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钢琴组曲《忆》的艺术特点与演奏诠释

时间:2022-09-30 05:32:10

探究钢琴组曲《忆》的艺术特点与演奏诠释

摘要:谭盾的钢琴组曲《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简称《忆》,是谭盾在钢琴创作上的一大突破,此组曲创作于1978年,由八首形象鲜明的小品组成。各个乐章虽然篇幅小,但是形象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论文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对八首钢琴小品曲式、风格、意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钢琴组曲 艺术特点 演奏诠释

《忆》是谭盾大学留学时创作的音乐作品,是他第一部专业音乐创作的钢琴作品。因为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这部作品也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作曲技术成功融合的代表作。

一、谭盾及其作品介绍

(一)谭盾介绍

谭盾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是当今国际乐坛上享誉盛名的中国音乐人之一。1957年8月18日他出生于湖南长沙市茅冲,自幼受着南湘民族文化的熏陶和中华楚文化的影响,对音乐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他怀揣着对音乐的热情和追求,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跟随赵行道、黎英海老师学习作曲,随李华德老师学习指挥,取得音乐硕士学位。1986年,谭盾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获得奖学金,同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如今他已囊括格莱美大奖、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格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和德国巴赫奖,美国音乐协会授予谭盾“最佳作曲家”的称号,被纽约时报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

(二) 谭盾的音乐作品

谭盾的创作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他感兴趣或是喜爱的,他都能够通过音乐充分地表达出来。1978年创作钢琴组曲《忆》之后,同年还创作了一部钢琴独奏曲《儿童日记》,1982年创作了钢琴独奏曲《关于湖南乡音的八部小品》,此后还先后多次为多种民族乐器创作不同风格和形式的作品,比如《西北组曲》、《琵琶协奏曲》、拉弦乐组曲《天影》、弹拨乐组曲《金木水火土》、《声音的影子》等等音乐创作。由于谭盾在国外学习生活,使他触碰到更前沿的音乐潮流,他便因此创作出很多的音乐和艺术作品,《牡丹亭》、《茶》、《马可波罗》等音乐便是在那时候创作出来的。谭盾创作的交响乐《离骚》,在1981年中国首届交响乐比赛中获得了创新鼓励奖。作品《风雅颂》在1983年获得德国韦伯国际作曲大奖的第二名,成为建国以来首位获得国际作曲大奖的作曲家。谭盾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忆》的创作背景

中国的钢琴作品经历了对西方作曲技术的学习和模仿阶段之后,老一代的艺术家们认识到,只有真正将西方的作曲手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中国钢琴音。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怀揣音乐梦想的人们挣脱束缚,对中国钢琴音乐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谭盾的钢琴组曲《忆》便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的,具有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忆》显现出了中国古老传统音乐的韵味,以空灵的气质,博大恢宏的包容力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情怀。

三、《忆》的艺术特点

(一) 民族性和声

和声的选择与运用决定着一部音乐作品的风格。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融入我们民族特色的和声,才能使和声的民族韵味增强。在《忆》的钢琴组曲创作中,谭盾会把完整旋律线条来分置于不同的条形片段,以此处理某些五声性旋律调性,调性周期在细碎、频繁的转换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扩展,造成调性重叠、游移以及泛华。同时,在和声结构运用不协和和弦独立运用与调试化的和声进行的方式,使和弦的类型更加多样化,和声更加起伏,使谭盾钢琴作品的和声色彩性更加鲜明。

(二)民族性旋律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单声思维”为主,突出横向的线性旋律思维。而钢琴音乐主要是多声“立体思维”,强调横向的旋律。如《忆》中《秋月》从头到尾都使用纯正的中国湖南民间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要旋律,伴随着转调的形式,听起来极富美感和诗意;《山歌》里经常采用中国的羽调式旋律,曲调十分高亢,时常运用八度、四度、五度跳进的旋律,把山歌的豪放和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民族性节奏

节奏的运用使音乐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山歌》里的节奏自由、随性,用情绪的涨落控制速度的缓慢,段落间速度的对比明显,充分表现了山歌的婉转悠长。

四、演奏诠释

《秋月》以突出秋夜月色朦胧的意境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营造出神秘与夜色深沉的音响效果,表现出朦胧飘渺的意境。《逗》通过快速的连奏与跳奏交替演奏使音乐极富动力感,生动地描绘出了回忆童年伙伴嬉戏的场景。作者营造出一种男孩,女孩在嬉戏中你追我赶,激烈游戏后休息,而后继续打闹的情景。《山歌》使用悠长而连绵起伏的旋律线条,营造出歌声在山间环绕,在云间飘渺的意境。

五、结语

谭盾的钢琴组曲《忆》,在运用了西方创作手法的同时,民族气息又十分浓厚,使中西方音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部作品带给人美的享受,旋律亲切更适合教学,满足中国钢琴学生的需求。《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创作不仅仅要立足民族文化,更要促进中国文化迈进世界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项筱刚.谭盾音乐与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出路――由“谭卞之争”所想到的[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01).

[2]崔瑞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现代技法探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年.

[3]明言.觉音、悟乐、喻理――当代中国音乐批评历史鸟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04).

上一篇:浅论艺术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演唱处理 下一篇:王笑寒与《遗失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