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07 21:33:42

钢琴课程

钢琴课程范文第1篇

当今,钢琴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乐器,也是众多音乐爱好者的首选。钢琴音乐跟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其文化传播途径是钢琴课程,它是我们钢琴音乐教育的根基。本文首先以文化的角度对钢琴课程进行剖析,追求其文化内涵,其次介绍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面临的问题,最后解析钢琴课程在中国的建构。

【关键词】

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阐释;建构

钢琴课程是中国音乐教育的重中之重,它诠释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对音乐教育的渴望与日俱增,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放松心情[1]。钢琴音乐的价值就是对文化价值的阐述,通过对钢琴课程的构建来诠释中国文化是发展精神文明的伟大工程。关于如何构建钢琴课程,如何诠释中国文化的问题,笔者结合平时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钢琴课程教育的文化剖析

(一)钢琴的缘起。

钢琴最早出现在西方,于19世纪传入我国,到了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呈几何式增长,它已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乐器。钢琴课程得以诞生,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懂得欣赏音乐,欣赏钢琴文化。钢琴课程教育大概分为两类:一种是在学校学习,通过钢琴音乐老师传授的方法学习,一种是团队式教育,将爱好钢琴的人集合在一起,一起欣赏与学习[2]。这两种方法取得的成效都非常显著,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钢琴艺术家,如李云迪、郎朗等。

(二)钢琴课程教育的文化诠释。

钢琴课程是通过钢琴与音乐以及音乐与文化等关系来阐述的,钢琴课程从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来阐述音乐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具有多元性。所有的文化都是平等的,不存在哪种文化更优秀这一说法,通过多元化来进行音乐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发挥音乐文化的价值。

二、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面临的问题

(一)钢琴教学的偏离。

钢琴教育最初的目的是通过学习钢琴培养自身的文化素养。而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其本质发生扭曲,很多家长逼迫着子女学习钢琴,为的都是攀比成绩、取得证书、有利于读名牌大学等功利性的目的,每一个都脱离了其最原始的意义,也降低了钢琴文化的价值,而最后需要面临的是更多的问题[3]。

(二)传统钢琴课程与大众钢琴文化的冲突。

传统钢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成功的钢琴艺术家和专业的钢琴人才,并已形成了较为严格的教育方式。而大众钢琴文化主要是出于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去学习,既充实了自己也丰富了业余时间,陶冶情操[4]。但这些都只适用于成人,而现在很多儿童因家长原因正在接受这种成人式教育,花费大量的财力与精力,而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达到预期[5]。

三、钢琴课程在中国的构建

中国是实施钢琴课程教育的大国,传统的精英模式教育及大众化钢琴教育都在提示我们构建完美的钢琴课程是多么重要,无论拥有多少钢琴艺术家还是拥有多少专业的钢琴人才,都要了解学钢琴最根本的目的,那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充实和提升自己[6]。钢琴课程主要是给人以完美的生活理念,要更加完善传统的精英化钢琴教育和大众化钢琴教育,体会真正的音乐内涵[7]。钢琴音乐传播的是一种社会文化,在不同的历史价段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的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存在,文化研究是在各个领域进行的,通过汲取各个阶段的精华来建立一种完善的钢琴课程,让群众能理解和认知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给自己一个新的定位,并不断地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也对社会音乐教育课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钢琴教育文化。

作者:李玉峰 郑春雪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贺小珈.“”时期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题材简析[J].乐府新声,2015,33(2):158-161.

[2]闭秋霖.壮族音乐元素在歌曲钢琴声部中的衍展——以歌曲《壮族大歌》为例[J].大众文艺,2015,16(4):139-141.

[3]刘洋钢琴演奏教学在中国社会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回归”[J].北方音乐,2014,3(18):82-84.

[4]马长芹.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儿童音乐,2014,8(10):64-67.

[5]王新力.知识与能力——“国内乐理”与“英皇乐理”考级比较研究[J].人民音乐,2014,9(3):82-84.

[6]李梦媛.中国当代钢琴立体教育探微[J].大众文艺,2013,10(22):252-253.

[7]孙英.《谈话》中的音乐思想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J].飞天,2010,9(18):95-97.

钢琴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琴课程 存在问题 钢琴改革

一、我国钢琴课程现状

1.钢琴课程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钢琴课程采用的仍然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课堂中趣味性不足、枯燥乏味。据笔者了解,大多数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都没有坚持到最后,主要原因就是课堂的乏味,使自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教学工作做得不完善,教师工作没有做好,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关注学生的本质特性,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只有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去主动学习。教师可以改变授课方式,使自己的课堂多元化,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比较独立

现阶段,我国钢琴课程都是以钢琴为主,没有其他乐器的配合,在钢琴教学中,忽视了钢琴与其他乐器的联系,这样就将钢琴与其他的乐器分开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在钢琴课程中,要不断掌握不同的音乐形式,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乐器的运用和特点。

3.学习目标短浅

据资料显示,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大一部分的目的是为钢琴考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认识的误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钢琴达到10级就学完了,不知道音乐的学习是无止境的。这样的目的就使得学生学习的范围缩小,把考试的曲目作为学习的曲目,每天反复练习考试曲目,忽视了最基本的钢琴基础练习。这样的学习目的是盲目、单一的,不利于钢琴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钢琴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之所以要改革,就是因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钢琴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性。目前,高校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学习钢琴的学生也在增多,学生的钢琴基础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有着扎实的钢琴基础,而有的仅仅是略懂钢琴知识,还有的根本就没有接触过钢琴。这样就要求改进过去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与层次进行有序、有效的教学。

第二,要进行素质教育,不要只注重技艺的教育。在传统模式中,学生的钢琴技艺得到了重视,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缺乏综合素养。

第三,优秀、专业的钢琴教师比较缺乏,这是钢琴教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钢琴教学领域中,一对一是最好的授课方式,但是按照目前的状况看,这是行不通的。这样就要求钢琴教师对钢琴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第四,学生基本功的重视程度。大部分高校的钢琴教学,不

重视学生的基本功练习,尽管有的学校有这样的培训,也是不科学的。长期不训练基本功,导致学生感觉练习钢琴基本功是枯燥的,进行应试考试,及格就可以。这样的钢琴教学情况必须要进行改革。

三、我国钢琴课程的改革

1.完善钢琴课程的体系

现阶段我国钢琴课程存在许多不足,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完善钢琴教学体系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制定一套完整的钢琴教学体系来指导钢琴的教学工作。针对单一的授课方式,我们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在比较传统的钢琴教学基础上,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钢琴教学模式多元化,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落后的授课方式,提高钢琴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2.丰富钢琴教学的内容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独立学习,所学习的内容要具有独立性。在教师教学方面,课程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开拓自己的视野,扩展自己的钢琴知识层面,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但要熟练掌握钢琴的技巧与技法,还要掌握其他乐器的演奏方式与弹奏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音乐的知识,接触更多有关音乐的题材,比如,让学生学习相关的舞蹈、戏曲等艺术方面的知识。钢琴是一种音乐形式,是一种艺术,不同形式的艺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只有将它们联系起来,才能进行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钢琴学习观念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钢琴学习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充实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用自己的知识造福于社会。钢琴的学习目的不仅仅是10级考试,更重要的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展现出来,肯定自己,将钢琴这种艺术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体会钢琴给人们带来的艺术魅力。具有“乐器之王”称号的钢琴,具有别的乐器无法比拟、无法超越的特性,但就钢琴演奏本身来讲,这个过程是单调的、枯燥的、乏味的。一首完美的作品是靠多种乐器合奏形成的。所以,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考级已经不再是学习钢琴的目的,我们要真正认识到学习钢琴的意义所在。

结语

在我国,钢琴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社会的哪个阶层,还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大多都有学习钢琴的意愿。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钢琴教育的发展势头也不落后,我们要有完整的、完备的钢琴教育体系,强大的钢琴教育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系统与教学计划,才能将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发现的不足,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革,针对问题具体分析,使我国的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王玮立.在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下钢琴教学改革的探讨 [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2).

[2]赵蕾.浅谈新时期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J].中国电子商务,2010(5).

[3]辛颖.钢琴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0(5).

[4]马玲玲.教师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张然.高师钢琴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6]孙艺辉.对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

钢琴课程范文第3篇

在课改前,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以传统的钢琴专业基础教程为主,学生考试前要完成一定数量的钢琴练习曲和乐曲的弹奏。具体内容如:(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81课至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第14课的练习曲;(5)五年级:完成钢琴曲的弹奏。

二、钢琴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在以往的钢琴课程学习中,一些学生对枯燥的钢琴练习曲不感兴趣,平时不练琴,临考前突击练习一首练习曲,考试时赌运气,侥幸通过考试。由于学生平时不按教学计划完成钢琴课作业,随着课程的加深,识谱越来越困难,学生无法形成继续学习钢琴所必须的前期积累和学习自信心,完成作业越来越力不从心,造成了学生“不识谱—不爱练琴—不爱上课”的不良后果。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弹唱能力,督促学生练琴,及时完成钢琴课的学习内容,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逐步对钢琴课程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一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2课之前的练习曲;(2)二年级:完成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第88课至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5课之前的练习曲;(3)三年级:完成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作品599)第46课至第80课的练习曲;(4)四年级:儿歌弹唱20~30首。

三、在钢琴考试的过程中跟踪钢琴课程改革的效果

1.调整考试内容。

为了顺利实施钢琴课程改革的方案,保证良好的钢琴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钢琴考试内容进行如下调整:(1)将以往的考试“三抽一”调整为“九抽一”。(2)将以往的考试前两周公布考试内容调整为开学初公布考试内容———九首必弹的练习曲。考试时从九首练习曲中抽签确定考试曲目。

2.具体实施步骤。

(1)初步形成考试方案。(2)征求钢琴组任课教师建议。(3)完善钢琴考试方案。(4)再次将考试方案下发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征求建议。(5)综合每一位钢琴课任课教师的合理建议,向学生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6)再次向学生确认并公布“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附:钢琴课期末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内容:一至三年级学生弹奏练习曲九课抽一课考试;四年级学生弹奏儿歌边弹边唱,其中必弹儿歌一首,另外四首现场抽条弹唱一首。一年级上学期:拜尔:14、16、18、19、21、24、25、29、30一年级下学期:拜尔:46、48、55、57、60、78、80、81、82二年级上学期:拜尔:88、89、90、94、96、97、98、100、102二年级下学期:599:20、21、26、28、30、36、38、40、45三年级上学期:599:46、49、51、54、55、56、57、60、61三年级下学期:599:64、66、68、69、70、71、73、77、80四年级上学期:必弹儿歌:《数鸭子》;四抽一儿歌:《学做》、《找朋友》、《丢手绢》、《粉刷匠》。四年级下学期:必弹儿歌:《苏珊娜》;四抽一儿歌:《布娃娃弹琴》、《好妈妈》、《赛船》、《愉快的梦》。(2)超进度的学生按照849程度四抽一;299程度二抽一;740以上程度自选一首的要求参加钢琴考试。

3.严格考试要求

(1)学生进入考场考试需携带学生卡或身份证。严禁替别人考试和找别人替考,违犯者按校规处理。(2)学生抽条确定考试内容,严禁私自换条。(3)钢琴考试不及格,需要参加补考的学生,仍然按照期末考试的办法,九课抽一课确定补考的具体内容。

四、考试成绩分析

1.全校36个班级参加考试,及格率由上一个学期的68%上升到69%;及格率最高的年级是四年级:及格率80%,及格率最低的年级是三年级:及格率58%。

2.不及格的学生90%为0分;能弹奏考试曲目的学生多数都能达到及格标准。

3.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和三年级。

4.缺考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四年级,这些缺考学生多数为平时不上课的学生。

5.全校钢琴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一~三年级的舞蹈班,其中一年三班27人,11人及格,及格率41%;二年三班29人,6人及格,及格率23%;三年六班27人,16人及格,及格率41%;估计与钢琴学习经验匮乏、练琴少、心理素质差、学习主动性差等因素有关。

6.替考现象基本杜绝,大部分学生主动出示身份证、学生卡。

7.钢琴课程改革方案实施后,学习和考试的课量增加了,难度加大了,学生不及格的人数没有增加。

8.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有利于严谨学生今后的钢琴学习。

五、钢琴课程改革方案显示的积极效果

1.四年级学生的钢琴课内容由练习曲改为儿歌弹唱,使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小学及幼儿园的业务要求紧密结合,增加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和学习兴趣。

2.经过4个学期的坚持和努力,钢琴课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教学,钢琴考试各考场遵照学校的要求,考前检查学生的学生卡或身份证,防止学生替考,严明考试纪律,基本杜绝了替考现象。

3.坚持钢琴教学和考试的量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校严抓钢琴学风、严把考试关的决心和态度,大部分学生开始调整学习钢琴的状态,逐步加强钢琴学习。

4.严格把好钢琴补考关,使学生放弃补考蒙混过关的想法。

六、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1.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态度好,学习认真,但接受钢琴课知识较慢,考场心理素质较差。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2.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要从加强钢琴课学习指导入手,具体方法将逐步完善。

3.学前舞蹈专业的学生平时以舞蹈训练为主,钢琴学习的内容比照学前普通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降低要求,建议钢琴教学的授课形式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

七、结语

总之,钢琴课的课程改革必须是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全体学生而设计,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力争使学生达到钢琴课的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目标。通过儿歌弹唱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的思想品德,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小学、幼儿园基础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琴课程范文第4篇

一、钢琴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钢琴是乐器中的无冕之王,独奏、伴奏的作用强大,是教学中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钢琴演奏技法多样,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和声效果突出,对儿童良好乐感的形成意义重大。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钢琴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练就过硬演奏技能,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开设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对教育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向大型标准化发展,钢琴已不再是稀缺的教学设备,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设施的良好技能。这种社会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开展好学前钢琴教学。

二、钢琴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钢琴课程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技能课程,也是比较难掌握的技能。课程设置要适合学前教育的需要,单纯照搬音乐专业的钢琴课程,过于注重技巧等方面的训练,显然不符合专业需要。将课程设置得过于简单,又会出现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驾驭的窘境。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设置要体现科学性,应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设置的教学特点,明确课程定位,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正确教法、学法。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对象,要因材施教,不能吃大锅饭,应分梯度、层级、维度来科学合理地开展有特色的钢琴课程教学。

三、钢琴课程设置的梯度、层级、维度

设置好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为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我们从课程设置的梯度、教学对象的层级和教学内容的维度上来分析。

(一)钢琴课程的梯度

为了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技能需要,我们在钢琴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1.钢琴键盘基础课

钢琴教学是要经过不断训练的,要熟悉钢琴的演奏特点,练习手指的灵活度,让学生切实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基本的练习内容有:对手指灵活度的练习,如《哈农》;对钢琴曲的练习,如《拜厄钢琴教程》。这些钢琴曲集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对钢琴演奏有充分认识,学会钢琴演奏中连音、跳音、段落划分、旋律弹奏技巧。

钢琴键盘基础课是钢琴课程中的基础部分,后续的课程设置要建立在键盘基础练习的基础上,所以要在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都贯穿其中,不断地加强弹奏技能训练,为后续的课程打下基础。

2.乐理类辅助学科

乐理是“音乐理论基础”的简称,包括读谱记谱以及和声、调式调性等内容,通过对简单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用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性,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①学好乐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消化理解弹奏钢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音乐记录符号,加强对所弹奏乐曲的理解。

音乐理论类的课程还有和声、曲式分析、指挥、欣赏等,这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来开设,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音乐理论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视野。

3.钢琴即兴伴奏

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带领幼儿学唱歌曲的课程较多,这不但需要幼儿教师有娴熟的弹奏技巧,也需要有一定的即兴伴奏能力。儿童歌曲大多短小简单,旋律活泼明快,教材中一般没有给出伴奏旋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自行来进行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的能力、配置和声的能力、伴奏音型、伴奏规律的掌握能力。在具备了这些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进行实际配伴奏练习,尝试多种伴奏音型和伴奏规律,找到最适合自己弹奏的伴奏方式。正确处理好一首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的伴奏音型,使其有一定变化,更富于张弛的韵味。另外,即兴伴奏还要不断尝试移调的练习,熟悉各个调的音阶排列。

4.儿童歌曲创编

儿童歌曲的创编,涉及作曲的知识。作曲是音乐教学中的上层建筑,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进行作曲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设置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拟定为儿童歌曲创编。虽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理论不是最深厚的,但是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却有着丰富的经历和素材,可以说是儿童歌曲创作的一支有生力量。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细心观察,尝试创作儿童歌曲作品。

(二)钢琴课程的层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钢琴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不能按照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层级来对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但是教学上一定会收效显著。分层级进行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成绩评定上都区别对待。通过层级式的教学,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学习目标,不会因为程度差异太大而产生厌学甚至是放弃的心理。合理的层级考核方式也让学生减轻了学业上的压力,只要努力都能取得好成绩。

(三)钢琴课程设置的维度

钢琴课程设置的维度主要是从教学内容上来考虑,明确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与其他专业钢琴课程之间的区别。区别在于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的使用上。同样的钢琴基础课,学前教育的教材要和其他专业有所区别,选择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更要体现“教学形式的最优化”,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

钢琴课程的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在学生技能夯实提高方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认真思考现代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发展需要,遵从教育教学规律,合理规划钢琴课程设置,使我们的钢琴教学取得更大的收效,使学生在教育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最终达成钢琴课程科学设置的初衷。

注释:

①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2.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2.

[2]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纵横[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8.

钢琴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壮族山歌;高师钢琴课程;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47-02

壮族山歌是壮族一种独特而又传统的音乐传承文化,其中饱含的曲调、感情和故事是对壮族千年文化的承载,也是壮族社会生活的一种精神体现。但是在当代社会,流行音乐风靡大街小巷,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式微,壮族山歌因其特有的音乐表达形式和文化传承内涵更是不被一般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近乎无人问津。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于壮族山歌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更是极大的损失。

钢琴虽然传自欧洲,但一直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表达都有着丰富的中国音乐文化内涵,也凝聚着中国传承的音乐集成体现。因此,高等师范学院的钢琴课程教学应该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和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音乐特有的国际表现艺术上,成为高师钢琴音乐教学创新的文化价值取向。所以,壮族山歌作为少数民族音乐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表现艺术,将其与高等师范学院教学的钢琴技能技巧进行巧妙融合,将壮族山歌的音乐形式贯穿于钢琴课程教学的始终,这既能通过钢琴的流行艺术表现形式来让听众更好的了解壮族山歌的文化内涵和背后的深刻故事,也能极大的丰富钢琴音乐文化价值取向的内容和课程教学灵魂。

一、将壮族山歌融入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意义

壮族山歌是壮族音乐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音乐凝聚和艺术积淀,其内涵是关乎壮族的历史、风俗以及情感的音乐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音乐传承意义。而高等师范学院中的钢琴课程教学作为中国钢琴艺术形式的重要教学传播途径,一定程度上,其肩负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内容的丰富。钢琴的音乐形式从早期的“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使者”,到“中国自主音乐文化形式的彰显”,再到“中国古典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表现”,这经历了一段长期的音乐历程,我们开始让钢琴的音乐教学更加中国化,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化。而一直以来,高等师范学院的钢琴课程也在这样多元化的音乐融合环境中进行着创新和改变,高师的钢琴课程内容原先是单一的欧美古典音乐形式,后来不断丰富和创新,开始加入流行音乐元素、摇滚音乐元素、爵士音乐元素等等,再后来高师的音乐课程内容更加特色化和具有文化内涵表现力,开始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积淀和艺术形态。现如今,在壮族山歌的音乐文化传播方向上,高等师范学院的钢琴课程更应该积极配合,进行全新形式的整合和创新,在多元的音乐文化基础上融入壮族山歌的民族音乐元素,开始在钢琴的课程教学中展现少数民族的音乐魅力和音乐精神,这不仅对壮族山歌音乐传播和文化扩散影响巨大,同样极大丰富着中国钢琴教学的文化价值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所以将壮族山歌融入高等师范学院的钢琴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壮族山歌融入高师钢琴课程的整合原则

壮族山歌是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形态,而钢琴的基础课程确实现代流行音乐的技能技巧,所以对于壮族山歌音乐元素与钢琴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一定要遵循课程整合的一般形态,应该包括学科内与学科间两层含义的整合原则,要实现壮族山歌音乐元素与钢琴知识技能的完美叠加和优化组合。具体遵循的整合原则是:一,技能系统性原则。技能系统性原则是学科间的整合原则,具体是指课程中要把钢琴教学所涉及到的基础技巧和钢琴机能与壮族山歌的音乐元素形式联系起来,在高师的钢琴课程体系中形成一个从易到难的训练系统,让学生们在钢琴的技能学习中自动带入壮族山歌的音乐形态,将壮族山歌的民族音乐表现能力与钢琴的技能性知识进行充分完美的融合。一般来说,钢琴的技能练习重在培养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协调性,而技能系统性的课程整合原则其实就是要在课程中重在培养学生们对壮族山歌音乐元素的接受和意识养成,让他们的身体能够随着壮族山歌的律动进行音乐的自然反应,这样在钢琴的基础技能锻炼中,手指和身体都会自然的配合着壮族山歌的音乐律动进行弹奏,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二,知识融合性的原则。如果说技能系统性的原则是壮族山歌音乐形态与钢琴课程体系外在形态的接触,那么知识的融合就是二者灵魂和音乐本质的整合。你要了解一种音乐真实的魅力首先一定要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内涵,所以钢琴的课程设置中一定要对壮族山歌的音乐文化进行很好的体现和教学,只有学生们对壮族的山歌起源、山歌发展、山歌里的音乐表达、故事意义都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后,才能更好的通过钢琴来对其进行音乐呈现,反之,则即便完美的表达了民族的乐章曲调也会彻底失去壮族山歌的音乐灵魂。所以高师钢琴课程体系的构成中一定要对钢琴的基础知识与壮族山歌的音乐文化知识进行深层次的融合,让这样表现出来的钢琴民族音乐更具有质感和内涵。

三、壮族山歌融入高师钢琴课程的整合构建

高等师范学院的钢琴课程教学是学生音乐培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对壮族山歌音乐元素的完美表达,那么课程体系的整合与构建一定要合理和完整。首先,音乐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研究,要在钢琴课程中加入壮族山歌的背景文化研究,要让学生们明白壮族山歌作为最纯粹的民族音乐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让学生们明白通过钢琴来对壮族山歌这种民族音乐元素进行表现和传达的重要作用,这是实现二者课程整合的重要基础。其次,要在钢琴课程中安排学生们对壮族山歌进行音乐作品赏析,要让学生们在音乐的世界感受壮族山歌的发展历程,老师要通过钢琴的独特表达来展现壮族山歌的民族音乐形态,让学生们去分析鉴赏,去讨论,去完善补充,要让学生们在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壮族山歌的钢琴表达。最后,钢琴的课程体系中一定要重在对学生们钢琴实际演奏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让学生们在课程中通过自己的实际弹奏去更好培养壮族山歌的钢琴音乐素养,实践是一切知识基础的最好体现,所以真实的演奏课程教学是二者课程整合构建的最为重要一步。

四、结语

壮族山歌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瑰宝,通过钢琴的完美音乐呈现使其更好的传播和表达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性和钢琴的文化价值观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高等师范学院钢琴课程作为钢琴教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壮族山歌的音乐元素和自身的体系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更为广泛的传播和音乐形式表达更是意义重大,但是将壮族山歌融入钢琴的课程体系中是一个多渠道、多角度、多方面的整合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一步步实现二者更加完美的音乐艺术形态和真实魅力体现。

参考文献:

[1]牟媛.高师《钢琴》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9.

[2]吴德群.壮族山歌文化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1,(11):153-157.

[3]韦琴芬.高师钢琴学科课程整合探析[J].音乐创作,2014,(12):192-194.

作者简介:

包其锋(1974-),男,汉族,广西浦北县人,本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

钢琴课程范文第6篇

钢琴音乐最早源于西方,而今在我国遍地开花。我国的钢琴教育也一直呈蓬勃之势迅猛发展,钢琴音乐教育在整个社会音乐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钢琴课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教学,其触及的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体系的根本核心之处。本文首先论述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了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在建构中所陷入的误区,并据此提出了具体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文化建构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文化理念与艺术触角傲立于传统文化之林。然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昔日辉煌的茶文化在时间之风的呼啸中,被渐吹渐远。而钢琴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将日渐没落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不仅对茶文化的弘扬大有裨益,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钢琴音乐教育的文化结构。

1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特征分析

1.1人文性

音乐是人类艺术的灵魂,而艺术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具有极大的爆发力。每一首钢琴乐曲在创作之初就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人文状况。我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主要以茶文化为主题,通过钢琴这一媒介,对茶文化进行宣传与弘扬。我国茶文化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集大成于一体,形成了现今兼容并包、含蓄内敛的文化,其人文属性是不言而喻的。茶文化与钢琴音乐教育相结合的实质是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相结合,而其人文属性也在循序渐进中被演绎出来。

1.2传承性

我国是茶文化的摇篮,承载着千年文化历史积淀,是茶事活动灿烂的文化瑰宝,历经千年而未衰。而钢琴在音乐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传播介质”的作用,音乐艺术通过动听美妙的钢琴演奏而得以表现,为人所熟悉。茶文化钢琴音乐则是以钢琴为载体,通过音乐教育来传递茶文化内涵,将茶文化中的基本要义、精神实质以及文化精髓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受众者一旦接受了这种文化艺术熏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主动承担起茶文化的传承重任,以演奏的方式向家人、朋友以及公众阐释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因而,钢琴成为了茶文化音乐的传承工具,而茶文化也在无形中被认可和传播。

1.3艺术性

“音乐是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节奏韵律、旋律调式、音色力度都是钢琴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包孕的文化艺术特色也异常鲜明,尤其是清丽自然的茶乐所传达出的艺术情感更是厚重而深远。而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则是将茶文化的艺术性融合到钢琴音乐中,传统古朴的茶文化艺术被寄寓到现代艺术中,茶文化的人文之美在钢琴的动情演绎中被倾诉的淋漓尽致。茶文化的本体在一串串音乐符号中被具体形象化,其情感思想也逐渐为人所知,而学生在聆听与欣赏中也收获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独特审美情趣,从而加深了其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并塑造了其钢琴音乐艺术品位,提升了其钢琴艺术的创造能力。

2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建构的误区

2.1茶文化内涵的缺失

茶文化是在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土壤中萌发而来的,其浓缩了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积淀了文化思想内涵,囊括了哲学道德体系,阐释了为人处世准则。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但是,茶文化被注入到钢琴音乐教育中时,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却被忽视。一方面,钢琴音乐教师在演奏茶乐时,所选用的曲目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文化意蕴,甚至湮没了茶文化的人文气息。由于钢琴教师自身茶文化知识的匮乏,导致其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理解与诠释也出现了偏差。另一方面,茶文化乐曲大多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演奏失误,其鲜明的地方色彩形象被掩盖,也进一步削弱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文化属性。

2.2课程教学脱离实际

茶文化钢琴音乐是我国茶文化语言形式的一种,其作为一张新面孔第一次引入到钢琴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或多或少地与实际不相符合。就教学方法来看,钢琴作为西方现代音乐的重要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中所沿用的教学方式也大都来自于西方,而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亦是如此。西方钢琴音乐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将我国茶文化的艺术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因此,传统茶文化音乐教学在钢琴课堂中显得“不伦不类”。就教学内容而言,茶文化包孕着浓厚的地方色彩,部分茶文化音乐中的曲调与韵律取自于不同地区的方言,因而,茶文化钢琴音乐在无形中打上了地方色彩的烙印。但是,教师对此并未事先深入研究,在教学中也只是将其一带而过,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离,最终导致茶文化钢琴音乐特色的光芒被蒙蔽。

2.3考核评价体系功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钢琴音乐教育从贵族的神坛中走出来,步入了平民文化教育的生活圈,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钢琴音乐教育的浪潮。然而,随着钢琴音乐教育的普及,其却因考核评价体系而沾染了世俗气,变得愈发功利化,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也无法从此泥潭中走出来。大多数人接受钢琴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所谓的艺术熏陶,其学习茶文化钢琴音乐也是通过“考级”增加日后升学考试的竞争优势。因而,茶文化钢琴音乐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被埋葬,“实用主义”思潮影响下的钢琴音乐教育成了高考加分利器,而不再是高雅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物质化的社会里,茶文化钢琴音乐艺术因畸形的考核评级体系沦落为大学的“敲门砖”。

3中国茶文化音乐教育钢琴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构建之路

3.1深入移植茶文化内涵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故乡,其历史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知识体系庞大复杂,一言一行均难以蔽之。因此,茶文化钢琴音乐应该以茶文化内涵的表达为主,通过钢琴课程探究隐含其中的茶文化内涵。钢琴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茶文化音乐为着手点,深入探究茶文化的具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体系。其次,教师也应该主动积极地与茶文化专家学者加强交流与探讨,尤其是在茶歌茶戏茶乐这些方面,并以独特的视角将其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茶文化音乐的感知度。再者,在茶文化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兴趣,使其在润物无声的动人旋律中感受我国茶文化的异样情怀。

3.2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

由于钢琴音乐教育日趋功利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却在盲目考级中被忽视。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基本的音乐文化素质,其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认知也陷入了狭隘视角之中。因此,重新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步。毕竟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了音乐理论基础,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理解才会更深刻。所以,学生应该不断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修炼,以基础的音乐理论课程作为切入点,以茶文化音乐的演奏为中心,逐步培养其富于创造性的音乐精神。同时,也应该着力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钢琴音乐的鉴赏水平。从聆听、欣赏与评价以及感触等角度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训练,最终促进其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

3.3构建多元化钢琴课程体系

茶文化音乐被注入到钢琴音乐教学中,犹如一阵清风吹皱平静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茶文化音乐作为茶文化的艺术表达手法,对于钢琴音乐教育而言具有难以言说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手段单调死板,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内容沉寂枯燥。因此,多元化的茶文化钢琴音乐课程体系亟待建立,以促进其音乐艺术价值的充分发挥。教学手段上,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优秀的教学方法,借鉴西方钢琴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结合我国茶文化音乐的特点,对其进行创新性发挥,以促进茶文化钢琴音乐教学方式的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对茶文化钢琴音乐的兴趣。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特点,在掌握了茶文化音乐的精髓实质后,对其内容进行推陈出新式地简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茶文化音乐的民族特色表演,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钢琴音乐色元素的理解。

3.4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意愿

高考制度改革后,钢琴音乐教育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学生则成了牺牲品。为了增加高考砝码,很多人从幼儿时期便进行钢琴音乐教育,童年的玩乐时间里充斥着无止境的钢琴课程以及不曾间断的考级,因而学生对于钢琴音乐的真正欲望被消耗殆尽,更遑论茶文化钢琴音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了。因此,以钢琴音乐教育进行茶文化传承时,应该尊重学生个人的意愿,从其自身本体意识出发,而不是使其在被动中痛苦地感知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在茶文化钢琴音乐教育中根据学生特点对其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将演奏与讲解相结合,使其在演奏中领悟茶文化钢琴音乐的美妙,使其在讲解中构建茶文化钢琴音乐整体框架结构。

总之,茶文化钢琴音乐作为一种相对一种精深的传统艺术,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地探索才能真正将茶文化钢琴音乐的艺术价值演绎到极致。

作者:杨雅茗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红.试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中的文化价值取向[J].美与时代(下).2010(11):69-70.

[2]梁鲲.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及舞台艺术实践中的本真演奏与文化认同[J].中国音乐(季刊).2012(3):217-218.

[3]周民;周萍.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高校钢琴教育的文化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技版).2013(3):137-138.

[4]毛肄;丁娜.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教学中的特殊价值[J].艺术科技.2014(12):43.

钢琴课程范文第7篇

关键词:钢琴课;师范;课程标准 ;学生

钢琴,不仅是演绎音乐的乐器之王,同时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工具。在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教育奠基石的小学音乐教师和幼儿教师们,学好钢琴演奏就更是重要。

钢琴弹奏是艺术幼儿师范音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小学音乐、幼儿园教师必备的职业基本功。钢琴课在学生的专业技巧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实施素质教育还是进行艺术师范生的培养,钢琴弹奏技能具有关键的作用,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对音乐的分析、理解和表现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们的艺术情操,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因此,加强艺术幼儿师范钢琴课的课程建设,完善钢琴课的课程体系,使钢琴课更好地适应小学音乐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是艺术幼儿师范钢琴课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1 设定钢琴课课程标准必须立足于专业,立足于学生

钢琴课是一门用正确的触键方法和弹奏技巧的来表现音乐的课程,是艺术幼儿师范五年制音乐、幼教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钢琴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触键方法弹奏一些练习曲和简短的乐曲,还要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钢琴技巧弹奏小学及幼儿园教材中的儿歌。钢琴课应该体现实用性的原则,更要侧重钢琴弹奏技术与艺术表现相结合,钢琴弹奏技巧与儿歌即兴伴奏相结合,通过乐曲陶冶学生的美好音乐情操,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通过儿歌弹唱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的思想品德,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小学、幼儿园基础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良好的教学理念,创建严格的钢琴课教学管理体系,强化钢琴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创建良好的钢琴教学氛围,强化钢琴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练琴状态,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思维去感悟钢琴的语汇,增强钢琴课的艺术水准;从实际出发,依据现行小学、幼儿园音乐教材,在钢琴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

由此,钢琴课的课程标准必须是立足于艺术幼儿师范音乐专业及学前教育专业全体学生而设计的,通过对学生的系统训练,力争使学生达到钢琴课的课程标准所制定的目标。为了体现艺术幼儿师范音乐专业及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专业性和能力培养,钢琴课的课程标准应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手指练习、练习曲、中外乐曲、儿歌弹唱。

2 设定钢琴课课程标准必须兼顾技巧和能力

我认为,在艺术师范钢琴课的教学中,要始终把提高学生钢琴弹奏能力和钢琴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高钢琴音乐修养,加强钢琴的儿歌伴奏能力放在首位。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使学生掌握弹奏钢琴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弹奏钢琴的坐姿、手型、识谱、触键方法、常用术语、各种弹奏记号等。要练学生弹奏钢琴的基本方法:断奏、连奏;使学生学会双手独立、十指独立;训练学生弹奏钢琴的几大技巧,包括音阶技巧、琶音技巧、和弦技巧,训练学生的手眼配合能力和节奏感。

(2)要注重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与方法。钢琴教学是一种示范弹奏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观察、模仿,双方互动来完成的。要根据钢琴学科的特点,运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强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校内外的比赛、演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给学生多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弹奏钢琴,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展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用音乐的语音表达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的决心与信心。

3 设定钢琴课课程内容必须兼容练习曲和乐曲和儿歌弹唱

师范五年制专科音乐、幼教专业钢琴课为专业必修课,以小组课的形式开设在一级至五年级,每周1学时,去掉实践习共计154学时。艺术师范的学生接触钢琴较晚,学生以小组课的形式学习钢琴,由于学生学习目标清晰,毕业后的职业指向明确,教师应在教授钢琴技巧的同时,加入钢琴乐曲的弹奏和儿歌弹唱的内容。

4 实施钢琴课程的具体建议

4.1 教学建议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有积极思维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学习,轻松地完成学习的全过程。

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做到因人施教。结合实际开展丰富的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如开设钢琴专题讲座、开展钢琴专场汇报演出,钢琴作品赏析讲座,儿歌伴奏比赛和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演出活动。

4.2 评价建议

(1)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技能的掌握和实际的钢琴弹奏效果进行评价。(2)结果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际钢琴弹奏能力进行考核,采用教师集体评分的办法,公正的评出每一位学生的钢琴成绩。

4.3 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到难逐步过渡,避免选择偏难、偏大的钢琴练习曲,教材要适合大多数学生。(2)选编一定数量不同风格的中外经典钢琴作品。选编教材要丰富,歌曲风格、体裁要多样化。(3)结合小学、幼儿园的教材选编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少儿歌曲。

4.4 课程标准利用与开发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应配置必要音响设备,如:VCD组合音响等。提高学生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学校图书馆应对学生提供钢琴方面的相关图书及音像资料。

参考文献:

[1] 陈秉义.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 拜厄.钢琴基本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3] 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钢琴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课程;实践能力;弹唱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一项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艺术课程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一系列重要课程,尤其是钢琴课程,是最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钢琴课程安排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的需求。

(一)落后的教学观念

在很多高校中,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的教学,都停留在一个以成绩为主的教学环境中,多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被束缚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对钢琴课程改革策略的贯彻落实起到了负面作用,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不够科学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都缺少一个明确合理的课程目标,导致整体的钢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技能课程设置中,往往钢琴课程的课时设置学期较短,课时安排较少。另外,还有一些学校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导致学生所学钢琴演奏技能缺乏实践操作性。

(三)学生的基础薄弱

在进入到学前教育专业之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音乐知识,更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钢琴训练,在钢琴课程中是第一次接触到钢琴,对于钢琴的学习非常陌生。所以要追赶上教学进度是比较困难的,只有极少数有过学习基础的学生能够轻松跟上教学进度。

(四)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授钢琴课程的教师很多都毕业于音乐院校的钢琴艺术专业,钢琴的专业性强。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时,往往还是用自己在学校学习专业的那种方法和要求来教授学生,导致所教授钢琴课程的内容与学前教育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不符,使得学生学习钢琴时感到非常枯燥和吃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方案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学水平,调整和丰富学前钢琴课程教学内容,要立足现实,制定科学合理的钢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训练规划,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钢琴技巧进行幼儿教学的能力。

(一)打破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化繁为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习的曲目内容模块化,把位固定化,读谱简易化,让学生学习钢琴不再望而却步。另外,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增加或更新钢琴、电子钢琴等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为学生钢琴课程的学习和练习提供最有利的物质保障。

(二)确定明确合理的钢琴教学课程目标

要立足现实进行钢琴教学课程目标的设置,注重课程目标设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零基础的钢琴学习现状,要设置科学合理的钢琴教学目标。并且要根据幼儿园课程的实际运用情况,将需要运用钢琴弹奏的儿歌作为课程目标设置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改善课后训练方法,选择更加合适的教材

1.在进行钢琴课程的训练时,要寻找正确的课后训练方法。1)在开始阶段的训练中,注重掌握演奏的基本概念和方式,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一定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2)在基础练习阶段让学生进行音阶、琶音、和弦等方面的练习,着重基础技巧训练。3)当基础练习取得一定的效果后,再开始进入即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练习,这部分可以从钢琴演奏的训练方式以及演奏曲目的改编两方面入手。训练方式方面,钢琴演奏的训练可以更多的放在和弦以及移调练习上,让学生提前熟悉和弦的把位及和弦连接的手感。演奏曲目方面,可以汇编大量适合幼儿园运用的儿歌,改编成五线谱、简谱的双谱对照的方式,以便学生多种方式的识谱和配弹练习。这样可以将技能与理论相结合,将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相结合,从整体上完善教学方式。2.在教材的选择上,开始及基础练习阶段可以选取《小汤普森》、《拜厄钢琴基础教程》中的一些适合学生练习基本手型、指法和演奏方式的曲目,并加以音阶、琶音、和弦等一系列练习。巩固提高练习阶段的教材可以结合《车尔尼599钢琴初步教程》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双手的音型配合。课后训练可以结合教师汇编的五线谱、简谱双谱对照的儿歌进行即兴伴奏的练习。

(四)改善钢琴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传统的钢琴教学都是大班化的,教师在上课时主要检查上节课布置练习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在下课前再布置这段时间需要练习的曲目和其中的要点、难点。很多学校在一周中只有一到两节钢琴课,每位学生作业检查时的时间也极为有限,不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能够进行的教导和检查远远不足,在一节完整的钢琴课上能让学生的收获较少,所以长时间的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对钢琴课程失去热情和动力。除此以外,几乎所有学生的钢琴曲目都相同,忽略了个体差异性,对于有基础和天分较好的学生应该布置符合自己水平的课后练习作业,或者在进行指导时的难度要稍大一些,因材施教,及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善。可将大班课、小组课和个人课有机结合到一起。在大班课中教师可以着重教授钢琴的弹奏技巧和音乐知识,并且根据所讲的弹奏技巧进行及时的示范演奏,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小组课教学模式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练习的曲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倾听和指出不足之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有效提高小组整体弹奏钢琴的能力。在个人课中,教师着重根据每个人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细致的教学,按照学生练习进度的不同布置不同水平的课后训练作业,有利于节省时间资源成本,更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更快、更轻松的学习和掌握适合自己的钢琴知识。

(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中运用钢琴技能的能力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学习中,常常存在一个问题,即:学生会伴奏但不会演唱的问题。幼儿教师用音乐进行教学或者游戏时,需要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因此“弹唱”的结合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如果只弹不唱的钢琴演奏在幼儿园教学中会缺乏音乐的生命力,学生必须要接受综合性地弹唱训练,训练边弹边唱的能力。可在教学中利用教师弹奏,学生演唱的方式培养“唱”的能力,或者是分成小组互相之间进行“唱”的练习训练。进行钢琴教学要培养学生在艺术中进行创造的能力,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钢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小组进行练习和讨论,在教学环节中注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钢琴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钢琴课程的兴趣,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改变传统钢琴课程评价方法

在一般的钢琴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大多是学生演奏,教师进行点评找寻不足之处或错误进行纠正。如果除了教师的指导,还能让同学之间进行直接的倾听和感受,探讨错误之处并寻找解决方法,这种互相点评更能够加深自身对于曲目的理解,加深学生改正错误的印象,在互相点评中受到启发。在钢琴课程中,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进行讲解,更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钢琴课程中来。鼓励学生在钢琴课堂上分享有用的钢琴练习方法,帮助学生在钢琴练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东亮.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1):182-183.

[2]黄国荣.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改革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18):182.

[3]陈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J].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2012(3):165-167.

[4]蔡玲娴.关于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20),144-145.

[5]骆韵.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调查报告[J].教育现代化,2017(36),2.

钢琴课程范文第9篇

一、高师钢琴课程教学的内涵

高师钢琴教学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钢琴课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属于必修课。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1]高师钢琴教育是以培养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和基层音乐教育工作的音乐教师为目标,因此这就要求高师钢琴教学需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展开,遵循“师范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分析出发,合理配置课程内容和模式,体现艺术性和实用性,培养出“能弹、能唱、能编”的符合课改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高师钢琴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单一化,内容缺乏实用性

自1980年第一次全国高师钢琴教育研讨会以来,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已经历了30余年,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钢琴主修,另一类是钢琴辅修,主修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钢琴基本功,辅修学生以声乐和器乐为主,大多无任何钢琴弹奏基础,并且辅修学生占绝大多数,从学习内容和教材使用来看,以音阶、琶音等基本功为基础,练习曲如:《车尔尼初步钢琴教程》《克拉莫练习曲》《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肖邦练习曲》等;作品以外国作品为主,如:巴赫的复调作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门德尔松《无词歌》等;中国作品主要是根据传统乐曲改编而成,如:《北风吹》《水草舞》《卖杂货》《彩云追月》等,通过学习,学生基本可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从技术上完全可以胜任中小学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他们发现自己所学的钢琴曲在中小学课堂中几乎很少有机会展示,所掌握的钢琴弹奏技巧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很难结合起来,从而导致高师钢琴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教学形式简单

当前高师大多以沿用音乐专业院校的钢琴教学模式为主,课堂形式以小课为主,一对一或一对二,教师布置曲目,学生练好回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较高水平,但随着教育市场的转变,绝大多数学生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与社会实践技能。[2]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

(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钢琴学习缺乏系统性,在钢琴技巧的运用、键盘编配及对作品的掌握等方面都十分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以后对基础教育的深入研究,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会弹不会教,或者既不会弹也不会教的现象。

(四)教学目标有失偏颇,缺乏针对性

钢琴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高师钢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钢琴表演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与伴奏弹唱能力,其中钢琴弹唱与伴奏能力是重点目标,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高师钢琴教学仍是沿用音乐专业院校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实际的师范性与实用性常采取忽视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钢琴弹奏技能,却并不能很好地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这就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相脱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高师教学中不重视钢琴弹唱与伴奏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从师范性角度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师钢琴教学进行改革。

三、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其钢琴课程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对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要使学生乐学、会学、学好,学习音乐作品时,会唱不是最终教学目标,而是要通过作品的欣赏与学习达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的目的,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变化、新思维,因此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要将服务基础音乐教育为目标,重视钢琴教学改革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具有现代化知识结构和富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师培养的学生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音乐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能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在严格遵循其本质内在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顺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知识全面、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并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三)促进高师钢琴教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了重新确定,这也需对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不断进行分析与研究,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促进钢琴教育教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师钢琴“弹、唱、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通过对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高师钢琴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新优化课程结构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多学生钢琴学习基本处于初级水平,甚至很多器乐和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学习非常陌生,而当前高师钢琴课程结构主要还在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所包含的范围窄,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这就需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适当增加中小学教学内容,注重钢琴理论知识的延伸与细化,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弹唱技能的训练,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重新优化核心课程,如:在第一、二学年中,通过《钢琴基础》课程,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基本技能,在第三、四学年开设《钢琴弹唱》课程,适当加入中小学部分音乐内容,同时可与《视唱练耳》课程相结合,将教材中部分视唱曲引入钢琴弹唱课程中,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初步能对中小学音乐课的内容有了解,并对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有所把握,到了第五、六学期开设《钢琴键盘和声与编配》课程,在学生具备一定和声理论基础之上,通过该课侧重对学生键盘的实际运用与编创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钢琴基础》《钢琴弹唱》《钢琴键盘和声与编配》等课程知识点的前后结合,使高师应用钢琴教学全部贯通,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实用的课程体系,切实满足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人才需求,使高师钢琴培养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丰富教学模式

高师钢琴教学不是追求学生某一项专项技能的高、精、深的精英式发展,而是培养其专业知识技能全面均衡发展的能力,因此,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特点的不同,这就需要建立具有高师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当前高师钢琴教学中还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学习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多种教学模式,如:在以个别课为基本教学模式基础上,可拓展小组课、集体课等教学形式,小组课以2—8人为一组,在教学中可通过齐奏、合奏、四手联弹等形式使学生通过相互观摩与比较,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形式学习氛围浓厚,同时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教学质量;集体课是采用数码钢琴与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进行钢琴集体课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可以解决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比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回课的形式在以一对一为主的琴房模式基础上,可改变为让学生走出琴房,走上讲台,将原来简单的钢琴回课转变成带有一定模拟上课形式的中小学音乐课堂,[3]从而使学生不但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还能掌握钢琴教学的本领。因此,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应坚持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并存原则,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钢琴教学的实践性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需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键盘运用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将钢琴作为其教学工具,如:每学期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声乐或器乐考试伴奏任务,声乐与钢琴、试唱练耳与钢琴、器乐与钢琴伴奏等,同时每学期可举办教学实践展示音乐会,尽量给每位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教师还可围绕教学内容,以教学示范或经验交流的方式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讨论会;学院定期举办包括器乐与钢琴展示、自弹自唱、钢琴伴奏、合唱与指挥、说课等内容的师范生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即为所用。总之,钢琴艺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多种授课形式的有效补充,艺术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的过程,通过艺术实践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与学相互促进。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弹、唱、编”综合能力

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还应注重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构建出科学合理、符合钢琴学科特征和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要改革传统的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评价模式[4]。1.丰富考核内容考核增加中小学音乐课曲目,如: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部分曲目:《森吉德玛》《我和你》《牧民新歌》《赛马》《母亲教我的歌》《妈妈的心》;三年级(下册)部分曲目:《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嘀哩嘀哩》《剪羊毛》《孤独的牧羊人》《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五年级(上册)部分曲目:《雨花石》《牧场上的家》《故乡的小路》《打猪草》《迎来春色换人间》;六年级(上册)部分曲目:《茉莉花》《赶圩归来啊哩哩》《月亮姐姐快下来》《校园小戏迷》《阿里山的姑娘》等,从以上曲目分析来看,新课改后的曲目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丰富,既有中国曲目,也有外国经典曲目,并加入了传统戏曲,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等,通过这些曲目的学习与考核,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2.创新考核形式在考核内容增加的基础上可要求学生现场进行视奏及移调,鼓励学生对音乐或织体创编设计,并以多种合作方式进行考核,如:以四手联弹或双钢琴等弹唱形式呈现。通过多样的考核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良好的舞台表演能力,并为今后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3.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分机制,并制定评价量表每门钢琴课程制定统一标准,教师按照各项量化指标客观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弹奏的完整性、思想性、艺术性等,如:《钢琴弹唱》课程评分标准如下:评价标准确定后,还需将各项考核内容的分值按一定的分数比例权重,可以设计钢琴考核量化表,利于教师与学生确定各自方向和目标。综上所述,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围绕教改将“弹、唱、编”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高师钢琴教育发展的趋势。

钢琴课程范文第10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3.演奏会。

这里所指的演奏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一项牵涉面较宽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相关专题研究的展开和深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调整,各类资料的汇集与整理,相关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等等。同时,它对钢琴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热情和综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和更为全面的要求。

上一篇: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范文 下一篇:英语新课程标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