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2-22 05:19:52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1.1、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1.2、开展好“读书漂流活动”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2.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2.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

2.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

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完小,现学生360多名,教职员工23人。学生大多数是属于留守儿童范畴,家校双边教育根本不可能实现,特别是部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没什么文化,对孩子是十分溺爱,这给我们学校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学习,我认为我校要践行科学发展观,根据实际情况就应该加强德育教育,通过突出学校德育教育夯实素质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们爱国、爱党,粉碎帝国主义通过“西化”我们的孩子颠覆我们国家的阴谋。

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突出学校德育工作、树学校新风,切实联系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很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研究表明,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提高一般是由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开始,所以,思想品行教育应是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要常抓不懈。

1、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积极探索文化课(智育)的改革,寓思想教育于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注意寻找“切入点”的“结合点”,做到结合课文剖析、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结合此次科学发展观中提到的国际国内形式透析。

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就必须抓好三个落实:首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抓落实。其次,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要抓落实。第三,激励学生的自律性要抓落实。:

2、班队活动为重要阵地

班队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与否,以及利用得好坏,对班集体的发展,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倡导教师可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讨论、道德澄清和道德体验等方法,推出心灵的存折(老师搜集有哲理性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学生们把心得体会写到笔记本上)、特殊体验活动(让学生们演小品,扮演残疾人体验弱势群体的需求,然后让学生们谈思想)、爱心卡、优点卡(把每个同学的优点以及同学们对他的赞扬集中起来,以此树立信心)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用真实感人的生活片段触动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如在“体验一天残疾儿童生活”活动中,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被人遭遇“白眼”的痛苦,体会到理解、尊重他人,照顾残疾人、特困生的重要性。

3、以养成教育为基础

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养成教育开始,从一点一滴抓起,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学校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通过学校各种具体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并学生中开展争做文明学生的活动,要求从自我做起,从坐、立、行、笑、谈、唱等小事做起,倡导“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

二、优化德育干部队伍素质

今天的社会是高科技的社会,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社会的问题往往会波及校园,给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学校应该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工作队伍。

1、加强师德规范教育

学校应要求并引导德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生观,增强师德信念和师德修养。常组织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注意树立校内教师队伍中典型先进人物的形象,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增强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

2、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理论学习

新时期要求德育工作者要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管理的新知识,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德育理论,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要组织教师学习此次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相关学习资料,听名教授的讲座,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提高政治素养。

3、加强德育队伍的管理

将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业绩纳入考察范围,奖勤罚赖,使德育队伍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三、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

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精神文明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1、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为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我校是农村完小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风、校风、教风、校规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加大德育宣传的途径,设置了德育专栏,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经常性、主动意识和超前意识,学校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合唱、演讲、美术、书法等活动兴趣小组和定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艺术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然本应该还加上一点,就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体系,但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这个就不太现实,只有学校尽量多的承担起德育教育引导工作。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德育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势在必得

1.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素材

新教材强调基础地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观念和观点的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强调地理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仔细研究教材可以发现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

(1)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素材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同时,又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劣势,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的教育素材

辩证唯物主义是地理德育的思想基础,物质观、运动观、联系观、发展观教育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可以找到恰当的载体。例如物质观,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等;运动观,涉及的内容有“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海水的运动”、“陆地水的循环和转化”等;联系观,涉及的内容有“日、月、地三者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等;发展观,涉及的内容有“天体演化”、“全球气候变化”、“海陆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等。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给教师挖掘教育点,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思维的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生活实践中可得多彩的案例

“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身边蕴藏着丰富的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案例,就以我们生活的北京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现状与问题、北京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活动、北京的工业发展与变迁、北京的城郊农业发展现状、北京城市交通现状及问题、北京的城市化及其问题、北京的城市规划的变迁、北京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北京的气候变化、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等等,这些我们每天接触到的现象和问题与我们所学的地理课程有着密切联系,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的真实案例,如果我们把视野再扩大,在地球上,我们所听到、看到和所发生的事只要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关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地理、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案例,而且生动、形象、真实、有说服力。

三.德育渗透的实践途径

1.适时渗透润物无声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目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地理原理上,容易忽略掉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有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但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几句简单的话就可以水到渠成。比如在讲授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季风气候形成的影响后,我概括了这样一句话:“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差异,而气压的差异又导致了风向的变化,形成了季风环流,从而构成了季风气候。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雄辩证明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的,也希望大家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来理解和掌握大气运动与气候形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让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来认识具体的地理问题,又教给学生一种挖掘知识点之间联系的学习方法,可谓一举两得。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基本规律,同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和思想方法,是智能培养的需要,也是地理学科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2.深入挖掘巧设案例

高中地理教材侧重于对地理基本原理的阐述,有些原理过于抽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为这些基本原理找到合适的案例载体,并将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融入其中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城市规划》一节的教学时,如果单纯就书本讲理论,学生听起来空洞、乏味。在认真挖掘教材之后,我引入了北京城市规划的变迁这一案例,将北京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历史过程、北京工业区(特别是首钢)的搬迁、解决北京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等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事作为一个个子案例逐一分析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布局到“一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规划变迁的意义所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书本上的理论鲜明而具体,而且,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融入了环境观、发展观,引导学生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法规分析城市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3.亲身体验自我教育

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自我感悟,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自我教育。比如在《旅游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来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和如何对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评价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对旅游活动有更深刻的感受,我在课前设计了8个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选课题到八达岭长城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学生对旅游活动中出现的种种破坏旅游环境的问题、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旅游超载问题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感受,许多学生提出了有独到之处的建议。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老师又适时引导,为本课设计了一个“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这里就可以水到渠成将旅游三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业作为三个系统来看,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而人的调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点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这样就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旅游活动》整个单元的知识及相互关系。

又比如,在地质灾害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往往被老师们忽略或一带而过,我在讲课中却设计了一个学生小游戏,让学生模拟表演当灾害来临时如何冷静避险、科学自救,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既了解灾害发生的原理,又知道如何防灾自救,使得地理教学与生活联系更密切,学以致用。

4.抓住机会大力推进

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教材专门设计了资源专题、环境问题专题和可持续发展专题,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大力推进的良好契机,但是往往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只要我们巧妙设计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比如,在进行《陆地资源》一节的教学时,如果仅仅就课本论原理是很乏味的,我引入了许多有关中国资源国情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材料阅读、问题设置、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特别是一组身边事的数据计算,起到了很震撼的效果,学生真切的感到许多资源就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节约资源何等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由陆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国资源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想观念去分析和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现象,同时进一步明确个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正确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堂课不仅成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很好体现了日常教学中应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x月x日——x日,我有幸到武汉电教馆参加了“全省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市中心学校项目管理员专题培训”,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在四天时间里,我一共学习了4个方面的教程并聆听了关于远程教育资源介绍及网台的应用等的讲座。通过短短四天时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这次学习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计算机以及当今远程教育技术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还让我认识了很多老师、朋友,我的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要真正学好一门技术是多么不容易,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需要不断的亲身实践,不断的总结,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更何况在当今知识更新频繁的社会,从事远程项目管理员更应该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单凭一两本书籍,不通过频繁的实践摸索,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成为时代洪流之中的牺牲品。所以我时刻告诫自己学无止境,我会始终坚持这一点。

在培训期间听了三位老师关于flash8、word、excel、powerpoint等课程。对于我来说,每个软件都很难学,要想学得精,只有课后的操作练习。虽然时间很仓促,讲授过程偏快,但我相信,只要我做个勤奋的学生,一定可以将这四个软件学精的。

张强老师和杨志老师主要讲的是湖北教育网台远程教育资源的介绍以及网台常见故障的排除。张老师详细的告诉了我们,远程教育资源是xx年开始,当时投入了4亿元;xx年年8月,湖北教育网台获国家批复并开通。过去是时间长,损耗大,而现在是响应快,交互性强,是国家直接发送,卫星传递+交互传递。杨志老师主要讲的是湖北教育网台的安装及维护管理,并告诉了我们联系的qq号及邮箱地址,更方便我们。

经过这次培训丰富和加深了我对计算机知识及远程教育更深一层的理解,开拓了做课件思路,使我的创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让我更加坚定不移地去探索和追求它。联系到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钻研,认真接收远程教育资源,让老师们习惯利用现存的资源。

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2016年x月23-24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此次活动在临沭县举行,在这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听到了“不同风格”、“不同版本”教学优质课,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十六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先进教学水平,这些优质课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生活、表现才艺、培养品德以及学习、积累科学文化知识的广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创造美、让学生在社会中实践美”。

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教师角色定位准确。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老师们的语言准确规范。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教师教态亲切,表情丰富,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更能体现教师的艺术功力丰厚,在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变,左右逢源。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教师对教材的解读非常重要,如何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深切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我们每个教师备课时要仔细钻研的一个重点。执教这些课的老师,每个人对教材的使用都是创造性的合理编配,更有着自己独特的实践设计。

其次教师的备课应把握“老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不能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本次听课的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各位参赛教师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尤为突出,因为教师使用的学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上更体现了教师的高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

在优质课的比赛中,教师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参赛的大部分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在她们的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专业教师扎实的教学素养。 具体到一节课上我认为有以下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组教学要落到实处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组内互助合作,组间评比竞争,能有效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责任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新课改后,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一个花架子:我们光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操作起来却不能落到实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公开课上,老师出示了问题后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学习,在听课老师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甚是活跃,但是这些只不过是一些表面现象,学习讨论后并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所以说这是华而不实的,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杜绝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学习、借鉴。

总之,在每节优质课中,都能感受到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或多或少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快。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感谢xxx县教育局及xxxxxxx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20天的学习伴随着盛夏的即将到来也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感受甚多,可以概括为“高、广、新”。

一、 “高”——理论层面高

本次学习我分派到xxxxxxx,这里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设备及一流的管理。他们从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到职业教育的理念;从中国当今的职业教育的政策到国外职业教育的体系;从理论高度到实践层面向我们展示了职业教育所处的大好时机以及德育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从宏观层面给我们介绍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的光荣使命。领导们心怀天下、高屋建瓴,跳出德育看德育,不仅给了我们高远的视角,也让我们学会了胸怀大局、勤业精业。

二、“广”——授课内容广、专家层面广

本次学习听了许多多年工作在教育战线教师的说课、讲课,涉及理论和实践,以及这所学校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既有宏观的政策、理论;又有微观的教学方法、科研方法。他们传授的知识犹如一张纵横交错的网为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相信我们会用这些知识加上自己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收获。

三、“新”心得体会

1、观念“新”。本次培训的不再是泛泛而谈、空洞说教,更多的是把先进的理念结合自己的研究告诉了我们新的理念与方法。比如让学生学会处理关系模式、引导激励学生的技巧与方法、网络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等,这些新的观念从不同的方面促使我们更新德育教育观念。

2、视角“新”。本次培训有从经济学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有从社会学角度看职业教育的;有从心理学看德育教育的;还有从企业发展看德育教育的。不论从哪个视角都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3、形式“新”。本次培训形式新颖、活动丰富:有领导的报告、专家的讲座;有企业调查、员工互动;除此以外还有课堂活动、公民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也让我们有了新的体验。通过学习和大家的交流、活动,让我们迸出了许多思想的火花,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为今后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模式。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2.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例如:中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3.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4.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5.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看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6.德育活动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系统、长期地对班级、学生参加德育活动情况做有效评价,会增强学生活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例如: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对班级活动、班级管理进行考核评比,制定“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评价”细则,对学生一年或整个初中阶段的品德都进行长期、系统的评价,会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德育活动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总之,充分利用德育活动内容的计划性、活动内容的主题性、活动程序的完整性、活动效果的延伸性、活动形式的创新性、活动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就会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就从根源上提高了德育效果。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八德”教育

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标准,也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参考。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自古以来,教师就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做到“教书”和“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在发挥小学语文工具性作用的过程中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小学语文学科由于天然具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且语文学科教学时间长,学生们每天耳濡目染,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小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语文活动几个方面阐述“八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

1.在学习生字、词中体现

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000个左右的汉字,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为人处事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的受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字时,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感恩孝敬父母。再如通过“乌鸦反哺”等成语的讲解,学生们从中不只懂得了该词组的使用和意思,还培养了学生们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感恩父母的情操。很多生字、词的讲解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汉字字形的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阅读文章中体现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语文教学应以和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制造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如在人教版教材中有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世纪宝鼎》、《最后一课》等课文,从多方面向学生诠释“祖国在我心中”的一腔热血,使学生真正明白“爱国”的含义。

3.在习作练习中体现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实施传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是对生活的反映,应当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重视传统道德教育的渗透。学生可以写生活感触,有写作欲望,就随时写下来,对于一些学生还不能理解的人和事要随时给学生们进行引导。

如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从中细细地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样既能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锻炼了写作能力,也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让学生明白应当礼敬自然。

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注意周围发生的人和事激发写作欲望,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同样能实现培养作文能力,又实现了德育教育渗透目的。写心得体会也是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写心得体会说真话,说心里话,能起到求真务实的作用,写心得体会还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写作中贬斥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能起到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充分利用这种写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在写作中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二、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体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优秀的贴近生活的读物,可以促使学生们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命。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传统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很好的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进一步延伸。比如在语文实践性作业设置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农民种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长过程中除草、打药的调查报告,简单的一个作业,由学生向家长咨询,然后自己做这个调查报告,让学生了解种花生的整个过程,从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在小学教育中应该重视德育,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上才更加有竞争力,更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三、通过语文活动进行体现

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活动课中,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大有裨益。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受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德育教育应切合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将其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而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情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教师不仅传播知识,还潜移默化实现育人的目的。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感情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把德育渗透在听说读写的各个环节,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之和谐统一,让学生在接受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的内蕴,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传文授道的目的,并在学习生字、词,阅读文章,习作练习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总之,德育教育应以“八德”内容为主线,努力使“八德”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一定能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3)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一、 精心选择实践基地:实践性教学的基础

1990年,我院在天津集中办学。我们政治理论教研室在紧张的理论教学工作之余,精心挑选实践性教学基地。我们充分利用天津本土资源,选择的第一个实践基地是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1998年合并到新建成的邓颖超纪念馆)。不仅在南开学校度过了美好的中学时光,而且也是在天津投入到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一生的经历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了解对于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卓越功勋,而且他本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在他身上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质。除此之外,邓颖超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也是在天津接受教育、参加、加入中国共产党。另外,和邓颖超之间伟大的爱情更是被世人传颂。因此,从1991年开始,我们就把同志青少年时代在津活动纪念馆和后来的邓颖超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该纪念馆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得最早,投入的精力最大,效果最为显著。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我们选择的第二个实践性教学基地。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天津是平津战役的重要战场。平津战役纪念馆建成后,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该纪念馆除了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等史实材料全面、真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更具有特色的是,英烈业绩厅介绍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32位著名烈士和团以上干部、26位战斗英雄和109个英模群体的事迹,悬挂了英模群体的锦旗,展出了大量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将战役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姓名镌刻在上。我们意识到这里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场所。

2009年,华明镇成为我们又一个别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基地。华明镇是新农村建设“宅基地换房”的先行者。通过这一措施,华明镇的农民可以将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而节约下来的土地则部分用于商业开发。“宅基地换房”的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建设思路的创新。同时,政府还将土地增值收益用于还迁农民的社会保险。还迁农民达到规定的年龄,就可以享受每月400元到500元不等的社会保障金。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华明示范镇”作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向全世界进行展示。

除上述几个重要的实践基地外,我们还将革命烈士陵园与武警八十一师241团作为我们德育教育基地。另外,我们还根据选修课的不同特点,不断增加其他实践基地,如:将梁启超纪念馆和曹禺故居定为中外历史人物课实践基地。

二、 综合运用实践基地:实践性教学的主体

选择好实践基地后,我们注意从整体上运用实践基地。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我们将不同的实践基地和不同的课程相结合,还根据不同实践基地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参观形式。邓颖超纪念馆成为中国近现代史课的实践基地。最初我们采取的是自由式参观,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自由式的参观往往导致参观者的走马观花,很难发挥实践基地德育教育的功能。在经历了几期参观后,我们决定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参观,即在参观前就给学生布置作业,参观后撰写心得体会并将其成绩作为期终考试总成绩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我们还专门设置心得体会讨论课,由优秀心得的作者在课堂上朗读自己创作的心得体会,其他学生针对心得中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激烈争论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提升思想的过程。从2006年开始,担任中国近现代史课的教员亲自担当讲解员,把学校理论的课堂搬到邓颖超纪念馆,将实践基地理论课堂化。

为了讲好在实践基地的理论授课,教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参观前的备课,亲自到实践基地熟悉文物、了解学员思想实际,把文物的价值和学员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基地讲解的过程中,教员有针对性地利用纪念馆生动鲜活的文物资源,引导学员“问情况、找依据、想答案、谈体会”。教员根据现场情况和学员的反应,及时引导学员提升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同时,教员还根据实际情况将讲解和自由式参观相结合,为学员提供可供发挥的广阔的思考空间。不仅如此,教员参观回来后,及时写下参观日记,总结教员与学员互动教学的经验。

参观结束后,实践性教学活动并没有停止,撰写心得体会的工作不断深化。心得交流课深受学员的欢迎,不仅仅使学员锻炼了写作能力以及欣赏到了一篇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在研讨过程中学员经常能够根据某一主题产生热烈的争论,教员进而引导学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回归过程中道德修养的又一次提升以及人文精神的升华。如果说参观现场是学员在教员引导下第一次自主提升思想的话,那么,课堂交流讨论就是学员在教员引导下的第二次自主提升思想。

不管形式如何,内容如何,我们始终围绕一个红线,即关注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关注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培养,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始终贯穿于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

三、 总结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的归宿

到目前为止,我们保留了学员创作的心得体会、研究论文、演讲稿以及课堂讨论发言200余份并将其中优秀的文章推荐到校园网上,这些作品已经成为校园网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学员自己创办的校园杂志《青橄榄》还开辟参观纪念馆专栏,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心得体会的平台。我们将参观邓颖超纪念馆的优秀心得体会推荐到邓颖超纪念馆馆刊《邓颖超研究通讯》(总第10期、总第11期、总第12期、总第14期)上发表,目前,已发表十八篇。近二十年来,我们积累的心得佳作部分反映了当代大学员的思想动向。其中,讴歌邓颖超伟大爱情的占有一定的比例,有的心得写得很深刻,把当代快捷、廉价的爱情与邓颖超亘久深沉的爱情相对比,指出:“他们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包括他们的爱情,他们是爱国的,爱到了若爱自己一点都自认为是罪过。”有的学员透过邓颖超平凡的外貌,看到了她超凡的美丽,“美丽的心灵、渊博的才学、端庄的仪态、独立的事业……那是一种自内而外,用心灵去感知的深刻的美丽。”一位同学以邓颖超未出世的孩子的语气写就的《我在天堂看着你》,运用了大胆的想象,以先抑后扬的手法赞美邓颖超的博爱与无私。2009年底,我们已经将这些心得佳作《永远的丰碑》第一辑结集出版。

在平津战役纪念馆英烈业绩厅,学员们面对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甚至是一张被珍藏了多年的战役参与证明书,对荣誉、使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学员写到:“穿上军装的我们,知道自己已不同以往。但是,不知道不同在哪儿,不知道这些不同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些什么?再一次看着那一抹灵动的橄榄绿,你是否能扛得起它背后的承载?我的战友”;“当你穿上军装时,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身份发生了改变,这身军装承载的责任”;“当穿上军装,需要为使命献身时,你别无选择”;“军人不是一种职业,选择了这身橄榄绿,你就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生,选择了献身使命,注定要用荣誉书写不平凡的灿烂人生。”

在参观华明镇后,我们没有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放宽写作的范围,可以写自己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也可以写社会热点问题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了解当代军校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疑、所惑和所急,真正引导大学生树立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思想。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将历年来的参观心得体会、研究论文和演讲稿等成果结集出版。

二十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天津的地方资源,不断扩大和深化利用实践性教学基地。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以邓颖超纪念馆为龙头、其他实践基地相配合,以必修课程为主干、选修课为辅助,教员亲自讲解为特色、学生自主提升思想为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活动,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配合的过程中,我们真心希望学员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人文素养,成长为一代合格的军校大学生。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8篇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最近就“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以教材为载体,细心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素材

英语是一门以学习和掌握外语为目的的特殊学科。它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涉及的知识面相对不宽,又有要求教师与学生尽可能多的用英语交流的局限性。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太容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更深的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们进行正面引导。比如,在教授简单的问候口语“Good morning”时,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Good morning.”问候语的同时,让孩子们做到每天清晨用这句话对父母老师和同学们进行问候。在学习“Thank you very much.”及答语“You are welcome.”时,除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两句对话,还要告诉学生在受人帮助时要及时的表达感谢之情。看似简单的对话内容中,只要善于思考,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润物于无形。

二、以课堂为载体,精心创设自然和谐的德育环境

“亲其师,信其道”和蔼可亲的老师不但让学生们更乐于跟着学习,更可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每天进入课堂时,如果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将很容易营造一个和谐、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情绪,自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在我的n堂中,如果我不经意间出现个小错误,我会及时的对学生们说:“Sorry.”请同学帮忙时,我会说:“Excuse me.”受到学生的帮助时,我会说:“Thank you.”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这种礼貌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在课堂上经常安排一些小组活动或者小游戏。在寓教于乐的同时让学生们在游戏和活动中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

三、抓住机会,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如果将其进行实体化集中性的讲解教育,会显得极为枯燥,学生们接受的效果相对来说也不会太好,反而可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德育教育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润物无声。抓住一个小小的德育机会要比一次大型的德育讲座更为实用。比如我在讲授单词“family”时,我除了教会学生如何读音之外,我还在黑板上写下了“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的句子。让学生们知道“family”的由来,也让学生们知道,一个美满的家庭充满了父爱,母爱,家人之爱的。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但掌握了单词本身,也更加理解了家的含义,加深了学生们对父母爱的理解,更加懂得了应该孝敬父母。再比如我在讲“Happy Birthday.”这一课时,我特意提前调查了班级中是否有过生日的同学,并提前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我带着所有同学们给这个同学过了一次生日。简单的一个生日,却可以让学生之间体会到浓浓的师生情,同学情。他们学会了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在当今教学新形势下,我们要依据英语学科和德育教育特点,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将德育自然的与知识结合到一起,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郑金洲著:《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9篇

意识就是人在头脑意念中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德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就学校而言,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具体来说,是培养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等种种心理意识,从而让学生的意识正确地支配自己的言行活动,逐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目前,我国学校德育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养成以及社会实践重视得不够,使一部分学生知行分离、言行不一。因此,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应当在强化道德实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方面下功夫,把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德育信念放在首位衡量,注重试卷评估与学生平时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素质和信念评估相结合,并以后者为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发挥德育的功能。

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重点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德育活动的内容要体现计划性

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是指导督促开展好德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意识、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我校每年的德育计划都把三月份定为植树绿化美化活动月,四月份定为普法教育活动月,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活动月,十月份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十二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每年都根据计划,按不同月份公布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活动。

二、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

例如: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三、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

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再如: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四、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

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五、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阅读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六、德育活动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

系统、长期地对班级、学生参加德育活动的情况做有效评价,会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例如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对班级活动、班级管理进行考核评比,制定“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评价”细则,对学生一年或整个初中阶段的品德都进行长期、系统的评价,会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德育活动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德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第10篇

一、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重点要作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德育活动的内容要体现计划性。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是指导督促开展好德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意识、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我校每年的德育计划都把三月份定为植树绿化美化活动月,四月份定为普法教育活动月,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活动月,十月份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十二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每年都根据计划,按不同月份公布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2.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例如:中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3.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4.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5.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看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6.德育活动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系统、长期地对班级、学生参加德育活动情况做有效评价,会增强学生活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例如: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对班级活动、班级管理进行考核评比,制定“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评价”细则,对学生一年或整个初中阶段的品德都进行长期、系统的评价,会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德育活动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二、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四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上一篇:安全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争先创优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