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心人事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4 16:11:06

教育中心人事工作计划

教育中心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公务员法》的第一年。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紧密围绕市局党组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中行动,在创新中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人才强市战略为统领,进一步加快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统领人才市场发展的主导作用,适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大庆市人才市场的补充意见》(庆人发[20*]71号),明确了人才市场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政策,为促进人才市场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承担石油石化大企业人才市场交流职能,先后为石油管理局、油田公司、石化总厂、石化公司和炼化公司等五大中直企业成功招考大中专毕业生1699人,极大地满足了大企业的用人需求。三是人事业务蓬勃开展,年内新增企业191家、个人3345人,向市建设银行、市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派遣储蓄代办员117名,提供档案查询、职称申报、保险代办、转正定级等人事服务1万多人次。目前,市人才中心总量已达475家6278人,取得了历史性新突破。四是人才市场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全年共成功举办各类人才交流会5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3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4100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彰显。五是招才引智工作初见成效,先后组织市内20多家企业参加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黑龙江省对俄人才智力合作项目洽谈会,达成意向性引智协议19项,报批部级重点引智服务项目6个,智力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初步显现。六是联手“哈大齐”一线五市人事部门,共同开展跨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借助智力服务助推项目经济发展。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人才服务中心已在大庆挂牌,一体化人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以凡进必考为原则,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一是坚持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制度,采取岗位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累计为西城工业园区、油田教育中心、市第四医院、湖滨学校等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工作人员333人,有效缓解了部分单位人员紧缺问题。二是坚持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协助市委组织部,共为市法检系统考试录用工作人员43名,同时为311名往年考试人员办理了补录手续。三是坚持考试考核相结合,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28名,目前已全部上岗工作,无一人对安置结果产生疑义。四是采取实地考核、面谈试讲等方式,从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选拔优秀毕业生85名,全部补充到油田教育中心、大庆实验中学、大庆铁人中学等省级重点学校。五是落实省厅提出的“三支一扶”工作计划,通过审查、考核等方式,组织招募14名毕业生,派到农村从事支教、支医等公益工作。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公务员制度及事业单位改革。一是认真落实全省实施公务员法暨改革工资制度会议精神,会同市组织、编制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七大类机关及申请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的机构、编制、职数、人员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存在问题作了认真梳理和政策分析,做到了底数清楚、范围明确,为正式启动公务员登记及工资套改工作,确保制度顺利入轨、人员平稳入位做好了前期准备。二是遵循国家和省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拟定了《大庆市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等1+13配套政策体系,提出了分类管理、资源整合、管理体制、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产权制度、供养体制、资产管理等9个方面的改革意见,分别提交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讨论,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已初步完成市直属及市直机关所属共438家事业单位的模拟分类工作;广电集团政事分开、局团分离的体制改革正在组织推进,驻外办事处机构改革思路正报送市领导审定。三是将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范围向县区延伸,组织完成县区及高新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共核定高级岗位4421个,实际聘任1880人;核定中级岗位13383个,实际聘任1*04人。同时,继续推行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以聘代评的新方式,目前已为602人办理了以聘代评手续。

(四)以加强管理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常规人事工作的管理水平。一是加强人事计划管理。明确了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员调整政策,全年共审核工资基金12亿元,通过计划约束力有效控制了财政资金的刚性增长。同时,严格规范临时用工的聘用行为,对1*个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临时用工的数量重新核定,减少临时用工2110人,年节约公共财政支出1775万元。二是加强干部管理。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企业干部解困政策和自主择业干部福利待遇,累计发放工资补贴、生活补助金以及代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276.31万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妥善解决部分企业干部冬季取暖问题的实施意见》,为市区内关停破产企业中无力担负取暖费的79名企业干部发放补贴13.14万元。三是加强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全年共推荐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376人,其中高级1235人,中级1141人。同时,对企业移交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确认。目前,除中省直单位外,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共514*人,其中高级6525人,中级2**人,全部建立了人员管理台帐。四是加强人事考试管理。全年共组织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考试14次,组织各类专项考试13次,累计报考人数达4万余人次,考试工作组织严密,考务操作与考风考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五是加强培训教育管理。打破内循环的培训格局,引入经济领域的招标制,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施教机构,选派到上海等发达地区学习培训,全年共举办公务员法培训班、电子政务培训班、城市规划建设培训班13期,累计培训人员2454人次,培训质量与以往相比有新的提高。六是加强工资福利管理。全年累计审批工资、津贴补贴9677人次1296万元,发放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6749万元,办理退休、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和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等审批手续500余人次,组织完成20*年技术工人考核和20*年医务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并对第二批393名企业划转人员进行了工资套改。七是加强人事网站管理。开通了人事政务网站,及时更新版面内容,畅通了人事信息的渠道,网站日点击率在2000人次以上。开设了“局长网站”、“业务咨询论坛”等对话窗口,局领导和业务科室可实现在线回复,人事工作与社会协调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大庆人事网站”被省厅评为全省人事系统一类网站。

此外,行业作风、纪检监察、法规建设、人事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人事部门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得益于全市人事系统广大同志的戮力同心。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事局党组,向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

二、明确重点,狠抓落实,20*年人事人才工作平稳有序组织推进

20*年,全市人事系统要继续坚持“用经济观点谋划人事工作,用市场化思路研究推进措施,用改革办法解决困难和问题,用法制理念规范施政行为”的总体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胆创新工作方式,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63项重点工作:

(一)全面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当前,全市公务员登记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编制与人员脱节,不能对号入位,尤其是个别县(区)在这一问题上比较严重。二是部分单位人员超编,特别是申请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员超编。三是部分单位编制性质不清,人员进入方式不符合公务员条件。四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职能界定难。为此,要围绕贯彻实施公务员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稳慎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1)要针对全市公务员登记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依据省里的相关政策规定,提出《大庆市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和工资套改问题的处理意见》,提交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后,作为全市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工作的政策依据(公务员管理科、调研室)。(2)要根据工作需要,对各县区、各部门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进行公务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等政策的宣传解释和指导培训工作(公务员管理科、政策法规科)。(3)要在准确把握政策的基础上,督促各县区、各部门明确编制性质,并将具体人头落实到编制上,为在编制限额内进行实质性公务员登记做好前期准备(公务员管理科、政策法规科)。(4)要采取组织登记的方式,按照先市直后县区的顺序,对已落实编制实名制的单位逐家进行审批,按照省里要求如期完成公务员登记工作(公务员管理科、政策法规科)。(5)要以公务员登记为契机,同步建立公务员信息系统。对已登记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信息管理数据库(公务员管理科)。二是合理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6)要与公务员登记工作同步,根据相关文件规定,指导各县区、各部门做好职务序列归类工作,按管理权限规范非领导职务设置比例和名称(公务员管理科)。三是认真做好参照管理单位审批确认工作。(7)要根据具有法律法规授权、行使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事业编制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四个条件,坚持上行下效、垂直一致、机构统一的原则,对申请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进行初步审核,提交市委常委会议审定后报省里审批。对省里批复同意的单位,严格按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公务员管理科、政策法规科)。四是严格执行公务员法配套法规。(8)要对照公务员法及新出台的配套法规,对原有的考试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等规章制度进行集中清理(政策法规科、公务员管理科)。(9)要坚持公务员凡进必考制度。根据行政机关的人员结构、编制空缺等情况,研究制定公务员招考计划,报省人事厅审批同意后,按省里统一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招考公务员(考录调配科)。(10)要推行公务员竞争上岗制度。全市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结束后,着手启动新一轮公务员竞争上岗工作,解决好公务员队伍的活力问题(公务员管理科)。(11)要改进公务员考核办法。结合国家新出台的公务员考核规定,探索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服务对象有效参与评议公务员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公务员管理科)。五是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12)要认真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和更新知识等在职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考核培训科、公务员管理科)。六是开展公务员法执法检查。(13)要会同组织、编制、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公务员法执法检查,把是否按照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是否按照规定确定职务与级别,是否严格执行工资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各项配套的政策法规等情况作为重点内容。对违规登记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对违反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和工资纪律的行为坚决予以纠正,确保公务员法顺利施行(公务员管理科、政策法规科、工资科、福利科)。

(二)积极推进工资制度改革。要按照国家和省工资制度改革要求,认真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行和规范津贴补贴工作。一是做好工资改行工作。(14)要以现执行的工资体制为依据,抓紧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模拟套改工资工作,力争在春节前将套改增资部分先行发放下去。春节后根据公务员登记、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审批确认情况,对登记人员的工资进行实质性改行,再据实进入统发工资库(工资科、福利科、综合计划科)。二是规范津贴补贴项目。(15)要根据国家和省规范津贴补贴文件精神,对我市现行的津贴补贴项目进行归并,同时做好规范津贴补贴所需经费测算工作,提出统筹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规范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工资科、福利科)。(16)要配合有关部门,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尽可能将改革性津贴和石油津贴从现有津贴补贴项目中划出,同时研究提出石油津贴的规范标准(工资科、福利科)。三是严肃工资福利政策。(17)要严格执行六部委《关于严肃纪律确保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厅字[20*]5号)要求,不得自行更改国家工资福利政策,擅自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不得自行制定工资制度、工资标准;不得放宽规定的工资套改条件;凡正式调入或录用到工作单位工作的人员,不得将工资关系留在原单位,应及时转入现工作单位,在现工作单位参加工资套改;不得将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人员列入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对受到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党纪处分或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以及刑事处罚的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降低其工资,不得保留原工资待遇;对自然减员、调离和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要及时核销其工资或离退休费以及各类津贴补贴,不得套取财政资金。对经批准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要统一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工资科、福利科、综合计划科)。

(三)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采取分类改革、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铺开的方式方法,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出台政策,启动改革。(18)要根据《黑龙江省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黑发[20*]14号)精神,结合大庆实际出台《大庆市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设想、基本思路和方法步骤(事改办、局相关业务科室)。(19)要抓紧拟订分类管理、资源整合、产权改革、人员聘用、争议仲裁、分流安置、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事改办、局相关业务科室)。二是先行试点,总结经验。(20)要将驻外办事处、市直机关后勤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作为改革试点,加强对试点单位的综合指导和跟踪问效(事改办、局相关业务科室)。(21)要通过试点发现问题、研究措施,同时对已出台的改革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累经验(事改办、局相关业务科室)。三是突出重点,科学分类。(22)要以科学分类为重点,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性质、功能、职责任务和未来发展方向,按承担行政职能、提供公益服务和从事生产经营三种类型,对全市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事改办、局相关业务科室)。(23)要参考财政供给方式、经费包干形式和执行工资制度等情况,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提出分类管理意见(事改办、局相关事业科室)。四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24)要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以教育系统为重点,采取加强、撤销、合并、划转等方式,分行业提出全市事业资源整合意见(事改办、局相关事业科室)。(25)要在移交协议框架内,对移交后的企办教育单位,进行内部中小学之间的资源整合,为三年协议期满后进行体制变革做好铺垫(事改办、局相关业务科室)。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市人事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着综合协调、政策制定、组织指导等重要职责。全局各业务科室必须以全局利益为重,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改革,做好超前研究。调研室要抓紧形成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和分类管理意见;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科要抓紧研究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办法;工资科要抓紧研究事业单位绩效分配和工资发放意见;政策法规科要抓紧研究争议仲裁和人员分流政策;事业科要抓紧研究全员和合同鉴证制度,综合计划科、考录调配科等业务科室也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搞好协调配合。改革总体方案及配套政策要于4月初形成,提交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后以市委文件印发,并争取在4月中旬召开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会。

(四)加快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要从完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政策入手,加快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一是拓展市场服务领域。(26)要以市人才市场为骨干,区人才市场为框架,研究全市人才市场布局规划,提出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贯通发展的工作意见(政策法规科、企业科)。(27)要通过合作联盟等方式,探索市区人才市场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逐步将服务触角向园区、社区和乡镇延伸,建立人才服务工作站,进一步提高人才市场的集约化发展水平(政策法规科、企业科)。二是拓宽市场服务功能。(28)要以人事档案管理为核心,发挥档案管理的中轴辐射作用,为包括五大毕业生在内的各类流动人员提供档案保管、补办档案、依据档案出具各类人事证明、人事关系接转以及个人诚信记录查询等服务。存放档案要科学归类,实现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科)。(29)要以人事为核心,为企业和流动人员提供工龄认定、档案工资核定、职称评审申报、考试资格申报、办理落户及户籍关系挂靠、社会保险关系建立与衔接等全方位的服务,年内个人要达到7000人(企业科)。(30)要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核心,年内举办春秋2场综合人才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坚持举办定期人才交流会,尝试网上人才推介会,及时办理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接转关系(企业科、考录调配科)。(31)要以人才派遣为核心,根据各类企业、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的用人标准和条件,代为选聘和管理各类人才,年内人才派遣要达到400人以上(企业科)。(32)要以“哈大齐”工业走廊带内的入驻企业为核心,提供有档、无档和异地服务,开展异地派遣、委托招聘等新兴业务,为各类人才跨区域流动提供配套服务(企业科)。三是创新人才服务方式。(33)要强化市场功能配置,根据工作需要将人事调配、职称评审等行政职能向市场前移,与中心的服务窗口有机链接、集中办公,明确专人负责,提供“一单式”受理和“一站式”服务(企业科、事业科)。(34)要简化工作流转环节,根据服务需要对现有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凡涉及同一对象的办理事项,实行一单式审批,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凡方提供的档案资料、资料,只要主体部分完整即予以受理,不设门槛、标准和条件,让服务对象少跑路、少等待、少花费(企业科、事业科)。四是引进急需专业人才。(35)要有针对性地了解重点企业人才需求,采取组团招聘、委托招聘等方式,以政府行为积极帮助企业联系和引进各类人才,并为其提供关系接转、人事等后期服务(企业科、考录调配科)。(36)要借助经贸发展平台,加强与外籍专家的沟通联系,依托我市现有的工业园区建立智力引进示范基地,年内部级引智服务项目要达到6项以上(外国专家局)。(37)要根据市区事业单位人才结构、编制空缺和发展需求等情况,统一编制《20*年市区所属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计划》(考录调配科)。(38)要根据市区事业单位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的深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211工程学校,集中选聘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改善目前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考录调配科)。

(五)启动新一轮市属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工作。今年,市直属及市直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期限届满,要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启动新一轮市属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工作。一是研究聘用政策。(39)要在保持评聘分开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新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70号),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拟定《大庆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意见》,明确岗位设置的范围、结构和比例(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科)。二是抓好聘用工作。(40)要根据新出台的岗位设置办法,对市直属及市直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定,对结构比例进行重新审核,研究制定具体的聘用措施,指导市属事业单位于8月底前完成新一轮聘用工作(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科)。三是统筹考虑相关问题。(41)要与市属事业单位统筹考虑,对企业划转学校协议期满后推行全员聘用工作进行超前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和工作建议(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科)。

(六)认真抓好常规人事管理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以贯之地抓好常规人事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工资基金管理。(42)要结合公务员登记和工资制度改革,严格清查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现象。对“占编不在岗、停职不停薪、人亡不注销、假名冒领钱”等问题坚决予以清理(综合计划科)。(43)要继续规范临时用工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核定后计划指标审批人员工资,防止个别单位用专项性经费变相支付临时用工人员的工资或将专项性经费挪作他用(综合计划科)。(44)要根据公务员登记、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审批确认情况,及时更新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发数据库,根据工资类别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实行分类管理(综合计划科)。二是加强干部管理。(45)要根据国家和省文件精神,落实企业干部解困政策,妥善做好生活困难企业干部的稳定工作(办)。(46)要做好自主择业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实现待遇落实到位、日常服务到位,引导更多的干部由计划安置向自主择业转变(办)。(47)要继续完善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安置办法,作为制度形式加以固化,逐步将安置范畴由市属单位向全市拓展,进一步提高全市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办)。(48)要按照行政调配和市场调整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方式做好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市场化择业(办)。三是加强人事考试管理。(49)要提升考务组织能力,继续承办市内及周边范畴的各类考务事宜,争取执业药师、造价工程师等更多的执业资格考试在我市设立考点,不断拓宽考试的种类和承办考试的能力,加快把考试中心建成辐射省内西部地区的考试中枢(人事考试中心)。(50)要按专业汇总事业单位招考计划,统筹编制招考工作方案。从降低考务成本入手,拟于上半年、下半年各组织一次大型招务工作,集中为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考录调配科、人事考试中心)。(51)要建立健全考务工作体系,根据承办考试的内容和特点,抓紧编制事业单位招考大纲,按综合类、经济类、农牧类、医疗类、教育类等类别,分行业筹建试题库(人事考试中心)。(52)要遴选各个行业的优秀专家,建立出题专家组、评估组,努力增强命题的科学性、专业性,逐步缩短考试周期、降低考务成本(人事考试中心)。四是加强外国专家管理。(53)要联合市教育局,组织选拔外语教学方面的权威专家,成立大庆市外籍教师教学水平考评小组,对申请来庆从事教学的外教施教水平进行总体评估,把好外籍教师的入口审核关(外国专家局)。(54)要协调市教育局、公安局等单位,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全市聘请外籍文教专家的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清理不具备合法身份的外籍人员,全面规范全市外国专家的聘用行为(外国专家局)。五是加强人才培训管理。(55)要与北京、上海等地著名高校建立长期委托培训关系,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分批次选拔100名左右的教育、卫生、环保、规划、城管等学科骨干人才,到全国知名院校学习深造或在市内进行短期培训(考核培训科)。六是加强职称评审管理。(56)要研究建立申报职称人员的学历、论文鉴别机制,最大限度防止论文和学历中的虚假成份,高中级申报人员的淘汰率要控制在10%左右,进一步提高评审的公信力(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科)。七是加强市级学科梯队管理。(57)要加强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与申报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省长特别奖相挂钩,建立综合性的专家评价体系,年内重点建设教育、科研、卫生、农业、城市建设、支柱产业等6支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科)。八是加强人事政务管理。(58)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集中编制市人事局《政务服务办事指南》、《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运行规范》,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约束机制(政策法规科)。(59)要积极参与“行风热线”活动,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建立人事工作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妥善处理人事案件(办公室)。(60)要加强大庆人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协同办公和无纸化传送,加快推进人事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七)全面加强人事系统自身建设。要围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廉洁型”机关的目标,从体制、机制入手,全面加强人事系统自身建设。一是推行岗位竞聘。(61)要根据工作需要,在春节后择定适当时机,对全局科以下职位实行新一轮竞争上岗,给全局职工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真正把想事、干事、成事的同志充实到合适岗位。二是开展业务培训。(62)要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研究新时期人事工作的基本规律、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深入学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人才资源开发知识,进一步提高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三是培养年青同志。(63)要加强对年青同志的培养,创造机会、创造条件,给任务、压担子,放到业务科室的一线岗位锻炼成长。对表现突出的,作为正面典型在全局大张旗鼓的表彰。

三、夯实基础,严细作风,牢固树立人事部门的良好社会服务形象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事人才工作的责任更大,人事干部的担子更重。为此,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水平,努力增强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本领,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

(一)要勤奋好学,提高研究问题的深入性。人事工作政策性强、专业程度高,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必须加强学习,吃透精神,才能把准政策界限,做好人事工作。学习内容不仅要包括人事人才方面的业务知识,还要涵盖金融、证券、股票等新领域、新知识。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研究问题,培养高瞻远瞩的眼光,培养开拓创新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要心系群众,提高服务为民的主动性。人事部门是政府重要的窗口单位,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全市各级人事部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经常性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要做到不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要借助信息化平台,拉近与群众沟通的距离,在线答复群众提出的各类咨询,及时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三)要真抓实干,提高干事创业的进取性。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沉得下心来、坐得住板凳,深入细致地研究问题,在攻坚克难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不怕困难,敢打硬仗,勇于冲锋陷阵,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四)要艰苦奋斗,提高勤俭节约的自觉性。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要统筹利用局内公共资源,树立办公用品采购一盘棋思想,打破科室“小而全”的惯例,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严格控制政务接待标准。网上办公系统要抓紧筹划,公文传阅和批办要实现网上传送和办理,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五)要顾全大局,提高令行禁止的约束性。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讲大局,讲合作,讲奉献。想问题、干事情要从全局的立场出发,不能局限于小集团。工作中既要会唱主角,更要当好配角。凡事想在前头,干在前头,需要配合时多出主意、多提建议,尽心尽力。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决不能找任何借口而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六)要发扬民主,提高团结共事的和谐性。全市各级人事部门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度,严格按照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办事。凡涉及干部管理、岗位职能划分、领导分工、党的建设等重大事宜,要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凡涉及行政管理、业务办理方面的具体事宜,要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要坚持办事讲程序,做事讲依据,推行阳光办公。要讲大局、讲团结,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心胸开阔,从善如流,乐于听取不同意见,自觉接受监督,发挥人事队伍的整体合力。

(七)要秉公办事,提高依法行政的公正性。人事部门既是综合部门又是权力部门,权力大、责任大、风险也大。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要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切不可闯腐败这根高压线。要时刻警惕权利、金钱的诱惑,防止手中的权利商品化、庸俗化,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的工具。要坚决杜绝勒、拿、卡、要现象,坚决杜绝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许空头愿、假托情等违纪行为。

(八)要生活正派,提高审慎俭约的自律性。人事系统干部职工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自己的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一些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开始。全市人事系统干部职工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交友要慎重,交往要俭约。要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拉拉扯扯的人要保持高度警惕。

教育中心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规范分级诊疗服务,县域就诊率90%以上;上半年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量较2015年同期有明显增幅,住院诊疗量和病床使用率较去年同期持平;县级医院门诊服务量、住院诊疗量涨幅平均数达到5%和持平;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基本达到40%。县、乡、村双向转诊通道畅通,运行正常。县级医疗单位与乡镇卫生院全面建立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医师多点执业较2015年增长50%。

2.强化公立医院改革。草拟了《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继续巩固了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全覆盖,全面深化了管理体制、财政补偿机制、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效果评价,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评价机制,100%的公立医院实行了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

3.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械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巩固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果。上半年,县级公立医院基药采购占药品采购总额的57.54%,全县网采药品金额比例县级达103.8%、乡镇达93.55%,平均阳光积分98.68。全县所有网采单位均能按省、市要求进行网上集中采购,采购药品、耗材采购率达100%;全县总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均积分达到90分以上;以县为单位实行了基药采购金按月支付,集中支付率达100%。截止5月,全县药品采购成交金额1523万元,其中基药1004万元,耗材采购成交金额140.95万元。

4.完善医改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医改领导小组,医改办编制人员全部到位,医改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目标绩效管理,按期召开了医改工作推进会。我县“7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医学检验中心运行正常,心电中心正在建设中。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运行。

1.加强法制宣传。制定“七五”普法工作计划,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机关干部学法、领导讲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半年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次,在医院、公共场所建立法治宣传栏14处,做好了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管理。

2.加强行政审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有审批程序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了人员落实、责任到位、程序规范、限时办结,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100%,无违法、违规办理现象发生。

3.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促进行政权利公开运行;上半年共录入行政确认类15例、行政处罚类尚未查处违反卫生计生法律法规相关案例。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五大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无行政行为被依法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任改正或者履行法定职责。

4.强化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和总结。对辖区各级各类学校22家,托幼机构13家进行了学校卫生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了住宿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检查,半年共检查住宿场所30家、市政供水单位1家、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9家,监督覆盖率100%。认真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提高监督员综合执法能力,树立良好的卫生计生执法队伍形象。

(三)维护促进群众身心健康,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1.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督促落实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顺利推进,目前正进行装修工程及总平施工,预计2016年10月底前完成整体搬迁。县中医医院新建业务用房项目已通过省卫计委医疗流线审查和县规委会方案审查,地勘已完成,正进行施工图设计,预计2016年8月底前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的建设用地已落实,正完善各项前期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对上争取1316万元,占目标任务的53%,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90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65%。

2.大力发展民营医疗。实施社会资本办医促进工程,社会办医疗机构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较2015年有所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均达25%以上。

3.发展新型健康业态。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信息报送及时准确率达100%。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全方位推动医养融合健康发展,在县人民医院设立老年病科、精神病医院开展托养服务、东城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县中医医院养生康复中心纳入“十三五”项目储备。

(四)优化配置资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规范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落实了一定比例的资金到村卫生室。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62.22%,动态使用率45.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为34.75%、21.7%;按时报送信息8条。召开了3次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会,组织了2次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工作督查指导和半年绩效考核,项目工作规范有序。

2.传染病和慢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全面落实了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重点抓好了全县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及学校传染病防控,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并切实提高了全县法定传染病网络质量。加强常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与预测预警,每月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对主要传染病进行预测预报,并每月开展疫情简报分析和舆情监测。截止5月,法定传染病准确报告率达100%。启动了疾控机构等级评审工作。2015年全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全县基免儿童建表率、建证率、表证符合率均100%。县级医疗机构产科于4月开展了预防接种信息录入。深入开展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力争今年通过省级验收。积极开展血防消除工作。正在完成自评及资料收集整理。疟疾消除工作,现已完成自评,已申请市级验收。强化全县饮用水监测,覆盖率达100%。二是加强慢病防控。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县死因监测粗死亡率≥6‰,达国家监测标准。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全县共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核实780人,检出率达4.59‰,管理率81.6%,规范管理率69.4%,在管患者治疗率36.15%。

3.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妇幼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妇幼急救转诊体系,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妇幼健康管理服务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96%,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8.45%;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4.4‰、5.87‰;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率44.07%;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废证率为0.24%。三是规范实施“七免一补”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婚检率96.33%,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城乡目标人群覆盖率77.13%,妇女常见病普查率80.02%,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7.63%,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5.09%;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均达100%;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落实率100%。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爱卫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由县爱卫办统一组织,5月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对中心城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广场等所有公共场所统一实施除“四害”。据统计,共对6所学校,6个广场,60多家机关单位,400多家企业,5000多家商店,实施了除“四害”活动,受益人群达6万多人,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全力推进创建部级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整合资金强化农村改厕工作,卫生厕所普及率较去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加强控烟工作,开展“青春无烟,人生无悔”为主题的控烟宣传健康科普活动,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和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督导暗访,取得了良好效果。

5.巩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果。一是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县成立了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县、乡医疗卫生机构100%建立了卫生应急管理科室,落实了专兼职人员负责。修订了2016年鼠疫控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县级预案。二是深入巩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成果,开展医院应急规范化建设,目前已有3家通过市政府应急办考核评估,其余正在等待评估。三是圆满完成2016年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医疗救援演练任务。四是每月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传染病风险评估和舆情监测,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准确率、及时率100%。

6.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量及指标完成率100%;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分析水平,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落实县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食源性哨点医院,覆盖率100%。

(五)推进管理创新,强化医疗服务管理。

1.医疗服务不断改善。强化控费管理,上半年县域内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控制在5%以内,二级公立医院药品占比基本控制在30%左右,每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正逐步控制在20元以下;县域分级分类医疗机构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为7.3天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步下降。二级医疗机构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稳步推进。

2.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按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设置规划(2015-2017)要求,我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目前已建成13个并逐步开展工作,另7个正在筹备建立中;建立完善住院总医师和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推广护士分级管理和绩效考核。100%的二级以上医院实行电子病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5个专业60个病种,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100%达到国家要求。建立和严格执行处方、医嘱、检查检验单动态监测等制度,实行“三类”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指标控制和动态监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医疗机构使用专利药等高价药品占采购总额比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论证使用专家库,对民营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实行备案制管理。推广适宜技术,推进同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加强院感管理,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

3.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县乡公立医疗单位和康达骨科医院均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其他民营医疗机构参保;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及时报销率近100%;强化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与县司法局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半年无大型、伤医事件和事件发生。

4.强化城乡对口支援。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医学检验三个中心的逐步建成,DR在三个乡镇的投放,依托松散型医联体的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正逐步下沉,对口支援任务正逐步完成。

5.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诊疗量增幅达4%以上;推进“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推荐比例达45%。及时兑现乡村医生各项政策性补助,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6.积极开展契约式服务。推进乡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签约36570户,签约率为92.64%。

(六)积极推进中医事业发展。

继续巩固和推进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承诺指标工作,各项指标均完成。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置了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医生,100%能运用至少6项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5%。2015年西龙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科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县中医医院新建业务用房项目,力争8月底前开工建设。中医数字化诊疗平台建设完毕,待市卫计委考核验收。全县采购优质中药饮片合理配伍用药有大幅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50%以上。截止5月,开展基层中医药业务培训2次,中医药文化宣传6次。

(七)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1.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做好各项统计指标工作。截止3月31日(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全县半年出生人口112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1.73%,人口自然增长率1.52‰,人口出生、死亡统计误差率在1%以内。

二是认真抓好统计质量。推进卫计系统内部信息共享,建立了“报送内容时间方式三统一、人员固定”的卫计系统信息报送模式,实现了县域内个案信息交换;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全面完成了PIP系统与公安数据信息比对工作,比对数据9264条,完成率100%。对省级监测点工作加强督促与指导,确保每季度省级数据17项指标达标;开展了村居手持移动终端使用培训,使用覆率100%;接受了全市半年目标考核工作,各项指标顺利通过。

三是平稳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截止5月,共办理证件1438本,其中一孩生育登记436人,二孩生育登记254人,独生子女光荣证748人,群众满意度100%。目前暂无特殊情形类的再生育审批的案例,省内异地协查及时回复率达100%。

四是认真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征收标准、程序、结果“三公开”和“征缴分离”管理规定,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截止目前,全县无违法生育对象,无行政侵权案件。

2.计划生育奖特扶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两奖一助”对象资格确认及信息录入工作,全县奖扶9007人,特扶572人(其中市特56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3162户。经测算,今年全县奖特扶对象将享受惠民资金约1223万余元。二是建立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对一、多对一联系人制度和免费体检制度,每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至少有1名固定联系人,建立了计划生育特殊关怀户168户,卫计系统的党政领导干部已走访慰问了16户特殊家庭,并发放慰问品。

3.性别比治理工作。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开展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数据质量,每周至少登录“两非”信息系统1次,共登录25次,半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

4.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深化网格化管理,健全乡镇一村居一网格员管理服务网络,建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数量补助经费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率90%以上,流动人口重点信息反馈率、接收率、及时率100%。

5.药具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完善避孕药具管理与发放服务,药具应用率、有效率、随访率、知情满意率均达95%以上。科学规范编制计划,计划执行率100%。药具业务购调存管理信息系统报表管理数据“零”误差,发放网点药具保障率100%。

(八)强化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加大公开招聘力度,补足配齐基层卫计人员,目前已录取10名卫生专技人员充实到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县人民医院引进了一名研究生人才,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空编率控制在15%以内。全面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我县正在调查研究中。激励引导卫生人才服务基层,落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制度,积极探索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全面完成了工调、岗位设置等人事工作,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任务正在开展中。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在“5.12”国际护士节评选和表扬了一批优秀护士和30年护龄工作者。

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基本医疗功能模块和医保接口软件对接,已完成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网络部署,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县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数字化医院,县中医医院正积极申报创建。二级医疗机构100%建立标准化电子病历。

3.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实施卫生计生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县人医院拟引进128排螺旋CT新项目,正在开展论证。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省级重点专科重点打造了县医院泌尿外科、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市级重点专科重点打造县医院肛肠外科和呼吸内科、县中医医院康复科、骨伤科。推进“四个职业素质”提升,鼓励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历教育和职称晋升考试,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100%,达标率95%以上,新进医学专业毕业生100%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强化卫计宣传工作。建立健全新闻发言制度、新闻发言人队伍,建立以局宣教股、各医疗卫生机构、各乡镇为成员的通讯员和网评员队伍。通过各类重大节日契机,上街道、进社区,进农村、入农户,发放宣传品、进行免费义诊等活动,半年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次。4月省卫计委宣传教育中心在我县中医医院拍摄一部以反映优秀医生为题材的专题片,在省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播放。完成了西龙镇鹰台村人口与健康文化示范基地的打造工作。加强外宣工作,与省市相关媒体加强联系,截止5月,市级上稿33篇、省级19篇。全面开通官方微信,及时更新信息。加强舆情监测,目前我县无涉及卫生计生重大负面舆情。

5.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暨行风建设工作。加强党务公开和基层党建,深入推进“挂、包、帮”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投入8000元对三清寺村结对帮扶群众进行了慰问。100%的单位落实党委(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认真开展“从严治党责任在肩”和“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学习、重温党的誓词,开展坚持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两学一做”专题讨论会和知识竞赛活动。依法加强医疗行业行风建设,制定卫计系统纪检工作要点,按要求推行公立医院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每月不定时对系统作风情况开展暗访检查;对财务规范、“三公”经费使用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进行了检查,全系统无重大违规违纪案件发生。通过集中学习、典型教育座谈、观看警示片、廉政谈话等形式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专题活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3次,实现了系统教育全覆盖。

(九)统筹抓好其他工作。

1.狠抓稳定工作。坚持排查、接访、稳控多项措施并行,圆满实现了“零进京、零到省、零到市集访、不出事”的目标,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率、案件办结率100%,总量呈同比下降。

2.无偿献血工作。强化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新闻媒体公益宣传12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医疗机构、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14个。自愿无偿献血比例保持100%。严格执行血费报销规定,上半年报销66人次,报销金额50400元。辖区内无非法采、供、用血情况发生,无因临床用血而发生的医疗事故。

3.统计财务工作。全力抓好卫生计生统计,按时保质报送卫生统计报表,人力个案上报与月报在岗职工数一致率98%以上;辖区机构双向转诊个案上报与月报转诊数一致率100%;对“统计数据质量监测系统”问题处理率100%,数据现场质控准确率90%以上。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认真做好项目资金管理与成本预算,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作用,及时上报各种财务报表。提升卫生计生财会工作水平,强化了各医疗单位财务监管和指导,规范资金管理与使用,乡镇卫生院严格实行了报账制。

4.医疗卫生扶贫工作。按照《县医疗卫生扶贫专项方案》大力开展卫生扶贫工作,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一是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改善了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致困”。二是开展精准医疗救治。依托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一支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精准扶贫专科专家队伍,对帮扶村贫困对象制定一对一疾病救治名册和爱心联系卡,开放与该村委会联动的就医绿色通道,对贫困户实行优先就诊、医院先垫付治疗、优先请上级专家会诊、上门医疗服务等举措。三是精准医疗救助。与村委会、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帮助贫困户大病救助申请医院能力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减免,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活动,志愿者爱心捐助或住院陪护等。四是医疗行业扶贫。结合医院党团员志愿者活动,对在家有治疗条件的,志愿者实行上门服务;对无条件在家中治疗的困难户,采取联系人与贫困户对接模式,使他们不再因病返贫。

5.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体系,明确了各医疗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每月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月报表,半年已开展专项检查3次,目前无重大、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二、201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县各级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扩建项目,大力争取县人民医院项目;

(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中心,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完善医疗联合体,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抓实基层基础工作,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五)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创建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完成省血吸虫消除县目标任务;

(六)深入开展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七)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活动,推动从严治党;

上一篇:乡镇医院人事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客服人事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