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时间:2022-02-22 05:27:59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摘要:土地开发工程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开发土地潜在的使用价值,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可利用土地空间,挖掘深层土地利用,以补充土地资源紧缺状况的过程。按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主要可分为林地、耕地、牧地、水域、城乡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和工业用地。充足的耕地保证了粮食的产量,是人类社会生产中的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土地利用的深度也在不断的开发,要使土地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保持平衡,对未开发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土地开发也就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地的开发整理主要应用在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耕地质量的不断提升之上,但是这种类型的土地开发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做法,在许多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土地的开发整体为基本立足点,系统全面的探索土地在开发整理的全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并根据这些已经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于的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

一、地开发整理概念及内涵

1、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2、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

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成宜农地的活动。可见,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有效增加耕地面积;调整土地关系,使其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对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不够

政府和企业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政府和企业把经济发展水平当做衡量成绩的唯一指标,忽视环境保护和农民的权利,最终,出现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浪费,产生巨大的损失。尤其是一些采矿业,虽然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一味的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土地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出现一系列环境问题。例如,土地破坏、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地质灾害频发等。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土地开发整理只是政府为人民办好事的工作,并希望能够从开发整理工作中得到好处。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有限投资条件下,农民的要求不能全部得到满足,一些农民出现了不理智行为,扰乱工程实施,最终影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土地开发整理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国家在给予一定的经济投入后,各地区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而各级地方政府却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工程后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护,一些开发整理的土地出现“水渠堵塞、树苗枯萎、又回荒地”的现象,影响着土地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一些地区为了眼前利益,对后备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开发,“惜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忽视生态环境的规律,最终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3、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复垦率低

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数量远远低于农村和乡镇,这就出现了农民的人均用地量比城市高出很多倍的情况。在对农村居民用地复垦中也存在着大量问题:首先,国家普遍使用把农民居住房屋周围荒地开发为耕地的策略,这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耕地总量平衡,然而实际面积却比原来的面积减小了很大一部分,致使农民不愿意再接受复垦。其次,难以进行农民居住房屋的建设和安置。近年来我国的政策和规划都把重心放在了工业建设上,却轻视了农业的发展,把城市和乡镇的发展放在了首位,在农民居所的建设方面却没有进行适当的规划,使得农村建设面临困境。最后,因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误,在进行调查时,把农村周围的果园、住宅区以及没有利用的土地都划进了耕地的范围,尤其在山区这种情况更是常常发生。

三、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认识

土地开发整理是解决土地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新途径。在相关规定中,国家明确鼓励土地整理。针对一些领导和地方民众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是对社会的宣传,对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是必须的,同时还要对农业、城建以及新闻宣传单位等,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深远意义。另一方面,对管理者的宣传教育是统筹整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等多方面的学习,保证管理者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着眼于长远利益。

2、调动各方力量,投入到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就是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要想使土地整理的各项工程设施长期健康运行,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对工程设施进行有效的管护,明确管护责任人。同时,政府通过拓宽资金渠道,保障管护资金到位。还有,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尤其是农民,让农民参与到从项目的选址立项、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等土地开发整理各个环节当中,尊重农民,使农民在了解项目情况的基础上,给予足够的精神支持;同时,在进行农民损失补偿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顺应民意。这样就提高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水平,拥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按照新政策和实际情况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要明确国家在新时期制定的政策和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的,加强重点地区的土地开发工作。在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时,遵守土地整理工作与提高土地利用率相结合、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相结合、与生产条件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土地的复垦率,按照地区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善于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工具,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使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另外,要增加土地复垦率,重视废弃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土地复垦工作,要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完善和管理,使其能够顺利推进。然后要适当安排复垦土地的使用,对于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也要进行合理运用,可以把它们用于发展工业;对于适合农业发展的土地要合理地应用于多种农业生产,确保每一分土地都能物尽其用,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最后,要注意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和使用。在对未利用地进行开发时,要对土地周围的环境条件进行充分考察和研究,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工作,不能过度开垦、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项建设都在蜂拥而上,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变得尤为珍贵。土地开发整理成为目前国土资源工作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政府,更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公众共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翠兰朱成立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8(7).

[2]龙汉庆周国富晏述波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2年10期.

[3]许占宇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

上一篇: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下一篇:探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