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范文

时间:2023-02-21 20:59:15

教育

教育范文第1篇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检验医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班就读的2009级78名学生。

(二)调查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年龄、性别、获得专科文凭的年限、供职医疗单位的性质、单位级别、数目、论文形式、的期刊等级,以及至今未的原因等因素进行调查。

二、结果

(一)学生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见表1,学生的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28.4岁,拿到专科学历的年限为2~14年,平均4.3年,工作年限为2~20年,平均为7.1年。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有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

(二)情况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

(三)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三、讨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

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

在成功的22名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属于被动,这也说明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论文写作,这也提示医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医务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在56名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这也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论文书写方面的指导。

有学者通过指导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提高这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借鉴。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根据我校检验医学专业课程紧和任务重以及毕业生指导教师较少的现状,目前不太符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考虑该模式的采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构想也有报道,建议我校教学和培养主管部门将学分制引入到医学成人本科教育,同时将论文写作纳入学分的范畴,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提倡各位授课老师在上课时,理论课讲授结束后,讲解一些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灌输一些科研思维,同时选用可能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可以写作论文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实践,还可以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讲解,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手段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教育范文第2篇

在已的22名学生中,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的比例较小,在基层医院工作年限短的职工难度较大。近五年有需求的比例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有为了晋升职称而的迫切需求。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和临床基础检验领域进行,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的现状,大部分为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而一些新的检测技术较少。与未发表原因分析进一步对已和未的学生进行原因调查分析,在成功的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而在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人高等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渐明显。成人医学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成人医学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5]。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旨在提高中专起点或者专科起点的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主要为学历相对较低的基层检验医学从业人员,同时也为他们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成人检验医学高等教育授课的对象大部分来自各级基层医院,尽管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这些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医学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训练,缺乏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实践活动。而目前成人教育只是局限于给定参考教材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提高效果不明显。医学论文是对医学领域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经过分析、论证、推测、总结后得出的文章[6]。通过对成人高等教育中的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情况的调查统计,可以初步了解他们的医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78名学生中有82.1%(64/78)供职于公立医疗机构,62.5%(40/64)供职于基层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公司未计入),与其他研究调查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专业学生来源于基层结果相近[7]。因为基层医院接受到检验医学方面新理论和新检验检测方法机会相对较少,增加了他们的难度。本次调查中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学生比例为28.2%(22/78),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22名学生的工作年限为5~20年,平均15.4年,说明虽然难度很大,但是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还是可以的。

此外,近五年有需求的百分比为74.4%(58/78),说明许多学生都为了晋升职称而有的迫切需要。因为有的需求,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哪个专业发表和临床基础检验专业发表,这也符合基层医院工作的现状。在成功的22名学生中,有81.8%(18/22)的学生认为成功发表的原因在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属于被动,这也说明外在的压力可以促进论文写作,这也提示医院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挖掘医务工作者的潜能,促进他们发表更多的论文。而在56名未的学生中,有57.1%(32/56)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太难,不知道如何下笔,有32.1%(18/56)的学生认为,虽然晋升职称需求,但是自己还没有到晋升职称的时间。这也说明需要对他们进行论文书写方面的指导。有学者通过指导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来提高这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8],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借鉴。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根据我校检验医学专业课程紧和任务重以及毕业生指导教师较少的现状,目前不太符合我校的教学模式,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考虑该模式的采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构想也有报道[9],建议我校教学和培养主管部门将学分制引入到医学成人本科教育,同时将论文写作纳入学分的范畴,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论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提倡各位授课老师在上课时,理论课讲授结束后,讲解一些关于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灌输一些科研思维,同时选用可能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可以写作论文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和实践,还可以对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讲解,通过这一系列教学手段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帮助。

作者:谢而付 蒋理 王芳 黄珮珺 潘世扬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

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规定;调查分析

一、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现状调查

1、调查目的

了解某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现状,及学生对研究生这一规定的看法。

2、调查工具和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对某大学的3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问卷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除去其中的两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2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3.3%。问卷从两个维度进行了调查:硕士研究生的现状;硕士研究生对毕业前必须公开这一规定的看法。

3、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由表一和表二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在被调查者中的研究生占总人数的39.3%。以500元以下的费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5%,以500―800元的费用的占总人数的7.1%,以800元以上的费用的占总人数的7.1%。产生费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9.2%,与人数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39.3%基本相符,统计数据说明的研究生都产生了费用。

由表三的统计数据可看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难度较大的研究生占总人数的64.3%,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最高;其次,认为难度很大和难度很小的研究生各占总人数的10.7%和25%,三者合计人数占总人数的100%。由统计数据可看出,在被调查者中,所有人都认为研究生有难度。表四显示,在调查中认为学校关于研究生的规定很合理和比较合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9.3%,认为不太合理和很不合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7%,二者相差21.4%,即在30个被调查者中,多数人认为此规定不合理。

二、研究生毕业前规定产生的负面影响

1、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

目前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文科学生要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理科要用一年至一年半时间,之后的一年至一年半时间学生做课题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研一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查阅资料、学习本专业研究方法等。研二期间,是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的重要阶段,文科学生还要完成此期间的课程学习,理科学生则开始相关的调查研究、课题实验等。研三一年中,研究生要撰写学位论文的草稿,并在导师指导下不断修改,直到论文完成。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是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体现,它的完成是研究生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深入研究的成果,需要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完成学校规定课程及学位论文已经很不轻松,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更加有难度。

2、造成研究生学术上的急功近利和学术道德下降

一方面学生的学术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经过三年的学习,研究生才能具备研究课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规定研究生在毕业前须按要求公开,否则没有资格参加答辩,不能毕业。某大学关于改进和修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论文答辩前至少有1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正常情况下,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要一年时间,这意味着研究生在学习的第一、二年间就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此时,学生还不具备公开的研究能力,或忙于学位论文的开题,没有能力和时间写论文。为不影响论文答辩和正常毕业,部分学生产生浮躁心态,在学术上急功近利,写出的论文学术含量不高,没有独创性。更有部分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抄袭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学术道德下降。

3、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

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招收研究生51.09万人,其中硕士生44.90万人。在学研究生140.49万人,其中硕士生115.86万人。毕业研究生37.13万人,比上年增加2.65万。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全国招收研究生53.82万人,比上年增加2.72万人,增长5.33%,其中招收硕士生47.44万人。在学研究生153.84万人,比上年增加13.35万人,增长9.50%,其中在学硕士生127.95万人。毕业研究生3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23万人,增长3.31%,其中毕业硕士生33.46万人。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我国近几年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现有部级期刊1731种,由于没有查到省级期刊的数量,没有办法计算我国现有期刊数量,但从相关资料中可看出,我国目前期刊数量不能满足研究生的要求,这给研究生带来很大难度。再另上随社会发展,我国期刊经营日益市场化,更加注重期刊的经济效益,在期刊要收版面费已成为普遍现象。据了解,不同期刊的版面费从几百元到时上千元高低不等。笔者也看到学校内贴有的各式广告和宣传单,无一例外,都要收版面费。毋庸置疑,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三、研究生学术能力评价的改进对策

1、把研究生学位授予与分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研究生的能否被授予学位,主要看其学位论文的质量、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际的学术能力,而非学生公开发论文的情况。在研究生选题及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导师多给予指导,严格把好学位论文的质量关。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多做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并对有学术价值的论文进行奖励。

2、建立多元学术水平评价体制

学术水平评价指标的设计应注重多元化,从多个方面评价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改变现有的以为标准的单一做法。可以作为考察研究生学位能力的一种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研究生平时的课题研究、学术报告、调查研究等级都可以作为用来作为评价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参考因素。此外,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贯穿研究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而非以的数量和发表何种期刊来评价其学术能力高低。此外,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美国的研究生每一周或两周交论文或读书笔记,不要求发表,但要求思考和写作,在思考和写作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其效果可以等同于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

参考文献:

[1]刘之葵、周.对研究生规定的探讨[J].现代大学育,2006(5).

[2]叶继元.关于文科研究生“发文规定”是否合理的调查分析[J].图书与情报.2007,6:8.

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规定

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发表与研究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是很多学校决定是否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要求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扩招、评比和排名对高校的影响,高校博士生在发表学术论文时出现了某种逆向选择倾向。这一要求变得越来越形式化,背离了设立这一标准的初衷,导致了许多不正确的导向,而忽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目标与学术论文的真正作用。笔者从学位管理工作的角度谈谈对规定的思考。

一、认清高校将学位授予与挂钩的真正原因

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的要求一般都是由学校自己做的规定,国家并没规定取得学位必须。高校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有四个共同点:对发表文章数量的要求,一般要求就是2-4篇;对发表刊物要求,一般要求至少一篇被SCI或EI检索,或至少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对作者的要求,即博士生应为第一作者,或博士生为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为本校导师;对发表单位要求,一般要求必须署名为本校。那么学校设立这样规定的初衷是什么?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导向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学位授予的质量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生水平的高低的体现是有一定滞后性的。研究生的工作能力,科研水平的体现往往要到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由用人单位来做出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来衡量。目前评估专家只能将目光瞄准培养过程,用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表现来衡量研究生教育的质量。2002年国家开展了全国性的学科评估试点,2003年、2004年分别组织了第二批与第三批评估与排名。在学科点评估指标体系中,“人才培养”作为评估的四大指标之一,研究生在读期间和毕业后两年内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是其重要的参考数据。另外中国目前在评比高校办学水平时,把各个高校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作为大学排名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为了提高学校排名,各高校对博士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的要求。作为各高校来说在总结研究生教育质量时,也不经意地将在校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相挂钩。

(二)加强研究生培养的有力手段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为进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过程;论文工作则是研究生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促使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加强科研能力的自我锻炼,并且实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呢?而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就成了高校用于解决这一难题的既公正、公开,又省心、省力的办法。

二、当前对研究生要求存在的问题

对于是否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存在着不同看法,发表文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研究生专心学问,搞好本职研究工作,但也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不管学科差异全部一刀切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教授提到研究生是否要发表文章才可获得学位时,表示:这涉及到确定什么是学位的最低标准,涉及到怎样评判是否达到这个标准,这是一个学术问题。由于学科差异性很大,不同的一级学科也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不管学科差异,全部一刀切在看似公平的幌子下,会造成不少博士研究生压力加大,学术研究等效果下降。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校时间是三年。在最初的半年要学习学位课程和专业课程,一般不具备科研和发表文章的条件。在校的最后一年需要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中国期刊文章的发表周期一般为一年左右,即便博士研究生有文章投寄也难以在毕业前发表,所以最后一年投寄的文章大多为无效文章。除去这些时间,剩下用于写作发表文章的时间为一年半。按学位博士发表两篇论文,以70%计,每在一年半内要写三篇,平均6个月一篇。对于一个边学习边研究的博士生来讲,具有相当大的压力。实际上,在很多高校,对博士研究生发表文章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其导师。另外,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短时间内发表如此大量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博士研究生深入研究问题、广泛博览群书的时间,使其被迫腾出大量时间拼凑文章,这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原意。

(二)重结果轻过程,形式化

依据现行高校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只要满足在高校指定范围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其收益效果是相同的。不同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影响力,它们对收录文章的质量要求也不同,所以在核心期刊之间存在不同的录用风险问题。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他们知道学校规定的期刊范围和期刊对投稿文章的质量要求,于是,他们总是寻找付出最少而收益最大的选择。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写作时间短、质量一般的文章。同样在投稿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对稿件质量要求较低的核心期刊,以降低录用风险。

现在为了发表文章而发文章,已经不只是研究生的问题了。发表文章越来越向着功利性甚至商业性转变,这与要求的初衷相去甚远。急功近利地发论文,不利于学生真正潜心学习、思考,也不利于国家整体学术水平质量上的提高,往往是造成学术的“低水平重复”。

(三)盲目推崇SCI

SCI(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3年建立的一种大型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是对期刊和论文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工具,在其刊源上发表的文章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但SCI也并非是一把绝对正确的尺子。除了学术偏科问题外(注重基础学科),SCI本身也存在着语言、地域、政治、经济等诸多问题。在SCI刊源中一些高水平的中国科技期刊由于语言限制而没被SCI收录,从而直接导致了SCI对中国学者的报导偏少,因此很难用SCI一个评价标准涵盖大部分中国学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以SCI为参照,鼓励部分科枝人员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刺和评价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是相互联系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方面。混淆二者的区别,就可能导致将SCI标准滥用,非但不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导致群体科研信心的散失。

三、对学位与关系的一些设想

处理好学位与的关系,就要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观。要明确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在于培养人才,发表文章只是个重要的副产品。以复旦大学张跃进(2002)研究来看,博士生在读期间是否与其后续的学术成就没有相关性。但我们要认识到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有效训练与培养手段。

(一)学校不应将与学位挂钩

国家对学位授予的条件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无要求获得学位者必须在在读期间发表学术文章的具体条款。复旦大学周鲁卫教授提到校学位委员会给出的只是一个能拿到学位的最低标准,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不能授予学位,这实际上就是一条底线,但具体要不要发表,要什么层次,由各个学位分委会做出规定。这实际上是将对研究生的具体要求交给了导师来把关,这样更有利于尊重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发挥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周鲁卫教授提出,在发表文章的规定上,渐渐地做到由各院系在校学位委员会的框架内自主规定,也可在其框架之外考虑那些特殊人才。应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与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的结合上来考虑发表文章的问题。

(二)通过加强导师建设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研究生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熟悉相关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逐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高校自身的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导师队伍是影响研究生培养的高校行为诸因素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加强导师遴选,来确保导师质量,优秀的导师不仅能予以研究生学术研究上的指导,还能从科学探索精神、治学态度等品德和作风诸方面影响着研究生。所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关键是在导师,而不应该由文章来把关。

(三)个体区别要分别对待

杨振宁就曾说过,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中国教育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因此,对于那些本身素质很好的5%的同学,就不能拿这个标准去压制。不少课题的周期就一年至两年,再加上现在国内不少期刊杂志的出版周期比较长,因而,一味地要求研究生必需才能授予学位对于不少研究生由其是理工科的研究生是个不小的压力,这样会使学生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潜心学习、思考。因此,这样死板地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要,会影响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一些有造诣的学生的成长,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个人发展情况具体要求,对于一些已经在培养过程中显示出其发展潜力,并已取得了相应成果的学生就要在制度上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四)建立激励机制变“压”为“导”

研究生在学期间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应该是有利的事情。因为通过撰写可以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对研究生全面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可抛开硬性规定,通过将作为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或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来引导学生积极发文。

四、结论

实际上,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是本科高级和硕士阶段课程训练的基本要求。中国博士研究生,绝大部分早在入读前就已经发表过文章,为了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让他们接触现代科学研究前沿,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的做法难以避免道德风险,诱发炮制应景文章、迎合杂志口味、粗制滥造等投机行为。孙莹(2006)提到麻省理工大学只要求博士生修够学分,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即可。相比之下,这种做法更能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EB/OL].,2004-11-18.

2、张跃进.关于博士研究生必须规定刍议[J].国际学术动态,2002(1).

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规定

研究生在学期间要发表与研究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是很多学校决定是否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要求之一。但近年来随着扩招、评比和排名对高校的影响,高校博士生在发表学术论文时出现了某种逆向选择倾向。这一要求变得越来越形式化,背离了设立这一标准的初衷,导致了许多不正确的导向,而忽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目标与学术论文的真正作用。笔者从学位管理工作的角度谈谈对规定的思考。

一、认清高校将学位授予与挂钩的真正原因

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的要求一般都是由学校自己做的规定,国家并没规定取得学位必须。高校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有四个共同点:对发表文章数量的要求,一般要求就是2-4篇;对发表刊物要求,一般要求至少一篇被SCI或EI检索,或至少要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对作者的要求,即博士生应为第一作者,或博士生为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为本校导师;对发表单位要求,一般要求必须署名为本校。那么学校设立这样规定的初衷是什么?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导向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学位授予的质量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生水平的高低的体现是有一定滞后性的。研究生的工作能力,科研水平的体现往往要到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由用人单位来做出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如何来衡量。目前评估专家只能将目光瞄准培养过程,用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表现来衡量研究生教育的质量。2002年国家开展了全国性的学科评估试点,2003年、2004年分别组织了第二批与第三批评估与排名。在学科点评估指标体系中,“人才培养”作为评估的四大指标之一,研究生在读期间和毕业后两年内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是其重要的参考数据。另外中国目前在评比高校办学水平时,把各个高校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作为大学排名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为了提高学校排名,各高校对博士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的要求。作为各高校来说在总结研究生教育质量时,也不经意地将在校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相挂钩。

(二)加强研究生培养的有力手段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为进行科学研究打基础的过程;论文工作则是研究生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促使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加强科研能力的自我锻炼,并且实行有效的过程监控呢?而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就成了高校用于解决这一难题的既公正、公开,又省心、省力的办法。

二、当前对研究生要求存在的问题

对于是否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存在着不同看法,发表文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研究生专心学问,搞好本职研究工作,但也造成了很大的弊端,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不管学科差异全部一刀切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鲁卫教授提到研究生是否要发表文章才可获得学位时,表示:这涉及到确定什么是学位的最低标准,涉及到怎样评判是否达到这个标准,这是一个学术问题。由于学科差异性很大,不同的一级学科也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不管学科差异,全部一刀切在看似公平的幌子下,会造成不少博士研究生压力加大,学术研究等效果下降。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校时间是三年。在最初的半年要学习学位课程和专业课程,一般不具备科研和发表文章的条件。在校的最后一年需要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中国期刊文章的发表周期一般为一年左右,即便博士研究生有文章投寄也难以在毕业前发表,所以最后一年投寄的文章大多为无效文章。除去这些时间,剩下用于写作发表文章的时间为一年半。按学位博士发表两篇论文,以70%计,每在一年半内要写三篇,平均6个月一篇。对于一个边学习边研究的博士生来讲,具有相当大的压力。实际上,在很多高校,对博士研究生发表文章的要求甚至要高于其导师。另外,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短时间内发表如此大量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博士研究生深入研究问题、广泛博览群书的时间,使其被迫腾出大量时间拼凑文章,这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原意。

(二)重结果轻过程,形式化

依据现行高校博士研究生的要求,只要满足在高校指定范围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其收益效果是相同的。不同的核心期刊有不同的影响力,它们对收录文章的质量要求也不同,所以在核心期刊之间存在不同的录用风险问题。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他们知道学校规定的期刊范围和期刊对投稿文章的质量要求,于是,他们总是寻找付出最少而收益最大的选择。为了达到学校的要求,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写作时间短、质量一般的文章。同样在投稿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对稿件质量要求较低的核心期刊,以降低录用风险。

现在为了发表文章而发文章,已经不只是研究生的问题了。发表文章越来越向着功利性甚至商业性转变,这与要求的初衷相去甚远。急功近利地发论文,不利于学生真正潜心学习、思考,也不利于国家整体学术水平质量上的提高,往往是造成学术的“低水平重复”。

(三)盲目推崇SCI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3年建立的一种大型期刊文献检索工具,是对期刊和论文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工具,在其刊源上发表的文章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但SCI也并非是一把绝对正确的尺子。除了学术偏科问题外(注重基础学科),SCI本身也存在着语言、地域、政治、经济等诸多问题。在SCI刊源中一些高水平的中国科技期刊由于语言限制而没被SCI收录,从而直接导致了SCI对中国学者的报导偏少,因此很难用SCI一个评价标准涵盖大部分中国学者的科研工作和成果。以SCI为参照,鼓励部分科枝人员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刺和评价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是相互联系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方面。混淆二者的区别,就可能导致将SCI标准滥用,非但不能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导致群体科研信心的散失。

三、对学位与关系的一些设想

处理好学位与的关系,就要树立正确的学术评价观。要明确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在于培养人才,发表文章只是个重要的副产品。以复旦大学张跃进(2002)研究来看,博士生在读期间是否与其后续的学术成就没有相关性。但我们要认识到是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有效训练与培养手段。

(一)学校不应将与学位挂钩

国家对学位授予的条件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无要求获得学位者必须在在读期间发表学术文章的具体条款。复旦大学周鲁卫教授提到校学位委员会给出的只是一个能拿到学位的最低标准,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不能授予学位,这实际上就是一条底线,但具体要不要发表,要什么层次,由各个学位分委会做出规定。这实际上是将对研究生的具体要求交给了导师来把关,这样更有利于尊重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发挥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作用。周鲁卫教授提出,在发表文章的规定上,渐渐地做到由各院系在校学位委员会的框架内自主规定,也可在其框架之外考虑那些特殊人才。应从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与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的结合上来考虑发表文章的问题。

(二)通过加强导师建设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研究生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熟悉相关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逐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高校自身的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途径,导师队伍是影响研究生培养的高校行为诸因素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通过加强导师遴选,来确保导师质量,优秀的导师不仅能予以研究生学术研究上的指导,还能从科学探索精神、治学态度等品德和作风诸方面影响着研究生。所以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的关键是在导师,而不应该由文章来把关。

(三)个体区别要分别对待

杨振宁就曾说过,中国按部就班把知识给孩子,平均起来是好的,可中国教育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对特别好的,占总数5%的最聪明的学生比较不利。因此,对于那些本身素质很好的5%的同学,就不能拿这个标准去压制。不少课题的周期就一年至两年,再加上现在国内不少期刊杂志的出版周期比较长,因而,一味地要求研究生必需才能授予学位对于不少研究生由其是理工科的研究生是个不小的压力,这样会使学生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潜心学习、思考。因此,这样死板地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要,会影响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一些有造诣的学生的成长,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学生个人发展情况具体要求,对于一些已经在培养过程中显示出其发展潜力,并已取得了相应成果的学生就要在制度上有一定的弹性范围。

(四)建立激励机制变“压”为“导”

研究生在学期间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应该是有利的事情。因为通过撰写可以提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对研究生全面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可抛开硬性规定,通过将作为评选优秀学位论文或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来引导学生积极发文。

四、结论

实际上,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是本科高级和硕士阶段课程训练的基本要求。中国博士研究生,绝大部分早在入读前就已经发表过文章,为了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让他们接触现代科学研究前沿,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的做法难以避免道德风险,诱发炮制应景文章、迎合杂志口味、粗制滥造等投机行为。孙莹(2006)提到麻省理工大学只要求博士生修够学分,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即可。相比之下,这种做法更能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EB/OL].www.省略,2004-11-18.

2、张跃进.关于博士研究生必须规定刍议[J].国际学术动态,2002(1).

3、孙莹.评高校对博士生的要求[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4).

*本文是福建农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7S23)。

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SZJY-1608)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4日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还是w现在教学方面,就其科学研究功能而言,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要提升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功能,就必须了解高职院校目前的科研现状。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渭南职院)2005年4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在原陕西省渭南中医学校、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陕西省蒲城师范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学院法定注册地址为陕西省渭南市高新区。本文对渭南职院升格高职以来,到2016年底之间的科研论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旨在从科研论文产出方面了解渭南职院的科研现状。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检索网址为http:///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检索时间2017年2月8日。检索方式为“高级检索”,控制检索条件为: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模糊匹配方式,发表时间从“2005年”到“2016年”,来源类别“全部期刊”,共检索到文献1,543篇,然后利用CNKI提供的“分组浏览”和“文献分类目录”功能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年度发文量统计与分析。发文量是衡量一个单位学术成果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单位的科研水平,同时也能说明单位的学术氛围。表1为渭南职院2005~2016年发文量统计。其中合并升格初期,由于科研实力薄弱等原因,年发文量较少,但一直呈现强劲的增长趋势;2009年首次突破100篇,2015年首次突破200篇;由于CNKI收录部分期刊论文存在滞后,2016年数据尚不准确。可以看出,自合并升格以来,渭南职院年度发文量呈现先增长、后在高位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科研总量在稳步增加。

(二)研究层次统计与分析。研究层次是指研究论文所属的领域。截至2016年底,渭南职院作者发表研究论文最多的五个领域见表2。可以看出,渭南职院作者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最多,说明渭南职院作者研究方向在自然科学领域较为集中。渭南职院目前开设临床医学、护理、中医学、中药、英语教育、学前教育、畜牧兽医、园林技术、会计、旅游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技术等高职专业,这些专业大都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因此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作者相对较多。

(三)学科分布统计与分析。一般情况下对论文的学科分布进行统计,所得数据能体现学校设置的各个学科(专业群)的学术水平及科研实力。截至2016年底,渭南职院作者发文量超过40篇的学科共有10个,具体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该校作者除在职业教育学科进行研究以外,在中医学、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中药学、畜牧与动物医学、园艺、临床医学等学科的研究也较为活跃。这与该校开设的主要专业吻合,也体现了该校的办学特色。渭南职院的建校基础包括原陕西省渭南中医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在中医、园艺等领域积累了坚实的研究基础。特别是在中医学学科186篇,占同期论文总数的12.05%,说明渭南职院在中医学方面科研积淀深厚。

(四)合作机构统计与分析。合作发文机构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机构间的科研合作情况。截至2016年底,与渭南职院作者科研合作比较密切的主要机构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渭南职院与渭南师范学院、渭南市中医医院作者科研合作比较密切,具有明显的地域倾向;同时渭南职院作者也积极与省内知名高校合作,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

(五)基金资助统计与分析。基金论文是指由各类研究基金项目资助产出的论文,是衡量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基金论文比是各类基金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渭南职院作者科研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详见表5。截至2016年底,该校作者共有109篇产出论文标注了29种基金项目的资助,基金论文比为7.06%,相对较低,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较难获得高层次基金项目的支持。

(六)论文作者统计与分析。作者发文数显示了作者在一定时间段的科研活跃度,是评价一个作者科研能力、甚至科研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表6列出了渭南职院累计数超过24篇(年均超过2篇)的6位作者。可以看出,该校的论文多产作者主要来自医学院、农学院。渭南职院医学院历史沿革为创办于1965年的原陕西省中医学校,渭南职院农学院是在原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的基础上设立的。渭南职院论文多产作者主要来自这两个单位,说明原陕西省中医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在中医、农学领域拥有良好的科研积累,合并以后在渭南职院的科研工作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七)发文期刊统计与分析。期刊档次整体上反映了该期刊所的普遍水平。表7列出了渭南职院作者数最多的10种期刊。可以看出,渭南职院作者比较集中的刊物具有明显的医药、农业特色。但是这10种期刊中核心期刊较少,这说明渭南职院作者的主要期刊影响力不高,大部分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八)论文关键词统计与分析。关键词是从一篇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达论文主题的词或词组。关键词频次越高,说明相关主题论文数量越多。表8列出了2005~2016年渭南职院作者标注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近年来该校科研的热点和方向。

从渭南职院作者使用的高频关键词可以看出,渭南职院作者关心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热爱高职教育、关心学生,能够为高职教育发展出谋划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在这10个关键词中,“小鼠”是唯一一个专业特色鲜明的关键词,使用频次11,说明渭南职院作者科研工作在“小鼠”方面有聚焦,也体现了渭南职院科研工作的医学特色。

三、结语

本文统计了渭南职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到2016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统计显示,该校科研实力持续不断增强。在中医、园艺等领域积累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该校作者的科研合作具有地域倾向,发表的基金论文较少,的主要期刊影响力不足,论文质量尚待提升。论文多产作者主要来自医学院和农学院,而这两个学院的基础则是渭南职院成立前的原陕西省中医学校、陕西省渭南农业学校。该校作者科研工作聚焦于“高职院校”等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杨聪,孙宾宾.基于数据库的西安石油大学科研论文计量分析[J].电子测试,2016.15.

[2]秦丽萍,桂云苗.基于CNKI的安徽工程大学学术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28.3.

[3]杨聪,孙宾宾.地处郊县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SWOT分析[J].职业时空,2014.10.11.

教育范文第7篇

尽管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科研产出力与影响力评价多以SCI、EI收录论文为标志,但由于SCI、EI收录文献数量及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SCI、EI收录文献集中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SCI、EI侧重于对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刊物及英文科技期刊的收录,使得这种评价并不能全面反映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产出的全貌[1]。

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又称中国知网,建有期刊、学位论文、报纸等一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CNKI旗下、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条件为:从“2011年”到“2015年”,来源类别分别选择“全部期刊”,作者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模糊匹配方式,进行检索。

2011年至2015年发文量统计,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的数量基本稳定,共发表《中国学术期刊》收录期刊论文20424篇。

“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发文量超过600篇的学科共有9个,如表2所示。陕西师范大学以建设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从发文量最多的学科即可看出,陕西师范大学在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等教育等学科研究较为集中。除此之外,发文量较多还有中国文学、数学、体育、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史、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也显示出陕西师范大学的师范特色。

检索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作者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见表3。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作者标注的主要基金多为国家层面的基金项目,其中有3553篇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占同期总数的17.39%。作为“211工程”建设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的科研实力雄厚,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强劲[2]。

“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作者量超过200篇的期刊有7种,如表4所示。这7种期刊中,有3种期刊“十二五”期间连续入选2011年、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说明陕西师范大学作者的主要期刊影响力较高。

表5列出了“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作者标注频次最高的15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陕西师范大学论文高频关键词“大学生”“对策”“高校”等显示,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关注大学生、高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若将关键词“西安市”“西安”合并考虑,则“西安”一词使用频次共计189次;若将关键词“陕西省”“陕西”合并考虑,则“陕西”一词使用频次共计166次。“陕西”“西安”这两个高频关键词说明陕西师范大学科学研究立足地方、围绕地方、服务地方、特色鲜明。

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农业硕士 研究生教育 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15

Abstract Guiding the graduate students to publish journal paper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 cultivation. The published papers of academic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Soil Science as well as thos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Scienc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fields)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rom 2013 to 2015 were studie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papers published by these two types of graduate student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searching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source journal list of the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included in CSCD source journals accomplished by academic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This study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guiding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for advancing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reformation.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 Master of Agriculture;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quality of publication

0 前言

我国研究生学位包括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两类。前者侧重学术创新,旨在培养能够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教研发的专业人才;后者则主要面向国家经济产业需求,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①2010年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指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教育部门户网站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为92.99万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为60.51万人,两者的比例为1:0.65。2015年11月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强调:“十三五”期间高等学校要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为重要任务。

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于1999年,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其定名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新疆农业大学的土壤学学科是自治区级重点学科,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学位)以及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等专业领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发表期刊论文的情况,是反映其科研创新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位论文训练还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能力。②本文分析了2013年至2015年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已毕业的研究生期刊论文的发表情况,旨在为该学科和相关农业院校今后研究生培养提供数据参考和思路借鉴。

1 研究生毕业人数

2013-2015年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W科共培养土壤学专业(2016年起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招生)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47人(表1)。平均每年毕业学术型学位研究生1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6人。近三年来毕业的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数比例为1:0.57。

2 情况比较

以研究生姓名作为第一作者,以新疆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文献检索,列出每位研究生所在的期刊名。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来源期刊列表(2015C2016年度)中检索,核定研究生的期刊是否为CSCD源期刊,作为该论文质量的评价依据。由于论文出版周期长等原因,有5人无第一作者的检索结果。为客观评价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均情况,本研究仅将有检索结果的42名研究生的情况作为基础数据(表2)。

注:*同一列标注的字母相同,表明两组数据均值差异不显著。

2013-2015年,新疆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毕业的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的CNKI检索的论文篇数差异不显著(P >0.05)。但是,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发表CSCD收录论文的数量显著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P

对研究生发表CSCD论文情况进行频数分析,以考察研究生个体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情况(图1)。28名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中,有2人发表了3篇CSCD论文,发表2篇以上CSCD论文的研究生人数占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总人数的28.5%(图1)。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最多只能发表1篇CSCD论文,发表1篇CSCD论文的人数比例为42.9%。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有25.0%的学生不能发表CSCD论文,表明虽然总体上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发表1篇甚至2篇以上CSCD论文的概率较大,但如果研究实验或论文撰写不顺利,其的质量也有可能比专业学位研究生差。

3 情况年际变化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毕业年所有研究生人均数、所有研究生人均发表CSCD论文数、以及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人均发表CSCD论文数分别进行均值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上三个指标不同年际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2014年研究生的情况较2013年和2015年差。这可能与本学科主要研究生导师课题项目开展与研究数据积累的周期性有关系。还需要继续监测2016年及以后毕业的研究生情况,以探讨本学科正在采取的相关改革措施对提高研究生,尤其是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效果。

4 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对策

4.1 合理设置研究生导师的招生规模

导师在研究生发表高质量期刊论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导师招生规模过大有可能导致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指导每位研究生,导致单篇质量低。应该将每位导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控制3人以内的规模,并保证其中1~2名为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当出现多名研究生选择同一导师时,可以采取双导师制。

4.2 鼓励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

对硕士研究生个体的就业去向分析表明,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和概率要高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且,发表2篇以上CSCD收录论文的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概率更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硕士研究生入学伊始就确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目标,更高的学业追求使得他们倾向于发表更高质量的论文。

目前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没有农业专业博士。农业资源利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也可以考虑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例如。2013年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获得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27名研究生就有3名攻读博士学位。④鉴于专业硕士和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并不一致,考虑到未来研究生就业趋势,在对本科生进行考研动员时,需要学生根据未来职业规划,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位类型选择。

4.3 修定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的要求定位要合理,发表1篇CSCD收录论文的目标是合适的,不建议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多篇低端期刊论文。另外,在有些科研单位,研究生作为第二作者,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英文论文,也可以作为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标准。这样,研究生可以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实验数据采集和实践能力锻炼中,也有利于实验室刊出更多高水平的论文。 (下转第54页)(上接第34页)

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强化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可将研究报告、产品开发、发明专利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也可以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根据所在行业(如土壤肥料工作站)需要开展的工作内容,确定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类型。⑤考虑到专利授权周期较长,也可以将专利受理书作为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标准之一。

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壤分类学》优质课程建设”(编号:xjauyzkc-yjs-2016023)和“基于实践能力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号:xjaujygg-yjs-2016001)

注释

① 李茜,张晖,张大勇,等.“应用型”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6).

② 古继宝,何昌清,刘和福.学位论文训练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能力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5).

③ 王方艳.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④ 程广斌,王永静.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

教育范文第9篇

1数据来源

尽管目前国内高等院校科研产出力与影响力评价多以SCI、EI收录论文为标志,但由于SCI、EI收录文献数量及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SCI、EI收录文献集中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SCI、EI侧重于对母语为英语的国家和地区的刊物及英文科技期刊的收录,使得这种评价并不能全面反映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产出的全貌[1]。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又称中国知网,建有期刊、学位论文、报纸等一系列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CNKI旗下、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本研究数据来自《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采用“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条件为:从“2011年”到“2015年”,来源类别分别选择“全部期刊”,作者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模糊匹配方式,进行检索。

2统计结果与分析

2.1年度发文量统计与分析

表1为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至2015年发文量统计,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的数量基本稳定,共发表《中国学术期刊》收录期刊论文20424篇。

2.2学科分布统计与分析

“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发文量超过600篇的学科共有9个,如表2所示。陕西师范大学以建设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从发文量最多的学科即可看出,陕西师范大学在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等教育等学科研究较为集中。除此之外,发文量较多还有中国文学、数学、体育、中国语言文字、中国古代史、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也显示出陕西师范大学的师范特色。

2.3基金资助统计与分析

检索结果显示,陕西师范大学作者论文标注的主要基金项目见表3。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作者标注的主要基金多为国家层面的基金项目,其中有3553篇论文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占同期总数的17.39%。作为“211工程”建设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的科研实力雄厚,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强劲[2]。

2.4发文期刊统计与分析

“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作者量超过200篇的期刊有7种,如表4所示。这7种期刊中,有3种期刊“十二五”期间连续入选2011年、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说明陕西师范大学作者的主要期刊影响力较高。

2.5论文关键词统计与分析

表5列出了“十二五”期间陕西师范大学作者标注频次最高的15个关键词。可以看出,陕西师范大学论文高频关键词“大学生”“对策”“高校”等显示,陕西师范大学科研关注大学生、高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若将关键词“西安市”“西安”合并考虑,则“西安”一词使用频次共计189次;若将关键词“陕西省”“陕西”合并考虑,则“陕西”一词使用频次共计166次。“陕西”“西安”这两个高频关键词说明陕西师范大学科学研究立足地方、围绕地方、服务地方、特色鲜明。

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电大系统;科研工作;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10)01―0060―05

一、引言

自1999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10年来,全国电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研究,许多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探索远程教育中教学、管理和学生服务的规律,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了解开放教育开展10年来电大系统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本研究将以电大系统的教师在1999年至2008年所发表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数量、地域分布、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期刊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是科研工作的结晶,从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描述教师的科研工作现状。本研究对于总结研究成果、制定科研政策、明确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将产生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的对象是期刊论文,笔者从国内最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获取电大系统教师在1999年至2008年所发表的期刊论文的题录信息(包括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等信息)。将下载得到的期刊论文题录信息(文本格式)利用信息抽取技术导入到数据库中,采用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结合中文分词技术、中国地名信息数据表等对期刊论文数据进行清理、变换,然后对期刊论文从数量、质量、地域分布、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1.期刊论文基本信息下载与整理

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0的专业检索页面输入如表1所示的检索语句,返回43931篇论文记录(时间范围自1999年到2008年,历年论文数如表2所示)。笔者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网站(library.crtvu.省略/)上的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镜像网站进行检索。在不同的镜像网站进行检索,其结果略有差异。

如表1所示,通过该语句可将“单位”信息中包含有“电视大学”或者“电大”字串但不包含“邮电”字串的论文记录查找出来。全国电大系统的单位名称一般包含“广播电视大学”、“广电大学”、“电视大学”或“电大”。但是,“电大”这一字串仍然存在多种歧义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电大”可作为“广播电视大学”的简称(“广电大学”也可作为“广播电视大学”的简称,由于这一简称里面包含“电大”,因此这一简称可由“电大”代替),或用于表示“XX学院电大教学部”、“XX地区电大站”等类型的单位。但是,“电大”这一字串也常常出现在其他单位的名称中,如“XX邮电大学”、“XX水电大学”、“XX水电厂供电大队”等,其中以“邮电大学”更为常见。因此,通过如表1所示的检索语句,几乎可以将所有署名单位为电大系统的论文找到,并对部分署名单位为非电大系统但是单位名称中包含有“电大”字串的论文予以排除。更为细致全面的论文排除工作将在数据清理过程中完成。

笔者将这43931篇论文的题录信息(包括标题、作者、单位、年份、期次、刊名等)下载下来存储到文本文件中。在文本文件中,一篇论文题录信息的存储形式如表3所示。

原始的文献题录信息如表3所示,各种信息混同在一起。这里要用到文本信息提取技术,通过总结每类信息的呈现规则,如文献标题以“题名”开始、单位信息以“单位”开始等,并用正则表达式将这些规则表达出来,以便计算机程序能够理解这些规则。然后按照规则编写计算机程序来批量处理这些题录信息,将每篇论文的各项信息逐行、分字段存储到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中,得到“论文数据表”,其片段如表4所示。

上文提到,“电大”这一字串可在多种类型的单位名称中出现。为了剔除“论文数据表”中非电大系统的教师所发表的论文,笔者对该数据表中的“单位”字段进行分词处理。“电大”这一字串在表示电大系统的单位名称时(如“博州电大”)是一个词语,分词后的结果是“博州/电大”;而在表示其他单位名称如“武汉水电大学”时,则“电”和“大”分属两个词语,分词后的结果是“武汉/水电/大学”。因此,通过对“单位”字段进行分词处理,并采用T-SQL查询语句对“论文数据表”进行查询,将“论文数据表”中“单位”字段不包含“电大”一词但是包含“电大”两个连续字串的论文记录予以删除,完成对数据的清理工作。10年中电大系统教师发表的论文总数为42824篇。

2.论文数量的时间变化趋势与地域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对电大系统教师所发表的论文数量的时间变化趋势、论文数量与教师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论文数量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反映电大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

(1)论文数量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依据表5中的历年论文数据,笔者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论文数量年度增长折线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电大系统教师所发表的论文数逐年增长,自2005年以来明显加快。电大系统中的各个学校一般以教学工作为主,科研工作为辅,并且科研工作是建立在教学工作基础之上的。只有教学工作做好了,教学效益提高了,才能提供相应的经费来支持科研工作。因此,科研成果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大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图1中可以推测,自2005年(或更早,因为科研投入往往会滞后于教学工作的发展)以来,电大系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2001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和《2008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中的数据,近10年来,开放教育招生数由2001年的27.90万人上升到2008年的86.12万人,开放教育在校生数由2001年的47.51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224.97万人,电大系统专任教师数由2001年的3.36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5.06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数由2001年的6660人增长到2008年的1.85万人。这些变化的数据反映出近10年来电大系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这与依据论文数量增长数据推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专任教师是电大系统教职工的主体,也应该是电大系统科研工作的主体。对比2001年和2008年两年的论文数量和专任教师数,年人均数非常低(本文的“年人均数”指的是每人每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数,当然“论文数据表”中的“第一作者”并不全部来自电大系统,即使来自电大系统,也有部分属于科研人员、行政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因此本文的年人均数的计算方法将使结果偏大),其中2001年为0.11篇,2008年为0.12篇,由此可见实际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很低。

(2)论文数量的地域分布情况。根据《2008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拥有近千所分校和1823所教学工作站。这些分校和工作站分布在全国各地(藏族自治区没有独立建制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2002年在大学成立中央电大学院)。为了解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学校和工作站的教师情况,笔者依据“论文数据表”中的“单位”字段(该字段一般包含所处的行政区域信息),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对分布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广播电视大学所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其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独立统计,得到如表6所示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除藏族自治区外,我国大陆地区的30个省级行政区均在其中。由于存在跨校合作研究的情况,所以各省级行政区的论文数总和大于“论文数据表”中的论文总数。从表6可知,在科研工作方面,成绩最为突出的省份有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而成绩不够理想的则有贵州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发展很不均衡。电大各地科研成就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全国电大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共有江苏电大、南京电大、浙江电大、宁波电大、广东电大、广州电大、深圳电大等7所省级电大,位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地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教学条件,基本都处于全国电大前列。而贵州、海南、宁夏三省均只有1所省级电大,且属于全国发展较薄弱电大。

从前面分析可知,电大系统教师人均数很低,且论文数量随着电大系统教师的增长而增长,因此,论文数量的多少往往取决于教师人数。从表6中可以推测,论文数较多的省级行政区辖区内的广播电视大学师资力量较多,招收的学生数也较多。今后我们可将教师所发表的论文数作为了解各地区电大事业发展状况的一项指标。

3.刊载论文的常见期刊及期刊级别分析

统计刊载电大系统教师的论文的常见期刊,并借助各类期刊收录系统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确定刊载论文的期刊级别,从而间接评价论文质量,有助于了解电大系统教师的期刊选择倾向,并对电大系统教师的科研成果质量做出一个初步评价。

(1)刊载论文的常见期刊。笔者通过对“论文数据表”按“刊名”为分类字段进行分类汇总,并计算每个期刊所刊载论文的数量,发现1999年至2008年电大系统教师在3611种期刊上。然后按论文数量降序排列期刊列表,并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对论文数量进行累加,直至累加得到的论文数达到论文总数(即42824篇)的50%,此时共计有34种期刊,笔者认为这就是电大系统教师的常见期刊,如表7所示。

从表7所示的期刊列表中可以看出,除《商场现代化》外,其他33种期刊均为电大系统的各个单位主办。可见,电大系统教师在时主要选择本系统所主办的期刊。产生这种选择倾向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向本系统所主办的期刊投稿成功率较高;二是电大与其他普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交流较少,教师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工作局限于电大系统的范围内。这固然有电大办学形式及教学特点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原因,但也反映出电大教师走出电大系统,参与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科研交流的能力与机会有待提高。

(2)刊载论文的期刊级别分析。目前,我国存在多个期刊收录系统,其中科学技术领域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社会科学领域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综合领域(既有科学技术领域,又有社会科学领域)则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借助这些期刊收录系统,我们可以区分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从而间接区分论文的质量。因此,笔者采用这三个期刊收录系统的最新版本即2008年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7年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以及2004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尽管这一期刊收录系统在2008年出版了最新版本,但是未能获得电子稿),提取其中的期刊列表,用于对“论文数据表”中的“刊名”字段的所属期刊进行收录系统标注,从而实现对“论文数据表”中的期刊及论文在三个期刊收录系统中出现数目的统计,统计结果如表8所示。

从表8中可以看出,电大系统教师所发表的论文只有较少部分属于核心期刊论文,所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需要继续加强对电大系统教师撰写高质量论文、投稿核心期刊的激励和引导,而不是停留在电大系统所办刊物的投稿上。另外,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远多于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可见电大系统教师偏重于社会科学研究,确切的说是偏重教育研究(以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出现的期刊为例,论文数排在前六位的期刊均为“教育学”方面的期刊,并且这六种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为2274篇,占CSSCI核心期刊论文数量的50%以上,如表9所示),这与电大系统以教学为主的功能定位是一致的;但是科学技术研究却很薄弱。

根据《2008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电大系统所开设的学科有11个,在5.06万专任教师中,理学:5842人、工学:10815人、农学:611人、医学:970人,这些科学技术领域学科的专任教师总数达1823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科学技术领域学科的专任教师并不在少数,但是有价值的科研产出却非常低,其原因与前面指出的年人均数偏低存在一致性,即实际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很低,而这种情况在科学技术领域学科可能更为普遍。

三、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过程及分析,本研究呈现了全国电大教师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并依据这些基本情况对电大系统科研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电大系统教师所发表的论文数逐年增长,自2005年以来明显加快,这与电大系统其他各项指标如在校生数、专任教师等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是,年人均数非常低,其中2001年为0.11篇,2008年为0.12篇,由此可见实际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很低。因此,笔者建议,电大系统科研部门既要看到已的绝对数量,更要关注年人均数,应当协同人事部门一起,调整教职工考核指标,要求每个教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职称的教职工每年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以此引导电大系统教师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当中。

在科研工作方面,成绩最为突出的省份有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而成绩不够理想的则有贵州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发展很不均衡。电大各地科研成就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全国电大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共有江苏电大、南京电大、浙江电大、宁波电大、广东电大、广州电大、深圳电大等7所省级电大,位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地区,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教学条件,基本都处于全国电大前列。而贵州、海南、宁夏三省均只有1所省级电大,且属于全国发展较薄弱电大。笔者建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带领各地方电大开展科学研究时,可在课题立项审批、科研技能培训方面对科研工作较薄弱的省份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实现整个电大系统科研工作的协调发展。同时,由于办学规模、师资条件与教学条件是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中央电大要更加注重对发展薄弱地区电大的各方面援助与支持。

电大系统教师的常见期刊有34种,其中33种期刊由电大系统的各个单位主办。可见,电大系统教师在时主要选择本系统所主办的期刊。产生这种选择倾向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向本系统所主办的期刊投稿成功率较高;二是电大与其他普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交流较少,教师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工作局限于电大系统的小圈子。这固然有电大办学形式及教学特点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可能缺乏走出电大系统,参与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的科研交流的能力与勇气。

电大系统教师所发表的论文只有较少部分属于核心期刊论文,所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需要继续加强对电大系统教师撰写高质量论文、投稿核心期刊的激励和引导,而不是停留在电大系统所办刊物的投稿上。另外,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远多于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可见电大系统教师偏重于社会科学研究,确切的说是偏重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这与电大系统以教学为主的功能定位是一致的;但是科学技术研究却很薄弱。科学技术领域学科的专任教师并不在少数,但是有价值的科研产出却非常低,其原因与前面指出的年人均数偏低存在一致性,即实际参与科研、撰写论文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很低,而这种情况在科学技术领域学科可能更为普遍。针对这一现象的科研政策建议也是相同的,即科研部门协同人事部门要求每个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每年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从而促进各领域学科研究的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DB/OL].省略/kns50/Navigator.aspx?ID=1.[2009-6-30/2009-9-1].

[2]2001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J].中国远程教育,2002,(6):31-33.

[3]2008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J].中国远程教育,2009,(4):56-59.

[4]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列表(2009-2010)[EB/OL]. sdb.csdl.省略/cscd_source.jsp.[2009-6-30/2009-9-1].

[5]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EB/OL]. cssci.nju.省略/CSSCIlyqk2008.htm.[2009-6-30/2009-9-1].

[6]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2009年)[EB/OL].cssci.nju.省略/CSSCIkzb2008.htm.[2009-6-30/2009-9-1].

[7]戴龙基,蔡蓉华主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省略);贺丹丹,硕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教学与管理(hedd@crtvu.省略);孙鸿飞,硕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学习支持服务与e-learning系统设计(sunhf@crtvu.edu.c)。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eriodical Papers Published by Teachers in China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Wei Shunping, He Dandan & Sun Hongfei

(China Central Radio & TV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1)

【Abstract】 China Central Radio&TV University started pilot programs of Open Education in 1999. In the past 10 years, not only the entire scale of China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level, but also teachers’ research capability has been upgrad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 results achieved by teachers of China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in the past 10 years, we perform statistics analysis on the journal papers published by those teachers in terms of total publication number, paper quality, region distribution and journal category.The results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First, the total number of publication increases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whereas relatively few teachers involv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ing in a low average publication of 0.1 paper per person. Second, the total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by teachers fromdifferent province differ apparently. Third, those papers are mainl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s edited by China TV and Radio University system, and 16 percent of those 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key journals and mainly focused o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上一篇:教育创新论文范文 下一篇:阅读教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