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课堂:学生自主探究古诗的地方

时间:2022-08-08 07:47:13

情境课堂:学生自主探究古诗的地方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古到今对每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古诗文的语言虽然精炼、含蓄优美,但由于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久远,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更不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在传统古诗教学中,教师总是逐词逐句地指导学生理解分析,而后再串讲诗意的这种古诗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更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从而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古诗文的音韵美、语言美和意境美。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古诗文是枯燥乏味的,对于学习古诗文更丧失了兴趣爱好。

一、音韵美:激发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爱好

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庐山瀑布景象呈现并进行古诗配乐朗诵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而学生可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陶醉。于是,我对学生说:“饭有饭的中味道,菜有菜有味道……古诗也有古诗的味道!”接着,我指导学生朗读古诗,强调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延长语气,读好重音,从而显示出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朗读时,我指导学生通过语意延长其停顿,并将“生”“挂”“直下”“落”等一些词语读成重音,作者所描绘并歌颂的那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自然而然地便出现在了学生面前。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豪迈激情浇灌而成的,特别是在诵读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时,意境深远,读者处处感受着诗中那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

二、语言美:激活学生古诗学习的自主探究

在古诗教学中,许多教师基本上都是一个路子教学:教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尝试通过各种古诗教学的模式来试图改变古诗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场面,有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有情境再现来体验古诗,有熟读成诵……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四步古诗教学模式是我最喜爱并一直延用,但这也只能是强硬地灌输给学生一些古诗知识,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反之,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教学古诗《绝句》时,我先让学生读通诗句,思考“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学生一看就明白,在这些名词前面都加了一个表示颜色的词。那么,诗人加上这些词又有什么作用呢?指导学生通过联系诗句说说其理由。之后,我又将诗中的四个数量词分成了两类,即“两个”“一行”是实数,而“千秋”“万里”则是虚数,指导学生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另外,我还指导学生探讨,诗中的四个动词哪些是“真动”,而哪些又是“不动”的?以上问题,通过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主探究,领略古诗的语言美。当学生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我又引领学生认识古诗语言的对仗之美,告诉学生诗中“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学生一下子被古诗中的语言之美所吸引。

三、意境美:激励学生古诗学习的艺术创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其实,小学古诗教学中故事情境再现创作,就是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放开自己,放开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扩展、想象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深切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语言美和意境美,并激励学生古诗学习的艺术再创作。

在教学《李广射虎》一课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进入情境: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讨论后相机板书:夜晚 风吹草动 以为有虎 拉弓猛射。教师再问: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顺序)那么,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呢?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即“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时,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时,指导学生品读故事中的“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以及“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这两句时却找不到相对应的诗句。是啊,这就告诉学生在文章表达中这是一种“补白”的写法,使故事更生动、完整。在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思考: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学生讨论后相机板书: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当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时,学生自然发现故事中的“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这一句也是作者为了使故事更生动而进行的“补白”。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处处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通过多方法、多渠道地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从而让情境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古诗最美丽的地方,享受童年古诗学习的幸福。

上一篇:课内外结合,让课外阅读更有效 下一篇:数学课堂也可以“秀”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