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评价和实施策略

时间:2022-09-20 07:25:30

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评价和实施策略

[摘 要]伴随着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发现很多老师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有的老师甚至还是固守着原来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对于探究式教学该如何开展有些无所适从。为了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四个维度分析了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评价指标,还给出了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并提供了教学案例。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评价指标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15-03

[收稿时间]2013-05-21

[作者简介]姜锐(1979-),女,湖北鄂州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学,高等教育。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教学情境中,师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但在实践中,常看到很多老师无所适从,要么还是沿袭原来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么彻底变成“满堂问”,缺乏整体的教学预设和规划,导致整个教学节奏失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形成合理的探究式教学评价操作体系是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但目前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大部分文献集中于对探究式教学的含义、意义和实施程序的“应然”层面的思辨性讨论,少有对其实施情况的实证研究。为此,我们以教学主体为核心,将探究式教学实践划分为四个维度:探究主体、探究互动、探究资源、探究能力,形成了一个课堂观察评价模式。以江西省某高校12位老师的探究式教学项目为依托,力图形成简单、实用的观察工具,使探究式教学“有法可依,有法可用”。

一、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评价体系

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况、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确立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评价标准量表是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的重要部分。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评价的四个维度的确立参照了美国学者哈伯特(J.Herbert)和阿特里奇(C.Attridge)1975年提出的课堂观察体系,根据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内涵逐项提取而出。依据探究式教学的探究主体、探究互动、探究资源、探究能力四个维度,具体形成了以下评价体系:

1.探究式教学主体维度。我们依据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谁是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来确定这个维度。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在较低水平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指引着教学前进的方向,学生只是被动地执行,配合教师;而在较高水平的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自主地决定探究什么问题、如何探究,教师只是辅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依据这种主体性参与的程度,我们划分了四种水平:

(1)教师。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体现。

(2)教师—学生。表现为学生有参与教学,但控制权仍在教师手中,教师主导着教学前进的方向,学生根据老师抛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回答,教师再归纳、总结或亮出自己的观点。

(3)学生—教师。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自主决定探究什么问题、如何探究、需要哪些论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等,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

(4)学生。表现为教师没有参与课堂教学,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2.探究式教学师生互动维度。与探究主体维度四种水平相对应的就有探究互动的四种水平:

(1)师讲生听。表现为教师单方面讲授,与学生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互动、没有动作或眼神方面的交流互动。

(2)师生交流互动。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没有交流的机会。

(3)师生、生生互动。表现为师生、学生之间都有互动,但以教师为中心。

(4)师生平等互动。表现为教师只是集体中的一个参加者,与其他成员平等交流。

3.探究式教学课程资源维度。根据教学中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水平:

(1)完全按课本。表现为“照本宣科”。

(2) 课本+少量课本外教学资源。课本资源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比重大于课本外资源。

(3)课本+大量课本外教学资源。应用了大量的课本外教学资源,远远大于课本资源。

(4)完全非课本所用教学资源。完全来自课本之外。

4.探究式教学能力培养维度。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究能力分为三种水平:

(1)侧重提出问题、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所在,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因此是高水平、高质量的探究式教学所追求的。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即教师将探究什么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自己找论据,形成自己的观点。课堂也完全交给学生。

(2)侧重认知、沟通、观察等能力的培养。这三项能力属于基础性能力,以这三项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师自行讲授或操作,并不断地抛出问题,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然后通过不断地交流和表达,形成学生认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堂围绕“认识知识”、 “记住知识”为中心,没有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环节,也没有自主参与课堂或动手操作的环节。

(3)在认知、沟通、观察等能力基础上,更侧重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归纳演绎等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中等水平的探究式教学能力培养。在这种水平的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师预设的,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自。教师抛出若干问题,学生可以选择探究什么问题,经过查文献、找资料,归纳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能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课堂观察评价体系方便了评估专家对探究式教学实施效果的考评,也为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为教师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一个抓手。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构型。

1.探究式教学模式概括起来就是:

(1)设问质疑。包括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等,这是探究的起点。

(2)实验探究。包括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

(3)分析作答。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

(4)分享矫正。这个过程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全体同学。由集体讨论、辩论等形式,使不准确的地方得到完善。

2.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

(1)在设问质疑上的处理。探究式教学的载体和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或启发学生探究与本门课程教学目的和内容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在实验探究上的处理。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教师要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去实验或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个阶段,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

(3)在分析作答上的处理。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分析过程以及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个过程中,教师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而不是只注重结论的正确与否。

(4)在分享矫正上的处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矫正,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注意营造融洽的交流氛围,体现出课堂的民主精神。

另外,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既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在作业布置上,往往要做到:(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2)留课外阅读的作业或者课外实践活动;(3)留想象的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本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灵活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当然,探究式教学也不是万能药,它也有局限性或者说实施过程中的瓶颈:(1)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导演”的作用,其备课的内容加大,不仅要考虑教授的内容,还要考虑实施的细节,而且,在操作过程中,时间的掌控、课堂的组织也颇具挑战性。(2)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程度也不好把握,作为强调调动学生能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到底能给学生多大的自由度也是一个难题。(3)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式,本土化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还比较薄弱,还需要一个深入研究的过程。

三、探究式教学实施案例

刘老师,江西某高校副教授,博士,实施探究式教学课程《薪酬管理》。

第一次课,刘老师对课程进行简介,抛出9-12个薪酬管理前沿专题,给学生一周时间确定选题。刘老师根据选课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7-12个学习小分队。小分队的命名由学生自己说了算,有的叫“真知卓践队”,有的叫“欣欣向荣队”,有的叫“求索队”,有的叫“七星团队”……刘老师将前沿专题分为两组,每队在每组专题中选择其中1个专题,也就是每个学习小分队要完成两个专题。制作成PPT,课堂分别汇报45分钟(含回答老师、同学的质询时间10分钟)。

第二次课,确定选题。每个专题只能且必须两个队选讲。刘老师把确定选题的工作交给助教或学习委员来完成。每个选题都有两个队选讲,提前一周发PPT给刘老师,刘老师通过比较学生制作的PPT的内容,竞选出下一次课上讲台展示的优胜队,讲课精彩方队的队友平时成绩都可以加分(每次作业总分10分,修改质量另加最多1分,课堂讲解效果好的再加0.5分)。确定选题后半个月,也就是给选第一个选题的方队两周时间准备上台展示的材料。

刘老师要求每个专题制作成不超过49页PPT的课件,这样学生准备时也能做到心里有数。为了确保课堂效果,刘老师要求入选方队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并做好课前预演、彩排,在课前10分钟将课件拷入教室电脑,并安排表达最好的同学上台讲解。两个方队有竞争,也会下工夫努力做好课件,否则,连上讲台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谈平时成绩加分了。因此,这种激励机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课前准备,课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得以提高。

从第四次课开始,第一节课都是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在刘老师的探究式教学中,他正确处理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既没有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探究,也没有过多牵引。一次课90分钟,给了学生45分钟自由表达和展示的机会。还要回答来自老师、同学的质询。因此,这些学习方队要想有出色的表现,必须下工夫才行。这里也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刘老师的教学思路就是:老师少讲点,学生多想点、勤做点。他认为学习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主动学习包括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他认为通过这几种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分别为:5%、10%、20%、30%、50%、75%和90%,形成一个学习金字塔。他还时常要求学生完成实践作业,比如,他要求学生以学习团队为单位,调研一家真实企业的薪酬制度,分析其运行效率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优化建议。

刘老师将他这种探究式教学可能会有的效果概括为:(1)团队学习,推动自主学习,团队评价,强化自我约束。他认为团队主动学、一起学,发挥各自特长,融合集体智慧,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2)团队竞争,激发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彰显团队意识。他认为团队竞争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内分工合作,成员间共同学习,相互间传、帮、带。(3)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助教协助,规范日常管理。在他的教学中,教师融合团队意见,综合答复,提高互动交流的效率,扩大指导教学的范围,助教辅助教师为学生即时解决问题。(4)学研结合,提升学术能力;搭建校园平台,实践学科知识。学研结合,以研促学,以问促学,学习研究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5)教研相佐,探寻科研新方向;教学相长,启迪教学新思路。刘老师以探究薪酬前沿问题为契机,教师与学生一起探寻感兴趣的问题,探寻科研新方向,让全体同学体悟到应用性学科的最佳学习方法——听而不忘,阅而易懂,做而有悟,悟后能施。

[ 参 考 文 献 ]

[1] 钱翠玉.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研探索,2009,(6).

[2] 李蔚.研究型大学多模式、个性化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发展[J].清华大学教研研究,2009,(8).

[3] 徐丽萍.试论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

[4] 陈慧.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化[J].高等理科教育,2009,(2).

[5] 徐骏.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学习”有效化的策略选择[J].中学数学研究,2010,(5).

上一篇:整体项目模式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研... 下一篇:教学与科研融合,创新与基础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