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线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13 16:58:36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1

关键词: 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种绿色产业早已被各国各地方政府所重视,很多国家或地方政府甚至于将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纵观国内很多城市旅游产业的推广只要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机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100周年大典,武汉作为打响辛亥第一枪的“首义之城”迎来了全体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关注,辛亥百年对于武汉,如同奥运于北京,世博于上海,亚运于广州,是城市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得益于此次百年大典的举办,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的建设得到了省市甚至于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几乎所有有关首义的旅游资源都得到了很好的整建与扩建,同时为纪念辛亥百年也新建了一批纪念建筑,可以说打造出若干条长效首义精品旅游线路有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和舆论环境,而实际上在此次百年大典前,辛亥首义旅游资源因为各种原因保护状态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打造出若干条首义精品旅游线路并将其长效化,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革命遗址,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育功效。

一.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现状

1、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概况

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武汉市区内有为数众多的首义革命遗址和遗迹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为举好此次百年大典,整建、新建与首义相关的革命历史遗址有30处之多,遍布三镇,如广为人知的鄂军都督府-俗称红楼(下称为红楼)、“起义门”、辛亥首义烈士祠、孙中山辛亥铜像、黎元洪墓等。在这30处遗址遗迹中,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红楼;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即辛亥革命发难处——工程营旧址、起义门、楚望械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汉口孙中山铜像。同时,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还斥巨资修建了首义文化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碑、中山舰博物馆、楚望台遗址公园等辛亥革命纪念性景观工程。这样一些遗址、遗迹、纪念建筑都是武汉打造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的优势所在。这一个个遗址、遗迹、纪念建筑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百年前辛亥革命那段峥嵘岁月展现在游人眼前。

2.武汉辛亥首义旅游资源特点

辛亥革命遗址遗迹虽然在武汉三镇都有分布,但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武昌。其中最具历史文物价值的保护单位,是红楼,其次是工程营旧址、起义门、楚望械库等遗址遗迹,这些地方要么是当年辛亥革命的指挥中心,要么是起义的阵地,要么埋葬着烈士遗骨。同时为纪念辛亥首义百年所新建的景观建筑也都在武昌,相对比较集中,而且武汉政府还重点打造了以首义广场为核心的首义文化区,这些客观条件为依托武昌古城为平台,以辛亥革命为主线,充分整合辖区内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出若干条凸显“首义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操作性。

二.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初探

为保证首义旅游线路能广为各地游客熟悉,进而提高首义旅游线路的美誉度,成为精品旅游线路,因此在线路的设计上,应着眼于实际可操作性和游客的便利性,着重将武昌区内辛亥首义旅游资源“捆绑”起来,形成各类主题式的辛亥首义特色旅游线路,并和旅游区内户部巷美食街、胭脂风情街、昙华林民俗街等资源串联起来,在强调主题的情况下尽力将线路的设置做横向性的扩张,一方面既丰富了“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让游客从更多侧面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年代的世井百情。这样做的好处也能夯实辛亥首义旅游线路的深度,为该条线路的精品化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推出短线、中线、长线等立体多元的首义文化旅游线路,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以武汉旅游业为主联合与当年辛亥革命有关系的一些城市共同打造出若干条辛亥首义历史场景之旅。当然作为扩展我市旅游资源深度,发展我市旅游经济,我们目前的重点还是放在打造出若干条辛亥首义精品旅游线路。

1.辛亥首义革命之旅

本条旅游线路以展现当年革命风云为主,力图通过将当年首义革命重要的场所对游客做一全景式展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因此本旅游线路务必包含红楼、首义文化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碑、起义门、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首义烈士祠等旅游景点,同时在这些展览场馆中还应多陈列与辛亥革命有关的革命文物、烈士的遗物等实物,在讲解上则力图于还原真实的首义革命事件,而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手段为游客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实场景,在加上配合实物的讲解方式更能让游客领略到当年革命风云的变幻和革命成功的艰辛。此线路以教育和感怀为主要目的,需要游客集中精神配合导游人员的讲解,因此线路不宜用时太长,以一日游短线为好。

2.辛亥首义楚风文化之旅

为体现出首义文化特色,本线路在设计上应与黄鹤楼公园联姻,除上述景点外还包含黄鹤楼公园各景点,同时讲解的重点侧重于介绍当年楚地民情,进而烘托出辛亥首义爆发的社会背景,为游客分析首义革命产生的缘由提供材料支撑。此线路既可打造成短线也可根据需要打造成二日游中线。此线路在第二天就可进入休闲之旅,游客可放松心情去感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江南第一名楼的诗情画意,还可以登楼去领略“大江东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豪迈气慨,

3.辛亥首义风情之旅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2

摘要:本文在总结中国地铁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创新基础上,以北京传统模式、上海管制模式、广州一体模式为案例,深入分析不同发展模式的特征,结合公共经济学和规制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地铁体制改革的方向:“小业主大社会”,政府层面成立大都市交通管理局或地铁工程局,负责规划、投资、建设和监管;地铁公司主要承担营运和管理,并形成竞争市场;培育和扩大咨询机构,为业主提供技术和各种咨询服务。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体制

地铁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期和回收期长,但生命周期长(百年隧道)、边际成本低等特点,地铁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一定生产力(技术进步)条件下在项目管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中国40多年,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实践证明,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工期和质量控制,进而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投资多元化的今天,快速城市化(现在39%,2050年将达到75%)和大规模轨道交通投资(中国“十一五”期间约5000亿元)的背景下,落实以人为本、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多、快、好、省”为目标,新建城市如何构建管理体制,区域中心城市或一线城市(京、沪、穗等)如何深化和完善现有管理模式,以适应高强度、网络化建设的需要,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探索。

1、中国地铁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创新

40多年来,中国地铁管理体制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教训,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基本符合中国具体实践和充满地域特色的管理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广州模式。管理体制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和改革开放政策,地铁功能定位的认识和深化以及各地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

1.1北京模式(传统模式)

北京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地铁建设的缩影。1965年开始建设1号线,目前营运线路110多公里,包括1号线(1969年建成)、环线(1984)、复八线(1999)、13号线城铁(2002)、八通线(2003)等线路,正在建设4、5、9、10号线和奥运支线,规划建设机场线,预计到2008年建成300公里,远期规划1000多公里。北京模式从2001年前传统的指挥部制、地下铁道总公司到2002年初的体制改革: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与资金),下设北京地铁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和北京地铁营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营运);2003年11月,改制成立北京市城市设施投资公司(规划和投资)、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和北京地铁营运有限公司(营运),以及投资公司控股的项目公司如城铁公司、八通公司、9号线项目公司、10号项目公司、京港铁路公司(4号线PPP公司,30年特许经营权)等。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三大公司(正局级)的监管。北京地铁建设和营运管理总人数约13,000人,日均客流量约160万人次,实现低票价政策,政府财政补贴占营运成本的40%左右。

1.2上海模式(管制模式)

上海地铁筹建处成立于1958年,1988年成立地铁工程指挥部,1993年成立上海地铁总公司。地铁1号线(1990-1995)政府委托上海久事公司负责投资和信贷,地铁指挥部负责协调,地铁总公司负责建设与营运。2号线(1994-1999)按照市区两级财政、两级事权,沿线各区负责动迁与车站土建(折价入股,占总投资1/3)。地铁建设公司负责建设,营运公司负责营运。目前已经建成1、2号线、明珠线、莘闵线,营运里程约12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30公里),正在建设M8线(杨浦线)、R9线(申松线)、6、7号线、既有线延伸线等十多条线,预计到2010年建成400公里线路,远期规划810公里。管理模式从传统的上海地铁总公司到地铁建设公司、上海地铁营运公司。2000年4月形成了投资、建设、营运、监管“四分开”模式,上海申通集团公司(投资)、多家建设单位如上海地铁建设管理公司、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发展有限公司(明珠线建设)、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磁浮建设与营运)及久创建设管理公司(建设)、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公司(建设),申松线、上海港铁公司等9家项目公司(代建制),多家营运机构如上海地铁营运公司(营运)、上海现代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营运),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监管)。四分开体制不断进行完善,2004年6月和2005年7月,上海地铁建设公司和上海地铁营运公司先后归并到申通集团旗下,更名申通地铁集团,下设建设事业部、总体规划部、投资策划部、机电事业部、工程合约部以及11个项目公司,负责规划、投资、建设和大部分营运。

目前现有建设与营运人数约10,000人,日均客流量约180万人次,实行计程中等票价政策,营运收入(含资源开发)与营运成本持平,略有盈余。

1.3广州模式(一体化模式)

广州地铁筹建于60年代初期,1990年成立地铁指挥部,1992年成立地下铁道总公司,1997年1号线首期开通,成立地铁营运公司。1999年探索体制改革,取消指挥部,实现事业部制的一体化管理,在地铁总公司内设建设事业总部、营运总部、财务总部、企业管理总部、资源开发总部等,以及附属公司和设计院,实现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目前营运1号线、2号线、3、4号线首期,线路里程约110公里,正在建设3、4、5、6、8号线和广佛等线路,预计到2010年建成255公里,远期规划约717公里。

现在建设与营运总人数约7000人,日客流量约100万人次,实行计程中等票价政策。在不提折旧的条件下,营运收入(含资源开发)与营运成本持平,略有盈余。

1.4国内其他城市模式

其他城市由于处于建设初期,往往只有建成一条线,没有形成网络,大都采用类似广州模式或指挥部形式,如南京、重庆、武汉、长春、大连、沈阳、杭州、成都、哈尔滨等。天津有地铁公司(负责地铁建设与营运)及滨海线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滨海轻轨线建设与营运)。深圳探索新模式,现在形成深圳地铁公司、3号线建设投资管理公司、深港4号线项目公司等。

2、不同管理体制的特征分析

北京模式:脱胎于计划经济,基本属于“大业主小社会”类型。2001年前的体制特点:“国有独资、政企不分;建设与营运合一,高度集中;执行低票价政策,营运亏损政府补贴”。2002年后,投资、建设与营运三个公司平级,通过合同契约关系负责相应事务,相对分离的模式确保了社会公平,但是由于存在相互协调与沟通,效率受到一定影响,如复八线10年才建成。目前,对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探索,全国首条地铁线路(4号线)实现PPP管理模式。2002年后的体制改革后效率明显提高,为2008年建成约300公里线路提供了体制保证。

上海模式:从高度集中到“四分开”再到政府管制模式。2000年改革的四分开的特点是“政企分开、产权清晰、出资人到位,投融资良性循环、契约经济关系、项目管理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虽然该模式脱胎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基本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目前形成了多家建设单位和营运机构的竞争市场,项目公司实行“小业主大社会”模式。开创了中国地铁股票(申通地铁)上市的先河,为市场化融资作了有益的探索。目前管理体制已经基本适应多条线路齐头并进,高强度网络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广州模式:学习与引进香港模式,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模式,内部实行事业部制和派驻制度,这样各种资源得到了整合,提高了内部协调效率,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司派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监督和执行,但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运效率(香港地铁采用审慎的商业原则,通过地铁股票上市,引入市场监督,确保营运效率)。政府投资为主、信贷为辅的投资模式使建设资金得到保证,利用科技进步和政府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了建设项目的如期或提前完成。广州模式属于“中业主中社会”模式。广州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引进各种先进技术(高速地铁、线性电机列车等)并消化吸收和改进提高,而且单位造价呈下降趋势,为我国机电装备现代化和国产化开创了先河。目前管理体制基本适应多项目网络化建设的要求。

3、理论基础:

3.1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应该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其定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定位偏差或认识不足是限制轨道交通发展的根本原因。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属于城市公共交通类别,主要服务于大城市范围内部核心区(如地铁)或核心区与卫星城、卫星城之间(如轻轨)居民出行。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模式之一,它具有功能的公共性和效益的外部性。按经营性分类,属于准经营性范畴,由于轨道交通所产生的外部效益(社会效益,如出行时间节省、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等)占50%以上,不能内生化,因此仅仅靠轨道交通的票务收入不能弥补高投入的建设成本,而造成营运政策性亏损。

3.2经济学原理

轨道交通可以分为基础建设(A)和营运(B)两大部分,他们分别适用于公共经济学和规制经济学。作为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如隧道、建筑物和构筑物等(A部分),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理应有政府财政或税收支付,因为受益者是城市居民或纳税人。作为国有固定资产,只有有效运作(如投入营运)才能发挥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规制经济学原理,市场经济通过有效竞争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因此有必要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通过市场选择,政府与营运机构建立契约关系,政府象征性地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如新加坡政府只收取1新元年费),为大众购买快捷、安全和准点的优质运输服务。由于轨道交通是准公益性垄断性行业,通过特许经营服务协议(如30年),由营运机构负责轨道以上的车辆等机电设备的投入及其维护、更新等(B部分)。(新加坡政府还扣减若干年的机电设备折旧作为A部分,以减轻营运机构的资金压力,目前运营效率居世界领先水平)

4.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管理体制值得借鉴:香港实行地铁规划、建设、营运和资源开发一体化模式,2005年利润达84亿港元(其中物业收入占1/3)。目前,九广铁路公司并入地铁公司,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竞争力。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负责规划与建设,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和新加坡捷运公司(SBS)负责营运;日韩政府负责规划与建设,多家营运公司负责营运(含国铁和私铁);台北市(或高雄市)捷运工程局负责规划与建设,地铁公司负责营运,高雄地铁采用公私合营形式(PPP模式);欧美国家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负责规划与建设(资金50%来自联邦政府),地铁公司负责营运。

许多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电汽车为主体,多种交通模式有效衔接的立体网络化交通系统,适应投资多元化格局,实现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高效、优质、服务大众和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在体制和机制上深化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政企分开、责任明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基本原则,逐步构建“小业主大社会”地铁管理体系,以适应大规模地铁建设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必然要求。政府、企业和咨询机构的分工大体如下:

4.1政府成立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或地铁工程局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世界百年来的宝贵经验,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及其复杂性和投入巨大,而影响范围和深度非一般城市基础设施可比,通过对轨道交通建设与营运规律性的认识,结合国内外实践,有必要成立大都市公共交通管理局或地铁工程局,取消指挥部制,如台北捷运工程局、新加坡陆上交通管理局、纽约大都市公共交通局、香港环境运输与工务局等,负责大公交(含常规公交)的规划、投资、建设、监管。具体包括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资金筹措,招投标管理、建设管理;制定政策法规、特许经营规则、质量安全标准及其考核办法;组织票价听证,保障大众权益;强化承包商、供应商资质管理,扶植和培育有效竞争市场等。

4.2、企业特许经营营运线路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建设期实行“小业主大社会”的项目公司制(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建立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独立法人,承担经营责任和市场风险;营运初期通过契约关系由独家营运,后期每个城市至少形成两家营运机构,如新加坡地铁公司(SMRT)和新捷运公司(SBS),上海地铁营运公司和上海现代轨道交通营运公司。地铁公司以轨道交通运营为主,多种经营服务(如经营巴士、出租车业务、广告、通讯租赁等提供公共服务及技术输出等)。内部形成有效的执行与激励机制,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提高营运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

4.3、咨询机构为业主提供技术和服务

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机构、技术咨询公司、投资顾问、法律顾问等,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为业主提供各种业务的技术服务和技术保障。

中国地铁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由于各地发展不平衡,建议分类引导,逐步推进。在市场经济发育好、法制环境完善的上海、广州等城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现有体制改革。北京要深化地铁国有企业改革,上海要吸收一体化的优点,提高协调效率;广州要培育多家营运机构,提高营运效率;对建成一条线的城市,在实施建设规划项目的同时,要培育营运机构,形成竞争态势,提高服务水平;对于规划建设城市,根据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包括咨询、外包、服务、中介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强势程度,构建小业主大社会的框架(如苏州)。

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地铁管理体制改革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实力强、高福利、低速度(3-5公里/每年)、长期政府补贴的“国有国营”管理制度;又不能脱离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各地具体实践,真正形成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的经营管理机制,多家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和项目收益与政府财力相结合的偿债机制,最终实现中国轨道交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松伟,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思考,《城市轨道交通首届中青年专家论坛文集》,2002年,兵器工业出版社

2、王灏、高明,地铁投融资与管理运营的思路及建议,《中国投资》2003年第11期

3、宋孝均,探索上海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轨道交通与营运管理研讨会》,2002.6

4、陈志俊、柯荣住,中国地铁体制的失误及其改革,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8-06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3

关键词:金融服务创新;供应链;新形势

课题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A2FC356)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30日

在全球范围内,受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经历着起伏与动荡,并且不断加剧着各层面的矛盾。在金融危机预警方面,全球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需要对金融进行创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国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面临众多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余威依然在持续。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供应链金融的含义,总结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础,同时创新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措施。

一、新形势下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含义,由于出发点和角度的不同,学术界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其中比较典型的观点主要包括:(1)基于物流金融的角度,该观点在整合物流与金融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服务类型,进而为流通领域提供服务;(2)基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该观点认为供应链金融主要服务于产业供应链上的企业,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通过协作,在银行、企业之间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加强合作;(3)基于供应链融资的角度,该观点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以商业交易为目的,借助资本融资、现金流等方式对目标进行管理。通过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可知,在确定供应链金融的含义时,需要以供应链为基础,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新的历史形势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明确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和范围。

在新形势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需要将部分生产活动进行外包,这种生产方式虽然能够充分利用分工的优势,但同时带来了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和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核心企业需要对财务供应链加强管理,为了满足这种市场需求,银行业需要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创新,进而催生了供应链金融。从供应链金融的产生过程来看,在界定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需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融资方案,进而为供应链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可以说,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同时推动了银行业的创新。

基于此,可以将供应链金融的含义概括为:在管理整条供应链的基础上,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同时结合产业链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制订融资方案。从本质上说,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融资方案。

二、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础

从供应链金融的含义可知,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金融就是一种创新财务融资的方案,这种方案的理论解释可以分为:一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网络之间,供应链管理就是对链条进行管理,以及利益的连接,通过对不同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的经济形式进行组合。在生产、流通过程中,供应链作为一种网络结构,一般由各种资源信息流构成,而供应链管理则是对供应链中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另一种观点是创新供应链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中,通过强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最终提高经济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解决供应链管理中的资金问题。在创新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学术界认为,供应链金融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受资金的影响和制约,企业无法对运营决策进行优化。对于资金不足的企业来说,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获得相应的融资服务,优化运营决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新的价值。

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物流银行”向“融通仓”过渡;第二个阶段是由“仓单质押”业务向“物流银行”过渡;第三个阶段是从开展“物流银行”业务到提出、实施供应链金融战略。同时,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借助传统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模式,同时综合分析生产贸易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形成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模式,这种融资业务模式一般通过货权质押、保险及公证等结构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掌握货权以及监控资金等,这是一种组合贸易融资方式;另一种模式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融通仓等)。与结构性贸易融资模式相比,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更专注于对整个供应链、交易等进行评估。

另外,在新形势下,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创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并制定实施相应的措施。第一,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方面,多数银行普遍存在后劲不足的现象,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没有提供融资服务,以及融资方案;第二,模式创新缺乏动力。在供应链金融创新方面,银行普遍存在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供应链金融难以成为银行的核心业务;第三,缺乏技术创新。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没有实现同步发展,进而增加了技术创新的难度;第四,需要突破组织创新,当前中间产品成为供应链金融存货的关键,这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并且风险控制较为复杂。

三、创新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措施

在新的历史形式下,创新供应链金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金融行业与物流行业的融合。面对新形势,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创新,主要是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例如,银行与物流相互结合,通常情况下,可以衍生出新的产品:订单融资、保单融资、互联网金融等。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无论是金融行业,还是物流行业,都属于中介服务机构,其中,金融属于付款中介,而物流则是付货中介,两者只是交易的对象不同。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无论交易形式如何,只要保证货物存在就可以完成货物交付活动。

(二)将金融与物流融入电子商务。在提供的服务内容方面,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一方面提供交易平台服务,另一方面提供融资平台服务。因此,电子商务公司在设计网站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网站的融资功能和物流功能。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为了向交易双方提供融资服务,结合电子商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专门的融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物流、电子商务通过相互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衍生出网上交易、网上融资、网下交付等新的业务形态。从某种意义上,电子商务颠覆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双方不再受制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缩短了交易环节,并且买方的真实需求通过碎片化订单得以验证,同时快速交付为快速交易奠定了交易基础。另外,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绕过第三方,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交易,进而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衍生出互联网金融,这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活动相互融合的衍生物,其形式主要表现为网上银行、P2P网络借贷、电商融资等。互联网金融的含义比较宽泛,并且这种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行业的交易成本。在互联网时代,受交易中沉淀资金的影响,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说,通常情况下,也会涉及金融或类金融业务,例如余额宝等,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大数据、小微贷等,为了规避风险,不会出现一次性贷给企业上亿资金的现象。当然,这类非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或类金融业务,需要供应商能够延期回款做基础,并且汇款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半年,有的一两个月。反之,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网络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务形式,以工商银行为例,在全部业务中,网络银行业务占到78%,平均每秒产生6,500笔业务,其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四)线上供应链金融。在网络时代,在线供应链金融成为一种趋势。供应链金融的实质并没有因线上供应链金融而发生改变,但是却颠覆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同时丰富了风险管理技术。线上供应链金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积极发展行业金融、平台金融;其次,提升了放贷速度,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在传统模式下,银行审批企业的放贷,通常情况下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相反,借助在线供应链金融,企业从提出申请到可以放贷,一般只需要四个小时的时间;最后,借助大数据对风险进行管控,有效确保放贷双方信息的对称性。

(五)大宗商品在线交易难度大。在零售行业,B2C模式能够取得成功,但是借助电子交易平台难以对大宗商品进行经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第一,线上交易规模比较小,传统交易模式依然受到买卖双方的青睐;第二,政府对远期合约交易行为进行了限制,进一步削弱了线上交易的吸引力;第三,无论是系统开发,还是运营成本,一般都比较高,这些都增加了线上大宗商品交易的难度;第四,市场竞争激烈,目前从事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约有800家,并且这些企业的交易模式缺乏差异性,同时电商较为分散;第五,电子商务与物流实体相互脱钩,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仓储运输环节比较薄弱;第六,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大额交易,无论是合同,还是结算都较为谨慎;第七,在组织开展大宗商品电子商务活动时,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例如宝钢、鞍钢等。在社会大背景下,电商化应该是大宗商品的主流,为了突破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需要将金融与物流进行结合。

(六)综合考虑影响在线融资业务的因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许多电子商务公司都开设了在线融资业务,在开展这些业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在线融资产品设计与规则、融资客户的信息;二是账户、贷款、保证金等融资管理因素;三是合同、质物清单等货物监管因素;四是进出存、盘点等仓储系统因素;五是多客户、多货主等收费与结算因素;六是企业基本资料、评估报告等征信因素。电子商务公司在开展在线融资业务时,需要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首先在发展策略上,通过物联网技术,给予供应链金融技术支持;其次在组织上,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帮助企业、银行顺利完成风控、绩效任务;最后在制度上,将银行原有的分业管理转变为混业管理,进而实现制度的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砚.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创新研究――以A银行B百货供应链金融电子化创新为例[D].南华大学,2014.

[2]李敏.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研究――基于中小企业融资视角[D].武汉轻工大学,2013.

[3]唐小梅.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探讨――基于广州市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实践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钟莉.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4

技术分析像每种事物一样,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在这中间各种理论不断出现,并且日益完善,使得如今我们拥有了大量的分析理论依据,如波浪理论、循、环周期理论、道氏理论等等。然而有这样一种理论,是大多数人心中都非常清楚,但却难以把握或是能够真正在适合的时机起到指导作用的一种,那便是相反理论。

相反理论缩小到股市中又称股市相反论,其理论主要认为:只有同大多数参与证券投资的人持相反的行动才可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它的出发点基于这样一条原则:证券市场本身并不创造新的价值,尽管有一些分红,但总的来说是没有增值,甚至可以说是减值的。如果行动与大多数投资者的行动相同,那么一定不是获利最大的,因为,不可能多数获利。至于这个理论的核心只有短短几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准确把握共含义的人却实在是少数,这其中也蕴涵着一些投资哲理方面的因素。

类似于道氏理论,这也是一个原理型理论,它只起到投资理念的作用,笔者个人认为它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投资哲理,让人们在投资的总体过程中遵循这样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像指标一样来指导你如何把握短线机会去博一个反弹。因此,相反理论更适用于投资气氛远远重于投机的市场中,特别是用于判断牛熊转化阶段。

举一个贴切的例子,当市场连续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上升势态,并且成交进一步放大,作为投资者是否还要盲目地对后市看多?相反理论虽然不会告诉你具体离场的时间,但是它会让你警惕这种不健康的过分上涨。正如一些资深散户们的经验:当各营业厅门前人头攒动的时候,你别盲目杀进去。尽管他们不是高手,也曾多次被套,并且拿不出一种劝你别去参与或者改为短线参与的正规理论,但也就是这么一种“白话说法”,恰恰说明他们对于相反理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在经历了“血”的教训以后得出的一条准则,是值得我们去重视,去学习的。

看了这个例子,也许不免有人要问:“难道某某股票或者整个市场处于明显的强势涨升阶段中,要我们放着收益不要,马上离场吗?”。倘若谁对相反理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他对该理论的认识是肤浅的,不仅没有正确理解该理论的深层含义,而且在今后的投资中必定会得到惨痛的教训。当市场出现一个次级趋势以上的反转之前,必定会有影响它的因素出现,此时市场的基本面正在发生一种潜在的变化,如2001年下半年市场下跌之初,深层基本面已经蕴涵着“国有股减持”、机构长期投机导致大多数股票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更加严重、部分大机构在2200点以上已经开始减仓等因素,这些因素结合逐渐萎缩的成交量都预示着市场趋势将出现重大的变化。相反理论正是要求投资者在此刻注意分清盲目与审慎,以该理论的内核指导自己对市场的深层基本面做细致的分析,而决非市场放量上扬,深层基本面甚佳的时候,让我们放弃利益不要。该理论的实质与其说是判断市场趋势,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在市场维持了一段时间某种格局以后,注意分析影响市场的各种因素发生了什么样变化,并且判断该变化能否导致当前市场运行趋势的改变。此乃相反理论的更深层含义。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5

关键词:信息分解;信息反应;交易者行为;股市波动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8)09-0048-05

中国的股票市场充分诠释着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信息对于市场的反应与理解。自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先是剧烈下跌,继而持续快速上涨的局面,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普遍关注,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无论是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还是近年流行的金融行为理论,似乎都难以给出合理解释。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股票市场的这一现象,其中又蕴含着什么样的政策含义?本文试从信息分解、交易者行为和市场内生波动相结合的角度予以分析。

一、文献回顾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曾断言,非理易者一律会损失钱财,最终被市场淘汰,因此长期上看,非理易者不会影响资产的价格。由于弗里德曼的这一论断,人们常常把交易者的生存动机和其对证券价格的冲击当作是一回事。反映在政策上,就是把非理易者排除在政策考虑的范围之外。但是实际中发现,政策的效果总是由于非理易者的影响而被扭曲。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交易者行为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呢?这是长期困扰理论界的问题之一。为了讨论的集中,本文重点回顾对非理易者行为研究的进展。

较近期的关于交易者行为研究文献中,有两篇文献影响较大,它们分别是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用代表性偏差和保守主义对投资者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建立的行为模型(BSV);Daniel、Hirshleife和Subramanyam(1997, 1998)基于过度自信和自我归因(biased self-attribution)构建的行为模型(DHS)。但是Fama(1998)指出,BSV模型对长期收益反转的预测没有得到实证支持,DHS的多数预测也被实证否定。他认为,一段时间里市场表现出过度反应,另一段时间表现出反应不足,这两类异常现象相互抵消的结果恰好与有效市场假说吻合,因此Fama主张维持有效市场理论,但他并没有对异常现象的存在本身做出合理的解释。

Kogan、Ross和Wang(2006)用模型分析了非理易者的生存与其对市场产生的价格冲击之间的关系,该模型把交易者分为理易者和非理易者,同时假定交易者无中间消费,结果表明,非理易者能够长期地对价格产生影响,即便是他们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的资产,这种影响依然会存在。当然Kogan、Ross和Wang认为持有不正确信念交易者的存在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行为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但是Fama (2006)通过增加解释变量,成功地缩小了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低于1%),据此,Fama反问这一结果到底说明投资者决策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Daniel和Titman (2006)针对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 (1998)以及Fama (1998)的解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考察了市场对实在信息和非实在信息的反应,结果发现CAPM和conditional-CAPM都不能解释合成发行量效应(composite issuance effect),而行为理论解释则与检验的结果比较一致。Vega (2006)对行为理论和理性结构不确定性理论(rational structural uncertainty)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检验基于私人信息的交易(PIN)、小道消息(SUR)

、媒体报道量(MEDIA)发现价格变动与信息是集中式的还是扩散式的关系密切,而与信息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关系不大。尤其是,Vega认为信息获得的差别并非像DHS把信息分为私人信息和公开信息那样简单,而是与非信息交易者(依靠媒体、分析的报道)和信息交易者(依靠私人信息和小道消息)行动速度有关。Hirshleifer、Subramanyam和Titman (2006)研究指出,非理易者能否获利,取决于他们行动的早晚,率先行动的交易者能够获得盈利,而后行动的交易者则遭受损失。这一研究较为严密地论证了非理易者和理易者的盈利机制,对人们认识交易者行为颇有启发性。

近年来中国研究者对于交易者行为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吴世农、吴超鹏(2005)利用Kahneman和Tversky(1998) 提出的框架依赖偏差(Framing Dependence Bias)观点,采用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数据,对季报盈余信息的变动构造了一个带有盈余惯性(Earning Momentum)的交易策略,表明框架依赖偏差具有较好的解释力;杨春鹏、吴冲锋和陈敏(2005)在DHS投资心理模型基础上,对认知风险和认知期望收益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没有解决和建立认知风险与认知期望收益的具体关系模型”。许年行和吴世农(2007)设计了一个检验我国股市锚定效应的方法,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锚定效应。对近两年中国股市的表现则有不少文献试图予以理论上的解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杨善林、杨模荣、姚禄仕(2006)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价格和价值之间相关性有显著的提高,业绩较差公司股价相对价值偏离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徐爱农(2007)认为“市场投资价值的凸现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2006年的一波大牛市行情”,其理论基础依然是有效市场理论。总起来看,这些文献所得到的结论基本是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非理性成份,但是没有说明为什么交易者总是采取非理性的行为,更不能解释为什么非理却能够获得明显的收益。Wu Zhongqun和Sun Hongxia (2007)分析认为,通过对信息的分解能够解释中国市场的暴涨暴跌问题,但还需更深入的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

以往的研究一般把信息划分为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三类来讨论市场的效率,很明显,这种分类方法是按时间划分的,其缺陷是难以确定具体信息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因为同一时间段内有多种信息相混合。Daniel和Titman (2006)的研究对我们颇具启发性,他们把普通的信息进一步分解为实在型信息和非实在型信息。按照他们的定义,实在型信息是指能够用会计账户反映的公司表现,而非实在型信息是指关于公司未来表现的消息。两类信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显示,非实在型信息对投资者的总预期具有显著的影响。Daniel和Titman以账面值/市值(book-to-market ratio)为对象进行了分解,发现市场的未来收益与过去的非实在型收益和发行量有关,而与过去的实在型收益显著不相关。他们选择账面值/市值作为分解对象的出发点是,该指标常被作为解释被贱卖的公司股票具有高预期收益的证据。Daniel和Titman强调,他们没有发现任何过去实在信息与未来收益有关的证据,而发现过去的非实在信息与未来收益强负相关。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以账面/市值为主要变量分析市场的总体状态存在严重缺陷,因为对市场具有根本影响的因素如利率、市场指数等未被该变量所涵盖。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接受Daniel和Titman的关于实在型信息和非实在型信息分离的基本设想,但是同时对两类信息重新进行定义,并对相应变量的构造提出新方案。本文定义实在型信息为与内在价值相关而与交易者行为心理无关的信息,它反映的是资产内在价值;非实在型信息为与交易者行为心理相关而与资产的内在价值无关的信息,它来自于对市场价格的观望,反映的是投资者博弈心理。本研究尝试把纯粹的交易者博弈与资产的内在价值分离开,即假定资产的价格除了与其内在价值有关,还受交易者的博弈心理影响。进一步,本文认为资产的内在价值由利率、公司的业绩决定,可以用利率与市盈率的相对关系来体现。相比之下,交易者的博弈心理要复杂得多,任何可能对市场行情产生影响的信息都有可能影响交易者的心理。本文认为,既然各种因素都是通过对市场行情的影响而对交易者心理发生作用,那么可以用市场行情反映非实在型信息。

根据以上分析,在中国的现行利率制度下,我们选择金融机构的居民存款利率作为参照利率,同时我们注意到,市盈率包含了公司业绩和市场价格双重因素,这样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新的变量来反映实在型信息,式中代表市盈率的倒数,下标代表时期, 代表时期的无风险收益率,上标代表实在型信息,代表对资产内在价值的预期。这里,市盈率 被定义为股票市场价格 与其名义收益的比率,即。于是我们可以用 作为衡量资产内在价值的标准,当 低于合理的水平时,说明市场处于过度乐观状态,当 高于合理水平时,说明市场处于过度悲观状态。

根据利率理论,我们把利率定义为单位资本的收益,即 。对于交易者而言,他应该在存款和购买股票之间进行取舍。对市盈率取倒数,我们得到投资股票的资本的单位收益,即 ,假定持有期为1年,那么理论上市场的均衡点在 ①, 这里代表风险调整。但是由于市场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实际的均衡点代表的是预期水平的均衡,即股票投资的预期收益率等于存款的预期收益率,于是有:

式中下标表示时期,上标表示预期。等式(1)表明,投资于股票的预期资本收益率应当与经过风险调整的存款的预期收益率相等,但是由于预期的存在,使得利率和市盈率的对应关系变得不确定,即相同的利率可以对应多个市盈率值,其原理如图2所示。

图2中,虚杠线TU表示由实在型信息决定的当前股票收益率,虚点线SAB表示当前利率决定的名义存款收益率,虚点线SV表示预期的存款收益率,实线SDCW表示附加风险溢价的预期存款收益率,点划线YDA表示基于实在型信息的股票投资预期收益率,点划线XCB表示考虑非实在型信息在内的股票投资预期收益率。该图表明,在给定利率的情况下,股票的价格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波动(图中阴影部分显示的区间DB),与此同时,股票投资的收益率也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波动(图中阴影部分显示的区间AC)。这些说明,非实在型信息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投资的收益率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而基于实在型信息的理性预期解释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对于非实在型预期,目前没有人明确提出它的形成机制,这直接影响了讨论的深度和政策价值。

对于一般的股票市场,实时公布的市场信息包含了实在型信息和非实在型信息,其中股票的行情(变量为市场变动的速率)可视为非实在型信息,而股票的相对收益率可视为实在型信息,普通交易者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两类信息来决定自己的策略。之所以把行情作为非实在型信息处理,是因为行情不直接与资产的内在价值相联系,交易者观察价格变动的目的在于猜测其他交易者可能采取的行动,进而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是估算资产的实际收益率;与此相反,相对收益率代表公司的内在价值,因此作为实在型信息处理。由于实在型信息与资产的内在价值存在确定性关系,必然及时被反映到价格中,因此价格的瞬时波动由实在型信息决定,而较长时间段的价格走势由非实在型信息决定。据此,本文构造非实在型信息的显示变量 ,其中 代表对市场行情的预期。投资者根据股票的当前相对收益率很容易计算出投资股票是否合算,但是,投资者并不完全根据收益率决策,他要对未来做出估计。于是可以进一步定义,如果投资者仅仅根据股票的相对收益率进行预期而不考虑市场价格的变动,那么他所做出的预期称作基于实在信息的预期;如果投资者只考虑市场价格变动引起的收益变化的可能性,则称为基于非实在型信息的预期。

对于实在型信息,交易者很容易计算出它带来的收益率,因此实在型信息对所有投资者具有一致的影响,而非实在型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则因人而异。但是从市场总体情况看,非实在型信息对投资者行为产生的效应仍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所有的投资者都会观察市场的动向,其依据都是实时的市场价格。很明显,市场回报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市场继续攀升的推进力量,市场具有自加速能力,与此相伴随,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在逐步下降,也具有自加速能力。这是由于投资者观察市场的价格变化之后,根据对市场收益的预期决定投资。任何交易者都知道,只有抢先行动才能获得超额回报,于是一旦判断出市场的走势,交易者就会采取行动。但是由于不同的交易者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出现同时行动的情况,而是呈现渐次行动的特征。按照D. Hirshleifer et al. (2006)的分析,具有信息优势的交易者先行动,其他相对处于信息劣势的交易者通过观察价格的变动决定自己的行动。假定市场收益 为随机变量且均值为零,在时期1和时期2市场价格分别为和,那么投资者的预期可以表达为②。这意味着投资者通过观测市场价格来确定自己的预期,率先行动的投资者引起价格变化,后续行动的投资者发现价格已经发生变化就会跟进,由此造成价格呈现随时间的趋势性变化。于是我们可以建立市场自加速模型和交易者风险意识下降模型如下:

式中 代表市场行情变化,代表市场行情变化的速度,下标表示时期,为不可测量的随机变化量。公式(2)表明,当市场加速趋势时,市场价格就会不断上涨;当时,市场价格就会不断下降。现实中,当长期处于停滞时,股市发展方向和交易者心理将发生逆转,于是可能出现一个加速的反方向发展过程,这样市场的涨跌轨迹形成近似 型的曲线。一般情况下,在股票市场的暴涨后,由于市场实际情况逐渐明朗,过高的预期必然渐渐消散,于是逆转不可避免,在回落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震荡下落的局面,这是交易者的博弈策略所致,因此一个较长时间的“牛市”过后,一个较长时间的“熊市”会逐渐形成,最终往往形成超跌。公式(3)中,代表

时期的风险厌恶系数,为风险厌恶系数的变化率。

假定市场由理性和非理性投资者组成。不论哪一类投资者,都以预期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差别仅在于决策变量的选择不同。比如理性投资者能够及时正确地解读信息,而非理性投资者则不能及时正确地解读信息。这样无论是理性或是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都服从如下的等式关系:

式中下标代表时期,上标箭头代表矢量,暗示总预期服从实在型预期和非实在型预期的矢量加法,

为投资者的总预期回报率,为股票内在价值的预期, 为对市场行情的预期,我们以市场行情变动所产生的价差回报(通常称资本利得)预期来表示。该式说明,投资者的预期可以分解为由资产内在价值决定的实在型预期和由市场行情所传递的非实在信息决定的非实在型预期。从这一分解结果可以直接作出如下推论:在基本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由于预期的行情变化,也会使投资者(包括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调整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在投资者预期的影响下,市场会发生如下的行情加速过程:

上式表明,如果 ,市场行情将开始一个加速上涨的过程,相反,如果,则市场开始一个加速下跌的过程。其结果是使得市场价格远离基本面支撑。因此,公式(2)中的市场加速过程应是投资者预期变化的结果,于是有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建立如下的待检验模型:

其中 代表时期的市场指数值。上述检验模型的原理是,如果实在型和非实在型信息对市场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那么回归方程(7)-(10)式将有所显示。

另外,我们还将对下列模型进行检验,其目的是观察两类信息对市场增量变化的效应,代表时期市场指数值的变化率。

三、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及整理

本文选择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的居民存款利率和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每月平均的上证指数、市盈率作为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相关的待检验变量。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回归结果分别列于表1和表2中,两表最后一列给出了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回归系数的 检验值列于该系数下的括号内。

针对市场指数的回归检验结果显示:(1)基于内在价值的实在型信息与股票市场指数呈负相关,说明所选择的样本区间的市场动态性不能用实在型信息予以解释;(2)基于行情观望的非实在型信息与市场指数呈正相关,且统计上显著,说明本文所构造的非实在型信息对所选择的样本区间具有较好的解释力;(3)当把实在型信息和非实在型信息进行联合检验时,实在型信息与市场指数仍呈负相关,且统计上不显著,说明两类信息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简单的线性联合检验可能无效;(4)在两类信息基础上构造出来的综合变量与市场指数显著正相关,说明该综合变量对所选样本区间内的市场趋势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这也暗示可以通过对两类信息变量的算术值进行标量运算而得到有效的综合变量。

针对市场指数增量的回归结果显示:(1)所有回归的拟合优度都不高,说明模型的解释力较弱;(2)回归6―8的统计显著性不足,因此缺乏解释力;(3)回归5显示,基于内在价值的实在型信息与市场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市场指数的增量变化不能用实在型信息予以解释。这些回归结果似乎表明,所构建的两类信息变量和综合变量不能对市场指数增量的变化给出有效的体现。

四、结论

本文重点讨论了两类信息对市场产生作用的机理以及如何构造体现两类信息的变量问题,并对所构造的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提出了基于内在价值构建实在型信息变量和基于市场观望构建非实在型信息的观点,并根据该观点构造出了相应的变量,因此变量较好地体现了决定资产内在价值的信息,同时保证了对两类信息分离的科学性,尤其是把利率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反映到变量中,这在类似的研究中还未见到。实证检验结果还表明,非实在型信息对所选择样本区间市场指数变化的解释力较强,实在型信息则不能合理地解释样本区间内市场指数的变化,而所构造的综合变量对市场指数变化的解释力显著。

因此本文认为,对信息进行分解是有效的,所构造的变量可以作为预测市场变化的测度指标,并且可以通过对两类信息变量进行算术运算得到有效的综合变量。所构建指标能够对市场做出较好的解释,是对市场有效理论的拓展。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市场,在信息分布、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先天不足,市场交易者的行为非理性和大量的噪声交易,极易使证券市场价格产生剧烈波动,因此,即使市场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市场本身也可能产生剧烈波动。

另外,本文包含着很强的政策含义,为政府适时、合理干预股票市场提供了积极而明确的依据。本研究暗示政府通过政策调整能够改变投资者的预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实在型信息能够对市场总体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诸如道义劝告、舆论引导的手段都可能对市场产生明显作用。这一方面说明政府应该积极地正确引导市场,另一方面说明应该防止对市场误导。从机制上讲,应尽早引入卖空机制,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投资的机会和风险规避手段,为市场提供连续性,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真正实现其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政策的持续对市场的预期影响深远。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干预对市场产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这要求政策宣布后密切注意市场的反应,有时候需要较长时间以等待政策效果的显现,必须防止的是政策力度过大,造成市场的过度反应。

注:

①这里市盈率和利率为扣除交易印花税和利息税的税后值。

②此式是仅就两个时期的情形给出的,多时期的情况可依此类推。相关的论述可以参照D. Hirshleifer et al. (2006) 的论述。

参考文献:

[1]Barberis, N., Shleifer, A., Vishny, R. 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49: 307-343.

[2]Coval, Joshua, D., and Shumway, Tyler. Do behavioral biases affect price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5, 60: 1-34.

[3]Daniel, K., Hirshleifer, D. and Sabramanyam, A. Investor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rket Under- and Overreaction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8, 53: 1839-1885.

[4]Fama, Eugene, F. Market efficiency, long-term returns, and behavior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49: 283-306.

[5]Hirshleifer, D., Subramanyam, A., Titman, S. Feedback and the success of irrational investor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 81: 311-338.

[6]Kogan, Leonid, Ross, A. Stephen, and Wang, Jiang. The price impact and survival of irrational traders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6, 61: 195-222.

[7]Wu, Zhongqun and Sun, Hongxia, the Model of Uninformed Traders’ Behaviors [A], Jiaozuo, Henan, P. R. China,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 2007.

[8]吴世农、吴超鹏:《盈余信息度量、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框架依赖偏差分析》,《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9]杨春鹏、吴冲锋、陈敏:《行为金融:认知风险与认知期望收益》,《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13卷,第3期。

[10]许年行、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锚定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6

关键词:市盈率;投资

1市盈率水平的影响因素

从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不难看出,所有能够影响股价和每股收益的因素都将会影响是市盈率水平的高低。有些因素影响价格,有些因素影响每股收益。而另外一些因素对二者都起作用,正以为如此,该指标才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将所有的因素综合体现出来,又使其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和简化性,而这两个优点同时又是市盈率的缺点:不够精确在单因素分析上没有优势,因此,我们在用市盈率分析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看清楚市盈率的高低及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而不加分析直接判定市盈率高估或低估,可信性就大打折扣。

注意影响价格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若是增长则价格上升使市盈率上升同时意味着较高的投资价值。若市盈串的陡然上升是由于盈利能力恶化每股收益骤降引起的,则这种高市盈率预示着极高的投资风险。很显然同样高水平的市盈率却有可能预示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般来讲,影响一个市场整体市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有两个,即该市场所处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市场利率水平,新兴证券市场中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利润增长率也就比较高,因此,新兴经济体证券市场的整体市盈率要比成熟市场的市盈率水平高。使用市盈率指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该指标不能用于不同行业公司的比较,成长性好的新兴行业的市盈率普遍较高,而传统行业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这并不能说明后者的股票没有投资价值,其次,在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时,由于市价不至于降为零,公司的市盈率会很高,如此情形下的高市盈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最后,市盈率的高低受市价的影响,而影响市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包括投机炒作等,因此观察市盈率的长期趋势很重要,由于一般的期望报酬率为5%~20%,所以通常认为正常的市盈率为5—20倍。

2研究方法

做市盈率研究,选择样本时首先要考虑市盈率本身的诸缺陷。

(1)“当每股收益为负值时,市盈率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股市里的亏损股众多,怎么评价它们,有人计算所谓的负市盈率,从其本质意义上来看,正市盈率是静态回收期,负市盈率完全没有意义,如一些高科技公司,短期内也不可能盈利,对这些公司的评价,市盈率无能为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样本公司时,剔除掉每股收益为负的公司。

(2)市盈率的变化是非线性的,间断性的,市盈率以每股收益作为分母,由于每股收益随着每季度的不同而改变,假设市价不变,这时市盈率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但人们在理解事物时总是线性的思维,人们总是把事物的变化当作线性的来看,而实际上它不是线性的,有时股价越涨,市盈率越低,有时股价越跌市盈率越高。上市公司随着经济周期,时而盈利,时而亏损,这使市盈率出现间断,无法进行历史比较,因此,我们在计算市盈率时,只选择某一时点的市盈率,而不考虑其后续期间市盈率的变化。

(3)市盈率的计算结果往往不一致。市盈率在计算时,分母每股收益的计算,对市盈率的影响十分大,有人在计算时采用每股税后收益;有的采用税前收益。有的在分红、配股后,每股收益进行了稀释,有的不进行稀释,有的每股收益按流通股来除,有的是除以总股本算出每股收益。有的在计算每股收益将非经常性收益扣除,有的不进行扣除,采用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企业,计算出的每股收益相差很大,这使市盈率缺乏可比性。在具体计算市盈率时,我们采用权威网站披露的每股收益作为标准。而不考虑其真实性。

市盈率有多种计算方法,不同方法得出的数值差异很大,其信息含义也不同,特别是在没有明确具体计算方法时,很难对市盈率含义作出正确理解,二是市盈率是以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计算确定的,任何影响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因素都会导致市盈率的变动,而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不作具体分析很难对市盈率作出合理解释,三是市盈率的倍数同时包含了成长因素和投机因素,具体哪个因素起主要作用难以作出准确判断。

3市盈率的比较

忽视基础环境差异,将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行业和公司、不同历史时期的市盈率进行简单比较,市盈率的比较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行业和不同公司的横向比较,以及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纵向比较。首先,从不同国家的横向比较看,不少专家学者将我国目前的市盈率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并判断一国市盈率的高低,事实上,众多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不同国家经济体制、市场基础,投资与监管理念、经济发展潜力、资金机会成本,通货膨胀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对市场平均市盈率产生影响,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的市盈率要高于发展缓慢的国家;低利率水平国家要高于高利率水平国家;资金越充裕的国家市盈率越高等。因而,忽略基础环境差异进行市盈率的比较没有科学依据,

其次,即使是同一国家的资本市场,由于上市公司组成结构不同,其市盈率的可比性也值得怀疑,一般情况下,小盘股市盈率要高于大盘股,由于这种上市公司结构的差别,导致沪市市盈率远远高于香港股市,再如,纳斯达克市场的市盈率要比纽约市场的市盈率高得多,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前者上市的公司多是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高科技公司。

第三,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市盈率比较也需谨慎,处于上升周期的朝阳行业一般有较高的市盈率;即使处于同一行业的公司,市盈率也会因公司具体特征而存在差异,小股本公司的市盈率普遍高于大股本公司,公司的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增长率、流通股比例、无形资产比率、企业规模、控股股东等都与市盈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比较看,由于市场基础环境不同其比较同样需要谨慎,在比较市盈率时,不能不加分析地简单比较,要考虑宏观环境、微观特征的差异,否则得出的结论将经不起推敲。

4总结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7

【关键词】 半速率;信道优化

具体说明:

一类小区的具体定义:每线语音话务量(全速率+半速率)>0.6erl,同时数据业务信道PDCH复用度>=4或PDCH占用率>80%,PDCH占用率=占用的PDCH信道数/可用的PDCH信道数,其中可用的PDCH信道数是指(占用的PDCH数+未被语音占用的空闲PDCH数)统计时段是24小时语音最忙时。

二类小区的具体界定定义:仅满足每线语音话务量(全速率+半速率)>0.6erl。

三类小区的具体界定定义:仅满足数据业务信道PDCH复用度>=4或PDCH占用率>80%,PDCH占用率=占用的PDCH信道数/可用的PDCH信道数,其中可用的PDCH信道数是指(占用的PDCH数+未被语音占用的空闲PDCH数)。

四类小区的具体界定定义:除以上三类小区以外的其他小区。

1.2 测试场景网络参数配置

2 测试

2.1 测试方法

具体测试要求如下:

(1)测试前记录网络配置情况。

(2)测试前知会客服部门,做好客户投诉记录,明确客服解释口径。

(3)测试前选取好典型测试区域:

典型区域应涵盖四类小区,共20个:火车站候车室,市区内重点旅游点1-2个,高等院校1-2个,三星级以上酒店占30%、大型商场/餐饮娱乐场所占20%,高层写字楼占10%,居民小区占10%,其他测试点均匀分布。

(4)对整个市区进行DT测试,DT测试符合现场测试规范要求,测试覆盖城市内所有的大路和小路(包括单行线)等。

(5)测试要求:每日小区的忙时进行DT及CQT测试,测试该城市MOS值及下载速率,统计话务质量以及数据业务质量数据,同时记录测试用户的感知。

(6)本测试范围。

CQT测试范围:

2.2 测试记录

测试指标严格按照现场测试规范进行相关指标的统计,同时增加MOS>3的样本占比,连续质差路段占比。

统计指标包括:配置的半速率占比、配置的静态数据业务信道占比、配置的最大数据业务信道占比、EDGE信道占比、话务量(Erl)、数据业务等效话务量(Erl)、数据业务流量(MB)、无线利用率、HR话务量、AMR半速率话务量、半速率话务比例、PDCH复用度、上行TBF建立成功率、下行TBF建立成功率、拥塞小区占比(含切换)、拥塞小区占比(不含切换)、掉话率、无线接入性、上行语音质量、下行语音质量,劣化小区比例。

2.3 投诉统计

测试前后,通过客服部门了解每日投诉变化情况,用户投诉需现场测试,确定用户投诉地点所占用的小区,统计投诉分布区域。

3 验证总结

3.1 参数对语音业务的影响——话务量和半速率占比

3.2 参数对语音业务的影响——无线利用率

3.3 参数对语音业务的影响——语音信道占用率

3.4 参数对语音业务的影响——语音质量和切换性能

4 项目总结

从以上对高校语音和数据业务量、半速率业务占比、资源配置变化、三种典型场景指标对比的分析。

1) 由于高校小区的用户量大,小区的语音拥塞、数据时隙充足率、PDCH复用度以及数据硬拥塞都高于商业区和居民区。

2) 场景一参数实施后对高校小区的整体语音话务量没有明显变化,可数据流量减少30%左右。

3) 在最大数据域CMAX,动态时隙配置不变化的情况三种话务模型的数据拥塞都出现了上升,可见参数修改后数据可用的时隙资源减少,进一步验证了动态信道语音优先抢占功能。

4) 参数调整后高校小区的现场测试速率低,投诉增加。

因此,高校小区的用户多、对资源的需求大,涉及资源的大幅调整易引起大量投诉。针对该情况建议:减少对高校等热点区域的资源大幅调整,改用小幅度多步的调整方法,同时做好应急处理方案。

作者简介:

资本市场线的含义篇8

关键词:高教:“四条线”财务管理;探索

abstract:forthesakeofimprovingbenefitofrunningcollegeanduniversity,promotingthembecomingindependencesystemfacingwholesocietyandsettingupaself-developmentandself-controlrunningmechanismthatsuitforeconomyconstructionandsocietyde velopment,theauthorhasputforwarda“fourlines”financemanagementmethodthatcanbeusedtodividedining,simulatecorpora tionrunningandintroducemarketcompetitivemechanismincollegeanduniversity

keywords:high-education:“four-lines”financemanagement;research

近几年来,山东省部分高校实施“四条线”财务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实践,就高校“四条线”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措施及意义等做一探讨,以增强人们对这一新财务管理方法的认识,促进高校后勤改革。

一、校“四条线”财务管理的含义、特征与核算方法

高等院校“四条线”财务管理是将学校所有直属单位按其性质划分为教学科研、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和管理保障等四类二级单位,将每一类作为一条主线,对其进行分别管理、分点核算、分别反映办学经济效益的一种内部财务管理方法。

(一)基本特征“四条线”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有三个:一是规定了以学校直属二级单位(学校为一级单位)为核算主体,对于学校二级单位所属的所有单位(包括二级单位兴办的经济实体、研究所等)不再进行细分,其财务活动一律纳入到主办单位的财务账内;二是明确了按单位划分核算主体;三是强调了分点核算和分别管理。

(二)“四条线”的界定教学科研、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和管理保障四条线的具体范围分别为:

1 教学科研线。是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和直接辅助教学活动的单位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四技服务”的单位。教学单位包括各系、部、图书馆、电教中心、外语中心、计算中心和教材教学实验设备管理等教学辅助单位。科研单位包括学校直属的研究所。

2 后勤服务线。是指在学校内直接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的单位。包括食堂、浴室、校医院、幼儿园、清洁绿化队、车队、供水、供电、供暖、供气、修缮、物资供应以及物业(含房地产)管理等从事后勤服务的单位。

3 校办产业线。是指由学校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包括直属学校领导的科技公司、旅游贸易公司、劳动服务公司、印刷厂等单位。

4 管理保障线。是指党政管理以及保障学校稳定与发展的有关部门。包括机关各处、室、委、部、办和高教所等单位。

(三)核算方法实行“二级核算,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二级及以下单位不再设置独立会计机构,由会计服务中心记账。二级及以下单位是指能够自收自支、以收抵支和组织经费收入以及按比例提取管理费、实施独立核算的单位。它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能够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单位;二是能够单独组织收入、以收定支、独立核算的单位;三是有经费来源,或以其他形式取得收入,以收定支、独立核算的单位。各二级单位根据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四条线”中,按各条线的要求进行管理、核算。各条线的基本核算方法为:

1 教学科研线。以教学任务和科研项目为核算主体,核定和计算收支、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2 后勤服务线。以提供的劳务(服务)项目为核算主体,进行成本计算,按校内价格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自负盈亏。

3 校办产业线。以生产单位或经营项目为核算主体,进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校办产业应明确产权关系,确保资本保值增值,按规定向学校上缴有关费用和利润。

4 管理保障线。以学校管理部门为核算主体,核算收支,结余留用,超支不补。

二、高等院校“四条线”财务管理的目的意义

高等院校实施“四条线”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院校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灶吃饭,模拟法人运转,解决学校内部存在的“大锅饭”和“分配不公”等问题,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逐步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建立起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从这一方法的特点以及高校的实践来看,实行“四条线”财务管理有如下意义:

(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高等院校走向市场后,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自觉按价值规律办事。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尽可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使现有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和利用。而实行“四条线”财务管理,正是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

(二)抓住了资金这一制约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既要稳定又要发展,重要的是靠投入。但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拿不出足够的经费来办教育。在国家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如何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把有限的资金管好用好是一个关键问题。实行“四条线”财务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各单位理财的积极性,坚持量入为出,各花各的钱,各干各的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三)能够大力促进高校深化内部改革1 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根本任务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因此,必须不断加大投入,稳定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更新和增加教学设备。而实行“四条线”财务管理,就是把不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剥离出来,把教与非教区别开来,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2 能促进学校科研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紧密结合。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家对高校的正常经费投入中基本不包括科研经费(纵向科研费是按项目管理),因此,学校科研单位和人员必须“找米下锅”。实行“四条线”财务管理后,学校科研单位实行完全的科研成本核算,这必然促使科研单位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含承担教学任务,争取横纵向课题等)、节约开支、精简人员、艰苦创业,把科学技术尽快转变成生产力,或举办科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

3 能有效地克服当前存在的如下问题:一是财权比较分散。很多高校除财务处外,基层单位又设财务科室和配备财务人员,实行独立核算,削弱了校长这一法人代表本身就有限的权力;二是支出结构不合理;三是分配不公;四是“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五是业务招待费居高不下;六是吃“大锅饭”的现象比较严重等。

4 既增强了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又扩大了系部办学的自主权。一方面,学校统一管理全校的财会人员,统一办理全校的内部结算和日常核算业务,必然提高财务人员秉公执法的自觉性,站在学校这个角度上理财;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乱投资、乱收费,使学校集中财力办大事。另一方面,“四条线”财务管理强调权力与责任相统一,要做到谁的钱进谁的账,并由谁在符合财务制度的前提下自由支配,这也必然扩大了系部等单位办学的自主权。

5 能进一步把校办产业推向市场,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型经营的转变。既能促使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又能促进学校削减机构,减少管理费用,还可以促使人尽其才,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利于学校财务管理全面实现电算化。

上一篇:水利管护方案范文 下一篇: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