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26 13:37:13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篇1

传统双语教学模式,多是在形式上将教材内容的讲解由汉语讲解变成双语讲解。教学模式的思路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学生从中受益的仅仅局限于多了解到一些理论知识的英文说法,而缺乏真正意义上对整个工作过程的把握。造成了所学不实用,所学不会用的尴尬情况。据调查,用人单位经常抱怨在招聘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后,还要花费企业培训成本使其熟悉国际贸易流程,这也对现有的双语教学在内容模式上提出了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工作指导手册,设计教学模式均围绕“所学即所用”展开,能很好的解决上述矛盾。笔者很荣幸地作为高校特邀记者参加了2008年由无锡人才市场举办的国际贸易专场招聘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了83个从事国际贸易的公司,得到76份调查问卷,参与率为91.56%。几乎有八成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不满意的。从图2可以看出:虽然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但工作上手速度极低。这应该就是造成了超过八成用人单位不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揭示了传统双语教学的弊端。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方法本身是有助于克服“工作上手速度”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模式,还是照搬原有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际工作脱节。因此,只有方法与模式相一致,都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导向,这种完美的配合才能克服上述问题。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设计

双语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主要分为三块:情境模式,方法模式,考核模式。而这三块均要根据工作实际来设计,配合双语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工作实际的把握,克服一些实际问题。

(一)情境模式设计

情境模式也可认为是内容模式。将不同的工作内容设计成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情境。所谓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中心的内容模式设计,即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将原有的教材内容顺序打破,重新编排。按照工作项目和任务的要求,将各项目和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柔和在一起。即不是为了学理论知识而学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学所需的理论知识。这样很多知识点在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中不会安排在一起,但在这种新的模式中就安排在了一起。这种变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和能力的把握,而非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以“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为例。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以国际贸易的完整流程为工作项目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平台,进行章节情境设计。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融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从而形成一个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的理论知识根据工作指导而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成为贸易流程中模块的工作指导。使学生不仅能够管中窥豹,而且能够一览众山晓。整个国际贸易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大工作项目: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过程,合同的执行(出口)及合同的执行(进口)。首先,交易前准备工作。将此项目的两个任务设计为两个情境讲解:情境一(工作任务一)为寻找客户,情境二(工作任务二)为资信调查。在情境一中着重介绍寻找客户的途经,情境二重点讲解资信调查的通用方法。其次,工作项目之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点,任务从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结束共有八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分别据此设计情境:情境一询还盘磋商、情境二讨论商品相关条款、情境三价格谈判、情境四运输事宜、情境五保险事宜、情境六支付方式、情境七一般条款、情境八合同签订。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工作的重点项目,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将其设计为课程内容重点章程,充分体现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来进行情境设计的理念。在该项目的实现中,情境设计以“合同”为载体,按照从最初询还盘到合同签字生效的完整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上情境和实际业务操作完全一致。工作项目三为出口商的合同的执行,在这个项目中出口商主要要完成从准备单据、发货、取得货款、退税等十项工作任务。因此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十大情境模式:情境一申请产地证;情境二租船订舱;情境三商检;情境四保险;情境五报关;情境六装船;情境七交单;情境八核销;情境九结汇;情境十退税。工作项目四为进口商执行合同,在该工作项目中主要有四项工作任务,据此设计四个工作情境:情境一支付货款;情境二进口报检;情境三进口报关;情境四索赔和仲裁。参考哈弗MBA课程的案例导向教学,为各个工作项目设计真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预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上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情境模式设计。然而仅仅有内容上的改变还是不够的。理论教学要通过实践来巩固,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还应配合双语设计的方法模式。

(二)方法模式设计

所谓方法即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中,应考虑两个层面的方法:一是理论教学中的方法模式;二是理论教学后的方法模式。

1.案例引入与导出

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虚拟一个以实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案例情境。教师在该案例中担任编剧和导演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贸易的甲方和乙方。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虚拟的环境中,和学生一起为双方设计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仿真的贸易平台。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教师,负责编写“剧本”。而学生按照“剧本”,找出本幕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预习的工作要求由学生在课下协同完成。教师编写的“剧本”给学生一个抛砖引玉的参考,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在课程前,将本幕所设计的知识点和考查点,列一个Checklist(检查表格)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仔细记录学生对知识点和考查点的掌握情况,并对双方的表现进行打分。学生“表演”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和总结,对所涉及的外贸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评出“最佳表现奖”等奖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实践与理论高度融合

理论教学后,存在教学效果巩固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单纯的理论教学,其巩固效果很差。在传统的外贸教学中,通常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开,学期的大半时间讲授理论,学期末进行实训。这样的弊端是:在学理论时,由于比较抽象,很难真正全面地理解。而实训课时,平时教授的理论知识由于掌握不牢固,已经大部分忘记了。这样一来,变成了“夹生饭”,“回锅肉”。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高度融合的实践与理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将只是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训分成章节实训和汇报实训。章节实训与章节理论教学紧密相连,学完了理论知识,立即去实训,使抽象的理论得以在实际应用中消化理解,成为技能。而汇报实训,是将所学的分散的知识和技能条理化,是实际工作情形的真实预演。

(三)考核模式设计

由于前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以提高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其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书面百分制考试了,否则会使前面的改革前功尽弃。前面教学内容突出工作重心,后面方法的案例教学与理论实践高度融合也突出工作实际,因此考核再以理论为中心就非常不协调,甚至会影响前面两项成果。因为当学生得知考试仍以传统理论考试为主,其学习目标就会发生变化,认为学习工作实践与考试不相干,会挫伤学生学习工作实践的积极性。因此,考核模式的改变是非常必要的。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课程,其考核应采用多种形式并举的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尤其要突出工作实践能力。具体可设计为:书面考试(占20%),平时作业以及平时表现(20%),工作情境考核(30%),口试(面试)考核(30%)。

三、基于工作过程双语教学模式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在执行过程中主要面临两大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配套教材。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有很多双语教材。然而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以原有的中文教材为基础,在传统框架下编排相关内容。很多内容理论性太强(如术语),很多实践性的环节缺失(如报检、报关等),很多知识顺序颠倒(如磋商)。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要求所有知识点的设计和组合均围绕工作过程,并在每个工作情境中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学完理论立即操作。因此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所要求的是工作手册式的便捷的双语教材。针对这种现状,应对双语教材重新设计和编写。目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上述模式编写了自印教材《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材》,该教材受到学生的好评。第二个难题是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实行。高度融合即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实践学生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当前主要院校现行的教学计划很不适合这种模式的推行。在当前院校的教学计划中,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和分配,往往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分开。往往是前半学期理论,后半学期实践。在这种计划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很难。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应让双语教师有充分选择权,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实时调整理论和实践环节,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调整教学计划,将实践环节和理论环节合在一起安排。即将实践环节放到理论教学中去。但是在实训室的时间和课时安排上会给系部带来一定的麻烦。另一种方法就是:引进集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训室。该实训室集理论讲解、实训操作为一体。教师在实训室中讲解,同时学生可实时在实训室操作。这样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在一起。

四、结论

双语教学模式篇2

一、酒店管理专业“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含义

双语教学的含义主要是通过外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得到同步的提高,而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沉浸式”“浸润式”“过渡式”和“维持式”。其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处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不单单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英语知识点讲授,并且还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他学科课程的讲授,也就是说,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不单单是将英语作为学习的内容,更是将英语作为了学习的工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能够极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融入到第二语言环境中,提升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现今酒店管理专业“沉浸式”双语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内诸多高校已经相继开展双语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1.师资力量不足。现今各大高校层出不穷,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很多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来到高校任课,缺乏专业的知识与经验,而有很多英语基本功扎实的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英语口语方面并没有达到专业要求,也有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却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因此,提高高校师资力量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2.课程设置不合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双语课程主要是针对于前台、餐饮以及客房等相关方面,除此之外,其他环节并没有严格按照双语教学的标准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高效培养出的酒店专业人才其实并不专业,在全面性上有所欠缺。

3.教学方法不够规范。我国国内的双语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的体制和模式,教育者也没有对双语教学模式做出硬性的规定,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无法合理的把握外语所占的比例,不能够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定制双语教学的强度。因为没有规范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

三、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方法

1.合理选择师资,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从上述的“沉浸式”双语教学定义可以看出,想要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英语水平,同时,因为是酒店管理专业,该专业的操作性极强,更大程度上的增加了任课难度。所以,合理选择师资十分重要,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来增强本校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培训工作是保证师资水平的先决条件,通过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师资力量,从而加强双语教学的建设,通过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2.合理选择教材,广泛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在“沉浸式”双语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选用教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今各大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所使用的双语教学教材大多是由英文教材翻译而来或者是自编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在进行教材翻译和编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并且使用这种教材,学生无法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外语的真实作用。所以,高校应当合理选择教材,可以选择原版的英文版本酒店管理教材供学生使用,突出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时,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还有助于营造“沉浸式”双语教学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使用英语去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结合实践,培养国际化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实际上是属于操作性、实际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既要有理论的支持,又要有实践的操作,而在“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下,通过实践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助于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知名酒店企业联合,实现校企互动,输送学生到企业中去实践,让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灵活运用。为了突出“沉浸式”双语教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将学生输送到国外去实习,将学生放入真实的国外语言环境中,不再仅限于国内的涉外星级酒店,让学生在国外的语言环境中受到熏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国外的竞争环境。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带薪赴美实习”,联合国外的酒店,每个学期输送固定的学生前往美国星级酒店深造,在学习别人先进的酒店管理技术的同时提高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国际化人才。

4.对考核方式进行创新改革。为了贯彻落实“沉浸式”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考核方法也应当作出相应的改变,并且针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加强调操作性和实践性,因此,对学生的考核不再仅限于一纸试卷,而是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进行考核。理论知识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重点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英语掌握水平进行考核。学校可以通过考核适当的采取激励方式,例如,本次期末考核的前五名可以直接带薪赴美实习,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能够提早的适应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在我国又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酒店落座,同时也为了满足旅游业的需求,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每一个高校的职责;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沉浸式”双语教学,是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各大高校应当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师资力量,合理安排课程并选择教材,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并结合实践,通过学生实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双语教学模式篇3

[关键词]医学 双语教学 英文

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与国际接轨。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也是当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由过去的分散型研究向全球一体化研究转变,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与国外学者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通过近些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的医学研究领域取得许多重大的进展,但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的医学论文相当有限,因此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应加强推行双语教学,以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1.双语教学的定义: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

词典》所给的定义[1]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绝大多数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2.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教学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教师为了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逐步使用学生的目的语(英语),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目的语,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目的语。使用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捷径。

二、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佛经译场、宋代的译馆、明代的通译习所和清代同文书馆。从历史观点看,洋务教育办的同文馆标志着双语教学模式在大学的发轫,同时也是双语教学模式首先在大学的发轫,它是我国近代第一所过渡性高等学校[2]。全国的双语教学已开展了一段时间,试验模式很多,但真正的双语型办学模式还不成熟,甚至有人对医学双语教学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医学双语教学已不是新鲜事,而且医学院由于生源广、录取要求高,多数学生已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较高的英语读写能力,为医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条件。早在解放前,当时的国立上海医学院就一直实行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造就了一大批海内外医学界著名的专家。解放后,在反帝反封建、奉扬本土文化的浪潮中,医学双语教学才停止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上海医科大学开始招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进入英语医学班学习,全校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创办了英语角,形成了较好的英语交流的氛围。但是英语医学班却因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均出国深造而于1987年停止招生。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公共英语的学习,而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如何使21世纪的医学生获取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从而具备国际交流能力,是医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三、医学双语教学的模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分配使用两种语言的授课时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各医学院的历史及实际情况有较大不同,目前在中国,医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中文、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一些课堂用语和简单的学科方面的英语词汇,以便让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教师的英文口语能力及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稍差的院校,在用中文讲授医学专业课时,仅加入少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目前我国内地部分医学院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和教师无法真正置身于英语的学习环境,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和教师进步均不大,这种模式并不属于真正要推广的双语教学的范畴,只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两种语言的比例一般约为1:1。该层次为部分整合层次[3],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学生能够使用课堂用语并能够用英语说出一些医学术语及简单的描述。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学生英语水平较好的学校。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医学院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可以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英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是向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的过渡。目前我国内地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虽然英文具有一定的水平,但英语表达能力不足,且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这时不能因为英语水平而限制专业知识的学习,故在条件不够成熟的学校可由过渡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浸入式教学模式,目前中国内地采用这种模式较为可行。

3.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全英语。该层次为全面双语思维层次,教师和学生均能够用外语和母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学生英语水平非常好的学校,对教师英文口语表达的要求也较高。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医学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内地少数医学院校的外文班也采用这种模式。这种全英文的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内地完全使用这种模式仍然有较大的困难。应注意不能将医学课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在中国,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其表达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难免词不达意,授课难点可适当用中文加以说明,以帮助理解。医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一味追求英语授课而忽视了医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发展医学双语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1.使用多样化和双向性方法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结合使用讨论式、练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式和互相问答式的学习,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和提高医学双语教学效果。教师应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英文回答,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提问,如果实在表达不清,才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用英总结。对于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和句子,课堂需适当复习。用英文完成作业,以训练其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既可以加强记忆,又可为英文考试奠定基础。医学双语教学难度大,只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应防止教师满堂灌的单向传输模式。

2.采用大量病例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中的有关病例(黄疸、新生儿呼吸困难、呕吐、便血、青紫等),引出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尽量使用图表,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眼、耳和口互动,使学生听课变得更加容易。

3.应用现代化手段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消化理解,非常形象的照片与模型,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4.加强教材建设:医学院校的课程较多,学制较长,所以在医学双语教学中选好英文版的教材非常重要,教材内容的确定是双语教学最核心的一环。有了好的教材,在上课前进行预习,了解上课的内容和主要词汇后,可以事半功倍。一般而言,双语教学应采用英文原版教材[4],这样可以避免我国教材内容滞后于国际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的弊端,也可以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国外先进医学知识。但目前引进原版医学英文教材费用巨大,且学生由于英文水平所限使用原版教材时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复制”是不行的,“剪切”倒是可行的办法,结合我国国情,在吸收英文原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编写适用于我国医学生的英语教材至关重要。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对医学专业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平时在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同时,更要在医学专业的原版英语教材的消化吸收中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医学院校可邀请国外医学专家、学者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但要使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系统培养本土教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依靠自身力量培养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水平俱佳的双语教师[5]。既可以请外籍专家来校进行口语训练,也可以让教师参加函授、夜大、远程教育或者让教师脱产进修或出国培训。建立长期、统一、连贯的培训系统,才能保证教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6.创造良好的双语校园环境:仅在双语教学课中讲英语只是一种“孤岛”效应,在整个医学院出现浓厚的外语氛围,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水涨船高”,如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校园英语简报、校园标志双语化等,开辟英语角、英语园地,进行医学英语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予学生和教师无声的熏陶。

7.建立激励机制: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在工作量、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并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多媒体英文课件的制作给予更多支持。

8.改革评价机制:应考虑设置与双语教学相统一的评价系统(评价标准、双语试题考试等),否则双语教学形同虚设。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鼓励医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重视医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和发展潜能,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

总之,医学双语教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医学院校实行双语教学更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使我国的生命科学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们应有步骤地展开,并及时总结经验,把医学双语教学当作一个长远目标来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的医学双语教学模式,并使其不断完善,跟上现代医学前进的步伐,使医学教育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岱松,陈岱松,熊兰,等.对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5):26-27

[2]鲍依稀,谢友红,陶昆.对高等医学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23-425

[3]陈逢艳.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综述.医学与社会,2009,22(11):68-70

[4]赵兴利,刘春明.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119-120

[5]陈鸿雁,喻志英,罗天友,等.医学双语教学发展瓶颈及其对策研究.医学教育探索,2010,9(4):449-451

双语教学模式篇4

关键词: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

传播学作为与新闻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都关联紧密的基础性学科,在传媒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面临转型的中国当下正不断凸显其重要性,但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舶来科学,应如何在本科教育阶段推进其双语教学的发展也正面临诸多挑战。着眼传播学双语教学的未来发展,立足各高校的现有条件与学生水平,因地制宜地构建有针对性的双语教学模式,将成为传播学双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尝试构建一种“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为新时期传播学双语教学的深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基本定位

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导向、双语逐级渗透”,具体可表现为“一个中心”、“两大关注”和“五个转化”。

1、一个中心

双语教学一切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向,他们不是教学过程中被动的存在,而是关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如何具体展开的关键。双语教学不能为了片面强调双语形式而使教学沦为教师单方面的展示表演,要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双语化被动接收为主动学习。

2、两大关注

一是关注学生的现有专业基础和英语水平。传播学理论性强,诞生之初就是作为一门博士课程开授,如果没有新闻学、广告学等关联课程为基础和先导,学生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另外,传播学双语教学要求学生从实践运用的角度来审视和掌握专业英语,这对许多学生而言具有不小的挑战。二是关注学生的专业需求,明确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在全球化语境下进行专业学习,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播学关键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原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为相关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等。

3、五个转化

结合传播学的课程目标与专业特点,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注重五个转化: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加强传播学理论知识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传播现象并通过相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把国外转化为本土,在给学生引荐西方经典理论和案例的同时,密切结合中国当下的国情与社会发展实践,尽量用中国的现象、问题和案例来指导学生展开传播学思考;把历史转化为当下,把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放到今天的传播环境中去考察,并做与时俱进的分析和解读;把抽象转化为具体,在学习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来帮助学生体会运用理论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把单一转化为多样,把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转变为融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实作、专题讨论、自主学习和网络交流为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

二、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主体框架

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主体框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

1、教学内容:理论、案例、实作三位一体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理论、讲案例和动手做三部分。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英文的传播学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这是传播学双语教学的主体和核心。由于直接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宜围绕传播学的基础知识框架,对国外原版教材和文献进行筛选、编辑和重新整理。其次,要用简单明了的英文表述给学生介绍传播学的传统经典案例和中国社会热点。传统经典案例多出自西方且多涉及西方经济文化背景,宜采用中英双语进行介绍和阐释,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中国案例则可用简单的英语在课堂上分析阐述。最后,鼓励学生用传播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考察感兴趣的传播现象和事件。

2、教学环节:师生交替主导、理论实践互补

双语教学既不能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也不能过分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交替主导、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设计更易提高双语教学的节奏感和互动性,具体可通过三大环节来实现:第一,学生值日发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的传播现象和热点事件进行关注和解读。值日团队事先把个案考察及分析思考做成双语PPT并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老师参与他们的英文文本处理并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总结和引导大家的传播学思考。第二,课程主题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设计分章节和专题进行知识讲授,该过程应注重辅以情景设置、视频观摩、案例分析、参与式体验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双语内容,尽量突出单元重要的概念、理论、人物、案例和问题。第三,学生实作训练。教师在课后指导学生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和实际运用,比如开始阶段可以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形式考察学生对英文文本的理解,中间阶段提供英文文献让学生翻译大意并摘要有价值的专业信息,最后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英文媒体进行个案考察和分析调研等。

3、教学手段:探索体验为主、引导督促并重

教学手段的合理配置是保证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教学环节不同,教学手段也应各有侧重。第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用自主学习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来发现问题展开思考,这是双语教学以学生为导向的重要体现。第二教学环节重在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母语表述的概念与观点。比如情景设置、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和参与式体验等。第三教学环节又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框架,修订研究方案,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该环节循序渐进地提升英语在专业认知中的功用。

三、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运作

双语教学是一种讲究策略性的教学手段,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步骤有技巧地逐步推进,走“知识体系上的汉语阐释+概念表达上的英文浸润”模式,在规范的课堂教学与鲜活的社会实践互动中促进学生对双语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可以依循双语的适应期、熟悉期和运用期三个阶段,强调语言、知识和能力的逐级渗透,并在教材、师资、资源库与互动平台建设上尽力为双语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双语教材最好中英文双语对照,并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进行重新编辑,涵盖的知识点宜以建构专业知识基本框架为目标,不宜深挖细掘面面俱到。板书和课件尽量用英文展示。师资建设宜以课程为核心,形成一个由主干教师和后备教师共同构成的课程组,展开集体备课,周期性讨论交流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各类教学手段和案例资源。与“学生导向型双语教学模式”相配合的资源平台建设可能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库、情景设置案例库、核心概念与重要理论的双语信息库、课外辅助阅读的专题文库等。

此外,健全评估机制,畅通反馈渠道,也将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为了保障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课程运行可以通过“任课教师――课程组――教研室――学院”四个环节来监控和考评,并通过课间沟通、课外咨询、调查问卷、考试测评与网络评教等多种形式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双语教学的质量评估还要重视同行老师的教学评价与校内外专家的督导建言,特别是学院非课程组教师的听课交流与校内专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量化评估。总之,在高等教育双语教学改革调整的新时期,双语教学的模式建构与运作实施都要特别注重务实性。唯有如此,我们的双语教学才能真正富有成效并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双语教学模式篇5

【关键词】双语音乐教学;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一、少儿音乐教育中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自国家教育部出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起,双语教学课程在全国的中小学已经逐步开展。其中多以主科教学为主,音乐艺术学科发展缓慢。为了加快音乐双语教学研究进程,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笔者采用以英语为课堂主要用语、汉语为辅助语言进行音乐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以少年宫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通过对少儿音乐课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让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避免由于英语先入为主,而造成的学生语言滞后带来的思维障碍,使教师能够熟练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从美国双语教育研究学者给出的“成长关键时期的语言体现(LanguageExhibitsaCriticalPeriod)”图示中可以看出,在最下方一行“获得新语言的年龄(AgeofAcquisitionofNewLanguage)”中,从出生至7岁的学龄前阶段是人类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第二种语言(非母语)的黄金年龄。8岁至10岁的小学阶段是人类言语发展的重大转折期。11至17岁的中学阶段是人类第二种语言学习能力的下降期。由此可见,在少儿音乐教育中开展学科双语教学是多么重要。

二、双语音乐课教学模式构建

奥尔夫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肩负着幼儿智力开发、学习兴趣激发和艺术熏陶的教学重任,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游戏化的形式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活动实践中强调动脑、动嘴、动手来获得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奥尔夫音乐课上加入双语教学模式,既能给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的音乐灵性和思维空间得到了自由的释放。从儿童语言与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和英语与音乐学习的基本规律来看,少儿的英语与学习应该从注重口语会话入手,遵循“先功能、后形式”的学习规律。以先听后说、以听带说、以听促说的口语教学原则和培养兴趣为主、学习知识为辅的教学原则为根本,以适当变化向创造活用过渡为原则。课堂教学设计为:1.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空间。首先,音乐课中教师应尽量多的营造英语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张口说英语,在歌声、琴声中让他们感受音乐和英语结合的美妙。其次,音乐教室的布置也很重要。教室应能给学生带来步入音乐殿堂和进入英语世界的美妙感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呈现。例如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卡通乐器图形,在每一个图形上注明乐器的英文名称。还可以在正面墙壁上方贴上汉英双语“欢迎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和“WelcomeToWonderfulMusicWorld”的字样。或在墙上布置一些可爱的卡通小动物跳舞唱歌图案,在图案下方标注“Dancing”、“Singing”等英文。通过学习环境的创造,使孩子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2.创建和谐轻松的师生交流语境,培养学生积极活跃的英语和音乐思维。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语言是师生交流的工具,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音乐教师课前和课后的课堂问候语应充满童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孩子们熟悉的儿歌旋律用在上课之前的课堂交流中,边弹琴边唱“Hello!Kids,goodmorning!Howareyou?”,学生用英文边答边唱“Hello!Teacher,goodmorning!Wearefine!”。教师在课堂结束后边弹琴边唱“Goodbye,Byebye!Seeyounexttime!”,学生边答边唱“Goodbye,teacher!Seeyou!”。在教学进行中,教师也可用英文说课堂用语。如,Standup,Sitdown(起立,请坐);Bequiet(安静);Goodjob(做得好);Whocantry?(谁想试一试);Letussing,one、two,Start!(让我们唱歌吧,一、二开始)。学生用英语回答Icantry(我能试一试);OK!(好的)。这样学生就在无形中复习了英语课上曾经学过的基本用语,巩固了知识。能够让他们在精神愉悦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通过丰富的英语节奏游戏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语感。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是一种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语言。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随着教学进程来讲授专业音乐英文词汇。例如,在讲授节拍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节拍类型2/4、3/4等拍子来告诉学生“拍”就是“time”,可分为two-fourtime,three-fourtime等。开始时,学生打的节奏有强有弱、参差不齐,教师可以通过加入英语节奏游戏的方法来加快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说,“Children,letusplayagame.Followmeplease!”(孩子们,让我们做个游戏!)。然后教师边打节奏边说“Candy,candy,Ilikecandy!Itisyummy!”(糖果,糖果,我喜欢糖果!真好吃!),学生边打节奏边回答“Candy,candy,Ilikecandysomuch!”.以此类推,教师可以变出很多种节奏组合,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来调整节奏的快慢进行反复练习。这种通过边说英语边拍节奏的练习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轻轻松松掌握了节奏还学习了英语。4.音乐课堂通过讲授英文歌曲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想象与创新能力。以歌曲《AppleTree》苹果树的课堂教学为例,讲授歌曲之前,教师问:“Doyoulikefruit?”(你喜欢水果吗?)学生答:“Yes,Ido.”(我喜欢。)教师问“Whatkindoffruitdoyoulikebest?”(你最喜欢哪种水果?)有的学生答Bananas(香蕉),有的答Pears(梨子),有的答Oranges(橙子),教师补充“Ilikeappleverymuch.Letuslearnanewsong:AppleTree!”(我非常喜欢苹果,让我们学一首新歌:苹果树!)然后教师自弹自唱进行示范,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不经意间被大大提高,既接受了音乐教育,又受到了英语的熏陶。教师可以用歌唱的形式把一些枯燥的音乐英文术语用旋律编辑起来教给学生,使他们更容易接受。

三、教学环节设计与教师双语能力培养

1.教学环节应始终以音乐课程为主线。双语教学的运用应建立在以讲授音乐知识为主的基础之上。如果讲解过多学生很难记忆且无法理解的英语词汇,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在每节课的教学安排上,教师应注意课堂用语的选择是否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所接受、英文歌曲的选择是否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学习英文歌词的时间是否过长)、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否能真正与英语相结合等问题。2.音乐教师英语授课能力的提高。音乐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英文口语听说能力。能够流利地说出简单的课堂用语,唱出较为标准的英文歌曲是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音乐教师应多参加一些国际大师班,多听多练多交流。定期参加英语培训,努力不断地提高自身英语水平,自由驾驭双语音乐课堂。

四、结语

在少儿音乐教学中,使用双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中英文的语言环境、通过渗透和学习世界多元文化,使接受音乐双语教育的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跨国文化沟通能力,音乐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用英语来表达音乐思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谦.国外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面面观[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5)

[2]蒋南梅.小学双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20)

双语教学模式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双语教学;渗透;模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正处在国际化、全球化时代的浪潮中,英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交流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我们在高一年级235班开设了化学双语课程,探讨双语课程的教育价值问题,对涿鹿县北晨中学235班的高一年级的化学课进行双语教学尝试。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化学是一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验并重的学科,在化学这门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

目前我国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要体现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英语与学科内容整合的语境下,用英语学习某些学科内容,学科内容是英语学习的资源,是最真实的任务型教学,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习得和应用语言。

我国政府在《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提出要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方针政策,为汉英双语教学实验提供了政策性依据。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双语教学是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国际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课题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汉英双语教学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因为它适应了全球化进程和教育国际化的需求,适应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汉英双语教学实验已初具规模,全国性双语学术研究交流平台初步形成:有了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全国性的学术网站;全国性的学术队伍。已在大学占有一席之地(双语教育方向专业),并初步形成区域性发展规划实验与双语教学研究课题布点实验并驾齐驱的态势。这为本课题的在中学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国内有10多部有关双语教育或教学的编著或专著问世,但大多停留在对国外双语教育现状的介绍,联系国内双语教学实际的不多。钱源伟与姜宏德两位教授分别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双语研究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张志远教授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中小学汉英双语教学体系研究与实验”已通过鉴定结题。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源。

我们课题组在以上大背景下,提出“高中化学双语渗透教学模式探索”这一课题,整合化学教学、英语教学和汉英双语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提高学生汉英两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与汉英双语化学学科的学习成绩,推进汉语、英语和化学学科教学的创新,整体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化学双语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 Teaching”或“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高中化学双语教学在化学学科教学上与国际接轨,同时学习运用另外一种语言,这就意味着融合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化学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为学生成长为掌握外语文化的国际公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还能提升教师作为课程建设和参与者的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推进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形成学校和地方的办学特色。

四、高中化学双语教学的尝试

(一)内容选择

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选择内容有趣、有实际用途的知识块。因此,在课题初期我们选择了很多内容,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最后根据学生的兴趣,总结出以学生为发展的原则来确定本课程的内容。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双语性,首先教材语言完全是英语,针对超纲词汇进行必要注释。2.探究性,每节课后设置一定的情境,设置一道具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实施策略

学生初步进行双语教学,一时无法接受。为此,我们再刚开始教学时,主要以汉语为主,逐步进行英语的过渡。构建化学学科中融合英语语言。我们在课堂中增设“questions for disscussion”,这样的讨论问题模块。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学生不断地在英语听说的教学环境中,增强对英语使用环境的适应,提高英语使用能力。

这种讨论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主动去搜集自己想到的问题,然后经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进行汇总整理,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拓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时在授课的时候,我们特别注重双语阅读课程的安排,每天都会让学生阅读二十一世纪中学生英文报阅读(input),从中发现焦点话题(context),学生自主精读、交流、对话,教师点拨语言、文化(process),综合知识竞赛、新闻播报比赛、英语朗读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口头作文大赛、“讲述师生自己的故事”(output)。通过这些意义双语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让师生共同感知鲜活丰富的生活,了解异域文化,了解最新时事,捕捉世界焦点,关注世界热点。

此外,可采取如下措施:欣赏好看的电影(input);师生寻找让人动情的场景(context);学生模拟练习、揣摩、体验、情感交流,教师点拨(语言、文化,学习策略);(process)配音、体验生活、创造性的表演(output)。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听觉能力及交流、适用、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审美情境,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让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了艺术、人文和文化素养。

五、初步成果

我校在高一年级235班开设双语课,班级人数有35人,每周2课时,学生程度中上等。学期结束,我们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其中喜欢双语教学的有75%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是65%。可见,大多数学生已经潜移默化地有了使用英语的倾向,他们已经能对高中化学英语语言进行阅读和理解。

六、思考

(一)双语教学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师生

采用这种双语教学的模式,对师生具有较高的要求,理科教师必须具备的英语水平较高,学生也要有一定的英语能力,最好选择英语程度中上等的学生。同时配备一名外籍教师作为语言顾问,进行指导。

(二)双语教学需要外界更多地理解和支持

从某种程度上说,首先,双语教学比普通的汉语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方面的问题是英语口语不太标准和流畅,在课堂上会出现语言障碍,而且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也不是很多,对化学课堂临时组织语言有一些障碍,而且学生的词汇量不够。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化学专业中的词汇进行学习,课下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实践证明,试行双语教学必须选择基础好、合作精神强的班级进行;这样才能使双语教学顺利进行。其次,很多学校、家长对这种教学模式不太认可,因此,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还需要学校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今后的双语教学开展得更好、更成功、更普遍。当然,外语组乃至外籍教师在训练双语教师的书面表达和口语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增俊等,《双语教育与综合英语》,2003年8月

2.刘儒德,《学习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

3.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

4.《牛津图解中学科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5.《化学专业英语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

6.英语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Chemistry》1、2、3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

7.麦克米伦中学双语教材系列,《Chemistry》,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8.《化学教师双语教学技能训练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

9.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浙江教育出版社

注: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1040942,课题名称为:高中化学双语渗透教学模式探索。

双语教学模式篇7

关键词双语教学应用化学教学模式场景模拟互动教学教学方法

1自编外语教材

应用化学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化学领域,并与多门学科相互渗透,包括精细化工、无机化学、药物化学、应用电化学、应用光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分析化学等。各高校往往是在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及适应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设置学业发展方向,开设学科交叉课程。加之国外教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从而加大了外文教材选择上的难度。然而在另一方面,应用化学专业领域的相关著作及资料却层出不穷,时效性很强,又为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因此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和授课学生的情况来编写教材,除了注重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语言规范性以及图文并茂等一些基本原则外[6],还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1忌将教材编撰成会议论文集

专业课的开设对象是本科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了专业基础课后,学生们具备了本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专业课的讲授让他们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应用当中,并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动态。应用化学专业知识更新快,前沿性强,但本科学生缺少实际科研经验,过分关注热点而忽略与基础理论的衔接,反而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因此那种一味强调最新科研动态,关注研究中反常现象的会议论文似的教材并不可取。任课教师在选择素材时,一定要注意收集与专业基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目前研究热点相关的内容,这样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学以致用,另一方面又会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

1.2忌参照中文教材硬译

不同语言表征不同的文化,也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上必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相比而言,中文专业课教材条理性较强,但内容往往更新不及时,且语言较晦涩难懂;而一些同类优秀外文原版教材深入浅出,语言趣味性强,知识更新快,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外文原版教材也存在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理解障碍等不足。特别是对应用化学专业课而言,由于教育体系不同,较难找到完全配套的专业原版教材,加之原版教材费用昂贵,因此综合中英文教材的优点自编教材,就现阶段而言不失为一种好办法。然而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中文教材直译成英文教材,因为这样做往往使语言失去规范性与纯真性,达不到双语教学对于知识和语言的双重要求。考虑到教材对于语言的要求,结合目前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与国外高校合作共同编撰专业外文教材,不仅能保留中文教材的条理与逻辑,还能植入外文教材中语言的纯真性与知识的前沿性,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

1.3忌忽略参考文献与课外教材

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国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国内则以传授与继承为主,从而导致国内传统教材往往不重视给出参考文献。而教师也往往偏重于本教材的讲解,而忽略其他相关教材中不同的见解。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的盲从与眼界的狭隘。作为一门专业课教材,在讲解主流知识的同时,不妨增加一些类似小花絮的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本领域中不同的观点与论列,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出自己的见解。

2教学方法改革

在编写了合适的教材后,如何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教学方法改革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以往中文专业课教材的讲解中,由于不存在语言转换的问题,对有些问题的讲解即便不采用文字或图片等方式,学生也容易理解。然而,对双语教学而言,语言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于是新的配套的教学方式则显得非常重要。这些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寓教于乐[7,8]。

2.1运用讨论式和启发式

应用化学渗透在人类的衣食住行之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种鲜明的应用特性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应用化学的一些专业课,如在“精细化学品化学”和“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等课程的讲解中,可首先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就织物在洗涤过程中掉色,染发烫发过程常需几道工序等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其中科学原理的讲解。这种讨论式教学,可以先入为主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之后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讲解,启发学生去思考。在讲解过程中,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语言理解上的问题,可以借助于一些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等,让一些外语关键词汇或图片随时出现在屏幕上,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与记忆[9]。

2.2尝试Workshop等教学方式

Workshop是一种讨论性的教学方式,适合于人数不多的小班级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教师可就某一领域热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然后在课堂内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在小组内讨论后,选出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进行阐述。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则起指导及监督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必须与适当的考核方式相结合,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3增加模拟及角色扮演等教学环节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学生出席国际会议以及参加专业应聘会的机会增加,因此在专业课的双语讲解过程中,可以模拟有关的场景,锻炼学生口头报告与交流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自选不同的题目,进行3~5分钟的陈述,之后其他同学对他进行提问,展开讨论。这种场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的方式也是以学生为主体,且与学生可能面临的真实场景相吻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

3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的最终目的是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程度。作为双语课程,还增加了对学生外语听说能力的要求,而这些在传统的试卷笔试中则无法体现。另外,传统考核通常只在学期末进行,有些学生考前临时突击,也能勉强过关,但其对知识真正掌握的程度并不达标。而且有时片面的考题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基于此,教师可考虑适当增加平时考查环节,并将其以一定的比例计入最终的考核分数中。而考核方式也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多样化,如在进行分组讨论教学时,可以根据每个组的表现,从发言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观点正确性等方面对各组进行评分,之后再根据组内个人的表现给出个人成绩;而在场景教学及角色扮演过程中,也可以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估。也可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口试内容。这些方式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对知识的理解深度等,是对学生能力全方位的考查[10]。

双语教学模式篇8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创新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间的合作和竞争加强,合作和竞争的根本就是人才。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精通外语、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国际间合作和竞争的需要。为使高等教育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开展双语教学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双语教学的特征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双语教学的英文是“Bilingual Teaching”,其含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双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应把英语作为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开展双语教学是实现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用教学语言来促进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双语教学的优点。

双语教学是对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应能完成学科教学的内容,达到学科教学的目标,同时给学生提供外语课以外的学习外语的新途径,使学生外语水平得到提高,最终使学生逐渐形成学科外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为他们将来成为使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进行工作的“双语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的定义

教学模式填补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鸿沟,实现了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沟通。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但教学模式的运用不应只是在形式上套用模式,而是要掌握教学模式的本质,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不断地进行改造、创新。因此,要掌握教学模式的精髓,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实现“动态化”地运用。

三、双语教学模式的现状

自教育部要求实施双语教学以来,各高等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双语教学活动,进行了各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尝试,但双语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1.双语教学本身的问题

(1)教学方式。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通过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教师来说则是“通过外语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一致性,即对所有学生以同样的教学进度,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而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语言基础,再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使用。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为了增加课堂容量,许多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大部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是照搬书本,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字数较多,翻页频率较快,使学生缺少语言训练,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眼花缭乱,根本不记得教师讲课的内容。

(3)组织方式。双语教学已成为高等本科院校评估条例的一项,有的高等院校为达标而盲目增加双语教学课程,增加双语教学课程会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增加教学管理成本,这都将会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

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已有许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其中,在重点院校承担双语教学的大部分教师外语能力较强,能够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而在一般院校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大部分教师外语能力较弱,教学上基本使用汉语,不能够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3.学生英语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的英语基础决定的。重点院校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好,在双语教学中学到了国际先进理论和知识,其外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而在一般院校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双语课程的作业及考试只能用汉语来完成,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提高,而且越来越厌烦英语。

转贴于

四、创新的双语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提出了“动态化模块的双语教学模式”。

1.教学结构模块

教学结构模块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1)教师培训。目前一般院校缺乏双语教学的教师,学校应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英语培训。笔者建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包括短期出国进修。应引进“双语教学资格证书”(可以先在部分院校试点),作为双语教师上岗的必要条件。同时学校也可以拓宽培养师资的渠道,同开展双语教学的其它学校加强交流,取长补短。[5]教师外语水平的提高是双语教学得以展开的关键,是双语教学发展的保障。

(2)学生的英语基础。鉴于每个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双语教师讲解内容时使用的第二语言应符合学生当前的理解水平,故应分层次进行双语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并使学生了解学习双语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努力学习外语的动机和兴趣。

(3)教材。双语教材的选取也会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应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国内英语出版物与国外同类教材在内容、水平和文字上相差比较大,而只有学习原版教材才能真正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4)教学媒体。大多数教师只会简单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对于一些课件的合成,如链接和动画设计等,都不会应用,所以学校应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应学会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进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模块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程序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1)讨论法。讨论课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不应是主讲,而应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讲。现在很多学生上课时只带耳朵去,下课就抄笔记,从来不主动地学习。所以在讨论课前,教师就应该把学习任务布置下去,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研究,然后组织讨论,师生一起交流看法。通过讨论,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习兴趣,但学习任务的布置应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两种语言使用的比例应遵循逐步加大的原则。[6]

(2)教育法。目前我国的大学,管教学的只管专业知识,由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格。笔者认为,应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格等也归到教师教学上。如实行导师制,每名老师都有自己的辅导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给予关注,这样就由大范围变成了小范围,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通过教育性教学将教学与教育二者统一起来,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网络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实验室,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主动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学习。毕竟老师讲授的方向有局限性,课时也是有限的,不能充分满足某些学生求知的需求,而网络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上,特别是理工科的专业课程内容几乎都融入了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有关的内容;同时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考试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上机考试、网上考试已经逐渐普及。

五、教学保障

双语教学的发展除了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外,必要的教学保障也是不可缺少的,现从资金及规定两个方面提出一点建议。

(1)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双语教学立项,设立专项建设资金进行立项建设,并成立双语教学奖学金,每年对双语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给予奖励,实行双语教学特殊津贴制度,可以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2)由学校教务处下达相关规定,如各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必须建设1~2门双语教学课程,其它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拟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需提出申请课程教学大纲(外文编写)及教学日历和教案等外文教学文件,由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听取双语教学主讲教师的试讲,并签署审核意见;对纳入教学计划的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验收,并根据课程质量和效果,兑现有关政策;通过规范化可以促进双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年终考核指标,优先考虑给予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出差、进修学习、晋升职称的机会,并在购置相关教学资料方面提供支持。

六、总结

根据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提出“动态化模块的双语教学模式”,就是使双语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三者有机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各高等院校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动态也采用各模块,而不是静态地生搬硬套。对各模块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得到提高,使他们最终形成学科外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辅以教材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使学生真正在双语课堂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使他们的潜质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英语课外活动范文 下一篇:原生态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