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11-26 20:01:18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篇1

全面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科学长效发展

——****区**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在区、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县教育事业进入了历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取得了丰硕成果。**县教体局始终坚持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扎根农牧区,锐意改革、攻坚克难,逐步形成了具有“**特点、**特色”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教育基础得到夯实巩固,瓶颈问题得到不断解决。现将我局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今后的工作思路交流如下:

一、工作经验交流

(一)投入支撑,典型推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地处藏川**三(省)区结合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也是藏东人口大县、农牧大县,县域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行政村少、人口分布广、多民族杂居的特点突出,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理环境(境内北高南低、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教育结构呈现“南强北弱”的非均衡局面。对此,我局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千方百计打基础强实力,竭尽全力调结构促发展。

一是投入支撑,充实力量,促进均衡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教育教学条件。05—2010年,县财政投入教育事业经费共计1793万元,年均投入比例达到财政收入的20%;多渠道争取资金4508万元,其中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援助2580万元、援藏资金260万元、社会捐资1520万元、农牧民义务投工投劳折合148万元。如美卡均村苗圃希望小学、嘎托镇加它顶村苗圃希望小学、华电希望小学等一批批村级小学雨后春笋般落成使用,2所中学、26所完小、52个教学点覆盖县域全部人口,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初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11.65、7.29平方米,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均衡提升、综合力量得到充实加强。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充实加强师资力量。抓好基础、优化结构、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建设一支扎根基层、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我局秉持“以生为本、以师为重”原则,采取“新老结合、互帮互教”办法,将引进的年青优秀教师向北边农牧区倾斜,与基层老教师搭配共事,在不断壮大乡(镇)学校师资力量的同时,形成了教师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目前,优秀教师队伍从县到乡、到村实现全覆盖,补充中、小学新任教师分别达到127人(本科学历91人、大专学历36人)、292人(大专学历189人、中专学历103人),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这些优秀教师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典型推动,以点覆面,促进均衡发展。针对全县教育“**基础好、北边底子薄”的实际问题,我局制定了“典型推动、整体推进,以点覆面、均衡发展”的发展策略。首先是树立外部典型。加强与****、****各类学校的联系并建立起长期友好互访制度,组织教师赴两地开展观摩学习活动28次,以两地优秀学校为典型,汲取先进理念、借鉴经验做法,结合实际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极大促进了中、小学乃至教学点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快速发展。其次是树立内部典型。以盐井中学、盐井小学、县小学、曲孜卡小学等**优势学校为重点,如美完小、邓巴村小等公路沿线乡(镇)学校为补充,广泛树立先进典型,经常进行走访学习,着重收集各典型学校在教学质量、常规管理、职教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软件运作和先进参数,使北边学校能够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再次,通过学习交流,制定“学习整改实施方案”。要求北边学校、后进学校研究制定各自的《学习整改实施方案》,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明显改善提高,并形成自查自评报告,由我局组派工作小组分别进行检查验收,整套工作、各个环节坚决杜绝耍花枪、走形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北边学校办学软实力得到极大提升,有力推动了全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多措并举,控辍保学,夯实义务教育发展根基

九年义务教育的对象是适龄儿童,受益的是广大农牧民子女。学校留不住学生,谁能受益?谈何发展?不可否认,学生流失是我县教育工作的疑难杂症,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发展中的问题。近年来,我局始终把“控辍保学”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要务,多措并举,全力狠抓:

一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从县到16个乡(镇)、再到每所学校,层层细化控辍保学任务、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数据真实准确、生源稳定可靠、管理严谨细致”三个落实。

二是阶段下乡,蹲点督导。结合实际,以2周为一个阶段抽调工作人员下乡进村,蹲点督导。期间靠上农牧民开展教育宣传,提高群众思想意识;联系乡(镇)党委、政府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深入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常规管理、教学质量和学生流失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通过此举,持续零距离保持督导力度,学生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抑制,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三是考评挂钩,在校巩固。防止在校学生流失的关键在学校,第一责任也在学校。我局一方面要求学校倡导爱心教育,用爱心呵护学生、用爱心感染学生、用爱心留住学生。另一方面,实行盐中、县中学生到位情况日报告和小学学生到位情况周报告制度,并将上报情况、巩固程度与各学校年度考评奖惩挂钩,在有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学校领导对学生在校巩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校生巩固得到有效保证。

四是奖励先进,激励后进。我局在加强与各乡(镇)联系沟通的同时,还每年挤出10万以上资金专门设立了专项奖励金,视16个乡(镇)招生具体情况予以奖励、激励,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确保了招生工作有效开展。

(三)一学多能,综合发展,积淀素质教育特色底蕴

教育兴县,人才强县,教育当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发展道路。一直以来,我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技术能力”两个提高和“素质教育、特色教育”两个发展,促进学生一学多能、综合发展。

一是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促进学生学有所成。积极探索教学评价方式,组织教研室工作人员开展“进校摸排、进课堂调研、与基层教师交流探讨”活动,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分阶段、分目标教学任务,切实做到了统一进度、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四个统一”,增强可比性、清晰透明度,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县两大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前茅,为内地**初中班和区内各高级中学输送了大批优质生源;盐井中学、盐井小学、县小学、县中学、曲孜卡小学等众多学校区内知名度不断攀升,其中盐井中学更是闻名全国,荣获全国先进教育集体光荣称号。

二是以职业教育为辅助,促进学生学有所用。倡导“教育要尊重个性、学生要多能兼备”的特色办学理念,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兴趣,引导帮助他们学有所得、学以致用。2007年,我局制定了《**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教育的宽阔大道,建成了县中、盐中2个中学职业教育基地和如美完小、曲孜卡小学、盐井小学等多个小学职业教育基地,多方配置教师、筹措资金开设了汽修、绘画、缝纫、舞蹈、种植、养殖等技术实训班;2009年还联合**职校昌津驾校开办了县中学驾训班,吸引了许多农牧民群众主动送子女进校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仅以2009年为例,有11名中学生通过了驾校考试领取了驾驶执照、280多名中小学生掌握了基本缝纫技术、160余学生学习绘画技术并学有所成、340名学生系统学习了蔬菜大棚种植技术,等等。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以“攻坚克难一个中心,常抓不懈一项任务”为总揽,开展好各项工作:

(一)攻坚克难一个中心。一个中心即“两基”攻坚迎“国检”,动员一切力量,采取有力措施,把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出实效,顺利完成“国检”各项目标任务。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篇2

我村远程教育接收教学点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将远程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有力的推动了和谐新村建设步伐。

一、按照“五好”要求,规范站点建设

我们多方筹措资金8万余元,对党员活动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先后扩建了党员活动室,购置了办公桌椅,添置了投影仪、电视柜,配合电信部门技术人员,对网络信号线、电源线进行重新布局,支部研究制订了远程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季度及每月学习收看计划,修订完善了设备使用管理、学习收看等规章制度,确定了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党员担任专职管理员,活动室达到了“八有”、“五防”、“五好”的建设标准。

二、改进学习方式,抓好播放收看

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求“实”。我们把远程教育内容划为党建理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政策法规、文化娱乐等五大块,做到学习有计划,教学有提纲,课前有考勤,课中有辅导,课后有实践,使教学内容服务于不同产业、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是在学习时间上求“活”。支部除每周三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收看外,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根据全村阶段中心工作和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收看内容,不定期向党员群众开放。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四个一”工作法,即:每月组织一次科技讲座、每月安排一次课后实践、每月提供一次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每月组织收看一次娱乐节目。

三是在学习形式上求“新”。主要是将以前“灌输式”向“菜单式”延伸;将“远程网教育”向“互联网教育”延伸;将收看节目向专家辅导延伸;将课堂教学向基地实践延伸,增强了教学的开放性。

四是在学习对象上求“异”。对老龄党员群众,侧重于党的方针政策和文化娱乐方面的学习;对年轻党员群众,重点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学习;对村“两委”班子成员,主要提高开展基层工作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学习教育;对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知识,组织产业大户“重点学”;对有疑难问题需要解决的党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学”;对有特殊需求的党员,安排他们“随时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远教的吸引力。

三、围绕新村建设,抓好学用活动

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根据我村生产分散,信息不灵,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对产业大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对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培训,对党员群众进行政治理论、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培训活动,努力培养“懂耕作、有文化、有技术、善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使群众在家能增收,在外有创收,拓宽了增收的渠道。

二是培育富村产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教育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致富门路。目前,全村良种核桃建园累计560亩,优质柿子建园累计300亩,大红樱桃建园102亩,种植药材398亩,预计年收入90余万元。蛋鸡存栏5万只,发展千只以上养鸡大户45户,其中万只养鸡大户1户,年饲养量6万只,年收入120余万元,千头养猪大户3户。

三是抓好政治理论培训,促进乡风文明。针对农村大部分年轻有文化人外出务工,留下的都是些文化偏底的老人和儿童,导致农村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等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加大对农村政治理论、法律法规、风俗文化、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是进行文明新风教育,促进村容整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先后投资150余万元,为236户接通了自来水,改造硬化村组道路4.5公里,修建便民桥2座;建成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村级文化室、农民图书室和规范卫生室,修建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和文化长廊。实施庭院、门户改造222户,修建垃圾池9座,建沼气130口。投资20余万元村标志性建筑望云亭和溪园垂钓休闲园即将完工。栽植花果型庭院经济树木4500株,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村环卫队,形成了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彻底治理了“三乱”、“三堆”,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面对着农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发出了内心的感叹:“现在走路不湿鞋、饮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村庄靓起来”。

五是加强“两委会”自身建设,促进农村管理民主。把远程教育看作是“两委会”成员的培训提高基地,坚持先学一步,逢会必学,加大对村班子成员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党性教育、业务知识等培训,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目前,我村“两委会”成为全镇民主议事、集体决策、勤政务实、群众满意、共谋发展先进典型。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篇3

关键词:课程建设;创新型人才

一、课程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与意义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课程建设

教学以课程为起点,课程居于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过程的统一。课程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没有这个中介,一切教育目的、思想、观念、宗旨等都不可能得到落实。因此,要实现创新教育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应是首当其冲。

许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表明,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命最终要靠创新课程体系来完成,创新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终归途径。创新课程体系不能单靠某种因素构成,而要包括课程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机制和新方法等。华中科技大学承担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组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结论:课程体系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保证,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开展各项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力措施。

2,课程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专业发展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以郑州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为例,通过课程改革,综合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加工等专业基础知识,构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的基础平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增设八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实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教育理念,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使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专业逐步成为郑州大学的特色专业。

在2007年4月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年会上,与会专家结合高分子材料专业建设、专业规范、专业评估等工作,重点进行了课程建设研讨。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已有的课程改革成果,通过认真讨论,计划由郑州大学作为召集单位,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提出具体的课程建设规划,探讨课程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并探讨该课程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建设基本思路与内容

结合学院本科教育发展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院的具体情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确定了“以教学为中心,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为主体,全面提升学院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总体目标,突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具体包括:

1,拓展课程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

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特点,借鉴国际化教育方法与先进的教学体系,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具体通过三项措施优化课程知识体系:

(1)拓展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融入“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成型机械”、“成型模具”等相关课程知识,组成新的课程基础平台,突出新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

(2)增加技术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在材料加工知识领域增加“高分子材料制品开发设计”、“生产质量管理”、“工厂车间设计”以及最新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知识,全面拓展各类高分子材料(有机材料)的成型与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保持课程中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与方法的新颖性、先进性、前沿性。

(3)注重学科交叉。主要包括:在课程体系中不仅涉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更要综合交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学、机械工程学和生产管理学为一体的新型教学平台,注重课程建设的综合性、交叉性、适应性。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中,实验教学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同时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合格人才用其他教学环节不可代替的重要环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更为重要,尤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样一些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都是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

但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问题在于教育观念上的落后,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的经费不足,实验室仪器设备缺乏,以至于有的教学实验往往开成演示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在实验室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建设仍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总体设计能力不够理想。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注重基础理论、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在注重各类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型实验。在专业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三类学院平台基础性实验、两类专业方向综合性实验、一类开放性实验,并结合“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建设,设立3~4个创新型实验。重点培养材料先进加工与自动控制相关的专业实验技能,拓展专业知识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应用能力。

(2)增加实践环节,加大实验教学、实习、综合设计等教学内容。实行“3+1”培养模式,增加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即在学生第七学期下半学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3,教材建设

结合实际应用范例编写教材。既注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基本加工原理、成型加工工艺、成型加工设备等,又介绍最先进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教材内容多样化,既注重不同材料成型加工的共性,又兼顾不同材料成型加工的特色。

4,实训教学

主要包括应用实践载体建设和创新实践载体建设。其中,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

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有许多家材料类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涉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企业有十几家,通过应用实践载体建设,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训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橡塑模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过程与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设备先进,从事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等,研究领域涉及许多前沿性课题。因此,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优势,以学科前沿实验室为依托,作为本科生创新实践载体,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前沿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5,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丰富、直观、科学、系统。

(2)建设网络课程。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为平台,围绕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即将所有课程资源上网,与国内相关高校进行课程互动建设,实现异地课程同步建设、同步交流、共同发展。

(3)建设虚拟实验室。对于当前材料成型的新方法,往往通过教材无法及时介绍。因此,通过虚拟实验室,介绍最前沿、最先进的成型方式及作用过程,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先进性。

(4)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吸收低年级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开设各类课外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活动,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等各类课外创新活动竞赛。

(5)完善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6)课程建设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是中国大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通过与国外相关高校加强交流,共同探讨课程建设体系,选用原版教材,使学生了解国际前沿信息,促进课程国际化建设,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模具设计、加工过程模拟等软件的研制开发及应用推广等的教学研究。

二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机械设备的改进、设计、研制与应用等的教学研究。

三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T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探索等的教学研究。

四是课程建设过程中各类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教学研究。

通过教学研究,从而掌握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提出相关建设理论,指导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各工科类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6,教学团队建设

以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作为课程的主讲教师,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和教学骨干,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基础雄厚、队伍稳定、效果良好的课程体系。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篇4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工作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琳琅满目的多媒体课件让人耳目一新。可以想象,如果能够把大量的多媒体课件移到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上并运行这些“满载的货车”必将是大快人心的事。

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实践性很强,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消耗大量的实验材料,花费较长的实验时间,实验成本高,并有一定的危险性。且由于客观条件,使实验次数受到限制,难以甚至无法观测到微观现象与过程,例如“铁碳合金平衡显微分析”实验。而本项目研发的“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实验条件、更新实验内容、改进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降低实验成本,而且可以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

二、系统构成和开发流程

1.系统构成

图1是“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的主页面,该系统包括实验园地、知识查询、留言板、技术社区、在线测试等模块,参见系统构成框架图(图2)。其中,实验园地包括18个实验课件与相关知识库,全面涵盖了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与日趋广泛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例如有数控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快速成形加工等,可以实现网上实验演示、交互式网上实验操作训练;知识查询模块能够实现课程知识点的查询,只需在检索框中输入相应的关键词.就可以得到系统的在线帮助;留言板实现了面向学生的网上答疑、网上辅导,“随教随学,随时答疑”,可提高教师教学辅导答疑的质量和效率;技术社区提供了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网上交流的场地;在线测试可以随机出卷,题型多样、全面,有是否题、单项与多项选择、填空、简答题等,且系统能够自动批改作业与试题,提高了教师批改的效率和质量。

“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相对于其它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组织、编辑、教学策略的设计及媒体信息的采集制作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性和方法。因此,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除了注重课件教学功能的全面性之外,主要根据“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的教学特点和网络远程教育的设计特点,加强了课程远程教育的组织结构设计、教学规则设计与制定,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和协作性好的学习环境。

2.开发流程

一个软件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起到开发成功投入使用,要经过若干互相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阶段。一般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运行与维护阶段。

图3所示为远程教育系统的开发流程,遵循软件开发六个阶段的原则。其中原型的开发,是初步设计阶段的一个主要目的。将远程教育系统的脚本设计成可运行的界面程序,确定程序的逻辑框架,色彩色调风格,使教学设计的意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

三、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解决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一套具体的操作程序来协调、配置,实现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设计有系统的总体设计,也有单个课件设计,还有某个主题、某个细节的设计,并根据情况不断加以调整与修改。正如一幕引人入胜的话剧离不开好的剧本一样。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系统要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依赖于精心的教学设计。与以往人们所熟悉的“备课”不同,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用系统的观点,将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围绕着教学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及教学实施过程的方案。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用以支持学习者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它是远程教育系统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主要指所授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在进行教学资源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整体,用各种方式链接的各个页面应组合成一个和谐的系统,保证概念的完整性,使学习者不会因“迷航”而缺漏某个知识点的链接路径。本系统的“实验园地”安排了18个课件,涵盖了工程材料热处理、冷加工、普通切削加工、数控加工与特种加工,包括了机械零件整个加工处理过程;二是体现层次;三是突出主次,用主题和背景在明暗、色彩、大小、形状、序列、位置上的对比将关键性和非关键性教学资源加以区分,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2.媒体表达形式的确定

媒体的表达形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本系统为“实验园地”中的18个课件分别设计了适合内容特点的媒体表达形式。例如,“冲压模具的拆装实验”,该实验的主要设备是模具,我们考虑用三维模型来展示实物模具,用三维动画模拟冲压模具的装拆过程,实现“实验演示”;而“实验操作”是学生练习拆装过程的模块,则安排了交互式操作,其流程为操作提示评判再试。此外,模具零件的结构用二维图表示,参见图4。

3.界面设计

软件界面要美观,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形象、逼真地表达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摆脱死板的教学方式。在“212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中,设计制作人员将图片、动画、文字和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交互设计

交互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对话的手段,是用户参与和进行控制的接口,是促进和支持教师与学习者能在具体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双向或多向通信和交流活动的手段。远程教育系统中的交互分为两类:学习资源的交互和教学系统的交互。

学习资源的交互是媒体能够直接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一些品质。在系统教学设计时根据各个实验的具体特点,我们安排了各种交互方式。例如模具安装,学生可以拖动零件三维模型到正确位置,假如位置错误,系统则有提示;机床上的开关按钮,学生可以以鼠标点击的方式按动,从而操纵机床加工或停止。

教学系统的交互是指媒体能够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性。“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设置了以下交互功能:(1)E-mail远程辅导。学生可用E-mail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告知老师,老师作定期解答;(2)实时“技术社区”交互与“留言板”交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技术社区”进行在线讨论,通过与多个学习伙伴的交流和讨论,提 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回答其他学习伙伴的问题,或通过留言板向老师提问;(3)网上自测。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能随时随地通过“在线测试”进行自我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安排。

5.导航设计

远程教育系统的信息量大,各部分信息之间的关系复杂,设计合理有效的导航系统可帮助学习者顺利通达学习材料的各节点,提高信息通达的便捷性,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引导。在具体设计导航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简明,使用灵活;(2)提供知识结构导航、帮助导航和线索导航。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途径和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最佳的自主学习环境。例如,我们设计了“知识查询”模块,为学生提供在线帮助,同时,在“实验园地”的各课件页面上提供了搜索引擎,只要填人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相关知识;(3)为网状知识结构中的学习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避免学生偏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远程教育系统开发技术

1.脚本设计脚本设计是具体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是程序设计的蓝图,它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文字脚本用于描述教师对每一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结果;制作脚本则用于描述教学软件的系统结构和教学功能。其主要步骤如下:

(1)系统需求分析。明确“32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设计目标和教学对象,确定其课件内容和模式,制定支撑环境,并画出功能结构图。

(2)脚本编写。分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总体设计是将“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教学目标细化为子目标;具体设计是教学单元设计,即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运行步骤、时间,并写明各帧的教学内容和表达方式。

脚本编写是教学设计与程序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因此,选材要适当,帧面设计要合理;教学过程要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力求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局部设计和总体兼顾协调,交互性设计力求方便用户。

2.开发工具的选择

由于该系统内容广泛,18个实验涵盖了工程材料热处理、冷加工、普通切削加工、数控加工与特种加工.包括了机械零件整个加工处理过程,而且,课件的表现形式创新,基于网络实现人机交互式的实验技能的仿真训练、仿真演示功能强大,所以,本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基于Microsoft.Net FrameWork框架,使用组件创建、动态放射、Ado.Net的相关技术;采用JavaScript、VisualC++、HTML、Delphi、VBScript、VB等语言进行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编程;辅以Photoshop、Flash、3DMax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开发;也采用Frontpage、Dreamweaver、ToolBook等工具进行Web站点规划。

3.素材制作

远程教育系统中所用素材基本是多媒体形式的,而多媒体素材的准备与制作是十分繁重和细致的工作,占用系统开发的大量时间。常见的素材模型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

文本素材中汉字采用GB码统一编码和存储,英文字母和符号使用ASCII编码和存储。由于纯文本文件一般比较小,在网络上传输时不存在速度瓶颈问题,可以使用任何一种熟悉的软件来写作,如Word、NotePad等。

图形、图像素材应采用目前通用的格式处理和存储。网络上通用的格式只有GIF和JPC,所有图形图像都要有这两种格式的一种。

所有音频数据都需要制作成Real流式媒体格式(RAM);视频素材使用四种存储格式:AVl格式、OuickTime格式、MPGE格式和流式媒体格式,在网上实时传输供实时教学使用的视频类素材使用流媒体格式。随着Internet的发展,流媒体(StreamingMedia)也越来越普及。流媒体是通过网络传输的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其数据流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而是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当流媒体文件传输到用户的计算机上时,在播放之前该文件的部分内容已存人内存。

网络课件中所有动画都需要制作成GIF或Flash格式,主要用3DMax和Flash软件制作。Flash是Macromedia公司出品的用于制作动画的软件,用它制作的动画质量高、体积小,非常适合于网络传播。三维动画由3Dmax软件制作,由RealproducerPlus转化成RM文件格式播放。

五、结束语

网络教育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与研究人员所重视,发展网络教育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扩大教育规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有效手段。“工程材料与成形加工基础实验远程教育系统”开发和应用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篇5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我们针对低结构材料投放引发讨论。孩子们收集到的废旧材料种类多、数量多,到底应该怎样投放?在教研中引发了教师们争鸣,有的认为种类可以多,要满足孩子们的需要,数量可以减;有的认为,大部分材料收集来后,孩子们都不会使用,因此,种类不能多。带着以上两种质疑,我们进班观察,发现有的幼儿用这些材料比较随意,没有目的性,还有的幼儿用纸棒打着玩。经过三次研讨、分析、改进后,调整为:把所有的材料分别摆开,由幼儿自己投票选择活动区投放哪些材料,少数服从多数。幼儿选择的都是他们喜欢的、熟悉的材料,更能促进他们与材料主动互动,发挥了低结构材料最大的教育价值。同时,也尊重了孩子的想法,使他们面对选择时学会取舍。

在幼儿园中应如何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

首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尊重并重视教师的想法和意愿,鼓励教师大胆地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教师在教研中敢说、愿意说。其次,在教研中帮助教师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她们感受到研究能让自己工作轻松愉快。再有,要鼓励教师多学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实际教学,看到自己理论水平和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与提升,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工作更有自信。

在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中,您获得了哪些指导和帮助?

在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培训中,我的收获想用两个关键词来表达。第一个词是“实效”,培训部的老师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安排拜名园长为导师,在与导师的交流中,领略到名园园长的风范,学习到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直接借鉴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很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

第二个词是“深远”,将三个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集合到一起,有助于我们的教育形成一体化,解决学段之间的衔接问题。通过我与同组教师的深入交往,感悟到我们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有很多教育方法和策略也是相通的。我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从我这里老师们了解到,幼儿园是怎样将教育目标物化到玩具材料中,让幼儿在玩中获得发展。我从老师们那里学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教育方法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您认为青年教师怎样才能成长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青年教师首先要以师德为先,做到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孩子,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从点滴事情中关注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其次,面对教学中、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勇于动脑,迎难而上,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的成长是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积累经验,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的。再有就是认真学习、不断地反思。学习新的理念,尝试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避免自己走不需要的弯路,反思教学中的成败,从中收获经验调整不足,使自己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升。

请您谈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篇6

关键词:教学档案 分类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是高职学校在教学中的最直接的形式,具有一定的价值文字、文件、图片、录像、声音、软件等不同形式的资料的总和。高职档案教学管理主要的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制定学校关于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负责贯彻落实,对全校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负责接收(征集)、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全校的各类档案和有关资料;负责编辑档案参考资料,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开展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对全校乃至社会开放档案资源,提供利用服务,开展档案学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利用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开展国内外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

1、高职学校的教学档案分类

1.1教学党群类档案

是上级机关颁发的关于党务工作的文件材料,校党委会、常委会、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书记校长碰头会、总支书记会、分党委书记联席会、党政中心组学习会会议记录、纪要、决议及会议讨论通过的文件,校党委召开的工作会议文件材料党委工作计划、报告(包括调查报告)、总结(包括经验总结),党委负责同志在校内的重要讲话稿和参加上级召开的会议发言稿,反映校党委领导任职期间重要活动的有关材料,表彰奖励有关材料,党群系统启用和作废印章的文件和印模,分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报党委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及批复,分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重要执行经验介绍、调查材料、会议记录和统计表,党员申诉、复查、撤消处分形成的材料,有领导重要批示和有重要查处结果的,请示、批复、通知。

1.2教学行政类的档案

上级机关颁发的关于行政事务的文件材料,请示、批复、通知、名单、日程、报告、讲话、总结、决议、决定、纪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上级机关领导等视察、检查本校工作时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题词、录像、照片等)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典型材料、代表发言材料、交流材料、简报复制件或副本,有关全校性工作的调查材料和经验总结,本校与外单位开展合作交流所形成的记录、纪要、协议等文件材料,高职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的审批、管理文件材料,没有刊号的非正式出版物及各种文件汇编、规章制度汇编、论文汇编等。

1.3教务类档案

教学制度、教学改革、规定、办法、条例、总结等重要的,部门关于教学工作制发的文件材料,学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的文件材料,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学成果评奖材料,教师工作量的规定及考核材料,上级机关关于学科、专业设置与实验室建设的文件材料,校关于学科、专业设置与实验室建设制发的文件材料。招生计划、招生简章、专业介绍、新生录取名册等重要的。学生学籍变更文件材料,上级机关关于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表彰、奖励师生的文件材料(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学金),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的计划、报告、总结等材料,毕业生分配、就业规定、办法等重要的,学校关于教材工作制发的文件材料。自编、主编教学指导书、实习指导书、习题集和参考材料,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材料,,毕业生派遣证存根,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的计划、报告、总结等材料。

1.4教学科研类档案

科研行政管理文件材料,上级有关科研工作方面的文件,科研成果管理文件材料, 科研经费管理文件材料,课题研究计划、设计实验、测试、观测、调查、考察的各种原始记录(含关键配方、工艺流程及综合分析材料),数据处理材料,包括计算机处理材料(如程序设计说明、框图、计划结果),配套的照片、底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片拷贝等,鉴定会材料(鉴定代表名单、会议记录、鉴定意见),科研成果报告表,科研成果奖励申报与审批材料,成果宣传媒体报导材料。

1.5教学仪器设备类档案

物质工作、设备工作计划、报告、总结、调查材料校仪器设备申购报告、计划、论证报告、批复、长期经费分配方案,有关仪器、设备工作的规定、办法、制度等开箱记录及装箱单、验收记录,索赔来往函件及结果文件技术改造和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

2、完善中职院校的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2.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要在高职学校中加强宣传,普及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增强学院领导的管理,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提高全校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档案工作要与学校各项工作实行“四同步”管理,即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时,要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2.2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应当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守纪律,保守秘密,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现代化管理技能。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本部门招生、教学、科研、设备等活动中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并负责本部门文件材料的立卷归档和整理、保管、移交工作。兼职档案员应积极参加学校档案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档案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

2.3加快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高职学校建设工作,对高职学校加大了教学方面的投入,建立一些的基础设施,保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配备了很多的计算机,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加快了高职学校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了不少的现代化设备,加强的档案管理的软件开发利用,采用成熟的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化的档案,最大的限度发挥了档案的信息化的建设作用。

2.4加强档案资料的检查

档案资料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切实做好档案的防火、防盗、防鼠、防高温、防潮、防虫、防尘、防有害气体“八防”工作,千方百计确保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对重要档案和破损、褪色的档案应当及时数字化,加工成电子档案保管。

参考文献:

[1]杨敏.浅谈高职院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J].浙江档案,2004,(7):33-33.

[2]王飞.高职院校院系(部)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学档案管理的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121-122.

[3]杨洁.规范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z1):184.

[4]田琼.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档案时空,2010,(6):38-39.

[5]张文君.浅谈如何加强职业院校教学档案管理[J].职业,2012,(14):156-157.

[6]石英.浅析教学档案管理数字化和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学咨询,2010,(28):106-107.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质量及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7-5123(2011)03-128-02

1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

1.1 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工程项目经理的素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等,保证工程质量。

1.2 材料因素: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

1.3 方法因素: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 如何加强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2.1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从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到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均为现场施工材料管理,其内容包括:材料计划管理、材料进场验收、材料的储存与保管、材料领发、监督材料使用和材料的回收。

项目开工前,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必须根据进料计划、供料凭证、产品合格证,进行材料数量和质量的验收,并且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验收完后要对材料作好详细的记录,并办理验收手续。进场的材料需要验收入库,现场堆放的材料应做好防火、防潮、防变质等措施。施工设施用料应根据工程定额用料计划领取材料,凡超限额用料领取需办理相应手续,在填制领料单时注明超耗原因。供应人员对定额或超定额领料单进行保护、核算。现场管理负责者对施工过程材料是否合理使用,是否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程变接手续,是否按规定图堆料等进行监督。

2.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建筑工程在全部施工过程中,每个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随时受到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施工环境等影响。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质量监督和质量检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可采用以下手段:①指令文件控制,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完成的建筑任务,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②驻地监督控制,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③实验控制,监理工程师判定材料和各工程项目在品质是以现场实验数据作为评判标准的,分部工程中的每道程序所用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的抗拉、压、弯各项强度及拌料的配合比,通常需利用现场实验所得数据来评判质量、情况;④测量控制,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⑤利用支付手段控制,施工单位未能全部按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施工,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达不到要求的标准时,监理工程师有权拒绝支付工程款,显然这种控制是直接有效的手段。

3 抓项目质量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3.1 质量保证体系要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要注重提高质量意识,发挥总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的重要作用,建立以经理为第一责任、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各级质量、技术管理部门实施的监管体系,培养一批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经常通过监督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其所有质量活动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改进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施工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自检、专检制”和隐蔽验收制度,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都严格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3.2 必须实行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质量目标一是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二是要满足公司质量计划的要求。首先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召集施工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

3.3 安排好交叉作业,注重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在施工中,往往是多工种、全方位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而细部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对实现项目总质量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细部处理是指预埋铁件、预留孔、护轮坎、面层等部位的质量处理,这些部位都是影响观感质量的重要部位,体现施工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的关键部位,这些细部做好就能够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这一阶段,除各分项工程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外,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合理安排交叉作业,抓好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上。合理安排交叉作业,①要合理安排工序,解决好各分项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不影响施工质量;②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保证各分项工程必要的技术问歇;⑧要合理安排人力以保证工期。

4 抓好安全教育

4.1 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安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也有不少规定,而建筑劳务市场的现状就象一个多嘴的漏斗,不同环节的流转是自由的和多向的。

4.1.1 所有的安全教育都忽视了一个现实情况,在蓬勃发展的建筑业,普遍反映“劳务工荒”,供求市场的失衡注定上述的教育变成一种形式。

4.1.2 目前劳务工的安全教育由企业买单,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监管才不得不去做,变调的目的注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4.1.3 农民工走入建筑业,对建筑安全的风险知之甚少,思想上的轻视造成主观上对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漠视。第四,安全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肤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2 安全教育实施措施。针对这种现状,应彻底改变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负责分级教育。

4.2.1 政府应勇于挑起对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责任。农民工应有一个准入制度的约束,从农民工转化为建筑工人也应 有一个过程。输出劳务的当地政府作为受益者理应负起这个责任,对输出劳务进行初级培训教育。建设主管部门应负起监管和指导的责任,要达到2个目的:①了解建筑业的安全风险;②掌握防范安全风险的基本技能,达到初级滤网和规范的作用。

4.2.2 大力培育专业劳务公司,把零散的农民工纳入有序的劳务公司,对劳务公司进行资质评定、资格评审。通过劳务公司使得劳务工达到第2级的安全教育,使劳务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

4.2.3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募劳务工或选择劳务公司后,对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4.2.4 改进安全教育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平面宣传手段相结合的多种形式,起到主动自我防护的目的,并认识到伤害别人的严重后果。

4.3 建立安全预警机制。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和不同的施工阶段分析安全风险,作出评估,下达安全预警书到不同的项目。其次每个项目要根据企业下达的安全预警书进行具体化,并做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

4.3.1 分层规划安全平面防护图

图中标明“四口”防护位置、临边防护位置,并以颜色区分防护的重要性。现场按照平面图进行防护,并做出安全标识和警示。

4.3.2 建立安全动态防护和检查制度项目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安全防护需要,防护的重点和措施也不同。在同一施工阶段安全防护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安装与装饰工程施工时,随着工序的穿插,往往需要临时拆除防护,这就要及时跟进恢复。

4.3.3 根据动态防护的特点,要求项目安全员的检查必须是动态的,应根据动态防护平面图进行定时检查、记录和跟踪落实。

4.4 严格市场准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对于安全事故的分类及处理,国家有明文规定,但安全事故仍然高居不下,究其原因就是市场准入的门槛太低了。通过对安全事故的统计,发现现在项目施工时在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上不能实现同步。建筑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压低造价是主要的手段。固定的生产成本是必需的,只能从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管理费、利润中压榨,这就影响了生产中安全措施费的投入,使得安全防护不到位,不仅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而且如果事故发生了也不能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如何在实施中应不变样、不流于形式。首先建设主管部门要保证安全防护费用的投入,并从源头抓建设单位。在项目报建时,按照规模、类型、投资额等计算出安全防护费并上缴到政府主管部门,等到项目施工承包企业确定后,再返到施工承包企业,并监督施工企业的投入。

5 结束语

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篇8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发展前景;专业人才培养

引 言: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明确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实践形式,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途径、过程、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目前,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如何培养这类人才迫在眉睫。高分子材料以及石油化工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正确解读它的发展态势将有利于专门人才的培养。

一、突出本行业实际需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毫无章法的,要有策略的进行,可以组织学校教师到化纤企业进行访问学习,一些新兴化纤企业和专门定点机构是调研的首选。目前国内值得参考的企业有:亚洲最大的经营锦纶的企业――中国神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最大化纤机构――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全亚洲规模最大的黏胶企业――新乡白鹭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华康大豆纤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重点,在对企业高级技工、企业高管以及企业法人进行意见、经验咨询时要善于思考,学会归纳总结,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输出复合型人才;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严格专业要求,建构起专业发展的大厦,培养具有时代气息、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市场对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的人才有具体要求和标准,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可以建立权威的教学指导委员会,聘任知名院校离任教师或专家、相关化纤部门的技术人员、高管人员进行教学指导,确保教学方案的科学、合理、全面,使学院的教学工作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挂钩,实现产与学的良性互动。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及时关注人才市场的最新动态,详尽了解化纤企业的人才构成结构,准确洞悉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为高分子材料和工程专业的学生构建起稳定、持久的就业平台,明确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行业要求;依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他们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加强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和模式。

三、实施“平台式”教学

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要下基层、奋斗在生产第一线,所以在狠抓基础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为了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契合行业发展要求,实现自我素质和才能的最大发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建构起实践教学平台、理论教学平台、第二课时素质教育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

“实践教学平台”涵盖两方面的内容,有对化纤企业进行模拟操作的实践教学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论教学平台”是一个综合理论的教学环节,涵盖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学、素质的教学、专业能力拓展教学、学科基础课程教学等,基本形成了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第二课时素质教育平台”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基本涵盖了社会实践、公共选修课、课外素质拓展等部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和能力提升。

四、工程环境仿真化,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一直在寻求教学改革的契机,旨在培养“操作能力强、岗位适应能力强、综合能力高”的高素质人才。进行专业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逐渐以适应市场需求、重视岗位需求、注重素质提升、强调能力拓展、主张开拓创新为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立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将学校环境与市场实战相结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学习,着力提升学生的研发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设立专门的基础实验课,安排单独的学分,基本杜绝课程安排上的重复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对基本操作的掌握。

课堂模拟实验尽量还原企业的生产和质检环节,检验体系要专业、连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专业性、完备性,同时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结合和互助。[3]

五、推行“教一学一交”的教学方式

由专业教研室提出的“教育――学习――交流”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要及时灌输给学生先进生产理念和技术知识,同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得到人格的提升和升华。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且不断创新思路,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完美契合;要学会做人,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做人准则,为我国的化纤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深入到群众中,扎根生产第一线,实现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交流是情感表达的最好方式,它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到生产、生活、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学生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的提升,需要积极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实现良流能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实现一对一专业指导和引导,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能保证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六、设置“专业能力拓展课程”

在平时的教学环节要增加“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自己的未来出路,选择“就业”或者“创新和考研”,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个妥善的安排。“就业”模块要求学生从自身条件出发,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及时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关注就业市场的最新信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创新和考研”模块主要是提升学生研发设计的能力,掌握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关注各大名校的研究命题。加强这一模块的学习能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和考研率,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

七、总结

由此可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对教育改革的激情和探索也是永不枯竭的。我们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一批学生离校时我们将会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和检验,以及时了解计划成效,使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趋于完善、科学。

参考文献:

[1]王罗新,罗淑彬,易长海.纺织类高校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2011(11)

[2]龚春丽,文胜,郑根稳,汪连生,颜永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2012(11)

[3]刘晓亚,郁文娟,陈明清,杨成,王玮,姚伯龙,倪忠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2011(12)

上一篇: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核心价值观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