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12 18:09:41

公共场所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1篇

(一)特定公共场所个人礼仪

1、影剧院:观众应尽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间应当有礼貌的向已就座者示意,合其让自己通过。通过让座者时要与之正面想对,切勿让自己的臀部正对着人家的脸,这是很失礼的。应注意衣着整洁,即使天气炎热,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观的。在影剧院万不可大呼小叫,笑语喧哗,也铁把影院当成小吃店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观众应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

2、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阅览室是公共的学习场所。

①要注意整洁,遵守规则。不能穿汗衫和拖拉鞋入内。就座甲,不要为别人预占位置,查阅目录卡片时,不可把卡片翻乱或撕环,或用笔在卡片上涂抹划线。

②要保持安静和卫生。走动时脚步要轻,不要高声谈话,不要吃有声或带有果壳的食物,这些都是有悖于文明礼貌的。

③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图书桌椅板凳等等属于公共财产,也应该注意爱护,不要随意刻画,破坏。

(二)乘车个人礼仪

1、骑白行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骑车时不撑雨伞,不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骑车带人。遇到老弱病残者动作迟缓,要给予谅解,主动礼让。

2、乘火车、轮船:在候车室、候船室里,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喊叫。上车、登船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在车厢、轮船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能让小孩随地大小便。

3、乘公共汽车:车到站时应依次排队,对妇女、儿童、老年人及病残者要照顾谦让。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更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三)旅游观光个人礼仪

1、游览观光:凡旅游观光者应爱护旅游观光地区的公共财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都不能随意破坏;不能在柱、墙、碑等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要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2、宾馆住宿:旅客在任何宾馆居住展p不要在房间里大声喧哗或举行叫司的聚会,以免影响其他客人。对服务员要以礼相待,对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表示感谢。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共场所;礼仪;特点;原则

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礼仪的重要窗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举止往往是其礼仪修养的真实写照,而国民在公共场所的举止往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真实反映。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个人礼仪修养的加强,还是国家文明水平的提高,都应从公共场所的礼仪开始。” [1]

一、公共场所的特点

(一)共有性。公共场所顾名思义是公共的,属于大家的,人人都可以享受公共场所提供的空间和服务,它既属于每一位公民,又不单独属于每一位公民,是大家共享的,因此,在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

(二)平等性。在公共场所,不管国别、民族、年龄、性别、职务的高低、财富的多寡等等,任何人没有特权,大家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遵守共有的规则,和睦相处。

(三)人际陌生性。公共场所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彼此不相识、不了解。没有来自同事、熟人朋友的压力,人们处于公共场所时举止言行往往比较放松、随意。

(四)人员构成复杂性。人们可能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职业、年龄、身份地位、风俗习惯、,个人礼仪修养差别较大,这也给公共场所的统一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管理松散性。相对于组织单位或各种特定场合,公共场所没有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约束相对较少。

二、公共场所礼仪的基本要求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用以美化自身、敬重他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场所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礼仪规范,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必要掌握的。

(一)尽量给人方便

公共场所是共有的,人人可以进出,不是个人的私有领地。因此,言行举止要考虑到他人的存在,时时提醒自己不要给别人带来不便,要尽量给人以方便。如人多时不要并排行走,以免阻挡别人的道路;乘坐公共汽车时上车主动向里走,下车主动向外移;看演出或比赛时尽量不要迟到,中间不要随意站起或来回走动,以免影响他人观看等等。

(二)不干扰他人

公共场所人们的生活习惯、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干扰他人,不侵犯他人。这种侵犯包括空间侵犯、声音侵犯、视觉侵犯等。

空间侵犯是指去抢占别人已经占据的位置或空地。虽然公共场所是共有的,但如果有人先占据了它,那么他就暂时拥有了这个位置的使用权。要养成轻声的习惯,说话要轻、走路要轻、开关门要轻、打电话要轻等等,尤其是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

在公共场所,我们希望目之所及是美丽的、文明的。因此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应符合大众的风俗习惯、审美要求,要照顾到他人的存在,不能为所欲为。如情侣间的亲密行为不应当众表演;仪表要整洁,不能光脚裸背、衣衫不整等等。

(三)与他人保持一致

公共场所的言行举止应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场所的和谐。交通规则是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为确保效率和安全而制定的规则,是道路畅通和出行安全的保证,每个人都有义务自觉遵守。排队也是公共场所文明的重要标志,只要两个人以上一起交费、上车等就应依次排队,依序而行,这是对先来后到秩序的自觉遵守,也是避免纠纷、冲突和倚强凌弱的必要手段。“插队”无视别人的存在,侵犯别人的时间,是及其没有修养的表现,在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度里都是令人不齿的。

(四)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首先是保持公共设施的完整,不损坏公物。公共设施是提供给所有人的一种“服务”,方便了大家的生活。由于公共设施分布零散,给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只靠专业部门管理很难到位,对社会公共物品的维护、爱惜,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是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环境卫生除了靠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之外,更要依靠大家来自觉维护。良好的卫生习惯既是个人身体健康的需要,也是礼仪与修养的体现。干净清洁的公共环境,为我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舒适与方便,我们不仅有权享受,更有责任去维护。

(五)尊老爱幼、尊重女性

尊敬老人,爱护儿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公民的基本修养。关爱老人和孩子就是关爱自己,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都会变老。据说从原始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在氏族公社内部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和生活能力的儿童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关爱老人和孩子是人类善良本性的传承,是人类发展繁衍的根本,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尊重女士,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礼仪原则。在公共场所每一名成年男士都有义务礼让女士、照顾关心女士,展现绅士风度。

三、公共场所礼仪的培养提高

(一)加强礼仪教育,培养自律意识

公共场所的礼仪主要靠自律,而自律意识的形成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要细化教育内容。礼仪教育既要宣传文明礼仪对个人和地区形象、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更要讲授具体场合的文明礼仪规范,让人们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有礼的,才是受人尊重的。要丰富教育形式。如地方报纸开辟礼仪专栏,讲授礼仪知识;利用社区讲堂、宣传栏、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针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上网率高的实际,加强网络舆论宣传等等,让礼仪成为公民的必修课。要扩大教育范围。从儿童抓起,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不能忽略老年人的礼仪教育,一些老年人由于文化水平不高、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公共场所文明礼仪素质不高。

(二)营造良好环境,陶冶文明习惯

良好的环境对国民礼仪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风尚: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文明的人和事,会受到大家的谴责;道德高尚、文明礼貌的人和事,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肯定。优化公共设施配置,如增加公共厕所、垃圾箱、停车位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数量,合理布局,以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国民养成文明习惯。加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市容环境的整治,塑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管理规范的城市文明的新形象,使人们潜移默化中逐步告别不文明习惯,培养出彬彬有礼的气质。

(三)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文明行为

在教育引导的同时,必要的监督和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监督和自律结合,干预和养成结合,以监督促自律,才能最终达到自律的目的。要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和广大市民可对突出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形成人人喊打之势。要加强社会监督,把市民素质的提高和完善纳入法律、政令轨道。如新加坡的法律制度非常完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连吃口香糖都专门立法。人们在细致入微的法律、政令约束下,逐步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新的道德规范的文明习惯。

参考文献

[1]麻美英.现代实用礼仪[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2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建设上水平与市民素质研究——以邢台市为例》(项目编号:HB11SH002)的研究成果。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行为准侧;文明;礼仪

中图分类号:CO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139--01

一、公共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主要是以家庭伦理为核心,也就是以私德为核心,因此,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主要是重视私人领域的行为,不太重视公共领域的行为文明,公共领域中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发展到现在已经堆积成“疾”、成为“顽症”,具有了中国的“特色”,比如在国际射击场上,突然有手机的铃声,各国人都会认为这是中国人的手机在响。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领域的扩大和人际交往的频繁,不文明的公共行为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迫切需要规范公共行为,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制度的约束。公共行为准则就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规范公共主体行为而制定的规范制度。这里的公共主体是指参与公共生活的成员,即公共行为的载体和实现者。

公共行为准则是维持公共生活正常运转的有效保证,它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公共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场所公共利益的重要依据。公共场所是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娱乐、共同学习和共同劳动的地方,其公共利益是公共场所中所有公共主体共享的利益。第二,公共行为准则是对公共主体行为的具体规范。公共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公共场所的公共利益,通过对其公共行为的具体规范和约束,可以防止和减少破坏公共利益行为的发生。第三,公共行为准则是对公共场所恶凤陋习的限制约束。公共场所的一些恶风陋习一旦形成,其顽固性、反复性都非常强,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强制性的力量才能逐步消除。制定公共行为准则,可以有效缩小恶风陋习的蔓延空间,强化公共主体对恶风陋习的自觉抵制。

准则作为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标准,一般用“要”或者“不要”、

“不准”等行文方式和语气。总的来说,公共行为准则大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讲究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公共交往友善、公共观赏文明和公共参与积极。公共交往与公共观赏更多的表现在人文空间的符号行为和内在审美,体现主体的内在涵养与心理品质,这方面行为管理主要通过主体的自行管理实现;公共参与更多的体现主体对于公共文明的自觉与笃行的行为特点,是前四者素养综合、认同和提升,主要通过主体不仅对自己同时又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实践来实现。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只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规范某种公共生活中的公共行为。“’

二、文明礼仪

文明这个概念在科学著作和日常用语中常以各种不同地含义来使用。《辞海》(1989年版)对文明地释义有三项,一是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是与野蛮相对,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三是光明。其主要含义一是指与蒙味时代、野蛮时代相对立地文明时代;二是指教化、开化的结果;三是指良好地生活方式与风尚。礼仪是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的统称。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表示尊重、友好的行为准则;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示致意、问候、祝福等惯用的形式;仪表是指人的容貌、姿态、风度等外在表现,是礼仪在个人形象方面的体现;仪式是指在特定场合按特定程序和方式表达礼貌、礼节的活动。礼仪是社会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社会的文明程度决定着礼仪的发展水平,礼仪的发展水平又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总之,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讲究文明礼仪,必须遵守以下几个主要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礼者敬人”,这是文明礼仪的首要原则;二是宽容自律的原则,即在社会交往中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三是适度的原则,即在社会交往中要把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即在社会交往中要诚心诚意,言行一致;五是随俗的原则,即在社会交往中要入乡随俗,尊重差异,不可唯我独尊;六是遵守地原则,即在社会交往中,要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七是平等的原则,即在社会交往中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地礼遇。

文明礼仪有很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的作用,“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讲究文明礼仪就会自觉做到尊重别人,而尊重别人的人,同样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个互相尊重的良好风气;二是约束的作用,文明礼仪作为行为规则,要求要“克己复礼”,合乎礼的事就做,不合乎礼的事就不做。文明礼仪不仅使人学会约束自己,而且也懂得怎样约束自己;三是协调的功能,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注重礼仪规范,就能互相尊重,友好合作,从而缓和和避免不必要地冲突和矛盾。

三、公共行为准则与文明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4篇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吧。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同学们,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按学校要求坚持训练,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不讲文明礼仪的行为。只在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5篇

在海外,很多旅游地点都设有专门的中文告示牌,上写“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等等。这些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告示牌多多少少让我们感到有些尴尬。一项“最不受欢迎游客”的调查显示,中国旅客排名第二!而某国际组织对全球各国游客进行形象评价,中国游客形象倒数第三。大声喧哗、不遵守秩序、随地吐痰、不冲洗厕所、插队、闯红灯这些中国家长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小事,正是其他国家对国人产生负面印象的重要指标。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公共意识缺失毫不在意,甚至还有意引导孩子“占便宜”,是认为有没有公共道德,对于孩子来说不重要, 成绩好、智力高、有出息才是最重要。事实上,从心理学的角度,那些懂得文明、礼貌的孩子,被他人接纳的程度更高,更受他人欢迎,这有利于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成功的基础。正如卡耐基所说的:“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人际关系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而人际交往又常常是在公共场所开始的,而越是拥有公共意识,尊重他人权利的人,越受到别人的欢迎,这是因为重视公共礼仪,会使人产生对其产生“ 知荣辱、辨善恶、重人格”的正面评价,这样的人容易成为他人的榜样,受到尊敬。

链接

不可不知的公共礼仪细节

公共场所人多,最好不要突然做出猛然挥手、踢脚蹬腿等动作,以免生事端。与人交谈时,切记调低音量,不要大喊大叫。

在公共场合咳嗽、打喷嚏或打打嗝时,应当转过头去,并用手捂住嘴巴。

不要在公共场所与人拉手、挽臂、勾肩、搂抱而行。携带东西,最好抱在身前,或以一只手提拎。

搭电梯时,应等里面的人出来才进去。在公共场所的通道或者走廊行走时,应该尽量靠右侧,将过道的左侧让出来,给有急事需要快速通行的人,在公共场所的电动扶梯上,也是一样。

过马路时,请先左右看,遵守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横道。

出外就餐时保持良好的礼仪,在坐下来之前,不要吃盘子里的东西;吃喝的时候别出声;别张着嘴嚼东西;不能在餐厅里乱跑。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不能在车厢里随地吐痰,不能乱丢纸屑果皮。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6篇

本文以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的融合为视点,阐述了如何在角色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目标,融合礼仪教育内容,发挥角色游戏“小社会”的功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遵守礼仪要求,不知不觉中掌握礼仪,使用礼仪。

幼儿礼仪教育;角色游戏;融合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其对社会行为规则的理解,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玩角色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规则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角色游戏的各种游戏主题中融合各种类型的礼仪内容,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礼仪情境,发挥角色游戏“小社会”的功能,让孩子在模拟的实践中使用礼仪,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幼儿礼仪知识与技能,这对于有效提高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效果,解决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缺少趣味性,实践性不够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园对《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之融合》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适合融入角色游戏的礼仪教育内容的分析与思考

根据已有的研究,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本文中的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也借鉴此种分类。在对礼仪内容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许多基本礼仪和幼儿园礼仪可以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而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中不常涉及到,教师也较难观察,更多地须依赖于家庭的教育。但由于各个家庭成员的素质不同,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幼儿的这部分礼仪表现良莠不齐,教师只能更多地依赖于说教。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融合的礼仪教育内容一般应以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为主,同时应将幼儿园礼仪和基本礼仪中的部分适宜的内容作为渗透到所有主题角色游戏中的共同的基本礼仪内容,如文明的语言习 惯等。

二、游戏主题涉及的礼仪教育内容的整理与归纳

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由于其角色不同的职业特点,所蕴含的礼仪教育内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行业”所具备的“特色礼仪”。当幼儿在游戏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时,要认真思考分析该游戏主题,根据其特点梳理可能蕴含的礼仪内容。如“超市”主要体现购物的礼仪,“小剧场”等主要体现欣赏观看的礼仪,“饮食店”主要体现在外用餐的礼仪,“图书馆”主要体现阅读的礼仪,等等。应抓住游戏主题的特点,根据社会在该场所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选择相应的礼仪教育内容与之匹配。

孩子在反复玩同一游戏主题时可能会产生厌倦,因此游戏的主题常需要变换。角色游戏中的各种游戏主题可融合的礼仪有的是相近的,可以梳理出其共性和特性。其共性部分可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不断强化,其特性部分可让幼儿有一定的新鲜感,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在外用餐礼仪中,麦当劳等西式餐厅和我们传统的中式餐厅的大部分礼仪内容相同,但西式餐厅需要自助排队点餐及自己取放食品,可在西餐厅类的游戏中增加排队点餐及取放食物的相关礼仪。同样,在购物礼仪中,超市是自助式的购物,与菜市场的礼仪要求也存在差异。常见的角色游戏主题,依照可以融合的公共场所礼仪教育内容可做如下分类:

三、角色游戏中礼仪内容要求的制定与匹配

1.从“主客”两方制定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双重性

几乎所有角色游戏主题都存在“主客”两方,如娃娃家的主人与客人、医院的医护人员与病人、旅行社的导游与游客、饮食店的工作人员与食客……而幼儿游戏时,既可能是某一游戏主题中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另一游戏主题中的消费者。所以每个游戏主题生成之初,都应和孩子们一起对“主客”两方分别讨论制定礼仪要求,并确定适合该游戏主题的幼儿礼仪教育目标,让幼儿在交往中相互使用相应的礼仪。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层次性

与所有的教育目标一样,礼仪教育目标也有其渐进性。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或过高的礼仪要求,孩子在游戏中难以达到,就会使游戏失去趣味性,甚至造成幼儿完全无视这些礼仪要求。同样的游戏主题,由于幼儿的年龄及发展水平等原因,礼仪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制定适合年龄特点,符合本班实际的礼仪目标,并应将目标细化到每次游戏中,每阶段游戏中有重点地观察一个主要礼仪目标,并逐步增加要求和难度。

3.及时补充增加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动态性

由于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因此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自发地生成许多游戏情节。如在“鲜花屋”的游戏中,孩子们买了鲜花后还会自发地送给他人,做客时带上鲜花,给小剧场的演员送上鲜花等等。教师在观察到游戏情节的发展时,可以在下一次游戏前提出新的礼仪内容和要求,如增加馈赠物品和接受礼物的礼仪。

四、通过游戏主题间的关联性实现多种礼仪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除了少部分由教师预设的游戏主题外,大部分的游戏主题都是结合班级教学内容、幼儿的兴趣点或班级的主题活动生成的。如大班在9月份开展了《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国庆后,孩子们带来许多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在交流讨论中生成了“旅行社”这一游戏主题。旅游的礼仪多种多样,如参观的礼仪、拍照的礼仪、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等等。在旅游的过程中需要乘车、吃饭、购物等,于是“旅行社”游戏又自然地与“饮食店”“大巴”“超市”等游戏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行业层出不穷,除了一些经典的游戏主题外,我们可以根据近期热门的行业、幼儿感兴趣的行业或与主题相关的行业等,根据生活现实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的有特色的游戏主题,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如随着网购进入千家万户,快递员成了孩子们不陌生的行业。我们开展《EMS中国邮政快递》这一游戏主题,幼儿通过给他人传递贺卡、礼物,在传递了对他人的关心的同时,学习了祝福和馈赠物品的礼仪。在各游戏区“上班”的孩子需要什么东西可以通过“网购”快递上门,避免因“坚守岗位”无法与其它游戏区互动而带来的消极等待等现象。

五、礼仪内容与角色游戏融合的注意事项

1.注意目标培养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幼儿的礼仪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具有反复性等特点。因此既要关注近期主要融合的礼仪,也应注意前期礼仪目标的养成情况,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注意自然融合,杜绝生硬的整合

不是所有的礼仪内容都适合与角色游戏融合,有些礼仪内容无疑更适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长期渗透,如仪表仪态、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等。在思考礼仪内容与角色游戏的匹配性时,应避免生拉硬扯,注意礼仪内容融合的自然协调,润物无声。

3.注意保证角色游戏的自主性,不要成为游戏的“导演”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参与者,但不是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干预者。游戏是孩子的游戏,游戏的情节发展等都应体现孩子的自发、自主、自愿。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的融合必须恰如其分,在不破坏幼儿游戏本质的前提下进行。应明确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守使用这些礼仪规范,达到强化的效果,而不是说游戏的功能就是专门用来学习礼仪规范,从而忽略了孩子发展游戏情节的需要。

4.关注基本礼仪,使之贯穿于所有游戏主题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7篇

“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礼仪包含‘礼’和‘仪’两种形式,礼者敬人也,要知礼、懂礼、讲理,要示人以尊重。‘仪’即仪式,就是表现形式。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我从电脑中查到有关“文明礼仪”的资料,从中懂得了“文明礼仪”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因此,

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礼仪。在公共场所我不会乱丢果皮纸屑;在宽敞的超市里,看到有商品掉地上,我会把它捡起来,放回原处。

在学校里要讲文明礼仪。尊敬老师首先要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我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我在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中能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互相敬重,不给同学乱起外号。不破坏学校里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的健身器材。

在家里要讲文明礼仪。我尊敬长辈,吃饭时要先让长辈入座,而且还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大家、小家,我们都要讲文明礼仪。你来,我来,大家动员起来,“文明礼仪”之花将会开遍东西南北,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8篇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吧。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以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举案齐眉”“让枣推梨”“宾至如归”都说明了礼貌原则。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9篇

一、实施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个别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 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社会的慢慢发展我们发现,幼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针对礼仪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探讨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礼仪教育方法、原则和途径,以丰富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实践经验。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生活礼仪

①用餐礼仪:要学会恰当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以及碗内的干净及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②仪容仪表: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卫生的习惯;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坐、站、走。③交往礼仪: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作客的礼节;能尊重父母、长辈,会根据具体情况与他们打招呼。

2.公共场所礼仪

大概的了解“七不规范”的要求,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活动时,能谦让,会尊重和原谅别人。

3.学习礼仪

在搞活动的时候要做到会举手、会听,服从活动的规则;在活动室内要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轻;学会商量,能够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同伴演出的时候,能够保持安静、守秩序,结束后,会鼓掌表示感谢。

三、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

1.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幼儿讲礼仪的良好氛围

①美化幼儿园的环境,使孩子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之中,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根据礼仪教育的要求,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

②制造讲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当中,学会礼仪规范。在班级里放置一块整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幼儿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

③利用美好的社会环境,在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要不断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同时也必须要选择、发掘和利用好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幼儿。

2.爱心教育为核心,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爱心是礼仪的重要核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整个实践的过程。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3.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

幼儿的思维是比较直观、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玩游戏棋等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让幼儿明确礼仪规范的要求,激发其内部情感。我们还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道德判断能力。

4.创造条件,提供幼儿实践的机会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重要的环节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为此,我们组织了各种实践活动: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了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礼仪行为。②情景表演:情景活动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情节和场面,由老师和小朋友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活动。它具有生动形象、生活化的特点。③任务活动:为了使幼儿的礼仪认知在真实的情景中得到体现,使知行统一,我们利用各种机会,给幼儿分配“任务”,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在实际情景中得到练习。④社会活动:让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增加经验,丰富其情感体验。

5.家园同步教育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基本上都是最坦率而没有掩饰的。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家园联系窗, 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老师、家长统一要求、育,幼儿礼仪行为增多了,容易形成动力定势,并固定下来形成习惯。

公共场所礼仪范文第10篇

一、何为幼儿礼仪

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方面。

1.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

(1)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餐具以及用餐姿势;注意用餐场地的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的礼节。

(2)仪容仪表要求幼儿能养成保持身体和服装整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保持正确的坐、站、走姿势。

(3)交往礼仪是指在与人交往中,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的礼节;初步学会做客的礼节。

2.公共礼仪

公共场所礼仪方面,培养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愿意与人交往,交往时相互谦让。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学会尊重别人。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做到发言先举手,认真听完别人的话,活动时遵守活动的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走路、说话、搬桌椅要轻轻地进行。幼儿礼仪教育要重视影响幼儿礼仪行为的一些显性教育因素,更要注意教育资源的利用,如父母、同伴等为人处世的表率作用。

二、如何培养幼儿礼仪

1.在幼儿园,教师的言行举止一定要作为幼儿的表率,同时要善于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经常给他们一个微笑,亲近幼儿,让孩子得到无限的满足。作为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教育孩子,见了熟人主动问好,分别时说“再见”;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影响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等。

2.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努力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的机会。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张贴各种小标志,时时提醒幼儿遵守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讲礼貌的习惯家长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锻炼,让孩子从做家务开始做起,学会感恩、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做事的承担能力。

上一篇:穿着礼仪范文 下一篇:公共关系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