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范文

时间:2023-03-17 12:47:01

创业板

创业板范文第1篇

一个全新的创业板市场的开通,自然离不开投资者的参与。为了做好创业板推出的准备工作,管理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仅自今年7月15日开始接纳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而且在头一个月投资者创业板开户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一改此前提醒投资者注意创业板投资风险的做法,由证券业协会与深交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会员单位提醒有意愿参与创业板交易的客户尽早签署《风险揭示书》、开通创业板账户。为此,管理部门甚至向各券商下达了创业板开户的任务,要求各券商活跃投资者的开户率达到20%〜30%。而为完成这一开户任务,券商们通过不断地发短信、打电话的方式,一次次地“提醒”投资者开通创业板账户,甚至通过一壶油、一袋米、打新股等小恩惠来诱导投资者开户,为此,许多券商不辞辛劳,“白加黑”、“5+2”地工作着。

而在积极争取个人投资者开户的同时,曾经困扰业内多时的基金投资创业板的问题也迎刃而解。9月22日,证监会下发的《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创业板上市证券的说明》表示,基金能否投资创业板需要根据基金合同进行判断。而在随后两三天的时间里,就有4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87只基金表示将参与创业板投资,超过纳入统计431只基金的半数。

不过,尽管创业板的推出需要有投资者的参与,尽管管理部门在积极争取投资者开户,而且投资者参与9月25日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新股发行的申购热情都很高,尽管证监会也为基金投资创业板开了绿灯,尽管创业板开户数在9月末突破500万户并无太多的悬念,但投资者不应该忘记,创业板终究是一个风险板,作为个人投资者来说,还是远离创业板为宜。

创业板的投资风险高于主板,这一点之前媒体已经进行了介绍,而且投资者在开通创业板账户时签署的《风险揭示书》也有明确的揭示,故笔者不再赘述。当然,那些风险也主要是停留在理性上的。而9月25日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的新股发行,无疑让投资者感性地、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创业板的投资风险所在。

截止到9月25日止,今年6月IPO重启以来,主板、中小板的新股发行,其平均市盈率为38倍左右。这一市盈率水平高出沪市市盈率24.57倍(9月25日)的50%以上,成为当前股市难以承受之重。然而,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更上一层楼。9月25日发行的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其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了55.26倍,其中,神州泰岳的市盈率达到了68.8倍,南风股份的市盈率达到了71.53倍。不论是整体的市盈率水平,还是单只股票的最高市盈率水平,或是绝对发行价格,创业板均远远超过了当前的主板与中小板。这也意味着创业板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主板、中小板。

创业板股票价格的如此高定位显然是没有基础的。创业板率先发行的10家公司,基本上都是适合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像发行价格高达58元/股的神州泰岳,甚至还是2008年申请中小板上市的未过会公司,但同样的公司在创业板却得到更高的发行价格,这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而且,从国外的市场来看,由于创业板的风险远大于主板,其股票的价格定位甚至更低。虽然有人认为,创业板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远远比不上创业板的高风险。虽然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产生了微软、苹果、谷歌等少数优秀的公司,但纳斯达克市场诞生的退市公司比优秀公司要多得多,更何况,也只有美国的纳斯达克产生了微软,而世界上更多的创业板市场则表现平庸,甚至走向沉沦。

而且,创业板的交易制度也没有任何的优越性。仍然还是10%的涨跌幅限制,仍然还是T+1交易制度。这样即便是从投机的角度来看,创业板也不比主板、中小板强。

创业板范文第2篇

创业板自2000年开始成谜,从那时起,创业板即将推出的呼声就一直不绝于耳。尽管每年都有相关人士和机构预测创业板推出,但创业板始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预言一次次落空。

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谜底即将揭晓。在8月2日,在由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举办的“资本市场与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研讨会上,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表示,将尽快推出适应市场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板。而《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已于8月22日获得国务院批准。

另据《财经》杂志透露,中国证监会将于9月召开会议,部署有关创业板的具体工作。筹划已经久的创业板可能将很快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

深交所急了

创业板落户谁家至今尘埃未定,这可着实急坏了深交所。

对于创业板,深交所付出的不仅仅是8年光阴。2000年,深交所为准备筹建创业板,暂停新股发行。此时的深交所与上交所的差距只在20只股票左右,沪深几成对等之势。但让深交所没有想到的,在此后的4年里,创业板筹建进展缓慢,没有新股上市的主板俨然是死水一潭。

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上市,深交所这才恢复新股发行。但为时已晚,这一年,深交所的总市值只有上交所的近二分之一;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双方相差近300家。为赢得创业板,深交所可谓是既丢了西瓜,也未捡到芝麻。中国股市沪强深弱格局也由此定型。

在争建创业板市场上,深交所还面临来自其他城市的挑战。事实上,包括天津、深圳、武汉等城市围绕证券交易所的较量由来已久。早在1990年,天津和深圳等城市就向中央提交了建立证券交易所的申请,但随着深圳证券交易所于当年年底试开业,其他城市申请设立第三家证券交易所的建议在政府层面遭遇了集体失败。

直到去年,有消息称天津已向中央提交了建立证券交易所的申请,这一证券交易所的城市之争再度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然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去年底明确表示,要在中小企业板实践积累和参考海外市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创业板制度框架,适时推出创业板市场后,深圳又一次成被市场认为最有可能在与天津等城市的较量中胜出。但深交所紧绷的神经仍不敢放松。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创业板将于明年落户深交所。而媒体的相关报道更是强化了该推测的可信性。

据深圳新闻网7月30日报道,该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王守仁透露,创业板预计将于明年推出,目前深圳方面正在加紧筹备。相关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但王守仁表示无法确认具体的日期。

《21世纪经济报道》则透露了更多的细节:接近证监会的有关人士向该报表示,在上报相关部门的创业板方案中,深交所暂定拟市企业两年利润超过2000万元,最近一年净利润在1000万元以上。较之目前的中小企业板,条件放宽很多。

传闻终归传闻。深交所研究部一位研究人员日前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于明年落户深交所只是推测,并没有事实依据。她说,深交所无从掌控创业板的设立时间,这超过了深交所的权能范围。

而据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日前的公开发言,目前深交所创业板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包括前期组织框架、规章制度、技术系统、市场培育的准备、创业板的研究工作。

目前可以确知的是,创业板设立之后,中小企业板仍将保留。

王守仁也表示,建议中小企业板降低门槛直接转为创业板的意见不可取。他认为,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产业的多元化和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的多层次及其对上市融资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主板市场内应保留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风险很大,如果中小企业降低为创业板,将会使已成功运作的中小企业板流产。

事实上,深圳中小企业板在上市标准、交易制度、监管标准上与主板市场基本上不存在差异,其本身并不构成资本市场中的一个独立层次。

显然,主板市场仍然是深交所的重心所在。但这与深交所的自身意愿,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划相左。在主板市场上,深交所已经远远落后于上交所。如果创业板迟迟不推出,深交所将面临更为尴尬的境地。

为何“难产”

创业板奋战8年仍未推出,实有苦衷。国际上创业板的高风险性和国内资本市场尚未健全,是导致证监部门举棋不定的重要因素。

创业板市场又名二板市场,其最主要的功能,实际上是帮助风险资本的形成和风险企业的成长。社会资本只有通过正式的创业板市场,才能流向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和项目。创业板的建立为高科技风险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了渠道,又为风险投资资本的保值增值与顺利退出提供了退出通道。

凡事皆有利弊。高回报也意味着高风险。对高风险的担忧也正是创业板迟迟没有推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种高风险首先体现在上市企业的经营上。处在创业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绝大部分是高新技术的技术开发者,管理层往往存在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的问题。此外,创业板市场较低的上市要求也可能被一些质量较次、企图鱼目混珠的上市公司利用,发生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有可能会出现过度投机的现象。??

作为创业板的投资者也面临高风险。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多处在创业期,因此,投资者对股票的估价都建立在对企业未来成长的预期上。所以,在如何认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大了股票价格的波动性。??

创业板对于证券监管当局来说也是一场考验。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失败的可能性更高、质地两极分化严重,再加上创业板上市门槛较低,因此,创业板市场的监管理念更应以“加强信息披露为本”,有别于主板市场“以公司本身条件为本”的监管取向。

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国家的创业板都经历过大起大落阶段,但目前为止,除了美国纳斯达克之外,其他国家的创业板市场大都萎靡不振。究其原因,华林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刘勘表示,国外企业筹资渠道多元化, 且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较为稳健,所以创业板表现低迷也在情理之中。

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创业板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是协调相关、密不可分的,这是造成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纳斯达克蓬勃发展,而欧洲二板市场没有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国的科技水准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远逊色于欧美。若以此观之,中国建立创业板,未免有根基不牢固之虞。

“创业板完全就是风险资本家在烧钱。”刘勘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基本是以失败告终。他认为中国当引以为戒。

与美国对比,中国的差距不仅是科技上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是一个柜台间的经纪人市场,而中国的二板市场仍然是一个集中和连续的竞价市场。纳斯达克上的每一挂牌股票都有做市的证券商,而中国尚未建立做市商制度。此外,我国证券交易所事实上扮演的仍然是一个特殊角色――一个执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法规与行政命令的执行机构。而当前,全球证券交易所正掀起股份化改革浪潮。

不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创业板的推出已经了无悬念,刘勘说,“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便利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是政府推动创业板的一个重要由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认为,我国风险投资业特别是本土VC(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发展不足,大批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成长潜力的企业,由于资金来源匮乏而使发展势头受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创业板市场。

建立创业板显然也暗含了国家的决心――即让市场主导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市场主导的核心就是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健全。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日前表示,自主创新应该由市场来主导。

融资只是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贡献之一。更为关键的是,资本市场可以提供股权和期权计划,帮助创新企业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这比政府主导之下的科技创新显然更有生命力。

事实上国家也在推动相关的基础性准备工作,以配合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有关条例和办法为创业板的推出奠定了法律基础。在《中小企业促进法》、“国九条”、“非公经济36条”、“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中,都提出要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已将发行上市条件降低,同时对股权激励、无形资产出资折股等做出了比较宽松的规定。

其次,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保荐人制的实施也为极大改善了市场环境。此外,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三年多的实践,为监管层积累了针对中小型上市公司的监管经验。

另一股推动创业板创立的力量则是资本。在当前流动性过剩,热钱汹涌的大背景下,PE和VC表现异常活跃。随着新修改的《合伙企业法》的实施,一些制约本土风险投资的壁垒相继瓦解,PE在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发展高峰。

但是退出通道仍然是中外PE的心病:绕道海外上市的小红筹之路基本堵死,而A股之路又拥挤不堪。创业板作为沟通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的一座桥梁,恰好起到了承接PE和VC的作用。因此,PE们都热切地期盼创业板的及早推出,这样PE投资的最为关键的一步――退出通道就要畅通许多。

PE的需求已经得到回应。中国金融市场委员会主席周道炯在7月2日《中国证券报》举办的一项活动上表示,应该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不同层次市场间的准入、退出机制,以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

事已至此,创业板的设立既是风险企业的投资需要,同样是也是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个必经历程。创业板的推出已经没有悬疑。而争论的范围已经缩小到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上市公司的门槛设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一位接近管理层人士曾向该报透露,在深交所上交有关部门的创业板框架设计中,对上市企业的要求较之中小企业板已降低许多。刘勘预计,最后推出的创业板的模式可能介于中小企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之间。

与技术性的争论相比,制度的建设和文化的培养显然更为深远。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表示,创业板完全可在总结主板经验的基础上,按市场规划操作, 绝不放松创业板的规则,而且要做到在总体规则上比主板更严,落实保荐人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等。

创业板范文第3篇

2008年,创业板推出似乎已经没有悬念。经历了八年风云变幻后,市场对创业板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担忧。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创业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创业板的适时推出,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并通过资本要素推动国内创新产业的发展,无疑会起到重要作用。

本期“机构视点”邀请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满平、申银万国证券市场研究总监、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一起来关注创业板市场。

在2008年1月16日举行的中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证监会明确指出,争取2008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创业板推出最权威的说法。由此,市场上对于创业板的关注也日渐升温。

酝酿已久

创业板八年曲折路

《新财经》:当年提出开设创业板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桂浩明:中国最早明确提出开设创业板是在2000年。当时,网络股行情风起云涌,激发了开展创业投资的热潮。来自海外市场的经验,在证券市场上开设有别于主板的创业板,不但能够有效推动风险投资的进行,同时,也有助于弘扬创业精神,促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因此,从上到下都提出了利用深交所平台新设创业板的设想。深交所也为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与准备,一度还停止了其他股票的发行,专心于创业板的创新。不过,由于海外市场网络股泡沫破灭,股市大跌,导致人们对创业板的认识趋于谨慎。创业板的推出工作也被暂停,深交所转而搞了一个中小企业板。

《新财经》:创业板的推出为什么拖了这么久?

左小蕾:21世纪初,新经济危机导致被新经济发展支持的纳斯达克市场泡沫破灭,从如日中天的巅峰迅速崩溃,一年之内2000多家高科技公司退市。日本纳斯达克市场关闭,欧洲纳斯达克市场退出,韩国Kosdaq市场关闭,香港创业板的惨淡经营,对当时正在孕育中的中国创业板来说是“孕不逢时”。

应该承认,中国的创业板当年没有匆忙推出是正确的决定。这不仅是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创业板市场的认识并不到位,风险意识不强,相关基础设施、制度规则、监管水平、整体市场环境和条件不成熟。如果当时推出,可能会产生一个比当时的主板更扭曲的怪胎。

桂浩明:回顾中国创业板走过的曲折道路,只想说明一点:创业板是要搞的,但同时也是一项风险很大的业务。我认为,搞创业板,在本质上是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在现行条件下,企业只有在满足持续取得规模盈利的条件下才能够上市。而风险投资所针对的则是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刚刚起步,也许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但也可能最后没有取得成功。如果没有一个通畅的退出机制,人们就难以大规模进行风险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扶持更多的创业型企业发展,在资本市场上推出创业板是必要的。推出创业板比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对推动风险投资加速进入企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条件具备

各方助推创业板

《新财经》:创业板的推出是由哪些方面推动的?

陆满平:创业板的推出,关系到企业上市资源作为国家竞争性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尽快推出创业板,会迫使一些不符合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的企业寻求海外上市,导致我国优质企业资源的流失。根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中型企业3万多家,小型企业大约400万家。在这些企业中,如百度、阿里巴巴等在纳斯达克上市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部分企业甚至一度成为纳斯达克价值最高的企业。中国十大网络游戏公司有八家在海外上市,国内投资者却没有分享到这些公司的高速成长收益。

由于中国提出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战略,创新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资本市场的支撑。创业板的推出将推进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同时,在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建立创业板市场,将增加供应,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从法规层面看,《证券法》、《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三部法律的修改,为支持风险投资和小型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法制建设上对创业板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应该说,很多条件都已具备,创业板推出时机已经成熟。

《新财经》:在具体操作方面,是否为推出创业板做好了准备?

陆满平:第一,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承载创业板推出的能力。第二,创业板相比主板市场,门槛比较低,对企业的总股本不会要求太高,不要求连续三年盈利。但门槛低得要适度,注重上市企业未来发展价值。创业板上市的具体门槛标准,尚需择机报国务院批准和推出。第三,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企业茁壮成长,对创业板市场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第四,创业板的准备工作和技术条件已经非常充分,创业板发行及上市管理办法、审核制度、保荐制度以及上市规则等已准备就绪。创业板交易、运行、结算、监察等系统的技术工作也已完成。第五,为创业板IPO服务的中介机构都非常重视创业板的推出,有的保荐机构已经成立专门部门开展准备工作,并从投资银行业务上积极进行创业板IPO项目的储备。

搭建平台

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新财经》:创业板的推出,对于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哪些好处?

左小蕾:创业板推出,扩大了融资市场,有利于大量中小高科技公司的融资,推动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也使中小科技企业战略投资者的退出渠道更畅通,有利于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加大直接融资的比例,有利于融资结构的改变,降低间接融资比例过大带来的金融风险。增加了投资者投资高成长性行业的机会,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创业板推出,是中国向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以上市公司价值为投资目标的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可能带来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下,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道路。

创业板是以高科技创新公司为主体的股票市场,相对衍生品市场来说,是资本市场最基础的市场之一,是各种衍生品市场的“标的”市场之一。创业板的推出和发展优先于其他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思路是非常正确的。基础市场的坚实是奠定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基础,基础扎实了,才能支持经济的发展,避免像美国次贷危机对金融市场和整体经济的伤害。

陆满平: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非常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甚至可以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理解得更加宽泛一些,把产权拍卖、各地产权交易所或交易中心、天使投资、风险或创业投资、股份代办转让(三板市场)、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主板等都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范畴。另外,高潮迭起的证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铺路。尤其是统一高效的登记结算体系的初步建立,更有助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进入快车道。

《新财经》:创业板的推出,对于A股市场有怎样的影响?

桂浩明:在股市处于调整的背景下,还是有大量资金摩拳擦掌,准备进入创业板。与之相联系的是,对处于非上市阶段的一些企业所进行的风险投资也大行其道,相关股票的市盈率有的已经炒到20多倍了。在二级市场上,受到创业板可能在上半年推出的消息刺激,拥有创业投资公司的股票,或者投资了准备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上市公司,股价无不大幅上涨。应该说,这里包含了人们对创业板推出的强烈预期,也反映了市场看好创业板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具有相应的合理性。但是,在创业板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情况下,主板的上市公司股票就被爆炒,实在令人不寒而栗,这是一种投机表现。

陆满平:我认为,创业板推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非常有限,反而更具深远的战略价值,能够尽快改善内地资本市场结构,增强市场的投融资功能。由于短期创业板流通市值可能较小,不适合大资金进出,对以基金为主体的主流市场资金影响较小。因此,创业板的推出不会改变主板方向。创业板推出会使A股市场上的科技板块股票有望得到重估。即使会分流中小板的资金,但影响也很有限。创业板每年大约发行500家企业,总的年度融资规模大约为800亿元,只相当于中国神华(601088)A股首发规模。因此,不存在扩容压力,市场消化起来应该没有问题。

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

《新财经》:创业板最大的风险会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桂浩明:在进行风险投资时,风险是集中在少数参与直接投资者的身上,这些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比较强的。但一旦让这些企业去创业板上市,风险也就扩散到了整个市场。大量投资者在对创业板公司不很了解的情况下介入,显然有一个风险被放大的过程。创业板有别于主板的特点之一,就是上市的门槛比较低,这使得创业板投资风险大于主板。如果创业板股票上市后被爆炒,风险就会进一步放大。

比如,韩国在开设创业板之后,因为风险大量释放,造成股价暴跌,最后只能宣布关门。我国香港地区的创业板,目前的交易状况也不乐观。美国具有创业板色彩的纳斯达克市场,现在的股指较六年前低50%以上,而被视为主板成份指数的道琼斯指数则早就创了新高。

显然,创业板有它风光的一面,同时,这里也存在着高风险。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要推创业板,稳妥起步至关重要。否则,一大批股票如洪水般涌出,上市后乱炒一气,最后只能留下遍地狼藉。

陆满平:由于创业板的盘子都很小,而且全流通,活跃资金将向创业板流动,这就造就了创业板具有小市值、高换手率的特征。根据中国股市的惯例,股价定位将偏高,但由于创业板有退出机制,且没有资产重组的可能,因此,创业板推出的首要风险是市场恶炒的风险。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但收益可能也更大。创业板的推出还会引发PE或Pre-IPO投资的狂热,也会产生风险。同时,创业板市场的监管风险也比较大,对投资者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财经》:如何避免创业板的风险?

桂浩明:其实,推出创业板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引导理性投资,避免投机资金对创业板的过度炒作。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规模都不大,通常都会有一些题材。尽管短期效益可能不会太理想,但中长期预期还是比较好的,这些都有利于市场的炒作。所以,进行必要的风险教育,严格对违规炒作行为的打击以及在制度上强化对炒作行情的限制,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要注意如何避免创业板推出对主板市场构成资金分流,虽然在一定时期分流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创业板炒作之风很甚,就会对主板构成持续的负面影响,而这也需要从市场综合平衡的角度出发进行调整。总之,推出创业板是好事,但无论从国际市场的经验教训,还是从国内市场的实际来看,都需要有很好的规划以及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安排。特别是起步时不能求快,一定要稳健、扎实。

左小蕾:夯实创业板的基础基于优质的有投资价值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基于完善的市场制度和规则,基于有风险意识的投资群体的监督和参与。

高科技行业的变化很大,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应该更充分对称。证券分析和行业公司分析应该及时,公开的信息披露要求应该更严格,上市公司的公司财务、经营状况,包括管理层的变化透明度要更高,使投资者更容易了解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

创业板推出历程回顾

2008年1月17日,尚福林表示争取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

2007年8月22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获国务院批准。

2004年5月17日,证监会同意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2001年11月,朱总理表示,主板市场整顿好后才推出创业板市场。

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筹建创业板。

2000年5月,国务院原则同意证监会关于设立二板的意见,将二板市场定名为“创业板市场”。

2000年4月,证监会向国务院报送《关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设立二板市场有关问题的请示》。

国际市场创业板模式

第一种是附属市场模式。创业板附属于主板市场,和主板市场拥有相同的交易系统,有的和主板市场有相同的监管标准和监察队伍。所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差别。如中国香港的创业板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的二板。这种模式的创业板和主板之间不存在转换关系。

第二种是独立运作模式。和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有独立的交易管理系统和上市标准,完全是另外一个市场。我国拟采用这种模式。目前世界上采用这种模式的有美国的NASDAQ、日本的JAS-DAQ、我国台湾地区的场外证券市场(ROSE)等。

第三种是新市场模式。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的一个独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标准低。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经纪人保荐外,并无其他限制性标准。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替资市场(AIM),加入AIM市场两年后若无大恙,即可申请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挂牌。这种模式的创业板和主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

中国创业板应具有“两高”和“六新”特色

“两高”特色

高成长性

一.是否有资源约束,如果有资源性的约束,那么,企业的成长性就存在问题。

二.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价格弹性都表现较大,存在生产和销售上规模扩张的可能性。

三.企业或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曲线的变异阶段的科学界定。

四.量本利分析中是否有规模扩张和市场扩张的可能性大小的衡量。

高科技

一.是否在科学技术部颁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产业产品目录中。

二.是否是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或部级高新技术产品,最好是获得“双高认证”。

三.是否承担过部级高新技术项目或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

四.是否是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单位。

五.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情况。

六.其他产品或科技方面的获奖情况。

七.已经投资的项目和拟募集资金的项目批准级别。

“六新”特色

一.新经济――知识经济、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创意产业、心理咨询、轻资产企业等。

二.新服务――消费升级、享乐产业、美女经济(模特、房地产、汽车、娱乐业等)。

三.新农村――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农村金融业发展。

四.新能源――太阳能、节能、生物能源(玉米乙醇、太行山黄连木生物能源)等。

五.新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稀土材料、复合材料等。

创业板范文第4篇

9月20日,首批10家公司获得创业板上市批文,并定于25日进行网上网下申购。

遥想1998年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出《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提案》。这份提案被认为开启了在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弹指之间,11年已被风吹浪打去。

而2009年,短短的10个月,开启创业板的各项工作却一路突飞猛进。

3月21日,证监会正式《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望眼欲穿的人们看到了曙光。

7月26日,证监会开始受理创业板发行上市申请。企业的参与意愿十分强烈,155家企业报送了创业板发行申请,149家企业被正式受理,共拟融资336亿元。其中有40家左右进入初审会。

9月17日,特锐德电气等7家公司成为首批过会的幸运儿。但之后也有黯然离去的南京磐能电力和上海同济同捷,让我们看到创业板发审会的否决权绝非虚设。

11年的等待已经让太多太多的人迫不及待。60年大庆前夕,创业板发审委的工作人员废寝忘食。9月17日到9月24日,5个工作日加一个周末,接连审核了6批29家企业,并一口气核准发行10家企业。热闹非凡的发行路演、询价推介、过会上市,成了中国资本迎接国庆的一道独特风景。

创业板的大幕正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拉开。

今日把示君,谁解其中味?

开门就见“两高六新”

截至9月23日,已通过创业板发审委审核的企业共22家,它们具有明显的特征。

从行业分布分析,这22家公司中,医药医疗行业5家,输配电设备制造2家,其他都是包括电子设备、现代物流、现代服务、石油设备、锂电池、通风处理以及环境监测仪器、户外用品等非常特殊和新兴的行业。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具备“两高六新”的特征,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

此外,高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营业收入增幅等也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这22家公司最近3年的盈利基本都在20%以上,主要集中在30%-60%之间。这些企业的业绩水平大多达到中小板的标准。

这22家公司计划融资总额约50.2亿元,平均每家公司2.28亿元;拟发行股本4.69亿股,平均一家公司2132万股。照这样的融资额度,创业板正式推出之前的集中审核和将来的集中发行,都不会对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想上创业板并不容易。在创业板发行审核频传捷报之时,第三批上会企业爆出冷门――南京磐能电力申请被否。这是创业板发审委首次动用否决权。业内人士认为,这体现出创业板的特色,并不是财务指标符合就可以上创业板。

创业板发审部门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今年创业板将侧重两类企业,一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成长性特别突出的企业;二是在技术业务模式上创新性比较强的企业,行业排名靠前、市场占有率比较高的企业。由于今年上半年财务数据不甚乐观,目前有部分企业被要求补交三季度财务数据,这意味着至少要到三季报出来后才会继续发审。

严格的上市条件、优质的基本面、优秀的财务指标,都为创业板成功的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一个创“富”板?

5年前推出的中小企业板造就了新一代的大批富翁,改叫“创富板”似乎更为贴切。据统计,在中小板的创业股东富豪排行榜上。直接或间接持股的总市值超过10亿元的就有近30名。其中,苏宁电器是创造亿万富翁最多的上市公司,目前苏宁的董事长张近东以215亿元身家高居榜首。

现在创业板开锣在即,它能否成为新的“创富板”,又将制造出多少个亿万富豪呢?

9月21日拿到发行批文的10家过会企业中,北京神州泰岳估值最高,相对估值法计算出的合理估值区间为63.64元-74.53元,区间中值69.08元。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是王宁和李力,各持股约1761万股,按照69.08元的价格,上市后两人身家将达到12.16亿元,而另外8名持股较多的股东身价都将在1.95亿元以上。也就是说,神州泰岳上市那天,至少会成就10名以上的亿万富翁。

如此看来,创业板的开启将涌现出一批新的富翁。据粗略统计预测,首批创业板企业挂牌上市后,身家过亿的资本新富豪将增加至少50+以上。

武汉科技大学的董登新教授指出,创业板的历史使命是创富。事实上,创业板只是一种激励机制,以其“创富”示范及诱导机制,鼓励“全民创业”,扶持高新技术大发展。

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融资,为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创业板素有“高科技企业摇篮”的美称,创业板上市公司与高风险相对应的是高成长。而这些企业的初创者多年苦心经营,也承担着风险,理应享受这创富的盛宴。

创业板热乎冷乎

市场对创业板的期盼已有10年之久,众多创司早已望眼欲穿。同时。主板市场上创投题材的概念股常常被爆炒。创业板这个字眼一直“高烧”不退。

但是,从近期创业板交易账户开通情况看,投资者对创业板的反映“冷”了很多。8月下旬,国都、国信、联合等证券公司开通创业板的客户不足有效账户的3%,东方证券的开通率最高,达到10.89%。当然,随着创业板开锣临近,开通交易功能比率将进一步上升,各大券商的目标在10%到45%之间不等。

中国股民历来有打新股的偏好,照理说,创业板盘子小、涨跌空间大,又正逢启动伊始,更对投资者的胃口。可近期的一份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已经开通创业板账户的投资者占38.9%,剩下没有开户的人中,有超过一半的投资者根本不打算开户。有专家称,目前的冷可能只是暂时的,只要上市的企业是优质的,并且当前流动性充裕,不用过多担心创业板上市公司登陆后的表现。

换一个角度来看,创业板丰富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本来就风格不同,谨慎者可以去主板,偏好风险者可以选择中小板和创业板。冷和热都是市场的选择,管理层要做好监管工作,落实好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实践的检验中,创业板终会走向成熟。

创业板提前炒

9月18日,主板出现当月反弹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认为是创业板推出预期引发了主板市场资金的抽离。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曾表示,从资金方面看,创业板对主板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况且到创业板的资金不一定是从主板撤出来的。目前来看,已经过会的22家企业计划募资额度约50.2亿元,平均一家公司才2.28亿元。这与主板一家企业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相比,十分有限。

对创投概念股来说,创业板开幕是重大利好消息。主板市场的创投概念股经受过多次爆炒,如今借势风云再起,上涨动力则是扎扎实实的投资成果回报。本刊今年第8期曾推出特别报道《创业板1+1》,文中所列“创投含金量最高10个股”,包括电广传媒、钱江水利、力合股份、紫江企业等。受益于创业板开启,这些股票在近期震荡市中走出了一波强势的上涨行情。

创业板对入市者设置了“两年(含两年)投资经验”的门槛,但没有设置硬性的“资金门槛”。不过,这经验的门槛也不是硬性的,即使不足两年投资经验,投资者只要抄录一份自愿承担风险的“特别声明”就可以投资创业板了。

但投资创业板的风险还是很多的,投资者在拿少量的资金适当参与时,可以考虑自设三道槛来控制风险。“资金槛”是将投资创业板的资金控制在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范围;“投资水平”槛提醒您在投资能力不足或看不懂市场时,及早抽身而退或减少持仓;“自我教育槛”是多关注信息披露,不断实现自我教育和提升。

创业板范文第5篇

2009年3月最后一天的凌晨,中国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酝酿十年、愚人节前一天的凌晨、五一正式实施、准入门槛不变、首批不少于8家、有望8月份挂牌……

多层次资本市场之梦

社会经济中的企业千差万别,它们的融资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建立美式多层次资本市场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美国资本市场顶端并列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纳市的诞生主观上是券商公会力图打破纽交所的垄断,客观上它将多个地方性市场的证券交易归集到统一的报价平台,避免了同一证券在不同市场上的差价引发的套利行为。由于历史的原因,纽交所与纳斯达克分别侧重于大蓝筹和高成长企业服务。

纳斯达克本身又包括三个层次: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即原来的“纳斯达克全国市场”)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即原来的纳斯达克小型股市场)。这样,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有规模且有盈利的、有规模无盈利的、规模小无可靠盈利的……都可以在纳市寻求融资,投资者则可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入市。

时至今日,纽交所也向高成长企业打开了大门,只要IPO融资金额超过6000万美元、上市后市值达到1.5亿美元,并满足总资产7500万美元、净资产5000万美元、净利润大于零或销售额大于5000万美元四项中的两项。换言之,净利润为零的企业不仅可以登陆纳斯达克也可以到纽交所上市。

酝酿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大努力。但愿望虽好却有两个死结,一是标准虽高但达标者众以至标准被架空;二是创业板与中小板乃至主板没有真正的区格。

首先是标准处于被架空的窘境。

根据公开资料,创业的门槛采用了两套财务标准。第一套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第二套标准为: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两套标准可以概括为:两年盈利、一年盈利。前者适于兼备稳健性、成长性的企业,例如近两年利润分别为400万元、600万元。后者适于爆发性成长的企业,例如2007年规模小、利润薄(甚至亏损),2008年销售额一举突破5000万元且净利润率高于10%。除此之外,企业还须满足持续经营3年以上、净资产超过2000万元、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总股本不少于3000万元等条件。从盈利要求上看,中国创业板的门槛在所有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中是最高的。但经济蓬勃发展的中国,优秀中小企业的数量如此众多,仅深圳就有1100家企业符合创业板上市要求。以此推算,全国能攀上创业板门槛的企业恐将达到五位数。一份流传甚广的“创业板候选名单”中开列了150家企业。标准定得如此之高,达标企业仍是车载斗量,标准上的“潜标准”赋予监管部门巨大的“自由裁量权”。1万家企业达标,只能上市100家,正应了那句“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其次是与中小板、主板的区格。

从国外的情况看,创业板市场的根本原则是: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规定,接纳因盈利低而不能在主板挂牌的高成长性公司。同时,通过设定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加重保荐人责任等方式提供对投资者权益的保障。

但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是将盈利、募集金额分成几档就可以“竣工”的。如果是这样,将利润要求从1000万元到5.1亿元分为20个档次、设立20个交易板块,中国的资本市场岂不是一夜之间就有了20个层次,傲视全球了吗?

中小板与主板的“粘合”就是前车之鉴。昔日,中小板以“创业板先驱”的名义诞生。但彻头彻尾地做到了“四个不变”,即:法律法规不变、上市标准不变、交易市场不变、投资者队伍不变。创设之初,为显示与主板的区格,加之当时股市虚弱,于是对发行规模加了限制(3000万股以下)。随着流动性丰富,该项限制已名存实亡。宁波银行IPO竟然发行了4.5亿股!

现在创业板又沿着中小板的轨迹出发了,按照这样的路数,“多层次”资本市场永远只是梦想。

新瓶装旧酒

创业板筹备了十年,也八卦了十年。监管机构再也不想“被八”,创业板终于在振兴中小企业的旗帜下“准生”了。

然而,筹备了十年的创业板的指导思路却无实质性的进化。关于审批制、关于做市商、关于转板问题都没有明确共识。

首先是审批制。企业能否在创业板交易应当完全由市场做主,而不是由官员拿着尺子考量。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价值根本无法从以往业绩判断,盈利丰厚的企业可能因技术更新瞬间断了生路。正如微软所说“我们距倒闭只有18个月”。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多年以后才实现了盈利。按中国的标准、由我们的官员审批,新浪、网易们永远没有上市的机会。

其次是做市商制度。现行交易制度实际上是没有中介的拍卖,只不过这种拍卖由电子集合竞价系统在后成。而在纳斯达克市场,交易是经由做市商来完成的。做市商同时报出某一证券品种的买入价和卖出价,想买想卖的投资者都与做市商交易。世界各地的主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分别采用集合竞价方式与做市商制度。纳斯达克要求每只证券至少要有两家做市商,实际上多数证券都有10家以上做市商。做市商不仅起到活跃交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做市商对公司的长期研究和跟踪,对公司的经营情况有专业的把握,并且能及时发掘潜在价值。做市商的买卖报价就是在对一个公司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报出的。

做市商与庄家有本质的不同,庄家利用一切手段误导散户,从中渔利。而做市商公开报价并承担买入和卖出的义务。假设报出9元买入和10元卖出,但该股真实价值只有5元,做市商将被迫以9元吃进大批筹码;如果该股真实价值为15元,则投资者纷纷以10元从做市商处购买。特别是对于高科技公司,做市商必须不惜本钱进行深入的跟踪研究,恶意操纵、虚假陈述、报价偏离内在价值的做市商将自食苦果。

最后是升板问题。2009年4月2日,香港创业板174只股票总市值和全天交易金额分别只有487亿港元和1.3亿港元,成交均价为0.12港元,真是惨淡之极!香港创业板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优质公司纷纷转投主板,只落得“一地鸡毛”。创业板寄生于主板、企业以升板为“正果”的制度安排是死路一条。独立的纳斯达克,以主板为竞争对手却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美国市值最大的前5家公司中,纳斯达克就拥有了英特尔、微软、思科三家。戴尔、美国在线、Google这些赫赫有名的大蓝筹也不会以“升”入纽交所为荣。

以上三个方面都是创业板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关键。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领域,不能指望行政部门“钦定”那家企业有发展前途。将做市商仅理解为“合法的庄家”是片面的,它的角色应当是创业板真正的“合资格”投资者。创业板不可寄生于主板,而应当是以主板为竞争对手的独立交易市场。

总之,创业板与主板的差别在于管理思路。只要你的企业合法设立,只要有投资人、做市商愿意交易你的股票,只要你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我就批准你公开交易,这就是创业板的真谛。微软、思科们从这样的监管思路受益无穷。而没有市场化的准入、没有合格投资者、没有做市商,缺乏制度创新、突破的创业板与现有资本市场的区别犹如“中超”之于甲A。同样的审批制度、小半号的企业,机构、散户蜂拥而入……只不过是监管部门多放出一些上市“指标”,只不过审批门槛略微降低了一点而已。

蹉跎了整整十年,却没能借创业板推出之机取得制度性突破,新瓶装旧酒难免令人失望。不过,这不是创业板的创业者们的错。如果把推出创业板与制度创新绑定,说不定还得再蹉跎十年!

不要捧杀创业板

市场对创业板的期待由来已久,潜在的上板企业早早获得首轮私募融资,然后进入券商辅导期,然后在门口排队。不仅是投资机构,政府、银行也对这样的企业关爱有加。如今幸运儿终于可以修成正果了,但当事者们却比十年前冷静得多。对创业板的溢美之辞不过是说给门外汉听的。

处境尴尬的中小板是因人设事的产物,创业板也是这样。2000年,为迎接中国的纳斯达克、实现对沪市的超越,深圳毅然停止了主板的IPO项目。不料创业板难产,没有IPO业务的深市成了一潭死水,越来越失去活力。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中小板,以“为创业板打前站”为幌子,变相恢复了深市的IPO业务。今天的管理层要政绩、PE投了一大堆项目要退出、企业排队腿都站木了,于创业板……买单者就是将要持股创业板企业的投资者。创业板不过是让原本达不到要求的企业早日上市圈钱,让创投机构早日套现退出。问题是推出得太晚,符合标准的企业太多,“优胜奖”成了“抽签奖”。非市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是最令人烦恼的。许多优秀企业正是由于厌恶这种人为的不确定性而远赴海外。

合格的创业板投资者有两大法宝:专业研究和分散投资。比如,专注IT的投资机构会组建庞大的专、兼职研究团队,把握技术动态、走向的能力不亚于一流研究机构。他们还会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技术路线、不同盈利模式的企业,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高科技企业面临的技术风险与其固有风险叠加,远远超出普通投资者可以承受的限度。耗资57亿美元、报废66颗卫星的“铱星系统”,曾被美国《大众科学》评为全球最佳产品……不要说散户,中国的基金也没有把握应用科技前沿的研究能力,它们也不是创业板股票的合格交易者。

资本市场无非是由企业、投资人和监管三大要素构成。中国不缺优秀企业,过去六七年登陆海外创业板的企业数以百计,现在创业板门口排队的更是成百上千。但我们却没有胜任的监管人,也没有真正合格的投资机构,三条腿跛了两条!

无论如何,创业板的推出是完善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

创业板范文第6篇

2009年10月30日上午,28家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分成四批,笑逐颜开地先后敲响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的上市大钟。

开市后,28只创业板股票一路飙涨,吸引了大批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参与这一“性”交易,再次证明“新股不败”的A股“定律”,上演了一幕疯狂大戏。当日,创业板造就了116名账面上的亿万富翁、13名超过10亿元的超级富豪。

“现在除了考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监管者的神经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称,创业板首日“疯狂”亦引起了国务院高层关注。

根据万得资讯的盈利预期,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动态市盈率高达76.84倍,已远远透支了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一位创业板公司承销人士此前就向《财经》记者坦率地表示,以发行价看,就已透支了多数上市公司未来两年的成长性。

更令人不安的是,创业板没有建立明确的退出风险机制,而是在有关上市规则中为“退市警示”后,提供了“重整”的后门。由于创业板公司的规模更小,这意味着在主板猖獗一时、造成内幕交易横行的“借壳上市、炒作重组概念”等痼疾,不但将在创业板市场复制,可能还会变本加厉。

11月2日,创业板开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20只个股以跌停报收,5只个股跌幅介于6%和跌停之间,惟有吉峰农机(300022.SZ)以涨停报收,其动态市盈率接近70倍。随后几个交易日,创业板逐渐趋稳。但大面积涨跌现象也时有出现。

首日“疯狂”

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公司挂牌当日,以收盘价计,28家创业板公司的涨幅区间从75.84%到209.73%,平均涨幅达106.23%。首日创业板换手率从86.36%到91.02%不等,平均换手率达到88.88%,成交量为434.17万手,成交额达到219.08亿元。

在此之前,创业板公司确定的发行价平均市盈率已近60倍,虽然上市首日的上涨在很多人预料之中,但如此幅度和成交量仍然令人震惊。

一位深交所人士在当日向《财经》记者无奈地表示,监管层已竭力抑制市场的炒作,再没有什么可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了。

事实上,为了防止创业板首日被爆炒,证券监管部门及交易所确实煞费苦心。深交所重点采取了多项措施,对以大笔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虚假申报或频繁申报等手段影响股票价格或交易量的账户,及时采取盘中限制交易措施;加强信息披露,遏制炒作,打击操纵和内幕交易;对证券公司管理客户投资行为不力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对有重大异常交易账户采取临时限制交易等。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在11月6日公开表示,证监会正就创业板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内容格式,制定相应规则,并有针对性地对研究制定特殊行业的信息披露的特别规定。

据《财经》记者了解,深交所在10月30日开盘当天,甚至对重点地区的部分重点账户进行交易限制,要求当日每笔创业板交易不要超过5000股,全天交易不要超过1万股,同时亦要求营业部对交易数据进行事后上报。

然而,根据有关统计,28家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97.37%的交易量来自散户资金,机构投资者相对较为谨慎,交易量仅占市场的2.63%,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等均未参与。

信达证券分析师黄祥斌表示,之前受到普遍看好的一些个股相对涨幅却偏小,表明资金在标的选择过程中,起决定因素更多的是绝对价格高低而非所谓内在价值。仅从这一点看,首日市场表现出来的投机成分更浓。

也有投资者坦言,首批创业板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公司,而政府不会让创业板公司跌得很惨,所以才敢博取风险收益。

首日暴涨现象,也曾出现在两年半以前的中小板市场。2007年6月29日,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拓邦电子(002139.SZ),发行价为每股10.48元,上市首日最高价曾达71元/股,收盘价报60元/股,比发行价上涨了475.52%,其市盈率高达1352.86倍,随后连续四个跌停板,再也没有超过首日价格,其最新收盘价则只有13.50元/股,跌幅高达77%,首日追涨者至今未能解套。之后,几乎每一只中小板新股都有炒家进出的身影。

虽然此后深交所迅速调整交易停牌制度,也大量采用盘中停牌的措施,但中小板的一轮爆炒留给市场的魔咒至今未解。

造富神话

一位曾在海外市场从业多年的证券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全世界范围内创业板成功者,惟有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根本原因在于,创业板是资本市场最高端的市场,其成功因素非常复杂,与法律、政治、人文等多种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

在他看来,当前多数人对创业板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板较主板层次更低,“实际上创业板才是资本市场的最高层次”。

另有不愿具名的证券界人士认为,要保证创业板的成功,需有四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法律环境、创业者要有企业家精神、成熟的中介机构、大量理性投资者。以目前的国内环境看,上述任何一条标准都尚难满足。创业板首日的疯狂表现,足以说明投资者的非理性,“市场还不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投机心理非常严重。”

与暴涨相对应的,是创业板的造富神话。首批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就有116位账面亿万富翁、13名超过10亿元的超级富豪出现。按收盘价计算,乐普医疗(300003.SZ)总经理、第一大自然人股东蒲忠杰身价最高,达到38.3亿元。

创业板公司超募比比皆是,承销机构的承销费用也随之大涨。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承销费用,平均每家为募资额的4.83%左右。以此计算,首批28家创业板融资154.78亿元,券商承销收入约为7.5亿元。其中募资规模最大的神州泰岳募资18.33亿元,中信证券的实际承销费用约占募资额的7%,仅此一单中信证券承销收入就达到1.2亿元之上。

券商直投方面的收入更堪称暴利。中信证券全资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参股了首批创业板挂牌上市中的两家,海通证券全资控股的直投子公司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也参股一家,以三家被投资创业板公司上市首日收盘价计,三个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均超过600%。

一位证券市场研究者表示,从券商直投投资到创业板上市,三个项目的投资周期均不超过一年半,甚至两个项目在投资半年之内就上市,这种赚“快钱”的方式,会助长券商直投的浮躁心态,无法培养真实投资能力。

他也指出,承销加直投的多种盈利途径,决定了中介机构在创业板上市过程中,利益与上市主体做了捆绑,难以尽到保荐机构应有的职责。

致命缺陷

从首批创业板公司看,虽然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或新兴产业的细分行业,但公司成长阶段都过了高风险期,公司规模、财务条件不亚于主板公司。“我们推出任何新产品,都是求稳心态,甚至考虑政绩因素。”一位证券从业人士说,“但这完全违背创业板的实质含义。”

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迄今为止退市淘汰的公司,要远多于目前挂牌交易的公司。前述人士表示,创业板就应该是高风险市场,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能催化、洗炼出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公司。

以国内创业板的制度设计看,在发行环节,仍采用与主板一致的核准制。“应该放弃审核制,在满足一定门槛的情况下,让创业企业自主选择上市,让市场去选择淘汰。”上述人士说。

不过,亦有监管部门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认为放弃核准制,会导致大量虚假企业上市,投资者大面积亏损,会给监管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

但有证券从业人士认为,有此担心的前提是对严格监管没有信心,如果发现虚假上市情况,除对发行主体责任人严格查处,对相关承销、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也一并严格追究责任,监管威慑力自然得到贯彻。

来自监管部门内部的人士也坦承,当前资本市场牵涉利益群体众多,利益纠葛格局复杂,做到严格监管谈何容易,在某种情况上,监管部门也是人微言轻,执法者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

在创业板退出环节上,目前也为这个市场的未来埋下了令人不安的伏笔。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在多种情形下,创业板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但其中第十三章提到,若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可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这意味着,与主板相同,监管部门出于维护市场规模的目的,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名义,允许重组创业板公司的可能性很大。届时由于创业板盘子小,利用重组机会爆炒重组概念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有资深业内人士建议,应该在列明创业板退市硬性指标的情况下,直接退市,不给风险提示,不给重整机会,符合条件,日后可以再发行;重组黑幕在主板市场泛滥成灾,在创业板不能再次重演。■

创业板范文第7篇

截至2010年明,在创业板上市的数百家企业中,共有60余家背后有风险投资的身影。然而上市是否就意味着高回报?事实并非尽然。

依据市场共识,支撑创业板高估值的是其业务及业绩的快速增长,然而在创业板的首批中报中却并未反映出整体高增长的局面。从已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已开始呈现分化趋势:以国民技术、超图软件、南风股份为代表的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明显上升,而南都电源、汉威电子、网宿科技、三川水表等14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呈现出负值。业绩变脸

历经十年才登场的创业板曾被寄予厚望,并因其高市盈率而被舆论称之为“造富板”,纷纷登陆创业板的百余家中小企业高管则被鼓吹为一夜暴富的“亿万富豪”。然而2010年中报的公布却将越来越多的“裸泳者”拉出水面,变脸的业绩也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其实早2010年第一季度刚刚结束之际,不少人便已经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提出了质疑。据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58家企业去年第四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10.23亿元,而到今年一季度,这些公司实现的净利只有7.20亿元,环比下滑近30%,这与A股两市上市公司总体环比23.22%的增幅大相径庭。

其中,三聚环保(300072)更是开启了创业板亏损的先河,其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39.47万元。而汉威电子(300007)、梅泰诺(300038)等,在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上也出现30%以上的跌幅,这两家公司在一季报中指出都是因为行业的季节因素导致业绩暂时下滑。

截至2010年8月底,按照整体法计算,创业板113家企业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25.8%,低于同期主板56.9%、中小板46.8%的增幅,从当期数据中仍然无法看出创业板高速增长的迹象。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了同比下滑,其中有14家曾获风险投资机构投资。这14家企业中净利润同比下滑最大的前三家分别为:南都电源(-69.48%)、汉威电子(-49.78%)、网宿科技(-29.98%),此外,三川水表(-28.15%)、阳普医疗(-24.57%)、奥克股份(-24.49%)、梅泰诺(-21.43%)、新宁物流(-17.91%)、国联水产(-15.22%)、华伍股份(一8.78%)也因其变脸的业绩而位列下滑排名前十。其余四家则分别为:宝通带业(-8.71%)、中元华电(-7.1%)、特锐德(-5.63%)、金龙机电(-0.24%)。从行业角度划分,这14家企业涉及制造业、信息技术、医疗健康、交通运输、农业、化工等多个领域。

“虽然由于财务、季节、行业等因素,会影响数据的参考性。但作为被寄予厚望的创业板公司,业绩下降则意味着其持续增长的能力有待提高。而这种表现与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和高估值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某分析人士表示,“另据不完全统计,创业板已至少有40多位高管以各种原因辞职,从某种角度来说,核心创业团队的离职潮也可以视部分企业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原证券研究员刘锋则认为:“创业板公司在上市之初业绩增速较快,之后呈现逐渐回落,甚至出现负增长。由此投资者就不得不怀疑相关公司为达成上市目标而采取透支未来业绩的做法,进而丧失对创业板的信任基础。”

前三甲的郁闷

位于业绩下滑之首的南都电源,面对质疑其总裁陈博则表示:“目前公司中期利润虽然出现下滑趋势,但是我们的收入没有下降,也说明公司的市场份额其实是在提高。”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依然很有信心。南都电源主营业务是化学电源,新能源储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据南都电源公布的半年报显示,2010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262.32万元,同比下降69.48%。报告中,公司将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与主要客户投资的下降。陈博也表示,目前公司的经营压力很大,“公司下半年的任务就是控制好成本,在做好市场的基础上,注重锂电池等新产品的开发。”

位居排行“亚军”的汉威电子(专注于气体传感器,检测仪表研发、生产、销售)2010年中报也令不少投资者大跌眼镜。报告显示: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12万元,同比下降49.78%。此外,在公司控股的五家子公司里,除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326.88万元以外,其余四家子公司均告亏损。面对下滑的业绩,汉威电子则表示,是由于营业成本的上升及产品内部销售结构的变化,毛利率同比下降7.1%;而按照经营计划加大前期投入后,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58.58%和86.18%。排名第三的网宿科技则更是媒体眼中的焦点,甚至有舆论认为,创业板第一家退市公司网宿科技首当其冲。“早在网宿科技上市之初,我们就觉得公司技术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存在较大的技术替代风险。”海通证券分析师陈美风表示。在2009年年报公布之前的两周,网宿科技总经理彭清悄然辞职,而之后年报中所公布的业绩和数据,更是令业界“刮目相看”。

2009年年报曾显示,2009年网宿科技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262.33万元,同比下降4.79%,其中,第四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59万元;实现净利润3885.1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下降4.79%。这些数据与招股书中网宿科技上市前三年的业绩格格不入。网宿科技公布的2010中期报告则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出现了回升迹象,但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公司的净利润仍然处于下滑状态,同比下降29.98%。更引人注意的是,上海证监局曾在现场检查发现,截至2010年4月30日,网宿科技半年前在创业板募得的5.13亿元资金中,使用部分仅为3619万元,余下有4.6亿元居然成了定期存款。这意味着,网宿科技IPO募集的九成资金躺在银行里吃利息,而其中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也沾了银行利息的光。有业内人士认为,创业板整体的高成长性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尽管利润增速下降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也非常普遍,但对于一直以高增长为估值支撑的创业板来说,高速增长难以持续就意味着高估值难以为继。

创业板范文第8篇

创业板曾寄托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希望。去年10月30日的创业板开板,一度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大胜利。如今,创业板夹带而来的高超募、高市盈率、高价格,为中国资本市场埋下了重大的风险源,更将中国创富路径带向歧路。

超募资金的非正常流向

南都电源上市共募集资金20亿元,除去募投项目的6亿元,约有14亿元资金超募。显然,南都电源对突然到手的巨额资金并没想好要如何花掉。据公开资料,该公司用2.88亿元偿还了银行贷款,7618万元增资子公司,其余10亿余元超募资金全部以定期形式存入银行。

粗略计算,这笔资金将为南都电源带来每年约2862万元利息收入,而其上半年净利不过3262万元。对此,南都电源沉默足够长时间后表示,公司拟使用剩余其他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营运资金投资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

创业板一推出就伴随着高超募的现象,为创业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闲置资金。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10月26日,134家创业板企业(不包括缺少发行费用数据的苏州恒久)超募资金达609.06亿元。超募比例在一倍以上的个股多达115只,占总数的85.8%。其中,超募比例最高的国民技术,其比例高达5.86倍。

高超募下,如此开心吃利息,并不只南都电源一家。据统计,企业从创业板中获取的资金中约有342.92亿元存在银行里吃利息。

此外的超募资金,虽然早在今年年初,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超募资金使用》就严格规定,应当用于公司主营业务,不得用于开展证券投资、委托理财、衍生品投资、创业投资等高风险投资,以及为他人提供财务资助等。

然而,据理财周报机构投资者数据中心统计,很多流向了圈地买房买车。

神州泰岳豪掷4.21亿元购买了位于亚奥热区的北辰首作大厦共16层的房产,占到其超募金额的35%。而在2009年,神州泰岳营业收入7.23亿元,净利润仅2.71亿元。

华测检测募集资金5.41亿元,投资项目金额为2.04亿元,超募3.05亿元。根据华测检测关于超募资金使用计划的公告,计划使用超募资金135亿元和自有资金4785万元,合计18285万元投资建设中国总部及华南检测基地。其中,1800万元用于土地的购置,16485万元用于总部办公楼和实验室大楼的建设。

除此之外,梅泰诺、探路者、天源迪科等创业板企业购房计划都在2000万元以上;银江股份、乐普医疗等公司也都将买房置业计划列入超募资金使用清单。

风险源

“如果只是让有钱的人去找一个项目迅速地暴富,而不是让那些长期的创业者有财富增长的机制,那这个制度的设计肯定出了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创业板制度已成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重大的风险源。

创业板上的企业股票被严重高估。据统计,创业板市盈率高达68倍,远高于中小板的50.15倍和深市主板的31.72倍。从个股情况来看,市盈率超过100倍的股票高达17支。其中创业板市盈率最高的公司为华平股份,达335.89倍。

而高企的市盈率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高增长业绩。据三季度公布的中报显示,中期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全部,A股增长44.95%,中小板增长45.24%,而创业板仅增长25.63%。在二级市场中,创业板指数在三季度的涨幅为2.53%,同期沪综指、深成指、中小板的涨幅分别为10.73%、22.19%、29.74%。

就创业板个股而言,据WIND统计,截至10月13日,在已公布的三季度预告中,海默科技预计净利润同比减少65-69%;宝德股份预计净利润同比减少20-50%;南都电源预计净利润下降35-65%;网宿科技预计净利润同比减少20-30%。在105家有可比数据的创业板公司中,上半年净利坡的为23家,占比高达21.9%。

当市盈率大于100倍时,股票价值被严重高估,没有股息派发。这意味着,投资者收回成本要超过100年的时间。

监管部门为创业板上市企业设定了“两高六新”原则,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以及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然而,在创业板一年的实践过程中,这一原则难以看到贯彻于创业板上市企业中。有些上市公司从事的仍然是传统的行业,技术也并非是创新技术。

“很多企业没有任何自身的东西,都是依靠国有大企业,比如神州泰岳。如果中国移动把飞信业务一取消,神州泰岳立刻变得一钱不值。这样一个市场,它的风险太大了,把风险全都甩给老百姓了。”经济学家、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不无感慨。

至今,创业板严守上市审核制和不退市制。这使得创业板陷入上市企业不用担心被退、新企业又难以进入的滞涨局面,导致壳资源“炒上天”。

据媒体报道,深交所已经向证监会上交了关于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的正式报告,创业板退市公司最快有可能在明年出现。

然而,退市不是容易的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中国的投资者和市场是否能经得起退市企业的冲击,还是一个问题。他举例表示,纳斯达克每年有1/6、1/7的企业会出问题和退市,但美国的投资者相对成熟,可以接受股市的巨大震荡,而中国A股市场,有几家企业出现退市就是轩然大波。“从A股市场走过的退市之路就可以看出来,很复杂,为什么要有ST、PT,这都是方方面面妥协的结果,说明中国土壤上长不出和美国土壤上一样的东西。”赵锡军表示。

“如果明年推出直接退市制度,这是极为危险的。直接退市制度的前提是信息透明化。退市伤害的不是上市公司,而是投资者。上市公司的暴富过程已经完成,为退市制度买单的是投资者。”韩志国表示。

富了谁?

创业板高发行价造就了中国最神奇的财富奇迹,使一夜暴富成为可能。据统计,截至9月29日,1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有772位是自然人。至少400位身家上亿,千万富翁不胜枚举。排名前十的创业板富豪共持有市值高达411亿元。而在这个“造富板”名单上,甚至出现了“80后”股东和6岁的娃娃股东。

“创业板成了为全国穷人培养大富翁的机制,为权贵和特殊利益集团提供了巨大的圈钱工具。”韩志国说。

11月1日,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有27家原始股东限售股解禁。据统计,本次解禁约有11.99亿股,市值高达约296.65亿元,占比27%。此前,创业板120家上市公司中,已至少有超过26家公司的60多名高管辞职。其中首批28家公司共有19名高管辞职。

虽然高管辞职有各式原因,但业界纷纷猜测,高管辞职是为了急于套现,得以让“纸上富贵”落袋为安。高估值被认为将成为解禁后高减持的主要原因。

此外,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辅助型、职能类人才,比如财务总监、董秘等,伴随创业板的推出,在市场上的抢手程度也不断提升,据金融行业猎头公司敏睿英才统计,创业板推出之后有上市经验财务总监的需求量比过去增长了50%,董秘的需求量更是翻了一倍。

一名某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近来和敏睿英才主动联系,希望下一个东家是国家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所支持的行业。很快就有一家新能源行业的民营企业给他抛来了橄榄枝,起初双方的交流很顺畅,但最终在股权激励的比例上产生了分歧,最终无果。企业方接连感叹,“现在这些有经验的人才的需求太高了,高到了我们无法承受的地步,再这样下去他们的职业操守恐怕难保!”

一些财务总监、董秘也坦言,市场的火爆、高额的股权激励,对他们影响很大,曾经确实犹豫过是否要这么快地离开,这么快的离开会不会引发一些周围人的看法。但是这些问题在强大的利益面前败了下来。同时,创业板的高市盈率让身在其中的他们都感觉到不寒而栗,泡沫破灭后不堪设想的结果也让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速离场。创业板高管的纷纷离职,使得整个市场的稳定性更被怀疑。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认为,高管辞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和社会对创业板定位过高,所以这些高管觉得“兑现”对他们个人来说是合适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监管层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高定价的问题。包括采取积极措施限制高管在创业板企业上市以后过早套现。”华生表示。

追溯一系列问题,一个关注的结点是,发行制度的不合理导致新股发行价格被抬高。去年开始,证监会对新股发行简单施用了市场化的道路,但上市公司、承销商、中介、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却由此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链条,助推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

2010年11月1日,新股发行制度再次改革,以求进一步约束询价机构报价的随意性。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报价申购和配售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范围,充实网下机构投资者;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

“掏空”创业

创业板本意旨在让公众的钱汇流到优秀创业者手中,进而通过这些创业者的加速创富而惠及全社会。

―周岁的创业板,没能引导社会财富如是地良性循环,带来的却是对创业认知的社会分裂。

评论人士马光远感叹,现在大家认识到创业板根本就不是一个创业的舞台,而是一个暴富、一个圈钱的舞台。

创业终端环节的扭曲,使得创业开端环节更加贫瘠。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卢飞成对《凤凰周刊》记者表示,第一批国家批准的82个创业型城市,在每个区每个县都成立创业中心,但现在有70%左右的中心是空了摊位,空了场地,空了创业者。

创业板,以创业的名义,使得创业本身变得更加难以生根。卢飞成历经数年于2010年9月30日艰难牵头成立中国创业协会。他期望通过这个平台,使创业的研究者、出台研究创业政策的政府官员、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想创业的创业者之间,形成需求的互补。进而力求研究出来中国的创业规律和构建出中国的创业体系。

但在这个民间性的中国创业协会,银行家却是关键性的缺场。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国直言,金融市场环境就好比是种子的土壤,种子再好,如果土地贫瘠也长不出好果子。

创业板透视出,国家没有创造出正确的培养企业家的框架。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表示,“创业板是为权贵、暴富者设立的,而不是为增加社会财富设立的。”

全球中小企业创业联合会主卫・约翰・斯摩伯恩考察了中国的创业环境后,对《凤凰周刊》记者忧虑地表示,中国的资金引导机制实在给少数创业者太多,而让大多数创业者处于无助境地。

创业板范文第9篇

新闻事件

2010年9月,中国股市的多事之秋,此时中国股市最大的新闻是《创业板变脸》。

9月1日,集“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高市盈率”等诸多卖点于一身的创业板公司,完成了半年报(上市公司按每一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财务报表)的披露。看到这份半年报,让人夺口而出的是那句话粗理不粗的话:出了水才知道谁是光屁股。

这个答案简洁而明确。

“迷你型”的120家创业板企业,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25.8%,不仅不及中小板公司46.8%的业绩增长,更不可思议的是,还远远低于主板公司业绩56.9%的增速,其整体增速还不及主板的一半!

120家创业板公司中,有两成公司业绩同比下滑。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至今年年中已有7家公司业绩下滑,占比达四分之一,而且业绩每况愈下:

以2009年上市的36家创业板公司为例,上市当年仅剩的两个月中,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整体业绩增幅约46.76%(这一数字存疑);今年一季度,这些公司的业绩增幅下降到了43.89%;而又过了三个月,其业绩增幅就只有18%了。

2010年7月才上市的“国联水产”,竟然中期亏损1336.15万元,也就是说,它还没有上市便已亏损了。那么,这样一家亏损企业是如何上市的?

创业板上市的规则中,有着十分明确的赢利门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第一,发行人应当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为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要,创业板对发行人设置了两项定量业绩指标,以便发行申请人选择;第一项指标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第二项指标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首批上市的“宝德股份”是“变脸”最严重的,其上半年净利润下降幅度高达82.07%,业绩竟然只有区区的0.03元!

此外,“汉威电子”净利润下降49.78%,“网宿科技”净利润下滑29.97%,“华平股份”“南都电源”都大幅下滑了至少50%。

首批28家公司中竟然有近三成公司业绩出现了下滑。为什么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质地如此之差?

创业板上市一年大考,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答卷:中国股市股价最贵的公司,是一批中国股市业绩极差的、质地粗劣的公司,被称作最具成长潜力的公司,是患有严重的呆小症、新生儿先天缺陷症的公司。我们痛感被欺骗、被愚弄的耻辱!这样的现实嘲弄了谁?

谁在给我们下套儿?

在创业板上市一年后,让我们回眸一下创业板上市的一年。

2009年10月23日,中国股市“十年面壁图破壁”的创业板,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盘仪式。10月30日,创业板上市开盘交易,策划了10年,期待了10年,呼唤了10后,大幕终于徐徐拉开。

此前的2009年9月17日,第1次至第4次创业板发审会召开,审核7家企业的创业板上市发行申请。此后,“优中选优”的一批批“最具成长潜力”的创业板公司,成群结队地登陆A股市场,中国股市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诺曼底登陆。

创业板问世的时候,有人出面解释说,为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不因为资源短缺而被爆炒,所以要大批量地集团上市,不是一个一个地上市,而是一群一群地上市。这话好像也对。

可这话却为创业板发审会提供了更大的权力寻租的空间,让更多的谋求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围在创业板发审会身边。而且,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质差量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埋下了隐患。

创业板问世的时候,有人出面解释说,为了创业板的上市股价“完全市场化”,所以不设定发行市盈率限制,发行价完全由市场决定。这话好像也对。

于是,创业板以“完全市场化”的名义,为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的天价发行,打开了潘多拉的匣子,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开盘价市盈率动辄高达100多倍,使得创业板这个新生儿从一出世便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老年病。

到2010年9月底,尽管创业板的市盈率已大幅下降,可仍在其70倍上下。而美国纳斯达克100的平均市盈率仅12倍。落差之大,令人咋舌。

深交所到2010年9月10日收盘显示: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71.34倍,与沪深300成分股市盈率的比值分别上升到3倍以上,处于极高的位置。

我们进入国际市场创业板股票估值来看,明显风险极大。创业板平均发行价33元,最高发行价达到88元。市盈率平均百家企业高达67倍,最高的是127倍。目前创业板平均PE(价格收益比)已是美国的4倍多。

去年有24个中国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平均市盈率是10倍多。香港地区创业板170家,平均市盈率15倍。因此,创业板市场实际上已处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创业板问世的时刻,有人出面解释说,为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发行“完全市场化”,所以不论市场如何衰败,不论市场如何涨跌,不考虑市场承接能力,均不影响创业板的上市公司的发行节奏。好像这话也对。

可如果我们反过来想想,这样的发行频率,不考虑市场承接能力,真的是“完全市场化”吗?而如此地创业板发行,便宜了谁?又伤害了谁?

创业板上市的2009年10月,中国股市在3000点上方,创业板上市一年,中国股市跌到了2500点一线,创业板上市给中国股市带来了什么?

创业板上市让中国股市更加败落!

一年后,当我们回头看这件事的时候,怎么看怎么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呢,到底是谁,以“完全市场化”的名义下套,把中国股市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呢?而谁又是这场围猎的受益人呢?

创业板是台社会财富流入富人钱包的加速器

创业板是艘捕鲸船。

从创业板开板到2010年9月10日,已经有120家公司登上了创业板这台“造富机器”,创造出300多位亿万级富豪。

他们大概便是创业板这个中国股市的政绩工程的受益人了。

“华谊兄弟”上市那天,开盘后董事长王中军激动地表示非常开心,没想到首日开盘有如此高的涨幅。

就连向来一脸阴霾、动不动对记者大暴粗口的冯小刚冯大导演,也以动漫形像喜羊羊出现在会场,到处与人合影来者不拒,他的心情如此之好,是因为随着开盘的一声锣响,他的身家瞬间超过了两亿。而王中军身价按当天收盘价计算,为31.09亿。

不仅是他俩,“华谊兄弟”批量制造了11位亿万富翁:不仅公司实际控制人王中军、王中磊兄弟股权市值合计超过30亿元,就连冯小刚、张纪中等参股该公司的知名导演,手中即将解禁的股权市值也将过亿。

而“爱尔眼科”的董事长陈邦,其身价市值达到45.458亿元,成为首个身价突破40亿元的富豪。

创业板65家公司中,身价突破30亿元的还有4人,分别是“神州泰岳”的董事长王宁和总经理李力,身价均为33.33亿元;“乐普医疗”的董事长蒲忠杰,身价为32.13亿元;“万邦达”的董事长王飘扬,身价为30.37亿元。

身价突破20亿元的有5人:分别为“世纪鼎利”的叶滨(身价28.45亿元)、“华谊兄弟”王中军(身价28.36亿元)、“康耐特”沈军(身价27.27亿元)、“”易峥(身价26.28亿元)、“万顺股份”杜成城(身价23.5亿元)。

据“神州泰岳”2010年8月6日公告,计划向300名公司中层员工授予450万份期权,行权价为60.31元,届时将会造就至少300名四五千万级的富翁,其中,公司几十名核心高管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

“神州泰岳”上市前,还以每股2.5元价格向29名总监级管理层增资扩股,可“神州泰岳”上市才三个月,股价便登上了235元高地。它也造就了26名亿万富豪,是“产量”最高的创业板公司。

根据其招股说明书,共有王宁、李力等16名股东的身价超过亿元,其中,王宁和李力身价都达到33.33亿元,在创业板富豪榜中排行并列第2位。

另外,齐强、黄松浪、王国华、万能、徐斯平、汪铖、甄岳宾、赵林、许 、王志刚、张振鹏、高峰、万瀛女、张黔山等14位股东,也迈入了亿万富豪行列。持有股份最少的张黔山,身价也达到了2.6亿元。

根据最新股价计算,目前创业板总市值规模最大的“乐普医疗”,截至9月17日的市值已达227亿元,其最大的个人股东总经理蒲忠杰持有的公司股权,价值已达33.8亿元。

中国这个社会财富向富人集中速度最快的国家,现在又多了一台社会财富流入富人钱包的加速器。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0.4%的人口掌握了70%的财富,而美国则是5%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大大地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而且,中国还是全球富人增速最快的国家。

在刚刚的《2009年世界财富报告》中显示,2009年中国内地富豪人数首次超过英国,上升至全球第四位,并有望在2013年超越北美。

这表明,中国虽然还不是全球富人最多的国家,但却是全球富人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是社会财富向富人集中速度最快的国家。现在,因为创业板的上市,中国社会财富向富人集中的速度更快了。

逃离创业板

一年后,我们想问:中国股市的创业板成功了吗?

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曾开设过创业板,可有28个已关门歇业,仅有3个(美国、日本、韩国)活得还算滋润,其实这3个当中,只有美国的纳斯达克还好,日本、韩国的创业板半饥半饱,三分之二的创业板在啼饥号寒。

现在又多了一个中国。

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了一周岁生日,同时也将迎来限售股解禁洪峰。有27家公司合计11.94亿股限售股,在10月30日这一天解禁,而现有流通股数量仅为10.2亿股,解禁股是目前流通股数量的1.17倍。若按照前日的收盘价计算,这11.94亿股的解禁市值将高达333.18亿元。

2010年10月30日,将是这批为“皇帝缝制新衣的裁缝们”的狂欢节。

一年后,创业板“新股不败”的神话终破灭,个股整体破发比例接近30%。

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指数首次推出便大跌2.68%,同时,86只创业板个股中有23只破发,占总数的近三成。此前,甚至出现过多起上市当日就惨遭“破发”的案例。

尽管如此,目前创业板股票2010年、2011年动态市盈率仍分别高达60.28倍、44.45倍,远远超出同期沪深300成份股平均的23.06倍、18.88倍的估值。创业板平均股价,远超过A股平均股价。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是这样评论创业板的,她说:“创业板最大的风险是不创业与假成长,处处地雷、处处粉饰才是最可怕的。”面对大批的公司高管为尽快套现而离职,她说:“连高管都不看好、急于套现的公司,投资者有什么必要充当活雷锋,为高管站岗?”

9月18日,创业板指数跌破千点大关,交易的115只股票中有111只收盘报跌,有47只个股跌幅超过5%,板块整体跌幅达4.21%。

随着10月份解禁大潮袭来、三季度业绩公布的临近,创业板指数连跌6天,己从1129点跌至934点,资金夺命狂奔。

唉,又有多少人会亡命创业板哟。

创业板:中国股市的政绩工程

创业板从问世之初,就是一项中国股市的政绩工程。面对创业板的一路败北,使中国股市从全球最牛的股市,变成了全球最熊的股市。我们该不该反省自责?面对2010年上半年七成投资人亏损,中国股市该不该扪心自问,觉得有点羞愧呢?

创业板范文第10篇

创业板开启被正式提上日程之后,在金融危机中一直保持低调的创投行业突然打破沉默,频频亮相于台前。中央军、地方军、山寨军齐登场,创投行业的兴奋给热浪滚滚的夏天又频添了几分热意。

尤其是7月,创业板加速推进的消息更是让创投行业和股市激情荡漾,无论是交易大厅,还是网络平台,创投的身影都异常活跃,寻找合适的猎物,助推上市,成了目前创投资金变现的快捷途径,而创投的积极行动,也让创投概念股近期出现了漂亮的拉升曲线,东方市场、盐田港、水井坊等创投个股都不同程度地了一番。

“10年了,不借助这次机会狠赚一把,实在对不起自己。”已经48岁的王先生笑嘻嘻地告诉记者,“我38岁的时候就被忽悠说创业板要开,整整关注了10年,今年是真来了,我已经开好户头,做好了赚钱的准备。”

创投抢占创业板

资料显示,截至7月底,已经有111家企业向证监会报送了创业板发行申请文件。据记者了解,在这些企业中,仅深圳创投投资的企业就占了三成以上,至7月31日,这些申请的企业已经有105家通过了初审。对数量上占据优势的创投企业的上市获批,业内给予了高度关注。

创投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一直以来,因为创投特殊的法律身份,加上其退出渠道的不完善,所以中国的创投业并没有形成理想的规模,导致企业找创投难,创投找企业也难。

已经有10年创投工作经验的中国风险投资协会副会长王学新告诉记者:“此次,创业板开启为创投增加了退出渠道。”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健钧也称:“创业板能够较好地解决创投资本快捷而顺畅的退出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户外用品企业老总告诉记者,以前都是他去找创投,可是自去年创业板要开的消息公布以来,创投找他倒比他找创投多了起来,而且很多创司都是他没有听过的,这些创投和他谈判的基础都是想帮助他的企业上创业板。

另据深圳风险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介绍:“创业板开通的消息确实催生了一批创投机构诞生,今年上半年,新成立的创投机构就超过10家。”这些机构虽然没有什么经验,但是在市场上也是异常活跃。

目前,创投行业依然处于高烧状态。创投研究机构ChinaVenture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创投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9起,投资金额为6870万美元。投资案例数量与4月持平,投资金额却环比出现了高达78.8%的上升。

业内人士称,创投的积极行动,创业板开启是真正诱因,由于此次创业板的申请企业中创投企业占了多数,所以有人戏称创业板为创投版,可是,创投在创业板开启的大幕下,出境的机会究竟有多高呢?

创业板只给了创投30%的机会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王学新提到:“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创投业都不景气,大量的企业倒闭,也拖累了创投,几亿元的投资转眼就缩水。”而中国的股市,对上市企业向来有圈钱一说,所以,创业板的推出,对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创投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获利机会。

但是,上市企业的选择从来都是证监会说了算,创投在这点上并没有优势,王学新告诉记者,中国的创业板开启,带给创投业的机会也就30%,不会太多。

仔细阅读创业板上市条件,虽然相较主板门槛较低,但是企业如果没有优势也难登“大雅之堂”。王学新称:“老的创投投资企业上市的机会大,至于新的创投投资企业,基本上就没有上市的可能。”原因在于,老的创投对企业的投资已经很多年,投了很多钱,企业也具有了相当的规模,而新的创投不过是刚开始,很难受宠。

虽然如此,业内很多专家还是表示,创业板对本土创投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提振了创投业的信心。从此次申请上创业板的创投投资企业数量来看,本土创投投资企业的数量远胜于国外创投投资企业的数量。

创投的积极参与,加上创业板的开启,有专家称,会留住很多优秀的本土中小企业,对无法上主板而跑去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现在也有了回归的平台。

如今,在创业板的利好之下,创投已进入完全狩猎季节,王学新告诉记者,对创投来说,行业本身不是问题,现在传统行业,比如餐饮等,资质好,也很受创投青睐。但是,在谈到寻找企业助推上市是否是目前创投最关注的投资时,王学新说,相对于上创业板,现在反而是一些在金融危机中受损,资金紧张的国外企业更有吸引力,比如韩国、日本的一些企业。

当然,也有一些创投人士称,创投虽然长线投资少,但是有了创业板,这个时期,也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的优秀中小企业。

创业板投资准备好了吗?

创业板自7月15日受理账户开设申请至今,也给股民带来了期待,正如前面的王先生所说,他已经开好户头,准备随时放手一搏,而且主板的创投概念股受消息影响,也集体出现抬头。

据记者了解,截至7月26日,创业板开户数已经达到18.8万,虽然和主板相比,人数还明显逊色,但是国信证券工作人员介绍,询问和办理创业板的人数依然在平稳的增加中。

“创业板的暴炒将难以避免,资金分流也是正常的。”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告诉记者。而且创业板的红火,会为创投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我身边的朋友也都很关心创业板的消息,尤其是创投企业更吸引我们。”王先生称,“创投的眼光肯定比我们毒。”

对于进入创业板,业内有关专家认为,创投的参与,增加了中小企业上市的机会,对于首批上市的中小企业,肯定是资质优良的企业,如果投资者想要在创业板上掘金,就要赶早不赶晚。

但是,创业板毕竟是炒作了10年才推出的市场,所以导致市场也弥漫着观望情绪,投资者是,创投也是。王学新告诉记者,今年创业板能否顺利推出,他心中仍然是充满了疑问,因为国家一直说要推出的股指期货,结果在最后关头却取消,所以他觉得,创业板在今年推出,有点悬。

在主板开设账号的张小姐也对记者说,我现在在主板可以赚钱,所以对创业板虽有期待,但是还是会再看看。

但是,创业板毕竟是进入了实质性的推出阶段,证监会的各种动作不停地打消着投资者的疑虑。

另据资料显示,深圳创投在今年上半年募集资金超过50亿元,除此之外,国外的创投虽然受着中国方面制度的很多约束,但也是伺机而动。

创业板和创投看来是如何也脱不了干系了,专家建议,想要掘金创业板的投资者,了解企业的时候,也要多了解一下创投。

上一篇:创业板指数范文 下一篇:创业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