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09:25:43

心理医生论文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1篇

纵观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频繁的考核、竞赛,2、高强度的学习任务,3、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精神紧张,4、心情压抑。

5、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激烈竞争,6、很多学生会产生焦虑不7、安,8、忧虑重重。

9、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10、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不11、如意,12、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

13、班级中后进生,14、由于在学习、行为等方面表现的不15、如人意,16、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17、责,18、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

上述种种不良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班人,不仅要抓好班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细心观察,及时"治疗",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

一、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而且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对于这一切,班主任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深处的变化;另一方面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在找到了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后,我们再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我在教一年级时,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孔舒婷同学是一名学习非常认真刻苦的孩子,在一次语文测试后,我忽然发现她上课时心事重重,注意力不够集中;下课了,她也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单独和她谈了一次话。原来,原因出在这次语文测试上:孔舒婷同学自入学以来每次测试总是准确无误,成绩一直是优+,可是在这次测试中由于失误,她在一个小题上出了错,没能全对。尽管考核成绩也很不错,可是回到家里,孔舒婷却因为那一道题的粗心,而受到了妈妈严厉的责备和训斥。于是,这件事在自尊心很强的她的内心深处,蒙上了一层阴影……了解了事情的缘由之后,我一方面肯定了她的上进心,并鼓励她把经验教训化作动力,重新振作,把精力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我主动接触了她的家长,把这一情况告知家长,希望家长"望子成才"的心理不要太急切,并和家长一起商讨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又回来了。

可见,老师要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二、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畅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地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平素不能师道尊严,不能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

我班有一个女生自幼父母离异,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她个性很倔,既自卑又要强,与同学很少来往,性格孤僻,学习较差。我每次找她谈心,都开导她要增强自信,克服自卑,持之以恒,同时安排部分同学多接近她,从生活到学习各方面帮助她,用火热的情去温暖她消沉的心灵,一年里她的转变很大,成绩跃居中上等。她在日记中写到:"……,我感觉到每一天,生活都充满了阳光……"。作为班主任,热情关怀,热心帮助,多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融洽。班主任和蔼可亲,坦诚相待便会有力地支持教育工作。

三、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

学生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迷,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以上家庭因素地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在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合作等。这些都会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协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以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在家长和老师地共同努力下,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班主任只有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真正与家长真诚、和谐地沟通,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减少教育的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生时代,"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紧张而富于竞争的学习生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压抑、忧郁的心理。因此,班主任要根据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动、好积极思维的特点,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如我在班级中经常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班际、校际间的交往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夏令营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2篇

1.1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的自陈式调查问卷对抽样人群进行调查。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共发放137份,回收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5份,有效率98.5%。所有问卷均由调查对象本人自行完成。问卷经课题组专家多次讨论研究后,确定了分别针对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三种问卷,其中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问卷13个题目,教师问卷8个题目,学生问卷10个题目。三种问卷共同内容包括:军队心理医生的职能和重要性;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需求程度;应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和临床知识的需求程度;军事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求及培养方式等问题。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问卷还包括军队心理医生和地方心理医生的区别;部队已开展的和亟待开展的心理工作等;教师问卷还包括开展理论课和实践技能培训的有效方法;对考核评估方式的建议等;学生问卷还包括喜欢的教学方式等。

1.2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在课题组专家指导下,分析总结每个调查对象的观点,然后统计持有相同观点的构成比,用百分率描述主要观点,反复讨论,最后总结出结论和建议。

2结果

2.1军队心理卫生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

81.3%教员,56.5%的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认为,心理医生在部队非常重要,但目前数量极少,多数是临床医生兼职,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首先应加强军队心理医生队伍建设。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中,47.8%的人员表示所在部队已建立心理咨询室,13.0%的人员表示,所在部队从未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卫生工作,62.2%的人员认为,部队亟待为基层官兵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

2.2军队心理学人才培养理念应突出军事、政治和人文素养调查显示

52.2%的基层部队医生与卫勤管理人员认为,军队心理医生在服务对象、工作环境、工作目标等方面与地方心理医生存在显著差异。军队心理医生在部队工作,服务于官兵,工作目标是提升战斗力,而地方心理医生在地方医院、诊所或咨询室工作,服务于老百姓,工作目标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军队心理医生具有特殊性,其培养理念应突出军事和政治教育。50.0%的官兵认为,作为新型军事人才,还应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

2.3教学内容应重视

心理学专业课程和基本临床知识85.9%调查对象认为,军队心理学人才培养应重视心理学专业课程学习,特别是普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83.7%的认为还应掌握基本临床医学知识,以便处理基层官兵常见疾病。

2.4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应重点突出

实践特色63.0%的官兵认为,军队心理医生更应注重实践能力。因为基层工作繁忙,任务繁杂,科研需求少,相比而言,更需要与部队结合紧密的实践应用能力。74.0%的学生认为,医学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应增加实践学时,多走出校园,进入学校、医院、社会参加实践;75.0%的教师认为,应把实践能力作为学员考核标准的重要指标;50.0%的教师认为应以培养学员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综合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2.5考核评估方式应向多样化

发展调查显示,75.0%的教师认为应把综合实践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而且要占一半以上的比重,建议结合操作、实际问题处理、论文答辩等形式采用多样化、个性化、客观化的考核方式。

3讨论及建议

3.1全面提升以心理医生队伍建设

为牵引的军队心理卫生工作文献报道,近年来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繁重,官兵执勤处突维稳压力逐渐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军队心理卫生工作,是新形势下军队发展与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是军队卫生服务保障的延伸和拓展。故应采取多样化手段加强军队心理医生培养。第一,教育训练部门应多方调研,认真研讨,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纳入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和部队基层医生强化师资力量,确保培养质量。第三,在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负责导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定期选派基层部队心理骨干参加国内国际高水平心理培训,不断提高心理服务能力和心理工作素养,从而带动军队心理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3.2培养模式应

采取院校-部队-医院联合方式院校应与部队及相关医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成定点培训基地。可以和部队卫生处、医院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签订合作意向,建立和扩大心理专业学生培训基地。经常组织学员进医院、下部队学习实践,邀请临床心理医生或部队基层心理工作者进入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缩短院校教学与部队实际需求的距离,实现教学力量优势互补,使教学与科研成果更加贴近部队需求,实现院校与部队的共赢,从而强化军事、政治教育及实践教学理念。

3.3在心理学专业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医生的实践能力在基层部队更为重要。目前,多数院校心理学专业课程实践课时较少,不利于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建议,学校应采取以实践为牵引的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科学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建立合理的长期规划。如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临床见习、咨询中心学习等机会和时数;在临床实习中延长神经内科、心理行为训练中心等专业相关科室的实习时间。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培养部队急需的实用型心理学人才。

3.4多途径开展军事、政治和人文素质培养良好的军事素质修养

是军队心理服务专业人才从事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形成军事训练和下部队锻炼的常态化机制。第二,加强“四个结合”,创新军事素质教育模式,即平时与战时结合,以加强战备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强化实践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军事与专业结合,将军事素质训练融入专业教学中;院校与部队结合,加大与部队的合训力度,努力探索基地化训练新路子。人文素质培养对学员更好融入社会、服务官兵、认识和理解自身价值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可邀请军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座,提高学员理想、信念的层次和道德水准;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在医院和部队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把人文素养融入其中;第三,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人文书籍在图书馆中所占比例,鼓励学员多读人文类书籍。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为国为军服务意识。

3.5建立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

学业考核标准单一的笔试为主的理论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结果,为培养紧贴部队实际需求的合格心理医生,在心理专业教学中应综合纳入职业技能、相关操作及论文答辩等方面的实践能力考核,量化、细化考核标准,全面考察学员的综合素质。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3篇

我们的一生里总会遇到这样一个人,相互影响又彼此分离,以为离得很近却永远无法靠近。生命的轨迹不断地交叉,一个点,又一个点,却始终分道扬镳。

对于宁子健来说,胡琪就是这样一个人。

第一次见到胡琪的时候,还是宁子健的十七岁,因为目睹弟弟被淹死的过程他患了严重的抑郁症。他总是觉得面前的一切都是红色的,红色的天,红色的树,红色的水,他从噩梦中一遍一遍地醒来,痛苦扼住了他的咽喉,呼喊不出。

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他,他们没有责备他带了弟弟去河边玩水才出了这样的意外,他们就这一个儿子了,小心呵护却让他的情绪更加压抑。

后来他们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也就是在那里他见到了胡琪。她戴着黑框的眼镜,瘦得皮包骨头,脸色苍白得连毛细血管也可见到,唇抿得很紧很严实。

每个星期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们会遇见,她从心理医生的诊室里出来,他就走进心理医生的诊室。她轻飘飘地从他面前过去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会轻轻地碰触一下。他懂这个眼神,和他一样,无奈、悲伤、迷茫。他们有着相同颜色的青春,不管她发生了什么,他们都看得到彼此的孤独。

那天宁子健从诊所里出来的时候,看到胡琪站在旁边的面包店门口,橱窗里是卖相极好的面包。宁子健想也没想地走过去,他说:“我请你吃吧?”

他们在台阶上坐了好一会儿,各自手里拿着面包,胡琪一直没有吃,她对着面包发呆,而他对着她发呆。

他们就那样静静地坐着,阳光在他们身后拖出两个孤独沉重的影子,然后宁子健开始说起弟弟被河水吞没的那个瞬间。

眼泪从他的眼眶里汹涌而出,他从来没有跟心理医生讲过这些话,虽然心理医生每一次都试图来打动宁子健。他知道没有人会理解他的,直到看到胡琪。

他哭的时候,胡琪突然握住了他的手。那种灼热感让他震住,他抬眼望着她,正接住她温和美好的笑容。她说:“你怕蛇吗?我很害怕蛇,我每晚都在想我的房间里会不会有蛇,越是这样想就越是害怕,其实根本就没有蛇。”

宁子健明白她的意思,有时候越害怕就越无法面对,只要无视那些“蛇”,也就不会害怕了。这个方法真的很灵,每一次宁子健在害怕恐慌的时候,都会在心里暗示自己,那就是“蛇”。

后来他们再在诊所里遇见的时候,会微微地点点头。有时候他见完心理医生出来,会看到她在门口等着他。他从来不问她要去哪里,就是跟着她,他们一前一后地走着。

她总是挑僻静的地方,阴凉的地方,即使走了很远的距离她也不会回头,就好像非常肯定他一定会在后面跟着。走得很远了,他才知道她带他去的是一个旧书店或者音像店,又或者只是去看看一处开得繁茂的小雏菊。

他们有时候什么都不用说,她只是把耳塞塞到他耳朵里,那就是他喜欢的歌。他也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那也是她所喜欢的书……那些时光,是宁子健最平静的时候。

命运的邂逅

大三那年的暑假,宁子健打算坐火车去内蒙古,再从那里到外蒙古,然后去俄罗斯。火车是凌晨开的,他蜷着身子在候车大厅的时候,就那么直愣愣地看到了胡琪。

她依然瘦,穿着帆布衣,背着一个硕大的包。他整个人都呆住了,想要喊出声的时候,才发现嗓子哽住了,一种冥冥之中命运天定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宁子健一直坚持在心理医生那里看了足足一年,直到某一天他去的时候再没有遇到过胡琪。在他之前换了另外一个病人,而在他之后也是别的病人,他试图守了一整天可她还是没有出现,后来就不得不承认,胡琪是不会再来看医生了。

宁子健依然是父母所担忧的儿子,孤僻沉默忧郁内向。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把痛苦的感觉掩饰过去,面对父母的时候,也多了体谅。他常常会想起胡琪来,想起那个苍白瘦弱的少女,她的后来会变成怎样?

宁子健站在胡琪的面前时,她愣了愣,然后就笑了。那笑容柔和地落在宁子健的心里,他握着手里的火车票想要对她说:你去哪儿,我跟你走。可是话还没有出口,旁边就有了另外一个声音,他在问:“这是谁?”胡琪淡淡地说:“朋友。”

宁子健想过他们会再遇见,却没有想过他们遇见的时候她的身边已经有了别的男生。他心里有着无助的嫉妒,却把这种感觉封得滴水不漏。他们就好像是故地遇见的旧友,简单地谈论着这些年的种种。

胡琪没有上大学,在家里呆了两年后开始往外面跑,给杂志拍一些照片写一些小文来赚取生活费。

她问他:“那些‘蛇’还会来吓你吗?”她说她在印度学了禅修,她还说,当你只是观察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正视你心里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其实为什么会想坐火车绕来绕去地走,那是因为他失恋了。他的女朋友跟他的朋友在一起,他成了一个笑柄,自尊心本来又薄又脆,这下只想远走他乡。遇到胡琪,他明白了,这么多年他依然还是那个赢弱的少年。是她让他想要逃的步子停了下来。

胡琪背着她的包离开的时候,宁子健仓促地撕了一张纸,写上自己的电话。

她选择了行走,而他选择了沉默

胡琪打来电话的时候,已经是那一年的冬天了。她说她在大理,觉得景色挺好,问他要不要去。他立马放下课程和正写的论文,拎了几件衣服就去了大理。

他到的时候她来车站接,她穿着一件黄色的羽绒服裹着白色的围巾,风呼呼地吹着,她的长发飘了起来,着实很美。

他们骑着自行车在古城兜转,她在前面,他在后面。就好像很多年前的那些下午,他跟着她,从来不问要到哪里。

她说:“宁子健,给你打电话的那天,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就想起了你,想看看你好不好。”她的眼神烟波浩渺,他抬起手来想搂搂她,可到底还是没有勇气。

夜里他们睡在一张床上,但中间却隔着一段距离。清凉的月色洒得满屋都是,他听到她浅浅的呼吸,觉得幸福。

半夜的时候,她醒来一次,正对上他专注的目光。她浅浅地笑了笑说:“我跟那个人在中东晃荡的时候,他认识了个女记者,想要安稳下来,所以我们分开了。”

她已经在外面走了好些年了,她的生活就是行走,并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纯粹地为了走很远的路。没有人理解这种状态,宁子健理解。

她所有的一切古怪的行为,他都能理解。他们都是带着伤口的人,不同的是,他选择了沉默,而她选择了行走。

他们是如此相似的人,他们了解对方,但他们始终得告别。胡琪选择去非洲看看,宁子健选择回去写论文和实习。父母就他这一个儿子了,他一定得争气,所以他不能跟着胡琪走得更远了。

也是在那次见面后,宁子健知道胡琪为什么需要去看心理医生了。她一直是个厌食症患者,吃不下东西。

而之所以会犯上这个病,是因为她在念中学的时候,被高年级的人逼吃狗屎。

从此以后,她一吃东西就吐,再美味的食物都让她恶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她的家人才发现她被欺负了很久,身上都是伤。

宁子健把牛肉切成很小块,他想要哄着胡琪吃一点。她勉强地吃了下去,然后奔到卫生间里嗷嗷呕吐。

宁子健―下就哭了。

他们终于像情侣一样了

宁子健的工作是法医。他面对的都是伤口,他试图从那些伤口里找到究竟,为他们伸冤昭雪。他喜欢这样一份安静沉默的工作。

父母虽然不太释然,但至少他看上去已经忘记过去的事了。他们跟他住在一起,像所有的老人那样唠叨着他应该找个女朋友了。

他的脑子里就想起了胡琪。这些年他们的联系很少,偶尔他会收到她的一张明信片,上面是她的足迹。他有过一千次―万次的念头想要去找她,可每一次都被一个理由掐掉了,那就是他得让父母安心。

再跟胡琪见面,是在医院里。她给他打电话说回来了,她说以后都不走了。他已经猜到发生什么事了。

因为长年的厌食症,她得了败血症。这些年她一直在走,就是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她早知道这样下去她一定会病的。他在医院里看到她的时候,她倒是胖了一点儿,因为药物的缘故,她是浮肿着的。

他在夜里失声痛哭。他知道自己很想和她在一起,从十七岁开始这就是他的梦想。可是他们之间却永远是遇见、分离、分离、遇见。

这漫长的十年,他依然记得那些孤独的夏日时光,他们默默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却走不到天荒地老。他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句喜欢和爱,但这感情却深得像一把锁,牢牢地锁着他。

这些日子,宁子健每天都去医院里看她。他扶着她去晒太阳,给她念报纸,替她梳头。她总是暖暖地微笑,好像要让他记住的就是这样的笑容。

有一天,她说:“不如去看一场电影吧,像情侣那样。”整场电影,他们的手一直紧紧地握着,跟所有的情侣一样。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4篇

作为一名精神、心理科医生,我在国内工作多年,同时又在美国多所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工作多年,我深深感觉到中美在心理学和精神学上存在差异。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科技、健康教育的头号强国,心理学和精神医学的情况如何?美国人是如何看待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下面从几个方面做一简单比较。

很气恼VS很高兴

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治疗专家到中国来访问,与中国的心理医生们交谈,他说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对青年男女初次约会,女青年准时到达约会地点,而男青年迟迟没有露面。正在女孩焦虑等待中,男孩姗姗来到。女孩很气恼,问男孩;“你看,都几点了?你干什么去了?”男孩不好意思地回答。“十分抱歉,我迟到了,因为我刚去看心理医生。原订看半小时的,未曾想被一个心理问题所困绕,直到心理医生给予了详细指导才解决问题,所以迟到了。”

这位美国心理治疗专家问中国的同行们,“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那位女孩会怎么想这位男孩?她会做什么?”大家议论纷纷,认为女孩会毫不犹豫地说“神经病!”然后扭头而去。

中国的心理医生们好奇地反问美国同行同样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美国会怎样?”美国心理治疗专家说:“女孩会很高兴。”“为什么呀?”望着中国同行们惊讶的目光,这位美国专家慢悠悠地说:“女孩会很高兴,主要有两点,一是女孩会认为这个男孩的个人素质不错,重视心理健康,二是这个男孩收入不错,因为在美国看心理医生收费很高”。

近几年,众多的心理诊所和心理门诊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出现。看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医生的现象逐步增多,然而看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仍被视为“见不得人”的“丑”事,人们总是竭力掩盖,害怕被别人知道而带上“精神病”的标签而受到歧视。尤其是很多人虽然被心理和精神疾患所困绕,内心痛苦不堪,但又不愿被别人知道,甚至不愿对自己的家人述说,只能默默忍受痛苦。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人不得不中断学业或停止工作。

在美国,看心理医生是很平常的事,就像去综合医院看其他科医生一样,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就像上面的例子,美国人认为能去看心理医生的人都是高素质、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没有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丑”事、甚至是耻辱的事。

1VS15

笔者所在的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拥有250名左右的faculty (指的是具有博士学位的精神病学家、教授和研究员),几乎与我们国家整个精神医学领域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相当。而在美国精神医学界。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排名第四。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所拥有高学位的高端人才更多。据统计。美国精神医学界有4万多名具有医学博士学位(M.D.)的精神科医生,还有数目相当的拥有博士学位(Ph.D.)的科研人员,而我国整个精神科领域大约有1万五千名精神科医生,其中很多人还是中专和大专学历。另外专职从事精神医学研究的人员寥寥无几。据统计,美国有3亿人口,而中国有13亿人口,所以美国精神科医生的比例大约是我国的15倍左右,因此我国精神医学界还需要很多的精神科医生,笔者相信在未来的10至20年,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精神和心理健康的进一步关注,将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精神医学。

还有,在美国,精神医学是医学院中的重要科目,以笔者所在的精神医学系为例,耶鲁大学医学院在美国大学医学院中排名一直在前104,而精神医学系在医学院中是仅次子内科的第二大系,可想而知它在医学院中的重要地位。相反,在我国知名大学医学院和医科大学中,大部分几乎没有专门的精神医学系,只是在一些省级的医学院校中有精神医学系,这可能是我国缺少受过专门训练的精神科医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喜的是,这种状况正在改变,如首都医科大学刚刚成立了精神医学系,相信以后的若干年内,将有更多的大学成立精神医学系。

另外,在美国精神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和收入都排在医生中的前列,据说精神科医生的收入仅次于脑外科、心血管内科和肿瘤外科医生,排在第四位。

长期住院VS社区医院

精神疾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慢性疾病,很多病人病情反复发作。需要终生服药治疗。实际上,在药物治疗精神疾病方面中美双方差异不大。因为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上著名的制药公司基本上都在我国开拓市场或拥有分公司,很多在我们国家设有制药基地,因此国际上有的抗精神病药,在我国都能得到,虽然价格上有些过高。但最重要的差异在于对待精神病的观念上,在我国长期以来,精神病人一直受到歧视,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精神病人被称为“疯子”就是典型的表现,尤其是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疯子”就应该被关进“疯人院”,接收长期住院治疗。事实上情况确实如此,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回龙观医院为例,医院里有许多长期住院治疗的病人,很多患者住院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上,有的甚至从医院成立起就住在医院里了。长久以来,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就是精神病医院住院病人越来越多,床位逐步增加。目前仅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就有住院病人近1400人。

而在美国,在几十年前,美国也拥有大型的精神病院,病人长期住院治疗。但近年来精神病院的住院病人数和床位数逐步减少,很多精神病院仅仅有几十张床位,甚至仅有十几或二十几个住院病人,而大量的精神病人回归社会,在社区医院中接收治疗,以利于他们的精神康复。在美国,精神病人患病后。首先是到社区医院中接收通科医生的治疗。通科医生接受过精神科的专门培训,能够处理和治疗常见的精神疾病,只有治疗效果不好或者是那些病情严重、具有强烈的冲动和暴力倾向的病人,才被送到精神病院。而且病人住院的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或几周,在急性期病情缓解后,病人就被送回家,继续在社区接受治疗。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美国医学界,精神病人不再被看作是“疯子”,而是需要接受治疗的“人”,可以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会活动。

顺便提一下,美国对于吸毒和药物成瘾者的观念也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在美国吸毒和药物成瘾是很大的社会问题,人数众多,美国政府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对付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精神科是担负药物成瘾治疗和研究的主要机构。在美国。吸毒和药物成瘾不再被认为是个人品德和道德问题,而是一种病、一种与脑功能异常有关而需要治疗的疾病,而且在治疗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吸毒和药物成瘾被认为是同其他精神疾病类似的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病人需要长期治疗,而且治疗也不再以让病人戒除药瘾为治疗目的和目标,因此没有强制的治疗手段。美国医学界认为,很多药物依赖病人即使通过戒毒治疗。在短期内戒除毒瘾,但从长远来看,复吸率几乎达到100%,而且戒毒治疗对药物依赖病人是个非常痛苦甚至残忍的过程。一个新的观念是,吸毒和药物成

瘾是无法戒除的终生疾病,病人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所以治疗观念是,可以用一些成瘾性较小、副反应较轻的药品来替代那些常用的,如目前逐步流行的美沙酮替代海洛因就是在这种观念下产生的治疗方法。一个逐步达成的共识是,如果病人每天服用一次那些毒瘾小、副作用低、药性持续时间长的药品来替代那些常用的。在此基础上病人能坚持工作、学习和生活,那么就是很好的治疗方法了。

几百万元VS上千万美元

正如笔者在前面所述,在美国拥有人数众多的精神科医生,同时还拥有同样人数的、从事精神科研究的专门科研人员。在美国医学界,精神疾病的研究是医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政府每年投入巨大的科研基金用于各种精神疾病的研究。比如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是美国的主要科研机构。类似我们国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国国立研究院下共有三十余个研究所,其中与精神疾病有关的研究所就占了5所,比如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国立药物依赖研究所(NIDA),国立酒成瘾和依赖研究所(NIAAA)等,而在我们国家,尚无部级的精神疾病的专门研究机构,而且我们国家对精神疾病研究的科研投入尚不足。不过,最近2~3年来,我国政府开始注意对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科研投入,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973和863项目中,开始资助专门研究精神疾病的项目。

在我国精神疾病的专门研究机构中,也存在科研人员少、科研经费不足、科研水平低下的情况,以笔者曾经攻读博士的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为例,这个研究所是我国情神医学界最好、知名度最高的科研机构之一,然而目前在研究所中只有几位能带博士的教授,而且研究室也只有十几个,每年全所的科研经费只有几百万元,而每年在国际专业杂志上只能发表几篇或十几篇英语论文,与笔者所在的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相比,差距非常大。如笔者所在的研究组,就有近20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员和教授,带领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博士后和博士们从事药物依赖研究。每年的科研经费达到上千万美元,发表几十篇英语文章。也就是说一个研究组的科研实力比我们国家最好的研究所的科研力量都强。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5篇

对于宁子健来说,胡琪就是这样一个人。

孤独的少年时光

第一次见到胡琪,还是宁子健17岁时,因为目睹弟弟被淹死的过程,他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他总是觉得面前的一切都是红色的:红色的天,红色的树,红色的水……他从噩梦中一遍一遍醒来,痛苦扼住了他的咽喉,让他呼喊不出。

父母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他,他们没有责备他,因为是他带弟弟去河边玩水,才出了意外。现在,他们就他这一个儿子了,可小心的呵护却让他的情绪更加压抑。后来,他们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也就是在那里,他见到了胡琪。

她戴着黑框眼镜,瘦得皮包骨头,脸色苍白得连毛细血管也可见到,唇抿得很紧很严实。每个星期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们会遇见——她从心理医生的诊室出来,他走进心理医生的诊室。

她轻飘飘地从他面前过去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会轻轻碰触一下。他懂这个眼神,和他一样,无奈,悲伤,迷茫。他们有着相同颜色的青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看得到彼此的孤独。

那天,宁子健从诊所里出来的时候,看到胡琪站在旁边的面包店门口,橱窗里是各种各样漂亮的面包。宁子健想也没想地走过去,说,我请你吃吧。他们在台阶上坐了好一会儿,各自拿着面包。胡琪一直对着面包发呆,而他则对着她发呆。

他们就那样静静地坐着,阳光在他们身后拖出两个孤独沉重的影子。宁子健开始说起弟弟被河水吞没的那个瞬间,眼泪从他的眼眶里汹涌而出。他从来没有跟心理医生讲过这些话,他知道没有人会理解他的,直到遇到胡琪。

他哭的时候,她突然握住了他的手。那种灼热感让他震住,他抬眼望着她,正接住她温和美好的笑容。她说,你怕蛇吗?我很害怕蛇,我每晚都在想我的房间里会不会有蛇,越是这样想就越害怕,其实根本就没有蛇。

宁子健明白她的意思,有时候,一些事情越害怕就越无法面对,只要无视那些“蛇”,也就不会害怕了。这个方法真的很灵,每一次宁子健在害怕恐慌的时候,都会在心里暗示自己,那就是“蛇”。

后来,他们再在诊所里遇见的时候,会微微地点点头。有时候,他看完心理医生出来,会看到她在门口等着他。他从来不问她要去哪里,就是跟着她,一前一后地走着。

她总是挑僻静的地方,阴凉的地方。即使走了很远的距离,她也不会回头,就好像非常肯定他一定会在她后面跟着。她带他去的是旧书店或者音像店,又或者只是去看看一处开得繁茂的小雏菊。

他们有时什么都不用说,只要她把耳塞塞到他耳朵里,他就知道那是他喜欢的歌。他也会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递到她的手上,那一定是她所喜欢的书……

这段时光,是宁子健最平静的时候。

是命运的邂逅

大三那年暑假,宁子健打算坐火车去内蒙古,再从那里到外蒙古,然后去俄罗斯。火车是凌晨时刻的,他蜷着身子等在候车大厅,突然看到了胡琪。她穿着帆布衣,背着一个硕大的包。他呆住了,想要喊出声的时候,嗓子哽住了,一种被命运约定的感觉涌上心头。

宁子健坚持看心理医生足足有一年,直到某一天他去的时候再没有遇到过胡琪,因为她不会再来看医生了。宁子健依然是父母所担忧的儿子,孤僻,沉默,忧郁,内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把痛苦的感觉掩饰住,对父母,多了一些体谅。他常常会想起胡琪,想起那个苍白瘦弱的少女,她变成了什么样?

宁子健站在胡琪面前时,她愣了愣,笑了。她的笑容,柔和地落在宁子健的心里。他握着手里的火车票,想要问她,你去哪儿?我跟你走。可是话还没有出口,旁边就有了另外一个声音,问宁子健是谁。胡琪淡淡地说,朋友。

宁子健想过他们会遇见,却没有想过遇见的时候,她的身边已经有了别的男生。他心里有着嫉妒,却把这种感觉封得滴水不漏。他们就像是故地遇见的旧友,简单谈论着这些年的种种。胡琪没有上大学,在家里呆了两年后,开始给杂志拍一些照片,写一些小文赚取生活费。

她问他,那些“蛇”还会来吓你吗?她说,她在印度学了禅修。她还说,当你只是观察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正视你心里那些不为人知的地方。

其实为什么会坐火车绕来绕去地走,是因为他失恋了,女朋友跟他的朋友在一起了。他成了笑柄,自尊心本来就又薄又脆,让他只想着远走他乡。遇到胡琪,他明白了,这些年过去,他依然还是那个羸弱的少年。

是她,让他想要逃的步子停了下来。

她离开的时候,他仓促地撕了一张纸,写上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她选择了行走,他选择了沉默

胡琪打来电话的时候,已经是那一年的冬天了。她说,她在大理,觉得景色挺好,问他要不要去。他放下课程和正写的论文,拎了几件衣服就去了。

他到的时候,她在车站接他。她穿着黄色的羽绒服,裹着白色的围巾,风浩浩地吹,她的长发飘了起来,着实很美。

他们骑着自行车郊游,她在前面,他在后面。就像多年前的那些下午,他跟着她,从来不去问她要到哪里。

她说,宁子健,给你打电话的那天,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就想起了你,想看看你好不好。她的眼神,烟波浩渺。他抬起手来想搂搂她,可到底还是没有勇气。

夜里,他们睡在一张床上,中间却隔着一段距离。清凉的月色,洒得满屋都是。他听到她浅浅的呼吸,觉得昏昏沉沉的幸福。

半夜的时候她醒来过一次,正对上他专注凝视她的目光。她浅浅地笑了笑,说,我跟那个人在中东晃荡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女记者,想要安稳下来,所以我们分开了。她已经在外面走了好些年了,她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在一个地方,那样她会觉得厌倦。她的生活就是行走,并不是为了看风景,就是为了走很远的路。

没有人理解她这种状态,宁子健却理解。她所有古怪的行为,他都能理解。他们都是带着伤口的人,不同的是,他选择了沉默,而她选择了行走。

他们是如此相似的人,彼此了解对方,但终将告别。胡琪选择去非洲走走,他选择回去写论文和实习。父母就他这一个儿子了,他一定得争气,所以他不能跟着胡琪走得更远了。

也是在那次见面后,他知道胡琪为什么要去看心理医生了。她是个厌食症患者,吃不下东西。她在念中学的时候被高年级的人欺负,她们逼她吃狗屎,从此以后她一吃东西就吐,再美味的食物都会让她恶心。

宁子健把牛肉切成很小的块,想要哄胡琪吃一点。她勉强吃了下去,然后奔到卫生间里呕吐。宁子健一下子哭了。

他们终于像情侣一样了

宁子健是法医,整天面对的都是伤口,他试图从那些伤口里找到究竟,他喜欢这样一份安静沉默的工作。

父母唠叨着他应该找个女朋友了,他的脑子里就想起了胡琪。他们的联系很少,偶尔他会收到她寄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是她的足迹。他有过一千次一万次的念头想要去找她,可每一次都作罢了,他不能让父母担心。

再跟胡琪见面,是在医院里。她给他打电话说回来了,以后都不走了。他已经猜到发生什么事了——因为厌食症,她严重营养不良得了败血症。这些年她一直在走,是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他早知道这样下去她一定会病的。

他在医院里看到她,她倒是胖了一点,是药物的作用让她浮肿了。

走出医院,他失声痛哭。他知道自己很想和她在一起,从17岁开始,可是他们之间却永远是遇见,分离,分离,遇见。

他依然记得那些孤独的夏日时光,他们默默走在梧桐斑驳的街上,一路走着走着,却走不到天荒地老。他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一句喜欢和爱,但这份感情却像一把锁,牢牢地锁着他。

胡琪最后的日子,他每天都去医院看她。他扶着她晒太阳,给她念报纸,给她梳头。她总是暖暖地微笑,好像要让他记住她的笑容。

有一天,她说不如去看一场电影吧,像别的情侣那样。整场电影,他们的手一直紧紧地握着,跟所有的情侣一样。

再后来,宁子健去了印度旅行。他上了10天的禅修班,在黑屋子里,他静静注视着自己的内心。他终于明白,将他从忧郁症里拯救出来的,不是医生,而是爱情。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卑心理;阅读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2013年社科项目“积极心理健康视阈下图书馆阅读疗法推广模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SZ134043)中期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7日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特点

(一)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1、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较快,但缺乏社会的磨砺,心理应对和承受能力较为薄弱,特别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政策的改革,给大学生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惑,所以部分大学生会把这种无奈看作是自己的无能而产生了自卑心理。2、大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高考选拔走过来的,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进入大学后,很多人感到在学习上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头上的光环不再耀眼,又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丧失了竞争的胆量和勇气,把自己封闭于孤独之中,逐渐陷入自卑的境遇。3、个人生理缺陷导致的一些生理方面出现的现象是无法改变的,无形中阻碍了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形成谨小慎微、畏首畏尾的行为特点,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游离于集体之外,对外部环境和世界有一种不安全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其自卑孤僻的性格。

(二)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1、自我意识产生偏差,表现为过分地自我接纳与自我拒绝,适应能力不足,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立性比较差,攀比意识很强,过强的自尊驱使他们不愿意接受不如别人的现实,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这种状态极易产生依赖性、自主性相矛盾的自卑心理。2、对事物的自我期望与现实的差距缺乏认知,个体的能力、人格、动机需要等因素致其目标无法实现,将生活中的不快乐、学业中的失利等看作不应当发生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过分概括化地强调消极的一面,产生自卑心理。3、社会比较是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重要前提。李维在《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自卑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与人或物的比较。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或某种标准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或不及标准时,就会产生自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对自己各方面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

(三)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特点

1、自傲。自卑心理有时会以自傲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有的同学明明不擅长某项活动,自卑于这方面的能力,却以不感兴趣甚至鄙视的态度来掩饰。对待异性也是如此,明明自己配不上对方,却用藐视的态度挖苦对方,“这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就有着自卑因素。

2、自暴自弃。有些学生出现自卑感后,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因而放弃努力、自暴自弃,甚至到了自毁的地步。

3、逃避。身体因有缺陷而产生自卑感的同学,往往采取回避与别人正面交往的方法来避免别人看出自己的缺陷。还有的学生因对环境的不适应,加之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不融洽,觉得事事都不顺心,怕面对现实,想通过退学来逃避现实。

二、阅读疗法助大学生走出自卑心理

(一)阅读疗法的优点。阅读疗法是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精神病的治疗。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图书情报学词典将阅读疗法诠释为:为精神障碍者或行为有偏差者选择读物,并指导其阅读的心理辅助方法。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自发生之日起就具有治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产生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心理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锻炼器官机能的作用,从而收到保健祛病的效果。

1、排遣烦恼。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面向广大师生进行阅读疗法的推广工作,从有代表性的部分大学生调查问卷中看出,读书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理想方式之一,阅读疗法深受大学生喜爱。一大批因自卑而有交际困难的学生从《交际与口才》、《演讲与口才》和《卡耐基交际大全》中找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许多因恋爱而苦恼的大学生从《心理医生》杂志中的“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性和婚姻”的讨论中受到启发,能够正确地对待恋爱中的问题。

2、振奋精神。大学生因失恋、学习成绩差、人生目标不明确等原因而导致的自卑颓废,通过阅读质量高、内容新和积极向上的书刊可以振奋精神、增强意志力、控制情绪、克服困难。

3、容易实施。学校图书馆是一个人人都去的场所,到图书馆进行阅读治疗,不泄露任何隐私,无精神压力和顾虑,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心理卫生知识。经济、简便、及时。找心理医生,仅心理咨询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咨询的时间也往往受到很多限制。而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服务都是无偿的,书刊可以随时借阅,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可以随时阅读,不受场地、器械等限制。

(二)阅读疗法运用方法

1、成立一个以心理医生为指导。组织图书馆员与大学生共同参与的阅读疗法研究团队,使研究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分工、有合作地进行。心理医生负责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规范阅读治疗术语,设计调查表和对研究工作进行总体指导;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馆员进行阅读疗法讲座,介绍阅读疗法的优点及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文献目录及类别,搞好阅读治疗服务工作;大学生心理协会成员则架起图书馆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当好阅读疗法研究工作的助手,这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

2、创建阅读治疗阅览室。其藏书必须有针对性,集中展示那些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文献。以人文社科类新报刊和心理指导类专门文献为特色,确保阅览室的文献能产生预期效益。阅览室要美观、优雅、整洁,让那些需要阅读治疗的大学生,在美的环境中,转换心情,缓解心理压力。阅览室馆员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给大学生以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疏导,通过善意的关心帮助和积极的阅读指导,赢得学生的信任,实现与大学生心理沟通,为阅读治疗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3、利用一切宣传设施,大力推荐介绍阅读疗法。开展阅读疗法讲座,鼓励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走进阅览室,通过阅读,解决心理问题。也让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通过阅读,增强抵御心理“病毒”的免疫力。及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心得,优秀文章推荐到校报上发表,以达到一人读书、众人受益的目的。在阅览室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或与学校心理咨询网站,对网上求助者,配合心理医生开出阅读书目,进行阅读治疗。这些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好方法。

4、好书推荐。阅览室老师给有自卑倾向的大学生推荐心理学方面的书刊,这些书刊是心理专家们关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总结。《心理医生》、《心理辅导》、《心理世界》、《大众心理学》、《心理与健康》等心理期刊以大量事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向读者说破了一个又一个迷惑,传播了心理健康知识。读者不仅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找到答案,而且还能进一步发现隐藏的危机。这种预防式“心灵鸡汤”能给许多迷茫的心灵送去慰藉,焕发出青春活力。

5、书方验证。通过实践调查得出,最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自卑心理问题的书有:《心理医生》、《心理辅导》、《心理世界》、《大众心理学》、《心理与健康》、《演讲与口才》、《读者》、《青年文摘》、《做人与处世》、《人之初》、《故事会》、《家庭》、《知音》、《微型小说选刊》等。而帮助最大的图书有:《卡耐基交际大全》、《解除苦恼大全》、《怎样解除焦虑与烦恼》、《走出情绪低谷》、《如何排除你的烦恼》、《自卑挑战》、《奇妙的自我心理暗示》、《浪漫爱情的心理奥秘》、《名人传记》、《罗兰小语》、《名人名言》、《世界的智慧》丛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伦凯勒的故事》、《少年维特之烦恼》、《自卑与超越》等。

三、总结归纳

根据河北联合大学阅读疗法实证研究调查报告显示,阅读疗法对解决大学生常有的心理困扰总有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人生目标不明确94%、心烦焦虑81%、孤独81%、忧郁悲伤76%、性困惑76%、自卑75%、厌学67%、恋爱苦恼63%、交际困难61%、就业压力41%。

2013年黄晓鹂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测量,共发放问卷600份,根据SCL-90常模提供的参考标准进行阅读疗法心理干预实验。阅读疗法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除敌对因子外,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两组阅读疗法干预前是同质的。阅读疗法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低于对照组(P

总之,阅读疗法能够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时期产生的心理问题,处理好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总之,阅读疗法是易被大学生接受且疗效显著的心理治疗方法。把阅读疗法用于解决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新途径,对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贾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走向和谐与适应[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2005.3.

[2]张纪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7篇

2004年11月初,一个晴朗的早晨,36岁的我在上海一家医院生下女儿。分娩过程中,我没像有的女人那样大喊大叫,只在心里说,“孩子,给妈妈力量,给妈妈力量啊!妈妈要笑着迎接你到这个世界。”我用手紧紧地抓着产床的铁栏杆,汗水汹涌而出。医生对我说:“这么大年龄,自然分娩很不容易。痛就叫几声,没人笑话你。”我摇摇头。这是我期待已久的美好时刻,我不要哭叫。

稚嫩的哭声打破了沉闷,我的女儿来到了这个世界。当护士把粉团般的女儿抱给我看时,我心里充满了骄傲。女儿,谢谢你,你使妈妈成为完美的女人、真正的女人!

我曾经想丁克,想少点责任、少点负担,好轻松一点、自由一点。看到女同胞为孩子忙得团团转,我很不理解:人生有那么多事情可做,她们竟然为人的自然属性鞠躬尽瘁,多么悲哀呀!

但是,丈夫很想要孩子。我和他都是医学硕士,在同一所医院工作,他在外科,我在内科,都是副主任医师。我爱丈夫,决定为丈夫生一个孩子,为爱情作出女人伟大的牺牲。

当女儿在我的身体中孕育时,当女儿在我的子宫里轻轻蠕动时,当她手舞足蹈地提醒她的存在时,那种独特的美妙感觉立刻征服了我,使我的思想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我在孕育一个像我又像丈夫的新生命,这是多么神奇呀!我全身心地爱上了她。

丈夫抱着女儿,对虚弱的我说:“谢谢你,老婆!你真勇敢,这个年龄还敢自然分娩!你是伟大的女人,我们家变得完美了。”

女儿的体重较轻,为便于观察、治疗,我在医院住了三周多才出院回家。想到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我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丈夫为我雇了保姆。可我不放心保姆,只让保姆做家务,自己照顾孩子。

一进家门,我就发现家里到处是灰尘,娇嫩的女儿怎么能在不卫生的环境中生活!我指挥保姆大扫除,但是,不管她怎么扫,我还是能够发现死角,窗缝、门边、桌子底下,就连地板也擦得不干净,太阳照进来的时候,我能清晰地看到灰尘在阳光中跳舞。我无法容忍,只好自己亲自擦,但擦来擦去还是有灰尘。我让保姆重新清扫,说白色的毛巾在地板上擦过后没有变一点颜色,那才算真正干净。听到我的标准,保姆问:“你是不是有洁癖呀?”我怨恨丈夫雇了这么不懂事的保姆,当即把她辞退了。保姆走后,我自己打扫房间,可是无论怎样,还是能发现在阳光中飘浮的灰尘。

丈夫下班回来,我告诉他辞退保姆的事,他竟然说我不对:“不管什么空间也不能一尘不染,纯粹的洁净是不存在的。”我分辩:“可我明明看见灰尘了。”丈夫看看我,笑着把我的眼镜摘下来,“这样就看不见了。”灰尘在我700度近视中登时消失,我瞠目他用这种视而不见的方法欺骗自己。他依然笑着说:“眼不见心不烦。我们有女儿了,应该高兴,不要破坏情绪。”

为庆祝女儿诞生,丈夫做了一桌美味的菜。我刚吃了几口,女儿就哭了,我立即放下饭碗去抱女儿,女儿仍然啼哭不已,我想她是饿了,就抱着她,指挥丈夫去热牛奶。女儿迫不及待地吃着,吃饱了,甜甜地睡着了。满桌的菜已经凉了,我对丈夫说:“我不吃了,要给女儿洗衣服,你自己吃吧。”我听到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去给女儿洗衣服,因为小孩子的衣服是每天都要换的,如果衣服上有细菌,会使女儿生病。

正在洗衣服,丈夫悄悄地走过来,从身后抱住我:“老婆,到卧室去,我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在一起了。”我挣脱他的胳膊:“你烦不烦!”他嬉皮笑脸:“烦什么?这个事是永远不会烦的。我要烦了,你可就苦恼了。”我推开他:“去,没工夫理你。我还要洗衣服呢!”

正在这时,女儿的哭声传来,我连忙跑进屋里,抱起女儿。终于哄睡女儿,我筋疲力尽,再也不想起来,就睡在女儿的身边。

丈夫从家政服务处又找来一个保姆。这保姆40多岁,手脚勤快,我比较满意,只是仍然不放心把女儿交给她。我和她讲明白,她做家务,女儿仍然由我照顾。

女儿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的神经每天都绷得紧紧的,只要女儿啼哭,我就连奔带跑地赶到她跟前,抱起她哄啊哄、摇啊摇。我不能看见女儿有一丝一毫的痛苦,如果女儿哭得全身抽搐,我的眼泪会止不住地往下流。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女儿不受一点点伤害地长大,一定要让女儿接受最好的教育,过上幸福的生活。

女儿一夜要醒几次,我根本不敢放心睡觉。从医院回到家的那天起,我就不敢脱衣服睡觉,女儿哭的时候,我总是在第一时间抱她撒尿、给她喂奶,一夜只睡一两个小时是常事。我生活的重心围绕着女儿转,女儿是太阳,我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月亮。

丈夫的生活却和以前一样没什么变化,下班回来逗一逗女儿,吃饭,读书,上网,有条不紊。我对他的怨气渐多……

举刀逼离婚,丈夫吓呆了

一天下班,丈夫一进门就对我说:“医院这次有两个晋升主任医师的指标,我要争取。我一定要争取。”看着他踌躇满志、志在必得的样子,我想到了自己:我也是副主任医师,也有资格成为主任医师呀!他笑笑:“你三年以后再考虑吧。”

从这天起,每天晚上吃完饭,丈夫就钻进书房,查资料,写论文,一直到深夜,有时甚至睡在书房里,对女儿只是应酬性地逗一逗,对我连一眼都不看。我已经筋疲力尽,活像枪里的子弹,女儿指哪里我打哪里,甚至连洗脸化妆的时间都没有。

有一次,我打算去超市给女儿买“尿不湿”,刚要出门,保姆对我说:“田医生,你还没洗脸唰”我这才想起,为女儿从早晨忙到现在,连脸都没洗。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为了女儿,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我说:“管它呢,回来再说吧。”

走出家门,在门口遇到一个保姆模样的中年女人,她问我:“你给这家干,他们一个月给你多少钱?”我反问:“什么多少钱?”她说:“你不是给四楼那家当保姆吗?我看你天天在阳台上晒衣服,这么尽心尽力,工资应该高啊!”

我在别人眼里成了保姆!我走着走着,委屈的泪水流了下来:生下女儿,却把自己搞丢了,我奉献了全部,可丈夫做了什么,他什么也没做!依然上班、评职称,按时睡觉、起床,生活没有一点儿改变,不受一点儿影响,却享受着女儿带来的天伦之乐……这不公平,太不公平刊我要和他谈谈!

晚上,我哄女儿睡下,走进书房,丈夫正在写论文。我说:“想和你谈谈。”他从电脑前抬起头,看看我:“以后再说吧,我要抓紧时间把这篇论文写出来。”

我“啪”的一声关了电脑,说:“你只顾自己,你想过我吗?女儿出生以来,你做过什么?你要评主任医师,我呢,你想过我吗?只有你有事业,我没有事业,让我牺牲来成全你。女儿是我和你的,只让我一个人付出,你什么也不管,这不公引”

丈夫眼睛盯着电脑,不看我一眼,只是抛过来一句:“你不要不可理喻好不好?

我很困,我要赶快写完这个问题去睡觉。明天还有手术。”

一说“睡觉”两个字,积聚在我心中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我冲到丈夫跟前,用颤抖的手指着他:“你在我面前,永远没有资格提‘困’这个字!你知道从女儿出生到现在,我一宿只睡两三小时,我都忘记连续睡眠是什么滋味了。你看看我现在憔悴成什么样子,我连洗脸的时间都没有,别人还以为我是保姆。保姆!你知道吗?”

丈夫笑了:“我知道,我知道你很辛苦。行了吧?”

“辛苦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你是爸爸,应该分担。”

丈夫长长地打了一个哈欠:“我觉得你心理有点问题。你对女儿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爱,我不赞成,但改变不了你。女儿不用一哭就抱,否则会使她养成不抱就哭的坏习惯。你根本听不进我的意见,我也没办法。我睡了,明天还有手术。对不起。”他把我扔在书房扬长而去。

那次谈话后,丈夫没有任何改变,我的心在一点一点地失望,简直要崩溃。什么是夫妻,夫妻就要共同承担生活重担;可现在,他把所有的重担都给我一个人,他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如果独自抚养女儿,没有他,我心甘情愿;可现在,女儿的爸爸形同虚设,这样的爸爸除了给这个家增添痛苦还有什么用!我要离婚。反反复复,我想了无数遍这个决定是否正确,许多个白天我在想,如果今天晚上他回来有了改变,我就放弃离婚;如果他一如既往地啥活也不干,那就提出离婚。每天的结果都让我失望,他甚至更加过分,除了看女儿一眼,连逗都不逗女儿了。

丈夫是不是有了外遇?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在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庭里,内外夹攻,有外遇是很正常的。我的心猛然一动。

2005年6月,丈夫要去云南开一个学术会议。如果有外遇,这应该是他们最好的机会。妹妹帮我找了一个私家侦探,我交了8000元费用。想到他去开半个月会议,可能和另一个女人携手游览美丽的风光,我的心像被刀割。孩子是他想要的,可有了孩子,他却表现得如此自私、无情!这是为什么?

半个月后,私家侦探送来跟踪结果,他没有外遇,来来往往都是一个人。我看着厚厚的一沓照片,照片上的他郁郁寡欢、精神萎靡。没有外遇?我想明白了,他不爱女儿,也不爱我,虽然没有外遇,但不爱了,这种婚姻也没有维持的必要。爱是相互的,我不会向他低头,不会乞求爱,没有他,我一样能带大女儿。如果女儿懂事,和他有了感情,离婚会很麻烦,我要快刀斩乱麻,在女儿和他还没建立感情之时结束婚姻!

丈夫再次面对电脑,听我说要离婚,他抬头转向我,很坚决地吐出三个字:“我不离!”我坚持说:“不离就上法院,你等传票吧!”他甩出一句我永远想不到的话:“实在要离,我要女儿。”这句话点燃了我的愤怒:女儿是我的心肝,之所以走到今天要离婚的地步,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对女儿忽视和冷漠,如今他却说要女儿,这是故意气我!我跑进厨房,拿起菜刀冲到他面前:“你再说一句要女儿,我就杀了你,和你拼了!”他吓呆了,连声说:“好,好,好,离婚,离婚,女儿归你,归你。”

心理咨询,让婚姻起死回生

我把离婚的想法告诉最好的女友。女友说:“你疯了!你知不知道离婚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自己抚养孩子,你知不知道母亲的教育再好也是有缺欠的?你怎能这么轻率剥夺女儿应该享有正常家庭生活的权利?”我苦笑:“他不爱女儿,女儿长大了,感觉不到父亲的爱,那才是伤害!”女友不由分说,带我去看她认识的心理医生:“我说服不了你,但我敢说,你这个决定是错误的。让专家给你诊断吧。”

心理医生听我讲了全过程后问:“你们夫妻有多长时间不在一起了。”我说从快生孩子开始到现在将近一年了。他说:“你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你是产后心理抑郁,抑郁是常见的心理感冒,生完孩子后,你的无助感和无望感导致了心理抑郁。没有倾诉渠道又加速你的抑郁。你丈夫38岁,是正当壮年的男人,长时间远离性生活,会因为导致焦虑。从你的讲述,可断定他是有道德感的人,不肯通过别的渠道解决生理问题。强烈的压抑导致抑郁,导致他对你和孩子冷淡。其实,他并不是不爱你和孩子,而是一种病态,是用扭曲的方式来发泄对现实家庭生活的不满。”

心理医生认为我有必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不能因为孩子忽视丈夫,不能忽视他的基本需要。征得我的同意,心理医生要去了我丈夫的电话号码,说要和我丈夫谈谈。

回到家里,坐在镜子前,审视镜子中的自己,我觉得和以前判若两人。曾经自信、优雅、年轻的田医生不见了,镜子里是眼角布满鱼尾纹、脸色黯淡、神情忧郁的怨妇。我用手拼命地抹眼角,希望能抚平细密的皱纹,可是没用,它们牢固地盘踞在那儿证明我的苍老。我才37岁呀!泪水一滴滴地落下来,我想起了心理医生的话:“他不爱你了?想没想过,按你的说法,这段时间,你做了很多不可爱的事情。一个女人,如果把丈夫排除在她关心的范围之外,怎么可能得到爱?你可能生气:为什么女人要付出那么多?没办法,在婚姻里,女人付出就是要比男人多,男人像调皮的孩子,被冷落的时候可能会闯祸,他没出轨已经很难得了。应该说,他是好男人。但再好的男人,容忍也是有限度的,这种情况若持续下去,有外遇是早晚的事。他现在的状况正是第三者乘虚而入的最好时机。”

“冷落。”是的,我冷落了丈夫,也就是说最终的错误在我身上。我不愿接受这个结果,这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那天,第一次,女儿哭了我没去抱,我让保姆去哄她。我告诉保姆,以后请她和我一起照顾女儿。

我做了几个丈夫爱吃的菜等丈夫回来,心想,如果我的和解信号没有得到响应,恐怕还是要离婚。性格决定我不可能低三下四地乞求,说是我错了,请他原谅。难道他就没有错吗?至少,我们的问题应该五五开,各领一半才算公平。

桌子上的菜凉了,丈夫仍然没有回来,我的信心渐渐消失:我做的这一切可能太晚了,裂痕太深, 已经无法弥补了。

晚上9时,门铃响了,我打开门,丈夫站在门口,手里提着好几个商品袋。他微笑着看我:“老婆,看我给你们买了什么。”我接过来,一样样打开,有女儿的连衣裙、洋娃娃,有我的皮鞋、一套黄色和一套豆绿色套装,都是最流行的艳丽的时尚色彩。我问:“让我穿这么鲜艳的衣服?”他笑了:“我要你和以前一样年轻、美丽,就从现在开始,从衣服开始。”我看着他。他张开双臂拥我入怀:“对不起,老婆,是我不好,委屈你了,心理医生和我谈了,他分析得对。我真惭愧,我也是医生,就没想到,女人产后易得忧郁症,应该小心呵护……我只顾和你赌气,没有主动解决问题。”

丈夫的怀抱很舒适、很温暖,我放声大哭,我的担心、我的愧疚、我的怨恨随着泪水流走了。丈夫没有阻止我,只是默默地、耐心地为我擦泪水。我终于停止哭声时,他坏坏地笑着说:“发泄完了?老婆大人,让我也发泄一次好吗?”他温柔的眼神里跳动着我熟悉的炽热火焰。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8篇

康大夫首先告诉仇女士,她的情况确实属于心理问题,多年来的思维方式以及近半年来的悲观情绪已经导致她形成了心理障碍,这些问题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更迅速彻底地摆脱。这种心理障碍简略地称为忌妒,用老百姓的话就叫“红眼病”,就是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不顺气,迁怒于他人,它是一种对别人的各种优势产生以心怀不满为特征的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康大夫向她介绍了处理自身忌妒心理的六种方法:

1.忌妒一来立刻攻击法。包括消极的打消忌妒法和值得提倡的积极的忌妒打消法。后者指的是每当脑子里浮出“如何打倒对方,让对方处于自己的下风”并反复思考这些事情时,就立即实施自己的努力,以求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与才干。当你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时,就具有了与对手匹敌的资格,而忌妒心即可消除。

2.寻找新的价值。有时你会发现自己所忌妒的对手的长处是自己经过了努力也达不到的,这种情况下,你就要转换思路,重新去寻找自身价值,在发挥自己长处上下功夫,就像有些外貌比不上别人的人,自己在能力上、学术上高人一筹,并由此体会到心理上的平衡。

3.“想开些”可以消除忌妒。此方法可以理解为“达观消除忌妒法”。此法不是轻而易举能做到的,需要努力培养自己达观的性格,即在自己处于愤怒、兴奋、自暴自弃等情感状态下争取做到理智、心态平静,能客观地审视事态发展,对自己失去的,想得到而难以如愿的东西、事物和价值都能淡然视之,定能消除忌妒心理。

4.学会“酸葡萄”的心理运用。当你在某些事物中感到心理不平衡时,即可应用“我吃不到葡萄,是因为葡萄太酸,我根本就不想吃”来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我们见到不少咨询者建立起这种心理活动后,忌妒心理很快消除。

5.帮助敌对者的消除忌妒法。此法指的是努力做到变忌妒为达观,达观地对待敌对者,得到敌对者感激,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价,忌妒心理自然消除。

6.判断忌妒的价值。判断分析导致自己忌妒的事物是否值得自己去忌妒,即可由此判断分析出自己的忌妒往往是毫无价值的,而且自己的忌妒对于对方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对自己也并不能带来好处,相反,只是占据了自己发展的精力、时间。

仇女士对康大夫讲述的这几点,不仅认真地听,而且逐条记在了本子上。临走时她向康大夫表示,回去后她一定努力去做。

心理医生论文范文第9篇

心理健康不再是“敏感话题”

过去,官兵有了心理问题,或是不知道,或是不敢说,使得一些看似“小感冒”的心理问题被耽搁下来,成了重疾隐患。诸如“你的心理健康吗”、“你有心理问题吗”之类的问题是部队官兵最敏感而又忌讳的话题。心理问题犹如一个个大写的问号,挂在了战士心里,也挂在了带兵人心里。心理健康工程的实施,打破了这种尴尬。通过各种渠道向官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和远程会诊系统,积极培养部队心理兼职医生,制定和完善心理工作制度,建立心理疾病防治网络,使心理健康知识逐步深入官兵心里,使心理健康不再成为“敏感话题”。

观念在改变,理念在更新。笔者在部队调查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心理健康工程带来的变化:团以上部队成立了由主官负责、各部门参加的心理健康服务领导小组,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经常性教育;基层政治主官的教案中有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基层带兵骨干的书架上新添了许多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科普读本,宣传栏、板报中有了心理知识的宣传,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心理问答已是一些单位发现和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金钥匙”。某部政委告诉笔者:“我们现在讲心理问题已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了,一些战士有了心理问题,我们能尽快地发现,鼓励他们说出来,并积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解决难题。”据某师医院院长介绍:“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的逐步加大,战士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已由去年的2.5‰下降到今年的0.5‰。”共同关注官兵心理健康、共同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已经成为部队各级领导的共识。

训练场上有了心理医生

102医院副院长、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专家指导组组长王焕林告诉笔者:“组织专家到部队开展心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只能解部队一时之渴。心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经常性的、动态的基础工作,培训基层心理卫生人员才是长久之计。”培养部队自己的心理医生,随时随地为战士们实施心理服务,已经成为心理健康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几年来,军区组织了13期心理医生培训班,授课1054学时,培养了500多名来自基层部队的兼职心理医生,基本保证了每个团级单位有1~2名兼职心理医生。这些经过培训的心理卫生骨干达到了“四会”:会讲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发现官兵的心理问题,会纠正一些不良心理现象。为了加强心理卫生专业的建设,近两年,专门从地方特招了30名专职心理医师充实到部队。这些专职心理医师和部队培训的心理骨干一道,活跃在基层单位、训练一线。

某部训练场上,骄阳似火,随队军医不仅发解暑药、防晒品,还向战士们讲述“炎热环境对军人心理有何影响”、“怎样进行军人意志行为训练”等心理知识,并在训练间歇期与战士交流,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为提高。在某炮团的“战神电视台”每周一次的“新闻联播”之后,团卫生队兼职心理医生季标就会准时出现在大屏幕上,开始“季军医说事”。不是来一段“模拟病例”,就是和几个战士一道就心理问题互动交流,运用心理学知识解答官兵的心理问题。目前,在不懂心理知识、不会做心理工作的军医已不算好军医。

用科技手段构筑心理健康“防火墙”

用科技手段构筑官兵心理健康“防火墙”是我军心理专家们长期致力的工作。心理健康工程实施之初,以102医院副院长、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张理义等为主攻关研发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研制及应用》就获得了成功。这项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课题,对军队人群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这项成果,专家们很快又研制出一套心理测评设备,也就是“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系统”。这套由30个遥控答题器、1个红外线接收器和心理测评软件等组成的、不足10公斤重的测评系统现已发放到师以上单位,用于新兵入伍、战士考学、重要岗位选兵和平战时官兵心理健康检测。

面对大屏幕上显示的问题,“考生”们30个人一组,人手一个遥控答题器,各自输入答案,计算机很快给出参加测评人员心理健康的初步评估情况。接下来,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人员由专科医生进行筛查,再由102或92医院的专家组进一步严格鉴定。2005、2006连续两年,军区卫生部门组织专家运用“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系统”对入伍新兵进行了心理健康检测,共清退了88名有心理疾病的新兵,把住了新兵带“病”入伍关。从筛查和专家鉴定的结果看,发病比例都在国家普通人群的正常范围之内。

从两年多的应用实践看,这套系统解决了我军长期缺乏群体测试工具的难题,使我军的心理健康测定向标准化、科学化迈进.对防止精神病人流入部队、提高新兵心理素质、减少心因性事故案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部队的广泛好评。

还借助科学技术拓宽心理教育形式。驻杭州和常州两地的部队分别建立了心理网站,有的单位利用局域网开设了心理咨询站。在某团卫生队,笔者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后看到,以“心灵导航台”为名的网页上既有心理保健知识的介绍,又有网上问答、虚拟交流等互动内容,由既懂心理又懂网络的军医主持。不用多问,单是看这个网站的点击率,就知道我们的战士对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认可程度。网络心理服务这个平台,既能为战士化解心结、释疑解难,又保护了某些战士不愿吐露的隐私,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形式新颖,一下子就吸引了基层官兵,使许多心理问题在此得到解决。

康复中心解部队“后顾之忧”

4年前,有部队反映,个别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战士经医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可回到部队没多久病状又“卷土重来”。这些容易复发的患者不仅让带兵人提心吊胆,也给基层部队增加了负担。专家点评说,没有缓冲期、缺少中间过度环节是精神性疾病易复发的主要原因。

2003年初,在党委的指示下,精神病康复中心在102医院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顾名思义,“康复中心”是帮助病人逐渐恢复健康的地方。部队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经专业科室治疗基本痊愈后,再转到这里进行一段时间的调养和整休。康复中心张莉护士长说:“到我们这里住院的患者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人了,而是需要恢复体力和精力的疗养员。”走进这个康复中心,笔者看到,这里设有乒乓球室、室、电视房,病房两人一间,床上的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床下的鞋子摆放整齐,战士们有的在休息,有的在活动,有的在和医护人员聊天……这里是病房但又不像病房。

4年来,这个中心的医护人员还积极探索新的康复理念,摸索出一套具有军队特色的精神疾病康复疗养模式。这里的管理像连队,比如:晚熄灯、早出操和连队一样,每天要查内务卫生,每周日还要开班务会。但又比连队宽松,战士有许多时间休闲娱乐。据了

解。这种过渡式的管理就是为了让每个战士能更好地适应部队。每个战士转到这里,医护人员都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医生护士大部分时间不是用药打针,而是在做心理疏导一:作。科里为每个战士准备了两个本子:一个是康复计划本,由科室医护人员填写;另一个是心得体会本,由战:士兵自己来记。这两个本子不仅可以记录患病战士康复治疗的过程,而且加强了医患间的沟通和了解。

迄今为止,这个康复中心共收治了200多名精神性疾病的康复患者.康复出院率达到90%,为解决部队的负担和保持安全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心理干预在重大事件中“显功效”

率先在重大事件中运用心理干预,92、102等医院先后建立了心理干预小组和突发事件心理干预预警机制,并已在国庆50周年阅兵、抗洪抢险、抗击非典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每遇重大事件,军区卫生部都会组织心理专家对涉及事件的官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治疗。2005年10月2日,福州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强台风,给福州军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许多受难者家属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创伤。102医院的心理专家急赴现场,对军队的受难者家属进行心理保健知识教育、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使受难者家属的极端情绪得到控制。统计显示:在重大事件中进行心理干预可使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下降50.88%、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下降75.44%。心理疾病所致的事故案件也得到明显遏制。

如今,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区心理工作专业研讨会,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医院心理专家、部队一线心理工作骨干一道,分析部队官兵的心理状况,就如何增强部队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展开研究讨论。

上一篇:青年医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糖尿病医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