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5 10:02:40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3月15日至3月18日,县教育局组织我们全县各级各类校长一行60余人到宣威学习考察。学习考察主要是3月16日17日两天。两天中我们分别听到了宣威县教育局长及几所校长的经验介绍。又实地考察了几所学校。对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了仔细的调查了解,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感触很深——

第一感触:宣威人是用一种吃苦的精神支撑宣威教育。

1、从走访的几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情况可以看出宣威并不比会泽好。但宣威从上到下,从教育局领导到一般教师从百姓到学生,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是到位并一致的。一步一个脚印,紧紧围绕提高质量这个中心,多年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没有听到在管理中这样一票否决,那样一票否决。如果这样重要,那样重要,那是各个时期的工作侧重点。作为教育,什么都没有比提高教育质量更重要的了。如果教育质量提不高,再重要的工作也就失去了主题和中心,没有了载体。

2、勤于管理,乐于吃苦。从领导到广大教师所反映出来的是,领导敢于管理,善于管理,这个管理,不仅仅是表现在制度的健全和到位上;而是反映在具体的工作中。同时,在几所学校的领导班子中,也可以看出大家是团结一致的,事实上团结就是力量,这也是学校办出成绩的源泉。学校广大教师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吃苦耐劳,苦干实干,形成良好风尚。正是这样,创造了宣威教育的辉煌。

3、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是一种朴实、向上的活力,我特别注意看了来宾一中几个班的体育课。虽然设施条件不好,但老师们因陋就简,走道、围墙都加以利用做了锻炼场地。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努力锻炼,也没有那个人不汗流浃背。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映射出莘莘学子向上的拼搏意志。可以联想到在学习上也将是奋发向上的那种情形。

第二感觉:穷市办大教育,真正体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

宣威市人口130万,属国家重点扶持开发县,客观说财政状况也是不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条件是比较差的。俗话说“贫则思变”宣威人把教育视为改变贫穷的路子。特别是广大农村,家长教育子女好好读书,跳出农门,摆脱贫困。一是在村子里那些读书出去的家庭日子比别人好过,大家以子女读书成才为荣,纷纷仿效,这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这个大气候的形成更离不开广大干部的教育引导。当然也不是一跃而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的结果。

可以说宣威的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办好了,人民满意了,也就更舍得花钱送子女上学,花钱支持办教育。实现了良性发展的目的。甚至影响大到我们县的许多家长也慕名把子女送到宣威的学校读书。使得宣威的学校如虎添翼,如日冲天,蒸蒸日上,实在感触太深。同时,作为会泽的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会泽的教育感到汗颜和羞愧。

考察学习的宣威的教育,仅凭感动是无济于事的。要把这次考察学到的宣威办学经验好方法,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工作认真思考,果断采取措施,研究解决好自身发展的问题。具体在以下几方面作好工作:

一、在师生中,在广大家长中,正面宣传会泽教育的优势,让广大师生树立信心。特别是要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要看到会泽教育的光明和前途。找准差距,但不应该忽略自身的优势,要因势利导,发挥优势,做到“崇洋不”,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起信心。

二、在全体教师中要真正树立质量意识。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宣威教育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2000年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到宣威一职中、榕城一中、二中(现在的六中)学习。当时老师们认为我们大家苦了,看了以后,没有一个还敢再说我们的工作苦。比比别人,看看自己,自然也就比出了积极的因素,比出干劲。那次学习考察,对学校的发展客观起了积极作用。现在比起来,我们同宣威比确实有很大差距,尽管差距再大,我们也不能消极对待,列宁说过:“偏见比无知更为可怕”,要正确对待别人和自己,知己知彼。正视自己的差距。树立危机意识,拼命往前赶,才能缩小差距。只有在领导和广大师生中真正树立起质量意识,一切工作都建立在为了提高质量这个主题上,而对不利提高质量的因素淡化掉。避免摆花架子,唱高调子。就是要提倡“苦字当头,实干兴教”长期不懈的抓下去,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是我们的出路。

三、遵循教育规律,在抓当前高中这个薄弱环节的同时还要注重基础教育。

高中规模不够是会泽教育发展的大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今后更要注意强化基础教育,多年来忽视初中小学教学质量,造成今天高中水平低劣。这个问题不能再掉以轻心了,要切实加强初中小学的调研工作,制定有效措施,指导广大教师抓好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评三考”还应该再把小学也纳入进去,把没有教毕业班的教师也纳入进去,让全员都动起来,掀起教师队伍一个学习提高的高潮,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不可能有高的教学成绩,不断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的评价考核和激励竞争机制。如以县组织一些学生的学科知识竞赛,作文竞赛,使一些尖子生脱颖而出。

四、结合学习宣威办学经验,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1、明确目标,努力使教学水平提高档次:2004年我校初三毕业班300人,目标是:曲一中上线确保20人,争取25人。高中上线225人(75%),其中曲二中及高中重点班100人(40%)。其余学生全部动员升入职高中。

2、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促校风学风建设,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后进生转变领导挂钩结队帮扶。

(2)尖子生培养落实目标责任到科任教师。举行6次模拟考试,6次学科专题讲座,1次尖子生会,1次尖子生家长会;认真搜集整合史地生复习资料,指导复习工作。

(3)非毕业班加大测验力度,增加2次考试,认真作统计对比。按照家长委员会意见,组织好星期六、星期日的补课。积极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全力以赴,扎实工作,为学校办学水平上台阶多作贡献。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近期,淄川区教育考察团在区教体局赵永局长带领下,一行40余人赴江苏省南通市进行考察学习,期间重点参观了江苏省南通中学和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走进南通,所到学校无不如沐春风,扑面而来的是江苏南通教育的厚重、严谨与活力。我们通过看校园、听报告、座谈会等形式获得了南通学校管理大量的鲜活而厚重的第一手资料,解读“南通教育现象”,也解析了南通教育之所以连年在江苏省名列前茅的原因所在。南通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实为要”的教学态度,“以研为先”的教学策略,“以导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活为长”的教学风格,构成了南通教育教学管理的鲜明特色,给每一位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南通教育概况

南通市是江苏省的一个省辖市,位于江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面向上海,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下辖10个县市区,辖区面积8001平方公里,总人口787万人,在江苏并不算经济发达地区。南通城是由近代实业家张謇设计建成的,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紫琅书院”更是开近代教育的先河,孕育了南通教育的百年辉煌,仅南通中学就培养出了19位两院院士。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苏南经济的迅速崛起,南通市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在江苏省独占鳌头,基础教育以其优质、高效、低耗,树立了自己在教育界的品牌形象。“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现象”在江苏、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在全国教育界已名闻遐迩。

“南通教育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考成绩遥遥领先。江苏省高考历年在全国领先,而南通市高考则连续十年为江苏省第一,往往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同时十几甚至于二十几人考上清华、北大。高考总平均分、优生率、普通类各科总平均分、本科上线率均居全省各大市之首。二是学科竞赛独树一帜。在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南通学生先后夺得12金2银;在国际中学生体育比赛中,南通学生获得42块金牌,4块银牌,4次打破世界纪录,这在全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三是教育科研特色鲜明。南通市立项课题数量多、质量高,被称为“课题大户”。南通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加特长的培养,特色人才不断涌现。四是校园文化氛围浓郁。组织管理创新进一步确立了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在课堂教学中求落实,建立了以学科教学为主体,与环境课程和活动课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的育人模式。从1993年开始,南通市即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素质教育,每年确立一个主题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主要收获

1、教育理念超前。“南通教育”品牌的真正魅力不仅仅表现在高考成绩的炫目,其魅力源头还在于正确的理念、科学的机制和过硬的队伍。南通教育人教育理念超前可以从学校校长身上体现出来。

江苏省南通中学校长缪建新认为,学校特色是办学者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办学理念的生动反映。在某种程度上,学校特色主要就是学校教育活动特色的体现,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可以表现在教学方式上,也可以表现在某些学科教学上,更可以表现在课程开发上。然而,不管是何种内容或形式的教育特色,其背后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即是教育特色的核心,是教育特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些学校的特色是外显的、物质的,如古朴的校园建筑、园林式的校园布局等,但这些外显的东西也同样折射出学校发展过程中多年积淀下来的教育思想。学校要实现特色发展,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思想。如果一个学校唯上是从(有关部门有时可能要升学率、要合格率)、唯分是逐(一味追求考分),那么这个学校就只能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根本不可能谈什么特色发展。只有当这个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思想,它才会思考怎样把学校办出特色,怎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不仅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导向作用,而且对学校整体工作起统领作用。办学思想成熟的校长,能切实认识办学规律,探索办学艺术,教育有主见,管理有新招,并善于围绕自己的办学理念,发掘和利用学校的优势,执著地开展办学实践。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校长单俊男认为,南通一中成功办学的理念和特色可浓缩在“整体优化”四个字上。整体优化的本质是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从学校的组成要素看,学生素养需要整体优化,倡导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发展更有特长;教师素养和专长化水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整体优化,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学校的办学哲学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学校管理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也需要整体优化。强调要树立整体优化的办学理念,建设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倡导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完善校本师训的整体优化保障机制,建立整体优化的校本管理系统,每项制度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兼顾共性与个性,充分发挥制度内涵的竞争、激励、参与、发展的功能。

2、学校管理精细。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管理是学校的晴雨表。在南通的每一处学校,给我们的普遍印象就是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一是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考察学习中处处感受到各个学校的管理,都是在严格有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上作文章,充分体现了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二是环境建设突出园林特色。注重体现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如南通一中将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以“俯仰楼”、“志善楼”、“博雅楼”、“弘毅馆”等命名;学校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及大量的格言警句充满校园各个角落,把学校建成学生学习的学园,生活的乐园。学校建筑风格各异,外观气派;假山碧水、花草树木相映成趣,错落有致,真正做到“面面墙壁会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三是制度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南通一中编印的《学校章程》,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大到学校总章程,小到驾驶员岗位职责,做到了涉及方方面面、每个部门处室、每个人,职责分明。同时,严格按照规章抓好落实,确保制度的权威。

3、教师队伍优化。在南通的每一处学校,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青蓝工程”。这是一项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人才工程,是“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长远规划,从中我们看到了南通教育的远见卓识。南通名校长和名教师多。现有特级教师103人,其中6人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名教师。以创造情景教学闻名的李吉林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20位当代教育家之一。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南通有一条硬性规定,“一把手”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0节,分管校长不但要听课,还必须亲自执鞭上课,全市80%以上的中学校长都要兼课。南通人的精明和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们没有让这个智力资源闲置,而是卓有成效地使这些特级教师(包括名教师、名校长)在整个教师队伍建设中产生应有的“特级效应”、“名师效应”,变“树木”为“森林”。各学校都成立了活动组织委员会,通过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手、成材。青蓝结对,不拘一格。他们打破原来“一对一”、“一帮一”的格局,逐渐变为“一师多徒”、“多师一徒”,有的教师既“上拜师傅”又“下带徒弟”,形成多层次的师徒结对。许多青年教师在名教师的“传、帮、带”下走上了教育科研之路,拿到了解读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金钥匙”,使自己登堂入室。同时,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做到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定期进行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评选,初步建立了教师成长成材的合理梯队和人才脱颖而出的活力机制,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进取、奋勇争先。正是多年以来持之不懈的努力,才打造出这样一支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

4、办学特色鲜明。南通一中遵循“敬诚勤朴”的校训,依据“以人为本,以法为据,以管为实,以进为务”的治校理念,强化“整体优化”的办学特色,激发人的智慧,发掘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为学生的终身进步奠基,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育人。南通中学秉承“诚于做人,恒于学问”的校训,开展 “难忘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情况,其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做法和感人肺腑的故事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刘云山十分感慨:“南通中学的德育教育经验很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作了报道。南通中学德育教育经验有三个特点:一是这所百年老校、中华名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二是道德建设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三是秉承了张謇先生“诚恒”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恒”字上下功夫。贵在积累,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5、教育科研求真。一个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科研,教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所在。在南通所考察的学校里,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教科研在这里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发动机,而不是装潢门面的空壳和摆设,或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教科研作为学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增长点,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绘制出南通教育的斑斓彩虹,也打造出一位位光彩夺目的名师、专家,成为南通教育的靓丽风景。南通人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先导性地位日益突出,并越来越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同时,教育科研投入相对较小,收益高,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是南通教育坚持自身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必然抉择。他们大张旗鼓地提出了“教育科研一把手工程”,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为推动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提出了“个十百”工程,即培训一万教科研骨干,带动十万教职工,教好百万中小学生的战略任务,力争通过开展教育科研的普及性培训,传播教育科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全市教师的科研基本素质,吸引全市80%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来。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丰富了育人的科技含量,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南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南通中学将他们办的《教育研究》称作“高新技术区”,它不仅是教师发表作品的根据地,更是他们对外传播的重要通道和窗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名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下,一批教学骨干教研能手成长起来,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行列。

为加强对高考的研究,南通还设立了9个学科教研基地,被称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考有九门学科,南通就专门成立了九个开放式、互通有无的学科基地。哪所学校哪个学科最有长处,就把基地建到哪里。南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全省有名,就把南通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语文教师集中到这所学校,重点研究语文教学方法。9个学科基地是一个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科研平台,集中了当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并能有效地辐射到各个学校,让每所学校的学生都能受益。

三、几点启示

对照南通先进的教育理念、严谨的管理措施、一流的教育质量,反思淄川区的教育工作实际,我们深深地感到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紧迫与压力,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必须大胆改革,敢于创新,严格管理,精细求实,发展特色,打造品牌。

(一)走内涵发展之路应当成为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南通教育能够取得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保持这样一种“高位持续走强”的态势,的确是与其苦练内功,坚持内涵发展分不开的。走内涵发展之路,是南通人从自身实际出发作出的现实而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应和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化、集约化、内在化的发展特点,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流的、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但这不能成为学校上等级、上台阶的根本标志。在确立发展规划时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定好位”,在“特色”和“个性”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办学理念要提升、管理模式要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要创新、教学质量控制体系要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也要重新整合,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完全在规模上,而在内涵建设、科学管理上。惟有如此,学校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创出品牌,才能将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二)积淀校园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努力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打造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与理念。我们以往在学校的办学质量上强调了管理、师资和生源等显性要素,但却忽视一个极其重要的隐性因素——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一是表层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首先是师生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课、等,其次比如校园环境、学校建筑等等;二是浅层的行为文化,包括听课评课、学术交流等等;三是中层的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常规制度等等;四是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团队风貌等等。一所学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员工的脑海和心灵之中,正是这种精神文化才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的学校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学校文化的生成和培育。下一步,我们应当学习南通人,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内涵发展的要素,如办学理念、治学风格、优质师资、优良传统等。努力积淀自己的校园文化,发展自己的校园特色,提炼出自己的学校精神内核,聚结成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激发出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情绪与敬业勤奋的精神,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

(三)将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强化教学科研,夯实课题研究,让教研直接为教学一线服务。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下的教育科研(包括教学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因素,是大面积、加速度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不仅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而且是一种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下一步,我们也要将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校长要亲自抓科研,从各自优势出发,以课题为纽带,组建起自己的科研集团军,形成一支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大力推广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更多的教学骨干和教科研能手成长起来,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行列。同时,紧密结合高中教学区域化管理,探索加强高中教研的新方法、新形式、新途径,形成合力,为提高高中教学质量服务。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全区教师尽快形成良性的梯状发展格局。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兴教之本。在扎实推进“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的基础上,南通又把名教师、名校长等教育精英整合起来,建立了南通教育的专家库,用他们成功的经验打造出一批新的名师,带动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教师为本,以人才为贵”产生了巨大的核聚变能量,这一点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精心打造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另一方面也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推进自己的“青蓝工程”,逐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育干部、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本基础。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考察组一行通过实地参观农村基层远教终端接收站点、观看教学平台操作演示、查阅有关文件资料、与当地领导干部座谈交流等方式,对郑州、贵阳两地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所取得的显著成绩颇有感触,深受启迪,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得到了极大的鞭策和鼓励,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我市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习考察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郑州市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郑州市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735.6万,其中城镇人口450.8万,乡村人口284.8万。现辖6区5市1县,有109个乡镇,2280个行政村,基层党组织14471个,党员34.3万名。,全市生产总值242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3169元,地财收入27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94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14位。

7月郑州市委召开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列入了《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初,全市在河南省率先完成了全部2429个终端站点的建设任务,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全市行政村的100%覆盖,并通过了全国远程办的评估验收。市委、市政府对远程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提出了“全省首位度,全国出经验”的目标要求,全市各级财政先后投入远程教育建设资金1300多万元,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完成。市、县、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保证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远程办以“五抓一创”(抓学习组织,抓实际运用,抓示范带动,抓资源建设,抓服务保障,争创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了工作的深入开展。该市的远程教育工作积极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郑州市召开,该市所拍摄了电视片也多次在全国、全省获奖。

(一)提高站点建设水平,确保站点设备利用率。该市在完成2429个基本型(电视机+机顶盒+宽带)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后,又高标准建成了371个具备上网功能的扩展型(电脑+电视机+机顶盒+宽带)终端接收站点。有70%以上的终端站点都实现了与村文化大院的共建共享,经济条件好的村还为播放室增添了投影、音响、空调等设备,为站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站点使用率。

(二)规范教学组织管理,确保党员干部参与率。一是科学制定学习计划。二是认真抓好教学组织。在确保深入开展集中培训的同时,鼓励党员干部群众根据自身需求,大力开展个性化学习。各终端站点都建立了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随时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服务。三是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实现了利用网络对各终端站点学习收看情况的递进监测和动态式管理,有效督促了站点学习活动。

(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的意见》,建立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基地,通过部门整合、自主开发、协议播放等多方式、多渠道整合学习内容,有选择的购进学习教材,多方整合开发1016个教学课件。目前,全市教学资源库有库存教学课件1100余个,1200多小时,课件数量和时长在全省均居领先地位。

(四)加强骨干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按照政治素质高、文化学历高、服务热情高、操作技能高、年龄低的“四高一低”标准,全市共选配组建了3374人的骨干队伍,其中站点管理人员2485名、技术服务人员250名、教学辅导人员377名。同时出台了《郑州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关于把“大学生村官”纳入站点管理员队伍的通知》,先后把63名大学生志愿者和2306名大学生村官纳入到了站点管理员队伍。我们考察组到该市管城回族区南曹乡张华楼村考察时,该村的站点管理人员就是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在为我们演示和讲解远程教育平台时,展现出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口才和服务精神。郑州市农村远程教育工作就是依靠这样一支高素质的站点管理员队伍,才能很好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贵阳市(乌当区)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

贵阳全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辖6区1市3县1个高新技术开发区,78个乡镇1166个行政村,总人口3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该市作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试点城市和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以来,以“全省第一,全国领先”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认识、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四高”标准,抓住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三个关键环节,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花钱少、质量高、效果好、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的西部地区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的新路子。几年来,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参加远程教育集中学习达280多万人次,农民群众参学1100多万人次。2100名农村党员干部接受了大中专学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给贵阳农村带来了新气象,让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考察贵阳市乌当区的远教工作时,该区对远程教育硬件设施的投入和规模着实令我们考察组啧啧称奇、赞叹不已。该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市中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上却舍得花钱。先后投入了8000多万元,铺设光缆683公里,安装有线电视用户40000多户,实现了有线电视网、通讯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投入20多万元购置了硬盘播出系统、上载工作服务器、非线性编辑系统、摄像机等,在远教网络平台上开通了乌当区远程教育频道,自办了《市场情报站》《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等17个栏目。投入20多万元建成了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投入33万元建成区视频会议系统中心会场,开通了11个乡镇、2个街道的视频会议系统,将市委党校的视频会议系统整合到视频会议中心,实现市、区、乡镇互联互通。

乌当区作为贵阳市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一面旗帜,不但在硬件建设上取得成绩,而且在利用远程教育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也大有作为。乌当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宣传和桥梁纽带作用,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辅助教学网站、远程教育频道等传输手段和教学资源库,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学业实用技术、职业职能、法律法规等知识,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有了新的学习阵地。乌当区远程教育宽带综合信息网的建立,率先在全省实现广播电视网、通讯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现在,大部分村民通过互联网就能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和就业信息,利用计算机视频通讯技术,让出门在外的打工者可以面对面的与家人沟通,将外出的信息传递给家人。还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的信息、查询、浏览和视频播放等功能,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

三、郑州、贵阳两地的做法和经验给我市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和决心

郑州、贵阳两地的远程教育工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领导认识到位,高度重视。不论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投入、日常管理等方面都予以了很多的关心和支持。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远程教育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予以基层极大的帮助和鼓舞。我市的远程教育工作由于客观原因虽然起步较晚,但我们应该看到自身的优势,比如,人口较少、建点数量不多、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扎实等等,只要我们各级领导特别是市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工作是造福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建设社会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作、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把它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真抓实干,坚定信心,扎扎实实地把全市远程教育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我市的远程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二)要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是做好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贵阳市作为我国西部城市,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之初就能够提出“高起点认识、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工作标准(乌当区的硬件建设就是高质量建设的典范),那么,我市作为国际性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各项工作就更应该高标准、高质量,绝不能放低要求,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我市的远程教育工作也要树立“全省第一,全国知名”的工作理念,特别是在硬件建设上,我们不能满足于“电视机+机顶盒+宽带”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模式,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实现有线电视网、通讯网和计算机网“三网合一”,让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充分享受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信息革命。在完成基本型站点的同时,要不断扩大扩展型站点的比例,投入资金为终端站点改造环境,增添电脑、液晶电视、投影仪、音响、空调等设备,努力为党员干部群众创造舒适优美的教育环境,不断提高教育效果。今年年初,我们高标准地为凤凰镇槟榔村配备了两个终端站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实践证明,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远程教育终端站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和作用。

此外,要与电信部门沟通协调,解决我市农村宽带覆盖率偏低的问题,力争取每个行政村都通电信宽带,让远程教育覆盖全市农村。对那些较偏远的山区农村,短期内无法开通电信宽带的,要考虑采取卫星模式完成建点工作,决不留死角,确保我市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参学率,确保远程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硬件建设只是远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不是最终目的。要使远程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只有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点击收看远程教育课件,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致富本领,激发工作热情和创业的动力。这才是远程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怎么样才能把这个环节的工作做好呢?郑州市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要科学制定学习计划,把学习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到各基层站点,同时要建立学习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其次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要大力推广运用“四式教育法”即集中式教育、班组式教育、订单式教育、自助式教育。集中式教育就是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每月学习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个学时,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参加。班组式教育就是根据党员群众文化程度、专业户类型等情况分班编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订单式教育就是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听取、了解群众对播放节目的意见和需求,合理调整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内容。自助式教育就是个性化教育,即每个站点每周安排2天时间,不定节目,由群众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节目内容收看学习。最后,要加强教学管理,实行站点学习通报制度,建立学习需求调查和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采取网上监控与网下监督相结合、定期抽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等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要下大力气抓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明年我市将建立市级教学服务平台(市级资源库、市级辅助教学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自主插播教学课件,这将需要大量的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课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教学资源的开发整合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否则远程教育工作将无法满足党员干部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为此,我们要学习郑州、贵阳两地的先进做法,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注重教学资源应用,强化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要科学制定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要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成员单位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特别是要大力开发适合我市农村实际的实用技术教学课件,要充分挖掘身边的先进典型制作成课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不断提高教育效果。要保证教学资源库有一定的课件存量。

(五)加强骨干队伍建设。首先是要加强市远程办的力量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赴江苏、上海的教育考察报告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一中 杜 锡 来

2000年10月16至22日,我作为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随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级研修班的70多名学员一道赴江苏、上海一带考察基础教育。在7天的行程中,我们看到了江浙一带不但经济腾飞,而且教育观念新,教育投入大,给人一种全新的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办现代教育的恢宏感觉和振憾!

考察的第一站是江苏。我们受到了江苏主人的的热情接待。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为我们作了关于“江苏基础教育发展概况”的报告,江苏省教育学院副院长彭坤明教授做了题为《创新时代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的报告,生动的例子,精彩的演讲,宏观阐述了培养创新主体是创新时代要求的命题,让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江苏省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情况,受到了极大的启发。随后对南京市的中小学教育进行了考察,我们参观了金陵中学、江苏省教育学院附中、泰兴市洋思中学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江苏教育的认识。

金陵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曾培养出9名院士。它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典范。采用学分制,建立高三实验班,推广研究性学习等方面,金陵中学都做出了大胆的改革。学生写出了包括各个领域的论文,如:《关于解决口香糖污染问题的构想》、《论》、《金陵中学高二年级同学上午饮食的研究》、《发光二极管自行车指示灯的设计》等等,收获是明显的: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志趣、态度和精神。金陵中学老师们具有极强的改革意识,有创新求变的强烈愿望,有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深刻体察。金陵中学的教改实验顺利进行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考察的第二站是上海。上海正在向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在教育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力度很大,步子迈得很快。除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建平中学“合格+特长”的特色教育外,市委市政府还以全面发展教育的长远的眼光,仅几年时间,整体规划并建设了十一所校园面积大,教学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理念全新的国际性示范高中。新中中学、晋元中学等就是这批学校的典范。

新中中学的校园硬件建设已达2.5个亿,这种对教育的大投资,在我国还是没有先例的。我们抵达新中中学时,已是中午一点钟。现代化新型学校给了我们良好的第一印象,校园的文化氛围也给了我们十分亲切的感觉。接待我们的是校长助理王老师。她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并带我们参观了造型美观的流线型设计的体育馆、全新观念的现代化音乐厅等,还观摩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览。在我们参观校园时,王老师告别我们要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没多久,我们在各班课室看到了王老师在学校电视台中的“新中中学首届学生节”动员大会现场直播,王老师就在这学生节动员大会上作讲话。她说,学生节与一般的艺术节不同,它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主创造、自主活动的能力。新中中学的学生节也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建设国际性现代化新型学校,不但要靠强大的资金投入,还要有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一、社会教育要强化姓“社”

“社”,指“团体或机构”,是“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因此社会教育要充分强化自己姓“社”这一关键点,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作用。《鲁皖苏浙京沪社会教育考察报告》中说道,“组织民众,实为民众教育中心目标之一,该馆现有团体组织,约有下列数种:……”由此看来,团体组织或者社会组织,对民众教育的实施至关重要。现时期推进社会教育,要利用好各类社会组织,因为其作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社会共治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因为社会组织的成员间往往有共同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内生凝聚力较强,所以要切实加强社会教育各类基层组织(如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或群众团体组织的建设、组织、培育、训练,让其在社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来自社区,了解民生需求,发展各种有益的群众组织,或文艺,或健身,或读书,或生活劳作技能,不仅能够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也能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要。当然,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年龄层次、人群特点与需要需求,让各类群体充分加入、学习、交流,融入、展示、分享,投入、合作、创生;也要关注时间节点,用好闲暇休息休假时间段,让群众充分参与社会教育,乐在其中,醉心于团体组织的学习、活动;还要不断完善群众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建设,切实提升服务能力、治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互动能力,使地区社会教育致力于公益服务,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更加有序、有力。

二、社会教育要立足于“民”

如果要问社会教育“来自谁”“为了谁”“依靠谁”,这理所当然是社区群众。社会教育服务社区群众,这是天经地义的。虽然社会群众可能是公务员、教师、工人、小商小贩……但不管是什么身份,在社区,他就是“民”,是社会教育的服务者。

这不仅在现时代,就是在《鲁皖苏浙京沪社会教育考察报告》中所述的抗战前夜也这样说。书中说道,“属于研究者有:(一)山东农民适用课本;(二)山东民间方言;(三)山东民间读物;(四)山东民间戏剧;(五)山东鼓词;(六)山东民教馆之改革等。”从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的研究,可以看出它把“民”字放在重要位置,立足“民间”,关注“民用”,加强“民教”,注重民间方言、读物、戏剧、乐曲、鼓词等的收集、整理、推广。

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民”字,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源于民,为之民。民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生命力,才能生长、生存、生发。所以,今天开展社会教育,需要立足“民”字,来之于民,高之于民,服务于民;抓住“社”字,关注社会需要,立足社会民生,反哺社会发展。书中还说道,“唯自二十五年度以后,研究生改侧重研究工作,而不主于培养人才,其研究工作,以下列五项为范围:(1)乡村建设理论;(2)县政改革;(3)地方财政;(4)乡村教育;(5)农村经济及合作。研究生得就一项或两项进行研究,于入院之初,即需认定”。此项规定,颇有定向培养的意向。

当然,委培是为了“民”,也就是乡村发展、乡村的民众教育。这种定向确有现实意义。研究生入院及定向选择了上述5项内容中的一两项进行研究,既服务了乡村建设,特别是邹平地区乡村建设的理论水平,又在研究中提升研究生乡村建设上的实践能力与理论造诣,为未来走向“民”,走向乡村,“引归于乡村工作”,实施民众教育,打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不失一举两得之举。

这也启迪我们在当今推进社会教育过程中,只要有利于当地民众,一定要积极有效地对接高职院校、大学科研院所,可以是属地的,也可以是外地的。以项目合作为驱动,引资源、引优势、引智助教,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建设挂牌实验基地,建立社会教育研究合作联动机制;引援互助,建立合作研究联盟或共同体,开展紧密型校地结对帮扶活动,形成教育一体化“协作链”。当然,这个过程中,区域会出课题、出资源、出资金、出诚意,共同打造百姓家门口多方共赢的共享济时代的社会教育文化资源品牌。

三、社会教育要扎根于“育”

社会教育是我国社会进入现代化、城市化阶段的必然要求,既是建设学习型组织、实现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教育大家庭中的一员,社会教育必须呈现独特的教育性与针对性,即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基本空间载体,采用传统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为内容,提高社会成员个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城市整体幸福生活质量和全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说到社会教育的针对性,书中亦可窥一斑。“其实验主旨在运用民众教育方法以:(1)培养城市民众组织能力;(2)改善城市民众经济组织;(3)充实城市民众知识学问;(4)增进城市民众身体健康;(5)改良城市民众家事管理;(6)丰富城市民众生活意义,特别注意民众组织之健全与充实,使为改进劳苦大众生活与市镇文化建设之原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在民众教育上的针对性是很强的。

“南门实验城市民众教育馆”面对的对象不同于“北夏”和“惠北”,实验项目的目标、主旨、内容、方法等不同,特别是“城市民众教育应着重于劳苦大众生活之改进与市镇文化建设之促进”。因此,作为现时代面向教育现代化建设,面对区域城市化进程,滨湖的社会教育需要认真思考,准确定位,精准发力,拿出富有实效的分层分类内容体系和实实在在的操作方式方法。

需要认真思考,思考什么?可以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身上学习,架构从区级社区学院、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居民学校三级纵向不同责任的社会教育平台。区社区学院可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不同主旨与主题的社区教育研究,如太湖新城华庄、太湖、雪浪地区由乡镇转型为城市,正在成为城市核心区域,村民变为市民。

针对这些特点,社会教育要将城市文化建设作为核心要义,切实加强市民的文明礼仪素养教育与精神文化建设,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胡埭地区是无锡城市工业安置区,原住民、新产业工人等各类人群混合居住在这一区域,社会教育中心要针对不同的阶层、不同职业人群开展适宜他们的社会教育,分设市民教育、产业工人教育、地域乡土文化传承等,各取所需,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环境,为滨湖建设最美湖湾城区和“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出力添彩。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NCATE 教师教育 评估

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的提高,世界各国对教师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认定制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各国政府应努力重新确认教育师资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资格。”因此,“提高教师的质量和积极性是所有国家优先考虑的问题”。

美国全国教师认证委员会(NCATE,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是为美国教育部和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所认可的第一个全国性教师教育评估认证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对美国全国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认定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审核确定大学教育院系是否符合教师培养的专业要求,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一、NCATE的评估范围

在美国,接受NCATE评估的“教师教育机构”主要是综合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里所有负责培养幼儿园、中小学教师和其他学校教育人员的学校、学院、教育系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等。通常,一个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养计划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是职前培养计划(Initial Preparation),为准备第一次考教师资格证书的学生制定。二是高级培养计划(Advanced Preparation),即本科层次后的教师培养。全国教师教育评估机构对美国的教师教育机构进行的办学水平评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职前培养计划和高级培养计划的质量评估,包括各种单项培养计划的质量;对教师教育机构实施这两类教师培养计划的办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前者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来反映;后者主要通过综合大学为保证教师培养计划的质量所提供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管理状况、资金状况、办学条件的水平等来反映。

二、NCATE的认证程序

NCATE的质量认证一般分为自我评估、专家实地考察和认证决策三大环节。首先,教育学院(系)对照认证概念框架和六大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完成自我评估后,向NCATE提出自我评估报告。NCATE将在适当时机安排一次认证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一般由3-6位专家组成。专家应具备教育专业、教学、研究和评估等方面的专长和权威,熟悉评估技术,特别是数据整理、分析能力、访谈能力、专业判断能力等。专家任期一般为三年,专家资格、专家遴选由NCATE的认证委员会加以评鉴。NCATE在专家安排上以随机抽选为主,但必须要保证在专家组中,至少有一位专家的工作单位应该与被认证机构的单位性质相近或相同。专家在考察过程中,要与教师、学生、职员、毕业生和雇主分别举行座谈,广泛收集认证评估的资料。专家考察结束后撰写实地考察报告。考察报告提交给NCATE的机构(UNIT)认证理事会,最终确定是否达到认证资格的条件。

认证决策既是对自我评估报告、专家考察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全盘分析,也是确定被认证教育学院(系)能否取得认证资格的决策阶段。认证结果分为四种,即完全认证资格、有条件认证资格、不合格和认证资格吊销。全部通过各项标准评估的教育学院(系)将获得完全认证资格。若在认证评估后,有任一项标准或更多标准未能达到标准要求,将获得有条件认证资格。获得有条件认证资格的机构必须在两年内达标,同时须满足以下要求:1、在六个月内未提交未达到标准要求的文献;2、必须在两年之内接受未达标的项目评估。通过再评估,被认证机构可获得认证资格,或者面临被吊销有条件认证资格。一旦获得认证,资格将保持五年。该机构在五年后还将接受一次实地访问和评估。若教育学院(系)所提供的课程计划不能满足准合格教师培养的机构,将不能获得认证资格。对于获得有条件认证标准要求,但仍未能完全满足认证标准的机构将被取消有条件认证资格。

三、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

21世纪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首先,为保障教师的质量,我国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有待于建立。从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它最终走上了一条标准化的道路,即实现了教师教育认证标准、教师执照标准和教师资格证书标准的结盟,形成了教师质量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处于制度变革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机构,包括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师范学院、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综合性)学院以及少数的中等师范学校,因此对教师教育机构实施认证是一种必然的制度安排。第二,我国实施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目前也只能走“多样化”或“多重标准”之路。我国多样化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并存意味着多元化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并存。这种情况下,很难效仿NCATE的做法,也就是说用一种认证标准无法对多样化的机构和模式进行认证。NCATE的产生虽然也是在教师教育机构和模式的多样化时期,但是与我国不同的是,当时美国的教师教育大学化(university- based teacher education)已经开始,所认证的就是一种统一的模式,即大学化NCATE模式。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我国实施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师教育机构设置不同的认证标准。第三,从认证机构的性质来看,它应该是一种专业的认证机构,而不是由政府来控制。但是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单靠专业组织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与政府合作,借助政府的支持。第四,提倡综合性的教学观、教师观和教师教育观。NCATE对教学、教师和教师教育的认识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克服了二元对立的不足。这种综合性的思想有利于我国师范院校立足于培养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具有教学技艺、具有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具有反思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第五,NCATE倡导教师教育的科学化,即要求教师教育计划要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因此,根据不同的理论来设置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计划和课程应该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任务之一。第六,NCATE倡导教师教育的智力化,即廓清教师的知识基础。美国学者对教师知识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加强对教师知识的研究,特别是研究学科教师的知识基础应该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石芳华.美国全国教师教育评估委员会(NCATE)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2002,(3).

[2]张昱琨,张婕.英美教师、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新要求、新进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

[3]洪明.英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4]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对实施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和评价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

[5]刘雪飞.NCATE与美国教师教育机构评估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7(5).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小学科学;建构模型;课型解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2-0074-03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小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要素之一,在科学课上,科学阅读和考察活动与科学探究活动互补,有助于拓宽视野,激发学科学的兴趣,获取和积累更多的科技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一、基本模型

科学阅读和考察活动就是通过阅读科学文本(包括纸质文本、绘本,网络和电子类音像读物等)或者进行实地考察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多途径获取科技信息。下图所示是我们建构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阅读考察课”的基本模型:

模型说明:本模型把阅读和考察活动放在同一个课型中,是根据科学阅读和考察活动的特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和科学学习的目标而设计的。本课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和考察是为了搜寻与假设有关的证据,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在阅读的同时有必要适当渗透科学本质观和科学史的教育,如让学生体验科学前辈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科学的经历,意识到科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二、操作说明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阅读考察课的学习形式是文本阅读和现场考察,虽然活动环境和活动方式不同,但学习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活动获取科技信息。阅读和考察需要围绕固定的主题进行,这样所开展的探究活动目标才能一致,获取的信息才有较强的相关性,便于交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情境,让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定探究的主题。需要说明的是,阅读考察课中的探究问题往往是学生难以通过设计实验验证或进行模拟实验所能解决的,只有通过阅读或现场考察来获取验证假设的信息。

2. 交流互动,作出假设。探究问题得出后,要鼓励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尝试性解释即假设。探究性学习中的假设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的,不能凭空想象、随意猜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进行充分的交流,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尝试性解释,对于解释的结果,教师不能给予定论,只要解释合理即可给以鼓励。至于是对是错,将在后续的活动中寻求证据加以到验证。

3. 考察阅读,搜求证据。此环节是搜求证据、验证假设的过程。在阅读考察课中,证据的搜求过程可以是阅读或是现场考察,也可以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阅读内容必须与自己的假设有关,做好充分详细的记录。室外考察活动前,教师有必要提前踩点布局,帮助学生制定考察计划,考察时对学生的观察进行细致指导,注意观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同时教育学生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注意样本的搜集,注意安全,不破坏生态环境。要使学生形成一种意识,考察和阅读不仅仅是寻找答案,而是寻求验证假设的证据,只有充足的证据才能帮助学生通过思维加工,完善或否定自己的假设,形成科学的认识。

4. 交流展示,完善认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的差异,作出的假设可能呈现不同的观念。通过阅读或考察、搜求证据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原有的认知和搜集的证据存在着诸多矛盾或差异。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展示自己阅读和考察获取的信息和收获,通过互补和质疑,用收集到的证据来修正和完善原有的认知,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

三、教学案例

案例:《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考察阅读课学习片段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观看。

(教师播放一段记者采访因饮用污染水源居民生病的视频)

师:同学们,从这段视频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居民饮用被污染的水源生病了。

生:污染的河流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

师:看了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生:我想知道我们镇自然水域里的水有没有受到污染?

生:我们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然水域中的水受到污染?

……

(二)交流互动、作出假设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然水域中的水受到污染?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生:许多居住在河边的居民把厨房的剩饭剩菜和打扫的垃圾倒进河里,河里漂着许多塑料袋和杂物。

生:剩饭剩菜还好,死了的牲畜丢到河里更可怕,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是常有的。

生:我爸爸常说许多工厂为了降低成本将不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污染了河流。

生:有许多养殖户不负责任,给鱼喂鸡粪,粪便会造成河流的污染。

生:粪便都被鱼当食物吃掉了,不会造成污染吧。

师:现在我们只是根据看到的、听说的进行假设,只有通过实地的考察才能找到验证这些假设的证据。

(板书: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三)实地考察、搜求证据

师:考察前我们需要制订考察计划,根据计划进行考察,活动才有序、高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填写考察计划表,并讨论相关的问题,如果有困难请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制定考察计划、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计划与大家交流下,交流的过程中请说清楚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生:我们组的计划包括五项内容。

师:你能说说你们为什么准备这些器材吗?

生:望远镜可以用来观察水域周围的环境,发现向河里排污的排污口;照相机是把水域周围的环境和水域受污染的情况拍下来,这是证据;水瓶用作装水的工具,把水带回来进一步观察;显微镜用作对带回来的水样进行进一步观察。

师:非常好,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我们组补充,在考察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分工。我们组是这样的,两个同学负责观察,一个同学负责记录,一个同学负责使用和保管器材。

生:我们补充下如何进一步观察取回来的水样。首先将水样静置一段时间,看有没有杂质沉淀,弄清楚杂质是什么。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有没有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生:我觉得取回的水样除了进一步观察,还应做个标本,标上时间、地点、考察人等信息。

生:我们组想提醒大家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考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分组出发进行现场考察,出发前老师再一次强调大家在行进和考察过程中一定要像第4组说的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在考察的过程中及时填写考察报告。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和水样采集,教师及时监控活动的全过程,确保安全。)

【第二课时】

(四)交流展示、完善认识

师:上一节课中同学们对我镇的自然水域进行了实地考察,撰写了详细的考察报告,今天请同学们根据考察报告,做好交流的准备。

(学生展示自己的考察报告,全班交流)

生:我们组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河流边上有几家工厂,其中有两个排污口,排出的污水呈淡绿色,排污口周围杂草丛生,有的已经枯黄了,水中还飘浮着鱼的尸体,说明了污水是有毒的。在水面上漂着塑料袋、还有烂鞋子。水域的水呈深黄色,比较浑浊,闻起来有腐烂的味道。

生:我们在考察的时候有一艘船经过,掀起的水花颜色发黄,再结合取回的水样,发现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另外船经过后水面出现了彩色的油花,那是船的燃油落到水里,浮在水面形成的。

生:我们组在水域的一角发现了一群小鱼,我们想靠近观察,小鱼受到惊吓,游走了。

生:水面上除了有塑料袋、坏鞋子外,我们还看见岸边上有许多杂物,看了一下有烂塑料盆、木棍、快餐盒等,这些原本在水中,是被浪冲到岸边上去的。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从带回的水样中有什么发现呢?

生:带回的水样经过静置后,下面有许多的泥沙,那是因为经常有船经过,水底的泥沙泛起了。我们还发现静置后水面有一层黄色的物质,气味比较难闻。中间的水层颜色是黄色的,而且不透明。

生:静置后的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有许多微小的生物。

师: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

生:自来水无色、清澈透明,水中的微生物等含量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今天考察的水域中的水呈黄色,水面漂浮着杂物,水中有大量微生物,而且有工厂污水污染,人和牲畜不能饮用。

师:不错,同学们收集的证据都证明如泰河水域中的水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你们觉得污染的情况严重吗?

生:虽然我们在水里还看见了小鱼,水质看起来似乎没有那么糟糕。但排污口周围的植物长得矮小,叶子发黄,污染已经对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如果时间长了,植物、动物都死亡,我们的生存也岌岌可危。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家乡水域已经受到了污染,不能因为不太严重而置之不理,我们要行动起来,为净化水域做点事情,同学们打算怎么做呢?请大家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打算怎么办?

生:我们组认为,首先要加大宣传,让每个人都形成环保意识。其次,加大检查力度,对向河流排污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技术改造,做到达标排污。

生:我们还觉得可以组成保护母亲河环保小组,定期清理河面上的杂物。

师:同学们,你们的建议非常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小组内交流一下,做好汇报的准备。

(全班交流学习的收获)

师: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养殖户用鸡粪养鱼,鸡粪会对河流造成污染吗?请同学们课后进行一次有计划的考察。

四、简要点评

1. 考察计划帮助学生自主参与考察活动的全过程。科学阅读和考察是科学探究的补充和延伸,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自主体验,保证学生有充分经历的时间和空间。本课以科学考察为主,需要离开教室,到开放的空间展开活动。传统的室外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有限,教师只有强化组织教学,才能确保活动的开展,但容易造成学生活动拘谨,不能主动参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将活动的意图、过程和注意事项设计在考察计划中,让学生按照考察计划中的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的活动空间,学生能“放开手脚”按照活动单的要求去考察收集所需要的证据,经过反复的磨合和训练,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本课设计两课时,第一课重点是考察活动,第二课主要是交流信息,形成共识。考察前,学生根据要求制定考察计划;考察中,根据计划收集证据;考察后,根据考察记录,展示交流,完善认识。整个活动过程,考察计划成了教师传递学习信息的通道,组织教学的助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指南,收集证据的记录单。整个活动学生有序考察,思维活跃,节奏紧凑高效,获取信息齐全。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一、引言

引言部分即平时我们写文章时所说的冒,应包括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什么人员参加,到什么地方去,重点考察什么内容等。如本报告在引言部分所写的某县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外地就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考察,让人知道了此次外出考察的主旨所在,读起来让人一目了然。

二、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此部分最主要的是要把被考察方工作中的与众不同之处及成功经验写出来。如本报告所写考察团的感受是当地的思想解放程度高、经济发展势头猛,改革开放力度大,令人震撼,发人深省,为什么当地发展迅速呢?仔细探究,主要做法是当地的干部群众观念新、思路活,加快发展的势头猛、气魄大,招商引资的措施硬、方法多,争先创优的状态好,劲头足。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反思自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如ⅹⅹ市各县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超前的思想意识造就了干大事业的大气魄,外向型的经济格局提升了发展速度,完备的发展载体奠定了腾飞的基础,永不懈怠的精神铸就了前进的动力,优越的创业环境推动了经济的跨越发展。总结经验部分是考察报告的重头戏,一定要写深,写透,写全,切忌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那样就达不到外出考察学习的目的,也不可能给没有参加考察的同志以启示,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对照先进找差距,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外出考察结束后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搞好结合,使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反思工作、改进工作的契机,这里面就有一个如何落实的过程,即下一步怎么办、怎么干,如何加速发展的问题。外出考察的目的就是对照先进找差距,通过此次考察,该县委、县政府就找到了加快发展的方向和下一步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六个突破”。即:在解放思想上实现新突破;在以工强县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在破解瓶颈上实现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狠抓落实上求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外出考察报告中要选好典型事例,尽量用典型引路,事实说话,因为事实胜于雄辨,典型最具代表性。本篇考察报告中就多次例举了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用了大量数据来说明当地的发展态势好、速度快,效果非常直观,比泛泛的讲要生动的多,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考察报告范文(一)

年月日至日,以校党委书记为团长的考察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高校进行考察,取得圆满成功,达到预期目的。现将考察情况和主要收获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主要目的

落实校党委提出的“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的办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开拓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争取在联合办学、合作科研、教师培训、学生交流、学生海外就业等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学习和借鉴国外学生培养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具体洽谈中外合作办学事宜等。

二、考察活动的基本情况

代表团先后访问、参观了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南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悉尼大学、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等高校,拜访了中国驻悉尼领事馆,会见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留学、海外就业服务机构代表。

3月7日上午,代表团在博士山学院访问,该校行政总裁吉尔·拜德女士、达雷尔·凯恩和澳科集团董事长郑长厚先生等接待了我们。拜德首先代表博士山学院对我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介绍了博士山学院的基本情况。

该校有学士课程,也有普通课程。课程形式包括:短期课程,远距离课程,网上课程,培训职业培训课程,职业证书任证等。各种课程不仅适合高中毕业生直接升学,也适合在职人士进修。学校采用小班教育,教职工均受过专业培训,富有经验并热心施教,能提供专业而友善的教学支持。现代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设施保证了所有课程的顺利进行。

博士山学院以其高质量和国际水平的教育在国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并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以满足教育全球化的需要。博士山学院对外宣传的统一口径就是

(全球教育)。由于其在国际联合办学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XX年墨尔本市予以颁奖表彰。

拜德介绍完情况之后,周书记简单介绍了我们访问的主要目的和意愿。他说,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把博士山学院作为我校在澳大利亚主要的合作对象,此次来访就是具体洽谈和启动双方联合办学事宜。博士山学院的办学理念先进务实,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实训体系及模式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办学实际的需要,双方进行联合办学,相信一定会取得成功。希望双方达成和尽快实施联合办学协议。同时,提出建立联系机制、明确双方联系人(陈曜---jillbaird)的建议。得到对方的认同和赞赏。

下午,博士山学院汽车及生物专业的负责人凯恩和皮特分别介绍了各自专业情况;拜德介绍了相关课程内容及结构等情况,就双方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运行方式、教材安排、教师派遣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商讨。最后达成一致,周书记代表我校与博士山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意向书。之后,凯恩、郑董陪同代表团参观了该校汽车、机械和生物工程实验室、实习实训车间等场所。

3月8日,代表团到莫纳什大学考察,参观了莫纳什大学校园,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3月11日,代表团参观了詹姆斯库克大学。

3月14、15日,代表团先后参观了悉尼大学,悉尼奥运村,悉尼歌剧院,拜见了中国驻悉尼领事馆白刚参赞。白参赞向我们介绍了到澳洲教育和到澳洲留学、就业的有关情况,周书记介绍了代表团出访的目的和主要任务。白参赞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澳洲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技能教育很发达,我们的办学思路和做法算是“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即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也适应了当今世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需求实际,完全赞同和热情支持中澳合作办学活动。

3月17日,上午代表团拜见了新西兰坎特伯雷发展局亚洲部主任冯跃进教授。下午,在冯主任陪同下到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进行访问,国际部主任beth、机械工程学院主任fiona出面接待,双方就学生交流、专业实践、教师培训等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共识,并表示尽早启动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在两位主任的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校园环境和汽车、机械工程实验室、实训车间。

在访问过程中,代表团还拜访了当地教育服务机构和组织,并就开拓海外就业市场进行了富成效的会谈,形成了一些思路和计划框架,近期还会细化和完善。

三、考察活动中的认识和体会

此次考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深刻认识到澳洲高等教育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学习与借鉴。

(一)文明程度很高,公民素质很好。所到之处,无论路旁偶遇还是街上问路,都会有友好的微笑、热情的招呼,会让你受到尊敬、感到愉快,处于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

(二)社会十分重视教育。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孩子必须接受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不允许学生待在家里,既不读书又不工作。对教育的投入是全社会性的,除政府下拨充足的财政经费外,家长和社会各界也会对学校的建设自愿捐资,如帮助学校建一个电脑房或健身房等。企业也会向有关职业培训学校提供实验实训设备,如我们参观学校的汽车系实验室里有许多新的发动机、各种部件都是由各汽车制造厂自愿捐助的,供学生实习实训、拆卸复装使用,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使用情况。

(三)在教育中,十分注重“以人为本”,深感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教育体系上,学生学完十年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就业或继续学习。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所以即使大学毕业后,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觉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术学院去学习相关的课程,进tafe学习没有年龄限制,而学习的费用只是普通大学的十分之一。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十分尊重学习者的需求。在校园建设上方面,澳洲校园没有围墙,布局合理,结构完善,美化绿化得非常好。在校园里,到处都能见到学生们无忧无虑地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或悠闲自在地在舒适静谧的图书馆看书、上网查找资料,或神情自若地在教育室里、实验室里上课、做实验。学校各种设备设施非常完善、便利,而且教室里、实验室里、活动中心里很多东西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的或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设计的。学生有自己经营管理的学生中心,设施更加齐全,活动便利。

(四)职业技能教育非常发达,体系完善(包括tafe的培训),上职业学校的人越来越多,往往还是在职带薪上学。澳大利亚进行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博士山学院也属于这类院校。

(五)十分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前面提到澳洲学校教育经费十分充裕。但从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情况来看,学校的建设大多以“高效、实用、够用、物尽其用”为原则,学校建设布局合理,朴素大方,自然和谐,舒适便利。学校的体育设施十分普及,但所有的设施设备并不追求豪华和气派。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是很多,但所有的书籍都是对学生学习有用的,而且全国各学校及各级政府图书馆资源共享。学校师资配置合理,专职教师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但都要进行严格考核、选拔、培训和聘用过程,保证胜任本职工作,人尽其才。管理人员十分精练,但素质都很好,工作效率很高。

(六)十分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

到澳新考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空特别的蓝,空气也非常清新,到处郁郁葱葱、绿草如茵、风景如画。澳、新的大学校园,一般都是没有围墙,没有气派的门楼。校园的建筑与绿化与整个城市完全融为一体,城中有校,校中有街,十分协调,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社会功能,充分体现了大学社会化程度。

四、考察取得的主要成果

访问期间,代表团受到了当地有关高校和机构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得到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访问行程进行得非常顺利,圆满完成考察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一)此次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成功访问启动了与澳洲高校实质的合作,扩大了国际合作空间,是我校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之路取得的新成果,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二)我校与博士山学院在汽车、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签订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协议,与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学院等院校达成了学生交流、专业实践、教师培训等合作交流意向,这不仅拓展了合作办学项目专业领域,也充实和丰富了合作办学项目的内容和形式,为实现校党委提出的要在新的国别、新的专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目标创造了条件,为培养本地区支柱产业所急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平台。

(三)访问期间,代表团抢抓时机积极宣传襄樊学院的办学特色、校园风貌和人文环境,宣传襄樊市的攸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城市魅力,加强了外国朋友对襄樊学院、襄樊市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营造开放办学、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尤其是在基督城理工学院,代表团副团长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曜用ppt形式介绍了襄樊学院和襄樊市,得到该校领导的热烈赞赏。

(四)在访问过程中,会见了澳洲教育服务机构,了解了学生出国留学、海外就业的最新形势和运作模式,掌握了相关信息资源,为开辟海外就业市场打下了基础。

(五)通过十几天的身临其境、耳濡目染,较为深入地了解了英联邦制教育模式及特点,深深体会到澳、新国家教育制度的优势: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制度安排和方案系统、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等等都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是我校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培养的宝贵参考资源。

五、建议

1、认真研究澳洲大学,特别是被访院校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和内容,并进行科学改造,积极引进。

2、分析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内涵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完善办学定位,注重做到教学型要有针对性,研究型要注重地方性,应用型要立足全球化。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尽量减少空、大、虚的比例。必修课要向专业基础方向倾斜,共公课、选修课要向职业技能方向倾斜,紧跟科学发展、工业进步、技术革新,适时吸收、引进新东西,让学生能学到更实际、更实用、好就业的知识和技能。

3、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搞好人才培养定位,走出一条理论学习、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适应全球化形势需要,在国内外都能就业的实用人才。

4、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系院办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系院办学能动性,建立更加自主、自律、灵活、机动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5、理工科类专业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和实行模拟现场、“情景教学”、教学-实验-实训立体交叉一体化教学模式。

6、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制定方案和措施积极引导教师溶入社会、紧跟时代、深入实际,与科学技术、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及时更新、充实和掌握新知识、新理念、新的科技成果,做到先知先觉,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验。在教学中,要不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没有现成答案的专题,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发现新的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改进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各系院员工休息室要有冰箱、微波炉、饮水机等必要的生活设备。

7、保障实验室、实训场所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时间,自主自愿自在地进行各种实验、实践、实训和设计创造活动。

8、继续完善与博士山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与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学院的合作项目要注意跟进,争取尽早启动和实施实质性的合作项目。总结、提炼我院国际合作办学的过程和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有利形势,把国际教育学院办成国际化教育的实验田。研究和设计相关方案,探索和试行学分制。

9、一切为了学生,引导和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增强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新的视角思考学生就业取向,积极拓展海外就业市场,加大海外就业力度。

考察报告范文(二)

20**年x月x日-x月x日,学校组织我校20名教师参加首次泰国西北大学英语培训,并进行交流和考察活动,此次培训针对不仅对英语学习,而且我们同时对泰国高等教育和文化进行了考察。

我主要对泰国高等教育研究情况和泰国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考察。主要通过在西北大学查阅了泰国教育部、大学事物部和一些泰国大学的出版物,以及在电子图书馆检索的一些文章,泰国大学事物部的官方网站上检索到一些信息。此外,还通过询问上课教师和一些相关的工作人员,得到了一些资料和信息,如西北大学的课程教学大纲等。以下是笔者通过阅读一些英文文献,节译了一部分关于泰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英文文献。

一、泰国高等教育研究情况

在泰国,高等教育研究一开始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高等教育并不是一种很大的产业,高等教育的问题还不是很严重。一些高等教育研究是作为数据或一些专家的观点的编辑起来,以便大学管理者加强对大学的管理。例如:大学在二战前曾经进行过学生的个人学习满意度的研究,此后,高等教育开展了较少的研究。

对于大学而言,除了高等教育管理部门指导高等教育的运作外,大学内部也意识到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性,纷纷成立了一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或发展研究部门。尤其是在1970-1990这期间,这些组织的研究增强了大学的决策和管理水平。

各个学科的学者,如心理学、经济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的学者均参与了高等教育的研究,尤其运用各学科的理论研究高等教育。此外,一些学者组织了若干高等教育研究学会,如高等教育教授协会,高等教育学会,私立高等教与联合会,这些协会共同进行高等教育研究。

尽管泰国有很多各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研究项目,泰国高等教育研究仍然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如:

1、高等教育研究仍不系统,高等教育研究的分散性不足以覆盖高等教育的主要领域;

2、高等教育研究常作为一些特殊机构的暂时性研究,研究工作的一致性连续性得不到充分地保证;

3、不同学科的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并不是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研究,以至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的不完全性和不连续性;

4、大多数的研究者进行的是理论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受到限制;

5、关于泰国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泰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的政策的理论研究较少;

6、高等教育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私人和其他机构的经费不充足;

7、缺乏国家或地区领域间的高等教育学术会议和论坛,导致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间缺乏交换研究数据,缺乏分析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机会。

二、泰国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改革情况

过去,泰国高等教育研究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未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和将来的发展都直接反映出对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需要。

目前,泰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加快大学自治的进程,使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依靠各大学委员会进行运作的,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是私立化的方式。这被认为是泰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项改革促使高等教育研究从历史、哲学的维度而言,使大学发展向新的方向发展,学术研究的新模式、大学中个人和财政管理、大学的管理机构的研究都出现了新的趋势。除了上述几个研究主题,有必要进行更多方面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在将来泰国高等教育所扮演的角色

泰国教育在目前和将来会迅速扩大规模。显然,未来泰国高等教育将对泰国的社会发展而言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未来泰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依赖于高等教育研究,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曾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发展越迅速,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更多。

基于此,泰国未来高等教育研究在高等教育中应该包含如下内容:

1、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案例研究应当从国内或国际水平上发展成为系统研究;

2、关于高等教育评价的研究应当积极开展,新出现的趋势如高等教育全球化,私立化和扩招使各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地应用评价的成果;

3、高等教育研究应当有新的模式的方式,应当根据各国的不同国情注重研究的多样性;

4、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间的比较教育研究应当根据高等教育的原理系统地开展;

5、高等教育研究学者间的的合作与网络化工作对于未来高等教育理论和高等教育改革是很必要的;

6、应当制定高等教育研究基准,以便促进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质量;

7、高等教育研究目的应当为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指导,而不应当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随从,研究应当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方向,而不仅仅是一般的言论或一些信条;

综上所述,泰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广泛地认为,首先要加强高等教育原理的研究,然后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教育改革之中。

考察报告范文(三)

一、各地的经验与做法

考察团观摩的点在全省或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一些特色工作和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对我县今后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具有一定的启迪和指导作用。概括地讲,各观摩点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特点:

一是强化理论指导,在工作理念上突出超前性。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方式。通过考察,各观摩点普遍给人的印象是理念上高人一筹,措施上高人一招,行动上快人一步,善于把工作与新形势下居民群众的所思所需、所想所盼结合起来,勇于把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与加大投入、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乐于把改善服务方式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创新应用结合起来,紧跟时代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使各项工作符合了居民群众的需要,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了工作运行有先进理念的指导,服务方式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民意、利民众、出实效。xx市城关区针对人口老龄化突出的问题,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出的建立“虚拟养老院”的工作理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为区域内老人较好地解决了居家养老问题。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建设构想给老年人养老问题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带动性。xx市七里河区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街道、社区探索实施了“民情流水线”工程,把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街道、社区的重要职责,从民情反映、民事办理、结果反馈等方面系统地规范了工作程序,并依托软件公司,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真正把民情、民意作为一项工程去完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时展要求。

二是强化阵地基础,在设施设备上突出先进性。把现代技术应用到服务工作中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服务方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把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工作服务方式相结合,对方便居民群众办事、增强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不仅生产技术需要创新,管理服务技术更需要创新,只把现代技术的一些成果积极的应用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当中,才能有效推动社会高效运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xx市七里河区率先在西湖街道自主开发“三维数字社区”集成管理系统、服务呼叫系统、“一事一评交互式评价系统”和“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并组织工作人员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形成了自主开发、逐年升级、自行维护、高效运行的良好工作格局,在社区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省前列,这一数字化管理系统也在省内有条件的部分县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时自主投资近200万元在辖区内重点地段架设了视频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全天候监控,高清的画面、自行调节的镜头、画面的灵活切换,既达到了“一人监控,全面了解”的工作效果,又有效震慑了各类犯罪行为的发生。城关区在虚拟养老院建设上自主开发了一套呼叫系统,服务热线统一为*****,通过这一服务热线,可实现服务对象与服务人员的有效对接,使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真正通过技术开发使虚拟养老院的职能得到了发挥。

三是强化自身优势,在工作特色上突出时代性。所观摩的街道、社区在开展工作中都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真正形成了一街一特色、一区一亮点的工作格局。西安市新城区西光社区开展的以“学在家庭、美在家庭、乐在家庭、俭在家庭、安在家庭、和在家庭”为内容的“六在家庭”创建活动,优化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xx西湖街道西街社区根据社区空巢老人多的实际,开办了“夕阳乐”餐桌,每天为空巢老人配送午餐、晚餐,解决了空巢老人做饭没力量、用餐不方便的问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开展了“党心连民心”系列活动,与辖区单位实施了“五联共建”工程,举办了才艺展示、厨艺比赛等特色活动。xx西湖街道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成立的“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开展的“一元钱爱心党费”、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实施的“四点半”工程等工作,更是结合了区域内人口多、情况复杂的实际,开展的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中央及省委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实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的经验与做法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上进行了刊登,中组部组织二局调研组撰写的文章《xx市“民情流水线”工程调查》在《党建研究》上进行了刊载。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在工作运行上突出政策性。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联合的工作格局,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根本途径。从观摩的几个点看,他们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对工作的支持,集中资源、精力打造具有指导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工程,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无效利用。xx市城关区在打造虚拟养老院时,将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进行有效对接,把网络民生、网络创业、在线公共服务三大工程和数字家庭普及计划结合起来,通过政府搭建的网络通信平台将全社会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信息汇集起来并传递给具备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加盟企业,由企业派出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服务项目部分为免费服务,部分为低于市场价格20%的优惠服务,服务所产生的费用由政府通过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发给服务对象,也就是服务费用由政府埋单,这种政策扶持为虚拟养老院建设、运行奠定了基础。西湖街道在打造“民情流水线”工程的过程中,更是在人员力量、经费上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并形成了相应的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几点启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深化社区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已成为目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xx市、西安市、天水市、甘州区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中,有以下四点启示值得思考。

一是从解放思想中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导航仪”。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确立规范的工作方式和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长效性。xx市西湖街道确定的“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的“四最”服务理念,城关区提出的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的理念,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为打开工作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城关镇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了党员“积分制”管理、组建党群爱心援助站、成立爱心党员小组、举办“邻居节”、开展“三认五结对”活动等一些思路措施,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在职干部在社区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解决了城区一些孤、老、病、残、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推动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但是也还存在资金短缺、建设起点不高、眼界不够开阔的问题,特别是在加大投入,大量引进高科技手段服务居民群众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谋划思考。

二是在制度建设上确立联动共建的工作机制是深化社区建设的“支撑伞”。基层街道、社区的工作如果离开各单位的支持,得不到社会各界的帮助,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只有学会“借鸡下蛋”、“借力发展”、“借势推动”,树立“大社区”工作思路,才能促进资源整合,拓宽服务领域。一方面要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建立强有力的辖区单位参与共驻共建情况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每年建成一批共建项目,切实为居民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真正使居民群众得实惠;另一方面社区要作为中介机构把各服务企业、服务单位与服务对象连接起来,找准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有利于于各方发展的工作结合点,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动的工作机制,着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中的难题。甘州区小寺庙社区开展的“五联共建”活动,有效整合了辖区单位资源,取得了一定成效;西湖街道在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中积极动员辖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确保了“民情”、“民事”落到实处;xx市城关区建起的“虚拟养老院”,更是整合各方力量,保证了服务措施到位,服务效果明显。我县在开展共驻共建工作的过程中,建立了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了县委常委包挂社区制度,组织开展了“六联六共”活动,对在职党员实行了“一表两书一卡”管理,根据社区实际设立了社区共建日,一些做法既得到了各辖区单位的支持,也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共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辖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还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xx市、天水市的一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是在贴近实际中开展具有优势的特色工作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助推器”。一个区域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不同、人文地理差异、民俗民风的影响,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开展社区工作要切实贴近工作实际,根据社区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具有的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工作亮点,在工作的突破口上下功夫,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亮点示范的目的。要根据社区实际,按照“一区一特色”的要求,对每个社区的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形成具有不同工作理念、不同工作思路、不同活动载体、不同工作平台的社区工作特色,着力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打造亮点工程上开辟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是深化社区建设的“动力源”。城市社区开展工作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如果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共搞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出一些亮点工程,对于提高社区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市七里河区在打造“数字社区”时,就有效整合了城管、综治、环卫、计划生育等多部门的资金资源,并由区政府统一调度,打造基层服务平台,并随时对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了信息资源的准确完整、高效利用。目前我县在把政府事务延伸到社区时,没有同时把各单位的信息资源、优惠政策整合到社区,而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行其事,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管理的作用,同时各个系统信息有差异、数据有出入、信息采集不完整,给社区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应该由县上相关部门牵头,整合配置好各类信息资源、设施资源,使社区、辖区单位能够相互利用、共享平台,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三、对我县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考察学习,并在认真分析我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考察团就今后加强我县社区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要结合我县实际,由县上牵头,对目前我县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城建、公安、计生等部门的数字系统资源进行整合,在社区建立终端服务平台,相互连接,共同服务,建成节约高效的互动机制,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

二是以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共驻共建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在形成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结合近年来共驻共建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讨论制定进一步加强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意见,重点在共建平台建设、共建工作考核、共建工作制度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着力提高共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尤其要针对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定期下访收集办理居民意见建议,建立符合实际的如“城市管理联席会”、“民生保障联席会”等一些“专业性”联席会,整合力量解决好居民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以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为关键,在优化社区服务上下功夫。认真借鉴学习xx市七里河区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做法,在强化“五条渠道搜集和受理民情,五种方式解决和办理民事,五项措施公示和反馈结果,五个途径落实和强化监督”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创新载体,重点在设立民情服务电话、开办“爱心餐桌”、组建民情联络员、规范党群爱心援助站运行、筹建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等方面做文章,努力把“民情流水线”工程打造成一项惠民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首先在人民东路、新建东村两个社区进行试点,力争在6月中旬以前建成规范运行的示范点,取得经验后,在其他社区推广。同时以县民政局筹建虚拟养老院为契机,加大协调配合力度,积极开展符合居民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与民政、人社等部门配合,在人民西社区筹建老年人“爱心餐桌”,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

四是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在促进社区文化和谐上下功夫。开展好文化活动既是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提升社区形象的需要。xx市、甘州区在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坚持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一项工程去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县社区近年来在社区文化上下了一定功夫,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活动,举办的社区文化节、才艺展示赛、服装展示赛、厨艺赛等活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今后要进一步挖掘社区在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诸多文化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举办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大众文化广泛普及。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摘要:分析了OECD对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财政拨款的考察报告(2003)中有关高等教育财政的内容,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现状,考察了贷款修订方案和学费修订方案,指出我们应该全方位多角度、科学地制定和改进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以及学费修订方案,在保证平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高等教育的快速稳健发展。关键词:OECD;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学费2003年召开的“高等教育发展与财政政策国际研讨会”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公布了关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财政拨款考察的报告(《OECDReviewofFinancingandQualityAssuranceRearmsinHigherEducation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基于2002年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温得海默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前任校长伯格为首的OECD专家小组对中国进行的访问研究,OECD专家小组于2003年10月完成此报告。OECD的考察报告着重考察高等教育的财政和教育质量,报告主要包含下列3个部分:一是根据10项分析标准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的评估;二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制度水平上的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三是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几个最重要问题的评述。在这些讨论中提出了很多OECD评论小组认为值得教育部和高等教育机构在接下来1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要思考的可选政策和措施。在结束章节中,OECD评论小组提出了如下3个主要的亟需思考的政策选择:一是扩大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制,强调认证标准;二是修订学费一贷款方案,更加有效满足公平扩大和质量需求;三是建议建立一套高效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渠道中,受益者个人或其家庭分担部分高等教育成本成为非财政性渠道中的重要途径。由受益者本人或其家庭分担高等教育的部分费用来补偿高等教育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的形式,称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即时付费是学生家长分担成本的贡献形式。学生贷款是学生本人补偿成本的形式。在我国已经普遍实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今天,人们对高等学校的学费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财政经费的紧缩,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成为经费筹措的一个重要的非财政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水平、提供有效的学生资助措施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报告》中的建议是:“修订学费一贷款方案,更加有效满足公平扩大和质量需求。”在正文中建议应该大幅提高学费,甚至包括整个教育成本的财政措施。对此,分别就高等教育贷款修订方案和学费修订方案有如下思考:一、对《报告》中高等教育贷款修订方案的思考《报告》中上述建议的提出,是以一个几近完美的助学贷款方案为条件的。这一助学贷款的要点如下:所有无力承受学费增长负担的学生都应该获得贷款(最大限度地)来支付他们的学费和住宿费;在学习期间贷款是无息的,毕业之后的一段时期(比如5年)贷款利息应该减半,此后,贷款应该是全息的;只有当毕业生的收入达到某一水平、能够负担的时候,才履行还款责任;如果这个收入水平一直未达到,或者在退休或死亡之前,贷款还未完全偿还,贷款(或余额)应该由政府支付,而不应该是毕业生。此贷款计划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把高等教育费用的负担从学生的家庭转移到学生自己,学生贷款不会只是贫困学生的特权,而是国家和学生(及他们的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一)此种方案的建设性《报告》中对于学费—资款方案建议的建设性,可以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公平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受教育的机会相对于受教育的需求来说是不足的厂受教育机会应该优先考虑具备较高能力的人,因为能力高的人通过受教育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包括个人和社会收益。而支付学费的能力和自身能力是不相关的,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较高,因此仅通过制定入学的学费标准有可能把一些没有付费能力但具有学习能力的求学者拒之门外,所以根据付费能力确定入学机会的做法是非常不公平的。从效率的角度看,学生贷款实际上是使学生预支其未来收入用于自身的教育投资。因此,如果教育收益高的话,学生贷款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增加个人教育资源的流量。同时,由于个人的受教育机会不再受家庭付费能力的约束,教育系统对学生的选择将依赖于其学习能力,这样会使得教育更有效率。学生贷款、奖学金和助学金是政府和各类机构对学生提供财政支持的主要方式。什么是向学生提供资助的最好形式,以及资助的效果,学生贷款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资金来源、利率、偿付和拖欠等问题是学生资助和贷款研究关注的热点。因此,一种保证入学机会的公平和效率的方法是启动教育资源市场,即实行学生教育贷款制度。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轻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学费分担的财政支出的压力,国家可以拿出教育财政支出中更多的份额发展高等教育,还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实现。(二)此种方案的局限性制度经济学认为,任何制度的变革都是有成本的,而如果制度变革带来的成本增加比这种变革带来的效益的增加要大的话,这种变革便是不经济的;这种成本,在制度变革时的制度环境尚不成熟,即其相关的其他制度还不能很好地与之配套的时候,会是很大的。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一贷款制度的实施环境,最大的障碍就是我国的信用机制尚未健全,金融市场尚未成熟,仅通过有限的欠款追偿机制和贷款大学生的道德约束是无法保证贷款的还清的;同时,我国的劳动就业市场与连年扩大的高校招生和毕业规模相比;明显地无法接纳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这就引发了贷款大学生的还款困难。因此,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助学贷款以来,尽管高等教育的增长率大幅增加,但与此同时,更快更多的是还款违约率的增加和银行“黑名单”人数的增加。现实的情况表明,现行政策下,市场经济中的银行对于助学贷款这一收益低风险大的金融产品不再大力推行。综上所述,《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方案的实行应该是—个较长期的过程,尽管当前在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变革上还是有很大的困难,但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应该以此建议为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制定和改进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在保证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高等教育财政的快速稳健发展。

二、对《报告》中高等教育学费修订方案的思考《报告》中的建议提出,“学费的标准不应该为了反映某些特别课程的高费用而区别很大,而应该单独以学术价值为基础核算(Theteamsuggestthattheleveloftuitionfeeshouldnotvarysignificantlytoreflectthehighercostsofparticularcourses,asaccesstoexpensiveprogramsshouldbebasedsolelyonacademicmerit,notfinancialmeans.)”,“同样的原则应用于不同级别的大学,学生不应因费用高而无法进入一流大学学习(Thesameprincipleshouldapplyinrelationtotherankingofuniversities,asastudentshouldnotbedeterredfromstudyingatatopuniversity,justbecauseitsfeesarehigher.)”。(一)当前我国学费方案与《报告》的背离仔细分析《报告》方案提出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收入和能力是不相关的话,那么为保证教育效率,就应制定入学标准以确保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是适龄人口中最有学习能力的人。只有做到了“以学术价值衡量”的学费制定标准,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出更合适的人才。但是,从我国高等院校实际情况上看,目前的学费存在“四高四低”的特点:名牌大学学费相对较高,一般大学学费略低;热门专业学费相对较高,长线专业学费略低;艺术类院校学费相对较高,普通院校学费略低;发达地区学费较高,欠发达地区学费较低。结合我国高等院校学费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现状与《报告》提出的这种方案是相背离的。考察这种背离存在的客观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供需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于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说是稀缺的。而不同专业或课程的教育资源供给还处于“卖方市场”,拥有比教育资源需求者更高的地位。因此,作为受教育者以及为受教育者付费的“买方”,只是学费——也就是教育资源价格——的单方面接受者而不是参与制定者。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资源提供者的定价于——也就是学费修订方案一只是单方面的接受。其次,作为一种以价格形式体现的学费标准,价格是一个最能够直接被体验和衡量的概念。学费标准在价格上的定位,涉及诸多因素,也是多种利益综合和集中的反映,它的合理性也只能是多种利益协调平衡的结果,间接地反映需求与支付之间的某种关系。而目前差别的政策,主要是考虑到优质优价的原则,对手教育资源投入成本大的专业,收费就更高,而学生就业率高的专业,受益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因而收费同样也更高。最后,在上述这种学费的定价原则作为前提的情况下,还有公众对于高等教育定价的认同以及付费的承受力等因素。家庭收入水平、心理承受力、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但排除典型和个别特殊,普遍存在着比较合理的、合适的、能被广泛接纳的付费能力。而当前这种公众的认同,也是我国的现状与OECD提议相背离的因素之一。还需要指出的是,OECD《报告》中建议的学费“应该单独以学术价值为基础核算”,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来说,因为存在着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学术价值”如何衡量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而达成这种基于“学术价值”标准的认同比起基于“优质优价”标准的认同要困难得多。因此,综上原因,我国的学费修订方案现状与OECD《报告》的建议的背离,是很难避免的。(二)基于教育成本与学生支付能力的学费修订方案重构当前我国对于学费标准制定的管制,很容易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比如说使得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由于个人经济条件而非个人素质造成了价格歧视,不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再就是人为地因学费标准划定了某种差别,有可能缺乏激励,淡化竞争,尤其会对学校和学生引发某种“惰性”。当然,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按照OECD《报告》的建议直接进行学费方案的修订,也是不尊重现实的盲目行为。以其建议为借鉴,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进行学费修订方案的重构,才是科学的选择。首先,要正确贯彻教育公平性的原则。所谓正确贯彻公平性,是指不但要考虑到教育成本和预期收益体现在教育资源市场定价上的公平,更要考虑到学生个人专业素质本身,即应该基于学生的个人专业素质而不是学生的支付能力来体现教育资源市场定价的公平性。同时,公平性还应体现在地域公平上,因为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是地方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因此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流动,学费价格的制定将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主要的衡量因素是不恰当的,不但要考虑到大学的所在地,同样要考虑到大学学生的生源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其次,要正确贯彻学术价值与经济收益相结合的原则。正是因为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度的差异以及各不同专业就业后经济收益的差异,才导致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的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学费上。在学费杠杆的制约下,学费门槛的价格歧视将使得支付能力强而不一定是专业素质高的学生获取更优良的受教育机会,这与教育的有效性是背离的。因此,学费方案的修订要更多地考虑到学术价值而不仅仅是经济收益,而考虑到经济收益时也应该使用更加科学的预测方法,因为学生在入学和就业之间存在着经济波动的时间差,从而使得学费价格被接受后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最后,当前我国学费政策的制定应该逐步从定价策略向收入策略进行转移。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逐步接轨,经济波动也受到更大的影响。学费的制定应该不仅仅是对教育资源供给的定价行为,而应考虑到经济波动对于人们的收入效应。学费保持尽可能低的水平不仅仅意味着价格的绝对便宜,而是要与教育成本以及支付能力结合考虑。

教育学习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育杂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传播途径;传播内容

民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大量独立媒体在这一时期出现。在诸多媒体报刊中,影响深远的以“研究教育、改良学务”为办刊宗旨的《教育杂志》为其中之一。《教育杂志》共发行33卷328期,在这300多期刊物中,涉及艺术教育的有100多期。而这些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内容,近一半是对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传播。《教育杂志》对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传播,有其显著特点。

一、《教育杂志》中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传播途径

《教育杂志》中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传播经历了从日文转译到直译欧美原文的过程。在第二任主编朱元善领导下,《教育杂志》开始翻译和传播西方艺术教育理论。上世纪20年代之前,我国对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翻译,主要以日本为媒介,大都是通过日文资料转译而来的。《教育杂志》刊登的第一篇西方艺术教育理论文章,是发表于1912年4月的第四卷第一号“学术”专栏的《艺术教育之原理》。根据文学家茅盾的回忆,朱元善主要依靠许多日本的教育杂志编撰《教育杂志》。朱元善通过日文中的汉字猜想内容,认为可用,便圈出请馆外人翻译,然后重新编写,不注出处,署名“天民”发表。这时的翻译还比较单一,内容也较少。20年代后,一大批留美学子回国,他们在国外接受教育并获得了较高学位,这批兼备专业才能和翻译才能的学子回国,为翻译和传播西方理论提供了人才支撑,这其中就有知名艺术家、教育家丰子恺和叶圣陶。从此,《教育杂志》对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译著更加全面,相继出现了专门译介西方教育的栏目,如“欧美教育思潮”“世界著名教育杂志摘要”“欧美教育杂讯”“世界教育新潮”等,开始较大规模地、系统地译介西方艺术教育理论,介绍西方先进的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

二、《教育杂志》中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传播内容

《教育杂志》中的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十分丰富,既有各种应用教学方法,又有对西方各国学校制度考察经验,还有关切青年和儿童艺术教育的教育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道尔顿制

《教育杂志》引入的西方艺术教育教学方法中,不得不提的是道尔顿制教学法。道尔顿制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教学法。这是一种适应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其打破传统,废除班级授课制,指导每个学生学习不同的教材,发展自己的个性。道尔顿制教学法传入我国后,如何发挥其在艺术教育上的作用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学者李文华在1923年发表于《教育杂志》第十五卷第三号的《道尔顿制下的艺术教育》一文中,就究竟道尔顿制可否帮助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五个问题:为什么要艺术教育?现在艺术教育为什么不普及?什么是道尔顿制的内包?道尔顿制怎样可以帮助艺术教育发展?道尔顿制与艺术教育结合后怎样实施?尽管文章并没有提出道尔顿制与艺术教育结合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但其作为教学方法在艺术教育中的使用的思考是一次重要的尝试和创新。

(二)学校制度建设:借鉴美国、日本、德国

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艺术须发挥积极作用,应是改革社会、改善人生、振兴民族的“器械”,要求艺术教育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性质。《教育杂志》一方面翻译了诸多西方学校的考察报告,内容涉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比如第十七卷第四号中《欧美之艺术教育》一文,翻译自日本学者长田新的《日本广岛高师教授长田新的视察报告》。另一方面,《教育杂志》还介绍了西方教育家的学说,如《我们所需要之艺术教育》,节译自美国学者LeonLoyalWinslow发表于《EducationalReview》杂志1923年5月刊的《TheArtEducationWeNeed》一文,提到的“教育须时时宣传与完成一个较高的艺术形式(TypeoFart),应当教导公众去享受他,要求他,而且要训练图案人与手艺人去产出他,这样将要包举一切形式的学校之努力。”

(三)教育思想:儿童本位

《教育杂志》重视儿童艺术教育,其中有两个相关栏目:《儿童艺术讲话》和《儿童研究》。前者是以儿童的视野和口吻去介绍中外艺术家,如丰子恺的《身边带镜子的画家》《自己割了耳朵的画家》等文章。后者是儿童教育相关学术文章,如第二十卷第一号的《儿童的音乐教育与艺术的陶冶》,是丰子恺翻译自日本学者北村久雄“音乐教育的新研究”一文。除此三方面内容之外,《教育杂志》还反复刊登了有关艺术教育的学术文章。例如,翻译自美国学者的《艺术教育之原理》,第一次由巽吾翻译,分三次刊登于第四卷。之后,又经丰子恺译述,分三次以“艺术教育之美学的研究”“艺术教育之心理学的研究”“艺术教育的哲学的研究”为题,刊登于第二十二卷。又比如《艺术教育学的思潮及批判》一文,先由天民(朱元善)发表在第十三卷第二期,后又经胡人摏以“艺术教育概论”为题发表于第十四卷第九期。如此反复译述,使艺术教育的概念日益清晰。

《教育杂志》中介绍的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对当时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许多学者如丰子恺、余尚同、杨人楩等,纷纷在《教育杂志》中著文讨论。可以看出,《教育杂志》已经成为当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的重要工具。作为教育类刊物,《教育杂志》记录了当时艺术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内的和国外的、思想和实践、青年和少儿,是研究民国时期艺术教育十分重要的史料。本文只是对《教育杂志》中的西方艺术教育理论的传播特点做了简要分析,其中的艺术教育理论还有更多问题值得我们探究。

作者:黄郑瑢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院后勤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保洁员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