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17:59:02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应用型 学分制 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21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Credit System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GONG Jingfang

(Jiyang Colleg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huji, Zhejiang 311800)

Abstract Independent college is facing for the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credit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ial system plays a vital role to improve the credit system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article explores that constructing to applied Independent college of the dual tutorial system which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It puts forward "1 + 1" double tutor system model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 emphasiss on strengthening the employment of students and entrepreneurship guidance, as well as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application 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applied; credit system; double tutor system

我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零散到系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和深入的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科生导师制理应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研究的对象。现阶段我国高校推行的学分制,已与选课制、导师制、学籍管理制度、学分互通换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启动,建立适合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已势在必行。由此看来导师制可以说是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之一。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应用型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指导学生学业的同时,更要不断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

1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优势

1.1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学分制管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自,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意愿,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技能自由发展,但由于对专业知识结构缺乏了解,无法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制定完善的学业规划。同时,在全面推进高校应用型转变的大背景下,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互通的桥梁,在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1+1”双导师制的目的是为深化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体、全面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结构,也具有融入社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业人才。

1.2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推动“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独立学院师资短缺,通过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可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本校教师在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过程中,经过密切沟通合作,可以增加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2)有利于加强与企事业的产学研用结合,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校内指导教师在负责学生学习指导的同时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技术顾问,为单位解决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建立学校、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共享、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助于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企业拥有一线的生产设施、工作环境及管理制度,与学校共建实习基地,提供较好的实训平台。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掌握的技能进行实践训练。通过企业实习基地,使教学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进行,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与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4)有利于学分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引导、学业规划指导、专业学习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心。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选课、合理安排学业进程,实施学业规划和学习计划。

(5)有利于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交流平台,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同时培养,有效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学生由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2 “1+1”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1”双导师指导机制即为在校学生同时配备1名学业导师和1名创业导师,负责学生学业、科研、学科竞赛,以及社会实践、职业发展、社会能力等各方面的学习和指导。

2.1 导师的选聘和聘任

导师的聘任由学校统一安排协调,依据聘用条件对全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和全面考核,确定聘用人选,建立导师名册。每学年开学初,按照各新生班级人数,为学生配备导师。

2.1.1 学I导师的选聘范围和聘任条件

担任学业导师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成才;第二,要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具有较强的的专业指导能力;第三,要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宽广的学术视野;第四,原则上具有中级职称或有硕士以上学位。

学业导师聘任范围一般为本校专任教师。进校二年(含)以上的专业教师符合条件的,必须担任导师。为保证指导质量,进校两年内符合条件的教师,最多同时指导学生不能超过15人。

2.1.2 创业导师的选聘范围和聘任条件

创业导师选聘范围一般为企事业单位相关专业高级职称或高级管理人员。首先,要具有丰富的实务操作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其次,能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供技术和就业创业知识咨询与培训等;第三,能够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咨询。

2.2 导师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导师按照培养方案制定指导计划,根据教学计划执行进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定期的指导。

2.2.1 导师的基本职责

导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指导学生自主选学和自我发展,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方法和创新计划,解答学生的学业和专业等方面的咨询,引导学生就业和创业。要对学生选择专业、学业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各施其职、相互沟通。学业导师重在引导学生专业学习,负责理论知识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做好与创业导师的沟通。一、要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培养学生增强专业学习兴趣与专业自信心。二、指导学生制定并督促实施学业规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科偏好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专业发展目标、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指导学生逐步实施学业规划和学习计划。三、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介绍专业方面的最新动态、学科理论和实务的新变化。指导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业导师的课题研究。四、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学习出现问题的学生寻找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制定课程重修计划,落实学业帮扶措施。五、为创业导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 解决实务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创业导师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为学生实习和社会实践、就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一、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单位,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学生通过观摩,充分了解实务和一般工作程序,提高专业认识。二、指导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引导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三、参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结构优化调整、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帮助学校不断提高应用人才培养质量。四、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定期到校内开设实务方面的讲座。

2.2.2 导师的工作要求

导师要熟悉学生,关心学生,根据学校要求和学生特点,制定导师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导师工作计划执行。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即指导同一批学生。学业导师可以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与创业导师保持联系,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学业导师要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每学期初必须与学生见面,每月对学生的指导不得少于1次/人。并于每学期末提交一次对所指导学生的评价和工作总结。

创业导师的指导采用集中或分散的方式。辅导期间,学生按导师工作计划到创业导师所在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参与创业导师的工作和业务活动。要求每月对学生的指导不得少于2天。

2.3 学生的职责

学生要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按照导师指导计划和学业规划,执行学习计划;认真、积极参与导师确定的各项活动,完成导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客观、公正评议导师的指导情况。

2.4 导师的管理

导师一般任期四年,学生毕业后即可自动解聘。由二级学院负责导师的聘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负责导师的管理。

2.5 导师的考核与奖惩

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可每学年进行一次,由学校组织,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考核一般采取导师自评、学生评议、学院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业导师和创业导师分别进行考核,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 (下转第44页)(上接第42页)

根据实际情况,为学业导师计算一定的工作津贴。学业导师考核一般包括导师的政治思想表现,敬业精神;指导学生选课的质量及效果,指导的次数;指导学生写作论文的篇数及发表情况;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和科技活动的获奖情况;外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以及计算机二级通过率等方面。按一定比例,确定考核等级为“优秀”的导师,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给予奖励。

考核结果可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岗位级别提高和年度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考核不称职的导师,不应计工作量,并适当取消导师资格年限。

创业导师的考核可由导师所在单位负责人和学院负责人通过定期抽查导师的工作记录、走访学生等形式了解导师工作的进展情况来进行。考核侧重对“勤”和“绩”的考核评价。在“勤”方面考核导师是否经常主动联系自己的学生进行专业等方面的个性化交流、工程实训、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在“绩”方面考核导师所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等。考核为优秀的导师,颁发荣誉证书。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YJGYB201404)

参考文献

[1] 苏益南.完全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

[2] 周萍,樊如放.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02(12).

[3] 张仕英.浅谈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构建[J].药学教育,2005(6).

[4] 丁林.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育研究,2010(9).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四维教学职业艺术设计师

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所谓职业艺术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在培养职业艺术设计师过程中所建立的四维教学体系,是笔者所在院系职业艺术教育渐进革新、长期实践的必然结果,是目前基于行动导向的一种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新体系。

四维教学模式,也称为动态时空教学模式。它是职业情境教学的三个互为联系的三维体块加时间轴构成的(见下图)。

一、室内三维:画室教室实训室

1.画室

画室即手工造型室,在这样一个平行互动的空间里要求学生完成基本的造型目标。如对物象的观察与分析研究;增强造型、空间、色彩的意识与表现;对审美的综合判断。

2.教室

教室是教学集中的场所,也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重要场所。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教室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室在物理空间上的存在是相同的,但在情境教学的方式上是迥异的。中国的高职教学延用传统的学科体系模式由来已久,其教学是“内容中心”的,主要建立在“指导优先”的教育哲学基础之上,它有三个典型特征:基于指导、描述和解释意义的“教”,教师主动存在;基于复制、再现和接受意义的“学”,学生被动存在;基于系统、目标和知识意义的“境”,情境模糊存在。

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艺术技能训练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把原来以课堂讲授为中心变成一种以讲座、座谈、多媒体演示和讨论等教学形式来丰富教学的内涵。

维也纳实用美术大学的老师在上课时,无论是实践课还是理论课程的讲授,都是让学生围成一圈,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理论讲授、图板展示、效果图表现等,手段极其丰富。应该说这种缩短师生距离、增加亲和力的教学方式,中国古代的孔子早已运用得精熟。

现代职业艺术教育应是行动体系教学的具体体现,其教学是“情境中心”的,主要建立在“建构优先”的教育哲学基础之上。这里也有三个典型特征,即基于行动、生成和建构意义的“学”,学生主动存在;基于支持、激励和咨询意义的“教”,教师反应存在;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情境真实存在。这里所说的“真实存在”,指的是艺术职业情境的具体存在,是对实际职业情境不经过加工而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是“真实的再现”。

职业的艺术设计教学应体现行动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其教学建立在“建构优先”与“指导优先”一体化的教育哲学基础之上,强调指导性与建构性相融合的原则,同样有三个典型特征:基于主动、自调、建构以及情境、引导、社会化意义的“学”,学生在主动存在与被动存在之间转换;基于激励、支持、咨询以及示范、描述、讲解意义上的“教”,教师在反应存在与主动存在之间转换;基于项目、案例、问题意义的“境”,情境建构存在。这里所说的“建构存在”,是对实际职业情境经加工而构建的更具普遍意义的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虚拟”。它可充分发挥指导优先与建构优先两者的优点。

3.实训室

实训室也称为工作室,是学生动手实践的场所。如瑞典综合设计艺术学院工作室的改造规划是适应相关专业的特点,每班学生约20人。工作室空间非常大,设有色彩与造型工作室、金属工艺工作室、陶瓷工作室、玻璃工作室、木工工作室、印刷工作室等,每个工作室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和实验教学工作。工作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学生的基本作业材料由学校统一提供,而为自己展览进行的专题设计则需要自己承担。由于工作室实训模式各有特点,一般有双轨制工作室和导师制工作室两种运作模式。

(1)双轨制工作室

双轨制工作室源自包豪斯创建初期,教学上采用“双轨制教学”,每一门课程都由一位“造型教师”(艺术导师)担任基础课教学和一位“技术教师”(实训导师)共同教授,使学生共同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艺术导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与创造思维的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的内容。

培养现代职业艺术设计师的教学,可吸收双轨制工作室的经验,如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建立相应的校内实训室,实训室的“技术教师”负责对相关设备的技术指导。如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会操作写真机的图形喷绘、数码文字雕刻等技术,另一种方式是专业教师先讲授某一专业课后(如包装设计),则带领学生到包装印刷厂请外聘包装设计师、印刷工程师作现场教学。最好让学生参与部分包装设计任务,跟踪完成从设计到印刷成品的全过程。

(2)导师制工作室

哈佛大学实行的导师制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导师不是一种职务或职称,而是一种工作。担任导师工作的不但有年轻教师、研究生,而且也有资深教授。导师的职责主要是在其专业领域以谈话和辅导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教学,给学生以学业上的指导,这样就减少了学生正式上课的时间,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同时,导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的非正式接触,在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哈佛文化感染每一位学子。

导师制的教学方式对艺术设计教学非常合适,在教室,对学生采取非传统的教学方式,如将课桌摆放成一圈,让学生围坐在一起,以讨论的方式完成课题目标。这样可解决学生的不同问题。针对性强,对学生有亲和力。

二、室外三维:自然超市公司

1.自然

对自然的亲近,就是对创意理念的升华,是一种捕获艺术灵感的开放式空间采集,可用写生和采风两种形式。

2.超市

超市是各类商品的聚集地,学生可浏览各种商品包装设计对市场进行调研,增加对商品包装的感性认识。

3.公司

让学生到设计公司实习,可接触和熟悉职业的第一现场,从而使学生对艺术设计职业环境有一个零距离的体验。

三、情境三维: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就业指导

1.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由确定项目任务、制订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结果应用等几个阶段构成。

该工作过程用于拟订的教学内容,确定的项目既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又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教师组织实践教学中,把设计和制作当作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并把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学生的学习标准和考核标准。力求反映实际岗位要求的工作流程,避免教学和实际工作脱节的缺陷,以增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如笔者所在市有多处茶叶生产基地,每年新茶上市都需要新款茶叶的包装设计,我们将这一教学课题确定为包装课的项目之一,将36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组组成一个独立的设计工作室,分别完成各自的设计项目。在工作计划中要求体现出既要有对该新茶叶的生产与加工过程的了解,又要有在包装印刷厂将设计稿变成印刷成品的亲身体验。最后,还要将上市后的新品茶叶包装在客户中进行满意度调查等。这样,学生通过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2.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笔者所在院系在毕业设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如在组织VI设计这门课的教学时,同时引入两个案例:一个是咸宁阳光酒店(四星级)的VI识别系统设计,另一个是广东中山市的富华酒店(五星级)的VI识别系统设计。让学生对两个相近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归纳成个案研究报告,要求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个案的判断能力,也提高了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这种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实际工作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职业设计师的角色认识更为直接。

3.就业指导

职业教育在指导思想上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要求“学校开设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际锻炼的平台”。培养职业艺术设计师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为学生搭建自主创业的平台。

因此,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是培养职业艺术设计师的组成部分。

就业与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开创性的个体和开创性的群体,开发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高科技、高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对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使他们有创业之志,走创业之路,建创业之功。

四、时间四维:一个时空无限的师生终身互动教学理念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一般在第六个学期依教学计划安排为“顶岗实践”,学生在实习期间,还会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向在校教师咨询。反过来,教师又可从来自社会第一线的学生那里了解到职业的新要求。所以,这种互动模式,将是职业艺术教育维持终身的一种理念模式。

虚拟教学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学,超越时空和地域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通过E-mail、QQ等形式进行问题讨论,达到对所学知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虚拟教学是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广域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虚拟学习环境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完全不受时域和资格的限制就可以进入虚拟学习环境学习,它在运行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师生界限日趋模糊

虚拟教学是运用新技术进行的网上学习,新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教师深深感到,他们更多地是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而不是说教者,师生地位日趋平等。这种角色和地位改变的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答案。

首先对学生来说,网络向他们打开了一个知识容器,通过搜索引擎能够过滤获取信息,当学生很容易获得新的有用信息时,他们较少会想到老师。其次,将学生引入虚拟教学模型后,与指导老师的联系越发不突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估。再次,在虚拟教学中,一些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任务将由学生自己承担,如亲自参与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许多情况下,学生像成年人,有高度独立性,他们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服务的对象,并希望得到相应的待遇,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优势被大大削弱。

2.教学形式灵活

虚拟教学实际上更适合于说成是一种交流的方式,与今天相对封闭的传统教学相比,它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以灵活、便捷的形式为学习者接受。另外,虚拟教学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地点、进度来学习。

参考文献:

[1]江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3]虚拟教学的理论架构.远程教育杂志,2004年版.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本科生导师制 科研方法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目标和任务,将大学生培养成不仅具备坚实宽广的知识素养,而且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该计划采取项目化的运作模式,通过大学生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是一项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活动。然而,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实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

(1)学生没有科研经验,缺乏探索科学前沿的方式方法、知识面不够广,无法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并实施;

(2)项目的负责人是学生,在经费使用管理上存在财务上的困惑。因此,必须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引领,才能顺利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

目前,很多高校包括我校都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从新生入学开始,针对学生初入校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个人发展的方向、以及就业和考研等一系列问题,导师将在思想上予以点拨与开导、在生活及学习上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顺利且充实地渡过大学时光。尤其是,导师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从事的科研方向,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使学生在相关领域开展深入的课外训练,以弥补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的不足。因此,将“本科生导师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导师制的优势,又能增强项目的执行力并提高项目的完成质量。

1项目的选题

研究课题的选择对研究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选题意味着成功了一半。选题反映的是研究者的水平和眼光,以及对某一领域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应把握一条研究主线,贯穿相关学科的主要内容,形成独立和完整的研究链条,并要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由于二、三年级的本科生只上过有限的几门专业基础课,对一些科学概念或技术还处于模棱两可的阶段,对于复杂系统的科研课题尚不能形成清晰的认识,难以真正和全面理解课题的意义。因此,与“导师制”结合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导师可通过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动手能力、学习动机等因素,指导学生选择难度适中的课题。一般来说,前沿性的课题因为处于学科或者应用领域的前沿,可以参考的资料较少,需要学生钻研和创新,实验的难度也比较大。这将导致学生负担加重,项目难以推进,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项目的选题不能太大,难度应适中,这就需要导师帮助把握。此外,很多导师自己有科研项目,可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抽取部分内容作为课题,这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导师的科研项目一般来源于高级别的部级、省级项目,起点较高,并且导师已经对课题做了一定的预研,对研究方法有一定的把握,课题完成顺利的话比较容易出科研成果。可见,项目的选题一定要合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动手能力和学术的严谨性,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项目的开展

2.1实验时间的安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主要在本科二至三年级进行,而该时期也是学生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程的主要阶段,造成部分学生难以处理好学习与研究工作的关系。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可以让导师在一年级就接触到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以便于在二三年级时合理安排时间,正确处理好课程学习与研究工作的关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尤其是暑假,集中精力完成研究项目。

2.2实验资料的收集

本科生的学习主要在于基础理论,对专业文献检索缺乏基本的培训和锻炼,对如何利用检索工具查找到高质量的文献常感到束手无策,而熟练检索专业文献是从事科研和创新实践的必备技能。因此,导师需要对参加项目的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培养项目组成员掌握正确的科研思路和方法,提升其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和素养,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行业需求奠定基础。

2.3实验的开展

实验方案确定后,最重要的是采用一定的实验手段加以实施。在此之前,学生所学知识仅为书本内容,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加以应用。如,化学专业学生学习了《近代测试技术》课程,课程主要介绍了各种大型仪器的使用以及所测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但是,由于本科生的学时数较少,并且大型仪器的台套数较少,根本不允许通过课程的讲授学会仪器的操作及数据的处理方法。然而,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成员将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本组所合成的物质进行测试、分析,了解仪器的使用规则及数据的处理方法,实现书本基础理论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由于学生初次在实验室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对很多化学品以及仪器误操作所产生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导师还需对学生加强使用仪器的规范性和实验室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工作。

2.4实验结果的整理

项目的完成最终离不开实验结果的有效整理。工科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无论是为了保障在校期间能出色地完成各种课程设计报告和毕业论文,还是为了满足日后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高水平的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必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给了项目组成员很好的锻炼机会。导师可以在平时的实验中对学生开展该方面的训练,定期进行实验工作汇报,既能提高学生总结分析数据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针对性地思索后期的工作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后,要求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对英语程度高的同学,还可要求他们书写英文论文,既加强了语言学习,又熟悉了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此外,结题报告的撰写及终期答辩,学生也无法独立完成,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才能将自己开展的工作意义、内容、目标、进展、成果等付诸文字,并由导师指导完成现场答辩。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项目的实施对学生的收益

参与项目之前,学生学到的都只是一些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所学知识离散、不系统。项目确定之后,一系列的问题就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必须通过自学相关知识,集体讨论分享资源、交流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学生查找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得到信息的时间明显缩短。他们将之前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将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真实具体,更易理解,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自主求学,心态发生了变化,掌握新知识的速度明显加快,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丰富了其实践经验。此外,完成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通力协作与配合。一个人难以完成全部工作,需要项目组每个成员承担相应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成员必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配合、集思广益,积极交流和沟通,这对学生的团结意识、协作意识、个人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并让他们更加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

另外,很多高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论文结合在一起,毕业论文可以延续“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选题。这样,从大二开始,就有很多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来,他们对课题的内容已相当熟悉,有了这一年多的积累,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时,不仅从时间上来说宽裕许多,缓解了与考研和就业的冲突;而且,由于对论文的工作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工作开展起来更加顺利,论文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4项目的实施对导师的收益

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样也能够使教师获得相当的收益。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很多的科研项目是靠青年教师自身开展实验工作来完成的。然而,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很多教师根本无法兼顾科研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科研工作开展得相当迟缓。但是,通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青年教师可以从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抽取一部分子课题进行开展,就可以大大加快教师科研工作的进度。此外,通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毕业论文结合,导师可以延续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导师,由于提前指导了一年多的时间,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有前期项目的铺垫,导师能更加准确地把握题目的难易,并对选题进行适当的扩充和调整,使得学生能更加准确、高效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工作。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科研活动,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这些要求将促使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关注本专业发展状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推进教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同学生作为一个科研团队一起开展科研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交流的平台,能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心里变化情况,这些情况的掌握可以使教师知道学生差什么、需要什么,有利于推进教师日常教学的开展,并增强与学生间的感情。

总的说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目的是,通过项目实施,促进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科生导师制”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根据导师工作实际,结合科研工作设立的。大二、大三学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启智阶段,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求真的学习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期。在此阶段,辅助于导师的指导,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求知观,从而让大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 武广臣,刘艳.“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推广[J].考试周刊,2014(30):164-165.

[2] 王海良,任权昌,喻洋,等.“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及感想[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216-217.

[3]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4] 周浩.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选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173-174.

[5] 魏萍.以科研训练计划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78-80.

[6] 陆晗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34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服务农村青年成长需求,为深入实施我市“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榆树成为食品城、商贸城、智慧城、生态城做出新的贡献。

(一)务实做好农村青年思想引导工作

1.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针对农村青年思想实际,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畅想青春 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工作载体,分层分类开展“寻找最美代言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精品文化进农村”、“农村趣味运动会”等主题活动。每个乡(镇)街主题活动不少于2场次。

2.选树优秀青年典型。深化“寻找乡村好青年”、“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推选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好青年作用,将挖掘选树与跟踪培养相结合,建设乡村好青年人才库,将乡村好青年作为乡村两级团干部的重要来源,增强基层工作力量。以典型示范激励更多的青年积极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传递青春正能量。每个乡(镇)街跟踪培养至少2名优秀青年典型,同时新挖掘培养1名优秀青年。

3.探索新媒体引导方式。深入推进乡镇团组织微信体系建设,拓展网络宣传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好青年微信群建设,实现网络覆盖,创新农村青年思想引导路径,打造经常化、便捷联系农村青年的渠道。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网络文明志愿宣言”、“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阳光跟帖”等全团性主题网络活动。每个乡(镇)街至少建立1个本级团组织微信群,推动建立村级团组织微信群,动员团员青年收听团市委微信公众号(榆树团市委,微信号:ystsw54)。

(二)扎实开展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4.深入推动特色农产品网上创业平台建设。根据致富带头人、农村返乡大学生、农村小额贷款信用示范户等农村青年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农村青年电商,开设特色农产品网店。依托团省、市委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积聚更多创业资源,抓住省级域外培训、长春市农村青年网上创业导师团培训等有利契机,鼓励动员优秀青年参与学习网上创业技术服务、营销策略和网上创业实战经验,解决网上创业的实际困难。有效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有效对接,激发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业潜能。

5.开展青年创业就业扶持工作。以“村村青年致富星火培养计划”为统领,落实团中央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部署。面向农村青年企业家开展农业产业政策、现代企业管理等高端知识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化商业运作模式,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依托基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知识、技术及创业常识培训,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不断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小额贷款工作,围绕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题,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深入推进小额贷款项目,为创业青年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继续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

6.加大引导青年创业服务力度。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创富基地建设,加大对创业创富示范基地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农村青年参与基地创业学习。完善现有农村创业创富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开展创业就业培训,进一步整合推广性强、入门门槛低的优质项目供创业青年学习借鉴。同时充分利用好校地对接科技兴农资源,引入高校涉农科技,助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发挥共青团凝聚、培育青年创业人才的组织优势。通过大赛遴选、典型选树和系统培训,构建完善的服务青年创业人才组织网络。

(三)不断深化服务民生工作

7.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深化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流域性和区域性的青少年植树造林活动。培养青少年生态志愿环保队伍,广泛开展光盘行动、低碳出行、清洁家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修旧利废等生态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8.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化社会实践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渠道,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围绕法治创建、志愿服务、文明倡导等内容,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助残“阳光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等社会实践行动。特别针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整合资源,实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计划》、《重点青少年群体保障计划》,按照不同群体类别,制定有针对的帮扶机制,不断提高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水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以“乡(镇)街团(工)委+志愿者服务组织+重点青少年”的模式,注重接力机制建设,实现长期有效的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提高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9.扎实推进农村区域化团建工作。以“百县千乡”分类示范创建行动为载体,坚持区域化建组织,充分利用团代会的有利时机,整顿和规范基层团组织建设。坚持区域化配干部,建立起完善的乡(镇)街团(工)委集中换届或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对农村团组织的队伍巩固;坚持区域化搞活动,明确服务项目和工作目标,培育区域性品牌活动,实现对农村团组织的工作活跃;坚持区域化建阵地,整合资源,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联系和服务农村青年的区域化阵地,实现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有效支撑。同时深入开展星级支部、示范创建等活动,各乡(镇)街至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重庆市江北区通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以及对辖区内实名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一对一”帮扶,职业指导师们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就业观念固化且与现实差异大、对就业创业政策不了解、职业指导开展受冷遇等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固化且与现实差距大,急需职业指导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固化且与现实差距大,表现为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特征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重庆市江北区2012~2014年对600余名有就业失业实名登记的江北户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服务和职业指导,发现因专业不对口未就业的为118名,占未就业总数的19.67%;在家准备教师、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公招考试以及准备考研的为157名,占未就业总数的26.17%;已有工作单位对工作薪资不满,实习期满自动辞职前来失业登记的为122名,占未就业总数的20.33%;对工作地域不满,想在重庆主城区进行工作的为166名,占未就业总数的27.67%;无工作经验影响就业的仅为22名,占未就业总数的3.6%;因工作发展空间不大而继续择业的也仅为15名,占未就业总数的2.5%。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固化成为了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2.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创业政策了解不深,职业指导服务开展受冷遇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趋于务实,但政策给予的种种优惠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并不熟知。通过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等多种媒介进行宣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并没有让高校毕业生有参与的热情;甚至职业指导师对他们提供职业指导服务时,因羞涩或不信任等原因,毕业生们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公共职业指导受冷遇。在高校毕业生的意识里,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职业指导服务离自己较远。高校如能在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中,对相关优惠政策进行解读培训,高校毕业生全方位了解公共就业服务,才能真正让高校毕业生主动接受公共就业服务中的职业指导。

二、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深入挖掘储备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在职业指导后实现尽快就业

一是依托全区就业信息员队伍,大力开展空岗申报和用工备案制度。2012年6月,重庆市江北区组建成立了首批就业信息员队伍,就业信息员队伍的主要成员为重庆市各大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区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指导师等。截至目前,已有201家单位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列入就业信息员队伍,对全区用工及就业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数据共享,让江北区的人力资源市场能够实现求职与用工的无缝对接。2012年~2014年就业信息员队伍共提供各类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有效岗位13.41万个,为到江北区寻求职业指导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多种岗位。

二是加快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为高校毕业生挖掘更多满足其就业意愿的岗位。重庆市江北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区公益性岗位区级统筹,政府购买岗位统筹用于就业援助,把通过机关事业单位、街镇、社区及区级公益性组织挖掘的较好的公益性岗位,用于优先安置本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了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安置”三统一。截至2014年底,全区51家机关事业单位与区级公益性劳动组织签订了《公益性岗位委托管理协议》,岗位统筹程度和管理规范程度进一步提高。每年区公益性组织举行的辅警、社会工作者、食品药品监督员等公益性岗位的招聘成为了职业指导中广受高校毕业生青睐的求职途径。历年来区内累计开发此类公益性岗位8733个,为绝大部分江北区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优质岗位。公益性岗位规范用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奋发图强,实现真正就业和自我提升的激励器和助推器。

2.大力开展创业指导服务,在职业指导中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用创业带动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法宝。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创业环境的优化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条件。重庆市江北区既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在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税收减免等给予优惠,减轻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压力;多方面扎实推进职业指导中的创业指导,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搭建平台。

从2014年起,江北区推进了“创建充分就业创业社区”的活动,以社区为基点,职业指导进社区,指导高校毕业生在家附近就近就业创业。在进行职业指导时,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师带领他们参观并介绍江北区已建立的嘉陵三村微企创业园、石马河市级家庭服务业创业基地、五里店创业培训基地、新洁净创业实训基地、港城工业园创业基地等“五大孵化基地”,鼓励大学毕业生进驻该五大创业孵化平台。同时,职业指导师们还提供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街镇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点供高校毕业生们创业学习。

职业指导还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江北区成功举办了多届“劳动之星”技能人才大赛、积极参与“泛海扬帆杯”重庆创业大赛和“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等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条龙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3.优化公共就业服务,营造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良好氛围

一是在各类公益性专项招聘活动中设立职业指导专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职业指导。江北区每年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在各类专项活动的招聘现场,各级职业指导师组成了专家团队,在职业指导区为现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能力测评、择业咨询服务、就业政策咨询和服务。同时,对到会的招聘企业提供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咨询,鼓励用人单位设置多类型的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通过现场的职业指导及招聘管理,为高校毕业生和用工单位搭建了良好对接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现场签订就业意向,尽快尽早就业。

二是创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绿色通道,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就业局、街道、社区三级就业平台形成一体,深入推行“三四三”职业指导帮扶举措。“三到底”即就业信息到底、就业岗位介绍服务到底、就业人员职业指导服务到底;“四个勤”即上门勤、询问勤、跑腿勤、联系勤;“三回访”即回访本人、回访家庭、回访单位。争取做到登记一位、指导一位、就业一位。

三是倾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促进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稳定就业。以“五个一”,即一台(电视台)、一报(报纸)、一网(网站)、一栏(宣传栏)、一信(短信)为载体,建立职业指导服务平台,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的知晓度。区内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座谈会等形式,加强与区内应往届高校毕业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就业需求及意愿,帮助他们转变择业观念,实现稳定就业。2012年~2014年共计为近万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服务,近4000名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4.大力提供政策支持,探索职业指导与优惠政策的高度融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重庆市江北区已有多项就业优惠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职业指导师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是将优惠政策与职业指导工作高度融合的有力保证。

一是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把职业指导的利好政策拓展到街镇、企业。职业指导服务部门一方面联合区内街镇、社区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社会保障工作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种就业方式,高校毕业生在街镇、社区的服务岗位就业,提高其就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财政对见习基地发放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给予补贴。见习基地留用见习人员就业,还可享受高额补助与社会保险补贴,以此增加高校毕业生实习后的留置率,让高校毕业生能够在工作中干一行、留一行、爱一行。

二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政策,提供优质的职业指导服务。江北区职业指导公共服务人员正在认真实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该计划翔实掌握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制信息,给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推介等服务;通过个性化量身定制服务,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畅通了高校毕业生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对接渠道。

目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仍然是就业工作的难点之一,各地就业部门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后和二次就业的跟踪后续服务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创新服务载体,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导师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一、实施就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高校实行就业导师制,是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适应学分制改革和提高毕业生职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它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化和细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形成。就业导师制教育模式,弥补了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从而突破了传统模式下的教学单向运动,创建了教与学、学与学互动的“交叉往复”的教学新环境,找到了一条让学生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的成才途径。导师制是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把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到每个被教育者身上,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导师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高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条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接受良好的技能训练,获得创新科学素质的培养,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己的个性,并为未来的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

就业导师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指导学生就业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制度。指导的内容不仅包括就业心理的调试、就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信息的提供,而且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进行分组跟踪,指导内容涉及专业知识、道德修养、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提高就业能力。所以,“就业导师制”是以就业指导为重心,以思想指导为方向,以学习专业指导为基础,以生活心理指导为依托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这种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人才质量,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同时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二、实行就业导师制的师资条件

在普通高校建立就业导师制模式,实际上是力求通过推行导师制建立全方位的教育培养模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实施就业导师制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具备雄厚的师资基础,有一支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导师素质的好坏是大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导师制”成败的关键。导师的选派关键要做好确立选择导师的标准和分派导师的方式两项工作。选择导师是实施“导师制”的首要工作,选择导师先要确立好选择的标准。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熟悉教育规律、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并且对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导师制”有积极的态度。分派导师也是成功实施“导师制”的重要工作,分派导师应该是在导师与学生充分自由交往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根据双向选择,在推行中可以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导师组的人员构成,学校将各位导师的简历和专业特长向学生公布,在学生自行选择导师组的基础上,由各系(部)自行调节,最后组成新的基本教学单位――由导师和学生构成的学导组(教师1人,学生20人左右)。

导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摒弃“注入式”、“满堂灌”等落后的教学方式。不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更要使他们知道怎样想;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激励思维。通过研讨式的讲述,引导学生去了解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当前,世界各国已达成共识:高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强化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品格,并成为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大学生在精心的专门指导下,独立思考、触类旁通、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构建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发挥导师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三、就业导师的工作职责

就业导师应当以就业指导为重心、以思想指导为方向、以专业科研指导为基础、以生活与心理指导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1、以思想指导为方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深厚的学术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

2、以就业与职业指导为重心。就业与职业指导使学生入校后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指导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维护权益、规避就业风险、提供就业信息、提高择业技巧、树立职场形象。

3、以专业科研指导为基础。通过向学生介绍专业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定位、确立学习发展方向;根据学生的特长、个性和志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课,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导师和所指导的学生同时是一个学习科研团队,指导学生课外课题研究选题和立项,吸收学生担当科研助手,指导学生升本、考研。每位老师都应参与系团总支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确定实践主题或亲自带队指导。

4、以生活与心理指导为依托。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如遇倾向性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困难及时与系党总支联系。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连续三次未到,则应及时和班主任、辅导员沟通。帮助学生解释、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疑难、困惑,及时疏导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减轻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受挫能力。

四、就业导师制的运行步骤

1、召开就业导师制动员大会,向就业导师说明有关要求与办法。使老师们在主观认识、工作思路和具体安排上做好前期准备。在动员大会上还可以请已经担任过就业导师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介绍经验和方法。

2、在新生入校一个月内,向学生介绍就业导师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方向、主要研究成果、自我性格描述、指导学生情况等。由学生填写志愿表,在双向选择基础上由系组织协调、统一调配、确定导师。

3、导师确定后一周内,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学生见面,安排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内容;每学期对学生集中指导不少于两次,分组或个别指导每周不少于五人次,及时填写就业导师工作记录本。学期末导师要对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予评价,并与家长沟通,由家长提供反馈。

4、就业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就业导师每学期要参加由班主任组织的班会一次。每周安排一次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集中沟通交流学生情况的时间。每月开展一次导师工作经验交流会。

五、就业导师制的质量监控

做好就业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对能否充分发挥其有效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质量监控时,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树立“人本”意识。具体而言,应做好三项工作:第一,确立质量标准,为就业导师制的实施确定目标和方向,为导师们开展工作提供技术性尺度和准则。在制定质量标准的时候要注意其适应性、操作性、层次性和群众性。也就是说,制定的标准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又要符合工作实际;既要明确具体,又要有层次性;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引导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以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第二,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实施就业导师制的过程中,组织者要全程跟进并随时采取调查等有效手段收集实施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准确地把握工作的现状,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改进。第三,做好质量教育工作。强化导师们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感,同时还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六、建立导师工作激励体系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实施就业导师制,要求导师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与学生密切交往、耐心指导,因此必要的激励机制必不可少。激励导师最重要的是正确评价导师的工作,使他们能始终带着成就感愉快地工作。在评价导师的工作时:首先,应坚持客观性原则,做到实事求是,不以个人喜好论长短;其次,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全面收集反映导师们工作成效的信息,并对各方面信息给予恰如其分的对待;第三,要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重视对导师们工作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耐用素质”的提高;第四,要坚持一致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标准的要求下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各位导师,以实现对他们的激励和鞭策;第五,要坚持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发挥被评价者的积极性,尊重被评价者提供的信息。

在就业导师制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重要且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教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指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和确定发展方向,并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切实发挥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中应有的主导作用和咨询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琳.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4.

[2]吕亮.浅谈“就业导师制计划”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本科生导师制;设计性实验;评价定量化

一、高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一)校内实践环节出现封闭性、延后性和被动性的特征

校内实践环节一般都有成熟的实验内容,“且多为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前沿技术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体系封闭;新知识内容想要成为成熟案例,要经过长期整理,造成信息延后;实践教学内容多年不变,教法标准僵化,学生科研能力得不到足够训练,造成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

(二)校外实习环节的效率偏低

校外实习环节的设置本身就是因为校内实践不足,校外实习环节如果充分而完整地实施,理论上能够完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的人才培养需求。但自1999年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本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反映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尤为明显。目前,学生就业压力大,派驻实习基地的教师数量有限,造成校外实习质量下滑,效率偏低,没有达到预期实习目标。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从上述分析看出,现有体系无法快速有效的与社会人才需求沟通,也不能充分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必须考虑构建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一)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架(图1)

整个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它们环环相扣,首尾呼应。

第一部分是从市场需求到人才培养规格的描述。与市场需求接轨最直接快速的方法,就是加大市场需求紧迫的热点技术研究。通过增强学生对研究的适应性,反过来再促进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最后落脚点还是教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符合学校在快速变动人才需求压力下,灵活有效地调整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将使学校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第二部分描述了在本科生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框架。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是此构架的三个关键性因素。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前提下,具有社会需求的科研项目以立项方式交给学生。学生组成研究小组,申请进入开放性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全过程,从查阅文献、制订研究方案、研发产品原型、组装测试到撰写研究总结报告,是对课堂知识的深化和检验,从中掌握较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开发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描述了本科生加强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其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素质教育的任务。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申报大学生校园科技创新基金、甚至可以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业的活动中。这就完成了本科生实践环节培养由单纯的学习型向社会型转变,增强社会责任感,丰富了工作经验,提升掌控自我发展轨迹的自信心。

(二)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反馈效应

1.设计性实验对开放性实验室的反馈效应。学生申请进入开放性实验室,能有效增加学校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突出开放性实验室的服务功能,设计性实验研究结果亦可以作为开放性实验室运行效果的实证。

2.设计性实验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反馈效应。很多高校都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众所周知,导师考核量化问题是个难点。本文认为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的设计性实验的完成率和应用率可以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教师只有认真地挑选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题目,并在指导中尽心尽责,秉着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能激励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3.开放性实验室对教学的反馈效应。开放性实验室对实验成果加以分类汇编,形成实践教学案例,可以加快在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的速度。

4.本科生导师制对科研的反馈效应。结合本科生导师的科研项目下达的设计性实验任务书,指明研究目的和方向,其研究成果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协助教师科学研究。

5.科研对教学的反馈效应。教师利用科研中积累的经验,补充课堂教学案例。

这个反馈体系也再一次说明了,创新型实践教学出发点来是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反馈归结点是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的基本事实。

(三)现行与创新型两种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不是现行体系的替代,只是积极补充和完善,最终目标是加快高校实践与教学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究其原因有(图2):

1.现行实践教学体系的三个层次,即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间互相呼应,前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铺垫,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结果和目标,以“密切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安排课程实验,指导课程设计,选择毕业设计题目。这种实践体系思路严密,内外配合,并且经过长期的运行,具有很强的可靠的、实用性和规范性。

2.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开放性实验室建立和设计性实验开出三个要素均具备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其中,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创新型实践教学环节成败的关键。从分类上看,本科生导师制有不同形式,如完全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科研导师制――主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工作,锻炼科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优秀生导师制――英才教育模式,让最优秀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导师指导下脱颖而出,取得优秀成果。很明显我们这里使用的是科研导师制。因此这就意味着,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能力培养有很大优越性,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参与到我们的这种实践教学环节中(比如考研或者在非本专业领域希望有所突破的同学),由于不能完全覆盖教育对象,就必须依靠现行实践教学体系。

很明显,在两种模式相互结合的情况下,所有学生将获益最大。

三、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质量的评价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实施后,需要在学期末对其运行质量进行评价,即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正确衡量系统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该体系本质的认识,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为高校管理部门进行客观分析和制定政策提供重要的量化依据。

(一)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现在领导组织、导师绩效、开放性实验室、设计性实验、学生状况五个方面。

1.领导组织。要求实施前必须建立质量控制领导组织机构,即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工作检查小组。由主管教学的院(系)领导负责,成员包括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检查小组负责审核导师资格,检查工作计划和记录,监督设计性实验选题、开展和应用过程。检查小组本身也要有明确的纲领性工作文件,包括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改革措施。最后,要保障经费的合理投入、有效使用。

2.本科生导师。要求对本科生导师的师资结构加以合理化。除了科研有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有社会责任感。要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全部培养过程, 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 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来做本科生导师。指导人数一般应控制在10-14人之间,指导过程中要有完整的指导记录。最重要的是,导师要尽量指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中,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完成导师交代的设计性实验,并争取能将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3.开放性实验室。要求可以全天开放,保证有预约实验的学生准时进入。实验管理人员要专职配备,学期初就有实验室工作日程,按计划准备好实验要求的仪器设备条件,并做好使用记录。最重要的是,要定期对积累的结题项目进行汇编整理,为现行实验教学服务。

4.设计性实验。要求进行设计的学生有严格的文档记录,包括文献检索、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组织分工、结题报告,并要提供必要的产品原型。

5.学生。学生定期对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满意程度进行打分,并要求学生提供结合设计性实验,参与大学生科技活动或创业创新比赛有关的实证材料。

(二)创新性实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图3)

(三)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定量化

这里,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最后对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定量评价。注意到指标既有绝对值又有相对值,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因此必须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然后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进行综合评估,其评估模型为

Si= Σwi xii= 1 ,2 ,3…, n

其中:xi 为n个评价指标的无量纲转换值, wi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四、结论

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实干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高校教学实践检验,也证明现行实践教学系统存在着一些缺陷。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加之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对现行实践教学体系无疑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找到新的契入点,必将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月秀.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15-117.

[2]韦卫星.基于导师制的本科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高教论坛,2005,(4)40-43.

[3]郑礼平.论科研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156-157.

[4]贾素云.“设计性”实验标准与工作量认定方法的探讨.中北大学学报,2005,(3)92-93.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适应新常态新举措新发展,加大正能量传递力度,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实行优秀教工帮带,帮助贫困学子,带领新入党成员,从挖掘优秀教工、专业导师制等基本做法,充分发挥优秀教工的先锋模范作用;传递正能量,提升党员干部六个方面“正能量”。以优秀教工的实际言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氛围,推行党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切实提高基层教工的影响力。

关键词:优秀教工;帮带;正能量;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6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强调要牢牢把握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营造一个良好政治生态,起决定作用的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而教师员工作为一个培育祖国后代的特殊集体,承担了巨大的使命。

1帮带的必要性

1.1帮带历来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先进”,是先走一步带头向前的意思。其实很早以来,老干部就是这么“先进”过来的。他们是新中国的奠基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带头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就要采取多种形式,请老干部向在职的广大党员、青年干部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搞好“帮带”。

同志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及片,把帮带工作做好了,先进模范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才算真正的发挥出来了。以开展“党员创业帮带工程”以来,间接地解决了以前工作中遗留的大量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员群众办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群众的怨言少了。

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组成员要作示范、作表率,真正把自己摆进去,勇于查找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做到不遮遮掩掩,不回避矛盾,进行党性分析,真正让大家思想上受触动,行为上受约束,作风上当表率。

1.2在高校中实行帮带的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安排相对初高中而言,比较松散,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需要一个正确的引领,因而在高校中实行帮带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在高校中,班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等等都或多或少起了引领和帮带作用。然而大学生依然缺乏一个明亮的标志性“建筑”,来带领大学生不停前进,所以将优秀教工帮带引入高校中,必将起到极大的提高和进步。

2主要原则

实行优秀教工帮带,帮助贫困学子,带领新入党成员,从挖掘优秀教工、专业导师制等基本做法,充分发挥优秀教工的先锋模范作用;传递正能量,提升党员干部六个方面“正能量”,以优秀教工的实际言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氛围,推行党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切实提高基层教工的影响力。

3基本措施

3.1优秀教工帮带的措施

3.1.1优秀教工“四大标准”

(1)要有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带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2)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的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3)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3.1.2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2014级和2015级本科生实行专业导师制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决定在2014级和2015级本科生中全面试行专业导师制,从专业导师的配备与聘任、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入手。

(1)专业导师的配备与聘任。

学院2014级学生293人,入住成章书院和青藤书院,共64间寝室(含混合寝室),每1-2间寝室配备1名专业导师。

学院根据师资情况统筹配置专业导师,专业导师聘期一般为2-4年(专升本班级为2年,建筑学专业为4年,其他专业为3年),原则上中间不得中断或者更换导师。

(2)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

专业导师在专业教育、学习方法、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具体内容为:在指导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专业方向,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制订学业规划,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做好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指导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自主进行学术科研活动,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心得,交换意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向学生介绍专业研究方法,开拓学生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生产与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做好学生学习深造、就业创业的参谋。

(3)学业导师的工作要求。

每学期开学,专业导师需组织学生见面会,了解学生情况,沟通交流学期工作计划。导师通过个别谈心,座谈讨论和电话、网络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指导并解答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导师定期走访书院和寝室,每月不少于半天时间与学生面谈或进行集体指导,每学期导师需认真填写《本科生导师辅导记录手册》。通过强化辅导过程管理,确保辅导效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协助制订《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个性化专业学习方案(参考模板)》。导师需与学生辅导员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个案问题,并就可能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及时与学生科、教研科做好对接工作,协助完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每年度年终考核前请各专业导师上交《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导师辅导记录手册》等材料。

3.2传递正能量的思路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信仰“正能量”。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党员干部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也是涵养党员干部政治灵魂的正能量。

二是永葆清正廉洁,提升纯洁“正能量”。加强教工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以淡泊之心对待个人名利和权位,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任何情况下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清廉形象。

三是克服精神懈怠,提升心态“正能量”。心态是一个内心的想法和意识的体现,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人,内心能够及时剔除消磨意志、耗散心志的负能量,能够始终保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

四是追求自我提高,提升学习“正能量”。教工党员在学习方面尤其要起到积极带头作用,聚合学习正能量,多喝墨,把学习当成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五是解放思想,提升创新“正能量”。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创新的关键是总结,不反思工作中的成绩就不能创新前移,不总结教训即不能发展前进,不承认失误便看不到成绩。因此,要创新还要更多去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提升创新水平。

六是实干兴教,提升行动“正能量”。实干,就是实实在在地做,与空谈截然对立,行胜于言,唯有实干才能兴教。

4基本方法

(1)问卷调查法。合理设置问卷,针对优秀教工帮带,搜集贫困学子和新入党成员信息库;针对正能量传递,搜集提升正能量相关信息。

(2)数据统计法。针对收集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统计相关信息,整合信息资源,采取针对性措施。

(3)蝴蝶效应法。利用优秀教工的先进事迹,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氛围,利用教工党员课堂正面授课,传递爱国、爱家、爱学习、爱创业的情操。

(4)自我解剖法。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指出缺点与不足,时刻注意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切实提高基层教工的影响力。

5结束语

在教工党支部中实行优秀教工帮带,传递正能量,推行党员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切实提高基层教工的影响力。将优秀教工帮带和正能量传递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工党员、学生一家亲的现象,提高基层教工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杨东广.跟总书记学三严三实,争做百姓喜爱的好干部[J].学习与探索,2015,(10):2127.

[2]王增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切实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先进性[J].工运研究,2015,(19):35.

[3]高洪新,刘伦.营党委帮带基层应发挥好“四个功能”[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6):150.

[4]本刊评论员.以先进典型为标杆,以反面典型为镜签,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J].学习与探索,2015,(10):1.

[5]郭强.“传帮带”搭平台,让年轻人飞得更高[J].青年记者,2015,(5):1718.

[6]虞晓东,李建伟,王志华.基于多源评价的高校优秀辅导员标准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7176.

[7]孙晓东.完善思想政治课,提升教育“正能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2):89.

[8]刘礼大,李竞.常“牵衣袖角”提升班子团结正能量[J].领导科学,2013,(9):2627.

[9]刘礼大.提升领导班子团结正能量路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7):8384.

[10]周行.提升教学智力,释放教学正能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2):5960.

[11]郝树臣.贫困生的自信力:心理契约与提升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203206.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训练;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3-02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在原“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教育部高教司于2006年11月设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首次在国家层面上直接面向本科生立项,旨在通过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计划于2006年开始在部分高校试点,2011年开始,教育部决定把原来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把原来的“创新性实验”一个项目拓展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三个项目。

一、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组织形式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下面简称“创新计划”)是面向本科生(1至3年级学生),以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的形式展开的科技立项项目,一个项目一般限3人参加。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准备、实施和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等一系列工作。创新计划目前只对部分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和地方所属高校开放。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的申请计划直接向教育部提交,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地方所属高校需要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向教育部提交申报计划,再由教育部组织专家论证通过。

二、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下发的教高函〔2012〕5号文件明确指出:“通过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提高全体认识,做好宣传和申报组织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注重引导学生申报项目和参与训练过程,认真做好项目申报的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宣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背景、形式、要求、目的和意义等。在申报项目时,力求学生自愿与选拔相结合,一般要求申请者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录取,选取创新性强的优秀方案向上级推荐。

2.制定配套管理措施,政策上保驾护航。学校不仅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活动的开展,而且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使大学生创新计划进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此,可以考虑把创新项目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参加项目的学生能由此获得一定的学分。对于通过创新计划认定的项目,可替代部分与专业教学相近的实验或实践课程学分,通过验收的项目计算第二课堂学分。此外,学校可制定相应的评奖、评优和免试研究生的优惠、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学生多产出创新成果。

3.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为创新计划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各高校可以依托学科优势,建立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国家或省级教学基地、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实验区等等,建立本科教学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的教学体系,推进多层次、多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开放学校创新实践教学科研基地,实施自主型、开放性的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为学生创新训练实施提供良好外部条件和物质保障。

4.加强跟踪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对于获得批准的项目,要狠抓落实,切实执行。把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终期答辩工作列入到学校本科教学督导的工作计划。组织专家认真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听取项目中期汇报,并跟踪后续工作成果。在进行中期检查时,特别要注意发现和解决问题。对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如学生在项目进展中碰到困难,更改题目、更换指导教师等,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创新计划提供师资保障。鼓励校内教师,特别是有科研项目和科研实力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导师,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训练和实践,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参加全国经验交流会议,多方接受先进的组织和指导经验,组建一支稳定的、既有科研项目实践水平又有指导学生实践经验的优秀导师队伍,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创新计划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

6.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不断探索新路子。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创新文化氛围,为参加创新项目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交流活动。支持有创新计划项目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和共享资源的机会,探索一套从大学生创新计划到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四、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创新人才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执行一个项目就能完成的工程,而是需要大学阶段一系列的综合训练培养才能达到目标。因此,高校应该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为契机,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下面我们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几点探索性建议:

1.重视基础教育,谨防拔苗助长。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基础教育。要特别重视大学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三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和训练。由于学生在大一时就可以参加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很容易导致学生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项目中,导致只重专业、忽视基础的倾向。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很容易助长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反而容易造成人才的夭折和损失。

2.把创新能力培养的意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首先,教师必需牢固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引向探究历程,把创新意识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事物,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于质疑,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其次,教师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地注入教学内容中,把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与研究方法带入到课程教学中。

3.搭建多种科技竞赛平台,建立团队式创新活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科技竞赛平台,如“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在科技竞赛平台上,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制作和运行各个环节的技能训练,激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借助各种竞赛或创新训练计划建立相应的竞赛或项目组,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协作完成实际任务。利用学生社团建立各种创新团队,近年不少高校在这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ian团队、联创团队等都是十分成功的例子[2]。

4.做好拔尖人才的发现、跟踪和持续培养工作。对于从各种竞赛或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要及时发现,跟踪服务,重点培养。对这些学生可以实行特别的精英培养模式,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跟踪培养方案,例如,配备专门的导师、提前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或提前跟着导师做实际课题等等,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

[2]从Dian团队到种子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09-115.

创业导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加强领导,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了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员队伍不断壮大。年初,综**区团支部针对个别支委工作拖拉松散的实际情况,按照“热爱共青团工作、能力突出、责任心强、青年威信高”的原则要求,对团支部进行了全面整顿,团支部的自传能力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广大团干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干好共青团工作的能力,党支部要求工区团干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团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推动我区团的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是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综**区团支部以争创“五四红旗团支部”为主线,开展“团员达标竞赛”活动,对团员实行一季一评比、一季一考核、一季一表彰奖励,以此调动团员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团支部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是加强团的工作制度建设。将“”制度化,即:定期召开“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工作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团员进行思想及职业道德教育。为了完善内部管理,完善“两制”、“三簿”和“三册”。

二、围绕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和主人翁意思教育。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学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团章》和团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在加大青年文化和团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工区是我家,需要你我他”的氛围,帮助广大青工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己想什么、需要什么,树立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为推动我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有新作为,再做新贡献。

三、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各种竞赛和活动。

1、继续深入开展四项专题活动,不断提高广大青工的劳动技能和安全技术水平,为确保矿山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季度以“个人无违章、身边无三违、身边无轻伤、周围无事故”为主题内容的“四无安全竞赛”活动;二季度开展“青安岗员提示你”活动;三季度团支部在工区团员青年中召开学习先进事迹,岗位争做贡献的“五比一贡献”活动;四季度开展“比安全、比稳定、比目标、创效益,安全生产‘三比一创’”活动;2007年,综**区团支部按照工区党政的有关要求,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做到小活动经常有,大活动不断线,对广大青工实现安全教育的全面覆盖。

2、扎实推进导师带徒活动。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了岗位技术练兵比武活动正规化。针对以往导师带徒活动开展中的弊端,通过及时调整培训方式、改进培训措施来使日常培训过程真正成为青工学技成才的过程,成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过程。充分发挥有经验技术职工的“传帮带”作用,深入推进导师带徒活动,引导广大青工积极投身到学理论、练技术的活动中来。

3、深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竞赛活动。根据工区生产建设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指导青年突击队围绕生产经营工作重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产劳动竞赛和义务劳动,团结带领团员青年打突击、攻难关、比贡献,把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纳入到工区具体工作中,完善能手标准、奖励机制和考核评定机制,使青工争有目标,干有规范,评有依据,奖有实效,使之能有效提高广大青工立足岗位,学技创优的热情与积极性,在青工中形成“人人学技创优,个个争能手”的良好局面。激发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掀起青年岗位能手竞赛的高潮,让团员青年生力军的作用得以最充分的展现。

综**区团支部

上一篇:导师学年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