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验范文

时间:2023-03-18 04:09:48

公共实验

公共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强化措施

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是以实验研究法作为基础提出的学科研究法,现阶段,不少学科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实验研究方法,例如心理学科。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经典的论证方法,在我国公共管理区域无法有效使用,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实验法的缺失。

一、实验研究的优势与特征

(一)实验研究的优势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相关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而发现因果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验。虽然非实验法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存在一些限制,但是在使用时并不存在局限性,在实际的实验研究法中调查法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实验研究法常用到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即在开展实验研究时,研究人员始终都存在“假如此事没有发生,那么它的结果会是怎样的”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该思维方式,研究人员可以确定构建相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构,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相比较,实验法可以人为地对实验变量进行操控,并对其他干扰因素进行控制,效率相对提高许多。因此,实验法具有非实验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构成因果关系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先后、公变以及不存在干扰量[2]。在这三个要素当中,首先,变量之间的发生是存在时间先后关系的;其次,变量之间的变化应当是相关的,有着共同变化的趋势;最后,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化不是由于其他量的变化导致的。实验法可以很好地满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需求,因此,此非实验比较,其更加具有研究的优势。

(二)实验研究的特征

实验研究法是在排除其他所有干扰因素之后,通过控制影响变量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关系,提取出研究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变量关系,其特征为:控制性、随机性以及操控性。这三个特征在随机实验研究法当中存在特别明显,该实验法可以将可能存在影响因素尽数剔除,从而为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绝佳的实验背景。另外,实验研究法重在人为地对研究变量进行操控和干预,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对研究变量进行调整,观测不同数值下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二、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策略

(一)基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的强化策略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变量相关关系的论证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方法,仅仅依靠了解实验方法的理论和实验变量的状况是无法进行论证的,为了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下面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这一方面对强化策略提出建议。实验研究方法的含义通常指的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即以理论判断验证为研究目标,在特有的或者是认为创造的实验研究条件下,通过科学仪器设备,对相关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和干预,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3]。上文我们说过,在进行实验研究是通常采用的是逆向思维方式,即常用的理论验证实验研究方式是理论假设方式。实验法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性质成为科学研究的景点方式,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通常是以人为的手段对变量进行调控,尽可能地减少其他因素对因变量的干扰,通过调控变量值取得不同结果的因变量,通过对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实验研究法具有随机性,保证因果关系不是偶然线型,保证了因果变量之间的普遍性。在公共管理中应用实验研究法最大的问题是其外部效度问题,指的是将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类推到实际的社会情境当中或者是其他母体环境中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将实验所取得的结果应用到实际环境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失效[4]。对此,我们认为,通过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我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而非其外部效度。具有社会科学实验研究,其外部效度问题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全盘否定实验研究的结果,实验研究本身的目的是通过人为地操控验证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从而对一类的事物进行推理论证。因此,在进行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时,只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因果关系推论,不应当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布式推论或者是结构式推论。

(二)基于公共管理实验方法学科特征的强化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实验研究去论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论证方法,部分学科甚至已经形成了对自己学科最为有效的实验方法,例如心理学科、社会经济学以及政治科学等。在公共管理中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实验研究方法,在汲取这些已有专业实验研究方法学科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公共管理实验研究者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形成具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特征。要形成具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需要研究人员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形成具有学科特征的实验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是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以“根据问题中心,采用公共管理的思维方法”为研究策略,以公共管理真实情况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心,以公共管理的总体状态以及内在因素联系作为基础,构建公共管理学科实验研究的理论框架[5]。每一个学科所关注的中心问题都是不同的,公共管理学科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应当是,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对现阶段公共管理工作的恰当性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建立公共管理的框架结构,以恰当性作为框架中心目标,其构建方式为:因素—结构—功能,也就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存在的变量关系,该关系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在构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的实验特征之后,在进行实验研究调查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公共管理的特性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现阶段,部分学科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已经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例如心理学实验方法的成熟,与其发展早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强化公共管理科学实验研究,需要研究者们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索,寻找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

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一)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机遇

随着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的不断推广,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实地实验和调查实验越来越多,针对各地需求开展不同目的的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研究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推算出其附加价值。实际上,在中国国情下开展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可供研究的题目种类也十分多。随着我国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第三方项目评估的兴起,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在公共项目开展之前,需要对该项目进行评估,预算其价值并进行风险控制。另外,处于发展和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与其他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利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展开,即我国的体制改革优势为公共管理实验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每天在不同地区都要开展各种政策实验与管理创新,这些实验管理创新都为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中的自然研究与准实验的展开提供了背景条件。例如,我国大量推行的定点管理实验,这些项目为实验研究者运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条件。公共管理实验虽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般难以展开,如2013级厦门大学传播学院广告系的硕士生们运用“清推”方式开展的“凭借公益广告的力量改变市民以及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实验研究活动,在排除其他变量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外,通过对不同标语对人们践踏草坪以及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的影响,看哪种标语对人们的这种不文明行为具有强烈的制止作用。该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并没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但是通过该实验研究可以为城市不文明行为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二)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挑战

现阶段,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仍然较少,国内公共管理学界对公共管理实验仍然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管理实验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例如,《管理世界》在征稿启事中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发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虽然没有限制实验研究论文结果的发表,但是对于学生的实验研究却做出了限制。另外,部分专家学者仍然未曾认可实验研究法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认为实验法只能在实验室案中应用,并不认为我国的改革和试点均可以采用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研究。要想推动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首先需要转变研究人员的传统思想,在实验研究中曾发现,理工科背景的研究人员较之文科背景的研究人员,更加容易能够接受实验研究法在公共管理的应用。因此,增加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文理科之间的交流互动,对推广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四、结语

公共管理学科由于其自身环境较为复杂,研究结果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失效的现象而引起争议,但是基于公共管理的实验研究法本身就是对相关关系进行论证,从而对系列事情进行类推得出相关结果的方法。为了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研究工作者们应当根据汲取现有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的现状,以我国社会环境作为实验条件,实验探讨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为实验研究法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李芳 张宏涛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景怀斌.专栏导语: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几个问题[J].公共行政评论,2015,(3):120-125.

[2]马亮.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何以可能:一项方法学回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4):13-23.

[3]王永明.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93-95.

[4]马亮.公共管理改革和公共服务绩效:来自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4,(2):45-56.

公共实验范文第2篇

实验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1]。大学实验教学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又相互支持的,必须统筹、协调起来。公共管理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需要重视实验、实践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坚持“加强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方针,强化实验教学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实验教学改革,整体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实验教学考核考试办法,重视实验教材建设。其理念主要体现为:

1.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公共管理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即科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性培养。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接受社会的挑选,作为培养学生的学校,必须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学生放在教学和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整体优化和改革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突出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3.以系统论为指导,实施实验教学整体优化。学校整个教学工作应看成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多个子系统。要改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从属地位,单独设置若干门实验课,形成与理论体系相平行的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要相互协调、整合与优化,达到大系统的整体优化。

二、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

大学的课程,可以定义为一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计划。人才培养是由一个课程的总体来完成的[2]。分析美国的综合素质教育、英国的宽厚基础理论教育、欧洲大陆的专业教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共同的特征是着重学术素养教育。在课程结构和形式上,注重文理、通专、自由选修与限定选修要求的结合。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和核心课程计划强调人文与科学、伦理思辨与务实求证的有机统一,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耶鲁大学的自由教育培养模式与分修制注重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注重基本技能(写作、外语运用、数学方法)的训练,体现其通才教育传统和通中有专的特点[3]。我国本科与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归属于管理学门类,授予管理学学位。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学门类中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行政管理(可授管理学或法学学士学位)、公共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学位)、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可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编制的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公共管理作为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包含如下二级学科(即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可授管理学、医学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综合各专业学科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不同实验类型对所有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内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类,我们将公共管理实验教学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设计型实验模块三个层次(可 参见图1)。基础实验模块是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运用一些常见技术工具及软件,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实验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突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实现对公共管理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型实验模块:利用各专业软件,通过模拟实际办公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公共实验范文第3篇

地方政府治道变革

本刊特约评论员 毛寿龙

回顾2005年,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过去,地方政府的改革,尤其是机构改革,基本上都是在中央的推动下被动进行的。但2005年的地方政府改革,尤其是决策创新试验,却是在中央政府允许、支持下地方大胆创新的结果。从“十大地方公共决策实验”评选结果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2005年是地方政府决策创新年。

这些创新实验对于中国地方政府来说,具有深远的治道变革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有利于推进市场化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以市场为基础。这表现在两项地方决策,一是广东农民手中的农村集体土地,可以与国有土地同样的身份进入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现代经济的奥秘是,资产都是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得自己价值的。如果没有进入市场,资产就是死的,就不可能增值,更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本。广东农民土地可以进入土地市场交易,表明广东农民最重要的资产获得了增值的空间,农民将真正拥有了土地资产增值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收益。二是长三角排污权开始交易。排污权交易,可以改善排污权的配置,鼓励企业选择花钱买污染还是提高技术来治理污染。促进资产市场化,排污权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减少了政府对土地和排污权的管制任务,从而为政府管理土地和治理污染带来了转变职能的机会。

有利于地方政府民主化。浙江椒江进行党代表常任制和直选,湖北罗田县取消县常委会,直接实行委员制,青岛问政于民、听政于民、议政于民,郑州三票制选干部,江苏泗洪县1.4万名党员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等,就是其中的例子。这些案例,有些属于党内民主,有些属于政府民主,有些属于行政民主,但都促进了地方民主的进步。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这些案例一定能够导致中国地方政府的民主化,但这些案例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政府民主化的进步。民主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这些实实在在的民主实验,无论成功与否,都有利于推进中国地方政府的民主化。

有利于转变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海淀区成立的公共服务委员会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海淀区成立公共服务委员会,其目的是要解决公共服务官办合一的问题,不让政府直接管事业单位,而是通过公共服务委员会来集中管理公共事业单位。让政府职能转向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当然,要成功做到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公共服务委员会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并改革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改革事业单位的内部治理结构,毕竟海淀区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发展经济,提高GDP来表明自己的政绩,2005年很多地方官员把精力放在政府改革上,地方政府之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相互竞赛,相互学习,而且在政府改革上也相互竞赛,相互学习。可以预料,2006年地方政府的治道变革将在相互竞争中进一步发展。

排污权交易作为一项通过经济手段治理环境污染的有益探索,在中国已经进入实验的第三阶段,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遭遇了很多困难。

排污权交易的中国困境

本刊特约记者 刘建辉发自北京

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是潍坊市骨干企业之一,最近,企业因发展需要新上项目,年需新增342吨COD排放指标,但公司的实际排污总量指标已经用完。而潍坊市污水处理厂自去年6月实行市场化运营后,每年可腾出900吨COD排放余量。双方经过近半年的洽谈,2005年11月经环保部门同意,商定由海龙公司花费21万元一次性购买污水处理厂500吨COD永久排放权。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与潍坊市水处理厂之间进行的这场交易就叫做水污染排污权交易。

完整意义上的排污权交易1999年由美国环保协会引入中国,南通与本溪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2002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美国环保协会开始在中国实施排污权交易项目的第二阶段实验,选取了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上海市、天津市、柳州市、华能发电集团作为试点,简称为4+3+1。如今这项实验已经进入第三阶段,试点由第二阶段试点地区的点状分布转向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三个地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实验。

据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博士透露,在“4+3+1”项目中,至少有10笔交易,涉及排放4万多吨二氧化硫和7000万元的交易金额。其中不乏一些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典型案例。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副司长李新民对排污权交易的评价是:“可以发挥市场机制下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尽管排污权交易在美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但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零供给”困境

中国的排污权交易还不完全是一个自发的市场行为。国电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朱法华介绍,江苏省内进行的几例异地排污权交易都是在江苏省环保厅的努力下促成的,企业并不是十分愿意进行交易。

交易不能进行的原因不是没有买方,而是卖方太少。现行的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基本上都是在电力行业之间进行的。朱法华说,现在电力缺口比较大,电厂新建和扩建呈必然之势,电力企业普遍有未雨绸缪的考虑,即使有剩余的排污指标也不愿意出售,而希望留待以后自用。

另一方面,国家规定新建电厂必须实施脱硫,在总量控制的限制下,即使进行了脱硫,仍有可能超标排放,需要从其他地方获得排污指标;再加上老电厂由于设施落后,改造难度比较大,脱硫成本很高(一般占到电厂投资总成本的20%多),所以实施脱硫的企业很少,市场自然也就出现供给不足的状况。

再者,目前各电厂治污技术类似,脱硫成本相差不大,所以排污指标无法有效地形成差价,进而通过交易降低治污成本的优势就无法体现,企业交易的积极性并不高。

供给不足的现象几乎出现在所有已经实施排污权交易的地区和领域。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率先在全国实行区内企业排污权交易,主要是针对水污染。秀洲区从2002年9月起推行这一制度,但是据秀洲区环保分局局长张建明介绍,到目前为止,秀洲区还没有企业直接拿出排污权进行交易的行为。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目前不会考虑转让排污权。他们认为,由于总量控制越来越严格,重新获得排污权越来越难,考虑自己企业的发展需要,不会把仅有的排污权卖掉。

技术困境

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前提是排污总量控制。然而要控制总量,首先要科学、准确地测算出一个控制区域的最大污染物排放允许量。环保部门需要知道每个企业排污量是多少,就必须将跟踪、监测排污的数据量化,这样环保局就增加了工作量。

目前进行的排污权交易商品主要是电厂之间的二氧化硫,就是因为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可以通过连续监测设备和其他的一些测算办法测算出来。但是只有那些安装了脱硫设备的企业才会自觉地进行监测,因为他们需要知道这些昂贵的设施有没有起作用。而安装脱硫设备却不是企业自愿的。2005年1月27日,国内46家火电厂因未启动脱硫项目工程而被国家环保总局通报。这些火电厂被要求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脱硫项目建设,否则,项目所在地区电力集团和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火电项目将暂停审批。

另外,如果交易想要向其他污染源扩展,要解决的问题就更复杂。嘉兴市秀洲区寄希望通过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控制污染总量,然而,秀洲区乃至整个嘉兴市的水质近年来还在不断下降。张建明说:“秀洲区可以控制本地的污水排放,但是流动的河水没有行政界限,如果上游地区继续排放污水,秀洲区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效果等于零。”

“灰色交易”困境

由于环保部门掌握着排污权的分配指标和交易方式,一旦权力参与排污资源分配,权力寻租就难以避免。

据朱法华说,有的企业买不到排污权就转向环保厅(局)公关。有些企业干脆省略了“买”这个步骤,直接进行政府部门公关,在他们看来,这种公关成本要比从市场上购买排污指标的成本要低得多。

而一些政府部门也往往不会放弃借此时机获得的交易利益,不会完全放弃一些配额交易的权力,因而,排污权交易过程仍摆脱不了政府部门的强力干预,仍有可能出现以政代企的行为,对重点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运用行政手段加以扶持和干预。政府过多的参与,会影响排污权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

有专家认为,排污权名义上是公共资产,但是由于企业的初始排污权由管理部门分配,实质成了管理部门的权力资源,这就使得排污权交易的规范建立在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负责人的“廉政自律”之上,这显然是一种充满风险的制度。

还有人认为,排污权有偿使用没有法律依据,如果现在有企业状告环保部门违法收取排污权使用费,打起官司来环保部门必输无疑,尤其是在《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

其他的一些问题例如“地方保护”也是困扰排污权交易的障碍。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眼中,限制排污就等于限制生产,出于本地经济利益的考虑,政府就会默许企业偷偷增加排污量。

排污权交易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中国现在只完成了这个系统的一小部分,在很多方面都亟待完善。

(作者为《经济》杂志记者)

以往干部选拔任用的最后决定权名义上由常委会讨论决定,但实际上往往是由主要领导拍板确定,而“暗箱操作”很有可能出现拉选票、拉关系等腐败问题。“这对过去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是一种颠覆。”有人如此评价。

郑州“三票制”选官升级

本刊特约记者 王海圣发自郑州

最近,郑州市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祁金立非常忙碌。

2005年最后一个月,郑州正采取“三票制”方式在全市范围公开选拔一名县级政府正职,明确12月底之前人选到位。目前,郑州所辖的登封市市长职务空缺,本次所选人员很有可能成为该市之长。

而此前的2005年10月,郑州市采取“三票制”方式,刚刚选拔出了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等3个市直单位党政正职。

“这几年,郑州市以‘三票制’方式共选任了416名领导干部,过去选干部单单限定在副县级和乡科级,今年则‘升级’了!”接受采访时,祁金立如是说。

逼出来的“三票制”

“三票制”最早现身于郑州市所管辖的登封市,被称为“逼迫出来的产物”。所谓“三票制”,就是通过群众推荐、素能测评、差额表决3个关键环节,实行层层差额淘汰,从而遴选出最佳人选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

2003年6月,登封被河南省确定为首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9月,登封的交通局局长和计生委主任岗位即出现空缺。刚被确定为全省首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联系点,人员就出现了空缺,是依照过去的惯例选还是有所创新?

当时,由于这两个职位在登封属大“热门”,打招呼、递条子的人很多。

而这之前,从1996年至2002年,登封共进行6次公选,选拔任用了91名科级干部。但是,公选操作时间长、群众参与度低,部分选出的干部理论水平很高,实际工作能力却差,走上领导岗位后很难适应。

就此,郑州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璋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过去的公选干部属于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着提名渠道过窄、缺乏竞争等问题,“出现了选人不准、埋没人才、机遇不均、用人失当等等问题。”

王璋认为,以往干部选任工作中过分强调年龄、学历和笔试成绩,因此选出的干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能适应工作岗位或适应期较长的问题。限制了一大批经验丰富、能力很强、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因为尽管他们也符合选任的资格和条件,但由于平时学习时间少,公选则很难胜出,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就此,属公选上任的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党委副书记宋建庄指出,在以往的干部选任、特别是副职干部的选任中,还存在着另一个突出问题――选人权与用人权分离。

“选人的不管用人,用人的则无权选人,弊端很多。用人单位只能被动地接受,被选人责任感不强,存在只对上负责等问题。”他说。

王璋指出,以往干部选拔任用的最后决定权名为常委会讨论决定,但实际上往往是由主要领导拍板确定,而“暗箱操作”很有可能出现拉选票、拉关系等腐败问题。

形势逼迫也是机会,登封市随即跟进,“三票制”由此出笼。

由怀疑到感动

现任登封市交通局局长的常兴文是登封首次采取“三票制”选出的两名干部之一,回忆过往,他至今感慨万千。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最初报名时,常兴文相当怀疑,“我家祖宗三代都是农民,既没有过硬的后台,又没有找过领导,参加竞争,很可能只是一个陪衬。”

2003年9月6日上午,登封市委召开由共计251人参加的民主推荐会,对6名参加竞选者进行不记名投票,常兴文胜出。“6号下午,登封市组成了33个评委,开始对我们进行素能测评,我又通过了,测评之后,再由组织、人事部门就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最终,常兴文被确定为交通局长人选。

最初对“三票制”抱怀疑态度的,还有现任登封市君召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的乔占营,他也是“三票制”选出的干部,“如果‘三票制’仅仅是走形式,那么我便绝对不会成为君召乡的党委副书记、副乡长。”

乔占营最难忘的是素能测评环节。

当时,在君召乡参加面试时,评委大部分是当地党委、政府的班子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群选是公正的,最终,他们给了乔占营第一名的成绩。

“投票时我很慎重,结果是客观公正的。”就此,曾主持素能测评的君召乡乡党委书记杨予昆如是表示。

“‘三票制’有别于传统的组织考查、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祁金立说。

登封市委副书记朱是西说,“‘三票制’的实行有效地避免了拉选票、拉关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把过去封闭式的‘少数人选人’的机制变为了‘群众选人,多数人选人’的开放竞争式机制,改变了过去干部选拔任用上主要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颠覆老体制

中央党校教授梁妍慧认为“三票制”实现了三个突破:在提名方式上变由党组织直接提名为群众提名;在考察方式上变封闭式的少数人参与为开放式的多数人参与;在决定权上变党委等额讨论决定为差额表决。

“这对过去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是一种颠覆。”梁妍慧说。

查阅此前国家的《干部任用条例》发现,其中没有素能测评一项。这一关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选拔干部的科学化水平,而增加群众推荐这一环节则是民主化的体现。

郑州市选拔干部使用“三票制”引起了河南省社科院相关专家的密切关注,并因此成立了相应的专项课题组。不久前,该课题组公布一篇报告指出“三票制”有两个突出的亮点:第一,给了群众说“是”或“不”的机会和权利,让群众来把第一关;第二,扩大了参加民主推荐人员的范围,对当前民主推荐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拉票现象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遏制。

此外,河南省社科院课题组还专门就登封市通过“三票制”选的干部进行了一年期的跟踪考察,报告中说,“通过第一次‘三票制’选任的两名正科级干部,不负重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而于2003年11月上任的9个主管煤炭工作的乡镇煤炭副职,都对本乡镇所属煤矿跑了一遍,并根据对安全状况的排查,有针对性地制订了相关的规划、措施和制度,为登封市的煤炭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也许正是这一原因,2005年11月初,河南省委组织部确定在洛阳、开封等其他7个省辖市扩大进行了“三票制”选拔任用干部的试点。

(作者为《经济视点报》记者)

仅仅从这名干部在乡镇改革中戏剧性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乡镇改革犹如大浪淘沙,但“金子”绝对不会被埋没。

对话宣城乡改“局内人”

本刊特约记者 汪恭礼发自宣城

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展开,乡镇变局开始按照一个规范的路线推进,发端于2001年的宣城乡改可以说是安徽省乡镇改革良好的范本,为乡镇综合改革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今天我们约请几位乡改的“局内人”谈谈他们眼中的宣城乡改。

《决策》:宣城乡镇变局最早可以上溯到2001年,从清理清退编外人员,到改革“七站八所”,再到精简乡镇在编人员,最后矛头直指乡镇领导干部,随着改革的层层推进,宣城乡改逐渐进入深水区,请问,作为这场改革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你们是怎么看这些改革举措的呢?

刘维刚(宣州区水东镇党委书记):我认为乡镇改革中对于“七站八所”的改革应该是最容易看出成效的。就拿水东镇广播电视站来说,2004年初,镇里的有线电视卖给了安广网络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原来广电站两位工作人员与财政脱离,由公司负担。以往,居民知道有线电视是镇政府办的,总是到镇政府找镇长、书记,反映有线电视信号不好,有线电视收视费也很难收,每年年底都要加大力度,抽调其他干部参加。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公司加大了投入,有线电视信号变好了,有线电视收视费也好收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将经营性、技术性和事业性的机构从乡镇政府分离出来,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改制成独立的企业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者社会中介组织,是真正能够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改革措施。

《决策》:应该说精简在编人员和推行“主官合一”是乡镇改革中最艰难也最具有搅动性的改革措施,请问改革过程是不是引起了很大震动?

张黎勇(宣州区区长):在编人员的精简是与乡镇合并工作同时进行的。宣州区这项工作从2002年元月展开,将原有的40个乡镇办事处调减为26个,减幅达42%。

被合并的乡镇,领导年龄大的提前退休或调整为调研员,不上班、不占编,享受领导待遇;年轻的交流到其他乡镇参加乡镇党委、政府选举,通过差额的办法变为一般干部。一般干部除少数交流外,仍在合并后的乡镇政府上班。这一次全区乡镇行政编制压缩了21.6%。131人办理了提前退休或离岗手续。2005年6月,我们又从全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了243名乡镇干部到村任职。

毕金水(养贤乡党委书记兼乡长):2004年7月,宣州区又在养贤乡搞乡镇党委、政府主官合一试点,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肩挑,对这项改革我有切身体会。过去领导多,分工重叠,干部工作顾虑多、推诿多,特别是党政两名主要领导意见有分歧时,就会影响两套班子及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号令阻力大,我们很多精力用在“谋人”上,现在责任明确,一个通道,政令畅通,干部工作顾虑少了,也没有那么多矛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谋事”上,一门心思做工作。

《决策》:“乡里当个官,多少管一圈”。从政多年,突然间失去了“官位”,会不会有些人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呢?对于这场观念冲击波,被改革者的认同度如何呢?

张黎勇(宣州区区长):这是乡镇改革中的一个难点,涉及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配置以及利益调整,可谓一场暴风骤雨。改革必然会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客观地说观念冲击是存在的。但我们要辩证地看这一问题,通过乡镇改革,随着乡镇领导职位和工作岗位的减少,基层干部的危机感和敬业意识必然得到了增强,如今,乡镇领导班子和一般干部压力都很大。即使一时没有好岗位,只要干部真正想干事能干事,还是会有很好的事业发展机会的。

公共实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强化措施

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是以实验研究法作为基础提出的学科研究法,现阶段,不少学科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实验研究方法,例如心理学科。实验研究作为一种经典的论证方法,在我国公共管理区域无法有效使用,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实验法的缺失。

一、实验研究的优势与特征

(一)实验研究的优势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相关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而发现因果关系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验。虽然非实验法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存在一些限制,但是在使用时并不存在局限性,在实际的实验研究法中调查法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实验研究法常用到的思维方式是逆向思维,即在开展实验研究时,研究人员始终都存在“假如此事没有发生,那么它的结果会是怎样的”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该思维方式,研究人员可以确定构建相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构,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法相比较,实验法可以人为地对实验变量进行操控,并对其他干扰因素进行控制,效率相对提高许多。因此,实验法具有非实验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构成因果关系的三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先后、公变以及不存在干扰量[2]。在这三个要素当中,首先,变量之间的发生是存在时间先后关系的;其次,变量之间的变化应当是相关的,有着共同变化的趋势;最后,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化不是由于其他量的变化导致的。实验法可以很好地满足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需求,因此,此非实验比较,其更加具有研究的优势。

(二)实验研究的特征

实验研究法是在排除其他所有干扰因素之后,通过控制影响变量的所有相关因素的关系,提取出研究目标之间所存在的变量关系,其特征为:控制性、随机性以及操控性。这三个特征在随机实验研究法当中存在特别明显,该实验法可以将可能存在影响因素尽数剔除,从而为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供了绝佳的实验背景。另外,实验研究法重在人为地对研究变量进行操控和干预,其具体操作方式是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对研究变量进行调整,观测不同数值下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二、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策略

(一)基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的强化策略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变量相关关系的论证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方法,仅仅依靠了解实验方法的理论和实验变量的状况是无法进行论证的,为了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下面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这一方面对强化策略提出建议。实验研究方法的含义通常指的是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即以理论判断验证为研究目标,在特有的或者是认为创造的实验研究条件下,通过科学仪器设备,对相关研究变量进行控制和干预,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3]。上文我们说过,在进行实验研究是通常采用的是逆向思维方式,即常用的理论验证实验研究方式是理论假设方式。实验法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性质成为科学研究的景点方式,在进行实验研究时,通常是以人为的手段对变量进行调控,尽可能地减少其他因素对因变量的干扰,通过调控变量值取得不同结果的因变量,通过对这些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实验研究法具有随机性,保证因果关系不是偶然线型,保证了因果变量之间的普遍性。在公共管理中应用实验研究法最大的问题是其外部效度问题,指的是将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类推到实际的社会情境当中或者是其他母体环境中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将实验所取得的结果应用到实际环境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很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失效[4]。对此,我们认为,通过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我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的内部效度而非其外部效度。具有社会科学实验研究,其外部效度问题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全盘否定实验研究的结果,实验研究本身的目的是通过人为地操控验证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存在,从而对一类的事物进行推理论证。因此,在进行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时,只能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因果关系推论,不应当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布式推论或者是结构式推论。

(二)基于公共管理实验方法学科特征的强化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实验研究去论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已经逐渐成为一项成熟的论证方法,部分学科甚至已经形成了对自己学科最为有效的实验方法,例如心理学科、社会经济学以及政治科学等。在公共管理中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实验研究方法,在汲取这些已有专业实验研究方法学科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公共管理实验研究者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形成具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特征。要形成具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需要研究人员根据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形成具有学科特征的实验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科的特色是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以“根据问题中心,采用公共管理的思维方法”为研究策略,以公共管理真实情况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中心,以公共管理的总体状态以及内在因素联系作为基础,构建公共管理学科实验研究的理论框架[5]。每一个学科所关注的中心问题都是不同的,公共管理学科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应当是,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对现阶段公共管理工作的恰当性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依据建立公共管理的框架结构,以恰当性作为框架中心目标,其构建方式为:因素—结构—功能,也就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此次实验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存在的变量关系,该关系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在构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的实验特征之后,在进行实验研究调查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公共管理的特性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现阶段,部分学科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已经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例如心理学实验方法的成熟,与其发展早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强化公共管理科学实验研究,需要研究者们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索,寻找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特色的实验方法。

三、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一)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机遇

随着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的不断推广,以中国国情为基础的实地实验和调查实验越来越多,针对各地需求开展不同目的的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研究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推算出其附加价值。实际上,在中国国情下开展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可供研究的题目种类也十分多。随着我国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第三方项目评估的兴起,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比如,在公共项目开展之前,需要对该项目进行评估,预算其价值并进行风险控制。另外,处于发展和经济转型时期的我国,与其他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利于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展开,即我国的体制改革优势为公共管理实验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国每天在不同地区都要开展各种政策实验与管理创新,这些实验管理创新都为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中的自然研究与准实验的展开提供了背景条件。例如,我国大量推行的定点管理实验,这些项目为实验研究者运用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条件。公共管理实验虽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般难以展开,如2013级厦门大学传播学院广告系的硕士生们运用“清推”方式开展的“凭借公益广告的力量改变市民以及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实验研究活动,在排除其他变量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外,通过对不同标语对人们践踏草坪以及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的影响,看哪种标语对人们的这种不文明行为具有强烈的制止作用。该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并没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但是通过该实验研究可以为城市不文明行为的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二)公共管理实验研究在我国应用的挑战

现阶段,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仍然较少,国内公共管理学界对公共管理实验仍然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管理实验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例如,《管理世界》在征稿启事中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发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虽然没有限制实验研究论文结果的发表,但是对于学生的实验研究却做出了限制。另外,部分专家学者仍然未曾认可实验研究法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认为实验法只能在实验室案中应用,并不认为我国的改革和试点均可以采用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方法进行论证研究。要想推动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法在我国的应用,首先需要转变研究人员的传统思想,在实验研究中曾发现,理工科背景的研究人员较之文科背景的研究人员,更加容易能够接受实验研究法在公共管理的应用。因此,增加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文理科之间的交流互动,对推广公共管理实验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四、结语

公共管理学科由于其自身环境较为复杂,研究结果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失效的现象而引起争议,但是基于公共管理的实验研究法本身就是对相关关系进行论证,从而对系列事情进行类推得出相关结果的方法。为了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研究工作者们应当根据汲取现有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的现状,以我国社会环境作为实验条件,实验探讨出具有公共管理学科特色的实验研究方法,为实验研究法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提供有利依据。

参考文献:

[1]景怀斌.专栏导语:强化公共管理实验研究的几个问题[J].公共行政评论,2015,(3):120-125.

[2]马亮.公共管理实验研究何以可能:一项方法学回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4):13-23.

[3]王永明.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93-95.

[4]马亮.公共管理改革和公共服务绩效:来自中国大部制改革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4,(2):45-56.

[5]周佳,景怀斌.观念形态激活对公共问题决策的影响与机制[J].公共行政评论,2015,(3):126-150.

公共实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公共管理实验室;现状

引言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应用于政府与其它行政机构,电子政务、计算机辅助社会调查技术等相关先进公共服务技术手段的发展。

一、公共管理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长期以来, 高校的实验教学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 仅作为课程理论教学的验证, 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也是基本上附属于教研室或课题组, 由教师直接进行建设和管理。因此, 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的, 其特点是专业分得过细, 专业面窄, 一个实验室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 依附于课程, 归教研室管理。例如在学校的公共管理实验室中, 外语语音室一般归属于外语系或外语教研室, 而计算机中心又归计算机系或计算机教研室管理。这种模式有明显不足和弊端:实验室规模小, 功能单一,处于从属地位, 不仅人员、设备、房屋的使用效益低下, 管理水平也低。

我校公共管理类实验室的硬件设备多为计算机, 各个不同的专业学科基础教学实验仅仅是基于不同的软件环境,所以以上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所暴露的问题尤其突出, 具体表现为:

(1)实验室功能单一, 实验设备利用率不均衡, 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

在实验室建设中, 各实验室只考虑局部利益,盲目争要经费, 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 重复建设情况严重。例如会计实验室仅仅是在普通机房中安装会计电算化实验软件。由我校实验室的实际使用情况显示, 单个实验室的使用率仅在20%以上, 一部分公共实验室超负荷运行, 而另一部分实验室长期空置或仅被少数人占用, 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实验技术水平地提高。

(2)实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 实验技术人员专长得不到发挥, 积极性难以调动

由于管理体制原因, 实验室被分割过细、过小,实验技术人员不能统筹安排, 工作任务不均。各实验室人员之间沟通少, 很少共同研讨实验教学的机会, 造成实验技术人员专长得不到发挥, 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其次, 实验室归教研室管理, 而教研室较注重理论教学, 缺乏对实验室的长远和整体规划, 实验技术人员在教研室中往往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 积极性、主动性难以调动。第三, 由于管理体制不合理, 实验室留不住优秀人才, 加上环境、待遇等诸因素的影响, 无法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3)不利于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

由于实验室和人员方面的制约, 很多实验室不能做到全天候开放, 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验机会。

二、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 建立开放式的公共管理实验室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日益成熟, 而校园网的建成给新的公共管理实验室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式模式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网络平台, 在新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的支持下, 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手段较好地实现实验中心下面各个实验室的统一开放和管理, 一方面能够充分实现新的集中管理模式所体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能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保证各个实验室在满足基础教学实验需求的情况下, 对外开放, 充分满足师生的需要。

2.1统一管理, 实现开放式管理运行模式

公共管理实验室实行教育超市的开放运行模式, 在时间、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开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计划, 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统一安排教学实验及科研实验计划, 高效合理地利用实验设备, 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2.2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机动灵活管理, 充分满足师生实验需求

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平台, 各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公共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 查询开放时间、管理规定、使用办法, 对相关实验设备信息进行检索、查看, 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同时, 实验室管理系统可根据需要给相应高端用户授权, 使这些用户可以根据实验计划自行对实验的设备和时间进行预约, 这样, 可以既充分保证重要的实验和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又给师生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实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 并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

2.3量化实验室工作量, 提供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考核的有效依据

根据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相关运行数据, 可以做到均衡分配实验工作量, 另外, 改革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 给实验人员的工作业绩衡量提供科学准确的有效依据。根据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计划的需求, 合理划拨经费到实验室, 做为实验人员的业绩津贴, 可以起到提高积极性, 鼓励积极提高业务水平, 使实验室更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实验室的开放、提高实验室水平、实验人员工作业绩和收入上形成良性循环。

2.4及时准确提供公共实验室运行的各项数据, 给实验室的建设提供依据

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的开放、使用率、实验设备的各项数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自动做出统计, 这样, 管理人员可以充分了解需求, 给今后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 避免建设和管理的脱节, 有效利用学校的建设资金。

2.5利用校园网络平台, 拓展实验室新空间

建设基于校园网络的虚拟实验室, 将部分实验项目统一放到公共管理实验中心服务器, 全校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录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下载实验教程到本地工作站进行实验。这样, 公共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三、存在的问题

高校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平台是发展趋势, 实验室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公共实验室管理新模式的前提和保证, 而基于校园网的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的技术实现。但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的改革是个复杂的问题, 特别是体制的改革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

3.1首先要统一思想, 学校领导重视, 充分认识建立公共管理实验平台和新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教学改革的层面设定目标, 制定改革计划。

3.2在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 应与教研室相互协调, 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上应该和教研室加强联系和合作, 避免因体制上的差异和管理上的独立使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之间产生脱节和各行其是的局面。

3.3基于校园网的公共实验室管理系统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生事物, 在这个系统应用推广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实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系统冗余, 因为管理运行方案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 要避免因网络和技术故障影响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和开放。

四、结束语

由于各学校自身的情况不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公共管理实验室管理方向。公共管理实验室的管理是公共管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艳秋.高职院校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刘家明.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01)

公共实验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几年,虽然西部各高校对科研实验平台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还是没有能满足广大自然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实验需求。文章对西部高校公共科研实验平台相关情况行初步探讨,以求促进西部高校公共科研实验平台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西部高校 公共科研实验平台 建设

一、西部高校科研实验平台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国家对高校的实验室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如国家及省、市均在各高校设立了相应的重点实验室;除直接立项的经费外,有些高校甚至加大了与部级课题相配套的实验室经费投入。各高校高度重视自然科学的科研实验平台建设,对有关实验教学的科学研究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及其共享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在长期的实践管理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室管理经验[1]。

虽然各高校加大了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但是科研实验平台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各高校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的同时,学校特别是西部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实验平台的需求也不断增大[2],而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建设与引进人才力度不相协调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高校所建立的实验平台以高校的各科室、教研室及个人为主,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均是各科室、教研室及个人各自申请购买,因此,各高校所购买的实验仪器设备存在重购率比较高而使用率则比较低的现象[3]。这些仪器设备基本是分散在各个教研室或教学实验室进行集中管理,有些二级学院的实验室就像军阀割据一样,别的实验室里有的仪器设备,我们实验室也想有,如果你有的仪器设备我没有,就好像比其他实验室的教师差一等。结果,所有的仪器设备主要是分散管理为主,根本没有形成公共使用的科研实验平台。另外,所建立的那些分散的科研实验室,以主持的部级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要依托,没有主持部级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如刚毕业的博士,虽然主持各级相应的基金项目可支配不少数额的经费,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实验室,这些情况在西部地区高校尤为严重。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高校公共资源管理机制与高校快速发展的步伐不一致。尽管很多高校也成立了如实验设备管理处的管理部门,但这些部门主要的功能以行政管理为主,对科研仪器设备重在管理,不重视其使用功能[4]。第二,由于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使得公共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匀,造成一部分仪器设备重复投入而闲置,而另一部分科研工作者则无实验室可用,或有实验室而无仪器设备,最终造成长期的、大量的科研经费重复投入,造成高校仪器设备投入资金不足和浪费现象[5]。因此有必要建立公共科研验平台。

二、建设公共科研实验平台,有利于减少实验室建设成本

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对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的引进力度也在加大,为了满足这些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需要,公共科研实验平台显得尤为重要[6]。高等学校公共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平台,不仅是高校教师从事自然科学领域教学与科研实验的主要场所,也是广大研究生开展研究生学位论文实验的重要场所[7]。特别是近几年,硕士研究生扩大招生规模后,出现大量的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研究生群体,在不可能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都能配置自己的研究实验室的情况下,更加需要高校提供公共研究实验平台,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场所。高校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研成果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高校科研实验平台的建设也是为人才与创新科研成果提供必要的条件[2][8]。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主要就是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而一定的仪器设备的硬件是保障教师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的物质条件之一,特别是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硬件尤为重要。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即使有经费也很难完成一些科学研究项目。因此,各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很多被引进的人员首先考虑的就是实验室的问题。而高校又不可能为每一位教师都配备专门的实验室。所以,建设科研实验平台时,如能整合资源,降低科研仪器设备的重复购买率,将能大大提高各实验室平台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并能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实验室管理和使用上的不足之处[9]。所以建设公共的科研实验平台,是解决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经费不足的有力保障。

三、建设公共科研实验平台,是优化科研实验条件的重要手段

目前,大多数西部高校都普遍存在实验室比较分散的特点。比较发达地区的高校,建设高校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其目的就是把原来分散在各教研室和学科的科研实验室整合成具有高校优势的科研实验资源[10],使实验室平台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11]。除此之外,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建立,不管是重新组合的教学与科研资源,还是重新建立的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优化实验资源条件,尽量做到公共资源的最大限度共享,在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学科更加健康发展,这样的公共科研实验平台也是培养科学研究人才的主要基地[12]。

然而,在建设这样的科研平台时,整合和重组的难度要比重新建立新的公共科研实验平台大得多。因为任何人都不会轻易地把已经到手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让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新成立的高校建立公共科研实验平台要比老牌高校容易,一步到位建起来的公共平台要比中途整合容易。整合和重组公共科研实验平台的难度比重新建立新的公共科研实验平台难度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主要涉及谁重组谁的问题。原来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是我自己管的,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但是如果原来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被整合或重组了,管理权也会改变。所以,大部分教师不会轻易让出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而被别的教师整合。整合和重组公共科研实验平台,是实验室管理部门所希望的,然而管理者与使用者的思考角度往往是不一致,管理者希望仪器设备能提高效率[13],而使用者考虑的是自己使用的方便性。

因此,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在制定购买仪器设备和建设科研实验室政策时,就应该向公共使用的科研实验平台方向设计,不要中途再整合或重组。

【参考文献】

[1]潘太军,左小伟,吴长军,等.高校实验仪器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机制研究与分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01): 47-49.

[2]范艳春.高校实验平台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6(Z1): 37-38.

[3]宁井铭,韦朝领.高校实验平台现状及创建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 40,45.

[4]白丹.高校公共资源使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青春岁月,2013(19): 220,219.

[5]陈慧芬,曾裕林.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公共资源服务云平台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06): 80-83.

[6]闫媛,张璐.高校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07): 625-626.

[7]邸东华,乔明曦,杨丽.信息化实验平台管理系统初探[J].管理观察,2015(20): 146-147.

[8]赵慧男,王英.深化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改革[J].广东化工,2013(21): 181,180.

[9]张超豪,闫青.高校公共实验平台模糊综合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4(20): 40-42.

[10]王钢钢,张琦.关于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的管理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3(02): 249-250.

[11]邹家柱,陈南岳.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 63-64.

[12]黄远新,何晓阳,朱利泉,等.生命科学实验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07): 866-868,886.

公共实验范文第7篇

一 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绩效评价的含义

在高等院校中,多门专业同时开设的相同实验均称为高校公共实验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等。实验课程绩效评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效果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实验过程绩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验设备、原理、程序、现象等内容认知程度的检查和评价;实验结果绩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程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和准确率,做出全面鉴定而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三种实验绩效评价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和客观准确的评价途径。

二 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绩效评价的现状

当前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多、教师少,如计算机基础实验,很多高校每学期上课的学生人数多达几千名,而任课教师仅十几名。[1]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的实验绩效评价方式会给教师增加不可能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大多数现有的实验仪器只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学生实验前预习难、实验课后复习难成为了制约实验教学质量的瓶颈。采用传统的全校公共课实验,实施全方位的实验绩效评价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高校公共实验课程在绩效评价的三个环节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课前预习评价普遍缺失

高校教师公共实验课程的预习评价主要是查看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或向学生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学生很难主动、个性化的发现问题、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查阅相关资料;教师也很难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于调整当前的实验教学过程和改进今后的实验教学设计。缺少实验预习评价使以实验报告为依据的实验结果绩效评价失去了基础,严重地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 实验过程评价普遍偏低

现在实验过程一般是教师先讲,然后学生练习,评价对象主要是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或实验作品。报告中很多实验内容都是从实验教材中摘抄过来,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不可靠,同时也体现不出学生所做实验的个性,更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效果,对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进行充分思考实验相关问题会显得苍白无力。最后往往形成学生仅仅是经历了单纯动手的机械实验劳动,却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达不到实验预期的效果。

3 实验结果评价问题严重

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的实验结果评价主要是依据教师手工批阅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这种单一的实验结果绩效评价会引起许多负效应。如:(1)评价方法不客观,教师仅凭主观印象和实验报告决定实验成绩;(2)难以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或错误操作;(3)实验效果不理想,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效果相差不大,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做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写的,轻视动手操作和理性思维。

三 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绩效评价的开发应用

大学校园网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很多学校有文科实验中心、计算机公共实验机房、物理公共实验机房、图书馆计算机房等,为实验课程绩效评价开发应用网络化途径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2]打破传统实验教学评价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构建全方位实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适宜于绩效评价的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网站,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探寻基于绩效评价体系的高校实验课程网络化的途径,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 改变实验预习形象化

传统实验预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实验内容,实验预习内容网络化后,学生不用进实验室在网上就能看到实验设备的生动图片、实验过程的录像等,从而使实验预习变得形象化。[3]把实验预习的自我评价网络化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课程网络,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系统能自动绩效评价到学生是否预习和预习效果。关键问题是建立实验网站、改革预习方式及编写对应的绩效评价程序。

2 引进实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先告诉学生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逐步完成一系列“任务”,然后再叙述实现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对于高水平的同学可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低水平的同学可参照具体的实验步骤操作。关键问题是编写适合任务驱动法的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实验操作过程绩效评价题。

3 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

传统的高校公共实验课程需要专门的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学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虚拟实验室是根据实验教学要求,建立仿真的实验仪器和场景,学生在虚拟的仿真场景中进行实验。建立开放的网络虚拟实验室后,只要有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自定步调地进行实验,虚拟实验室也在一定程度缓解学生人数众多的矛盾。关键问题是虚拟实验室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4 转向电子化评价形式

评价形式由学生集体送交纸质的实验报告,转向个体通过网络系统异时异步上传的电子报告。由教师手工批阅转向计算机自动阅批和评价,教师可以从批改大量实验报告中解脱出来,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批改实验报告的考查范围,同时还提高了批改实验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及批阅效率。关键问题是编写具有确定实验报告内容和辨别学生之间是否抄袭功能的实验报告评阅程序。

5 实现师生交流网络化

传统的实验讨论是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回答教师确定的讨论题,不但缺少个性化,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使在实验过程中有交流,也因为时间的限制,很难拓宽和延伸。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实验探讨论坛,即在实验学习网站上建立一个实验讨论模块,主要包括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两种形式,难点是实验讨论的绩效评价。

6 实施电子档案袋评价

在实验网站上为每位参与实验的同学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在整个实验学习过程的作品,其主要存放学生在相应实验课程的实验作品、电子实验报告、实验反思、自我评价等。教师可以根据电子档案袋测评学习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反思、交流等。把实验成绩测评的重心放在面向过程评价的电子档案袋评价上,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关键问题是编写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表,具有随机出题、及时反馈、统计分数、记录回答、实验反思等功能的绩效评价程序。

参考文献

[1]陈祺,曾晓思,林键.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绩效评价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209-211.

[2]徐典,车凌,欧明喜.高校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201-203.

公共实验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共实验平台;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63-0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验室则是实验教学的载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还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1]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满足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引起高校实验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和思考。近年来,国内不少“985”及“211”高校构建了综合性、高水平、跨学科、开放式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质量,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实脸室真正成为一个培养创新性研究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场所。

一、公共实验平台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实验仪器重复购买、闲置不用及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经费、实验室运行经费不足、实验及管理人才队伍质量问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到位等。在当前倡导节俭节约的新风下,各高校应该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充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公共实验平台的创建能够实现实验室空间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的集约化,达到重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避免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2]建设公共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是实现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途径。这个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实验室、仪器设备、师资、实验材料、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都可以充分地高度共享,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舞台。

二、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

1.体制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与各项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中心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功能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保障。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学院级教学辅助单位,直接接受学校的领导与监督,实行学校统管、学院协管、主任负责的管理原则。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领导下,针对实验教学中心的性质、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及岗位职责,如:《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南华大学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南华大学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和《南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这一系列不断健全的制度规章规范了中心的管理,使实验室建设做到了高效化、完善化和科学化。

2.仪器设备管理

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规划,整合已有资源,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补充先进、急需仪器设备,于每年12月将仪器设备采购计划交到主管部门,经学校领导审批。对于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买,申购部门必须提交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家组逐项进行评议审查后,报主管校长批准。仪器设备到货后,必须及时组织验收,对照实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出厂合格证等进行检查,确认无错、无损坏、无缺件后再办理验收手续。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单位要制订操作规程、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技术安全工作,做到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必须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对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一般仪器设备应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修,防止障碍性事故的发生。精密贵重仪器不但要实行全校共享,而且在完成本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参加校际和地区协作,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3.经费保障

中心运行经费实行计划单列,每年投入运行经费约20万元,充分保障了中心的正常运转。另外,学校设立了创新项目研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开发新项目、实训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等;逐年增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资助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扩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数量和质量。学校重视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购置,购置经费均被列入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每年除投入更新和添置各专业教学所需的新的仪器、设备、软件等经费外,还下拨专项仪器设备维修和保养经费。近年来,学校向中心投入的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经费逐年增加且足额到位,从而保障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行。

4.公共实验平台开放的模式

公共实验平台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建立相对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模式,实现完全的“三开放”服务模式:一是实现训练内容开放,将列出一整套有特色的训练课名称、训练项目及实训时间在网上公布,提供各专业训练项目的菜单,让学生自由选课,此外,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和科研的需要自行设计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二是训练时间开放,实施每天日夜向学生开放的服务,既便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三是实验对象开放,不仅对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开放,还将陆续对外校学生开放,对社会各单位开放。

开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计划内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是计划内的预约式开放,对没有做的实验进行补做,课内没有完成的实验进行补做、续做或重做。二是课程外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课堂内没有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往往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学科竞赛、选拔、培训、等级考试模拟训练等。三是自由式开放,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创新项目的进展情况等不受时间、内容限制的自主训练、实验。

要让实验室真正地开放,最大地发挥其作用,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对实验室的运行保障进行科学的管理。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教师值班和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基地日常的正常运行,中心建立了教师值班制度,每次由一位管理员和一位辅导教师值班,管理员负责学生的进出记录、实验室仪器仪表的借用登记与管理、用电安全等,而辅导教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解答。学生协管员协助管理中心开放时情况记录,负责中心开放时的安全与管理、实验室的整洁并协助做好设备维护等工作。日常工作计划、培训研究和组织、进入基地学员资格的审查与考核等逐步过渡到学生自行管理。

第二,预约开放和自由开放相结合。自由开放时间,实验室准备常规仪器和材料,学员可以随时来做实验;另一类是预约开放时间,实验室根据学生提前预约时提交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商定时间来做实验。

5.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中心将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培训,提高,优化,聘用”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支以“三士”(博士、硕士、学士)为核心,以“四师”(教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为骨干,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训练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要求。具体规划如下:专职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5岁,专职实践教学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80%,博士比例30%人,硕士及以上比例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坚持“自主培养、重点提高、适当引进”的思路,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加强实训教学指导人员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进修、内部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改善实践教学队伍的学历与职称结构,有计划地补充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师资。

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采用导师制,为每一个年轻教师配备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高职称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使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到实践教学第一线完成半年至一年有针对性的实训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将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新的训练项目,使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三、结语

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保障,而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完善管理体制、经费保障、仪器设备购置、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降低实验成本、优化配置实验仪器设备资源、保障教学科研实验顺利进行、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目的,才能促进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人才协调发展。[3]

参考文献:

[1]张学斌,王旭,张涛.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考试周刊,2012,(79):202-230.

[2]刘振国,华子义,沈忠明.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实验创新平台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212-218.

公共实验范文第9篇

(一)高校公共实验平台概述 高校公共实验平台是为相关学科领域提供科学研究,为学生提供教学实验的具有公用性、基础性支撑体系。 教学、科研是高校的根本,而仪器设备等硬件是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的物质支撑之一,为了整合资源,提高利用率,克服目前管理上不足之处。很多高校已组建公共实验平台,也有“在建”或“待建”的平台,通过“平台”形式,将科研、实验教学及相应的仪器设备,构建成一种组合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其中,包括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场地,负责管理与运行的技术队伍,以及必要的维修经费和管理经费,还有完善的相关政策、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平台内各种资源有效结合、高效运转。平台人员组成包括:平台内部的专职人员,包括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双聘的兼职人员,包括科研团队,实验人员,他们来自有关的院系;短期的流动岗位,包括短期进行科研试验以及对学生进行教学试验等,共同组成平台大家庭。

何谓公共实验平台呢?首先,看“平台”二字,平台作为一个工程概念,在二十世纪初出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平台”越来越被其他领域所使用。目前,“平台”已成为具有通用色彩的术语,其含义有三方面:它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体系;它不仅包括硬件,而且包括软件,是硬件、软件的有机集成;它具有公共和共有的服务性质。

当平台组建后,如何管理才能使平台发挥更大的效益,取得更佳的成绩呢?这就要开展以绩效评价为重要环节的绩效管理,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完整系统,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而且平台的绩效管理方法对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平台的院校来说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这类管理思想对平台的建设工作是具有启迪作用的,从而在平台启用后运转得更好、更快。目前,对公共实验平台的绩效评价、绩效管理的研究文献还不多,特别是系统地定量化研究的文献还较少。所以,本文拟用模糊数学模型,引入区间数学思想进行绩效评价研究是具有意义的。

(二)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高校公共实验平台绩效评价问题是复杂的大系统,其中许多因素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也有独立存在的一面。为了有效开展对该系统评价,必须理顺各因素之间关系,使之条理化、层次化,对许多只能定性的指标定量化,这正适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因此必须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导出绩效评价数学模糊,进行计算,得出评价结果。

绩效评价是以公共实验平台的战略为导向,寻找提高效率推动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从而建立与关键因素密切联系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跟踪监测,衡量实施过程中的状态,对偏离目标的情况进行修正。加强实施过程中的思想沟通,信息的反馈,工作的指导,促进平台的全体人员的效益的提升,从而实现全平台的绩效持续的增长。为了使绩效的计量更切合实际,拟用区间综合评价法,探索对平台的一种科学合理新的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从哪些方面对平台进行评价,评价什么,而评价标准就是指明各项指标应达到的水平。评价指标的设计、选择要符合平台管理的要求,便于操作,具有下列特征:与平台的战略目标一致;具有可操作性,可用数量表示,可用行为来描述;高效性,具有很高的有效程度,公平、公正;高信度,指标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可接受性,指标要简洁,便于管理,容易被所有工作人员所接受。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典型案例法及深度访问法,参考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先进平台管理经验,设计指标4大类21项。见表1。

二、高校公共实验室平台模糊综合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当指标体系建立后,就要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计算并评价,在已建的指标体系框架下建立数学模型。分单级综合评价模型和多级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讨论,而单级模型是多级模型的基础。本文研究公共实验平台的评价问题属多级模型。

(一)综合评价三项要素简述

(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因素集就是影响评价对象的各个因素组成的一个集合,用U表示:

U={U1,U2,U3,…,Um} (1)

其中:Ui(i=1,2,3,…,M)代表影响事物各个因素,表1中各项指标就是影响公共实验平台绩效的各项因素。

(2)给出评价集。评价结果就是对评价对象优劣程度的描述,评价结果的全体就构成评价集。评价集对各层次的指标都是一致的。评价集表示为:

V=(v1,v2,v3,…,vn) (2)

其中:vj(j=1,2,3,…,n)称为等级评语。

各指标的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即V=(优,良,中,差) (3)

(3)权重集。因为各种评价因素对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不相同,使各种影响程度定量化,赋予相应的数构成权重向量。第一层次权重向量:

A=(a1,a2,a3,…,am) (4)

权重aij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

■ai=1,ai≥0,(i=1,2,…,m)(5)

第二层次中与m个因素组对应的m个权重向量Ai:

Ai=(ai1,ai2,…,aiki) (i=1,2,…,m)(6)

权重aij也应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

(二)单层综合评价计算方法设单层综合评价系统为:

被评价对象U 受评价因素U1, U2 ,U3,… Um的影响,

权重向重A=(a1,a2,a3,…,am)

评价集V =(v1,v2,…,vn)

本课题n=4,评价集V={优,良,中,差}

试求评价向量B=(b1,b2,…,bn)

第一步:构建单因素Ui的评价向量。

Ri=(ri1,ri2,…,rin) i=1,2,…,m(7)

其中:rij表示第i个因素Ui使评价对象达到第j个评价等级的可能性,确切地说是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确定rij的方法可用确定隶属度的方法,也可用统计调查法或专家法。为了提高精度,可用区间数学中的区间数表示,根据实际问题,再用取中点或其他方法转化为普通数。

向量Ri的个数与相应因数组中因数Ui的个数m相同。

第二步:构建评价矩阵R。用单因素Ui对应的评价向量Ri为行向量构成矩阵:

R =r1 r12 ... r1nr21 r22 ... r2n・ ・... ・・ ・... ・・ ・... ・rm-1 rm... rmd (8)

称R为评价矩阵。这是因素集U与评价集之间对应关系。第三步:单层综合评价计算。

B=A・R(9)

其中:A =(a1,a2,…,am)为权向量

B =(b1,b2,…,bn)为所求的评价向量。表示被评价对象U达到各评价等级的可能性。而A・R的合成运算。是按模糊矩阵合成的取小、取大(∧,∨)来进行的,采用不同的算子,就得到不同的数学模型,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这就好比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同一事物而得到不同的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适合的模型。而本课题在考虑隶属度时,为保留单因素评价的全部信息,采取是“加权平均型”综合评价。其运算就是通常的矩阵运算。最后,确定评价结果。由将评价向量单位化,即将B=(b1,b2,…,bn)化为单位向量

B,=(b1,,b2,,…,bn,)

其中:bj,=■(j=1,2…,n)。bj,是单位化后的评价指标,表示评价对象总评价结果中第J个等级所占的百分比。

(三)多级综合评价计算方法若设置多级指标,需要进行多级综合评价,从最低级开始,逐级上移。本课题设置计算流程。

第一步:对各级各因素分别利用单级综合评价方法,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向量。

B1,B2,…,Bm

第二步:将B1,B2,…,Bm为行向量构建高一级的评价矩阵R,输入权向量A,进行合成计算B=A・R。

从而得综合评价向量,经过适当处理,得出所需的评价结果

三、应用举例

H大学是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近年来,在解决重大工程关键技术上承担了许多重大、重点的科研项目,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具有优良的教书育人传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教育特色鲜明,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适应教育、科研的需要,在“211”工程建设中,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加大投入力度,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情况,为教学、科研奠定了基础。为了整合资源,促进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建立公共实验平台,对平台的运转开展绩效评价。

因为在不同高校,不同的平台,对平台管理效益的评估的侧重点不同,也就是各指标在不同高校的平台评估中所占比重是不同的,所以在评价工作中,应是具体单位具体分析。根据表1建立的指标体系,分两个层次,共四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分两层进行评价。利用平台运转以来已有资料,并请领导、管理者,相关师生,采用“专家意见法”,得到基本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确定权重系数,现将相关数据列于表2。

由此得评价矩阵分别为

R1=0.35 0.45 0.18 0.020.36 0.40 0.22 0.020.40 0.50 0.10 0.000.35 0.35 0.20 0.100.20 0.40 0.30 0.10

R2=0.15 0.34 0.46 0.050.34 0.46 0.15 0.050.30 0.55 0.10 0.050.35 0.36 0.20 0.09

R3=0.35 0.35 0.20 0.100.40 0.40 0.20 0.050.30 0.50 0.15 0.050.40 0.45 0.15 0.00

R4=0.40 0.40 0.10 0.100.36 0.45 0.10 0.090.32 0.46 0.17 0.050.35 0.35 0.20 0.100.30 0.40 0.15 0.15

相应的权重向量分别为:

A1=(0.22,0.22,0.18,0.18,0.20)

A2=(0.20,0.20,0.30,0.30)

A3=(0.25,0.30,0.25,0.20)

A4=(0.25,0.20,0.22,0.18,0.15)

由公式(9)进行合成运算,根据本课题实际情况,在确定各因素对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时,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只考虑影响最大的那个因素,既要保留单因素评价的全部信息;同时权重向量已进行单位化,所以矩阵合成算子就等价于一种“加权平均型”的综合评价,其数学运算矩阵乘法。从而可得:

B1=A1R1=(0.22,0.22,0.18,0.18,0.20)0.35 0.45 0.18 0.020.36 0.40 0.22 0.020.35 0.35 0.20 0.100.20 0.40 0.30 0.10

=(0.33,0.42,0.20,0.05)

同理可得:

B2=A2R2=(0.35,0.41,0.14,0.10)

B3=A3R3=(0.36,0.42,0.16,0.06)

B4=A4R4=(0.35,0.41,0.14,0.10)

再将B1、B2、B3、B4为行向量构建高一级评价矩阵R,并由表2得

权向量A =(0.28,0.25,0.25,0.22)

B=AR=(0.28,0.25,0.25,0.22)0.33 0.42 0.20 0.050.30 0.43 0.21 0.060.36 0.42 0.16 0.060.35 0.41 0.14 0.10

=(0.33,0.42,0.18,0.07)

由此可得评价结果(B已是归一化向量),可见,该平台的综合评价为优良,还有提高的余地,可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平台发挥更大效益。

四、结论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一切管理者都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管理技能。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绩效管理是绩效评价的延伸和发展。首先,对绩效评价而言,从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评价方法,开展评价的过程,以及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都是紧紧围绕绩效管理开展。以公共实验平台的战略目标为导向,而绩效评价是处于战术层面。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管理过程,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而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出现于特定的时期。再次,绩效评价为绩效管理提供坚定的支撑。因而必须及时将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与沟通,也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相关同仁突破制约因素,排除干扰,提高绩效,促进主管部门水平,提高组织绩效。第四,为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在绩效评价全过程及时进行沟通,而成功的沟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抓好几个环节:制定战略目标时应进行沟通;考核环节上的沟通;评价结果反馈时进行沟通;绩效改进环节上进行沟通及指导。各环节环环相扣,相互穿插,贯穿于完成目标任务全过程,而且要遵循以下原则:实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做好沟通与指导,不仅巩固了已有绩效,更为今后的发展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赵静、晓哲:《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期。

[2]申屠俊捷、兰文燕:《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经济论坛》2009年第16期。

[3]石全涛:《绩效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刘艳、夏宇:《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内部风险控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工程》2003第2期。

[5]迈克尔・波特:《竞争论》,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6]吴立扬、沈国华:《模糊审计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方法》,《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16期。

[7]张乃良:《最优化方法》,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8]韩正忠等:《模糊数学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许志刚:《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教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年第7期。

[10]尹安东、王建梅:《模糊综合评价在高校实验人员评价中的应用》,《农机化研究》2003年第4期。

[11]李明旭:《基于MATLAB高校实验员工作绩效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验》,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2]尹念东、陈咏梅、成经平、黄小荣:《模糊理论在教师评价系统中的应用》,《黄石理工学报》2005年第1期。

公共实验范文第10篇

1 疾控机构的人员管理

疾控卫生实验室主要是由人员、设备、材料以及技术构成的。在实验室中,人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人员的工作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及对人员技术的要求,都是不可或缺的。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不像设备和材料那样死板,他们是整个实验室中最为耀眼的风景,灵活而充满活力,也是对实验室中的数据和结论最为可靠的保障。因此,对于实验室中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下文将对实验室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与业务技能的考核两点进行探讨。

1.1 实验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实验室中,要想得出最为正确的信息资料,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疾控机构是我国为预防传染病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所特别建立的机构,实验室人员所交纳的每一份材料,都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实验室人员对待工作的职业道德就变得尤为重要。在为疾控机构实验室进行筛选人员时,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实验室人员只有在职业道德素质上过关,才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认真负责。疾控机构也应当时常对实验室当中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维护实验室声誉的思维想法,彻底遵守实验室的规章条例与疾控机构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够在今后的实验室工作中对任何事都抱持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抵制任何外界的诱惑[1]。

1.2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培养与考核

疾控机构实验室人员毋庸置疑是需要充实的知识技能,因为实验室人员出示的每一份报告,每一份数据,都是需要经过严格审核的,因此疾控机构应当对实验室当中的每一位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技能的培养,实验室人员除了在进入实验室时要有丰厚的知识技能作为铺垫,但在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新的理论与技术的培养,时时刻刻关注医学界最新的科技知识动态,对实验室人员掌握的理论技术知识不断的进行更新,使实验室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水平一直保持在时代最前端。

医疗科技与其他行业相同,不仅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还需要强硬的业务技术理论知识,因此,疾控机构除了常常要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进行定期的考核,借考核的名义让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不足,并不断的提升自我的实力。

2 疾控机构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管理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疾控机构实验室除了需要对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养,还需要对疾控机构的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因为仪器也是提高检测效率与水平的重要条件。

2.1 实验室设备的购置

实验室中的仪器也不是随意购买的,除了需要根据实验室中所进行实验的设备进行购买外,还需根据实验室实际需要以及经费预算等情况合理的制定申购计划。实验室中一般大型的仪器设备进行购置时,是需要由疾控机构实验室的领导进行批准后才能够进行购买,并不是实验室中人员需要,就能够进行购买的。且疾控机构实验室购买设备时,需要进行询价和比价,并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2]。

2.2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装

当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购置后,应当立即抓紧时间进行验收、组装以及调试,以便在进行调试和安装时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处理或是换货。这是指一般的小型仪器,一般的大型仪器,实验室人员最好不要自己动手安装,以免造成损害。在大型仪器送来实验室时,应当由专门的管理部门或是由供应商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在设备运达后,应当对企业设备以及其他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进行保存,并建立相关的资料档案,以便实验室人员对仪器在日后进行自我的维修或是日常的保养。

【结语】

上一篇:外科实验教学范文 下一篇:审计实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