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层次及其调控

时间:2022-07-24 06:58:55

探究层次及其调控

摘 要:准确把握探究活动的层次水平是实现有效探究的基本前提。本文从探究层次的基本结构、探究层次的调控目标、调控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探究层次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层次 调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设计并组织好课堂探究活动,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客观要求,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作为一种多层次的活动,课堂探究的层次水平应如何把握?探究活动的层次水平该怎样调节?这是我们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时必须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问题。

1.探究层次的基本结构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探究活动,在基础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思维力度等方面对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我们把某一探究活动的这些要求的总和,称为该探究活动的层次水平,简称探究层次。由此可见,探究活动的层次水平是由基础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思维力度等结构要素的层次水平共同决定的(如下图)。

探究活动中,各结构要素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因此,要准确描述探究活动的层次水平,就必须对探究层次各结构要素的层次水平加以说明。例如,图中所示的探究活动,基础知识(K)达到了第2层次(K2)、探究技能(S)达到了第3层次(S3)、科学方法(M)达到了第1层次(M1)、科学过程(C)达到了第2层次(C2)、思维力度(T)达到了第1层次(T1),所以,该探究活动的层次水平为:K2+S3+M1+C2+T1。

与笼统的“高”、“低”相比,探究层次的这种表述方式,能够明晰地反映探究活动在基础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思维力度等方面的要求程度,因而,对操作实践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2.探究层次的调控目标

把探究层次置于科学合理的水平,是实现有效探究的基本前提,也是我们调控探究层次的目标和归宿。何为“科学合理”呢?其基本要求有四:

2.1适应性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遵循的“铁律”之一。我们在确定探究层次时,首先要深入进行学情分析,准确把握学生在基础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作为确定探究层次的基准,确保探究活动的层次水平能够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

2.2先导性

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探究的层次水平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上,而应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水平迈进。

2.3整体性

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在确定探究层次时,应结合教学目标等具体情况,适当照顾探究层次各结构要素发展的协调性、均衡性,努力使学生在基础知识、探究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整体的发展,防止“短板效应”的发生。

2.4渐进性

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和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一样,都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洞察学生水平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地提高探究活动的层次水平,既要防止原地踏步而阻碍学生发展,又要防止步距过大而导致探究脱节。

3.探究层次的调控方法

3.1结构要素的调整

探究层次的各结构要素中,任何一个结构要素的层次水平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探究层次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探究层次中某些结构要素的层次水平来实现对探究层次的调控。

3.2指导程度的调整

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探究层次的每一次提升,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其间,我们应安排好由“扶”到“放”的过渡,逐步降低指导程度,防止出现超越学生能力水平的形式化、表面化探究。

结构要素的调整能够大跨度改变探究层次,而指导程度的调整能够实现探究层次精细调节。教学中,我们应当把两种调控方法有机结合,配合使用,把探究层次置于“科学合理”的水平,从而确保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中学校(初中部)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情趣 下一篇: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处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