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3 12:43:11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7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80-02

公共卫生档案重要性和类别影像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各大基层卫生事业机构之间能够利用数字化管理的网络传递信息,以达到提高效率,提高生产力的目的。不仅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数字化管理能让公共卫生机构对社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能够做出及时,准确,全面的分析和诊断,从而提高了速度、质量又达到了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分类与意义公共卫生影像档案通过经过收集、分类测试而形成内在联系并高度保密,真实的反映了各大基层卫生事业单位在医疗活动的真实、过程和结果。公共卫生档案是广医务人员和广大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劳动的结晶,记载了人们的医学思想、技术、方法和经验,为医院医生和公共卫生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在医疗活动和科学研究及经验交流中提供凭证.因为它的难度要求较高,所以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医学和专业技术知识。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一般经过借阅,咨询,复印和出版等而被利用。根据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建立时间、内容和性质,可以把公共卫生影像档案分成不同的类别,从未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和这些档案相关的真实面貌。一般来说,各大卫生事业单位的公共卫生影像档案可以分成法规制度材料、卫生监督预防性材料、行政处罚材料、疾病预控材料等几大类。

1.2加强公共卫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法

1.2.1简化工作的流程为了加强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首先就要优化工作流程。把工作的流程正式化规范化,才能保证在公共卫生管理活动中、各级政府,各级卫生行政机构、医疗机构、疾病控制机构、计划生育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机构在数据的灵活和协调。

1.2.2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数字化收集PACS系统又称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它是是公共卫生影像技术和时代各种新兴科学技术如数字化成像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疾病预控材料收集时,通过对公共卫生影像资料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的综合系统,从而使各种影像图像存档和各科室之间的顺利通信。通过PACS系统将数据传送到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储存以备后用。目前,它的作用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影像(包括CT,X机、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具有DICOM标准接口或非DICOM标准接口的影像设备)进行保存,以方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有效的提取浏览,对及时诊断提高极大地帮助。在数字化收集方面,目前有几种通用的数字化收集模式,用得最多的就是数字转换收集和直接数字化收集。数字化转换收集就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手机公共卫生影像档案资料,数字化设备包括用于科技研究的各种照相机,扫描仪;直接数字化收集就是收集影像资料。PACS从而大大提高了医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而医院再将所得数据上传至公共事业机构,再形成公共卫生影像档案,将可以大大提高医院同地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间的信息交流,同时数据储存在公共卫生档案中,可在将来对以后的突发卫生事件(特大传染病、疫情等)起到鉴别、依据和凭证作用

1.2.3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影像数字化档案库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公共卫生影像库对医疗活动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加强作用。由于影像库资料档案是在实践和工作中建立的,所以它极具保存价值,可以对以后的突发卫生事件(特大传染病、疫情等)起到鉴别、依据和凭证作用,所以说,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对公共卫生医疗影像数字化档案管理具有重大的实际作用。众所周知,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公共卫生影像库有以下两优点:①保存完善且具体而形象。完善的数字化影像库可以完整的重现病例的各种组织结构,能够将各种文字图表和结论形象的展现出来,具有良好的保存价值,以备将来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治方面提供数据。②极强的信息性。由于能够极清晰地样本中存在的组织病变,从而极方便地获取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

1.3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以及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

2结果

对比分析应用PACS系统对诸多参数的影像,在应用PACS系统后,运用统计方法对单位成本、等待时间、平均检查时间等诸多参数及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比较。影像分析的平均检查时间减少64%、等待时间减少了56%、出报告单位成本降低了56.1%。结果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公共卫生医疗图像信息在医疗信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医疗影像档案也已公共卫生医疗档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超声影像数字化管理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PACS系统把产生的各种公共卫生影像技术资料智能化,网络化,有效地把人力物力和资源整合起来,使资源得到共享。本着以利用为目的的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PACS系统,使公共卫生影像档案管理不断数字化。而这样快速化的数据传输通道,也可在公共卫生医疗档案快速有效的建立档案并且为将来的病案提供依据。为了有效地提高公共卫生影像档案数字化管理,最基础的就是发挥和提高公共卫生影像技术档案的管理水平,提高基层各个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水平,其次就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只有意识到公共卫生医疗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影像数字化档案库,利用先进的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以及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联系才能使公共卫生影像档案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更好的提高科研效率,更好的方便公共卫生管理者的管理和决策,从而提高效率,造福全人类。

参考文献

[1]向群.医院超声影像数字化建设新探[J].医学信息,2008,21(4):446-447.

[2]刘魏峻.声像档案的文化内涵[J].城建档案,2006(10):1.

[3]邓清文.档案管理数字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1(13).

[4]徐卫良.浅谈新时期高校声像档案的管理和利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校,2005(1):1.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公共卫生;体系;职能;健康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由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诸多问题已超越了国界,促使世界各国在公共卫生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公共卫生方面的双赢和多赢。面对公共卫生的全球化发展,中国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的现代公共卫生医疗体系。2003 年卫生部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全面实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定了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卫生科普宣传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并颁布了10 部与公共卫生有关的法律,以及若干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最佳模式应该是政府行为+科学技术+社会动员。现代公共卫生体系是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等体系在内的一个大范畴,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首先应将公共卫生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实现公共卫生体系的全面建设,保证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总体运作效率。另外,公共卫生职能履行必须有法律保障,应制定公共卫生体系的母法,明确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及其职能,公共卫生的职权职责及其主体都应该是法定的,做到权责统一。根据发达国家实行的模式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适合亚太地区国家的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框架,中国现代卫生体系的建设包含十个方面的基本职能,其中涉及三大类的卫生服务工作,各项职能的履行又可具体分解为规划、实施、技术支持、评价和质量改善、资源保障五个环节,需要不同的部门或机构来承担。

1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

1.1 建立完善的政府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院。

1.2 预防和治疗的服务机构(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社会团体等);保障公众安全的部门(公安、消防等);保障生存环境的机构(环境劳动保护、质量监督等);促进精神健康的机构(文化、教育、体育等);交通运输部门;提供经济资源的商务机构;救助弱势群体的民政慈善机构。

2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涉及的三大类卫生服务

2.1 由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的,常规开展的疾病监测、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护、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卫生服务工作。

2.2 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和措施。减少环境对人群健康的不良影响,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

2.3 卫生服务的保证,有效保证卫生服务质量、公平性、安全性。

3 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应履行的十项基本职能

3.1 监测人群健康相关状况

①连续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报告反馈、交流与人群健康相关的信息;②建立并定期更新人群健康档案,编撰卫生年鉴;③人口、社会、经济学等信息;④人群健康水平,如营养膳食水平、生长发育水平等;⑤疾病或健康问题,如传染病、寄生虫病、心理疾患、突发卫生事件等;⑥疾病与健康相关的因素,如生物、环境等因素;⑦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如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等;⑧公共卫生资源,如经费、人力、机构、设施等;⑨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和培训信息。

3.2 疾病或健康危害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3.2.1 对正在发生的疾病流行或危害人群健康突发事件,如传染病流行、新发疾病的出现、慢性病流行等,开展调查预防并采取控制措施,开展病例发现、诊断、治疗。

3.2.2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应急预案常规储备。

3.2.3 对有明确病因的疾病实施健康保护措施,如免疫接种、饮水加氟、食盐加碘、职业防护、婚前和孕产期保健等。

4 发展健康的公共政策和规划

4.1 发展和适时更新健康的公共政策、法律法规、卫生标准等,指导公共卫生实践、支持个体和社区的健康行动、实现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4.2 发展和更新卫生规划,制定健康目标和可测量指标,实现连续的健康改善。

4.3 多部门协调,保证公共政策的统一性

4.4 全面发展公共卫生领导力量。

5 执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卫生标准

5.1 全面深入执行公共政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卫生标准等。

5.2 依法开展卫生行政许可、资质认定、卫生监督。

5.3 规范和督察卫生监督执法行为。

5.4 通过教育和适当的机制,促进从业人员依从。

6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6.1 开发和制作适宜的健康传播材料。

6.2 设计实施健康教育活动,发展个体改善健康所需的知识、技能、行为。

6.3 设计和实施公共场所的健康促进活动,宣传支持个体的健康行动。

7 动员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

7.1 通过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提高社区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实现增权。

7.2 开展伙伴关系和建立健康联盟,共享资源,促进人群健康。

7.3 组织合作伙伴承担部分公共卫生基本职能,并进行监督和管理。

8 公共保证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8.1 保证个体和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可用性。

8.2 帮助弱势人群获取所需的卫生服务。

8.3 通过多部门合作,实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9 保证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9.1 制定适当的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确定有效可靠的测量工具。

9.2 监督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9.3 持续地改善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卫生服务的安全性

10 公共卫生体系基础结构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结构是庞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神经中枢。

10.1 发展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岗位准入、内部考核、分流机制,保证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高素质、高效率。

10.2 发展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包括建设卫生信息平台、管理整合信息系统。

10.3 建设公共卫生实验室,发展实验室检测能力。

10.4 加强和完善组织结构体系,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管理和运行机制。

11 研究、发展、实施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此项职能为公共卫生实践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11.1 全面地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科学研究,研究公共卫生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发展革新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支持公共卫生决策和实践。

11.2 传播和转化研究成果,应用于公共卫生实践。

11.3 与国内外高端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 《关于深化医疗改革的意见》。

[2] 徐缓,美国洲公共卫生法律项目对我国立法的启示[J].中国公共卫生,2007,5.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 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 《兽医公共卫生学》相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公共卫生学领域中的应用 基于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技能考核的《环境卫生学》技能考核改革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兽医公共卫生工作刍议 《卫生学》的实践教学设计 公共卫生学家伍连德 浅谈公共卫生监测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对策 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如何提高兽医公共卫生水平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卫生学》的教学方法 浅谈综合医院中药工作的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谈公共卫生危机传播中新媒体的运用 浅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本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韩杰 尹荣焕 韩小虎")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要组成部分,也是利用兽医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保障人类健康的综合性学科。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且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 教学改革 兽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058-02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学科,也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利用一切与人类和动物健康问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及物质资源,研究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实验动物和比较医学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是一门以兽医领域技术和资源直接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动物染疫、动物性食品污染造成的人畜共同患病和食源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规模化养殖污染严重等问题的出现,使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并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及专家对兽医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关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兽医专业学生将来能够担负起利用兽医领域技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任,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在动物医学专业、动物检疫学专业以及动物药学专业开设了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且知识更新很快,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 更新教学内容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主要涉及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的安全、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四大部分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新发现的疫病不断增加,目前已达100余种,如1985年英国发现的疯牛病,1997年香港发现的H5N1型人禽流感,2009年墨西哥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等。同时,旧的人畜共患病如炭疽、布鲁菌病、鼠疫、流感、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些新发和旧发的共患病从发生的病因、症状、病理等方面在课堂上有侧重地向同学介绍,同时还针对SARS的防治引入人医和兽医的协同配合共同防治的事例,增强同学们对兽医公共卫生的深一层认识。针对当前动物性食源性疾病和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在课堂中增加了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人为加入药物,如“瘦肉精”、兽医药品和不适当的添加药物等,屠宰过程和加工环节人为制假、以次充好等问题的阐述。另外,很多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学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该课程很多内容着眼于大环境的统筹、标准和法制等内容,缺乏专业技术性,对生产缺乏指导意义而放松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就学生在此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中增加了课程讲解环节,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内容虽然宽泛,但知识的系统性、融合性很强,并且代表着时展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二 改进教学手段

在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与生产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内容,需要将目前的很多重大环境问题展现出来;在讲授养殖污染与人类健康时,需要将畜禽养殖的现状展示出来,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和养殖污染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并了解导致污染的原因。这些内容的展示都需要将现实情况搬到课堂当中,借助图片、多媒体视频、音像等进行教学。同时由于兽医公共卫生学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系统庞大,学科跨度广,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

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网络和多媒体已经被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性好、信息反馈及时的特点,通过影像直接展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动物屠宰检疫时,我们借助多媒体图片、网络视频技术展现了屠宰检疫宰前检疫的内容、宰后检疫的具体部位,使同学们对屠宰检疫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如,在讲授食品生产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系统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CCP的监控体系、建立纠偏程序、建立验证程序和纪录保持程序等分别做出展示,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网络平台,将教学大纲、教材与参考材料、教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使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最新的与兽医公共卫生学有关的事件、法律法规、标准等内容及时上传并更新,让学生随时了解该门学科的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范围。另外,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内容上传至该平台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只是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借助这种手段能更好地进行“互动式”的交流,真正尊重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传统的理论讲授中增加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案例引导下,随即组织学生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教师与每一个讨论小组进行交流互动,然后,每小组排出一名代表针对案例问题进行发言,表达该小组的讨论意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意见进行总结,以此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针对课堂上讲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个议题进行课堂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议题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讨论意见,由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讲述,讲述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就整个讨论环节进行点评,并最终就某些观点进行纠偏。

此外,在教学中注意案例式教学法的引入,最大限度地模拟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在案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兽医公共卫生教学中,我们将以人医和兽医协同配合共同防控SARS为案例引出当前我国共患病防治中存在的人医和兽医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情况,兽医的重要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等问题,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深化。该模式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问题情境中,便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新型共患病以及动物食源性疾病会不断地爆发。针对这种情况,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也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兽医公共卫生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质量,在学校和相关院系的支持下,任课教师要积极推进思想解放进程,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并积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将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实践技能;预防医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R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b)-0005-03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for preventive medical students

NI Jindong1 XIONG Yongzhen2 TANG Huanwen1

1.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08, China;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08,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restricted factors in current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for preventive medical students, such as confusing the concept of practice skill and that of emergency skill,or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attern and the teachers can’t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practice skill training. If we want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skill of preventive medical studen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skill of the teachers, create more chances for the students practice, reform the course content following the hotspots in public health, make full use of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Key words] Practice skill; Preventive medicine; Talent cultivation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在信息越来越发达的当今社会,随着2002~2003年SARS疫情的肆虐、2005年后禽流感事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2009年甲H1N1流感的全球警报、2010年的舟曲泥石流灾难等等事件的现场新闻报道,即使是非专业的普通百姓逐渐了解并理解了预防医学及专业人员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的重要作用。除了这些世人瞩目的危害严重、影响面大的突发卫生事件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传染病疫情(散发、局部暴发)、学校工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食物中毒或其他职业危害事件等,同样需要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及时准确的现场调查处理,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疾病谱改变、人们对健康需求提高及多元化发展,我国当前面临着以急性传染病、寄生虫防控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压力仍然十分沉重,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卫生革命需求日益强烈的复杂局面,因此预防医学人员将越来越多出现在社会卫生服务领域,在地方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不同配合情形下开展疾病防治干预工作(由于人们对健康及潜在危险因素了解程度的差异,相比在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状态下,这些情形下的预防干预工作更为困难),同时社会与工作实践对预防医学专业人员的现场工作技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1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技能培养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是我国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机构的后备军,从卫生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规范》和《卫生监督手册》内容,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以及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考实践技能内容,都反映了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技能的强烈需求[1-2]。而当前医学高等院校在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技能培养方面,尚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高等医学院校应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概念、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随2003年SARS爆发及之后的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人们认识到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急技能培养的重要性。查阅文献能发现,随后的数年间,出现了大量关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的教学科研活动和论文。一定程度上存在将应急技能培养当成了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主要内容[3-4],这是有失偏颇的,其一,一个成熟、具备独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卫生医师,是必须经过若干年实践工作,经过多次小疫情、小事件现场工作,逐步锻炼出来的,高校教育不可能代办这一切;其二,常规性工作,小现场、小事件的处理是实践工作的主要内容,特别是高校扩招之后,更多的学生将就业于基层单位,情况更是如此。

1.2 对社区卫生工作技能培养重视不足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在公共卫生中所占权重、意义越来越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将成为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之一。但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仍然主要定位于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机构等传统性公共卫生单位,无论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实习安排等都欠缺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岗位技能要求的培养模块。

1.3 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学师资缺乏

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都设有不止一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一般由有附属医院身在临床一线、具有临床实践经验的中级以上医师授课,而预防医学专业授课教师大多没有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从业经验,专业学习及职业生涯局限在大学校园内,本身缺乏现场实践技能知识储备,不能满足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求[5]。而高校现行的教师工作质量评价、职称评审等偏重科研成绩,相关科研基金偏重资助基础性研究,忽视实践应用性研究,使得预防医学专业教师的在职学习、继续教育也更加偏离实践技能的学习与培养[6]。体制上高校与公共卫生一线单位的隔阂,也限制了年轻教师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

1.4 教材内容与实践工作存在差距

由于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绝大多数又是高校教师所编写,这样的教材必然与实践工作有距离和隔阂,普遍存在内容更新慢的问题[7]。比如目前预防医学专业通用的数本教材中关于儿童疫苗免疫接种程序都存在明显错误,参考的仍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免疫程序,而我国目前已对疫苗实行分类管理的知识更是少有提及。

1.5 教学方式问题

目前高校教学包括专业课教学仍是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对一个章节重点理论、原理的讲解陈述,学生忙着不停记笔记,寻找可能的考试重点[8]。理论基础无疑是高校教育十分重要的部分,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是今后能够适应专业工作、提升专业技能的必要条件,但问题的症结是,专业理论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并初步了解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链接点,专业理论应该是活的工具方法,而不是死的概念。

1.6 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领域工作性质与临床工作有很大区别,面对的工作对象多为人群,采取的措施覆盖的往往是一个地区(或一个社区、集体单位),一项工作或一个防治措施,从最初的调查取证、方案的形成及最后的实施,常常需要与不同单位机构、人群的接触、协调等,这就需要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语言书面表达、基本的管理能力等,而目前教学在这一方面普遍缺乏或不系统[9]。

2 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首先应关注理论学习(课本理论、概念)与现场实践的结合,解决这一症结需从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与方式-学生这样的关联链条入手;其次,应注意多途径及时获得公共卫生实践工作中的最新进展材料,让相对稳定的基础理论与不断变化的现场实践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第三,教学方式的突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可能的时间、空间,在专业学习技能培养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2.1 创造机会、鼓励专业教师培养、提升自身实践技能

突破当前预防医学高等教育的封闭半封闭状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高校内的专业教师接触公共卫生实践,基于目前实际,可采用送年轻教师参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举办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让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参与附属医院涉及预防医学如:防保科、预防接种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科、体检中心等相关科室实践工作;加强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机构合作交流,采取联合申报课题等方式,创造高校教师与地方单位交流学习机会,并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过程中接触实践工作;条件允许,可探索专业教师到相关地方单位开展兼职锻炼途径。

2.2 纠正实践技能培养的概念与定位错误

高等医学院校不应该、也不可能直接培养出具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专业学生。因此大学期间的教育培养应更加主要关注:常规工作所需现场技能,让学生知道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抽象的理论如何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提供必要的基础储备,让其在毕业后尽快适应日常工作需要。在此基础上,经过若干年常规实践锻炼,逐步成长为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人才。

2.3 结合相关科研活动,指导专业学生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预防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走向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必备能力。应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情况,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科研课题申报和课外科研活动;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吸收专业学生参与自己主持的科研工作,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具体应用,不仅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更有利于其提高学习兴趣。本项目组针对2009年甲型H1NI流感疫情,指导一学生科研小组开展社区居民防治甲型H1NI流感的KAP调查,该课题小组学习实践了样本选择,现场组织、调查,数据库编写,数据统计分析,1篇[10],并由该小组结合现场工作体会,编写注意事项,向其他同学介绍交流,取得较好效果。

2.4 立足实际,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实现教学形式、内容的不断更新

吸取“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与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前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老师指导学生,以专题小组形式,通过跟踪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相关专业文献检索,进行案例式公共卫生事件概要编写,同时结合实习课教学进行讨论、分析,对编写优秀的案例进行汇编,留作以后的教学补充材料。以上方式不仅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热情,还为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跟踪公共卫生热点问题提供帮助。

2.5 利用专业实习机会,实行学校、实习单位双导师制

专业实习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提升实践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课题从课题设计、计划、现场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分析到形成毕业论文,一定程度上模拟了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公共卫生相关工作中处理专项工作的流程,即针对规定或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或工作中发现或接到的卫生事件报告,组织安排人财物、时间,开展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统计分析数据、形成意见建议,向上级单位及所有“应该知道的人”报告。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带教老师选择课题方向,开展现场资料收集工作,学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教师同时指导,有利于学生在理论、实践双方面获得较好的指导;同时,对学生毕业课题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有利于学校、基层单位实现优势互补,增加两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

2.6 关注社区卫生实践所需技能培养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高校扩招,越来越多预防医学生将会就业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此应及时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教学内容,同时相应的调整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开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习基地。让学生初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机制与流程,培养学生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疾病监测、人群健康风险评及健康管理、协助上级单位开展疾病控制的能力。

现场实践技能培养是目前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中的“短板”,面对社会防病需求,我们应积极探索、建立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途径;创造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机会,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储备;紧跟我国防病形势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科研活动及实习教学给学生提供接触实践机会,引导学生体会理论知识在实践工作的具体应用。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突破与改进,以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 陇德.我国重大传染病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3):1944-1946.

[2] 凡学龙,梁维君,周桂凤.创新教学机制,培养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J].中国校外教育,2009,6:84.

[3] 张秀军,孙业桓,郝加虎,等.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教学研究[J].疾病预防控制,2005,9(3):266-268.

[4] 万成松,李华,王冬,等.高素质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6-17.

[5] 高锡锐.强化高校学生工作的功能,培养预防医学实用性人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625-626.

[6] 涂白杰,刘达伟,李革.论我国预防医学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 医学教育探索,2005,4(2):107-109.

[7] 张志勇,杨莉,韦小敏,等.全面改革预防医学教学,培养新型公共卫生人才[J].医学教育,2005,3:12-14.

[8] 黄锟,陶芳标,郝加虎.以案例为中心,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思维的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43-44.

[9] 江敏,刘达伟.我国预防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现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36-38.

[10] 苏航,林润华,陈其娴,等.社区居民甲型H1N1流感KAP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5-7.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博士 培养差异 科研 学术 导师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Public health philosophy doctor(PhD) graduates is the top level of high?鄄level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is not only the main way to tain high?鄄level medic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personnel,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educa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ate, and the its education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he education of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in the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as set as control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education model of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by PhD amission examination,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graduation system and the role of supervisor,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China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Key words】public health PhD; education differ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ic; supervisor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84-01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作者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了为期15个月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在此期间作者深深感到中美公共卫生博士培养方式的差异,及哈佛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的校风,对于国内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有很多借鉴之处。

1.严格的博士研究生入选条件

以哈佛大学为例,对于博士研究生的筛选主要参考以下考试成绩,如GRE或MAT,2-3封推荐信,个人申请材料和面试,哈佛大学的博士筛选要求不一味强调书面成绩的重要性,即使是GRE等考试也只是作为参考,更多的注重在面试和推荐人的评价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体现了其对于博士研究生能力全面性和价值性的要求,同时没有年龄限制[1],以作者在美国导师的博士研究生为例,总共4位博士研究生,均为5年制,其中有过工作经历的博士研究生就有3位,只有一位是来自耶鲁的应届生。相比较,国内的博士入学招生,其中考试成绩是占绝大比例,面试成绩占比相对较低,同时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美国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都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而国内基本上只有教授才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

2.开放自由严谨的科研学术环境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有3年制硕士转博士和5年制直博两种,其中主要为5年制[2]。以五年制博士研究生为例,前两年主要为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在这两年中基本不进入实验室,到第三年只有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实验动物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和进行实验,培训过程为期一个月,各个实验室以PI为核心,以专业小组来进行科研学习和工作,以作者所在教研室为例,环境卫生学系下设暴露、流行病和风险研究小组,环境和职业医学和流行病项目小组,分子整合生理科学小组。作者所在PI是分子整合生理科学小组的主任,所有的科研学术活动基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二上午9:30都会邀请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在以小组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整个公共卫生学院在中午都会进行提供午餐的学术汇报。在所有的汇报过程中,任何人有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讨论非常热烈,同时所有邀请来的专家都会将最新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当然在汇报过程中是严禁拍照的。所有邀请来的专家不仅包括专业学术领域,同时也包括各个基金会的负责人和捐赠者,如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等,同时导师也要求研究生一年要完成至少一次系内的学术报告,主要为自己的近期研究内容。因此所有的学术汇报都是非常前言的,同时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也促进了科研上的合作,以哈佛大学为例,就与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哈佛-麻省理工联合研究中心。在博士生学术培养上,良好的学术氛围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完成学术工作的同时,博士研究生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短期的各国间博士研究生的交流项目,非洲援助项目等,应该说哈佛大学在培养上除了学术能力上,也非常注重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适应不同职业的要求,掌握公共卫生理论知识,能够独立领导完成相应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

3.自由严谨的毕业制度

国内大学对于博士毕业有着较为严格的条件,同时在一些要求上略有不同,但一般需要研究生完成相应学分,通过盲审,,毕业答辩,和发表相应数量及SCI影响因子的文章,哈佛大学对于博士学生毕业除了有学分要求外,还设有一个专家委员会[3],委员会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审核,来决定是否学生具有启动答辩的必要,一般对于研究内容要求能发表1-2篇文章的工作量。作者所在课题组就有一位博士2年内,因为专家委员会认为其研究内容还缺少关键的环节,多次不同意其启动毕业答辩。

4.导师的作用

中美博士研究生都有一位指定的导师,区别在于导师职责的不同。国内导师管理研究生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觉,自律,当然也有部分导师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哈佛的导师则不同,其十分注重引导的作用,非常善于听取博士生的意见和建议,他会从他的角度提出一些引导。同时中美导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期待不同。国内导师都希望学生毕业后能留在自己实验室,甚至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而作者在哈佛大学看到基本上所有哈佛毕业的学生都不会留在本校,甚至是做博士后也会到其他学校,没有留校这一说法,这样一个是可以吸取多个实验室的经验,掌握多门技术,另一个也有利于科研思路的突破。

总之,相比较国内,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更多的注重个人独立思考,领导能力和专业学术能力的培养[4],其入学的要求相对灵活,特别是在招生上,更是显示出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特别是公共卫生的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学在培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博士研究生期间会不定期请各国卫生部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校进行探讨,充分培养其个人能力。从作者学习期间的了解,美国大学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是具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所有的课程,培训,交流,学术或非学术讨论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出发的[5],而国内现行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强调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关的专业引导,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个人能力问题凸显不足。

参考文献:

[1]温世浩,任为民,马修强,王錾,许放,周东,贺祥:中美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教育比较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2-473.

[2]李跃华: 中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606-608.

[3]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中美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466-469.

[4]马玉龙:自由与创新: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探析.西北医学教育2015,23:960-963.

[5]李立国,詹宏毅: 中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比较分析. 中国高教研究 2008:29-39.

作者简介:

莫烽锋(1984-),男,博士,讲师。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江苏省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环境美校”为动力,强化职能,突出重点,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公共卫生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开展以环境卫生、健康教育和除四害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社会公德、卫生健康意识,维护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提升师生健康素质和水平,保障广大师生员工身心健康作贡献。

二、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完善三级公共卫生组织网络

1、调整学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学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健康教育、校园环境及公共场所卫生等工作的指导、督查和考核。

2、建立、健全学校、学院(部、处)、班级三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校长为学校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院、各部门负责人为本单位公共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院(部、处)、班级设立公共卫生责任报告人,各学生宿舍设立卫生督查员。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健能力

1、利用各种媒体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净化、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保健能力。

2、结合与学校卫生相关的主要卫生节日,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控烟禁毒、食品卫生安全、意外伤害防范等专项宣传教育活动。

3、做好传染病多发季节或发生传染病疫情时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预防接种。

四、进一步加强疾病防治和监控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病能力

1、进一步优化校医院(医务所)门诊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切实提高校医院(医务所)门诊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2、加强各种传染病防控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迅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根据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切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

3、做好年度新生入学体检和大三学生的体检工作;完成一年一度的教职工体检,做好教职工健康分析、管理,提高预防保健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身心健康素质和水平

1、充分认识高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健康教育工作切实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细化学校健康教育网络组织成员,落实到人。

2、积极参加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组织开展的健康教育知识网络宣传活动,组织专业人员完善学校的健康教育专门网页“心湖网”,适时组织指导学生上网学习相关知识,迎接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开展的健康教育网页设计比赛及健康宣传教育活动。

3、积极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高校预防艾滋病学生辅导员培训班活动。在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期间,省教育厅将指导各高校依托校园网络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4、积极参加市健康教育所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完成市健康教育所下达的各项任务,搞好市、区、校等各级健康咨询活动。认真参加有关健康教育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5、努力创造条件为大学生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和卫生知识讲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减少心理疾患的发生,并把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6、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充分利用学校个体心理咨询室和团体辅导室两个平台,聘请专兼职咨询专家,及时处理个体咨询中的特殊案例。开展主题团体心理辅导,扩大心理辅导的覆盖面。

7、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继续办好心理健康教育刊物《心翼》,通过《心翼》这一重要载体,让同学们分享成长体验、交流心情故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和放松心情。不定期编印健康知识小报,制作《传染病防治知识手册》,做到新生入学时人手一份。

六、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1、加强爱国卫生宣传工作。通过校园网、宣传栏等途径广泛宣传爱国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爱国卫生工作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爱国卫生工作的积极性。

2、积极组织开展四月份“爱国卫生月”活动,并利用“五・一”和“十・一”节日集中整治校园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进行全校卫生大扫除。校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将督促各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做到水泥、砂、石料和工程垃圾的运输、堆放规范;加强学校民工集中居住地的卫生监管,督促用工单位及时清除卫生死角,定点定时清运生活垃圾。加大力度整治实验室周边环境,进一步规范实验室实验基材和废弃材料摆放秩序,督促实验室对废弃材料及时外运处理,确保周边环境整洁。

3、加强除“四害”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除“四害”专业灭杀机构密切联系与合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灭鼠活动,确保鼠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进一步做好夏、秋季灭蚊蝇工作,铲除孳生地,清理卫生死角;科学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蟑螂密度。特别加强对厕所、垃圾箱、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消杀灭工作。

4、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为切实做好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将与有关餐饮部门责任单位签订《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状》。各餐厅、饮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量化分级管理。坚持餐厅炊管人员持“卫生许可证”上岗,定期开展行业卫生检查(包括个人卫生、室内外环境卫生、工具售货、防尘防蝇防鼠、用具容器清洁、生熟分开、食品保鲜等),确保食品和饮食安全。

七、进一步开展形式多样的红十字会活动,弘扬“红十字会”精神

1. 加强学校红十字会领导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召开学校红十字会理事会,调整红十字会理事,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逐步建立各学院红十字会,保证红十字会有组织、按计划、经常性开展活动。在学校现有红十字会成员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实并壮大红十字会会员队伍。

2. 利用多种形式加强“红十字会法”和“红十字会章程”的宣传,在大学生开展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基本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红十字会员的整体素质。

3. 努力开辟红十字活动室,建立并完善红十字会会员档案和红十字会活动文字图片资料。

4. 开展多种形式的红十字会会员活动。办好红十字会宣传阵地,利用校园网、校报、宣传栏,及时地宣传报道红十字会方面的信息;加强高校校际间的红十字会工作交流,组织学生红十字会到其他高校红十字会去参观学习;举办卫生及救护知识讲座1~2次,组织观看《野外生存与自救》、《火场自救与逃生》录像,教会红十字会员自我保护的能力。

5. 利用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开展红十字会宣传活动。组织新会员学习《红十字法》、《红十字章程》及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基本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大学生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基本知识竞赛活动。

6. 组织参加高校学生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治病救人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报名动员工作;组织大学生开展两次无偿鲜血活动。

7. 组织预防艾滋病的同伴教育学习班4-6期;举办大学生急救员培训,争取培训40~50名取得省红十字会急救员资格的急救员。

8. 利用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等重大节日,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敬老助残,慰问烈军属、离退休老教师或生活困难者。积极探索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确定帮扶对象,给孤寡残疾人送温暖的活动。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医院;公共卫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45-01

前言:许多不明原因的疾病经常会引发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使更多人患病,利用相关信息系统能够做到比疾病预防机构更早更确切观测疾病的先兆,从而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对应对突发事件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1信息系统在医院中应用所需的材料和方法

1.1信息系统需要的材料:在信息系统管理中,因数据是其进行管理的材料,故而数据的采集是必不可少的。医院中,遍布各处的门诊、医技和住院登记等各岗位之上,都需要安排联网计算机工作站和中心服务器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医院的信息系统使用到的数据库系统和服务器操作系统都能够为信息的存储和运算带来很大的便利。

1.2构建信息系统的方法:在信息系统构建的过程中,会应用到c/s架构,而服务器端的数据库就选择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这是能够将公共信息用到的数据库集成于医院信息管理所需的大型的数据库。前台开发使用的软件是Powerbuilder。

设计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来使用报卡的方式报告公共信息。严格按照报卡格式和内容逻辑的要求来填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想好填报的质量和效率等问题。尽量手工采集病号的信息,尽量少的使用选择方式录入,从而使采集规范。采集好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管理处,信息管理处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

公共卫生软件集成了医院的信息管理的门诊、医技工作站点和住院工作站等。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当医护人员发现了需要报告的案例,就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使用相关模块来进行报告和数据的传输。在相应的部门当中,适当安装数据分析及监控软件,来完成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及将数据按规定上报等任务。

2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应用中的成效

2.1利用信息系统,做好预防宣传:在门诊和住院工作站等地方集成的传染病相关报告软件以及在医院防保科处运行的传染病预警类软件,共同组成了传染病的报告和预警部分。

传染病的情况由相关软件进行采集和整理,并完成传染病的报卡提醒,保证准确、完整以及无重复。预警软件需要提前设定好一定的预警参数,然后负责审核、统计、整理上报来的病例,并把病例的数据和提前设定好的参数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监控和预警。

遇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充分利用网络对其进行分析和相应应对措施,并进行宣传和教育,从而遏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盛行。一些相关疫情适当在网络上进行公布,不仅能够使得群众了解到当前疫情的并进行相应反应,也有助于各地医务人员进行异地高效交流,尽量减少疫情的发生并更好应对疫情。

报告和预警模块的应用能够提高医院相关疫情报告的质量和速度,同时有助于察觉到新病情的传播和流传,从而提前做好有效的防御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2.2信息数据的采集和传送:当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时候,通过利用网络能够更好地切断感染源,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也防止疾病的传播。充分利用网络能够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在传染性疾病盛行的时候尤其能够显示出其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工作站点进行合理的配置,既能够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还能有效地减少交叉感染。对于特殊高传染性疾病,就要适当增设微机工作站点,在清洁区及污杂区增设专门站点,这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在清洁区和污杂区内工作。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在污杂区内的工作时间,通过网上信息系统来进行病号的挂号、登记、检验和相关报告等工作,这就不需要面对面采集数据及情况,也避免了纸张传递等促进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医生在网上进行病历的调阅,吩咐医嘱以及写出相应的报告等,都能够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

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医院的一些管理,医院在实行了微机管理之后,影像的检查和病人的检验等报告都能够经过网络上传达到共享的目的,辅诊管理将病人的各种检验和检查类的报告在网络上进行传递,既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递到医生手中,又能够避免因纸质报告的投递而产生感染。

2.3远程会诊,促进疾病治疗: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充分利用网络能够为医疗带来很多的便利。比如远程网络的使用,实现了远程教学和医疗会诊,实现了零距离的诊断和教学,这在实践中被较好的使用。

一些传染性疾病都具有发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因此利用远程会诊的方式,来和相关专家来进行交流,探讨应对措施。进行网上会诊,远程了解病者的相关情况,网络传输病例和检验报告等,精心诊断并详细解答疫情中的问题。这使得远程会诊变得简单和高效。

3信息系统在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些临床医生,对于感染和传染等疾病的报告不是非常重视,因此使得漏报错报等情况发生的比较多。填写门诊日志的时候字迹不清晰或者是项目不完全,这些都会造成发生卫生事件的时候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患者。所以在使用信息系统的时候,要认真核对患者信息,清晰明了记录患者病情,通过实现快捷卡来方便相关病情填报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到工作效率。信息的采集要经过相关校对和提醒审核,使得填报质量能够相应提高并避免了漏报,实现方便快捷、准确地采集卫生数据。

在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做到及时和准确。通过建立灵敏高效的突发事件监测体系来提前捕捉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信息。并通过建设相应模块来实现及时并准确地采集传染源、发热门诊和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并进行相应预警。得到预警之后,指导机构对此事件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尽早地做出有效对策。

结语:合理地使用信息系统,不仅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节省了人力,同时也符合了人们对精确度的要求。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医院的管理工作会更便捷而高效。

参考文献

[1]罗乐宣,冯占春,张剑.医疗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体系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3):3-5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66-02

WHO/FAO定义:兽医公共卫生是专业的兽医技术、知识和策略用于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动医、动检专业中一门重要的预防兽医学课程,该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宏观与微观结合、知识与技能融通的综合性学科,不仅在维护人类健康和保障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而且在推动兽医学和医学相互渗透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乃至网络技术,也难以摆脱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依然遏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积极探索兴趣的提升,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脱离兽医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案例教学法是通过设置典型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目的在于有效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2012年我们申请了校级教研项目,即在动医、动检专业《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至今已历时3年,不仅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改善,而且也从中收获了一些体会,这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兽医公共卫生学案例教学的方法

1.案例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材料。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生产实际,精挑细选案例。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典型性。即在内容上要能涵盖兽医公共卫生原理,当前兽医公共卫生的要求,现实与规范的冲突等,使学生通过典型案例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兽医公共卫生相关知识。②时效性。即要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反映当前兽医公共卫生的发展情况与要求,教师通过加强对案例的研究,不断更新、补充新鲜的案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针对性。即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学生将来职业相联系的案例。④强综合性。即应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择案例,包括正面和反面的案例、浅显易懂和稍有难度的案例、影响重大和身边发生的案例等。从而增强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学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设计。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基础上,围绕与教学目标关系密切的重点内容和一些难以理解记忆的知识点预设问题。问题的设置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易后难,可以是单一性,或常识性,或创造性。

3.课堂交流。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介绍案例或通过多媒体展示、播放视频案例后,提出观点或设置若干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不同观点。如2015年3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关口开,危险来”为题报道了河北省衡水市深州、故城县生猪检疫监管工作存在突出问题,以及运往山东省德州金锣公司的生猪存在检疫和屠宰问题,而第二天正值动检专业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的教学内容,于是授课教师在播放视频案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二是在进行有关章节的理论授课时提前告知学生案例教学的有关要求,并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网站等,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此基础上,以3~4人组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多媒体展示和答辩。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提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切实关注身边的环境状况,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包括污染的种类、途径及其代谢等,进行了阐述和讨论。

4.归纳总结。课堂交流完毕后,教师应进行点评和总结。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对案例分析思路、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讲评,结合教学目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要点,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实际信息与理论知识的关系,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学生正确、合理、有价值的观点给予肯定,并对具体案例问题及相关知识进行系统阐述,而讨论中没有涉及的观点,教师应加以补充完善,以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

二、兽医公共卫生学案例教学的效果

课程结束后,以问卷调查形式由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参评学生共195人,其中161人来自动医专业,34人来自动检专业。对案例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优良的占87.69%(171/195),表明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公共卫生学》中的实践是认可的,主要体现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83.59%)和激发学习积极性(78.97%)方面,但在增强自主学习意识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对培养实际工作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见表1。

三、兽医公共卫生学案例教学的体会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中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以设置案例的模式将兽医公共卫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入教学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还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等,可以是现代高等农业院校推进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然而,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师实践经历的不足、学生缺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意识、教学课时出现紧张状况等。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法,较好地发挥其良好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结合各学校、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特点和要求等,寻找有效措施,合理解决相关问题,实现“教、学”双赢,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1.更新教学理念,把握师生角色转换。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理念,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积极发现、探究的主动参与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削弱,教师依然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2.强化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学活动并不总在教师的掌控下,学生思维活跃,常常提出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从课前准备、问题设计、案例讲解、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体现,到课堂教学中的气氛营造、课堂活动的驾驭、案例讨论中的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的归纳总结等,都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有丰富的本学科知识和较丰富的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既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又能适时增加新知识、新见解、新信息。

3.积极开发案例,选择多种教学模式。必须重视教学案例的开发。一方面注意将教学实践中反馈效果好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收集起来,建立案例库,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实践经历,充实案例库,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介绍案例时,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用多媒体展示文字案例,可搭配相应图片,使案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利用互联网播放视频案例,真实、及时、形象、直观。此外,可增加组织学生深入生产实际第一线,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或许对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改进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校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而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勤等方面评定组成。因此,多数学生便将精力集中在期末考试上,不重视平时专业知识的积累。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兽医公共卫生学》中的实践,把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案例讨论、课后案例分析作业等记入平时成绩中,期末考试也按50%的比例将案例分析题以选择题、问答题形式纳入试卷中,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习效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从而减轻了学生考试压力,增强了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万猛,李晓辉.问解案例教学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4,(3):73-79.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自我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则是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做好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讨论,在强化社会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当前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过程来看,受管理思想、人力资源组织特点等因素影响,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果。因此要重视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讨论,以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一、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确定

从当前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自我管理现状来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不规范已成为影响资金使用效果的重要问题,并且该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当前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过程来看,相关人员在工作中主要遵循《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中的相关内容展开管理,但在工作中,妇幼保健机构不能准确的认识到“相关人员支出”规定中的具体范围,在工作中不管患者是否与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直接相关,只要与“公共卫生”有关系,就将其列入医疗服务范畴。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总量严重不足,最终影响医疗服务效果。

而也有妇幼保健机构在自身管理中,对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项目进行全方面的预算管理,但在具体项目核算与明细中出现问题。例如,在孕产妇保健及儿童保健两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列支与本项目无关的单位其他公用开支。

(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资金使用效果不高是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又一问题,由于当前我国在有关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导致很多问题没有被发现,也没有指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受这一现象影响,各地区不能高效率的运用公共卫生资金,最终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例如,各地区卫生部门在确定不同地区的公共卫生资金数额时,不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更多的是采用“均匀散播”的方法分配资金,导致各地区出现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剩余或不足等问题,导致该资金的使用效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三)公共卫生项目的收支核算过程存在问题

在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中,由于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来源存在差异,且不同项目的支出渠道各不相同,也就导致妇幼保健机构在收支核算项目中出现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部分公共卫生机构在管理环节中,不能有效区分公共卫生项目的具体内容,盲目的将财政拨入资金与上级补助资金混为一谈,相互之间并未设置必要的分类核算项目;2.少量妇幼保健机构在项目支出管理中存在问题,不能详细标明具体的资金支出情况,只是以单纯的资金支出进行标准。上述问题严重混淆了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的来源于用途,导致相关人员不能有效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最终影响专项资金应用情况,出现资金收支核算风险。

二、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自我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明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

对当前的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在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环节中,必须根据国家所明确的12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展开支出管理,并适当的控制开展公共卫生项目所必须的材料、物耗支出等。在工作中,需要将以下几点作为工作重点:1.重点控制人员项目支出情况,其具体支出内容与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要求相一致,确保整个支出流程能满足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而在实际工作中,若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已经得到财政部门“财政补助收入――人员经费补助收入”的补偿,则不能以服务项目成本的概念而被服务人员使用。2.详细控制公共卫生耗材支出。针对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产生的物耗(例如儿童健康体检环节中所涉及到的仪器损耗等),需要重点控制该项目的资本支出支出情况。同时,要进一步明确专项资金的禁忌支出范围,包括不准用于基本建设、引进大型医疗设备等。总体而言,在公共卫生耗材支出项目控制中,需要严格根据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核心,通过合理控制不同项目的成本支出流程,保证各项成本支出的科学性。

(二)完善专项资金的监管机制

1.在专项资金监管过程中,所有专项资金的拨付要具有专属性,能根据不同地区妇幼保健机构的要求进行管理,若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相应人员的越权操作行为,需要给予一定的警告与处罚。2.在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根据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判断妇幼保健机构专项资金使用环节是否存在违规此现象,若发现违规,需要及时的进行纠正。3.要积极发挥社会在专项资金监管中的作用,要求妇幼保健机构以月份、季度为单位,定期披露一段时间内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鼓励社会群众多提出问题,保证专项资金的每笔支出真正的做到“服务于人民”。

(三)规范特殊资金的管理要求

针对当前公共卫生资金中的特殊项目,要做到专款专用,并组织相应工作人员开展专项项目核算,避免因特殊项目财务支出而影响本机构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针对这一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在操作环节,可以将资金支出与项目调度进行协调管理,而在具体的项目中,能根据具体的支出口径确定专项资金支出账簿。例如,某妇幼保健机构针对当前本机构中的特殊项目,可以在原有账簿的基础上,新设置专项的妇幼保健项目口径,用来专门记录特殊项目的资金情况,而原有账簿依然记录普通项目支出,来保证财务支出效果。

为进一步强化资金管理效果,需要根据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设置辅助帐台,保证其他项目资金管理更具科学性。以某地区的孕产妇保健管理问题为例,在管理环节中,可指派专业人员如实记录孕产妇保健管理环节中的各项财政支出情况,包括耗材支出、健康教育材料支出等,并且在记录过程中,能不定期的核算具体数目,保证资金支出记录数据与实际支出相一致。而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要重视与业务人员的交流,保证相互之间能详细掌握财政方案的数据及其项目核算要求,也有利于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积极整合各项公共卫生资金

在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为保证该资金能更好的发挥“聚集效应”,在管理环节中要重视对资金的整合,使其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一方面,要重视对上级财政补贴等项目的管理,确保能在总投资不变的前提下,将不同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整合到重点项目上,实现“钱用在刀刃上”,重点解决医疗结构在公共卫生服务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针对本地区儿童健康体检的问题,可以重点开展儿童健康体检知识教育、体现卫生管理等多种工作,切实推动本地区妇幼保健工作开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多种培训资源,能在充分了解本地区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规模,并将其分配到不同地区,通过逐步建立城乡人员双向流动机制,来强化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更好的实现公共卫生项目资金所带来的社会价值。

三、结束语

主要分析了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的相关内容,并从多个角度对如何实现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进行讨论。总体而言,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管理中,需要根据本地区资金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在了解不同地区专项资金使用要求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最终强化本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健.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财会研究),2013(03):85-86.

[2]盖彦芳.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资金管理的探讨与思考[J].现代商业(公共管理),2012(02):126-127.

[3]秦防修,邓水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J].审计问诊(审计月刊),2013(11);40-41.

[4]王彦梅.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自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2):226-227.

[5]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0]311号.

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院档案 疾病控制 档案编研

我中心在开展编研工作时,在突出疾病控制专业特色上做文章,使编研材料有很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受到业务人员的欢迎和好评。在工作中我体会到,要开发有疾病控制专业特色的档案编研材料,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以业务档案为编研工作的主要对象

疾控中心在以开展疾病控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基建、设备、会计、教学、声像、实物等档案材料。但由于疾病控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故而反映与记录此项工作的主要载体即业务档案也就具有了极强的专业性。此外,疾病控制在业务上又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对疫情流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在开展公共卫生的监督监测的过程中,都必须以业务档案为依据。因此,在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时,应首先从业务档案入手,编研材料才可能有专业特色,才能更有效地为中心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测工作服务。

2.选题要围绕业务上的主要任务

档案编研材料要有特色,要把好选题关。选题应围绕和反映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业务活动。脱离业务工作的选题,就谈不上编研材料的专业性。为此,档案人员应做到两个了解和掌握。

2.1要了解和掌握单位的中心工作

在安排全年的档案编研工作时,首先要摸清单位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以此来确定编研选题,从而确保编研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然而,对档案的利用往往都围绕着单位的中心工作,因此,只有了解和掌握中心工作,才能对当年的编研工作的开展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编研选题在大的方向上与单位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不偏离利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

2.2要了解和掌握各项业务工作内容

疾控中心的主要业务是开展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和管理以及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劳动卫生的监测。档案人员在具体做各专业口的编研计划时,应针对以上各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来确定编研材料的题目和适合的类型。为此,档案人员应经常深入科室,广泛地与业务人员交流,了解各科工作职责和范围,熟悉各业务工作的流程和具体内容,从中掌握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借阅中开展专题利用登记、发放利用意见表和分析利用效果登记等形式,充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这是确保编研选题具有专业性并能符合业务需求的重要环节。

3.积极开发深层次的档案编研材料

档案室在分析利用需求的基础上,针对室藏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开展多种层次的编研加工。如疾控中心的档案中有历年国务院、卫生部颁发的关于传染病管理的法规、条例、程序及业务技术规范,而疾控中心作为卫生行政机关委托的执法机构,在履行其职权时必须根据有关的法规条例进行。档案室如能编制有关的业务依据性文件汇编,就会十分有效地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这种文件汇编既实用,做起来又不难。

然而,由于疾病控制业务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在开展疫情的分析预测、制定防治策略以及对公共卫生实施监测的过程中,都需要掌握和对比以前年度的监测数据,特别是在开展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时,更需要以较长年度的相关数据做依据。

档案室在编制专题性统计分析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积极争取业务科室的配合

档案室根据所选题目,以中心室藏档案为依据,在完成对各年度相关数据统计后,可交予业务科室,由专业人员作出分析性报告。这样的编研材料既内行,又有一定的深度。

②统计分析时间跨度要大

统计分析材料的时间跨度越大,越能揭示出规律性、本质性的信息,越能有助于业务人员认识和总结疾病流行规律及公共卫生发展趋势。如果所跨年度过短,就没有多少实用的价值,不能为凑编研材料的数量而忽视编研材料的实用性。

③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编研不是杜撰,它必须以档案材料为依据,是在分析档案原件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题对数据进行取舍。因此,如实地采用档案数据,是决定编研质量及可靠程度的前提。有时,某个编研题目所需数据不能从档案上直接得来,就需要档案人员认真研究档案材料,找到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而得出,不能图省事而主观杜撰。

4.档案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

档案人员要努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做到编研材料有特色,为疾病控制业务服务,这是疾控中心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和进取的需要。同时,这项工作也对档案人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疾控中心档案人员,做好编研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有两层含义,一是档案编研专业知识,一是疾病控制专业知识。目前的疾控中心档案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因此加强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和编研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基础。另一方面,档案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疾病控制专业知识,才能阅读和分析业务技术报告和总结,才能选择反映专业特点和内容的编研材料题目及适合的类型,这是确保编研材料具有专业特色的前提。此外,在编研材料的编制过程中,即使请有关的业务人员配合进行,也需要档案人员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与业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才能共同完成对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档案人员要成为预防医学专家,但应该做到“耳熟能详”。还有,档案人员还应走出大门,向兄弟疾控中心学习编研工作的经验,这也是提高编研水平的捷径。总之,为进一步开展有疾病控制专业特色的编研工作,深入开发疾病控制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人员应注意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作者简介:

上一篇:读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