让学生较为扎实的掌握专业英语的双语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名词解释和概念性问答的考题中,要求必须用英文回答;而论述性和理解发挥的考题,可用英文回答,也可用中文回答,但中文回答所得分数为英文回答所得分数的80%。

6 结语

经过全方位的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师通过双语教学,带动了自身的专业学习,在完成教学工作过程中,使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大大提高;学生通过免疫学的双语教学,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更重要的是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特点:既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又是与基础、临床各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因此,该课程恰当、有效的双语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各前沿生命科学的关注和学习,而且对后续学科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彭 彬,樊明文,边 专 et al.牙体牙髓病学双语教学的初步评价 [j].中国高等教育,2002;4(1):54?61.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独立学院 “梯级推进式”教学模式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pose a proper model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bilingual teaching as practiced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ourses, including teachers’ qualification, teaching approache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design.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l requires an interactive class and employs English as its main teaching language, along with certain Chinese explanation for some terms, specialties and difficulties. In ligh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people's enthusiasm towards bilingual courses at higher education levels, the proposed model may indicate a possible direction to improve current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urrent China's tertiary institutions.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Independent Colleg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l

一、序言

双语教学是指除母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外语及外国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熟悉相应外语的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熟练的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它要求教师使用正确且流利的目标外语进行知识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外语能力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双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两种语言实施部分学科或阶段性教学的具体实践,是实施双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双语教学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外语教学,是带有特殊性的外语教学。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双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二、双语教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双语教学与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语言的教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内的双语教学主要指汉语与其它不同国家语言的教学,特别是英汉不同国家语言的教学。本文涉及到的双语教学特指后者。国家及各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顺应时代要求,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

2004年,教育部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明确规定,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双语授课比例不低于10%,才能到达优秀标准。2005年,教育部规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质量,急需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数量。2007年,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再次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今后,教育部将把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作为高校的一项评估指标。”2009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意见》,赋予双语教学全面的定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开展双语教学,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从事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学,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双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上,其实施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语言、学科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理解三个主要部分;双语教学目标的实施还受到师资水平、学生程度以及社会学校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理论上讲,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由学习语言为主到学习学科知识,再过渡到利用两种语言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先进学科文化,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

独立学院因其招生,教学条件等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母语和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而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使用母语和使用外语的比例,视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学生通过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来学习某一专业技能,成为具有跨语言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用外语进行思维,可以通过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双语教学模式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以及控制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与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双语教学模式可归纳为“沉浸式”、“保持式”、“过渡式”三种。(1)沉浸式(immersion program):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即完全沉浸在非母语的教学之中);(2)保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刚进入学校时是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即从始至终保持母语教学,平衡的使用母语和外语作为学科语言,学生能同时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3)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即由部分或全部的用母语教学过渡到完全使用外语教学)。

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受到学生英语水平、课程难易程度以及双语环境因素的影响,遵循下面3个原则:(1)第二语言(外语)刺激的强度,必须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恰当的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2)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过程中加大某些课程的实践环节,增加某些先修课程的导入环节,有利于教学的效果;(3)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内,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双语教学实践与活动的机会,创造有利的双语教学环境,能够有效促进课堂内的双语教学效果。

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构建出“梯级推进式”双语教学体系。独立学院招生逐年扩大,而生源局限,学生总体外语素质较低。高水平双语师资的缺乏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独立学院双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双语教学将语言学习融合到专业学习中,使其既具有专业课程的特点也具有语言课程的特点,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独立学院双语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梯级推进式”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尝试,对双语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建设、教材建设、效果评估等多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对双语教学实践予以指导,以使其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

第一梯级是基础性双语教学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专业知识尚处入门、英语水平刚走过高考的大一学生。第二梯级是扩展型双语教学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掌握了部分的专业知识,经过一年大学英语学习而听说读写译能力都有长进的大二学生。第三梯级是纵深型双语教学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专业知识已成体系,基本具备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大三学生。

四、结语

全球化、国际化的世界发展趋势,预示着中国同国际的交往日趋频繁。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双高”的复合型双语人才为目标。这既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全新实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和时展的需求。双语教学的兴起和发展要符合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家化的发展趋势,而培养“精外语、通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国家和社会都是重要和必要的。当然,目前,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必然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开展的积极性以及价值所在,直面困难和挑战,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家蓉,李桂山.中外双语教学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黄文.双语教学:与时代联网[J].中国教育报,2004,(3).

[4]王斌华.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张谦.双语教学论[M].香港: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

[6]Colin B.Foundation of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Philadelphia:Multilingual Maters Led.1993.

双语教学模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双语音乐教学;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一、少儿音乐教育中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自国家教育部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起,双语教学课程在全国的中小学已经逐步开展。其中多以主科教学为主,音乐艺术学科发展缓慢。为了加快音乐双语教学研究进程,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笔者采用以英语为课堂主要用语、汉语为辅助语言进行音乐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以少年宫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对少儿音乐课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让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避免由于英语先入为主,而造成的学生语言滞后带来的思维障碍,使教师能够熟练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从美国双语教育研究学者给出的“成长关键时期的语言体现(LanguageExhibitsaCriticalPeriod)”图示中可以看出,在最下方一行“获得新语言的年龄(AgeofAcquisitionofNewLanguage)”中,从出生至7岁的学龄前阶段是人类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第二种语言(非母语)的黄金年龄。8岁至10岁的小学阶段是人类言语发展的重大转折期。11至17岁的中学阶段是人类第二种语言学习能力的下降期。由此可见,在少儿音乐教育中开展学科双语教学是多么重要。

二、双语音乐课教学模式构建

奥尔夫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肩负着幼儿智力开发、学习兴趣激发和艺术熏陶的教学重任,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游戏化的形式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活动实践中强调动脑、动嘴、动手来获得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奥尔夫音乐课上加入双语教学模式,既能给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的音乐灵性和思维空间得到了自由的释放。从儿童语言与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和英语与音乐学习的基本规律来看,少儿的英语与学习应该从注重口语会话入手,遵循“先功能、后形式”的学习规律。以先听后说、以听带说、以听促说的口语教学原则和培养兴趣为主、学习知识为辅的教学原则为根本,以适当变化向创造活用过渡为原则。课堂教学设计为:1.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首先,音乐课中教师应尽量多的营造英语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张口说英语,在歌声、琴声中让他们感受音乐和英语结合的美妙。其次,音乐教室的布置也很重要。教室应能给学生带来步入音乐殿堂和进入英语世界的美妙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呈现。例如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卡通乐器图形,在每一个图形上注明乐器的英文名称。还可以在正面墙壁上方贴上汉英双语“欢迎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和“WelcomeToWonderfulMusicWorld”的字样。或在墙上布置一些可爱的卡通小动物跳舞唱歌图案,在图案下方标注“Dancing”、“Singing”等英文。通过学习环境的创造,使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2.创建和谐轻松的师生交流语境,培养学生积极活跃的英语和音乐思维。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语言是师生交流的工具,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音乐教师课前和课后的课堂问候语应充满童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孩子们熟悉的儿歌旋律用在上课之前的课堂交流中,边弹琴边唱“Hello!Kids,goodmorning!Howareyou?”,学生用英文边答边唱“Hello!Teacher,goodmorning!Wearefine!”。教师在课堂结束后边弹琴边唱“Goodbye,Byebye!Seeyounexttime!”,学生边答边唱“Goodbye,teacher!Seeyou!”。在教学进行中,教师也可用英文说课堂用语。如,Standup,Sitdown(起立,请坐);Bequiet(安静);Goodjob(做得好);Whocantry?(谁想试一试);Letussing,one、two,Start!(让我们唱歌吧,一、二开始)。学生用英语回答Icantry(我能试一试);OK!(好的)。这样学生就在无形中复习了英语课上曾经学过的基本用语,巩固了知识。能够让他们在精神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通过丰富的英语节奏游戏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语感。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是一种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语言。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随着教学进程来讲授专业音乐英文词汇。例如,在讲授节拍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节拍类型2/4、3/4等拍子来告诉学生“拍”就是“time”,可分为two-fourtime,three-fourtime等。开始时,学生打的节奏有强有弱、参差不齐,教师可以通过加入英语节奏游戏的方法来加快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说,“Children,letusplayagame.Followmeplease!”(孩子们,让我们做个游戏!)。然后教师边打节奏边说“Candy,candy,Ilikecandy!Itisyummy!”(糖果,糖果,我喜欢糖果!真好吃!),学生边打节奏边回答“Candy,candy,Ilikecandysomuch!”.以此类推,教师可以变出很多种节奏组合,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调整节奏的快慢进行反复练习。这种通过边说英语边拍节奏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轻轻松松掌握了节奏还学习了英语。4.音乐课堂通过讲授英文歌曲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与创新能力。以歌曲《AppleTree》苹果树的课堂教学为例,讲授歌曲之前,教师问:“Doyoulikefruit?”(你喜欢水果吗?)学生答:“Yes,Ido.”(我喜欢。)教师问“Whatkindoffruitdoyoulikebest?”(你最喜欢哪种水果?)有的学生答Bananas(香蕉),有的答Pears(梨子),有的答Oranges(橙子),教师补充“Ilikeappleverymuch.Letuslearnanewsong:AppleTree!”(我非常喜欢苹果,让我们学一首新歌:苹果树!)然后教师自弹自唱进行示范,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不经意间被大大提高,既接受了音乐教育,又受到了英语的熏陶。教师可以用歌唱的形式把一些枯燥的音乐英文术语用旋律编辑起来教给学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

三、教学环节设计与教师双语能力培养

1.教学环节应始终以音乐课程为主线。双语教学的运用应建立在以讲授音乐知识为主的基础之上。如果讲解过多学生很难记忆且无法理解的英语词汇,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在每节课的教学安排上,教师应注意课堂用语的选择是否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所接受、英文歌曲的选择是否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学习英文歌词的时间是否过长)、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否能真正与英语相结合等问题。2.音乐教师英语授课能力的提高。音乐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英文口语听说能力。能够流利地说出简单的课堂用语,唱出较为标准的英文歌曲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音乐教师应多参加一些国际大师班,多听多练多交流。定期参加英语培训,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英语水平,自由驾驭双语音乐课堂。

四、结语

在少儿音乐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中英文的语言环境、通过渗透和学习世界多元文化,使接受音乐双语教育的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跨国文化沟通能力,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用英语来表达音乐思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谦.国外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面面观[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5)

[2]蒋南梅.小学双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

上一篇:原生态设计范文 下一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