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6 13:03:04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 主持单位:国务院信息办推广应用组 承办单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完成时间: 2004年2月 (本文图均略) 目 录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 1 第二部分 调查说明 2 一、调查对象 2 二、调查内容 2 三、调查时间 3 四、有关概念 3 五、调查方法 4 六、调查问卷 7 七、组织单位 7 第三部分 调查结果 9 第一章 域名、网站数及地区分布 9 一、域名数 9 二、网站数 10 第二章 网站性质及服务内容 12 一、网站按性质分类 12 二、网站的基本情况 13 三、各类型网站信息服务内容及信息更新情况 29 第三章 网页数量及性质特征 60 一、全国网站的网页情况 60 二、国内前100家大型网站的网页情况 63 三、全国网站的网页与国内前100家大型网站的网页情况比较 65 第四章 在线数据库数量及性质 67 一、在线数据库数量及各类网站拥有在线数据库情况 67 二、在线数据库按内容和记录数分类情况 70 第五章 总结 79 一、域名统计 79 二、网站统计 79 三、网页统计 85 四、在线数据库统计 86 图目录 图 1 地区域名数量分布 10 图 2 www站点性质分类 10 图 3 地区网站数量分布 11 图 4 不同性质类型网站分布图-饼状图 12 图 5 不同性质类型网站分布图-柱状图(%) 13 图 6 平均每个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 13 图 7 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按类型分布 14 图 8 企业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按行业分布(%) 15 图 9 制造业企业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 16 图 10 it业企业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 16 图 11 各类网站的网站链接情况 17 图 12 各网站链接数的网站比例 18 图 13 各类网站的信息主要来源情况 19 图 14 各类网站提供的语种/文字阅读情况 20 图 15 各类网站提供全站信息搜索的情况 21 图 16 各类网站的网页上提供网站地图的情况 21 图 17 各类网站的网页上提供联系方式的情况 22 图 18 各类网站服务器拥有情况 22 图 19 拥有服务器的网站比例 23 图 20 各类网站拥有服务器情况 24 图 21 拥有服务器的各类网站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情况 25 图 22 负责网站运营的全职员工人数情况 26 图 23 各类网站负责运营的平均全职员工人数 26 图 24 各类网站负责运营的全职员工人数拥有情况 27 图 25 网站的成立时间-饼图 28 图 26 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政府网站的比例 30 图 27 政府网全部在线数据库的比例 67 图 84 各类网站拥有在线数据库的比例 68 图 85 各类网站/平均每个网站拥有数据库数量情况 69 图 86 各类网站平均拥有在线数据库数量情况 69 图 87 拥有不同在线数据库数的网站比例 70 图 88 拥有各类在线数据库的网站比例情况 71 图 89 各类在线数据库平均拥有的记录数 72 图 90 各类在线数据库的更新周期情况 73 图 91 各类在线数据库的每次更新比率情况 75 图 92 各类网站在线数据库具有其它载体情况 76 图 93 各类网站在线数据库具体载体形式 76 图 94 在线数据库收费情况 77 图 95 在线数据库面向对象情况 78 表目录 表 1 调查内容和指标 2 表 2 地区域名数量分布 9 表 3 www站点性质分类 10 表 4 地区网站数量分布 11 表 5 各类网站的网站链接情况 17 表 6 各类网站的信息主要来源情况 18 表 7 各类网站提供的语种/文字阅读情况 20 表 8 各类网站拥有服务器情况 23 表 9 拥有服务器的各类网站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情况 25 表 10 各类网站负责运营的平均全职员工人数拥有情况 27 表 11 网页数及网页字节数情况 61 表 12 网页的编码情况 62 表 13 网页的内容分类情况(按多媒体形式) 62 表 14 网页的更新周期情况 62 表 15 前100家网站的网页数及网页字节数情况 63 表 16 前100家网站的网页编码情况 63 表 17 前100家网站的网页内容分类情况(按多媒体形式) 64 表 18 前100家网站的网页更新周期 64 表 19 在线数据库数量及分布情况 67 表 20 各类网站拥有在线数据库情况 68 表 21 拥有各类在线数据库的网站比例情况 70 表 22 各类在线数据库平均拥有的记录数 71 表 23 各类在线数据库的更新周期情况 73 表 24 在线数据库的每次更新记录比率情况 74 表 25 在线数据库的载体情况 75 表 26 各类网站在线数据库具体载体形式 76 表 27 在线数据库收费情况 77 表 28 在线数据库面向对象情况 78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 信息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它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位于核心的地位。正确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对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导正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拉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进步和繁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网上中文信息资源快速增长,到2002年12月31日,全国在线数据库达到82929个,共15709万个网页,2744g数据量。网上政府信息、行业和企业信息、科技教育信息、文化娱乐信息、新闻信息、旅游信息、区域特色信息等均已形成一定规模。 随着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不断按性质分类比例 问卷调查 政府、企业、商业网站等 按地域分布比例 华北、华南等七大区分布 按内容分类比例 产品、科技信息数据库等 按形式分类比例 图形文字数据综合等 按使用情况分类比例 分自用和公用 公用下分免费和收费 收费下分收费方式 按服务方式分类比例 面向终端用户或中介 在线数据库更新状况 - 数据库容量 物理存储量(g) 是否同时具有其它载体 否、是(光盘、纸质等) 三、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03年12月-2004年2月;数据截至时间:2003年12月31日。 四、有关概念 1. 在本次调查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定义为:中国互联网络上公开的网页和在线数据库的总和。 2. 中国互联网络是指所有域名注册单位属于中国大陆的网站总和。 3. 在线数据库是指以web为界面,提供公共检索的收费或免费的数据库。 4. 网站是指有独立域名的web站点,其中包括cn和通用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此处的独立域名指的是每个域名最多只对应一个网站www.+域名,如:对域名.cn来说,它只有一个网站 .cn ,并非它有.cn、.cn……等多个网站。 5. 商业网站指业务主要在网上进行的电子商业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站;企业网站是相对于商业网站而言,指业务主要在网下进行的企业所建立的网站,如联想集团的网站 .cn 。 6. 网页搜索是指对抽取的网站从其首页(www+域名)开始搜索,通过网页上的层层链接,抓取所有属于该网站的网页的特征及其文本内容。 7. 静态网页是指url中不含?和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htm、*.html、*.shtml、*.txt、*.xml等。 8. 动态网页是指url中含?或输入参数的网页,包括:asp,php,perl,cgi等在server方进行处理的网页。 9. 网页的编码形式:是根据网页本身的信息通过分析得到的,不是通过一篇网页在html中的声明来判断的。因为大量国内的英文网页在其html声明中都是简体中文。 10. 网页的内容形式:是通过文件后缀获得的。关于图像、音频、视频的文件后缀定义标准参考mime标准。 11. 网页的更新情况:网页的更新时间是指搜索到该网页的当日日期与该网页的最后更新日期之间的时间段。 五、调查方法 (一)数据获取方式和渠道 域名和网站的总量数据通过国内各国际域名注册商和cnnic联合获得。 网页的特征数据由百度公司利用搜索技术对全国网站进行搜索获得。搜索时通过url判断同一网页是否有多个链接指向,避免了对这类网页的重复计算,通过判断不同网站的ip地址和首页字节数是否相同,排除了不同域名指向同一网站的情况。 网站的特征数据及在线数据库的特征数据通过call center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 (二)调查问卷的抽样方法 1.总体界定 按照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中国互联网络上公开的网页、在线数据库的总和),同时考虑到未注册域名而提供服务的网站数bsp;23 四川 31 新疆 8 黑龙江 16 河南 24 贵州 步骤4:抽取样本 以第i个域名注册/商、抽取第j类样本的过程为例叙述如下。第i个域名注册/商在第j组域名列表中抽取出指定数量的mij个域名作为其提供的第j类域名的样本,抽取的规则如下:首先计算一个抽样距离xij(xij=round(nij/mij)),xij为第i个域名注册/商在第j类样本中的抽样间距,然后随机从1到nij中选出一个数s,那么编号为p=s+k*xij(k=0、1、2、3 m ij-1)的域名即为被抽取的样本域名(当p>nij时,取p=p-nij)。 其他组的样本抽取过程类似,将各组中抽取到的样本综合到一起可组成第i个注册/商应抽取的样本。 步骤5:获取样本相关资料 将以上步骤所抽取的样本域名及其相关信息(包括:域名、域名类型、域名注册时间、域名所属单位、域名单位所在地、域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存为excel工作表文件。格式如下: 序号 域名 域名类型 域名注册时间 域名所属单位 域名单位所在地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cn net 北京 将所有注册/商提供的样本合并即成为调查所需样本。 六、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的有效网站样本数为2492个,在置信度为95%的精度要求下,可保证最大允许绝对误差小于2%。 调查问卷时间为2003年12月-2004年2月。问卷所采集数据的相应记录时间为2003年12月31日。 七、组织单位 1、委托单位: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实施单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3、协助单位(按字母排序):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网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信海科技发展公司 北京信诺立兴业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搜狐爱特信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厦门必信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厦门精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厦门中资源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第三部分 调查结果 (以下调查结果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 第一章 域名、网站数及地区分布 一、域名数 1. 全国域名数:1187380个 注:包括cn域名和通用顶级域名(gtld),不含中文域名。 2. 分地区域名数比例 表 2 地区域名数量分布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安徽 15.2% 1.6% 11.8% 1.1% 1.3%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6.7% 0.4% 16.2% 1.0% 0.3%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0.4% 1.9% 1.9% 1.4% 2.5%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1.9% 0.9% 7.2% 0.7% 3.6% 内蒙3.2%,其它类型占1.1%。如下图所示。 注:商业网站指业务主要在网上进行的电子商业网站,如新浪、搜狐等网站;企业网站是相对于商业网站而言,指业务主要在网下的企业所建立的网站,如联想集团的网站 。 图 4 不同性质类型网站分布图-饼状图 图 5 不同性质类型网站分布图-柱状图(%) 二、网站的基本情况 1. 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 图 6 平均每个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 图 7 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按类型分布 图 8 企业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按行业分布(%) 图 9 制造业企业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 图 10 it业企业网站每天的页面访问数(%) 2. 网站的链接数 表 5 各类网站的网站链接情况 (%) 政府 网站 企业 网站 商业 网站 教育科研 机构网站 个人 网站 其它非盈 利机构网站 总体 (加权) 没有链接 17.1 48.5 15.2 22.9 43.1 24.5 41.4 1-5家 22.2 30.8 23.2 37.2 25.2 30.9 29.9 6-10家 16.3 11.2 42.4 13.1 14.1 23.8 15.0 11-20家 22.2 5.6 9.1 12.4 10.1 12.2 7.4 21-50家 13.3 2.4 4.5 5.9 4.9 5.0 3.6 51家及以上 8.9 1.5 5.6 8.5 2.6 3.6 2.7 备注:网站总体情况为各类网站加权平均所得,权数为各类网站占总网站的比例 图 11 各类网站的网站链接情况 图 12 各网站链接数的网站比例 3. 网站信息的主要来源 表 6 各类网站的信息主要来源情况 (%) 政府 网站 企业 网站 商业 网站 教育科研 机构网站 个人 网站 其它非盈利 机构网站 总体 (加权) 自己采集 92.6 90.5 83.8 94.1 76.1 81.3 88.8 传统媒体 32.6 18.5 24.2 24.8 20.9 30.9 20.6 其他网站 38.5 24.8 37.9 44.4 51.6 41.7 30.1 商业企业提供 30.4 19.0 40.4 11.1 10.5 23.0 20.4 其他 11.9 5.8 9.1 11.1 11.1 20.1 7.6 网站 其它非盈利 机构网站 总体 (加权) windows 81.3 79.9 67.1 88.5 80.3 79.2 79.5 unix 9.4 8.0 13.9 16.7 4.2 4.2 8.7 linux 15.6 11.3 24.1 14.1 21.1 18.8 13.6 其他 4.7 7.2 8.9 1.3 1.4 2.1 6.3 图 21 拥有服务器的各类网站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情况 10. 负责网站运营的全职员工人数 图 22 负责网站运营的全职员工人数情况 图 23 各类网站负责运营的平均全职员工人数 表 10 各类网站负责运营的平均全职员工人数拥有情况 (%) 政府网站 企业网站 商业网站 教育、科研机构网站 个人网站 其它非盈利机构网站 总体 (加权) 0人 6.3 10.6 4.0 7.4 3.5 7.7 9.1 1人 18.7 30.4 4.0 25.5 63.6 23.1 29.3 2人 20.3 21.0 11.5 16.8 13.4 14.6 19.0 3人 16.4 15.7 9.8 16.8 10.3 16.2 15.1 4-6人 20.3 12.5 15.8 20.8 9.2 24.5 13.9 7-9人 4.7 2.7 14.0 2.0 0.0 6.2 3.7 10人及以上 13.3 7.1 40.9 10.7 0.0 7.7 9.9 图 24 各类网站负责运营的全职员工人数拥有情况 11. 网站的成立时间 图 25 网站的成立时间-饼图 三、各类型网站信息服务内容及信息更新情况 1. 政府网站 (1)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提供情况 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主要信息服务包括:政府新闻、政府职能/业务介绍、统计数据/资料查询、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办事指南/说明、办公/业务咨询、政府通知/公告、办事进程状态查询、企业/行业经济信息、便民生活/住行信息、表格下载等。此外还对信息是否按政府、企业及公民进行了分类、是否具有信息搜索功能、是否提供网站链接、以及阅读语种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关于信息服务,绝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文件(83.7%)、政府职能/业务介绍(82.2%),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办事指南/说明(74.8%)、政府新闻(71.1%)、办公/业务咨询(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本文图均略)第一部分调查背景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上的内容日趋丰富,用户对互联网的应用逐渐从传统的浏览新闻、查询信息、收发邮件等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短信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网站短信息服务作为最近一、两年兴起的一种互联网增值服务,其发展引人瞩目。网站所提供的丰富精彩的短信内容,吸引了大批的移动电话用户,通讯与网络的结合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时尚多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同时也为网站经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带来了利润。另外,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内容、服务的增加,宽带接入服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xx年6月,我国的宽带上网用户数已经达到了980万,占6800万网民的14.4,比半年前增加48.5,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0。鉴于此,我们在每半年一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本次热点调查,期望通过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的用户特征、用户对服务的使用状况及用户对服务的相关看法、意见等进行调查,为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从而促进网站短信息服务、宽带服务乃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第二部分调查内容本次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具体包括:一、网站短信息服务(一)用户基本特征(二)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三)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四)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二、宽带服务(一)用户基本特征(二)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全体用户¢家庭用户(三)用户对宽带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四)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原因与未来一年内的使用意愿第三部分调查说明一、调查总体调查总体界定为全国有住宅电话的6岁以上人群(不包含住校大学生)。二、调查方法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总体按省进行分层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抽样指标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各省的城市住宅电话与乡村住宅电话的比例差异很大,由于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平均人口数差异很大,所以在确定各省样本量时,考虑的指标是拥有住宅电话的人数(或称住宅电话覆盖的人数);采用地市的住宅电话数目作为抽样指标。为了得到地市住宅电话数目的近似估计,借助省一级的住宅电话数目与有关的经济、人口指标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再利用地市一级的有关经济、人口指标的值来计算。¢样本量根据成本与精度的结合,在95的置信度下,取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2。考虑设计效应和发生率等,本次调查设计样本量为15500。样本分布全国31个省,并按各省电话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分配各省的样本量。¢省内各地市的抽样方法采用抽样方法。第一步:用法每省抽取7个地市(此处的地市包括地级市和地区行署,每个地市下都包含城镇和乡村,为不引起歧义,以下简称为地市),其中广东省和四川省由于地市较多,对其抽取8个地市进行调查。在地市多于七个的省中,各省的样本量在抽中各地市中按抽中的次数平均分配,在地市少于或等于七个的省中,各省的样本量在各地市中的分配与各地市的住宅电话成比例。抽取地市的方法:在各省中抽取地市,根据所确定的入样指标住宅电话的数目,按照抽样法,使每个地市被抽中的概率,等于该地市住宅电话的数目与该省住宅电话的数目之比。利用EXCEL软件产生0-1之间的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根据随机数落在各地市对应累计百分比的范围,抽取7个地市。如果一个地市被抽到两次以上,则该地市样本量相应加倍。例如:假设某地市被抽中一次时,样本量为200个,如果该地市被抽中两次,则样本量为400个。第二步:获得抽中地市的所有电话局号,根据该地市的局号数和样本数确定平均每个局号下需抽取的电话号码数。电话号码中除局号外的后四位或后三位数字,由计算机随机产生。第三步:确定抽取调查对象。在电话拨通后,把接听电话的人作为被访对象,先询问其家庭中是否有人使用过互联网。如果没有则终止访问;如果有则随机抽取家庭中一名使用过互联网的成员询问其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以及个人基本资料。三、调查实施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访问。问卷以封闭式题目为主,辅以个别开放式问题。在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试访,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调查从20xx年9月19日开始,至20xx年10月10日结束。由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采用CATI(Computer-AistedTelephoneInterviewing)系统进行访问。所有访问员均受过正规专业训练并参加过项目培训。在实施过程中配备专职督导和质检人员,对每份问卷进行100的审核,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调查问卷回收后,抽取了一定比例的问卷进行电话复核,以检验调查结果,并将不合 格的问卷全部废除。四、抽样调查成功率按美国舆论研究协会(AAPOR)的成功率公式三计算,本次抽样调查的成功率为32。五、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数据处理之前,对数据中变量的取值、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配额等进行检查,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进行了核对、删除和补充,并对部分变量进行了事后编码。在中,利用频数分析、分组、交叉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手段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六、相关说明1、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定义为:拥有手机并且使用过网站提供的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2、宽带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宽带服务用户的定义为:使用宽带(包括ADSL、以太网、CABLEMODEM等)上网的互联网用户。3、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定义为:拥有手机但没有使用过网站提供的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4、非宽带服务用户:本次调查对非宽带服务用户的定义为:不使用宽带(包括ADSL、以太网、CABLEMODEM等)上网的互联网用户。5、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20xx年10月10日。第四部分调查结果内容摘要通过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调查发现: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主要以男性、18-30岁、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年轻人占据相对主要地位,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学生是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主体;公共管理/社会组织、IT业、制造业以及教育业是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个人月收入在1001-1500元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所占比例最多,占到22。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使用这一服务主要看重的是其方便性、娱乐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网站提供的文字短信是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类型;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给朋友。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在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用户最看重的因素是经常使用该网站,对该网站较熟悉,占46.2。总的来讲,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五分制),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内容再丰富一些、费用要合理、速度要快、稳定是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提出的主要建议。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这一服务的主要原因是不需要,比例为34.6。通过对宽带服务的调查发现: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大致相等。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公共管理/社会组织、教育业、制造业、IT业和批发零售业是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个人月收入在1001-1500元的用户所占比例最多,占20.7。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ADSL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所占比例为70.8。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占70.7,其次是网上游戏和网上聊天。速度快是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最主要的原因;在用户可以选择的条件下,技术水平、速度和服务是家庭宽带用户在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相对比较看重的因素。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认为网上现有的内容、服务等能够满足个人需求。针对目前的宽带服务,用户希望提高速度、费用要合理以及内容要丰富,减少不健康内容。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主要是因为没有条件和暂时还不需要。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一、网站短信息服务(一)用户基本特征1、性别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男性占60.9,女性占39.1(如图1-1所示)。男性占据用户主体。图1-1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性别分布2、婚姻状况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已婚者占50.7,未婚者占49.3(如图1-2所示)。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图1-2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婚姻状况分布3、年龄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18岁以下的用户较少,只有5.7(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喜爱与朋友沟通,是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主要用户群。图1-3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年龄分布4、受教育程度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用户最多,为32.6;其次是本科和高中/中专/技校,分别为30.7和28.3;高中以下和本科以上的用户相对较少,分别只有5和3.4(如图1-4所示)。图1-4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分布5、职业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所占比例最多,为17.2;专业技术人员位居第二,为14.5;排在第三、第四的依次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学生,分别占13.7和12;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以及教师也占据较多比例,分别为8.9和8.1(如图1-5所示)。图1-5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职业分布6、行业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从事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的人最多,占到12.9;位居第二的是IT业和制造业,各占10.6;紧随其后的是教育业,占到10.1;批发零售业的用户也较多,占7.6(如图1-6所示)。图1-6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行业分布7、个人月收入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个人月收入在1501-20xx元的用户最多,占到22,月收入在501-1000元的用户占15,还有15的用户月收入在500元及以下(含无收入),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用户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如图1-7所示)。图1-7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二)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1、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的条数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其中30.3的用户每周发送不超过1条,24.8的用户每周发送2-5条,每周发送6-10条的用户为14.2,15.1的用户每周发送11-20条,还有15.6的用户每周发送20条以上(如图1-8所示)。图1-8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数量的分布2、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因为方便而使用这一服务的用户占到33.7;23.2的用户是为了享受娱乐;21.8的用户是为了获取相关信息,例如天气预报、时事新闻等;因为网上提供的内容丰富而使用这一服务的用户占到16.9;还有8.5的用户是因为追求时尚、好奇;可以群发、便宜、速度快等也是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分别有4.2、4和3的用户提及(如图1-9所示)。可以看出,用户使用这一服务主要看重的是其方便性、娱乐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图1-9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3、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类型网站提供的文字短信以46.5的比例高居榜首,成为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类型;位居第二的为订阅短信,经常使用这一服务的人为26.1;分别有20.8和16.9的用户经常使用铃声下载和图片下载;使用自写短信这一服务类型的用户也较多,为15.2;使用短信游戏、交友、移动QQ、点歌、彩信下载等服务的用户则相对较少,分别只有5.6、3.9、1.6、1.2、1.2的用户经常使用(如图1-10所示)。图1-10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4、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给朋友,这一比例达到74.8,22.4的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发送的主要对象为同事/商业伙伴,21.2的用户发送给同学,16.1的用户发送给家人/亲戚,12.8的用户发送给自己(如图1-11所示)。图1-11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5、用户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58.4的用户最近一个月内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不超过10元,其中20.4的用户最近一个月内并没有在网站短信息服务上有任何支出,21.3的用户花费不超过5元,16.7的用户花费在6-10元;21.3的用户花费在11-30元;20.3的用户花费在30元以上(如图1-12所示)。图1-12用户最近一个月内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6、用户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46.2的用户经常使用某一网站的短信息服务是因为经常使用该网站,对该网站较熟悉,选择这一原因的用户最多;其他依次为:内容丰富(11.3)、操作方便(7.7)、发送/下载速度快(7.5)、他人推荐(4.1)、收费低(3.1)、服务质量好(1.9)、规模大、知名度高(1.5)、有特定服务(1.4)、邮箱在该网站(1.2);还有6.4的用户在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比较随意,没有固定常去的网站,也没有特定原因(如图1-13所示)。图1-13用户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三)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1、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方面的看法55.1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上是非常简便或者比较简便,35.2的用户认为一般,9.7的用户认为非常繁琐或者比较繁琐(如图1-14所示)。图1-14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方面的看法2、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方面的看法61.1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上是非常丰富或者比较丰富,30.2的用户认为一般,有8.7的用户认为不太丰富或者很不丰富(如图1-15所示)。图1-15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方面的看法3、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方面的看法46.9的用户认为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上是娱乐性很强或者娱乐性比较强,44.4的用户认为一般,8.7的用户认为娱乐性不强或者基本没有娱乐性(如图1-16所示)。图1-16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方面的看法4、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方面的看法69.8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上是非常及时或者比较及时,23.5的用户认为一般,有6.7的用户认为比较滞后或者非常滞后(如图1-17所示)。图1-17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方面的看法5、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收费方面的看法36.3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收费非常合理或者比较合理,36.7的用户认为一般,27的用户认为不太合理或者很不合理(如图1-18所示)。图1-18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收费方面的看法6、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58.2的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总体上是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4.9的用户认为一般,6.9的用户认为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1-19所示)。如果以5分代表非常满意、1分代表很不满意,则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图1-19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7、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建议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内容、费用、速度以及操作等几个方面。其中关于内容的建议较多,包括内容再丰富一些、内容要健康、内容更新要快、增强娱乐性、内容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个性化、内容要精致、有内涵、有深度、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减少广告等;关于速度,用户希望速度要快、稳定;在费用方面,用户希望费用要合理、收费要明确;在操作方面,用户提出操作要简便、订阅、取消订阅要简便。此外,用户还希望加强功能、放宽自写短信的字数限制、减少对机型的要求、提高安全性等(如表1-1所示)。建议百分比内容再丰富一些35.3费用要合理27.9速度要快、稳定16.0内容要健康11.6操作要简便7.4增强娱乐性5.3内容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个性化5.3内容要精致、有内涵、有深度5.0收费要明确4.5内容更新要快4.2订阅、取消订阅要简便3.3加强功能3.3放宽自写短信的字数限制2.1增强内容的实用性1.8减少对机型的要求1.8提高安全性1.2减少广告0.9表1-1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建议(四)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拥有手机但是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中,因为不需要而不使用的人最多,达到34.6;其次是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以及收费太贵,分别有13、12.2和11.6的用户选择;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等原因而不使用的用户各占5左右;3.7的用户担心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等也是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各有1多的用户因为这些原因而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如图1-20所示)。图1-20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二、宽带服务(一)用户基本特征1、性别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占60.7,女性占39.3(如图2-1所示)。男性占据用户主体。图2-1宽带服务用户的性别分布2、婚姻状况宽带服务用户中,已婚者占48.7,未婚者占51.3(如图2-2所示)。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大致相等。图2-2宽带服务用户的婚姻状况分布3、年龄宽带服务用户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所占比例为21;18岁以下的用户占17.9;31-35岁的用户占14.5;还有18.6的用户在35岁以上(如图2-3所示)。30岁以下的用户占据大多数。图2-3宽带服务用户的年龄分布4、受教育程度宽带服务用户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技校的用户最多,为32.3;其次是大专和本科,分别占27.5和25.1;高中以下的用户占12;本科以上的用户相对偏少,只有3.1(如图2-4所示)。图2-4宽带服务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分布5、职业宽带服务用户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24.6;专业技术人员位居第二,比例为13.7;排在第三的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所占比例为11.5;紧随其后的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0.5;教师以及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也占据一定比例,分别为8和7(如图2-5所示)。图2-5宽带服务用户的职业分布6、行业宽带服务用户中,从事公共管理/社会组织的人最多,占到12.6;教育业紧随其后,从事这一行业的用户占11.7;位居第三的是制造业,占9.3;从事IT业和批发零售业的用户所占比例也较多,分别为8.9和7.6(如图2-6所示)。图2-6宽带服务用户的行业分布7、个人月收入宽带服务用户中,个人月收入在1001-1500元的用户所占比例最多,为20.7,其次是无收入和月收入在501-1000元的用户,分别占16.8和16.5,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用户占12.5,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用户随着月收入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如图2-7所示)。图2-7宽带服务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二)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全体用户1、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在家里上网的用户最多,达到56.3;在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使用宽带上网的用户各占36.6和32.1;还有6.4的用户在学校使用宽带上网(如图2-8所示)。图2-8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2、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方式ADSL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有70.8的用户使用;24.6的用户使用以太网;使用CableModem方式的用户最少,只有7.8(如图2-9所示)。可以看出,ADSL是目前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方式。图2-9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方式3、用户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信息查询是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其比例高达70.7;网上游戏和网上聊天也是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使用较多的网络服务,分别有39.5和35.6的用户经常使用;使用电子邮箱、搜索引擎和多媒体娱乐的用户各占18.2、16.5和16;还有一定数量的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软件上传或下载和VOD点播,其比例分别为8.9和8.5(如图2-10所示)。图2-10用户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家庭用户1、用户接入宽带的主要原因速度快是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最主要的原因,33.7的用户因为这一原因而接入宽带;享受多媒体服务、网络游戏等也是用户提及较多的原因,所占比例为28.3;18.5的用户是因为使用方便而接入宽带;6.3的用户是为了节约费用;因为赶时髦/好奇、稳定可靠和24小时在线而接入宽带的家庭用户分别为2.5、1.8和1(如图2-11所示)。与窄带相比,速度快是宽带最大的优势,这一优势应该是促使家庭用户接入宽带的最主要原因。图2-11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的主要原因2、用户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最看重的因素当问及家庭宽带用户在选择宽带接入服

[1][2]下一页

在百度搜索: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网民资讯获知渠道和网络认知

过九成的网民将互联网作为主要资讯来源,这一比例远远高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此外,无线互联网发展迅速,有超过三成的网民通过无线互联网获取资讯。

通过对应分析可以看出,电视仍然是网民获取新闻资讯非常重要的渠道,而互联网凭借其时效性和互动性等优势,成为财经信息和汽车信息的主要渠道,另外仍然有相当比例的人群通过报纸获取房产信息。

网民对传统互联网的满意度最高,远远领先于其他媒体;广告主形象评价方面,传统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广告主形象较为接近,但在传统互联网投放广告的广告主形象更倾向于科技含量高、时尚、引领潮流,无线互联网的广告主形象更年轻有活力、发展速度快且富有创新精神。电视的广告主形象包括权威、值得信赖、有实力、知名度高、大品牌。网民把报纸的广告主形象评价为传统、守旧。

网络视频

网民通过浏览器收看视频的比例高于通过安装客户端的方式,相应优酷、土豆这两个通过浏览器收看的视频品牌,在品牌认知及使用情况方面,均高于PPS和PPTV。

网民访问视频网站的频率较高,九成的网民平均每周至少访问一次视频网站,其中每天都访问视频网站的网民高达38.6%。他们浏览视频网站主要为了收看影视剧节目,尤其是电影。另外,新闻事件、综艺节目所占比例也较高。而网友自拍类内容的浏览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视频网站纷纷放弃Youtube模式,追随Hulu模式,迎合了目前的市场现状。

尽管通过浏览器收看的方式最普遍,但通过安装客户端收看视频的用户却最满意。调查显示,PPS和PPTV的满意度表现,明显优于优酷网和土豆网。

迅雷凭借其强大的搜索下载功能以及迅雷看看播放器和在线播放双管齐下的运营模式也获得了广大网民的高度认可,在品牌认知度、使用率以及满意度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另外,视频用户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查找并收看自己想看的视听节目,他们还希望获得视频节目的其他相关信息,如电影海报和壁纸、明星介绍等资料。这意味着,视频网站不仅要提供视听节目和交流平台,还要为用户提供影视知识,以及回味和自我标榜的空间。(详见表1)

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认可,有接近七成的网民每周都会浏览购物网站,网络购物单笔支出金额主要集中在101~3000元之间,而网民购买最多的商品类型是服装饰品和数码家电。(详见表2)

网民对购物网站比较满意,且表现忠诚、乐于向他人推荐,但保持指数不高,用户未来品牌转换可能性较大。淘宝网在各项重要指标对比中表现优异,堪称网络购物行业标杆。京东商城在满意度指数、忠诚度指数、保持指数以及推荐指数四项均有不俗表现,超越拍拍、当当和卓越,位列第二。

通过CSI模型分析,我们发现口碑好和有社会责任感等品牌表现方面对网络购物满意度指数影响较大。对于购物网站来说,要想提高满意度,吸引更多的忠诚用户,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至关重要。(详见表3)

通过综合分析购物网站关键属性的满意度和重要性,我们发现消费保障是制约网络购物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B2C类购物网站在诚信度高和有消费保障两个重要指标方面要明显优于C2C类购物网站。

汽车网站

汽车网站的用户具有较高的黏性,过去半年,网民主要通过汽车网站/频道了解汽车相关信息,大部分用户每月至少访问一次汽车网站。2009年,在宽松的汽车消费政策下,加大了网民对购车的关注,浏览过程主要关注的信息为汽车报价、汽车介绍和汽车新闻三个方面。

从网民对汽车网站品牌的认知和使用情况来看,垂直汽车网站略胜综合门户汽车频道一筹,其中汽车之家领跑,各项指标均占优势。(详见表4)

满意度方面,大部分网民对汽车网站现状表示满意。其中汽车之家各项指标优势明显,新浪、腾讯、搜狐三家综合门户汽车频道和太平洋汽车网紧跟其后。

虽然用户对汽车网站现状比较满意,也比较忠诚,并具有较大可能性向他人推荐使用,但用户保持指数不高,用户未来转移性比较大。

通过CSI模型分析,我们发现质量表现是提升客户满意的根本,而网站内容质量的提升,又是重中之重。

通过综合分析汽车网站关键属性的满意度和重要性,内容质量、具有创新力、富有社会责任感,这三项指标对满意度指数贡献度较大,且当前的用户满意度较低,是需要优先改进的方面。

财经网站

经过多年发展,财经网站已经成为网民获取财经信息的主要渠道。手机作为新兴的媒体也已经成为网民获取财经信息的重要渠道。网民浏览财经网站时,最关注的信息是股票,其次是国际形势、国内政策以及理财知识。除股票外,网民最关注的理财品种是基金。(详见表5)

在品牌认知度方面,新浪财经作为强势品牌在未提示第一提及、提示前认知度以及提示后认知度三方面均为第一。其他门户网站中,腾讯、搜狐、网易的财经频道也有较为抢眼的表现。垂直财经网站中,东方财富网、和讯网的排名比较靠前。在使用情况方面,与品牌认知基本一致,但 FT中文网在最常使用率方面较为突出,呈现厚积薄发的态势。

在用户满意度方面,各关键属性的满意度差异不大。研究发现,财经网站的竞争已经从用户体验的比拼,进入了品牌建设的比拼。而各家网站在具有创新力和社会责任感这两个影响品牌形象的属性上,均有待提高。(详见表6)

通过CSI模型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满意度指数、忠诚度指数、保持指数还是推荐指数,东方财富网和和讯网都有不俗的表现,优于各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

房产网站

房产网站的用户也具有较高的黏性,过去半年,房产网站/频道是网民获取房产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超过传统媒体报纸和电视,大部分网民每月至少访问一次房产网站。网民访问房产网站最为关注的是房产政策/新闻以及新房、二手房信息。

从网民对房产网站的品牌认知和使用情况来看,搜房网各项指标均遥遥领先,成为行业内的强势品牌,新浪乐居和搜狐焦点网分列二、三名。

满意度方面,从用户满意率来看,大部分网民对房产网站现状表示满意,其中市场占有率较低的淘房网用户满意率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排名第一;而搜房网虽然在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但用户满意度却不理想。

通过CSI模型分析,我们发现提高网站质量,加强用户体验,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根本。综合分析房产网站关键属性的满意度和重要性,信息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质量表现方面――内容质量、信息丰富度、信息准确性、内容更新及时性,品牌建设方面――具有创新能力和富有社会责任感,这六项指标对于满意度指数影响较大,且当前的用户满意度较低,是需要优先改进的方面。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在北京隆重,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多项关键市场数据通过会以及调查主站.

cn首度披露。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产业市场多项指标显示,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经曲折、调整,从2005年开始在应用层面开始步入快车道。网络广告等多个关键领域市场指标突破5%市场渗透率这一临界点,走出市场培育阶段,开始强势起飞。资本市场阴晴无关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市场基本面正在得到空前的增强和改善。

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人民币,较2005年1876.53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互联网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月,比2005年的157.80元同比增长7.46 %。

在所有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度的市场营收规模分别达到了49.8亿元、59.6 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61.96 %。预计2007、2008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以及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门户等传统互联网服务正在产生较强的市场分流和资源挤压作用。搜索引擎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领先门户11.16、27.98和25.6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9.52 %、48.20 %和40.60 %,其2006年的市场规模达到15.71亿元。报告数据还显示:2006年度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受众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作为刚刚兴起的带有此项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已经迅速为大众青睐和接受,其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超过B2C电子商务、汽车、房地产等一些发展多年的传统互联网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的用户到达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搜索引擎成为2006年用户年到达率最高的互联网服务,其用户年到达率达到89.74%。而博客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为74.52%,比去年同期增长12.32%,在所有互联网细分服务类型中是增幅最明显的一个。个人门户/空间、播客/视频分享等Web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用户年到达率也分别达到了57.43%、56.24%,威客则达到了53.18%。在视频点播/直播、视频搜索等领导宽带潮流的新兴互联网服务市场,用户年到达率分别达到72.29%和60.05%。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博客等Web2.0服务用户年到达率增幅在领跑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

在深度剖析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会上还透露《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课题组对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发展状况整体走向以及各细分领域发展趋势等一些预测。

《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的从中国互联网50个领域为着手点,系统总结了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各层面整体发展状况与规模。《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通过客观的数据分析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总体状况以及各个细分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等状况,在系统总结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2007、2008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了大量专业的分析预测,这将为投资融资,为广告投放,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等提供客观的第三方决策支持。一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也必将成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引者。

据悉,现场的数据只是《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简版报告的部分内容。全部数据与分析最终将通过完整版本的中英文报告向各方提供。此次的简版报告部分内容包括:

1.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主流、热点及潜在高成长领域的 2006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营收结构,这些领域是,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即时通讯、博客、宽带视频、音乐、社区/BBS等;

2.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主要领域的2007、2008年度市场规模、增长率预测;

3.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

4.2007、2008年度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互联网消费市场总规模、增长率预测;

5.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用户到达率、用户规模;

6.中国互联网50个细分领域中10个细分领域企业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年到达率排名;

7.2007年中国互联网发展主要问题提示、若干重要预测;

8.调查产生的涉及热点企业、高敏感度领域的特别结论,若干相关独家新闻披露。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打个比方,看看上周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所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再看看1997年10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你会发现在9年时间里,中国的上网人数从62万激增至1.23亿。

巧合的是,同样是在上周三,专门从事互联网社会影响力研究的美国非盈利机构Pew了最新报告,取名为《博客:互联网新作家的肖像》。该报告指出,在美国1.47亿互联网成年人用户中,1200多万人坚持在写博客,占到8%;5700多万人在读博客,占到39%。

这就有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如果忽略美国的未成年博客不计,那么中国的博客数量早在今年1月《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时,就已经超过了美国。CNNIC在上周的报告中称,中国大约有2800万人经常使用博客,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23.7%,远高于美国Pew报告中的1200万人。而在今年1月的报告中,CNNIC指出大约有1500万网民经常使用博客。

当然,在互联网用户数量上,美国依然遥遥领先于中国;而且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从博客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来看,美国依然高于中国。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005年美国互联网用户数约为2.04亿,欧盟的互联网用户数为2.3亿。中国在2005年的互联网用户数为1.11亿。

此前国内也有过关于博客的调查报告,但曾引起较大的争议。即使在美国,关于博客的全面调查也屈指可数。Pew调查报告的数据来源,是从去年到今年进行的两次电话访问。从去年7月到今年2月,该机构从美国全国抽取了233名博客进行深入的访问;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又通过电话访问了7012名成年人(其中互联网用户人数为4753人)。

尽管缺乏关于中国博客和美国博客的横向具体数据比较,但是在美国博客的身上,我们或许能够从侧面了解博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征。

在不少美国人眼里?熏博客往往被认为将对时政、技术和新闻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Pew调查报告表明,绝大部分博客都只是把写博客看成是个人业余爱好,他们会跟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这些爱好。

跟MySpace等社交网站的用户类似,大部分美国博客都是年轻人。Pew报告指出,54%的美国博客年龄都在30岁以下。博客空间改变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大约有60%的美国博客会经常更新自己的网页,以保持与朋友和家人的联系,其中有一半人还通过网络去结识新朋友。

Pew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在美国有很多博客都是以发表时政评论出名,但是有37%的博客只把写博客看做是写个人日记。受欢迎的主题有时政(11%)、娱乐(7%)、运动(6%)以及新闻和事件(5%)。一名专门跟踪网络趋势的商业博客认为,在所有美国博客中,真正能够拥有除了家人和朋友以外的读者的,大约只有1万名。

尽管在互联网中有着潜在的广大读者群,而且陆续有一些广告主把资金投入到博客空间,但是在Pew的调查报告中,52%的博客认为他们写博客只是为了自己,并没有想到要获得别人的阅读。至于写博客的原因,52%的博客认为这样可以更有创意地表达他们的想法,50%的人认为这样可以记录和分享他们的个人体验。

长尾理论的提出者Chris Anderson说,Pew调查报告的结果是正确的。身为《连线》杂志总编的他表示,报告中反映出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博客所讨论的主题跟他们的个人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新兴服务挤压传统门户

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个人消费市场总规模约为2767.46亿元,同比增长47%,包括上网、购物、玩游戏等各种在线支出在内的人均月消费水平为 169.57 元。在本次调查所涉及的50个互联网细分市场领域中,最受关注的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网络游戏两个领域,2006年的市场营收规模分别达到49.8亿元和59.6 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0.91 %和61.96 %。预计今明两年,在基数已经比较高的情况下,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 51.8 %和55.6%的增长。

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各种新兴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对门户等传统互联网服务正在产生较强的市场分流和资源挤压作用。搜索引擎在2006年的增长率领先门户11.16个百分点,2006年其市场规模达到15.71亿元。报告数据还显示,2006年播客/视频分享网站受众规模已经达到7600万人。作为刚刚兴起的带有Web 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它们已经迅速得到大众青睐,其用户规模甚至已经超过B2C电子商务、汽车、房地产等一些发展多年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搜索引擎、综合门户、电子邮件等16个互联网领域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亿人。

Web 2.0服务领跑市场

本次调查增加了用户年到达率的统计。这是指某项互联网服务过去一年中所到达的使用过该服务的用户的数量占中国互联网用户总规模的相对比例,以单一用户(而非IP)为基本单位。

搜索引擎成为2006年用户年到达率最高的互联网服务,其用户年到达率达到93.73%。博客的用户年到达率为74.52%,比去年同期增长12.32%,在所有互联网细分服务类型中是增幅最明显的一个。个人门户/空间、播客/视频分享等Web 2.0特征的互联网服务和威客、视频点播/直播、视频搜索等领导宽带潮流的新兴互联网服务市场,用户年到达率均超过50%。这一系列数据说明,博客等Web 2.0服务在领跑2006年中国互联网市场。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农民工互联网使用现状

虽然,对于“农民工”的界定众说纷纭,但是大多认同两点:一是具有农村户口;二是较长时间工作于城镇的非农业领域。近些年CNNIC也《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但是这份报告调查的是“农村网民”,即“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农村的网民”,显然很多农民工并不可能长期住在农村,因此,当前很难找到专门的有关农民工互联网使用状况的统计资料,然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的权威调查中得出推算出其大致情况。

普及率低。2009年1月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使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来表示农民工,报告显示,有2.6%的网民属于此类职业,按此份报告得出的总网民2.98亿计算,可以得出: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民工网民至少有775万人。《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09年3月)》统计,农村网民中有4.5%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也就是381万。两项总计1156万人。

2009年3月25日,国家统计局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民工总量2.2亿,并且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1.4亿;在乡镇以内,称为本地务工的农民工数量是8500万人。国家统计局将外出农民工定义规范为“外出从业时间6个月及以上的经济活动人口”。这样的定义刚好和CNNIC“农村网民”的定义互补,也就是说,这里的“外出农民”刚好是CNNIC报告中的非“农村网民”,那么,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刚好与国家统计局的“外出打工农民工”对应。

这样,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民工网民约1156万人,仅占1.4亿农民工总量的8-3%。这一数值与我国整体互联网普及率(22.6%)相差甚远,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国数字鸿沟的现实。

手机上网比例高。如果我们横向比较CNNIC同期的多项调查报告,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1月)》、《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09年3月)》和《中国手机上网行为研究报告(2008年12月)》为参考,不难看出多项数据指标均显示了同一趋势:农民工群体手机上网比例高。

有如下数据为证:1)手机上网人群中40.8%为体力劳动者,38.3%为无业、下岗、失业群体。这两类人群仅次于学生,分别占据了手机上网人群的第二、第三位。毫无疑问农民工群体是这两类人群的主体;2)手机上网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渗透率(47.4%)高于城镇(36.5%)10多个百分点,这些人中以学生、未成年人和在外务工人员为主。不可排除这些农村学生和未成年人很可能也将成为以后的农民工;3)截至2008年底,有1500万农村网民通过窄带接人互联网,而主要是通过手机,远远高于城镇。

上网的需求强,以交友、娱乐为主。虽然农民工的电脑拥有率低,但是互联网对于他们的吸引力却相当的强,因此网吧就成为这些人接触互联网的主要渠道,农村网吧网民比例54.2%,估计农民工网吧上网的比例还要高。CNNIC的调查也反映了农民工互联网使用的情况:他们主要是交友和娱乐,即时通讯软件、聊天、玩游戏等应用最多。

农民工更适合移动互联网

农民工需要互联网。互联网普及率低,并不是说农民工不需要互联网,互联网能给农民工带来巨大的帮助。他们远离家乡,亲朋好友少;工作强度大,休闲娱乐少;与媒体接触少,了解信息途径少,互联网首先可以同时满足他们以上三大项的基本需求,另外,使用互联网也使他们更好地与时俱进,有一种不被时代抛弃的安全感,有时互联网使用技能也成为他们获取更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因此,互联网是解决农民工生活问题的方便、经济的途径之一。

农民工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社的一篇报道称,手机报用户的最大群体是农民工,因此新华网在两会期间专门开辟了农民工建言专门频道,给农民工提供通过手机参与两会讨论的机会,而且参与人数众多。确实,农民工群体手机的拥有量远远高于电脑。这不仅由于他们很难承受电脑的高价格(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约1000元,而现在市场个人电脑的价格在3000――4000元),而且他们很难长期在一个地方定居,即使能较长时间居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的条件也很难有电脑的空间及网络的接入。而手机价格相对较低,他们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手机轻便好携带,可移动,对于居无定所、活无定处的他们更必需,因此农民工也基本上人手一机。基于3G的互联网,手机直接可以成为互联网的终端,农民工就可以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手机已经使用比较熟悉,不存在技术上的陌生和恐惧,也可以节省购买终端的费用。

国家支持农民工上网

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扩大等现状已经引起国家的关注,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已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促进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下一步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之一和社会共识,农民工群体的互联网接触和使用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政府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企业和社会积极响应和参与。从规划到实施,从政策到基础设施,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商通过开展“村村通工程”把电信和互联网服务送到农村偏远地区,并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成立;中国互联网协会专门成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深入推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了一大批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为农民上网提供了终端设备与场所;手机参与“家电下乡”,让更多的农民拥有手机等等。在城市,很多机构和企业给农民工捐赠电脑,义务为农民工进行互联网技术培训等。这些都为农民工和即将成为农民工的农村人提供了学习和使用互联网的机会。

并且国家要求,对农民提供“普遍能接受的价格”,对于弱势群体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配套的补贴机制”。因此,农民工也将获得接入互联网的经济支持和实际可能。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广告 网络营销 广告策略 互联网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也已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之后的第五大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网络广告随着网络规模的快速膨胀也得以迅速发展,网络广告的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以美国为例,美国行业组织交互式广告局(IAB)报告称,2006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收入创下近三年来的新记录,销售总额为16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34%,超越了户外广告和商业类杂志广告,与广播媒体并肩而立。网络广告已作为一种主要的营销方式为各界人士所关注。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网络广告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问题,并对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中国网络广告的现状

1、从市场规模和销售额来看

中国第一个网络广告诞生于1997年,至今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中国的网络广告经历了坎坷的发展之路,目前正处于快速的增长时期。中国互联网协会《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网络广告(不含搜索引擎在内)收入达49.8亿元,比2005年增长50.91%。如果加上搜索引擎广告(15.7亿元人民币),200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额将达到65.5亿元人民币。报告预计,2007年、200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依然分别保持51.8%和55.6%的增长,到2007、2008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5.6亿元人民币和117.63亿元人民币。

但从中国网络广告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来看,根据iResearch的调研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广告总额占整体广告市场的比重由2001年的0.6%迅速攀升至2006年的3.8%。但这个比例与电视媒体、杂志和报纸三大主流媒体相比还是相差很远。尼尔森媒介研究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三大主流媒体的广告收入较2005年增长22%,达到人民币3866亿元。其中,与杂志、报纸相比,电视媒体占据的份额达到81%。

网络广告在中国正高速增长,但在整个广告市场所占比例还很低。因此,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需要应对挑战。

2、从媒体受众来看

任何媒体上的广告必须是以该媒体受众为基础。媒体和广告公司向广告主卖的其实不是广告本身而是媒体后面的受众。一个媒体的广告价值取决于两个方面,即该媒体受众的数量和媒体受众的质量。

首先,从媒体受众的数量上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1月的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行业继续2006年上半年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网民人数、上网计算机数分别达到了13 700万人、5 940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23.4%和20.0%。如此大的潜在用户群体,为网络广告与其他广告媒体抗衡提供了基本力量。

其次,从媒体受众的质量来看。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还指出,在网民获取信息最主要途径中,网络独占鳌头,所占比例达47.4%;电视紧随其后,所占比例为30.6%;接下来是报纸,所占比例为15.7%;其他媒体所占比例都非常低。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充分融入网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娱乐之中。从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来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7%的网民非常信任,32.3%的网民比较信任,54.6%的网民感觉一般,5.7%的网民不太信任,1.7%的网民很不信任。总体而言,对互联网持信任态度的网民要远多于不信任的网民,这表明了中国网络广告拥有较高质量的媒体受众。

二、网络广告存在的问题

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络环境将是网络广告存在并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如下:

■ 网络病毒 28.7%

■ 网络入侵/攻击(包括木马) 16.7%

■ 弹出式广告/窗口 14.3%

■ 垃圾邮件 7.8%

■ 网上虚假信息 7.4%

■ 诱骗/欺诈/网络钓鱼 6.9%

■ 网上收费陷阱 6.9%

■ 网上不良信息 5.7%

■ 隐私泄漏 4.9%

■ 其他 0.7%

其中,弹出式广告/窗体排名第三,占14.3%,与广告相关的还有垃圾邮件(占7.8%)和网上虚假信息(占7.4%)。这些数据表明了网络广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简述如下。

1、网络广告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无论是对于传统媒体广告还是网络广告,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销售或建立品牌资产。简单地说,不管你的广告是在直接进行卖点诉求还是在树立品牌形象,最终广告的意义就在于广告信息传播后对销售状况的改变。但目前大部分的网站的网络广告经营是依据广告的点击率来收费的。但实际上,网民经常处于一种被动浏览的状态,也就是说并没有达到广告的营销目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统计,网民浏览网络广告的心态:

■ 主动浏览 21.1%

■ 被动浏览 26.3%

■ 二者都有52.6%

网民主动浏览广告所占的比例还很低,说明我国的网络广告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2004年一次关于网络广告的市场调查中,在问及网络广告该如何改进时,有超过40%的人认为网络广告应该加强其针对性。如果广告与自己无关,人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关注广告活动。因此,对潜在顾客群的了解十分有必要。

2、网络技术落后,网络广告的表现力还不够丰富

中国网络广告的形式比较缺乏创新与想象力,在中国的网络媒体中,各种各样的网幅广告(Banner)铺天盖地,但极少有作品体现创新,所以并不是最好的方法。网幅广告最初是供广告商们充分展示信息以便引导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方法,但这并不等同于厂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行为。许多网幅广告内容烦人,而且没有利用网页特有的技术来启发潜在消费者点击广告的欲望。相反,弹出式的广告窗体或移动式的广告窗体反而引起顾客的反感和厌恶。

3、虚假和欺诈网络广告的存在

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互联网的虚拟性质,互联网上存在许多虚假和欺诈网络广告,而这些虚假信息直接阻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导致受众对网络广告持怀疑态度。如互联网搜索引擎巨头Google 2006年6月28日由于登载法国名牌路易威登皮包假冒品的广告被法国一家法院罚款30万欧元。

4、互联网普及程度有待提高,潜在的媒体受众有待开发

截止到2006年12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人,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网民的比例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明显落后,尤其是在农村以及中小城市,网络媒体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铺天盖地的影响相比,相对较弱。再加上无线上网在大部分地区还未普及,不便随时上网,与报纸、杂志可以随身携带相比,存在很大的劣势。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网络广告在广告中占比例较低,也极大地影响了客户做网络广告的积极性。

三、网络广告的发展对策

1、通过定向传播和精准营销提升广告有效性

在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是”这一调查项,网民的答案从“收发邮件(56.1%)、浏览新闻(53.5%)”到“征婚、交友、社区俱乐部(6.4%)”和“其他(6.4%)”,多达26项。而且与上年相比,网民在这26项网络服务和功能上的使用比率更加均匀化了。这说明网民需求的日益细分,这同时需要网络媒体提供更细分更专业信息的。相对于电视传播的漫天撒网,网络传播更应着力于定向传播,通过精准营销来提升广告的有效性。网络广告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定向:一种是用户身份识别(即找到目标客户),常用的方法有地域定向、大学定向、操作系统定向、浏览器定向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定向后,筛选出一些用户进行针对性的投放。另一种方式是内容定向(即找出其潜在的关联),就是说要注重把广告本身内容与传播广告平台上的内容相关联,以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因为同一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收到广告和在看电影时收到广告,效果肯定不一样。比如说,当用户正在浏览NBA新闻时,推送一个NIKE篮球鞋的广告,效果肯定会好很多。

2、运用新技术,制作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广告吸引媒体受众

随便打开一个网站,各种网幅广告、弹出式广告随处可见,但却只有小部分有创意的、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广告才能激起受众的购买欲望。互动网络广告就是其一,互动网络广告与传统网幅广告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采用了引人注目的、有趣味性的和娱乐性的东西来吸引浏览者,并让受众参与到广告中来。如富媒体广告(Rich Media)就是典型的互动网络广告,富媒体广告采用2D及3D的Video、 Audio、HTML、Flash及JAVA等高新技术,能够提高广告的互动性,提供更广泛的创意空间。最新的网络媒体技术,甚至允许用户在广告界面上直接留下数据,从而有效促进了用户与广告的交互。

3、改善政策与法律环境,加大网络广告监管力度,提高受众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

在我国,网络广告的管理已引起国家的重视,我国电子商务的各项政策、法律与法规及各种标准正在加紧制定当中。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网络广告管理办法,对申请开展广告业务的互联网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广告经营许可证》,可进行广告经营;其次,建立一个由政府行政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方支撑的科学管理体系,将网络广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加快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努力拓宽网络广告的范围

加大互联网的普及和保障网络通讯的质量,将给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带来大的飞跃,尤其有利于高新技术下的新一代网络广告媒体的发展和推广。政府在扩建、完善现有以光缆为主体的基础传输网和推进基本电信普遍服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和利用当代最新通信与信息技术成果,加速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大容量、安全可靠的新一代公共信息网。

综上所述,中国的网络广告虽然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宽带网络和各项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广告作为IT行业的衍生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已成为企业广告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毕竟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还是存在不同之处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网络广告决策时,应从受众的特点出发定向传播,进行精准营销。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

[2] 中国互联网协会:《INTERNET GUIDE 2007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2007(1)。

[3] 林舒:我国网络广告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亚太网络工作组(APNG)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1996年11月15日实华开公司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旁边开设了实华开网络咖啡屋,这是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

1996年11月CERNET开通到美国的2M国际线路。同月,在德国总统访华期间开通了中德学术网络互联线路CERNET-DFN,建立了中国大陆到欧洲的第一个Internet连接。

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1997年10月31日,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CN下注册的域名4066个,WWW站点约1500个,国际出口带宽25.408M。

1999年11月2日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陈因副局长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ICANN政府咨询委员会大会。

2000年11月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中文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试行)》,并委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成立中文域名争议解决机构。

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2000年11月7日信息产业部《关于互联网中文域名管理的通告》,对境内中文域名注册服务和管理加以规范,并明确授权CNNIC为中文域名注册管理机构。

2000年11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文域名注册系统全面升级,推出“.CN”、“.中国”、“.公司”、“.网络”为后缀的中文域名服务。

2000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

2001年11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推出通用网址服务。

2001年11月20日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论证,这标志着中国向“电子政府”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1年11月22日、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向社会正式推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全国亿万青少年从此有了自己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

2002年11月1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263网络集团和新浪共同发起,中国互联网协会反垃圾邮件协调小组在京成立。

2002年11月22日信息产业部公布《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的公告》。

2002年11月25日由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会暨展示会”,在上海召开。

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电子竞技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

2003年11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此次热点调查报告包括网站短信息和宽带两部分内容。

2004年11月5日信息产业部第30号部令,公布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新办法自2004年12月20日起施行。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家庭场域;媒介素养;教育媒介

传媒技术的变迁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空间的迁移。家庭场域作为个人最重要的私有空间,其固有的关系网络和建构模式正受到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场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与家庭场域的重构

根据2016年1月的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0.1%。数字表明手机移动网络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最主要的媒介使用形式。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满足日常工作生活各种需求,“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①。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加剧了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挤占,家庭场域空间作为最重要的私人空间随之发生重构,在特定时空领域蜕变为媒介中枢。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家庭居民在自己的住所时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在卧室的接触率高达26%,在客厅的接触率为22.6%②。作为移动互联网络时代新兴的媒介中枢,家庭场域的媒介使用频率激增,移动互联网络的频繁使用割裂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卧室和客厅的媒介争夺成就了疏远的陪伴,家庭场域的关系网络组成和作用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随着家庭场域的重构,以家庭场域为载体的家庭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二、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变化趋势

(一)家庭教育中教与受的角色不断转换。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家长作为权威性的存在,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知识、规范和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而孩子则因为年龄、身份、阅历、经济等方面的弱势,更多扮演着受传者的角色。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分享取代了单向度的教授。谁更擅长应用电子产品和移动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谁就扮演教授者的角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教和受的角色不再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的占有量决定某个时刻的教受关系,某个新知的分享权。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趋于碎片化。传统家庭场域中,教育一般采用家长面对面教授的方式,完成内容的整体传达。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原本单一的信息源变得复杂,浩繁的移动网络应用工具带来信息的洪流,这些信息一方面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却加深了信息的碎片化和无序性。批判的接受媒介信息、整合碎片化信息无疑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缜密的思维和精准判断力,而家庭中符合这一标准的受教育者寥寥无几。调查数据显示③,我国网民有75.1%年龄在10-29岁,10岁以下低龄群体占到了2.9%,学历层次集中在中等教育程度,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弱势加深了家庭教育信息内容甄别和整合的难度。

(三)家庭教育的媒介实现多元化。传统家庭场域中教育的媒介主要是面对面人际传播。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手机、平板、网络电视等多元化网络终端成为家庭教育的惯用媒介。家长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获取信息,同时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信媒介与孩子、教师和专家沟通,而孩子可以通过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站社区等媒介接触行为自行从他人处获取信息。家庭教育媒介的多元化拓宽了知识的来源,但同时也削弱了信息的拔罐,一些恶意传播的信息会导致孩子行为的失范,对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知识结构的养成都是致命的伤害。

三、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巨变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家庭教育参与者的媒介素养。提高家庭教育中教受双方的媒介素养不外乎两个渠道,一是培养教受双方使用媒介的能力,二是培养教受双方批判的接受媒介信息的思维。具体而言,就是提高硬件配备,普及移动网络终端,提升手机等移动网络载体的使用效率,推广网络应用工具软件,使家长和孩子保持同样的媒介接触习惯和媒介使用习惯。同时,培养家长和孩子批判思维,提高媒介接触和使用的主动性,有选择性的接触有用信息,提升对信息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二)加强对网络内容生产商的监管。自行生产内容的网络平台,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生产商的把关力度,通过网友上传产生内容的平台,要加强对网友上传内容的把关力度,一些知名度高的兴趣知识共享类社区,如知乎、B站、果壳网等,应提高驻站答手的水平,保障内容输出的质量。

(三)重视在线教育,发展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民使用在线教育应用的达到11014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6%,④在线教育大有可为。一方面,大力发展适合家庭场域登陆的网校和MOOC课堂,推动家庭教育通过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连接;另一方面,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带入家庭教育体系,在家长、教师和学生间建立起以移动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关系链条。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中心(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第37次),39-40.

②喻国明、李慧娟.《家庭场域的数字化重构――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空间的功能异化研究》.[J]现代传播,2016(3).

③中国互联网中心(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第37次),42-43.

④中国互联网中心(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第37次),52.

参考文献

[1](美)雷尼,(美)威尔曼著,杨柏淑,高崇等译.超越孤独: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之道.[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5).

[2](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喻国明,李慧娟.家庭场域的数字化重构――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空间的功能异化研究[J].现代传播,2016(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