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与学生语感培养

时间:2022-07-04 08:26:06

情境创设与学生语感培养

内容摘要:当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趋势,本文试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培养语感 实践探索

当前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身心得以和谐发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语文的基础和前提;没兴趣就没动力,无论教师怎样教都是徒劳的。而学生的兴趣又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语)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乐学”、“爱学”、 “善学”,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自己的语感。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会努力使语文课堂充满感彩,使学生这个“主体”有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动机,充满精神的愉悦,这就是素质教育中的愉快教育。

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师生、生生、生本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陶行知也曾强调:“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自由得到充分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带着目标、疑问去读书,一定要大胆放手,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自由讨论、自由发言。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语感培养

“疑是思之端。”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三.创设竞争情境,培养语感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可适当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创设竞争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读、朗诵、背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记格言警句、练字、听写课文雅词等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班级之间比,把竞争引入语文课堂,利用学生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的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满足学生需要,培养语感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心理学研究也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在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一些写景状物优美、人物形象丰满鲜明、故事情节动人的文章时,可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诗配文、以画衬文;对有些“电脑小高手”还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设计制作课件。学生们充满丰富想象的稚拙、巧妙而又富有灵气的诗文、绘画和细腻逼真、绘形绘色绘声的课件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头脑中蕴藏的巨大潜能,这也许就是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的资源。我们还可以组织、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设计板报、自办班刊校刊、开展课本剧表演、组建文学社诗社,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写稿、组稿、编辑、设计、出版等等。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

鼓励学生经常动手练笔,也是培养语感的一条极好的途径。引导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养成锤炼词句认真修改的习惯。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认认真真的思考、斟酌、反复修改、亲自实践,凭自己已有的语感开始训练,到自认为满意时为止,这样感受深、体会深、记忆深。每练一次,改一次,语感就增强一步。假以时日,持之以恒,何愁语感之不强?

五.组织学习团队,互帮互助,合作探究,增强学习动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进步自然慢。正如契诃夫所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团队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情境。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就按优、中、差搭配,编成五人学习团队,全班共十二学习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斯宾塞)。这样,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疑点、重点、难点,就以五人学习团队为单位开展讨论;五人学习团队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在全班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在五人学习团队中优生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对潜能生、学困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机会,而团队与团队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伙伴。课堂讨论如此,基础知识竞赛、读背课文、智力游戏、抢背抢答活动、作业完成、出黑板报、出墙报手抄报、编班刊等,都以小组为单元进行,使得五人学习团队成为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小战斗集体,从而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团队式合作学习明显优于个人学习,因为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团队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深化认识,加速语感的形成和优化。

教师要做培养语感的有心人,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正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李世清,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上一篇:基础学段关于三国故事的有效处理 下一篇:优质课中教师教学机智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