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0 22:58:41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一、深化改革创新,狠抓统计数据质量不放松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激发工作活力,推进统计发展的有力推手,按照国家和省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要求,结合实际,着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创新。

一是单位名录库建设逐步加强。严格执行“先进库、后有数”原则,规范名录库管理工作流程,提高企业名录库更新时效。建立部门联系制度,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并进行常态化维护;强化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共同做好基本单位名录中在库单位信息的核实比对工作;加大审核频率并增加重点服务业调查单位审核确认内容,提高新增调查单位审核确认工作的质量。

二是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统一部署,全市近3000家企业顺利实现了通过互联网上报统计数据。制定并下发了企业一套表新增调查单位月度审核制度和专业工作职责,建立了企业一套表数据质量定期巡查制度,出台了市统计局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办法,不断夯实企业一套表工作基础,提高企业源头数据质量。

三是服务业统计方法不断完善。出台了《市服务业统计调查资料纳入县区GDP核算方案(试行)》,并根据省局批复正式将服务业调查结果纳入对县区增加值核算。扎实做好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单位季度名录维护工作,全年新进服务业调查单位415家。在坚持服务业调查全行业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数据审核方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市服务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二、发力经济普查,推动统计调查工作上水平

坚持把经济普查作为全市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全省统一部署,高质量地完成了单位核查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经济普查顺利转入现场核查登记阶段。

一是精选两员,强化培训。及时组建市、县、乡三级普查机构,并层层签定普查目标责任书,建立分工明确、协调顺畅的工作推进体系。全市971个社居委共选聘“两员”3162人,“两员”队伍中基层组织工作人员超过90%,全面动员基础计生生专干参与普查工作。市县两级分层次、分类别召开专项试点、单位核查、电子地图绘制、普查登记、PDA使用及数据处理平台培训会议,对“两员”进行全员、全方位培训。

二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领导组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在单位核查、普查宣传等工作中密切配合、高效协作。在单位核查阶段,先后与市发改委、市人民银行、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经济普查工作的文件通知,组织上述部门全面参与并负责本系统单位普查表数据质量审核工作;与市工商局联合下文,要求各工商所明确专人承担查遗补漏工作。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市经信委、文化委、商务局、交通局、海事局等部门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行业单位核查和普查数据审核工作。

三是把握节点,强力推进。开展了普查专项试点工作,为普查积累经验、锻炼骨干;开展了城乡地址码维护工作,认真核对镇、村两级的区划和名称等基础信息,确保城乡属性代码的编码客观准确、科学合理;开展了普查区划分和地图绘制工作,针对县区勘界中存在的问题,市经普办领导现场进行指导和协调,明确了各普查区边界和飞地边界,按期完成全市普查区电子地图绘制工作;加强对普查物资的管理,做到各类普查物资准确接受,及时发放,制定了PDA使用和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责任到人。

在普查各重要节点,市局主要领导身体力行,局领导班子全员参与,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形成常态化跟踪督查机制,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市经普办建立普查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定期召开县区普办主任会议;实行市普查办主任分片包保工作机制,各专业科室参与督查工作各有侧重,有针对性地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把好核查进度关、数据审核关和质量控制关。

四是围绕重点,强化指导。在核查阶段,较早启动经济普查单位和个体户清查工作,建立了完整的按地理位置顺序的核查底册;加强部门单位登记资料比对工作,充分利用部门力量开展查遗补漏工作。截至1月20日,全市已录入核查单位3.27万户,其中法人单位2.75万户,分别占名录库的106%和100%;已录入核查企业2.23万户,占工商部门登记的88.6%;核查个体户14.85万户,其中有证7.65万户,分别相当于工商部门登记的135.2%和70.0%。按照潘朝晖市长的批示:“确保普查应登尽登、应报尽报,确保不漏项、不少报”的要求,目前,各级工商部门正全力协助开展查遗补漏工作,从各县区进展情况看,还将陆续有新增的单位,个体户数量也将有新的增长。

针对在单位核查中暴露出来的普查对象瞒报、少报的问题,及时提请市政府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参与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审核,并对本系统普查数据质量负责。市经普办及时将预填表数据导出,分别将医院、学校、网吧、运输等单位预填表数据提交卫生、教育、文化、交通等部门审核,并要求部门审核结果经领导签字盖章后提交市经普办。收集财政、税务等部门基础数据,指导县区对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和企业的收入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明确要求市局各专业科室全面负责本专业非网报单位数据质量,以网报单位分行业人均值为参考,指导县区加强在线审核评估;对重点单位特别是服务业重点单位,由局领导带队现场进行数据质量评估。

五是注重宣传,营造氛围。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经普宣传工作方案、召开经普宣传工作会议,日报拿出重要版面刊发致全市经济普查对象的一封信、刊登普查新闻图片、开设普查专栏,电视台安排黄金时段播放致全市经济普查对象的一封信、经济普查宣传片、滚动标语和普查动员令,各大媒体多次派出记者深入普查现场采访报道。在主城区和镇街主要道路交通护栏、工地围栏、沿街围墙上共制作普查宣传展板1036幅;临街楼宇和金融网点共1379个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经济普查宣传口号和宣传片;在企业和个体户集聚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2790幅,在城市高速出入口制作3幅大型经济普查公益广告,积极采用互联网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经普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让普查对象充分了解普查的新方法、新手段,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普查登记工作。

三、紧扣主题主线,提升统计服务能力求突破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题主线,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率,积极探索统计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新方式、新途径,积极构建现代化服务型统计。

一是围绕科学决策,为市领导提供统计服务。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其对的影响,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做到主要指标、重要信息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第一时间上报市委市政府。围绕省、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按月整理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首位产业项目投资和发展情况,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积极拓宽统计服务领域,及时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统计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为市领导编写送阅材料和统计分析。

二是协力科学调度,为市直部门提供统计服务。及时把握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推进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认真做好亿元企业月度统计监测,适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及时提供准确高效的统计信息。认真做好工业生产先行指标用电量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了解全社会用电量,尤其是工业用电量情况。加强商贸、外经数据的分析研判,加强与相关地市的横纵对比;建立电子商务统计制度,为促进全市信息消费,摸清电商企业家底提供依据;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用统计数据全面、真实的反映全市服务业发展状况。

三是引导科学发展,为县区政府提供统计服务。开展“统计服务送上门”活动,组织专业科室对各县区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站在统计分析的角度对县区科学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县区、开发区季度经济运行评价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研究制定工作,突出科学发展、结构调优的产业导向原则,引导各县区把握发展方向和定位。研究制定县区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办法,不断增强数据评估审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引导县区提高数据质量。

四是突出惠及民生,为社会公众提供统计服务。积极拓展为统计基层、调查对象、社会公众服务的途径和方式。充分利用媒体、网络、会议等形式,宣传统计“四大工程”,诠释统计制度方法,解读统计调查数据,为社会各界解疑释惑。依托统计公众服务网,开辟“互动交流”和“网上服务”平台,进一步方便公众对统计数据的查询和运用。逐年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主动及时公布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统计数据。在市政府政务公开网新增统计数据、经济信息和统计分析栏目,按月公开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解读。进一步与媒体开展深入合作,在日报、大江晚报开辟专栏,围绕经济普查工作对社会公众关心、关注的焦点进行全方位解读。

全年,共撰写统计分析报告112篇,获市领导批示21篇,向市直单位和社会各界提供专项数据(材料)近百次,通过政务公开网、统计信息网各类统计信息1000余条,接受社会公众各种形式咨询百余次,统计网年访问量达13.5万次。

四、优化干部队伍,夯实统计基层基础下功夫

围绕推进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建设,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关心支持,科学调整工作布局,严格落实省政府“两个规范”文件精神,全力推动各县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基层基础。

一是优化统计发展环境。随着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的全面推进,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芜政办秘〔2014〕122号),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基层统计机构建设,健全统计网络,充实和稳定统计队伍,全面实行首席统计员制度,强化统计工作保障,夯实统计工作基础。认真贯彻《省乡级统计工作规范》和《省企业统计工作规范》文件精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对乡镇、街道统计站考核评级工作的通知》,强化对基层统计工作的管理,不断完善乡级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信息库建设。同时,坚持把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统计职称考试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采取有效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全年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1370人,技术资格考试147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45.6%、1195.9%,创历史新高。

二是加强统计队伍建设。2014年市委、市政府为我局增加事业编制2名,并通过民主推荐提拔2名局机关干部分别担任调研员和副调研员。局党组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规定,民主推荐,选拔了1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和2名副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采用竞争性选拔方式,选拔了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采取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办法,对普查中心2个管理岗位和5个专业技术岗位,进行了选拔和聘任。与此同时,我们还统筹考虑机关干部年龄、知识结构和配备情况,先后对局机关8名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通过立足建设服务型统计的发展需要,对局机关现有人才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激发了全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是提升政府统计地位。统计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主要领导多次听取统计工作汇报,去年8月市委书记高登榜亲临市局调研统计工作,充分肯定统计干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并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统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市重要政策、规划、决策出台之前先咨询统计部门意见,统计参与决策的作用进一步突显。一些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县区党政领导主动上门拜访,交流统计工作。充分反映出统计工作地位不断提高,服务型统计深入人心。

五、拓展宣讲载体,严格统计执法敢作为

一是拓展统计法制宣讲载体。将《统计法》纳入2014年全市重点普法内容,结合江淮普法行等活动,深入开展《统计法》进企业活动。在市委党校大力支持下,统计工作和统计法知识讲座首进党校课堂,并列入主体班常规教学内容;将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纳入市工商联会员企业家培训内容,使企业家进一步懂统计、用统计、自觉自愿依法支持统计,为从源头提高企业填报数据质量提供了保证。通过一系列的统计宣讲,统计工作受到重视的程度日益加强,部门和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支持程度不断提升。

二是严格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组织机构,进一步落实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分别与各县、区统计局签订《统计行政执法目标责任书》,将全市统计执法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机关各科室,对执法工作目标任务未完成的县区和科室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根据国家局和省局要求,组织开展“三上”及重点服务业企业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专项执法检查;采取县区全面自查与市局重点抽查相结合方式,认真开展联网直报企业“三查”工作;将执法检查融入统计日常工作之中,按季度有计划地对县区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并将结果用于县区季度数据评估。全市共检查单位1229家,查出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176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05起并全部结案。

六、推进网络建设,加速统计工作现代化

高度重视统计信息化工作,按照“以任务带建设,以应用促发展”的工作模式,着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全市统计系统统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环境保障、应用平台搭建、硬件资源配备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为实现统计工作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撑。一是推进办公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局机关公文已全部实行电子化运转。二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重新部署安达通VPN网关应用策略,实行县区、乡镇街道分组管理,MAC地址绑定策略。保障县区VPN备份通道和街道VPN专网的接入安全。严格按照有关重点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切实做好信息安全自查和信息系统网站的安全测评工作。三是防范经普数据风险。严格保障经济普查数据采集设备PDA的安全,所有下发的PDA和UIM卡一律实现序列号和UIM卡号对应到普查员个人,建立台帐,责任到人。指导各县区扎实做好普查数据的安全保护和备份工作,定期对PDA录入数据进行多层级的备份保全,适时对普查数据备份情况进行抽查。

七、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统计部门新形象

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章制度,积极倡导勤政廉政,注重改进工作作风,机关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一是着力提升机关工作效能。突出充分发挥统计核心职能作用,在推动效能建设向科室、岗位和基层延伸上进行积极探索。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效率化”要求,年初将全局工作细化为49大类183项任务,落实到承办科室,明确具体责任人。对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县区统计局和开发区贸发局首次采用“工作提示单”形式指导工作,每月(季度)通报各科室(县区统计局)“工作提示单”所列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督查问效,有效推动了重点工作的落实。

二是着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活动,局主要领导多次深系点走访慰问、结对共建,帮助联系村解决废弃矿山整治、修建村组道路、水产养殖培训等问题,局机关干部积极参与,主动对接联系点群众,“双联系”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读书月”和征文等系列学习活动。弘扬“阳光统计、服务发展”的机关精神,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和统计文化建设;适时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干部职工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扎实做好机关干部在线学习工作。

三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和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努力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确保统计部门正确行使权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三十一条具体规定,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若干规定实施细则》,在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贯彻执行。减少文件数量,提高统计分析和文件质量,加强会议管理,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对各科室召开的会议整合把关,较大幅度地精简了全年各类会议。强化预算管理,着力提高了统计经费使用效益;完善财务制度,认真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制度,严格控制差旅费、会议费、印刷费等支出。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我们从创建文明机关入手,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统计工作制度。经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制定了《__县统计局工作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全局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培训、学习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卫生制度;档案管理和保密制度等有关规章,并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纪律在各科、股室装裱上墙。二是开展主题讨论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全局人员思想素质,塑造良好统计形象,从2014年12月份至2015年2月底,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以“责任心;修养、涵养、素质;集体观念、大局观念;形象;影响”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活动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人人参与,每人形成一份文字材料,材料要紧密结合自身生活、工作实际,自选角度阐述自己的认识、做法、体会并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此项活动开展以来不仅在全局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且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和认可,并作出重要批示。三是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我们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制定了《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具体的落实措施。班子成员清正廉洁,认真抓好自己分管的工作,自觉发挥表率作用,班子团结形成合力,有力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局人员明确工作目标、履行工作义务、承担工作责任、增强创先争优意识,机关工作作风、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都有了极大的提升,我局先后被省统计局、__市文明办评为“河北省统计系统文明单位”、“__市市级文明单位”。

一年来,我们以“抓硬件投入、抓技术服务、抓巡回指导”的“三抓”方针,不断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推进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一是抓好基层基础建设,加大对乡镇统计站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结合开展的全国经济普查需要,上半年县局为九个乡镇统计站及经联社分别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十月份又为九个乡镇统计站统一配备了台式电脑和一体式打印机(打印、复印、扫描三合一),为四个乡镇增配了10套办公桌椅,为三个乡镇统计站进行了装修,基层统计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抓好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强化技术服务。县局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对全县九个乡镇统!计站的电脑逐一进行了漏洞扫描、网络杀毒软件安装、MAC地址登记,并指导乡镇统计员设置电脑开机密码。对企业一套表专业用户进行了密码修改。在市局数据管理中心的具体指导和技术支持下,我县提前完成__市统计局__分站网站建设。三是抓好基层档案管理,推进统计规范化建设。今年我们重点开展了全县统计规范化工作“回头看”活动,狠抓乡镇统计站和村级统计室建设,按照省、市制定的统计规范化工作要求,对近几年来破损的设备和所需物资进行了全面摸底,根据需要为各乡镇统计站配备下发档案柜、档案盒、档案皮、号码机、计算器等物品,为全县253个村更换了《村级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室》标牌,同时配备了档案盒、档案皮,并巡回指导建好村级统计档案。

我们把 “三经普”工作当做是统计任务的重中之重,全局人员全力以赴,共同参与,领导干部分包乡镇,业务人员培训到村,精心做好经济普查各个环节,确保高质量完成了“三经普”任务。一是抓培训。从“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参会人员业务能力、增强培训效果”的角度出发,我们租住宾馆,利用4天时间,分两期对全县九个乡镇统计站站长,社区、工业区统计负责人及各乡镇普查指导员共计134人进行培训。采取投影仪讲解、播放光盘及入企业现场实战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培训效果。二是建制度。首先建立部门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普查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建立业务工作责任制度。按行业和专业进行划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第三建立督导指导制度。在普查各个关键阶段,我局班子成员分别对九个乡镇、工业区、社区实行分包,加强对各项普查工作的督导和协调。第四建立进度通报制度。正式登记期间,我们设置进度通报表,每半个月以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名义发一期通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正式登记如期完成。三是重审核。严把数据质量关,逐级审核。首先由普查指导员初审,每录入完一个单位,审核无误后再保存上报。其次由各乡镇再审,数据上报后乡级通过数据管理平台认真进行逻辑关系审核。最后县普查办组织普查业务人员每天对所有平台数据进行审核,及时将发现的错误反馈到乡镇,并对行业代码、主要业务活动及逻辑关系等填报错误的单位进行修正。

由于提前谋划,措施得力,__县率先完成“三经普”登记工作,荣获“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省级先进集体”,有2人荣获“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省级个人先进”称号,有13人荣获“__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为完善统计信息

和资料制度,我们不断推陈出新,增加数据指标,整改编辑统计资料,及时编印了《统计月报》和《统计年鉴》等品牌资料,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围绕领导需求、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统计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深度挖掘,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的敏锐性、针对性和及时性,较好地发挥了统计的决策参谋作用。全年我局共撰写统计分析、信息等230余篇,其中省局内网采用7篇,市局内网采用227篇,县委、县政府采用181篇,公开信息总数位居全县第二,得到县政府通报表彰。

2015年,我们将采取“1234”四步走措施,即:坚持“一个中心”、落实“两个保证”、重视“三个围绕”、抓好“四个关键”,切实做好2015年统计工作。

(一)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继续实行各专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计督导、专业协调与指标落实,完善专业统计制度,建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落实“两个保证”。即保证统计队伍的正规化和统计基础的稳定性。一是做好全员培训工作。首先按上级要求完成统计从业资格和统计职称的组织、培训、考试工作。其次计划全年办大型培训班5期,把全县统计人员轮训一遍。第三狠抓数据质量审核、评估,高质量完成各种常规报表和临时性调查任务。二是进一步加强乡镇统计规范化建设。在全县9个乡镇统计规范化优秀达标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层硬件建设,优化办公环境,逐步实施规范化试点村建设。

(三)重视“三个围绕”。即围绕数据搞好分析、围绕经济做好服务、围绕发展当好参谋。一是强化服务、多出精品。充分利用统计月报、季报等实效性强的统计数据,及时分析、深入研究,从更深层次、更广意义上开发和挖掘,突出县域特色,撰写综合分析、专题分析、评估报告,如实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现状、特色、问题,为全县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围绕省、市中心工作,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三是围绕全县重点工作,增强为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服务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一、抓改革,建网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有档案资料的“五有建设”要求,加大了对乡镇规范化建设的力度,率先打造了坑田、鹿冈等乡镇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其中坑田镇获得了“省级规范化建设乡镇”。2020年乡镇机构改革,各乡镇仍然保留统计专岗2人,续聘原来统计人员。目前,全县各乡镇共有专职统计人员28人,兼职8人;县统计局(含普查中心)定编14人,实有14人。全县基层统计系统队伍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二、抓制度,促规范,着力提高整体水平。

为更好地规范统计工作,县建立了统计工作、统计考核、统计奖励“三项制度”,由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预警监测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四上企业”入规入统工作》等一系列文件,确保了统计计基础工作的落实。县统计局制定了《县乡镇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乡镇高质量发展考评办法》《县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考核细则》等文件,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健全了统计法制建设。同时,为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统计人员的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了统计工作奖励制度,给予乡镇和“四上”联网直报企业统计员给予150元/月的统计补贴,实行按年度考核发放。

三、抓利用,促服务,积极参与政府决策。

县统计局重点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进行多层次的调研分析,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群众提供更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支撑。每年编印《统计年鉴》,每月及时公布月度统计数据,编印《统计月报》,每周在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上政务信息,2020年累计各类政务信息100余条。同时,紧跟省市统计工作研究课题,2020年共撰写30余篇统计报告、统计分析,分别在省市统计内外网。县统计局近年来在省市统计部门领导的关心关爱下,多次获得省、市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县直单位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等荣誉,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县统计局作为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常驻列席单位,参与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

四、抓学习,促管理,打造统计部门新形象。

为全面贯彻落实好《意见》《办法》《规定》等文件精神,县切实加强统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和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采取集中辅导、各专业轮流授课、定期交流学习心得和工作经验等形式,引导干部职工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法律,以及省、市、县重大决策和工作动态,引导他们不断钻研业务,争当行家里手,提高适应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应变能力。每年组织各类学习培训达100余人次,进一步增强了统计人员的法制意识,提高了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到了科学统计、依法统计,推进了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确保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县局党组对创建部门统计规范化系统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了《××省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关于创建××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系统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认真贯彻省局领导指示进一步做好全省系统统计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年度统计工作达标目标要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强化了全局开展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按照《统计法》的要求,积极组织系统内没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在岗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组织已持证上岗的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继续教育培训,以增强统计人员依法统计的意识,确保统计工作质量;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及时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协调和解决;加强与市局各业务科室的沟通与协调,充分利用垂直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确保统计信息真实、准确、实效。

二、创新举措,夯实基础

(一)健全机构,稳定队伍。一是抓好统计机构和人员配备关。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在统计队伍建设上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确保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责任到人。目前,我局设有_名专职综合统计人员,各相关业务科室配有兼职统计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专项统计工作,基层工商所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仍然保证由一名业务骨干从事统计工作,在全系统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联、反应灵敏、快捷畅通的统计工作网络,保证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抓好统计队伍建设关。做好统计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随着统计报表制度的不断修改完善和新的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我们坚持把统计培训列入全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邀请市局专家现场授课指导,对新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写作、电子表格在统计中的应用和统计业务基础知识等内容进行全面培训。目前,全局专兼职统计人员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二)多措并举,严格规范。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保证。去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工商局统计工作目标计划和关于统计工作的“两个办法”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统计工作考评办法及其细则》和《统计分析考核暂行办法》。_月份,我们又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制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工作管理试行办法》,对统计工作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印发了《××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共五十五条,涵盖了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制度、统计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计数据报送及质量检查评估制度、统计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制度、统计检查监督和考核评比制度等,形成了由《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工作管理试行办法》、《统计工作考评试行办法》、《统计分析管理暂行办法》、《统计电子台帐使用管理办法》及《××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组成的比较全面的统计工作制度体系,实现了统计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制度化。二是加快硬件建设。随着全省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统计工作信息化程度也有很大提高。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我局统计工作所需硬件设施全部配备到位,专兼职统计人员人均一台微机,并配有打印机,专门为综合统计人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系统统计人员每人设有电子邮箱,实现了统计工作网上办公,微机取代了计算器,电子统计台帐取代了手工台帐。统计数据汇总、整理、存储、应用和管理已全部实现信息化,减少了工作流程中的人为错误。三是强化规范管理。为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我们严格依据《统计法》及《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报表制度》规定,首先从报表流程上进行规范。严格要求以案件性质归类统计,由业务科室、综合统计人员及法制科层层把关,对大案要案统计仔细审查,确保准确,杜绝了案件重报漏报现象的发生;其次,利用季报、半年报、年报时机,组织各科室、所统计人员采取集中汇审、交叉汇审和汇报工作等模式,互相沟通、交流经验,对汇审中出现的问题,县局综合统计人员及时总结并进行集中讲解,并在年报结束后及时下发通报,指出各科室、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便于整改,使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拓宽渠道,强化服务。一是把好统计资料质量关。根据《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对原有的《统计资料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对统计档案的归档范围、保存期限、整理装订及档案内容做出具体要求,并从设计封面、档案盒制作、确定装订标准等基础工作入手,高标准、高起点重整统计档案。同时将所有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数据库、文字材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移交局档案室统一管理,真正使统计档案达到规范化。二是把好统计服务效能关。为了为领导决策提供快捷的服务,我们以多种形式开展统计信息服务工作。设立了红盾信息网统计网页,设置统计法规、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汇编和统计动态等五大板块,充分利用掌握的数据信息,每月及时整理刊发统计工作文件、统计数据、文字分析等相关统计资料,为局领导和各业务科室提供参考,也便于统计人员互相沟通,方便了内部人员查阅统计资料,实现了最短时间内了解最新工作动向和情况。三是狠抓统计分析质量关。每半年报、年报结束后,我们都认真组织撰写统计分析和专题调查报告,以详实的数据对比,详细记录全县查处的案件情况、工作特点及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和发展对策建议等内容,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帮助。

三、完善机制,确保实效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教育培训制度。推行定期培训制度,每季度利用_天时间,邀请市局相关领导对全系统专兼职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定期督导制度。每季度定期由县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督查组,采取现场观摩、现场督导的方式,对创建工作中涌现的出“亮点”及创新性的工作及时进行推广;对工作不力或不到位的单位,分别予以通报批评或限期整改,使以往笼统的弹性考核,变为具体细致的钢性考核,有效调动了全系统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奖惩考核制度。也就是加强目标管理,确保创建活动各项重点工作目标完成。我局研究制定了《奖惩考核办法》,将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各科室、所分别制定本单位重点工作目标及绩效目标考核办法,将本单位承担重点工作任务梯次分解落实到个人,明确完成时限、考核办法及奖惩措施,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身上有压力,有效促进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统计规范化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持续加强的重要工作,我局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借鉴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做法,以不断提升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工程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工程某一时间点的进度也可以反映工程在某一时间段的动态。统计工作的重点是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项目变化做到及时统计,安排工作量和材料计划,并且通过报表上报领导。在动态反应方面,既反映工程施工进度、产值效益,也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另外,还要对变更项目随时提供工程量及材料计划,以做到对项目工程的全面监测。但是在现实当中,一些统计人员只是做到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对数据的动态分析不够,在日常统计中没有或很少做到对日常数据的动态分析,以致工程的动态统计不足。对工程的变更项目没有做到及时统计,及时反映到上级领导,以至于领导不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有统计方式陈旧、统计不科学、统计工作与市场相脱节等。

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是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二级子公司,属于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更加要求企业内部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而统计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得以较好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分为两个方面,制度规范化和工作规范化。制度规范化即指要规范统计制度,要完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既要对统计工作的完成量进行检查,还要针对检查指标对其完成质量情况进行监督;工作规范化即指统计工作的规范程度,要求统计工作要严格按照统计专业要求实施,对报表的格式、统计的方式等应该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避免统计工作的混乱。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是指统计工作要破除陈旧的统计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走信息化道路。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加强各种统计软件的引进和使用。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使数据更加形象直观。此外,信息化还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使各部门之间进行工作沟通和交流,从而加强各部门之间督导作用。

2.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统计法》第24条规定:“统计人员应有执行统计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统计工作多而繁杂,不仅要求统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数据搜集整理能力,还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统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使统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就需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培养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规范统计基础工作,要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颁发的计划统计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且对统计工作进行定期法律检查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还要对统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除了培训基础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对其进行现代化专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形成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概念,从而可以提高其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统计工作的要求,还要对统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3.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实施有效监督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赵玉民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摘要:工程统计是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进度、材料损耗和产值效益等都要通过统计工作反应到领导层。但是现阶段统计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统计质量。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统计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重点阐述了提升统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对策方面主要包括提升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实施有效监督企业领导是企业的带头人,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最终决策者和监督者,因此企业领导的认可是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可了,就会给予高度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就会对其各项工作严格要求,对完成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因此若想统计工作做好做精就要加强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首先要让领导知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白其在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促进作用;其次,不仅要加强领导对统计工作完成情况的各项检查,还要对其质量进行监督,做到在保证量的同时更加关注质,全面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工程统计不仅是对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上报,还要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材料消耗、产值效益以及工程质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监测,并且要把各方面的内容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汇总上报给上级或企业领导,使领导可以及时了解到项目工程的实施情况,并且针对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因此,为使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企业中要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并且要使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对独立,使各部门间相互监督与制约,这样统计工作分析出的数据才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更有利于领导实施科学化管理。

4.促进工程动态统计的提高在统计过程中,为了使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有力提升,需要对工程动态进行有效的统计。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等有时会与预计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就需要统计人员及时对工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进行统计,以备不时之需。施工中有时会遇到工程项目的变更,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及时对变更项目进行统计,以便协助领导及时安排现场工作,避免因项目变动而造成的施工延误。总之,统计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整理汇总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工程动态变化的统计,以适应施工过程的需要。三、结束语统计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现阶段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方式不健全等使统计工作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使统计工作应有的职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对此提出了一些应对对策,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以及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等。希望对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有所帮助。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1.统计工作能力化。统计工作能力化是指统计工作者及统计部门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统计基础、基本技能以及智慧等要素组成。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等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能力。所有统计工作人员都必须掌握必备的统计基础知识,熟知统计制度,提高工作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统计工作者,必须搞清各项数据的来龙去脉、数据的增减变动原因和相关指标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2.统计工作创新化。统计工作必须树立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探索工作新方法、新思路,适应医院发展变化,推动统计工作改革创新。

3.统计工作信息化。医院统计工作是医院管理和决策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医院的统计信息交流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统计信息时效性,增加统计信息利用率,还可以加强与医院管理者和临床一线之间的交流,拓宽统计工作范围。

二、统计工作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统计已成为医院管理科学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它能为医院管理者了解情况、作出决策、指导工作、制定和检查计划等提供统计依据。因此,做好医院统计工作,对新形势下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很重要。统计工作中,统计数据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工具,是管理者及时把握医院动态发展的有利武器。

1.统计工作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可靠数字依据。统计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为医院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使决策者能及时知晓医院的各项经济指标、发展动态。使医院步入质量效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医院领导作出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如通过科室床位周转率指标,能全面了解医院床位使用情况和空闲情况;通过收入指标,可以了解各科室病床创收能力等。

2.统计工作为医院细化管理、良性发展提供依据。在统计工作中,合理的病床使用率、合理的床位周转次数和平均住院日这三个统计指标代表着医院有比较理想的工作效率,而过高的床位使用率与床位周转次数偏低意味着科室收治病种结构的不合理。所以统计工作不仅能使医院的收入结构更加合理,还能提高含金量。

3.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对科室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对各种历史资料分析,确定当月各项目标成本,制定各项费用标准下达到科室,包括各项材料费等,再根据当月实际收入情况,控制科室成本支出。

4.运用统计技术,对医院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通过医院各科室统计信息,如医疗收入和大型耗材情况、设备使用率等,可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医院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三、统计工作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统计信息工作是现代化医院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环节,而在现代的医院管理中,仍存在着很多统计信息工作管理的问题。

1.医院系统软件应为统计工作提供所需数据。统计工作中,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提取所需数据,进行统计指标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精准的科学依据,这就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发挥计算机网络作用,多开发可利用软件,为统计人员提供所需原始数据,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

2.统计数据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统计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统计工作,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是提炼价值信息的依据。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对统计数据分析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统计人员要精通统计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业务分析能力,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管理依据。

3.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作为现代医院的管理者,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措施,使统计工作走向健康有序的轨道,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统计和监督的功能,使经营管理决策有据可依。

4.进行统计人员培训。做好医院信息统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信息统计工作的水平,对于统计水平层次不齐的各级工作人员来说,其学习的方式方法值得探讨。学习先进的统计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激发统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增进同行间相互交流,提高统计人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统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高层次、高素质的统计队伍是统计工作发展的保证。总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形势下医院要强化经济管理,促进自我生存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功能,有效开发和利用统计信息,使其在医院经营管理行为中发挥较好的引导作用,以此促进医院经济管理朝着科学的轨道发展。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问题;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163-02TU725

统计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整理资料、统计、动态分析、监督等途径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使企业管理趋于科学化。但是在现实当中,企业领导层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并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中没有设立统计部门或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使统计职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在对统计人员的聘用方面没有进行严格要求,造成统计人员素质偏低,对统计工作的实施造成不利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通过统计工作使领导了解施工进度和产值效益,对施工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督,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一、建筑施工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统计工作信息化即指统计工作的网络化。由于统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常常使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到繁杂和枯燥。统计工作工作量大,计算起来很复杂,这就要求统计工作人员非常认真、细致,才能使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统计人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要统计材料和人工,计算工程量,对施工中的工程量变化进行及时统计,对大宗材料和主要材料的消耗情况进行实际统计,定期统计产值效益以及项目完成后对成本、人工费进行计算等,这就不难看出统计人员工作量之大。但是目前的统计工作还是沿用传统的统计方法,而且统计中对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使用不多,在统计过程中费时费力,操作繁复,给统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信息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原有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更不能与实际工作相适应。因此,在经济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需要加强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手段的使用,实现统计管理的现代化。

2.统计数据准确性有待加强

统计工作需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需要定期进行旬报和月报,并且对统计数据进行存档保存。但是在日常统计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统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如外在力量的干预、统计人员职业素质较低等。有些统计人员由于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了一己私利而故意篡改数据,使得数据准确性降低。另外,统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基本的统计知识、统计分析能力不扎实,因此在统计工作过程中从源头上造成了信息的不准确。除了统计信息失真外,统计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统计数据归档不完全和原始记录缺失等现象。统计人员统计的数据需要定期进行归档保存,以便以后做进一步调查研究。但是在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往往对统计数据的归档这一步骤做得不到位,只是做到了数据的汇总、分析和上报任务,对于归档缺少重视,而且对数据的原始记录存在篡改现象,这就在―定程度上降低了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3.工程动态统计有待提高

工程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工程某一时间点的进度也可以反映工程在某一时间段的动态。统计工作的重点是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项目变化做到及时统计,安排工作量和材料计划,并且通过报表上报领导。在动态反应方面,既反映工程施工进度、产值效益,也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另外,还要对变更项目随时提供工程量及材料计划,以做到对项目工程的全面监测。但是在现实当中,一些统计人员只是做到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对数据的动态分析不够,在日常统计中没有或很少做到对日常数据的动态分析,以致工程的动态统计不足。对工程的变更项目没有做到及时统计,及时反映到上级领导,以至于领导不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

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还有统计方式陈旧、统计不科学、统计工作与市场相脱节等。

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中交一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是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二级子公司,属于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更加要求企业内部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而统计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得以较好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分为两个方面,制度规范化和工作规范化。制度规范化即指要规范统计制度,要完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既要对统计工作的完成量进行检查,还要针对检查指标对其完成质量情况进行监督;工作规范化即指统计工作的规范程度,要求统计工作要严格按照统计专业要求实施,对报表的格式、统计的方式等应该严格要求,这样才能避免统计工作的混乱。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是指统计工作要破除陈旧的统计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走信息化道路。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加强各种统计软件的引进和使用。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使数据更加形象直观。此外,信息化还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使各部门之间进行工作沟通和交流,从而加强各部门之间督导作用。

2.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统计法》第24条规定:“统计人员应有执行统计任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统计工作多而繁杂,不仅要求统计人员具有一定的数据搜集整理能力,还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统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使统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就需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培养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规范统计基础工作,要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颁发的计划统计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且对统计工作进行定期法律检查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另外还要对统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除了培训基础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对其进行现代化专业经济和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形成基本的经济管理理论概念,从而可以提高其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统计工作的要求,还要对统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3.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实施有效监督

企业领导是企业的带头人,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最终决策者和监督者,因此企业领导的认可是措施得以实施的前提。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可了,就会给予高度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就会对其各项工作严格要求,对完成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因此若想统计工作做好做精就要加强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首先要让领导知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白其在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促进作用;其次,不仅要加强领导对统计工作完成情况的各项检查,还要对其质量进行监督,做到在保证量的同时更加关注质,全面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工程统计不仅是对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汇总上报,还要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材料消耗、产值效益以及工程质量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监测,并且要把各方面的内容和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汇总上报给上级或企业领导,使领导可以及时了解到项目工程的实施情况,并且针对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因此,为使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企业中要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并且要使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对独立,使各部门间相互监督与制约,这样统计工作分析出的数据才具有更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才更有利于领导实施科学化管理。

4.促进工程动态统计的提高

在统计过程中,为了使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有力提升,需要对工程动态进行有效的统计。施工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等有时会与预计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就需要统计人员及时对工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进行统计,以备不时之需。施工中有时会遇到工程项目的变更,这就需要统计人员及时对变更项目进行统计,以便协助领导及时安排现场工作,避免因项目变动而造成的施工延误。总之,统计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的整理汇总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工程动态变化的统计,以适应施工过程的需要。

三、结束语

统计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现阶段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方式不健全等使统计工作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使统计工作应有的职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对此提出了一些应对对策,加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升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统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以及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等。希望对建筑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华钦.加强施工企业统计工作的有效策略[J].现代商业,2010(11):76.

[2]刘玲.浅析建筑施工管理的工程统计[J].铜业工程,2010(02):102.

[3]张迎春.工程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科技信息,2011(13):56-64.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统计学;人事;管理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一、统计信息的特点

为了能够使统计工作在人事管理领域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首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统计信息的特点包括间接性、数值性和背景性。一般社会人事信息是就近发生的事实直接、客观的叙述式描写,在表现上要求真实地再现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统计信息主要是运用统计数字来反映事实。用事实说话是一般社会人事信息的主要特征,用统计数字说话是统计信息的显著特点。统计数字构成统计信息的基本内容,分组比较等统计分析方法构成统计信息叙事说理的基本表现手段。社会人事信息是反映“现在事实”的,背景材料在整个信息材料中处于次要地位,对现在实事起补充、注释和说明作用。

二、统计信息的功能

(1)存贮功能:统计信息首先就是将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之后这些整理后的信息为备不时之需对其进行存储。人们把已经发生的人事社会活动和这些活动的规律趋势用统计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样才算是保存了下来。

(2)创造的功能: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必然就会产生一定的信息这些都是统计工作的范围,不存在的也就没有信息。但是它不是被动的反映,也不是机械刻板式的存贮记录,它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活动。

(3)交流与沟通功能:统计信息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以最原始的信息为支撑,从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形成有利的信息系统。统计信息是人事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产物,因此统计信息就具有了沟通和交流的功能。这一功能呈现为一方面垂直双方运行,运行的两端是上下两级。

三、统计信息在单位人事管理中应用

通过有效的统计手段能够帮助单位规范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同时政府也能够有效地了解单位的相关活动。统计工作的过程也是检验和监督单位是否全面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的过程,可以增强单位遵纪守法的观念,促进单位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统计工作是单位加强人事核算,提高人事效益的重要途径。如在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可以利用材料成本统计资料总结分析,加强人事核算,努力增产节约,讲求人事效益,是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单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由此有效的统计工作能够帮助单位充分找到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得到改善,进而能够使得单位的经营活动有利于自身人事利益的提升。

另外统计工作所统计的相关信息能够给单位的相关部门和管理者的活动奠定有利的信息基础。市场人事条件下的单位统计,必须以单位为主体,为单位的微观人事管理服务,并作为单位微观人事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真正发挥出统计的强大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如在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品合格率统计,质量管理环节指标统计。统计工作都能够将这些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从而为单位的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分析,进而采取对单位最有利的决策。

四、统计在人事管理领域的重要性

作为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统计能够将人们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理。统计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单位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整理、分析,提供统计数据,进行统计监督或预测。将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实践,是社会人事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统计在人事管理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反映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通常反映的是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状况、发展阶段、主要的人事成果等指标;二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性质,通过分配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统计资料来说明;三是反映社会、人事现象的发展规律,比如两个现象间的依存关系、比例关系、结构变化以及因果关系。通过充分的运用统计信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更全面的分析事物,同时还能够分析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五、单位统计发展的方向分析

(1)牢固树立为单位服务的思想

单位的统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从而推动单位能够更好地经营管理。积极引导单位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其次是建立全县的统计信息服务平台,让单位享受到提供统计信息后的社会服务,增强单位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能够为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正确信息的统计指标体系,从而使得单位和政府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

(2)科学整合单位内部资源

单位应当合理的调整自身的核算工作,保证自身的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这要求单位有关人员之间要相互联系,加强协调与沟通,不能相互脱节各搞一套。单位需要加强自身内部相关制定的建立健全,尤其是财务核算方面,通过有效地制度才能够保证单位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政府与单位之间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政府需要充分改善自身的统计工作,重点建设其统计基础,和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系渠道,从而逐渐完善单位的统计工作。并且政府还需要对自身的人员行为进行管制,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陈崇娟.论信息技术在学术交流中的应用[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

[2]黄修立.信息技术在单位档案管理中的应用[A]//齐鲁档案论坛——山东省档案学会2009.学术.会会刊[C].2009.

[3]黄.管理决策与信息技术[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一、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面的问题:

领导重视不够。有的主管领导由于缺乏对农经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农经统计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有关部门已经有统计数据了,农经部门再统计没有必要,可有可无;有的领导忽视了数据背后的社会、经济、环境、人口等问题,缺乏利用统计资料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意识;更有些领导不过问、不重视、不关心、不支持农经统计工作,更不善于利用农经统计数字资料来指导工作、安排生产和作出决策。

办公经费不足。农经统计工作点多面广,工作量日益增多,新的统计项目不断出现,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才能有效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但由于目前办公经费拮据,总体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人员配置不合理。由于主管领导对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了解,认为只是简单的数据统计与整理,随便安排统计人员或统计人员身兼多职开展工作,导致农经统计工作非常被动。

2.农经统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农经统计人员工作不稳定,有的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统计工作中,严重影响了农经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部分农经统计人员对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数据有时没有被领导采用,就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不再重视。例如农民人均所得指标,由于党政部门在反映农民收入水平方面不被采用,因此,统计人员就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调查。

部分农经统计人员知识老化、素质不高,对统计数据把握不到位,或统计不全,影响了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农经统计过程中的数据搜集工作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指标多、范围广。统计对象涉及农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似忆乡村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涉及部门教育、国土、交通、民政、水利、财政、卫生等部门,涉及部门行业广。二是获取数据难。整套报表有9份表,设置了405个指标。除《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负债表》、《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表》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情况统计表》3份表107个指标,可以直接从村级账簿中获取外,剩下的6份表298个指标,都没有现成的数据,需要到有关农户、企业、部门调查收集。三是准确度相对小。目前农户收入的来源相对较多,农业人口的流动量大,农产品销售门路广,要做到准确统计很困难。而且农村经济统计的起报点是村,由于种种原因,在部分乡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有的农经统计人员只求表上数据平衡,或根据个别领导的意图,随意改动数据,影响了农经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部分农经统计人员不善于总结经验,加之协调能力差,与同事及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统计工作年年出差错,影响了农经统计的工作进程,也影响了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

部分农经统计人员写作能力差,文字表达不清晰,数据分析不透彻,意见总结不到位,没能为领导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也没有发挥农经统计资料为领导参考的作用。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管理方面:

完善基层统计制度,改进统计管理体制。在县、乡一级的经管工作中,建立健全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和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统计评估体系、数据统计质量责任制和差错追究制。改进统计工作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修订调整,使统计数据更为真实,更符合实际。

正确认识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站在全局高度,落实专人负责,破除统计“可有可无”的思想观念,切实提高农经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依法行政,强化监管,确保农经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严肃性。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业务培训。各级领导在工作中,除了要在精神上给予农经统计人员支持和鼓励外,还应在经费上加大支持力度,确保统计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并为他们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

2.提高农经统计人员的素质方面:

“五多”。一是多学习。农经统计人员应当利用业余时间和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充分认识农经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数据统计能力,从而保证农经统计工作的质量。二是多请教。农经统计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当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多向经验丰富的人员请教,或向有关的主管人员请教,切不可乱填数据。三是多交流。要学会利用和把握机会,多与其他农经统计人员进行业务交流,交换工作意见,交流工作经验。四是多协调。农经统计工作统计的面广,所涉及的人员和部门多,所以农经统计人员平时要协调好与相关人员和部门的关系,以保证在搜集数据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五是多总结。农经统计工作人员不仅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还要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

“二勤”。一是勤练笔。农经统计人员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材料,因此平时要勤练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写分析报告时做到用词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发挥农经统计为领导参谋的作用。二是勤搜集。要勤搜集相关数据,并及时记录以备用,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状态。

“三有”。一有求真求实的精神。农经统计人员要有求真求实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农村经济情况的数据,客观分析,并通过统计指标体系来反映这些经济现象的规模和水平,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揭示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切切实实地体现农经统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二有钻研的精神。农经统计工作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学问。农经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需进一步完善统计方法。因此,作为农经统计人员要有钻研的精神,把自己培养成为研究型的农经统计专家。三有奉献的精神。农经统计人员工作杂、任务重,经常要为搜集数据而四处奔波,工作也有可能不被领导关心、支持,所以需要农经统计人员有为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

统计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司法统计;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41-01

法院司法统计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活动,是对司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据此作出预测的工作。司法统计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法院量化信息的主要载体,司法统计具有管理、咨询、研究功能和指导作用,然而依然未能摆脱令人尴尬的边缘化地位。司法统计工作应服务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三种基本矛盾的解决,人民法院工作中面临着的矛盾的不同方面对司法统计工作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必需立足于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信息的集中展现。

一、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司法统计工作的价值选择

人民法院为了管理的需要,不断加强司法统计工作的完善。最高院对司法统计工作极为重视,肖扬同志强调,统计工作要作到三个服务,即:服务于审判管理工作,服务领导决策,第三服务法院系统。王胜俊同志着重强调司法为民,强调规范审判管理,这些都给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参照的价值取向要求。无论是决策还是提高司法的社会认同的需要,客观、真实、准确、全面、系统、科学的司法统计数据是司法统计工作的首要要求,也是其首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司法统计指标,提高法官对司法统计工作的支持,从而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审判中出现的问题,并改进。

现行司法统计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统计报表为基础开展,典型的有信息表和法综表。信息表包括了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和各项内容,作为源头信息至关重要,必须准确。法综表是对源信息归类、处理以后以各种表格形式进行的数据统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审判、执行的基本情况。目前实践中信息表的填写依赖承办人员的自觉性较大,统计人员难以发现错误。加之司法统计是对法官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部分承办人员会有意隐瞒、虚假记录的现象,使司法统计的结果缺乏客观性。

二、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司法统计工作的价值实现

司法统计工作对针对不同法院和同一法院部门之间的矛盾的解决要立足于审判效率和审判工作压力的反应。近年来,全国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普遍面临着案多人少,法官办案压力大的矛盾。如何提高法院的办案水平,平衡法院系统的办案压力,司法统计工作可以在其基础价值之上,以其数据说话有利于法院审判管理和提高审判效率。

(一)提高法院绩效管理

运用规范化的绩效评估体系实施综合管理,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大多数法院较为忽视审判管理,最高院把审判管理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不断强化审判管理,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难以实现”。而加强管理,必须建立在对审判工作全面的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审判绩效评价体系,则为这种评价和分析提供了基础性材料和科学依据。

以审判委员会所讨论的案件的司法统计为例可以更直接的看到司法统计工作对提高法院审判管理的作用。对提交审判委员会的案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种类案件上会比重,可以了解各审判庭在审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差异以合理配备办案人员,对上会案件原因的统计也对绩效管理有着特殊的作用。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主要原因有拟作出无罪判决、死刑判决和无期徒刑判决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复杂疑难案件,多次、申诉案件等。通过对各类案件比重的分析,可以发现办案法官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动机,充分发挥办案人员的主动性,做好案件审判善后工作。

(二)平衡不同法院的办案压力

不同法院有不同的管辖范围,由于具体情况差异和管辖的规定,不同法院的承案压力不同。要明确了解不同法院的办案压力,司法统计的数据至关重要。比如对于立案多,案件审理时间与审限比较高,诉讼结案持续时间与审限比较高的法院承案的压力也会更大。反之,法院的办案压力也就相对较小。同一类案件在不同法院的受理数量和受理权重,也会说明不同法院的办案压力的方面也不一致。例如如果同一上级法院管辖的下级法院中某种犯罪案件的受理数量在整个刑事案件中权重远远高出其他法院,而办案人员配备也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该法院成立专门的审判庭或者合议庭。充分利用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

(三)有利于审判经验交流、统一司法尺度

司法统计数据是司法工作的反应,自然有利于不同法院之间的交流,分享先进经验,共同提高。法冶进程的推进,司法效率的提高,审判经验的交流必不可少。全国各地法院通过对司法统计的数据分析可以提高交流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涉诉工作,对不同法院的有关司法统计数据进行展示与相关措施的开展情况相结合,更能说明工作的不足和长处。

由于法律规范的规定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而法官均具有对案件的自由裁量的空间。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的交流不断增强,通过司法统计所反应的数据,认真总结不同法院在同类案件的裁判中的差异,谋求裁量的统一有利于实现法律价值。

人民法院系统内部矛盾的解决对司法统计有特殊的要求,但要以保持司法统计工作对司法工作的量化反应的价值选择为基础。要防止片面强调司法统计工作主要是对法官的考核的错误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顾韩君.司法统计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上一篇:公共卫生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校长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