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培训范文

时间:2023-06-05 11:16:45

风险评估培训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雷击;风险评估;思考;建议

雷击风险评估是根据项目所在地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灾害特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分析,对雷电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程度与危害范围等方面的综合风险计算,从而为项目选址、功能分区布局、防雷类别与防雷措施确定、雷灾事故应急方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评价方法。

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可为评估对象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雷击风险评估是开展综合防雷的必经程序,也是实现科学防雷的必要条件,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1衡阳市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衡阳市的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河南省起步较早,从2007年我们借鉴安全评价的做法,在衡阳市首次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截止目前我们共完成大小雷击风险评估项目30多个,项目主要包括加油加气站、危险化工企业、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信息系统、重要性建筑物等。年平均收入在20万左右。

组织人员结合衡阳市本地的观测资料和雷电监测网资料开展对雷电活动规律的研究,完成了衡阳市50年的年雷暴日数统计、衡阳市月雷暴和日雷暴分布规律统计等,同时编制完成了焦作市雷击风险区划,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了衡阳市防雷业务平台,编制了雷击风险评估软件,将繁琐的人工计算改为计算机自动运算,大大降低了雷击风险评估的计算量,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2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2.1领导高度重视,充分履行管理职能

衡阳市局党组一直将创新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经局党组研究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当年的创新项目,为了能开展此项工作,市局领导先后组织人员到浙江等地对雷击风险评估的情况进行考查学习,并向广东、重庆等先进省市了解雷击风险评估的开展情况,汲取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做法,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2.2、加强宣传与协调沟通,寻找突破口

首先我们把一系列重大建设项目,特别是大型易燃易爆、危险化工项目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对方了解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易燃易爆场所、危险化工企业的专项检查,对新建、在建易燃易爆场所、危险化工项目要求必须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否则项目不予竣工验收。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在大型易燃易爆、危险化工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取得了突破,现在上述建设项目在防雷装置图纸审核或竣工验收的时候必须提供该项目的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2.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评估团队

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学科专业包含气象学、电磁学、建筑学、工程学等学科,技术规范包含国家规范、行业规范、地方规范等。评估报告要求数据详实、理论依据充分、结论客观科学、指导意见可行。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大人才的引进,先后从大专院校引进本科生2名,专门从事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加大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不仅选派人员参加全国和全省性培训,同时加大内部交流,以雷击风险评估软件为平台,开展内部学习交流,吸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软件功能,真正提高雷击风险评估水平。

3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建议

3.1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环境

目前开展雷击风险评估法规和文件依据主要有: (1) 中国气象局第8 号令《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2) 中国气象局第11 号令《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第八条。以上法规并未明确界定评估行为的性质,评估范围也比较笼统。因此,我们建议尽快出台雷击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细则办法和有关雷击风险评估的收费标准。

3.2制定适合河南的相关技术标准、流程、质量管理体系

现阶段雷击风险评估主要采用或参考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制定的IEC 6230522《风险管理》和IEC 6166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上述的标准为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依据和指导作用, 但为了能更符合河南的防雷情况,我们应制定更适合我省的雷击风险评估标准。

同时为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我们应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技术流程和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促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

3.3加强人员培训和基础性研究

由于雷击风险评估开展时间不长,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建议省局牵头多组织这方面的技术培训,迅速提升各地市、县局雷击风险评估整体技术水平, 使评估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提高雷击风险评估的技术含量,促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雷击风险评估是一项投入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它是气象部门履行防雷减灾社会管理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气象部门利用资源优势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服务于社会的一个载体, 各地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加强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管理, 使建设项目防雷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避免盲目性, 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是确保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针对市、县雷击风险评估专业人才少,总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建立自上而下的技术支持和素质教育培训制度。在基层选拔和培养一批懂管理、技术精的骨干人才,带动雷击风险评估项目的广泛开展;为保证雷击风险评估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严肃性,应设定资格准入,完善资质和资格管理制度,制定评估机构资质的申报、审批、监管流程,根据评估机构的章程制度、评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来确定资质及业务范围,对从事雷击风险评估的工作人员,要通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部门协作,加强雷击风险评估目的、意义和作用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雷电灾害风险意识、防灾减灾意识。雷击风险评估的全面开展,离不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应加强与规划、建设、安监、消防等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合审批机制,将雷击风险评估列为项目审批内容、前置条件范围。

参考文献

[1] 麦冠华, 戴瀚涛, 郭媚媚,等. 雷电风险评估工作的思考和建议.气象应用与研究[J].2008年10月增刊2:116-117.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2篇

近期,笔者参加了江西省审计厅组织的审计培训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为期20天的政府绩效审计培训。培训期间,听取了维多利亚大学教师的讲课,学习了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程序、方法等内容,了解了澳大利亚联邦审计总署和维多利亚州审计署工作情况和绩效审计开展情况,还听取了墨尔本大学审计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介绍。此次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但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对澳大利亚以审计风险管理水平为核心的政府绩效审计及其他审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纵观澳大利亚覆盖整个经济社会严密的审计监督网络,对比我国发展现状,在如何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工作等方面感触颇深,笔者认为内、外部审计紧密结合共同搭建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提高我国审计效率的首要任务,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澳大利亚与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现状对比

由内、外部审计共同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是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出发点和目标。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由内、外部审计共同构成,两者紧密结合共同搭建和不断优化该体系,同时澳大利亚广泛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至包括绩效审计在内的全部审计类别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澳大利亚联邦审计总署的职责是从整体的角度不断改善国家机关各职能部门的效率和责任心及理财能力,增强其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可评估性。其明确了以风险评估计划为主要内容的可评估性为首要职责任务。而完整的风险评估计划也正是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关键和出发点。其内、外部审计紧密结合共同实现和推进风险评估计划的可评估性。被审计单位首先须具备以专业领域或管理范围风险管理为重点内容的详细风险分析和风险防范计划,及其详细的风险管理的内审报告,从而政府审计人员才能完成对被审单位风险管理水平进行预评估的首要审计工作环节。

澳大利亚政府机构、企业普遍建立和实行了以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部门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内审员,建立风险评估计划制度,并且其风险评估计划需经审计部门进行备案。澳大利亚《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要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其他企业内部审计师也是通过风险管理审计监督企业内部控制运行,从而改善企业管理和运营,由此审计部门实现风险评估数据积累的不断优化。澳大利亚是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审计地位较高,信誉较强,方法科学,技术先进,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业尚没有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以防范重大事件造成的损失,近几年国务院国资委已在逐步推进,2006年制定颁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在央企及所属上市公司内全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工作。2007年在几家大型国有中央企业进行试点操作后,2008年已将此项工作推进到全国国有中央企业和部分地方企业。但实际上,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或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

二澳大利亚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一)广泛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保障准确、高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在实践中发挥实质作用。

从审计内容上看,澳大利亚风险导向性内部审计已较早走出单纯财务收支审计圈子,步入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审计。风险评估是绩效审计的基础和出发点,绩效审计的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对风险评估结果达成共识成为审计成败的关键。其他审计分类中,风险评估体系也成为工作中的主导条件,如:风险评估是财务审计准备的要点,审计重点必须根据风险评估得出,结论应该包括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管理计划,从而不断对其进行优化;政府重大项目审计的重点是该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落实,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将被列入新的风险管理范围等。

1.建立以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审计成为全体公务员和管理人员的共识。

在澳大利亚,审计部门通过政府各部门的内审员,建立风险评估计划制度。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公司都认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是不能没有以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审计的。内审人员工作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从监控向风险管理顾问方向发展。内部审计目前已从查错纠弊发展到更细致的工作,从着重财务审计扩展到人力资源、市场运作审计等,并将重点转移到上述审计领域。一些内审机构,如昆士兰州自然资源及矿产部非常注重“全部审计、突出重点”,在不断完善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尝试采用问卷方式向被审计对象了解情况,或让其进行自我审计,审计人员则重点关注风险较大的问题,从而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控制严格且健全。在澳大利亚,每个企业都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尤其是安全生产方面的风险评估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生产就不可能获得批准。我国一些企业也在开展风险评估,但相比而言比较粗浅。

澳大利亚风险评估的构成要素主要为:

(1)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五个等级。造成的危害,需要调用的资源,产生的影响;

(2)风险概率:可能出现的时间频率,也分为五个等级;

(3)风险的预防性和可防范性、可控制性;

(4)防范风险需要的资金和资源配置;

(5)不断改进风险管理;

(6)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评估计划应该包括:所有可能风险的名称、等级、概率、,防范措施、负责人员、资金资源配置、可防范等级。并在运用中严格落实风险管理的责任制原则。

3.广泛运用先进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澳大利亚的风险评估除了非常注重风险评估计划的细、量化及对风险评估的要素、步骤、计划、模式都有具体的统一规定外,还建立了合理的预警指标,有效评估企业的风险。评估后采取的措施也更具针对性。其风险评估的模式分为:静态模式/动态模式;封闭模式/开放模式;一般性评估模式/量化评估模式;不定因素对评估模式的影响;短期评估模式/长期评估模式。评估模式的多样化与适用性决定了审计部门需确定建立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评估模式。

(二)高素质、综合性内部审计人才的参与进一步维护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的科学、高效标准。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除加强对全体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外,更注重高素质、综合审计人才的培养。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英文缩写CIA)资格在澳大利亚比较流行,越来越多有志于内审工作的人员报名参加CIA考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聘请的内部审计师要具备与职业要求相符的专业资格,如CPA和CIA,具有CIA资格的审计师特别受到重视;二是审计中,审计师要严格执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英文缩写IIA)制定的内部审计标准,并接受审计主管的复核检查;三是建立了审计人员专业评估机制,定期对内审人员进行专业评估和培训;四是内审委员会要求审计人员定期提交工作报告并随时与审计人员进行谈话;五是审计委员会规定了完整的内审程序和措施。主要是:审计工作计划必须得到审计委员会的批准;审计主管不断审核并复查计划的执行;审计主管必须对审计报告进行全面审查和签署;审计工作结束后,抽查审计报告并进行详细的复查;与被审计单位保持经常、畅通的联系,以保证他们向审计主管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三)内审协会发挥的积极推动效力促进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功效的高水平发挥。

澳大利亚内审协会成立于1952年,有2 000多名会员,分别来自澳大利亚的公有或私有机构。协会的董事会由7位从各州选举的主席构成,协会建立了与各内审机构负责人联系的网络,有自己的网站,方便与内审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内审协会的主要工作是为内部审计执业者、执行管理者、董事会和内审委员会提供各种规范的标准、指导和信息服务,包括:内审政策的制定,及时更新审计实务标准,提供更新知识的服务,保证内审专业水准不断提高。协会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检查审计标准执行,组织开展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培训审计人员,促进内审工作职能的发挥。

三对我国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启示及建议

(一)立法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首先,在认真借鉴先进国家成功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已推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制定比较系统、操作性较强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准则。鉴于绩效审计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应分门别类制定出具有各个行业特点的准则。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指标评价体系也是开展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的必要措施之一,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细化和量化。风险评估的过程主要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应根据各种风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运用特定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决定控制程度和策略。

(二)加强内、外部审计的联系,转变外部审计的最终目标。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互合作,互为补充,是当代审计的一大特点。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审计独立性强,层次高,权威性强,但人力有限;民间的事务所审计,用人机制灵活,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聘请所需专业技术人员,但受费用和时间限制,二者共同的弱点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情况不够熟悉;而内部审计熟悉被审计单位情况,但业务力量和权威性较弱,为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综合使用审计资源,三者之间应通力合作,优势互补,并将外部审计的最终目标统一到对风险评估结果达成共识这一共同点上来,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库,存储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众多信息。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所需的信息将面临着严重不足。其体系的建立使得审计重心前移,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需要先执行风险评估程序,对审计对象整体的经营管理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再针对风险不同的审计对象以及同一对象不同的风险领域,制定出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必须获取足够多的信息,才能在风险评估时真正了解审计对象的战略、流程、风险管理、业绩等基本情况,最终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由此可见,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审计活动的顺利进行,审计部门必须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库,存储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众多信息。

(四)必须建立和提高全社会对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使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成为全体公务员和管理人员的共识,同时要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与技能。不仅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比如专业刊物、研讨会和论坛、业务会议等,还要积极广泛地组织风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计划,整体提高管理水平。

(五)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综合型审计人员队伍。开展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要求审计人员在通晓会计审计税收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管理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知识,对审计人员的学识经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要相应引进管理、统计工程等方面专业人才充实审计队伍,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同时,应大力加强计算机应用水平。澳大利亚各行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较高,因此审计的技术手段主要是运用审计软件,实行计算机审计。审计人员凭借审计软件,通过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原始资料分析处理、风险评估等工作,使审计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飞跃发展,传统的审计方法越来越显现出整体的不足,实行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的风险导向性审计模式有助于全面了解被审单位和评估、控制被审单位的风险,能更有效的分配审计资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结果。诚然,如何借鉴国际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提高审计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模式仍是我们不断思索和面对的挑战。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3篇

一是安全评估体系不健全。大部分商行银行未明确安全评估管理的组织机构,缺少安全评估管理制度,未建立符合本行风险管理需要的安全评估体系。二是安全评估流程不规范。很多商业银行安全评估尤其是自评估缺少标准的流程控制,安全评估工作随意性强,大部分评估流于形式或依赖于个人经验,安全评估的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客观存在的风险。三是安全评估人才匮乏。安全评估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评估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很多商业银行评估人员未经过相应的培训,缺少经验,并不真正具备安全评估的能力。四是安全评估方法不科学。商业银行评估尤其是自评估主要依据制度列表或个人经验,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并对风险准确定性,评估结果对风险处置的指导意见有限。五是安全评估数据积累不足。国内外主要的安全评估方法,需要根据历史事件统计事件发生概率,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尚未建立事件统计分析机制。

2安全评估管理的主要思路

通过研究国内外信息科技风险安全评估标准、规范及实践,提出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安全评估管理思路。

2.1建立安全评估组织体系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组织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安全评估自身特点,并应结合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安全评估的组织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安全评估日常管理体系。该部分体系应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高管层、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安全评估职责;二是建立安全评估项目管理机制。商业银行组织安全评估时应成立项目管理组织,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流程对安全评估进行有效控制。

2.2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流程

安全评估流程是安全评估标准化的控制手段,能够有效的控制安全评估的目标、范围、过程及质量,安全评估需要建立以下标准流程:一是安全评估的组织流程,即安全评估审批、总结、汇报等流程;二是安全评估的项目管理流程,安全评估应采用项目的管理方式进行组织,并按项目管理流程组织评估并形成项目阶段成果;三是安全评估的评估方法流程。安全评估根据标准的评估方法,并结合评估对象的特点,从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性识别、风险评估、已有措施确认等方面,建立明确的评估方法流程并明确流程各阶段主要工作成果及输出文档。

2.3培养专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人员

专业的安全评估人员是安全评估的基本保证,应加大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大评估管理要求、评估流程的培训力度,让评估人员能够了解信息科技安全管理的要求,掌握安全评估组织、项目及方法流程;二是加大信息安全知识培训力度,评估人员应全面学习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了解目前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存在风险;三是加大安全评估技术培训力度,评估人员应了解安全评估相关技术,熟练掌握常用的安全评估工具;四是加大信息系统相关技术培训力度,安全评估要求评估人员应了解主机、网络及应系统等相关技术细节,应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扩大评估人员的知识范围,并使评估人员深入了解各系统的技术细节。

2.4引入安全评估工具

为实现安全评估的专业化,商业银行应逐步引入和使用风险评估工具,风险评估工具包括以下三类:一是专业安全评估设备及软件,如漏洞扫描设备、安全审计平台等。二是专门的风险计算工具,如风险统计及计算表格,该类表格根据标准的计算方式,能够给出相对准确的风险量化值。二是风险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汇总、统计及处置跟踪。

2.5建立风险评估数据积累机制

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与否依赖于大量信息安全相关数据,因此,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数据积累机制:一是确定信息安全事件的收集、整理及汇总机制,信息安全事件统计来源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渠道,外部事件应根据安全部门、监管部门的通报进行收集,内部事件通过安全事件报告汇总。二是建立信息系统数据积累机制,统计和汇总不同设备及系统的安全要求,按标准格式形成评估要点文档,作为相关评估的主要依据。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4篇

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化制定工作比欧美国家起步晚。全国信息化标准制定委员会及其下属的信息安全技术委员会开展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方面工作,完成了许多安全技术标准的制定,如GB/T18336、GB17859等。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我国目前在BS7799和ISO17799及CC标准基础上完成了相关的标准修订,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框架也正在逐步形成之中[1]。随着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危害不断加剧,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今国内高校已经加强关于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2高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2.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2]在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成立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小组,由主抓信息安全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各个相关单位和部门的代表为成员,各自负责与本系部相关的风险评估事务。评估小组及相关人员在风险评估前接受培训,熟悉运作的流程、理解信息安全管理基本知识,掌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学院的风险评估活动包括以下6方面:建立风险评估准则。建立评估小组,前期调研了解安全需求,确定适用的表格和调查问卷等,制定项目计划,组织人员培训,依据国家标准确定各项安全评估指标,建立风险评估准则。资产识别。学院一卡通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等关键信息资产的标识。威胁识别。识别网络入侵、网络病毒、人为错误等各种信息威胁,衡量威胁的可发性与来源。脆弱性识别。识别各类信息资产、各控制流程与管理中的弱点。风险识别。进行风险场景描述,依据国家标准划分风险等级评价风险,编写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控制。推荐、评估并确定控制目标和控制,编制风险处理计划。学院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基于PDCA循环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PDCA(策划—实施—检查—措施)经常被称为“休哈特环”或者“戴明环”,是由休哈特(WalterShewhart)在19世纪30年代构想,随后被戴明(EdwardsDeming)采纳和宣传。此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随着管理理念的深入,该循环在各类管理领域得到广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PDCA循环将一个过程定义为策划、实施、检查、措施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阶段任务和目标,如图2所示,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一个持续的循环使过程的目标业绩持续改进,如图3所示。

3基于PDCA循环模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现

[3-5]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经验积累不足,本着边实践边改进,逐步优化的原则,学院决定采用基于PDCA循环的信息安全评估模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奠定了理论依据,是有效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前提。学院拥有3个校区,正在逐步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校园网一卡通、教务、资产、档案等管理系统是学院网络核心业务系统,同时各院系有自己的各类教学系统平台,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经常会监控到信息系统受到内外部的网络攻击,信息安全防范问题已经很突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小组依据自行研发的管理系统对学院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图4),以便下一步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提出相应的系统安全方案建议,对全院信息系统当前突出的安全问题进行实际解决。

3.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环境风险评估(P策划)

风险规划是高校开展风险评估管理活动的首要步骤。学院分析内外环境及管理现状,制定包括准确的目标定位、具体的应对实施计划、合理的经费预算、科学的技术手段等风险评估管理规划。风险规划内容包括确定范围和方针、定义风险评估的系统性方法、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并评价风险处理的方法。信息安全评估风险评估管理工作获得院领导批准,评估小组开始实施和运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3.2实施并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D实施)

该阶段的任务是管理运作适当的优先权,执行选择控制,以管理识别的信息安全风险。学院通过自行研发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具,将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集成到软件之中,包括有信息资产和应用系统识别、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处置措施及监测、风险汇总与报告生成等功能。通过使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具,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都得到了简化,减轻人员的工作量,帮助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完成复杂的风险评估工作,从而提高学院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3.3监视并评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C检查)

检查阶段是寻求改进机会的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阶段。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分析运行效果,检查到不合理、不充分的控制措施,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学院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规划各院系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由本系专门人员上传数据,但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发现上传的数据随意甚至杜撰,严重影响学院整体信息系统安全评估的可靠性,为了强化人员责任意识,除了加强风险评估的培训外,还制定相应的惩罚奖励制度,实时进行监督检查,尽最大可能保证风险评估数据的准确性[6]。

3.4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A措施)

经过以上3个步骤之后,评估小组报告该阶段所策划的方案,确定该循环给管理体系是否带来明显的效果,是继续执行,还是升级改进、放弃重新进行新的策划。学院在项目具体实施后,信息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信息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明显提升,遭受到的内外网络攻击、网络病毒等风险因素能及时发现处理。评估小组考虑将成果具体扩大到学院其他的部门或领域,开始了新一轮的PDCA循环持续改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4结语

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的因素是动态、不确定的,且往往是随机的。研究基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PDCA循环模型,针对学院存在的不确定信息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分类、量化、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数据信息,为高校提供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决策依据,将被动、零散、无序应对信息资产安全风险方式转变成主动、系统、连续有效地管理风险,为高校信息化的建设保驾护航。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5篇

对于上述事例,我们可以发现,内科护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在当前医院内科护理中,一定要引入风险评估制度,才能及早的预测风险,防范风险,把风险的威胁降到最低。1.1 健全内科护理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要让制度来约束人,首先,我们要建立内科风险评估和管理组织机构,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一般来说,由内科护士长全权负责,由医疗质管员进行监管,其它护理人员参与,形成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明确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加强对基础质量、护理内部环节的质量、最终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其次,我们要制定科学的内科护理风险评估计划,对照相关的医疗法律法规,根据本地的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而识别和确定目前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例如,压疮问题,药物供给问题,进而制定详细的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的进行实施。1.2加强各级各班护理人员的培训:我们要对内科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要对员工加强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并且,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培训班,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使得护理人员了解风险管理的目的和作用,组织护理人员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展开相应内容的考试,开展护理纠纷的案例分析讨论,使护理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此外,要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分层次对每位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要着重测试与内科护理有关的知识考核,掌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患者急救、护理、治疗和配合医师等知识,强化其对内科护理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基本特性和处理程序学习,提升其风险评估和防范能力;同时,还要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培训,要求内容真实,重点突出,并要求进行及时的记录,做到“为我所依、为我所用”。1.3规范药品、器械的管理:在内科护理中,一定要规范护理要物品的管理,首先要制定仪器操作和领取使用责任制度,把责任明确到个人,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同时,要实行物品质量问题检查制和报告制度。对于一些常用的急救物品,要做到“明确、科学、及时”的原则,做到“五定”确保患者急救的良好开展。1.4有效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在护理过程中,为了减少护理纠纷,我们要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告知,例如,在入院之前,进行病情告知,病情程度和治疗费用告知,各种操作检查目的告知,药品使用告知,出院告知等,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有知情权,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我们通过引入风险管理,对内科护理工作能有很大的提升,提升了全体内科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依法进行护理、提升护理水平的能力,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风险评估的积极意义分析

我们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内科护理,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很好的帮助,通过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实行风险管理,保证安全护理,能够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提升了护理的质量;正确的识别、评估风险事件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我们首先要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事件,进一步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分析和反馈分析,重视风险事件的控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3结束语

我们引入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能够很好的提升内科护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从当前内科护理风险评估的发展开始分析,对引入风险评估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肯定,只有我们不断的加强研究,提升风险评估管理的能力和制度可靠性,才能更好的提升内科护理的质量水平,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提升服务质量,有助于帮助患者康复。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评估; 精神科; 安全管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5.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80-03

护理风险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害患者人身安全、影响治疗的不良事件[1]。精神科患者因不能自行有效控制自身思维及行为活动,造成多种不安全因素出现,如: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危及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如何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成为了医院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重点。为了减少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5月开展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20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研究病例均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实施分组,将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589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5-12月的61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9例(66.04%),女200例(33.96%),年龄13~75岁,平均(33.3±5.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70例(28.86%),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98例(16.64%),双相(情感)障碍128例(21.73%),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89例(15.11%),分裂情感88例(14.94%),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6例(2.72%)。观察组男411例(67.27%),女200例(32.73%),年龄11~78岁,平均(32.3±3.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68例(27.50%),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105例(17.18%),双相(情感)障碍135例(22.09%),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93例(15.22%),分裂情感96例(15.7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4例(2.29%)。两组病例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服药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成立以护理部的3名质控组长指导,各病区护士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部对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预案、评分标准等进行修订,确定明确的风险级别。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意识及提高评估水平。

1.2.2 风险评估方法 病房采取三级风险评估,一级评估: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新入院患者,在2 h内采取询问患者或家属及送治人员,以及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完成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变化当班护士要完成风险评估。确立风险程度,对于高危风险履行风险告知,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做好标识,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二级评估:按照一级评估结果对存在高危风险因素的病例实施全天动态评估,护士长及相关责任人还要保证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三级评估:护士长72 h内对高风险的患者再评估,审核后将结果上报护理部,督查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护理部对重点高危患者进行现场查看评分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给予指导。

1.2.3 风险警示标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高危风险患者(存在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的患者)作为重点护理管理对象,写在白板上提醒,在其床头卡上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跌倒高危患者还在其腕带上贴上警示标识。餐厅设“防噎食专座”,有噎食风险患者进食时集中管理,专人看护。

1.2.4 护理风险的防范 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作为临床重点监护对象,安置于重点病房,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宣教,认真执行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措施,正确使用各种安全警示标识。若发现其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则应给予二次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防范风险。科室护士长定期检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对评出的高风险患者由各病区护士长审核并上报护理部备案。见表1、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评估率、风险告知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研究病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风险评估开展前后相关因素的比较,见表3、表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2]。护理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死亡。精神科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或受其他刺激性因素影响,可导致其出现自杀自伤、暴力攻击、外走等危急事件。并且,精神科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噎食、跌倒的危险性也较高。因此提升医院护理人员识别风险水平,增强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有研究显示,积极发现及识别潜在风险、现有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级,给予对症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4]。所以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这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要防止高风险事件的发生,就要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即如何将处置行为变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5]。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精神科护理工作属于高危风险工作,不仅具备医院护理工作要求的专业性,还具有精神科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外,还要熟知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及常用的评估技能。患者入院后开展风险评估预见性评估,将高危风险病例进行重点监护,同时开展安全防范护理[6]。才能在工作中避免或减少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评估单是针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护理,它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能预见性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7]。通过对护士进行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并定期开展精神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执行风险评估率及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处置能力优于对照组。

护士应用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患者入院当天评估其现存的及其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迅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及有针对做好安全指导。同时,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了总体的了解,从而有条理、针对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提高了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的风险告知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便于抓住工作的侧重点,主次分明,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8]。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掌握其心理动态,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并积极为患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韦丙茹.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31-132.

[2]谭宝玲.心血管病急诊患者心机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6-37.

[3]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4]梁严霞,龙小艳,杨春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08-1509.

[5]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6]覃金荣,杨带兰.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6,24(5):75-76.

[7]李绿亚.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57-2559.

[8]刘丽.骨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理念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3):100-101.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7篇

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企业领导的意志和认识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制度的建设。近年来,企业飞速发展,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企业领导的英明决策。久而久之,企业领导容易养成骄傲自大的心里,从而认为企业的发展与未来都在自己掌中,而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的作用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企业领导的这种认识严重制约着企业的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二、企业的风险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企业风险评估制度的不完善和企业领导对风险评估作用的认识不足。因此,企业对于风险评估部门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所以大多数企业将没有足够的资金为其打造一支优秀的财务风险队伍。另一方面,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评估人员很多都是专业技术较为落后的,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不利于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作用的发挥。

三、现代企业管理下如何构建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1.现代企业管理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企业管理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也一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制度。这样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才能避免凭着领导个人意志来实施,从而能够避免个人主义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制度能够让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对将要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合理的财务风险预测和评估,进而很好的避免企业经济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利益。

2.加强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未来,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让企业领导深刻的了解到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作用,这样企业领导才会更加重视对企业风险评估制度的建设和加大其资金投入力度。从而成为企业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强有力支柱。这样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才能更加顺利。

3.打造一支优秀的财务风险评估队伍。企业风险评估队伍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评估的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预测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企业应该大力引进先进的财务风险评估人员,同时,给予现有财务风险评估人员更多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为企业打造一支优秀的财务风险评估队伍,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与国际化接轨,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因此,为了企业在未来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对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不断完善财务风险体系的相关制度,提升财务风险评估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建立一支优秀的财务风险评估队伍。这样才能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财务风险评估的重要作用,减少或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仪表着陆系统 超期\行 风险评估 风险防控

引言:

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是指从设备投产开放运行开始,设备使用时间达到设备的折旧期限而继续使用的情况。盲降折旧期限一般为十五年,根据我国导航设备超期运行的调研情况分析得知:各地区机场均存在超期运行的情况,而且占有的比例较大;设备超期运行后设备运行及维护成本增加,设备小故障发生的频率增加;设备超期运行的风险状态、后续使用时间难以估测。综上所述,针对超期运行的仪表着陆系统,根据其运行的实际情况,机场技术保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增强日常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持续正常工作。

一、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评估

仪表着陆系统的安全运行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情况和性能稳定方面。设备在运行中因为停电、雷击、板件故障等原因造成故障,从而引起设备参数变化,甚至导致设备预警、告警、关机。性能稳定主要指设备持续安全运行和信号参数持续稳定的情况。

近年来民航局颁布了《民航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手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导手册》、《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评估管理办法》等文件,各空管部门建立了风险安全管理的制度。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形成了闭关管理。

根据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的调研情况,通过人员、设备、管理三个角度来进行风险源的识别。

通过对以上风险源进行评估,采用定量或定性的评价方法,从风险的后果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两个方面综合评价风险的大小及可接受性。常采用评价矩阵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

二、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防控策略

风险管理是指管理人员通过措施防范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后果的严重性。根据存在的风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2.1人员风险防控

1、机务员数量不足

(1)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人员值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做好值班人员搭配,严格要求执行设备巡视检查、维护制度。

(2)提前进行人才引进申请,根据机务员年龄、学历等因素,制定人才引进制度,提前申请人员招聘。

2、机务员业务水平不足

(1)人员招聘时要求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

(2)加强人员培训,部门指定教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理论培训包括设备工作原理,信号流程,法规制度等,实操培训包括定期维护,故障排查处理,应急处置等。如果条件允许,每年还应派遣机务员外出交流学习。

三、结论

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风险评估是提高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设备超期运行存在诸多危险源,根据调研对仪表着陆系统超期运行可能存在的风险源进行描述,构建了风险源库,同时根据风险评估体系对风险源进行排查,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给出了关键风险源的防控措施参考,有助于保障持续安全运行

参 考 文 献

[1]徐有水.空管实时运行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4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9篇

ISMS的范围在哪?

对ISMS范围的正确确定是整个实施的基础和成败关键。它涵盖了业务流程、信息流和相关资产,因而也确定了BS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边界和目标,这对于实施周期、实施受益的信息管理环节都将产生影响。

仅就认证目的而言,企业可以选择任何部门和系统,但显然只有与业务目标一致的范围定义才有助于体现安全管理对于核心业务的促进作用。

在本项目中,最终选择了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作为此次认证的范围,其ISMS边界包括数据安全实验室及所有与“数据销毁和数据恢复服务”相关的信息资产,从而确保了BS 7799实施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

评估风险

风险评估被公认为是ISMS实施过程最关键和难以操作环节。因此,BS7799实施并不限定客户使用风险评估的方法。

风险评估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技术问题,而在于良好的客户沟通和会议组织技巧,包括让管理层和业务人员理解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提供必要的配合和支持,并通过高效的会议组织获得较全面的和客观的调查反馈信息。

应避免风险评估仅限于IT部门和安全专家的参与。风险评估既然服务于企业的业务目标,就应当得到业务部门的支持。事实上,只有他们最理解需要保护什么、保护的程度如何,哪些是安全问题,发生过什么安全事件,是否值得以特定成本实施安全控制而降低某项风险。

因此,在一开始就应把业务骨干纳入到风险评估小组,通过培训让所有成员理解风险评估的目的、流程和方法。

风险评估应始终围绕企业的目标和方针进行。比如说,在评估资产和威胁的影响时,都要做BIA(业务影响分析),其中制定的参考指标就应当依据企业安全目标。当发生各成员评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时,项目经理也应参照安全目标的定义进行裁决。

成功的风险评估应避免片面性、主观性,避免与漏洞扫描或穿透测试混为一谈。客户可能认为只有后者才是值得尊重的专业服务,但事实上风险不仅来自技术弱点,还包括组织弱点,如业务流程、人员和资产管理等。

此外,完整的风险评估应涵盖物理和逻辑两方面的因素,我们这个案例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点。

由于既定的范围不包括复杂的网络和IT资产,因此在进行弱点分析时主要考虑组织和物理方面的技术弱点,例如客户介质在交递、保管、处理、返还等环节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实验室的实物与环境安全等。

企业应和客户详细讨论各种细微的业务流程隐患,甚至以用户身份参观公司,以了解这项服务存在的外部隐患,例如客户交来介质时如何接待,对包装如何检查、标记、存放,当实验室工作人员暂时离开,如何确保环境和客户介质的安全等。

我们还检查了实验室的装修环境,与其他区域的分隔,以及门禁、监控等措施的有效性。弱点识别往往包括内、外两方面不同的观点,但在资产和威胁分析时,顾问公司只是教给客户标准和方法,让客户自己分析、判断、纪录和整理最终的结果。

评断风险评估的好坏不局限于采用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还在于能否为安全控制决策提供足够的参考依据。

如果将资产价值、安全威胁和弱点对企业业务的影响等评估活动结果严格数字化,不仅可能导致实施进度的失控,而且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参考标准和过于繁复的过程导致不可操作。在此情况下,基于特定的指标进行范围分级往往是值得推荐的评估方法。

此外,为了提高评估的效率,还可以采用专业化评估软件以减少评估的人为失误和文档编制时间。

人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灵魂

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作依赖于制度和组织机制,更依赖于各种角色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方针的理解与遵守程度。所有这些,需要有有效的培训和管理层的支持。

办好培训最好的方式是案例分析,其次是高层动员。如果在安全手册的扉页有CEO对安全的评论和签名,显然会增加该文档的权威性。

BS 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其意义不在于显著改善企业的安全风险水平,而在于让企业拥有可控的风险管理架构、方法和保障落实机制。

风险评估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品管圈;压疮风险评估;护理管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3.101

Evaluation of effect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reducing inaccuracy rate of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ZHAO Li-ying, SUN Ya-bo, LI Jun-ting, et 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d investigation of influence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on reducing inaccuracy rate of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Author made analysis on factors in inaccurate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through impl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followed by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valuate effect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declined failure rate of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from 53.0% before implement to 29.8% after implement, with goal completion rate as 109.4% and progress rate as 43.8%. Members i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had all improved positivity, sense of achievement, activity participation, harmonious degree,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QCC manipulation and group cohesiveness. Implemen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developed positivity and creativity in members, improved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and group cohesiveness in nurse, standardized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utcomes and effectively reduced inaccuracy rate of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essure sores risk assessment; Nursing management

压疮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与医疗负担。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地震、车祸等灾难事故的增加, 导致伤残人数增多, 压疮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研究显示, 进行压疮风险评估以及采取正确的预防护理措施, 可以使压疮发生率下降50%~60%[1]。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在同一单位或工作相关的人员, 自动自发组织起来, 科学运用品管工具, 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 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2], 以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本院护理部于2015年5月开展品管圈活动, 确立了“提高护士对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准确率”为活动主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品管圈活动

1. 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共10名人员组成, 其中5名护士长, 有4名是压疮护理小组成员, 1名总护士长, 其他5名是来自呼吸科、心外科、普外科、神经内科、骨科的护理骨干, 由压疮护理小组组长任圈长, 总护士长任辅导员。

1. 2 选定主题 由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 在规定的3 d之内, 按照压疮护理管理程序, 列出有待解Q的8个问题, 对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采用5、3、1分3级计分, 总分最高项即为本次要解决的主题。本次活动主题定位“降低护士对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不准确率”。

1. 3 拟定活动计划 制定甘特图:2015年5月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拟定计划, 6~7月为把握现状、设定目标, 8月为分析问题、拟定对策并开始实施对策, 9月继续对策实施、效果确认, 2015年10月为标准化、检讨与改进阶段。每个阶段落实责任人。

1. 4 分析现状 由压疮护理小组成员3~4人共同对2013年6~8月全院上报129份难免压疮上报表在24 h内进行追踪核实, 结果为难免压疮上报不准确率为53.0%。同时针对一线临床护理人员下发了180份关于“导致压疮风险评估不准确的原因”进行问卷调查, 要求护士从操作者方面反映所存在的问题, 找出8个导致压疮风险评估不准确的问题。根据柏拉图原因分析, 统计不同问题所占比例, 按照80/20原则主要问题为:护士为了规避风险及完成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占59份, 未按规定参加压疮业务学习占48份, 评分时未用详表占38份, 以上3项共占145份, 将此列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

1. 5 设定目标 通过品管圈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拟定改善目标。改善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本次改善重点为现状把握中需要改善的主要问题累计百分比80.56%, 活动圈能力50.00%。本次活动提高护士压疮风险评估的目标值为31.5%[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53.0%-(53.0%×0.81×0.5)], 即通过品管圈活动将本院护士压疮风险评估不准确率降低到31.5%。

1. 6 原因分析及要因论证 针对3项改进的问题点, 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 从护士、患者、物品、制度4个方面进行特性要因分析, 确定了相互关联、标本兼治的问题共27个因素, 通过论证并按80/20原则明确了压疮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培训不全面不到位、督查不及时等是导致护士压疮风险评估不准确的主要原因。见图2。

1. 7 拟定对策并实施 在对策实施过程中, 制定对策表。坚持任务清晰、责任分明;遵循PDCA循环, 落实“5W+1H”原则。

1. 7. 1 完善压疮护理管理制度 之前护理部规定, 患者发生院发压疮, 如果未报过难免压疮, 属于护理不良事件并给以严厉惩罚, 因此, 护士为了避免惩罚, 盲目填写压疮上报表, 使难免压疮上报比例极高, 约8.8%, 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与护理部协商后, 重新规定, 此类事件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与其他不良事件同样不再给予惩罚。

1. 7. 2 压疮上报表上另附Braden评分简表 为了明确临床护士在评估患者时所得分值的具体情况, 在原有的压疮上报表上另附Braden评分简表, 护理人员必须使用Braden评分祥表的具体内容,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评分后, 在简表中勾出所选分值项目, 从而有利于压疮小组在核查时, 能够发现护士在评分时所存在的问题, 有利于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指导。

1. 7. 3 联合压疮联络员参与巡查 压疮小组共4名, 而且均为各重点学科护士长, 工作量相对较大, 全院平均每日上报压疮表约3~5份, 每次由2~3名小组成员在提交上报表24 h之内到上报科室巡查, 小组工作量相对较大, 因此, 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 每次巡查时由1名压疮小组成员联合上报科室的联络员及邻近科室的联络员共同巡查, 这样不但在实践中培训了压疮联络员, 同时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避免了压疮小组巡查不及时的问题。

1. 7. 4 全院护理人员培训 对全院压疮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①培训了Braden评分表, 使大家明确不但要通过此量表所包含的感X、潮湿、活动、移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所得总分确定风险级别, 同时提出在预防压力性损伤时不能仅仅关注总得分, 还要关注Braden评分表各维度的得分, 并进行重点干预。②理论联系实际再次培训了压疮分期及压疮发生的特点, 使临床护理人员能够科学准确描述压疮分期。③针对本院护理管理工作制度中难免压疮相关规定及难免压疮上报意义进行了讲解, 是大家明确了上报难免压疮重要性及必要性, 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对待此项工作。④为了使压疮护理知识普及到每位临床护理人员, 要求各科室压疮联络员组织科室护士进行压疮知识培训讲座, 并进行考核。评估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 熟练掌握Braden详表内容并能灵活应用。

2 结果

2. 1 有形成果 通过对2015年8月~2015年9月护士对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不准确率的查检结果显示为29.8%, 超额完成了预测目标(31.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29.8%-53.0%)÷(31.8%-53.0%)]×100%=109.4%;进步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改善前数据]×100%=|29.8%-53.0%|÷53.0%×100%=43.8%。

2. 2 无形成果 品管圈成员积极性、成就感、活动参与度、和谐度、沟通协调能力、QCC手法及团队凝聚力7个方面均有提高。

3 讨论

3. 1 提升了压疮护理风险评估的意义 随着我国步入老年化社会, 住院患者中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日益增多, 长期卧床使得压疮的发生逐渐增多[3]。为了更好地做好患者的压疮预防和治疗工作, 减轻患者的痛苦, 正确、全面的评估尤为重要。只有评估准确, 才能有效防治压疮, 促进压疮的愈合[4]。

3. 2 使本院压疮风险评估工作更加科学化客观化 有护理管理者及护士的共同参与, 应用头脑风暴, 结合本院压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选出较重要及紧迫的主题, 圈员充分讨论分析, 分析较全面, 从诸多造成压疮风险评估不准确的因素中找出要因, 制定实施防范对策, 操作性强, 完善了制度, 优化了压疮预报登记管理制度的流程[5]。

3. 3 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了护士压疮风险评估的能力 通过对护士进行压疮分期、压疮风险评估工具及压疮风险评估的意义等知识的培训, 强化了护士的压疮防护意识;压疮小组联合压疮联络员进行督查、指导, 解决了巡查不及时的问题, 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压疮风险评估能力, 推进制度的落实[6]。

综上所述, 品管圈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可以使圈员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 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QCC是一种有效的、快速的品质管理方法, 且QCC使护理管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管理转变, 护士工作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 从患者需求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守林, 瞿小龙, 李来娟, 等. 压疮知识培训对压疮现患率及预防措施的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6):213-214.

[2] 李红, 余春华, 吴洪美. 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0):1201-1203.

[3] 王静, 黄建丰, 杨亚平, 等.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升护士压疮评估的准确性. 护理杂志, 2014, 31(4):55-57.

[4] 许彩云. 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 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6):50-53.

[5] 王惠琴. 应用品管圈减少护士来回于护理站与病房的途中耗时. 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6):12-15.

[6] 章一华. 品质圈活动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6):723-725.

上一篇:风险预案范文 下一篇:防腐施工工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