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3-02 20:52:40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第二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局卫生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卫生防疫机构的领导,健全机构,充实公共场所卫生技术装备和人员。

第三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

国境口岸及入出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所属的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国内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监督,并接受所在地地、市以上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其主要对本系统外营业的公共场所以及尚无卫生防疫机构进行监督的单位由地方卫生防疫机构实施卫生监督。部队、学校以及其他系统所属的对社会开放的公共场所由所在地卫生防疫机

构实施卫生监督。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四条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其中个体经营者的培训考核工作由所在地区卫生防疫机构负责。

培训的具体要求:

(一)卫生防疫机构按全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教学大纲"编写教材;

(二)公共场所卫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培训学时,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有关卫生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

(三)卫生防疫机构对受训人员的培训进行监督审核,对合格者在"健康合格证"上加盖考核合格章。

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应取得卫生知识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四)从业人员每两年复训1次。

第五条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规定:

(一)旅店业、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下同)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其它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取?quot;健康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上岗前须取得"健康合格证"。

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执行。

可疑传染病患者须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

(二)公共场所主管部门负责健康检查的组织安排和督促检查工作。经营单位每年向所在地卫生防疫机构提交应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名单,并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对患有《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和其它传染性疾病者应调离其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单位承担健康检查工作。健康检查应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认真记录,建立档案。医疗卫生单位在健康检查两周内应向受检单位发出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合格者由卫生防疫机构发给"健康合格证"。

(四)"健康合格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五)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条患有《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卫生管理标准:

(一)病毒性肝炎肝炎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基本痊愈(主要症状消失,肝区无明显压痛及肿大,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可恢复原工作。乙肝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需经六个月观察无恶化,可恢复原工作。

乙肝病毒携带者若e抗原阳性,不得从事理发美容业、公共浴室业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二)痢疾(包括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培养阴性,停药后两周内大便培养3次阴性者,可恢复原工作。

(三)伤寒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连续培养3次阴性者可从事不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经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观察,第2年粪便检查连续进行两次培养阴性者,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四)活动期肺结核活动期肺结核和痰带菌者应隔离治疗,痰培养阴性或一周内连续痰涂片两次阴性,达到临床治愈方可恢复原工作。

(五)皮肤病化脓性皮肤病、渗出性皮肤病及接触性传染的皮肤病患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原工作。

(六)其它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性病等)需治愈后方可从事原工作。

第七条"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规定:

(一)"卫生许可证"由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由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发放管理。

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卫生职能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机场、车站、码头等候室等公共场所和国内民航客机、铁路客车、客轮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二)经卫生防疫机构进行审查监测确定主要卫生指标符合卫生要求,80%以上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合格的经营单位方可取得"卫生许可证"。

(三)对经营多种公共场所的单位只发放1个"卫生许可证",并注明其兼营项目。因违法而需注销其中个经营项目时,在"卫生许可证"的相应处加盖注销章,被注销经营项目的单位经卫生监督监测认定合格后,可申请恢复被注销的经营项目,并换发新证。

(四)"卫生许可证"发放程序:

1.申领"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到所属卫生防疫机构领取并填写"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申请书",经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卫生防疫机构。

2.卫生防疫机构委派卫生监督员按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和监测,对符合要求的发给由卫生行政部门签发的"卫生许可证"。对审查、监测的资料应存档备查。

(五)新建、扩建、改建公共场所或变更营业项目的应按上述程序申领"卫生许可证"。

(六)"卫生许可证"每两年复核1次。复核时,经营单位应填写复核登记表,经审查、监测合格的在复核登记表上加?quot;审核章"。逾期3个月未加盖"审核章"者,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七)"卫生许可证"应用墨笔填写,字迹清楚。单位名称要写全称。"卫生许可证"应悬挂在明显处,以便监督检查。"卫生许可证"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八)申请开业的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经卫生防疫机构审查监测后确定不符合卫生要求者,应采取改善措施,达到卫生要求后发给"卫生许可证"。

卫生行政部门应自卫生防疫机构接到"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申请书"之次日起两个月内,对审查合格者签发"卫生许可证"。

(九)遗失"卫生许可证"者应及时到发证机关报失补领,歇业单位应到发证机关注销"卫生许可证"。

第八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个人需防止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

第九条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一)报告范围:

1.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处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二)事故报告责任人是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三)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国内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等所属经营单位,应同时报告本系统卫生防疫机构,随即报告主管部门,必要时(如重大事故和可疑刑事案件等)必须同时报告公安部门。

(四)卫生防疫机构在接到报告24小时内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于1周内写成"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现场调查报告书",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级卫生防疫机构、事故单位的主管部门和事故单位,并建立档案。

第十条《条例》第九条中"妥善处理"包括抢救受害者脱离现场,迅速送病人到医疗机构,防止事故的继发。确保不扩大危害范围和不继续恶化环境,以及在不影响上述情况前提下保护好现场。

第三章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职责分工按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上级卫生防疫机构有责任对下级卫生防疫机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各级卫生防疫机构之间要明确分工,避免遗漏或重复监测。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防疫机构对下级卫生防疫机构和当地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处理不当的违反《条例》的案件,有权纠正或重新处理。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必须定期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上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监测报表及有关资料。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职责:

(一)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二)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三)根据有关规定对违反《条例》有关条款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四)参加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包括取证照相、录音、录相等,调查处理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

(六)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其他任务。

第十四条根据工作需要卫生防疫机构可设置助理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在卫生监督员的指导下,协助卫生监督员执行上述工作。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条件:

(一)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工作认真,作风正派,秉公办事,身体健康。

(二)卫生监督员具有医士以上(含医士)技术职称,从事公共卫生工作1年以上,掌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业务和有关法规,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

(三)助理卫生监督员具有从事公共卫生工作1年以上,或具有医士(含医士)技术职称,熟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业务和有关法规,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守则:

(一)学习和掌握《条例》、《细则》及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执行任务做到依法办事,忠于职守,秉公办事,礼貌待人,不得营私舞弊、索贿受贿。

(三)执行任务时应着装整齐,佩戴"中国卫生监?quot;证章,出示监督证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认真填写记录。

(四)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助理卫生监督员可按每30至60个公共场所设1人的比例配置。县以上(含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防疫机构从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符合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条件的可作为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

第十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同意后,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发给证书。助理卫生监督员由县或地区级卫生防疫机构提名,经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同意后,由县或地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发给证书。

第十九条因工作调动或其他原因被免去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和助理卫生监督员者,须及时交回证件和证章,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民航、铁路、交通、厂(场)矿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的任免及数量,由国务院各主管部门参照本细则第十七条自定,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公共场所建设项目设计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一)凡《条例》第二条所列公共场所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选址、设计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设计说明书中必须有卫生篇章。其内容包括设计依据、主要卫生问题、卫生保健设施、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

(二)凡受周围环境质量影响和有职业危害以及对周围人群健康有影响的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制度。卫生评价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施工设计前完成。

(三)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将建设项目卫生评价报告书报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发给"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建设单位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办理施工执照。

(四)设计及卫生评价报告书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需更改仍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意。

(五)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应通知卫生防疫机构参加。验收合格者方可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评价资格单位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并发给资格证书,报卫生部备案。

第四章罚款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条例》和本细则有关规定的单位或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20元至2万元、停业整顿、吊销"卫生许可证"的处罚。上述处罚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警告处罚:

1.违反《条例》第六条,卫生制度不健全或从业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上岗者;

2.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不按时进行健康检查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一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20元至200元罚款:

1.有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经警告处罚仍无改进者;

2.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两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3.违反《条例》第七条,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者。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一百元至四百元罚款:

1.有本条第二款所列情形经处以二十元至二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不调离《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疾病患者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二百元至八百元罚款:

1.有本条第三款第二项所列情形经处以一百元至四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四款的规定,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健康合格证"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三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4.违反《条例》第八条的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者。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400元至1500元罚款:

1.有本条第四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经处以二百元至八百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有四项以上(含四项)主要卫生指标不合格者;

3.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拒绝卫生监督者;

4.违反本细则第七条第七款的规定,涂改、转让、倒卖、伪造"卫生许可证"者。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处以800元至3000元罚款:

1.有本条第五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经处以四百元至1500元罚款仍无改进者;

2.违反《条例》第九条,发生危害健康事故未及时报告者。

(七)违反本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未取得"建设项目卫生许可证"而擅自施工者处以100元至3000元罚款,并可视具体情况责令其停止施工。

(八)违反本细则第八条,造成危害健康事故者处以1500元至2万元罚款:

1.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1至10人者罚款1500元至3000元;

2.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11人至50人者罚款3000元至8000元;

3.受害人数(不包括死亡)在51人以上者罚款8000元至1万元;

4.造成死亡者罚款1万元至2万元。

(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责令7天以内停业整顿处罚。经停业整顿处罚后仍无改进者,可延长其停业整顿期限至90天止:

1.违反本细则第八条的规定,经卫生防疫机构确定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者;

2.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

3.经两次罚款处罚后仍无改进者。

(十)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给予吊销"卫生许可证"处罚:

1.经九十天停业整顿处罚后仍无改进者;

2.违法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者。

第二十四条对3000元以下罚款须经卫生防疫机构审议批准。停业整顿及超过3000元的罚款须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吊销"卫生许可证"由原发证单位批准。

第二十五条《条例》第十五条中"对受害人赔偿损失"的赔偿包括医药费、误工费、生活补助费、丧葬费、遗属抚恤费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一、工作依据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市人们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迎接省卫生城市复查确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我市城区目前共有“五小”公共场所482家,其中小足浴42家、小歌舞厅48家、小住宿85家、小理发美容店266家、小浴室41家。通过几年的监督管理与指导,目前我市公共场所整体卫生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五小”行业基本能提供有效卫生许可证,且亮证经营,各项卫生制度健全,从业人员基本持有效健康证从事公共场所服务工作,配备消毒保洁设施。小歌舞厅设立禁烟制度;小美容美发店配备专门的皮肤病人专用工具。但检查中仍发现部分“五小”单位业主和消费者卫生法制意识薄弱,卫生要求不高,导致店内各项制度未能有效的落实、实施,公共用品用具未全面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不少单位无消毒专间对顾客公共用品进行日常消毒等。也有部分业主无证经营,从业人员未持有健康证上岗。

三、整治提升措施

(一)严格卫生许可准入条件

目前,全省尚未制定统一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条件,导致卫生执法人员对“五小”公共场所的发证审核卫生要求宽严度不一。为此,我们将制定实施全市统一的各行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评分表,从经营面积、布局设置、硬件设施、卫生管理等方面对“五小”行业依法统一卫生许可要求,并对无证“五小”单位严肃查处,从源头上保证“五小”行业的卫生质量。同时建立“五小”经营者个户档案、台帐,做好公共场所复核、延续、变更、撤销和注销工作,积极杜绝监管盲区,杜绝无证经营行为。

(二)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五小”行业,对发证满一年的所有住宿场所、50%以上的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卫生管理、功能间卫生要求、公共用品卫生要求和通风系统等四大块内容,对“五小”单位开展评审,评审结果分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卫生信誉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适时将进一步推广量化分级工作,在小足浴、小歌舞厅开展量化分级管理,并提高沐浴场所、理发美容场所的量化分级覆盖率。

(三)开展公共用品用具抽检

定期开展对“五小”的公共用品进行监督采样,委托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检测、评价。并按国家有关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进行卫生评价。对抽检中发现有不合格的,加强监督检查,责令改正;对因卫生管理混乱而引起不合格的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四)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定期组织全所执法人员,集中开展对城区歌舞娱乐场所、足浴场所等专项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并结合足浴场所百日整治、公共场所“333”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配合提升“五小”行业卫生面貌。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临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2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44-02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防止疾病的传播,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我所于2006年4月20日至4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1 内容

1.1 对象 对所辖范围内83户各类公共场所:旅馆49户、歌舞厅 23户、洗浴11户进行了卫生监督、监测。

1.2 监督、监测方法和评定标准 公共用品(毛巾、床单、枕套、杯具)检验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空气细菌总数、微小气候。监测、检验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操作。卫生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进行评定。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从表1所反映的情况和实际监督工作中发现,我市近80%的各类公共场所都能自觉履行法规规定,及时办理经营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但由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其自身不够完善,因此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①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 人员健康证有效期限不统一。因为自卫生部至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未制订有统一的健康证格式,所以我市根据《条例》第七条、《实施细则》第五条及实际操作情况,制订了健康证的统一格式,根据从事直接或间接(即《实施细则》中第五条规定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的公共场所除外)为顾客服务的工种,其有效期分别为1年或2年,在本市内流动都视为有效。而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当从业人员从事直接转为间接或间接转为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时,其健康证就会无形中使有效期缩短或延长1年,而这引起跨行业工种流动的健康证是否如我市自行制订的规定即在“本市内流动都视为有效”?《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均未有明确规定,因此出现某些经营户钻法律空子的现象,遇到这些持2年有效健康证却从事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的公共场所工作时,具体处理时,则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形成《条例》管理中的空白点。②《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对于未取得卫生卫生许可证经营者,最高罚款为800元,未明确规定未办证擅自经营者可以予以取缔。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及发展,服务行业业主流动性大,加上卫生监督力度薄弱,行政执法处罚周期长,当要处罚某些未办证单位时往往已经立案、审批、合议、告知、处罚等阶段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保守估计要历时3个月以上。《条例》的不完善和不足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大、部分业主因营利心理只办负责人证和卫生监督力度的薄弱,是导致我市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发放率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监督监测发现,各经营单位都具有公共场所用品的消毒意识,特别是星级宾馆有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能做到公共用品的一客一换一消毒,并且内部能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这次监测的公共用品其合格率达100%。文化娱乐业由于从业人员变换频繁,卫生知识淡薄,相当部分未取得健康证就上岗,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卫生状况未得到保证,加之顾客流动量大,使各种病原携带者都有可能存在,其经口(公共杯具)传播传染病的隐患未能消除。星级以上宾馆和洗浴由于按要求配置了空气消毒清洁器、抽风机、空调等,故空气卫生质量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普通宾馆招待所、文化娱乐业主要存在空气细菌总数、湿度、噪声不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多数旅馆和文化娱乐业地处闹市和交通要道,房内未设置隔音、消声设施或不全,故噪声偏高。相当部分旅馆客房布局不合理,通风不合要求。文化娱乐业人流量大,通风量不足,未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可能是导致上述场所空气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因。对策和建议:

3.1 加大卫生监督力度 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卫生法规,以舆论来强化管理,使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认识到按时办领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是法律法规的要求,自觉履行这项法律要求的义务。

3.2 卫生监督部门对各类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定期召开卫生知识培训班,并要求经营单位增添必要的消毒设施 要设专人负责卫生消毒检查工作。

3.3 对所抽查的存在上述问题的旅馆业、文化娱乐业,督促其完善自身卫生管理制度 实行岗位责任制,并完善空气消毒清洁器,安装排风扇或空调,设置隔音、消声设施,卫生监督部门定期和随机抽查,对再检查因主观原因而卫生不达标者责令改进,并给以一定的经济处罚,确保广大旅客的身心健康。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案件资料来自2019—2020年在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上录入的合肥市公共场所行政处罚案件631宗,其中2019年322宗,2020年309宗。

1.2内容和方法

卫生监督员采用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的公共场所开展执法检查,对处罚已结案的案件于5个工作日内录入国家卫生健康监督信息平台,案件信息包括查处类别、违反条款和处罚依据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是对公共场所违法案件处罚的主要依据,违法行为共5类,分别为违反卫生管理、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通风系统、公共用品用具、危害健康事故处置等相关规定。

1.3统计分析

导出2019—2020年合肥市公共场所行政处罚案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检验水准#=0.05。

2结果

2.1不同类别公共场所行政处罚案件构成分布

2019年全市公共场所总数为6015家,实际监督检查3403家,监督覆盖率为55.74%(3403/6015),实施行政处罚322家,处罚率为9.46%(322/3403);2020年全市公共场所总数为6923家,实际监督检查3853家,监督覆盖率为55.66%(3853/6923),实施行政处罚322家,处罚率为8.02%(309/3853)。2019年处罚率高于202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6,P=0.030)。2019年行政处罚案件构成比居前3位的场所分别是宾馆(28.88%)、旅店(26.71%)和美容店(16.46%),合计占72.05%。2020年行政处罚案件构成比居前3位的场所分别是旅店(25.89%)、美容店(15.86%)、宾馆(15.53%)和公共浴室(15.53%),合计占72.82%。公共浴室、舞厅以及宾馆的行政处罚案件构成比两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2行政处罚案件违法行为情况2019—2020年公共场所违反卫生管理有关规定占71.49%(539/754)。2020年违反卫生管理有关规定的案件构成比高于201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宾馆、旅店和美容店的行政处罚案件违法行为情况

宾馆、旅店、美容店违反卫生管理、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公共用品用具有关规定的案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其中,美容店违反卫生管理有关规定案件构成比高于宾馆(χ2=39.809,P<0.001)和旅店(χ2=33.062,P<0.001),旅店违反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有关规定案件构成比高于美容店(χ2=7.297,P=0.007),宾馆(χ2=33.712,P<0.001)和旅店(χ2=20.794,P<0.001)违反公共用品用具有关规定案件构成比高于美容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合肥市2020年公共场所处罚率低于2019年,可能与2020年处于肺炎疫情特殊时期,全市开展公共场所检查,强化日常性监管和专项卫生监督相结合,加大了对公共场所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监管、指导和宣传力度,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卫生观念,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关。合肥市2019—2020年公共场所违法卫生管理有关规定的案件构成比高达71.49%。与郝欣欣等[2]报道一致,违法卫生管理有关规定的案件主要集中在“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这可能与公共场所经营人员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无办证意识,尤其是规模小的单位。此外,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流动性大,健康证尚未办理已变更工作单位,更无卫生消毒意识,不具备规范的消毒操作能力,导致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不消毒或不规范消毒有关。2019年和2020年宾馆、旅店、美容店3个场所的处罚案件比例较高,可能与这些场所的违法行为发生率高有关,也与监督员对宾馆、旅店、美容店监督检查内容熟知有关[3]。提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这3类场所的监管力度,依法严查卫生管理、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公共用品用具等方面的守法执业情况。此外,美容店的卫生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可能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生活美容场所多是个体、门槛较低,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未接受正规培训;二是经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受利益驱使,违法开展医疗美容服务,超范围从事纹眉、注射肉毒素等。提示应进一步加大对生活美容场所的监管力度。秦至宏等[4]对160家生活美容场所进行调查,发现有9家从事注射肉毒素、玻尿酸等医学美容服务,提出加大宣传与培训指导相结合,监督管理与执法处罚相结合,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美容环境。陈苗水等[5]报道生活美容场所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的发生率高达28.72%,提议需拓宽美容场所监管途径,宣传与引导相结合。公共场所含7类28个场所,管理对象面广量大,随着城镇化的加剧,公共场所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数量和编制均未增加,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卫生监督很难做到全覆盖,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6-7]。2019年和2020年合肥市公共场所监管覆盖率均低于60%。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据全市公共场所违法行为集中的领域,全市应加强美容店卫生管理的监管,加强旅店公共卫生用品用具、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的监管,加强宾馆公共用品用具的监管。如何有效完成监管任务,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邹涛等[8]创新监管模式,运用动态监管、风险监管、分类监管、信用监管相结合的“四个监管”模式,充分发挥了监管职能,提升了执法效能。凌志毅等[9]对沐浴、游泳、住宿三大重点公共场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干预组的沐浴、游泳、住宿的卫生状况显著提升,推断双向联络员、现场结果考核管理、“五常法”、卫生自律管理方法相结合的多元化政府监管方式,能显著提升区域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提高了卫生监督管理水平和执法效能,值得借鉴。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各方联动、业主实施的工作方针,坚持治理整顿与提升服务水平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建设长效机制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强化措施,分类指导,实现全区公共经营场所卫生状况根本好转。

二、专项整治的范围、重点和内容

(一)整治范围和重点

对全区所有公共经营场所(餐饮店、副食店、超市、食品作坊、旅店、理发店、美容店、洗浴场所、夜市摊点、化妆品店、诊所、药店)开展卫生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拉僧仲地区餐饮业开展集中整治,其他地区按照要求,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二)整治内容

1、加强对中小型餐饮店食品卫生检查。严格落实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重点检查餐饮单位餐厅、后厨、操作间、库房卫生、防蝇防尘防鼠设施、通风设施、餐饮具消毒设施配备情况等。

2、加强餐饮单位溯源监管,落实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以熟食卤味、盒饭、凉菜等高风险食品为重点品种,以餐具和食品清洗消毒为重点环节,加强规范管理,防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全面推进小餐饮规范经营。

3、加强各类公共经营场所内部环境卫生检查。各类公共经营场所内部墙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要重新粉刷,墙壁上的装饰物和宣传物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统一张贴;地面保持干净整洁,无污水,无油腻;餐饮场所消毒用具、留样冰箱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统一摆放;餐巾纸一律使用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规定的抽纸;中等规模(100平方米以上经营面积)的餐饮营业场所必须设置有独立卫生间;从业人员需保持着装整洁,并佩戴规范的工作帽、口罩等。

4、加强对各类公共经营场所有关证件的监督检查。检查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办理情况,卫生制度健全和落实情况。

5、严格规范各类公共经营场所服务许可范围,严厉查处无证照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我区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成立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分工及具体职责

(一)餐饮店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食品卫生监督信誉度等级公示、许可证、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店内环境卫生、平面布局、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标识标志、生熟分开及采购索证制度的执行、食品加工用具及餐饮具消毒等专项整治。

(二)副食店、超市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工商分局

配合单位: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工商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副食店、超市开展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店内环境卫生、平面布局、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标识标志、“三无”过期食品、生熟分开及采购索证制度的执行等开展专项整治。

(三)食品作坊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海南质量技术监督分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工商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前店后作坊(从采购原料至成品)、食品加工及销售场所卫生,开展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平面布局、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标识标志、“三无”过期食品、生熟分开及采购索证制度的执行等开展专项整治。

(四)旅店、诊所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海南工商分局、海南公安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小旅店、小招待所开展公共场所监督信誉度等级公示、卫生许可证、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消毒设施及记录、床上用品、用具标识、卫生间的清洗、室内外环境卫生、卫生制度落实等专项整治。

(五)理发美容店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工商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小理发店、小美容店开展卫生许可证、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消毒设施及记录、用品用具更换、专用工具标识、室内外环境卫生、卫生制度落实等专项整治。

(六)洗浴场所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海南工商分局、海

南公安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小浴室开展卫生许可证、消毒设施及记录、用品用具更换、禁浴标识、室内外环境卫生、卫生制度落实等专项整治。

(七)夜市摊点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配合单位: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工商分局、海南公安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夜市摊点开展指定区域、卫生设施、环境卫生等开展专项整治。

(八)药店、化妆品店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卫生局、海南工商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小药店、化妆品店开展卫生许可证、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消毒设施及记录、用品用具更换、室内外环境卫生、防蝇防尘设施、卫生制度落实等专项整治。

(九)学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住建局、教体局、安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海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海南工商分局、海南质量技术监督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食堂环境卫生、平面布局、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标识标志、生熟分开及采购索证制度的执行、食品加工用具及餐饮具消毒等专项整治。

五、工作步骤

本次餐饮卫生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和培训教育阶段(2012年7月7日—年7月11日)。制定全区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对各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7月12日—8月7日)。各相关部门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全面开展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8月8日—8月10日)。各相关部门及时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将对此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第四阶段:表彰奖励阶段(8月11日—8月12日)。活动结束后,领导小组将对此次专项整治效果突出、综合考评成绩优异的单位予以表彰,同时,由卫生监督部门统一制作荣誉牌匾,以流动挂牌的形式奖励各先进业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公共经营场所卫生整治工作做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督查和考核,积极落实各项任务和职责。

(二)严格规范标准,加大整治力度。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及时掌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变化情况,全面、准确掌握公共经营单位的底数、分布及基本卫生状况,切实抓好卫生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积极主动投入整治工作,对不达标、不符合要求的各类公共场所该停业整顿的要及时停业整顿,该取缔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整治工作中碰到的难点问题,由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餐饮卫生整治工作的意义,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公共卫生安全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全社会公共卫生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业主的遵纪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各方联动、业主实施的工作方针,坚持治理整顿与提升服务水平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建设长效机制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强化措施,分类指导,实现全区公共经营场所卫生状况根本好转。

二、专项整治的范围、重点和内容

(一)整治范围和重点

对全区所有公共经营场所(餐饮店、副食店、超市、食品作坊、旅店、理发店、美容店、洗浴场所、夜市摊点、化妆品店、诊所、药店)开展卫生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拉僧仲地区餐饮业开展集中整治,其他地区按照要求,结合实际,自行组织开展专项整治。

(二)整治内容

1、加强对中小型餐饮店食品卫生检查。严格落实餐饮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重点检查餐饮单位餐厅、后厨、操作间、库房卫生、防蝇防尘防鼠设施、通风设施、餐饮具消毒设施配备情况等。

2、加强餐饮单位溯源监管,落实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台账登记制度,以熟食卤味、盒饭、凉菜等高风险食品为重点品种,以餐具和食品清洗消毒为重点环节,加强规范管理,防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全面推进小餐饮规范经营。

3、加强各类公共经营场所内部环境卫生检查。各类公共经营场所内部墙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要重新粉刷,墙壁上的装饰物和宣传物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统一张贴;地面保持干净整洁,无污水,无油腻;餐饮场所消毒用具、留样冰箱按照相关部门要求统一摆放;餐巾纸一律使用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规定的抽纸;中等规模(100平方米以上经营面积)的餐饮营业场所必须设置有独立卫生间;从业人员需保持着装整洁,并佩戴规范的工作帽、口罩等。

4、加强对各类公共经营场所有关证件的监督检查。检查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办理情况,卫生制度健全和落实情况。

5、严格规范各类公共经营场所服务许可范围,严厉查处无证照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我区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取得实效,成立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分工及具体职责

(一)餐饮店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食品卫生监督信誉度等级公示、许可证、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店内环境卫生、平面布局、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标识标志、生熟分开及采购索证制度的执行、食品加工用具及餐饮具消毒等专项整治。

(二)副食店、超市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工商分局

配合单位: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副食店、超市开展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店内环境卫生、平面布局、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标识标志、“三无”过期食品、生熟分开及采购索证制度的执行等开展专项整治。

(三)食品作坊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分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前店后作坊(从采购原料至成品)、食品加工及销售场所卫生,开展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平面布局、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标识标志、“三无”过期食品、生熟分开及采购索证制度的执行等开展专项整治。

(四)旅店、诊所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小旅店、小招待所开展公共场所监督信誉度等级公示、卫生许可证、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消毒设施及记录、床上用品、用具标识、卫生间的清洗、室内外环境卫生、卫生制度落实等专项整治。

(五)理发美容店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小理发店、小美容店开展卫生许可证、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消毒设施及记录、用品用具更换、专用工具标识、室内外环境卫生、卫生制度落实等专项整治。

(六)洗浴场所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小浴室开展卫生许可证、消毒设施及记录、用品用具更换、禁浴标识、室内外环境卫生、卫生制度落实等专项整治。

(七)夜市摊点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配合单位:区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对夜市摊点开展指定区域、卫生设施、环境卫生等开展专项整治。

(八)药店、化妆品店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卫生局、工商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小药店、化妆品店开展卫生许可证、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消毒设施及记录、用品用具更换、室内外环境卫生、防蝇防尘设施、卫生制度落实等专项整治。

(九)学校、企业、建筑工地食堂专项整治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住建局、教体局、安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

具体职责: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人员的健康状况和个人卫生、食堂环境卫生、平面布局、防蝇防尘防鼠卫生设施、标识标志、生熟分开及采购索证制度的执行、食品加工用具及餐饮具消毒等专项整治。

五、工作步骤

本次餐饮卫生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和培训教育阶段。制定全区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对各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各相关部门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全面开展公共经营场所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各相关部门及时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将对此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第四阶段:表彰奖励阶段。活动结束后,领导小组将对此次专项整治效果突出、综合考评成绩优异的单位予以表彰,同时,由卫生监督部门统一制作荣誉牌匾,以流动挂牌的形式奖励各先进业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要把公共经营场所卫生整治工作做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督查和考核,积极落实各项任务和职责。

(二)严格规范标准,加大整治力度。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及时掌握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变化情况,全面、准确掌握公共经营单位的底数、分布及基本卫生状况,切实抓好卫生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积极主动投入整治工作,对不达标、不符合要求的各类公共场所该停业整顿的要及时停业整顿,该取缔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整治工作中碰到的难点问题,由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餐饮卫生整治工作的意义,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公共卫生安全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全社会公共卫生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业主的遵纪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的质量。公共场所作为人们进行日常的社会交际、商业交易和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地方,更是备受人们的关注。怎样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我国根据社会现状修改颁布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国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所以应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1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1987年4月1日国务院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截至今日已有26年之久,尽管是为了给公众营造一个适宜人类生活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而制定的条例,但当今的社会的迅猛发展,《条例》的部分内容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人们多元化的需要了。于2011年5月1日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虽然距今的时间不长,但是仍存在着无法满足当代人需求的问题。时展飞快,新兴产业不断涌出,人们的生活内容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的公共场所,如健身房、证券交易所等场所出现,而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及时进行完善,来确保在工作人员执法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1.2 对于《条例》和《细则》来说,其中的一些条款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条例》中的规定存在空隙,例如有些商家在开业或者工作人员检查之际才向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还有一些监督检测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候甚至是一天的时间来进行检测;还有一些规定没有考虑到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使部分指标仅在一部分地区起作用,而其他地区该项目的检测便稍显多余。《细则》中则主要是利用卫生指标来限制和防止违法现象的发生,但是对于部分场所有重要意义的指标却未被纳入监测项目中。例如在咖啡厅、茶楼等地方,杯具的大肠杆菌指标,歌厅、酒吧等地的空气细菌数、一氧化碳含量等都对这些场所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些指标都没有被纳入此类场所的主要指标中。同时,有些检测指标虽然被纳入测试范围,但是对于一些场所并不能反应其卫生问题。

1.3 《条例》和《细则》的颁布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遏制违法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有一条不能忽视:处罚方式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在《条例》和《细则》中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处罚过轻,对于经营单位起不到威慑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共有五个步骤,前两步的罚款数目较少,后三步的停业整改耗费的时间较长。这两个方面使法律法规对违法者的震慑作用大大降低,使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缺少了必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因此并不利于公共场所卫生的改善和提高。

1.4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相关本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没有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常常出现上下级监督机构监督重叠和遗漏监督的现象,使各项相关业务的开展受到了严重影响,也使我国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影响。监督检测工作还存在着工作开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说,在城市的卫生监督工作明显优于城乡结合部和县、乡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前者的监督检测设备和技术也明显好于后者,监督检测工作不平衡现象十分严重。

1.5 卫生监督检测的专业工作人员较为缺乏,当前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可以说卫生监督的工作人员目前的整体素质难以符合当前执法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在专业人员的培养方面,该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尽管现在许多高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但是往往在实践中出现脱节现象,职业技能的培养也跟不上。另一方面,监督工作比较繁重,致使绝大部分人员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而且单位提供专门进修的经费、机会也不多,所以许多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从而难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执法能力。

2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将新型的营业场所纳入监督检测的范围内。定时更新《条例》和《细则》的内容,是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公正执法。

2.2 组织强有力的专家,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讨论制定不同公共场所的不同检测指标,做到既没有重叠项,也不存在空白项。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层认识,普遍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2.3 研究制定《条例》的处罚部分的内容,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来使经营者重视卫生状况,做到规范经营。

2.4 合理划分上下级的职能范畴,充分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国家和省级监督机构可以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市级、县级等单位可以实行划分地域的监督管理方式。同时要努力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欠发达地区的监督检测力度,做好地区之间的平衡。

3 结语

综观,当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的体制越来越规范,监督的渠道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机制在社会大众的重视下,不断的发展。专业人才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监督检测的方式方法,提高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测的能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的工作会在法律法规、人才增多等许多有利条件下向良好方向的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艳杰.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1,3(21).

[2] 张菊英.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J].四川环境,2004,23,(06).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8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惠南镇共有持证足浴场所28家,调查时6家处于停业状态,22家处于营业状态;另外1家有证公共场所超范围经营足浴,此次也一并列入调查。

1.2方法

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上海市标准《足浴服务卫生要求》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并在调查前进行培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以保证调查结果可信、可靠。

2 结果

2.1亮证经营情况

调查的22家(超范围经营1家除外)场所中,能做到亮证经营的共有17家,亮证率为77%。

2.2卫生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调查的23家场所中,能建立(制定)卫生管理制度的仅有11家,比例尚不足50%。

2.3健康合格证持有情况

23家场所的145名从业人员中,持有健康证的有93人,持证率为64%。

2.4席位数

根据上海市标准《足浴服务卫生要求》,足浴服务场所席位数不低于10席,调查的23家场所平均席位数达18.7个,席位数大于等于10的有16家,合格率为70%。

2.5每席位占用面积

根据上海市标准,足浴场所每席位占用面积不得低于5m2,采用某一包间(封闭空间)的面积除以该包间内的足浴席位数所得数值为每席位的占用面积。随机抽查1-2问包间计算每席位占用面积,23家场所中,4家场所的每席位面积大于等于5m2,5家场所的每席位面积不足3m2,14家场所的每席位面积值处于中间,该项指标合格率为17%。

2.6硬件配置情况

2.6.1消毒间有4家场所未配备消毒间或消毒间改作他用,有消毒间的比例为83%。

2.6.2 贮藏室 贮藏室对提高足浴场所卫生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23家场所中,有贮藏室的为15家,占65%。

2.6.3卫生间23家场所中全部配备有卫生间,其中18家使用蹲式便器,5家使用坐式便器,使用坐式便器的场所中只有1家能提供一次性坐垫,该项指标合格率为83%(19/23)。

2.6.4工作准备间设置工作准备间的有10家,合格率为43%。

2.6.5员工休息室有17家设置有员工休息室,合格率为74%。

2.7卫生用品

2.7.1扦脚工具配备有4家承诺不开展扦脚服务,开展服务的19家场所中,有8家工具配备能达到要求,合格率为42%。

2.7.2扦脚工具消毒开展扦脚服务的19家场所中皆承诺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但只有1家能出示一客一换一消毒的记录。

2.7.3拖鞋有5家不提供拖鞋供顾客使用,3家提供一次性拖鞋,提供非一次性拖鞋的15家场所中只有2家承诺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清洗一消毒。

2.8工作人员手部消毒

23家场所中,5家配备硫磺皂,13家配备属于消毒产品的洗手液,5家未配备。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使用硫磺皂对手部消毒符合上海市地方标准的要求,故该项指标合格率为78%(18/23)。

3 讨论

本次调查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上海市《足浴服务卫生要求》为主要依据。调查发现,足浴场所的相关卫生指标合格率较低,卫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1足浴场所本身的特点

调查的23家场所中,经营面积42~613m2不等,规模存在很大差异。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部分场所(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场所)经营效益存在一定程度的下滑,压缩了用于提高服务质量的卫生管理的投入。加上对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相关场所不愿对顾客的健康和卫生采取实质性的预防保障措施。

相关场所在申请卫生行政许可时能达到我市地方标准相关指标的要求,但在取得卫生许可证后由于种种原因,会更改原先的布局和设置,从而导致相关指标合格率降低。

部分足浴场所虽然持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但只是借用足浴的招牌,进行其他与足浴无关的活动,这类场所的相关卫生指标合格率往往更低。

3.2行政许可、监管及处罚的原因

调查时(2009年3--4月)足浴许可申请被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前,需要通过多个部门的审批,给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申请和发放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降低了从业人员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积极性。另外,对无证足浴场所处罚的效果不佳,无证经营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降低了部分有证场所改善卫生质量的积极性。

卫生行政部门常对公共用具的卫生情况、席位占用面积等指标开展日常监管,然而即使花费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对相关顾客用具进行采样检测或对相关指标进行鉴定并证实相关指标不符合我市卫生标准要求,也难以给予有效处置措施。因为相关要求只有在上海市地方标准中提及,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并无对违反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而进行处罚的条款。

对无证经营和使用未取得健康合格证人员上岗为顾客服务两种行为的处罚,调查难、力度轻。日常监督时常难以准确获得场所开办人员/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即便能获得并进行处罚,罚款金额也仅为200―800元(无证经营,初次)或20―200元(无健康证,初次),而办理卫生许可证所需的费用(包括交通费用、场所检测费用、环境评价费用等)或者办理健康合格证的费用(尤其人员较多时)有时会高于罚款金额,从而降低了经营者办证的积极性。

足浴场所作为新兴的经营场所,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及时性,未能被纳入有效监管。我市2006年开始对足浴实行许可审批制度,许可及监管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整规办关于整顿和规范与治安相关的娱乐、服务行业意见的通知》为依据,但该文件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力,也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设定行政处罚的权力。

3.3解决方案

针对调查发现的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探讨解决方法,提高足浴场所卫生质量。

此次调查范围小,数量少,缺乏采样检测环节,所反映出的问题不足以代表足浴行业存在的全部问题。希望相关部门/单位能组织开展更大规模的调查,并将结果提交政府机构,引起政府的重视,尽早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修改纳入日程安排,达到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效、有力、合理、合法,切实保障足浴场所顾客和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国务院对现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前,可考虑地方立法,建议由上海市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上海市地方法规,实现对足浴场所的许可管理及处罚管理。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9篇

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法规及政策现状

根据该公约的要求,自2011年1月9日起,中国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完全禁止吸烟。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仍没有一部完整的禁烟法令。相关禁烟法律规定更多的是出现在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条款或细则中。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及1991年卫生部的该条例的实施细则,规定了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商场、书店、公共交通等候室、铁路客车、航运客轮、客机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总则中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第27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室吸烟。1997年全国爱卫会、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颁布《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对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烟提出进一步要求。2009年5月20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和武警部队后勤部联合印发《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要求2011年实现军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我国卫生部于2011年3月10制定、并于3月22日修改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于5月1日起施行。该细则虽然规定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此修订案还不是全国性的法律。1993年,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首先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之后,北京、上海、青岛等城市也颁布了类似的规定。截至2006年ro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54个城市颁布实施了本地区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3]近些年来,中国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立法从无到有、从粗到细,对控制各地区公共场所吸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立法数偏少,立法空白占相当大的比例。全国只有部分地级及以上城市颁布了此类规定,还有相当多的地级市在控烟方面存在立法空白,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因为地方立法负有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责任,一般要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这种立法体制特点决定了地方立法的基本模式是先有国家法律法规,再有地方法规和规章。国家专门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规长期空缺,仅靠《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爱国卫生条例》中的极有限的条款或细则显得苍白无力,这就使地方类似规定没有立法规划,没有立法压力,从而形成目前地方立法较少的状况。各地控烟无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烟草消费的遏制力度。因此,尽快制定一部全国范围专门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律已迫在眉睫。第二,立法内容粗糙、模糊,使规定的效力受到影响。有相当一部分规定的条文规范不够明确肯定,个别条文伸缩性偏大。如一些城市的规定中对违反规定者“予以行政处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没有说明具体给予何种行政处分,具体给予多少数额的处罚。某市的禁止吸烟暂行规定中对违反规定者“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进行处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就是一个很具体的规定,却要按另外的条例、规定处罚,这无疑削弱了该规定的效力。

禁烟立法要立法与执法相结合

虽然《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施行。但是从目前实施的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其一,制定该细则是由卫生部制定的,因此其法律效力不高,执行起来有难度。其二,公共场所难以界定。在1987年4月1日由国务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规定,公共场所包括:(一)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三)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五)展览馆、_一一~沈烹然鬓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六)商场(店)、书店;(一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对于室外场所及露天公共场所的界定则缺少相应的规定。其三,虽然该细则规定了禁止在室内外的公共场合吸烟,但是仅仅是一种禁止性的规定,缺少涉及禁烟的惩罚条款。对于那些在公共场所吸烟被抓住的吸烟者,只能进行说服教育,其惩罚措施不利,难以达到杜绝的目的。其四,虽然该细则规定了公共场所经营者应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但是很多公共场所人员有限,很难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劝阻,从而使禁烟效果难以发挥。其五,一些烟民在公共场所长时间不吸烟的话,反而容易引起情绪焦躁身体不适等症状,因此,在公共场所是否建立专门的吸烟区也是立法者需要考虑的,这样才能既保障不吸烟人群的权利,同时也能保障烟民的权利。无烟立法本是控烟举措中的一记“重拳”,但由于存在着立法与执法的双重尴尬,无烟法律几乎成为“空拳”。那么,如何订立一部有效的部级的无烟立法,才能达到禁烟控烟的目的呢?首先,应该明确由谁来领导管理,是由卫生部带头领导,其他部委协同管理,还是由多部门共同领导管理。如果只由卫生部领导,可能会因为人员有限,导致无法高效全面的开展工作。如果是由多部门共同领导,又可能会因为部门太多,导致权力分散,从而出现监管漏洞。其次,如何制定罚款限额。因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虽然规定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但是由于缺少相应的处罚措施,从而使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制定合理的罚款限额也是治理公共场所禁烟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香港地区的法律规定,违规吸烟属于犯罪,最高可罚5000港元,对不遵守法律并拒绝出示身份证件者,一经简易定罪,最高可被处罚10000元港币。这使香港的成人吸烟率下降到只有11%的水平,成为全中国吸烟率最低的城市。由此可见,制定合理的处罚措施,是降低吸烟率的有力方式。第三,我国公共场所禁烟,应该正视烟草和“二手烟”的危害,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宗旨,制定全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立法;应该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标尺,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成功立法经验,选择科学可行的执法模式,推动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法治运动。当前公共场所禁烟执行不力,除了立法缺位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烟草消费是不少地方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2010年,烟草业仅上半年就实现工商税利3253亿元。在创收思维导引下,一些地方一面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一面又默许甚至纵容烟草广告的存在。有的烟草企业还以助学为名利用希望工程打烟草广告。禁烟的难度可想而知。“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已纳人“十二五’,规划纲要,此举为我国控烟工作确立了“路线图”和阳寸间表”,这是我国烟草控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从长远来看,经济利益再重要,也不能以牺牲民众健康与环境卫生为代价。倡导禁烟氛围,构建健康的烟草文化十分必要。在这方面,机关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应该率先禁烟,在工作场所、公共场所不递烟、不吸烟,积极引导社会潮流。政府要逐步摆脱对烟草财政的依赖,为全面禁烟提供动力支持。要加强财政预算约束,管住公款烟草消费腐败;同时也要提高禁烟执行力,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国家出台或者修订公共场合禁烟法以及避免“二手烟”危害法,就应该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法规,重新修订针对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以及制定禁止对青少年出售烟草的详细规定。这些立法和执法需要有法律专家的参与,有立法和执法的指南,有媒体的支持,更要有公众的参与。和所有立法一样,无烟立法也有它的准备期和立法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推行。相信通过制定完备的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再加上每个公民对香烟危害认识的提高,我国公共场所无烟目标终将会实现。

本文作者:都贝特工作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范文第10篇

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这次禁烟令,被舆论看作是中国向“积极控烟国”迈出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步。但从新规实施后的现状来看,各地的执行情况并不好。曾经“烟雾缭绕”的公共场所依然一派吞云吐雾的景象。

禁烟范围:7大类28小类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这次禁烟范围内的7大类28小类公共场所包括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酒店、影剧院、影像厅、舞厅、音乐厅、体育场、游泳场、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场、书店、候诊室、候车室及公共交通工具等。

细则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细则还进一步明确了执法主体、强化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的责任、加重了处罚力度等。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危害扩大,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的,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吸烟者随处可见经营者进退两难

虽然多数市民对禁烟令持支持的态度,但是禁烟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杭州火车站候车室,吸烟的人随处可见,而且火车站竟然还保留了吸烟室,这与新条例的规定完全相左。在长兴县长途汽车总站候车大厅,迎面便是一块“禁止吸烟”的提示牌。同时,为解决乘客的吸烟问题,汽车站还在候车室旁的室外设了一个“吸烟室”。面对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有的乘客还是在室内的角落吸烟。当问及是否知道公共场所已经全面禁烟的情况时,他们却表示不知情。

北京西站附近的多家网吧的付款处和墙壁上均张贴明显的禁烟提示,但是网吧的入口处发现仍然有不少烟蒂。而在酒店、餐馆等公共场所,在禁烟令和贵为“上帝”的顾客之间,经营者显得进退两难。

不少商家明确表示,就算有客人吸烟也只是加以劝阻,并不能对客人进行处罚。许多消费者目前根本不知道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更谈不上严格的执行。作为商家来说,他们在面对吸烟的消费者时也感到非常为难。 部分小餐馆用餐顾客中有不少人在吸烟,餐馆工作人员看到后,并无上前制止的意思。当有人建议老板劝阻吸烟者时,得到的答复多为“不愿为此得罪客人”。“我们小本经营,有人来吃饭已经很不容易了,顾客要抽支烟我们也不好意思前去劝阻。”一餐馆服务员表示。

全面禁烟执行难利益集团是道坎

从5月1号起,长春市将对违规吸烟给予最低罚500元,单位违规最高3万元的处罚。相比于长春的高压政策,一些地方仍然恪守旧的禁烟规定,采取个人罚款10元,经营者罚1000元的处罚标准。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杨伟东表示:在卫生部的禁烟令框架之下,各地方出台怎样的施行细则,成为禁烟令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除了执行难,利益集团与政策背后的博弈成为禁烟令推行的又一道坎。杨伟东认为,关于烟草生产、销售,税收方面更全面的措施必须配套施行,禁烟令才不会是一纸空文。

杨伟东表示,“表面看这好像是一个公共场所禁烟的问题,但涉及面很广,所以它应该是更全面的一个东西,从烟草的生产、销售、税收、广告以及标识都应当有一系列的举措,只有如此禁烟才能够落实。”

上一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范文 下一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