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干部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7 11:23:34

乡村干部培训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1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欧盟豫南乡村干部培训中心首期培训班在我县开班了。值此机会,我代表新野县委、县政府,向莅临新野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参加培训的各地市县的学员们、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新野县是豫西南的门户,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因“三请诸葛”、“决策草庐”、“火烧新野”等典故而驰名中外。全县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耕地98万亩,人口73万,辖9镇5乡。县城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城镇化率30%。新野是全国对外开放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和全省26个城镇化重点县、全省4个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之一。近年来,新野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基地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皮埃蒙特优质肉牛基地县”为目标,通过强力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开放带动战略,县域经济形成了棉纺织、蔬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保持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28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4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2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版权所有

我县自1992年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以来,通过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建立健全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普遍开展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较好地落实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我县在1995年、1999年、2003年连续三次被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县14个乡镇全部被市政府命名为全市村民自治模范乡镇。

中国—欧盟乡村干部培训项目的启动,对于提高我国乡村干部的组织管理水平,推动村民自治活动深入开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欧盟乡村干部培训项目在我县设立培训中心,是对我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学习兄弟市县区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我县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新野条件有限,接待不周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各位学员、同志们多多谅解,同时也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及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最后,预祝培训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省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带领农民群众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要求

经过今后三年的努力,全县乡村干部的基本素质要达到:

(1)能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比较系统地掌握其内容、观点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并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有关决策、决议。

(2)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摆正同群众的关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市场经济、现代农业、WTO、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和农村适用技术,能够较好地带领农民群众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4)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较好地处理乡村发生的各种矛盾,维护农村稳定。

(5)认真履行职责,带头模范地遵守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爱岗敬业,清正廉洁,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受到群众拥护。

到**年底,全县的乡镇党委书记要全部达到大学(含大学)以上学历,班子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的由目前的

64%提高到90%,其他乡镇干部大专以上学历的由目前的54%提高到80%;村党组织书记达到高中(含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由目前的51%提高到80%,大专学历的要占有一定比例。乡镇后备干部要有95%达到大专(含大专)以上学历;村级后备干部要有90%达到高中(含高中、中专)以上学历。全县培养农民技术员150名,农民技师100名,保证每个行政村有5名以上农民技术员,每个乡镇有10名以上农民技师。

三、主要措施

要按照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严格选拔与监督调整相结合,提高“一把手”素质与班子整体素质相结合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好新一轮乡村干部“素质升级工程”。

1、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选配好乡村党组织书记。(1)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和建设发展型班子的要求,以及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选配好乡村领导班子,特别是选配好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2)不断优化乡村领导班子结构,注重选拔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型、知识型、产业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年轻干部进入乡村两级班子,每个乡镇配备一名30岁以下、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的年轻干部。(3)全面引入竞争机制,乡镇干部推行竞争上岗,村党组织选举实行“两推一选”,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格局。(4)对群众意见较大、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乡村班子及时调整整顿,切实解决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问题。

2、抓好经常性的学习,强化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1)巩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三个带头人”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乡村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制度和学习督促检查制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市场经济、农业科技、WTO知识以及农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努力创建发展型领导班子。(2)认真抓好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从乡村领导班子做起,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找问题和不足,解决好思想、工作和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3)深入开展“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教育,突出抓好“两个务必”和“两风”教育,引导乡村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4)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结合“党员服务区”全面开展“三个带头人”活动和以帮民富、安民心、解民忧、助民乐为主要内容的“四民”活

动,以及帮贫联户、建立各种示范服务基地活动,促进乡村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3、加强乡村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着力提高乡村干部基本素质。(1)通过《黑龙江省农村基本干部培训教材》,利用县委党校、职教中心校、乡镇业余党校、党员电化教育等渠道开展培训,提高农村各种培训阵地、设施、器材的利用率。(2)切实抓好集中培训工作。县委每年对乡镇和村级主要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着重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意识和政治理论素质。(3)加强轮训提高工作。以县委党校、乡镇业余党校为主要阵地,对乡村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批轮训。每次轮训时间10天-3个月,努力提高乡村干部综合素质和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县委党校和乡镇业余党校要制定培训规划,到**年,对农村基层干部要全部轮训一遍。(4)加大对乡村干部的学历教育力度。鼓励乡村在职干部以各种方式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今后三年,全县每年要组织50名左右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中专学历教育。另选30名左右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县委组织部结合实际,每年制定乡村干部学历培训计划,落实到乡村,落实到人头,确保参加学历教

育和完成学历教育的人数,不断提高乡村干部文化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5)搞好实践锻炼提高。继续抓好“双挂”(上挂、下挂)锻炼,每个乡镇每年至少选派1名乡镇后备干部到薄弱后进村“下挂”锻炼,至少选派2名村级干部或村级后备干部到乡镇机关或乡镇各站办所任职。努力使更多的乡村干部尽快熟悉上下情况,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6)开展适用技术培训。乡镇党委要认真组织实施县委组织部和县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的《**-**年全县农村党员乡村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每年评聘一批农民技术员和农民技师,逐步建设一支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农村党员和乡镇干部队伍。(7)培训经费继续采取县财政拨一点,乡财政补一点,村集体出一点,干部个人拿一点的“四点”办法,确保培训经费到位,不增加农民负担。

4、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1)加强党内监督。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制度和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督促乡村干部以党规党法严格规范自己。(2)加强群众监督。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质量水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和村民理财小组等的监督作用。(3)加强考评制度建设。全面推选乡村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把年度考评和年度审计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村干部工资兑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规章制度。(4)要保持乡村干部队伍的稳定。乡镇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任期内不做调整。县委组织部今后将要建立村党组织书记档案,乡镇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前,要将调整人选报县委组织部进行协审。

5、抓好乡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好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1)继续实施好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工程”,为建立一支符合时代要求、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乡村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奠定基础。(2)扩大选人视野,注重从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致力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现苗子,加强培养。(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村后备干部档案,切实加强定期考察和动态管理,并把乡村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到对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当中,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学历教育和实践锻炼,使他们尽快成长成熟起来。对群众公认、比较成熟的,及时选拔到合适的乡村领导岗位上来。

四、组织领导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基层干部培训 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09-01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生产的组织者、生活宽裕的领导者、乡风文明的宣传者、村容整洁的管理者、管理民主的执行者。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基层干部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都对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思想理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引领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不断完善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制度,着力培养锻造骨干中坚力量。

一、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基本情况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有近万个村,农村基层干部的队伍更是庞大,他们身处吉林省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为吉林省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就总体而言,部分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仍然较低,因此,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了吉林省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根据吉林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由省委组织部统一管理定期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并指定专门的学校承办全省农村干部的培训工作。培训流程为,首先由省委组织部给各地市委组织部下达培训指标,然后再由各地市委组织部将培训名额分配到各县委组织部,最后由县委组织部根据当地情况选派培训干部到指定地点培训学习。参加培训的基层干部各级党委组织都要设有专门管理培训工作的干训科和青干科,并建立系统的干部培训档案。自1999年实行乡村干部培训上岗制度之后,各地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乡村的基层干部进行上岗培训和学历教育,对培训合格的乡村基层干部发放任职培训合格证书,使村干部普遍都能持有中专以上学历,乡镇干部都能持有大专以上学历证书。为此,各地政府都要把基层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吉林省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落后、观念陈旧,在农村工作中习惯老一套、旧思维,只以经济指标为工作重点,不注重理论素质的提高,对新的理论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干部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状况严重,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有的基层干部不重视,不积极参加培训活动,认为培训是走形式、浪费个人时间,有的甚至把参加培训教育看成是休闲度假,培训过程中找人替代上课,更有甚者点名之后就偷偷离开,这远远偏离了举办培训的初衷。由于认识不到位,因此培训效果不是很好。

(二)教学方式单一、内容生硬

农村干部接受培训的方式单一、老化,仍然局限于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你听我讲的授课方式,而且大多课堂又都只侧重于纯理论知识的传授,内容枯燥,形式不够生动,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远程教学和多媒体的应用。这导致培训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学员之间及学员和老师之间互动性不强,不能更好地体现出培训人员的主体地位,使培训干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激发干部的学习兴趣,大大削弱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吸引力,影响学习效果。总体而言,农村基层干部接受培训的方式单一,大多以课堂教学、教师口头讲解为主,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生动,培训缺乏活力,学员学习较为被动,收效甚微。

(三)培训队伍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吉林省基层干部培训主要依靠党校师资力量,从县级党校的师资状况来看,存在教学资源、知识来源狭窄、单一的问题,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党校老师中,既有浓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较少,多数老师很少有进修“充电”的机会。知识的更新缓慢,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难以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解决基层干部提出的农村工作问题,从而影响了基层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干部产生了学无所用的想法,影响了干部培训的效果。

(四)培训经费困难

培训经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基层干部积极参加培训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省委组织部曾联合其他五部门下发文件明确规定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但多数县市都未能彻底落实。尽管很多县市都采取培训后按实报销,培训人员回到单位后也都能报账,但是从长远来看,培训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全面性。例如:相对于有钱乡村的村干部能够参加培训的次数就多,各级部门也都愿意调配,而相对于贫困的乡村干部参加培训的次数就会比较少,即使有的基层干部想去学习,可是苦于经费不足,最终只能放弃,这对于吉林省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谷霞.关于吉林省农村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科技,2006(2).

[2]崔建宗.海原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现状与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0(6).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亲民、为民、富民”的总要求,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干部队伍,促进广大乡村干部学习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村工作方法,更有效地指导农业、服务产

业、服务农民,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干部的培训与过关考核工作的领导,成立乡干部培训与过关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三、培训内容与考核目标

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全乡的各主导产业发展及相关的中心工作任务,今年进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依法行政知识;(2)生猪生产与管理技术;(3)果树种植与管理技术;(4)水稻、蔬菜种植技术;(5)家禽养殖与管理技术。

考核目标:全体乡村干部都必须接受2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参加乡党委组织的至少1门以上相关技术知识考试,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技术指导一项农业生产并取得实际的成效。

四、培训方式及原则

1、技术培训采取自由选择、个人自学、分组学习、集中培训、聘请技术专家授课与现场指导,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进行。

2、每名干部根据个人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任务、原有的技术知识基础或兴趣,从今年所开办的培训科目中选取2门实用技术,报乡技术培训与过关考核办公室备案。由办公室根据各门技术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发放培训资料及联系培训场所、师资等准备工作。

五、考核办法

采取“分组分项进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年终总评、末位淘汰”的办法,对全体乡村干部在个人自学、参加培训、考试成绩、指导生产的成效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实行百分制,不足80分的为不过关。

1、个人经常自学并坚持记学习笔记,年内自学时间不少于30天,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此项完成的记10分,不足的按比例扣分。

2、坚持参加所选学技术的培训计划。完成培训计划的记10分,每缺一期(次)按比例扣分。

3、参加乡组织的相关技术知识考试,考试不及格者,允许一次补考。此项满分为50分,按考试成绩折合计分,一人参加2门以上考试的,取其最高分为所得分。参加农函大学习并毕业(或结业)的,可不参加考试,凭毕业证书计分。

4、运用所掌握的技术指导2户以上农户发展生产,当年取得实效。此项满分为40分,按好中差分别计40分、30分、10分。指导的农户较多,促进当地产业迅速发展,

成效显著的可酌情加分并给予表彰奖励。

六、相关措施

1、乡培训与考核办公室对每位干部的学习、培训与考试情况建立档案,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

2、乡村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与考核列入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考核不过关的年度内不能评先评优。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5篇

全县共有10个乡镇,98个行政村,此次列入调查的5个乡镇,48个行政村,共有乡村干部620名。经调查,620名乡村干部中,年龄30岁以下的108人,占17;31岁至40岁之间的有270人,占43;41至50岁之间的有190人,占31;51岁以上的52名,占8.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60人,占58;中专学历的有120人,占19;高中学历的有110人,占18;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0人,占5。

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干部队伍经过几年整顿,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秘站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增强,广大乡村干部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但按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村级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知识,成为影响当前农村发展和小康目标实现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我县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好于村干部队伍,在一些乡镇村干部队伍结构改善程度不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水平偏低。全县村党支部书记中大专以上(绝大多数是函授)文化程度的仅为18名,所占比例仅为17,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则占83;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具有涉农专业特长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较小,而经验型、资历型的干部比重较大,这样的干部队伍结构很难适应农村发展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

2、思想观念的更新程度滞后于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相当数量的基层干部思想观念还偏于保守,视野比较狭窄。与南方发达地区、先进地区比,缺少“敢闯、敢冒、敢试”的勇气,缺少开拓和开放意识,不敢涉足新领域,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发展新产业而是老守田园,安于现状,上边逼一逼,下边动一动,缺少带领群众敢富奔小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本领和驾驭市场、把握展机遇的眼光和能力。金城乡幸福村与正义村经济发展的对比就很说明问题。幸福村与正义村村挨村、地挨地,自然条件相同,距县城只有5公里,具有地理交通的优势。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他立足村情,确定围城发展战略,大上棚室蔬菜,扩大奶牛生产规模,使全村很快富起来,人均收入20__年达到3200多元,而正义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陈旧,守摊不创业,对村情、对市场缺乏研究,市场经济意识不强,习惯于传统的农业耕作,使村的地理、交通、资源优势等不到发挥,结果在他的任期内山河依旧,面貌依旧。

3、政策水平偏低,法制意识淡薄,不能较好地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有些干部不注意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执行政策坚决,不自觉,群众看着不服,有的干部贯彻落实各项政策,不能把党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还有的乡村干部囿于小团体和自身利益,执行政策走样。用农民的话说是“经是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一些村干部政策水平低,不顾国家政策规定,乱摊派,加重了农民负担。一些干部不仅政策水平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往往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不能依法理政,依法治村,有时还激化矛盾,造成群众上访、告状,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4、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粗暴,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的乡村主要领导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干部工作中短期行为严重,只求眼前,不顾长远,搞形式主义,干面子活,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弄虚作假;有的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一靠骂二靠罚,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干群关系紧张,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5、个别干部在任期内滥用权力,为政不廉,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有的村干部,偏亲向友,仗权种地;有的村干部耍威风,搞特权,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不顾乡情民意,外出雇小车、配手机,出入歌舞餐厅;有的村干部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还有的村干部为官几任村貌依旧,村干部住房一个比一个漂亮。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基层干部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多年计划经济沉淀的积弊以及长期的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制约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使之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有些基层干部轻视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整天忙于事务,自我约束能力差,理想、宗旨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一些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作为捞取实惠的资本、享乐的依托,由公仆蜕变成老爷。从客观分析,一是有的乡党委对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缺乏长远的治本措施,往往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有的乡一年两次调整乡镇主要领导,使得一些乡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缺少长远的打算。二是后备干部队伍后继乏人,总觉得人才难找,干部难选,问题的关键是有的乡镇抓这项工作的领导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措施还不到位,选拔干部筛来选去,总是局限在几个人身上,致使工作没有实现重大的突破和进展。三是有的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比较弱,布置工作时不切实际地压数字指标,不能给乡村干部的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为地制造出一些矛盾。

鉴于上述问题和现状,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我县实际,科学制定全县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从宏观上制定目标,采取强有力的治本措施。通过制定规划,使我们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制定 规划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在五年内使乡镇干部普遍达到大专上文化水平,村级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班子成员年龄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使乡村两级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得到改善。大幅度地提高乡村干部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三个文明建设的本领,从而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

第二,花大气力对乡村干部队伍进行全面的整顿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结构,提高素质。抓住基层干部素质升级的良好契机,要对部分乡镇和薄弱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一次整顿建设。制定整建工作方案,严格组织实施。按照考核、调整、整改建制、检查验收等工作程序和先乡后村的顺序进行。整顿考核中做到“三个结合”,即民主测评与民主推荐相结合,个别谈话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考核与经济审计相结合。在考核的基础上,下气力对后进乡镇和后进村领导班子进行整顿,本着重实践、重政绩、重公论的原则,对那些政治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为政不廉、群众不拥护的干部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少数贪污腐化、践踏政策法律的乡村干部要坚决惩处。调整中,重点是选准用好党政一把手。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选拔干部看谁听话、谁老实、谁稳当的弊端,把那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有市场经济头脑、工作作风好,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乡村主要领导岗位上。调整中要注意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宽选人渠道,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界限,可以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的形式发现人才,采取内选、下派、交流等多种办法选拔人才,尤其要注意从科技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青年的优秀党员中发现和选拔村干部。要从机关干部、优秀大学生中选派干部,注重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加强乡村两级领导力量。通过调整整顿的乡村干部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第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使乡村干部思想观念上有新的转变。要以更新观念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要认真组织乡村系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国内省内的先进典型,学习本地发展市场经济、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对照典型找距,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围绕市场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运用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走产业化集约经营的道路;牢固树立开放、竞争的观念,积极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大循环。通过干部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更新,带来我县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高上的飞跃,进而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第四,加大培训力度,搞好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培训。培训是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根本措施,基层干部调整面的加大,更需要抓紧培训。要制定全县乡村干部培训规划,各乡镇也要制定规划,分层次、分期分批地进行。对培训内容全县要编写统一的培训教材,以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普遍进行一次理想、宗旨、政策和民主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大党的农村政策教育的力度,使乡村干部的政策水平有明显提高,达到学习宣传政策要透彻,理解政策要全面,执行政策要自觉,贯彻落实政策不走样。同时,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乡村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使乡村干部努力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教育培训阵地以县乡两级党校和职教中心为依托,以农广校、农民技术函授为网络,实现培训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县委党校培训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培训村支部书、村委会主任和其他乡镇干部,乡镇党校培训其他村干部和党员。县职教中心长年培训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35岁以下的乡村干部以函授的形式学习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技术。培训方式方法除系统授课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多制作一些高质量的录像片,进行收看。还要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到先进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县的一些先进乡镇去实地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本领。

第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让农村基层干部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要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提高干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加强乡村制度和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要使基层干部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尤其是教育乡镇党政一把手和村支部书记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讲究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注重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引导;注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注重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注重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反对。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6篇

一、发挥“四个工作模式”的导向作用,加快“创业型”乡村班子建设,抓牢“联创”关键

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关键在于建设一个能够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增收步伐的乡村班子。农村党建“四个工作模式”以带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突出“创办一个新经济组织、带起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的主题,适应了乡村班子建设的新要求。为此,我们把“四个工作模式”作为乡村党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大力倡导抓“四个工作模式”就是抓发展、抓创业的理念,采取配套措施,全方位推进“创业型”乡村班子建设。一是明确用人标准,选优配强乡村班子。我们坚持“围绕产业选人、根据需要用人、按照项目定人”的导向,叫响“谁能发展经济就提拔谁、谁能带民致富就重用谁”的口号,把那些专业型、产业型、市场型的致富带头人特别是创办“四个工作模式”的各类能人选拔到乡村班子。以能否带民致富作为评价标准,对不称职的乡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必要调整,明确提出连续两年在实绩考核中处于末位的必调、财政收入(集体积累)和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达不到要求的必调、集体债务有增无减的必调、未创办“四个工作模式”的必调、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达不到80%的必调。依据“五必调”要求,三年来全市共调整乡村班子670个,调整乡村党组织书记537人,在领办创办“四个工作模式”的农民党员和各类能人中选拔村干部800多人,使乡村班子的创业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二是改进领导方式,加快乡村班子创业进程。我们围绕推进“四个工作模式”,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推动乡村党组织的工作职能和领导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乡村班子中建立了“四个一”工作机制,做到发展一个新经济组织、拉动一个优势产业、确定一名包抓领导、乡村班子一抓到底,从而把乡村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带民致富的实践中,加快创业进程。几年来,全市已形成801个专业化生产村和3180个专业化生产屯,培养了一批以商兴村、以企兴村、以粮兴村、以牧兴村的经济发展模式村,促进了全市以玉米、水稻、大豆、奶肉牛、瘦肉型猪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升级。三是严格实绩考核,激发乡村班子创业动力。以发展“四个工作模式”和服务群众效果为衡量尺度,扎实开展乡村班子实绩考核。各县(市)区委分别建立健全了“创业型”乡村班子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了“五看”考核标准:一看领办创办“四个工作模式”的规模效益;二看主导产业发展状况;三看引带群众致富效果;四看制约群众增收的问题是否解决;五看群众满意程度。并逐一细化量化了考核指标。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每年对乡村班子进行一次全面考核,按照加快发展型、实干兴业型、看摊守业型和涣散贻业型划分评价档次,严格兑现奖惩。依据考核结果,全市先后表彰“创业型”乡村班子460个,集中整顿后进乡村班子310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发挥“四个工作模式”的阵地优势,培养造就“五型”乡村干部队伍,夯实“联创”基础

“四个工作模式”为乡村干部进市场、学科技提供了最直接的阵地。我们在认真组织开展乡村干部大规模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乡村干部进行新经验、新技术、新项目培训,加快培养小康领路人、产业带头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和群众贴心人“五型”乡村干部队伍。一是依托“四个工作模式”的组织体系,实行乡村干部挂职锻炼。在积极鼓励支持乡村干部领办创办“四个工作模式”的同时,每年选派三分之一左右的乡村干部到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农民股份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中兼任副经理或副会长,通过亲身参与生产、管理和销售,不断丰富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几年来,我们先后选派2300多名乡村干部在各类新经济组织中挂职锻炼,使一大批乡村干部成为科技骨干、营销能手。安达市中本镇党政班子成员和部分镇干部入股组建了中兴农业开发股份公司,定期组织镇村干部到公司中挂职,全程参与生产、管理和销售环节,使70%以上的镇村干部掌握了中草药的种植技术,在他们的指导下,全镇中草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由2002年的几十亩猛增到现在的4000多亩。二是依托“四个工作模式”的示范功能,建立乡村干部培训基地。随着“四个工作模式”的发展壮大,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科技、交流经验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出现了许多“没有围墙的学校、不挂黑板的课堂”。抓住这一契机,我们在每个乡镇建立了4个以上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到基地参观学习、现场培训,发挥基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效应。去年我们依托基地举办培训班780个,培训乡村干部4万多人次。肇东市宋站镇创办了4个奶牛养殖示范培训基地,定期对乡村党员干部进行防疫灭病、繁育改良、科学饲养和饲草饲料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在基地的拉动下,全镇奶牛养殖量达2.3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60元。三是依托“四个工作模式”的人才技术优势,发挥典型“帮带”作用。针对转型时期乡村干部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我们在率先领办创办“四个工作模式”的致富带头人中培养树立了一大批典型,让他们与乡村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帮带”对子,通过言传身教,带动乡村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三年来全市每年采取“传帮带”方式培训乡村干部8000多人次,使近50%的乡村干部达到了“五型”标准。

三、发挥“四个工作模式”的载体功能,拓宽党群互动空间,激活“联创”主体

农村党员干部能否发挥主体作用,直接影响“三级联创”活动成效。“四个工作模式”整合了农村技术信息、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优势,通过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党员干部和各类能人发挥“双带”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实现了党群干群互动和共振。一是搭建乡村干部工作平台。我们积极乡村干部和分散经营的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创办产业示范服务基地、农民股份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干部的利益与农民群众的利益相挂钩,让他们联合起来共同致富,不但有效地改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弱势地位,而且推动了乡村干部的工作方式由行政命令向示范引导、民主协商、依法办事、提供服务转变。广大乡村干部通过在干群共同体中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办、带着农民干,切实提高了领导农村工作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仅肇东市参与创办示范服务基地的乡镇干部达983名,领办各类示范服务基地228个,辐射农户4.3万户。二是扩展党员活动空间。为解决政府“统”不了、干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好的事情,我们组织有能力的党员组建经济联合体,引导党员在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中,带领群众闯市场、引项目、搞订单、抓销售。党员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手把手地帮、肩并肩地干,共同研发市场,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目前,全市有15309名农民党员参与创建经济联合体,占有能力党员总数的41%。仅海伦市由党员组建的种养加工型、商贸流通型以及劳动力和产业开发型的经济联合体4190多个,直接参与的党员和农户达52700人。三是发挥能人带动功能。我们鼓励各类能人创办产业协会,充分利用他们思想新、渠道宽、信息灵、威信高的优势,在团结农民共同发展特色产业上发挥作用。海伦市乐业乡王会山创办了乐业乡元葱协会,协会吸纳农户105户,种植元葱1014亩,当年亩产量达到8000斤,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达240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北林区东富乡腰房村委会主任卜庆人创办的马铃薯协会,会员由30人发展到1000人,种植面积达2.7万亩,先后推广了10多种马铃薯优质品种,在全国12个省形成营销网络。在他的帮助带动下,全乡干部都掌握了他的生产技术和营销网络,使马铃薯成为东富乡的支柱产业。

四、发挥“四个工作模式”的创新效应,完善农村党建配套机制,巩固“联创”成果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7篇

一、问题及成因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地感到,通过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锻炼,全县乡村干部在转变工作职能、驾驭市场经济、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但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政策的过程中,农村乡镇党政组织职能、乡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影响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1、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缺乏准备,思想观念不适应。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大部分乡村干部面对农村形势因政策调整而突如其来的新变化,缺少足够的应对准备,思想观念一时还很难适应。主要体现,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谈到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许多干部总是“难”字当头,感叹乡村经费缺口难解决,历史债务难化解,人地矛盾难处理,农民难组织,农村公益事业难开展。在调查中时常能听到“现在的农村工作没抓手、没法干”、“当基层干部没权了,没意思”、“过去当干部扬眉吐气,现在当干部忍气吞声”等消极言论,畏难情绪十分严重,迎难而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高。二是陷于传统工作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转变作风的主动意识。大多数乡村干部从事基层工作时间比较长,摸索出了一套对过去农村工作来说比较适用的工作经验,但一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就不灵验了。有些年岁稍大、思想保守的乡村干部对计划经济时期以催、管、要为主的工作方法念念不忘,谈到如何管理农民振振有词,而一谈到如何服务农民则束手无策,有的甚至一个劲抱怨群众素质太低,缺乏转变工作作风的自觉性。三是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在调查中我们感到,部分乡村干部仍用老观念、老眼光去分析和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开创工作新局面没有创新意识,又不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问题尤为突出。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感到无事可干或有事难干。有些干部认为在新形势下税费收缴等硬任务少了,担子轻了,事少了,压力减轻了,工作自然好干了。也有的认为当前农村改革任务一项接一项,人地矛盾化解、历史债务处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难办,只好一味等上边定框框、出政策、给扶持,没有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招数。在很多乡村干部思想认识中存在着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无事可干和有事难干两个极端。

2、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适应。通过深入五个乡镇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农村工作,在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地矛盾突出。通过调查分析,造成人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政策性矛盾导致。我县在实施二轮土地承包时,主要是遵循当时的《绥化地区延长土地承包期办法(试行)》及相关补充规定,而此政策又与国家现有《土地承包法》有关内容相互抵触。(2)土地分配不均衡。二轮土地承包时,有的乡村在没有充分摸清集体土地资源底数的情况下就划分了土地,而且乡镇与乡镇、村与村、屯与屯之间的分配要求和面积都不尽相同。(3)用土地化解债务留下隐患。2001年实行化解村级债务以来,有些乡村干部钻政策空子,把不能长期发包的预留地和一年一发包的机动地长期发包,大部分发包期限为5至8年,最长的出现在芦河镇平原村,达27年之久,导致农民回来要地无地可划。据统计,全县化解村级债务所用土地达到5.3万亩,其中占用二轮土地承包时预留的“户在人不在”承包田1万多亩。(4)退耕还林占用土地。个别村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占用农民土地,没有及时补给农民。(5)土地权属不清。部分乡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划分不清,纳税面积与非纳税面积不能明确到地块,导致“两补”发放对象不清,责任不明,产生矛盾。(6)处理程序不规范。因土地承包纠纷引发上访,一些乡村和部门不能按《土地承包法》的处理程序妥善解决,在涉及具体案件时,不给上访群众出据调解书、仲裁书或是答复意见书。少数村在处理土地纠纷时不能做到全面、公正、公平,往往避重就轻,出现了“压下葫芦起了瓢”的现象。从农委统计的情况看,年初到6月末全县土地纠纷上访案已达242批次,这些纠纷大体可分为8类。(1)一轮土地承包时举家搬走,未参与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现在回来要地,占10%。(2)二轮土地承包时因欠款、超生外逃,未分给承包田的农户回来要地,占25%。(3)二轮土地承包时,部分农户因欠款,所分土地被村上抽回,或当时少分了承包田,占35%。(4)机动地超标准或长期发包引发纠纷,占4%。(5)土地补偿问题引发的占5%。(6)“两工”及欠款计息引发的占6%。(7)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占5%。(8)其它问题引发的占16%。由于人地矛盾引发的上访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从年初到现在,全县案件中有85%是由于人地矛盾而引发的。有的干部反映,在那段时间内,每天从早到晚,上访群众络绎不绝,乡村干部被纠缠得焦头烂额。在春种期间,尽管处理了一大批上访问题,但有些问题处理得不到位、不彻底,潜伏着不稳定因素。仅综合调查的这五个乡镇情况看,能够预测到的秋季上访案件就可达到1250起,涉及农户1200多户。其中,建设乡双信村预计秋冬季回来要地的农户大约有2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1/3。从农委和部门提供的情况看,预计全县到秋季返乡要地的农户大约有9.9万人,按政策要求应该划给土地的人有7万人,而可以给予农民的土地只有13.2万亩,土地缺口达30万亩。通过调查分析,大部分乡村干部对人地矛盾的具体状况了解不深不细,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束手无策。有些乡镇虽然对人地矛盾进行了研究和疏理,但还没有成熟的化解招数。因此说,人地矛盾如果不超前研究化解方法,可能会成为年底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二是乡村债务负担沉重。通过调查了解,全县乡镇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七种:一是兴办企业直接举债;二是政府担保间接举债;三是互助基金会转嫁举债;四是改建、新建办公用房举债;五是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举债;六是为完成税收计划举债;七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举债。全县乡镇政府债务总额为23436万元,其中,银行贷款3116万元,单位之间借款6937万元,原合作基金会借款2999万元,向个人借款、抬款、集资款等6632万元,基建工程款3752万元。债权16771万元,其中无效债权5298万元,有效债权与债务相抵后,净负债11963万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797.5万元,其中负债最高的乡镇为劳动乡,负债3605万元。全县村集体债务形成大体有六种原因:一是开展达标竞赛举债;二是兴办企业投资举债;三是完成各项急难新任务举债搞优惠补贴;四是乡镇财政包干基数不合理举债;五是为有关部门垫付税费举债;六是村级组织职能弱化、管理混乱造成。全县村级债务总额高达4.3亿多元,其中,银行贷款5515万元,信用社贷款3831万元,单位借款2323万元,合作基金会借款1747万元,抬款8300万元,欠农户款11416万元,其它应付款10426万元。债权3.7亿元,其中无效债权1.2亿元,有效债权与债务相抵后,净负债1.8亿元。平均每村负债216万元,负债最多的村是建设乡双富村,高达586.5万元。目前全县乡村债务已到了难以化解的严重程度,债务矛盾如果化解不得力、不及时,将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制约乡村干部干事创业。对于这些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债务问题,一些乡镇被动等待国家出台债务豁免政策,化解债务的思路不开阔,眼光总是盯在土地上,不能拓宽视野,通过上项目、办企业等办法迅速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化解债务的实力。我们知道,仅靠乡村集体所有的“一亩三分地”来解决债务问题,根本不现实。况且,目前的土地矛盾问题又非常突出,乡村集体所有的机动地、预留地等大部分要分给农民,再加上过去退耕还林、还草占地,使富余的土地为数不多,通过土地化解债务很难实现。三是大部分村级经济脆弱不堪甚至崩溃。目前,全县资不抵债村已达111个,占全县现有行政村的67%。由于2001年集中力量开展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一些村低价出售林地、闲置资产和承包田,使原有的集体资产所剩无几。同时,一些乡村集体创收能力低下,根本没有稳固的收入来源。全县像中和镇四排六村和建设乡新合村这样有实力、有积蓄的村并不多。中央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政策实施以后,乡村集体的经费缺口加大,全县所有乡村如要满足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办公费、取暖费、燃修费、修缮费等经费1490万元,即使上级给了转移支付,也还存在830万元的经费缺口。这种薄弱甚至已经崩溃的乡村集体经济,不仅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办社会事业的根本需求,甚至难以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3、对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特点把握不准,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手段不适应。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部分乡村干部还在用逼、卡、压、摊的工作方法,农民根本不吃那一套,导致开会难集中,公益事业难办,好项目难落实。在座谈中,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村上“一事一议”办法执行起来难度特别大。尤其是一些诸如兴修水利、改造电网、维修校舍、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等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常常是部分农民顶着不办而无法实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有些乡村的干群关系不是紧密了,而是松懈了;不是融洽了,而是紧张了。个别村干群关系甚至达到了对立对抗状态,有些上访群众甚至说出这样的话,“以前都是你们管我们,现在政策好了,也应该到我们治治你们的时候了。”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素质低下所致。应该肯定,经过多年的教育,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农民无政府主义倾向抬头,不服从基层组织的管理和约束;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在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时,往往只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只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只强调个人权益而忽视集体权益,只强调当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今年7月份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中和镇一排六村没有一名农民发动起来,村上只好出了7名党员干部自己动手,对全村的道路和排水沟进行整修。另一方面是村干部组织发动群众的方法僵化。在新形势下,一些乡村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掌握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到位;有的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感召力不大,群众反感,不能做到一呼百应。特别是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用过去那些罚工罚款、收回承包地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实施村级事务和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不灵了,就无计可施,束手无策。近两年,很多乡村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道路维修等普遍降低了标准,教育、卫生、文化、敬老院等公益事业的筹资筹劳更是无从谈起。

4、对群众亟需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的要求难以满足,服务意识和方法不适应。一方面,有些干部的服务工作与群众的需求对接不上。在调研中,通过座谈了解到,一些乡村干部还没有从“管住”农民的思想倾向中扭转过来,不注重去研究掌握新形势下随着农民政治、经济等权益的扩大而日益强烈的服务需求。当前农民在生产、流通、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住、环境、卫生、文教、交通、养老等社会领域,都期盼着诸多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而很大一部分乡村干部服务农民的工作还仅限于传达一下会议精神,宣传宣传政策,跑一跑贷款,组织发放补贴资金等浅层次水平上,服务深度、广度、力度不够,群众不认可、不买账。另一方面,有些服务内容和行为群众不接受。前些年,很多乡村在引导农民搞种植业结构调整、兴办企业、发展新产业等方面曾通过无偿使用机动地、减免税费、给补贴等方式为农民服务,但目前由于政策调整或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有些原来有效的服务方式不再有效或无法再用。同时,有些经济杠杆和行政执法部门工作定位不准,服务意识不强,或部门利益至上,以服务为名,行管理收费之实,使农民增收和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不宽松。在调查中,永丰镇友爱村的一些干部群众反映,一家年可创收1.5万元的小粉坊曾有5、6个部门上门收费,费用近3000多元,致使很多粉坊停产。全村粉坊已由四年前的27家缩减到目前的7家。祯祥镇干部反映,镇砖厂一开工就有九个部门收费,费用高达15万元,致使发展步伐滞缓。正是由于服务不到位,环境不宽松,影响群众上项目、办企业、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5、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格局的新调整应对迟缓,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我县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经济利益分配向农民倾斜,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一些乡村的可用财力大大减少,国家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又不能充分满足基层的需要。同时,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经济收益权、民主政治权的不断扩大,其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和强烈,一些乡村在经济上根本无力为农民提供服务。调查时有些乡村干部反映,现在上边出台的政策,缺少如何保护国家和集体权益的内容。多数乡村因有限的财政收入、巨额的债务包袱,已无法保证人员的正常开支。“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一些乡村“黑地”等问题的暴露,加上农村“两工”的取消,使乡村事务和公益事业难以运行。对此,很多乡村组织和乡村干部感到无能为力,茫然无策,只依赖于上级给政策、给资金来解决问题,不会面向市场想招数,主动出击市场闯出路,对招商上项目、活化机制搞有偿服务、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显得很为难、很费力,更不会利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公益事业难办的问题。

二、对策和建议

1、着眼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精干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要坚决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把建设一只驾驭市场经济本领强、懂经营、会技术、敢开拓的经济领导型干部人才队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托。一要以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为标尺,拓宽送人用人视野。新时期农村工作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勤政廉政,更重要的是能服市场经济水土,适应加快发展需要,具备促进农民、集体增收和化解现实矛盾的能力。所以,必须要打破常规用新的尺度来衡量和选任乡村干部。坚持围绕发展,打破城乡、身份、年龄等界限,注重在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发现和启用一批优秀干部。选用干部的标准应该是,要看在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上有没有思路、在加快项目开发上有没有着法,在复杂形势下能不能够有效组织群众打开工作局面。可以发挥县校合作共建优势引进一批科技领导型人才到县乡兼职;借助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落实,向村级充实一批有知识、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大县乡干部下派和在外企业家中选人力度,通过任职、兼职改善队伍结构。目前,祯祥镇正在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村级干部,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永丰镇采取上挂下派优化乡村干部队伍结构的成效也比较显著。二要以提高干部素质为目的,创新干部培训手段。在培训干部上要舍行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经济投资。调查中乡村干部对加大智力投资力度要求迫切,普遍认为实现干部素质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要通过借鉴引导实现思维转型。经常组织乡村干部外埠参观考察,让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引导干部从原来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启迪和拓宽干部的思路和视野,让发展的事实和差距触动干部,促使干部在探索新的领导方式方法和上项目发展经济上敢闯、敢试、敢冒。组织部组织18名项目开发型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哈洽会、参观省农科院科技园区,支部书记反响非常好,觉得受到了很大启发和教育,一些支部书记在项目建设上跃跃欲试,有的已开始着手研究开发新项目。要通过培训教育实现知识更新。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提高乡村干部。采取请进来讲的方式,聘请有创新思维、发展理念和农村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传授市场营销、项目建设、产业化理论、新时期农村政策等相关知识。采取走出去学的方式,挑选部分优秀干部送到哈工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和外埠培训基地进行中长期培训,满足现实知识需求。我县首批赴哈工大学习的领导干部得到了很大收益,这种培训受到干部的一致欢迎,需要继续大批量输送干部。采取派下去训的方式,在职能部门抽调专业干部组成专门的培训团深入农村进行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培训教育,使乡村干部能力素质得到革新性提高。要通过实践锻炼实现能力提高。给干部压担子,促使他们在开发项目和解决各种矛盾的实战中不断提高和成熟。可以探索保留干部职级、按比例发放工资,鼓励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进行2-3年务工,到期可以回乡原级别任职,也可以续签终身在外务工。这种培养锻炼方式可以使干部带回新的思维观念、发展经济的本领和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而且能够引进资金、项目和技术;部分干部不回来,也可解决机关干部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问题,减少财政开支。三要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目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着眼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实际,要注重通过立标、兑标、公示、奖惩等措施激发创业热情。建立起目标考核机制、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奖罚激励机制,保障和促进乡村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和上项目上充分发挥作用。要注重科学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分解班子成员工作指标,详细制定实绩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部业绩,以干部业绩定干部去向。通过定期调整、及时调整,对那些有创业能力的、有发展项目能力的、实绩突出的干部不仅重用,还要重奖。特别是要对在项目开发中业绩突出的村级干部,要以给政治待遇上挂乡镇副职,给生活待遇对子女就业上学优先安排和建立退休基金或养老保险等制度,解决后顾之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积极性。允许干事创业的干部出现失误,只要出发点好,为事业和群众利益着想就要得到保护,鼓励他们干事、干成事。同时,制定乡村不合格干部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流通下的渠道,绝不能因为迁就干部贻误事业发展。四要以解决冗员过多、人浮于事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全县乡镇干部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无事可做或长期放假。针对这种局面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定标选人、竞争上岗”的办法,裁掉富裕人员,实现乡镇干部的精干高效。对下岗干部应该妥善安置,鼓励和支持他们优化组合,参与创办产业和发展致富项目,给群众做示范搞引带,进而解决好“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五要以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着力点,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多下功夫。调查表明,要把解决农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偏低,无发展经济本领党员比例过大等问题作为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好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持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高度重视起来。我县通过开展扶持贫困党员、兴办基地、联合体等形式在发挥党员作用上做了很好的探索,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要继续发挥好能人党员作用。组织和鼓励有能力党员领办创办各业致富联合体和党群共建股份合作公司、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带领农民发展项目、带着农民进市场和为农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上发挥突出作用。要继续提高贫困党员“双带”能力。通过扶持贫困党员,努力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让党员自身有优越感,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在发展经济中把身边农民带起来。要继续加大“双培工程”实施力度。采取乡村干部重点包联等形式尽快把发展经济的能人强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尽快使党员队伍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要着眼转变工作职能和作用,探索新形势下发挥乡镇党委、政府作用的新途径。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各级党委、政府只有转变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通过调查和总结分析一些乡镇的好做法,转变工作职能和作风,可探索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一是要积极鼓励兴办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新形势下,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也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而组建协会和中介组织可以说是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问题、抗御市场风险弱等弊端的最有效形式。祯祥镇和建设乡新合村在协会组建和参与中介活动的探索和尝试启示我们,兴办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一方面,在创办主体上要坚持多轮驱动、多元创建的原则,敢于打破地域、身份等界限,不论什么人、什么组织,只要能办起来,就应鼓励去办,允许来办。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立足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制定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通过党员干部领办、典型大户带动办、乡土人才创办、农民群众自发办等途径,进一步壮大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在创办类型上要坚持多领域、多模式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条件和群众生产经营习惯等因素,积极创建加工型、销售型、科技型、服务型等独具优势和潜力、机制灵活多样的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二是要大力创建示范引带服务载体。可以充分借鉴祯祥镇“实体+服务”运作模式兴办事业服务中心的做法,探索实行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同制等形式创办“园区+服务”、“基地+服务”、“典型+服务”等多种模式的示范引带服务载体,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在新形势下示范群众、服务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作用和功能。三是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龙头企业是拉动一个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德胜乡在万寿菊加工厂这一龙头企业的牵动下,仅今年全乡共种植万寿菊2.8万亩,占全县万寿菊总种植面积的42%,可为种植农户创收1400万元左右。各乡镇要依托和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放宽视野,激活思路,加快上项目、办企业步伐,注重开发建设一些对农民增收拉动大、对财政贡献大、发展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同时,要组织群众在基地建设、原料供应等方面积极参与,使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型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从而致力走好依托资源建龙头、依靠龙头搞服务的路子。四是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探索发展新的致富项目。在调查中,有些干部群众反映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好,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对此,我们要通过开展发展型班子创建、项目开发型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教育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示范群众、引领群众的典型,敢于承担市场风险,敢趟路子,敢跑项目,敢于率先试验示范,靠自身的实践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要把党员干部所负责的产业、项目发展的成效与各自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并探索入股经营等形式,连接好干部切身利益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服务于民、示范于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服务功能发挥得好、示范引带作用强的党员干部要给地位,给荣誉、给利益,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3、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我们感到,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都依赖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调研中,不少乡村干部也认为农村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为此,要努力引导新时期的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办事,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和巡回讲解相结合、正反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农民学习经济合同法、承包法、劳动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各乡镇司法所要设立义务法律咨询台,免费向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在开展“科普之冬”等培训活动时,要适当确定一些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使农民法制观念和科技素质同步提高。可以探索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中培养懂法、知法的明白人,并借助农民协会、中介组织开展好政策法规普及教育活动。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和部分村干部座谈我们了解到,相当数量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和经验型思维习惯严重阻碍着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借鉴祯祥镇组建服务中心、兴办科技示范园区、成立科技协会等经验,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要引导各乡村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因地制宜地确定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内容,从而在广大农民中形成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解决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但是现在一些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并没有围绕市场转,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农民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农民出击市场的欲望和勇气,增强他们的冒险意识、机遇意识、信誉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各乡村要创造条件,组织农民参加省内外的经贸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品牌观念、自我推销意识、产品包装意识,由浅入深地掌握商业谈判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观念和行动上真正进入市场。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目前,大部分农民本位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十分严重。为此,要引导他们增强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为社会造福、为后代造福的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树立改善生存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观念。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拿出适应新形势的可行办法,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引导、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要在发展农民党员、吸收农民协会会员、公方组织劳务输出等方面对那些不热心公益事业、不履行应尽义务的,加以约束和制约。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8篇

一、问题及成因

在调查中我们深深地感到,通过近几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锻炼,全县乡村干部在转变工作职能、驾驭市场经济、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但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政策的过程中,农村乡镇党政组织职能、乡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显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影响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1、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缺乏准备,思想观念不适应。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大部分乡村干部面对农村形势因政策调整而突如其来的新变化,缺少足够的应对准备,思想观念一时还很难适应。主要体现,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谈到新形势下农村工作,许多干部总是“难”字当头,感叹乡村经费缺口难解决,历史债务难化解,人地矛盾难处理,农民难组织,农村公益事业难开展。在调查中时常能听到“现在的农村工作没抓手、没法干”、“当基层干部没权了,没意思”、“过去当干部扬眉吐气,现在当干部忍气吞声”等消极言论,畏难情绪十分严重,迎难而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不高。二是陷于传统工作方式不能自拔,缺乏转变作风的主动意识。大多数乡村干部从事基层工作时间比较长,摸索出了一套对过去农村工作来说比较适用的工作经验,但一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就不灵验了。有些年岁稍大、思想保守的乡村干部对计划经济时期以催、管、要为主的工作方法念念不忘,谈到如何管理农民振振有词,而一谈到如何服务农民则束手无策,有的甚至一个劲抱怨群众素质太低,缺乏转变工作作风的自觉性。三是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在调查中我们感到,部分乡村干部仍用老观念、老眼光去分析和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开创工作新局面没有创新意识,又不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问题尤为突出。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感到无事可干或有事难干。有些干部认为在新形势下税费收缴等硬任务少了,担子轻了,事少了,压力减轻了,工作自然好干了。也有的认为当前农村改革任务一项接一项,人地矛盾化解、历史债务处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难办,只好一味等上边定框框、出政策、给扶持,没有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招数。在很多乡村干部思想认识中存在着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无事可干和有事难干两个极端。

2、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适应。通过深入五个乡镇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农村工作,在经济领域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地矛盾突出。通过调查分析,造成人地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政策性矛盾导致。我县在实施二轮土地承包时,主要是遵循当时的《绥化地区延长土地承包期办法(试行)》及相关补充规定,而此政策又与国家现有《土地承包法》有关内容相互抵触。(2)土地分配不均衡。二轮土地承包时,有的乡村在没有充分摸清集体土地资源底数的情况下就划分了土地,而且乡镇与乡镇、村与村、屯与屯之间的分配要求和面积都不尽相同。(3)用土地化解债务留下隐患。2001年实行化解村级债务以来,有些乡村干部钻政策空子,把不能长期发包的预留地和一年一发包的机动地长期发包,大部分发包期限为5至8年,最长的出现在芦河镇平原村,达27年之久,导致农民回来要地无地可划。据统计,全县化解村级债务所用土地达到5.3万亩,其中占用二轮土地承包时预留的“户在人不在”承包田1万多亩。(4)退耕还林占用土地。个别村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占用农民土地,没有及时补给农民。(5)土地权属不清。部分乡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划分不清,纳税面积与非纳税面积不能明确到地块,导致“两补”发放对象不清,责任不明,产生矛盾。(6)处理程序不规范。因土地承包纠纷引发上访,一些乡村和部门不能按《土地承包法》的处理程序妥善解决,在涉及具体案件时,不给上访群众出据调解书、仲裁书或是答复意见书。少数村在处理土地纠纷时不能做到全面、公正、公平,往往避重就轻,出现了“压下葫芦起了瓢”的现象。从农委统计的情况看,年初到6月末全县土地纠纷上访案已达242批次,这些纠纷大体可分为8类。(1)一轮土地承包时举家搬走,未参与二轮土地承包的农户现在回来要地,占10%。(2)二轮土地承包时因欠款、超生外逃,未分给承包田的农户回来要地,占25%。(3)二轮土地承包时,部分农户因欠款,所分土地被村上抽回,或当时少分了承包田,占35%。(4)机动地超标准或长期发包引发纠纷,占4%。(5)土地补偿问题引发的占5%。(6)“两工”及欠款计息引发的占6%。(7)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占5%。(8)其它问题引发的占16%。由于人地矛盾引发的上访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从年初到现在,全县案件中有85%是由于人地矛盾而引发的。有的干部反映,在那段时间内,每天从早到晚,上访群众络绎不绝,乡村干部被纠缠得焦头烂额。在春种期间,尽管处理了一大批上访问题,但有些问题处理得不到位、不彻底,潜伏着不稳定因素。仅综合调查的这五个乡镇情况看,能够预测到的秋季上访案件就可达到1250起,涉及农户1200多户。其中,建设乡双信村预计秋冬季回来要地的农户大约有2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1/3。从农委和部门提供的情况看,预计全县到秋季返乡要地的农户大约有9.9万人,按政策要求应该划给土地的人有7万人,而可以给予农民的土地只有13.2万亩,土地缺口达30万亩。通过调查分析,大部分乡村干部对人地矛盾的具体状况了解不深不细,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束手无策。有些乡镇虽然对人地矛盾进行了研究和疏理,但还没有成熟的化解招数。因此说,人地矛盾如果不超前研究化解方法,可能会成为年底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因素。二是乡村债务负担沉重。通过调查了解,全县乡镇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七种:一是兴办企业直接举债;二是政府担保间接举债;三是互助基金会转嫁举债;四是改建、新建办公用房举债;五是兴办社会公益事业举债;六是为完成税收计划举债;七是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举债。全县乡镇政府债务总额为23436万元,其中,银行贷款3116万元,单位之间借款6937万元,原合作基金会借款2999万元,向个人借款、抬款、集资款等6632万元,基建工程款3752万元。债权16771万元,其中无效债权5298万元,有效债权与债务相抵后,净负债11963万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797.5万元,其中负债最高的乡镇为劳动乡,负债3605万元。全县村集体债务形成大体有六种原因:一是开展达标竞赛举债;二是兴办企业投资举债;三是完成各项急难新任务举债搞优惠补贴;四是乡镇财政包干基数不合理举债;五是为有关部门垫付税费举债;六是村级组织职能弱化、管理混乱造成。全县村级债务总额高达4.3亿多元,其中,银行贷款5515万元,信用社贷款3831万元,单位借款2323万元,合作基金会借款1747万元,抬款8300万元,欠农户款11416万元,其它应付款10426万元。债权3.7亿元,其中无效债权1.2亿元,有效债权与债务相抵后,净负债1.8亿元。平均每村负债216万元,负债最多的村是建设乡双富村,高达586.5万元。目前全县乡村债务已到了难以化解的严重程度,债务矛盾如果化解不得力、不及时,将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制约乡村干部干事创业。对于这些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债务问题,一些乡镇被动等待国家出台债务豁免政策,化解债务的思路不开阔,眼光总是盯在土地上,不能拓宽视野,通过上项目、办企业等办法迅速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增强化解债务的实力。我们知道,仅靠乡村集体所有的“一亩三分地”来解决债务问题,根本不现实。况且,目前的土地矛盾问题又非常突出,乡村集体所有的机动地、预留地等大部分要分给农民,再加上过去退耕还林、还草占地,使富余的土地为数不多,通过土地化解债务很难实现。三是大部分村级经济脆弱不堪甚至崩溃。目前,全县资不抵债村已达111个,占全县现有行政村的67%。由于2001年集中力量开展化解村级债务工作,一些村低价出售林地、闲置资产和承包田,使原有的集体资产所剩无几。同时,一些乡村集体创收能力低下,根本没有稳固的收入来源。全县像中和镇四排六村和建设乡新合村这样有实力、有积蓄的村并不多。中央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政策实施以后,乡村集体的经费缺口加大,全县所有乡村如要满足工作的正常运行,需要办公费、取暖费、燃修费、修缮费等经费1490万元,即使上级给了转移支付,也还存在830万元的经费缺口。这种薄弱甚至已经崩溃的乡村集体经济,不仅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办社会事业的根本需求,甚至难以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3、对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特点把握不准,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手段不适应。面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部分乡村干部还在用逼、卡、压、摊的工作方法,农民根本不吃那一套,导致开会难集中,公益事业难办,好项目难落实。在座谈中,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村上“一事一议”办法执行起来难度特别大。尤其是一些诸如兴修水利、改造电网、维修校舍、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等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常常是部分农民顶着不办而无法实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有些乡村的干群关系不是紧密了,而是松懈了;不是融洽了,而是紧张了。个别村干群关系甚至达到了对立对抗状态,有些上访群众甚至说出这样的话,“以前都是你们管我们,现在政策好了,也应该到我们治治你们的时候了。”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素质低下所致。应该肯定,经过多年的教育,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农民无政府主义倾向抬头,不服从基层组织的管理和约束;部分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在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时,往往只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只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只强调个人权益而忽视集体权益,只强调当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今年7月份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中和镇一排六村没有一名农民发动起来,村上只好出了7名党员干部自己动手,对全村的道路和排水沟进行整修。另一方面是村干部组织发动群众的方法僵化。在新形势下,一些乡村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掌握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到位;有的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感召力不大,群众反感,不能做到一呼百应。特别是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用过去那些罚工罚款、收回承包地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实施村级事务和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不灵了,就无计可施,束手无策。近两年,很多乡村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道路维修等普遍降低了标准,教育、卫生、文化、敬老院等公益事业的筹资筹劳更是无从谈起。

4、对群众亟需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的要求难以满足,服务意识和方法不适应。一方面,有些干部的服务工作与群众的需求对接不上。在调研中,通过座谈了解到,一些乡村干部还没有从“管住”农民的思想倾向中扭转过来,不注重去研究掌握新形势下随着农民政治、经济等权益的扩大而日益强烈的服务需求。当前农民在生产、流通、信贷、销售、劳务输出等经济领域,在居住、环境、卫生、文教、交通、养老等社会领域,都期盼着诸多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服务,而很大一部分乡村干部服务农民的工作还仅限于传达一下会议精神,宣传宣传政策,跑一跑贷款,组织发放补贴资金等浅层次水平上,服务深度、广度、力度不够,群众不认可、不买账。另一方面,有些服务内容和行为群众不接受。前些年,很多乡村在引导农民搞种植业结构调整、兴办企业、发展新产业等方面曾通过无偿使用机动地、减免税费、给补贴等方式为农民服务,但目前由于政策调整或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有些原来有效的服务方式不再有效或无法再用。同时,有些经济杠杆和行政执法部门工作定位不准,服务意识不强,或部门利益至上,以服务为名,行管理收费之实,使农民增收和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不宽松。在调查中,永丰镇友爱村的一些干部群众反映,一家年可创收1.5万元的小粉坊曾有5、6个部门上门收费,费用近3000多元,致使很多粉坊停产。全村粉坊已由四年前的27家缩减到目前的7家。祯祥镇干部反映,镇砖厂一开工就有九个部门收费,费用高达15万元,致使发展步伐滞缓。正是由于服务不到位,环境不宽松,影响群众上项目、办企业、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5、对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格局的新调整应对迟缓,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我县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经济利益分配向农民倾斜,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一些乡村的可用财力大大减少,国家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又不能充分满足基层的需要。同时,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经济收益权、民主政治权的不断扩大,其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和强烈,一些乡村在经济上根本无力为农民提供服务。调查时有些乡村干部反映,现在上边出台的政策,缺少如何保护国家和集体权益的内容。多数乡村因有限的财政收入、巨额的债务包袱,已无法保证人员的正常开支。“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一些乡村“黑地”等问题的暴露,加上农村“两工”的取消,使乡村事务和公益事业难以运行。对此,很多乡村组织和乡村干部感到无能为力,茫然无策,只依赖于上级给政策、给资金来解决问题,不会面向市场想招数,主动出击市场闯出路,对招商上项目、活化机制搞有偿服务、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显得很为难、很费力,更不会利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公益事业难办的问题。

二、对策和建议

1、着眼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精干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要坚决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把建设一只驾驭市场经济本领强、懂经营、会技术、敢开拓的经济领导型干部人才队伍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托。一要以项目开发和服务能力为标尺,拓宽送人用人视野。新时期农村工作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勤政廉政,更重要的是能服市场经济水土,适应加快发展需要,具备促进农民、集体增收和化解现实矛盾的能力。所以,必须要打破常规用新的尺度来衡量和选任乡村干部。坚持围绕发展,打破城乡、身份、年龄等界限,注重在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发现和启用一批优秀干部。选用干部的标准应该是,要看在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上有没有思路、在加快项目开发上有没有着法,在复杂形势下能不能够有效组织群众打开工作局面。可以发挥县校合作共建优势引进一批科技领导型人才到县乡兼职;借助村村大学生计划的落实,向村级充实一批有知识、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同时加大县乡干部下派和在外企业家中选人力度,通过任职、兼职改善队伍结构。目前,祯祥镇正在探索在离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企业家中选人兼任村级干部,既引才、引智又引项目;永丰镇采取上挂下派优化乡村干部队伍结构的成效也比较显著。二要以提高干部素质为目的,创新干部培训手段。在培训干部上要舍行投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经济投资。调查中乡村干部对加大智力投资力度要求迫切,普遍认为实现干部素质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要通过借鉴引导实现思维转型。经常组织乡村干部外埠参观考察,让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引导干部从原来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启迪和拓宽干部的思路和视野,让发展的事实和差距触动干部,促使干部在探索新的领导方式方法和上项目发展经济上敢闯、敢试、敢冒。组织部组织18名项目开发型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哈洽会、参观省农科院科技园区,支部书记反响非常好,觉得受到了很大启发和教育,一些支部书记在项目建设上跃跃欲试,有的已开始着手研究开发新项目。要通过培训教育实现知识更新。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提高乡村干部。采取请进来讲的方式,聘请有创新思维、发展理念和农村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成功人士传授市场营销、项目建设、产业化理论、新时期农村政策等相关知识。采取走出去学的方式,挑选部分优秀干部送到哈工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和外埠培训基地进行中长期培训,满足现实知识需求。我县首批赴哈工大学习的领导干部得到了很大收益,这种培训受到干部的一致欢迎,需要继续大批量输送干部。采取派下去训的方式,在职能部门抽调专业干部组成专门的培训团深入农村进行新时期农村工作普及性培训教育,使乡村干部能力素质得到革新性提高。要通过实践锻炼实现能力提高。给干部压担子,促使他们在开发项目和解决各种矛盾的实战中不断提高和成熟。可以探索保留干部职级、按比例发放工资,鼓励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进行2-3年务工,到期可以回乡原级别任职,也可以续签终身在外务工。这种培养锻炼方式可以使干部带回新的思维观念、发展经济的本领和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而且能够引进资金、项目和技术;部分干部不回来,也可解决机关干部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问题,减少财政开支。三要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目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着眼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实际,要注重通过立标、兑标、公示、奖惩等措施激发创业热情。建立起目标考核机制、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奖罚激励机制,保障和促进乡村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和上项目上充分发挥作用。要注重科学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分解班子成员工作指标,详细制定实绩考核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用工作实绩反映干部业绩,以干部业绩定干部去向。通过定期调整、及时调整,对那些有创业能力的、有发展项目能力的、实绩突出的干部不仅重用,还要重奖。特别是要对在项目开发中业绩突出的村级干部,要以给政治待遇上挂乡镇副职,给生活待遇对子女就业上学优先安排和建立退休基金或养老保险等制度,解决后顾之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积极性。允许干事创业的干部出现失误,只要出发点好,为事业和群众利益着想就要得到保护,鼓励他们干事、干成事。同时,制定乡村不合格干部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流通下的渠道,绝不能因为迁就干部贻误事业发展。四要以解决冗员过多、人浮于事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全县乡镇干部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无事可做或长期放假。针对这种局面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采取“定标选人、竞争上岗”的办法,裁掉富裕人员,实现乡镇干部的精干高效。对下岗干部应该妥善安置,鼓励和支持他们优化组合,参与创办产业和发展致富项目,给群众做示范搞引带,进而解决好“人往哪里走,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五要以提高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着力点,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多下功夫。调查表明,要把解决农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偏低,无发展经济本领党员比例过大等问题作为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好发展农村经济和保持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高度重视起来。我县通过开展扶持贫困党员、兴办基地、联合体等形式在发挥党员作用上做了很好的探索,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要继续发挥好能人党员作用。组织和鼓励有能力党员领办创办各业致富联合体和党群共建股份合作公司、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带领农民发展项目、带着农民进市场和为农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上发挥突出作用。要继续提高贫困党员“双带”能力。通过扶持贫困党员,努力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让党员自身有优越感,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在发展经济中把身边农民带起来。要继续加大“双培工程”实施力度。采取乡村干部重点包联等形式尽快把发展经济的能人强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尽快使党员队伍成为促进农村发展稳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要着眼转变工作职能和作用,探索新形势下发挥乡镇党委、政府作用的新途径。面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各级党委、政府只有转变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职能。通过调查和总结分析一些乡镇的好做法,转变工作职能和作风,可探索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一是要积极鼓励兴办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新形势下,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已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也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而组建协会和中介组织可以说是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问题、抗御市场风险弱等弊端的最有效形式。祯祥镇和建设乡新合村在协会组建和参与中介活动的探索和尝试启示我们,兴办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一方面,在创办主体上要坚持多轮驱动、多元创建的原则,敢于打破地域、身份等界限,不论什么人、什么组织,只要能办起来,就应鼓励去办,允许来办。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立足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制定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通过党员干部领办、典型大户带动办、乡土人才创办、农民群众自发办等途径,进一步壮大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主体力量。另一方面,在创办类型上要坚持多领域、多模式的原则,综合考虑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条件和群众生产经营习惯等因素,积极创建加工型、销售型、科技型、服务型等独具优势和潜力、机制灵活多样的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二是要大力创建示范引带服务载体。可以充分借鉴祯祥镇“实体+服务”运作模式兴办事业服务中心的做法,探索实行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同制等形式创办“园区+服务”、“基地+服务”、“典型+服务”等多种模式的示范引带服务载体,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在新形势下示范群众、服务群众和组织群众的作用和功能。三是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实践证明,一个好的龙头企业是拉动一个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德胜乡在万寿菊加工厂这一龙头企业的牵动下,仅今年全乡共种植万寿菊2.8万亩,占全县万寿菊总种植面积的42%,可为种植农户创收1400万元左右。各乡镇要依托和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放宽视野,激活思路,加快上项目、办企业步伐,注重开发建设一些对农民增收拉动大、对财政贡献大、发展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同时,要组织群众在基地建设、原料供应等方面积极参与,使已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型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从而致力走好依托资源建龙头、依靠龙头搞服务的路子。四是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探索发展新的致富项目。在调查中,有些干部群众反映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好,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对此,我们要通过开展发展型班子创建、项目开发型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及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教育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示范群众、引领群众的典型,敢于承担市场风险,敢趟路子,敢跑项目,敢于率先试验示范,靠自身的实践影响群众、带领群众。要把党员干部所负责的产业、项目发展的成效与各自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并探索入股经营等形式,连接好干部切身利益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服务于民、示范于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对服务功能发挥得好、示范引带作用强的党员干部要给地位,给荣誉、给利益,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3、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我们感到,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与农民素质息息相关,都依赖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调研中,不少乡村干部也认为农村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为此,应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为此,要努力引导新时期的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做到依法办事,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和巡回讲解相结合、正反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农民学习经济合同法、承包法、劳动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各乡镇司法所要设立义务法律咨询台,免费向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在开展“科普之冬”等培训活动时,要适当确定一些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使农民法制观念和科技素质同步提高。可以探索在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中培养懂法、知法的明白人,并借助农民协会、中介组织开展好政策法规普及教育活动。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在调查过程中,通过和部分村干部座谈我们了解到,相当数量农民文化素质的低下和经验型思维习惯严重阻碍着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借鉴祯祥镇组建服务中心、兴办科技示范园区、成立科技协会等经验,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要引导各乡村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因地制宜地确定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内容,从而在广大农民中形成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必须解决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但是现在一些农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并没有围绕市场转,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农民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农民出击市场的欲望和勇气,增强他们的冒险意识、机遇意识、信誉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各乡村要创造条件,组织农民参加省内外的经贸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品牌观念、自我推销意识、产品包装意识,由浅入深地掌握商业谈判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在观念和行动上真正进入市场。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目前,大部分农民本位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十分严重。为此,要引导他们增强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为社会造福、为后代造福的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树立改善生存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观念。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拿出适应新形势的可行办法,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引导、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要在发展农民党员、吸收农民协会会员、公方组织劳务输出等方面对那些不热心公益事业、不履行应尽义务的,加以约束和制约。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9篇

我区共有68个行政村,涉及农户总数3.4552万户,农村人口9万余人,劳动力6.58万人,其中外输劳动力占20%,全区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88万亩。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治理耕地抛荒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立足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结合本区实际,在本辖区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治理耕地抛荒活动。全区耕地抛荒情况大有好转。今年初,我区又把治理耕地抛荒作为“四帮”活动的主要内容来抓。截止目前,全区耕地抛荒面积仅为48.5亩,且呈零星状分布,没有集中连片的抛荒耕地。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确保奖惩到位

为切实保护耕地,控制耕地抛荒,稳定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委、区政府把治理耕地抛荒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制止耕地抛荒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2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关于制止耕地抛荒的若干规定》。严肃耕地抛荒责任追究制:由区人民政府与乡政府签定耕地抛荒责任书,其工作成效纳入全区年度文明目标考核,对辖区内出现连片抛荒3亩以上的乡镇,给予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党纪、政纪处分;乡镇人民政府则根据制止耕地抛荒责任书的要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定制止耕地抛荒责任书,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深入村组,逐村逐户摸清抛荒耕地底子,登记抛荒情况,逐丘逐块提出解决办法;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制止耕地抛荒管理,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生态建设和地力监测,并实行经常性监督检查。我们把治理耕地抛荒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作为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重要评比条件,村规民约中制止耕地抛荒的专门条款,规定农户不准在农保区内抛荒、闲置良田;不准在农保区内随意取土、建房、办厂、葬坟、挖鱼池等,在这“六不准”中,农户如违反其中任何一项,一律不得评为文明户或五好家庭。我们制止耕地抛荒的做法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广。20*年,区纪委、区委政府督查室对全区六个乡镇耕地抛荒情况进行了两次督查,*桥镇*村11组共有八块耕地抛荒,由南朝北呈带状分布,总面积为3.85亩。针对这一现象,及时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常委会根据邵市农字[20*]71号文件给予镇长、分管副镇长党内警告处分并在全区通报批评。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我区注重采取多种方法、方式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是通过机关学习日、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公务员、部门工作人员、乡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严格制止耕地抛荒的一系列文件、法规;二是通过各级信息员例会、乡村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强化耕地保护教育;三是结合“六五”普法,广泛进行耕地法律法规宣传;四是利用6.25土地日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广播讲座、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讲制止耕地抛荒的内容、范围、要求,从而有效保护耕地,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全区上下逐步形成了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大打耕地保护战的共识。

三、明查暗访,动态管理,确保监督督查到位

在农事季节对抛荒地进行明查暗访,加强监督,督促及早复耕。20*年7月,农林局组织专门调查组对全区6个乡镇抛荒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抛荒重点地块及其抛荒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减少抛荒面积。同时采取专项督查,督查通报的办法,并设立了抛荒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农民群众举报。对群众举报的抛荒耕地进行明查暗访,查实后责令限期整改。

四、落实政策,建立机制,确保制度管控到位

一是认真落实《关于加强耕地耕作管理的若干规定》(邵市办发[20*]29号),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关于加强耕地耕作管理的若干规定》,印发万余份至各乡镇、村,为我区治理耕地抛荒工作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二是结合抛荒地流转方式,将无种植能力农户的耕地向种田大户转包;责成有抛荒现象的农户交纳复耕费,由他人代种;鼓励和引导无劳力耕种户种植黄花、桔柑等长效经济作物,既省工、省成本,又增加了种植经济效益;同时号召各村(居)组织起帮工队,农忙时节,由缺劳户出资,帮助其耕种,从而杜绝了耕地闲置、荒芜现象;鼓励外出农民申请放弃耕地承包权,由原发包单位收回重新发包或转包给他人耕种。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农民不愿耕种的承包耕地反租过来,通过调整、互换等形式集中连片进行招租,吸引种田能手从事规模生产;鼓励涉农企业或龙头企业吸引农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投资。三是坚持“谁耕种,补给谁”的原则,下发国家种粮补贴和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补贴资金。凡是常年抛荒耕地的,一律取消“两补”。农林局对已抛荒的农户提供适时季节耕作物资,进行耕作指导,因地制宜,积极补种。对因田间水利设施条件差,造成无法耕种而抛荒的水田,乡镇人民政府出资改善水利条件设施,或引导耕地承包商或个人发展种植旱作物。四是严格按照年度计划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对因建设项目占用耕地,闲置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按照每平方米收取6元至10元的闲置费。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10篇

乡村党员培训今天正式开班,首先,我代表乡党委对大家参加培训表示诚挚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是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央、省、地、区关于“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汇集点、着陆点,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陆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党委和政府的“三农”政策措施要通过乡政府、村委会来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发展愿望和建议,需要乡政府、村级组织来反映、来实现;而我们农村党员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大显身手,构建和谐农村,是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乡村党员干部素质和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区委、乡党委十分重视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把加强乡村党员干部培训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完成好这一任务,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决定进行乡村党员干部培训。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新形势,明确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广大乡村干部在区委党委、区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地、区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广大农民艰苦奋斗,为农业丰收、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显出了良好的素质,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不断变化的农村新形势对乡村干部和党员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一)中央和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对农村发展确立了新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0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确定了基本思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生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合省情,提高农业农村工作五方面任务,即要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城经济加快发展,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重大战略部署,指明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构画了新农村发展的蓝图。在区委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在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提出了五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加快发展特色型、产业化的农村经济,二是培育新型农民,三是推进新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五是大力倡导新风尚,具体我们乡和每个村如何落实,如何实现,关键要靠我们乡村领导干部和在座的广大党员。我们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在座的党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好中央和上级部署要求,吃透精神,明确政策,才能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二)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对乡村工作提出了新挑战。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重要转型阶段。一是产业结构多样化,随着“主转换位”实施,畜牧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在快速发展。二是就业结构多样化,现在的农民改变了过去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耕作者的形象,有的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劳动的;有的外出打工或离土不离乡,常年或大部分时间从事第二、三产业;有的拥有某项专门技术或经营能力,成为个体劳动者和经营者;三是住居多地化,有的在本地生活工作,有的常年或大部分生活在外地,将老人和孩子留在家中,出现所谓“五陵年少沿海飞,老弱病残守家园”的情形。四是收入差距拉大。在总体富裕的同时,村与村间,户与户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明显,并还在不断加大。因此,农村的各项工作,无论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还是进行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碰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并且凭老经验,靠老办法难以解决,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思路和办法应对新挑战。

(三)解决温饱后农民群众,对乡村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农民群众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政治文化方面追求日益增多。一是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农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的实施。村民在当地经济生活地位和村民委员会与乡政府的新型关系进一步明确。要求扩大政务公开、增强政府管理的透明度,要求了解政务、参与事务、并且由过去的被动式的参与转到基于自身利益驱动的主动参与,由简单集中统一的参与转到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参与。二是维护权益观念增强。各项改革的推进必须会涉及农民利益关系得调整,道路交通和重大项目建设会涉及土地、房屋动迁等既得利益的变化,农民群众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不断加强,有的会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要求我们依法及时维护好他们的正常权益,及时妥善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对他们表达行为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和规范,以防止出现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及冲击村委会、乡政府等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现象。三是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增多。由于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远落后于城镇,农民发展缺信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现象十分普遍,上学难、看病难和办事难等问题相当突 出,迫切需要我们提供形式多样的公共服务,如何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满足他们的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政治文化需求,对我们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考验。在生活中,不少乡、村、组干部反映,现在的群众工作比过去难做,“硬了不行,软了不是”、“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会”,确实感到本领恐慌,工作危机,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树立新观念、学习新方法,增强新本领,使我们成为具有超领导艺术的指挥员、带头干在前面的战斗员,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发展生产的领航员,因此,我们应具备学好政策的素质、应具备艰苦创业的素质、应具备营造环境的素质、应具备熟悉业务的素质,为人要正、作风要硬、人缘要好、方法要多,这是我们好农村干部重要标志,要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就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参加培训,给自己充充电。

二、实施“菜单式”教学和现身说教相结合,提高农村党员培训的针对性。

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农村政策和时事,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农村小城镇和村庄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主。在教学的形式上,一是和设农部门联合,邀请设农部门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就任何建设新农村,给与我们正确的指导,今天,我们邀请了农委的刘主任,一会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我们上一课,以后,我们陆续还要邀请其他设农部门的人员给我们授课,二是注重利用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的现身说教,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党员群众,确保党员学有所得,真正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三是组织我们的党员结合我们的实际如何发挥致富带头作用的先进事迹来进行讨论,在大讨论中学有目标,学有所得,更加坚定了增强“双培双带”能力的信心。

三、珍惜好机会,争取好的效果

这次培训,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在人力、资金上给于大力的支持,希望我们珍惜好此次学习的机会,学有所得、学有所获。真正使我们自己成为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领头雁。

我相信,在参训的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这次培训的各项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谢谢大家。

上一篇:日常生活管理范文 下一篇:农机安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