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爱情》看“爱情”中的“乡村”

时间:2022-07-23 03:39:23

从《乡村爱情》看“爱情”中的“乡村”

[摘要]大女人、小男人演绎了原生态的古朴而又时尚的“爱情乡村”,展现了特定的文化风情,凝聚着我们民族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独特的关照和较强的审美娱乐,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乡村平;爱情;原生态;时尚;审美

小桥流水,儿女情长。《乡村爱情》是“秉承农村喜剧的风格,靠喜剧元素支撑全剧”(张惠中语)的一部反映农村青年生活、事业、爱情、婚姻的轻喜剧。几对同龄青年之间的曲折恋爱故事,向观众展示了鲜活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农村生活,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让我们看到了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乐观开朗朴实的农民和农村正在经历着的辞旧迎新的深刻变革,给荧屏和观众带来一股清新的爽风。

一、展现了特定的文化风情

1、描绘了原生态的“爱情乡村”的原色

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使得人类生活多姿多彩,风情万种。《乡村爱情》承载了较强的文化价值:无论是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还是不衰的民俗、较强的地域文化,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都给观众提供了无尽的遐想长天。

《乡村爱情》中的情节几乎都是农村经常发生的,在我们身边经常出现的。比如王小蒙家轻烟淡飘的豆腐坊、刘一水的养兔场、香秀的医疗室、谢广坤的马车、刘玉田的花棚等;谢永强对王小蒙爱情的变化,长贵对谢大脚的犹豫,王小蒙父亲对刘玉田的愧疚;谢广坤对于儿子的期望、教导、利诱,奔波劳碌、对于妻子的威吓,都显得朴实真切等,好像就在我们身边一样。甚至村边的小河、小木桥、家家房前屋后的玉米、小菜园、庄稼、村长长贵与谢大脚和刘英刘玉田约会的地头等都那么真实可信。清凉的风、明净的天空、悠扬的天籁,那树、那山、那水、那狗吠、那鸡鸣、那虫唱,宁静和谐、简约古朴、不事张扬、自然真淳、熟悉的乡音、清晰的容貌,锅碗瓢盆、家长里短、二人转、土炕、方言俚语。

这些人物并不完美,他们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也许正是这样,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代表当代人的真实情感。这种真实来自于生活,这些演员大都是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他们了解农民,理解农民,与农民具有血肉联系。所以才能写好农民、演好农民。与前段时期播出的《别拿豆包不当回事》相比,虽然都是农村题材,但是《豆》剧的有些情节显得比较失真,比如“家家养宠物猪”一场戏,放在城市可能比较真实,但是放在农村,用牛奶给猪洗澡、给猪按摩等情节显然失真。且不说农村人舍不舍得用牛奶洗脸,即使在城市能用牛奶洗脸的又有几人?

2、展示了古朴传统而又有点时尚新潮的婚恋婚俗画面

《乡村爱情》印证、诠释了女性发展史上几种较为典型的古典婚恋方式。从剧情我们可以推测想象到三对中年人:谢勇强的父母、刘玉田的父母、刘英的父母应该是典型的媒妁之言。两对年轻人:王小蒙和谢永强、赵玉田和刘英,属于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再经别人的介绍,水到渠成。有点时尚和新潮的两对年轻人:香秀和李大国、谢晓梅和刘一水属于自由恋爱。一对中年人李富和的婚变,一对中年人婚变后的谢大脚和长贵的爱情故事。

这些婚恋方式所展示的情景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遥远,既亲切又匮乏。虽然我们在自身文化现实中已很难体验到相同的东西,但它们都是我们根子上的记忆,是植入了我们基因的文化因子。在《乡村爱情》面前,我们普遍有一种被再唤醒的感觉:我们在重温,同时也经历着思考――尽管未必是很理性很深入的思考,但无疑人人都有所触动,隐然地怀旧地产生对自己亡失殆尽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生活方式的想念和向往。比起《刘老根》和《圣水湖畔》,《乡村爱情》没有让人激情澎湃的大背景,没有反映出农民发家致富的主旋律,“外文绮文,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但是,仅以“爱情”为基点的这部剧却让人感觉格外舒服,原始的爱情有伤有痛、有甜有苦。王小蒙和谢永强被父母拆散后的曲折心情,香秀一厢情愿地与永强订了婚,玉田和刘英赌气似的分分合合……乡村的爱情的演绎多了些传统,多了些不易打破的矜持,就像乡村路上郁郁葱葱的小草,散发出清香芬芳,有种原始的清纯。爱情就是现实人生的真实存在,实实在在没有幻想,你可以对现实迷惘,对人生惰性,对挑战畏惧,也可以有逃避的心态。

二、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部剧作人物形象丰满典型鲜明。其中有两类人物比较特出:

1、大女人。《乡村爱情》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最突出的是谢大脚,这个人物有血有肉,丰满生动。作为农村妇女,她身上具有贤惠的美德,她可以容忍丈夫不往家里拿钱,甚至容忍丈夫花自己挣来的辛苦钱,但是当她得知自己的感情被丈夫欺骗时,她却哭了。她需要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于是她大胆地去追求长贵。还有王小蒙、谢小梅两个年轻姑娘,她们有理想、有追求、大胆泼辣,美丽善良,勤劳纯洁,敢做敢当,不甘落后,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自强不息,具备当代青年的特质。她们的故事向人们传达了这样的爱情观念(1)有着分明的率性和捍卫世间一切美好的理想,有饱满的信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对身边所有人的善良和自我牺牲的勇气。(2)真正爱一个人,应该完全尊重他的自主,绝不将任何事物和感情强加于所爱的人身上,(3)要得到属于自己的真爱,为了爱情,为了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绝不能丧失自我的人生追求,绝不能活得卑微,活得苟且,不祈求别人的怜悯与同情,不强加给自己爱的人的心理负债感。

2、小男人。长贵具有伟岸的身躯,却孜孜计较着自己的利害得失,他与女儿合谋取得谢永强的爱情,面对自己所爱的人唯唯诺诺、缩手缩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这是典型的小男人形象。也是近几年东北小品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可以说他是东北小品小男人的翻版。另一个小男人是谢永强。他虽然大学毕业,有知识有文化,甚至有一些现代气息,会用电脑。但是在自己父亲的逼迫下自己逐渐放弃了心中的追求,而屈服于世俗压力,直至自己迷失了方向。他对小蒙的背弃是他内心不刚的外现。他的矛盾痛苦是真实的。他的最后醒悟和回头实际上是作者和导演的理想化,为电视剧加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还有话都说不顺溜的,有点自以为是的小聪明的刘能,虽然在谢大脚遭到丈夫欺负时敢于坐在谢大脚的食杂店为谢大脚撑腰,一副大男人的胆量,但他对于女儿的婚姻大事,不愿向刘玉田家低头,死死地保护自己的面子,实际却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地观察着刘玉田的婚姻,只怕自己的女儿落单。心理和作为都显得可笑和可爱。刘一水虽然事业蒸蒸日上,像是一个大男人,但他面对谢小梅的大胆表白却无动于衷,一个不解风情的傻小子。刘玉田既爱刘英,又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故做矜持,曾经的自暴自弃、对王小蒙一时的心乱神迷都是他内心委琐的外现。

三、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纵观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史,每一个时代都以自己特定的文化艺术形式来传达时代的最强音。在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 深入,我们的社会正处于一场深刻的变革之中。一方面是各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大量涌入,让人们感到眼花缭乱,另一方面又是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习俗顽强的监守着自己的阵地,而前者对后者又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处在一种动荡不安而又生机勃勃的状态之中。经过无数次的沧桑,尤其经过10年的“”的中国,维系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传统社会伦理秩序被打乱了。随着“现代化”经济指数每日更新,物质生活的提高和人们精神生活之间产生的鸿沟,有什么来弥补?上个世纪90年代,电视剧《渴望》、《皇城根》《北京人在纽约》、《爱你没商量》、《儿女情长》基本上都以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伦理道德问题为主题,尤其关注因为新旧价值观念的错位而导致的道德危机。

《乡村爱情》一洗道德之沉重,精神之负担,选择反映农村青年爱情、婚姻、事业、生活的题材,顺着“爱情”这个主线,内蕴却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活的变迁。谢永强大学毕业以后择业的变化,以至最后走上承包荒山、创业致富之路,折射出的是新时期农民思想文化的解放。王小蒙的豆腐产业、赵玉田的鲜花产业、刘一水的养兔产业,也包括谢小梅放弃城市生活,下嫁农村等等,既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生活,也代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方向性。透过“搞对象”这个似乎的“闲事”,反映的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主题。这样,在观众审美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情感的熏染、道德的升华和思想的提高,“把文化传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使社会成员享有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乡村爱情》告诉我们: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你必须要成为人生的强者,必须要勇于开拓你的人生,赢得你的人生,不要让爱情成为你逃避人生的借口,不要让爱情磨蚀你锐意进取的锋芒,更不要将爱情看作脱离人生的虚幻天地。

四、凸现了较强的审美娱乐性

社会的转型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是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了。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在这种空间中,“人们不再以行政和政治关系来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对政治的疏离使人们长期被压抑和淡化的情感被凸显出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存在的状态,重视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乐趣。”于是,电视与家庭达成了某种妥协,人们看电视,为的是在一种轻松娱乐的氛围中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从中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乡村爱情》既没有“武打”,也没有“床裸”,更没有“神秘追踪”,但是,却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究其原因,《乡村爱情》以其生活化、平民化、平和的心态和乐观的处事态度而受到观众的青睐。平民化的视角自下向上看,表现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表达百姓的喜怒哀乐,并以他们的是非标准做出判断,通过善恶分明的思维方式为自己塑身,看似简单的二元对立中,蕴涵着深刻的理性,寄寓着深沉博大的人文关怀,表达出深切而又普遍的人生体验和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乡村爱情》以真实感人的情节,激发起观众审美心理体验,象征性的解决无法承受之轻,净化和提升人的灵魂,提供终极关怀,通过美视美听的画面或声音,把观众从直接生存的现实之中超,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一切实际问题和利害关系暂时被纯粹精神的形式所替代,从而摆脱精神的压抑,以解脱、从容、自由、精神新生、心灵净化的生命形式超越愉悦和痛苦之上。“审美的自由并不是不要感情,不是斯多葛式的漠然,而是恰恰相反,他意味着我们的情感生活达到了它的最大强度……情感本身解除了他们的物质重负,我们感受到的是它们的形式和它们的生命而不是它们带来的精神重负。”《乡村爱情》在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背后,凝聚着我们民族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独特的关照,表达对自由的向往。观众把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和辛酸化为轻松的笑声,在其中发现现实的影子。而其中最后的大团圆解决方式和结局,又为观众提供了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使他们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现实,“表达了人从其特有的使其成为造物主宰的精神禀赋中所得到的欢快。人类生命力的形象令人吃惊地包含在意外、巧合的世界之中。现实中无法化解的矛盾被化解了,无法克服的困难被克服了,不可捉摸的命运被把握了成了自己的主宰,这种乐观的态度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对于平衡人们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乡村爱情》的审美价值之所在。

上一篇:论媚俗艺术中的欲望本质 下一篇:商业摄影中创意思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