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03:56:01

德育管理学论文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04

On Local College Post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ZHANG Minghao, ZHANG Linna, YANG Yi, JIANG Yideng

(Basic Medical College,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04)

Abstract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training i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cor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Current enroll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growing, bu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has yet to be improved.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local universities Masters Graduate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In this paper, the basis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medical innovation ability, for example, to talk about some of the experiences.

Key words post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local college

高校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阵地,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①相对于高校硕士研究生而言,创新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②(1)提出新的问题。(2)发现并纠正已有知识中的错误。(3)用新的方法解决老问题。(4)解决新的问题。(5)验证一种理论或假说。(6)用简单的方法解决过去用复杂方法解决的问题。但有研究显示,我国高校研究生在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③(1)科研实际参与度低。(2)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数量偏少。(3)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下面就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谈一些体会。

1 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针对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创新机制不足等问题,以基础医学院区级、校级重点学科及宁夏基础医学研究所为依托,建立研究生创新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制定研究生准入制度;设立教师指导研究生奖励基金;建立教师与研究生之间常态化的科研讨论制度;建立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制度。为研究生的自主创新提供实验和研发条件,鼓励在校研究生从事各种创新实验和创新活动,引导研究生选择创新性强及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跨学科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并自下而上地评选表彰一批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

同时,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展示研究生培养成果,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医学・科研・文化”为主题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通过“研究生英文文献读书报告会”、“研究生实验基本知识大赛”、“研究生实验技能操作大赛”和“学者讲坛”等活动,增进研究生和导师及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采取名师讲坛、专家点评、学术沙龙等形式,搭建常态化、高起点、多维度、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启迪智慧,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引导、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通过“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建立和“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举办的常态化,将构建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新模式,最终达到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重视研究生的德育教育,以德育教育促创新能力培养

医学研究生是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药卫生事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医疗作风、科学道德等不仅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本科生教育也有直接影响。为此,我们建立了“校、院、系”三级责任制,研究生学院党总支受学校党政领导的委托,要贯彻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方针,定期研究、交流、检查、督促德育工作情况。由研究生学院辅导员承担具体的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工作人员将业务管理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应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各项业务行政管理中。二级责任部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主体,具体负责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和业务培养,各学院以总支书记牵头,其职能是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培养的关系,研究、讨论、解决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类重大问题,组织适合研究生特点的各类教育活动,检查三级责任部门教育管理落实情况,表彰德育工作开展得好的科室和导师等。三级责任部门是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落实者,对研究生业务、思想、党建、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等全面负责。

由于研究生比较分散,单独活动较多,必须形成“党、政、导师、班团组织”管理网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其中发挥导师的教书育人和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作用最为重要。

3 构建合理的知识培养体系,夯实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

合理的知识培养体系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其重点是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夯实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

(1)课程设置合理化。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第一学期系统地设置必修基础课和专业课。从第二学期开始,各专业依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同时兼顾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特色,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指导性和启发性,灵活地设置选修课。并于第二学期末完成开题工作。从第三学期开始,研究生全面进入科研平台。(2)教学方式多样化。探索和改进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一方面要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打破传统的本科阶段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提问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研究生自学为主,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研究生真正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

对研究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尽量避免以单一的学分或的影响因子数作为其评价的唯一指标。建立多元化的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评价体系,即包含课程学习、是否达标,更应涵盖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学习与科研态度、参与学术交流、社会活动、科研实践等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科研及实践活动的热情,避免做科研只是为了发表能够满足毕业要求的论文,一旦达到标准就失去了学习动力的情况。

5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励机制作为现代管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激励研究生培养崇尚学术,致力于科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并以此鼓励研究生不断提高科自身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制订了研究生奖学金(助)实施办法和研究生奖励办法,设立了硕士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占奖学金总额的87.6%)、优秀奖学金(占奖学金总额的11.7%)和科研奖学金等三类奖学金,并规范了奖学金评定程序。制定《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及《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与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对研究生导师实行动态考核和评议,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导师的考核与绩效相挂钩,加大对优秀的导师和导师团队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同时对未完成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导师,坚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真正体现导师在研究生的创新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从而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6 加强导师和导师团队建设

6.1 加强导师和导师团队的培养

(1)坚持定期举行导师培训班,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及导师进行研究生培养及导师自身修养方面的讲座与培训,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核合格方具有导师资格。(2)通过实施导师负责制,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及培养质量与导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2 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

学院实行党政领导下的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如下:(1)提出年度招生计划并列入招生目录,承担研究生学院分配的入学试题命题工作;参加评卷、复试工作,提出有关录取名单的建议。(2)负责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3)负责制定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负责指导并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研实验、临床实践、教学实践、开题答辩、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等工作。(5)审定研究生外出学习计划。(6)负责组建导师团队,定期召开团队成员会议,共同商讨研究生培养中的有关问题。(7)协助学院和有关部门做好毕业生的鉴定工作,对自己指导的研究生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8)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提出是否推荐答辩的意见并协助做好论文答辩工作。(9)按学校有关研究生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合理并有效使用研究生培养经费。(10)完成同等学力人员开题报告、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等工作。(11)负责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专利)、各类获奖和荣誉称号、毕业生信息等的审核并提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复审。

6.3 完善导师的考核体系,各学位点负责人负责本学位点导师的考核工作

对本学位点的每位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中的履职情况作出合格、不合格的总体评价。考核成绩与学位点负责人及导师本人的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于本年度考核合格的导师,下一年度全额发放导师津贴;考核不合格的导师根据所带学生人数停发相应导师津贴。同时,学院对学位点负责人和导师实行师德及研究生学术不端一票否决制。

*通讯作者:姜怡邓

基金项目:宁夏2012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2 -321-07-04);宁夏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YJY1361);宁夏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2】321-12-45

注释

① 王红.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科教导刊,2015.1:47.

② 张惠君,苏清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的发展与困境[J].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8):33.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杨汉初级中学是一所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农村初中,之后十多年里学校疏于管理,教育质量滑坡,成为全县落后学校之一。1998年秋,祝祯同志走马上任,他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实施精细管理,打造优质教育”的理念,把“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作为校训。在学校管理中,从常规管理入手,制定了《教师考勤制度》等20多项制度,学校与班主任、课任教师、各处室签订《目标责任合同书》,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开展科研。不到两年,在校学生净增近千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自1998年来连续9年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质量提高先进单位”。2000年被市教育局命名为“示范初中”、“卫生先进单位”、“文明学校”。2006年被市公安局、综治办评为“平安校园”,被县教育局评为“新课改先进单位”、“教研先进集体”。2007年被县教育局评为“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同年中考升学率达86%,考入重点高中人数达53名,居全县第一位,创历史新高。

为了使管理进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学校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三项常规管理》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细节抓起,精细管理。教导处对教师的上课、自习辅导坚持节节查,备课教案等周检月查。对教师备课提出备目标、备背景、备活动内容等要求,备课要有板书设计,巩固练习题,要有课后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过“三关”,即语言表达关、板书设计关、情景设计关。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准确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动力的开发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为了打造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以“主体参与”为研究专题,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开展校本培训,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备课研讨、观摩课等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说课、评课交流、总结研讨,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在“教师成长工程”系列活动中,要求教师要“以课促教”,通过人人参与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思促教”,每周每位教师至少写2份教学反思,总结提高;“以研促教”,每周开展的“课例研究”为专题的教研活动;“以赛促教”,通过各种形式的赛教活动、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以帮助青少年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德育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中学生守则》等为切入点,狠抓养成教育。在多年实施的“文明礼仪行为达标”教育竞赛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养成教育十件实事工程”,具体内容有:感恩教育、唱好歌、诚实守信、文明礼貌、讲普通话等方面,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培养起良好的思想品质。

校长管理学校的优劣,与其责任感、领导能力、治校思想、文化水平和个人魅力息息相关。教育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作为一校之长的祝祯,十分重视自身的提高和学习。2004年论文《从达标课入手,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获国家十五规划主项论文奖。2006年论文《求真务实、质量立校》获得陕西省教育工作优秀论文奖,担任校长以来先后获“县级十佳校长”、“市级先进德育工作者”称号,而杨汉这块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正是由于有像祝祯这样敬业奉献的好校长而成为乾县有名的教育强乡镇。目前,以祝祯为首的校领导班子,正在带领全校师生群策群力,为创优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扎实工作,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教师人格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学者的早期研究主要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入手,探讨教师人格(尤其是智力因素等)与学生学习及成长的关系等问题。当前,国外教师人格问题的研究视角日趋多元,从早期的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视角发展为高等教育学、伦理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视角。在我国,近20年来,从各类教育心理学专著的专门论述到各种专业杂志对教师人格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均反映出教师人格研究资料的不断丰富。当前,国内外的教育重心已由“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有关教师人格培养的研究将以帮助教师完善自身人格,并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总的来讲,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表现、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成果往往着眼于共性,且从一般的意义上探讨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其影响,而针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从文化“涵化”的角度来研究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培育及其作用的成果却极少。因此,极有必要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其对大学校园文化的涵化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能力、气质、道德品质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人格魅力有真诚热情、乐于助人、想象力丰富、情绪稳定、善于自制、积极主动等品质[3]。它亦指美好人格所产生的巨大诱惑力和吸引力,并使受吸引者效仿和向往[4]。高校教师人格魅力是指从事高等教育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气质、教育教学能力对大学生产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5],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研究如前所述,其研究主题逐年日益细化,包括内涵、表现、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等内容,成果较为丰硕。

针对辅导员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而言,国内有关其人格魅力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以“辅导员”为主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相关论文共计15054篇;而以“辅导员人格魅力”为主题的相关论文仅有136篇,总体情况如下:(1)2012年发表相关论文17篇(包括硕士论文2篇),其主题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干部培养、班级管理和大学生人格养成的作用,及辅导员自身人格魅力的塑造与提升等;(2)2011年发表相关论文16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篇),其主题包括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认知、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机理、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及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公信力问题等;(3)2010年发表相关论文18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篇),它们主要涉及人格魅力的内涵和作用、提升途径及措施、人格魅力在思政工作及学生干部成长中的作用等;(4)2009年发表相关论文14篇(包括硕士论文3篇),其主题主要包含人格魅力的功能、角色定位、表现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及如何提高等;(5)2008年发表相关论文15篇(包括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4篇),其主题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作用、角色定位、培养途径及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研究等;(6).2007年发表相关论文5篇,其主题包括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等;(7)2000年至2006年共发表相关论文6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在大学生网瘾戒除中的角色定位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等;(8)1999年发表相关论文1篇,该论文只对政治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培养问题作了简略介绍。

综上而论,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文化建设的深入及大学生的思想诉求日趋多元,高校辅导员及其人格魅力逐渐被引起关注,相关研究日益深入和细化,尤其是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受重视。需强调的是,上述研究只侧重对人格魅力的描述,而较少以文化涵化为视角讨论辅导员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化作用,这也正是笔者所要探究的问题。具体到辅导员人格魅力,有学者认为辅导员人格魅力主要是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影响”,改变大学生心理、行为、生活的重要力量[6]。其人格魅力的内涵主要包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情友善、关爱学生、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淡泊名利、正直无私、胸怀宽广、志存高远[7],借用尼采的话,即“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一言以蔽之,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和文化涵养直接影响学生,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涵化研究最早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在人类学研究中,它是文化变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两个或以上不同文化体系间由于持续接触和影响而造成的一方或双方发生的大规模文化变迁,是一种文化适应其他文化的过程[8]。实际上,在文化涵化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3种情况。(1)在涵化过程中,由于变迁力量过大,致使许多人不愿意接受他文化,从而产生排斥、拒绝、抵制或反抗现象。(2)在协调他文化与自己传统文化体系的过程中,由于协调方向的不同,其结果表现为2方面:一是逐渐失去本文化的特点而接受他文化的影响,成为他文化的一部分;二是产生与各自原有文化均不相同的新特征,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单一文化。(3)在接触、选择、采借的过程中接受某些文化成分[9]。辅导员通过工作和生活展现自身人格魅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即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使其在涵化过程中接收、适应他文化,进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

二、辅导员人格魅力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涵化方式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称学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以具有大学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社团活动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10]。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密切,可以说,辅导员人格魅力是高校向学生传递文化信息、价值观念、认知观念等内容的媒介。另外,辅导员人格魅力还可以整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文化认同,使之主动融入校园文化,进而促进校园文化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具体而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涵化作用方式可分为以下3方面。

(一)以品德影响品德辅导员以提升自身品德修养为前提,以建立起与学生的互信关系为基础,通过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诚地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11],进而作用于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并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氛围。辅导员每天与学生打交道,他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受到学生的重视,成为学生效仿的目标,辅导员的诚信观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诚信观念的形成,其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诚信行为对大学生践行诚信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辅导员讲诚信有利于促进学生诚信人格的形成、诚信校园环境的培育。此外,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也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而辅导员应先加强自身的团结互助精神,进而感召学生主动关心学院的事务、关心班级的活动、关注同学的冷暖,并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

(二)以行为倡导行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深入,高等院校的管理也正逐渐进入民主化和法治化管理的机制范畴,尤其是学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而辅导员正是建设和营造“民主、公平、公开、公正”校园文化和氛围的重要参与者[12],其做事风格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绝大部分的学生。“身教重于言传”,辅导员通过加强自身行为处事能力,将“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理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适时向学生宣传和解释国家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收集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向上反馈,切实落实民主治校;在学生干部选拔、各类奖学金评定、困难生认定和各种竞赛活动评比中,维护每个学生平等竞争的机会,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实现和维护公平、公开、公正。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处事方式,势必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榜样示范,有利于营造“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以理念塑造理念在以往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侧重于制度管理,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塑造健全的良好人格。因此,“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价值,彰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成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所有高校教师的重要理念。辅导员既是大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更是大学生的服务者、引路人,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新世纪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与需要,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创造并保持清晰的成长轨迹,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成长道路上不断健全人格,完善自我[3]。总之,辅导员应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常规的教学和工作中去,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而影响乃至塑造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健康理念。

三、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培养途径

综上所述,辅导员对大学生及大学校园文化培育有着重要的涵化作用,因而塑造、提升和完善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成为必要之举、当务之急。总体而言,辅导员人格魅力的生成和完善有赖于自身的理论学习、品德修养、实践锻炼,以及学校的培养机制和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以自我学习塑造人格魅力辅导员人格魅力是自身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集中体现,因而,辅导员首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在读书学习中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须不断丰富知识结构,潜心学习先进的思想理论、教育理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基本知识,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用知识和能力因势利导地给学生以启迪。

(二)以加强品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李岚清曾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高尚的师德是一本好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样,辅导员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做到诚实守信、宽厚待人、谦恭低调。那么,如何加强品德修养?一是着重加强自我认识,对自己的能力、品德、行为等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逐步进行完善;二是着重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工作上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学识和行动去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启迪和激励。

(三)以实践锻炼完善人格魅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学习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进而形成高尚的人格魅力,辅导员亦是如此。当前高校辅导员大多较年轻,工作经验较为有限,因此他们亟需加强实践锻炼,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累积经验和提升工作能力。一是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二是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技能比赛、社会活动等,以增加阅历和保持创新力;三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心为学生服务,躬行实践并以此教育、感化和引导学生[14]。

(四)以高校培养机制和校园文化生态影响人格魅力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和发展与高校的培养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及校园文化生态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辅导员工作事务琐碎繁杂,学习交流、进修培训的机会甚少,与此同时,学校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上却倾向于专业教师,这造成辅导员的培养呈现出“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现象。教育部于2006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这成为高校进行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高校有待于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以此促进辅导员高尚人格魅力的形成。此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态也是影响辅导员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富足的物质文化、和谐的制度文化、开放多元的精神文化都在不同层面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辅导员健康人格的形成。因而,营造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生态,势必将促进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并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经管类 研究生 学风建设

随着研究生扩招步伐的加快,高层次就业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竞争本应促进研究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从教育部的重要讲话和媒体的报导中,我们发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却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由内外两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共同影响着研究生求学阶段的人力资本形成。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部影响因素包括:自身的理想和目标、天赋、努力程度;外部影响因素包括:导师指导、所在学院学校的学风,学校学科基础等。在众多因素中,本文选取学院、学校比较容易掌控的学风建设因素为突破口,尝试探讨研究生学风与研究生培养的关系,并介绍经济管理学院促进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学风和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学风是广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和学习纪律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营造出“勤奋努力、积极拼搏、治学严谨”的学习风气,不仅有利于研究生打下夯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对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正如温校长在研究生入学教育中所指出的那样:“勤奋是一切美德的集中体现。”

学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过程是学风中的积极因素作用于大学生的内在认知结构,引起内在的矛盾思想运动,通过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过程。学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得学风建设与学生工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对学生治学精神的培养,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树立正直做人的目标等。

学生工作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保证育人方向的正确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创建优良学习环境,实际上包含着德育工作的内容。诸如: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三观”教育;举办学术讲座、名家讲坛、学术沙龙,倡导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开展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服务,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育人环境,等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在内涵和形式上是互相包容的,也是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常抓不懈的中心任务之一。

二、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习特点

经管类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很多研究不可能通过实验室进行严格的控制,利用精密仪器加以严谨的测算和估计。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在经管类专业体现研究生教学培育环节中:主要通过阅读文献、书籍,社会调查和调研,聆听学术讲座、掌握前沿方法论等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了培养“研究型人才”,经管学院研究生教育尽量把研究生培养计划压缩,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因此,我们能看到自然科学研究生在实验室中热火朝天的做实验的同时,也能看到经管专业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处科技楼中勤奋读书、认真写文章的身影。

研究生层次的学生普遍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知识面广,具备较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也比较高。我校经济管理类研究生中一半左右是调剂来的生源,其本科专业多数是非农业经济与管理类。一些学生在入校不久就立下了考博士的目标。在平时的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感较强,他们对本专业怀着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在学科科研上有所创新。此外,他们热切希望通过和名师的学习交流开阔视野、紧跟经济发展脉搏,并且将所学知识联系实践,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能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因此,学院开展营造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活动时,需要结合本学院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经管学院的具体做法: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科研成果斐然

1.研究生学术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在分管院长主持下,经管学院研究生管理条例《***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汇编》(以下简称《管理制度汇编》)颁布实施。本条例对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例如:研究生的要求、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研究生课程学分修订等。结合条例的颁布,学院还召开了研究生导师会议,要求研究生导师增强对研究生培养的责任心,突出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师核心作用。

2.积极开展学术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经管类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多个环节可以增进其对专业知识的提高,即:看专业书籍、听学术讲座、专业论文的练笔。2007年度累计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36场次,其中校外知名专家莅临我校29场。为了更好地督促研究生拓展知识面,关注学术前沿,学院还制作了针对研究生的学术讲座登记卡。学院基本上在每场学术讲座中,做到精心组织,严格学术讲座考勤制度。

3.组织第六届“经济学观察”活动,推动研究生对外学术交流

学院每年举办“经济学观察”学术征文活动。每年一度的经济学观察秉承着“崇尚学术、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努力方向,旨在促进研究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社会经济现实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学院认真筹备:征文的通知拟定、案例选择、专家评审、论文格式修订,以及最后阶段的刊号批文和付梓印刷。学院还鼓励研究生积极地向本专业学术期刊投稿。在2007年制定实施的研究生《管理制度汇编》中,明确要求研究生毕业前需要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级别。

4.搭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沟通平台,创刊学院学术刊物“经世济言”

为了营造学院本科生较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专业认同感,搭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交流平台,领导带领经管研究会创建学院第一本学术刊物《经世济言》。刊物中既有博士生的鲲鹏宏言又有本科生的雏凤清音,使学生们面对瞬息骤变社会经济现象触觉更加敏锐。此外,学院认真推动研究生对外的学术交流,组织好企业参观调研,先后组织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虎头电池集团、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可口可乐等近十家企业,让研究生更好地了解了企业运行和行业知识。

参考文献:

[1]柳萍,高健.农业高等院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问题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03(10):74-77.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要的地位;班级管理论文交流;榜样作用;精神推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139-01

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各级各类教师都肩负着树育人的神圣职责,而班主任就是这支育人大军中的主将。可以说德育工作的成效性的大小取决于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投入大小,它包括知识、经验的投入,时间、情感的投入,工作方法、方式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改进,也取决于班主任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学校的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班主任既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又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当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停止时,则班集体的德育工作就会有声有色,生动而富有成效,就会对学校的其它工作产生极大的良性的推动作用,反之,会使学校德育工作陷于被动的局面,影响学校的其它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提升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主将作用,必须做到:

一、 正确认识班主任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直接领导者,是班集体建设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直接参与学生活动和引导、干预学生最多,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最高。从实际工作来看,如何在学生中培养和树立以及运用这两种优势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切实解决的问题。不少班主任只注意树立权威而乎视了情感的培养,在工作中只重管教,或者只注意情感上的投入而乎视了权威形象的树立,在工作中只重情理而少管教,造成实际工作效果都不理想。而能把这两种都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班主任总能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成功。

二、 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

1、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胜任班主任工作

要看到青年教师那股不服输、不畏艰的锐气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以及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工作方式,正是他们的优点和处,是他们初做班主任工作的必要基石。

2、鼓励班主任在服从学校全局的原则下,灵活自主地开展工作

学校要保护班主任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允许他们在一定的原则内有小的工作失误。在实际工作中不影响全局的工作小失误不能过多地深究和责问,相信实践自会纠正和不断完善。

3、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

用研讨的形式重树和更新教育及管理理念,用研讨的形式去寻找平时工作中的不足,去寻找更优的工作方式和更优的工作途径。

在学校中行之有效的班主任研讨活动一般有以下行式:(1)月班主任工作会。在月班主任工作会上,可以通过总结上月各班工作和布置本月工作来不断促进班主任的工作的规范性,能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使工作方式、方法得到明显的提高。(2)班级管理论文交流。通过论文交流这一形式,不断地促使班主任在平常的德育管理中去总结经念、去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和新的工作思路、去寻找德育管中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在理论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去实践理论。从而提高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重要的地位。学校有意识地收集在当前的德育管理中所反应出来的比较有共性的问题或者急须解决问题进行甄选,然后确定一个研究科题,组织和发动班主任展开相应的科题研究,在研究中去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持和行之有效地操作办法。

三、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

班主任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点之一。抓住了班主任管理也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管理的关键。学校在制定学年计划时,有必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校长亲自管理的几个重要工作之中,以突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对班主任的管理学校应有长期的工作计划和短期的工作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计划使得管理有序,目标使得管理能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德育管理的主将,对其本身及其行为的管理要切忌形式主义,切忌“口号”管理。必须有科学的计划和现实的目标以及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四、发挥激励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在评价班主任的工作时不能不反思作为管理者自己在班主任的激励上所做的工作。而科学适当的激励措施会促使制度转化为自我需要,会把约束变为动力。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中尤其需要学校科学合理适当的激励。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渴望获得认可、获得同事尊重、希望成功等的心理需求是激励的基本出发点。

1、注意奖惩在激励中的作用,充分停止奖惩的功效。要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有机进行结合。奖励是自身价值的一种社会认同。适当的奖励可以持续激发工作热情。

2、学校要创设条件给班主任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通过一定的工作使其才能得到上级或同行及社会的认同。

3、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榜样既是一种精神推动力,又是一种工作方式方法的借鉴。树立榜样,既是对优秀的肯定,也是对后进的一种诫免。

4、学校要重视领导者的行为同样具有激励作用。在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中领导者的行为起着很重要的激励作用,它表现在领导者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关怀和领导者自己以身作则方面。这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激励非常重要。在学校工作中如何调动和停止班主任的育人才能、组织管理才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会不断的注入新的内容。但培养和管理始终是其最本质的内核。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来,张完三中落实郸城县教体局“稳定、质量、安全”六字方针,围绕张完中心校“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群众满意教育”目标,锐意课改、求实创新,不断提高办学品位。

稳步前进的张完三中

张完三中位于张完乡政府北2公里处,占地40余亩,在校学生1000余人。拥有标准化教学楼1幢,宿舍楼3幢,餐厅2座,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近年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狠抓两支队伍建设,狠抓教改教研,服务学生发展,细化过程管理,注重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德智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学管理示范学校”、“周口市示范性学校”、“周口市规范化管理学校”、“周口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县级首批十佳窗口式学校”、“郸城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郸城县一高生源基地”。教育管理经验和特色教育教学活动多次被《教育时报》、《周口日报》等媒体报道。

优质的人才保障

唯有名师才能兴办名校,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张完三中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张完三中首先加强领导班子业务素养和团队形象建设。教学上,备好课、上好课、听好课、评好课;管理上,权责清晰,分工明确,实施目标管理,创造性开展工作,把常规管理摆正、挖深、拓宽。班子每一个成员都成了名副其实的排头兵、领头雁,成了教师工作的榜样和方向。

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不断强化两个常规管理,使教育教学个性鲜明、规范有序。通过学习和培训,教师们都能围绕新课标生成教学目标,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教育教学目的更明确、效果更明显。仅2009年一年,该校教师就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教师报》、《教育时报》、《周口日报》等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

在发展中创新

发展是生存的保障,创新是发展的前提。该校以课改教研为重心,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设计课改流程图,开展高效课堂实验。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堂清日结”的十六字教学方针,组织教师读教育著作、听专家讲座、看名优教师课例,学习县教体局编写的《教研员业务素质读本》。开展小组学习实验,开展写字课、日记课、朗读课、复习课实验。目前,该校课改理念已初步形成,流程明晰。

充分发挥九年级的龙头带动作用,以龙头带龙尾。李中亮校长亲自负责九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广泛听取师生建议,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人财物向九年级全面倾斜。并聘请西安外国语学校的本科毕业生担任九年级课程。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中招誓师会,为师生鼓劲加油。学校中招成绩连年上升,七、八年级教学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创办了“沉喧”文学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多篇学生作品在《德育报》、《大河报》、《作文指导报》、《周口晚报》、《周口人文小小作家》发表。关于日记课的论文《日记,师生共同的课程》在《教育时报》发表。

强化德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为加强德育教育针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八荣八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一日常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文明礼仪》等德育教育内容,开展《弟子规》师生共读活动,并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深化传统美德教育。

目前,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逐步养成。校内纸屑有人自觉捡,遇到困难有人主动帮,整个学校秩序良好,师生精神风貌健康向上。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7篇

一、关于德育思想的超越

长期以来,我党一向重视人的思想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生命线”和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等学校里也强调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但是,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我们对研究生德育的自身规律缺乏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陈旧、落后。因此。尽管我们的教育者很辛苦,做了很多事,但在研究生思想深处还有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没有能够解决。一些从国外学成回国的导师和博士生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国内的研究生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判断的标准,找工作就是要钱多。在国外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压力很大,而国内研究生很轻松,拿个学位很容易,因而有些人觉得生活单调,缺乏一种激情和持久的动力。他们感到这种状况是十分可悲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研究生对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反而将此看成是束缚手脚的枷锁;还有一些研究生认为政治理论课炒冷饭,空洞乏味,没有实际作用,上课打不起精神,或干脆看其他书籍。这些情况在研究生中的表现比较普遍,说明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没有真正到位,我们必须在德育思想上有所超越。

(一)统一模式的思想教育格局应该打破

也许是因为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教育方式的束缚,以往的研究生德育工作几乎采用同一模式的思想教育格局:同一层次的研究生上同样内容的政治理论课;从事思想工作的政工队伍习惯于用同一工作方法去对待不同层次、不同经历、不同背景的研究生;开展德育活动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强行令其参加,将出席与否作为德育考评的内容;在德育管理中往往过于强调了“管”(管头管脚、管秩序、甚至还要管卫生)和“灌”(向学生灌输管理者的思想,其实有时灌输的思想未必正确),而忽视了“引”和“导”(引导研究生自己去思考……)。

近年来,这种格局有所改变,凡是德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高校,往往都是实事求是地按照实际情况安排工作的。例如某高校根据国家对博士生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拘泥于某一教材,不死扣教学时数和死板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改革,采用“集中强化、综合参与”、“课堂研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课程教学的后续效应”等综合措施,提高了博士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传统看法

研究生德育工作是作用于人的思想,其效果往往难以度量,其结果往往容易被忽视,德育工作成了软指标如人们口头上讲的:“敏感时期抓一抓,工作忙了放一放。”在德育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德育的传统看法,又出现了一些偏差:过于强调政治教育,忽视了对祖国优秀文化和民族传统的教育,以致一些学生忘记了自己的老祖宗;工作急于求成,缺乏对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的了解忽视人文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等等。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改变对研究生德育的传统看法。对研究生培养的最后结果可用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来衡量。研究生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完成的学位课程和科研论文表现出来,将来直接用于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有形价值,人们往往很重视;而那些以人的科学素养、人生观、价值观、协作精神等表现出来的思想和精神是无形价值,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说明,随着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提高,知识技术积累越多,这种无形价值对人才成长的影响越大。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是培养人的道德和理想,塑造人的精神与灵魂,直接作用于人的无形价值。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里、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人的无形价值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现在的人才市场上很多用人单位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等就是个明证。这应该促使各高等学校和研究生本人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重视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无形价值,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全面素质要求。

同志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超越前人,后人也必然会超越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让我们感到,目前研究生的德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研究生德育规律缺乏研究、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导师教书育人的状况很不平衡、德育的内容和手段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等等。遵循同志指示,我们要不断实践,突破前人,与时俱进,这就要思考研究生德育如何创新。

(三)潜心研究德育理论和研究生德育规律

德育理论研究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各个学科。国外学者指出,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国内学者也提出,“可以预见,从多学科整合的视角研究道德教育将是未来理论研究的方向。”研究生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根据德育工作的现状,重视德育理论和德育规律的研究,我们要将德育工作当作学问去做,当作事业去追求。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些研究生德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历史责任。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这些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德育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确实也总结了不少工作经验,发表了不少德育方面的论文。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脚印,翻阅一下所写的论文,不难发现,我们确实缺乏德育理论功底,也会猛然醒悟,我们已进入21世纪,现在是该静下心来、深人进行德育理论研究的时候了。

研究生德育是神圣的,又是微妙的,它有着自身的规律。我曾与一些研究生德育的领导者或管理者探讨研究生德育有哪些规律,但他们会坦诚地告诉我,现在正陷入繁杂的事物中,许多事剪不断,理还乱,只能凭感觉和经验行事,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规律,只要能保平安、不出事就好了。

由于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培养高层次人才就缺乏底气,容易按习惯和个人意志行事。研究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个性特点是什么?不同经历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的潜质?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研究生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和心理要求?研究生们经常在想些什么、业余时间在做些什么、他们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正是这些关键问题上,一旦驾驭不了研究生的思想规律和研究生德育规律,德育工作就会碰壁,其效果不佳也就很自然了。

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就会把思想教育工作看成单向的灌输。使鲜活的教育变成枯燥的说教;将已是成人的研究生,当作中小学生教育;对研究生缺乏起码的信任,组织活动、开展工作不太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研究研究生德育规律,对德育工作就会缺少“控制权”,容易为“风”所动,为“情”所驱,跟着领导转,凭着感觉走。例如,提起实施素质教育,就认为多搞些活动、多听些报告,造出气氛;提起创新,就是抓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提起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组团或组队去山区、农村、边远地区送科技下乡,为当地人民医疗服务或支教。当然这些都是实践,也是很好的教育方法,但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我们还应该更重视学生在学校和就近的地方进行各类实践。

如果我们真正重视德育理论和研究生德育规律的研究,德育工作就可以少走弯路,我们德育工作者也就会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二、关于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改革的思考

德育思想的超越、德育内容的创新和德育方法的改革,都必须通过德育管理去实现。因此,德育管理改革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特别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改革:

(一)必须特别重视德育管理队伍自身的提高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管理者必须先受管理。在研究生德育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者(当然包括管理者)的人格、知识、才能、情感、意志等。

厉以宁教授2002年12月16日在北京大学第二届文科论坛的演讲——“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员”,对新世纪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论述,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厉教授认为新世纪的管理人员应具有创造性、制衡观、责任感,同时要具备知识、方法、视野。我们的德育管理干部不妨读一读,从中一定会领悟出许多道理,并激励自己向这样的方向努力。德育领导者也不妨读一读,由此进一步重视对德育管理干部的选拔和培养。通过双方的努力使德育管理队伍能适应21世纪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二)摆脱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从形式上来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在注意克服政治与业务“两张皮”的管理体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要渗透到业务培养、业务管理、就业指导各个层面。但在实际工作中,某种程度上仍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1.决策领导层彼此沟通不够。按照常规,德育工作由校党委管,业务行政属校长分管。分管书记和分管校长一般都比较忙,往往忽视了相互通气。今后要形成一种机制,让领导层在一些德育大事上相互沟通,形成共识,以保证党委领导线贯彻执行,行政领导线保证支持,从而使双方形成合力。2.具体管理部门相互协调不够。德育管理部门与业务行政管理部门也经常处于忙碌状态,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即使均为研究生院的两个处或办公室,彼此通气也不多。3.管理干部间的协作不多。大家同是管理干部,由于分工不同,各管各的事,较少关心和了解对方的工作。由于以上弊端的存在,造成某些工作的重复劳动,客观上妨碍了工作效率和德育成效的提高。

(三)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从行政干部直接管理德育转变为服务于德育

有一份颇有价值的资料,说的虽然不是研究生的德育管理,但可带给我们许多启迪。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1999年度世界47个国家和地区政府竞争力排序,中国政府在债务方面国际竞争力不错,指标有3个,在财政政策调控能力方面甚至有4个竞争力指标排名第1位。但在政府运作效率方面的竞争力不佳,使得中国政府综合国际竞争力1999年世界排名第16位,比1998年排第5位下降了11位,是47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中下降位次最多者。世界各国均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但是对于我国管理体制能否适应WTO规范,却颇有微词,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人世”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国家领导层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不少地方政府面对这一挑战,提出要从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效率着手,要以直接管理经济逐步转变为服务于经济。

当然经济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区别,我不是说完全用管理经济的方法来管理研究生德育,而是从这件事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研究生的发展规模一再创历史新高,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效率如何创新?如何与时俱进?我认为我们研究生德育管理创新的内核就是使我们的管理要真正服务于德育。这是因为:

第一,德育的大政方针是由学校党委确定的,德育管理干部的任务就是贯彻执行,创造性地工作,使党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导师是“教书育人”的关键,学生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管理干部的任务是为导师“教书育人”和研究生的“四自作用”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管理即服务”这是符合管理学基本原理的。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的伟大管理教育家法约尔将管理这一职能活动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润、控制”五个方面的职能,他还第一次提出,管理理论具有普遍性,视管理为一门科学。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大职能最后都落脚到服务于企业和事业的发展。

(四)围绕教育的四个领域开展德育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个讨论2l世纪教育的报告中说,教育有四个重要的领域,认为不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4个“learn”,即learntoknow、learntodo、learntotogether、learntobe。这4个learn同样适合于2l世纪的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德育应该围绕这4个领域开展工作,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适应21世纪的需要。

第一个是learntoknow,就是告诉你怎样知道所需知识,得到所需知识。对研究生来说,重视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是必然的,德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从未来的需要和世界的眼光出发,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要注意人文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构造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要教育研究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紧跟学科领域的前沿,注重知识的创新和应用。

第二个是learntodo,即告诉你如何学会做事。对研究生来说就是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研究生教育要为学生创造实践和动手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是learntotogether,告诉你怎样和别人生活在一起。作为研究生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国际精神,能与人协作共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对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高级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要。这里的together不仅仅是人类,还包括人类和动物之间如何共存。在今后全球化的环境下。谁不学会together,谁就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要特别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使研究生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国家,正确对待社会,正确对待环境,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最后一个就是learntobe,就是告诉你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又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培养的研究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同时他们也应该是有爱国心、责任感,奉献事业、为人民服务、献身科学的人。人文科学凭借美学和伦理学对怎样做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目标,美学讨论什么是美的,伦理学讨论什么是善的。德育工作如何贴近研究生的思想实际,对研究生进行人文教育,并对真、善、美赋予时代的内涵,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研究的问题。

围绕着4个“laern”开展研究生的德育工作,这既是德育管理的问题,也是德育的内容问题,实质上还是人们对教育“质”的认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当丰富。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如何自觉地教育学生实现4个“learn”,其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的。这一重任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8篇

来凤一一、指导思想

以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胡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探索班主任工作艺术,强化科研意识,搞好研究工作;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资,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学工处、教科处和年级组工作计划的要求,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团结协作,奋力拼搏,为保证完成学校下达的高考指标而进行班主任的开拓性工作。

2、强化德育教研,突出德育实效,使德育研究迈出新的步伐,进一步优化各班班风、学风。

3、保质保量完成学工处、教科处下达的各项任务。

4、采取更合理的办法,协助学工处按照《来凤一中教师考核评估方案》中的“师德师风考核”要求,做好对班主任的考评工作。

四、措施与要求

1、继续将德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我校“坚持教育为每位学生终身幸福服务”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来凤一中2005——2006学年度德育计划》的各项要求。突出以“四有”为主题的素质教育和以真才实学接受祖国挑选的育人特点。加强情感投资,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2、本学期德育教研主题为:“继续注重心理教育,强化应试心理的调适,从而以平常心迎接高考”。围绕这一主题,各班主任要以心理教育为切入口,加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平时要有意识的针对学生的考试心理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适应外界情况的变化,使自己的资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狠抓理想、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目标、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结合案例,适时警醒学生,懂法守法,认真抓好好、中、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各班主任可落实本班教师与“临界生”的帮教组,可采取个别指导、分层会诊、集体动员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把提升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并建好各班受处分或问题学生的帮教转化的档案工作,总结后进生转化经验,探讨后进生转化规律,做到有据可查,以稳定学习、生活秩序。

4、继续重视上好班会课,写好教案,以体现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的育人功能。学期结束时,要有论文或心得交学工处。

5、抓好“主题板报”的续办工作,丰富“墙壁文化”,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对生活中“真善美”与“假丑恶”识别能力。

6、狠抓音、体、美等特长生的管理和补习工作。反复抓,抓反复,以极大的耐心、诚心和决心稳定他们的情绪,树立他们的信心,落实他们的文化课补习,以确保高考指标的圆满完成。

7、建立班主任走访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适时、适可走访家长,取得家

长的关心和支持,整合教育资源,推动班主任工作顺利而有序地展开。

8、做好学生考前心理辅导;耐心指导学生填报志愿并整理好学生的各项档案资料。

9、应学校“强化年级管理”之要求,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高三年级的教学检查和管理中去,做到有序有效。

10、搞好年级班主任教研组的日常管理,完成学校、年级组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总之,各班主任要始终以关爱的态度培养学生,以细心的言行善待学生,以勤奋的工作带动学生,以严格的要求管理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如既往地抓紧班级常规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向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凤一中高三年级班主任教研组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记者:在我国目前近千种管理学教材中,您主持编写的两种管理学教材特别耀眼,有着近50万册的年均销量。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来,这两种教材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势头,用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话来说“几成管理学教材的经典”。您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您理想中好的管理学教材应该是什么样的?

周:在高校教材自主选择的大背景之下,这两本书所以能长版畅销,我想从内在原因看,应该是其内容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满足了市场的需要,毕竟管理学教材必须努力为实践服务,并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外部环境看,近二十年来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管理类教育迅猛发展的时期,市场需求很大,我们的书出得早,因而较早地得到许多同行老师的应用、帮助、认同和厚爱。

我理解,一本好的管理学教材,不应当只是空泛的理论阐述,而应该密切联系中国和世界管理的实际,尤其是对那些震撼人心的关键性事件,教材在内容上不能回避,理论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要有解释力。一本好的管理学教材,应当是把管理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行为来研究,不只针对大企业、小企业也针对其他组织,不只针对企业管理者、政府公务员也针对每个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要具有普适性。一本好的管理学教材,不应当是陈旧概念的堆砌和陈词滥调的组合,而应当动态地及时地反映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迅速变化对管理带来的影响,并预测未来的发展。

记者:听说您刚刚在北京开过高教版《管理学》第四版修订的读者见面会,和前两版修订一样,听取了不少高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这一次修订将会有哪些新变化呢?

周:2013年高教版《管理学》即将迎来第四次修订,复旦版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也正在进行第六次再版。这两本书确实倾注了我们整个学术团队的心血,我要求我们的作者团队,必须以对用这两本书的广大老师、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严谨、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用写专著的要求来写教材。说严谨,是说在内容框架的科学性上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说务实,是说要脚踏实地,结合中国的实际,不能“拿来主义”,要有实用性;说创新,是要与时俱进,要有前瞻性。所以,对于每一次的修订与再版,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必须对得起每年50多万读者啊!

说到这次修订,最主要的变化有两点,其一是要更加深刻地认识“经济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既包括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比如富士康事件,就是“全球制造”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的具有代表性的管理问题;比如全球性经济危机袭来的时候,中国的管理者如何处变不惊,他们在危机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改革与创新就是我们管理学教材生动鲜活的案例。其二是要更加充分地反映“信息化”时代催生管理革命的紧迫性,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管理的方式方法、运行规则、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至于社会生活方式和某些行业的生存状态。这两点,我们力图在新一版的教材中能有更多体现,同时要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我非常认同美国管理学会主席徐淑英教授去年在波士顿举行的美国管理学年会上提出的,管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从“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转变为“最有益于世界的”。我们写管理学教材以及讲授管理学,应该站在“让普通人的生活更美好”的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活,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记者:这些体现在教材内容上的变化,让我们更理解刚才您说到的一本好的管理学教材的特质,也深深地感受到您作为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周:我经常收到全国各地许多学校教授“管理学”课程的老师和广大读者的来信,对我们的教材进行点评或者提出这样那样的修改意见。每当我认真阅读这些信件时,信中的真知灼见和深厚情谊,都使我受益匪浅。高教出版社做过《管理学》一书的统计,自2000年8月第一版首次出版到2012年的这十多年间,累计发行量已超过300万册。算下来,两本书的总发行量肯定超过了600万册。于我,不是为这个庞大的数字所陶醉,而是感到无比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几百万册的销量意味着对几百万读者的责任,大到管理学学科理论体系,小到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对莘莘学子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把每一句话的斟酌、每一个字的勘定都放在心上。从另一方面讲,能有这么多人读我们的书,我们通过教材能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也许就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吧。人生苦短,我深信这两本书的存在,可能比我的生命更长久。

记者:回首26年前您的第一本管理学教材的酝酿和编写,到现在这两种教材承载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框架被广泛认可,能否请您回顾一下重建中国管理学理论体系的过程?

周:1987年夏天,全国许多著名高校的管理学者曾在长白山开过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研讨会,一起讨论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和重建管理学理论体系的问题。会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向市场经济的发源地——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我们不必也不可能重建管理学体系,把美国大学中最优秀的管理学教材拿来翻译、应用就行,用不着自己编写教材。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西方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但管理学毕竟是涉及人的科学,而人的思维习惯、意识活动必然与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国情密切相关,所以结合国情重建中国自己的管理学理论体系,应该是中国管理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我个人是持后一种观点的,在美国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不可能都适合于中国,即使具有同样东方文化背景的日本的管理方法也不能照搬。所以我主张借鉴和学习的同时必须与国情结合,不能拿来主义,观点与当时还是年轻编辑的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刘子馨教授一拍即合,这也是我们编写出版第一本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缘起。

记者:如今再看这两本书重建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您认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周:应该说这两本书重建的管理学理论体系,较好地贯彻了“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的方针。从理论体系上来说,基本上采用了美国经典教材中常用的以管理过程为顺序,以管理职能为模块的构建框架。但对于书中的内容、方法和案例,我们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取舍、增加和发挥,实际上是将管理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起来。这是第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个突出特点是较好地体现了“博古通今、厚今薄古、古为今用”的精神。书中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都做了必要的阐述,对新中国成立后管理思想的演变,特别是以“两参一改三结合”为代表的企业管理经验作了必要的分析和批判,有肯定,也有否定。其实,管理的实践和理论是与各个民族的文明史和各个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比如重“道”,比如守信,在中国的《管理学》教材中不应该缺席,植根于本土的“中国管理思想”可以为今天的管理工作所用。

第三个突出特点是把创新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进行深入阐述。这是以前所有中外《管理学》教材和文献中从未有过的。今天创新的重要性愈来愈被实践所证明,无论是国家、政府、军队、企业以及一切组织甚至个人,其活力的来源全在于创新,创新作为管理职能已被我国广大管理学者所认同,但在二十多年前提出这个观点,是要有一点学术勇气的。

第四个突出特点是书中首次提出了管理学的四条基本原理,即人本原理、系统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实践一再证明,人类的任何管理活动都必须遵守这四条基本原理,才能取得成功,才算是科学管理。这也是前人没有系统提出过的,但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开始,所有的管理学研究都是围绕着实现和完善这四条基本原理进行的。所以提出四条基本原理也应视为是我们在管理学理论上的突破。

总的来说,无论是“洋为中用”,还是“古为今用”,“创新”,或是“四大管理原理”,都是要立足中国的现实,为中国的现实服务,为中国的实践所用,这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管理教育中国化”。理论体系的重建也是一样,这是一个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迄今为止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只是学习过去、立足当下,世上绝没有永恒、没有止境。

记者:您非常看重把“创新”列入管理的职能,这也是您的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独创之处。您是否可以进一步谈谈创新的要义?

周:在我们构建的管理学理论体系中,首先提出并始终坚持,创新应作为管理的职能之一,甚至是管理职能的核心。管理的理论、原理、方法及各项职能都需要创新,创新也深刻改变着管理,同时创新需要以其为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在管理中处于轴心地位。我和陈传明教授提出过“管理=维持+创新”的观点。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是创新的逻辑延续,卓越的管理是实现维持和创新最优组合的管理。面对“山寨”产品比比皆是的现状,我们更要强调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创新还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引导,包括管理学教材的编写也是一样,要基于对现实的观察和调研,更要前瞻性地提出一些观点和主张,比如在我们的教材里就较早地认识到管理教育中重视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开设专章论述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这比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整整提前了十年。管理更重要的作用应当是“防患于未然”。

记者:您的很多弟子,毕业之后都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是不是也与您将创新的理念渗透在教学中密切相关?

周:在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非常重视创新,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贯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比如我们对论文的创新点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甚至有学生因在此方面有欠缺而没有毕业。还记得早些年信息技术应用还不是很普遍,我有个博士生到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查阅文献,光复印带回南京的资料就有40多公斤重, 报销了4000多元的资料费,那个年代可不是个小数字。要创新,必须要有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借鉴作为基础。

我认为,管理学的教学,不仅在于给学生讲授管理学的知识,更要帮学生找到管理学的坐标系和研究管理学理论的知识框架。同时讲授管理学的过程,也伴随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与时俱进,创新思想的潜移默化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应该是非常有益的。

你说到他们中间不少人在做创新性的工作,我想也和他们在工作中比较注重实践中的创新,能够也更善于把一线的鲜活经验,尤其是那些理论上没有反映的经验提炼和总结,并加以推广有关吧。管理本身应该具有超前性,好的管理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具备应用所学理论

指导企业管理的能力,能为所在企业引入前沿的战略管理理论与先进的方法,指导企业的发展,这也是管理学学习的意义所在。

记者:您一直十分强调实践,您的许多弟子曾不约而同地谈到您设法为他们的调研活动提供支持,是这样吧?

周:理论来源于实践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管理学理论体系的重建与完善、管理学教材的编写,同样也适用于管理学教学。所以我认为调研工作非常重要,这应当是整个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际上也是管理学如何结合国情、如何本土化的问题。

记得当年写教材的时候,我们写作团队曾几次共赴苏锡常地区的乡镇企业做调查,深入车间班组、作坊工场,与“草根”企业家促膝谈心,了解乡镇企业发展的过程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后来也曾多次借助做课题的机会,带博士生们到苏州的企业做调查研究,现场剖析企业的问题,和企业家一起讨论问题出现的症结。现在,我仍然很愿意抓住机会,随时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从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我就是在军队、大学、农村、工厂的基层实践中砥砺过来的。

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团队,我的学生们,也都能够实事求是地深入一线。比如南京大学商学院的贾良定老师,借助做科研的机会,走访企业,收集分析了1500多个生动的案例。科学的理论体系一定要对现实具有解释力,必须随时总结才能跟得上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对于管理中的问题,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预警作用。

记者:作为从教50多年的老教师,对从事管理学教学的年轻教师,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和希望?

周:作为管理学的教师,要能够将国际化的视野与本土化的实践相融合。首先知识面要宽,要有丰厚的理论积淀,中国的、外国的,书本上的、实践中的。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必须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科学研究中,应该充分重视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实证式的研究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注重科学研究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在这里,我依然要强调调研的作用。我觉得高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可以采取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双向兼职,既可增强专职教师在实践环节和解决实践问题上的经验和能力,又可使课堂教学与实际保持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

一本《管理学》教材经过近20年时间的市场竞争,仍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在我国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可能是罕见的。但当我敬称这是“教材史上的经典”时,周老师却说,“谈不上经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就像他早在1993年撰写《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序言时写的,“我只把它看作是一个逗号”。

周老师是管理教育家。几年来,我曾多次诚恳向周老师提出专访的请求,但他总是以“没什么新东西好谈”婉拒。“不炒冷饭”是周老师的习惯,作为南京大学文科首席教授、商学院的首任院长,作为第一届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MBA入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的他,接受各大媒体各类采访的次数很多。于我,要考虑的是如何能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当提出能否和周老师一同探讨两种教材受到广泛认可的成功经验,请他谈谈基于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学体系和理论框架是如何重建的,以及他为管理学教育普及所做的开创性工作时,周老师欣然同意。

“实践”、“调研”、“中国化”……一串串关键词跳出,管理学——这门转型期社会的致用之学,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指导管理实践,是周老师在五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采访中聊得最多的内容。茶席间,我们落座的惠量小院的老板季烨也加入进来,这位曾任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如今是游艇俱乐部的职业经理人、“中国式生活方式”倡导者的年轻人,规划着他将“相对高端的第三产业需求与相对稀缺的第一产业资源相结合”的战略构想,谈着他对企业文化要义的理解——“正面、积极、创造、分享、感恩”……周老师赏识地点着头,指点我应该把这些记下来。哦,这是周老师若干年形成的“调研”的习惯使然,也是他给我上的生动的一课。

真正的学问是从对大自然对人以及人文规律的谦卑和敬畏开始的。周老师就是以谦卑敬畏之心,以化繁为简的洞察力,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在管理学研究及教育领域身体力行、探究规律和创新理论的。《道法自然》是周三多老师八十寿辰之际出版的摄影集的名字,也与这位深谙管理学实践性特征的大家的高瞻远瞩一脉相承,更与他践行“管理教育中国化”且桃李天下的长者的至朴情怀相得益彰。

周老师的弟子、长江学者樊和平教授在品评周老师早年间的研究时说,“论文的先知气质与先知贡献,集中体现于它们之于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启蒙意义”。先知之为先知,不在于告诉后人和世人一切的知,而在于启蒙。周老师“行不言之教”,让人如坐春风,重拾一种久违甚至遗忘的传统:师道尊严。“师”尊严,但“道”更尊严,“师”因“道”并唯因“道”而获得至上尊严。

我以为,这是师道尊严的来处。

(上接第26页)“走近”、“走进”这些医学大家,在心灵碰撞中促进思想升华。

学生们所敬仰的这些医学大家,既有长期在医教研奋斗的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有出类拔萃、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既有在医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军人物,也有长期默默无闻工作在乡村、精神病院、麻风病院等普通医护人员。尽管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但触动人们灵魂、震撼人们心灵,都是有着“大医精诚”的高尚人格!在学生们案例分析、生动演讲的背后,处处折射出“刻苦钻研”、“甘于寂寞”、“不惧权威”、“勇于创新”等崇高人文境界,时时闪耀着“关爱仁慈”、“不畏艰难”、“谦逊好学”、“淡泊名利”等珍贵人文涵养。说者动情,听者动心,“完善人格”可信、可敬、又可亲。

参考文献:

[1] [美]哈瑞·刘易斯(Lewis.H.). 失去灵魂的卓越[M]. 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注:“医学人文概论”课程曾用名为“医学与人文”,开设于2004年当时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组建成立新的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该课程被列为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2009年该课程被评选为上海市精品课程,这也是该年度上海市唯一的一门文化素质类精品课程。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04-10-15.

[4] .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德育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0篇

要提高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我认为应该做到:

1 正确认识班主任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直接领导者,是班集体建设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交流最多,了解最深,对学生活动引导和干预最多。对班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思想意识,情感趋势等全面懂悉。这使得班主任在引导和管理学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种优势表现为情感优势和权威优势。从实际工作来看,怎样在学生中树立这两种优势,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切实解决的问题。有的班主任只注意树立权威,而忽视了情感的培养。结果师生感情疏远,如同猫见老鼠;有的班主任只注意情感的投入而忽视了权威的树立,结果学生偏离班集体建设的轨道。只有把这两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的班主任,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成功。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形成的德育影响力在全校职工中其他人员是很是具有的。因此,把学校教职工当作一支育人大军,那么班主任是这支大军中的主将。学校要在德育管理中真正取得实际效果,必须发挥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合格的教师很多,但他们不一定都是合格的班主任。一名合格的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再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这是他在教育工作中的角色意识不断转换,是他的社会价值观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不断提高,是一个教师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作为学校,要培养一批优秀的班集体管理人才,应该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引导教师去完成自我完善和自我塑造的过程。

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应该这样来做:

2.1 应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因为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尝试一切新鲜事物;他们有着旺盛充沛的精力,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他们思维敏锐,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工作方式,这些都是他们初做班主任的优势。

2.2 要鼓励班主任在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替下,灵活自主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学校要保护班主任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允许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小的工作失误,在实际工作中,不影响学校全局的工作失误不做过多的探究和责问,相信实践会进步和完善。

2.3 要多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通过研讨,总结工作中的不足,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方式和工作途径。班主任工作研讨对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应采取以下形式:

(1) 开展月班主任工作会。在月班主任工作会上,自我总结,通过总结上月各班工作,布置本月工作,使其更加规范,更加全面,更加细致。

(2) 开展班级管理论文交流。通过论文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促使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寻求德育管理中理论和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提高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3) 举办德育科研。学校应收集当前德育管理中所反应出来的比较有共性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组织办班主任来对此研究,寻求其理论支撑和操作办法。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丰富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4) 开展“传”・“帮”・“带”活动。学校组织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老师给青年教师传经送宝,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得到发扬和传承。解决了青你班主任在工作中经验和方法不足的问题。

(5) 开展德育工作的理论学习。在学习中要注意教育理念的更新,管理方式的更新,让先进的育人理念和管理理念在每一名教师的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象,并变成实际工作中的自觉行为。

3 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

班主任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点,抓住了班主任管理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管理的关键。对班主任的管理学校应有长期的工作计划和短期的工作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计划时的工作有序,目标使得管理做到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班主任的管理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口号主义,必须有科学的计划,现实的目标和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

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应和班主任的培养有机结合。因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培养是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是为管理服务的。而管理却能用制度?奖惩等形式引导和驱动班主任去努力提高自己,达到培养的目标。但是培养不能代替管理,管理制度重措施・重奖惩・重约束・重实效;管理重平时考核?考勤和工作纪律,是以制度为手段来完成工作目标。

4 充分发挥‘激励’在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前瞻性对整个德育工作带来良好的局面,会使班内,校内呈现良好的德育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班主任在协调和处理班集体成员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人是偏差,心理障碍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这种超负荷的工作让人劳心费神,筋疲力尽。学校应看到和思考,是什么激励和支撑着班主任在孜孜不倦地工作,是什么让他们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我想,科学适当的激励措施会使制度化为自我需要,会把约束变为动力;科学适当的激励会让每一位班主任在工作中获得成功,获得尊重的心理需求。激励的基本出发点是:

4.1 学校根据实际给班级下达相应的德育管理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激励班主任通过自身努力完成预定目标。可根据目标的易难程度,分阶段性,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来完成。当每一阶段目标完成时,学校应及时进行反馈,给与肯定和奖励。

4.2 充分利用奖惩的功效来调动班主任工作中的激励作用。要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有机结合,奖励是自己的工作成果被社会肯定的体现,适当的奖励可以持续激发工作热情。

4.3 学校要创设条件给班主任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通过一定的工作,使其才华得到上级或同行及社会的认同。

4.4 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作用。模范及是一种精神推动力,又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借鉴,树立模范,及是对优秀的肯定又是对后进的激励。

4.5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由此,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的工作行为,对班主任支持和关心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上一篇:德育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德育学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