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作范文

时间:2023-03-04 07:06:35

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范文第1篇

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互利互惠、公平自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现签署本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 合作领域

1.1 共同合作出任拟到海外上市的公司的投融资、财务、上市和资本运作顾问。凡是乙方在境内外承揽到的拟进行股份制改造、到海外上市的企业或其它资本运作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与甲方合作,共同担任该等企业或项目的投融资、财务、上市和资本运作顾问,为企业提供包括股份制改造、资金融通、资产重组、上市策划、创业投资、协助股票承销等业务在内的一条龙服务。

1.2 共同开拓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其它业务。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与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大型券商、中介机构、优秀民营企业接触和合作的机会,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与境外大型券商、外商投资机构、中介机构接触和合作的机会,共同开拓境内外资本市场,接受外资的委托投资国内的证券市场或接受国内资金的委托投资海外的证券市场;组织境内外资本参与国内优秀企业或项目的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或风险投资等等。

1.3 在内地或海外共同举办项目融资交流会。

第二条 乙方责任

2.1 向甲方推介中国境内的拟海外上市项目,对项目进行筛选并就选中的项目及时、完整、准确地向甲方提供项目推介数据。

2.2 与境内拟海外上市的有关公司进行接洽与前期谈判。

2.3 安排甲方及其相关其它合作机构与拟上市公司进行正式谈判。

2.4 向甲方提供国内相关的公关服务或咨询。

第三条 甲方责任

3.1 甲方承诺,与乙方在中国境内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提供乙方为开展相关业务所需的文件。

3.2 甲方向乙方推荐的项目进行协助,制定计划,安排承销商及其它专业团体,跟进法律相关文件。

3.3 甲方承诺及时为乙方提供海外资本市场的相关信息,以及甲方希望乙方提供的材料所遵循的文件格式。

3.4 派出人员协助乙方开展相关财务顾问工作。

第四条 收益分配比例

4.1 对于甲方接受的乙方推介之项目,乙方向项目方收取的财务顾问费用,甲方不参与分配;双方收益分配仅限对于甲方从乙方推介之项目方所收取的各项费用。

4.2 双方收益分配比例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及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量的大小的不同,事先在工作协议中协商确定。

第五条 保密条款

5.1 甲乙双方对对方提供的企业文件、项目数据、技术秘密、调查方案、投资方案、生产信息、财务数据、商业秘密、谈判内容、相关协议等均须承担保密义务,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上述内容泄漏给协议以外的第三方。

5.2 甲乙双方有义务要求其参加项目工作的职员及其委托的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承担同样的保密义务。

第六条 本协议的签署、生效和终止

6.1 本协议书由甲乙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署,并于签署后即行生效。合同有效期三年。

6.2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资本运作范文第2篇

一、资本运作的概念和资本运作的方式

资本运作的概念为中国企业界所特有。西方没有资本运作的概念,只有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中国资本运作的概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它除了包括西方的企业并购和整合外,还包括上市融资(注:上市融资其实也是零卖企业股权)和企业整体或部分资产出售。

企业资本运作的具体方式可细分为7种:

a、成立新公司;

b、发行股票或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

c、配股、派送红股、增发新股;

d、股权转让、转增股本;

e、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

f、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

g、风险投资,等等。

二、我市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的基本形式

近几年泰州市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的形式主要有:外商并购内资企业股权后变更为外资企业;外方收购中方投资者部分股权达到控股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目的;外方收购中方投资者全部股权变合资为独资,达到独享丰厚利润的目的,同一外方投资的多家外资企业在各自定期减免税享受期满后进行合并;税后分得利润再投资转增股本;借壳上市企业股权被境外公司收购等等。

三、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的法律法规

一是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涉及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方面的规定。每个外商投资企业都须涉及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的概念。投资总额是一个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总和;注册资本是投资各方认缴的出资额之和,也是投资各方对外商投资企业承担责任的限额。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关系,可简单表示为: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借款。为防止注册资本过少,借款比例过大,风险分担不合理,中国法律规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须符合下列标准:

投资总额(美元)注册资本(美元)

300万以下占投资总额7/10

300万以上1000万以下占投资总额1/2

(若在420万以下至少210万)

1000万以上3000以上万以下占投资总额2/5

(若在1250万以下至少500万)

3000万以上占投资总额1/3

(若在3600万以下至少1200万)

因此,当收购或重组使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或注册资本发生任何改变时,应始终保持它们之间的比例符合相应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外合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企业法及其细则的规定,作为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外方的出资比例至少占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注册资本的25%,由此,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才可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及其他各种优惠待遇。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资产转让等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资产转让等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7]71号),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涉及的有关营业活动延续性认定、资产计价、税收优惠和亏损结转等税务处理问题进行了统一和规范。通知规定,合并、分立、股权重组后的企业,其内外资股权比例不符合有关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规定比例的,除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以外,不再继续适用外商投资企业有关的所得税法律、法规,而应按照内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法律、法规进行税务处理。同时,对重组前的企业根据税法第八条规定已享受的定期减免税,应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凡重组前企业的外国投资者持有的股权,在企业重组业务中没有退出,而是已并入或分入合并、分立后的企业或者保留在股权重组后的企业的,不论重组前的企业经营期长短,均不适用税法第八条关于补缴已免征、减征的税款的规定。

(二)凡重组前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在企业重组业务中,将其持有的股权退出或转让给国内投资者的,重组前的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适用定期减免税优惠的规定年限的,应依照税法第八条的规定,补缴已免征、减征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上述两个方面的规定,都从不同的侧面要求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25%这个底线。如果外商投资企业存在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以及不按期缴付注册资本的行为都要纳入工商、税务监管的重点。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时,若因收购或重组导致外方的出资比例少于25%,则原有的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将被视同一个一般的内资企业,将丧失作为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可享受的一切优惠待遇,并可能包括补缴以往所享受的所有税收优惠待遇。

若外方要完全撤出其投资而将其在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中方或其他的中国公司,则原有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独资企业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中国内资企业,正如以上所述它便不能再享受原来所享受的任何优惠待遇。同时,如果是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且经营期在10年以下的,则还须补缴以往所享受的所得税“二(年)免三(年)减半”的优惠及其他任何税收优惠。由于这些规定的存在,使得外国投资者采用股权转让方式撤资在经济上很不划算,因此,有些外国投资者通常谋取以外商投资企业清算解散的方式来撤资。

四、企业资本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涉税风险

一是外商收购资产设立新公司涉及的税收执法风险。外商可通过收购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并成立另一新的外商投资企业,而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予以解散。这种收购资产的方式,对外商来说,其有利的一面是,外商作为收购方无需承担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任何债务或责任;其不利的一面是,收购资产一般会涉及多种税负,如增值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预提所得税等。对税务机关而言,无论是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整体出售,还是新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成立,都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监控管理问题。旧企业财产转让所得如何确认和计量、新企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和处置时对当期所得额的影响等,如果对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不熟悉、对企业资产转让与受让的时间、交割的价格和过程不掌握,就有可能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

二是外商收购股权变更原公司涉及的税收执法风险。外商也可通过收购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或外方的股权而成为该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一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继续经营。这种收购股权的方式,对外商来说,其有利的一面是,相对收购资产的方式,税务问题不多,一般只涉及预提所得税,所以实践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外商均采用收购股权的方式;其不利的一面是,外商作为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新的投资方,要与其他投资方一样按投资比例承担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所有债务和责任。所以外商在收购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或外方的股权前,一般都会聘请律师、会计师或审计师、工程师对现有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全面的谨慎的调查,以免掉入陷阱。外商收购股权,通常又有下列两种方式:

1、直接收购。是指外商在中国境内直接收购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或外方的股权。这种收购方式有利的一面是,外商可以更有效地参与或控制其所收购的外商投资企业,此外,若该外商用其在中国其他外商投资企业所分得的利润收购或投资于一个新的外商投资企业,还可享受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退税40%的优惠待遇;不利的一面是,这种收购须经外商投资企业董事会和各股东方的同意以及原审批机构的批准,将来的再转让还须再经批准,有诸多不便。

2、间接收购。是指外商在中国境外通过收购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在中国境外公司的股权以达到间接拥有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这种收购方式的有利一面是,纯属中国境外交易,无需经中国任何方面的批准,再转让中国境外公司的股权也很方便,也不用缴中国有关的税负;不利的一面是,外商不易直接参与或控制外商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上述收购股权的方式对税务机关来说,税收监控和管理的责任与风险依然较大。外商在中国境外间接收购企业股权,一般不涉及中国税收监管问题,但是,如果外商直接收购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或外方的股权,就涉及到股权转让收益的税收监管和外商直接再投资退还企业所得税的监管问题。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转让中国境内企业股权,一般来讲,都要对股权转让收益按照10%的税率征收外国企业所得税。而外商以其在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税后分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新办外商投资企业或增加原企业注册资本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但是如果是用税后分得的利润购买已经存在企业的股权是不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待遇的。如果我们对政策不熟悉,对股权转让的价格、成本、收益计算不准确、对股权收购进行再投资的方式不调查清楚,就有可能少征税款或多退税款,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资本运作中注册资本和外方到位注册资本比例变化涉及的税收执法风险。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无论是设立初期还是其后的资本运作,其合同、章程和相关批准证书中,外方的出资比例能够达到中外合资或中外合作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25%,但实际到位资本中,外方的出资比例如何,仍值得关注。从企业方面来说,外商投资企业各方的出资应按法律和合同规定及时到位,包括收购或重组所需投入的资金也应及时到位。否则,外商在其实际缴付的出资额未达到其认缴的全部出资额前,只能按其实际缴付的出资额的比例分配收益。已投入的资本金未达到企业投资各方已到位资本金25%的外商投资企业,不予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待遇。就税务机关方面而言,如果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后,不及时掌握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比例的变化和外方实际到位注册资本比例的变化,就有可能让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从而导致税收执法风险。

五、关注企业资本运作,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思考

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资本运作,税收执法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作为税务机关,无权干预企业资本运作的时机、方式,但有责任对企业资本运作的结果及所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调查、监控和管理,防止因监管不力而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如何有效地防范企业资本运作可能导致的税收执法风险主要方法有四。

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关注企业资本运作的信息披露。重点解读企业的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对企业对外投资、对内增资减资情况、注册资本和投资总额的构成比例情况进行动态把握。

二是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重视对企业具体情况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不断促进税制和政策完善。针对税制本身的缺陷和税收政策的漏洞,作为基层税务部门而言,虽然没有修改完善的权力,但可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提出解决完善的对策,进而推动税制和政策的不断完善。

三是加强企业资本运作专题业务的教育培训,提高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干部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鼓励干部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将拥有这“两师”资格的干部放在国际税收征管第一线。

四是推行和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对责任区纳税人的调查和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有效地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

资本运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资本运作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建筑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主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企业的发展不仅靠管理和技术产生效益,还要通过资本运作创造效益。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资本经营理念,改变以往单一生产经营的状况,走建筑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之路。

一、资本运作概述

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的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资金,并进行资本交易及使用获取利润,实现资本增值,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经营方式。

二、建筑企业资本运作概况

我国目前的建筑业企业数量较多,仅上市公司就有三四十家,小型企业更是数不胜数,行业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资本运作首先要有资金,小型企业融资方式非常单一,由于缺乏经营业绩和偿债能力,无法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融资渠道仅限于企业之间的借贷。但随着企业的日益发展和壮大,融资方式也发生转变,通过对不同板块、不同行业的运营分析,例如国际贸易业务、离岸业务、融资租赁业务、委贷业务等的了解,寻求适合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实现融资成本的最小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虽然有突破,但也有难度,很多建筑企业都面临政策上、政治上和经济环境的困境。

1.政策影响建筑企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虽然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6月7日起,两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56%下调到6%。同时,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但是各银行并没有降低放款利率,反而以各种名义增加企业负担,如服务费、管理费等,企业取得借款时财务费用已经达到10%左右。

另外,各金融机构对建筑企业贷款一向持谨慎态度,尤其是2013年以后,房地产市场受挫,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收紧,对建筑企业采取抽贷政策,基本不会放新的贷款。即使要放贷,也会附加各种条件,如限制资金用途,不得垫付项目款等,导致企业能取得授信,无法享用资金的状况。

另外,建筑企业净资产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大,无可抵押资产,资产负债率高,利润率低,各项指标均难以满足银行贷款要求,使得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援助。

2.行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不足

建筑企业良莠不齐,各种规模、人才、技术水平的企业普遍存在。项目少,企业多,各企业都想分一杯羹,招标企业压低盈利空间,企业盈利能力不足。

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建筑板块净利率低得惊人,只有不到2.5%,山西省净利率更低,只有不到2%。绝大多数企业生产任务不足,从而产生不顾一切的低价竞标、盲目而不计后果的垫资承包等等。投资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主材自供或指定经销商,这样施工企业利润空间微乎其微或趋于零,一旦建材、人工等价格上涨施工成本增加甚至出现亏本现象。

盈利能力不足,导致各金融机构不看好,投资方不愿意继续投入,资本筹集能力非常低。

3.观念影响市场

多年来,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将贷款规模给了大中型和国有企业。建筑企业资本量少、利润低、竞争力差,资金的回收率也不理想,导致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主观上认为其财务风险大、信誉低,放贷条件苛刻,投资意愿低。虽然,国家一直出台政策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规模,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放贷速度,但是各大银行一直没有按此规定执行。国有企业可以以信用取得流动资金,民营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即使有抵押也贷不下来款。

4.信息不透明、法律不健全

建筑企业大多数没有上市,信息公布更是无从谈起,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无法通过几张报表看出企业的发展,对企业了解不全影响企业的融资。

同时,国家虽然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是没有从法律层面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建筑企业建立相应的信用体系,各协会也没有起到相应的宣传和支撑作用,在无抵押物的条件下,企业的信用无从谈起,更别提融资了。

5.资金少,资本运作力度低

建筑企业资金流动量大,但是存量少,每次回款基本能满足付款需求,结余资金更少。所以,建筑企业在资本运作方面做得很差,仅限于企业间相互投资,或建立企业联盟,延长产业链结构,扩大企业规模。

三、资本运作方案选择

建筑企业形式多样,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结合国家政策,通过利用银行和投资者的条件和逐利意愿、改变投资者观念,积极探索资本运作方案。

1.企业发行债券

在允许风险范围内,债券型融资方式具有财务杠杆效应和节税效应,是企业融资中应优先考虑的方式。发展多年的建筑企业,其净资产规模及财务状况能达到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随着国内一大批成熟企业的实践,大型建筑企业已逐步对企业债券有了较深的认识,如中国建筑在2008年曾分两次发行62亿元的5年期债券,融资数额巨大。企业应积极了解债券及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政策,以公司承接的高利润大型建设项目为依托,利用当地银行和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争取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2.BOT模式

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转让)、PPP(私人建设―政府租赁―私人经营)投资业务市场,是具有潜力的国内外建筑市场需求,也是众多企业向高端迈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这种融资方式广泛兴起,该模式具有高利润、政府优惠、特许经营等优势,具有良好的前景。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公用设施建设,甚至实施小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综合开发等方面。

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成立项目专设公司,与有关政府部门达成项目特许协议;第二,专设公司与建设承包商签署建设合同,并得到保险公司的担保,专设公司与项目运营承包商签署项目经营协议;第三,专设公司与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第四,进入经营阶段后,专设公司把项目收入转移给一个担保信托,担保信托再把这部分收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通过进行BOT模式的资本运作后,企业不仅会提高项目盈利能力,会使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加深银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打开融资面,提升社会影响力。

3.企业兼并、收购

企业兼并、收购是企业资本运营中最复杂、最普遍的运作形式。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实现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并购等方式来组建企业集团,对具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品和业务,沿其经营链条的纵向和横向加大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的资本和实现投资业务结构调整,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企业成长,实现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但要以突出主业,发展核心业务,培育优良资产为前提,防止盲目扩张。

4.建立企业和银企战略联盟

缺少资金和融资能力薄弱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建筑企业拓展业务的瓶颈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独立投标资格和履约能力,潜在的生产力难以实现。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方法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和银企联盟,企业在无抵押物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合作伙伴,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实现互保,达到融资目的。

另外,也可以推进银行资本同产业资本的融合,以财团的金融资本支持企业的发展。建筑企业依托金融机构在国内外的融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承包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借助于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担保、结算、咨询等服务,可以提高企业在投标中的竞争力。

5.成立资金中心

企业集团可以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成立专门的资金中心,模拟财务公司运作。资金中心为集团所属企业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有助于解决集团企业资金过于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为集团资金的运作提供更大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融通下属企业闲置资金,节约融资成本。如果企业集团资金流量大,资本量充足,可以成立财务公司,通过法人管理实现资金融通。

建筑企业要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掘企业的优势和潜力,在抓好主营业务的同时,把资本经营的工作做好,努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柳英,罗红梅.建筑企业资本运作的若干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04).

[2]沈春满.中小型建筑企业融资贷款工作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7).

资本运作范文第4篇

解剖传销组织的陷阱

“资本运作”传销组织会用几个让你感到和现实极其矛盾的问题来“引导”你,“矛盾”如果真的存在,靠现有的知识是难以回答的,假设只有两个非此即彼的答案,当你否定了其中的一个,那合乎逻辑的推理就是你只能接受另一个,另一个答案事实上是很荒谬的,可传销组织就能用“反证”的方式来证明它的合理。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是这样:

一、如果是传销,为何国家打压了上十年时间,然而传销不绝,反而越打越多了?

二、某某(即传销组织所在地)一个小小县级火车站,为何每天有某某趟列车在此停靠?国家为何要给“传销者”提供如此便利?

三、当地的公安、工商、司法、检察等国家的机构为何不管呢?为何当地政府不管呢?

四、现任某某市的市委书记某某某、市长某某某,都是从广西某某市调去的,要知道哪个地方也因闹“传销”而出名,“传销”势头越来越旺,他们在打压“传销”并无建树,可国家为什么把他们予以提拔?这是何道理?

五、当地的移动、联通等免费为“传销”者办内部网,他们之间通话免费,打外地长途一角五分,为何这样支持他们?

六、高起点都是69800元,每天都有同样金额的钱存进银行,这是明显违反“洗钱法”的,为什么银行不管?这难道不是国家支持的证据吗?

七、当地政府为何在数年前鼓励当地老百姓无息贷款建房,目的就是为外来者从事项目而建。如无此目的,为何要无息让百姓贷款呢?

下面我们对以上这些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一、越打越多,并不能证明那不是传销,而恰恰证明了那就是传销。因为传销组织会像癌细胞一样分裂,游离到别的地方继续生长。

二、如果不是传销人在那里聚集,而是生意人,会不会有那么多列车停靠呢?当然也会。所以这和“国家”毫无关系。只要有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供给,铁路部门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那么多列车在那里停靠,那么私营的大巴小巴就会抢走生意。

三、当地有关部门对传销漠然视之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广西一个省,可以说只要有异地传销的地方,多半都这样。一是因为难以掌握异地传销组织的证据,且在打击之后被骗者又主动返回,造成打击者失去动力;二是因为异地传销组织在当地发展,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当地经济,各个部门的有关人员自然也成为既得利益者,而对异地传销进行严打的地方自然留不住传销组织,也成不了具有传奇口碑的样板。接受这个信息的人不会去想:为什么同样的事不会发生在北京或上海,或者即使想过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北京或上海不具备进行异地传销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提出这个问题,期望“考察者”自己得出的答案就是:“他们是因为保护和发展异地传销有功才被提拔的。”反过来想想,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地方官这么容易就受提拔,那么为什么全国那么多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不搞传销呢?当然如果你提出这个问题,则会有相应的解答:“因为广西是‘先行试点’,只有等这个模式在广西运作成功之后,才能推广到全国,不过到那个时候,你发财可就晚了!”

五、事实上这样的业务全国都有,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办理。你问:“传销人员怎么会符合条件?”答案是:只要某人有一家正式注册的企业,就可以用该企业的名义去办理,办理之后,爱给谁用给谁用,你能分清某个使用者是不是传销份子?

六、这个问题曾经困扰很多“考察者”,因为无法解释这个现象,“考察者”自然会得出这是“国家支持”的结论。他们往往被请到银行看人家存钱,据说有时候短短一小时会有十多笔69800元被转存。一种官方披露的解释是账户的主人(网头)先到房地产公司订一套房子,买房需要开立一个专用转账账户,这个账户开立之后,就被用来搞传销,让新人往里面打款。打进去的款项随存随取,有专门负责此事的“老总”跑各家银行,这家取2万,那家取3万,因此这种账户基本都是空的。就银行来说,如果有客户上门,它会不做这个生意吗?

七、如果让这种言论的人找出证据来,他们是拿不出的。传得比较离谱的是当地人凭身份证就能办理10万元或20万元的30年无息贷款。如果在2005年,20万元能买套房子,到2035年,同样的钱不知道还能不能买一套家具,难道当地政府是傻子吗?会做这样的亏本生意?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反过来会成为当地政府支持传销的证据――因为政府不是傻子,所以愿意提供几十年的无息贷款。事实上你根本找不到这样的文件,当地人也拿不出这样的合同。

被骗传销的一般步骤

我们可以就整个过程做一下系统的思考。假设有一天,你接到一个亲友的电话,他告诉你他在广西做生意,需要人手,请你去帮忙,一个月开你5000元工资,这时你有两个选择:去或不去。不去自然没事,现在假设你接受了邀请,去到那边,当你发现没有许诺的工作在等待你,你就应该对这个亲友,对他所说的事有警觉了。如果他可以在这个问题上骗你,那你凭什么相信他在别的问题上不会骗你呢?现在你又有两个选择:马上回去,或者留下来继续“考察”。

接下来,他会带你去见很多人,把你介绍给所谓的“名人”、“政要”等,让他们来做你思想工作,如果你觉得那是传销,他们甚至会请你自己上工商局或公安局投诉,看他们是不是受理,两局人员自然是不会受理的――因为你拿不出证据。而传销组织要的就是这种态度,这被他们当成(更重要的是,让你相信)是“国家支持”的证据。一般来说通过7天左右的“考察”,对骗局不动心的人很少。

广西传销的“留人率”比其他地方都高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那地方的一切政策都向“传销经济”倾斜,让你切身体会到“千载难逢”的含义。它给你提供了一个“诈骗有理、忽悠无罪”的舞台,似乎那里一切的一切其存在的目的就在于让大家“认同”传销、“做好”传销。然而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当你以书面形式去质询有关部门“69800”或“50800”的“资本运作”是不是“传销”时,政府部门必定会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如果你上北海政府的官方网站,就可以看到相关内容。上面这封信和官方回复都显得意味深长(见图1和图2)。

倘若你被洗脑,决定留下做,接下去就是投钱,你可以说个善意的谎言,让家里人给你汇钱,也可以亲自回家去取。如果没有那么多现金或存款,有房子的会把房子卖掉,有生意的会把商铺转让给别人,相对于收益1040万元的诱惑,区区5万元、7万元的投入自然不在话下。一些人有投钱的强烈冲动,可等真的投了钱之后就后悔了,但这时候钱已经拿不回来了。他们感觉上当受骗,又不愿意再去骗自己的亲友,于是就成了网络图上的“死点”。更多的人则义无反顾地把它当“事业”来“奋斗”,到处找人,最后可能让整个家族、整个老家的人都陷进去。传销不是赚不到钱,如果网络发展均衡,每人交69800元,网络人数达到30人左右就能“升总”,这时,几十万元他是可以赚到的,但是他体系里所有人的奖金总和比起投入总和来要少很多很多。倘若他整个体系里30个人每人都能赚回自己的本钱,那他的网络不知道要发展多少人了。同样的,网络里任何一个人要想赚回本钱,他通常得有8个以上的下线,或者说,任何时候,都有占总数90%以上的人没有赚回本钱。

做这个东西的最好的结果,就是个人发财,发财之后移民海外,至于下面的人是死是活那就管不了了。这里说的全部过程没有把法律制裁考虑进去,也没有把人为因素考虑进去;一旦执法机关涉入(如307专案),或者网头卷款集体逃亡,那所有人投进去的钱都会化为乌有。

编后语:

广西“资本运作”只是一个用彻头彻尾的谎言精心包装的异地传销运动,并且在有些城市已经发展到快要失控的地步,国家出面整治和加强打击是早晚的事情。地方部门没能全力阻止他们发展,是由于他们的存在能给地方带来暂时性的庞大利益,而一旦他们认为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如社会治安的恶化或被革职降级处理等)会超过经济上获得的利益,那就到对“资本运作”传销进行总算账的时刻。

庞氏骗局不可能永远继续,而“资本运作”传销则是比任何企业都大的庞氏骗局,等到传销人退出的速度超过加入的速度,这个骗局就会崩盘,等骗局崩盘、网头逃逸、底层传销份子通过盗窃、抢劫、绑架等手段扰乱和危害社会正常秩序、群众集体上访时再出手整治可比亡羊补牢被动多了,但是现在发生的许多现象又表明整治“资本运作”的前景不容乐观。

资本运作范文第5篇

航空工业是目前体量最大、未来迎来高速增长、市值仍有较大空间

国泰君安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原丁认为航空工业是当前国防工业体量最大的行业。根据美国国防部近期公布的2017财年国防预算,空军部预算为1669亿美元,增长3.1%,增速最快。根据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全球民机市场规模将会翻一番。其中中国市场是亚太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中国的航空工业将面对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

他认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一方面我国军用飞机即将进入四代机时代;另一方面随着以C919、ARJ21为代表的民用飞机逐渐进入市场,我国的大飞机产业正进入发力阶段。

目前中航工业的资产证券化已经基本完成,中航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资本运作阶段,以提升效益,优化结构为主的内生高效增长和外延跨越发展相结合将是未来中航工业资本运作的“新常态”。与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罗斯洛普的市值相比,我国航空制造板块的市值仍有较大的向上空间。

物质类、信息类、能量类、综合类等技术将成为引领航空发展的前沿科技

技术推动是航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的主要特征是“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科技体系日益庞大;技术成熟周期缩短,知识倍增信息海量;科技加剧全球竞争,吸引各类资源注入;科技转化速度加快,产品复杂程度提升;主导技术牵引方向,显示群体突破态势”。全球前沿科技呈现出“前瞻性”、“探索性”、“先导性”和“颠覆性”等四个特性。

当今前沿科技领域广泛,每年都会有众多突破性进展,进而带动或促进更多的关联科技快速发展。其中,引领航空未来发展的前沿科技主要包括物质类、信息类、能量类和综合类等方面的技术。物质类科技有助于扩展航空材料体系,能量类前沿科技将会有效丰富航空能源,而信息类科技将会颠覆航空电子能力,综合领域的前沿科技将会创新和改变航空产业。

民用航空: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政府重视国际合作、国家战略带来新机遇

航空工业是工业中的“王冠”,是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也是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又是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风险性产业。当前世界民用航空工业在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发动机以及机载设备等方面竞争非常激烈。

近些年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迅速,民用飞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民用飞机产品研制取得突破,民用飞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航空工业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目前仍面临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民用飞机产业规模占比较小、民用飞机产品谱系存在缺失、民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民机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等方面。

从全球市场来看,商用飞机、通用飞机、无人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未来需求非常大。根据波音公司的调查数据表示,全球民航机队规模将在未来20年翻番。我国近年来在引进大型飞机方面增长迅速。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发展,相继多次与航空工业直接相关的规划,设立航空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为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10年左右,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将以《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积极推进大型飞机、发动机重大专项。

未来我国民用航空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民用航空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更加重视民用航空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非区域航空”等国家战略将推动通用飞机和直升机快速发展。

世界航空武器装备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武器装备发展的源头来自于军事战略需求和未来作战需求。以美国为例,美军提出“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空天优势、信息优势、全球快速机动、全球打击是美国空军的核心能力和重要标志。去年,美国提出了以第三次“抵消战略”为发展颠覆性技术或者说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和武器系统,谋求在新一轮的军事竞争中“抵消”对手的战略优势。因此,美国武器装备发展的主导思想一方面是适应未来在主要方向作战需求,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和扩大对主要对手技术和装备的跨代领先优势,同时有针对性地破解主要对手日益增长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美空军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一是大力发展下一代战斗机,二是加速发展新一代轰炸机B-21;三是大力发展快速打击装备;四是加速发展无人作战系统。

目前世界航空武器装备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作战飞机升级改进和更新换代加速,隐身化、无人化、智能化、远程化、高速化趋势明显;新型支援保障飞机逐渐实现“一机多用”和多功能化;无人机加快向高空、高速、高隐身、长航时和自主化方向拓展,功能由信息支持向火力打击拓展;机载武器向更加远程、更加精确以及高超声速化方向发展,航空武器装备的新质作战能力不断形成和提升。

资本运作2.0时代:提高资源配置能力,推动产业发展

中航工业集团通过八年的运作,不断进行整合,去年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集团实施“五化”战略。资本运作是“五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整体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通过资本化运作,来实现“五化”目标,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国际化开拓将会沿着航空产业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并购和投资。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终极目标是实现产业化发展。

未来资本2.0时代,将会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能力,促进集团战略实施,提升国际竞争力,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利用资本化运作提质增效,通过资源配置,提升效益。第二个促进转型和创新。航空工业是科技程度比较高的产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是比较强的,未来继续推动技术转化,促进产业发展。

资本运作范文第6篇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商战,竞争的一条必由之路就是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资本和企业的扩张,惟有如此,才能实现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伊力特公司根据企业实际,提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走质量、规模效益型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按照“资产大重组,机制大转换,结构大调整,走大食品之路”的发展战略,吸收优良资产,投资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依靠自身优势,不断拓展经营领域

公司上市后,为拓展发展空间,实现集约经营,将已形成的生产格局通过生产布局,产业结构的科学、合理调整,以达到专业化生产,资源配置最优化及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从公司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稳定白酒主业和发展高附加值的相同行业为重点,发挥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寻找、构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伊力特品牌能量进行最大限度的释放、发挥,公司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资本运作手段壮大扶持优势产业,重组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行业界限、所有制界限,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具有伊力特企业特色的质量规模效益和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道路。

精食品战略。公司在持续稳定发展酿酒主业的同时,以“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为立足点,按照“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开拓市场、提升品牌”的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以“伊力”牌为主品牌生产的中高档粮食酒,以“伊”牌为辅品牌生产的新型工艺酒,走“白酒的风格,果酒的工艺,功能酒的性质”之路,开发营养保健白酒,新型果露酒,到2005年白酒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

以野生果公司为龙头,开发生产绿色食品。公司投资4000余万元。引进瑞士布赫・贵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浓缩汁生产线,在新疆野生苹果、野生黑加仑资源最丰富的巩留县建设伊力特野生果开发公司,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绿色食品资源,依托团场原料种植优势,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建设果品基地,开发新绿色精制果蔬制品,到2005年,力争年产浓缩果汁2500吨。

充分发挥沐林食品的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发展谷物类营养早餐系列食品。2000年,公司投资1200万元参股湖南沐林现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运作良好,销售市场逐步扩大,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时尚消费的需求,该产品正向“天然,营养、卫生、方便”方向发展,到2005年力争实现销量3000至5000吨。

整合兵团糖业,组建糖业集团。伊力特公司作为兵团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现已成功收购整合了原兵团两家制糖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具备资金、管理、市场和品牌优势,能够成为引领兵团食品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公司将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对破产的新疆湖光糖厂、西域糖厂收购,实现联合重组,组建工农一体化、产权清晰、兼顾各方利益的糖业集团。通过集团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全力打造甜菜种业、种植、加工、开发、营销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规模化制糖优势。到2005年,该公司生产能力要达到日处理甜1.5万吨,产糖30万吨的能力,建设60万亩优质高产甜菜基地。

充分利用尼勒克县境内天然牧场资源,依托巩乃斯畜牧科技公司,发展兵地融合经济,积极寻求与内地著名乳晶企业、驰名品牌联合,借助品牌、技术、市场网络优势,稳步发展,生产精深加工的绿色乳制产品。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奶农的农业产业链,带动县团乡场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

拓建材战略。以南岗建材为龙头,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参股人股等形式对周边水泥市场与企业进行整合,伊力特公司投资2600万元控股发展新疆伊力特北屯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目前项目正处于施工阶段。该项目在技术水平、质量档次、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它的建成对提升兵团建材在新疆的竞争实力,调整新疆水泥产品结构及技术结构,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到2005年,该公司将达到年产水泥100万吨的能力,为兵团建材行业进一步占领北疆市场奠定基础。

强印务战略。公司为更好地带动伊犁地区印刷业发展,2000年投资3000万元组建伊力特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加拿大、以色列生产的彩色扫描、照版系统,并引进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及中外合资上海生产的全自动彩盒、彩箱制作设备,从制作到生产,全部采用电脑数码控制。生产设备的先进及生产规模,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名列前茅。公司将以伊力特印务公司为主,整合公司印刷制造业,带动伊犁地区印刷业的发展,使其尽快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本战略。公司将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实施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对投资控股、参股企业的监管,逐步建立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制定公司参控股单位管理办法;建立参控股单位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参控股单位的管理与控制。选派优秀的管理、财务、生产技术人才到参控股单位任职,加强对参控股单位的资金、财务、人事等方面的监督控制力度。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提高公司科学决策水平,规范公司资本运作,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实现国有资产增值。

处理好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提高伊力特公司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保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要求。为实现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企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不断增强竞争优势为目标,把公司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效益和质量的关系,实现发展速度与效益和质量的相统一。

资本运作范文第7篇

中国经济长达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公众资本长期积累为资本市场的全面膨发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平台,直接造就了“2007中国资本市场神话”。

企业通过IPO、增发新股等资本性融资手段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资本扩充,但资本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本金,实际上是在占用、消耗公众资本、利用社会资源,融资后能够将这些公众资本和社会资源转化成优质资产、实现长期可持续地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保证整个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回报投资人才是资本运作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笔者姑且将这一环节称之为“后资本运作”。后资本运作需要企业理性地规划投资组合、推动上市公司软生产力的持续建设,进而提升综合管理和创新能力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2007年资本性融资盛宴

2007年全年沪深A股共募集资金达7348亿元人民币,其中120家上市公司IPO共募集人民币4470亿元。截至200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两市A股总市值达32.7141万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全年GDP总值。同期,更有多家中国上市公司及A股市场荣获多项“世界排名第一”。例如,年度全球最大的IPO市场、市值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市值最大的石油公司――中石油等(见表1)。

以上三类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达6824.9亿元人民币,占全部A股全年募集资金总额的90%。资本性融资大多流向央企、地产商和券商。覆盖的领域主要是以银行、保险、证券、地产、资源性垄断企业为主。

飞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令许多做实业的企业人投资理念和投资价值观也发生了种种变化,特别是当他们看到有些企业来自资本收益性的赢利远大于实业投资时,以往“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企业竞相抽身投向资本市场,参与预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部分资金投向二级市场、基金等领域。 其中未上市的金融类企业,特别是地方性商业银行成为各路资金、股权资本争相投资的好项目。

尽管至今无法准确的统计实际有多少实业资本和产业流动现金已经流向了资本市场,但是只要查阅部分上市公司按新会计准则下编制的已公布的资产负债表信息中与资本性投资有关的资产科目就会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非生产性的投资正在上升。

此外,由于全流通解决了部分长期持有上市公司未流通股的问题,原先被动式长期持有的原始股权投资在大牛市中成了“到手的金矿”,而这些“金矿”的持有者,包括一些先前有远见的产业型上市公司、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在牛市中获取了高额资本性投资收益。对这些企业而言,由于资本性投资收益远高于传统产业实现的长期净收益,为企业扩张、多元化投资提供了脱胎换骨所急需的资本金。

例如服装制造业上市公司――雅戈尔,持有10家上市公司原始股权,其中仅投资中信证券的资本性收益就高达150亿元,是该公司净资产的数倍。丰厚的现金资产使该公司投资结构由单一服装制造企业向实业、地产、投资多元化企业转变。

后资本理性流动

作为这场资本性融资盛宴的受益群体,上述上市公司正在按各自的战略将现金资产投资到相关可预期增值的领域。原本上市公司的投资方向、资本性融资资金的投资流向性本属于企业内部范畴,但是当资本的流向带有普遍的流动去向和趋同的投资组合后,资本的流动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宏观经济走向、资产价值的涨幅、社会资源的经济配置效益起到推动性的效果和影响(见表2)。

以中国目前的状况看,融资最终流向追逐土地等要素领域,必然导致资本与地价博弈、资本与资本的博弈局面的出现。但“后资本”时资组合中“资本对资本”、“资本对要素” 的投资博弈,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社会资源、公众资本向优质资源配置,实现资本市场长期可持续的繁荣。

地产是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牛市为地产类上市公司提供规模巨大的再融资机会。2007年大量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发行企业债等手段不断再融资。在地产类上市公司 “融资―拿地―再融资” 的获利方式下,土地等要素市场的价格会逐步上涨,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商品房价格水涨船高。但2007年末,地产类股票的持续走低也在提醒投资人这个领域的投资风险正在被放大。

由于A股市场的高市赢率,特别是一二级市场存在几倍的价格差异,投资资本市场带来的高收益正在影响和改变产业型上市公司和其他实业性资本向资本市场转移,与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博弈。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看到单纯追逐资本性收益、追逐要素资源只能带来短期的投机性资本收益,不会对企业运营收益、营业性现金流量、公司主营业绩等带来长期可持续性的增长,更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从资本到资产

以往中国国内资产证券化比例偏低,A股市场总价值远小于年GDP总价,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关联度低。当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尤其是大批主流型企业回归上市,彻底改变了中国A股的市场形象。高市赢率、高市值发行IPO融资的资本优势为中国上市公司提供了后续发展的资本动力。特别是通过高市价值IPO发行融资的企业,如何能将可供投资的现金资产转化成优质的资产,催化公司内部管理效率、转化成核心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企业融资后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企业需要在投资策略、投资方向、投资组合、风险管理中通过有效的运营管理实现资本的长期收益。可以说,后资本运作更多的是开始比拼企业的“内功”(见图1)。以下将依据制造业和金融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分析其不同的“花钱之道”。

并购与股权控制

资本性投资和全球资源整合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可供使用的收购资金资源,因此上市公司能够在资本的平台下完成和实现产业性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有能力实现国际化运营和有能力整合部分领域国际资源的上市公司可以借助资本向国际化加速前行。

并购国际性品牌:在人民币汇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用工成本上升等诸多成本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低附加值下生存的中国本土制造业已经开始尝试资本性收益向国际主流品牌投资和收购。雅戈尔集团收购美国上市公司KELLWOOD旗下的Xia Ma 100%股权、Kellwood Asia Limited 持有的Smart 100%股权的收购支出是1.2亿美元,开创了中国服装类企业首次海外收购国际性品牌的先例。如果单凭雅戈尔公司来自服装业的经营收益不可能有巨额的现金储备用于收购国际品牌。由此可见,雅戈尔深谙借助国际性品牌和影响力、尤其是现有的国际营销网络,帮助公司逐渐摆脱低价值产品的结构,向高价值的品牌供应商发展之道迈进了一步。

整合全球资源: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会导致全球资源集中度进一步强化和持续性的行业整合。从全球企业竞争商业博弈的综合层面看,企业的综合赢利能力和可持续创造、实现价值的能力是与企业参与整合产业全球资源的能力相关联的。以往困扰中国企业发展短板的资金问题,尤其是实体经济没有资本平台下的全面价值评估和实现资产可交易、变现等资本易手段。而同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企业在这方面却走在中国本土企业之前,例如印度塔塔钢铁公司以约百亿美元成功收购了世界第钢铁集团――英荷科鲁斯集团,成为印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印度最大的运动型多功能车制造商――Mahindra & Mahindra也正在加入对这两家英国豪华车制造商――路虎和美洲豹的竞购。

进军新领域和新型产业

已经在一些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正在前瞻性地重新规化、制订新的高增长点的投资领域,实现上市公司未来新业绩增长点和实现突破性的发展。新能源、再生性的风力能源领域已经在吸引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和投资。例如,三一重工集团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在上海成立“新事业总部”,准备进入风力发电新能源领域,为此公司已经展开实质性的研发工作,预计2010年实现200亿元新产值。

继续发展实业

继续坚定发展和做实传统制造业不失为大多数企业理性的现实选择。借助募集来的资本全速完成产业深度、核心生产力的持续建设是用足用好资本的不二法门。上市公司――山河智能公司董事长何清华就是这一选择的典型代表,他对资金出口的解释是:“要踏踏实实做好实业,引领山河智能向高端制造领域持续投资和研发,有可能今后会投资与制造有关的其他产品和领域,但是不会向地产、股票等领域多元化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融资大户的中国金融类上市公司而言,以其现有的管理能力、驾驭和全面接盘一家国际性金融类公司不太现实。既有管理上的障碍,更有来自国际主流商业圈的抵触和非经济因素的制约。以小股东的身份在国际一流金融公司中先站有一席之地是个不错的长期投资选择。

由于这类投资是非控制股权下的权益类股权投资,不会对现有的国际型金融公司的运营格局和股权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却可以实现与国际金融巨头间相互持股、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化主流商业模式。借助国际一流金融机构的平台,借鉴可实现国内金融机构全面提升运营、风险管理、投资组合、向多元化综合金融运营商推进过程中所需的经验(见表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股权性投资达到一定比例后,可以获得持股公司董事会席位。一般情况会以非执行董事身份出现在公司董事会。欧美上市型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相对完善,有明确的董事会责任分工和相关权利。获得非执行董事席位后,能直接进入到公司决策层,有与其他执行董事、董事委员会成员一起参与公司董事会事物的机会和详细了解公司的资料信息,非执行董事还可以向被收购公司管理层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通过收购部分股权进入国际一流金融公司的决策层,是本土金融类上市公司最佳途径之一。

例如,中国平安保险成为欧洲富通集团最大单一股东,有权向富通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此次收购,是中国保险公司对全球金融服务集团的首笔投资,也是迄今为止国内保险业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富通集团决定邀请平安集团总经理张子欣加入其董事会,并将在通过比利时监管部门无异议审批的前提下于2008年4月的股东大会上申请股东批准。此外,双方日后可能探讨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合作。

此外,通过参股国际一流金融商业企业能为国内金融机构近距离的了解对方在运营、风险控制、金融技术领域的成熟模式和综合管理的长项。只有设身处地的真正意识到与主流商业企业的全面差距、才能实现对国内金融企业向高端金融领域持续发展、建设成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金融运营商。

交叉持股,制衡共存:国际化上市型金融机构中的股权大多比较分散,由多国投资人共同持有,这也是国际金融、资本间的相互博弈后利益平衡的结果。持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型金融资本的股权对未来企业战略的深远意义是为企业提供了可选择的战略性商业筹码,在未来全球金融竞争中可以与金融大鳄们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衡,以实现共存。

平安保险公司和雅戈尔等成功并非朝夕之功。按正常的商业逻辑推理,一笔跨国商业收购从实施到完成收购要历经数月的时间。成功的商业收购都是经过预先的精心策划、选对适合的国际中介机构、采用规范化商业操作实现的。机会是会给那些已经有明确的投资方向、前期做过大量有针对性投资预案、有针对性地预先锁定可收购目标者,待资本充裕后实现机会与资本的对接。目前国际市场受次级贷款影响已出现“东方资本投资西方”的趋势,机会已经来了,但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

核心生产力的建设

现代商业企业核心生产力通常是指“软性生产力”,包括公司治理、运营效率、风险控制、对冲能力,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持续创新能力等。利用资金提升企业系统性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上市融资后的终极目的。

公司治理、运营效率

公司治理是为上市公司长期发展和持续性稳定运营提供系统型保障机制。上市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对公众投资人、其他利益相关人公开、透明上市公司的信息。因此,在上市公司的未来治理中,应该充分利用公众投资人、投资型机构这些公司治理的积极外在力量,用外力促进上市公司改善运营效率、提高内部控制和赢利能力。

风险管理、对冲能力

当今主流商业型上市公司与国际金融类产品有高紧密度。例如,英石油BP 截至2006年末石油、天然气期货合约价值达1975亿美元,占2006年全年销售收入2659亿美元的75%,国际其他大型石油巨头的身影也频繁出现在石油期货市场。他们没有在石油商品期货交易中选择沉默,而是参与、对冲收益风险。按国际会计准则新修定的新会计准则中也将金融衍生品、期货等与公司实物资产一同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中。而目前国内许多超大型企业依然继续着国家财政补贴、非市场化油品价格中维持既定的赢利模式。

全球资源整合、持续创新

享有多项行业全球市场最高市价值排名的中国上市公司都是“国内业务型企业”,在强大的国家资本和可控制下的资源领域实现产业扩张和业务资源的归垄,但是受限于国内多项工业型、民用型资源对海外市场进口依赖度的急剧需求,国内企业需要用全球视野审视资源的配置,组建国际性供、销、购的现货与期货间资本与商品的全球性商业资源整合平台,在国际资源的竞争中积累实力。

受资源性成本的持续上涨和全球性气候上升以及国际社会对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国际上传统能源巨头已经开始向“绿色能源”领域进军,借助向新能源,特别是生物性能源的研发和创新,实现未来业绩的长期增长动力。英石油已经开始组建BP新能源研究院,联合美、英等国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发生物能源、风点能源,目前BP建立了自己的风电场已经开始运营发电。

资本运作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华为 不上市 资本运作

在2012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华为位列第351。进入华为官网,我们可以看到显赫的几个大字“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在此,笔者将这句话做了一个新的解释——华为不仅仅是世界500强,还是世界500强中唯一没有上市的一个。众所周知,当企业做强做大而又需要充足的资本来扩展规模的时候,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IPO,面向资本市场融资。而华为不上市又能否利用其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为其发展扩张提供足够的资本呢?以下笔者将从华为独特的资本运作模式、不上市的主观及客观原因来详细分析。

1华为的资本运作模式

1.1将旗下资产“养大”再出售

在三种融资方式中,依靠技术将旗下产品“养大”再出手无疑是华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据华为2012年年报显示,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300.9亿元,占收入的13.7%。截至2012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申请中国专利41,948件,国际PCT专利申请12,453件,外国专利申请14,494件。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30,240件。重视研发和雄厚的技术实力为华为的这一融资方式提供了保证。2001年,华为7.8亿美金出售电源和机房监控业务给爱默生;2005年,华为8亿美元出售H3C企业网和数据通信业务给3com。

这一系列的例子表明,依靠专利和技术换资本已经成为华为不可或缺的融资手段。

1.2全民持股

在华为创办初期融资很难。所以华为采用了内部员工持股融资的方式。上世纪90年代末,华为启动员工持股计划,每股价格1元。从2001年开始,华为实行期权改革,改革完成后,员工获得的股票转化为虚拟受限股,即所谓的“期权”。公司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74,253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由公司员工构成。全体在职持股员工选举产生持股员工代表,并通过持股员工代表行使有关权利。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个人贡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长远的共同奋斗、分享机制。

截至2012年12月31日,任正非作为公司个人股东,在公司出资比例为1.18%;同时,任正非参与员工持股计划出资占公司总股本的0.21%。以上累计任正非总出资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将近1.4%。

全民持股使得CEO任正非的股权被稀释,一旦上市,控股局面可能会失控。在此,笔者认为这可能也是华为不上市的原因之一。

1.3应收账款转让

应收账款转让是指银行为解决客户因应收账款增加而造成的现金流量不足,而及时向客户提供的应收账款转让的融资便利。在受让期间,银行委托转让人(销售商)负责向购货商催收已转让的应收账款,如在规定期限内银行未能足额收回应收账款,则由转让人无条件地回购未收回的部分。

据了解,近年来,华为一直在开展应收账款转让业务,将巨额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达到曲线融资的目的。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华为与国家开发银行曾签订过一项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国开行在未来5年,向华为提供合计10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将应收账款提前转变成企业真正的现金流,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也是华为很重要的一项融资手段。

2华为不上市的主观及客观原因分析

2.1主观原因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相信几乎所有专业人士都认为华为是有资格上市,也能够通过审批或者注册成功上市的。但是华为二十多年来坚持不上市却仍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这有其主观上不愿上市的因素在里面。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不上市也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扩张。上一小节集中分析了华为三种独特的资本运作方式,而这三种融资方式在目前看来是完全能够保证华为的资金链条稳定的。

其次,华为不愿上市可能也考虑到了其独特的股权结构。上一小节也介绍了华为是一个全员持股的企业,总裁任正非仅占全部股权的1.4%左右,上市必然会引起股权结构的巨大变化,任总裁的控制地位很有可能动摇,而由任正非一手创办的华为没有他的领导会腾飞还是会衰落,无人知晓。

再者,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十分严格,一旦上市就意味着要将企业暴露于资本市场之下,并且要受法规制度的限制,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举例来说,华为在巴西拓展初期,连续8年亏损直到第9年才开始大规模盈利。试想如果华为是一家上市公司,亏损第三年说不定就被迫撤掉了。所以不上市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企业长远战略的发展和实施。

最后,有种说法叫“绑上黄金的雄鹰还能在蓝天飞翔吗”,用在华为身上就是“如果华为上市了,那么华为大多数持股员工都会成为亿万富翁,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他们的奋斗动力”。华为前高管胡勇生说:“曾经有一个海外著名行业分析师和我讨论北电为什么衰落的这么快。他说:一大堆亿万美金的富翁讨论公司的生死存亡,他们哪有紧迫感,所以他们错过许多转型的机会。”这种说法无异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在此不做过多讨论。

2.2客观原因

除了上述四条主观原因,华为不上市的客观原因也是很显著的。在此主要论述以下几方面:

首先,我国IPO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不允许内部员工持股。而华为全员持股,并且持股比例不透明,这种独特的股权结构使得在当前的现状下是不符合我国上市的条件的。

其次,应收账款转让是华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但它属于表外融资,并不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所以可能是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的。

最后,消息称华为也曾几次想在美国、澳大利亚上市,但都被当地政府以其为中国情报机构干预美国通讯网络提供机会,考虑到可能的威胁而终止。所以其作为非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不透明而被质疑也为其上市带来了阻碍。

3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华为独特的三种资本运作模式为其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来源,而无论其不上市背后的。原因何在,我们仍为华为的成功所折服参考文献:

[1]、吴运建,程发良. 创业企业融资模式探讨——以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例[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20):24-25,32.

资本运作范文第9篇

2月3日,复星医药公告称,子公司复星实业再次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同济堂药业股份,目前持股数占同济堂药业普通股总数的13.18%。

8次增持欲逼宫退市?

“复星系”对同济堂药业的追逐可谓持之以恒,从去年10月第一次持股同济堂药业以来,先后共8次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同济堂药业股份,持股比例在不断增加。

根据复星医药的公告,截至2009年1月26日纽交所收市,该上市公司下属控股公司复星实业以累计1408.28万美元,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同济堂药业共计445.91万ADS,折合普通股1783.63万股,占后者普通股总数的13.18%。

据记者统计,复星医药在首次购买同济堂股票之后的2008年11月1日、11月19日、12月11日、12月20日和2009年1月5日、1月6日以及2月3日,先后公告,披露了复星实业的收购消息。

复星医药表示,公司购入同济堂药业股票意在投资。复星实业将综合同济堂药业的股价水平、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业务发展前景以及宏观经济情况等因素,对所持有的同济堂药业股份和投票权作出评估。复星实业还可能会继续为投资目的而持有同济堂药业发行在外的ADS,通过公开市场或协议转让方式,增持或出售同济堂药业发行在外的ADS或普通股。

同济堂药业执行董事陈永存则表示,对于复星医药的目的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了公告上的声明,“可能是投资目的”。

一位长期关注复星医药的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复星医药持续购买同济堂的股票来分析,“复星医药很有可能是想通过回购使同济堂退市,从而回归A股,然后通过二者的合作,复星医药实现旗下的中药资产上市。”

据了解,目前复星医药旗下已经拥有广西柳州花红药业、上海静安制药有限公司、湖州复星医药有限公司等多块中药类医药资产。如能与同济堂进行资产整合再打包上市,对完善复星系的产业链大有帮助。“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复星医药已经处于不败之地,这一票标买卖非常划算。”

作为在国内最大的医药分销集团,复星医药近年来在产品领域开始发力,在其产品线中,中药产品除“花红片”外,再无其他。中药产品已经成为复星医药研发的一个短腿。从2008年中期报告看,复星医药西药销售额为9.4亿元,而同期中药销售金额仅为,0.24忆元,相去甚远。

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章国政表示,就国内医药市场的情况看,与其投入大量资金研发仿制骨质疏松的药品,不如直接购入同济堂,利用其现有的市场口碑和研发实力。同济堂旗下产品,主要为防止骨质疏松的仙灵骨葆和其他中成药。作为在中国首个启动中成药FDA认证的品种,同济堂在抗骨质疏松药品领域的优势和成长性,被复星医药看好。

谁是“复星系”下一个目标?

细看“复星系”的资本路径,不难发现,收购上市公司母公司、合作成立联营公司或者以原始法人股的方式介入,这些方式在复星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里屡见不鲜。不过,随着金融风暴来袭,大幅下跌的二级市场俨然已成为“复星系”的新战场。

“复星系”最近引起媒体关注,是因为2008年末的那场中国新媒体大合并事件。在新浪与分众传媒宣布换股合并之前,“复星系”就已先知先觉地抄了一次底,只不过消息公布当天,市场对这起合并案并不看好,导致分众传媒股价大跌。不过,“复星系”却反向操作,当天再次买八分众传媒股票,成为当天最大的接盘者。

根据最新消息,复星国际于2009年月30日在港交所了“进一步购买分众传媒美国存托股份”的公告,该公告表示,复星国际于2008年11月17日~2009年1月28日期间,在纳斯达克市场斥资约25亿美元,购入分众传媒2296%股权。

如此一来,复星系实际控制人郭广昌已经成为分众传媒的第一大股东。根据新浪与分众传媒的协议,郭广昌还将拥有新浪10.5%的股份,超过Oppenheimer基金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此前郭广昌曾公开表示,复星国际收购分众股票是常规性投资,个人并无意借此入主新浪董事会。新浪高层也并未就复星进入董事会进行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复星系”的资本版图中再添一成员。

据记者统计,“复星系”通过资本运作,已在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金融服务与战略投资等6大领域布局,构建起了包括复星医药、水晶光电、南钢股份、国药股份、一致药业、海翔药业、豫园商城、友谊股份、复星国际、上海复地、招金矿业、分众传媒、同济堂药业等在内的庞杂资本版图。

值得注意的是,“复星系”除了表达对分众传媒继续收购的意愿外,也同样表达了对同济堂药业继续增持的意图。显然,庞大的复星系在资本市场低迷之时露出了“嗜血”本性。很多人想知道的是,“复星系”下一个“猎物”是谁?

PE抄底时机来了

对于善于资本运作的“复星系”来说,对同济堂药业这样的投资已经是轻车熟路。在收购同济堂药业的同时,复星系也对其他目标公司进行频频抄底。去年底,复星系还在纳斯达克不断买入分众传媒的股份,直至新浪与分众传媒的合并消息传出后,才让业界的目光开始关注到了“复星系”身上。

“复星系”其实在罩先便已有自己的专门投资部门负责运作,从当时到处收购钢企欲成为中国的米塔尔便已看出其资本运作的功力。甚至在市况不好的2008年,“复星系”投资参股的水晶光电也成功登陆中小板,获得了超预期的投资回报。

一位创投界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很多场合,他们都能见到“复星系”的人。“他们的胃口很大,嗅觉很灵敏。对行业的了解也比较深刻。”

德厚资本股权投资部总经理郭荣对该项投资表示认可。他说:“现在的确是一个比较好的二级市场投资机会。股市大幅下跌、上市公司市值大幅缩水,平均市盈率一降再降。他们近期的投资方向也从之前的PE投资为主转变为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参股或直接收购上市公司,更高效地对接资本市场。”

资本运作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传媒业 资本运作 战略

[基金项目]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3AXW006)

传媒业一方面作为创意性行业,风险极大,需要通过金融支持(如VC等)和相关的金融安排,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创始人获取巨大的回报,以更好地支持和鼓励这些创新行为,因此,天然地能和金融业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传媒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需要和金融业相结合。

一、互联网企业是传媒与金融结合的最大受益者

1.互联网投资和市值大幅度增长。

(1)互联网投资从2001年的约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0.9亿美元,9年的时间增长了40多倍,复合增长率高达50.69%。

(2)互联网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从2000年 4.2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中期的近1462亿美元,在短短的11年内增长了347倍多,复合增长率超过70%,是中国GDP平均增速的5倍以上。

(3)互联网业务不断深化。互联网业务开始从门户到搜索,从网游到移动增值,从视频到社交,乃至方兴未艾的团购、微博。

2.互联网企业上市的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999年到2002年。1999年,中华网是第一只互联网中概股,在纳斯达克登陆,已于2011年10月5日申请破产保护。第一个阶段的代表企业主要有中华网、新浪、网易、搜狐,新浪、网易和搜狐已经成长为中国主要的门户网站。

第二个阶段为2003年到2006年,在互联网泡沫散去之后,2003年12月携程网的上市再次开启大量互联网上市的梦想,在这个期间上市的代表企业主要是盛大、腾讯、百度,其中,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融资1.09亿美元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IPO融资记录。

第三个阶段为2007年到2009年,这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企业是阿里巴巴和巨人。在该阶段,百度股价冲破300美元大关,成为中国概念股在纳斯达克第一家迈入百亿美元市值规模的公司;2009年,畅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分拆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市值折合约300亿美元,也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超过300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

第四个阶段为2010年,代表企业主要是麦考林、当当网、优酷,在这个阶段,电子商务与视频网站成为主流,同时垂直门户网站搜房与易车网也在美国上市,多元业务模式开始盛行。

第五个阶段为2011年,代表企业为奇虎360。

二、媒体金融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新媒体业自发展开始就和金融密不可分,从早期的风险投资的进入,中期的多轮融资支持以及成功的上市,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金融业的巨大支持。目前,传统传媒业尤其是出版业近几年进入上市密集期。

1.传媒企业海内外上市基本情况。

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传媒类企业主要有42家,在国内上市的传媒类企业主要有36家,具体见表1和表2。

2.我国传媒企业上市情况分析。

(1)新媒体主要在海外上市。新媒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作为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媒体创新,风险较大,资金需求也很大,在国内资本市场不能提供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多采取在海外上市的方式来实现直接融资,主要是在纳斯达克、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

(2)新媒体多是经过多轮融资之后上市的。新媒体发展的时间时间较短,资金需求量大,但是由于多是创新型企业,在上市前,多是经过了风险投资和多轮融资之后在海外上市的,因此,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

(3)海外上市的传媒企业主要是通过VIE结构安排上市的。所谓“VIE结构”,是指“协议控制”的方式,通常是境外注册的上市公司和在境内进行运营业务的实体相分离,上市公司是境外公司,而境外公司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业务实体。

采用这种结构上市的中国公司,最初大多数是互联网企业,比如新浪、百度,其目的是为了符合工信部(MIIT)和新闻出版总署(GAPP)对提供“互联网增值业务”的相关规定。中国互联网公司大多因为接受境外融资而成为“外资公司”,但很多牌照只能由内资公司持有,MIIT就明确规定ICP是内资公司才能拥有的,所以这些公司往往成立由内地自然人控股的内资公司持有经营牌照,用另外的合约来规定持有牌照的内资公司与外资公司的关系。后来这一结构被推而广之,应用许多非互联网赴美上市的公司中。

但是随着国家对采取“VIE结构”的上市方式的控制更趋严格,更多的传媒企业将采取在国内上市的方式上市,这也为人民币基金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

(4)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传统媒体主要在国内上市。由于传媒媒体多具备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为国家严格控制行业,所以多采取在国内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且绝大多数采取的是借壳上市的方式。

(5)上市的传媒企业发展速度更快。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上市后的传媒企业的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没上市的传媒企业,如新媒体的代表腾讯控股2011年上半年的总收入为人民币130.8亿元,同比增长47.0%,净利润为人民币52.3亿元,同比增长40.0%。

(6)上市的传媒企业已经具备了很大的规模。截止到2011年8月底,42家海外主要上市的传媒企业的市值为1603.1亿美元,平均每家市值为38.17亿美元;36家国内主要上市的传媒企业的市值为2158.52亿元,平均每家市值为59.96亿元。

海外上市传媒企业的总市值以及平均市值远远大于国内上市的传媒企业,此外,国外上市的单个传媒企业的市值相差悬殊,如最高的腾讯(519.1亿美元)是最低的联游游戏(0.1亿美元)的5191倍,而国内上市的单个传媒企业的市值相差不大,市值最高的中南传媒(166.31亿元)是最低的天舟文化(15.53亿元)的10.71倍。

(7)上市不仅给传媒企业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科学的企业制度和规范化的管理。传统媒体由于长期的非市场化状态,不仅受管制,而且多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式,不仅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而且管理落后,更是缺乏有效的直接融资通道。但是传媒企业在上市之后,通过倒逼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传媒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提升管理水平。

三、国内传媒企业投资主体

目前,对国内传媒企业进行投资的不仅有以中央和各省的国有资产主导的文化产业基金,还有国外的知名投资公司,更有大量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1.国际知名的投资公司主要有IDG、MIH、摩根大通、高盛等。

(1)IDG资本。成立于1992年,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IDG资本已成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领先者,管理总金额达25亿美元的风险基金。目前已经在中国投资了100多个优秀的创业公司,包括携程、百度、搜狐、腾讯、金蝶等公司,已有30多家所司公开上市或并购。

(2)MIH集团(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MIH 公司是在美国NASDAQ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市场的上市公司,从2001年到2002年,在互联网产业最低迷的时候,MIH先后从电讯盈科、 IDG和腾讯主要创始人手中购得腾讯46.5%的股权,成为腾讯最大的单一股东,也成为MIH集团在海外迄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除了投资腾讯,MIH还持有北青传媒10%的股份,体坛传媒30%的股份。

(3)摩根大通。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大通计划成立一个新基金,对互联网和数字媒体公司进行投资。预计融资5亿美元至7.5亿美元。在大约2个星期前。

(4)高盛。高盛投资的主要有分众传媒、华视传媒和搜房网。

2.国有资产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基金。

(1)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财政部、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4家共同发起设立,历经3年多筹划和准备,目标总规模将高达200亿元人民币。

(2)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009年4月,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审批,基金规模50亿元人民币,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获得备案通过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基金的主要发起方及出资方,包括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控股的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下属的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大众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上海大众集团资本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招商局中国基金下属的深圳天正投资有限公司、宽带资本等机构。

(3)湖南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010年12月22日,总规模达30亿元的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在长沙正式成立,这是湖南省第一只文化旅游产业引导基金。湖南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是湖南省联合达晨创投、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该基金采取定向私募运作模式募集,进行为期10年的封闭式管理。基金计划总规模为30亿元,三年内按3:4:3的比例分期到位,首期9亿元。

(4)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投资业务的专业公司,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于2008年6月设立。中信产业基金目前管理的第一支人民币基金――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90亿元人民币。

(5)建银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中国建设银行成立“建银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该基金规模为20亿元,投资范围涵盖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等受到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潜力巨大的文化创意产业。

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主要有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鼎晖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凯鹏华盈中国基金、经纬创投中国基金等。

四、媒体金融业未来新趋势

1.私有化退市成风。

2011年以来,大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股价低迷,被腰斩的个股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一大批沦为一两美元的“垃圾股”,面临被摘牌的悲惨境地。在这种背景下,很多中概股开始私有化。

根据罗仕证券有限公司的统计显示,不包括被强制摘牌的企业,2011年在美已经或正在通过私有化交易退市的中国企业股本总额为78亿美元,其中已经被管理层、战略收购财团和私募股权基金等买断的中概股股本总规模达到35亿美元,此外还有43亿美元的此类交易正在进入被收购或托管程序。据投中集团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2月,已经有同济堂、康鹏化学、中消安、盛大网络、环球雅思、亚信联创、中房信、国人通信等超过25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正在执行或已经完成“私有化”交易。

私有化的主要类型有五种:一是公司市值被严重低估,导致融资困难;二是为到估值更高的国内市场重新上市,如盛大游戏等;三是上市公司身份不利于长期战略的实施;四是为了套现而实现的私有化;五是由于战略合并而私有化退市,如优酷网和土豆网合并后,土豆网实现私有化退市。

2.互联网企业国内上市将多。

随着我国国内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市场规模大,上市公司数量多,股民相对成熟,承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潜力大、但盈利能力弱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上市,尤其是在创业板市场上上市,如乐视网等等。

3.互联网金融。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以“善融商务”正式进军电子商务业,GOOGLE给广告主提供贷款,亚马逊和阿里系也都给其第三方卖家提供信贷业务,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正准备进入信贷业务领域,这些新的发展趋势说明互联网业、金融业和电子商务业之间的界线日渐模糊,行业融合日渐深入,已经形成新的“互联网金融业”蓝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拓展金融业的边界和市场,实现之前不能实现的用户需求,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来激发和拓展用户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用户的时间,为用户带来价值增值服务。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在市场模式方面,网络经济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即同时面向广告主和用户,这样就可以通过搭建平台形成自身的生态系统;在平台实际运作方面,网络经济具有边际成本趋向于零的显著特点,这样互联网企业就可以搭建巨型平台来吸引大量的用户和商家。

(1)互联网企业不仅具备先进的技术而且已经有巨量的现金储备。互联网企业以用户和市场为导向,以平台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不仅搭建了巨型平台,而且作为高技术企业,企业规模大,利润率很高,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现金。

国外发达国家的新媒体具备了开展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基础。谷歌201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为141亿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为21.8亿美元,销售收入利润率高达15.46%;截至2011年12月31日,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有价证券的总额为446亿美元;目前Google搜索广告客户多达100万,多为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且对资金的需求旺盛。亚马逊2012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来自电子产品和其它日用商品的销售额为8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8%;2010年全年净销售额为480.8亿美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为6.31亿美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现金等为3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反观我国,百度、腾讯和阿里系也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百度2012年第二季度总营收为人民币54.56亿元,同比增长59.8%;度净利润为人民币27.70亿元,同比增长69.6%;活跃网络营销客户数量约为35.2万家,同比增长18.1%;来自每家网络营销客户的平均营收约为人民币1.55万元,同期增长34.8%;截至2011年12月31日,百度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值为人民币141.79亿元。腾讯2012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201.751亿元,同比增长54.3%;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4.198亿元,同比增长79.0%;期内盈利为人民币60.729亿元,同比增长16.2%;销售收入利润率高达30.1%;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的财务资源净额为人民币176.670亿元。

至于阿里系更是领跑互联网金融业,阿里系主要通过其旗下的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和天猫三个平台为其会员分别提供订单贷款、信用贷款两项服务,金额控制在100万元以内。相关数据显示,阿里金融从2010年自营小额贷款业务以来累计发放280亿元贷款,其服务的客户超过13万家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仅仅2012年上半年,就提高高达130亿元的贷款。

虽然互联网企业在金融业方面的业务发展顺利,但和几大国有银行的规模、资金、实力等相比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2083亿元、1694.39亿元、1303.19亿元、1220亿元、507.35亿元。

(2)互联网金融的三种主要模式。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传统金融业务的在线化、基于电子商务、广告等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模式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

首先,传统金融业务的在线化,这种模式主要包括网络银行、网上支付、手机银行和手机支付等。传统金融业务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可以大幅度地降低顾客在传统银行机构实体店的排队时间,为顾客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同时由于在线化金融业务的收费标准远远低于实体店的收费标准,也为顾客节省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也可以大量降低实体店的服务数量,大大降低传统金融机构的成本。综上所述,传统金融机构通过传统金融业务的在线化,大大提升了效率,不仅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让渡价值,也为顾客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务,极大地提升了顾客满意度。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用户分别为1.91亿和1.87亿,渗透率分别为35.50%和34.76%;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在线支付的网民规模为4440万人,渗透率为11.44%。在建行手机银行与瀚银科技联合举办的“手机刷一刷,奔驰Smart开回家”活动中,参与者近400万人,并创下11.48万人次的单日用户参与纪录, 3个月中,建行手机银行日均交易量为88.56万笔,大大提升了手机银行交易的活跃度。

其次是基于电子商务、广告等平台的互联网金融生态圈。2011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83919亿元,广告收入规模为3125.55亿元。目前,传统零售业正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彻底的升级和改造成电子商务业,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6万亿,同比增长33%,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9万亿,同比增长29%。淘宝网的2011年单日成交额最高高达43.8亿元,超过北京和上海的单日零售业销售额之和,同比增长200%;2011年手机淘宝的全年成交额高达108亿元,同比增长500%。在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方面,2011年主要上市公司加上淘宝网和谷歌中国的广告收入就高达387.55亿元。

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业和网络媒体的规模巨大,已经搭建了淘宝网、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百度、谷歌中国、腾讯等大型的广告销售平台,围绕这些平台已经形成了信任性强、互动频繁、粘性度高的生态圈,基于这个生态圈基础上形成的互联网金融圈比传统的金融业务产业链条更为安全、紧密和牢固。一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上的交易数据,放贷企业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贷款企业的现金流、业务规模情况,进而能够计算出利润等指标,这样就能大幅度地降低贷款风险,提升风控能力,信贷安全就能更好地得到保障;二是由于围绕这些大平台已经形成了十几万家小企业的生态圈,客户群规模大,寻找和甄选顾客对象的成本很低。当然,一方面由于有些平台企业尚未取得相关金融牌照,不能吸收存款,也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互联网金融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另一方面由于房贷对象多是小企业,也影响了房贷对象的范围选择。

第三是基于新媒体的新金融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搭建互联网金融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多的投资建议,进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来组建巨型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金融业务,例如销售相关基金业务等。目前这种模式尚处于初创期,但是未来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传统金融业务带来重大挑战。

4.孵化器。

目前,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结合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孵化器。主要有李开复先生领衔的创新工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传媒梦工厂等。

这些孵化器和金融的结合主要通过孵化器下设的各类孵化基金的方式来运行,例如,创新工场下设了多支基金,在过去的3年中,孵化并投资了超过50家创业公司,投资总额约为6.158亿美元。

上一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范文 下一篇:资本性支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