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4:21:31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调查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从实验室条件、实验教学情况、实习情况和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四个方面对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包头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大学、赤峰学院这五所学校2010届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3份,对问卷认真作答后再收回,回收问卷194份,有效问卷194份,回收率91.07%,有效问卷率91.07%。

二、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验室条件

我区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条件如表一,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由摄影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微格实验室和常规媒体实验室构成,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

表一 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条件一览表

内蒙古

师范大学 内蒙古

民族大学 包头

师范学院 赤峰学院 呼伦贝尔学院

摄影实验室 摄影棚 有 有 有 有 有

暗房 有 有 有 有 有

照相机 23 20 15 13 21

演播室 摄象机 20 12 9 10 13

非线编 40 24 24 30 20

计算机房 计算机台) 54 69 30 50 50

微格实验室 有 有 有 有 有

常规媒体实验室 有 有 有 有 有

(二)实验教学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决大多数学生(81.3%)喜欢上实验课。73.2%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合理。82.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课,本人的实践技能有所提高。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仅有16.5%的学生实验课前进行预习。全部知道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的仅占8.2%。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学生为38.7%。对实验课的讲授、指导满意的学生占45.4%。在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占27.8%,被动操作、充当助手的占47.9%,无动于衷、于己无关的学生占16%,常缺课、不参与实验的学生8.2%。

(三)实习情况

1、课间实习

关于课间实习,81.4%的学生偶尔进行课间实习,18.6%的学生从不进行课间实习,64.9%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帮助。50%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难的原因是联系实习点麻烦。

2、毕业实习

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实习都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习时间为6周到10周。实习地点为中小学、中职、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内容为讲授信息技术课、制作教学资源、硬件设备维护。

(四)毕业论文写作

70.6%的学生认为写毕业论文能提高专业综能力,41.8%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是应付任务。在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28.9%的学生认为忙于找工作没时间认真写,21.1%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负责不够,50%的学生不会写论文。

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增加部分实验设备的台(套)数

内蒙古自治区这五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室基本上由摄影实验室、演播室、计算机房、微格实验室和常规媒体实验室构成,实验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大多数学生(53.9 %)对本系实验室的实验环境表示满意。访谈中,学生反映为了更好地进行实验,部分学院部分实验仪器的台(套)数有待于增加。

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加强学生对实验项目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绝大多数学生(81.3%)喜欢上实验课,但是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调查结果显示全部知道实验项目为综合性实验的仅占被调查学生的8.2%。在各实验课程的实验操作中,积极主动,协作配合占27.8%。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学生为38.7%。建议进一步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上课前应该让学生了解所有的实验项目,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第二,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熟练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这是做好实验的前提。第三,在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跟着实验教师的操作或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要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有创造性的实验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摆脱学生被动的操作,建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课程的教学内容,自己选择实验项目,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独立的、自主的完成实验过程,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

1、加强课间实习基地建设

调查结果显示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课间实习非常薄弱,50%的学生认为课间实习难的原因是联系实习点麻烦。为实现专业教育目标,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互惠互利的校外实习基地十分重要。院内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软件制作室、光学投影实验室、音像技术实验室、摄影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中小学、电教馆、电视台及计算机公司等也是很好的实习基地,与他们建立合作办学的方式,可以解决校内实践基地不健全的难题,学生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丰富了理论教学的内容。经常联系学校附近甚至联系各地市县的学校作为定点实习场所,通过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下,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圆满完成教育实践任务的同时,积极为中小学实践基地服务。

2、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习都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毕业实习的地点主要是中小学、中职等学校,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讲授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资源开发和计算机硬件维护等工作。实习时间为6到10周。通过访谈有学生认为“因为实习安排过于松散,没有事情干。对实习生的监督不够严格。”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加强对包括对学生实习考勤的管理,实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实习成绩的评定,实习作品的考核。

毕业论文

1、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

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学生不会写论文。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统一指导,建议在第七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不会写论文这个问题。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主要从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同类型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毕业论文的格式等几个方面向学生讲授如何写作毕业论文,让学生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2、加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的管理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考查本科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质量是高校办学水

>>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育的新思考 美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课程面临的现状问题分析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浅谈改革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以生物技术专业为例 生物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改革探索 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分析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分析及对策 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国贸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问题的剖析 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潍坊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分类指导探究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与对策 理工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开放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曹运长,文红波,乔新惠.提高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33-35.

[3]张巨峰,罗霞.对指导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一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164.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自1996年以来,试点单位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国务院学位办(1996)25号文件的第一批16所,到国务院学位办(1998)87号文件的第二批增加13所,到国务院学位办(2003)99号文件的第三批增加12所,到国务院学位办(2005)3号文件的第四批增加8所,再到学位办(2007)28号文件的第五批增加8所,目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已达到57所院校。它覆盖了我国除海南、澳门、香港、台湾以外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学科领域,共分四批增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设置框架。现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专业,17个专业方向。招生对象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由最初只招收普通高中现职教师或管理人员,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涵盖了基础教育战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体系。

2006年3月21日,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大会上郑重宣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试点工作顺利结束,转入正式实施阶段。

一某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概况

某大学1998年获准招收专业硕士,主要包括教育硕士(Ed.M)、公共管理硕士(MPA)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学校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到2011年9月止,已招收十二届近四千人,招生规模居全国院校前列。

从学科专业方向来看,设置学科专业领域在不断延展。截止到2011年9月,专业方向已增设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共17个方向。招生对象也扩展为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面向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开设。从学制设置方面来看,教育硕士采用灵活学制方式,其学习年限为2.5~4年。学完全部课程,获得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即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一)样本选取

样本选自某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05~2009级所有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共255篇,其中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为155篇。

从论文总体数量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中教育管理专业约占所有专业的2/3,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次之,学科教学专业约占15.7%,而小学教育专业的仅有三人。原因在于教师教育学院2009年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首批仅招三人。

图1中清晰的显示出教师教育学院2005~2009级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数量分布。从中可以看出2006级与2009级的毕业论文数量分别为1篇。追踪原因,近几年某大学对教育硕士的招生不断进行调整,而2006和2009年正是教师教育学院对教育硕士招生的调整时段,而这两人是由于保留学籍,延后入学,而正好分别延后为2006级与2009级学生,因而造成了图1这样的分布状况。因此,本文仅对2005、2007、2008三个年级教育硕士共153篇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分析。

(二)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某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2005、2007和2008级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整理,分别从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课程分类、年级级别、方式方法四个角度对三个年级的论文选题进行对比分析。

1从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角度看

依据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校长、教师、学生、行政组织(含教研组)等方面。

通过对表1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三个不同年级毕业论文选题按照研究对象的分布情况。其中研究对象为教师和学生的所占比例最多,而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呈现上升趋势。在2007级一栏中,我们可以看到,行政组织一栏有明显的增多,而出现最多的是以社区为单位的研究,这与近几年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社区教育有很大关系。此外,在2008级毕业论文中还出现了以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题,说明教育管理开始逐渐关注到家庭教育方面。总体来说,把校长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题占少数。

2从论文研究的课程分类角度看

就毕业论文研究的课程分类角度入手,可以分为管理、心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政治、历史等科目,以其出现的频率来对比显示三个年级在选题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毕业论文选题按照各门课程分类进行年级间比较分析,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所有科目均有涉及,其中数学、英语、科学三门课程每年都有研究,可视为重点研究科目,而这三门中以英语为主的居高不下。同时,在管理类和心理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心理学的研究较多,且多以情绪研究、干预研究为主。数据显示,管理类的研究成果有7篇,其中以班级管理、课程管理为主,研究数量明显比2005级与2008级高。

3从论文研究的年级级别角度看

按照论文研究的年级级别,可以将其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等不同学段进行分析。以年级级别为划分标准,分别呈现出三个年级毕业论文方向的大致分布。对比可以看出以下三点:首先,以幼儿园教育为主要研究目的的毕业论文篇幅较少,但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次,中高职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其成果较为显著,包含了对中高职学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对策;第三,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作为研究的重心,大量篇幅研究中小学教育现状与实践研究,从教职工生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研究范围颇广。

4从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角度看

从论文研究的方式方法角度来看,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基本以实证研究为主,这与其学位设置的特殊性有关。笔者试图将毕业论文选题细分为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对策研究、应用研究、干预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硕士的论文基本都是以应用研究为主,着重实践研究及其实用性。以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以及干预研究四种方式的研究较少,其干预研究也主要围绕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开展;以对策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式的论文篇幅较多,但以这种模式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趋势开始下滑。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其毕业论文选题着重强调研究的应用性与实用性。

三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趋势及发展特点

在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正向着终身化、多元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大趋势的指引中,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表现出研究对象面向多元化、研究内容可操作性强、研究方法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一)研究对象多元化

近几年来的毕业选题中,主要研究对象不仅仅只是针对教师,而是从整个教育体系的纵向层面上,包含教师在内,对行政组织、校长、教研组、学生、家长等各个维度进行研究。例如,《教育系统公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归因风格的相关研究—以温州为例》一文就是将行政组织的教育公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状况及分析的研究报告。又如,《中学教研组文化构建研究》这篇文章就是从教研组切入,通过对教研组的文化构建的研究,透视到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研组本是承担着对课程的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它是学校做好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对其文化构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再如《公办初中学生家长教育知情权问题研究———以宁波市为例》中,则是把家长参与教育教学作为研究主体,从家长的领域切入研究,关注到家长在学生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期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研究对象多元化方面还表现为研究主体的年级级别,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等不同学段,这也表现出研究范围的扩大化,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中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学龄横向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说明,教育硕士在研究中不仅重视基础教育,同时也开始关注到且认识到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及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全球化的终身学习思想已经成为教育的指引标。

(二)研究内容操作性强

研究内容呈可操作性强的趋势,尤其是对教学课程研究表现出应用性与实践性。作为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硕士而言,以往都是从宏观的视野去研究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方法居多。近五年来,明显的趋势可以看出,教育硕士的研究已经向着各个具体学科的教学管理方向发展,其应用性与实践性在逐步增强。这正是国家对教育硕士培养的初衷所在,即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是为了培养教育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其论文应该关注教育实际,也就是当下所工作的场所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所调查的153篇毕业论文中,大多都是以某一具体学校为例进行研究,或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为主,能够体现出研究的可操作性。例如,《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温州市区为例》一文,明确指出具体研究问题,同时确定了其调查研究的范围,此研究的实践性极强,同时对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研究具有很好现实意义。从样本中观测,近五年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都向着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方向发展,说明学校在对教育硕士的培养方面正按照其培养模式不断进步。

(三)研究方法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硕士在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上也体现出了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元素分析文本,大大加强了分析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本文在研究中发现,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包含了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对策研究、应用研究、干预研究等方式方法,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管理过程进行研究,合理地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途径,以达到研究预期的实践意义。如《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温岭市四所学校部分教师的调查为例》,就其研究主题来说,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的繁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关于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时代性。就其研究方法来说,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该问卷的编制及测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分别进行检测,具有时代性。就其分析方法来说,文章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问卷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卷并得到结论,具有时代性。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大大提高了在学术方面研究的科学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四对未来教育硕士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本文以不同角度对某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共153篇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显示、资料考查等方式,了解并分析其近几年来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从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内容涵盖了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中职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方面,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校长、教师、学生、行政组织(含教研组)等,以各科教学领域为研究方向,其研究的应用性与实用性极强,符合国家对教育硕士培养的要求。结合对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分析,提出对未来教育硕士培养趋势的几点建议:

(一)紧跟时展要求,体现当前教育的需求

通过对三个年级毕业论文选题的梳理,不难看出,其选题的重点在于基础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所占篇幅极高,而中职教育管理次之。整体看来,在特殊教育管理和终身教育管理为研究方向的论文选题仍极少。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现行教育的实际,国际国内都大力提倡终身教育,同时我国教育也非常重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是否可以向此类方向发展,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与特殊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研究成果,以期改革其教育管理模式,为取得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

在对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研究中发现,其培养模式都非常重视应用性与实践性,这与国家提倡培养教育硕士的初衷基本相符。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选题基本都是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提出的教学问题,均属于应用研究范围。但在实际学习中,他们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很难保证其专业知识的提升,那么在研究实践问题时就缺乏一定深度的理论指导。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在以实践为主的基础上,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

(三)加强信息化教育管理技术能力培养资源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硕士具有上网条件,但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资源不但可以为全日制教育硕士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也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开放的、灵活的学习环境,为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便利,为教育管理技术能力培养提供长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宏.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43.

[2]邱均平,王姗姗.近五年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22.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现状分析 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33-02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教学与培养目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在专业、文化、技能、理论等学习方面的综合评价、检验与考核,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估的重要依据。这一教学环节本应是一种非常合理、有效的形式与手段,但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亲身感受,结合国家对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的教学目标,从现状出发,对高师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提出质疑: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现状分析、思考及建设性意见浅谈如下,以求和各位同仁商榷:

一、对毕业论文(设计)现状的分析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在招生方面对专业的特殊要求以及文化录取分数线的低“门槛”,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艺术天赋不足、或专业素质低下、或文化基础不实、或学习能力欠缺。这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水平低。由于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录取分数较低,在大学四年中又不太注重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全面提高,在论文写作中,文不对题、中心思想不明确、框架结构混乱、语法逻辑、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文理性错误肆处可见,论文质量无从谈起,给指导老师从精神、时间、精力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

(2)专业基础差。由于入学时的基础问题,在四年的学习中专业理论和技能都很一般。论文选题很茫然,不知自己该写什么,能写什么,在选题上让指导老师也很为难。

(3)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论文本身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对事、对人、对物必须要具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然而我们的学生恰巧在这一点上是最薄弱的。一篇文章中大多是采用别人的东西,很少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4)缺乏写作常识。学生平时除练琴、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很少有意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对论文写作常识既不了解,又不学习,更不实践,“平时不磨刀,战时刀不快”。

(5)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能力有限,加之惰性思想,不想独立完成写作,只好走捷径,采取写一点,抄一点,拼拼凑凑,粘粘贴贴的办法,完成任务,蒙混过关。

(6)学术思想有偏差。更有甚者,索性采用“拿来主义”,抄袭、下载、剽窃,把别人已发表过的文章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换成自己的名字,无论是主题、观点、结构,还是文字都无可挑剔,非常成熟,一看就不是学生自己写的东西。虽然校方三令五申,论文指导老师一再提醒,严禁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下载、粘贴等行为,但学生在写不出、“造”不出、“憋”不出一篇论文时,非常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2.指导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能力低下等。指导老师虽然很尽心、很负责,但总不能由老师代替学生写作。只能督促其完成任务即可,哪里还有质量可言。

(2)从客观方面看,院系师资力量不够,指导学生过多,指导老师时间、精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论文写作中的抄抄写写、拼拼凑凑、粘粘贴贴也只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3)个别指导老师职业道德不够规范,对工作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不愿在该项工作上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学生水平能力为由,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下载等学术不端行为开绿灯,放任自流。

3.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院系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重视不够,不开有关方面的课程,平时也不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方面的计划培训与有效指导。由于从宏观方面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理论、文化等人文素养的平衡发展与全面要求,导致了学生重专业、重技能、轻理论、轻文化的片面思想与行为。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不良现象与非常规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2)教学院系在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由于整个流程不够规范,各项制度尚未健全,特别是在制度的监督、监控等管理方面要求不够严格,造成了个别论文指导老师对教学的不认真,对学生的不负责;学生对论文写作态度的不端正、不严肃。因此低水平、低质量的毕业论文,抄袭、剽窃、下载、粘贴、拼凑的毕业论文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对毕业论文(设计)现状的思考

从上述对学生、指导教师、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从实质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与最后的答辩,并没有对学生文化基础、专业能力、教育技术等方面有多少帮助和提高,至少对绝大部分学生是这样的。从种种现状和迹象中我们已经感受到,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已经被我们很习惯的流于形式了。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重复着过去的行为――抄袭、剽窃、下载、粘贴、拼凑。到底有几篇论文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劳动撰写出来的?又有几篇文章是高水平、高质量,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呢?大部分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术造假,大部分指导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昧着良心“秉公办事”,大部分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院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只管形式,不顾实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深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专业、文化、教育及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到底有多少好处?学生所“撰写”的论文到底有多少实际意义和用处?这一教学环节的现状与我们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是否相符?这一教学环节在社会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新标准、新要求是否适用?

笔者对上述这一系列质疑是持否定态度的。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实效应该最大限度的为实现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发挥作用。假如这一环节、方法和手段是在务虚,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早已流于形式,从实质上已不能为实现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发挥作用,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那我们就应该对其环节、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或完全取缔,用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环节、方法和手段取而代之。

笔者认为,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从对学生的考核、检测、评价以及对教育主管部门的验收、评估等各方面都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试想,这样务虚的东西、流于形式的东西、学术造假的东西,既耽误了学生的学业;花费了学校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又欺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吗?因此,对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改革思路与设想

目前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最起码具有五个方面的要求,即:①专业技能强(包括唱歌、跳舞、弹琴或其他乐器的熟练演奏等);②专业理论好(应具备一定的作曲、编配、电脑音乐制作、键盘即兴伴奏能力以及对古今中外音乐史的深入了解和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③文化素养高(应具备较好地朗读、写作、书法、口才等文学功力及一定的文化修养);④教育技术精湛(应具备教育理论扎实、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先进,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力等);⑤实践能力全面(应具备组织策划文艺演出、排练指挥合唱及小型乐队、创编节目和舞蹈的能力等)。

要想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全面的达到上述五项要求和目标,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特别是对学生的毕业考核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紧密结合教学与培养目标来进行。

笔者设想:根据上述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目标,是否可以采用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养、教育技术、艺术实践能力等进行最终毕业考核与评价的机制替代现有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如:

(1)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毕业考核与测评,可以放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为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工作效率,可用毕业考试替代期末考试。届时院系可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与专家对学生唱歌、跳舞、弹琴或器乐演奏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2)对学生专业理论的毕业考核与测评,也可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可采用笔试方式,从歌曲写作、小乐队及鼓号队编配、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内容进行,届时可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与专家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3)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毕业考核与测评,可放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除采用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合理的部分,让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写出对中外古今音乐史及对音乐鉴赏、音乐美学方面的感想、体会外,还要对学生朗读、书法、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4)对学生教育技术的毕业考核与测评,可放在第七学期期末,结合教育实习,让学生采用讲课的方式进行。届时院系可组织相关教师,特别是来自一线的中小学老师听课,对学生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5)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毕业考核与测评,可放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可采用毕业文艺晚会形式,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与专家,对其参与态度、组织策划能力、排练指挥合唱及小型乐队、创编节目和舞蹈的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养、教育技术以及艺术实践能力方面的毕业考核与评价,可以最大限度的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十分明确我们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教学中可围绕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从各方面做出不懈地努力和奋斗。而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目前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的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资源性浪费,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实用、对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实用、对社会实用。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对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及改革的思路与设想。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提出的观点、思路与设想唯恐不妥,望各位同仁展开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本人提出的观点和改革设想不能成立,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还不能完全取缔,那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对其高度重视,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进行完善,使之能够真正为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产生实质性的巨大作用。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造假、务虚、欺骗、形式主义等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

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论文分类;主要任务;写作步骤指导;典型题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18―03

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通过毕业论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1]。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很多毕业论文缺乏科学和规范,论文质量并不高。本文参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尝试将论文分类,并就每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展开探究,列举出典型题目,以求为毕业生提供参考。

一 综述/评述类论文

1 定义

查阅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述或评述的文章[2]。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选题

选题首先要内容新颖,且近几年确有进展,为本专业所关注的焦点;其次题目不要过大,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难深入研究核心问题,往往流于泛泛而谈。

(2) 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一方面,需要搜集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另一方面是查找期刊和文献资料。

(3) 提出综述/评述的问题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指明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阐述所综述/评述问题的资料来源、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如果所选题目属于争论性课题,需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4) 进行具体综述/评述

首先,通读、细读、精读文献资料,分析每篇文章的主要论点,分类摘记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其次,对摘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可以从以下顺序进行综述[3]:①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各家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指出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一般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描述。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评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5) 总结

对综述/评述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议,对文章的特色和不足进行总结。

(6) 参考文献

依引用先后次序或参考程度排列参考文献,引用的国内外文献必须真实。由于现在的综述/评述多为“现状综述/评述”,所以70%的引用文献应为3年内的文献。

3 典型题目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综述/教学设计的国际前沿研究/从网络教育的发展看回归教育现象/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评述/教育技术研究范式与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教育游戏的国际研究动向以及启示。

二 实证类论文

1 定义

针对教育技术领域的某一问题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试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得到系统的观察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比较等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的论文。实证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两者,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问卷/量表(常伴有访谈)、文本分析、观察法,实验法等[4]。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研究的问题

明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分析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影响可行性的一般因素是什么。

(2) 分析研究的问题

首先,界定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支持理论。其次,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可借鉴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再次,说明作者拟从哪些创新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研究假设。

(3) 制定研究的方案

运用实证方法展开的研究,需要事先作好周密的设计,以求对实施研究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排除研究者、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确立研究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和观测指标;确定研究方法;明确已具备条件和尚需创设的条件;明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设计必要的问卷、调查表、测验题、实验过程等。

(4) 实施实证研究

依据方案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时,研究过程也有差异。例如在以调查/访谈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需要进行预调查,然后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调查设计;实际调查中注意尊重客观事实,如实记录,不把主观倾向带到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进行实验前测;控制实验的各个环节、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场所的安排等因素;其次,如实记载自变量的操作情况、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再次,进行实验后测,了解实验后被试在所研究的特质上达到的水平[5]。

(5) 整理资料,作出总结

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用适当统计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详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量化资料反映客观属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或改进性的策略或建议。

3 典型题目

(1) 课程/课堂教学

幼儿园动漫环境创设效果的研究/非语言符号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中的效率研究/**市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2) 学生学习

**地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与调查研究及推广措施/概念地图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写作的实验研究/**市在校大学生博客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调查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

对**市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建议/中学对教育技术师范生能力与素质需求调研/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地区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与展望――以**地区为例。

三 设计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设计类论文是设计课堂活动、模型、系统等一些应用性研究的文章;它重在应用或检查理论,并依据理论进行分析设计,得出直接的设计成果。本类主要是设计课堂活动及一些应用平台模型,对于以编程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在第四类论文中阐述。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对选题背景进行描述,指出设计的目的;对相关概念和支持理论进行概述。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深入调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从已有研究成果提炼出本课题可以借鉴的具体内容和要素,并重点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初步确定本论文中的设计需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3) 对设计进行需求分析

在上一步中已经初步确定所做的设计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后,紧接着就要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果可行,则要进一步具体回答“本设计要做什么”的问题,细化设计任务。

(4) 进行具体的设计

根据细化的设计任务来进行具体的设计,作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详细描述具体的设计过程。

(5) 应用所做的设计

应用分两个阶段:试应用和真正应用。前者主要检测所做的设计是否完善;后者是根据试应用结果对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直接检测所做设计的应用效果。不管是哪种应用,都需要记录应用的具体过程。

(6) 分析成果,总结和展望

对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将成果与目的对照,看有没有实现设计目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设计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基于三维动画技术的视频课程片头设计/基于协作学习的课堂活动设计/中学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与设计/多媒体界面的创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绩效观下的企业培训教学系统设计。

四 开发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开发类论文是描述为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的文章。由于是教学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所以可以参考各类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在模型指导下融入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实现教学过程思想对软件开发的指导,以及软件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建议。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同“设计类论文”,着重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简要解决办法及对系统功能的大概要求。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同“设计类论文”,并对该软件系统解决特定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期。

(3) 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确定系统可以实现怎样的功能,即系统“要做什么”,从该步骤开始,可以参考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来安排系统开发的过程和进度,采用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且撰写相应的文档,例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说明以及补充材料等[6],为设计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4) 设计过程

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对(3)中的系统功能进行细化,进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产生若干独立的功能模块,然后再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5) 编码与测试

即软件开发中实现的环节,可以独立进行,撰写相应的文档,总结一些实现方法和技术优化上的体会。

(6) 系统的应用和反馈

类似于系统开发的调试阶段,即让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看系统的运行是否能够适应软硬件环境,是否真正满足预期的要求,并记录反馈信息,以再回到阶段(4)进行优化设计,改善系统的性能;在最终成品的应用中记录最终的应用效果。

(7) 总结和展望

对开发成品及其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将成果与开发目的对照;对比目前同领域中的其它系统,总结过人之处和不足之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开发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网络教学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net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于Web2.0的在线搜索系统的开发/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

五 比较类论文

1 定义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审查、判断并列举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可分为横向与纵向、同类与异类、定量与定性比较;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特征或现象,也可以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时间序列、不同空间结构上的特征或现象[7]。它广泛存在于上述四类论文中,本文探讨的比较类论文是指通篇以比较为主要手段,展现和分析比较的内容,以揭示事物本质的论文。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比较的主题

首先,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的主题。其次,在头脑中产生对此主题比较目的的假想,比较目的需要立足实际,且在比较研究中可验证。再次,确定比较的具体内容和比较标准。

(2) 获取相关资料

搜集和初步整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献、调查访问、座谈讨论、实验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但考虑到所选材料对达到比较目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选择最优的渠道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描述比较内容并进行差异分析

对每一项比较内容进行描述,进而列举比较对象间的异同,站在历史、辨证、多维的视角上来分析比较对象间形成异同的原因。

(4) 得出比较结论

对所比较事物的本质进行进一步揭示,并验证笔者的假想有没有实现,得出比较结论。

3 典型题目

信息时代电视传播的嬗变/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比较/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对比研究/大众传媒信息与学校教育信息比较研究/Web2.0应用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监督机制中外比较研究/农村受众媒介素养习得差异性研究/**和**区域信息化差异比较/**市重点小学教育网站主页设计比较研究。

六 总结

本文探索出的教育技术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分类及各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只是在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上的一种探究,必有不足之处。在论文实际写作中学生还需综合地、灵活地选用各种研究方法,在各类论文具体写作步骤基础上学会变通,不能固化在这些框架中,这样才能写出创新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理学卷/电子信息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1-6.

[2][3] 如何写综述论文全攻略[EB/OL].

[4][5] 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196-204.

[6] 朱少民.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3-145.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论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7-0046-02

一、概述

远程教育是指使用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有别于传统的,需要安坐于课室的教学模式,使学员不需要到特定的地点上课,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课研社、面授(函授)等多种不同渠道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在线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运用这些技术所建立的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它的发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远程教育的教学中,毕业论文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有效手段。高校想要更好的完成毕业环节的教学设计,把好毕业论文的质量关,需要规范毕业论文的基本管理制度以及选题、指导和答辩等相应环节的关键内容,同时应着力建设毕业论文网络管理系统,学生可以依托系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教师能够基于系统进行远程指导,教学管理人员也能应用该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全面的管理。这样的管理平台,既能规范毕业论文的流程,强化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和监控,也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通信工具,促进师生之间基于网络的交互,为学生远程学习提供丰富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围绕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应用对象和管理流程,对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构架进行了阐述,这对引导远程教育实践机构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二、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远程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以网络为支撑,由远程教育实践机构统筹规划、控制,学习中心、函授站组织实施。其中,实践机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毕业论文时间安排、确定毕业环节、安排指导教师、及最终的审查、评估成绩;各学习中心、函授站负责本教学点的毕业论文的组织与运行,督促学生及时做好毕业论文的各环节。

三、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用对象

管理系统应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主要设计包括管理员、学生、教师、教学站在内的四个用户。

(一)教学教务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

教学教务管理员对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进行审核,查看学生学分是否达到要求、是否缴费等,负责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并向系统提交学生和专业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解决好论文设计过程中师生的诉求,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对教学教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存档。

系统管理员负责权限分配,对学生、指导教师、教学站的权限进行管理,对毕业设计各过程中的数据做好备份和维护工作,按论文设计时问安排及时设定系统功能开放关闭时间等。

(二)学生

管理系统中学生自身的信息,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任一流程,包括选题、定题、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终稿等。

(三)教师

管理系统中教师的信息,按阶段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流程,其中包括提供选题方向,与学生协商交流后的定题审核,在论文设计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答疑,并对每一阶段给出得分和评语,开题评审、初稿评审以及终期评审。

(四)教学站

管理系统中本站信息及本站学生信息,随时查看论文设计流程,督促学生及时做好每一环节,协调好远程教育实践机构与学生关系,解决论文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

四、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

对于初次参加毕业论文的学生,可以采用选配课的方式由学习平台进入论文管理系统,其中包括:设置毕业论文资格所需学分线、生成毕业论文资格名单、选配课、缴费、同步数据到论文管理平台;对于已参加过而未通过的学生实行毕业论文重修报名。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流程包括:选题、定题、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初稿、上传论文终稿、成绩评定、成绩公布。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教学教务管理员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制定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教学站管理员根据学院安排,组织学生查看相关文件,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步骤、完成时间和具体要求。

(二)选配课(重修报名)和缴费

系统根据设置的条件学分线生成符合的学生名单,将毕业论文作为一门普通学分课程选配课,进入缴费环节。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只有成功缴费之后才有资格进入毕业论文环节。

(三)选题、定题和开题

学生可先白定或在给定的范围内选择课题名称,然后根据所选方向进行修改,与指导教师交流后最终确定论文题目。在上传开题报告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教学站管理员可以随时查看统计学生的开题情况,督促学生及时上传开题报告,教学教务管理员及时督促指导教师进行审核、指导。

(四)论文初稿和终稿

学生上传论文初稿之后,指导教师可以下载查看论文初稿,对论文的内容、结构、格式进行审查、修改,填写指导意见。学生可及时查看指导教师的意见,根据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在截止日期之前形成论文终稿。

(五)成绩评定、公布和导出

指导教师在成绩评定时间内对论文进行打分,教学教务管理员及时公布成绩,对于成绩有异议的学生可以申请复核,最终确定的成绩通过专用接口同步到学习平台。

五、结语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信息技术;PHP;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25-03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对4年来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种技能的检验和总结,亦是培养和检验本科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带来诸多新问题。故如何对毕业论文进行高效率管理,以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一个值得高校相关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

1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各类高校有关部门尽管制定了详细的毕业论文工作手册、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以及实施细则等诸多条例来规范毕业论文实施过程与监控毕业论文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统手工方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1 指导教师出题方面

传统的教师出题方式弊端凸显。由于各个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重点不一样,而且学历结构均不相同,因此,不可能要求所有的指导教师出同样多的论文题目,也不可能要求全体教师指导同样数量的学生。另外,学生的水平不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也不一样,因此有可能造成这种情况:对于指导教师拟出的论文题目,学生不感兴趣甚至难以完成,相反学生喜欢研究的论文题目又没有教师指导,最终造成毕业论文题目质量下降[1]。

另外,由于局限于传统的手工出题方式,各指导教师相互间鲜有沟通,难以协调,极易出现多个教师出题相似甚至雷同的现象,亦有可能出现前后几年论文题目重复的现象。

1.2 学生选题方面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的论文选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式的发展[2],以前一个专业由于人数少,论文选题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在有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上百人,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和教师的搭配问题。传统的选题常带有指令性,较少尊重学生和教师的意见,于是就造成学生不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或是自己喜欢的论文题目,而有的教师也不能指导自己钟爱的学生。有的教师由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不一致,但又不愿意更改自己出的题目,因此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使得论文质量下降。另外,大多数高校均对不同的职称指导的学生人数有规定,但传统的选题方式比较难以实现。

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选题现场的组织问题,由于学生和教师人数众多,现场的混乱和嘈杂也很难使得选题的过程顺利进行。

1.3 论文指导过程中时间控制方面

各个高校均对论文的出题、选题、开题、答辩、保存论文等有统一的时间规定,但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很难实现这一点。首先,由于大部分教师均有自己的日常科研和教学任务以及其他因素,难以在规定的短期时间内拟出高质量的论文题目,从而造成出题时间不统一;其次,由于临近毕业,大部分毕业生在外面实习或找工作,若全部召集起来进行选题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而造成毕业生选题时间难以统一;再次,完成论文、上交保存论文时间也不尽相同。总而言之,由于各个专业、各个院系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实际情形不一样,最终造成整个学校的论文工作进度不一致,致使教务处和学校领导难以对论文工作进行宏观协调。

1.4 毕业论文以及所有与之相关表格的格式统一方面

这应该是传统管理方式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了。在传统的论文管理过程中,诸多的表格填写、最终的论文定稿等均有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情形:格式不一致。具体体现在:1)教师出题时填写的论文题目审批表、给学生下达的任务书等有可能不符合格式要求;2)学生选题后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完成论文后的毕业论文格式等有可能不统一;3)各专业、院系的教务秘书必须完成的各种统计表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等大量表格格式不一致。传统处理方式就是对这些表格一一进行手工调整,可以想象其麻烦程度和巨大的工作量,足以令有关教师和管理人员产生畏难情绪。

1.5 论文保存方面

传统的论文多半采用纸质方式进行保存。显然,这种保存方式存在诸多缺陷:一是纸质论文容易腐烂,保存时间太短,在进行管理和运输时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二是要占大量办公空间,多年的本科毕业论文累积起来似座小山,占用了有限的办公空间;三是不容易检索,如上级领导或兄弟院校进行论文经验交流时,或者查找需要满足某些条件的论文时,很难及时查找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四是不易进行分类管理和装订成册。

2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大变革,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业已进入社会各行各业。高校的部分工作如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毕业管理等已由传统手工管理方式逐步过度到办公自动化方式[3-4]。基于前述传统毕业论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开发一套完整的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后,连接校园网(甚至Internet网)上的任何电脑均能通过浏览器访问,不受时间和位置的限制,不需安装庞大的客户端软件,非常方便。

新系统完全摒弃传统手工操作方式,克服了相关缺陷,具有极大优势,体现在:1)能控制同一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无法重复且能设置几年内的选题难以雷同;2)满足学生和教师实现双向选择,及时避免多人选同一题的现象;3)各种毕业论文相关的统计表格自动生成,极大减轻教辅人员的工作量;4)管理者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宏观调控,实时监控论文(设计)进度;5)容易调阅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6)易对论文长期保存;7)实现了毕业论文各项数据的统计分析;8)易与毕业生评价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校友系统、教务系统等其他相关系统进行对接,保证了学生毕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系统中主要的用户对象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等。不同身份对应不同功能。

2.1 登录系统

任何用户必须先登录后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登录系统与学校的教务系统以及人事系统对接,学生和教师只要输入自己在学校数据库中的账号和密码即可。登录成功后系统自动显示登录者的相关信息,如教师的院系、职称、专业,或者学生的学号、院系、年级、专业等。显然与学校数据库的对接有助于论文管理系统中数据与学校保持一致,不会形成数据孤岛。

2.2 教师子系统

教师据人事系统和教务系统提供的登录名和密码,可登录至本学院、所在专业区域,尔后拟出所在专业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即学生待选题目,所出题目根据当年毕业生情况确定,但学生最终选择题目数(即教师能指导的最大学生数)由系统根据教师职称限定,如高级职称至多指导10名学生,而中级职称至多指导6名学生,初级职称不能指导学生等。其他功能均在拟定题目后确定,如在线填写选题审批表等表格、下达毕业论文任务指导书、查看是否有学生选择自己所出的题目且拒绝还是同意该学生的选取、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选题审批表与任务指导书、查看学生是否上传了论文的最终稿件、对最终定稿的论文进行电子签名等。签名意味着此次论文指导过程即宣告结束,学生和教师再也不能对论文、审批表、指导书等各种表格进行任何修改,当然下载和打印功能依然保留。

2.3 学生子系统

依据学籍管理系统提供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后,学生自动进入所在的专业领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年级等属性自动显示待选论文题目,学生通过查看论文题目和要求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然后等待教师确定或拒绝,当选择某教师的学生人数等于系统限制后,其余学生则不能再选此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选择好论文题目后系统还提供其他功能,如根据教师留下的联系方式和教师联系,在选题系统结束前可以更改自己的选题,选题确定后在线下载打印全校统一格式的论文封面、论文中期检查表、开题报告等表格。选题的确定意味着学生进入到论文设计阶段,可以把论文初稿上传至服务器,以便指导教师进行在线查阅,给出修改意见,然后根据修改意见,不断修改自己的论文,直到最终定稿为止。定稿后,教师进行电子签名,学生再也不能修改,至此论文完成。

2.4 管理子系统

管理权限属院系专业负责人或相关领导,不同权限的管理员登录后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如专业负责人只能关闭、打开所属专业的各个子系统,教务处和学校领导可以管理全校系统。其他功能包括输入(打印)论文成绩,下载全校统一格式的各种表格如开题论文记录、答辩记录、供选题情况表、选题分类统计表、指导教师配备表、毕业论文(设计)情况统计表、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统计表等,以及根据自己权限查阅有关专业、院系甚至全校的学生上传毕业论文的情况,指导整个毕业论文过程。

3 结语

系统的实现采用Linux平台和PHP语言编程运行,免费的MySQL数据库不但稳定而且免费,与PHP结合堪称完美。系统具有高效、免费、易维护的特点,只要极其廉价的硬件投入,就能为校园网上的全体教师和学生服务。

尽管开发成功后的系统已经在湖南农业大学校园网上运行多年,且切实减轻了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仍然存在不足:

1)不同专业要求明显不同,有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等所传论文由于包含若干图形,所占空间极大,这导致上传论文分配空间不均衡;

2)有的专业涉及字符异常生僻(如各种外国文字、少数民族文字、古代文字等),故程序设计时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字符编码问题;

3)系统正常登录依赖于学籍系统和人事系统的正常运行,若相关系统崩溃,则本系统使用亦成问题;

4)教师出题后上传至系统等待学生咨询,学生选题后等待教师指导,二者过度依赖机器,造成交流过少。

故需要加强管理,人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传统论文指导方式人性化的一面。

参考文献

[1]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29):46-47.

[2]李卫祥,李长萍,冀满祥,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

305-307.

[3]毛洪贲,殷德顺,郭娟,等.基于.NET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0):

128-131.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原因;探讨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41-02

一、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

(一)从学生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缺乏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与能力。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实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调研为基础。然而,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文献调研并不重视,根本就没有慎重独立思考,甚至有的毕业生对自己所做的课题根本不理解。在查阅文献时,这些学生仅仅依靠百度、谷歌等大众搜索工具,而忽视专业文献查阅数据库,如SCIfind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与Science Direct数据库等。

2.面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差。学生对检验数据的信息转化能力,就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检测方法的原理以及它的局限性,并正确认识结果的意义和解释。在药学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实验数据,如波普数据、分析测试数据、药物活性数据等。作为一个药学专业毕业生,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分析这些数据。

3.剽窃与造假等不端正的学术行为泛滥。不端的学术行为,指的是学者对学术进行剽窃、造假、抄袭等的不良行为。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结束大学学业的标志,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根据调查,全国重点的一流大学百分之十的论文都存在抄袭现象,甚至普通大学的毕业论文抄袭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大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⑴公然抄袭,即对别的学者的实验观察结果、数据以及记录,原始性的语言和思想等进行公开直接使用等不被认可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科研领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⑵数据造假,即数据的捏造和虚构,以及参考文献的胡编乱造。⑶寻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不符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根本要求,而且违背了高校要求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更是对高校教育精神的极大挑衅。

4.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精力。许多高校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但是最后一学期是学生忙于就业的时期,况且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多数学生都忽视了对毕业论文的设计,而是忙于择业。对学生来讲,最后一个学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1)找工作的同学不是参加各种面试,就是忙于准备各种公务员的考试;(2)找到工作的同学还需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3)研究生笔试通过的同学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研究生的复试;(4)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找工作。

(二)从教师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不足,本科设计选题不新颖。一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一般,有的甚至不熟悉指导的学生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再加上指导能力欠缺,这就造成了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只是表面应付。

2.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一些指导教师以科研任务和课堂教学工作繁重为由,不与学生联系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认真解答,学生的论文拿来过一遍就成,没有中间的反复修改与指导。

(三)从教学资源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老师不足。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扩招。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此外,在现有师资力量中,许多教师由于长期不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导致与外界科研现状严重脱节。这导致所选研究课题陈旧,而且不可避免出现重复现象。

2.学校科研经费与设备投入不足。学校在本科生毕业论中投入的经费与设备相对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受到局限。特别是没有承担课题的教师,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关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套数充足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然而毕业生人数多,用于毕业实习的仪器设备少,许多学生只能合用一套设备,使用时间按计划执行。

二、我校药学院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方面所做的改革

引入本科导师制,确立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与责任心。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辅导,定点定人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能力的制度。它是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本科导师制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便于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制订成才计划,便于导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早日成才。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为了杜绝论文抄袭,我院要求所有的本科毕业论文必须是研究性毕业论文。并且我院对论文的格式、论文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此外,在安排指导教师的时候,学院尽量安排正处于科研一线的教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如何从事科研。

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水平决定着选题的新颖程度、水平的高度以及论文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整体毕业论文水平,学院有计划地将年轻教师送出国深造,提高其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性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然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各方协调、配合。鉴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高校要不断创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使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参考文献:

[1]唐丹林,尹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探索――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0,(4),30-33.

[2]郑增娟,段煜,张维芬.提高地方高校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5,02.

[3]潘夕春,周红,陈晓红,刘涛.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研究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02.

[4]惠明.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曾艳,叶力汉.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8.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原因;探讨与实践

一、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的原因

(一)从学生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缺乏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与能力。毕业论文从选题到实施需要以充分的文献调研为基础。然而,绝大多数毕业生对文献调研并不重视,根本就没有慎重独立思考,甚至有的毕业生对自己所做的课题根本不理解。在查阅文献时,这些学生仅仅依靠百度、谷歌等大众搜索工具,而忽视专业文献查阅数据库,如SCIfind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与ScienceDirect数据库等。2.面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差。学生对检验数据的信息转化能力,就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检测方法的原理以及它的局限性,并正确认识结果的意义和解释。在药学实验中会出现各种实验数据,如波普数据、分析测试数据、药物活性数据等。作为一个药学专业毕业生,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分析这些数据。3.剽窃与造假等不端正的学术行为泛滥。不端的学术行为,指的是学者对学术进行剽窃、造假、抄袭等的不良行为。毕业论文是大学生结束大学学业的标志,是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但是,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根据调查,全国重点的一流大学百分之十的论文都存在抄袭现象,甚至普通大学的毕业论文抄袭率高达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且,大学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⑴公然抄袭,即对别的学者的实验观察结果、数据以及记录,原始性的语言和思想等进行公开直接使用等不被认可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科研领域出现的频率比较高。⑵数据造假,即数据的捏造和虚构,以及参考文献的胡编乱造。⑶寻找。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但不符合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根本要求,而且违背了高校要求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初衷,更是对高校教育精神的极大挑衅。4.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精力。许多高校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但是最后一学期是学生忙于就业的时期,况且目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多数学生都忽视了对毕业论文的设计,而是忙于择业。对学生来讲,最后一个学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1)找工作的同学不是参加各种面试,就是忙于准备各种公务员的考试;(2)找到工作的同学还需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3)研究生笔试通过的同学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研究生的复试;(4)没考上研究生的同学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找工作。

(二)从教师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教师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不足,本科设计选题不新颖。一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一般,有的甚至不熟悉指导的学生论文所涉及的领域,再加上指导能力欠缺,这就造成了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工作只是表面应付。2.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一些指导教师以科研任务和课堂教学工作繁重为由,不与学生联系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予认真解答,学生的论文拿来过一遍就成,没有中间的反复修改与指导。

(三)从教学资源角度思考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

1.指导老师不足。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扩招。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此外,在现有师资力量中,许多教师由于长期不从事一线科研工作,导致与外界科研现状严重脱节。这导致所选研究课题陈旧,而且不可避免出现重复现象。2.学校科研经费与设备投入不足。学校在本科生毕业论中投入的经费与设备相对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受到局限。特别是没有承担课题的教师,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关仪器设备性能良好、套数充足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然而毕业生人数多,用于毕业实习的仪器设备少,许多学生只能合用一套设备,使用时间按计划执行。

二、我校药学院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方面所做的改革

引入本科导师制,确立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与责任心。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辅导,定点定人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能力的制度。它是构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本科教育改革新模式。本科导师制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便于导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制订成才计划,便于导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早日成才。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要求。为了杜绝论文抄袭,我院要求所有的本科毕业论文必须是研究性毕业论文。并且我院对论文的格式、论文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此外,在安排指导教师的时候,学院尽量安排正处于科研一线的教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如何从事科研。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水平决定着选题的新颖程度、水平的高度以及论文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整体毕业论文水平,学院有计划地将年轻教师送出国深造,提高其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教育的最后一个实践性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然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各方协调、配合。鉴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高校要不断创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以使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高,从而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周中振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唐丹林,尹进.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与探索———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0,(4),30-33.

[2]郑增娟,段煜,张维芬.提高地方高校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5,02.

[3]潘夕春,周红,陈晓红,刘涛.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化研究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02.

[4]惠明.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以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5]曾艳,叶力汉.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体系的重构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08.

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育技术学;地方普通院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061―05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培养规模的壮大,学生就业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然而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下降,并不是市场饱和所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培养出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社会需要的教育技术人才。[1]

作为一所地方普通院校,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专业的特点,始终坚持“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以“能力本位,知行并举”的专业建设理念为指导,以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具有技术动手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简称‘三力’)的地方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知行无缝对接、实训持续不断”的实践指导思想。[2]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一个定位、两个层次、三个方向、四类模块、五大实践、六类能力”[3]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并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顺应了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适应了地方的教育技术人才需求,为我校教育技术学本科学生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增加了有力的筹码。

一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1 结合地方,突出特色,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学校的实践教学定位和改革思路,教育技术学专业经过多轮的调研、考察及论证,根据地方人才需求及专业发展特点,逐步建立了“1+2+3+4+5+6”的实践教学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基本含义包括:

(1) 一个定位

一个定位是指该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培养“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具有‘三力’的应用型人才”,即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培养综合型教育技术人才,具有一人多岗的适应能力。此定位基于地方实际需求,如地方中小学条件有限,信息技术教师除担任教师的本职工作外,还要兼任管理计算机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网站)维护、课件制作、电视台(广播台)管理及节目制作等工作,要求具备“一专多能,一人多岗”的能力素质。

(2) 二个层次

二个层次是指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本质,主要培养两个层次的人才:一是培养教育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专门的教育技术人才;二是培养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教育师资。

(3) 三个方向

三个方向是指该实践体系涉及并服务于三个方向的人才培养,分别是: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数字媒体技术。

(4) 四类模块

四类模块是指该实验教学体系中,主要开设四个类别的实验教学项目模块,分别是:教育技术基础实验模块、多媒体技术实验模块、教育影视技术实验模块、网络技术实验模块。[4]这四类模块分设在三个方向及以教育技术实践基本技能为主的实验课程,共同构成“山”字形实验课程体系。

(5) 五大实践

五大实践是指在确保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发展学生专业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开设的五大课外实践活动分别是:综合型实验项目、专业竞赛、社团活动、大学生科研项目、教师课题和项目开发。

(6) 六类能力

六类能力是指该课程体系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分层次、分类别,循序渐进地展开的,总共将学生的能力分为6个类别,按照能力的层次由低到高以及能力的整合度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6类能力分别是:工具应用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专业与职业对接能力、整合各种媒体制作技术进行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

该实践教学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既体现了不同层次人才要求的分层次、分模块结构特性,又按照系统论的思路相互衔接、融会贯通;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满足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学科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实践需要,巩固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对于学生综合应用各项知识、原理和技能的能力有了很好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很有帮助。

2 丰富实践内容,突出能力培养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将课内实验划分为“基础型”、“综合型”、“应用创新型”三个层次,逐步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训练。[5]

(1) 开设“基础型”、“综合型”、“应用创新型”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6]

1) 基础型实验:旨在系统强化学生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实验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必修实验;基础型实验包括基本技术与精选的验证性实验。本类型实验是整个实验体系的基础,需重点练习,为以后开展高层次专业实验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综合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进行实验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初步的科研能力。综合型实验包括提高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性实验是在掌握各实验基本技术训练的基础上,以知识和技能整合为目标而开设的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规定实验的目标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完成实验过程。

3) 应用创新型实验:突出大学生思维和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教师科学研究、大学生科研立项、毕业论文(设计)、专业技能大赛和教育技术实践活动等进行。由指导教师给出实验题目,或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题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验、预约实验室。学生通过应用创新型实验的开设,以期能公开发表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提交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完成高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教育技术实践活动获奖等。此类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提供一个平台。

(2)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和教育技术实践活动

在完成常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推出以“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和教育技术实践活动”为主的实践模块。其目的是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和教育技术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素养,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职业技能训练主要采取设岗预训、随岗观摩和顶岗实习的实习预训制度,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兴趣推出不同的训练模块,实现分层次、个性化培养。[7]每个学生在实习前必须通过各个实践模块的信息技术能力测试,否则不能参加实习,也不能按期毕业。除此之外,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以下任务:1)每人4 次教育实习课;2)独立或与学科教师合作至少制作一个课件或数据管理系统;3)制作一个20分钟的电视节目;4)制作一个个人网站;5)组建一个局域网;6)参与机房管理;7)完成毕业设计。通过这些实验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及创新应用的综合能力。

(3) 实践教学与科研、社会应用实践结合

利用教育技术学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部级特色专业建设、媒体传播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等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互为促进。一方面注重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引入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承担教师的部分科研工作任务,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这种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植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加速了教师科研项目的进展。

二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1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发掘学生潜能

实践采取多元模式开展教学,即统一模式、开放模式、导师模式。

统一模式:即传统教学模式,适用于基础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采取分班分组教学,统一安排,实验内容由浅到深,由简单到综合。

开放模式:适用于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每个实验室每年提供一定数量可供选择的设计型实验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主设计,自主实验。

导师模式:适用于应用创新型实验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课外科研活动、职业技能训练、各项竞赛和大型实践活动等方式完成实践教学。学生实行自主管理,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导师既在专业上指导学生,也在思想政治、做人、成才、生活上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精细程度。

2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以问导学、以做带学、以赛励学、学以致用”的“三学一用”实验教学方法。

以“问”导学――将传统灌输式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启发式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验中一直带着问题进行各种创新尝试,通过实践体验认知专业理论,通过启发式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潜力。

以“做”带学――积极推行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以任务驱动加强实践教学的方法。学生除完成一个个课内实验任务外,还依托大学生信息技术实践基地、网络工作室、录客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开展能力拓展训练、项目研发等实训任务。[8]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由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主导和低年级学生为主体的协作梯队,在学生中形成“传、帮、代”的优良学风。

以“赛”励学――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相关的竞赛活动,激励学生创新实践。每个学期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安排各类竞赛、课程作业展、考察汇报与创作实践等。[9]

学以致“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并与企业合作,将项目实践带入到创新实验中,加强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建立实验研究的基地,一方面为基地实习学生搭建了内容丰富、应用性强的实践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不定期提供现实项目供学生进行设计实践(如提供课件设计、网站设计等有偿服务),同时形成企业与学校结合的纽带,使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联系,做到学以致用。

3 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发挥专业优势

积极发挥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优势,运用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构建信息化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模拟演示-电子教案-CAI课件-计算机仿真等方法辅助实验教学。学生可通过在线教学资源预习实验,书写并上交实验报告。运用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对于部分实验采用虚拟、仿真与实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4 规范实验考核,突出能力评价

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使之能更科学、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成绩,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我们制定了《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成绩考核办法》,规范实验过程的管理与考核工作。学生实验成绩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做法,例如:平时成绩占60%(包括实验态度与表现5%,实验预习5%,实验操作过程及能力25%、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25%);实验考试成绩占40%。应用创新型实验单独记学分,采用报告和答辩的形式考核;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所创新,有创新者成绩从优,公开的学生、在省级以上竞赛和活动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学生,可直接获得应用创新型实验的学分,且成绩从优。建立了“平时成绩记分簿”、成绩档案和计算机管理数据库;实验考试根据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采用操作考试或试卷考试。具体如图2所示。

5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实践质量

学校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按照“稳定、引进、培养、提高”的八字方针,积极提高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合适、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以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保障实践教学质量。[10]

三 健全开放管理体制,构建网络实验教学信息平台

1 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体制

健全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实验教学、科研、毕业设计和各种实践活动,建立开放实验考核体系和开放实验激励与制约机制,保证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根据实验完成的数量和效果,综合评定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学质量、工作实效和贡献大小。如开放实验成果能获奖,将给予学生和指导老师一定奖励;如未完成任务,则将追究责任,并适当追缴一定的设备损耗和耗材费用,从而保证开放实验的质量。

2 构建网络实验教学信息平台

网络实验教学信息平台能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提供交互式的、反馈及时的在线服务,在学习进度和教学信息的呈现上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控制权。教师可在线申请所开设的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学生可在线查阅实验资料,包括实验课程、实验大纲、教学课件、实验教案等。学生可以在线查看教师开放的实验项目,并可自由申请实验项目;也可以自主地选择实验课题,并设计实验的内容,进行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预约,同时可网络进行协作学习和共同创作。

3 完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继续推进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日益完善的资源库服务系统,广泛收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资源服务。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项目、实验指导书、典型课件、典型视频教学案例、实验素材资源和成绩评定标准等实验教学资源的上网。同时,要依托现有的设备和师资条件积极开展网上实验和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开展主要专业实践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

四 实践教学取得的初步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形成了独特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们在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各方面达到了良性循环。

1 实践教学学科建设成果

2 人才培养成果

由于实践教学管理规范,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健全,并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质量监控体系,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良好。近四年,本科毕业生的计算机证书考试通过率为100%;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0项;获得校、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立项14项;获得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及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且多篇发表在核心期刊。实习学生获得优秀实习生称号的人数一直保持在60%以上,在每年的优秀实习生讲课比赛中,都能获得奖项。近几年毕业生始终保持了100%的就业率,主要分布在高校和中小学的教育岗位、公务员、公司资源设计与开发的相关岗位、考取研究生等,就业质量相对良好。[11]许多毕业生成为各级教育技术机构、媒体机构及公司网络建设和资源设计与开发的技术骨干。

五 小结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个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地方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就有必要结合地方特色,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黄冈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构建了“1+2+3+4+5+6”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验教学和就业指导培训为重心,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以赛事和实践活动为载体,挖掘学生实践潜质;以科研创新为导向,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取得较好效果,望能够给其他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 贾志斌.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析――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9,(7):73-76.

[2][4] 郑忠梅,韦海梅,曹贤中.地方普通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84-88.

[3] 王锋,郑卫兵,郑忠梅,徐小双,赵呈领.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9, (8):51-55.

[5]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叶力汉,胡小勇.创建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39-42,47.

[6] 邹霞,钱小龙.对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1):80-83.

[7][8][11] 徐小双,童三红,陈吉利,郑忠梅,王锋,黄克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9, (12):106-109.

[9] 张剑平,章苏静.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0,(8):35-41.

[10] 陈琳.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21-27.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Local General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HENG Yun1,2WANG Feng2 LIU Qing-tang1 ZHENG Zhong-mei2XU Xiao-shuang2 HUANG Ke-bin2

(1.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Hubei 430079,China;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Hubei 438000,China)

Abstract: Practical teaching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 of specialized and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 local college, has explored and studied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management, and has developed a uniqu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enriched the cont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nnovated the methods of practical teaching, thus these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local colleg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information process.

Key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ocal general university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教育技术学”专业(编号:TS11010)、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项目

“教育技术学”专业(编号:2006BZ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