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6 23:18:08

教育学学习计划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规划学习;一线两点三环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72-02

收稿日期:2006-11-02

作者简介:李秀文(1967-),女,黑龙江拜泉人,副教授,从事法学教育研究。

开放教育中的“规划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预测,权衡客观学习条件和主观学习能力,提出一个自己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学习。

我校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依照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三环互动”教学模式,于2004年春季开展了“规划学习”的课题实验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掘他们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检测、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潜能,提高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效果,为促进学生全面、生动、自主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实践成果

2006年2月,我们开始收集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和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综合数据对比分析,显示出了规划学习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

1.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规划学习意识及能力对比

上调查结果表明,非实验学生的规划学习意识普遍较差,对学习计划的种类、内容和具体要求认识模糊,制定的计划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只占少数,多数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流于形式,规划学习效果不明显。相反,实验学生普遍树立了规划学习意识,学会了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和分解学习目标的方法,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学会了根据学习计划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增强了随机应变、灵活管理自己的学习的能力。

2.学生学习效果、成绩对比

规划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的形成性和终结性成绩均比未参加实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非实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高不明显。

3.实验学生与非实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情况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在教师的帮助和辅导下,实验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面授辅导,而是主动上网选择便捷的学习方式,如网上自检自测、参加BBS讨论、网上交流与答疑和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计划的同时,又极大地促进了互动学习和协作学习,使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效能得到了应有发挥。而非实验学生相关数据的变化则不明显。

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始终贯彻了省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的“三寓三化”的素质教育思想。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规划学习促进了学生对人生和职业的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法律专业的王健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还有的学生考取了国家公务员,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也为社会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

(二)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普遍增强

在实验前,辅导教师对指导学生规划学习感到无章可循,指导缺乏针对性,指导方法和环节不够规范。针对以上情况,课题组提出了基于自学环节的规划学习的三步骤:指导学生撰写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执行并控制学习计划;通过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实验中规划学习三个步骤的具体落实,教师普遍提高了对学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指导的意识,能够自觉在教学辅导中按照步骤去做,从而增强了对学生有计划自主学习辅导的实际效果。

教师辅导学生规划学习情况实验前后的对比见下表:

二、理论成果

(一)丰富和发展了开放教育中教与学的模式

课题组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探索并初步构建了自学环节的“一线两点三环互动”的规划学习模式。一线即辅导教师以学生学习计划的制定、执行、完成为教学设计和辅导的主线;两点即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阶段教师要指导帮助,执行阶段教师要跟踪调节,学习计划检测阶段教师要检查督促,都体现了以实现学习目标为目的的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师生互动过程;三环即规划学习与其他环节不能脱节,应将其贯穿学生的整个自学过程、导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使之相互结合,互动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完整的规划学习实践模型。这为中央电大和黑龙江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创新水平

课题组教师既是研究人员,又是课程的一线辅导教师,在实验中他们学会了反思、总结,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科研素质和教学创新水平。课题组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分别发表于省级杂志《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林区教学》、《远东高教学刊》等。“一线两点三环互功”自学环节规划学习教学模式在法律、财会、计算机等专业辅导教学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带动了其他教学环节的教学创新。课题组还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以学习计划执行为主线,教学方法辅导为核心,教学计划检查为形式的面授辅导课的实践模型。课题组成员还参加了省电视大学组织的三环互动教学示范课评比并获奖。课题研究于2006年4月成功结题并获得黑龙江省远程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刘尔明.现代远程教育十论[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基更.远距离教育基础(修订版)[M].丁新,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3]王言根,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刘尔明.“三环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描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1).

[5]许晓玲.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6).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对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的大一、大二、大三各个专业包括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15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进而了解大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提出提升策略。

关键词:学习能力 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

关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涵义,目前仍众说纷纭,国内外多个学者都对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在本研究中采用周倩、吴涵在《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的概念:学习能力是学生用以指导自己学习活动的策略和技能的总和,这些策略和技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得和形成的,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就是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的逐渐转变过程。针对这一概念该研究将从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态度、学习兴趣4个方面来探究大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学习能力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各个专业包括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学生。采用的工具是自制问卷,问卷发放165份,回收157份,回收率为95.2%,无效问卷7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5.5%。该问卷涉及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态度、学习兴趣4个方面,回收问卷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分析。该问卷旨在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对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针对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态度、学习兴趣4个方面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在学习中是否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谓学习方法,就是指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方式、程序和手段。调查中74.0%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但仍有26.0%的大学生并无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大学生应具备学习方法重要性的意识,贯彻原则要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求选择解决问题最重要的科学学习方法,要根据所学专业、学科、教材的不同特点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效果最佳的学习方法,应根据学习者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本人知识基础、年龄、个性、爱好和思维特征的学习方法,总之根据原则并勇于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现还有人提出应将学习方法作为一门课程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方法。

2.在学习中是否有自己的学习计划

大学与基础教育领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教学模式都有较大变化,因此大学生要逐渐学会转型,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改变基础教育领域完全依赖老师的现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己在学习中的潜力,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大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所谓学习计划,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个人根据课程或者教学计划而制定的长期或中期或短期的计划。调查中69.3%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制定学习计划,而30.7%的大学生在学习中并无自己的学习计划,古人常说:“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要求大学生应明确意识到制定计划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应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清晰具体合理便于实施,有利于提升学习成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乃至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

3.学习态度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1)心理学中态度指个体对待他人或事物的稳定的心理倾向,那么学习态度即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稳定的心理稳定趋向。调查中显示35.3%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平常不努力完全可以,只要考前复习一下就可以,18.0%的大学生处于模糊状况,说明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乐观,存在一部分的大学生没有良好学习态度,学习敷衍了事,不负责任,这就要求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方面出发,积极改变错误观念,反对临时抱佛脚的心理和行为,可以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帮助学生转变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2)41.3%、49.3%、8.7%的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经常、偶尔、一直会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现状堪忧,要求大学生严格自律,自制,可以通过组成小组起到相互约束制约的作用,并可以适当有奖励或惩罚措施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4.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所谓的学习兴趣,就是指在学习中积极探究事物的心理倾向。调查中47.4%的大学生在目前的学习中感到乏味、毫无兴趣,9.3%的大学生处于模糊状况,说明存在近一半的大学生对于目前的学业感到乏味、毫无兴趣,情况有待提升,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对于提升学习能力起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以及明确学习的意义从而培养间接兴趣达到改变目前现状的目的。

三、学习能力的展望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显示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方面亟待转变,该研究的策略仅从大学生自身来改变,包括要求大学生应具备学习方法重要性的意识;要求大学生应明确意识到制定计划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应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清晰具体合理便于实施;要求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方面出发,积极改变错误观念,反对临时抱佛脚的心理和行为,可以通过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帮助学生转变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组成小组起到相互约束制约的作用,并可以适当有奖励或惩罚措施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大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以及明确学习的意义从而培养间接兴趣达到改变目前现状的目的。通过实施以上解决策略,相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不断提升,从“不会学”到“会学”,更好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最终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黄丹琳.泉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及策略[J].厦门大学,2008-10-01.

[2]高燕.Learning2.0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

2010-06-01.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生;教育心理学;自主学习

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教育,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育质量。当前,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的功能多样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体化,高等教育的育人模式已从教师主体化逐渐转变为学生主体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势在必行。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的科学,具有严谨性和发展性特点,这就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职业属性。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对医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自主学习在医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为医学师生找到一种高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1自主学习的概念与构成因素

西方学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将自主学习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纵深的研究。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学者和心理学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自主学习。教育者关注自主学习的执行实施、效果与保障,继而提出教学方法的改革。心理学学者研究自主学习的行为学、心理本质。大学生自主学习具有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等特点,充分体现了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从教育心理学上讲,自主学习是学习主体(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调控学习过程,并且及时对自主学习进行评价和控制的一种深度学习能力。因此,大学生自主学习应为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下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计划、自主调控学习策略、自主评估学习效果。

2医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分析

医学教育专业性强、学习内容复杂,需要医学生不仅掌握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更需自主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通过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结果显示医学生在高等教育学校的自主学习活动,无论学习动机还是学习行为,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分析医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以及针对不足寻找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医学生在高校学习的课程,较其他专业而言,显得多而复杂,要求死记硬背的东西亦繁而难。医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必须具有适当的学习动机。笔者前期研究提示医学生学习动机不足,表现在医学生的求知欲不足、职业需求的不足以及问题敏感性不足等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外界,如个人的前途及职业需求、家长的期望等,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得不做甚至被逼着做的事情的学生占相当大一部分。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教学目标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不脱离学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医学生面对琳琅满目的医学教材,有时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而外界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放弃了自主学习。在小规模的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但由于不能有效确定学习内容,或者在确定了学习方向后中途感觉效果不佳,没有很好地实施自主学习。医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根据自身认知水平和实际条件,结合可利用的外部资源,制定学习内容。其次,在自己的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驱动下确定学习任务,在适当条件下,使外驱力内驱化。高校教师应注意对医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新课的开设阶段,明确介绍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适时引导医学生对医学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所学知识对未来前途的意义,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持久内驱力)。高等学校亦应激发医学生学习动力,使外部压力能够转化为内部动力。从外部社会环境入手,对就业市场的需求作出及时敏锐的反应,并将就业需求信息反馈至师生,让学生了解到专业知识的价值及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

2.2自主确定学习计划

高等教育特点之一就是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比较充裕,大学生需自行掌控自己的学业,课堂结束不是学习活动的终点,而是起点。医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泛,有宏观的与微观的,有生理的和病理的,亦有不断更新的。因此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对医学生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计划的执行需要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通过问卷调查,相当一部分的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并不大,而是诸如“不挂科”、“个人的前途”、“他人的肯定”等外在因素强迫自己不得不学习,甚至一部分医学生对医学不感兴趣,学医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还有一部分医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后,刚开始斗志昂扬,一段时间后开始感到迷茫。另外,一些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是有计划的,但是在执行起来缺乏自制力,经不起网络游戏等诱惑。医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要与自身的特点相匹配。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还应考虑到自己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等因素。其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计划应遵循课程教学规划,制定与教师教学进度相协调的学习计划。在时间上,不能与教学时间相冲突,要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控性。再次,制定目标明确的学习计划应具有针对性,将总的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子目标,计划的完成度容易检查,最好可以量化。制定的学习计划既要保持一定的难度,又是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目标。教师应在课程伊始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自主学习计划,评估计划可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重要位置上,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适度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计划。高校应该为学生执行自主学习计划提供有利条件,如开放自习室、增加图书资源、开放电子资源等。

2.3自主调控与评估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习主体自主调控学习策略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学习策略一般指的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调控,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我评估是指学生能动地对自身的自主学习进行回顾、总结与评价。当一个学习任务结束后,学生根据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和学习效果等,通过思考与评价,可进一步适时调整学习计划,优化自主学习策略,有利于自主学习水平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医学生普遍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课后在教室或图书馆学习,自我调整及自我评估的意识薄弱。再者,面对繁杂、层次多样的医学知识,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并不顺利,遇到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去克服,而是回避甚至放弃。在自主学习效果评价方面,缺乏意识,亦缺乏有效方法。医学生应结合课程特点以及自身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自由学习时间加以科学管理,保障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效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改掉不良习惯,减少外界干扰,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医学生完成一个学习目标,针对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及调控学习方法。其次,医学生应该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自我效能感。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调整自主学习策略,适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进步予以反馈及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3小结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使人们跨入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已逐渐取代了“学习什么”,“终身学习”成为人类与时展的需求。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合理选择学习内容、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调控学习策略以及评估学习效果的过程。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守卫人类身体健康的使命,而医学内容博大精深且不断发展更新,在大学学习的内容远远不能应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因此,医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卫生事业的要求。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通过访谈与调查的方法,阐述医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并分析其对策,为医学教学改革寻找有益思路。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分析借鉴

一、高中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分析

1.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分析

数学学习作为一种复杂而系统的过程,由于学生的性格能力差异,具体的数学行为也会不同.数学特优生作为数学学习中的优势群体,具有鲜明的行为特点.首先,在学习计划方面,特优生能按照学习时间制订出详细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包括预习、复习时间的长短等,并培养出有规律的学习习惯,主动执行,保证学习计划顺利完成.其次,在数学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大多数特优生都认识到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每天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练习,同时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最后,在数学学习习惯和行为品质方面,特优生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特定的规律,能有效减少外界干扰,专心学习.同时特优生学习具有较好的持久性和恒心,对任何不理解的问题都不会放过,并能独立思考,利用良好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内容.

2.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

数学学习是学生数学技能、知识的获得过程.影响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学习动力.学习动力是推动并维持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内在力量,充足的学习动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特优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能用乐观、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从而保持一种协调和均衡.其次,是对数学的认识.数学特优生认为大量的练习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同时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听老师指挥.最后,是数学学习的自我特质.数学特优生具有认真、刻苦、勤奋、严谨的数学学习特质,能为了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调节数学学习状态,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行为的启示

1.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训练

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训练是和数学知识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动机,从而形成数学责任感.对自我卷入和任务卷入区分,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对数学学习任务和目标的态度.例如,在高一新生的第一节数学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根据自己在初中的数学成绩和以往的经验了解对数学的兴趣及能力.在教师对高中数学难度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引导每名学生先制定学习目标.在学习中,每周需要对数学学习行为和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和反省.在阶段学习结束时,如果相关目标没有实现,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学生结合实际学习,适当调整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详细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

学生学习对教学的超越,也就是数学自主学习.学生如果不能自主学习,那么就不能进步和超越.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是其他活动不能代替的.也就是说数学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对新知识和旧知识双向、反复的理解,从而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并完成.例如,班上某位数学特优生的学期目标是保持班级前五名,数学均分在125分以上,其给自己的学习保证是:上课认真听讲,利用课外时间复习,每周六对学习情况总结,每月做一套试卷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同时抽出空余时间自学高二余下的课程,并对高一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对于学习计划制订、完成较好的,教师可以以此为榜样,向全班学生讲解,引导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3.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管理与指导

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拥有主动的认知技能.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任务.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优缺点等进行跟踪了解,指出学生学习方法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改进,使得每名学生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其次,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并使得他们学会自我监控.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的时候,要适当地进行鞭策;在学生垂头丧气的时候,要进行支持和鼓励.最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很多学生对教师有依赖心理,因此要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对于一些应用性、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教师的答案也不一定正确,自己的结果有可能比老师的更为合理.通过以上方法,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明显的进步.

三、结 语

高中作为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非常必要.本文以数学特优生为对象,分析了他们高效学习的行为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分析了数学特优生高效学习给我们的启示,即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数学学习的管理和指导,这对于其他中间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林,华伟.教学监控能力: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因素,教育科学研究,2011(9).

[2]数学教学效率江西子课题组.中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成因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9(8).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障碍;分析

导致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出现的原因比较多.笔者主要分析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了一些问题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障碍,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

很多学生在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对数学还比较热情高涨,但是一个学期后,便有些学生掉队,甚至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长此以往甚至成为学困生.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下面椎.

(一)学生学习被动

很多学生在刚升入高中的时候,思维还没有转变过来,学习的时候还是沿用初中的学习习惯,学习数学的时候还比较依赖教师,习惯性地跟着教师的思维学习,对于一些问题不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学习的时候不够主动,主要体现便是学生没有根据自己情况进行学习计划的制订,听课的时候也比较的被动,上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听课的时候习惯不够好,对于教师讲的相关内容没有思考,只是做笔记,很难全面的理解知识.

(二)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学习数学

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学生沉下心来踏实学习,需要态度认真.但是学习也有一些小窍门,若是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能够切实提高.教师上课的时候,一般都会把知识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对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并梳理相关的难点和重点[1].但是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够认真,忙于做笔记,学习的时候遇到问题,无法在当堂解决.在下课后也没有认真的巩固和复习,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做题的时候,只会套公式和死记硬背相关的题型.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率很难真正的提高.

(三)学生没有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聪明,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对基础知识不够重视,仅仅重视做难度比较高的题目,这也导致了学生难度较大的题目做不对,容易的题目又非常容易出错.还有些学生好高骛远,仅仅重视做题目,没有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也导致了学生考试的时候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甚至最基本的演算也会出错.

(四)没有做好知识铺垫

学习需要大量的积累,想要学好数学,知识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和初中相比,高中数学的难度、广度以及深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2].需要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踏实,不但需要学生有解题的能力,还需要学生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次函数的时候,能够熟练的解答闭区间最值问题、能够灵活的运用三角公式等.很多知识初中数学都没有涉及,若是学生没有及时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很容易掉队.

二、学生解决学习障碍的策略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仅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只有学生学习方法正确,才能够解决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切实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养成需要较长的时间,仅仅依靠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3].比如,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上课的时候好好学习,课后需要进行复习.

若是学生能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积极主动的学习,踏实的学习.学生制订的学习计划必须可行性较强,不但要有当前学习计划,还需要有长期的学习计划,此外,在学习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学习计划的调整[4].

只有学生做好预习,才能够给上课知识的顺利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能够了解学生本身的自学能力,能够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若是学生能够在预习的时候找到存在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便能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能够更加的牢固.

学生想要掌握知识,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过预习对教材知识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听课的时候,才能够突出重点,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5].

课后复习对学生知识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归纳和总结知识,能够给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需要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6].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必须灵活,绝对不能够一味地做题.这便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习方法的制订.只有学习方法科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够事半功倍.

三、结语

导致学生出现数学学习障碍的因素比较多,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还有教师的原因,这便要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问题解决策略,学生的数学成绩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永忠.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94.

[2]马会.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形成及解决的方法和途径[J].学周刊,2015(25):34-35.

[3]任国伦.数学学习障碍分析与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2):3-4.

[4]李培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0):85.

[5]王晖.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15):100-101.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专学生;学习行为;教育学教学;存在问题;改善

虽然大专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同时也还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要,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知识获取效果。而在教育学课程当中,包含着较多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而有效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一、对大专学生实施教育学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教育学学习,就能够从多个角度更好的掌握各种教育教学方式,而对大专院校的学习实施教育学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教育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

虽然大专院校的学生也属于大学生群体,但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大专院校学生在知识获取等多个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导致学生学习难度比较大,这会直接限制着相关知识的获取,不利于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比如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白教师为什么会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很难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1]。而通过实施教育学教学,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更好的获取知识,对自身的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有助于更好的获取知识

在教育学中,主要是对怎样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研究的主要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教育学相关知识,就能够促进其更好的获取知识点。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明白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行为,因此知识获取的有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学生不仅仅能够有效获取知识,同时对自身专业课程水平和基础课程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实现其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增强大专学生的竞争力

虽然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基础课程,而在大专学生教学中开展教育学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取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对学生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在现代教育当中,高等院校当中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高等教育的普及就直接增加了大专院校学生的竞争压力,即使大专院校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在当前社会当中,各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已经不仅仅只是注重学生的某项技能,而是衡量其综合实力。因此通过加强教育学教学,大专院校的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其竞争力[2]。

二、当前大专院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缺少计划性和目标性

大专教育也是高等教育当中的一种形式,但相较于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形式来说,在各个方面都还是存在着明显不同。大专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图书馆、自习室等基础设施,但是就学生本身来说,由于缺少一定的计划性和目标性,自然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和相关学习计划的话,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无聊、不感兴趣等不良心理,这样就很难有效的获取相关知识点,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前期不适应感较为明显

①不适应大学生活。从进入大学开始,就代表着学生需要离开原先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很多新生在一段时间内都会普遍存在着生活不适应等方面的问题。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离开了家人的照顾,如果做好独立生活是一大挑战;二是在群体生活中,需要与同学、室友之间处好关系[3]。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就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这一方面的重视。②不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在大学之前的学习当中,学生通常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学习的,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不是很高,但进入大学之后,几乎所有的知识学习都需要学生进行计划,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普遍比较高,因此新生在一时之间还很那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不能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自然就难以获取相应的知识,同时还会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压力。

(三)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

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学习习惯的良好性,对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获取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原先的学习过程中多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机械性,这与大专阶段的知识获取过程不相适应[4]。如果学生不能快速、有效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的话,就会对自身的学习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难以有效获取相关知识内容。

三、教育学教学对大专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

(1)帮助学生积极构建学习目标和计划。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构建学习目标和计划提供帮助,从多个方面有效引导,保证学生所构建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合理、科学。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对于课程设置来说,也需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可以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教育学教学课程,这就能够为学生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定指明方向,督促学生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5]。(2)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在刚入学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不适应感是十分常见的,而通过开设教育学教学课程,就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利用教育学教学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大学院校中的相关管理制度,分析其特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各种生活难题,保证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学习当中。(3)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大学学习方式。在教育学课程当中,对如果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重要性等相关内容,通过实际应用就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大学学习方式。比如在教育目标、教师和学生等内容中包括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目标、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等相关内容,学生通过有效学习后,自然就能够认识到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在大学学习当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加强对自身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适应大学学习。(4)鼓励学生改进和完善学习方法与习惯。对于教育学课程来说,其中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内容,这些板块当中的知识点对学生很好的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其中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而更好的适应各阶段的学习[6]。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大专院校中加强对教育学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有效的改善作用,其中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重要性,进而对自己学习行为进行有效调整,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慧哲,李姝,孙大宇,颜南.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36):67-68.

[2]陶翔.指导学生“个性化学习”,改善学生学习行为[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1):32-34.

[3]马俊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09):191-192.

[4]王为一.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问题与对策——基于H省五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12):165-169.

[5]阎耀斌.综合类民办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学习行为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02):122-123.

[6]李月华,夏晓.体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以包头师范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为例[J].职大学报,2013,(05):121-123+32.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 反思 能力培养

又是月考结束,我依旧让学生写考试成绩反思,他们问我,老师,要写多少字?我说,字数多少不做要求,只要求真诚,认真。

于是,我收获了更多的字数,更多真实的想法:有对解题失误的反思,有对学习态度的反思,有对考试技巧的反思……我发现,我的学生的反思能力又有了提升。我想,他,或者她,经过反思,收获的应该也不少吧。[1]

反思是个体,乃至整个群体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自古以来就具有反思意识,在我国古代有“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乎吾身”等至理名言。近年来,有关“反思”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绝大部分是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视野中研究得出的一般性结果,或在普遍性结论中辅以学科例子的佐证。而以数学为直接研究对象,对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研究则较少。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课题。今年暑期培训时,来自江苏南通的袁亚良教授在讲解教材呈现时不断提到,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2]

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曹才翰先生也非常重视并倡导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习惯,认为“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生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这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

反思不仅仅是对数学学习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的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相对操作性的数学学习,反思性数学学习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直接结果又关注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实际上,如果不能“学会学习”,就不能真正“学会知识”。显而易见,操作性数学学习的含金量不高,而反思性数学学习更具有启智价值,含金量高。

理论和实践表明,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进行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呢?

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学习计划

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是养成良好反思习惯的途径。古人云:“凡事预则立”,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才能收获更多。学习计划的内容丰富多样,如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好的习题解法或学习方法,容易解错的题习题,学习失败的教训等。

二、听课笔记与反思

没有反思的听课是被动的,肤浅的。从教师讲解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

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反思多应集中在为什么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系的特点和数轴有何联系和区别,以顺利适应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问题的方法。[4]

三、解题反思

对问题解答后的结论的正确性的检验或提出疑问;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或更佳解法;能否对问题的题设或结论进行变式;能否把当前的结论推广;进一步考虑问题的完备性及结论的精确性等。

四、数学周记

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地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反思习惯的措施,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思。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都可以通过数学周记或数学日记的形式宣泄出来,纪录下来,它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桥梁。[5]

五、整理错题集

几乎每年的高考或中考状元都会提到自己有一本错题集,可见这个所谓的“宝典”是有着很重要的分量。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数学习题千变万化数量又多,可以说我们是跳进了“题海”,但是我们终究是要跳出“题海”的。各种试卷和资料不好保管,且繁多;学生们可以做个有心人,把其中的典型错题和经典例题摘抄下来,如果觉得不要这资料了,就可以剪下题目,粘到错题本上,配上自己的详细解答,并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这不就是一本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宝典”吗?在这个“宝典”的形成过程中,学生无形当中提高了自己的归纳和反思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实践证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自己整理并收集习题的方法是很实用的。

目前数学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数学的反思性学习这一环节,而它又是数学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地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6]

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任勇 《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Scott G.Paris Linda R.Ayres著.《培养反思力》(袁坤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3] 章建跃 《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林婷 《反思及其教学功效》[J].数学教学通讯, 2002.11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8篇

荷兰是欧洲高等教育财政改革走在最前列的国家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荷兰实施了以产出为基础的拨款模式,教学经费拨款与科研经费拨款分开拨付,学生缴费上学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建立了一个基本符合公平与效率政策目标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顺利地推进了高等教育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本文探讨荷兰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科研经费制度、学生缴费与资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借此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有所裨益。

一、荷兰高等教育财政运行中的体制特征

荷兰的高等教育系统由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简称HBO学院)、开放大学这三个部分组成。

1999年荷兰有13所大学,其中3所为技术大学,1所为农业大学,9所为普通大学。大学在校生为17万人,每所大学的平均在校生为12000人。依据1986年修订后的大学教育法,大学的使命在于从事教学与科研,促进经由科研获得的知识的传播,养成社会责任感,提供研究生教育。13所大学提供的课程范围不同,最大的两所大学Utrecht大学和Amsterdam大学提供104种学位课程中的绝大多数,其它大学提供课程的范围小些。大学若要开设新的学位课程首先须看政府是否给予资助。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旨在为需要高等职业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训练,促进个人的发展。1999年荷兰共有96所高等专业教育学院,在校生2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职能是提供教学服务,在特殊场合下从事应用研究,促进学生专业的发展,并提供部分研究生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提供的课程包括教师培养、农业、技术培训、医疗服务、商业、社会工作、表现性艺术。

开放大学创建于1984年9月1日,它有一个总部和18个地区学习中心。开放大学通过远距离教育的手段提供高等教育,1987年开放大学的在校生为3.5万人。开放大学的职能是:为学生从事专业的独立实践作准备;为需要科研技能与学术洞察力的职责的履行而培训;促进个人发展;养成社会责任感。开放大学提供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类似的课程,只不过它采用远距离教育方式。课程主要包括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课程。在开放大学,无入学要求、自由选课,自定学习步子。目前开放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容纳能力有限,需实行名额限制,并且学生学习时间过长。

传统上荷兰的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但近年来两类学校不断地接近,趋同。

就公、私立教育的属性而言,荷兰的13所大学中有10所是公共法人团体,3所是在私法的基础上创建的。但除了创建的基础有所不同外,公、私立大学几乎不存在差异。绝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由私人举办。但私人举办的特定性质并不意味着这些学院不必依从国家预算、国家的规划和资助系统。为了得到政府的资助,这些私立学院同公立大学一样必须遵从政府的方针、法律、规则。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调控的详细程度可与大学相比拟。当然,在内部管理上,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比大学还是拥有更大的自主性。

荷兰是一个社会民主的福利国家。换言之,它依据社会民主原则治国,它相对较繁荣和较平等。由于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故实行多党联合政府,中央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担当重要的职责和角色。虽然有时公共经费会削减,也会实行分权,但这只是暂时的变化,从总体上看社会的基本结构变动不大。高等教育的供应被认为是政府的职责。政府确定教育政策框架,将年度预算资金拨付给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和开放大学,政府拨款占高校收入的90%左右。目前的高等教育政策主要依据1986年的大学法、高等职业教育法、学生补助法和其它补充性的法律和规章,高校的课程要求依从1981—1982年的大学法。

即将出台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法将不同类型的高校置于统一的法律框架中。自1988年以来,高教机构与教科部的关系受国家层次的两年一度的协议或高等教育和科研计划指导,此举使大学拥有更大的自。高校自的扩大也受高教质量控制机构施加的约束,质量控制或者是一种自我评价,或者是外部机构如督学及外部评审委员会的评价。

二、荷兰高等教育拨款模式改革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荷兰的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经历了四次改革。前三次改革是渐进的,1990年的改革是激进的。早期的三种拨款模式的共同特征是依据下列公式拨款:预算=数量×价格。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预算拨款等于学生数乘以实际的(或规定的)成本。在大学,它等于上述预算拨款外加科研总量或规模与实际的(或规定的)成本的乘积。早期的三种模式可称之为需求模式(Claim Model)。

荷兰的第一代拨款模式是投入/申报模式(input/declaration model)。自1960年始荷兰实施此模式,此模式以Piekaar要素而得名。Pikaar是荷兰的教育部长,他负责将可利用的公共资金拨付给大学。所谓要素(或标准)即学生的估算的成本。利用要素可将学生数与大学规模、经费总量相联系起来。随着学生数增加,预算也随之而增加。由于要素只为教育部的极少数人知晓,此拨款模式缺乏透明度和责任制,高校对此颇多怨言。

第二代拨款模式是投入/标准模式(input/norm model),此模式始于1971年。由于大学对要素不知情,因而也就无从判断政府对大学的期望是什么。为此他们自己从事现实的成本结构的调研。依据大学的研究成果,教育部制定了一种复杂的和精致的拨款模式,旨在公开地将任务与手段相联结。此模式的基本方法是精确地计算特定课程的现实成本,并加以概括,以便用作拨付资金的标准。在教学拨款中,建立分属六组(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技术、农业研究)的学生的标准的工作量。依据学校的时间表和教师工作时数,可计算出一定数量学生所需的教师数。考虑规模效益及所需的数辅人员,再对师生比进行调整,并在进一步考虑设备、场地、能源等支出标准后,就可建立一个更为复杂的拨款模型。

第三代拨款模式是依据产出和标准的模式(output/norm model)。第二代拨款模式主要依据学生数或投入。但是,自1970年以来,此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高教发展的要求。挑战主要来自两个问题:首先是学生人数的激增。学生数的增长意味着高等教育预算的自动增长,但70年代末以来国家预算难以支撑这种增长。第二个问题是高教系统的低效率。1982年前,预定的大学学习平均时间长度是五年,但1982年实际的平均时间长度是7.2年。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永久”的大学生,无完成学业的意愿。大学生的辍学率很高,40%—45%的学生不能完成大学学业。在政府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此种状况令人不能接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78年教育部建议在大学系统引进双层结构(two-tier structure)。1979公布了草案,1981年国会通过了双层结构法案。双层结构法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三点:一是大学学习计划的第一层(或阶段)为期四年,将原先的五年压缩了一年。二是完成大学学业的时限最长不超过六年。超过六年期的学生被取消参加大学学习计划的机会。三是完成第一层学习计划的学生经过挑选后可继续第二层特殊课程的学习。第二层的学习方案有四种,包括为期两年的医科的专业课程,一年的师资培训课程,最长为两年的专门化的专业课程,最长为四年的研究奖学金课程。依据1981年的双层结构法案,荷兰的第三代拨款模式在原有的模式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个被称为教育/需要模式的新拨款模式。为了计算所需的教师工作负担,大学学生人数的计算要乘上一个反映大学特定领域的毕业生毕业率的因素。第三代拨款模式的实践结果有喜有忧。喜的是大学生的平均学习期限由1970年的7.2年下降到5.4年,大学系统的效率提高了25%,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都有所增加。忧的是完成第一层的大学生的比率为62%,只有12%的大学生进入第二层学习计划。第三代拨款模式对改善高教资金配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高校不得不提高效率,削减低效率的项目,于是生均成本逐步下降。

第四代拨款模式是产出/一次总付拨款模式(output/lump sum model)。1982年开始运作的第三代拨款模式主要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模式本身十分复杂。二是依据毕业生的实际产出计算必然导致预算要求超过可给予大学的资金的上限。为了保持模式的完整性,就必须减少高校实际承担的任务。在初期,教育部在部内决定经费的必要的削减,这意味着教育部决定哪些系科削减经费甚至关闭。教育部采用的方法是对一定数量的不同的标准作压缩以便预算不超支,教育部指出高教预算削减从1983年的2千万荷兰盾增至1986年的6千万荷兰盾。自1987年至1991年教育部实施“选择性的收缩与扩张”计划。自1992年始,削减的经费占政府拨款的6%,达到1亿美元。在经费压缩条件下,大学系统中的许多教师不再视教育部为伙伴,而是视为对手,教育部感到了这种敌意。鉴于上述两个理由,第三代模式不再能充当教育部与大学之间的对话的手段。如果教育部继续侵入大学自由的领地,决定高教系统经费的增减,它就需要大量的有用的信息以作出明智的决定,而充分的有用的信息因政治原因并不能得到保证。1986年荷兰国会通过了高等教育的自主与质量的政策文件。此文件构成了1993年高等法案的理论基础,它重新界定了政府的职能,政府不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一个伙伴、调停者。

自1993年以来,政府对高教实施的新战略是一次重大的变革。通过增强高教机构的自主性,政府希望为增强高教机构的适应能力创造一种有效的条件。更大的自由意味着提高高教系统的质量水平并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新战略,政府摒弃对高教机构的事前控制,而改用对质量的事后评价。一方面高教机构自身监控和评价质量,另一方面,政府也对高教机构进行独立的质量评定。

自1993年始荷兰实行第四代拨款模式的基本构架,它包含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模式是透明的,它易于理解、易于验证。经费需求的确定可诉诸于简单的计算公式:一定的预算=(变动的)数量×(变动的)价格。此公式包含三部分;一是教育的部分,约5亿美元直接依据按新的教育参数计算的高校机构成就评价结果予以拨付。二是科研的部分,约12亿美元,它依据按新的科研参数计算的高教机构的成就评价结果予以拨付。另三亿美元间接地依据大学教育和科研的总成就的评价结果予以拨付。

2.依据学生数的计数而非估算数建立数据库,数据易于收集、确证和防假。

3.强化产出取向的拨款。一方面计算实际求学时间少于规定的上限(大多数学习计划为四年)的学生数。另一方面计算每年成功地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这二个参数是衡量产出的重要指标值。

4.讲求成本效益。为了拨付资金的目的,假定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生均成本都一样。此举使学生在高教双重制的两个亚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不增加政府的额外的成本。高等教育资金的每一分配单位每年由教育部长依据预算数除以相应产出而确定。教育预算在各高教机构的分配,是通过将此资金的分配单位乘以各高教机构的相应学生数和通过博士考试的人数而得出。

5.提供给高教机构以预期的或多或少较稳定的宏观预算,以便他们能提前计划和安排。

从总体上看,第四代教育拨款模式在保障高校的自治与追求质量效益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是一种较合理的拨款模式。

三、荷兰高等教育科研拨款制度

在荷兰,虽然大学与大学外的专门机构都从事科研,但政府的科研政策依据一个重要假定,大学是重要的科研场所。1982年以前,荷兰高等教育盛行被动的科研拨款制度,即科研拨款内在地构成教学经费预算的一部分。自1982年始,教学经费拨款与科研经费拨款相对分离。只有一小部分科研经费仍然依据学生人数拨付,绝大部分科研经费依据科研质量标准拨付。在此新的条件性拨款制(conditional funding)中,高教机构必须事先制定科研计划。科研计划必须是规模适度的、内部一致的、符合质量标准的,此举旨在促使高校提高科研的质量,并更切合社会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总的预算的扩大,对纳税人负责的政府逐渐扩大了对科研的调控力度。拨款可谓最重要的政策安排。在条件性拨款的最初框架中,科研质量的差异导致高教机构之间的科研经费的再分配。在实施条件性控制的这一年,各高教机构的科研经费规模冻结,此举减弱了新政策工具的效应。但高教机构认为条件性拨款制是多层化的和复杂化的。因此荷兰教育部于1991年再次改革高等教育科研拨款制度,一方面引进高教机构科研拨款的新的要素,另一方面引进新的拨款方式。科研拨款更多地依赖于科研产出(如获博士学位人数、发表的科研论著)的评定。1992年高校直接拨款为20亿美元,其中5亿美元直接拨付给与科研相关的教学领域,3亿美元间接拨付给教育和科研共用,另外12亿美元直接划拨给科研领域。这12亿美元科研经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82亿美元(占15%)是基本拨款,它表达了一个基本事实,科研是教学的必要前提。拨款的依据是教学在什么机构进行,第二部分9000万美元(占8%)是博士生教育经费。拨款的依据是高校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生数,技术和医学学科的博士生的经费两倍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博士生的经费。第三部分是研究生院的科研经费。第四部分10亿美元(占80%)是标榜与社会相适应的科研经费。质量和适切性在这部分经费的拨付中起主导作用,尽管高校认为这是对高校自由的一种干涉。为了使高校之间科研经费的再分配的幅度较小,政府和高校同意每年再分配的幅度不超过高校科研经费总预算的3%。

为了实施新的拨款制度,荷兰政府采用了一种新的机制,即科研预测研究系统。此系统的研究对象为国家资助的高校内外的科研。建立此系统的目的在于确定国家科研优先领域,确定高校学科领域和研究领域的资金分配。高校在制定科研计划时可整合进国家的科研优先领域。荷兰政府也任命了一个由顶尖的科研者、专门委员会成员、科研组织和其它组织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他们促进科研预测研究系统,并提供有助于制定科学政策的基本文件。为此组成了二十个学科委员会,每隔四年委员会为政府提供建议。政府制定战略性政策文件并与国会讨论,在双方达成共识后,再与高校讨论如何有效地实施战略。

综上所论,新的科研拨款制意味着无筛选性的经费分配制度的终结。政府需面对如何检查高校是否达到要求的问题,而高校必须调整其科研的方向。实施教学经费拨款与科研经费拨款相分离,且以产出为拨款依据的新制度后,荷兰高校的科研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的科学家们工作更加投入,更有批评性眼光,更强调科研论著的发表。高校科研的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四、荷兰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资助制度

荷兰高等教育对18岁以上的人开放。大学无入学考试,只要拥有适当类型的中学文凭,任何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现在存在两类名额限制,一类是依据高校供应能力而作的限制,当大学的提供入学机会的现实能力不足时,教育部可对特定的大学学位课程予以名额限制。另一类是“劳动力市场名额限制”。当教育部认为特定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好时,就可施加招生名额限制。高等教育的招生政策旨在实现“使尽可能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目标。

荷兰的就读于高教机构的大学生都须交学费。自1981年始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开始实行收费入学制。1988年始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学费相互靠近,这意味着大学的学费相对下降,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学费相对上升。1988—198年大学新的学费为1500荷兰盾,非大学部门的学费为1400荷兰盾。

自1960年始,荷兰政府开始对学生提供资助。1986年新的学生资助法生效。在新的学生资助系统中,每个学生有权利得到由政府提供的基本补助,基本补助无需偿还。在某些情况下,基本补助辅之以额外的补助或贷款,并规定一极限。作出有关额外的补助或贷款的决定需考虑学生的预期的生活成本、父母的偿还能力、学生是否与父母伙伴住在一起等因素。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9篇

荷兰是欧洲高等教育财政改革走在最前列的国家之一。自1980年代以来,荷兰实施了以产出为基础的拨款模式,教学经费拨款与科研经费拨款分开拨付,学生缴费上学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建立了一个基本符合公平与效率政策目标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顺利地推进了高等教育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本文探讨荷兰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科研经费制度、学生缴费与资助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借此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有所裨益。

一、荷兰高等教育财政运行中的体制特征

荷兰的高等教育系统由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简称HBO学院)、开放大学这三个部分组成。

1999年荷兰有13所大学,其中3所为技术大学,1所为农业大学,9所为普通大学。大学在校生为17万人,每所大学的平均在校生为12000人。依据1986年修订后的大学教育法,大学的使命在于从事教学与科研,促进经由科研获得的知识的传播,养成社会责任感,提供研究生教育。13所大学提供的课程范围不同,最大的两所大学Utrecht大学和Amsterdam大学提供104种学位课程中的绝大多数,其它大学提供课程的范围小些。大学若要开设新的学位课程首先须看政府是否给予资助。

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旨在为需要高等职业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训练,促进个人的发展。1999年荷兰共有96所高等专业教育学院,在校生22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职能是提供教学服务,在特殊场合下从事应用研究,促进学生专业的发展,并提供部分研究生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提供的课程包括教师培养、农业、技术培训、医疗服务、商业、社会工作、表现性艺术。

开放大学创建于1984年9月1日,它有一个总部和18个地区学习中心。开放大学通过远距离教育的手段提供高等教育,1987年开放大学的在校生为3.5万人。开放大学的职能是:为学生从事专业的独立实践作准备;为需要科研技能与学术洞察力的职责的履行而培训;促进个人发展;养成社会责任感。开放大学提供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类似的课程,只不过它采用远距离教育方式。课程主要包括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课程。在开放大学,无入学要求、自由选课,自定学习步子。目前开放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学容纳能力有限,需实行名额限制,并且学生学习时间过长。

传统上荷兰的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但近年来两类学校不断地接近,趋同。

就公、私立教育的属性而言,荷兰的13所大学中有10所是公共法人团体,3所是在私法的基础上创建的。但除了创建的基础有所不同外,公、私立大学几乎不存在差异。绝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由私人举办。但私人举办的特定性质并不意味着这些学院不必依从国家预算、国家的规划和资助系统。为了得到政府的资助,这些私立学院同公立大学一样必须遵从政府的方针、法律、规则。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调控的详细程度可与大学相比拟。当然,在内部管理上,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比大学还是拥有更大的自主性。

荷兰是一个社会民主的福利国家。换言之,它依据社会民主原则治国,它相对较繁荣和较平等。由于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故实行多党联合政府,中央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担当重要的职责和角色。虽然有时公共经费会削减,也会实行分权,但这只是暂时的变化,从总体上看社会的基本结构变动不大。高等教育的供应被认为是政府的职责。政府确定教育政策框架,将年度预算资金拨付给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和开放大学,政府拨款占高校收入的90%左右。目前的高等教育政策主要依据1986年的大学法、高等职业教育法、学生补助法和其它补充性的法律和规章,高校的课程要求依从1981—1982年的大学法。

即将出台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法将不同类型的高校置于统一的法律框架中。自1988年以来,高教机构与教科部的关系受国家层次的两年一度的协议或高等教育和科研计划指导,此举使大学拥有更大的自。高校自的扩大也受高教质量控制机构施加的约束,质量控制或者是一种自我评价,或者是外部机构如督学及外部评审委员会的评价。

二、荷兰高等教育拨款模式改革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荷兰的高等教育拨款模式经历了四次改革。前三次改革是渐进的,1990年的改革是激进的。早期的三种拨款模式的共同特征是依据下列公式拨款:预算=数量×价格。在高等职业教育学院,预算拨款等于学生数乘以实际的(或规定的)成本。在大学,它等于上述预算拨款外加科研总量或规模与实际的(或规定的)成本的乘积。早期的三种模式可称之为需求模式(ClaimModel)。

荷兰的第一代拨款模式是投入/申报模式(input/declarationmodel)。自1960年始荷兰实施此模式,此模式以Piekaar要素而得名。Pikaar是荷兰的教育部长,他负责将可利用的公共资金拨付给大学。所谓要素(或标准)即学生的估算的成本。利用要素可将学生数与大学规模、经费总量相联系起来。随着学生数增加,预算也随之而增加。由于要素只为教育部的极少数人知晓,此拨款模式缺乏透明度和责任制,高校对此颇多怨言。

第二代拨款模式是投入/标准模式(input/normmodel),此模式始于1971年。由于大学对要素不知情,因而也就无从判断政府对大学的期望是什么。为此他们自己从事现实的成本结构的调研。依据大学的研究成果,教育部制定了一种复杂的和精致的拨款模式,旨在公开地将任务与手段相联结。此模式的基本方法是精确地计算特定课程的现实成本,并加以概括,以便用作拨付资金的标准。在教学拨款中,建立分属六组(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技术、农业研究)的学生的标准的工作量。依据学校的时间表和教师工作时数,可计算出一定数量学生所需的教师数。考虑规模效益及所需的数辅人员,再对师生比进行调整,并在进一步考虑设备、场地、能源等支出标准后,就可建立一个更为复杂的拨款模型。

第三代拨款模式是依据产出和标准的模式(output/normmodel)。第二代拨款模式主要依据学生数或投入。但是,自1970年以来,此模式越来越不适应高教发展的要求。挑战主要来自两个问题:首先是学生人数的激增。学生数的增长意味着高等教育预算的自动增长,但70年代末以来国家预算难以支撑这种增长。第二个问题是高教系统的低效率。1982年前,预定的大学学习平均时间长度是五年,但1982年实际的平均时间长度是7.2年。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永久”的大学生,无完成学业的意愿。大学生的辍学率很高,40%—45%的学生不能完成大学学业。在政府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此种状况令人不能接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1978年教育部建议在大学系统引进双层结构(two-tierstructure)。1979公布了草案,1981年国会通过了双层结构法案。双层结构法案的核心内容包括三点:一是大学学习计划的第一层(或阶段)为期四年,将原先的五年压缩了一年。二是完成大学学业的时限最长不超过六年。超过六年期的学生被取消参加大学学习计划的机会。三是完成第一层学习计划的学生经过挑选后可继续第二层特殊课程的学习。第二层的学习方案有四种,包括为期两年的医科的专业课程,一年的师资培训课程,最长为两年的专门化的专业课程,最长为四年的研究奖学金课程。依据1981年的双层结构法案,荷兰的第三代拨款模式在原有的模式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个被称为教育/需要模式的新拨款模式。为了计算所需的教师工作负担,大学学生人数的计算要乘上一个反映大学特定领域的毕业生毕业率的因素。第三代拨款模式的实践结果有喜有忧。喜的是大学生的平均学习期限由1970年的7.2年下降到5.4年,大学系统的效率提高了25%,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都有所增加。忧的是完成第一层的大学生的比率为62%,只有12%的大学生进入第二层学习计划。第三代拨款模式对改善高教资金配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高校不得不提高效率,削减低效率的项目,于是生均成本逐步下降。

第四代拨款模式是产出/一次总付拨款模式(output/lumpsummodel)。1982年开始运作的第三代拨款模式主要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模式本身十分复杂。二是依据毕业生的实际产出计算必然导致预算要求超过可给予大学的资金的上限。为了保持模式的完整性,就必须减少高校实际承担的任务。在初期,教育部在部内决定经费的必要的削减,这意味着教育部决定哪些系科削减经费甚至关闭。教育部采用的方法是对一定数量的不同的标准作压缩以便预算不超支,教育部指出高教预算削减从1983年的2千万荷兰盾增至1986年的6千万荷兰盾。自1987年至1991年教育部实施“选择性的收缩与扩张”计划。自1992年始,削减的经费占政府拨款的6%,达到1亿美元。在经费压缩条件下,大学系统中的许多教师不再视教育部为伙伴,而是视为对手,教育部感到了这种敌意。鉴于上述两个理由,第三代模式不再能充当教育部与大学之间的对话的手段。如果教育部继续侵入大学自由的领地,决定高教系统经费的增减,它就需要大量的有用的信息以作出明智的决定,而充分的有用的信息因政治原因并不能得到保证。1986年荷兰国会通过了高等教育的自主与质量的政策文件。此文件构成了1993年高等法案的理论基础,它重新界定了政府的职能,政府不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一个伙伴、调停者。

自1993年以来,政府对高教实施的新战略是一次重大的变革。通过增强高教机构的自主性,政府希望为增强高教机构的适应能力创造一种有效的条件。更大的自由意味着提高高教系统的质量水平并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新战略,政府摒弃对高教机构的事前控制,而改用对质量的事后评价。一方面高教机构自身监控和评价质量,另一方面,政府也对高教机构进行独立的质量评定。

自1993年始荷兰实行第四代拨款模式的基本构架,它包含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模式是透明的,它易于理解、易于验证。经费需求的确定可诉诸于简单的计算公式:一定的预算=(变动的)数量×(变动的)价格。此公式包含三部分;一是教育的部分,约5亿美元直接依据按新的教育参数计算的高校机构成就评价结果予以拨付。二是科研的部分,约12亿美元,它依据按新的科研参数计算的高教机构的成就评价结果予以拨付。另三亿美元间接地依据大学教育和科研的总成就的评价结果予以拨付。

2.依据学生数的计数而非估算数建立数据库,数据易于收集、确证和防假。

3.强化产出取向的拨款。一方面计算实际求学时间少于规定的上限(大多数学习计划为四年)的学生数。另一方面计算每年成功地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这二个参数是衡量产出的重要指标值。

4.讲求成本效益。为了拨付资金的目的,假定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生均成本都一样。此举使学生在高教双重制的两个亚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不增加政府的额外的成本。高等教育资金的每一分配单位每年由教育部长依据预算数除以相应产出而确定。教育预算在各高教机构的分配,是通过将此资金的分配单位乘以各高教机构的相应学生数和通过博士考试的人数而得出。

5.提供给高教机构以预期的或多或少较稳定的宏观预算,以便他们能提前计划和安排。

从总体上看,第四代教育拨款模式在保障高校的自治与追求质量效益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张力,是一种较合理的拨款模式。

三、荷兰高等教育科研拨款制度

在荷兰,虽然大学与大学外的专门机构都从事科研,但政府的科研政策依据一个重要假定,大学是重要的科研场所。1982年以前,荷兰高等教育盛行被动的科研拨款制度,即科研拨款内在地构成教学经费预算的一部分。自1982年始,教学经费拨款与科研经费拨款相对分离。只有一小部分科研经费仍然依据学生人数拨付,绝大部分科研经费依据科研质量标准拨付。在此新的条件性拨款制(conditionalfunding)中,高教机构必须事先制定科研计划。科研计划必须是规模适度的、内部一致的、符合质量标准的,此举旨在促使高校提高科研的质量,并更切合社会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科研经费总的预算的扩大,对纳税人负责的政府逐渐扩大了对科研的调控力度。拨款可谓最重要的政策安排。在条件性拨款的最初框架中,科研质量的差异导致高教机构之间的科研经费的再分配。在实施条件性控制的这一年,各高教机构的科研经费规模冻结,此举减弱了新政策工具的效应。但高教机构认为条件性拨款制是多层化的和复杂化的。因此荷兰教育部于1991年再次改革高等教育科研拨款制度,一方面引进高教机构科研拨款的新的要素,另一方面引进新的拨款方式。科研拨款更多地依赖于科研产出(如获博士学位人数、发表的科研论著)的评定。1992年高校直接拨款为20亿美元,其中5亿美元直接拨付给与科研相关的教学领域,3亿美元间接拨付给教育和科研共用,另外12亿美元直接划拨给科研领域。这12亿美元科研经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82亿美元(占15%)是基本拨款,它表达了一个基本事实,科研是教学的必要前提。拨款的依据是教学在什么机构进行,第二部分9000万美元(占8%)是博士生教育经费。拨款的依据是高校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毕业生数,技术和医学学科的博士生的经费两倍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博士生的经费。第三部分是研究生院的科研经费。第四部分10亿美元(占80%)是标榜与社会相适应的科研经费。质量和适切性在这部分经费的拨付中起主导作用,尽管高校认为这是对高校自由的一种干涉。为了使高校之间科研经费的再分配的幅度较小,政府和高校同意每年再分配的幅度不超过高校科研经费总预算的3%。

为了实施新的拨款制度,荷兰政府采用了一种新的机制,即科研预测研究系统。此系统的研究对象为国家资助的高校内外的科研。建立此系统的目的在于确定国家科研优先领域,确定高校学科领域和研究领域的资金分配。高校在制定科研计划时可整合进国家的科研优先领域。荷兰政府也任命了一个由顶尖的科研者、专门委员会成员、科研组织和其它组织成员组成的委员会,他们促进科研预测研究系统,并提供有助于制定科学政策的基本文件。为此组成了二十个学科委员会,每隔四年委员会为政府提供建议。政府制定战略性政策文件并与国会讨论,在双方达成共识后,再与高校讨论如何有效地实施战略。

综上所论,新的科研拨款制意味着无筛选性的经费分配制度的终结。政府需面对如何检查高校是否达到要求的问题,而高校必须调整其科研的方向。实施教学经费拨款与科研经费拨款相分离,且以产出为拨款依据的新制度后,荷兰高校的科研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的科学家们工作更加投入,更有批评性眼光,更强调科研论著的发表。高校科研的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四、荷兰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资助制度

荷兰高等教育对18岁以上的人开放。大学无入学考试,只要拥有适当类型的中学文凭,任何人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但现在存在两类名额限制,一类是依据高校供应能力而作的限制,当大学的提供入学机会的现实能力不足时,教育部可对特定的大学学位课程予以名额限制。另一类是“劳动力市场名额限制”。当教育部认为特定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好时,就可施加招生名额限制。高等教育的招生政策旨在实现“使尽可能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目标。

荷兰的就读于高教机构的大学生都须交学费。自1981年始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开始实行收费入学制。1988年始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学费相互靠近,这意味着大学的学费相对下降,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学费相对上升。1988—198年大学新的学费为1500荷兰盾,非大学部门的学费为1400荷兰盾。

自1960年始,荷兰政府开始对学生提供资助。1986年新的学生资助法生效。在新的学生资助系统中,每个学生有权利得到由政府提供的基本补助,基本补助无需偿还。在某些情况下,基本补助辅之以额外的补助或贷款,并规定一极限。作出有关额外的补助或贷款的决定需考虑学生的预期的生活成本、父母的偿还能力、学生是否与父母伙伴住在一起等因素。

教育学学习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当今时代是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需要实施终生教育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为了培养一批满足时代需求的拥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增加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每个家庭大多仅仅有一个孩子,对孩子越发溺爱,以至于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都缺少自主能力,因此亟需在教育上实施改革。在学生的教育中所谓的自主即学生通过教师的系统化的引导教育,能够自主地进行理论的认知、实践、思考以及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整理的能力。而所谓的自主学习即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与被动学习中的教师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在自主的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并且为学生营造展示自身才能的条件。

而小学的高年级学生虽然可能具备一些自主的意识,但是其学生的身心状况还没有发展成熟。基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这些自身特点,对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思维的活跃程度,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故而,在小学的高年级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拓展未来的发展道路。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数学教学的开展需要按照学生的自身发展水平来完成,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情况,开展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的小组交流活动,有较少的学生真正的参与进去。而教师也只是习惯性的采用这种教学形式,而没有认识到这种方法收到的效益的高低。小组交流如果控制得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注意力,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过于频繁的小组讨论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仅仅是形式上的新教学,没有真正的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会使得学生没有上进心,没有深入探究知识的迫切欲望。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教育的最佳时期,在该阶段实施自主学习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部分学生没有按照学习计划执行,甚至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首要关键的步骤,对自主学习的实施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性使得教师依然作为主体存在,教师会通过讲解在班级中形成统一的解题方式和思路,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这大大不利于自主学习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师应完善学生对于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并学习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需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实施自主学习,并帮助学生克服在进行数学学科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的各种障碍。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茅以升将圆周率记到小数点之后的一百位、祖冲之的“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等)的事迹鼓励学生,使得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二)完善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在课程开始之前,向学生讲解教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课堂中需要学习的内容与目标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自主学习。针对小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还可在课堂中设置具体形象的生活情境,把抽象的深奥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培养数学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应为学生进行数学自主学习营造正面的情感氛围,当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时,教师应适时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解决困难。积极的氛围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应塑造独立的学习能力,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渗透进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前自己设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并依照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或者当学生碰到问题时,在教师进行讲解前,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等。

总之,教师需要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自主学习的思想,完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营造自主学习的积极的氛围,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裴红冰,张国楚.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研[J].数学教育学报,2005,(02).

[2]高燕.放手学生赢得空间――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浅析[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0).

[3]郑玉琳.提升中职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2011,(11).

[4]Addison S,Alison L.M.The accuracy of academic self-evaluations in adolescents withlearning disabilities[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002.

[5]潘玉美.谈高职高专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32).

上一篇:中医药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保育员学习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