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学年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5 17:31:24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1

王小玲同志,1955年10月出生,大学文化,助理研究员,现任九三学社南昌市委会组织部部长兼宣传部负责人。1996年4月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南昌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委,南昌市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XX年在九三学社中央开展的建社60周年表彰活动中,荣获九三学社中央优秀社员称号;XX年荣获江西省计算机用户协会XX—XX年度江西省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个人,荣获九三学社省委XX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XX年荣获南昌市“十大金点子”建言人称号。

王小玲同志自1995年调入九三学社市委机关工作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时期统战理论,学习九三学社优良传统,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她以九三学社老前辈为榜样,勤奋工作,淡泊名利,作风正派,待人诚恳,信奉“勤勤恳恳工作,清清白白做人”,崇尚“低姿态做人,高姿态做事”。

XX年3月,王小玲同志担任九三学社市委组织部部长。接手组织部工作后,她通过调研,对全市基层组织和社员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组织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了组织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了组织发展程序和组织部工作制度,编制了发展新社员流程图,同时召开基层组织工作会议,传达社中央、社省委有关组织发展的新精神,下发有关文件和组织发展的方针政策,整理基层组织和社员的档案材料,完成向九三学社中央组织管理系统输入全市社员信息资料的工作,使组织发展工作趋于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同时她对社市委后备干部进行摸底,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完成向南昌市派管理系统输入后备干部信息资料的工作,协助社市委领导积极向中共南昌市委组织部、统战部推荐后备干部,加强与各县区统战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做好各级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特约工作人员的推荐工作。

XX年7月王小玲同志兼任社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她克服困难,加强宣传工作和信息工作的力度,制定了思想建设工作制度、《信息工作实施意见》、《通讯员信息员职责》等,建立了信息、通讯报送工作激励机制,组织起一支通讯员、信息员队伍,调动了各基层组织上报信息、通讯报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社市委的宣传报道、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市委报送的多条信息、报道、文章被社中央、社省委、市委统战部、市政协等采用,社市委宣传、信息工作有了新起色。XX年3月她协助社市委领导,在南昌市各派中率先建立社市委网站,目前由她负责网站的后台管理。网站由于能及时宣传报道社市委和基层组织的动态、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社员风采等,具有更新快、内容丰富的特点,在全省九三学社各级组织中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近3年,她根据社中央、社省委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社市委的工作安排,在社员中组织开展了政治理论心得交流活动、“向王选同志学习”、“向闵乃本同志学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政治交接学习教育”等活动、组织社员积极参加全省“双建”活动和全市“金点子”大赛活动。她还笔耕不辍,积极向各有关新闻媒体投稿,在《团结报》、《光华时报》、《南昌日报》、《南昌政协》、《现代人文》、《江西民主与科学》、《南昌统一战线》、《统战动态》、《心桥网》、《中国南昌》政府网、九三学社中央、社省委网站发表文章、报道50余篇。编辑了《九三学社南昌市委会的二十年专刊》、《学习政治理论心得交流活动优秀文章汇编》。她是南昌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会员,近年来每年完成一项统战理论研究课题,XX年她撰写的《浅谈制度建设与提高参政议政水平》被评为全市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XX她根据九三学社基层组织的调研情况撰写的论文《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在于开展好组织生活》,被评为南昌市派、工商联自身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XX年撰写的论文《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和作用》被评为九三学社市委学习政治理论心得交流活动优秀文章;XX年撰写的论文《浅析新时期社会阶层变化与派建设》入选全市学习贯彻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被评为优秀论文。XX年王小玲同志荣获南昌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工作积极分子。

参政议政是派的职能,王小玲同志除了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外,还积极参加社市委的参政议政工作,XX年她草拟了社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实施意见》和《参政议政成果奖励办法》,协助社市委领导建立了参政议政工作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她还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出题,党派调研、部门落实”课题调研工作,XX年主持完成课题《做强做大南昌家具制造业的调研与思考》,主笔撰写了调研报告XX年参加《南昌市软件人才教育培训状况调研》课题工作;XX年参加课题《江西省政府网站建设状况调研》和《南昌市9县区政府网站测评》工作,参与江西省63个省直单位政府网站、99个县、区政府网站和南昌市政府网站测评工作;XX年参加调研课题组,主笔撰写了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完成社省委课题《关于构建社会互助网络,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主笔撰写了调研报告。XX年她提交的《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被社中央网站采用,后又在《江西民主与科学》、《南昌统一战线》刊登。在XX年开展的南昌市“构建和谐南昌,实现发展又好又快‘金点子’大赛”活动中,她提交的《关于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议》荣获“十大金点子奖”,另一条建议《关于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议》获“金点子”提名奖。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2

【关键词】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它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感受困难的社会成员,增强其能力,促进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达到增进其福利的目标。社会工作是将工作者、服务对象、问题、资源、社会环境等因素连接起来并进行有效配合解决问题的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社会工作者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实务能力。实务性、实践性及应用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特征。据此将专业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具有助人自助专业价值理念、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具有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操作技能,在专业服务领域从事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围绕此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培养过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与实际紧密结合,搭建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一、完善管理文件,规范管理,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

学校社会工作自2003年招生以来目前已有近十届毕业生,在毕业论文指导这一教学环节中一直进行高度重视,规范管理,严把质量关。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从专业实习初期就开始下达任务书,到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中期检查,预答辩、毕业论文答辩及最终论文归档共设七个环节。为了更好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召开专业教师研讨会,就以往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梳理,对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在原有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又增订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暂行规定。该规定对学生的出勤、写作态度,教师指导形式、职责及论文写作步骤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另外又重新修订了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规范。该文件对论文的规范撰写提供了依据,大到选题方向、论文框架,小到标点、空格、注脚、图表、案例、参考文献及中英文摘要等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并附有毕业论文模版及调查问卷模版,确保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规范有序,为毕业论文的规范性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把质量关。

二、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培训,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及水平

所谓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服务于社会工作实务当中,为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改善社会关系,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方法、技巧,同时又要具备较强的社工实务能力,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介入能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实际就是对所学专业一次整合和提升过程,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三位一体的一次综合考查评估过程。如何从专业的视角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如何构思论文构架,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所学习的专业理论,如何体现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在具体分析论证过程中如何运用相关研究方法,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运用SPSS统计分析等等,这一系列环节运作的好就是一次整体实力水平的学习提升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提升毕业论文的水平,专门安排了相关老师对学生进行了研究方法及相关软件运用技巧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另外对论文调查问卷的设计、访问提纲的设计、图表的制定及规范性要求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说明。

三、建立稳定的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奠定实践基础

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实习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学习模式。可以说没有社会工作的实习,就无法实现社会工作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工作实习基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平台。经过多年的努力,实习基地已经由原来的单纯依赖社会组织逐渐发展成四个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践平台体系:一是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签约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过多年的运作目前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常态化的顶岗实习基地。二是依托学校以教学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实践基地;三是依托社工系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工实务组织微澜社工服务社;四是依托人文学院以教师为主导的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目前已承揽多项不同层次社工项目。学生可以在这些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各种实务活动,同时也结合自己的实习内容确定论文的选题,开展实务活动,有效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由此也逐渐构建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多层次、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培养框架体系,为学生进行实务训练、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和就业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社工实务活动提供了平台。这种人才培养框架体系整合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资源,确保了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条件和质量,保证实习质量,也为毕业论文的教学环节奠定了强有力的实践基础。

四、以3+1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

为了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服务于社会工作实务当中,为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实务能力,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此我们采用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大学前三年时间里在学校完成专业理论专业方法的学习。将原来分散在不同学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重新整合为综合实践环节,并将此教学环节集中放在大四一整年的时间在社会这一大课堂来完成,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其中将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即顶岗实习,学生的综合实践岗位与将来的就业岗位统一起来,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试用期统一并行,而在毕业论文环节要求学生以综合实践岗位为依托,带着专业思考去实习,在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毕业论文,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要根据自己综合实践岗位的具体工作进行毕业论文选题,然后在实习工作中开展相应的个案项目、小组活动、社工项目等社会工作实务来撰写毕业论文,从而使毕业论文突显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性的特点,学生毕业实习、论文、就业一体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毕业论文在选题上力争与实习、就业相结合,这既体现了专业实习的效果、增强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实效性,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缩短工作的适应期。而这种实习、就业、毕业论文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社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

五、毕业论文与综合实习岗位有机结合,突显社会工作的实务性

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而实务性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因此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个环节上尽量突出社会工作的实务性特征,以强化论文的实用价值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尽量避免学生撰写空谈理论的文章,使其尽可能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这既体现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也是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由于在3+1人才培养模式中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以综合实践岗位为依托,带着专业思考在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最终形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因此学生从专业实习开始就与指导教师就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讨论研究,特别是在社工机构实习的学生在选题上力争与实习、就业相结合,积极开展个案、小组等实务活动,毕业论文真题真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大多来源于学生对实习期间所接触项目活动的思考及实习机构运作模式的研究,这既具体落实了3+1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毕业论文应用性,突显了社会工作的实务性、实践性的专业特色,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更需要教育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和突破,强化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娇.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教学研究,2011,5

[2]初智巍.能力为本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改革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

[3]毕亚斐.拟剧理论视阈下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

[4]陈英,梁爽.社会工作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5]李金娟.高校小组社会工作课实践教学的走向[D].首都师范大学,2008,4

[6]魏斌.论职业指导的人本服务[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7]王晓芳.困境与选择: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4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3

广东省学会研究会理事长、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杨豪标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务实创新 开拓进取 为广东省科技社团改革发展做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省科协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温锦秀、省学会研究会副理事长黄敏在开幕式上致辞。

五年来,广东省学会研究会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学会工作者,把谋求学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研究会的第一要务,把深入研究探讨全省学会改革作为研究会的工作主线,把创新学会工作理论作为研究会的工作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科技社团全面改革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学会改革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举措,为省科协科技社团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学术建设,提高学会研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近五年来,学会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围绕全省学会工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组织全体会员积极研究探讨,每年都征集到近30篇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对新形势下学会的改革与发展、传承与创新、职能与定位、方法与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对全省学会改革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学会每年由理事长带队参加中西南学会学研讨,选出广东省一些优秀论文的作者,参加中西南十省市的学会工作经验交流;每年协助省科协组团参加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为参会的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工作者提供学习全国经验的机会。

特别是2010年广东省学会研究会承办了中西南学会学研究第28届年会,学术研讨气氛给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十个省市的150多名代表对广东省学会研究会的研究成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加强学会改革理论研究,推动全省学会工作创新发展

为进一步掌握省科协所属学会的现状,广东省学会研究会协助省科协对所属的153个学会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并围绕全省科技社团和科技工作者现状、省级学会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新形势下学会建设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等开展专题调研,为省科协制定《关于新时期加强学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科技类社会团体改革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创建学会科技服务站的意见》等文件提供了决策依据。

近几年来,广东省学会研究会会员积极开展学会改革理论探索,撰写的理论研究文章有30多篇在中国科协主办的《学会》、《科协论坛》杂志刊登,广东省学会研究会理事长撰写的《因会制宜抓好学会改革,继续推进学会工作创新发展》、《抓好六个环节,推进学会改革》两篇论文,分别入选中央党校出版的《2010年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汇编》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大全》两部选集当中。

加强为会员服务,增强研究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广东省学会研究会注重抓根本,打基础,逐步完善会员工作和服务机构。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完善会员交流渠道及学术交流平台,加大会员培训力度,使会员服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经常化,已逐步形成每年“三会两考察”(组织本会学术年会、参加中西南学会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和中国科协年会,组织国内和国外学会工作考察)机制,扩大了会员的视野,提高了会员的理论研究水平。

通过评选优秀学术论文,推动学术研究不断深化。近五年来,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共表彰了60多篇优秀论文,结集出版了4册优秀论文集。每年还向中西南学会学年会推荐优秀论文。这些推荐、评先活动,调动了会员参与学会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学会工作水平的提高。

积极组织会员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先后8次组织部分会员到云南、江西、河南、浙江等省,学习外省学会工作的先进经验;赴欧洲和台、港、澳等地对科技社团的政策法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内容进行考察,对新时期学会改革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为感谢学会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的领导对研究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会议决定,授予黄敏、李明端、田武汉等三位同志为省学会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张社尧、何其锐、黄社滋、何允余、何应昌等五位同志为省学会研究会名誉理事。授予孙楠等10人为第六届先进工作者称号。会上举行了表彰仪式。

来自省、市级学会、各地级以上科协及有关单位、社会团体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学会工作者8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张炜哲)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4

论文题目:X市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一、选题的依据

(1、选题所属研究领域;2、选题的应用价值;3、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课题所属研究领域

1、论文选题属于公共管理领域,具体研究范围是X市农村社会稳定问题。

2、论文中的概念界定:

所谓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指乡镇和涉农街道区域内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课题的应用价值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就是所谓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的社会稳定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难度最大的一项任务。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出现,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农村的社会矛盾呈现复杂化和尖锐化的特征,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农村社会稳定出现了新变化、新情况,加之全国各地政策、管理模式、风俗习惯、群众素质基础等各不相同,社会稳定问题也有其差异性,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看清现象,剖析案例,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是实实在在做好农村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是专家和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社会和政府管理问题,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由于城乡二元经济构的形成,由于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农村资源的争夺,由于农村民主进程的推进,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新问题,农村稳定问题成为各级政府研究的重点问题,专家学者也发表了很多关于农村稳定方面问题的学术研究报告,主要研究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农村地区不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表现在体制机制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群众自身素质问题、社会管理问题等;二是解决农村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的主要对策和建议,要在教育、普法、信息、政策、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2、国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在发达国家维护社会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技术性的方面,也有体制性的方面。他们的社会矛盾大多集中在某一特殊问题,直接由基层引起的社会问题较少,针对社会的突出矛盾,集中研究和采取对策。由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的不同,从经济上、贫富差距的解决上来看,社会保障是影响到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对健全制度来缓解社会压力。

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社会问题也各有不同,总体上还是在保证政权稳定的同时,处理国内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选题的学术思想、特色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2、研究内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3、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进度计划)

(一)选题的学术思想、特色和预期达到的成果和水平

1、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摆在市乡两级政府面前最棘手、最普遍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分析社会稳定因素,有解决矛盾普遍性方法和针对性方法。

2、本论文的特点是针对性、可行性和应用性。一是论文针对X市农村的社会稳定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对X市农村社会稳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并针对X市社会稳定问题提出对策。二是论文可行性是在通过最具X市代表性的L镇社会稳定问题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剖析和总的基础提出来,具有现实可行性。三是论文中既有社会稳定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又对当期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稳定形势做了分析,在此基础提出的对策具有实际应用性。

3、本论文从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入手,列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合具体乡镇特点,分析原因,找准对策,为进一步引起各级政府对农村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视,为今后X市政府和维稳部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1、论文主要研究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包括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不稳定因素及分析原因,解决方法,确保社会稳定。

2、论文目录

(三)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

1、技术路线

2、技术措施

(1)文献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章进行搜集、阅读、整理、分析。

(2)座谈法:访谈相关街道、乡镇、部分村的书记,就农村稳定、工作进行讨论、交流。

(3)调查法:查找相关维稳及政府组成部门在稳定工作中的文件和做法。

(四)进度计划

20xx.6-20xx.9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

20xx.9-20xx.11问卷设计、发放、收集整理、数据分析

20xx.11-20xx.1完成论文前三章,论文中期检查

20xx.1-20xx.4完成论文初稿

20xx.4-20xx.5修改论文初稿,论文预答辩

20xx.5-20xx.6论文审查、修改,论文答辩

三、开题条件(根据专业学位情况填写)

(一)学术条件

本人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十五年在乡镇、街道工作,做过一般办事员、副职领导和主要领导,几乎每天都从事农村维稳工作,了解、思考、探讨、决策过农村稳定工作。2011年参加了大连理工大学MPA学习,已读完该专业的全部课程,掌握了一系列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师H教授从事公共管理和哲学教学和研究并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H教授的指导下,使我具备了撰写论文的学术条件。

(二)设备条件

课题具备研究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设备等硬件条件。

(三)经费概算和落实情况

研究所需费用已落实。

四、文献综述和调研报告(要求3000字以上,可另附页)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杨伍保.浅析群体纠纷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导报,2009,(3)

(2)于风伟商同杰.和谐社会下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2)

(3)杜旭宇.农地征用时农村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对策[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杜胜利.正确处理农村利益分化与农村社会稳定的相关性[J].经济研究参考,2008,(36)

(5)田法成.改进农村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J].现代农业,2008,(7)

(6)黄建固.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J].现代乡镇,2008,(6)

(7)王春光:《警惕我国贫富差距的代际传承和固定化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9期

(8)吴忠民:《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问题研究》,《东岳论丛》2006年第2期

(9)周永坤:《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暨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0)[美]亨廷顿著:《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8,380,105,277,284,313,313.

(12)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王振耀:《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版

(14)刘秉泉:《分配制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群言》,2003年第9期

(15)秦兴洪,廖树芳,武岩:《近50年来中国农民收入变动的特征》,《学术研究》,2003年第11期

(16)马凯:《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求是》2004年第8期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5

为了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干部职工理论学习不断引向深入,按照市委和省厅要求,现对20__年干部理论学习作如下安排:

[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从而为实现“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咸阳”的宏伟目标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咸阳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做好今年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一思想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

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总体部署,今年全系统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1、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选》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要通过深入学习《文选》,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要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理论精髓,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2、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深入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用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武装头脑,这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学习中,要着力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等问题,采取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培训辅导、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精读细研,认真领会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方向,使全会精神更好地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并将其转化为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咸阳建设的实际行动。

3、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木指导方针,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正在发展着的实践为依托,以推进社会义建设为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把又好又快地发展作为本质要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与时俱进、自主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回答了‘为谁发展’、‘怎样发展’、‘*谁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一步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推动咸阳水利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4、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搞好20__年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学习中,要紧紧围绕这个总体目标和20__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任务,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认真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宏观调控的自觉性,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5、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要将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1号文件精神的学习与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干部职工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紧迫感,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不断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6、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将于20__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20__年下半年的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质量地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

7、认真学习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市第五次党代会从新时期、新阶段咸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在回顾过去工作、总结实践经验、分析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出了实施“三步走”战略的重大部署,提出了建设西部富足咸阳、最佳人居咸阳、新型开放咸阳、绿色生态咸阳、现代文明咸阳的目标,为实现在关中地区的率先发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咸阳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是全系统党员干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明确战略重点和奋斗目标 ,按照“四个为先”的工作思路,抓住机遇,转变观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创新模式,真抓实干,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工业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城市建设、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推进咸阳在关中地区率先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三、几点要求

1、坚持学习制度,落实学习任务。要建立健全干部理论学习档案制度,全面记录干部参加理论学习、撰写体会文章以及年度考试考核情况。在坚持个人自学的同时,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全年学习笔记不得少于2万字,撰写体会文章不得少于2篇。要把理论学习列入目标责任制和公务员年度考核的内容,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年终进行统一考试,使干部理论学习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遣。

2、重点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和县级领导干部的学习,为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当好表率。

3、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着力在“贯穿”、“结合”、“转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6

社会学的恢复、重建与初步发展繁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引导我国社会开始走上正常建设发展的轨道上来,党中央也着手将社会学的恢复等事项纷纷纳入国家工作议程中来。于是,在“1979年春节期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同志,约见费孝通教授,商讨了要尽快恢复社会学事宜,请在京的一些社会学者协助‘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进行具体的筹备工作”①。1979年3月15~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社会学座谈会”。胡乔木同志3月16日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为社会学恢复名誉,他说,‘否认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用非常粗暴的方法来禁止它的存在、发展、传授,无论从科学的、政治的观点来说,都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乔木同志还就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主义也有社会问题,也要研究社会问题以及如何学习借鉴国外社会学等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发表了看法,并表示要尽力支持社会学界成立社会学研究会,开展社会学研究,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要尽快建立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学系,抓紧培养社会学人才,注意解决后继无人的问题。”②胡乔木同志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和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战线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领导者”的身份出面“为中国社会学从政治上平了反,在学术理论上澄清了一些过去流行的不正确的观点,这就为社会学的重建、恢复和发展开辟了道路”③。在1979年3月18日会议表决上,与会同志一致赞成成立“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选举产生了由50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并推选费孝通教授为会长,田汝康、陈道、雷洁琼等7人为副会长,决定王康为总干事,聘请吴文藻、李景汉、赵范、杨堏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为顾问。“这次社会学座谈会的召开和中国社会学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学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始,从此结束了中国社会学停顿27年的局面。”④继而在1979年3月30日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在检讨了过去忽视社会科学研究的同时,提出了社会学等学科“需要赶快补课”的要求。他说:“政治、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就可比的方面说)比外国落后了。我们的水平很低,好多年连统计数字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当然使认真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遇到极大的困难。因此,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一定要深入专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知彼知己,力戒空谈。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谈不出来的。”⑤邓小平同志的“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的论断,使中国社会学迎来了自己恢复重建和发展的大好时机。为了响应邓小平同志“3•30”讲话,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纷纷行动起来,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或设置社会学系,举办各种研究班,培养社会学研究教学人才。首先是社会学研究所或机构的设立和社会学研修班的举办以培养社会学专业研究人才。1980年1月8日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随后,各省市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社会学研究所。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各类社会学研究所50余个。同时,在1981年和1982年,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美国和香港的社会学家以及国内学者,在北京、武汉举办了三次社会学讲习班,为各地培养社会学研究和教学骨干。其次,各高校纷纷重建或成立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1980年夏,上海大学首先恢复成立了社会学系,继而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也建立社会学系。仅1979~1985年五六年的时间里,就有11所高校建立起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但在1986年至1991年之间,社会学系建立工作在高校处于停滞状态,同时还在1990年,一个教育部门的负责人因批评社会学是“敏感学科”而迫令全国社会学专业停招一年学生。1992年以后,社会学又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又迅速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国有近百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和社会学专业,有社会学硕士点一百余个,社会学博士点16个,在校社会学专业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学生已超过1万人。与此同时,与社会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工作专业也因此开始恢复、发展和壮大。1986年,国家教委首先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开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随后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社会工作教育又正式纳入了学科化的发展轨道,社会工作专业也由此在我国重新得以确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不少国家教委直属院校和地方院校也陆续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一些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都建立了社会工作系。1994年,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的学校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截至2010年,依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全国大约有253所高校科研院所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在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1万到1.2万人左右。可喜的是,2004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和民政部联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专业走向职业化。2009年7月,教育部在33所高校启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试点工作,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更为可喜的是,2010年6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制定通过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进一步明确社工人才培养的目标。该纲要明确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国家重点建设培养的六大类专业技术人才之一,并指出: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同时,2011年11月8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是中央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第一个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使得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国家制度的保障。《意见》的,预示着社会工作春天的真正来临,必将使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步入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来。我们正在翘首期盼它的到来。再次,社会学、社会工作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社会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应用和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三大领域。就社会学理论研究而言,一方面,我们不断翻译和介绍大量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著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开始创建自己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如社会运行论、社会互构论就是其中一例。就社会学应用来看,我国社会学界展开了多方面的社会学应用研究,如社会问题、社会分层、社会政策、社会心理、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人口、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犯罪等研究,这些研究涉及社会分层学、政治社会学、法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学、环境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犯罪社会学、家庭婚姻社会学、社会发展学、人口社会学等领域;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强壮起来,不仅开始编著自己的教材,还开始建构自己的方法论体系。总体来看,我国社会学研究在改革开放后大致经历了“引进、复制西方知识和逐渐与国际接轨”⑥三个阶段。就目前而言,中国社会学开始进入反思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社会学未来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

中国社会学经过新中国6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和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然而,它下一步该如何走?若要实现进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又该何去何从?

(一)中国社会学应该有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时机

众所周知,进入2000年以后,中国社会不断对自己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调整,由单纯追求“GDP”向崇尚“绿色GDP”转变,由单纯注重经济建设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建设转变,使得中国社会开始走上由“粗放外延式”发展向“精细内涵式”发展的轨道上来,致使我国当前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更科学和更贴近中国国情。这是我国社会不断汲取总结国内外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作为中国社会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兴起,理应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的反思给予积极回应,也应该本着“专业自觉”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对自己的研究路径和研究理念开展一次省思活动,很好地进行一次经验总结,筹划未来发展的蓝图和路径,探索出一条由“引进学习国外社会学的外延式发展”向“创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道路,形成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研究路径和建构具有中国主体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

(二)国家软实力与社会学的发展建设

之所以有必要如此,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实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不仅强烈呼吁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的强盛,也呼吁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和强盛。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和国防的竞争,还是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和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光是经济的强盛和国防的强固,而应包括国家经济、政治、国防、教育、文化等综合国力的整体提升和强盛,特别是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强盛,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否则,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和国防的建设和强盛,而忽视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那我们将同样有可能被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所打败,从而使中国失去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成为泡影。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足食、足兵、民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政权立足的根本。如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去除其中二个,孔子认为可以舍掉兵(现在可以看做是国防)和粮食(现在可以看做是经济和粮食),但绝不可以失去“民信”(现在从狭义上可以理解为信用、诚信、信任,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文化及精神信仰等软实力)。因为在孔子看来,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和“灵魂”,如果这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和灵魂没有了,即使有强盛的经济和国防,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实际上孔子讲的这些在我们今天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且在这个综合国力中,孔子看重的是像“民信”之类的伦理道德、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由此看来,加强我国的教育、文化等国家软实力建设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否则,我们将会错失最佳时机而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那么,我们应如何着手去建设文化等国家软实力呢?要建设和发展文化等国家软实力,我们首先应了解和知道它的组成。众所周知,文化软实力是由很多部分组成,涉及伦理道德、思想、教育、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也就是说,我们应加强文化各个领域的建设,应该全面均衡发展建设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各组成部分,不能只顾建设其中一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这将会导致文化的畸形发展和“文化木桶的短板”现象,其后果也是很严重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在今天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好背景下,要想发挥它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和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和发展,其应该得到建设和发展。

(三)超越自我,实现中国社会学“自主创新”发展的路径与突破口

既然如此,那我们应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呢?大家知道,我国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通过从改革开放至目前近30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基本上形成了社会学知识体系和社会学研究的总体框架,也已经开始注重创建自己的本土理论和关注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等问题,但总的来看,这个框架还是比较粗糙,仍然还处于一种“引进学习国外社会学的外延式”发展的深入阶段,至多也只能算是进入“独立创建自己知识理论体系”的内涵式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完全走上“独立创建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在世界社会学的位置中,还处于较微弱的地位,没有成为世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独立引跑者。这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中国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要借助我国发展建设模式和理念的大调整时机,赶紧寻找路径和突破口发展壮大自己,超越自我,实现社会学的“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尽量在较短时间内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社会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能够与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相当,而不至于拖后腿。那么,我国的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要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应从哪里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呢?我们认为,一方面是要从当前社会学的当前发展态势出发,找出自身的特色、缺陷和不足,进行充实、纠正和弥补。就目前而言,中国社会学存在的缺陷之一就是:注重实证性而忽视理论性;注重实用性,而忽视人文性;注重社会性,而忽视自然性;注重人的外向性研究而忽视人的内向性研究;注重引进学习国外社会学而忽视本土社会学的建构。因此,中国社会学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克服这一缺陷。另一方面,就是要从我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去汲取营养成分,使中国社会学具有东方和中国文化的根基和养分。正如费孝通先生晚年所指出的那样,他说:“中国丰厚的文化传统和大量社会历史实践,包含着深厚的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理念,蕴藏着推动社会学发展的巨大潜力,是一个尚未认真发掘的文化宝藏。从过去20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来看,深入发掘中国社会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实践中探索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中国学术的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学者对国际社会学可能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⑦。我们认为,如果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那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那将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强大的真实路径。而且事实上,造成当前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出现目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与我国已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没有充分汲取和挖掘祖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宝藏,而只是在引进学习国外社会学,从而导致中国的社会学没有自己的文化营养成分,而显得单薄和“水土不服”,用它来解释中国的社会就显得力不从心和没有说服力。因此,中国社会学应从引进移植国外社会学向建构本土社会学转变,积极发掘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宝藏,充分汲取其丰富的人文营养成分,促使我国社会学研究走向本土性与国际性、人文性与实用性、理论性与实证性、外向性与内向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社会学而努力。

结语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7

尊敬的石泰峰副书记、尊敬的黄易宇副院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在我院新址办学20周年之际,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中心也于今天正式成立了。首先,我谨代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向专程莅临指导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省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和有关部门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为深入挖掘、利用和研究我省统一战线宝贵的历史资源,推动我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经省委统战部批准,我院在近几年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整合统战理论和政党制度两个专业教研室的资源,成立了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中心。我院将以这个研究中心为平台,加强与统战部门、各派、兄弟省市社会主义学院和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研究,加强对统一战线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对统一战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努力形成更多的创新成果,为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也是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在新址办学20周年。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学院20年来的工作和一些体会。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创办于1956年,其前身分别是1956年由政协江苏省委员会创办的“江苏省各界人士政治学校”和江苏省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创办的“江苏省工商界政治学校”。1958年两校合并,成立“江苏省各界人士政治学校”。1962年8月改名为“江苏省政治学校”。1985年,省政治学校恢复办学。1988年9月,经省委同意更名为“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并明确“享受同级党校待遇,按正厅(局)级建制,归省委领导,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指导关系归口省委统战部”。1992年5月19日举行了揭牌仪式。2008年经省委批准,正式加挂江苏中华文化学院的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新址办学20年来,我院始终秉持“爱国、团结、民主、求实”的校风,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省委统战部的大力指导下,在省政协、省各派、工商联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我省科学发展工作大局和统一战线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努力推进教学、科研、文化、人才、管理“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方针政策宣传基地的作用,为培养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我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是深化教学改革,教育培训取得新成效。我院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突出共识教育,把“同心”思想贯穿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教育引导党外代表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心聚力。20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8期,培训14267人次,其中主体班166期,培训7427人次,委培班122期,培训6840人次。坚持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我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之一、统一战线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等特点,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学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坚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设立现场教学基地,组织学员论坛,安排驻点调研和拓展训练,积极开展研究式、模拟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开设的《应对媒体行为训练》课程,荣获“全国统一战线干部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成果奖”,培训成效不断提升。

二是推进科研创新,理论研究迈上新水平。20年来,共在各类期刊212篇,其中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205篇;承担各类科研课题共20项,其中中央统战部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课题13项;召开理论研讨会7次,出版理论著作2部。近年来,我院每年都有课题获评全国优秀课题奖项。其中,与省委统战部、省社会科学院合作的课题《新社会组织与统一战线》获中央统战部2010年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培养新一代党外干部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研究》获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项目优秀奖。我院坚持开放式科研战略,借助社会力量,成立院学术委员会和统战理论、政党制度、中华文化三个专业教研室,推动科研工作正规化、科学化。2009年以来,我院每年面向全省开展公开课题招标,2011年又将公开课题招标的范围扩大到全国,不断提高学院学术影响力。近年来,我院多次联合省各派、省政协学习委员会、省委《群众》杂志社、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等有关单位举办理论研讨会,努力推动我省统战理论研究和创新。《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作为我省统战系统唯一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弘扬中华文化,文化交流实现新突破。我院以中华文化学院的正式挂牌为契机,以青少年为重点,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形成了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国情研修和交流的新平台。从2009年开始,我院与省委统战部合作,每年举办一期港澳及海外代表人士国情研修班,开设的“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国两制与香港”等课程,受到港澳代表人士的广泛好评。2008年以来,我院与江苏省海外联谊会、香港国民教育中心、江苏香港文化促进会等单位合作开展青少年文化交流互访活动,共接待港澳台师生1200余人,并组织100多名内地青年学生赴香港参访,取得较好效果。我院扎实开展中华文化的研究与宣传,积极推进中华文化进课堂,承办了第七次全国中华文化学院工作会议暨“中华文化与和谐社会”论坛,经过精心筹划,于去年创办了以“文化性、地域性、统战性”为特色的综合性文化刊物《雅集》,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成立了“江苏书画家联谊会”,不断加强统战文化建设,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社会工作学年论文篇8

一、紧扣脉搏,突出重点,深入推进社科理论研究。20__年,全市社科理论研究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围绕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目标,继续开展__历史文化及地域特色文化研究。上半年重点完成《__特色文化研究》丛书和《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之《__史话》的出版印刷、宣传发行工作,下半年重点完成《__文化史典(暂定名)》的编辑出版工作,全力做好相关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助推全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二是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南梁精神研究。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两点一存”的重要意义,这是__革命老区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大贡献。要着力研究南梁精神的概念与内涵,争取尽快达成共识,形成统一规范的表述,确立和巩固南梁精神的学术地位。要着力研究南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比较优势,打响“红色南梁”品牌,做大做强以南梁为主的红色文化,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思想动力与精神引领。三是围绕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全市经济工作任务,深入开展“__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课题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是由主席提出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甘肃在古丝绸之路发展史上成就辉煌,曾为中外交流和民族融合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依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阵地。__作为甘肃“东翼”腾飞的主战场,如何依靠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跻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全市社科理论界倾力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多轮驱动,创新载体,广泛开展社科知识普及。社科普及作为宣传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发挥出对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改善文化民生等方面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今年的社科普及工作要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__中全会及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实现省市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结合,与建设特色文化大市相结合,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相结合,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相结合,借助并开设多种传播平台,深入开展社科理论下基层活动。要科学规划、精心制作一批社科知识普及宣传栏,印发社科宣传资料,免费向基层和群众赠送科普书籍,将宣传触角延伸至乡镇、社区、企业、学校等各个层面。各县(区)社科联及市级社科团体要按照省社科联的安排部署,结合行业实际,创新活动载体,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全力做好“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示范活动,活动结束后上报总结。市社科联将在《__报》开辟“社科论坛”专版,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现代人文精神,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

三、健全机制,着力培养,不断加强社科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县(区)委、县(区)政府对社科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成立了县(区)社科联机构,配备了专职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各县(区)社科联要珍惜机遇,明确职责,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开展社科研究、普及社科知识、促进社团交流、创新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本县(区)的地域特色和发展优势,全面规划,主动作为,使本县(区)全年社科工作有新谋划、新举措,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今年将召开全市社科联一届二次全委会,指导县(区)和市级社团更好地开展工作。各县(区)社科联要尽快组建各自的社科专家人才库,努力造就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业务素质过硬,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青年理论骨干,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锐意进取的社科工作者队伍。当前,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十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要为铸造“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成为“中国梦”的宣传者、实践者;要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注入正能量,为社科理论战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提供更好的思想理论成果;要为传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供新思路,发挥好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四、规范管理,服务基层,充分发挥社团社会功能。社科类社团是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县(区)社科联要从县域优势出发,指导新建一些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社科团体,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各社团工作开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提出希望和要求,加强服务与指导,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

上一篇:初中综合实践论文范文 下一篇:社会实践活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