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道路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13 17:15:23

乡村道路设计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村;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关于乡村的道路设计,笔者在此将浅显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应该意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道路。不然就无法将城市与乡村进行连通,如何合理的设计道路呢,以下,笔者将展开叙述

关于乡村道路设计的概念

关于乡村道路的建设,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村所处的位置一般是是比较偏僻的角落,而且,与城市的规范化不同,乡村一般是比较多元化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为重要的是应该保存相应地方的具有文化价值的地方特色,不要因为城市化与经济化的步伐而将本身便有价值的东西破坏掉。并且尽量提高公路的交通的容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1关于道路的承受能力设计

虽然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农村具有很多的优势资源,例如很多无污染的农副产品,这种正是城市所缺乏的,还有很多的矿产资源等。所以,乡村的公路的发展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一般而言,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很多的超重的货车也会进入公路,而且,因为城市的公路的收费,很多货车为了逃避,也会选择乡村的道路,面对这样的情况,乡村道路的承受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如果乡村道路的承受能力不够的话,就会给乡村的道路带来比较大的伤害。在选择乡村道路的承受能力的时候,也就是相应的荷载的设计的时候,应该以所观察到的最大的荷载为准,来设计乡村的道路,这样才可以保证乡村道路的承受能力。

1.2关于道路的速度的设计

面对乡村的道路的设计,我们要明白,对于乡村而言,他们对于各种交通法则没有比较清晰的概念,而且交通业没有城市的那么繁忙,他的应用一般是农作物的收取与运送,明白了这些,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乡村的实际的交通量来设计道路。

1.3关于道路的路线的设计

关于乡村道路的设计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城市的各种繁华的景象变得乏味,对于乡村的清新空气反而有了期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设计道路的时候,应该将乡村的景象尽量的呈现在道路的四周,一般而言,乡村以前是存在相应的道路的,所以,在我们建设新的道路的时候可以在以前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建设,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对于乡村而言,田地是他们生存的根本,所以在建设道路的时候要做到尽量的不要破坏耕地,如果实在必须要经过耕地,也要给予相应的补偿。对于乡村道路的施工的质量,虽然,乡村的交通量并不是特别的大,但是我们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道路的质量在一定的程度之上也意味着安全程度。

1.4关于路面的选择设计(硬化)

关于路面的硬化设计,我们应该意识到他的原料是比较重要的而一个部分。骨料级配比较重要,可参照基层底基层的级配标准,尽量使材料合成级配满足嵌挤的结构形式。砂土的含量不要太多,以能填充骨料的空隙为准,多了骨料容易悬浮,影响碾压骨料的嵌挤和密实混凝土的含水量以6%左右为宜,手握细骨料成团,落地开花。碾压后避免经受挠动,避免强度没有形成便受到破坏。路面的施工的工艺也是必须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的安排来控制工期。因为乡村道路的施工需要的工程的步骤是比较复杂的,所以,每一个步骤的延误都会对于工程造成影响,所以合理的安排显的比较重要。

关于乡村道路设计的技术要求

关于乡村的道路设计的标准,本研究是以三级公路为准的。因为乡村道路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本着“因地制宜”的理念。在设计之前,地形是需要考虑的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在技术参数方面,我们要保证交通的畅通,并且要确定好道路的宽度以及路面的荷载参数。以下我们将给出一定的设计的参数。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经计算,农村公路主要线形技术参数一般取值为:三级路平原区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9米,路面宽度7.5米;三级路山岭区、四级路平原区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7米,路面宽度6.5米;单车道四级路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5米,路面宽度3.5米,并在适当位置设错车道。其他的路面的厚度,本研究不再一一展开叙述,因为乡村道路的多样性,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来确定。

乡村道路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乡村的道路而言,并不是新建设的,而是根据以前的道路进行改进的。很多情况之下,因为新旧的交接就会出现比较多的质量方面的问题。所以,在乡村道路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将指出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般乡村的地形都是比较多变的,面对变化比较平缓的地形,我们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来进行设计,但是面对变化比较大的地形,我们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将其变得平缓,将他的路面的宽度变窄的话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在新旧路面的交接的地方,我们尤其要注意材料的使用,以保证交界地方的质量安全。在乡村原先的道路的基础上,本身的质量就比较好的道路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修正即可,不必进行大规模的修正。乡村道路的排水问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排水在安全性方面发挥比较大的作用。一般情况,在发生事故的的所有案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排水没有设计好而造成的。当然,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资金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在乡村的道路方面,政府一般给予的资金是比较少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将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在乡村道路建设之前,一定进行一定的考察,然后确定好设计的方案,在对待方案方面,一定要反复的斟酌。在方案确定之后,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不要偷工减料。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在乡村道路的设计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并且比较的零碎,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之前将一切安排妥当,将零碎的问题确定下来,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

结语

没有道路就无法发展经济,要想发展乡村的经济,就必须先修道路,关于乡村道路的设计,笔者首先介绍了一下他的基本的概念,然后笔者从四个方面浅显的介绍了一下乡村道路的设计。然后笔者浅显的提到了一些技术方面的要求,因为乡村方面,不同于城市,没有比较好的规范化就导致在设计的时候会面临着比较多的特殊的情况,这就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很多数据是需要实地测量,最后笔者介绍了在乡村道路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乡村道路的设计方面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的去解决,将方案确定好,这样就可以在施工的时候有据可依,并且在施工的时候应该严格执行,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毅夫,张子培.张清旅游公路绿化I:程和景观协调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 91 ~94

[2]韩丽齓姜玉兵.浅谈道路景观设计[J].辽?酋交通高匁专科学校学报,2003,5(4):27 ~28

[3]干云公路景观类艰美予感知差异及其原闪初步分析[J].中外公路,2006, 26(1):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2篇

1缺乏相应的设计指导标准

城市地区进行道路规划与设计都是有据可依的。但是,针对乡村地区的道路设计标准较为缺乏,因此,对整个乡村地区道路设计水平与质量影响较大。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最大意义所在,旨在为广大乡村地区道路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性参考。

2新农村道路分类及特点

与城市道路相比,新农村道路有诸多自身的特点。如新农村交通流量较小,景观基质较城市好,与村民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等。因此,新农村道路设计应有鲜明的自身特色。而对于道路设计准则的确定,应当从道路的分类开始。一般而言,道路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道路的交通流特性进行分级,比如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二是根据道路的功能进行分类,比如将城市道路分为交通型、生活型、景观型、综合型。根据笔者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以及对新农村地区农路的实际考察,鉴于乡村道路交通流较小的特点,本文将以道路功能为标准将乡村道路分为三类。

2.1通过型道路通过型道路是指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等不与新农村聚居区内部发生直接联系的道路。在城乡统筹历史大背景下,通过型道路对于联系城市与乡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乡村地区,通过型道路还是联系乡村居民点体系的交通网络。交通型道路与建筑物或者围墙等人居环境建设设施联系相对较少,而与乡村地区的物流设施、农贸市场、对外交通设施等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图1)。2.2生活型道路生活型道路是指与新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其道路功能除具备必要的交通功能以外,还具有商业、集会、邻里交往、休闲娱乐等其他生活功能。比如新农村的商业街等。生活型道路两侧一般为建构筑物,空间围合感较强,具有完整的街道四界面(底界面、顶界面、侧界面)。交通流量上主要以本地居民通勤交通为主,且有较大的人行交通流量。

2.3生产型道路生产型道路是指与新农村居民生产关系密切的道路。其道路功能主要是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便利。如田间道路,是为务农活动而修的,一些村办企业,也会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修建生产型道路。生产型道路没有固定的空间类型,一般根据生产活动的需要而设计和修建,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并且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变而改变。交通流量上,其主要考虑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或者交通设施的要求。最后,值得提出的是,同一条道路可能在不同的地段其类型不一样。比如一条乡道,在非新村聚居点处属于通过型道路,但是进入新农村聚居点后,两侧布局商业及社区生活设施而成为一条典型的生活型道路。

3新农村道路设计的一般原则

(1)路网设计应满足新农村对外交通联系要求;(2)路网设计应合理组织新村人行与车行交通;(3)道路设计要注重“以人为本”,创造安全的交通环境;(4)道路设计应为农村居民提供交流活动场所;(5)道路设计应为市政管线的埋设提供空间;(6)农村道路应有完善的标志系统。

4新农村道路分类设计技术参考

4.1通过型道路通过型道路以承担交通功能为主,在道路规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道路设计技术标准根据上位规划确定的道路性质确定;(2)道路选线应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土方量,减少地质灾害隐患,尽量不侵占耕地;(3)道路选线中,应注意不与当地有历史价值的名树古木、有历史价值的房屋相冲突;(4)除必要的交通设施外,道路两侧原则上不进行其他建构筑物建设,建构筑物退道路红线距离按照相关规范确定;(5)道路两侧结合现状植被情况进行绿化种植,道路两侧应有良好的植被覆盖,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种植;(6)道路两侧应设计排水沟,排水沟设计一般高于现状耕地标高,便于收集的雨水通过自流用于灌溉农作物(7)道路绿化应考虑景观要求,树种选择考虑当地树种,利用乔木和灌木形成富有层次感的街道绿化景观,此外,还应考虑一年四季不同的色彩搭配;(8)应进行道路标志系统规划,确保道路有统一、清晰的交通标志;此外,对于有行人过往的道路,还应遵循以下设计准则。(9)应根据人流量设置一定宽度的人行道;(10)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有绿化带隔离或者硬质隔离;(11)应有路灯等完善的照明设施;(12)有公交通过的地方,应设置港湾式公交站;(13)在有人行横道的地方,应参照相关标准,实行交通管制。

4.2生活型道路生活型道路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村民展开社交活动、出行、购物等的必经之地或目的地。因此,生活型道路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村民生活质量(图6)。(1)生活型道路设计车速应不大于20km/h;(2)考虑行人过街要求,路面不宜过宽;(3)引入“安宁交通”理念,控制道路上的车速。①纵断面速度控制:通过设置减速台、减速丘、突起的人行横道控制车速;②平面速度控制:通过交通花坛、曲折式行车道、弯曲交叉口等技术措施控制车速;③行车道窄化速度控制:通过交叉口瓶颈化、中心岛窄化、人行道扩展实现降图6生活型道路设计示意低车速的目的,同时也能方便行人过街;④路面材料速度控制,选择毛石等材料,减缓行车速度;⑤vi系统设计:通过设计醒目的交通标志,唤起驾驶员对于安全的重视;(4)对于有公共交通通过的地方,应设置港湾式公交站;(5)有商业行为的道路,断面设计时应考虑临时停车;(6)断面设计中,应考虑非机动车的行车要求;(7)道路断面设计应考虑市政管线的埋设需求;(8)考虑景观效果,道路d/h应控制在1左右;(9)生活型道路是居民交流、活动的主要场所,应结合商业、公交站等交通设施,考虑设计沿街居民活动节点;(10)沿商业街应有绿化种植,以本地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种植为主,其既可以增加街道绿化率,又不至于遮挡商业界面;(11)道路两侧建筑可通过坡屋顶、阳台、雨棚等构筑物增强空间层次感、展现地方特色,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观察街道,参与街道活动;(12)街道应作统一的风貌规划,对广告、交通标志系统进行统一,塑造有地方特色的视觉街道界面;(13)街道应有完善的照明设施。部分生活型道路没有沿街商业,而是比较幽静的步行通道,因此在设计中有一些不同之处(图6)。居民建设围墙,以增强居住生活的私密性,同时围墙也是展示地方特色的载体之一。由于交通量较小,道路宽度较窄,可以考虑人车混行。

4.3生产型道路生产型道路与农民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其建设主要考虑其生产要求,形式也变化多样,此处,仅以务农生产为例提几条原则性意见。(1)道路选线应尊重耕地现有肌理,除进行土地整理以外,不作大幅度改动;(2)道路选线和设计应尊重农业生产特点;(3)道路断面设计不宜过宽或过窄,应从实际要求出发;(4)应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为原则进行建设。5结束语新农村道路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关键点之一,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保障之一,是新农村空间系统的骨架。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新农村道路规划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现状农村道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农村道路的分类方法以及各类农村道路相应的设计技术参考,对于当前新农村道路规划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长庆油田;管线伴行道路;平纵设计指标;设计探讨

1前言

长庆油田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根据我国公路自然区划,油气区道路主要位于III2区(陕北典型黄土高原中冻区)、III2a区(榆林副区)和Ⅵ1(内蒙古草原中干区)。区域跨度大,地貌单元从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梁峁密布、地形支离破碎到毛乌素沙漠的平坦沙丘,地形、地质变化极大。

长庆油田管线伴行道路主要为相应管线的巡线、维护、抢修的车辆提供交通运输,由于管线造价远高于伴行道路的造价,因此,伴行道路一般均是在管线定线的基础上进行的选线,一般输油输气管线在山岭区往往沿山脊布设,留给伴行道路的选线场面有限,有时候又遇村庄、林地或其它必须绕避的构筑物,如何设计出既能满足车辆安全行驶,保障管线巡线、维护、抢修的交通运输需求,又能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符合环保要求的道路,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2管线伴行道路行驶车型的调查

笔者首先分别选取了两条输气管线和两条输油管线的伴行路进行了行驶车型及交通量统计,见下表。

管线伴行道路行驶车型统计表

由上表可知,伴行道路上通行车辆中的7座以下小型车(主要为越野车和皮卡车)的比例占到83.32%,属于主要车型,道路的转弯半径、纵坡设置只要能满足7座以下小型车行车需求就可以了,该车型的最小转弯半径为7.0m, 其外廓尺寸如下表。

管线伴行道路主要车型外廓尺寸表

外廓项目 总长 总宽 总高 前悬 轴距 后悬

尺寸(m) 5.0 1.8 2.0 0.8 3.0 1.0

3管线伴行道路设计交通量的确定

经过统计,长庆油气田超过85%的管线伴行道路的交通量换算为小客车每天为30~140辆,因此油区道路设计交通量可以按照每日200辆左右来考虑。

4管线伴行道路设计参数的探讨

通过对管线伴行道路的交通量的统计,一般管线伴行道路的设计标准可以按照交通行业的单车道四级公路来设计,其设计速度为20 km/h。局部受地形限制展线困难的路段,基于对伴行道路主要车型的确定,其设计速度可以减小为15 km/h或 10 km/h,平纵指标可以适当放宽,通过对几个项目的实践,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思路是切实可行的,下面是笔者对油气管线管线伴行道路的若干设计参数的建议,可以参考借鉴。

表4-1圆曲线最小半径

注:设计速度小于15km/h时可以不设缓和曲线,但须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缓和段。

表4-3缓和线最小长度表

表4-7道路最小坡长

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上表规定的长度范围内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4%,其长度应符合最小纵坡长度的要求。

表4-9竖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20 15~1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 200 150

极限值 100 8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 200 150

极限值 100 8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一般值 50 40

极限值 20 15

上述设计参数的说明:最小转弯半径根据调查的伴行道路的主要车型的转弯半径进行确定的;平曲线、缓和曲线、竖曲线最小长度按照3S的设计速度确定的,例如设计速度为15 km/h(换算为4.17m/s)的道路,其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4.17x3=12.51m,所以取15m,平曲线最小长度为2倍的缓和曲线长度,即30 m,设计速度为10 km/h亦是如此计算的。最大纵坡、最小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等参数是根据对现有油区道路的技术指标的基础上总结的。

笔者通过对吴定管线伴行道路、姬马管线伴行道路的设计实践,发现采用上述的技术指标并没有降低道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而这样的设计却极大的利用了技术指标较低的乡村道路和管道建设时修建的施工便道,土方开挖量减小很多,路线长度也减小了,使得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其经济效益和为社会效益显著。

5结束语

长庆油田管线伴行道路的平纵设计指标的确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广大设计人员的不断的探索、调研和实践,才能使设计作品更加节约资源、环保、适用,使其全寿命周期成本更低。

参考文献:

[ 1 ] 张雨化.《公路勘测设计》[M] .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 2 ] JTJ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 3 ] 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 4 ] 交通部公路司.《新理念公路设计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 5 ] 交通部公路司.《降低造价公路设计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作者介绍:

马筱军,男, 工程师,2010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现在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长庆油气田区域的道路设计工作。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交通标志 安全 道路

引言:城乡结合部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区域,它具有城市和乡村的两重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的日益增加,该区域的道路车流量猛增,造成了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同时城乡结合部也成为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带。据统计,2012年全国乡村道路事故死亡人数上升13.9%。由于城乡结合部在交通构成和道路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之设计者考虑的问题角度不同,交通标志的设置产生了诸多问题。合理设置这一区域的交通标志,有助于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 城乡结合部道路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分布时空不均匀

城乡结合部由于其土地利用特性的差异,人口密集区域的城市道路承担着主要的交通量,而人口相对稀少的乡村的交通需求量较低。同时在上下班与节假日会形成明显的进出城高峰,造成严重堵塞。在这种需求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造成了城市区域与乡村区域交通分布时空不均衡的特点。

1.2 城市道路使用功能错位

城乡结合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道路既是过境交通的通道又承担市内出行。因此,城乡实际兼有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双重角色。这使得城郊结合部的道路设计既需要考虑到等级公路的施工标准,又必须使其符合城市道路的供给需求。

1.3 交通环境恶劣

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交通方式多为中小型客车、大型客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自行车以及步行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安全性、稳定性、操控性等方面都比较差,再加上保养检测审核的力度不够,给道路交通造成了安全隐患。在小城镇及郊区,由于沿路兴办市场、开店的现象非常严重,缺乏管理,道路被侵占现象严重。在乡镇中,机动车驾驶员。城乡结合部的交通参与者大多为附近乡村居民,安全素质普遍不高,交通违章现象严重,无证驾驶现象普遍。

2. 城乡结合部交通标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构成特殊,交通运行复杂,不能将城市或者乡村的交通标志设置方式直接应用于该地区。城乡结合部现有的交通标志在设置上又许多不合理之处,使驾驶者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得信息,很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

2.1 交通标志位置设置不合理

交通标识的位置受环境影响大,道路原有地形条件或者道路两旁的设施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交通标志的位置布设是否合理对驾驶员是否能准确掌握道路信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城郊结合部公路路况复杂,

2.2 交通标志内容复杂,信息传递效率低

在行车过程中,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地区,驾驶员主要依靠交通标志信息来选择行使方向。交通标志信息量过大无疑会加重驾驶员的视觉符合。城乡结合部常常承担了连接城市和景区的作用,景区标志牌文字往往较长,且和其他标识放在一起,加长了驾驶员的识别时间,这对高速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

2.3 交通标识与路旁宣传标语混杂不清

城郊结合部道路两旁常设有很多企业或是商家,这些企业商街为了吸引顾客,在外墙处张贴大幅广告标语,或是向路中延伸出招牌。这些招牌标语与交通标识混合在一起,容易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使交通标识的提示警示能将降低。同时,驾驶员在找寻交通标识时,由于上述因素的干扰,会导致减速而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2.4 交通标志连续性差

由于城乡结合部道路等级的差异,以及监管的不统一,存在标志牌的信息断链,即一段预告的信息在下一段没有体现的情况。驾驶员行车过程中,需要接受较多的道路交通信息,如交通标志、标线、广告等,均会对目标交通信息产生干扰。同时, 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记忆认知能力有限,需要对重要的信息按一定规律重复,以与驾驶员的认知能力和过程相符,减少视觉干扰和视觉遗忘,确保驾驶员做出正确的驾驶行为

3. 城乡结合部交通标志设置优化对策

鉴于城乡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功能特点,交通标志设置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需求,着重加强交通标志的指导性作用,合理安排版面内容与信息量的多少,使驾驶员能够轻松获得道路信息。

3.1 标志位置设置规范、醒目

为了给驾驶员提供良好的信息提示,道路两旁的交通标志按照标准进行规范设计。在遇到遮挡物时,应选择避开或者适当清理遮挡,使交通标志尽量醒目,给驾驶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以增强交通安全。

3.2 标志设置注意连续性

城乡结合部聚集着大量的过境交通,只有保证交通标志信息有规律的连续和重复出现,才能正确引导过境车辆行驶。对于城市主要道路与乡村道路的连接处,应适当增加交通标志的数量,保证信息的重复出现,并提前对出口方向标志性建筑进行引导,。对于乡村道路部分,要注意与城市道路标志的衔接,如果是通往重点地区或景区的必经路段,要设置标志指引目的地,这种标志需具有很好的针对性,以免车辆迷失方向。

3.3 规范交通标志排版及内容

交通标志应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区分颜色、形状等,做到字体大小统一。为方便驾驶员尽快获取信息,应尽量以图像表示。在陈列路名、景点名称等信息时,需要注意英文翻译的正确性,严格控制标志上的不必要信息(如商业信息)的出现。

3.4 规范道旁商家广告

统一与规范伫立在道路两旁的商家标志牌或者广告,应使用统一的标志形式,方便驾驶员的辨认。对标志牌或广告的设立位置、高度、字体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严格的规定。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城乡结合部的问题分析出发,阐述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综合分析了交通标示对城乡结合部交通安全的影响, 并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优化对策。科学合理地设置城乡结合部交通标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结构等特殊属性带来的交通压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广晓平,钱勇生,周波. 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安全设计研究[J]. 交通标准化,2006,05:131-135.

[2]石臣鹏. 对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探讨[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79-84.

[3]隽志才,曹鹏,吴文静.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驾驶员交通标志视认性理论分析[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08:8-11+113.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交通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交通流量也随之迅速增长,我们的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也遇到了极大地考验,交通安全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广大的道路设计者,不仅要对道路的主体做好设计,更要从保证道路的“舒适、环保、经济、和谐”的原则出发,加强细节设计和细节管理,保证交通安全畅通,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铺垫。

作为城市道路组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平面交叉口的工程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整条道路的使用品质,但其往往也是整个交通建设的瓶颈部位。我们应该想到如何对交叉口的设计进行合理的组织,怎样优化和改善交通状况,做到既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车速,又能切实的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避免交通阻塞,保障交叉口顺畅的进行通车。

一、平原地区平面交叉路口的特点

1、交叉口多种多样

整个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建设形成就是发挥道路交叉口的节点作用,实现各条道路之间的相互沟通连接。虽然频繁的交叉口能够解决各个方向上道路之间的的交通联系,但同时也制约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2、复杂的交叉情况阻碍行车视距

在整个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驾驶员需要保持高度集中,驾驶操作也相对比较复杂,易发生交通事故。虽然在此段范围内行驶,车辆的行车速度可能比其他路段要慢一些,但还是希望能有一个比其他一般路段更好的纵面线形,能够保证在整个交叉口视距范围内驾驶员能够尽早看到来自各个方向上的车流动向,以便于能够提早的进行车辆变速或停车。然而在现实中,不少道路交叉口范围内有树木或建筑物等障碍物,这些都影响了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视距。一些比较小的交叉口因为有障碍物的遮挡,在干线公路上的行驶的车辆难以发现,这些都成为道路交通隐患的潜在因素。

3、混合交通流与问题集中

我国地域广阔,特别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道路建设中,存在着道路主干道或者大道与乡村道路、县乡公路大量相交,这些往往造成了交叉口的混合交通量比较大,摩托车、农用三轮车等较多,在加上这部分车辆驾驶员不高的安全意识,较高的车速,经常会由此而引发交通事故。需采用信号配时,优化交通组织来缓解整个道路网络的交通拥堵状况。

4、平面交叉口处理较为简单

在现如今,很多平交路口缺乏有效地安全引导措施,处理方法也相对比较简单。据不完全统计,受红绿灯的影响,车辆在通过平交口时所耽搁的时间约占整个行车时间的31%。而在全部因交叉口所耽误时间中,因信号的因素而造成的时间耽搁就占到60%。现在在许多大城市的道路建设中,进行简单的交通渠化或加大交叉口的路缘石半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时间,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也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发。

二、平交路口的安全视距

在两条相交的公路中间,由各自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区域内不得存在任何的障碍物。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束缚不能保证停车视距所构成的通视三角区,则至少应该保证主要公路的安全交叉停车视距和次要公路至主要公路便车道中心线5m-7m所组成的通视三角区。

对于平交路口的停车视距而言,其能否满足要求将会直接影响到交叉口的行车能否保证安全。保证在整个平交路口范围内有一个安全的停车视距,如果在停车视距组成的三角区内有障碍物,则应该将障碍物及时清除。

三、平交路口的设计

既然平面交叉口对于道路交通安全有这么大的影响,那道路设计人员结合以上特点,在道路设计时要增大对平面交叉口设计的重视。对于平面交叉范围内的情况进行全面地调查,包括各条道路的交通量、道路等级和交叉口的停车视距等,然后选用不同的方案来应对不同的交叉口情况。

1、与国道、省道和干线公路相交

这类平面交叉通量大、面积大、车速快、频繁发生事故,所以我们对此类交叉口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其主线及相关道路的交通组成及交通量,并根据交通量进行渠化设计,设置交叉口设施。

进行渠化设计,通过交通岛或标线形成“环形交通”,减少道路上左转弯的车流量,避免受到红绿灯灯控路口的周期性阻滞;在主线及相交公路的适当位置,采取“简化路口”设置道路指示标志的方式,改造复杂多岔路口,减少道路间的冲突点,改善冲突角;采用黄闪灯或信号灯进行“信号”交通管制。

2、与低等级公路相交

此类交叉口要尤其注意安全,其相对较小的面积和相对不高的被交路交通量往往会让来往各方行车速度较快。因此,为了保障交叉口能够安全行车,可采取如下措施:

主路优先交通管理是在两条公路等级、功能、交通量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的公路相交或交通流通量较大的T形交叉时,宜采用这种即主路设置指路标志;如果是两条等级较低且交通量较小的公路相交时,可以采用无优先交叉交通管理。

3、与乡村、县乡道路相交

3.1干线公路与乡村土路相交 这种平交路口在平原地区的数量还是较多,因为有摩托车、农用三轮车等通行,加之交通量比较小,很容易被主线车辆驾驶人员所忽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平交路口两侧设置道口标柱的方式来提高干线驾驶员对这类路口的注意力。然而不当的道口标柱设置却不会起到警示作用,为此,根据工程经验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道口标柱不应该离被交路太远,应在距离被交路路面边缘1m的范围内;如果被交路宽在3m一下,那么在路口两侧各设置一根道口标柱;被交路宽度3m~7m,在路口两侧设置两根道口标柱,之间间隔2m。

3.2干线公路与硬化的县乡路相交 此类平交路口摩托车、农用三轮车较多,并且车辆行车速度较快,我们需要在被交路设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同时配合减速丘强制限制被交路上的车速。

3.3通视不良路段 对于司机无法看清、通视不良的交叉口,在交叉口前的主线适当位置设置警告标志,提醒司机谨慎慢行。

四、结论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6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各种旅游开发的兴起,乡土景观正面临危机:乡土生态退化、乡土风貌遗失、乡土文化也出现断层。保护乡土景观的完整性和特色性,挖掘乡土景观的价值,成为保护传统景观风貌、弘扬民俗文化、维护生态环境和景观发展创新的重要任务。乡土景观整合是立足于环境保护、持续发展战略以及具本土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环境整治。其目的不仅是要保护乡土景观的外在表现,保护其形成和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保护其历史文化内涵,更主要的是充分挖掘其中所蕴藏的活力,通过整合措施促进地区生活生产、情感的复兴,从而使传统的乡土景观迸发出更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乡土景观及其相关概念出发,总结其基本特性,进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乡土景观的构成和类型,重点研究乡土景观的整合与利用,包括宏观层面的乡土景观风貌整合,以及微观层面的乡土景观具体设计手法探索。

一、乡土景观设计的整合 1.文化要素的整合 乡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正是产生和培育乡土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在对当地自然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方可进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和谐的设计。这包括:①尊重传统的乡土文化知识;②设计时要将能反映出当地乡土特征的自然因素考虑进去;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和物种,使再生环境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和谐。要考虑宏观层面的乡土景观风貌整合,以及微观层面的乡土景观具体设计手法。 2.生态要素的整合 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一种全新的人类意识—乡村景观生态文化,将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生态文化的理论与思想应用到乡村设计领域内,便产生了生态的乡村景观。生态乡村景观的根本目的,是突破传统的乡村景观着眼于小圈子的局限,强调对整个城市生态的参与意识,使乡村景观成为:“乡村的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基地、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跳板和为民众提供的身心再造的场所”。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们所生活的乡村,一方面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城市用地紧张,建设密度迅速膨胀,生态绿地急剧减少。将乡村景观建设融于城市季节性河流生态景观建设活动之中,这样做既节约大量的乡村建设用地又有效地改善乡村季节性河流生态景观,提高了乡村生态环境。现实的乡土环境中,设计处理方式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资源浪费,在乡土景观中运用的空白,对草景观内涵挖掘的浅显,等等。 3.可达要素的整合 可达性影响着人们能去哪里,不能去哪里的一种特性。只有使用者能够到达的场所才能提供给他们选择性。乡村绿地作为“自然的服务系统”,民众能否方便地获取享受这种自然的服务是衡量一个乡村化发展水平、乡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谐的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达性是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对这种服务能力做出评价,揭示了人们对乡村绿地的利用程度。 4.舒适美观要素的整合 乡土景观设计的美包括在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上的享受,但多偏重于视觉上的美观。而在这里还应先注重其社会性和群众性,及经济实用之后再论及美。扩大水面面积,增加绿化通道,结合景观平面布置,分别布置自然式、混合式以及园林式等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呈片状或带状,形成自然程度高、对人和动物具有亲近感的陆地生态。 二、乡土景观设计的再生 1.交通枢纽景观的再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与周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乡村道路的设计不仅要满通使用功能,更要满足美化生活的需求。乡村道路的景观设计既体现了乡村的本质特点,也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它需要交通协调,同时也要兼顾道路使用者的心理状态。是功能和美学的统一,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道路直接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区域内道路等市政设施应充分满足人们可达性的要求,人行步道与景观相结合。同时,特别添加康体步道设计,使整个环境更加人性化,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要求。当然,在此之外,道路设计上,不仅要体现当地乡土文化特征,也考虑道路便捷和直达性,同时也可融入简洁、功能性强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现代的设计风格。 2.富有情调的植被 在植物材料的运用上,要求精美细致,富有情调,并能反映出当地乡土气息。通过植物材料的运用,强化四季变换,形成可观、可游、可憩的风景家园。在大局上形成现代简洁的风格,小局部有自然风光和亲切的环境空间,既有密林环抱区又有大面积缀花草坪区,做到季季有景,景景宜人。又要有绿地或组团绿地的种植设计追求自然树丛的群落种植方式,树木自然生长,复层种植,缀花地被草坪别具特色,近似自然野趣。种植形式可以采取规则式、自然式或者二者相结合。气氛活跃,注重植物群落的个性化设计和层次处理,形成特征明显的植物空间,突出植物在色彩和季相上的变化及四季的均衡,与其他景观元素一起创造出富有节奏的韵律。 3.整体化的景观感觉 乡村景观设计手法以简洁为主,在满足风格多样化和可识别性,同时强调了老人与儿童活动场地的设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适当地添加具有乡土风情的景观走廊,从而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景观得以最大化的延伸与渗透,发挥了其最大的生态效果,将对景、框景、近看、远眺等多层次的空间视线组织考虑到乡村景观设计中去,在视线的开、闭、转、合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视觉景观空间。 4.原生态地容地貌的保护 乡土景观资源是当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承特定区域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土地有其自身的历史与个性,而这正是环境的基点与原点。乡土景观资源的优劣及其保护的成败,关系到当地生物的生存延续以及当地人生活与发展的战略大计。关注乡土景观资源的保护是当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人们对景观的保护意识淡薄,未能遵循生态规律,在发展乡镇经济与小城镇建设时,对乡土景观资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乡土生态退化,乡土文化断层,地域特色消失等问题日益突出。虽然乡土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调节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但人为因素的干扰远远大于自然因素,对乡土景观资源生态系统的破坏速度也远远高于其自我恢复的周期。#p#分页标题#e# 要从规划和设计两个层面归纳和总结乡土景观中运用的方法策略:深层挖掘乡土景观的地域性、艺术性、文化性、精神性,最终实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景观的整合和强化;内涵的提炼与传承,并提出对乡土遗产的保护、乡土景观的艺术化和对生产性景观命运的思考。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营林生产 基础工作 森林资源 永续利用

引言

营林造林就是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林业生产必须坚持营林为基础方针。实践表明,没有持续发展的营林,就没有持续发展的林业。营林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视营林,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营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森林,其生态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林业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一、狠抓营林管理,提高林分质量,突出国有林场在地方林业的领先地位

随着林业地位的提升,林业得以迅猛发展,社会对林业的重视和社会资金大量投入林业,使得地方林业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林场周边的地方林业水平甚至超过了国有林场水平。一个不注重科学栽培科学管理,粗放经营,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的国有林场已经无法承担起“多产出木材”的社会责任,这种情况下,地方群众已经质疑建立国有林场的必要性。因此,国有林场加强营林生产管理,科学栽培科学管理,大力推进林业从粗放林业向集约林业转变,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努力成为地方林业的排头兵,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才能获得地方群众的认可,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国有森林资源。

二、精心造林设计,统一规划,提高林地利用率

国有林地利用率不高,存在有大量的大小不等的低残林、灌木林及零星空地旱地等,成为地方群众越过界线种植农作物侵占林地的隐患。精心做好每年度的造林设计,无论交通道路远近,连片和零星的林地都统一规划,不留任何死角,不给不法村民企图侵占林地留下丝毫机会,不仅提高了林地利用率,也为国有林地增设了一道牢固保护墙。

三、加强种苗基地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现代化农业之所以优质高产,关键在于选用了良种,林业生产也是同样道理。作为林木良种培育基地的种子园在林业发达国家已发展到第三代,而我省很多林业局的红松种子园建设才向第二展。从长远利益观点出发,森工企业不仅要扩大红松种子园的规模,还急需建立水曲柳、柞树等阔叶种子园。森工企业现有母树林结构不尽合理,应及时予以调整。根据现有的政策应加大阔叶树母树林的比重,为提高母树林的质量,应对现有的母树林的组成进行调整,并加强抚育管理。要加快对现有母树林结构调整的速度,尽快发挥母树林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珍贵针阔叶母树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树林的结构,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达到林木良种化的目的。

四、以市场为导向选择造林树种

在更新造林的树种培育上,尤其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树种,积极培育高价值用材林分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径纤维材林分,做到造林时就设计好林木产品的销售方向,林产工业的产品已向深加工层次发展,要研究林产工业的产品结构、布局、规模等,首先考虑原料的供应。根据林产工业对木材原料需求的变化,应对现有的杨树丰产林营造措施进行及时调整,以迅速发展短周期小径材人工林。同时要做好树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五、合理布局林区道路,堵塞流通过程木材流失

林区道路开设既要方便伐区出材运输,又要考虑运输过程木材不容易流失和相邻村民不轻易进入林区等问题,尽可能不与乡村道路接连,道路与集体林地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宁愿多走林区道路,也不要抄近道而轻易与乡村道路连接,一旦与集体林地相连和乡村道路相通,就会打开木材运输流失和偷盗林木之门。多从影响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方面考虑道路设计,做到合理布局。

近年,我国林业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营林产品商品化进程也开始起步,走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然而,营林生产走向市场的障碍也得突出。在市场经济中,营林生产主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必须按不同的生产性质,采取不同经营战略和措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牵动。只有灵活应用限额采伐指标、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发展营林产品市场。才能使营林真正的走向市场。

目前,我国营林生产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营林管理。做好营林生产工作需要提高营林生产的成效,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达到提高营林生产目的。

六、林业建设必须贯彻“以营林为基础

林业建设必须贯彻“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加快造林速度,提高造林质量,尽快改变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和分布不均的状况。加快林业发展是我国林业工作者一项重大任务。

根据历史的教训,在造林技术者中间有自然尊重论者,常常忽视经济,专事追循自然。然而离开价值单纯探求真理是科学的工作,创造价值和发挥效能则是另外的问题。技术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科学,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事物。造林技术正是掌握科学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政权 造林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孙时轩 造林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3][美]卡尔・温格 林业手册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0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道路施工;测量;方法;边线放样;精度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170-02

孟津煤矿位于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元庒村,距离孟津县城20 km,它是大有能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矿井设计能力为120万t/a,经过广大建设者不懈努力及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的不断完善,现在矿井首采工作面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成,即将投入试生产,投产当年达到矿井设计能力,第二年达到采煤200万t/a能力。为了服务、造福地方经济,生产煤炭全部供应孟津县孟津华阳电厂发电,就地转化。因此产出煤炭全部采用汽车公路运输,直接送达到终端客户。

孟津煤矿连接通达最近省道S314为一条距离

3.42 km长乡村道路。这条道路不仅要从1.2 km长的村镇中间穿过,还要通过两座最大荷载能力15 t的桥梁,因此该道路无法承载运煤车辆通行来完成商品煤炭运输任务。

为了服务好地方建设,繁荣一方经济,且不破坏当地群众现有的和谐生活,并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经多方多位专家系统论证,最终确定企业自筹资金避开乡村道路,新建一条原煤运输专用道路与省道S314贯通,道路按重型载重车标准考虑,二级道路标准修建。

该道路由洛阳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采用80国家坐标系,85国家高程基准,设计道路全部在孟津县境内,西起孟津煤矿矿区规划出口,东至省道S314,原煤运输专用道路全长3.86 km。

道路主要设计参数为:道路红线16 m,道路标准横断为14 m(9 m(机动车道)+2×0.5 m(路肩带)+2×1 m(排水边沟)+2×1 m(绿化设施带)=14 m),设计行车速度

60 km/h,服务年限15 a,考虑现场实际地形,道路全段共设置平曲线9处,最小平曲线半径150 m,最大平曲线半径2 000 m。

根据规划运煤专用道路等级、设计远期交通量、运输任务、车辆荷载和道路设计服务年限,以及该专用道路重型载重特点,确定行车道结构形式:基底层采用30 cm厚石灰土(含灰10%),中基层采用15 cm厚石灰土碎石(石灰:土:碎石=10:25:65重量比),上基层采用18 cm厚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碎石=5:10:85重量比),面层采用8 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5 cm厚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车行道结构层总厚度 76 cm。

上基层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压实度不小于0.98(重型击实),7 d龄期无侧击抗压强度不小于3.5 MPa;中基层石灰土碎石压实度不小于0.97(重型击实),7d龄期无侧击抗压强度不小0.8 MPa;下基层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0.95(重型击实),7d龄期无侧击抗压强度不小0.8 MPa。

为达到设计道路要求,施工适用材料必须满足:沥青指标应符合“重型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的要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集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9 mm,空隙率为3%~6%;粗粒式沥青混凝土:集料最大粒径不超过31.5 mm,空隙率为4%~10%;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强度不小于32.5 MPa,应采用初凝时间在3h以上和终凝时间在6 h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中SiO2、AI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超过20%。碎石采用级配型,单个最大粒径不超过31.5 mm;石灰质量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对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要求。

道路施工分路基、基层和路面施工三部分,不同部分技术要求不同。

路基施工时必须首先清除地表、草皮、树根、淤泥、垃圾及耕植土层等,使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2 MPa ,否则应联系设计单位进行换土或采用其它办法进行地基强度加强。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淘洞取土,土方开挖应从路堑一端或两端按横断面全宽全高开挖,作业时要保证施工现场有序舒畅,有足够作业面。

基层施工时要充分利用工地现场土,底基层和中基层均可采用路拌法施工,底基层要求分两层施工,每层压实后不得大于20 cm,也不得小于10 cm。上基层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必须采用厂拌法施工。路拌法施工要求配合料配比准确,拌合均匀,拌和深度要求达到稳定层并侵入下承层5~10 mm。严禁拌合层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基层施工时拌合、运输、摊铺、压实等各工序要安排紧凑,控制好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再碾压,以达到最大密实度要求。各基层碾压成型,压实度符合要求后,要及时洒水养护,洒水次数视气候条件而定,保持基层表面潮湿,每层养护期不小于7 d。

基层施工前应由有资质实验室确定混合料配合比,做50~100 m试验段,以确定合适的配合比、拌合、摊铺、整形、压路机械和施工方法,满足技术需求后并入工程之内。

当进入路面施工时,要先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取样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由有资质实验室做好沥青混凝土混合比实验,出具配合比实验报告。

面层沥青层施工前要完成基层检查验收工作,对基层存在松散、高程偏离等情况进行相应的修整处理。在沥青面层与上基层之间和面层之间要喷洒乳化沥青结合层,使两层之间结合紧密牢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配比准确,拌合均匀,不得出现花料、离析等现象。拌和后应及时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适当措施保温、防雨、防污染,摊铺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停机待料,停机时间过长,混合料冷却时要抬起熨平板,来料后重新开始施工,上下两层摊铺施工纵缝要错开15 cm以上。碾压分初压、复压、压终。初压应在摊铺后较高温度进行,复压应在混合料温度90℃以上完成,终压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70℃。

当道路图纸及设计资料全部完成,道路占地红线现场实地标定确认后,道路就进入常态施工中,要经常不断地对道路边线进行控制放样,现在常用电子经纬速测仪(全站仪)观测作业,这样工程量大,放样作业时速度较慢,占用道路施工作业时间长,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如果利用长钢尺直接放样,即提高放样速度,减轻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同时满足道路施工工程精度需求,又保证与道路施工机械可以同时平行作业,这样就可以为道路机械施工作业赢取宝贵大量时间,来保证道路施工工程质量,同时保证道路施工按合同预期完工,确保矿井生产煤炭及时足量外调运输。

在道路施工中,可以将道路分为直线段和曲线段两大部分,下面就分别分类来叙述直线段和曲线段分别利用长钢尺测放道路边线的思路以及方法步骤。

1 道路直线段边线放样方法与步骤

如图1所示,1号2号点为道路中心线上相邻两点,两点间距离用a表示(作业中为常数,一般路基段a取20~30m,施工阶段取10 m),3号点为边线点,1号3号点间距离用b表示(b为路基或路面半幅宽度,道路设计完成后其值已确定)。

由图1可知,在直角三角形123中:

C=

经过计算可以获得放样需要全部数据a、b、c,测量人员带好测量工具抵达道路施工现场,实际放样时,首先在直线段道路中心线上量取距离a,确定1号2号点的点位,然后将钢尺0点先对准1号点在3号点钢尺读数为b继续将钢尺拉到2号点钢尺读数为b+c,将钢尺拉成直角三角形,3号点即为放样点。不断重复上述作业程序放出其它边线点,同样方法可以放出道路另外一边边线点,最终确定道路边线轮廓。

2 道路曲线段边线放样方法与步骤

如图2所示,1号2号点为道路中心线上相邻两点,两点间距离用a表示,b为路基半幅宽度,3号点在曲线内边线上,4号点在曲线外边线上,δ为过1号点弦切角,从图2中可知,在三角形123和三角形124中及三角形012中可推出:

б=arcsin(a/2R)

C内=

C外=

式中, R为道路曲线的设计半径(道路完成设计曲线半径R均已知定值)。

通过计算检核可以获得正确的放样需要数据a、b、

C内、C外,测量人员带好测量工具抵达道路施工现场,实地现场实际放样曲线段时,首先在道路曲线段的曲线中心线上量取直线距离a,确定1号和2号点的点位,首先将钢尺起始0点先对准1号点在3号点上钢尺读数为b继续将钢尺拉到2点钢尺读数为b+C内,则3号点即为内边线放样点。同样将钢尺起始位置0点先对准1号点在4号点钢尺读数为b继续将钢尺拉到2点钢尺读数为b+C外,此时4号点即为外边线放样点。重复上述作业程序放出其它需要的全部边线点,就能得到施工段曲线道路的边线,指导道路曲线段作业施工。

3 结 语

在施工实践工作中,要认真审阅研读道路设计及准确的掌握施工情况,必须根据施工情况严控路基边线。施工作业过程中放样道路边线必然是多次、反复、重复、经常性工作,因此数据利用是多次,利用这个特点,可根据公式分别把直线段和曲线段各点放样数据预先编制成表格,实际需要时根据表格中数据查阅直接放样,即减少现场计算麻烦,又缩短放样所占用时间。文中所介绍长钢尺道路边线放样方法,操作方便迅速灵活简洁,使用公式方法简便,测量工作者均能熟练掌握应用,为道路施工中控制边线放样关键问题找到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 张国良,矿山测量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交通调查;安全设施;改善对策

一、引言

目前农村公路存在着技术等级低、路况差、设计不符合规范、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管理措施缺乏等问题。随着近几年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用机动车和农村驾驶员数量迅猛增加,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车、路矛盾的加剧,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在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找出合理而经济的改善方法,这在我国的农村公路上目前急需解决的内容。

二、农村公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

(一)人的问题

农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通过实践走访沿线居民,对其进行交通安全意识的问卷调查以及对话交谈,发现农民交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诸如农民走路行走乡路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随意横穿乡道公路、搭乘农用车, 拖拉机、摩托车超载营运等现象突出;农村地区农用车、拖拉机驾驶员安全素质和驾驶技能较低,一些农用车、拖拉机驾驶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超载超速、争道抢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交通违法现象普遍。

(二)车的问题

所调研的镇中心乡村道路交通呈现出城市交通的特征。当地农民用农用运输车、变型拖拉机、摩托车等安全性能较差的车辆上路载客,农村农用运输车、变型拖拉机中老旧破车、无牌车、报废车上路行驶的行为增多。

(三)农村公路的技术问题

1、线形不良和线形组合不良,直线桥接小半径桥头曲线,小半径平曲线,连续下坡加小S弯道等。

2、路面损坏。由于超载车辆的行驶,对路面碾压导致路基沉降,路面下沉。经实地调研发现,道路上紧急刹车现象普遍,紧急刹车的车辆多为大型拉土拉煤拖挂车,此现象也使道路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3、交通干扰对于行车的影响。路侧做小生意的现象严重,路侧街道化,行车的横向干扰严重。

(四)交通安全设施问题

1、标志、标线损坏,缺失严重

标志问题:经沿线走访勘察,对于沿线标志标线进行详细观测分析,发现许多道路标志折损、老化问题严重,调研道路有两处与铁路交叉,交叉口处标志破损老化严重,标志表面反光效果差,夜间基本无反光效果

标线问题:针对调研路段走访,整段道路基本看不到标线,基本的中央分隔线磨损严重,难于辨识。该段道路刹车痕迹较多,紧急刹车对标线的损坏尤为严重。

2、路侧防护设施损坏、缺乏

防撞护栏: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较低,防撞护栏等基础设施在设计时均未考虑设置。在小半径平曲线,长大下坡等危险路段发生事故时,车辆驶出道路后人车俱毁,事故严重程度较高。

3、诱导设施缺乏

调研路段存在长下坡接“S”型弯道,经调研发现“S”型弯道视距不良,缺乏必要的视线诱导设施。

三、交通调查与分析

(一)交通量

1、提取调研路段工作日一天16h交通量数据(参照标准折算系数折算后)统计后的出如下结论:

依据该日交通量随小时变化的直方图可以看出,该段农村三级道路存在早晚高峰,早高峰时间大致为8:00-10:00,晚高峰时间大致为18:00-20;00,其中15:00-16:00存在一个小的高峰,推测为夏天时,农民下午外出工作时间推迟的原因。

依据高峰小时系数可以推测出早高峰小时为7:00-8:00,晚高峰小时不是很明显,时间段大致在17:00-20:00;早高峰小时系数为66.75。晚高峰小时系数为71.66.,由比较66.75

(二)车速

1、样本量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六个断面均采集样本量140个, k0005+300、k0007+300、k0008+150、k0009+550、k0010+170五个断面样本可用数量为138个,样本可利用率为98.6%,k0009+350断面样本可利用数量为133,样本可利用率为95%。

分析:调研三级农村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由数据可以看出,该段三级农村公路平均车速为55.06km/h,中位车速为53.56 km/h,85%车速为65.21 km/h,由85%车速大于道路设计速度,可知部分车辆存在超速现象,由分车型车速统计发现超速车种主要为小汽车,且小汽车速度在部分路段高于70 km/h,说明该三级农村公路存在小汽车超速现象。

四、交通安全设施调查与分析

(一)标志、标线问题

1、调研路段多数无标线或标线缺失严重,致使行人与车辆、车辆与车辆混行现象严重,这是导致该路段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2、调研路段部分标志牌发生弯折,破损,老化,部分标志牌被沿线树木、建筑、广告牌遮挡,无法起到指示或警示作用。

(二)路侧防护、诱导设施问题

1、限宽墩在长期使用当中发生了严重的磨损、破坏,同时限宽墩表面无反光或警示性材料,车辆夜间行驶时难以观察,易发生碰撞事故。

2、限宽墩受猛烈撞击发生变形、移位,失去限宽作用。

3、交叉路口处涂有红白相间警示图案的警示桩被撞歪或人为破坏、丢失,失去交叉口处警示作用。

4、铁路与公路交叉口处交通安全设施混乱,标志牌表面无反光材料,夜间基本无反光效果。

5、路面排水设施差,雨天时,部分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在对路面造成损坏的同时使路面湿滑,对行车不利。

五、改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和宣传教育

镇村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深入推进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 应当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 交管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要把交通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交通安全工作的基础, 积极推动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法定职责的义务。

(二)道路条件及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对策

积极筹措资金, 加大投入, 加强乡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可对一些高速公路上拆下的旧的护栏进行维修,翻新,将之应用到低等级的农村公路上)等措施,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标志标牌被树木枝叶、广告牌遮挡问题。建议交管部门及时与绿化养护部门协商沟通,建议绿化养护部门定期对树木进行修剪,确保沿线标志标牌的可视性;对一些影响视距的广告牌予以拆除、挪移位置等,确保道路视线良好。

六、结语

乡村道路设计范文第10篇

一、基本情况

南江县辖48个乡镇522个村70万人,已修建1285条村社道路,全长4200余公里。在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1782名(不含低速载货汽车驾驶人员),各型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农用车、三轮车)3800多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围绕“降事故、保畅通、保安全”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工作机制,我县道路交通安全虽然得到了一时的缓解,但工作成效仍不明显。2008年,全县上报乡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数、伤亡人数、财产损失较上年略有上升趋势。加之近年来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农机拥有量迅猛增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不容乐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通事故不断上升

2008年南江村社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发生13起,死8人,直接经济损失30余万元,死亡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0%、8.5%,占了全县道路交通死亡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12%和9.3%,虽然在乡村道路上未发生过重特大交通事故,但乡村道路事故发生率却明显上升。

2、安全设施、安全标志不齐,道路通行能力差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开工量明显增加,但经过职能部门验收的少,安全设施不齐。全县4000多公里村社道路中,有70%的村社道路没有安全设施和交通标识。村社道路其路面结构大都是泥结石路面,在四级标准以下,路基基础不稳固,路面凹凸不平,弯急坡陡,水沟不畅,通行条件极差。

3、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管理力量比较薄弱

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主干道轻村社道”的倾向,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力量严重不足。当前,由于农村硬化道路少,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快,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大部分群众的安全意识差,拖拉机载客、黑车非驾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迫切需要象国道、省道、城区道路那样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可是,撤区强乡后,许多乡镇(街道)尚未建立专门机构,有的未配备专职人员,有的未建立工作体系,村(社)基本没有建立交通安全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同时,还有许多农村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工作开展不平衡。

我县地处山区,乡村道路延绵4000余公里,分布广,从事交通安全管理的交通警察不足100人,他们既要保证城镇的交通畅通与安全,又要做好农村大范围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无论是从警力或精力来说都明显不济。

三、管理缺位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乡镇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认识不到位,以及对《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的乡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理解不够,一直认为交通安全管理就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事,虽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往往也是流于形式,监管不到位,再加之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估计不足,因而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上投入不够、措施不力、人员不足。

2、群众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

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面比较小,存在侥幸心理,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都较差。特别是农村中老年人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固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在路边堆放杂物;随意穿越公路;农忙时节在公路上开沟引渠;出行常常搭乘拖拉机和摩托车;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拼装车,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十分突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3、交通压力不断增大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和农村居民住宅建设量成倍增长,农村驾驶人员和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长,农村公路的通行量成倍增长,加重了农村道路的交通压力,使本就建设不标准的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大打折扣。同时农村从事非法运营的摩托车较多,驾驶拼装车、报废车、无牌无证车等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管理的盲区和难点,尤其是在农村的矿山出入口、主要道口、农贸集镇上,各种车辆混杂,交通拥挤,交通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四、对策措施

1、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就是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实履行职责,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农村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

2、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农村道路及安全设施要象城市道路和国道、省道一样,明确建管职责。一要完善规章制度。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一套适合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村社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防止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特别要纠正“人人管,人人又不管”的现象。二要加强协作,认真履行职责。各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和协作,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各乡镇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改善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道路条件,落实辖区负责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对今后新建的道路,要严格把关,确保道路设计、建设、验收、使用的“四同步”。三要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是实施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严格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工作纳入对乡镇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内容,加强督查,逗硬考核。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在广大农村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要建立长效机制。公安、交通、安监、农机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印发宣传学习资料、定点培训、农村广播等有为载体,经常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报道。二要强化对农村青壮年的教育。农村中的青壮年往往是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的主体和主动参与者,他们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是否安全。要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三要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农村中的老年人、小孩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层面、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采取他们易懂、易记、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培养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4、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全民守法意识

阶段性依法整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整治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守法意识。一要克服畏难情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克服畏难情绪,改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管不好、管不了的惯性思维,要善于总结经验,攻难克坚,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信心。二要联合实施专项整治。公安交警部门要会同安监、交通、农机管理等部门,在乡镇的配合下,经常性地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对农村中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超载等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处理,绝不姑息纵容,要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教育和惩罚。三要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有关部门要及时将管理整治和处理处罚的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让更多的村民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从而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

5、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交通安全设施

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一要加大经费投入。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投入。二要明确经费比例。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县和乡镇要按照《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办法》的精神,在道路建设和维护经费中,进一步明确安全设施按所占的比例,划拨相应的建设和维护经费。

6、进一步加快队伍建设,增强管理力量

上一篇:化工工艺概论范文 下一篇:天文学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