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6 19:00:19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对策

一、廊坊市中小学双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廊坊市从2002年春季启动全市小学、中学、高中的双语教学试点工作。试点中,本着自愿原则和学校实际,廊坊市小学双语课程为数学、科学、艺术(音乐、美术)和计算机,市级实验学校基本上都参加。初、高中双语教学试点课程为生物、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学校因师资等原因课程安排有所不同。经过8年的努力,实行双语教学的中小学从2002年7月的18所增加到100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高。

肯定成绩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双语教学是在总结传统外语教学不足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我市中小学双语学习环境并不理想,尚不具备充分的双语氛围,社会和家庭语言环境缺乏,负面影响很大,不能为学生提供双语实践的环境;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式单一,多为讲解法,过多的讲解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双语教师整体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市中小学师资情况基本为:高中――本科毕业,初中――专科毕业,小学――中师毕业。初中和小学的师资,完成旧模式的教学没问题,但从事双语教学普遍困难,这也是我市中小学双语教学限于局部的原因之一。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从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方法的多元选择、双语师资的培养进行探讨。

二、对策分析

1.改善教学环境

环境是无声的人格塑造者,校园中一景一物对学生的培养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精心营造适宜的环境对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中小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从校园绿化、运动场地、活动室、活动场地、训练场所、办公室、食堂、宿舍等的布局、设计、改建、装修,都应处处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英语社区”。充分发挥楼道墙壁的教育功能,把一些名人肖像、制作成漫画的英语格言、文学故事、名人名言、宣传单,颜色鲜艳、形象夸张地张贴在楼道墙壁,用中、英双语代替传统的中文注释。此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再加上夸张、有趣的画面,备受学生的关注,起到潜移默化的双语教育功能。

2.教学方法的多元选择

就教学方法而言,当前,我市中小学双语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课程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和双语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为减少语言障碍,增强趣味性,教师过多地依赖讲解法和多媒体,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反不如传统授课方式。因此,双语授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大量电子文本集中出现,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创设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的“对话”中实现智慧的撞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优秀的双语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对于中小学学生,双语课程开设之初,他们兴致很高,但由于学科知识和语言的限制,要把这种激情保持下去很难。这需要教师在保证学科教学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好学乐学。为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期间,对于实践性强、模仿性强的学科如体育等,可采取教师中英文呈现、讲解案例,学生中英文观察、模仿案例,运用规则,教师中英文总结规律方式进行。对于那些动手能力要求高、客观性强的学科如实验课,可采用教师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和结果评估的方式。对于学科内容需要、现实有实体可供参考的学科,如生物教学、历史人物教学,可采用现场参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后总结的方式。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课,采用学生课前复习、教师讲解、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双语评估的方式进行。

3.双语师资的培养

双语师资问题的解决需要高等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本人共同的努力。

首先,高校要创造条件,利用现有的外语人才资源,有计划地为中小学输送优秀双语人才。根据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课程,改革培养模式,重点加强专业英语和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积极鼓励非外语专业学生辅修一门外语,外语专业学生辅修喜欢的其他专业,同时把双语教学纳入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加强其双语实践能力。

其次,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并将其常规化和制度化。双语教师的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一是英语口语训练,保证教师能用正确、地道、流畅的英语进行教学;二是对现有的双语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如数学英语、艺术英语、计算机英语、地理英语、生物英语等,这是双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三是加强双语教学的技能培训,关注案例教学,鼓励教师主动探讨学科教学的规律;四是加强双语基础理论与科研方法的培训,双语教师不仅是双语教学的实施者,更是双语教学的探索者和开发者,一定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反思能力和正确的科研方法的结合更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发展。

最后,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学双语教学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应继续加大双语教学投入,在硬件、软件两大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加强监管与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优秀双语人才向城市过分集中。

参考文献:

[1] 姜艳敏.浅谈我市中小学双语教学[J].辽宁师专学报,2004,(5):102-103.

[2] 于利平.关于中小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4,(9):29-31.

[3] 马敬华.辽宁省双语中小学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3,(7):43-44.

[4] 章昌云(编译).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1996,(3).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一、建立园本培训机制,打造优秀双语教师团队

要实现有效的双语教学,就要打造优秀的双语教师团队。为此,我们建立园本培训机制,即针对不同教师的具体情况分层制定培训方案,并建立教师英语口语测查评价体系,还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和主题活动。这样,既便于展示和检验英语教学成果,又利于打造优秀的双语教学团队。

1.制定分层培训方案

制定分层培训方案,即通过理论学习和英语知识强化,不断更新幼儿园双语教育理念,从而为双语教师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向成熟型、研究型教师发展。

(1)强化理论学习

我们通过强化理论学习,促进专任英语教师朝着幼儿教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针对英语专任教师对幼儿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不熟悉的情况,着重加强幼儿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培训,以提高英语专任教师的学前教育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先进理念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最终促进英语专任教师朝着幼儿教育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强化英语知识

我们通过英语知识的相关培训,促进幼儿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由于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我们创设了自由的英语培训氛围,以鼓励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大胆使用英语交流,并从规范的英语语音基础训练开始,逐步开展包括国际音标发音技巧、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听力能力、英语日常用语和英语自我介绍等方面的培训,旨在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最终提高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特别是,我们将英语培训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并坚持每月一次的英语技能培训(例如,英语主题教学培训、英语教学技巧培训、英语游戏教学培训和英语律动教学培训等)。

2.建立口语测评体系

建立双语教师口语测评体系,即每年开展一次双语教师英语口语测查,以检测双语教师每一阶段的英语专业技能水平;每学期开展一次幼儿英语口语能力测查及分析,以检测双语教师英语教育的成效,力求评价目标与日常教学时效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口语测查分析,任课教师可了解本班幼儿的英语学习水平,从而进一步反思教学。这样,既发扬优点,又找出问题,还能制定改进方案,最终为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师培训目标提供有力依据。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既能有效提高课题研究效果,又能有力推动课题发展。尤其是,我们注重将培训与研究相结合,定期开展双语教师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活动,即通过集体说课、活动教案、课例评选和课例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加强学科组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不仅在活动中总结,更在研讨中发展,最终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

4. 举办多种形式的专题活动

为了给教师创设宽松、愉快的培训环境,提供学习英语、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开展了“英语教师情景表演大赛”“英语教师口语大赛”和“英语角环境评比”等专题活动,这样,既提升双语教师的口语运用技巧和应变能力,又增强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综合艺术表现力,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二、利用多方资源,开展专业化培训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相应的、具有权威性的培训,因此,我们努力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具体有两点。其一,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让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教育理念,又定期邀请双语教育专家为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师面对面展开专业对话和咨询。其二,我们充分利用外教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外来文化。例如,每月邀请外籍教师对我园教师进行英语口语的指导,从而确保我园教师英语语音、语调的准确。

三、促进英语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尝试多种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不仅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更是把英语融入幼儿能力发展的各个领域的教学。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推行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改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研讨以及开展教研观摩展示活动等。经过不断的探索,我园教师结合语言、社会、健康、科学和音乐等领域,开展丰富的英语教学主题活动,从而有效地将幼儿英语教学与主题教学活动、领域活动有机整合。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英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启发幼儿动手操作实验,以鼓励幼儿用英语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合作与交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英语启发幼儿的想象,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于是,幼儿一边画画,一边用英语描述相应的颜色、图案等,这样,便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日常词汇。总之,教师应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过渡到多元化、多形式的双语活动,并逐步尝试教与学、情与知以及人与境互动的双语教育模式,巧妙地将英语与其他领域的课程相融合。

四、建立“师带徒”的互补机制,并提倡自我反思

为了使教师在专业方面互融、互补,我们有针对性地让专任英语教师与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师结对,旨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以不断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并有效促进他们的迅速成长。这样,不仅形成教师各自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使英语教学与各领域学科更好地有机融合,更促进幼儿园双语教学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提倡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以逐步培养和提高教师对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这样,既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地探索、体会教学理论,又利于他们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还利于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以使他们不断发现自身发展的价值,最终提升自身的研究能力。

总之,园本培训、专业培训、课程整合、互补机制以及自我反思等构成了我园双语教师职后培养的有效模式,这不仅丰富了双语教师的学习内容,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幼儿园双语特色品牌的形成。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培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管理策略

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目前还存在着以本民族语言为交流工具的现象,推进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两种语言的教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保存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科学的教学课程标准和主动性和教学具体要求,教材编写水平的落后,以及最为重要的双语教师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且存在整体素质不高、分布不均[1],再加上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双语教学的实行推广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一、注重培训双语人才

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培养大批双语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其管理和培养策略应该做到明确。

(一)建立双语培训管理体系

对于双语教师的培养,首先应该建立相关的双语培训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机构[2],对此进行规范指导,以确保双语培训模式的良性运行。对于双语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系统指挥与信息反馈相促进、相结合。对于系统指挥需要成立相关引导部门,对教师培养进行管理、监督、指导,并及时收集学员反馈的信息,对此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相关可行性的建议。对于反馈系统,则要求在培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信息的反馈采集,以研究分析用于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调控和不断优化。

(二)常规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熟知常规管理中的应对策略,有利于帮助稳定双语教师培训的良好运行,双语教学中主要以教学和教师两个为基本点,要确保双语教学的核心地位的同时,对双语教师进行严格的考察审核,并建立相关奖赏惩罚制度,对于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以表示出对于双语教师的认可和尊重。

1、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教学工作展开和推行,在管理工作中给予管理者导向作用,才不至于误入弯道而多走路。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本人有引导作用,有利于双语教师明确自身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意义以及理念,做到更好的自我约束以及教授学识。坚持双语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让学生学习的意志更为强烈,以保障双语教学工作的积极开展。

2、完善双语教师考核制度。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审核方式不标准规范,教师无论工作态度如何,工作效果怎样,都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工作与收获不成正比,导致了双语教师的工作怠慢。在此我们应该重新建立考核制度,在完善规范现有考核制度的同时,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在职双语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水平考核,并以此作为薪酬调整的标准,借以促进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建立明确的赏罚制度,要对于优秀的双语教学工作者要给予表彰鼓励,以提高双语教师自身的自豪感和民族优越感,进而推动双语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建和稳定发展。

3、双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教师这个职业本身要求具有责任感、事业心以及献身民族事业、培养祖国下一代的良好品质,双语教学中由于对双语教师的重视度和认知度不够,其地位尚处于社会低端,因此全社会应该重视双语教师这一职位,要肯定他们崇高的教学精神,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教师素质的培养

对于现有的在职双语教师的培训,着重于对其素质的提高进行培训,并及时灌输最新的知识技能。首先作为双语教师的教师本身应该对自己制定严格的要求,做到对工作的负责,教学态度的端正以及思想上的极度端正。在对双语教师的素质进行严格考核评估的同时,要求其采用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确保自身教学状态良好的同时,在课堂上也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学习策略的训练与培养

对于目前仍处于接受教育培训的未入职教师,应该着重培训他们自身学习双语的策略以及教学策略[4]。

1、构建语言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上,主要是少数民族教师对于汉语的学习以及汉族教师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认知。在培训中,应该积极引导培训人员根据自身条件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达到快速学习语言的目的。

2、明确学习目标。阶段分明的目标计划有利于培训人员快速掌握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策略运用在实际教学中也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分类培养。不同的教师受到语言影响的程度不同,对语言的认知亦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培训中,应该对接受培训的教师进行类别处理对待,并分别对其进行学习策略指导,以达到培训的优化目的。

二、国家政策鼓励

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在内要求少数民族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自主加强对双语教学人才的培养,在外要努力吸引大批人才到偏远地区中去,到基层中去,以支援双语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依照相关国家政策,制定并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双语教师的优惠政策。

1、提高本地现有双语教师的工薪福利,提高双语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教育资金投入,采用优劣分化对教师进行筛选淘汰,教学工作中表现良好的教师可适时提拔,并依据个人意愿考核能否改换工作地点。以此积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国家西部支援计划,鼓励民族大学的双语教学人才到基层中去。双语教学地区地处偏远,经济较为落后,基础设施较差,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几乎没有。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西部支援计划中的相关政策,鼓励人才到基层去支援。同时,少数民族当地政府可以主动出击,通过与高校毕业生签订短期服务的协议,将人才留在本地;在大学教育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关奖学金优惠政策,鼓励人才到偏远地方去;另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以考研福利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前往基层教育等。

实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培养双语教师是一个系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各方面的努力配合,才有利于维护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朱崇先,双语现象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民族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2] 柳慧,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育师资问题及对策,《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年第9期

[3] 胡艳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双语教学: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10月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涉外工程;交通工程国际班;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46-02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驱动下,我国海外工程投资额和新签合同额逐年攀升。2013年,我国共完成海外工程额1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8%,新签合同额17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我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急需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英语环境下从事相关工作能力的双语复合型人才。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已于2008年起开始招收“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为进一步促进国家“走出去”战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落实,我院于2014年新设了“交通工程(国际班)”专业,并于同年招生两个班共计68名学生。本文将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及专业特色培养环节等方面介绍该专业开设两年以来的人才培养实践,并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目标

与其他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高校不同,长安大学交通工程(国际班)是为适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海外扩张需求而精心打造的创新型专业方向。在学生培养方面,既要强化英语学习,又要夯实学生的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功底,并通过增加与国际工程相关的特色课程(外资贷款项目建设管理实务、国际工程应用写作、国际交流实践课程等),最终培养学生成为“中国公司的国际工程专家”和“外国公司的中国项目专家”。

二、课程设置

该专业涉及课程可分为四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总学分173个,总学时达到2566。具体学时分配见表1。

在公共基础课中,除了工科学生必备的综合英语、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土木工程制图等基础课程外,还增加了英语高级口语(60学时)、国际工程应用写作(双语,60学时)及工程美学导论(30学时)等特色课程,力求在大一时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在专业基础课中,增加了特色课程外资贷款项目建设管理实务(双语,60学时)。该课程由具有丰富外资贷款项目管理经验的资深教师授课,使学生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项目的建设程序和管理惯例有充分了解,掌握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需的实务技能。所有专业课程均使用双语授课,作业以及考试均以全英文方式进行。在教材选择上,广泛使用国内出版的优秀双语教材及英文原版教材,同时结合任课教师编写的案列分析,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与国际工程实践接轨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此外,除了交通工程专业必学的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课程外,还将公路学院的王牌课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等列为必修课,以解决交通工程专业略有些“偏软”的问题,使学生未来的就业面更广[1]。本专业尤其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每门专业课均安排了至少一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或实习,使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团队建设

国内推行双语教学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教学团队建设。合格的双语课程授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掌握双语教学的特点,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交通工程(国际班)的教学团队主要包含三部分教师。

1.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青年教师。为支撑国际班的教学工作,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自2008年起成立了“创新性人才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并于同年开始引进海归博士,专门负责国际班的双语教学工作。截止到2016年,中心共引进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新西兰及日本等海外名校的博士20余名,专业涵盖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及统计学等,主要负责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专业和“交通工程(国际班)”专业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他们的加入有力地保障了双语授课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将海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第一时间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国际化的思考方式。

2.经过双语教学培训的骨干教师30余名。为进一步充实教学团队,公路学院遴选了30余名教学成果突出的骨干教师分批次前往香港理工大学接受双语授课技能的培训。通过直接进入课堂听课、接受香港理工大学教师培训指导等方式,强化英语教学能力,并全面深入地学习双语授课技能,打造独具特色的双语教学平台。

3.海外名校特聘教授。除以上教师外,本专业还聘请了三位已在海外名校取得“终身教授”职位的著名学者为特聘教授,包括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的蔡宜长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张占民教授(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以及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的尤占平教授(“长江学者”教授),全面推行国际化教育。

四、专业特色培养环节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双语教学成果,交通工程(国际班)设立了两个有专业特色的培养环节:全浸入式英语夏令营和全英文毕业设计/论文。

1.全浸入式英语夏令营。全浸入式英语夏令营由长安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于2012年共同发起,每年暑假举办,为期两周。截止到2015年,已成功举办过三届,累计培训学生近400人。每年的夏令营均邀请30名左右的国际志愿者师生(志愿者来自香港理工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学府),在长安大学本部校区开展封闭式全英文环境下的口语培训、主题讨论与演讲、话剧培训与表演、主题观摩等互动式英语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与表达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以满足公路交通行业持续增长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

2.全英文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双语教学的延续及双语教学成果的检验,大四下学期的全英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实践环节的重头戏。一般在大四上学期结束前一周举行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同时给每位学生发放由导师编写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大四下学期开学第二周学生应提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并由导师评分,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每两周应提交双周备忘录并交由导师签字,总结这两周的工作进展,并对下两周工作做出规划。一般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举行预答辩,检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情况,并由答辩小组进行打分。学生应在6月初提交毕业论文初稿,由各评审小组进行审核,6月中旬举行正式毕业答辩。毕业答辩不合格的学生,将参与6月下旬的补充答辩。学生若选择做设计类课题,应提交20000字以上的全英文设计说明和不少于20张设计图纸;若选择做论文类课题,应提交30000字以上全英文论文和由导师指定的20张工程样图。每位学生的论文均应在Turnitin批改系统中做重复率检验和语法检查,整体重复率高于30%视为不合格。

五、问题探讨

经过近8年“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和近2年“交通工程(国际班)”的人才培养实践,笔者认为我院双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1)缺少与双语教学模式相适应的优秀教材。一方面,目前仍有不少双语课程缺乏合适的英文教材。虽然原版英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全面采用原版英文教材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也不符合我国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2]。另一方面,本专业开设的一些特色课程目前并无对应教材,例如外资贷款项目建设管理实务。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心已从去年开始组织优秀教师编写符合我国双语教学实际需求的英文教材,第一批教材有望于明年正式投入使用。(2)双语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本专业多门双语课程开设时间并不长,与课程本身配套的双语PPT、英文习题集、英文试题库、课程录像等仍不完善。此外,在目前国内多所高校开始尝试在线课程的情况下,本专业也应尽快组织骨干教师,将部分精品双语课程制作成在线课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本专业的行业影响力,促进专业发展。

师资力量仍有待加强。本专业授课教师以海归博士为主。这些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突出、英文基础扎实、责任心强,但毕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中心从去年年初开始,搭建教学平台,加大了海归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之间的联系,针对每门课程组织教学小组,力求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程琳,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2):58-61.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216-02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

我国自加入WTO 以来,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高校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各行业、各领域,合格人才的重任,面对着如何使本校的学生迅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更具有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高校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双语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国家教育部经过社会调研,敏锐的发现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于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所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要先行一步”。文章虽然没有规定,会计专业要开展双语教学,可是由于金融与会计存在的密切联系――可以说不懂会计的专业知识,将限制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很多高校,把会计课程作为金融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在开展金融、法律等双语课程的同时,也开展了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而且为了加强双语教学的力度,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教育部还将双语教学的比重作为评估的一个硬性指标。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双语教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材选择原版外文教材,老师用外语授课,尽量避免在课堂上讲汉语,此种授课方式难度系数较大;二是教材用的是外语原版教材或者是授课教师的自编教材,授课时用中文,接近于翻译,此种授课方式难度相对较小,因此较为普遍。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在高校进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可行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要求。2006年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国会计准则必须与国际接轨。而国际会计标准也开始趋于全球一体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直接主体,展开会计的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世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高校的双语教学成为可行。

第二,有教育部的大力支持。“4年后要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西南政法大学强调了双语教学的趋势。对于聘请双语教学教师的项目由教育部给予适度资助。

第三,学校顺利通过评估的客观需要,也使学校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双语教学的改革中来。自教育部将双语教学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中明确下来,并将其作为评估一个硬性指标以后,学校就加大了针对于双语教学的投资,从改善教学环境的软硬条件出发,到师资力量的强化,已经开始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双语教学的学习环境。

第四,懂会计专业英语的人才供应严重短缺与需求旺盛的强烈反差,也使会计双语教学成为可行。2007年薪酬排名,十大行业公布,顺序为金融业、高科技企业、房地产业、咨询服务业、传媒行业、汽车行业、消费品行业、医药行业、能源化工行业、制造行业。金融业排在第一位,房地产、咨询服务业,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这三个行业都离不开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所以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具有更大的执业选择范围。目前,随着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于懂会计英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的趋势,可是供应却成了问题,高薪的职位很多,能满足要求的很少。导致世界上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进行职业证书的培训。如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ACCA),国际注册管理会计师证书(CIMA)等。自ACCA在国内启动以来,到目前也不到1万人。可见会计双语人才培养的空间很大,高校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也该提上日程了。

三、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步骤

培养一批精通外语、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素质财务人才是中国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高校并不多,双语教学正处于摸索的阶段。在全国范围内,会计专业课程难度较高的双语教学――即采用原版外文文献,包括社会的培训机构只有14所。开展会计双语教学学校有中新国际财经,北京涉外教育学校等。当然很多高等院校仅仅是基础课程的难度较低的讲授。如何开展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呢?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强化英语,克服语言障碍

高校会计的双语教学应该注重阶段性。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还不能马上适应高校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在大学的第一年强化英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有一定词汇量,包括日常英语单词和专业词汇。这就要求高校设置一定量的英语课程,并将英语相关证书的获得作为学生奖学金、困难补助发放的选择性条件;还可以定期召开英语沙龙,为学生提供实际的真实的场景;展开英语口语、笔试等的知识竞赛,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还可以定期提供社会用人的相关信息,使学生意识到英语的程度与就业的层次、薪酬是密切相关的,从而使学生自动学习英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做好英语储备,克服语言障碍。

2. 创造环境,营造学习英语会计课程的氛围

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应该造成足够的声势,使学生对于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充满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班牌的设计、到会计系的知识大赛、到班级的团活,都应该融入专业英语的痕迹,营造学习英语会计的氛围。当然,也可以请往届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现场介绍目前的工作与会计英语的联系,介绍成功的学习经验,对于学生可能说服力更强,起到更好的效果。

3. 进行人才积累,解决双语教学授课教师问题

会计双语教学课程相对于公共英语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担任会计双语教学的教师,即要求与有很深的会计专业的造诣,又要求对于英语很精通,否则将把学生引入歧途。而由于我们以前的教育体制,学科的单一性导致,懂英语的不懂会计,懂会计的英语不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随着中国会计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双语教学人才的奇缺问题便突出出来。如何改变现状,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顺利地开展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呢?

可以在会计系内进行教师普查,对于外语语种是英语的教师进行英语会计基础知识培训,使大多数教师对于英语专业词汇有所了解。挖掘内部教师的潜力,重点培养有良好英语基础的年轻教师,鼓励他们进行双语教学。对于无法通过内部教师解决的较深、较难课程的授课任务,可通过外聘人才的方式解决。有合适的能够从事会计课程双语教学的人才是学校实施会计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保证,学校和系部应该给予这样的教师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定期给予他们培训的机会并报销培训费用是更为可行的方式。

4. 教材的撰写和选择,成为双语教学的根本

没有和会计专业课程相匹配的双语教材,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学生现有英语基础上开发校本英语教材和双语教材是十分重要的。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应该适应本校授课的对象的要求。过于复杂,将加大学生预习、自学的难度;与基础课程脱节将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授课的效果。

2006年国内的会计准则修订以后,正规出版社发行出版的会计英语专业教材很少,校内教材的编写已经迫在眉睫。高校可以利用英语系的英语特长,会计系教师精通专业知识的特长,将两个系,专业的、优秀的教师进行整合,合作编写适合会计专业学生的双语教材。教材的编写要求作者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才能保证是新的知识。当然,如果学生的素质普遍很高,对于专业知识和英语的掌握都很好,学校又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会计专业教师,也可以选择纯英文版的会计教材。

四、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目前双语教学还是个新兴的事物,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课程更像摇篮中的婴儿,在实施会计课程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现实的问题。

首先是高校班额过大,不利于开展会计双语教学。在西方,班额一般控制在20―30人左右,一般不会超过40人,而我国的高校一直是上“大课”,也就是班额达到了100多人,更有甚者,达到了250人。专业课如此授课,根本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会计双语教学对于授课环境有更严格的要求,根本无法想象,双语课程在如此大的班额中实行。所以,学校要成功的开展会计课程的双语教学,就一定要从班额安排上进行改革,保证小班授课,对于会计双语教学的课程打开方便之门,以便于老师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有所把握,适当的进行教学计划、授课内容的调整,并进行可能的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的聘用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普遍存在“职称观”,而且目前的待遇也与教师的职称挂钩。这就造成了开展双语教学的门槛过高,好多高校制定的关于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都明确“副教授以上或博士”的要求。

而副教授的评定具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就算大学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一般的教师也需要9年的时间,都在33岁以上,而年龄稍大的老教师由于时代的影响对于英语的掌握程度根本无法满足目前英语双语教学的要求;博士生的要求,对于一般老师就更是望尘莫及了。所以,学校应该降低门槛,进行人才选拔和任用的改革,使真正有能力的,可以承担会计双语教学的人才人尽其才,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总结

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绝不应该是纸上谈兵,应该切实行动起来,积极地进行高素质、精通英语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高校开展会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解决奇缺人才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人才竞争,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淑芳,武忠远.论高校双语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J].山东文学,2008,(1).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一、双语审判工作的开展情况

我院设有职能部门14个,派出人民法庭3个,全院共有干警64人,其中少数民族干警46人,审判员28人,其中蒙汉兼通的有20人,占审判员总数的71.4%,书记员共14人,蒙汉兼通书记员的有9人,占书记员总数的64%。我院年均受理各类一审及执行案件千余件,其中全部使用蒙语的案件为400件左右,约占受理案件总数的39%。

针对地域文化特点及我院民族语言审判资源优势,我院以落实诉讼原则体现党的民族政策为突破口,从方便蒙古族当事人进行诉讼着手,深入开展并探索双语审判的模式。

(一)开展双语司法服务。

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也是整个诉讼程序的入口,为体现司法为民的宗旨,我院选配了法律知识较为丰富、通晓蒙汉双语的法官担任庭长、副庭长,开展双语接待和立案工作,对于不通晓汉语的蒙族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登记立案等相关工作,并相应配套印制了蒙汉双语诉讼指南,同时,将诉讼费收费办法以双语方式上墙。在蒙古族聚居的苏木乡镇设立特色法庭—额勒顺法庭,法官和书记员全部是通晓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的干警,年均审理近百起的蒙文案件,当地农牧民大多不懂汉语,双语法官的合理配置不仅为当事人在法律咨询、案件、、出庭等方面提供了方便,也充分保障了当地百姓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在其他审判庭人员配置中,必须有一名通晓蒙汉双语的法官,保证每个业务部门都有能和蒙古族当事人进行交流指导的法官。我院还不断加强蒙文巡回审判工作,在苏木所在地设立审判点,在嘎查村设立巡回审判联系点,聘请当地威望高、责任心强的蒙古族农牧民为调解员,将法律送到蒙古族农牧民的家中。这些做法受到了广大蒙古族当事人特别是不懂汉语的蒙古族农牧民的欢迎。

(二)强化双语司法实践

建院以来,我院就一直使用民族语言进行庭审,尤其近年来,我院将此项工作作为一个亮点工程,不断加大蒙文庭审的比重,在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审判中,全面开展蒙文庭审活动。一是运用蒙语进行庭前指导。包括庭前用蒙语送达举证须知及传票等相关法律文书,在当事人及时了解案由、开庭时间及地点的基础上进行举证指导。二是用蒙语驾御庭审。运用蒙语告之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并进行举证、质证、答辩和陈述,运用蒙语归纳争议焦点。对当事人双方都是蒙古族的,推行全程蒙文审理。三是针对当事人双方有一方是蒙古族的情况下,我们充分告之当事人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为当事人聘请翻译等,并保证做到整个庭审过程的透明。四是在庭审中尊重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并以此为法官和当事人的亲和点,做好调解工作。

(三)加强双语裁判文书的制作

我院坚持运用蒙汉两种语言进行裁判文书的制作,专门聘用了兼通蒙汉双语打字的工作人员,并首先保证蒙语裁判文书的核稿、发文,并专职一名党组成员签字把关,提高了裁判文书的质量和效率。定期对蒙古族文字法律文书进行抽查、评比,不断提高法官运用蒙语进行裁判和制作法律文书的积极性。不定期的开展蒙文裁判文书的评比活动,利用各种方式,提高蒙文裁判文书的质量。

(四)抓好双语人员的培训和养成

我院深刻认识双语审判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蒙语法官的培训工作,鼓励蒙语审判人员的学历教育,组织并参加自治区的双语培训班,定期开展蒙文审判的工作交流会,倡导法官和工作人员学习和使用蒙语。要求审判庭通晓蒙语的法官帮助本庭其他人员学习和使用蒙语,并专门购买了蒙文打字软件,安装到各庭室的电脑中,进行蒙文打字的培训。目前就有八名书记员已经能够在庭审中熟练操作蒙文打字,保证了蒙文案件公正高效的审理。

(五)开拓双语信息化平台。

我院开通了内蒙古法院系统首家蒙文网站。这个蒙文版管理系统的版面共分为法院概况、工作动态、信息简报、优秀裁判文书和法律法规五个区域,各区域文字全部为蒙文。点击蒙文网站可以及时了解法院各类案件的审判动态,查询各种审理和执行案件的公告,还可查阅部分生效裁判文书,加强蒙文审判的业务交流,特别是可以查阅蒙文法律法规,蒙文法官可以迅捷地查阅相关法律条文,极大地方便了蒙文案件的审理,同时,也为蒙古族法官的教育、学习和成长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促进了双语法官的培养。

二、双语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干警队伍司法水平较低。我院双语法官及书记员的人数比重较大,但缺乏统一准确的翻译用语,导致裁判文书的术语表达不准确。审判人员的翻译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参差不齐。虽然立案送达的法律文书如传票、权利义务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已经印制了蒙文翻译,但从措辞和词语搭配还不是非常规范,特别是缺少全国或者民族自治地方统一的尺度。

(二)、翻译人员短缺。目前,我院没有专职翻译人员,只能由懂得蒙汉双语的法官开展双语审判,但是法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不能足以胜任。对于当事人双方为不懂汉语的蒙古族,或当事人一方为汉族,另一方为不懂汉语的蒙古族当事人时,因为没有翻译进行庭审翻译,案件审理非常困难。这既不符合法律要求,同时延长了审判时间,降低了审判效率,从审判工作需要上看,我们急需专职的翻译人员。法院专职翻译是否能设立专项编制,法院内部能否设立兼职翻译人员,如何设立值得探讨。

(三)、法院经费紧张。我院受理的蒙文案件较多,从立案到执行各种相关文书都是蒙汉双语制作,这导致诉讼成本过大、办公办案艰难。尤其在刑事案件中,公诉机关提供的都是汉文法律文书,如果当事人是蒙古族看不懂不接收,由检察院还是法院提供翻译权责不明。蒙文裁判文书送达后,执行机关不予接收,导致罪犯无法交付执行,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翻译和制作两种文字的裁判文书,这样就会增加诉讼成本,上级机关能否在开展蒙文审判上,给予经费上的倾斜和照顾。

(四)、缺少标准工具书。在审判实践中缺少法律法规的标准蒙文翻译版本,缺少蒙文工具用书,这很容易造成文字歧义,虽然我院坚持使用蒙汉双语制作裁判文书,但是如果能够确定蒙古语的规范用语和翻译标准,将大大提升司法工作的效率。

三、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需要上级机关的支持和我院的努力才能克服。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院要充分认识双语审判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审判执行和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双语审判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我国汉语已成为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通用语言,汉语文成为最新、最快、容量最大的信息载体,成为知识和科技情报的最丰富的信息库。任何一种少数民族语文都还不能超越汉语文所起的作用。汉语文掌握的程度已成为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力以及科学文化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结合我院实际,只有抓好双语审判工作,才能更加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才能使司法更加便民利民,才能使人民法院更能高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当前,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正在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革。这一宏伟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我院审判工作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以双语审判工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审工作公正高效发展。

(二)坚持“分类指导、双语并进、优势发展”的原则

双语审判工作不仅涉及到案件审判程序、实体等一系列的审判问题,还包括法官队伍编制、法院经费配备、科学管理考核等一系列政(务问题,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比较敏感的原则问题。我们认为确立本地区双语审判体制既要考虑到确保蒙古族当事人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权利和依法公正审判这两层基本因素,也要考虑民族地区语言环境的现实应用情况。既着眼于双语审判的特点和地区实际,又要着眼于民族的未来发展。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双语审判队伍建设:比如选拔优秀的、熟练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有志于服务当地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免试、降低高考分数线等方式使其进入民族大学专项学习法律专业知识;对毕业后自愿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双语法律大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子女到省会城市读书就业等优惠政策。比如在民族地区政法各类选拔和考录中,设法增加少数民族双语法律人才。在司法考试中,定向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大幅度的降低分数线的招考政策;对长期在法院、检察院工作,并且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在司法考试中进一步放宽条件;应着力培养双语法律翻译人员。在部分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设立翻译处,聘请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的需要,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吸引汉族法律人才到这些地区工作并为其提供民族语言的培训机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应继续通过培训、交流、挂职等形式提高这些地区法律职业队伍素质等等。

(三)建立统一的双语审判考核和评估体系

随着审判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采用双语审判进行绩效考评作为评价审判工作效果的手段还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通过科学有效的双语审判工作,有效地督促双语案件审理达到合法化、规范化,同时对审判工作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积极进行双语审判工作绩效考评,不断提高民族法官司法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双语审判工作调研和总结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双语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089-03

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聚集的地区,历史上曾是亚欧大陆交通与文明的通道,是东西方各民族迁徙与文化交融的地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疆共生活着55个民族。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0.8%。由于多民族、多文化、多语种的聚集,使新疆有着多民族融合与多种文化并存的特征,并形成世界三大音乐体系构成了新疆最具特色与意义的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为使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协调发展,实现跨民族文化的交流,需要学习跨民族文化的语言。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确切了解新疆各地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教学的开展情况,2011年8月,委托新疆各地州市、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就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特别是教学现状情况,分别对新疆14个地州市直属中小学校和94个县市区中小学校采用书面调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10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经过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我区许多中小学除母语课外,音乐等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基本上达到真正的双语教学模式。然而,双语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双语音乐教师的需求量也同时增加,对双语音乐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光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的汉族音乐教师,已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发展。双语音乐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可以说是造成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益长期偏低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对新疆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中的教学现状、教材使用及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此对新疆地区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一、音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108份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图1-1),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75.00%;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13.89%。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从几年级到几年级开设音乐课(请选一项)”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开设”,占48.15%;排在第二位的是“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开设”,占29.63%。这表明,新疆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能开设音乐课,而且大部分城区在高中阶段仍然坚持开设音乐课。总体而言,新疆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情况较好,城区在高中阶段音乐课开设情况好于农村。

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图1-2),16.67%的被访者认为“很好”;28.70%的被访者认为“好”;34.26%的被访者认为“较好”;17.59%的被访者认为“一般”。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79.63%。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怎样?(请选一项)”时,7.40%的被访者认为“很好”;16.67%的被访者认为“好”;33.33%的被访者认为“较好”;29.63%的被访者认为“一般”;3.70%的被访者认为“差”。认为“很好”、“好”、“较好”的共占57.40%。这表明,新疆城区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总体上较好,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的效果比较一般,亟待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二、音乐教材使用情况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一套好的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问卷汇总得出,当问及“本地城区(含县城)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图2-1),99.0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当问及“本地农村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使用的教材是:(请选一项)”时,91.67%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0.93%的被访者认为“使用学校老师编写的教材”。这表明,新疆中小学校开设音乐课时绝大多数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目前,音乐课主要使用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是主要为汉族学生编写的,用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并不合适,目前的问题是缺乏适合新疆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材。

三、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2004年以来,新疆一直坚持推动“双语”教育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等政策。实行“双语”教育,需要大量的双语教师,为此新疆实施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于2004年8月颁布《“双语”教师培训规划》,并对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受训教师要求具有一定汉语听课、备课水平的普通中小学现任教师,参加培训的小学音乐教师需中专学历、初中音乐教师需大专以上学历;同时,有3年以上教龄,原则上年龄在35岁以下。汉语水平考试(HSK)成绩,小学音乐教师3级以上,初中音乐教师4级以上;少数有培养价值、自身素质较好,能够达到HSK相应水平的教师,年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40岁。

为保证经过两年培训之后能在“双语”教学岗位发挥骨干作用,推动当地“双语”音乐教育发展,根据各地州市现有中小学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数量分配培训名额,通过笔试、面试和公示三个环节,在新疆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进行培训。2007年至2010年,举办小学、中学“双语”音乐教师培训班各8个,培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323名、中学207名,培训人数呈逐年递减态势。

从汉语水平、音乐教学水平和音乐专业知识水平三个方面来看,“双语”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确实偏低。

一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严重匮乏。少数民族音乐教师汉语水平偏低,有些教师仅会母语,只能用最简单的汉语进行交流,更不用说用汉语授课了。

二是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普遍较弱,学历普遍偏低。由于地处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导致部分学校只能选择一些汉语相对较好、或稍懂汉语、或稍懂一些音乐的少数民族教师参加培训。

三是一些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后期才学习的音乐,音乐知识和专业技能很弱。还有一些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正规专业培训的教师,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以声乐、键盘和舞蹈等西方音乐,很难体现新疆地方特色。

四是一些少数民族教师音乐技能达到较高水平,教学中可以示范,但无法用汉语进行准确表述。比如,音乐课程中的节奏、节拍;音程、调式等概念混淆,语义表述不清,致使他们成了教学的“失语者”。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和要求,如不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少数民族音乐教师对开展“双语”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新疆“双语”教育的科学发展。

四、相关解决对策

当前,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尽管面临着双语教师数量短缺、素质偏低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表明,新疆的“双语”音乐教育工作正在向前发展。今后,新疆对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学的科学研究

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门力量,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音乐教育的相关问题加强研究。尤其是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构建科学的双语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二)加强师资培训

1、着力解决现有“双语”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

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非常之策办非常之事,在各级财政设立“双语”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并建立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机制,将专项资金切块用于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在职培训,彻底改变“学历低、能力低”状况,把现有人员的素质提升起来。同时,采取互帮互助、结对共建等方式,整体提升城乡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素质。

2、从源头上解决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短缺问题

要采取解决编制、住房,提高工资收入和津补贴标准等综合措施,引导和鼓励民、汉兼通的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从实际出发,放宽准入条件,不具一格选人才,认真解决好非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教师资格认证问题,把合格的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总量增加起来。

3、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的双重乐感

民族音乐学家胡德最早提出双重乐感,他所谓的“双重乐感能力”即一个人完全参与两种音乐体系,即研究一种文化,需学习其语言,以此训练民族音乐学的工作者,要求他们能够表演一种自己所研究的文化的乐器,作为自己研究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本身的实践,理解他的音乐文化基础后,才能用更好的语言加以描述,这对“双语”音乐教师也是适用的。要把新课程理念与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推动少数民族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双语”音乐知识结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音乐教学的创新之路。

4、积极探索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职称评定办法

要遵循国家规定的评定标准,更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对那些把论文写在课堂上、把成果和贡献体现在工作和事业中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特殊褒奖。比如,对长期在中小学工作的“双语”音乐教师,可直接认定中、高级职称,把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出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小学“双语”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发适合少数民族师生需求的汉语教材

教材在少数民族双语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高效的教材编写队伍,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教材的研讨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教学模式编写不同的教材,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汉语水平、不同教学模式群体的需要。另外,教材编写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发展的形势不断对教材进行科学修订,制定具有我区音乐教学特色的教材,以适应各地双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

自治区各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有共性,但汉语环境和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模式上不宜采取相同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各地不同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具体对策上应采用适合当地师资水平和学生水平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区的双语音乐教育稳步有序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永刚.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文集[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2]王生耀.对新疆高师音乐教育的思考[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8.5.

[3]方晓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12.

[4]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展望[J].乐府心声,1999.9.

[5]付东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视野中的语言文化生态环境[D].新疆师范大学,2007.5.

[6]王洋.从语言态度的角度透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出版社,2007第2期.

[7]张欢,付晓东.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建设――以新疆多元音乐文化为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第4期.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1.1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1树立对体育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只有对体育双语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体育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英语。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在英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体育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对体育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1.2培养合格的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

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具备专门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前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大学入学时英语要求较低,毕业时很多院校也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要求较低,这就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形,让他们去担任体育双语教学课程是有难度的。而且,目前只有极少的高等院校开设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双语教学课程,应该说体育双语教学的后备人才是不足的。不言而喻,体育双语教师的匮乏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加大投入,在体育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校际间加强交流,实现人才共享。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可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只有快速更新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才能立足讲坛,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双语教学同样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1.3树立合适的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我国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写,不会说;听力差;各学科领域的词汇量太少。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合理适时地渗透英语,使英语与体育学科知识同步获取。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体育和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1.4选用合适的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可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这些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在英语教材的选用和引进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其一,标准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教育体制不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各异,因而在内容上、深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与我国对体育专业的要求相一致。其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体育双语教学的方法及原则

2.1体育双语教学方法

体育课是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体育教师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先从口令等比较简单的入手,然后慢慢过渡到对动作技能的讲解等难度比较高的内容。碰到较难的体育专业词汇,学生不能完全听懂,可以巧妙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用画图或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2.2体育双语教学的原则

简练、灵活性原则。即教学中对许多复杂的综合性练习、技术动作的描述,尽量简练化,尤其注意选用常用词语讲解,使学生易听、易记、易理解,在简练表达的基础上,又注重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即同一练习的要求或同一技术动作采用不同的常用词语去描述与表达,从而使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外语。

2.3看、听、做、说同步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讲解、观察与模仿动作无处不在,任何动作不但有其明确的含义,而且语言直接描述也是技术动作理解和掌握必要的一环。因此,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察时动口;耳听时配合身体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时,同伴或自我语言提示。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听、看、说、做同步进行,既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和印象,又具有良好的语言强化练习作用。

2.4技术与语言练习的情景性原则

即在教学组织安排中设计出带有情景性的练习形式,这样使每个学生在练习情景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表达什么、做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加之情景练习中热烈、活跃、自然的气氛,很容易消除单纯语言练习时的害羞心理,突破“开口难”的障碍。因此,在这种情景中,语言的交流讨论、相互间的提示,能在自然轻松状态中进行,这正是语言学习所需的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原则。在双语教学中,注意利用两者的优势,将两种学习教材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同时练习提高语言能力,又可在语言练习中,加深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改革体育双语教学的考核制度

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体育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可实行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注重平时考试,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如果一门课程同时设立了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则应对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成绩予以注明,从而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较公平的环境。体育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必然还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4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讨

(1)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双语教学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双语教学政策极为重要,这已被成功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等所证明。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各试验学校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存在差异。首先,要制定有关标准来规范双语教学。目前,双语教学在多数高校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大部分学校,既缺乏真正有能力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也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更没有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于是,在体育课上,教师用英语发出简单的动作指令竟被视为双语教学也就毫不奇怪了。也正因为如此,双语教学也被一些人士误解为有其表而无其实,只是一些学校吸引生源的招牌。这样的双语教学是失败的双语教学,其根本原因是双语教学还没有规范的标准。所以,亟待制定相应规范,杜绝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对于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根据双语教师能力要求,建立双语教师准入制度,设立门槛,杜绝滥竽充数;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双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双语教材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价等,以此来规范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优惠,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和研究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2)合理引进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

①吸引“海归”人才落户高校。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留学人员回国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外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外语水平无疑较高,而且专业知识也处于国际前沿,当然是双语教学的最佳师资。

②短期内外聘一定数量的教师来弥补师资困乏的局面。相对来说,重点大学双语师资较为充足,普通高校可用外聘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③聘请外籍教师。目前,各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来说都只担任纯外语语言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双语教学的方针,我们可以引进更多的外籍教师来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即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

(3)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

在师资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注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把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正规的脱产学习和不脱产进修以及非正规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双语师资。可选择外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他们进行外语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在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为回国进行双语教学打下基础,也可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可以胜任专业双语教学工作。

(4)教师自身要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第二多的地级市,现有朝鲜族人口12.6万人,朝鲜族中小学15所,其中小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4所,12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4546人,其中小学2042人、中学2504人;朝鲜族学生4346人,汉族及其他民族学生144人,外国学生56人。幼儿园14所,其中独立幼儿园3所,纳入小学管理的幼儿园11所。在园儿童784人,其中朝鲜族儿童706人,汉族及其他民族儿童78人。教职工765人,幼儿园52人、小学288人、中学425人;朝鲜族教师647人,汉族及其他民族教师66人。除牡丹江朝中123名纯汉语授课班学生之外,对其他在校生全部实施“朝汉双语”教学。自20世纪90年代中韩建交以来,大批韩国企业涌入中国,大批朝鲜族居民出国或到南方务工,随之带来大批农村朝鲜族群众迁居城市,加快了朝鲜族的城市化进程。 大批农村朝鲜族中小学逐渐萎缩,甚至撤并,目前全市只有5所农村小学、1所农村中学,三分之二的朝鲜族中小学集中在县镇以上城市,90%学生集中在县镇以上学校。随着大批朝鲜族进城定居,他们的居住和日常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及受到广播、电视、网络等汉语媒体的影响,绝大多数家庭的双语文化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部分家庭特别是年轻父母的家庭语言交流多以汉语为主,朝鲜语为辅;原城市朝鲜族家庭则以汉语为主,不用朝鲜语交流,缺少双语环境,造成多数朝鲜族适龄儿童不会讲本民族语言;并且当时城市还缺少朝鲜族幼儿园,只有海林市有1所朝鲜族公办幼儿园。这些导致大批朝鲜族适龄儿童流向汉族学校就读,城市朝鲜族中小学生源开始下降。据调查,当时有多数朝鲜族高中毕业生升入大学后很难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汉语关很难过,四年平均成绩很难入闱大型国有企业和其他外资人才供需交流会。针对以上变化和情况,从1997年牡丹江市开始了“朝汉双语”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朝汉“双语”教学现状 (一)“朝汉双语”教学模式改革 自1997年开始,牡丹江市根据各学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任务和特点以及生源双语状况,分学段实施了不同的“朝汉双语”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对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实施两种“双语”教学模式。即针对农村或市区学校的农村生源实施“朝鲜语为主加授汉语”的模式;对市区生源实施“汉语为主加授朝鲜语”的模式,并逐步向“朝鲜语为主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过渡,以适应小学加强民族语言教学的主旨。 2.小学二年级以后整个小学阶段采取“朝鲜语为主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距离学生毕业、接触社会和就业遥远,以加强民族语言教学为主,汉语教学为辅,除汉语学科,其他学科均用朝鲜语授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均采用朝鲜语,积极营造朝鲜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夯实民族语言基础。 3.初中阶段采取“朝汉双语兼固”的教学模式。在进一步加强朝汉双语学科教学的同时,把其他学科分成两大类,分别用朝鲜语或汉语授课,即政治、历史、地理用朝鲜语授课,物理、化学、生物用汉语授课,进一步巩固了朝汉双语学科的教学成果。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采用朝汉双语,积极营造双语交流的环境。 4.高中阶段采取“汉语授课加授朝鲜语”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距离社会和学生就业最近,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汉语交流和表达能力,除朝鲜语课外,其他学科全部用汉语授课。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中阶段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全面提高朝鲜族高中毕业生的汉语水平。 (二)加强朝鲜族幼儿教育,为“双语”教学营造环境 2002年前,牡丹江市只有1所朝鲜族公办幼儿园,若干个民办朝鲜族幼儿园,在园朝鲜族幼儿人数不超过150人,公办幼儿教师不超过10人。2000年为了扭转城市朝鲜族适龄儿童因不懂本民族语言大批流入汉族学校的现象,市有关部门几经深入朝鲜族社区和朝鲜族中小学调研,发现多数朝鲜族小学生源萎缩、教学用房闲置、师资剩余,便提出依托朝鲜族小学创办朝鲜族幼儿园的建议和要求。经过两年的运作,2002年首先在宁安市朝鲜族小学创办了第一所依托小学创办的朝鲜族幼儿园。2003年后,牡丹江市、海林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等相继在朝小创办了朝鲜族幼儿,形成了将幼儿园纳入小学管理的新的办园体制。目前,牡丹江市有14所朝鲜族幼儿园,其中独立幼儿园3所,纳入小学管理的幼儿园11所,在园儿童784人,切实扭转了大批朝鲜族适龄儿童流入汉族学校的现象,为城市朝鲜族适龄儿童接受本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创设了良好的“双语”环境。 (三)努力实施生源多元化,为“朝汉双语”教学开拓新的需求点 1997年的社区调查发现,个别汉族家长看到朝鲜族毕业生到外资企业就业优势就提出了送子女接受朝鲜族教育的需求。1998年市教育局不失时机地在牡丹江朝鲜族中学高中部创办了汉族班,开始录取市区12名汉族初中毕业生,期间转走4名,剩余8名学生2001年高中毕业时全部升专科以上院校。由于他们具备了简单的朝鲜语会话和文字交流能力,大学毕业后均得到良好的就业。2002年市区朝鲜族小学创办幼儿园以来,有部分汉族学生流入朝鲜族中小学,目前全市有144名汉族及其他民族学生在朝鲜族中小学就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上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2010年牡丹江朝中、朝小创办了国际部,目前全市有56名外国学生就读,实现了朝鲜族学校生源多元化,为“双语”教学开拓了新的需求点。 (四)以“双语”教学为依托,积极营造“双文化”生态环境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小学以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双语”教学为依托,开发了《中国朝鲜民族历史》、《朝鲜民族礼仪教育》、《朝鲜民族艺术欣赏》、《朝鲜族民族体育》、《唐宋古诗词欣赏》、《中国古代散文欣赏》等校本课程,用以传播“朝汉双文化”。同时,通过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积极营造“朝汉双文化”氛围,让各民族学生和外国学生感受到多元文化差异和影响,为其成为多元文化人和创新型思维创设了成长环境。#p#分页标题#e# (五)积极探索“四语”教学模式改革,拓展“双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自1998年起,牡丹江市各朝鲜族中学积极探索了“朝、汉、英、日等四语”教学模式改革,从“单一外语”必修向“两选一”或“两选两”必选模式转变,给学生更多的语言选修的机会。十多年来,“四语”教学模式已在全市朝鲜族中学普及,形成常态,成为朝鲜族中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朝鲜族中学毕业生凭借“四语”优势在就业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同时,通过四种语言和文化的比较性学习和研究,降低了“朝汉双语”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朝汉双语”教学的效度,拓宽了“朝汉双语”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文化的高度看待语言、文字,用思维的高度看待文化,让语言和文字在文化和思维的习得和感悟中形成标识,并以文化和思维的标识印记在学生一生的记忆中,形成良好习惯和品质。 二、存在问题 (一)“双语”师资短缺,来源不足 双语师资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朝鲜语教师缺口较大,全市缺少近20多人,目前部分朝鲜语教师专业不对口,第一学历不达标,严重影响朝鲜语教学。二是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的朝鲜族教师来源不足,各朝鲜族学校引进了汉族和其他民族教师,从而影响了朝鲜语教学成果在其他学科中的巩固和提高。近年来,全市初、高中朝鲜语成绩每况愈下。 (二)城市朝鲜族适龄儿童的语言结构变化,影响“双语”教学策略 目前,居住在城市的农村朝鲜族移民家庭子女多数是第二代或第三代,他们多数生在城里、长在城里,他们与原城市朝鲜族居民子女一样缺失朝鲜语或“双语”交流的环境,他们的第一语言和文化背景是汉语和汉文化。所以,对他们的朝鲜语教学实施母语教学策略、汉语教学实施外语教学策略已失去应有的功效,影响朝汉“双语”教学效果。汉语教学难度偏低。 (三)“双语”教育策略缺乏整体性设计和实施 目前朝汉双语教育存在整体设计问题: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朝鲜族学校对“双语”教学理解局限于汉语和朝鲜语教学上,缺少各学科教学的整体跟进,进而影响整体“双语”教学效果;二是缺少除汉语和朝鲜语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课堂“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三是在“双语”教学中缺少全面的“双文化”教育策略;四是“朝、汉双语”课程内容缺少全面统合,重复现象严重;五是“朝汉双语”课程和教学中缺少朝汉互译内容。 三、应对策略 (一)整体设计“双语”教育策略 根据生源的第一语言环境,科学设计和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与策略:一是对城市朝鲜族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实施“汉语授课加授朝鲜语”的模式,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侧重加强朝鲜语会话和思维训练;二是城市朝鲜族小学和农村朝鲜族幼儿园、小学实施“朝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模式,重点加强朝鲜语教学;三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继续采取“朝汉双语兼固”和“汉语授课加授朝语”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开设朝汉互译选修课程;四是城市朝鲜族中小学积极推广海林市朝鲜族小学的经验,汉语课教学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语文教材(即普通小学的语文教材),以满足朝鲜族群众对提高汉语教学水平的需求;五是积极探索和实施其他学科(除朝语文、汉语文)课堂“双语”教学模式,以巩固提高“朝汉双学科”课堂教学成果。 (二)以语言教学为载体,全面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一是认真总结“四语”教学模式改革成果,依托语言附载的文化功能,全面开展“多元文化”教育;二是以校本课程开发和活动课程为载体,积极开始“多元文化”教育活动,营造“多元文化”环境;三是建议教材编写部门要全面统合朝鲜语,努力实现“双语”双赢。 (三)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双文化”双向传播 一是通过招收汉族学生,向他们和社会传递朝鲜族文化传统,实现朝鲜族文化在社会上的最广泛的认同和理解;二是通过开发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课程,向朝鲜族学生和韩国等外国留学生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实现文化双向传播。三是通过与韩国、朝鲜进行文化交流进一步充实中国朝鲜族文化内涵。 (四)全面做好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双语教育质量的提高的关键之一是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教师。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协调省内外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朝鲜族中小学“双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切实解决“双语”师资短缺、来源不足等实际困难和难题。

双语培训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管理专业 双语教学 实践策略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是指要将母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掌握了使用不同语言的技巧。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将母语翻译成其他语言,也不是将其他语言翻译成母语,而是要创新语言教学,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其他语言的能力。

一、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从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旅游业急需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经验丰富的中级管理人才,比如:旅游企业中的公关、宣传、规划等各个部门都需要这样的管理人才。在此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了计算机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两门以上的语言。因此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要大力开展双语教学,通过双语教学既促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得以提高,又可以满足企业的多样化的需求。

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困难

(一)缺乏专业的双语教师

当前,虽然有一部分老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却比较低,比如:《导游实务》这一门课程,这门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老师在教授这门课的时候可以使用双语来开展教学,那么培养出来的既是中文导游,又是英文导游,这就会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然而,许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是非常低的,因此双语教学活动是无法顺利开展下去的。从某种程度来讲,双语教师的缺乏阻碍了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

(二)双语教材较为缺乏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用到了以下的教材,如:《导游实务》、《旅游礼仪》、《旅游法规》等。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没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教材,再加上这些教材的理论性较强,这就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没有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这些课程都比较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如果选用英语教材来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三)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不管是从科学性来讲,还是从合理性来讲,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的表现如下:

1.重复设置课程。高职院校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往往会参考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有一些课程的设置与中职课程设置重复了,比如:《旅游学概论》等。

2.较为落后的培养方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于重视理论课却忽视了实践课,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三、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专业的双语教师

我国的双语教师是非常少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专业的双语教师。第一,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于那些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二,高职院校要定期培训专业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第三,高职院校要举办研讨活动,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研讨活动中,英语能力较差的专业教师应该虚心向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请教,促使自身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再加上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因此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思想,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学科的教材建设,整合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其就要重视教材建设。不管是从内容上来看,还是从体系上来看,国外旅游高等院校的教材都比较成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到案例教学法,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可以搜集一些原版教材,并且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市场的需求变化来整合课程内容。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将课程结构化整合作为思想来处理新信息、新动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的人才。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学习。

(三)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实践性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多个主题,然后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的资料,最终总结出相关的知识点。在课上教师用外语来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得以提高。由于有一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存在着误区,此时教师要通过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说英文。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也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了。

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高职高专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平台,还能够让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此同时,高职高专院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模拟竞聘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将双语教学改革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双语教学就是母语、其他语言同时进行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能够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专业人才。在改革双语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当老师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英语词汇,还要重视学生是否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如果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英语词汇,又掌握了专业课的知识,那么就完成双语教学的目的。

四、总结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为该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引进一些专业的、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从而推动了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欣彦,赵江涛.论旅游高职教育中的双语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0(05).

[2]邓丽梅.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0(26).

[3]刘小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及改革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

上一篇:大专毕业论文总结范文 下一篇:商务英语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