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03 16:12:17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为了加快“卫生强市”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50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44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156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我市公共卫生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建立以市为主,市、镇乡(街道)、村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市、镇乡(街道)、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市、镇乡(街道)两级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保障和责任考核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公共卫生示范镇乡(街道)创建活动,全面推进镇乡(街道)卫生院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化和农民健康工程的实施。到2010年,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完善和加强,镇乡(街道)级卫生院全部达到*市标准化要求,村级卫生机构布局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使全市人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

1、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预防接种等各项疾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肝炎等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职业病,积极开展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提高对重大疫情、集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能力。

2、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加强婚前保健服务,积极引导欲婚青年接受婚前检查。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常见妇女病防治和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强化产前筛查与诊断,有效降低出生缺陷,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3、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协调卫生、公安、工商、质监、农业、食品药品监管、环保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以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危害及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为重点,全面加强对食品、药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依托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活动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改水改厕和除“四害”工作力度,逐步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净化城乡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全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

5、改进基本医疗服务。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和配置,加大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力度,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不断提高农村卫技人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为群众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出村镇(社区)、大病及时救治。

6、做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通过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报告系统,掌握辖区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孕产妇等基本情况,重点做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落实肺结核、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患者的查治和管理措施。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一)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

按照“整合资源、科学分工、合理布局、规范服务”的要求,通过调整布局和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以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为指导,镇乡(街道)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镇乡(街道)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市卫生局设立负责公共卫生工作的相应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指导全市公共卫生工作。

1、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业务和指导中心,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承担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健康宣传教育等任务以及对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工作。

2、镇乡(街道)级卫生院主要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市卫生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并要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公共卫生科室,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3、镇乡(街道)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单位,主要承担责任区域内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健康宣教,协助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等工作,接受镇乡(街道)级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卫生院分院要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已实行改制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公共卫生工作。人口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原则上要设立一个卫生室,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可几个村联合办一个卫生室,逐步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

4、城区原则上按照每3-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1.5-2万居民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通过对政府举办的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设立,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改善医疗机构条件

按照国家、省和*市制定的建设规模和标准以及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多方投入的原则,努力改善市、镇乡(街道)、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条件。

1、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升级目标,逐步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努力满足城乡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快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是一个具有综合功能的公共卫生机构,争取20*年动工兴建,20*年投入使用。

2、镇乡(街道)级卫生院。集中力量在每个镇乡(街道)办好一所镇乡(街道)级卫生院。今后几年,要把镇乡(街道)级卫生院作为医疗卫生机构改造提升的重点,通过努力,镇乡(街道)级卫生院基本达到用地面积10亩以上,基本医疗用房在1500平方米以上,基本装备由“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向“新六件”(生化分析仪、心电图、X光机、B超、尿液分析仪、血球计数仪)转换,改善卫生设施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中心镇、街道卫生院应根据区域的辐射能力需要,按照省“200强”卫生院的建设标准,进行重点装备和建设。

3、分院、村卫生室。加快对镇乡(街道)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的危旧房屋和就医环境的改造,使其达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

4、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其服务功能和承担的任务,配置必要的医疗卫生条件,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配备公共卫生人员

1、疾病预防、妇幼保健人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按全市人口万分之一的比例配备;市妇幼保健院人员编制按全市人口一万五千分之一的比例配备。镇乡(街道)公共卫生人员按不少于辖区总人口的万分之二标准配备,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偏远镇乡可酌情增加配备比例。

2、卫生监督人员。市卫生监督所的人员编制按辖区每万常住人口配备0.6-1名的标准核定。按照建立城乡一体化卫生监督体系的要求,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到20*年底前,基本完成市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工作,每2-4个镇乡(街道)或6-12万人口设置一个卫生监督分所,每个卫生监督分所配备的卫生监督员不少于4人,执行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下达的辖区卫生监督执法任务。

(四)规范镇乡(街道)卫生院、分院科室设置,提高卫技人员比例

为满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镇乡(街道)级卫生院一般要设置公共卫生科、急诊科、内儿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注射室、化验室、放射科、全科(社区)医疗科等科室,大专及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全院职工的比例不低于30%;卫生院分院一般要设置公共卫生科、全科(社区)医疗科、内儿科、注射室等科室,大专及以上学历卫技人员占全院职工的比例不低于15%。

三、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为重点,加强直接面向群众的公共卫生服务

(一)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

农民健康工程是指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为重点,旨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缩小城乡卫生差距,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加快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争取到2010年,在全市建立基本适应我市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

1、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照省政府关于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好市、镇乡(街道)两级经办机构建设,做到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工作经费“三落实”;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基金标准,增强医疗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参合农民预期受益机制,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吸引力;改进合作医疗基金征缴办法,降低运行成本;建立信息化处置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透明度。通过努力,进一步增强农民参合积极性,提高农民参合率。

2、实行农民免费体检。为切实保障农民健康,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政府负责提供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为保证健康体检经常性开展,镇乡(街道)卫生院应成立农民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要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并做好健康档案与连续服务工作。对技术力量尚不具备的卫生院采取镇乡(街道)级卫生院对口支援的方式组织落实。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承担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工作。

3、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通过购买和补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重点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

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全面推行社区医生(护士)责任制,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按照一名责任医生服务1000-2000人的标准配备责任医生。通过巡诊、电话预约和急诊呼救等服务形式,为农民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健康随访和连续、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

保证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儿童提供系统保健和预防接种;为妇女提供孕产保健和妇女病检查;为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和60岁以上老人提供定期随访服务,实行动态管理;为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社区管理。

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落实对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的巡查协管,加强对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测和集体聚餐的指导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及时率和卫生监督覆盖率,努力避免因信息报告不及时、控制措施不力而造成的损失。

(二)推进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建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及医院的合理分工协作关系。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县)级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市(县)级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三)提高队伍素质,加快卫生改革,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1、切实提高公共卫生专业服务队伍素质。制定专业服务人员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加强专业服务人员的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规范化培训,重点培养一支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为骨干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专业服务队伍。今后三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的培训工作补助。到2010年全市公共卫生专业服务人员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85%以上,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率达到90%以上。继续落实城市支援农村卫生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

2、加快医疗卫生改革。深化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改革用人制度,逐步打破全民、集体所有制等身份界限,畅通人员进出渠道,逐步推行人事制、全员聘用合同制;改革分配制度,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深化和规范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聘院长,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多种选拔任用方式,选择素质好、善管理、懂经营的中青年优秀人才担任院长,并建立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扩大院长的人事、分配、业务等经营自。继续探索医疗卫生机构产权制度、管理体制改革。在坚持一个镇乡(街道)办好一所公立卫生院的前提下,继续进行卫生院分院的改造、整合、改制等形式的改革。

3、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镇乡(街道)级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要在明确服务范围的基础上,加快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从坐等病人转为主动上门服务,从单纯的为病人诊治转向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四、积极落实公共卫生经济政策

1、落实直接面向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市财政分别建立和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等专项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从20*年起,农民健康体检专项经费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设立;三大类12个项目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设立;逐步创造条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标准,落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费。

2、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财政要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费支出比例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步达到5%以上。卫生投入要向农村倾斜。从今年开始,到2010年前,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镇乡(街道)级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镇乡(街道)级卫生院在改扩建过程中涉及有关规费参照教育项目标准执行。逐步落实镇乡(街道)卫生院院长和公共卫生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的有关政策;按中央和省规定的由财政安排的镇乡(街道)卫生院离退休人员经费,继续用于支持镇乡(街道)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

3、加强对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市财政投入的农民健康体检和农村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社会监督。专项资金不得冲抵市财政已有的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其他投入,不得用于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项目考核评估机制,并按考核评估结果核拨专项补助资金。

五、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

1、健全组织网络。市政府建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各镇乡(街道)要建立相应组织,确定一名领导分管公共卫生工作,并在镇乡(街道)在职干部中确定一名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行政村要确定一名专(兼)职的公共卫生联络员,具体从事日常公共卫生工作。

2、强化工作责任。公共卫生工作实行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发改、卫生、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农业、环保、宣传、教育、人口和计生、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质量技监、民政等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在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强化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责任,以公共卫生示范镇乡(街道)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为重点,落实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村级组织要做好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村的环境卫生、改水改厕、健康宣教、企业卫生安全、集体聚餐、食品药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巡查、信息报告和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等;办好村卫生室,督促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履行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关职责。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一、明确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

二、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

全省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专项资金,2006年按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6元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主要用于乡(镇)、村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其中用于村级补助经费不低于30%。专项资金由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经济困难地区按人均4元、3元、2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另对农业人口占较大比重的贾汪区、宿城区、亭湖区、清浦区、海州区也给予适当补助;不足6元的部分由地方财政配套安排。有条件的省辖市也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各地要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考核管理,落实政府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规范和保证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对不提供有关服务的,不给予资金补助;对服务质量不到位的,扣除相应补助资金。

三、切实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

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是政府向农村卫生机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资金,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

(一)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将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社保补助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于每年年初编制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计划和用款计划,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年初预拨70%直接到县,年底考核验收后结算的办法。县级财政将上级财政补助和本级财政配套安排的资金,按照项目用款计划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要求及时拨付到有关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单位。

(四)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保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合理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和挪用;不得用于项目内容规定用途之外的工作以及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费用;不得用于基本建设或抵充行政事业经费;不得用于各种罚款、偿还债务、捐赠赞助、对外投资等支出。

(五)对出现虚报有关情况骗取省财政补助、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挪用专项资金、地方应安排资金不能按时到位、不按期报送有关材料等问题,省财政厅和省卫生厅将根据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采取给予通报、停止拨款或暂停安排新的补助项目或收回专项资金等措施。

四、强化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

省卫生厅、财政厅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估体系,各市、县(市、区)卫生、财政部门也要形成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到位、资金配套情况和农村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乡村卫生机构,要把考核内容、要求、目标作为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依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逐项抓好落实。对服务项目的实施情况,要做好记录,建立档案资料,便于考核。每年11月份,县(市、区)、乡(镇)政府要对辖区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每年年底,省卫生厅、财政厅将结合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情况组织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分配和核拨专项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各县(市、区)要利用相关媒体或乡村公共场所对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实施情况和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进行公示,提高专项资金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逐步实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是近三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的五项任务之一。以城乡居民人均15元经费实施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措施。我市自启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各县(区)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项目实施总体顺利。但由于服务能力偏低等原因,不同程度存在项目推进缓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扎实推进国家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全市各族人民提供生命健康安全保障服务。

二、目标任务

立足于全面完成省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指标,稳步推进省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定目标任务,制定以下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指标及项目绩效评价目标。

(一)居民健康档案: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40%,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

(二)健康教育: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为目标,在全社会开展广泛的全民健康教育。全面完成市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健康教育项目指标任务。

(三)儿童保健:以加强儿童保健为目标,对辖区内的0-36个月龄儿童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按照服务规范进行随访,管理率达到85%。

(四)孕产妇保健:以加强妇女保健为目标,对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管理率达到85%。

(五)老年人保健:以关爱老年人健康保健为目标,对辖区内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实施健康管理,管理率达到60%以上。

(六)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目标,对有预防手段的各种传染病实施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在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常规疫苗接种任务的同时,积极完成省卫生厅规定的乙肝疫苗、脊灰糖丸疫苗的接种任务。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以及时、准确掌握各种疾病发生、流行状况为目标,做好各种卫生应急工作。对辖区内发现的各种传染病要进行登记并及时报告,积极开展现场疫情处理;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地方病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大力推进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加强基层卫生应急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及处置能力;普及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素质。

(八)慢性病管理:以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管理为重点,逐步开展各种影响人群健康的慢性病管理。对辖区内35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和Ⅱ型糖尿病筛查,管理率达到90%以上。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以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为目标,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率达到95%以上。

(十)认真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7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省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181号文件的相关要求,按照《省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对各县(区)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按时报市卫生局,由市卫生局配合市财政局负责完成市本级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并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卫生厅。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要性、必要性、长期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在市卫生局制定的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基础上,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办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体,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工作目标和要求,对各县(区)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院是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专业指导机构,负责对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技术服务指导,负责基层业务骨干培训,负责完成辖区内的项目工作任务和相关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承办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并完成项目实施情况的绩效评价工作。各县(区)要及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明确下放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城镇社区服务机构不健全的县(区),其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也可确定为服务机构。被确定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对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必须按服务包提供,服务项目不得缺项,服务区域和人群不得留空白,做到全面提供服务项目、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三)加强监督,规范管理。

1.项目管理。各县(区)要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实施项目,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督察,并及时征求城乡居民的意见建议,不断总结完善工作,直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实施统一、规范、有效。

2.资金管理。市、县(区)财政部门要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包括资金使用范围、内容、各项目成本核算及要求和考评办法等。各县(区)要根据《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办法(试行)》,合理划分九项服务内容的服务成本,按照项目执行的质量、数量等情况兑现资金。资金使用按照先预拨、考核后结算的方式管理,预拨资金按80%的比例预拨,余下的20%经费待年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对于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县(区)要相应扣减资金并责成落实。各县(区)、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用项目资金。

3.监督管理。市、县(区)卫生、财政部门要组建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项目执行情况的指导和管理,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的,要严肃追究项目执行单位责任人和上级主管领导的责任。

(四)强化绩效考核,确保项目质量。市、县(区)财政、卫生部门要根据《省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考核其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任务的落实和群众受益。被确定为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要按照《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完成本机构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行评价工作,及时报告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及相关信息,确保年度项目目标按期实现。

(五)强化培训,提高能力。市、县(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培训,形成工作制度,要大力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农村卫生人员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村医培训中,要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7号文件精神,强化依法管理,进一步促进各地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加快改变我省学校卫生存在的不良状况,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决定依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20*]69号))组织开展全省学校(含托幼机构)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内容

1、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贯彻落实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情况;

2、学校公共卫生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的建设;

3、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4、制订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构建应急运行机制情况;

5、卫生监督指导和监督执法的工作情况;

6、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队伍建设情况;

7、学生定期体检及健康档案的建设;

8、学校学生生活条件及卫生管理情况;

9、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等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

10、传染病报告和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11、学校食堂、校内食品商店及其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12、学校卫生设施以及校医院、卫生所(室)基础建设情况。

二、检查方式与时间安排

此次检查采取各地各校自查,省里抽查相结合方式进行。从即日起,各级各类学校(含托幼机构)全面开展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自查;各市、县(区)教育局、卫生局要对辖区内学校食堂、校内商店和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以及学校卫生防疫等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督促学校进一步落实卫生安全措施。5月中下旬,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组织检查组随机抽查部分市、县和学校。省检查组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察看卫生设备设施和校园环境等方式进行。被检查市、县和学校应向省检查组提交书面自查报告。

省检查组对每所被检查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整改学校要将整改后的情况在规定期限内分别报省教育厅和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将向全省通报此次专项检查的结果。

三、工作要求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巩固我县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为契机,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统一领导,全民参与,层层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指挥部要求,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具体措施

(一)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在现有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础上,充分利用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4月26日“全国疟疾日”等卫生节日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卫生宣传咨询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为全县居民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健康教育印刷资料,在全县各医疗单位的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康教育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音像资料。在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设置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全年不少于6期。各医疗单位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住院服务、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努力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普及率和覆盖面,确保病人卫生知识知晓率≥80%以上。

(二)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要求,以专项整治为抓手,加大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公共场所经营行业、景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力度,指导督促其完善卫生设施,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公共场所卫生证照齐全,监测记录上墙,卫生达标。继续开展公共场所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和提升游客满意度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辖区内各类公共场所的指导服务,督促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配备完善公共场所消毒设施、卫生设施,加强对公共用品用具的消毒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秩序,树立了县的良好旅游形象。

(三)巩固传染病管理,加强预防接种工作,杜绝传染病暴发和流行。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加快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步伐,继续健全和完善医院感染控制、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工作,做到法定传染病无漏报、迟报。加强对传染病、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报告和处理。县纺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和专科门诊,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医疗、危险废弃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贮存、处理。认真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儿童免疫规划每种疫苗接种率大于90%以上。预防接种建证、建卡率大于98%以上,全县接种门诊全部达到免疫规划合格接种门诊标准,接种人员全部具有接种人员执业资格证和上岗证。巩固和完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人口(包括外地儿童和超生儿童)基础资料和流动儿童信息,并登记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及儿童流进流出记载;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各接种单位实行每月8天接种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接种不少于8天接种制,做到安全注射,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运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发现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并协助疾控中心进行调查处理。

(四)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按照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重点以完善社区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工作制度”和“社区管理、全科服务、乡村一体”的服务模式。一是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承担社区公共卫生任务。全面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每年筛选1至2种重点疾病实施社区强化干预行动;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建立健康教育制度,普及社区居民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精神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实施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加强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和精神卫生等工作;重点控制严重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传染病,承担传染病报告、家庭隔离消毒指导、疫情现场处置等工作;协助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和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等工作;整合卫生服务资源,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残疾康复等工作在社区中开展。二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切实承担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等的诊治工作,提供慢性病人、伤残和肿瘤康复病人等后续住院治疗服务。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推广和应用社区中医药适用技术,提供简、便、验、廉的特色服务。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建立健全与服务功能相适应的辅助科室和后勤保障体系,确保“六位一体”服务的落实和社区责任团队服务的开展。

三、工作要求

(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按时保质完成巩固国卫工作任务。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通过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在本单位职工中宣传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重大意义,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重点加强公共场所“五小行业”的卫生管理,制定“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方案,主动协调工商、城管、公安、文广等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对新开业的要坚持把握准入标准。对不达标的限期整改,对拒不改正或整改不达标的关门整改或停业。协助做好餐饮卫生监管工作。县疾控中心重点加强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和健康教育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健全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处置和指挥能力。加强督导,为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6篇

为进一步加快我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更好地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快捷、便利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根据《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文件要求,现对加快我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建设目标

到2013年底,在原镇卫生院基础上转型建设成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行政村卫生室整合转型,建设成9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已建成三家)。

二、设置的条件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纳入各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设要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实用够、方便就医、方便群众”的原则,按一个行村或3000—5000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面积不少于120m2,改建面积不少于100m2房屋,在镇政府协调下由各村委会提供,可在村级闲置学校、队部或其它房屋的基础上改建,无论新建、改建的社区服务站的产权一律归集体所有。

三、资金筹措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按照“市、乡镇政府奖励乡镇卫生院、村委会、乡村医生共同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

新建的社区服务站,村委会无偿提供土地,镇卫生院筹资2—3万,其余部分由所在的村医自筹,卫生室整合后,从提取业务利润的10%中逐年偿还,如镇卫生院有经济条件每年也将偿还一部分。

改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委会提供房屋,镇卫生院筹资10000元,其余部分由所在的村医自筹,三年内由镇卫生院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还清村医自筹部分。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改造资金,由镇卫生院自筹解决。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是在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民心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为民办十件实事”的内容之一,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一项内容。各村委会要切实承担责任管,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本辖区经济社区发展规划,提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做好农村社区卫生的组织者、建设者、推动者,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

2、理顺体制,规范运作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7篇

为做好突发事件的年度评估分析工作,根据广东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粤府〔**〕71号)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应急办组织开展**年度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分析,请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别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估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

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分别汇总总体情况及其所包含分类别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年各类突发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与往年比较情况,以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个级别的有关情况等,并对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二)应对工作评估。

对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重点围绕抗洪抢险、抗旱救灾、森林防火、防御台风和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交通和火灾事故、处置环境污染事件、应对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防控传染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及处置等工作,从组织领导、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资金准备、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防范处置,以及恢复重建、调查处理和科普宣教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既要认真总结防范处置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又要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趋势分析及工作建议。

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及其所包含的分类别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将采取的主要对策和工作重点,提出进一步提高防范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意见和建议,以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降低和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改进和推动应急管理工作。

(四)典型案例分析。

根据点面结合的原则,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对影响面大和处置突发事件有借鉴意义的事件,各选择1—2个案例,从应急处置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评估分析,以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完善预案,改进工作。

二、评估分析的组织工作

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组成四个评估分析组。由牵头单位会同参加部门共同编写本部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报告;请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提供本地区典型类别突发事件(四大类中的一类或几类)防范处置工作有关总结分析材料;各组牵头部门在各地、各有关单位评估报告和总结分析材料基础上汇总形成该类别突发事件评估报告。各有关单位分组如下:

(一)自然灾害组:由市民政局牵头,市国土房管局、交委、水利局(三防办)、农业局、林业局、地震办、气象局协助。

(二)事故灾难组:由市安监局牵头,市经贸委、公安局、建委、交委、水利局、农业局、国资委、环保局、市政园林局、市容环卫局、林业局、质监局,旅游局,**海事局、**供电局协助。

(三)公共卫生事件组:由市卫生局牵头,市经贸委、农业局、林业局、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检验检疫局协助。

(四)社会安全事件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民族宗教局、民政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国土房管局、建委、外经贸局、文化局、国资委、规划局、市政园林局、体育局、物价局、工商局、旅游局、外办、侨办、金融办、局、台办,**警备区、武警**市支队协助。

三、评估分析的有关要求

(一)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年度评估分析工作。牵头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和计划安排,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参与,全面、准确、深入地进行总结分析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二)要做好各方面基础数据统计和材料汇总工作,各项数据的统计要规范、细致,避免重复和疏漏。要按照定性与定量、文字与图表(表格附后,各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进行补充)、概括描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估分析,做到语言精炼、层次清晰、内容充实并配以典型实例。

(三)各区、县级市按照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和本通知精神,组织开展本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评估分析,以促进应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8篇

一、建立健全城乡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区人民医院设置区精神卫生中心,负责对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村卫生室精神卫生工作的总协调调度,组织领导业务技术指导、监督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村卫生室作为全区精神卫生管理工作的分支机构,具体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在全区建立起以精神卫生中心为中心,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村卫生室为网络的精神卫生管理工作体系。

二、明确功能定位,建立康复医疗分工协作机制

区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主要为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治疗和康复,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主要按照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的有关要求,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线索调查,病人摸排和随访服务。

三、逐步建立通畅的康复患者转诊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人民医院建立合作机制,发现重性精神病人、焦虑障碍病人必须转诊到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和康复。

四、实行目标化管理

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加强工作信息的搜集,安排专人逢双月底前报送工作信息至区人民医院,并做好工作文件、资料、照片、录像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规范管理。各项工作按照区人民医院转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规范(版)》执行。

五、完善工作考核机制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9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云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我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各校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预防与食品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云南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组建了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层层抓防,确保全县中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抓出成效。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校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健康教育课、日会、周会、班会、队会、板报等形式,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自我检查,建立了学校传染病预防措施,设立办公室,制定了晨检制度。特别是在今年3—6月大部分学校发生流感、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疫情期间,采取24小时专人值班报告制度,各学校安排人员24小时跟踪学生发病情况,每天早晨进行晨检,发现病例积极与卫生、疫控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医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的蔓延。

三、积极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好学校卫生工作

我县各级各类学校主动与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沟通联系,落实当地卫生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整改措施,集中力量对学校周边环境、校园环境卫生尤其是教室、图书室等教学场所和食堂、学生宿舍、厕所等生活场所进行清理、消毒,让学校长期保持清洁、卫生,并做到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整洁。

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学校设专人对食堂和小卖部进行管理和监督,严禁采买、制售过期、腐烂、变质及食品卫生不合格产品。对学校师生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鼓励师生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同时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县各中小学基本落实晨检制度,做好晨检记录,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公共卫生工作意见范文第10篇

20__年,我乡狂犬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狂犬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进一步加强我乡狂犬病防制工作,有效遏制狂犬病疫情,减少狂犬病死亡威胁,根据《国狂犬病防治工作现状》、《__省预防控制狂犬病条例》和《__市狂犬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__市 20__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意见>的通知》、《__县人民政府关于20__年狂犬病防制工作意见》现就 20__ 年全乡狂犬病防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狂犬病发病死亡人数无。

调整乡狂犬病防制指挥领导小组成员,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__同志任组长,副乡长__组长,财政所、卫生院、学校、畜牧站、宣传文化中心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畜牧站,刘亚平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村、相关部门要将狂犬病防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实狂犬病防制工作队伍,落实狂犬病防制工作经费。乡狂犬病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指挥协调,督促各村居、相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确保狂犬病防制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一)乡狂犬病防领导小组:负责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县狂犬病防制工作的政策和规定;制定全乡狂犬病防控规划、方案、措施;每季度召开 1 次协调会议,研究狂犬病疫情,组织、协调各村(社区)、各单位、各部门狂犬病防制工作。

(二)各村(居)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狂犬病防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督查、经费保障及犬只摸底统计、登记免疫、拴(圈)养、审批发证等管理工作,组织捕杀狂犬、恶犬、未免疫犬、流浪犬、无主犬等;负责狂犬病疫点规范处理,查处违章养犬;负责狂犬病防制宣传教育工作。

(三)乡畜牧站:负责兽用狂犬疫苗的组织供应;负责全乡犬只变动情况、犬只免疫统计、报告、建档;负责动物狂犬病疫情统计、监测及动物尸体处理、犬只检疫测毒;负责动物免疫证及免疫标示制作、发放;配合乡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狂犬病防制宣传。

(四)乡卫生院:负责规范处理犬伤患者、抢救病人,实施人用狂犬疫苗免疫注射、狂犬病疫情监测;负责指导疫点处理;配合各村、相关部门开展狂犬病防制宣传。

(五)学校:负责学校狂犬病防制宣传,把狂防教育纳入健康教育授课内容,组织学校每学期开展大规模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活动。

(六)财政所:负责将狂犬病防制工作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监督使用。

充分利用“世界狂犬病日”开展集中宣传,深入宣传《中国狂犬病防治工作现状》和狂犬病防制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狂犬病严重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狂犬病防制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狂犬病防制工作。

(一)各村居要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 1 幅以上,在每家每户张贴 1 张狂防知识门板报,并利用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义诊咨询等通俗易懂的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部门要在“世界狂犬病日”开展集中宣传,并将集中宣传情况及时上报乡狂犬病防制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卫生院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督促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将狂防知识列入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并广泛开展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教育。

(三)学校要组织各学校向每个学生发放狂防知识宣传单,由家长阅后签字将回执单交学校;继续在全乡小学三年级以上中小学生中举办 1 次狂防知识

作文竞赛活动,由学生写、家长改、教师评,评选优秀作文 43篇。(四)宣传文化中心要定期播放狂犬病防制公益广告,专栏宣传狂防知识。通过以上措施,使群众狂防知识知晓率达 90%以上。

各村居、各部门要完善犬只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犬只“管、免、灭”综合管理。

(一)建立以社区、村组等基层组织为主的犬只管理体系,明确养犬户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养犬行为,依法养犬。要严格限制养犬数量,每户养犬不得超过 1 只。

(二)非疫点养犬实行审批登记制度。农村和场镇非疫点养犬,由村委会初审登记,报乡人民政府审核备案;社区养犬由社区居委会初审登记,报当地派出所登记;村和社区报审办证率均达 95%以上。

(三)严格实行犬只登记免疫制度。各村要对本辖区的犬只全面摸底,对犬主姓名、住址、养犬类别、犬只数量,按照“一村(社区)一册、一组一页、一犬一格”要求,详细登记造册,并报送乡畜牧站,由乡畜牧站汇总报乡狂防领导小组。由乡畜牧站牵头,各村(社区)协助,对犬只进行登记、免疫或强制免疫,并发给《动物免疫证》,拴挂犬只免疫标示牌,免疫率达 90%以上。乡畜牧站负责犬只狂犬病毒监测。

(四)规范犬只饲养方式。非疫点经审批发证、登记免疫的犬只,一律实行拴(圈)养,拴(圈)养率达 100%。除公安机关因侦查需要外,任何人不得带犬只非法进入公共场所。

(五)加大犬只捕杀灭杀力度。对未按规定免疫的犬只,或禁养区、疫点、防护带未批准养的犬只,未拴(圈)养的犬只,或非法带入公共场所的犬只,由乡政府组织捕杀,并对责任人处以每只犬 20 至 300 元罚款。对非疫点的带毒犬、恶犬、流浪犬、违章犬(未审批发证、免疫、拴养、圈养的犬)必须捕杀。场镇由乡政府组织专业队伍捕杀。20__年__ 月底前,在全乡开展一次犬只“管、免、灭”集中整治,各村要按灭犬任务分解表(见附件 1)下达的任务如期完成(以各村送交狗尾巴数为准),并将整治情况总结于 4 月底前报送至乡狂防办(联系电话:__*)。

(六)规范疫情处理。一是完善狂犬病疫情报告制度。发现人、犬或动物患狂犬病,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向乡人民政府或畜牧部门报告,乡人民政府或卫生、畜牧部门必须在 24 小时内向县狂防办报告疫情。二是做好狂犬病疫情监测,村主任为村级疫情报告员,一旦发现疫情及时向乡人民政府报告,及时规范处置,防止狂犬病发生与传播。三是一旦发生狂犬病,乡狂防领导小组要立即组织乡卫生、畜牧食品站、派出所及时划定疫点,并督促村或派出所组织对疫点内的犬只全部灭杀。四是乡畜牧部门按《畜禽肉尸处理规范》对捕杀的犬只尸体进行规范处理。

(八)规范犬伤处置。被犬或疑似患狂犬病动物咬伤的人,应立即到县疾控中心、医疗机构诊治,规范处理伤口,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乡卫生院要组织开展《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__ 年版)》培训,保证在今年 7 月底前逐级培训到乡村医生。

20__年,乡政府继续将狂犬病防制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乡政府与乡狂犬病防制成员单位和村(社区)签订《狂犬病防制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过程考核(日常、集中整治考核)、半年和年终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占年度考核分值 40%,半年和年终考核占 60%。各村(社区)、各部门在今年 5 月底前开展自查、补缺、总结、上报工作,乡上将组织狂防工作督查组,采取普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社区)、各部门狂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批评,并督促其整改。乡政府将对狂防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__县__乡人民政府

上一篇: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卫生监督工作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