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康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19 15:54:32

高校健康管理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医院 健康管理 慢性病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283-02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Hospital to carry ou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Explore how to develop health management and chronic diseas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personal situation on the risk assessent, and intervention of risk factors, including lifestyle, diet nutrition, mental health, drug treatment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regular follow-up observations and effect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uture health-care plans.The article als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university hospital health management chronic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 评价(认识健康问题) 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的不断运行。其中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1]。在西方,健康管理计划已经成为健康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已证明能有效地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同时降低医疗开支。美国的健康管理经验证明,通过有效的主动预防与干预,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按照医嘱定期服药的几率提高了50%,其医生能开出更为有效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的几率提高了60%,从而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参加者的综合风险降低了50%[2]。

为了提高广大教职工,尤其是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质量,同时节约医疗费支出,在高校教职工中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尤为必要。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以及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等,这些疾病与长期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3],有着相似的危险因素,因此通称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已分别达18.8%和2.69%,而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居各种因素死亡率排序第1位[4]。慢性病已成为危害社区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科学防治慢性病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区医疗卫生的重要任务。分析2009年我校1914名参加体检的教职工,结果显示我校的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均高于全国的水平,分别为6%和38%。高血压的发病与全国持平,高值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全国的水平,分析可能为存在有漏检的情况,这和年轻教职工缺乏健康意识,体检时往往不查血压。所以我校在09年全面启动健康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教职工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做法是在对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并鼓励和促进健康管理的应用范畴,现在主要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与管理。健康管理一般由5部分组成:① 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目前健康状况、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习惯、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医学体检(身高、体重、血压、B超、心电图、胸片等)和实验室检查(生化全套、肿瘤标志物等)。②对个人的健康进行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把全体教职工按照心血管综合危险分为高危、中危、低危。具体分类情况如下:如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症、糖尿病、卒中、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混合斑或软斑等其中一项者分为高危;如无上述疾病,但是具有以下危险因素≥3个为中危,其他心血管主要危险因素分为:吸烟、肥胖(体重指数≥28kg/m2)、腹部肥胖:腰围男大于90cm,女大于85cm、血脂异常、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男性大于45岁,女性大于55岁、糖调节异常: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7.8 mmol/L;余下的为低危。③对个体进行干预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膳食营养指导、心理健康干预等。服务内容主要有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个人保健医生服务、特色健康资讯服务、常备药物指南服务等,根据分危不同分别是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随访一次,并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最后要进行效果评价:通过定期的效果评价,可以了解服务对象健康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健康生活状态的维持情况和健康需求的满足程度,并为未来的保健计划提供参考。高校教职工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而且我校每年都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通过调查,完全可以获得相关资料,同时结合健康体检的情况,对个体作出健康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个体进行干预,促进个体的健康改善。另外,高校校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全校教职工相对比较熟悉,可以做到一对一的服务与指导,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慢性病从发生、发展,到死亡是一个漫长的疾病过程,慢性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通常预后差,易复发,并伴有严重并发症甚至残疾的发生,如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比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5]。许多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如果控制不好,会加重患者的痛苦,降低他们的生命质量,还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残疾和过早死亡,通过健康管理方法在学校的开展与实施,能够提高广大教师的健康水平,提高老年教师的生活质量。

鉴于健康管理是一项比较新的知识内容,经验较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些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健康的三维观由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构成,目前我们的工作大多只涉及到生理方面,在心理领域做的还很不够,高校人群的工作压力是不容小视的,待以后的工作逐渐深入,依从性很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如音乐减压等各种减压治疗。2、 健康电子档案的建立:目前我们只是建立的纸质档案,不利于大范围的数据统计,进一步我们会为每一位教职工保留健康电子档案,同时可获得一个健康电子档案的账号,并随时查阅自己的健康电子档案,在网站上可以督促每位老师及时复查,定期随访。3、下一步我们会定期开办系列健康大课堂、用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使教职工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我心理状态调整,让疾病远离自己和家人,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大课堂有系列专项课题针对各种存在的健康问题,有目的性的开展,如脂肪肝的调养、营养与健康、女性保健、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等。

通过健康管理我们希望让每个人都随时随地看得见自己的健康,个人与健康管理师实时互动,最终目的是让大家不生病、慢生病。

参考文献

[1]王方刃.福州市健康体检中心服务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2):77.

[2] http://www.省略/.

[3] 刘兵,李康.高校教职工血脂异常及相关疾病的调查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2):53-54.

[4]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2― 243.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2篇

1研究方法

1.1被试的构成

本研究以河北省内全日制高校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650份,其中有效数据627份。专科学校两所共317份,本科学校两所共310份。专科学校被试包括从大一到大三三个年级,本科学校被试则包括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具体的被试构成情况见表1。

1.2施测的工具

(1)心理健康量表。本研究采用李虹、梅锦荣等修订的一般健康问卷(GHQ-20)。(GHQ-20)是从(GHQ-30)发展而来,它包括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三个子量表。该量表包括20个项目,采用的记分方法为“是—否”,选“是”得分,选“否”不得分,其中有9个项目反向记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采用西南师大黄希庭、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此量表采用5点记分,由三个分量表构成,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每个分量表所包含的项目数分别为10、24和10,共有44个项目。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的较理想结构由三个因素构成,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其中时间价值感由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维度构成;时间监控观由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性五个维度构成;时间效能感由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两个维度构成。此量表信效度较好,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

1.3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后,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13.0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基本得分情况

将627名大学生依据不同的标准分成几个群体分别比较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本文采用的是一般心理健康问卷,分别比较问卷中三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情况。自我肯定分量表中,统计结果显示在性别、生源与专业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是否是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t'=3.22,p<0.05)另外在年级上,无论专科还是本科院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都差异显著:专科学校F=4.88,p<0.05;本科学校F=4.05,p<0.05。事后检验表明,专科学校三年级的学生的自我肯定显著高于一年级的学生,本科学校则是四年级的学生显著高于一年级的学生。在焦虑分量表中,专科学校中存在年级效应(F=4.77,p<0.05),事后检验表明三年级的学生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焦虑,而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忧郁量表中,不论在专科学校还是在本科学校都存在年级差异。专科学校中,事后检验表明三年级的学生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忧郁,而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本科学校中(F=3.15,p<0.05),事后检验表明三年级的学生比一二四年级的学生更忧郁,而一二四年级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2.2不同群体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得分情况

在时间价值感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着显著差异(t=2.61,p<0.05)。在时间监控方面,发现本科生中不同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F=4.22,p<0.05),事后检验表明三年级的学生比一、二、四年级学生的时间监控感更强,而一、二、四年级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另外是否是学生干部也有显著差异(t=3.13,p<0.05),学生干部的时间监控感更强。

2.3心理健康各维度与时间管理各维度之间的相关

从表4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各维度是显著相关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各维度也是显著相关的。心理健康维度中除了焦虑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相关不显著以外,自我肯定、忧郁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各维度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2.4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心理健康各因子差异分析

在施测学生中,选取标准分数大于等于1以上的数据组成时间管理倾向高分组,标准分数小于等于-1的数据组成时间管理倾向低分组,比较高低时间管理倾向群体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结果显示:自我肯定和忧郁这两个分量表都达到了显著水平(t=6.96,p<0.05;t=2.28,p<0.05),但焦虑量表则没有显著差异。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t=4.57,p<0.05)。2.5高低心理健康水平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差异分析在施测学生中,选取标准分数大于等于1以上的数据组成心理健康高分组,标准分数小于等于-1的数据组成心理健康低分组,比较高低心理健康群体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高低心理健康水平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三个方面———时间价值感(t=3.26,p<0.05)、时间监控感(t=3.80,p<0.05)、时间效能感(t=4.70,p<0.05)以及总分(t=4.34,p<0.05)上差异都显著。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时间管理能力方面更加突出,明显高于低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

3讨论

3.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三个分量表中,只有在是否是学生干部和年级这两个维度上存在着差异,其他都没发现显著差异。专科与本科学生只有在焦虑分量表上有差异,其他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学生干部在学校中会更多地参与一些管理与组织工作,更多地与老师同学接触,在工作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所以自我认知方面更加成熟,专、本科学校都是如此。另外自我肯定水平专科学校大三学生显著大于大一、大二,本科学校中大四学生则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可能是由于大学前几年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以及工作取向的认识不够清晰,经过大学几年的磨练,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明确,自我概念更加稳固。这种自我肯定的提高很大程度表现在自我悦纳。不论是对自己的优点还是缺点都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对自己有一种较高的认同感。在焦虑维度上,临近毕业的学生更加容易焦虑。专科学校中,三年级的学生会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焦虑。专科学校的大三都会去外面实习,由于第一次离开学校,踏进社会,面对一个全新环境,面对第一份工作,没有工作经验,社会经验也不丰富,经过实习后马上就得正式参加工作,这时环境巨变往往使其产生焦虑情绪。在忧郁维度上,专科学校中,大三的学生也就是毕业班的学生最忧郁,而本科学生却是大三的学生最为忧郁。这可能由于专科与本科学校的不同造成的。专科学校主要任务都集中在大三,开始实习,开始找工作,面临许多选择。而本科生很多人生的选择也都是在大三里完成的,是考研究生继续深造,还是开始找工作,找工作又面临着是进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还是进企业,对口工作还是不对口的工作等诸多选择。也许毕业以后回想当时觉得那些选择应该是一件不太难的事,但在当时面临诸多选择,总会是患得患失的。每一项选择都怕自己做不好,考研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上,考公务员更觉得没希望,找工作可能自己的专业也并不理想,而且选择也就意味着对另一选择的放弃,而最好的逃避方法就是不去想,减少活动的欲望,或者干脆就悲观地认为自己是个没用的人,自己没什么前途,整天陷入一种苦闷的心境中。

3.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状况分析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方面存在年级效应,同时,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差异。时间价值感上,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时间价值感更强。时间监控感方面,在本科生中大三学生的时间监控感较强。大三学生见识的朋友广了,与社会接触也多了,可能还会有一些兼职或者社会活动,再加之学习任务紧了,面临着许多人生的选择,如果是考研得计划每天的学习,因为考研不比平时的考试,靠突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是工作就开始为获得各种证件而努力拼搏,为找工作时增加筹码,所以,会出现时间管理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情况。而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有一些时间需要分配给学生工作,正因为平时需要他们更加合理地安排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对于时间的价值感和监控方面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也有所提升,所以比起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来说,担任学生干部的人时间管理能力较高。

3.3不同时间管理倾向者心理健康各因子差异分析

总的来说,高时间管理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较高。但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主要影响心理健康量表中的自我肯定和忧郁两方面,对焦虑的相关不显著。这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以往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与焦虑显著相关,高、低时间管理倾向者仅在躯体化、焦虑和抑郁三个维度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使用的量表和采用的积分方式不同造成的。以往测量心理健康的焦虑方面多采用SCL—90,焦虑因素方面一共有10个项目,而且采用的是五点积分。而本文测量焦虑方面的项目只有五个,采用的是“是”、“否”题型。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只做“是”或者“否”的回答。不过同样的积分形式在忧郁方面却差异显著,说明高低时间管理倾向与忧郁相关更紧密。时间管理倾向的高低更多的影响的是苦闷的感情与一般的心境,不至于影响到或者较小影响到睡不着觉之类的那些由于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躯体征象。

3.4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的时间管理倾向差异分析

心理健康水平高的被试在时间管理总分和三个维度上都比较高。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一般他们的时间管理也是比较好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自我肯定较强,有很强的自信心,一般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知道取得成功的关健在于对时间的把握和合理的利用,时间价值感较强。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能对事情做出一个合理的计划,并且能自主监控督促自己执行计划。同时,由于时间管理得当,这些学生对于平时工作和生活的掌控感就会增强,提高做事情的自我效能感,自然在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上有一些抵抗力。

4结论

(1)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肯定方面,专科中大三的学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本科学生中则是大四学生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忧郁方面,专科学生中毕业班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忧郁,本科中大三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忧郁;焦虑方面,只有在专科中产生了年级效应,表现为大三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焦虑。另外学生干部比非干部心理健康各个水平方面都要高。

(2)时间管理倾向时间价值与时间监控方面,学生干部都比非干部要高。时间监控方面本科学生中大三学生要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3)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心理健康的自我肯定与忧郁两个分量表之间相关显著,但是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焦虑相关则不显著。时间管理倾向更多地影响着人们苦闷的感情与一般的心境,而不是一些由于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躯体征象。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健康管理体系;实践研究

0.前言

从本质上来说,健康管理主要指的是人们对于自我身心中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的管理。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并且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我国对于健康管理的认识相对较晚,但在近几年也越来越将健康管理的相关问题重视起来。调查发现,虽然在社会上健康管理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产业,但在高校中健康管理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甚至是在某些高校中仍然是一篇空白,完全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于健康管理的现实需求。基于大学生身心快速成长急需进行健康管理的现状,有必要对当前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科学分析,帮助高校尽快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贴合学生实际的、管理有序的健康管理体系,满足大学生对于健康管理的真实需求。

1.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从当前高校健康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也正是基于这些必要性,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行为才应当义无反顾地进行下去。在此,将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1.1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增高的情况下,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早在1950年,就提倡大学生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并提出了“健康第一”的口号,之后邓小平同志也在1978年明确指出,人的身心健康是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并指出要将培养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时至今日,健康管理的理念已经在当代社会中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开展健康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趋势和社会的要求,也唯有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并有效构建出健康管理体系的高校,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树立现代化的高校教育品牌。

1.2高校教育责任的体现

教育,是国家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必要保证,而高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背负了培养身心健康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构建现代健康管理体系,切实有效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了高校正视自身教育责任、承担学生健康责任的集中表现。随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和高校教育的改革,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以双方主体为核心的契约关系,学校不仅要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也要承担管理学生的责任,其中就包括学生健康管理。而从国家发展的宏观角度来说,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也是为国家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现代四有新人的必要保证,同样是高校承担教育责任的重要体现。

2.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高校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分析如下:一方面,现代高校自身所拥有的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包括丰富的学生管理资源,这是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在将自身所拥有的各方面资源充分整合的基础上,对于一所现代高校来说,完全可以在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特色鲜明的健康管理体系,以此实现高效对于学生健康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现代高校有能力为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广阔的实现平台,在信息技术得到普及的今天,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相配套的其他资源,高校可以构建出实施健康管理工作的广阔平台,在平台上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借助平台的作用,高效率地完成对于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此外,当代大学生群体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对于高校健康管理的接受能力较强,这是高校健康管理得以有效开展的现实基础,在大学生群体较高素质的保证下,高校的健康管理工作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管理行为足够有针对性、足够深入,非常容易取得良好的健康管理效果,如果高校可以有效创新,在健康管理当中采取丰富化的手段和趣味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对健康管理效果进行良好的跟踪、反馈、总结、创新,那么健康管理效果必然会节节攀升。

3.当前高校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的构建理念和相关的先进经验,不少高校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在此,将高校在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总结如下:

3.1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

对于大学生进行的健康管理,需要有丰富多彩的形式保障实施,并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保障管理工作不偏离预定的方向。而在不少高校中,对于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往往存在目标不明确、计划不执行的情况,导致健康管理工作混乱,健康管理效果低下。一些高校简单地认为健康管理无非就是开开讲座上上心理健康课,并没有认识到健康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有序性,因而在实际的健康管理工作当中并未制定阶段性的工作目标,更未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预定的健康管理目标难以实现,而无法找到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此外,对于缺乏目标性和程序性的健康管理,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和认可度也会受到影响,在混乱的健康管理模式下,学生参与健康管理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变成一种应付行为,甚至疲于应付,导致高校健康管理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阻力不断。

3.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

在很多高校,都可以看到健康管理中心或者心理指导中心的机构,但深入调查不难发现,不少这样的机构都是名存实亡,经常闭门谢客,未能在健康管理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校缺乏健全的健康管理体系,即使设立了相应的健康管理中心,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体系的支撑,导致健康管理中心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孤立。在缺乏其他配套机构的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健康管理中心的作用要想体现出来,可谓困难重重,所以不少高校健康管理中心或者心理指导中心闭门谢客的行为也就可以理解。此外,高校在健康管理中,普遍缺乏有效的评价管理,对于阶段性或者学期性的健康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计划,导致健康管理工作的时候评价往往难以开展,甚至不少高校对健康管理工作存在“只开展、不评价”的错误认识,导致评价管理的效果难以体现。

3.3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校健康管理工作是针对学生的,必须有学生充分的参与作为基础性保障,如果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健康管理当中,那么高校的健康管理工作必然失去了现实意义。调查发现,当前不少高校在进行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都未能良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分析得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高校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方式僵化、死板,没有吸引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强迫学生参与的行为,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反感,进而出现被动参与甚至抗拒参与的情况,使得高校健康管理的效果无法真正体现;二是高校进行的健康管理工作针对性较差,未能完全契合学生的健康管理需求,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理,导致学生不认为这样的健康管理是必要的,因而在健康管理中应付了事,不展现自己真实的健康需求,造成健康管理偏离方向。

4.高校构建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

基于当前高校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面临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分析,结合相关的健康管理先进理论,在此提供一些高校构建监看管理体系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4.1重塑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科学理念

鉴于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健康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为良好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相关工作,有必要在高校管理层中重塑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科学理念。具体来说,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理念应当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开展,具有很高的必要性,是现代化高校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必要手段,必须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二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应当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在良好的体系当中有效开展,避免拍脑袋决策、凭感觉实施的草率管理行为,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三是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必须做好考核评估,以良好的考核评估结果,保证健康管理工作在预定的轨道内顺利开展,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健康管理效果。

4.2健康管理真实需求的科学调研

要保证高校健康管理的针对性,必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需求和薄弱环节进行科学、全面的调研,在调研的真实结果的支持下,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和健康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健康管理工作真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帮助作用。在对大学生的健康管理真实需求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一是要充分调研大学生的真实身心状态,找到大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到大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客观共性,找到大学生对于健康管理的现实需求以及走进大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为健康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二是充分调研大学生的对于当前实施的心理健康管理的态度,详细记录大学生对于当前高校开展的健康管理的评价,以归纳总结出当前高校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针对性地对高校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改进。

4.3专业化的健康管理队伍的构建

对于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氛围身体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管理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健康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对于管理者的专业性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心理健康管理方面,这也是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健康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专业化的健康管理队伍当中,应当包括体育教师、体能教练、心理辅导老师、健康管理评估员以及相关的授课教师、学生导员等等。对于参与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严格进行考核,在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岗位专业性的前提下,再将其纳入到学生健康管理队伍当中,坚决杜绝随意纳入健康管理人员的行为。此外,对于心理辅导老师,最好选用从业经验丰富、年龄稍大一些的女性辅导老师,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能力往往更强,且更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在能够进入学生内心世界中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真正有效的辅助作用。

4.4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的搭建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情况下,搭建一个有效的健康管理平台,无疑是提升高校健康管理实际效果的最佳途径,而从目前高校搭建健康管理平台的实践效果来看,搭建有效的健康管理平台已然已经成为了现代高校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的必然途径。具体来说,高校所搭建的健康管理平台应当通过多个端口向健康管理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层开展,通过不同的端口设置,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功能。在健康管理平台中,应当建立教师档案和学生档案数据库,将所有健康管理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纳入其中,一方面方便对学生的健康情况进行管理、跟踪、评估,另一方面方便对健康管理教师的管理效果进行考核。此外,健康管理平台还应当以便捷的方式为学生和健康管理教师的沟通提供途径,保证健康管理教师可以更简单直接的和学生进行交流,也保证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面临的健康问题向老师反映,获得最及时的帮助。

4.5不断创新健康管理的方式和途径

越是丰富多彩,越是走入人心的健康管理工作,越能赢得大学生的认可和参与。因此,在高校健康管理当中,对管理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有效创新,是保证健康管理工作长期高效开展的一个必然要求。相关的参与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在实际的健康管理工作当中不断积累健康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寻找健康管理体系的漏洞,在紧密贴合学生真实健康管理了需求的基础上,对健康管理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有效创新,丰富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拓展健康管理活动的组织途径,加强健康管理工作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提升健康管理的趣味性、生动性,让更多的学生认可和信任学校的健康管理工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健康管理当中,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从学校的健康管理当中得到最需要的帮助,通过良好的健康管理执行力帮助大学生快乐、健康、全面、迅速地成长为国家所需的现代化人才。

5.结束语

客观来看,我国高校的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并未能真正构建出一套完善的、切合我国大学生实际的健康管理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为推动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必须以大学生健康管理的真实需求为导向,结合先进的学生健康管理理念,构建出一套系统性的、可调控的、管理有序的、功能强大的现代高校健康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主动牵头、积极探索、蓄意创新、不断实践,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健康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以良好的执行力,发挥高校所具有的丰富资源的效用,着力推动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伍淑凤,王林.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医,2013,07:508-510.

[2]王维,张澜.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42-47.

[3]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王森,胡放,童东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419-422.

[4]裴利华,江百炼.构建基于EAP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体系[J].社科纵横,2015,05:145-149.

[5]苏航.高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4篇

1系统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大学时期是从青年期向成人期发展的阶段,是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中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时期。现代大学生非常重视自我的感受、判断和对现实的体验,从中形成自我价值取向。但是尽管现在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比以往的大学生要多的多,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却变的更狭窄、更局限。这一方面是因为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通过电脑网络可以遨游世界,与天下人结交、通信;另一方面是对自我、自身环境的过多关心使他们缺乏对现实社会更广阔的视野,大学生根据自我需要吸取知识,并根据自我需要来形成多种多样的价值观。有研究发现在大学生心理咨询过程中有80%以上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包括异性、恋爱关系等)问题有关。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不是通过相互交流、碰撞来确认自我与对方的关系性质,而是尽量做到自己既不伤害对方,也不让对方伤害到自己,以采取回避的方式居多。现代的大学生相互之间是在不“侵犯”对方领域的默许规则下,各自探索自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大学生一般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普遍采取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对心理健康的忽视,自尊感过强,对他人缺乏信任感这几点原因。如果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就处于心理亚健康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这对人的一生是有很坏的影响的。在传统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由于面对心理医生时可能出于害羞心理而对病情描述不过详细,使测试结果不够精准。这一问题在网络盛行的今天借助网络的以经不再存在。

2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系统设计目标及系统模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是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校领导及各位辅导员老师提供及时、方便、全面的学生心理健康信息,方便其统筹管理。因此其首要功能就是根据各位学生用户所提交的答题信息来分析出其所隐藏的心理问题或疾病,并应该能给出相应的建议;然后系统应该可以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用的功能,如可以对学生做简单的心理咨询等;最后系统将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的结果提供给用户进行管理决策。因此系统应实现下列目标:设计合理友好的操作界面,界面是用户对系统最直观的认识,合理、友好的操作界面将有助于用户方便的使用本系统。实现用户的注册及管理,同时维护系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本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及时给用户提供直观的数据模型,方便用户管理。系统的模式一般有B/S和C/S两种,针对系统的主要目的及设计目标,系统应能支持多主机共同访问的功能,而且,应该不受地域性的限制,同时如需专家辅导咨询时要保证一定的大众性,因此本系统选择采用B/S结构。

2.2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2.2.1数据库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系统是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因此数据库结构的好坏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对系统各个实体关系的分析,我们得到系统的E-R图如图2所示。系统E-R图中的用户和心理健康测试题是本系统的主要实体,系统中主要包括心理健康题目、答案选项等,这也是跟心理健康最密切的一个实体。系统对用户的心理健康情况是通过一张心理健康答题表来实现的,心理健康答题表中的主要信息包括用户名、答题的答案、过往信息等。同时,系统在满足一定的功能的同时,还应提供比如专家在线咨询等功能,因此系统中的用户的种类是很多的,这主要体现在用户的类别上,因此本系统的用户表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实体。通过维护用户表,使得具备不同用户身份的用户在本系统上行驶该用户所拥有的特殊权利,如统计分析功能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系统中的重点数据应该是心理测试信息,对于每名大学生所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都要从学生的答题信息上反映出来,因此心理测试题是本系统中维护数据的一个重点。系统中的心理测试问题应不止一套,可以实现反复利用,同时应可以根据心理咨询专家的要求动态的调整题目的设置,以达到不同的测试效果。系统中还应有心理问题等实体,用以和用户的答题信息一起来实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总体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用阀值法或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诊断。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决策前系统必须提供相应的具体的统计分析的数据模型。系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是对存储于系统中的学生答题记录实现的。系统实现对学生答题记录的管理主要是围绕每个学生的答题信息表来实现的,此表所要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学号、姓名、题目、答案以及该次的结论等。每次学生在答题工作完成后系统自动根据学生答题的情况给出该学生该次答题情况的一个总结,即结论;而对于该系统的管理员如辅导员老师等可以根据每个关键问题取得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对之汇总处理,得到相应直观的数据模型,如直方图,圆饼图等,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所统计分析出的数据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通过E-R图可以看出系统中除了以上的实体外,还应该有心理咨询专家等实体。这些实体是为了丰富系统的功能,以实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的宗旨,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2.2.2系统功能的分析和设计

立足于系统的设计目标,根据实际需要,系统按功能可以分为试题信息管理模块、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学生测试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及专家诊断模块等。图3为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心理测试题管理模块:本模块主要负责对心理测试题的管理和维护,除简单的增删改外,系统还应能动态的调整题目的设置,以达到不同的测试目的和效果。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是对本系统中的用户信息进行管理,由于本系统的使用者比较多,所以用户的类别也很多,该模块除了维护各个类别的用户信息之外,还要负责管理本系统中的不同用户的操作权限问题,如专家的权限、试题维护者的权限和辅导员及领导的权限等。学生测试模块:本模块是系统的工作重点之一,学生按照各自的学号和密码登录本系统后可以选择心理测试题进行心理测试,系统根据该名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个心理健康程度的评价,同时系统将该名学生的答题信息存储起来为以后统计分析和管理做准备。学生除了具备答题的功能外,还可以就关心的心理问题在本系统上进行咨询,咨询的方法分为简单的文档式查询和专家咨询两种。心理咨询信息统计分析模块:此模块是系统实现管理的重点。模块的所有功能都是围绕学生的答题记录来进行的。当学生在本系统进行完心理测试后,该学生的答题信息就自动被系统记录起来。作为系统的统计与分析部分,系统应当可以提供用户按各种要求统计查询的功能,比如,对于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系统可以给予统计分析,并反馈给学生;辅导员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了解个别或整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得到像直方图或圆饼图等直观的数据信息。依此类推,心理专家可以利用该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来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上的差异,以此来得到更多更准确更可靠的数据。专家咨询诊断模块:系统中还应具备专家咨询模块,为广大学生和老师提供帮助。专家咨询分为人工咨询和人工智能咨询两种。人工咨询即为由心理专家在线咨询,负责一对一或一对多(自建聊天室)的为广大师生进行心理咨询。人工智能咨询是指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人工智能程序来实现非人工在线的专家咨询,该功能的实现方法有神经网络诊断法等。

3总结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健康管理;信息化;探讨

0引言

健康管理指的是在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健康情况的基础上,将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提供给个体或者群体,针对存在的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1]。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在健康管理领域,加强建设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将有助于严重医疗差错发生的规避,有助于医疗成本的减少,对健康信息在更大范围的共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3]。高校信息化健康管理是在高校卫生保健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和高校情况相符合的疾病预防、疾病干预与健康教育的管理体系。依据国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等相关制度规定,高校健康管理工作具体应包含学生体检、师生健康档案管理、常见病防治、卫生防疫、健康宣教、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等若干方面。以下将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就高校健康宣教、健康档案管理、常见病防治、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控、晨检及因病缺勤报告)等几方面健康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应用做一介绍。

1研究开发背景

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健康情况,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4]。强化健康管理,在使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得以调动的同时,对于有限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以实现健康效果的最大化。具体来说,就是将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提供给个体、群体,在一定条件创设的基础上通过一些行动的采取,以使健康得到改善[5]。作为相对健康的群体之一,大学生还是一个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的群体。要想使大学生的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有必要对如何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进行研究。当前,在高校师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的背景下,高校在诸多方面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所面对的挑战都非常大[6]。作为一个“虚拟校园”,数字信息化校园的构建基础是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借助于“虚拟校园”,能够整合和应用教务、科研、生活等信息,可以使现实校园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得到拓展,使传统校园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7]。在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越发明显的趋势下,高校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满足诸多新要求,当然,这样的趋势也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现实条件。经由对信息服务方式、内容的资源共建、共享深化[8,9],为在高校健康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了可能性,夯实了基础。但是,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大学生常见病、季节病、传染病等宣教缺乏有效便捷平台;2009年甲流防控工作中,晨检报告工作繁琐、费时、费力、费纸,结果就是事倍功半;旧式健康档案管理模式非常不便,纸质档案堆积如山、查阅困难。这促使我们认识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健康管理工作中,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健康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10,11]。

2开发原则

针对高校健康管理工作数据存储量大、管理困难、反馈交流不畅、高校医疗保健人员信息化操作能力良莠不齐、多数医疗保健机构条件有限等问题,高校健康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开发应力求简单实用,避免刻意追求高新复杂,本着实用性、直观性、经济性、便捷性、可操作性五个原则来进行开发研究[12,13]。华北科技学院本着以上原则,开发了B/S+C/S混合模式下的高校健康管理系统。

3实施步骤

3.1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搭建(健康网站的建立)

健康网站的建立是高校健康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平台和框架,其他健康信息管理系统都要依托网站平台展开工作[14,15]。采用了MVC模式开发,具有操作便捷、易学好控的优点[16],与学校主页建立直接链接,包含了健康档案管理、卫生直报系统、健康宣教、就医指南、医药报销、在线交流、文件下载等模块。

3.2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包含了体检报告、体检评定、健康建议等模块。

4前景

随着现代高校师生人数的不断扩增,现代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健康领域的管理应用会越来越广,其快捷、高效的反馈机制,对高校预防保健工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7,18]。开发学校健康管理系统,为分析师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升师生健康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工具,为校内健康环境的改善及大学师生健康水平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

参考文献

[1]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2007:1-27

[2]王宏宇,刘春秀.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6):110-112.

[3]刘晓燕,陈昌海,侯丹,等.基于整合实用技术建立健康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2015(6):79-80.

[4]刘雪莲,陈志恒.浅谈健康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J].中外健康文摘,2013(29):395-396.

[5]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5.

[6]顾娟,郑丹.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教师“四中心一平台”健康管理模式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4):167-168.

[7]尹秋菊,甘仞初.基于WEB混合模式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2(2):13-15.

[8]张立,潘志琛,袁俊杰.国家队实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6):470-471.

[9]李学俭,何文华.基于SOA架构的高校数据资源的整合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1):78-81.

[10]侯晓华.中国移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健康管理服务”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情:科技创新,2014:8-13.

[11]孙瑶,李文源,艾育华,等.健康管理及健康管理信息化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2):13-15.

[12]林伟锋,于海霞,陈盈盈.信息化系统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医疗装备,2015,28(9):99-100.

[13]李小溪,郑月,方洁旋,等.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理念的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模式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2):17-21.

[14]马倩影,杜伟.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构建[J].兰台世界,2014,433(11):38-39.

[15]隋栋梁,于杰,范子亮,等.大数据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174-175.

[16]周洲,孔斌,陈晓萍.基于物联网的区域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初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10):726-727.

[17]王瑜,江小蓉,李喜梅,等.信息化健康管理建设实践体会[J].中国数字医学,2015(4):39-40.

[18]曾斐,朱菊平.健康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平台探索[J].卫生软科学,2011,25(6):372-374.

[19]王庆庆,黄敏,杨光华,等.以卫生信息化为支撑的社区健康管理及效果评价[J].中国数字医学,2012,07(4):17-19.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工会;模式

现代健康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把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仅仅在最近10年左右才兴起。当前,由于青少年体质的多年连续下滑,高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可谓备受瞩目;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学生健康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健康问题近年来屡见报端,已经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乃至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高校教师的健康问题,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自身而言,都具有重大影响。如何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如何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健康使者,是高校教师管理部门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1.高校教师健康现状及健康管理的意义

教师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多年来从事教师工作人员心中的诟病。2006年,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开展的社会调查:教师位居“健康透支十大行业”第十位;至2011年4月,中国医师协会通过调研再度“健康透支十大行业”目录时,教育行业已经进入前三甲,位居制造、金融行业之后。1999年,国家对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在这之后的几年里,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而在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伴随却是教师健康的透支,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大计的实践者———教师,若身心健康状况不良,我们的教育又怎么可能上得了新台阶。对一名教师而言,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智,健康的行为方式,是他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也是教育者成功教书育人的必要保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于教师来讲,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工作,更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健康管理对教师而言,体现的是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对学校而言,映照的是教师健康在学校教师管理者心中的位置。高校具有健康管理的许多有利条件,如有专门的医务部门、体育部门、良好的运动场馆,承担了许多社区的职责,比较适合进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密集地和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教师的健康管理必将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

2.我国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研究现状

高校拥有包括体育教师、心理教师、校医等从事学生健康管理的专门队伍。由于近二十年来学生体质健康连续下滑,国内学者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给予关注较多,而有关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已有关于教师健康的研究中,上升到系统全面地从管理视角研究还比较少。已有研究文献显示:我国高校教师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尤其是慢性咽炎、颈椎病和腰肌劳损等职业病较为明显。有关教师健康管理的学术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是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通过对全省19所高校近万人的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研究,《关于广东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结果:广东省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20%,在剩下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于疾病的边缘状态的重度亚健康。[2]该研究认为广东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容乐观,为此,省教育工会曾发文要求各级教育工会重视教师健康。此外,近几年来,部分学者及高校硕士论文也对教师健康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李文学(2009年)《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初探》通过一所高校三年间前后两次体检结果的比较,说明了对高校教师进行健康管理有利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在健康管理措施上提出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定期健康体检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等。刘瑞峰等人(2005)经研究认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健康状况不佳与我国学校教育弊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失误有关,因此,他们提出改善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策略上,特别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意义。姜国钢(2006)对在杭州37所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在杭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一般,可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认为提高教师健康需要改善健身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使教师们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念。近五年来,叶琴、王妍、赵伟等十余位硕士学位论文对高校教师健康与体育行为方面进行了研究,就高校教师健康尤其是亚健康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总的来说,综合现阶段教师健康管理的研究情况,可归纳、总结有如下特点:我国高校教师健康状况欠佳已经普遍现象,相关研究与报道近年逐渐增多;已有成果还缺乏从健康管理新视角对教师健康进行研究;在已有的研究中,系统全面的少,实证研究少。当前,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校教师健康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对教师个人和群体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仍需要加强;工会作为高校教师健康的主管部门,其健康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职责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教师健康管理的系统性、长期性规划还不尽人意;教师个人健康管理需要引导;等等。

3.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模式与对策

3.1高校教师健康管理模式的初步构建

高校教师的健康管理特点是作为管理对象的教师是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人群,该人群对健康有较高的认知,且影响该人群健康的因素比较统一。高校拥有校医务人员、心理教师、体育教师等具备专兼职健康管理能力的教职工,因此,高校教师群体健康管理有自己独特优势。根据高校教师健康现状、运行特点和健康管理优势,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应该有别于当前各级医院和社区的健康管理。构建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的教师健康管理模式,对促进教师健康管理的规范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根据高校机构设置特点和教师健康现状,构建了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模式(见图1)。通过该模式(图1),我们能清晰了解教师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可以根据内容中学校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做好高校教师的健康管理与促进。

3.2高校教师健康管理的对策

3.2.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般来说,工会应该是教师健康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针对高校教师的健康现状,高校党政领导要将提高教师健康素质提到议事日程,重视工会在教师健康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高校应该明确工会作为教师健康管理的组织协调职责,并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健康管理的相应机构,如工会下属的文体部、各二级工会等。要争取学院党政领导支持,制定有促进教师健康的相关制度,并确保贯彻实施。在制度建设上,要确保管理方法可操作性,要有奖惩措施,要加强各二级部门在教师健康管理方面的权责,督促各二级部门负责人在教师健康管理发挥重要作用。3.2.2规范教师健康管理的内容与形式高校教师健康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属于比较松散的形式,换一种话来说,教师本人和教师管理部门的健康意识还不够强烈。要想做好教师健康管理,工会必须要有专人统筹安排。健康促进的内容涵盖了体育、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等六个模块的内容(见图1),每个模块还可以细化具体若干内容。这些内容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必须要有目的计划。高校健康管理职能部门参考各高校现有健康管理的不足,做好有效提升管理的规划。3.2.3重视协同与宣传,共同推进教师健康教师健康管理涉及到工会、后勤、体育、人事等部门。学院各部门要在工会的组织下,加强协同,才能共同推进教职工的健康。当前,许多教师并不知道健康管理的内容形式,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没有引起主管部门足够重视。因此,高校要重视健康管理的宣传教育,让健康新理念深入人心。针对许多教师对亚健康认识不足,保健意识不强等问题,工会可以牵头整合联系、整合校内外的专家资源,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活动。要未雨绸缪,加强宣传,让所有教职工在为学校奉献青春与激情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3.2.4重视教师健康评价与健康档案建立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改善面向全体师生的校医院或校医室的医疗条件,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健康素养。为了强调教师健康的意义,高校可以要把教师健康状况纳入教师、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中,以促进教师个人、部门负责人重视教师健康。定期进行教师体检,是把握教师健康总体情况最直接的途径。在教师体检项目上,对医院体检难以涉及的心理健康,高校应额外予以重视。高校应分类建立每位教师的健康档案,要重视教师体检的总结与分析,以便于开展健康咨询和疾病追踪工作,并根据教师队伍中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病人群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防患措施。3.2.5广泛开展群众性强身健体活动在影响教师健康的诸多因素中,休息少,平时锻炼少是一个重要因素。“生命在于运动”是伏尔泰的名言,它道出的确是生命生活的一条规律。适量运动是健康的基石之一,保持与自己体力相适应的运动,是预防消除亚健康,创造健康的重要途径。为此,高校工会要发挥高校在体育师资和场馆设施优势,广泛发动群众,加大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群众体育活动,引导教师养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4.结语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个人身心健康状况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也积极影响着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高校教师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高校教师健康管理对社会具有积极的引领、示范意义。高校党政领导应把学校发展与教师健康紧密联系,高度重视教师的健康问题,以教师健康管理的职能部门为依托,针对教师健康管理的现状,从组织机构、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多方面入手,有的放矢、未雨绸缪,方能有效的促进教师健康.

参考文献:

[1]邓枢丽,陈润钿,卓金璇.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模式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2(4):907.

[2]林闻凯.广东高校教师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14,18(6):52-54.

[3]胡伟娟.关于高校女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4):202.

[4]张宏,盛林,王凇.浅谈中国化健康管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9):1-2.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7篇

通过分析影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阻抑因素以及当下高校体育改革的紧迫性来探讨完善和实施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

生命哲学视角;高校体育;影响因素;发展策略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高校应倡导以提高大学生们的生命质量为依归的教育活动,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高校的体育与健康管理状况,分析影响高校体育与健康管理的因素,探求改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其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切实可行的途径与策略。

1制约高校体育健康管理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一,我国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事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经济发展,开创了体育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并且形成了一种群众性、经济性、竞技性和产业化的格局。但是在高校体育工作中,广大管理者和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成绩评定,却忽视了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这就使得社会对学生的体育健康发展需求与高校体育服务供给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第二,“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处于一种不稳定和不平衡的状态,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专项体育教学和选修体育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但高校还是更多注重学生专业课程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与监督,并且很多高校的体育健康与管理工作往往形式化,导致体育实践效果与体育目标实现的差异,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也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师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过多地注重运动技术、技能以及系统运动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体育运动对人身心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并且过分要求动作的标准性和统一性不利于差异教学,也会阻碍学生个性化的形成。“以人为本”是当下教育环境下明确规定的教育理念,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和实践的动机和潜能,但是,很多体育教育者和管理者主观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对体育会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知,所以不会过多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效率低下,体育实践效果不佳。要想提高大学生体育实践效果,提高高校体育工作管理水平,高校的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要跟上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认识到自身在体育事业和高校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用开放的思维、学习的心态、高效的管理开创高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优化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模式,最终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2高校体育健康管理改革的紧迫性

首先,高校的体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也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因为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其发挥人才重要作用的最基本的保障,高校要积极的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遵从生命哲学的逻辑,创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塑造良好的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环境和体育锻炼环境,促使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其次,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高校体育健康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掌握体育健康知识,还能获得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其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在体育教学、管理和锻炼活动中树立生命哲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完美个性的形成,由于体育活动所独有的形式和特点,学生由于参与体育活动而使其意志品质、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都会得到锻炼和陶冶,这些优良的品质和精神是大学生今后成为祖国栋梁的必备条件。

3生命哲学视角下高校体育健康管理发展的策略探析

3.1优化高校体育管理模式

第一,高校的体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是推动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更新和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要以提高大学体育锻炼和实践效果为基本点,重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适合各个高校特点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制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标准,并形成指标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保障激励机制,促进高校体育管理改革。例如,高校可以通过组织体育形式的艺术活动,还可以号召组建篮球、足球等体育队伍,定期开展在相关球类竞技运动比赛,通过体育竞技活动,推进学生朝着多方面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应将体育工作的建设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构建体育锻炼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例如,高校通过构建微信互动平台有效促进各个体育教师之间、广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分享体育健康知识,享受运动乐趣,同时还能够让大学生为学校体育与健康管理的发展出谋划策,促进体育工作水平的提高。此外,高校领导要加大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从上至下形成重视体育工作发展的态势,也是实现当下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3.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

当前环境下市场竞争激烈,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不仅对人才有较高的专业素质需求,还对人才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高校在面对大学生的身心教育问题时,要将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充分考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高广大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并且出台相应政策,建立相应机制,为体育教师提供学习进修和锻炼提高的平台和机会,使体育教师不但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还要能够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有明确的了解,为学生的体育发展指出明确的方向,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体育锻炼良好的氛围中,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其次,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秉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将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丰富福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体育潜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和方式的束缚获得个性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体育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3.3开展具有生命哲学意义的体育活动

校园体育文化是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的一部分,高校在建设校体育文化的同时,要结合生命哲学思想,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实现要通过学生主体自身活动来实现,将体育生活方式融入个体生命中的一部分,成为行为习惯,高校应该加强引导,完善相关制度,挖掘校园的优势因地制宜,让学生逐渐养成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习惯,提高广大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例如,靠近海边的学校开展冲浪、游泳等相关体育项目,北方高校由于气候原因可以多开展滑雪、雪上足球等与冰雪有关的体育项目,高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因地制宜的体育活动促进对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有效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兴趣,提高锻炼效果。另外,在对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体育前沿理念和健康指导的介绍,充分展示体育运动与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努力营造与大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自由、平等、开放、民主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生活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要想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应创新思维和理念,改革当下的管理模式,重视大学生体育价值观教育,因此高校应从生命教育理念的角度,规范和完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管理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重新审视高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充分认识到优化和改革高校体育健康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优化体育工作管理模式,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培养,提高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塑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优化体育教育环境,并因地制宜地开展具有生命哲学意义的体育活动等途径促进大学的全面发展,提高高校体育工作管理效率和人才培养水平。

作者:潘宏伟 钟堂武 赵猛 敖祖辉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邱娟.论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3(36)

2王小兵.浅析现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现状和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师生;健康管理

高职业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使高校群体正成为亚健康的高发人群。目前大学生因肥胖引起的高血压症已呈显著状态和低龄化发展趋势[1]。另据某高校相关调查,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高达71.54%以上[2],如果不及早进行干预和控制将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高校学生集体生活、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具有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面临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双重威胁,高校校园健康服务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查问卷显示,我校师生员工超重、血压高值、高血脂、高尿酸、转氨酶异常等明显上升;校园肺结核、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率以及PPD强阳性检出率也明显增高,师生突出的健康问题与全国高校基本相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校医院应积极探索高校人群健康管理,调整医疗服务的工作模式,有效维护和促进师生员工健康。

1健康管理基本概念

陈君石、黄建始专家认为"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3]。还有专家认为所谓"健康管理"就是对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或者疾病状态的各类人群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分析,对健康状态做出评估,提出健康指导建议和方案并监督执行,对健康状态进行维护和控制,并且通过多种方式对亚健康群体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对策,实施以预防为主的干预手段,促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4]。具体可以理解为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以上观点表述不同,但其内涵都一样,就是要将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传导给健康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管理健康,更加有效地维护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结合健康管理的概念及现代健康促进的相关理论,学校健康管理就是为师生个体或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2高校健康管理的思路

高校有其特殊性,因此立足学校的校情,搭建适合高校特点的健康管理框架。

2.1寻找政策依据 任何目标的实现,均需要有政策的支持。依据国家关于学校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相关的政策、规定、通知精神和指导意见等,其中包括《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指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等20余条目作为政策依据,筛选其中符合学校实际的条目进行归纳融合,形成校本健康管理工作规范文本。

2.2明确健康管理理论依据 健康和疾病的动态平衡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防医学干预策略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5]。其核心在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个体从健康到疾病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处于低危险状态到高危险状态,再到发生早期改变,出现临床症状。在被诊断为疾病之前,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干预,就有机会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健康促进是指个人和家庭、社区以及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改善促进人们实施健康行为的环境,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健康促进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包括健康教育及其他能够促进行为和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方向改变的一切支持系统。基本策略是制定健康公共政策、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通过这五个方面工作提升健康水平[6]。

2.3建立联动运行的工作机制 高校的健康管理,要覆盖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由于教职员工岗位类别繁多,人员情况各异;学生层次众多,类别不同,因此需建立校医院与学校其他管理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统筹协调健康管理层面,多平台合作提供服务,保证健康管理政策和实施效果相一致,健康管理与推动学校发展相一致。

2.3.1形成完善的学校预警监控体系

2.3.1.1健康体检制度: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健康管理内容实施的第一步[7],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分层、项目合理、有指向性和特异性的健康检查规范和制度,体现健康体检的预警监测作用,动态了解参检人的健康情况,增强过程监控。

2.3.1.2首诊负责制度:首诊医生在接诊后可得到系统对高危人群统一的警示标定,有利于第一时间传染性疾病、潜在疾病、重大疾病发现与追踪,强化就诊环节对危险因素的预警和监测,增强环节监控功能,从而提升健康体检和学校医疗服务工作的内涵和延续性。

2.3.2管理共享平台的搭建 在学校健康管理中人力资源是制约工作的因素之一,目前校医院医护人员起着健康管理师的作用,他们不仅承担采集健康信息,查询服务对象各种资料,数据录入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全程健康信息管理;还要识别危险因素、进行重点个体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实施个性化健康指导和教育,辅助临床决策。这些工作既需要熟练的应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的能力也需要不断拓宽的专业知识面来支撑。因此,合理统筹人力资源,大力度培训现有人员的同时,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特殊的资源优势来补充,搭建起健康管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做到师生健康管理方法更科学,成果更明显。

2.3.3健康管理理念的推广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曾提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6],要使健康管理服务的理念、模式受到师生的重视和认同,首先要强化健康理念,营造校园健康氛围,要通过扩大宣传、丰富管理内容等手段,给每一位师生提供更多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更多健康自我管理经验的支持。实现知行果的互动循环,促进自我健康行为的改善和提高。

3管理模式初探

3.1模式 在学校健康管理实践中,应用健康管理理论,采取综合群体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协调不同的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个体提供较全面的健康管理。即预防(preventive)医学,预测(predictable)医学和个性化(personal)医疗。

健康体检、首诊管理(发现个体、群体危险因素)预警监测(健康问题)追踪随访、干预(高危人群、患者)为一体的的"健康后续管理模式",改变既往健康体检和就诊后缺乏连续服务的状况,形成集重点人群为干预核心,高危人群为预防对象的管理体系,最终向全员健康管理过渡。

3.2基本步骤

3.2.1信息系统建设 健康管理服务与其他服务最明显的区别是,它对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依赖度极高,甚至可以说若无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作为其基本的运行支持,就无法实现规模化的健康管理。

校医院现有HIS系统及健检后健康管理系统为健康管理提供技术平台。通过这两大系统的整合,可获得个体的基本信息、医疗数据、体检数据,建立完整的、动态的师生电子健康档案。其基本架构包括基础资料、健康问题目录、问题描述、周期性健康检查、复检的项目及结果结论、既往病史、就诊记录以及有关个人健康危险因素筛查及疾病危险性评价的信息、转会诊记录、预防接种、患者教育。

3.2.2收集健康信息,了解健康状况,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即根据所收集的服务对象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估;筛选高危人群,对发现的健康问题,首先找出影响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对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给出病种(包括传染病)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使健康管理者及服务对象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健康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分布[7]。

3.2.3健康干预,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来获得预防和延缓重大疾病发生,减低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作用。具体内容为定期随访、追踪、健康复查、诊断,知己管理、指导医疗等。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需要评价效果、调整干预计划和干预措施来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

3.2.4提供个体和群体健康教育,帮助师生更有效的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管理个人的健康,实现疾病防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干预策略。

健康管理服务引入学校,可以认为是当前学校健康工作的升级。以教师、学生群体为对象的高校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学生、家长、教职工及学校对医疗费用的支出,降低办学成本,也为师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它对校园和谐稳定及社会影响有重大的意义。

开展健康管理是系统工程,虽然"健康管理后续服务"模式在实际中比较易于操作,但人、财、物方面存在局限性,因而也是导致一些结果不太理想的原因。这些都是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并解决的关键问题。校医院在长期基层卫生服务中积累了预防保健、医疗及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经验;其基础建设、配套环境方面也具备独特优势。但在实际运行中,校医院单方要协调多部门解决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应强调校医院牵头,多平台合作下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机制。

健康是多维的,健康是个人和社会的资源,而资源需要管理。健康资源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也是高校发展的主要动力,高校发展的基点在于师生的健康,师生健康是整个学校最珍贵的财富,是影响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力要素之一。以学校为基础的健康管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这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7]。也是促进和谐校园构建和实现WHO"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界卫生目标需要。

参考文献:

[1]秦双兰,贾卫国,王冬,等.大学生体重超重、肥胖对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2008, 22(1):80.

[2]亢元,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的潜在危害性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4):18.

[3,4]陈君石,黄建始.健康管理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40-45.

[5] 黄璐.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56.

[6]杜小安,朱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与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8)91-94.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9篇

摘 要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高校职工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各种常见职业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病率高,整体上呈亚健康态势。因此,科学的健康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高校职工健康状况、高校职工健康管理方式、高校职工健康教育方法及健康促进等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各高校尽快改善职工健康状况。

关键词 高校职工 健康状况 管理方式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高校职工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各种常见职业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病率高,整体上呈亚健康态势。因此,科学的高校职工健康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职工健康管理方式

(一)收集健康信息,建立健康档案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职工进行健康调查,收集健康信息,了解其健康危险因素等情况。要严格按照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根据不同人群的性别、年龄、工作性质及特点等方面来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体检项目,重视已经发现的健康隐患问题,再通过体检对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建立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和对比。

(二)健康评估和分类管理

按照问卷调查和进行体检所得到的关于职工生活情况、生理和心理等信息,将其运用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的方式进行分析,对职工的健康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估,科学预测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制定全面的个体化提高健康水平的方案。根据不同的健康危险因素和健康隐患,我们可以将管理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健康人群、慢病高危人群或亚健康人群、慢病患者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1.健康人群的管理

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一些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和工作,根据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性别、年龄等因素制定相应的体检和监督方案,包括具体的体检项目、次数等等。

2.慢病高危人群或亚健康人群的管理

针对慢病高危人群或亚健康人群,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和健康管理,针对其身上存在的健康隐患进行评估,给予在饮食、生活行为等方面的特殊指导,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报告及汇总,再具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性化指导和服务,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变亚健康的状态。

3.慢病患者的管理

对于那些在体检中确诊为慢病患者的人群,要根据评估结论和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反馈患者相应的报告,并对报告中的一些重点信息进行说明分析和答疑解惑,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正确的医疗指导。另外,也同样要给予在饮食、生活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和服务。

二、健康教育方法

(一)教育法

如果职工在体检之后发现自身存在健康问题或已经患有某种疾病,要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其了解相关信息。例如如果健康体检之后发现职工血压高于正常值,就要指导职工学习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建议其注意饮食要尽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并提醒其定期测量血压等等。

(二)咨询辅导法

对于一些健康问题比较突出或严重的职工,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或者健康教育专员来帮助职工分析病情,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和需求一对一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建议,解答职工的相关问题,帮助其减轻压力、开导情绪、改善认知,恢复生理及心理的平衡,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讲授法

讲授法主要是指举办一些健康教育或健康知识讲座,利用语言或多媒体的直观形式传播健康知识,把生理及心理方面、常见病及多发病方面的保健常识传授给职工,使其能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培养自我健康保健的意识。

(四)自我修养法

自我修养法是指让职工认识到身心健康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履行职责的前提和关键,重视自身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主体意识,不仅关心自身健康,而且关注他人健康,从而有利于整体的全面发展。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包括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方式,目的是帮助职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从而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健康质量。但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尽量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一)想要在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就需要政府机关、人事劳动保障部门、领导阶层的大力支持,使其重视职工健康状况,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开放,把保障职工身心健康作为重点工作。

(二)跟相关部门取得合作,协调好多方资源,共同建立社会范围的支持体系,这样就可以通过社会的强大力量来强化对职工的健康教育,为职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

四、总结

总而言之,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我国高校职工的健康状况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因此,科学的高校职工健康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高校在职工健康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希望能够得到重视并逐渐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 王玉萍.高校职工健康现状与管理模式构想[J].综合论坛:医学信息.2011(7):3518-3519.

[2] 董梅,王金锋,苏书谦.高校职工体检分析及保健的相应措施.河北工业科技[J].2002(5):19.

[3] 裘岚.杭州市某大学职工健康、亚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生:调查与实验研究[J].2011(9):11-14.

[4] 陆建平,唐洁,陶敏芳,张维平,孙旭妍,沈瑾.某高校职工健康体检7767例结果分析.中国临床保健杂志[J].2011(4):154-156.

高校健康管理范文第10篇

一、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迅速成熟,生活环境的变动,成长任务的内容增加,情绪的波动性大,容易陷入情绪困扰,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一)情绪减退

情绪减退表现为对什么事情都麻木不仁、无动于衷,不爱学习,不爱上课,不爱与人交往,不爱体育锻炼,对很多事情提不起兴趣,心理学上称为“有选择性地退却的反应”。一般认为,造成这大学生这种学习情绪减退的原因与学习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有关。

(二)抑郁

抑郁是一种以低落为特征的情绪情感,因而抑郁可以是正常的情感反应也可以是异常情绪。根据其发展程度和水平,可将抑郁分为:抑郁情绪、抑郁症状和抑郁神经症三种类型。造成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最根本内在原因,是机体对损失的被冷落高度敏感,缺乏自尊心,难以承认和调动自己的感情,难以建设性地发挥攻击力,因此依赖性引起内心冲突、多发性紧张。总的来说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自我表达障碍和自我评价低下所造成。与抑郁情绪困扰产生的有关外在原因有是社会竞争、学业压力、学业适应不良、人际压力、与人冲突、重大失败、失恋、家庭亲密关系紊乱等。

(三)焦虑

焦虑是因遭受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复杂情绪反应。它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通常与忧虑、紧张、失望、恐惧、焦急、羞愧等感受交织在一起。引发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原因多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信息膨胀,心理和行为受到冲击,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困惑、迷惘、紧张、焦虑和无所适从的状态。面对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当前高校的应试教育体制以及校园生活中来自同辈的压力,大学生容易感到紧张、担忧和焦虑。从个人性格来看,有些大学生谨小慎微、依赖性强、害怕困难、自怨自艾、做事拖沓也容易产生焦虑。

二、大学生情绪困扰的成因分析

引起大学生负面情绪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生理因素、遗传因素、认知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四个方面。

(一)生理因素

当躯体产生病变时,常会影响情绪。比如中枢神经感染、缺氧、外伤、中毒、血管性疾病、肿瘤、营养代谢出现障碍以及内脏疾病等都容易引绪障碍。另外,有研究认为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呈现一种周期性的盛衰节律。当三者均处于低谷时期时,人的各种技能效率会降低,同时体力和智力的不佳也会加强已有的情绪低落状态。当三者处于临界状态时,则是一个极不稳定的过渡期,集体协调性差,易出现差错,情绪也容易出现波动。

(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情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的神经类型上。人的神经类型是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长期影响而形成的。总的来看,遗传因素的作用大于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研究指出神经类型的遗传度高达90%。不同神经类型的人在情绪体验上存在较大差异。

(三)认知因素

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与态度,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在面临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任务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时,由于认识偏差,往往容易导致各种心理冲突和负面情绪。片面的认知方式是错误的观念,是个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的根本原因。

(四)环境因素

影响情绪的环境因素包括:一是社会因素。由于我国社会的应试教育体制,以及由高校大量扩招而带来的社会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问题,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产生心理障碍的概率。二是学校因素。如今的校园文化日益多元化,各种思想、观念碰撞激烈,因此在这一环境中,大学生情绪面临更多的挑战。三是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教养方式、成员关系及其变更都会冲击大学生脆弱的情绪。一些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承受着巨大的来自生活和学业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自卑和退缩行为,并较多地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提高情绪识别的能力

情绪识别,又称为情绪知觉,是一种能够通过自己和他人的反应、表现来认识情绪的能力,包括认识自我情绪和识别他人的情绪。一是要觉察自我情绪。识别自我情绪是情绪智力的基石。只有在识别自我情绪的基础上,才能对自身情绪进行有效的表达和妥善的利用。所以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大学生要坦然接受,认真体会。一是总结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回顾和总结自己过去的行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独特的内在反应模式及情绪反应的原因。同时,通过反复的回顾,了解自己是否较之以前有所改进。二是记录并整理每天的情绪。了解自我情绪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撰写个人的心情日记或记录自己每日的情绪状态,通过每天的记录来加深我们对情绪的认知和觉察。这个方法能够让大学生定时觉察自己当时的情绪,若能进一步记录情绪产生的原因即当时情绪的内涵,则不仅能增强大学生情绪的觉察力,也能洞察情绪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二是要洞察别人的情绪。大学生只了解自己的情绪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读懂他人的情绪,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问题,理解与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也就是拥有同理心。同理心要求大学生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了解引发对方情绪的因素,并把设身处地对对方的了解反馈回去。要做到倾听和共鸣。大学生与人交谈时,要单纯去听,不要伤害对方的感情;倾听完对方的表达,运用判断、推理挖掘其隐含的情绪和需要,完全理解对方,进而产生共情,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受。

(二)提高运用情绪的能力

运用情绪的能力强调的是人对情绪的主动性,而不是由情绪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个有较高运用情绪能力的大学生可以在任何事情中挑选最能帮助自己的情绪,并且能维持这份情绪。具体培养方式有:(1)培养大学生均衡思维的方式。大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尽力让自己保持均衡感这种感觉。不要对任何事情都盯得很紧,并总是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不符合心意的状况感到无比沮丧与生气,要让自己随和和自然。(2)换一个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每一件事情都有无数的侧面,你的心态决定你看到的内容。(3)选择恰当的情绪行为。当自己不良情绪出现时,大学生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采取眼泪宣泄、运动缓解、倾诉等宣泄的方法,达到管理情绪的目的。

(三)让开心成为一种能力

上一篇:公共建筑设计范文 下一篇:商贸经济发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