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范文

时间:2023-02-25 20:38:46

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质培养创业教育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1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技工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毕业生,他们踏入技工学校,经过3年学习,毕业时年龄也就在18岁左右,却要面临选择职业和身份适应,对他们开展职业和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尤其近年来受“普高热”和“免试入学”等因素的影响,技校生入学时的素质普遍偏低,自身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怕吃苦、眼高手低等一些问题,不能把握就业机会,使加强对其的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变得更为紧迫。下列两类学生尤要加强指导、教育:一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学校有部分学生往往是家长出于无奈而将其送来“托管”的,无心向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是他们的共性,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老师“强行”灌输给他们的,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读书为了就业”的观念,到了该就业的时候,便显得不知所措,过分地依赖社会和父母,自立能力差;二是为好奇而读书。有部分学生来学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对某个专业产生好奇,而不是为了获取职业,对未来职业的认识是朦胧的、浅薄的,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能力都缺乏了解,因此,一旦到了真正选择职业的时候,东不成西不就。这在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中尤为突出,他们择业时往往首选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单位(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波音飞机维修公司、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广东太古可口可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等),还有部分学生宁可守着枯燥的生产线当生产工人,也不愿意干又脏又累的汽车维修工作。

造成技校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择业时安排到国有企业怕效益不好、收入低;安排到外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担心不稳定、没有保障;创业又嫌太苦、太累、风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不善于包装自己等弱点。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有必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达到以下目的:

1.1使学生与职业联系起来

学生的就业愿望与社会的职业需求相分离的状况,是导致学生错失就业机会的一大障碍。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能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头脑中的职业偏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熟悉职业情况,明白学习为了工作,要生存必须工作,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努力工作的道理,进而有目的地发展自己的个性与潜能,并自觉地将社会需要与个人志趣结合起来,把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与未来的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1.2使教育与职业联系起来

一方面,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因没有突出“教育为职业服务”的环节而显得不够完美。近年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大力提倡“服务就业”,就是要求技工学校树立教育为职业服务的观念;另一方面,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环境也迫使技工学校必须树立“服务就业”意识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服务就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我们的教育与社会的职业需求、与学生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实现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正确面对新问题、新环境,善于解决新问题,从容应对新变化,形成新思路、新对策;勇于投入创业实践,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艰苦创业;善于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1.3使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

经济结构要调整、产业要升级,对劳动力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给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技工学校,只有紧跟市场步伐,及时调整、开设与社会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专业,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此同时,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积极拓展推荐就业门路,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才能在招生工作中争取主动,进而促进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否则,脱离了社会需要的办学方向只能是死路一条。通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可以使同学们在就业时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职业发展的需要,认识社会、认识职业,扬长避短,合理选择职业,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劳动力市场上去竞争、自主择业或立业创业,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1介绍职业特点,增强对职业的了解

所谓职业,是指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劳动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获取经常性收入为目的而从事连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专门业务,通常又叫工作岗位。职业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特点:①职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职业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也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在以前,会打算盘就能干财会工作的在我国比比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而今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是否会打算盘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现财新观念、新知识。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一个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随之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面临多次的职业变化,要想不被社会淘汰,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②职业也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速度在制约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劳动方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工人往往从事比较单一的职业便能应付正常工作,因而工种分类相当细,如机械类的钳工专业就细分到装配钳工、维修钳工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工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那些单一的专业(工种)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应运而生。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及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得企业原来残旧的、低效率的、劳动强度大的设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多功能设备,这对劳动者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工业自动化、数控等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技工学校争相开设。可见,职业是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③职业因地域、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地区的水产资源丰富,因而渔业较发达;大庆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开采成了那里的主要行业;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澳门,港澳台同胞回乡投资办厂较多,因而手工业较发达。这些都表明职业是因地域或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职业也随当地的投资环境、投资方向或历史发展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北京、广州市的旅游资源较丰富,旅游业相对较发达;景德镇、佛山市盛产陶瓷而被誉为瓷都;顺德市成为小家电、热水器的生产大镇,开平市的话筒生产量占全国70%等。2.2了解自己的个性,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这些因素影响着他在职业上的选择和发挥。因此,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再了解自己的个性,明白自己能做什么,然后结合现实情况,扬长避短,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2.3介绍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我国现正处在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不断升级的新时代,职业多变、人才竞争加剧是其特征之一,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向学生们介绍社会现状,介绍世界经济、国内经济情况和就业形势,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做好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正确选择职业,顺利成才。另外,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引导学生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让学生了解劳动力市场及运作机制,明白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从而树立竞争上岗观念,做好多次就业准备。

3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方法

3.1建立职能机构,配备专业教师,开设相关课程

为了提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我校建立了相关的职能机构,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该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配备了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校长带头参加全国职业指导知识培训班并考取了高级职业指导师任职资格,同时安排职业指导人员参加培训,开设《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这门课程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常抓不懈,保证了职业指导的时间与空间,规范化与有效性,改变了以前在学生临毕业之前讲一讲或搞几个活动了事,取得了连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的好成绩。

3.2贯穿教学活动,全面指导教育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了具有本身独立的内容外,有些内容还会反映在其他学科中。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这门课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专业课的结合,做到相互渗透,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如上德育课时,我们强调职业道德与就业的关系;上专业课时,又强调学好专业课与将来就业的关系;上基础课时,给同学们讲清楚学不好基础课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影响将来的就业的关系。此外,还利用班会课、黑板报或广播就某些“就业失败案例”展开大讨论。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规范地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外,还注意到这项工作的“全面性”,即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我校全体教职工的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知行合一。因此,根据同学们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针对现代技工教育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教育。使同学们在学习有关职业、择业、创业、心理、社会等有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堂内的各种教学活动,把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等的培训变成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比如,通过观看录像、模拟训练、座谈讨论、参观考察等活动,反复思考,牢固掌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勇于实践探索,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求职能力和创业能力。再比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或安排学生走出社会,到现实中去接触劳动模范、企业家、岗位能手,从而懂得有所作为和人生价值的真谛。

3.4坚持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认识社会、认识职业。一方面,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鼓励同学们帮助家里做家务,鼓励他们充分了解父母、亲友的职业和创业经历,从而提高他们对学好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认识;鼓励他们经常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思想,从而得到一定的教益、心理的平衡和情感的满足。另一方面,大力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外出参观、下厂实习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自觉与社会有关部门、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有计划地搞好社会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及时了解专业对口单位用人状况、职业情况、有关行业经营情况、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等,通过调查,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创业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订单式教育单位人自然人创业教育

1高职院校引入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低潮后,从2002年起获得长足发展。从规模上看,高职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自1998~2004年底,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招生人数从54万增长到237万,在校生从117万人增长至596万人,分别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53.1%和在校生人数的44%;至2004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有1047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872所,占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60.5%。

“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将为社会输送1100多万的高职毕业生,担负着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艰巨任务。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市场面临的新形势,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高职院校急需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创业教育。

1.1创业教育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2003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高技能型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可以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因此,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前提是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为主旨,符合党和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1.2创业教育可帮助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还存在着较大压力。一方面,高校的连续扩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机会。1998年到2004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年均增长26.7%,研究生招生人数年均增长28.5%,成人本专科招生人数年均增长14.1%。另一方面,社会上仍较普遍地存在着看重高学历、高学位的不科学的用人观,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学历上的劣势压缩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空间。

同时,高职院校订单式教育模式,更多地是在注重、偏重培养“单位人”,而忽视了对学生作为“自然人”进行个体式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急需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教育学生更新观念,进行个体式创业,即自己不能只是求职者,还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1.3创业教育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生涯

创业教育不仅可帮助学生就业,而且由于其丰富的内涵,还能推动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生涯,满足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愿望。从更深层面来考量,一旦大量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获取了高质量的就业,家庭教育的投资回报符合或超过个人及家庭的预期,这不但会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目标,而且还激励了家庭对高职教育的热情和信任,从而优化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社会环境,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

在我国,应把创业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准确追寻并掌握机会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对高职院校而言,创业教育应以帮助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最终目标,主要内容包括作为“自然人”的创业教育和作为“单位人”的创业教育。2.1作为“自然人”的创业教育

亦即个体户式的创业、自己当老板。鉴于目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个体户式的创业应是一种大力提倡的就业渠道。高职学生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老板,必须具有敏锐的捕捉商机的能力,对实践过程的控制能力以及在激烈竞争中生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应纳入到创业教育的内容中。

2.2作为“单位人”的创业教育

“单位人”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实际结果。创业教育对“单位人”同样十分重要。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认为:创业教育,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老板,更关键的是培育大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单位人”的开拓精神和创业人格,拓展高职学生在单位的职业上升空间,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3加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3.1准许高职院校试点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

借鉴普通本科高校的自主招生模式,由政府划定一个自主选拔录取的额度,具体由高职院校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在评价体系中,最看重的应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一些学生的分数可能不够某校的最低录取线,但只要符合该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标准,程序到位,该校也可录取该生。

通过自主招生的形式,高职院校既可以招收到比一般本科学校素质更高甚至分数也高的学生,也可以招收到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这类学生由于具有对某类事物的强烈兴趣倾向,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过高职院校的培养和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后,能更快地成长为具有创业精神、创造能力和掌握实际操作技巧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3.2改善办学资源,增强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改善办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主动实践的机会,是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

深化产学结合。政府、学校可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并定期与学生交流,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执行情况。高职院校还可聘请企业的技师作为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既可激发企业的荣誉感及对学生的责任感,又能让学生学到真知识。

实施教师实训计划。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同时应是职业实践者,应定期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大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高职院校应将“教师是否深入到企业一线学习培训”作为一项核心指标纳入到年度考核及专业职务晋升中。

政府、企业、社会基金及学校自身应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及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在学校或企业兴建实验教学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切实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

3.3结合专业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

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应尝试采用灵活的教法组织教学,不断锻炼学生养成质疑问题的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协同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

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可开设有关企业负责人创业案例的讨论课。以一个36人的班级的《市场营销》讨论课为例。讨论规则如下:①案例讨论题不设标准答案,每发现一个创新点,记团体总分5分;②学生每4人一组(共9组),讨论时间为30min;③在讨论结束后,每组指派一名学生(轮流)上台发表对案例讨论题的答案,限时5min;④教师点评15min。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可记录演讲学生的创新点,以供点评之用。开展案例讨论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协同作战能力,同时,通过聆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学生还可自行进行是非曲直的判断,提高决策能力。教师通过分析和比较9组成员的创新之处,既正面鼓励了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又可培养小组乃至班级整体的协同力与创新精神。

教师还可将专业教学的课堂设到工厂、仓库、超级市场及集装箱码头等场所,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中接受创业教育。

3.4将创业教育引入学生的第二课堂

开办创业讲坛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讲坛可开办得灵活多样:一是请有一定成功创业史的国有、民营企业家及个体老板,特别是校友来校讲学;二是请有创业尝试但不一定很成功的各领域、各阶层人士来讲学;三是让学生自己上台谈创业计划,进行虚拟创业;四是在校内外提供某些机会,选拔学生来管理、经营某些创业类实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或经验、抗风险能力及老板气质等。另外,学校还可以自办或与其他院校、与企业合作主办各种形势的创业类竞赛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范文第3篇

在讲正题之前,我先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我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去了摩托罗拉,那时候的摩托罗拉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地位,80%的模拟手机市场份额都掌控在摩托罗拉手中。尽管如此,我还是在1997年的时候选择离开摩托罗拉。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在我离开摩托罗拉之后的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它开始逐渐走向衰退,取代它的则是靠数字手机赢得市场的诺基亚。诺基亚在过去十几年的鼎盛时期里,贡献了芬兰4%的GDP。我在搜狐做总编辑、在酷6做CEO的时候,诺基亚都是顶尖的广告客户。但是好景不长,诺基亚这个昔日的大佬也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取而代之的是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

这些庞大的公司为什么会没落?他们是因为管理不好吗?《创新者的窘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提到:面对新技术和新市场,导致失败的往往是完美无瑕的管理。

为什么管理良好的企业会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他们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领先性企业是在一个主流市场,推行一种成熟的、延续性的技术来占据很大市场份额。当一种新的破坏性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新创企业抓住机会,在一个边缘的新兴市场里面应用这种技术。不久,这个使用破坏性技术的企业就会把原来的巨头给取代了。

所以成熟的企业管理和破坏性的企业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前者叫做“专业化的管理”的话,后者可以称作是“创业式的管理”。很多初创公司在面临混乱和不确定性时,缺乏自信,急于从大公司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和管理流程,殊不知,有时候这往往是他们走向僵化的开始。

基于此,如果要对创业者做一个创业式教育,我们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找到适合于创业期的创业式管理模式。

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去美国和欧洲的商学院学习,其中有一个商学院是叫百森商学院,是美国在创业教育方面连续19年排名第一的商学院。上课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创业精神的话,是否可以通过你们的课程培养出来?”那个教授很坦率地跟我讲,我们也教不出来。我说,那你们教什么?他说:大公司的背景相对比较成熟,环境比较确定,所以能够进行预测;反之,创业企业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没法预测,也无法给出一套固定的解决之道。我们能够教的只有应对不确定性的创业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我们唯一能够教给创业者的。

创业教育范文第4篇

1.强调“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

当前专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关注点是教师能否在一定学时完成创业课程的授课计划,而不是多长学时范围内学生能否获得较完整体系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教育。纵观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大多数学校是通过一门创业课程来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各专业对创业教育不是很重视,大多数创业课程安排的课时一般设置为每周2节课,一学期18周完成,这样短的教学课时要完成知识面较广、实践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创业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学校片面强调创业教育是就业技能的培养,为了方便,把创业教育分配给就业中心来管理。这种指导思想下,淡化了对大学生创新创意的人文素质和价值观的培养。认为创业教育只是适合少数创业者的教育,是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没有真正理解其创新和创业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因而各专业没有在专业教学层面推进普遍的创业教育。

2.创业教育与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课程相脱离

近年教育部一直强调要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明确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从学科角度看,创业教育是众多学科的综合,与创业理论相关的跨专业课程很多,但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却呈现出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现象。一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使学生运用原有专业知识“同化”和“顺应”创业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效果下降。二是创业课程没有安排先修课程,创业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会计等课程。由于缺乏先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很多专业的学生对创业课程里面的知识点无法理解或理解不透,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果。

3.强调“教学环境”的设计,忽视“学习环境”设计

随着教育部和社会对创业教育的重视,高校的创业教学环境已经不只是前几年只有一本书、一个教室这么简单的教学环境。一般学校还会设置创业教育中心,设置创业实验室,为创业课程购买创业模拟软件,为教授创业课程的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软硬件环境。但创业教育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不仅要有模拟的环境,还要创造强调实践的学习环境。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在创业学习环境设计上表现不足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未构建多层次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很多只是留下书面作品,根本没有机会或根本不打算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这种无需考虑付诸实践的创业计划书,在可行性和风险等创业知识教育上肯定是受影响的。二是校园缺乏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高校创业不仅缺乏创业实践平台,还缺乏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和信息化平台,缺乏优惠的创新政策、更多的创业基地、更有效的创业信息,缺乏有效的外部支撑服务。三是在校园里仍推崇专业学分为重,而未形成“推崇创新、尊重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只设立考试分数和德育分数为主的奖学金,很少学校有设置以学生创新能力为指标的奖学金。

4.以“教师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使学习者对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创业实际情景所具有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使学习者对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一是创业教育偏重理论性、知识性传授,往往局限于课堂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型,较少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在创业课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模拟商业竞争情景下的角色扮演与互换,无法激发学生对创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开拓创新性。三是当前教学方法虽开始多样化,但仍局限于狭义的参与式教学。一些高校教师开始运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案例教学、项目训练法等互动式教学,但在课堂教学的固定环境中,师生之问主要是就“教与学”进行简单交流互动,学生主体简单参与,比如教学过程中通过是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问题。四是缺乏与互动教学方法相配套的教材体系,国外已经开发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创业学的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建构论视野下专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构建

1.在“以学生为中心”指导思想下,制定适

合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建构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会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教学设计结果。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要求将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实际上突出强调了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要在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把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确定为专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在设计专业教育培养方案中,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内容融入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理论教学中,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实践中突出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此外,还需建立有利于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允许学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待补修完规定课程和学分后,发给毕业证书。

2.设计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构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学生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及以往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解释,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课程体系改革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点,目标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为导向,立足创业与专业相融合发展。基于专业课程下的创业教育,更有利于营造出校园浓郁的创业教学氛围。因为在专业课程中实施创业教育,可使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更广,同时可将创业问题置于专业案例背景下来思考,比起单纯的开设创业课程针对性更强,专业课教学比较容易营造逼真的行业和专业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比较容易调动,更容易完成创业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创业教育成效上受教育部高度评价的中南大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开设创业教育通识类、技能类、实训类课程共86门。在美国大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与实践设置为专业的研究方向。

3.注重建立配套的创业教育学习生态系统环境

建构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罗杰斯认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是学生最有意义的学习,只有面对真实的情况,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创业教育不仅涉及创业学理论,创业计划大赛等课外实践,还涉及公司营业执照申请,税收法律、知识产权、创业资金资助和风险投资等。如全世界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典范美国斯坦福大学,为提高学校创业教育效果,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创业生态系统。在斯坦福大学除了构建多层次创业实践平台,锻炼大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其创业进行热身外,还将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为学生创业服务。学校成立专门服务创业的机构,建立帮助创业者申请知识产权的办公室、建立创业签署合同见证办公室等,启动创业资金资助制度,为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各项创业服务,极大鼓励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欲望。

4.注重在协作互动式学习体验中实现创业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论认为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意义建构过程。通过协助式的“协作学习”群体环境,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与教师思想和心灵的交流,才能自觉地接受科学的理论。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建构论,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教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协作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合作精神。创业教育要注意创设参与情境,灵活使用分组讨论法、游戏法、创业角色扮演法、创业案例分析法及企业经营活动情景模拟法等,提供必要时间,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观点,展示自我,全面展开教学内容。要注意以团队为单位,通过有新意的课堂环境布置,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团队协作沟通的氛围,有效打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隔阂,引导和鼓励不同思维之间的激情碰撞,突破原有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主动建构和完善创业知识体系,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培养和形成新的对待创业的态度、知识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创业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美国;研究分析

目前,国内外从事美国创业教育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背景环境和政策、制度条件;发展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模式等问题;还有研究者针对美国某些创业教育发展的个案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美国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一、国内研究分析

国内学界关于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中美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一)理论层面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美国创业教育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美国创业教育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内涵、内容、理念及目标等方面。邓汉慧等(2007)在“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一文中指出,美国创业教育经历了从课程教学到专业教学,再到学位教学的过程;经历了从片面的功利性职业训练到非功利性的系统性教学过程。刘沁玲(2010)在其“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及启示”一文中深入分析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并提出通过创业领导和创业基金推动创业教育、跨学科开展创业教育、开展创业者应用培训和针对现实问题建设创业课程体系等观点。游振声(2011)的博士论文“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一文,在平衡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深入分析了美国创业教育兴起的动因,在人力资本理论和学术资本主义理论视角下深入探讨了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文通过对美国创业教育产生的背景、历史演变、目标定位、方法途径等方面的分析,构建了目标指向企业创建的“商学院型”创业教育和目标指向创新技术商业化的“工程学院型”创业教育等两种可供我国借鉴的创业教育类型。

(二)实践层面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美国创业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美国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师资问题、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发展动力、国家标准、组织管理、支持体系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与观点。季学军(2007)撰文“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动因及特点探析”指出,大学研究商业化功能是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在商业化的过程中,要经历将大学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转化为产品,并拿到市场上出售;从发明成果的获得、直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等一系列的步骤,而在此过程中,组织及个人都“扮演着”企业家角色并发挥作用。张琳琳、张桂春(2008)在“美国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指出,美国创业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个涵盖多个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别的创业教育体系,这个体系由良好的师资队伍、充实的课程内容、完善的保障措施所组成,主要包括K-12创业教育、社区学院创业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创业中心的创业教育、MBA创业教育、Ph.D创业教育等。黄兆信(2010)在《高等教育研究》中,论述了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模式:从宏观层面看,通过形成全国性的创业教育联盟开展合作;从中观层面看,创业教育的合作广泛多样,既有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合作、校际合作,还有大学与企业、社区、基金会的合作;从微观层面上看,主要是实施校园内的跨学科创业教育合作。

(三)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国内学者立足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实际,在发展历程、理念、目标、课程设置、师资来源、教育模式等方面与美国创业教育间展开的比较研究。张宝(2012)在论文“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中,通过对比美国创业教育理念、课程、师资研究,发现我国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课程体系不科学、专门的教育师资缺乏、教育支撑不够等。刘月秀(2012)在其论文“中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因子比较研究”中指出,教育理念、政府政策、社会环境、实施教育的高校等方面都能够对美国创业教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尚青(2013)通过对中美两国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的创业教育在理念内涵、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力量支持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成为中国创业教育相对美国来说发展较为缓慢和薄弱的症结所在。

二、国外研究分析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研究和创业教育研究两个方面。创业活动研究主要包括了创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非裔美国人的创业活动研究、创业者研究和美国创业活动综合研究;创业教育研究主要包括了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及意义研究、创业教育个案研究、不同专业领域的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学习者研究、创业教育中的发展措施研究等五个方面。

(一)创业活动研究

1.创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布莱恩(S.Brown)通过对西维吉尼亚州(WestVirginia)内的创业研究,发现创业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作用,并提出了需求和人口数量对创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性,工作经验、初始资金和社会资源对商业成功非常重要。莫尼卡(M.N.Mojica)通过对创业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检验,发现创建新公司有利于创造新经济增长点,自我雇佣和公司数量增长在地区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在劳动力雇佣率和创业活动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2.创业者研究。罗斯(E.J.Roth)在“成为一个创业者”的研究中指出影响一个人成为创业者的特征主要有人际交往、个人特点、导师特征和性别因素。因此,在创业课程设置和学习中,应该考虑到男女性别的差异。罗伯茨(Joseph’S.Roberts)在对创业生涯战略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贡献模型”,认为创业个人主义、创业收益、动机水平等三者可以决定创业是否能够成功。托马斯(ThomasR.Ermolovich)对网络上的虚拟环境中的创业进行了研究。

3.美国创业活动综合研究。创业活动综合性研究涉及到创业贷款、创业发展危机、创业方法、创业机会识别、创业与国家发展、创业与创新、跨国创业等内容。

(二)创业教育研究

1.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及意义研究。创业教育的作用是对创业教育学习者产生影响,进而提高创业型企业的数量和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开发人力资源,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塔姆(H.W.Tam)通过研究回答了“创业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多大的程度上更倾向于创业”,指出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课程后会更加具有自信心、更能够有效分析和利用现有资源、更加重视和有效开展团队合作。

2.创业教育学习者研究。利奇(C.E.Leach)在对创业者的研究中,说明了创造、创新和创业之间存在着的逻辑关系,并指出机会识别是创业能否成功的核心影响因素。创业学习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对其独特思维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将会有力地增加机会识别的能力。

3.创业教育的发展措施研究。古丁(T.L.Good-in)在《评估创业教育措施:企业家在行动》一文中指出超过80%的创业教育机构通过提高学费、运用学校资金和远程学习三项措施增加收入,而只有3.6%的被访机构采用了技术转移中心、拆分公司和远程学习项目措施。卡比(J.R.Kirby)在对于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中,阐明了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扮演相关角色进行学习,并且开创了“网上专家”和“企业家在行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国外的相关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涉及实践,也主要集中于创业教育实践,对创业活动本身关注较少,同时许多创业教育微观层面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讨论与系统分析。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国外有关美国创业教育的研究虽然深入系统,但是对于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的归纳与总结仍较为缺乏,这使得人们难以更深入、理性地认识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6.

[2]刘敏.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初探[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3]张琳琳,张桂春.美国创业教育实施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8,35(1):80-83.

[4]邓汉慧.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10-15.

[5]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40-42.

[6]周颂.文化视野下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7]应一也.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李凯伦.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

[9]刘沁玲.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0,(23):22-24.

[10]韩琪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为例[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3.

创业教育范文第6篇

(一)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1.大学对新的就业机会的回应。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整体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变。社会经济发展日益朝着服务化、创新化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第三产业及灵活的小企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动力,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就业形势及职业构成的急剧变革。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分析了1965~1984年间美国的就业结构,在此期间,年龄在16-65岁间的人口从1.29亿增长到1.78亿,增长了38%;同期就业人数从7100万增长到1.03亿,增长了45%。几乎所有的就业机会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并且几乎全都是由创业型和革新型企业创造的。在此期间,原来作为主要就业提供者的政府和大企业,雇佣人数停止了增长并且开始减少[3](p.84)。美国经济学家的研究同时证明,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将仍然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体,亦是更多就业机会的创造者。这些都意味着创业已成为美国社会成员寻找就业机会及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路径。当前,64%的美国青年包括大学生已将创业作为他们就业的第一选择,开办企业的青年人数在过去的3年里增加了四倍。美国社会、民众更对美国的大学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呼吁,要求大学走出知识的“象牙塔”,要赋予学生及青年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帮助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职业环境,面对新的就业机会。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及青年新的教育需求,美国的大学及时调整了其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创业教育,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及创业品质成为了美国大学教育的主流价值取向,更成为许多大学的立校之本。在以创业教育为主流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各大学的创业教育特色又各有侧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综合型创业教育计划,如百森商学院、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设立的创业教育计划都是综合型的;2)麻省理工、UC伯克利分校、仁斯里尔(Rensselaer)理工大学的创业教育主要是面向高科技创业;3)印地安那大学布鲁明顿(Bloomington)分校、西拉库斯(Syracuse)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布尔德(Boulder)分校注重的是新企业的创立和创新;4)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巴顿•鲁治(BatonRouge)分校强调的是家族企业、连锁经营以及妇女创业;5)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创业教育计划重点在于生命科学的应用、大型机构的创新和创业。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多是得到学校领导层的支持和推动。UCLA的副校长艾尔文•斯文森(ElwinVSvenson)兼任该校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仁斯里尔理工大学更是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现任校长舍里•安•杰克森(ShirleyAnnJackson)在其提出的《仁斯里尔规划》中同样把创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将2004年MBA的教学计划做出重大调整,围绕创新者和创业者必须具备哪些技巧和综合知识来展开各种课程教学[4]。可以说新的就业机会的产生促生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而回应社会就业环境的变迁,提升美国青年群体的生存能力则成为当前美国大学教育的主流价值取向。

2.大学对终身教育内涵的拓展与重新诠释。终身教育强调学习活动贯穿人的一生,人的学习活动不应受年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说终身教育理论明确了人们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但并没有解决人们学习什么及怎样学习才会使自我所受的教育终身受用,不会随时间与空间的转移而丢失的问题。创业教育的提出与发展回答了这一问题。美国大学认为,在大学阶段对青年实施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路径,是对终身教育理念的最好回应。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终身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帮助个体获得终身性就业知识与生存技能的教育,这与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而创业教育同时也是一种终身性的教育。依据美国创业教育协会所提出的观点,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五个阶段:1)基础阶段,即获得基本技能、确认事业机遇、了解经济和自由市场;2)能力意识阶段,即发掘创业能力、了解创业者遇到的问题;3)创造性的实践,即掌握创业能力、进行特别的操作训练、学习创办公司;4)启动阶段,即自我雇佣、完善策略与程序;5)完善阶段,即有效解决商业问题、扩大商业经营。其中后两个阶段为工作实践与训练教育时期[5]。美国大学认为大学阶段对青年实施的创业教育是最关键的,是青年实现创业目标的基础。因而大学阶段,应赋予学生进行终身创业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形成他们的创业品质、动机、能力及所需的技能。其次,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主张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开拓就业之路的最高层次的技能与知识,并应成为日后生活最有用的工具。美国大学认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及创业所需的能力主要有创造性及革新性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自我学习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大学关于“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服务”的承诺。美国大学的教育历来以自由、实用及多元性著称。大学教育的目标即是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服务,而非仅仅是获得一份工作的“就业式教育”。美国的大学并不希望仅仅赋予学生就业的一技之长,更多的是灵活的以学生的需求、兴趣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教育。正如百森商学院创业中心主任比尔•拜格雷夫(BillBygrave)所倡导的,大学实施创业教育即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发展创业式的思维、进取心、灵活性、创造力、冒险的愿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视变化为商机的能力。这些是美国的大学为了每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所应做的和所应提供的有效服务[6](p.18-20)。即大学的创业教育是为学生们日后的生活选择、职业发展做准备。

(二)创业教育的课程

哈佛大学商学院将“创业精神”定义为“追求超越现有资源控制下的机会的行为”。他们认为,创业精神代表一种突破资源限制,通过创新来创造机会的行为。创业精神隐含的是一种创新行为,而不是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或个人的特质表现。百森商学院有35名专职从事创业教育和研究的教师,共开设33门课程。该校通过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创业课程教学大纲、独一无二的外延拓展计划以及共同资助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学术研究会来支撑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创业课程教学大纲中的必修课程有《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和《创业企业融资》;选修课程主要有《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的创业》、《家庭企业管理学》、《经营和税务》、《管理收购》、《创业企业营销》、《风险投资和成长资本》、《创业领域专题学习和研究》(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创业教育课题研究的一门实践性课程)等。许多课程极富特色和创意,如《新生管理体验》课程,新生班级被分成若干团队(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出创业计划,以团队的形式贷款3000美元作为原始资本启动一家新公司,公司在学年结束时必须返还本金和利息,超过原始资本的利润成为大一年级学生开办慈善事业的基金。到目前为止,每个学生小组学年末都有赢利。外延拓展计划包括百森种子基金、百森孵化器、创业者日(著名创业家与教师、学生、校友欢聚日)等。学术研究则有创业研究协会(ERC)和世界著名的百森学院考夫曼创业研究基金会等[7]。仁斯里尔理工大学有22名教师,共开设了20门课程,UCLA开设了15门课程。UC伯克利分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是20名,共开设了23门课程。创业教育的课程是一个系列,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经理个人计算技术、创业管理运作、技术竞争优势管理、启动新设企业、大型机构创业、社会创业、成长性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的创业管理、创业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等。同时创业教学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它是一种开放的,与各种创业活动密切有关的教育。UCLA邀请了数十位创业成功人士直接同选修创业课程的同学小组结成对子,对小组创业计划进行直接咨询;百森商学院设立“创立人之日”活动,当天把全球著名的有影响力的创业家邀请到学校同学生交流座谈,并成立了杰出创业家协会,设立百森创业种子基金,有志于创业的本科生创业团队和研究生创业团队都可以申请到5000美元到20000美元不等的创业基金。仁斯里尔理工大学的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奖后可以直接进入学校的孵化器进行孵化,平常约有15家学生开办的公司在孵化器中辅导。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7]。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具有如下特征:1)课程内容是对创业宏观过程的细化,具有可操作性。2)课程是一个按照创新程度而展开的序列[8](p.41),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创新的不同需求而展开的,可满足具有不同水平、不同能力及不同创业需求的学生,而不是将创业仅仅狭隘化为创办全新的企业。其课程目标从低到高依次为从业人员的日常革新、已有岗位上的大型革新、职业地位的上升、非正式就业、开办任何一个企业、开办全新的企业。3)内容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为主。美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更注重的是“知道怎样去做”这样操作性、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教育,而非仅仅是“知道什么和为什么”等理论层面的浅显知识。

(三)创业教育的形式与性质

正如美国的大学是没有“围墙”的一样,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也是开放式的,是融大学、社区、企业于一体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三种。1.大学开展通识教育,在普通课程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美国的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将创业知识与理念贯穿其始末。通过课堂上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敢于提出新的想法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冒险意识及合作精神。教师会给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交流与大胆发问。这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性的品质及日后的职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也是对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辅助。2.智囊团。智囊团是指由一些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及美国社会的一些知名人士所组成的为美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经验及资助的组织,是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外在力量。智囊团的主要作用有3点:1)为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咨询,包括解答大学生模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提供方法及创业计划等;2)为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及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资金、场地及机会等;3)参与大学的创业教育,直接向大学生传授创业技能及知识,成为教育者。如马里兰大学公园分校(UniversityofMarylandatCollegePark)创业中心的智囊团由地方公司、创业公司、金融公司和部分排在前几位的大公司的CEO们组成[6](pp.19-20)。他们赋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及创办公司的知识,更可以为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外援。3.大学创业中心。实施创业教育的美国各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由专门的学校领导及教师负责。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不仅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支持,还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创业研究,对社会及学生的创业案例进行分析。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心还负责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2]。

二、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我国大学应转变教育的培养目标,走出“就业教育”的误区我国的大学教育一直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系统灌输,希望大学生通过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以获得一份工资性的工作岗位。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大程度上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就业者。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传入及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不断变迁,终身性职业时代已逐渐消退,科技发展对人力的替代作用已使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不能获得一份工资性的工作。因而,我国大学的教育应积极引入创业教育的理念,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都应跳出学科体系的樊篱,在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传输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应通过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具备敢于创造、不畏艰难、把握机会、勇于创业的精神品质及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有效的创业知识及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自我发觉商机及就业机会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职业环境的变迁,从“就业者”走向“创业者”。

(二)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同步发展,并走向普及化从美国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范围来看,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在几所著名大学里开展,而是被大多数高校所接受。这源于创业教育并非是一种“精英型”教育,只是一种满足大众生存与发展需求的教育手段。大学实施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开展,仅仅局限于几所有知名度的大学,比如,从2002年起我国仅选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这9所高校作为试点来开展创业教育,覆盖面还很小。因此,当前我国大学实施的创业教育深度与广度还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落后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度与需求,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当前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正面临着一次历史性的机遇,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及发展空间。这源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迅速发展及大众化的过程之中,国民受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就业问题也随之而来。严重的失业问题显然已背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然目标。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应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达成的有效手段,应尽快转变大学的传统教育理念,深化改革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应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迅速推广。

(三)我国应加强大学实施创业教育的可操作性,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范文第7篇

国外较早就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理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就提出创业素质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办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开展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都非常重要。要求高校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提升到与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高等教育应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鉴于创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创业问题。国际劳工组织积极倡导创业,专门为创业者、微小企业量身定做了国际化的、标准的社会化创业全程扶持指导体系——SYB(StartYourBusiness,意思即“开创你的企业”)。针对严峻的青年就业形势,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专门开发了一个新项目——KAB(全称是KnowAboutBusiness,即“了解经营”、“了解企业”的意思),这一项目由一系列培训资料与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所组成,项目内容是教育和培训青年怎样开办与经营企业。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全球20多个国家实施。针对青年就业率过低、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于2001年组建了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YouthEm-ploymentNetwork,简称YEN),目的是为创造青年就业机会和解决青年失业问题提供咨询和支持,明确要求把就业能力、青年男女机会平等、创业精神和创造就业机会作为所有国家行动计划的四个高度优先事项。这是应对快速全球化引起的就业挑战,利用信息与通讯技术为青年创造新的、有质量的就业机会的一个平台,YEN把青年创业作为就业问题解决方案之一,并通过KAB项目对YEN活动给予技术支持。

2国外创业教育的特点

(1)重视与发展小企业创业教育。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小企业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小企业经营者的综合素质。解决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小企业经营素质,推动整个企业界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水平。澳大利亚TAFE的小企业创业教育,不是针对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甚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也不作深刻的研究,而主要是在教学内容上对小企业创业者与经营者本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要求,进行评定、启发和引导,对企业创业与经营知识与技能进行基础教育和综合论述,教育重点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在于能力挖掘和素质教育。

(2)师资专兼结合,教学内容模块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亚太地区国家小企业创业教育已经开展多年,积累了成功经验。如澳大利亚TAFE的小企业培训中的教师专兼比为4;6,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小企业家,他们具有理论和实践,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办自己的公司和工厂。

(3)注重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创业体验。求职者就业是自己需要雇主,在就业方面是被动的,创业教育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并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美国的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十分注重学生对创业教育有关内容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让学生能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商店店面。寻找商店地点,给商店取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等活动,循序渐进,体验创业活动。

(4)创业教育渗透每一教学科目。美国创业教育涉及面十分广泛,所有教学科目均体现创业教育思想,因而所有科目的教师均须能够教授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内容。英语教师要能够讲授企业语言或教授通过国际网络与其他国家作生意的方法,历史教师能够将企业家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杰出企业家的事迹,并使学生了解企业家们失败之后获得成功的原因。在商业、市场和教学等学科中,创业教育单元包括商业成本,利润概念,资金流动计划。收入记录,价格结构,税收,市场分析和计算机软件设计等内容,将创业教育内容渗透至每一门教学科目中,使学生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目标。

(5)注重教师培训。创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体验、创业知识、创业技能。正因如此。美国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创业教育培训。这种培训表现在t首先教师参加创业模仿活动,获得创业体验;其次,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之能够了解有关创业教育教学知识;再次召开讨论会,互相交流创业教育经验,从而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自1982年以来,创业教育国际协会赞助了每年一次的创业教育研讨会。

此外,国外创业教育组织极为活跃。创业教育取得了社会部分资金的支持。3对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高等学校,理应对“创业革命”做出积极的、快速的回应,适应“创业革命”的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1)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首先,完善创业教育教材体系。在传统的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入以相关课程有机集成、整体优化的课群建设。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对原有课程结构和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重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其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课程设置。实施创业教育,体现在课程设置中,就是增加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增加选修课在课程设置中的份额,满足学生求职的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基础。

(2)改革教学管理体制。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确立强调素质教育并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的立体教学模式。,转变学籍管理体制,由管理型、封闭型向服务型、开放型转变。我国教育界在本科教育阶段虽号称是“学分制”学籍管理体制,但实践中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学分制”,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因为创业而推迟学习,几乎没有学生能因为创业在修够学分的情况下提前毕业。为方便学生创业,我国教育界应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甚至休学制、转学制等弹性学制。应该允许学生因创业而休学或转学。

(3)创建创业型师资队伍。

在创业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双主体的师从关系。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要真正行使名副其实的主导作用,除了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素质之外,还应具有特定的、适应创新的创业性素质,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创业教育能力;同时,还应当积极引进人才,争取社会各界的参与,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讲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

(4)进行创业指导。

创业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专业型;创业团队

一、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种新型经济模式发展迅猛,主体经济逐步向工业化经济转变。并且近些年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问题日益严峻。2010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此精神下,国内高等院校逐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目标。高校教育知识量大,涉面广,为使学生能学有所用,在保证专业教育的前提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将是一种必然趋势。要加强素质锻炼,指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提供岗位的拓展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状况

1.国外创业教育

国外创业教育已有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过去的30多年中,美国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创业革命起到了巨大作用。据斯坦福大学相关人士评估,1988-1996年硅谷的总收入中,至少有一半是由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企业创造的。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具有明确的创业教育思想,随着院校不断的发展,创业教育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开设了很多知名的创业课程;针对工学院的高技术创业教育,为学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如为本科生开设了《技术创业企业的管理》和《高技术创业入门》等。

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同样具备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其中,南洋科技创业中心已成为学生实现创业理想、进行创业锻炼的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的配套服务,同时也设有紧随时展的前瞻课程,如《拓展训练》、《发展高新术商业化的模式》、《公司财务、兼并与收购》等。

2.国内创业教育发展

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自2002年开始,教育部高教司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展开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经过8年的教育实践,逐渐形成了三种典型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分别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和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结合地域特点的温州模式”。

在创业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突出的问题,诸如创业型教师的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创业教育的专业针对性和特色课程仍不完善,只有简单的介绍性课程,紧随社会发展的实际项目较少。学生仅仅为了通过考核而操作,并没有起到切实的引导效果。

三、专业型创业教育实施策略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教育。可以看出,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包括学生创办公司、企业等大型事业,也包括用创造创新性思维去面对求职、就业和开创个人成就的小事件。学校应强化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生参与度,不断探索创业教育的根本内涵。

1.创业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结合

创业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评估创业机会。并且,时刻清楚自身具有的能力、所学的专业特长以及面对的外部环境。本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相对成熟,该课程可以使学生能够较深刻地了解自身特长兴趣和爱好等。学校开设的一些商业计划模拟活动,对学生的启发和锻炼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创业活动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更需要具有紧密的团队合作精神。将两课程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发现自身的兴趣和特长,还能让学生在创业活动中了解自己在哪些环节上更加具有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对生涯规划课程和创业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对目标明确的学生进行专项培训使其更好更快地发展。

2.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结合,跨学科团队合作

将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跨专业交流与合作将是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例如机械类的专业知识相对设计类、管理类的专业知识稍显枯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创业相关知识如企业管理、风险管理、财务运作、市场营销等创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创业所需要的财务、管理营运等多方面知识。两者相互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拓宽创业视野。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一个由商学院及工学院组成的学生团队,从进行市场调研与分析,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全部由学生团队来完成。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系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本校的“双跨课程”(系内跨课程,校内跨学科)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更多专业领域的知识、通过结识更多其它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创业活动中的成员选择、团队组建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熟悉产业链

库利尔斯基(Kourisky)博士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应由三个方面组成:机会识别、资源整合以及建立操作型商业组织,机会识别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动力所在。学生在校期间对社会生产制造方面的各个环节的认识不足,视野有局限性则对学生在判断有无机会发展和开展创业活动中产生阻碍。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学习熟悉与所学知识相关产品的上下游的生产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本专业和社会生产有更多了解,结合学生的特长爱好,也可以在这不同的生产活动中发现自身潜能并找到创新和创业的机会。

机械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要让学生多了解机械类专业的产业和产业链,以机床制造为例,从订单处理、项目开发、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明白专业的重要性和可挖掘性,学习制图、金属材料、软件应用等各科课程的用途和意义,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的统筹规划能力,学生参与会有更多收获,可以结合自身所学,完善校办工厂的经营,提出更多扩大或新建的其他方案。

4.贯彻产学研一体,着力项目开发

创业计划竞赛开展是较受欢迎的一种教育方式,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将其设置到课程教学中。每门课程都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的,与行业内的生产均相关,结合专业、行业核心内容设置事业计划书拟定命题,与实际相关最佳的虚拟命题也有较大训练作用。本校提出“政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办学理念,对于项目的开发、计划和实施奠定了基础。本校校办工厂的齐三机床厂是实践动手能力训练的基地,以此厂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依托,开发适合教学训练的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对学生后续的创造性实践、启动和完善阶段具有实际意义,且有工厂工作人员、教师共同参与,形成技术人员与教师的创业实践团队,对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也有极大益处。

5.加强考核,增强教育效果

面向全体师生的创业教育,严格细致地考核尤为重要。创业活动过程复杂,在机械类专业教育中增加创业教育更是困难。在教学课程中,加强学生对产业链的熟悉,同时重视并鼓励学生对各个环节提出新的工艺、新的方法和新的管理方式,激励学生勇于突破;支持学生要将所思坚持下去转换为所做,并指导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等。学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应给予适当鼓励,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会增强学生更多的坚持和动力。为使各专业领域都达到这种效果,无疑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但相应的氛围和环境也会给实施创业教育带来更多益处。

参考文献:

[1] 王志军.我国高校“专业型”创业教育实施策略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 杜运周.高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接方法探讨——台湾中山大学的经验介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

[3] 孟芊,刘震,申跃.从创业竞赛到创业教育:对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11).

创业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教学过程第二课堂创业大赛

2001年5月,武汉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和创业教育)理念,并将“三创教育”作为长期的办学指导思想。2001年9月,武汉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武汉大学已探索并建立了立体交叉多元型的创业教育体系。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作为武汉大学的创业试点单位,在贯彻“三创教育”指导思想的同时,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经过几年地努力,我们形成了一套确实可行的创业教育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学过程对于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等,这些通常是创业成功者所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理工专业学生重要的教学环节。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只偏重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未重视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1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是让学生分为若干组,学生自行设计,拿出方案后经小组讨论,各组从学生各自的方案中优化出最佳方案,在小组之间比较哪种方案设计得最好。我院还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推出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作为学生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实验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综合素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创业是非常有益的。

1.2在教学实习中,寻找创业切入点

几年来,我院老师带领学生到当地各种体现专业知识的基地去参观并现场教学,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新的知识。例如我院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工程》的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带着学生去参观武汉市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方案、污水处理流程以及成本方面做了深入的学习。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现场学习可以更直接的结合实际,使他们的头脑中对污水处理厂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后来,该专业又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学习中去了武汉市砖厂,对于如何利用废弃物制造建筑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不少同学表示,这是一个不错的领域,可以减轻环境负担、防止污染物的继续扩散和为国家创造效益。经过实践教学后,通过这样的专业实践,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到本专业与生产生活的结合方式、涉及本专业的产业现状和前景、相关企业的管理方式、产品的销售等创业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另外,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将生产任务、科技开发项目作为实习内容,让学生利用集中的实践教学时间去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三创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学生利用实习完成了中国地图出版社委托的中国大地图部分图幅横向项目武当山旅游规划地图。2003年,完成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地图集、深圳市龙岗区资源环境图集的生产和研究工作.

2在第二课堂中加强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等,主要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参与社团组织等等。

我院很早就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已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家座谈,参观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其发展和运作进行调查分析,结合专业背景对该企业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既为许多地方和单位解决了不少生产问题,又使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院曾组成四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赴陕西、襄樊、天门、郧西等地。以赴襄樊社会实践小分队为例:该小分队参观了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通过与其负责人的座谈,了解到这个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所的基本运作模式,包括企业内部模拟股份制改造、岗位股份与分配股份的实现形式、中俄合作交流情况、资金筹措方式、管理机制等等。通过学习交流,了解了模拟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做法和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经验。同时我们也对其实行统一管理为主、以个人独资或者与投资方合资的形式为辅助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学生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来渗透创业思想,培养提高创业素质是实行创业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学院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改革管理模式,给“学生社团组织”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各级“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学生分会、班委会、团总支、各种社团等)来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越强,管理水平越高,说明学生受到学校教育影响力越大,成才的氛围越浓。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院的学生工作部门围绕教育培养目标,构建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并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来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我院的“学生社团组织”先后开展了“俘特拉糖果派送活动”、“环境日徐东平价广场宣传活动”、与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栏目合办节目的活动、“新点子”大赛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活动等等,每年以一个主题活动为载体,再分出若干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既创造了学生成才的环境,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今后创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创业教育的一个实践形式。

3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是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思考和动手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

我校从1999年开始在学生中举办了创业计划活动。我院学生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加上学院的支持和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李智勇同学,在刚刚结束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能源化工类)一等奖。通过这次组织参与全国“挑战杯”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经历,使我院同学受到了鼓舞,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些势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我院创业教育更好地开展。

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成立创业团队,申请业余项目。2003年,我院有16项本科教学成果获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本科生还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大赛和学科竞赛。今年申报科研立项45项,较去年申报的人次有大幅度增加。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挖掘自身的创业潜能,为创业教育更好的开展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创业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教学过程第二课堂创业大赛

2001年5月,武汉大学在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和创业教育)理念,并将“三创教育”作为长期的办学指导思想。2001年9月,武汉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经过几年的努力,武汉大学已探索并建立了立体交叉多元型的创业教育体系。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作为武汉大学的创业试点单位,在贯彻“三创教育”指导思想的同时,对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进行积极地探索,经过几年地努力,我们形成了一套确实可行的创业教育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学过程对于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等,这些通常是创业成功者所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理工专业学生重要的教学环节。但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只偏重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认识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未重视学生个性、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1.1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在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中,设计性实验是让学生分为若干组,学生自行设计,拿出方案后经小组讨论,各组从学生各自的方案中优化出最佳方案,在小组之间比较哪种方案设计得最好。我院还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推出部分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作为学生综合性、设计性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种实验教育的内容和模式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专业技能,又提高了综合素质,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创业是非常有益的。

1.2在教学实习中,寻找创业切入点

几年来,我院老师带领学生到当地各种体现专业知识的基地去参观并现场教学,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新的知识。例如我院环境科学专业在《环境工程》的学习过程中,任课老师带着学生去参观武汉市污水处理厂,对于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方案、污水处理流程以及成本方面做了深入的学习。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样的现场学习可以更直接的结合实际,使他们的头脑中对污水处理厂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后来,该专业又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学习中去了武汉市砖厂,对于如何利用废弃物制造建筑材料有了全面的了解,不少同学表示,这是一个不错的领域,可以减轻环境负担、防止污染物的继续扩散和为国家创造效益。经过实践教学后,通过这样的专业实践,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到本专业与生产生活的结合方式、涉及本专业的产业现状和前景、相关企业的管理方式、产品的销售等创业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另外,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我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将生产任务、科技开发项目作为实习内容,让学生利用集中的实践教学时间去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三创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2年学生利用实习完成了中国地图出版社委托的中国大地图部分图幅横向项目武当山旅游规划地图。2003年,完成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地图集、深圳市龙岗区资源环境图集的生产和研究工作。2在第二课堂中加强创业教育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实践等,主要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工作、参与社团组织等等。

我院很早就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到全国各地已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企业家座谈,参观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对其发展和运作进行调查分析,结合专业背景对该企业的不足之处进行评价。既为许多地方和单位解决了不少生产问题,又使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院曾组成四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赴陕西、襄樊、天门、郧西等地。以赴襄樊社会实践小分队为例:该小分队参观了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通过与其负责人的座谈,了解到这个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型研究所的基本运作模式,包括企业内部模拟股份制改造、岗位股份与分配股份的实现形式、中俄合作交流情况、资金筹措方式、管理机制等等。通过学习交流,了解了模拟股份制改造的具体做法和进行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经验。同时我们也对其实行统一管理为主、以个人独资或者与投资方合资的形式为辅助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学生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来渗透创业思想,培养提高创业素质是实行创业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学院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积极改革管理模式,给“学生社团组织”提出了“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各级“学生社团组织”(学生会、学生分会、班委会、团总支、各种社团等)来实施。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越强,管理水平越高,说明学生受到学校教育影响力越大,成才的氛围越浓。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院的学生工作部门围绕教育培养目标,构建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并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来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

我院的“学生社团组织”先后开展了“俘特拉糖果派送活动”、“环境日徐东平价广场宣传活动”、与湖北电视台“幸运地球村”栏目合办节目的活动、“新点子”大赛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活动等等,每年以一个主题活动为载体,再分出若干子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既创造了学生成才的环境,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今后创业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创业教育的一个实践形式。

3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是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即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思考和动手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

我校从1999年开始在学生中举办了创业计划活动。我院学生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加上学院的支持和相关专业教师的指导,我院环境工程专业李智勇同学,在刚刚结束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科技发明制作类A类(能源化工类)一等奖。通过这次组织参与全国“挑战杯”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经历,使我院同学受到了鼓舞,同时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这些势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我院创业教育更好地开展。

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成立创业团队,申请业余项目。2003年,我院有16项本科教学成果获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本科生还积极参与数学建模大赛和学科竞赛。今年申报科研立项45项,较去年申报的人次有大幅度增加。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挖掘自身的创业潜能,为创业教育更好的开展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上一篇: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