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

时间:2023-03-18 14:59:38

陶行知教育名言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1篇

1.教育是立国之本。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人生办一件大事来,做一件大事去。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6.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7.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工不重师,则工必粗陋;国民不重师,则国必不能富强;人类不重师,则世界不得太平。

8.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1)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2)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3)强健活泼之体格。(4)优美和乐之感情。

9.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10.乡村师范之主旨在造就农夫身手、科学头脑、改造社会精神的教师。

11.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

12.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地发现出来。

13.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教书育人篇】

1.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4.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5.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6.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色德育 陶行知思想 师生责任感

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初级中学学校的管理者,我深刻地感受到德育教育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师生责任感的缺失。 我前年参加了龙岩学院召开的陶研会后,与校委会成员共同探讨了学校责任感教育的问题,结合学校“培养爱心,承担责任”的特色德育,提出了“践行陶行知思想,强化师生责任感”的教育思路,重拾师生的责任感。

如何在学校教育管理中践行陶行知思想,强化师生责任感呢?我校实施了三位一体的践行思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浸润行知思想;践行“爱心”与“责任”的行知教育思想,培养教师的责任感;践行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

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浸润行知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陶行知的许多教育思想理念、经典名言,如一道道精神大餐、文化食粮,丰富了人们的思想素养。如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会做人”;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等。

文化熏陶学行知,营造行知思想氛围。我校地处冠豸名山,浸润着冠豸灵气,积淀着深厚的冠豸文化。为了让全校师生更深入地学习、感受陶行知思想内涵,我校以冠豸文化为载体,多层面打造行知校园文化。如我们在校园大门左侧布设了三十米的陶行知思想文化长墙,介绍陶行知事迹、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书籍等,在通道的醒目处悬挂陶行知画像、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灯箱,在走廊上和班级里张贴陶行知名言。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行知思想氛围,形成了有丰厚行知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让师生浸润在行知思想中,受陶行知思想的熏陶,养成良好的思想素养。

二、践行“爱心”与“责任”的行知教育思想,培养教师的责任感

爱心与责任是社会最需要的永恒主题,然而,当今时代,恰恰就是这个永恒的主题被当前不少急功近利的人忽略了。一个人如果没有爱心,就不会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责任心。我把爱心与责任作为我校最主要的教育理念提出来,就是针对当前教育责任缺失的现实而言的。

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思想,树立责任感教育的典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一种责任,教师树立起责任感,才能使学生成为富有责任感的人。因此,促进学生责任感之养成,教师承担着许多责任。为此,学校注重树立责任感教育的典范,要求教师做学生责任感的表率。

在我们学校大力推行的“培养爱心,承担责任” 特色德育活动中,许多教师、班主任用自己的责任心、爱心践行着教师的职业道德,践行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成为了学校责任感教育的典范。

三、践行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

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中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责任感要在生活中培养,对此,我校践行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采取陶行知“三问”思想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

问“学问”,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求知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只有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才能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首先,在学习方法上要让学生知道,优异的学习成绩是靠勤奋得来的。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业精于勤”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生要常问自己:今天我勤奋了吗?

其次,明确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孔子提出“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装懂,不要爱面子,那样会阻碍自己的学习进步,要懂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我们倡导学生每天反思:今天我问了几个问题?

第三,养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平时的作业要独立思考,对学过的知识要不断巩固、复习,做到当天的内容当天消化,这样才能起到复习旧知、巩固新知的作用。孔子不就有“温故而知新”的名言吗?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3篇

学习他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作为一位教育家对教育目标的至高追求。他还说:教师不应该只教书,教师的责任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学生也不能只读书,其责任更主要的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足见,先生一生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陶先生这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德育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政策息息相通。陶先生多次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根本一坏,纵然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用。”陶行知认为教师要培育“真人”,教师首先要具有培育“真人”的本领和素养。他认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必须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他明确提出了品德要求,倡导养成教育激励学生“要建立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防线”。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突出的特点。国际教育界人士把21世纪作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教育”也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独树一帜的特色。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陶行知先生撰写《第一流的教育》一文,文中明确反对做政客的教育家,反对做书生的教育家,反对作经验主义的教育家。同时他一再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有做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一流教育家的雄心抱负。他这种教人求真求实、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思想,给我们以非常有益的启迪。

学习他以身作则、以人教人的师表精神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所看重的重要一条。早在上个世纪前叶陶行知就说:“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这正是先生主张教师“以身作则”、“以人教人”、“自化化人”的具体体现,它揭示了教师道德的品质内涵。陶先生主张教师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地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精神融洽;一所学校,只有师生之间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融,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陶行知是集言教与身教为一体的人民教育家。对朋友与人为善,对学生诲人不倦。陶行知的一生是时时、事事、处处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一生。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期,人心浮躁,物欲横流,教师学习陶先生的这一精种,显得大有必要。

学习他艰苦奋斗、敬业乐干的精神

陶行知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很值得我们效法。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一无权而无钱、办学靠募捐的极端困难条件下,陶先生为改革旧教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培养出了成百上千的优秀英才,唤醒起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这中间,他遇到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他曾三次被反动派通缉,但他毫不动摇,决不气馁,一如既往地创办晓庄师范,白手起家,住帐篷、睡牛棚,他乐以忘优;他视困难如“铁钉”,用头“碰一根,化一根”。陶先生有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奋斗是成功之父。”他一生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甘苦历多,但他始终保持一种崇高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把埋头苦干改作“抬头乐干”。一代伟大人民教育家的崇高信念、顽强毅力尽显其中。当今,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办学和教育改革的征途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用陶先生“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的名言来激励自己。勇于探索,开拓进取,艰苦奋斗。

学习他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简介;教育思想;经典名言

近几天,翻阅了由我校汪伟跃、彭远明两位校长主编的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简明教育读本一书,受益匪浅,继而写下了了数字,以备学习之用。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族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之一,他从小就立志报国,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文工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主要作品有《行知行》《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等。

一、陶行知先生简介

首先来看看陶行知先生的个人生平简介,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陶行知何以称自己为行知呢?这还要归咎于他在金陵大学(南京大学)大量阅读中外古今书籍,在读了王阳明的书籍后,对王阳明的崇拜之心油然而生,喜欢王的“知行合一”学说,于是给自己取名称为陶知行。但后来经过实践,他认识到知行之成是唯心论,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改名为陶行知。后来发展成为“行知行”理论。这也就是他的作品集里的《行知行》。

陶先生小的时候便很出众,5岁还未开始识字时,有一次去邻居家玩,在大厅见一副对联,便趴下临摹起来,这被邻村方庶咸秀才看见,视为神童,非常喜爱,三番五次劝其父母让他读书,陶自己也想上学,但由于家境贫寒,没有钱,上不起学。后来方秀才怜惜他的聪慧,免费为其启蒙,圆了他的读书梦。1909年,陶行知考入南京著名的金陵大学预科,第二年转入文学系,这时他十八九岁。1913年,陶先生主编金陵大学学报《金陵光》,他写了一篇文章《民国三年之希望》,表达了希望官商不贪财,纪律严明,社会和平的景象。1915年陶行知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他的刻苦学习感动了――世界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博士、孟禄博士和克伯屈博士。以至后来陶对教育的认识更深了,并且认识到教育可以救国。

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思想

但凡阅读过教育学的人都知道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杜威。他把教育概括“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之前在简介里提到陶先生到美国学习的事情,陶先生正是杜威的学生,因此,陶先生总结了生活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有三个组成部分,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正好与杜威的思想相反,由此可见,陶先生既是继承了杜威的教育思想,又是总结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见解。下面阐述下陶先生的三个教育思想。

1.“生活即教育”

陶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而如今我们当代的生活不也是教育吗?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知识,从生活中得到历练,从生活中认识自我,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教育之所。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当我们迈出校园的那一刻,我们的学习就停止了吗?不是的,生活在继续,学习在继续,那么我们的社会同样给了我们受教育的环境,整个社会整体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教育。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不是说有多么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而是我们每个人先要学会做人,然后再教人。这才为教学做合一。

(二)平民教育思想

陶先生推行平民教育,搞乡村教育,提倡为穷苦大众谋教育,使没机会受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教育。陶先生在中华改进社工作期间,推行了平民教育运动。

第一,邀请前清翰林湖南维新派首领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女士,出面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委员会”隶属中华教育改进社。

第二,陶行知与朱其慧的侄儿朱经农合编平民识字课本《平民千字课》。这本书的宗旨是:(1)培养人生与共和国国民必不可少的精神态度;(2)训练处理家常信礼、账目和别的应用文件的能力;(3)培养继续读书看报领受优良教育之志愿和基本能力。为了扩大推行平民教育的成果,陶先生南下宣传平民教育。在芜湖,组织了一万多人参加平民教育大游行。继而又到南昌、九江、武汉等地宣传平民教育思想。他热诚地奔走在四方,平民教育迅速在各地展开,令教育界人士惊叹不已。

(三)师范教育思想

陶先生非常重视师范教育,把师范教育作为普及教育的手段。他认为以往的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与师范教育没有培养出合格的师资有关。于是,他花了很大精力致力于师范教育的改造,建立理想的师范学校,培养能够达到生活教育的合格教师。

以下便是其对改造师范教育的主张:

1.建立广义师范教育凡是教育需要的人才都应当受相当的培养;培养教师不要以学校所受教育为限,教师还应当进修培训。

2.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开展师范教育下乡运动,培养适合农村教育的合格师资

3.主张进行女子师范教育

4.师范学校与艺友制师范教育共同培养师资

以上即是陶先生的一些思想,当然陶先生还有很多教育思想,在这就不一一提及了。作为现代的我们,应当全面深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如何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师资并继续发扬陶先生的教育思想。

三、陶行知的趣闻逸事

陶先生的四块糖:

当陶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他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土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等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王友已在等他。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在陶行知先生眼里,教育不是批评,不是责骂,不是怒斥,教育是对学生无限的关爱、尊重和信任。教育更是一种唤醒。在当今的教育中,陶校长面对王免欲用土块砸同学,没有采取一般老师的做法,而是对这位同学进行了解,这充分说明陶校长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进行了因材施教。而我们从现今教育出发,必须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在教育中我们也要做到因材施教。

四、陶行知的经典名言

令我们耳闻熟知的就是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

前面我们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也提醒我们,教育不是狭隘的,我们提倡终身教育,要把教育扩大到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各种环境中,也可以由社会整体来给我们提供教育机会。当然陶的名言还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上便是我这几天的一些学习心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作为师范学校的教师,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寻求如何能使学生寓教于乐,使他们身心获得更好地发展。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5篇

一、营造爱心氛围,体现行知爱心文化

我校重视环境育人作用,在美化校园的基础上,尤其重视营造校园环境特有的爱心文化特点,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我校不仅在课堂学习中注重学生的教育,在校园建设和学习环境布置方面也同样注重。温馨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学习氛围、精心布置的学校建设,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让花草传情。人性化的设计灵感传递给孩子们的是正能量的教育氛围!

――让墙壁说话。充分发挥潜在的作用,激励孩子们勇敢前行。

――让宣传栏传知。宣扬、鼓励!

我们的整个校园就是一本生动的、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活教科书。一草一木、一屋一物都在对师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启迪心灵的围墙文化

学校在校园围墙设置了以“爱”为主题的文化墙。以“爱心教育”为主题,以陶行知的爱心教育名言、以教师和学生的“五爱”品质教育为核心,精心布置,以名人的名言激励人,以名人的事迹感召人,以名人的精神启迪人。学校到处都有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提示标语和营造爱心氛围的标志。这些都是全体师生爱心文化观念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2.富有内涵的走廊文化

学校充分利用走廊空间,在教学主楼分层分主题设计走廊文化。一层主题为“走进行知”:以介绍陶行知为主,让广大师生了解陶行知个人生平及其为中国现代教育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二层主题为“行知理念”:以介绍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为主,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三层主题是“行知双语”:充分体现我校作为教育部“中加美浸入式英语实验”课题学校的优势,以介绍英语知识和外国文化为主,引导学生学习英语,了解异域文化,要有世界的眼光,全球的视野,远大的抱负。四层主题为“行知理想”:以介绍中国和世界著名学府和世界名人画像为主,激励学生要有雄心壮志,胸怀天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报效祖国。同时,教学楼内每层分类悬挂有学生绘画作品、书法作品、手工作品、摄影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3.特色鲜明的门窗文化

从本质上说,门窗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能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我校在门窗文化建设方面极为重视。首先每个班级围绕爱心文化教育,根据班级特点,自行设计班名、班徽、班训、板报,体现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和班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寄托与价值追求,促进班级形成各自的特色文化。由学校统一格式,统一制作,悬挂张贴于班级门窗处,时刻昭示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共同努力,实现班级愿景。其次,学校各办公室、各部室根据年级特点、学科特点、部室功能特点,由教师精心选择名言警句,标语、图案,由学校统一制作,张贴于门窗处,形成了我校特有的门窗文化。此外,各办公室、部室均悬挂有由陕西省著名书法家题写的陶行知名言警句的书法作品,以及根据不同特点进行的各具特色的布置,彰显功能部室及办公室的特点,所到之处,均有一种高雅深邃的文化底蕴。

这些显性的爱心文化建设,无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艺术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爱的哺育。

二、实施爱心教育,提升行知爱心文化

自2008年我校成功更名为“行知小学”,“爱满天下”就成了行知人永恒的追求。我校采取多种方式倡导、宣传、弘扬“五爱”(即教师具有“爱事业、爱岗位、爱学校、爱学生、爱同事”的“五爱”品质)精神,使行知爱心文化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让行知爱心文化付诸在每个行知教师的言行中,把行知爱心理念逐渐根植于每位教师心底。

1.丰富爱心文化内涵,实施爱心教育

学校以“以爱育爱、以心育心、爱中成长、爱中成才”作为我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让师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陶冶其情操,启迪其心灵,文明其行为,激发师生的爱校情怀,形成“行知是我家,人人都爱他”的温馨氛围。

校徽、校歌、校报等也是我校校园精神的载体,而且内容与形式为师生熟知与喜爱。如,校徽――《爱心》(红色爱心、“XZ”字母组合的画面,勾勒出在山河间翱翔展翅的雏鹰形象。寓意着在行知小学以“实施关爱教育,培养爱心之人”为办学理念的精心培育下,学子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在“爱满天下”的环境中,不断进取、快乐自立的雏鹰在这里起飞。)可以说学校的爱心文化内涵,充盈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爱心教师

我校坚持以德治校,以爱为首,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弘扬倾情教育、乐于奉献、关爱学生的“爱心教育”主流价值观,培养全体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良好师德,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行知教师良好的形象,为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在我校爱心教育的引领下,全校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我校党支部在支部、党员中广泛开展“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我为行知,甘于奉献”等活动,以党员的示范榜样引领带动全体教师的发展。我校工会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师文体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使全体教师在付出爱的同时感受爱,如,教师生日时,校长送上精美的生日卡片和蛋糕;每年暑假,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体检;春节来临之际,为教职工家属送上一封暖洋洋的感谢信;为退休教师制作留念光盘等,细微之处见真情,爱心关怀暖人心,不断提高党组织和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使更多的教师成为教书的模范,育人的楷模。

三、培育爱心之人,彰显行知爱心文化

造就有“关爱之心,聪慧之脑,多艺之才,规范之行,健康之体”的行知人,是我校培养学生的根本宗旨。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以“爱”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国家、爱自然的“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彰显行知爱心文化理念。

1.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努力做到活动培育爱心之人

我校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行知广播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等时间,通过组织专题班队会、演讲比赛、观看影视片、捐赠图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心教育。开展了“小葵花”爱心义卖、“庆六一,与爱同行”“爱满天下童心同乐――城乡三校欢庆六一”“手拉手,同成长”“小手拉大手,文明伴我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去残联打扫卫生”“祭扫烈士陵园”“等一系列的奉献爱心、传递爱心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也能学会把爱献给他人,体验到奉献与付出的快乐。在由陕西省妇女联合会、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妇女儿童之家”图书捐赠活动中,我校被评为“爱心帮扶先进单位”。

2.开设多样的行知社团,不断增强行知爱心文化底蕴

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各种行知社团活动,有足球队、武术队、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电子琴队、书法队、摄影队等十余种社团可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特色部室――阳光影像,配备有专业摄影器材,由专业教师任教。每逢学校重大活动时,都能看到手举相机的学生在专注地捕捉着、拍摄着、记录着。通过摄影,孩子们学会了发现美、捕捉美、传递美。在感受美的同时,他们也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

在全面落实一周一节书法课的基础上,我校又增开了每天15分钟的书法课堂。书法课堂上,孩子们在优美的民族轻音乐中,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静静地进行书法练习。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

四、手拉手共成长,传递行知爱心文化

作为莲湖区学区长学校,学校按照“高标准谋划、精教育管理、强特色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学校的资源优势和爱心品牌效应为依托,以大学区管理为平台,在合作与交流中实现我校与大学区内成员学校以及其他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在学校不断发展的同时,“行知爱心文化”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受到广泛关注。商洛市丹凤县的两位校长和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22位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先后到我校进行跟岗实践和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参观学校、课堂听课、教师交流、专题报告等形式深入感受到了我校爱心文化的丰富内涵。

奉献爱心,传递真情。我校与周至县九峰乡永丰小学、集贤镇中心小学、延安市柳林镇中心小学结成“手拉手共成长”学校。为这些学校送去电脑、图书等必需教学用品,帮助他们改善教学条件。并且带领30多名留守儿童游览海洋馆,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我校还义务资助了周至县九峰乡永丰小学三位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学生到我校免费就读,安排专人负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直至小学毕业。

我校还有5位教师义务到偏远山区小学义务支教,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了精彩的课堂、广阔的视野和美好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成林老师和万莉杰在支教期间,精心施教,无私奉献,关心关怀每一个学生,深受家长敬重、学生喜爱。她们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以《山村支教姐妹花》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

2014年5月,我校举办了“中国梦・我的梦・爱心义卖传真情”的爱心活动。通过义卖,筹得爱心善款万余元。王校长带领师生40余人,坐着大巴车,不顾路途的颠簸劳累,为周至县尚村镇临川寺小学捐赠了一万元爱心款项。虽然我们带去的是微薄之力,但却是我们全体行知人浓浓爱心的点滴体现。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6篇

[关键词]陶行知]教师观;教师专业素养;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他看来,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识字,培养几个莘莘学子,还肩负着社会的重任。基于此,陶行知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分别从教师的职业观、学习观和道德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因此每个国家对教师职业往往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比如身体素质要求,道德和学历要求,资格证书的要求等等。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10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1]但是一名教师能否正确认真地履行教师的角色,最本质的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教育专业素养、学科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也即是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对学习的要求和对道德的要求,这与陶行知的教师职业观、学习观和道德观恰好契合。因而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的教师观,发掘其中的现代价值,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着很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的教师职业观

教师职业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需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即正确的教师的职业观。教师职业被陶行知看作是最高贵的职业,同时,他认为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也非易事,他的前提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思想。

第一,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陶行知认为,成为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这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和前提。

陶先生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真正体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每个教师都要始终如一地把奉献教育事业当作自己人格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这个词的本质含义就是奉献,如果丢掉了奉献,那就不能称其为教师。作为老师就要有乐于清贫、甘心奉献的精神。

第二,对教育事业的服务精神。陶行知说:“教育者所具有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的名利尊荣之可言”。[2]教师这个职业,如果少了服务精神,教师就不会热爱自己的职业,也就不可能早教师职业上有所作为。而且教师对教育事业服务精神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因此,陶行知特别重视教师的服务精神,把服务精神看成是教育的命脉。

第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陶行知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如果教师能理解教育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以及加强师德修养对完成工作的意义作用,则能增加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将加强师德修养变成自己内心需要的自觉性,并通过实践培植起坚定的信念,使自己的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教师能否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仅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才能,更多地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和情感。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才能把工作做好。一个人没有了家庭的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二、陶行知的教师学习观

陶行知一贯重视教师的学习,他的教师学习观是陶行知教师观的一大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教师因为要教学生,所以必须先教自己明白,“以教人者教己”,他指出:“教师的一部分生活也是学生”。陶行知对教师的学习分别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总结。

第一,学习的途径。陶行知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把学习的途径大大地扩宽了,提出“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众生皆同学”,从书本中学习,从生活中学习以及从社会中学习的学习途径。

首先,从书本中学习。这里的书本并不是指所有种类的书,对于这种书本,陶行知也有他的要求与标准,即要有引导人产生动作、思想和新价值的力量。这即是对书本要求,同时也是读书的结果,即要不断“动作”、不断“思想”并不断“产生新价值”。其次,在社会中学习。陶行知提倡“无形的社会大学”,主张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便是毕业,活到老,学到老。” 这种提法对教师树立终身教育理念非常必要。最后,在生活中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主张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脱离生活就谈不上学习。教师的生活就是学习的生活。

第二,学习的方法。关于学习的方法,陶行知主张两种,即行动法和教己法。陶行知主张在行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的方法,这种行动法包括自己看书、求师问友、观察调研等,同时要虚心去问,学习孔夫子“不耻下问”的精神,反对死记硬背,并加以认真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意义。此外,要学会教人者教己。陶先生认为“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然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3]因此,教师要学会以教人者教己的方法。

三、陶行知的教师道德观

教师的道德观,是指教师职业中应该具有的劳动态度、责任和权利意识。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会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更会做出反应。基于此,陶行知结合他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了一套系统的教师道德观,丰富了他的教育思想。

第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实践。他曾说:“教育者所得到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和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4]爱岗敬业,愿意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也是陶行知所称的“教育的命脉”。

第二,“爱满天下”的骆驼与博爱精神。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德的灵魂部分,也是陶行知对教师的重要要求。陶行知的格言是“爱满天下”,主张热爱学生,为孩子奉献自己的一切。

首先,是一视同仁,不以身份地位以及个人好恶取人。正是因为热爱儿童,为了挽救难童中有才能的人才,陶行知才创办了育才学校,从而为新中国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有用的人才。其次,是严格要求。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就连休息时间也不能放松,因为休息时间学生缺乏专人管理,是最容易犯错的时期。而对于犯了错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以爱心去感召,让他们明白:“‘过则勿惮改’”,还要使他们明白改错的长远意义。最后,在行动中关爱学生。陶行知重视行动胜于知识,这从他两次为自己改名字就可以看出。陶行知热爱学生,不只表现在言论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他的办学行动中,他多次为学生募捐筹款,帮助困难孩子读书。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7篇

“四有”好老师,像标杆,等我们超越;像灯塔,照我们前行;像号角,催我们奋发。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名教师,诸如孔子、韩愈、陶行知、、鲁迅、梁启超等,也旁征博引了许多古人、名人“说教”的至理名言,诸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等。其中,提到最多的人就是陶行知,引用名言最多的人也是陶行知。

陶行知,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人,原名陶文浚,后改名知行,再改名行知。称其“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誉其“万世师表”。郭沫若更是将他与孔子并提,称其“陶子”――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毫不夸张地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有的专家认为,“一个不读陶行知,不学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话语掷地有声,发人深省。陶行知真正是广大教师的楷模。

古徽州是陶行知的故乡。大约从宋朝开始,古徽州一直是我国古代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文人辈出,被誉为“东南邹鲁”。那时候,徽州大地“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府学、县学、书院、私塾林立,随处可到听学生朗朗读书声。先后涌现了朱熹、许承尧、程大位、戴震、陶行知、胡适等一大批“大家”。

陶行知出生在一个已经衰落的小商人之家,16岁时,进入了教会开办的新式学校――崇一学堂。后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师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回国后,献身教育事业。他终生从教,主张平民教育,先后创办南京晓庄师范、重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

陶行知是古徽州的骄傲,更是新黄山的骄傲。重新审视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现实价值意义,更具深远意义。我们欣喜地看到,陶研学校、陶研机构遍地开花,学陶师陶蔚然成风。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基本观点有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对我影响至深的是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它是“生活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当今教育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对民族、国家重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也尤为重要。要创新,就要创造。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写道:“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就要实行“五大解放”(解放小孩的头脑、解放小孩的双手、解放小孩的嘴、解放小孩的空间、解放小孩的时间)。可是,我们师者扪心自问一下,做到了吗?教育部三令五申地下达“减负令”,又有多少学校、多少教师一以贯之了?创造之路,任重道远。

当年,病榻之上的钱学森向时任国务院总理“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惊世骇俗,震耳发聩,剑指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和软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把我们的孩子真正地解放出来,要让孩子们学会创造、勇于创造。

我庆幸,我生在黄山、长在黄山,与教育名家陶行知“同根同源”,实属万幸之至。

少年时代,我便在心里种下了当老师的梦想种子。青年时代,我的梦想种子发芽、生根了,我如愿考取了歙县徽州师范学校。我依稀记得,在徽师入学的那一年,老师就组织我们参观新建成的行知纪念馆和行知公园,那是我第一次走近了陶行知。站在陶行知的塑像前,我默默起誓――成不了教育家,我也要成为陶行知式的好教师。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就行走在学陶师陶的道路上,这一走,就走了20余载。这条路,对我而言,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永远在路上。

徽州师范学校是学陶师陶的熔炉。我就在这座熔炉里锤炼过。徽师校园的教学楼前挂有一条校训――“献身教育、为人师表、教学做合一”。这条校训不仅挂在校园里,更根植在我心上。秉承这一校训,我们在校园里学陶师陶“乐陶陶”。走出徽师校门,我们走进了广阔的农村天地,立志做行知式的乡村教师,让“行知花”开遍了黄山的村村组组、角角落落,娇艳芬芳。

喜欢陶行知说的话,大白话,大实话,话语中全没有“留洋”痕迹,没有“博士”印记,完全就是一个平民教育家说出的话,就连普通的老百姓都听得懂。“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英雄好汉。”等等。这些普通的话语里,折射出的都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大道理,易学易懂,好悟好行。

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陶先生说的三句话更是我的最爱。在“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论述中,总书记提到陶行知的第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视为工作的座右铭;在“教师要有道德情操”论述中,总书记提到陶行知的第二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视为教育的真谛;在“教师要有扎实学识”论述中,总书记提到陶行知的第三句话“出世便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我视为人生信条。在“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论述中,尽管总书记没有提及陶行知的话语,但这句话早已“浮出水面”――那就是“爱满天下”,我视为做人之本,求真之源。

要做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就要好好学习、践行陶行知的这四句话。要有理想信念,就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要有道德情操,就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有扎实学识,就要“出世便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要有仁爱之心,就要“爱满天下”。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果真如此,我的人生是幸运了,我遇到了许多好老师,有给我启蒙、破蒙的水田、国常老师;有我独在异乡求学照顾我起居学习的巧荣老师;有在我转学受阻,勇于接收我的家珍老师;有只带了我一年的初中语文,却教会“用心来写作”的永丰老师……这些好老师,像是在接力,合力培育我。那些曾教我的好老师,我永远铭记在心。如今,我是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我也拥有了一批好老师,他们当中有扎根皖赣边界30余载的“两戴”教师,有服从安排,甘当乡村幼儿园男教师的辉嫦老师……他们是学校的财富,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他们更是乡村孩子们的幸福,成长之路有好教师相陪,一生幸运。

时代在发展,行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重任在肩。让我们携起手来,学好陶、师好陶,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8篇

白云行知职校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字命名,学校地处广州大道,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白云山麓,现有同和与天平架两个校区,目前正在建设人和校区。学校占地63亩,建筑面积43500多平方米,有公寓式学生宿位2200个,开设有会计、计算机、汽车维修、幼师、烹饪五大专业,目前在校学生2500多人,年培训量5000人次以上。学校拥有汽车新技术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电子阅览室、点心实操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语音室、数码钢琴室、舞蹈室等72间(有工位2080个)省内一流的专业实验实训场室。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教师62人,双师型教师82人。

建设一流的名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强大保障。白云行知职校通过校本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为教师转岗培训提供优惠措施、参加部级骨干教师培训、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班学习、下厂实践、聘请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召开教育讲座会等形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和学习平台,教师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迅猛的提高,一支业务强、师德高、扎根职教的名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师德师风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该校党总支多次组织民主生活会,坚决反“”,针对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庸、懒、散、奢等问题开展严厉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求全体党员树清风、扬正气、以身作则,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会先后组织了经典诗文朗诵、妇女先锋岗评比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的提高。例如,财经科组经学校评比推荐后参加广州市评比获“巾帼文明岗”称号。

注重培训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该校各专业“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高达85%以上。2014年,该校有2名教师参加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10名教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参加市级培训的人数更是达到40人次以上。全力支持教师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级别的学术研讨会,既开阔了视野,又宣传了学校。坚持派遣一线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该校制定了《广州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企业实践学习规定和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专业教师必须在以3年为限的周期内,到相应企业实践学习2至3个月。近5年,学校下厂实践的教师共有10名。这一措施,保证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紧跟社会和企业的步伐。

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的培训。在学校工会、教务科的积极动员和精心组织下,该校教师们踊跃报名,共有46位中青年教师(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9位)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教育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园丁美――2014年广州市中职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竞赛”。在备赛过程中,各专业组充分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汽车、财经等专业组实现了100%进入第二阶段的决赛,最终共获得15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获奖率达70%。通过这次比赛,表明学校年轻教师成长迅速,已经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如汽车专业的廖榕光、温巧玉分别获得第4名和第8名;参加工作不满一年的袁艳萍获得二等奖,充分展示了该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展现出该校的教学风采,为白云区教育局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白云行知职校紧紧围绕“爱满天下,学做真人”的校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教育和管理活动,努力实践“培育真人”德育模式,“培育真人”的育人模式已经入选广东省中职德育创新成果集。

2014年11月,该校“培育真人的育人模式”入选德育创新成果集,被编写入广东中职学校德育文库系列丛书,本次成果获得了省教育厅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这是该校探索育人新模式及德育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在全新的教育时空下,该校寻找到突破学校德育工作瓶颈的路径,培育真人德育模式能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很好地解答了德育方式落后、德育内容僵化教条、评价体系单一等难题,在全省范围内具备良好的推广价值。

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贯彻党的十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通过宣传标语、墙报、主题班会、背诵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学习,并结合学校常规管理、经典诵读、跑操、每日行一善等活动渗透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良好,已在校内掀起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坚持学习陶行知爱国思想和教育理论。长期坚持学习陶行知思想是该校一项优良传统,本学期学生科更加大力度组织教师、学生共同学习陶行知的思想和理论。该校重新编写《学陶读本》,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并组织全校学陶主题班会,深入领悟陶行知爱国思想和教育理论;每周组织全体学生诵读陶行知名言,全面理解陶行知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努力实践“爱满天下,学做真人”的校训。

继续开展“每日行一善”活动。根据以往开展活动的情况,该校重新编写《“每日行一善”活动指引》,力求使师生更加清晰认识日行一善的目的、方法、记录、反思等。组织全校班级举行“每日行一善”主题班会,共同学习如何日行一善。通过活动使师生明确树立以小善立大德的道理,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真人”。

强化经典诵读活动。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该校多年来持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例如,在内容上要求诵读弟子规、古诗词、陶行知名言等,并将组织重新编写诵读读本;时间上明确要求每周一天的早读课进行全校诵读经典,并根据情况,适时安排所有班级到操场诵读。

特色,是对教育个性化的诠释,是学校文化的自我重构,有特色才能创出学校品牌。一所学校的特色,有助于学校寻找到发展的未来途径,提升学校特色品牌,有助于提高学校在招生市场和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多年来,白云行知职校通过突出特色,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现代蓝领人才。

该校现有计算机网络和会计两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为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训场室建设等方面都加大了力度,在计算机楼安装了空调并更新了三个机房的计算机,和广州铁路工程职业学院合作进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办学,为学生的升学提供了又一个广阔的通道。

学前教育是学校的市级重点专业,在市内有较大的影响力,但省内开设此专业的学校较多。为规范管理保证培养质量,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对全省198间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学校在接到通知后,对相关的办学情况、成果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提炼,检查过程中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如果省内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办学都能像白云行知般规范,则不用花大力气进行此次检查了”。2014年12月30日,广东省教育厅发文《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批学前教育专业点予以备案的通知》,学校是通过办学资格的审查和予以备案的31所学校之一。学校以此为契机,继续完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资源,进一步重视专业内涵建设,严格比对国家有关生均指标(如生师比、生均建筑面积、设备值和图书册数等)要求,控制办学规模,规范专业建设和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更上新的台阶,为白云区学前教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

烹饪专业是该校骨干专业,就业出路好、待遇高,每年都深受初中毕业生青睐,招生人数众多。为推动该专业的发展,学校和广州工程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培养,并面向高校或大酒店、餐厅等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专家授课,使学生技能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在2015年的省市比赛中,中餐面点项目均获一等奖,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在扬州举行的国赛获得了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目前,该校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顺》《网页制作》《会计实务》三门广州市市级精品课程,通过了广州市教育局的评审与验收,还有一门正在建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市级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全面而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专业品牌建设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9篇

其实,我对这所学校并不陌生,一年前,我就聆听过林彤校长的经验交流,她那务实的风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那激扬的文字,也深深触动我的心灵;她那有声有色的学陶活动,更让我心驰神往……

行知路上展风采

屏西小学是福州市第一所省行知实验学校,也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的一所省行知实验学校。步入绿色掩映、花团锦簇的美丽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教学楼上十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学陶铸师魂,兴教育真才”,一股浓郁的学陶研陶的气氛在周身环绕。我陪同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顾问刘宜勇老师沿着教学楼拾级而上,每一个楼道,每一条走廊,每一间教室,每一道墙体,都挂满了学生书写的陶行知语录。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不禁感慨良多:学校不仅为学生展示书画才华搭建舞台,而且也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深入人心。

此时的林彤校长对刘宜勇老师仍充满感激之情,她深情地说:“那是2006年10月,刘宜勇老师来到屏西小学,热情地向我校宣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位年且八旬的老人,对陶行知还如此的执著和痴情,着实令人感动。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我深深地意识到:一所学校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魂,而博大精深的陶行知思想不正是我们学校的魂吗?因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当前新课改的理念息息相关、一脉相承,而研究和运用好陶行知教育理论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的发展。于是,我决定把陶行知教育思想引进校园,带领全校师生一起学习、研究和实践。”屏西小学的申报很快得到省陶会的批准,并于2007年8月被授予“福建省行知实验学校”。

短短三年间,屏西小学的陶研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也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可喜的丰硕成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为了把学校办成名副其实的省行知实验学校,使学校的学陶师陶园地能够真正成为弘扬正气的沃土、展现生机的绿洲、获取成功的天地。屏西小学的全体“行知人”坚持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方位地开展了各种学陶师陶活动和“行知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他们创建了师陶园、师陶室、学陶交流台,营造浓厚的陶研氛围和环境。特设“学陶专栏”,图文并茂地展现陶行知先生的伟绩和师生的学习心得。各班开辟了“学陶角”,持之以恒地弘扬陶行知的精神。校园网站还特设“学陶天地”专栏,为师生的学陶研陶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建立了“行知广播站”,早会特设了“行知时间”,给学生献上了一份份营养早餐。校刊《青橄榄》上也开辟了“学陶专版”,每一期都刊载了陶行知的故事、名言、诗歌等内容。学校把学陶活动与教科研活动紧密相结合,编辑校本课程教材《走近陶行知》,每周在校本课程上进行教学。同时,还经常性地举行了讲行知故事、诵行知诗歌、唱行知歌曲、编宣陶小报、写陶诗与读书心得等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真谛与人格魅力。通过实行“小先生制”、“轮干制”以及评选“阳光小陶子”等,使更多的“小陶子”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学校还以陶行知“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师生合作,共同创造出值得互相崇拜的活人”的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建立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但使学校的学陶师陶氛围更加浓厚,也使领导与老师、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

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陶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学校的品质大大提升,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华新闻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等多家媒体曾相继对屏西小学的学陶特色与办学成果进行专题报道。可以说,屏西小学的学陶活动,使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对此,林彤校长深有体会地说: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让我们受益无穷。在行知路上,我们执著地前行,渐渐地成长,相信“只有行动,就有收获”,我们屏西行知人在这条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坚实!

在教学楼一楼大厅的墙壁上,一幅“每天四问”的喷绘非常醒目,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是学校开展学习陶行知活动的其中一项内容。他们把陶行知《每天四问》的内容当作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用来鞭策自己、对照自己:“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学校还根据学生们结合实际写下的切身感受汇编成一本《我要进步》的小册子,并且组织学生参加了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举办的第5届行知大华杯“《每天四问》读后感”征文大赛,喜获团体组织奖,该奖项全国仅有4所;张子恺等4位学生荣获征文优胜奖。

林彤校长赠给我一本《我要进步》的小册子,我仔细阅读着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无不跳跃着学生的真情与实感,让我深受启发,赞叹不已。我想摘录几段与大家一起分享:“俗话说得好: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如果我们做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那将会因此而获益。”(刘园园);“拥有诚实,便可以坦然地面对纷繁的世界,便可以问心无愧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有时,撒下一粒诚实的种子,就会有一篮子金灿灿的收获。”(江跃);“‘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只要以德待人,旁人也会以德相报的。”(钟欣义);“‘每天四问’是我们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钟,是陶行知爷爷提供大家作为进修进业的参考。”(高雨琪);“若把生活比作一杯红茶,那么陶行知先生就是那位品茶人,他细细品味生活,创造生活。而这杯‘红茶’也因每天倒去茶渣,添换新叶而变得更加浓郁、清香。”(孙雨晴);“道德好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如果没有了道德,也就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了。道德是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只要有了道德,一切坏心术、坏行为便灰飞烟灭,帮助你除去灵魂上的灰尘和污垢。”(游文良);“有这么一句话,我是一直铭记在心:生活像条河,爱是舟,而命运是你手中的桨,期待你能驶向幸福的彼岸。只要人人有目标,人人肯努力,生活一定会美好,让我们握起手中的‘桨’,驶向幸福的彼岸。”(刘欣怡)……等等。这些精彩而简洁的语言,飞扬而睿智的思想,深刻而透彻的感悟,不正是陶行知先生“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和“爱满天下”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是啊!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福州屏西小学在学陶师陶的征途上,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今天的辉煌,他们点点滴滴的成绩无不凝聚着屏西陶子们辛勤的汗水。刘宜勇老师曾创作一首题为《屏西学陶》的诗歌,对屏西小学所取得的斐然成绩给予高度的赞美:“行知铸魂培师资,优教育才成效殊;屏西师生闯新路,陶花遍开省城市。”我想,这不仅仅是对屏西小学师生的一种赞誉和勉励,更是对我们陶研工作者的一种鼓舞和鞭策。

短短的几年里,屏西小学的学陶师陶活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丰厚殷实的硕果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荣誉。然而,屏西的行知人在感受那份快乐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脚下的路还有多远。正如林彤校长在庆祝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获奖感言所说的那样:“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我没有陶醉,也从未停止过进取的步伐。今天对我来说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站在‘学陶、师陶、践陶’这块精神高地上,执著地守望自己的理想,无悔地用心谱写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乐章……”这一番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表达了与会代表、获奖者以及所有新老陶子们的共同心声。

特色办学领

福州市屏西小学创建于1996年9月,原名是钱塘小学屏西分校,隶属钱塘小学。2002年6月独立办学并于同年更名为屏西小学。学校坐落于福建省直机关屏西住宅区南端,目前有26个教学班。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又加上学校办学有方,校风教风学风氛围浓厚,使得屏西小学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正呈现上升的势头,学校也正朝着鼓楼区名校方向稳步前进。

屏西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他们确定了“铸师魂,育真才,创品牌”的办学目标,强化管理工作,特色办学。学校不仅重视时序的过程管理,而且也重视空序的关系整合与协调管理,从而形成了“以法为准、以人为本、以质为重、以和为贵”办学理念。学校一贯秉承“励志、求索、合作、向上”的校训,倡导“敬业、求实、启迪、创新”的教风与“乐学、勤学、善学、博学”的学风。学校把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五爱教育”为主旋律,以“体验教育”为载体,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而营造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在这里,学生是幸福的,他们可以感受到“做中学”所带来的乐趣,可以得到“六大解放”,可以有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在这里,老师也是幸福的,他们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与快乐,可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浓浓的学陶、教研的气氛中快乐教学,更新观念,完善自我,找到人生的价值。就像宋素滕老师在学陶心得中所说的那样:“我敬慕讲台的淡泊宁静,在这里,你会有一种远离尘嚣的超然。我崇尚讲台的纯情圣洁,在这里,你会有一种心灵融通的坦然。从当初的无奈与失落到如今的无悔与执著,我愿意把我的青春托付给这三尺讲台。”

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不仅仅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取胜,还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这是无可厚非,也不容置疑的。屏西小学抓住学陶师陶的契机,在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中、在深层次发展学校各项工作中,始终把陶行知的“创造教育”作为办学的指南,努力创造自己的特色。走进屏西小学,学校在特色办学的几个亮点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教育,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对学科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教师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倡“创新教育渗透课”、“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等。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对社区资源的参观、访问、调查、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和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绘画、信息技术等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学生年年均积极参加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由于组织得力,成绩突出,曾位居鼓楼区各参赛小学之首,获得鼓楼区第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为每一个班级设置了一套乒乓球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特邀前世界乒乓球冠军郭跃华来校对学生进行表演和指导,这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学校是极为罕见,独树一帜,至少在我看来是一个创举吧。现在,乒乓球特色教学已初见成效,每班隔周有一节乒乓球课,特聘乒乓球教练来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乒乓球比赛,以赛促练,形成一定的规模,学校还曾荣获区首届乒乓球赛男子、女子团体冠军。

学校的每个班级都设有“中队名片”,各个中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色,制作出内容丰富、别具匠心的“名片”,上面选择一些活泼可爱的卡通背景,再附上中队集体照、中队名称、口号、辅导员简介等内容,以此来培养队员们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此举措深受广大少先队员的喜爱和青睐。此外,大队设立服务岗位,每个岗位上均贴有“微笑值勤岗”的牌子,牌上是值勤队员开心的微笑,显得那么亲切、自然,同时又起到了监督作用。各中队还广泛实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制”、“小干部轮换制”,做到队员的事由队员做、队员管,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服务意识。

“写字教育”也是学校的又一特色,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师生的书画作品,每一期的校刊上也设有“展示台”,展现师生的风采。学校对教师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又结合学陶特色,鼓励教师书写陶行知名言语录,每学期末评选的“写字之星”“简笔画之星”,为全体教师树立了身边的先进典型。为此,学校荣获第六届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组织奖,李健等20位教师的31件钢笔、毛笔、硬笔书法作品在比赛中获奖。学校通过开展竞赛、写字专刊展览、写字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发现、培养一批书法苗子。目前,学生娴熟的书画技艺和才能,简直可以与书画爱好者相媲美。如今,屏西小学的书法兴趣与绘画训练已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的书画能手。林彤校长也因此被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书法教育先进校长”的称号。

“家长开放周”活动,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这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尝试,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模式,同时也是屏西小学的传统活动,每一年的“家长开放周”主题都不同,如去年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为主题,今年以“树立大语文观,密切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联系的研究”为主题,家长踊跃地参与学校的公开教学活动,并对学校的这种做法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从家长们满脸荡漾着的笑容里,相信他们期盼的心已经找到了答案。”屏西小学老师们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乒乓球特色教学”、“科技、创新教育”、“中队名片”、“写字教育”、“家长开放周”……一个个亮点犹如一个个品牌,彰显学校新颖的办学特色,它们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美丽的校园更平添了几分姿色,几多妖娆。

由于屏西小学积极倡导陶行知教育思想,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条不紊的开展,教育教学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与师生发展》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生书画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福建省中小学示范图书馆”、“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州市课改工作先进学校”、“福州市红旗大队”等50多项荣誉称号。迄今,学生已有千余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50多位教师却有近600人次获各级各类的荣誉称号和各项比赛指导奖。

铸师魂,塑师表。这是福州市屏西小学多年来教育的宗旨和奋斗的目标,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已经成为屏西小学老师们的人生格言。而作为一校之长的林彤更是感到肩上的重任。因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陶行知语)所以,林彤校长时刻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用心从教,用心做校长,用心打造优质校。工作中,她处处以身作则,要求行政、老师做到的事,自己一定先做到。每天课间,她在校园里走动,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走进老师的课堂,感受他们的敬业与辛劳;她到办公室小坐,了解老师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在结束繁忙的工作之后,她常常伴着灯火,带着欣慰最后一个离开校园;夜晚,她时常徜徉于书海之中,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翻阅教育报刊,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她还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改实验,吸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进行行动研究,充当教学的行家里手,在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州片区教学研讨会上,她执教的公开课《掌声》获得一等奖。她还曾两届在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在全国语文教师范文写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笔耕不辍,几乎每年均有独立撰写的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或发表在有关教育刊物上,近期,她根据自己的研究实践心得撰写的论文《浅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荣获全国一等奖。她还乐于把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指导陈敏老师执教的《走近陶行知(名言篇)》和王静平老师执教的《从杯子里的水想起……》,均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现场教学研讨会上荣获一等奖……

陶行知教育名言范文第10篇

陶行知,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明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引领我们学习做真人;他,教育我们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他,指引我们不断前进。自从阅读的《陶行知读本》之后,我便不忍释卷,书中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那一句句动人的名言震撼着我。从陶行知,这位“万世师表”的圣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明祖的传统美德,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

从陶行知身上,我学到了尊敬师长。陶行知自幼聪明好学,邻近的以为塾师认定他长大以后必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学读书。有一天下大雪,路上、树上、屋顶上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放眼望去,就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服。当陶行知赶到学校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陶行知怕打扰他们就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学校的每一个人,也感动了我。这么寒冷的冬天,他在雪地里站了一节课,就是为了不影响老师讲课,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这是一种先人后己的精神,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心中时刻怀着对老师的尊敬。今天,尊师重道仍然是我们必须承继的传统美德,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本整洁的作业,一个深深的敬礼……都会把我们的爱师之情传递。当灿烂的笑容浮现在老师的脸上,那就是我们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

从陶行知身上,我还懂得了乐于助人。陶行知小时候,曾经为隔壁家的程四奶奶买锅。那时,买什么东西都要跑到很远的镇上。回来时,天黑了,本来难走的山路就让他累的够呛,可老天偏偏下起了倾盆大雨。陶行知把锅背在背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他真想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当他想到程四奶奶还等着他的锅炒菜时,他便加快了脚步。当他把锅送到程四奶奶手里时,浑身上下都湿透了。陶行知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而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平时生活中得到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无尽关怀,渐渐变得自我中心起来,处处想别人勒索,去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当看到陶行知在那样恶劣的天气里为了程四奶奶而奔波,在那样泥泞的道路上跋涉这么久,我受到了震撼,他使我认识到给予是快乐的。是啊,我们身边有多少需要我们帮助额人:生活贫苦的外地同学,没有亲人关爱的老人……他们需要我们的相助,甚至有的只需要我们的一点绵薄之力,对他们而言却是雪中送炭。

看着眼前的这本《陶行知读本》,我思绪万千:陶行知爷爷留给我们的仅仅是这一本书吗?不是的,他留给我们的是滋润我们心灵的传统美德,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对照的感人行动,是他那永世留传的不朽功绩。

上一篇:陶行知教育范文 下一篇:创业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