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有效策略的运用

时间:2022-09-20 12:56:55

探究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有效策略的运用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更注重对计算机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引进。然而以就业为目的的中等职业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和中职生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计算机的有效性教学势在必行。

1 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

实现计算机的有效性教学就必须对中职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就是所谓的“备学生”。中职学生是一个明显区别于普通学生的群体,由于职教技术教育的吸引力不足,使得中职学生的素质日趋下降。部分学生在“进入职业中专后,卸去了分数和升学的压力,缺乏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导致学习缺乏目标、动力和毅力”,不过他们动手能力强,同样期望被认可。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重于“教”。把计算机课堂改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咨询者。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分组,以小组形式负责某一计算机课程的具体教学任务,教师只参与解释学生在计算机基本理论理解方面的困难,其余交给学生小组自由创造。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了解也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学习能力,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2 调动学生求知欲。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重表述,后者重操作。计算机知识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区分,其中计算机的陈述性知识往往比较单调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的程序性知识本身又较复杂难以理解,加上作为基础的陈述性知识掌握的不好,计算机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也很难实现。因此,实现计算机的有效性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对这两种形式的计算机知识的求知欲,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要求。

2.1 计算机的陈述性知识的讲授要结合上机操作

任务驱动法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任务为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计算机的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创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缓解计算机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枯燥。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积极探索。

例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布置4个任务:(1)如何在Excel中输入数据。(2)读出符合某一条件的记录。(3)找出Excel的菜单栏包括几部分的内容。(4)如何打开并保存Excel文件。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掌握了基本的Excel的陈述性知识。

2.2计算机的程序性知识的讲授要结合实际任务

计算机的程序性知识操作性很强,本身就是一个任务模式。简单的任务驱动法就很难再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计算机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张校企合作,也就是把企业中具体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中的任务来做。这样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

例如,在具体教授Photoshop图像编辑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客户需要修改的照片,分组发给同学并告诉他们具体的操作要求。先让大家自由探索,教师在重点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根据照片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的修改,期间可以讨论也可以咨询教师。

2.3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采用竞赛式方式

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知识,而且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设计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实现这个目的。竞赛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

3 基于学生表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是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评价标准可由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方法多元化,既可以是教师的分层评价方式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模式。

由于学生完成的任务分层次,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也要进行分层次,对于基础较差学生,主妻从学习态度、学生兴趣、是否完成基本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一般的学生可以从学习态度、学生兴趣、完成项目的内容等进行评价;对较好的学生,可以从学习态度、学生兴趣、项目完成情况,创新创谴等方面进行评价。当然由于在计算机学习中多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员对彼此之间的学习表现和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并能够对组内成员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这种学生之间的互评形式有利于激励学生全方位参与,使学生具备评价能力,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

上一篇:政治课“疑、悟、升”学习指导策略 下一篇:“6S”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