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7 11:23:33

日常生活管理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日常生活;协调融合

一、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集体主义感的重要作用

忽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会阻碍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使其工作停滞不前。初中学生集体主义感的缺失,可具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在因素,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发展的特殊性;而另一方面则是外在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共同发挥作用。这两方面共同造成了学生集体主义感的缺失。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鲜少组织班级活动,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待问题以及处理的方式都从个人的角度看待,导致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甚至无法继续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也得不到良好的配合。

2.学生的自觉性、约束性较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同样自觉性、约束性也较差,使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进行。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都需要教师及时督促他们学习,检查他们作业完成的情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说学生听”“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自觉性较差。

3.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较强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叛逆心理。这使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加难以继续,比如说对教师的态度持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管教、顶撞教师等。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偏激的心理状态,特别容易影响到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将初中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1.丰富学生的日常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因素,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手段。要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需要教育他们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初中教育时期,如果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那么这个班级形同散沙,毫无凝聚力,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也没有效果,让学生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极其不利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强有力的措施之一。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以及其他一些活动课,让学生在课上对于某一件事情表达他们的想法,通过在课上的激烈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在思想和观念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够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活动,比如献爱心活动、全校组织的大扫除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2.创设班级文化氛围

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宗教和行为等,“孟母三迁”这一典故也将环境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明良好的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创设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可以从生活环境入手,让学生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以及规定学生摆放物品的位置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第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黑板的上方展示“团结好学、诚信拼搏”等字样,激励学生学习,可以在制作教室黑板报时创建有激励意义的专栏,同时还可以记录学生平时助人为乐、勤奋学习、文明礼貌等方面的行为小故事,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彼此之间互相激励,还可以展示一些优美的文章和绘画作品等。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中,要组织既能培养学生责任感又能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同时还要创设班级文化氛围,使其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能够带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独特性,使工作能更进一步。教师将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2篇

下面,介绍一些家庭数学启蒙的方式和途径。

一、交谈活动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等特点,而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呆板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不仅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反会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反感和厌烦。家长可在平日与幼儿的随机交谈中寓教于乐,将孩子轻松地引入数学领域。如节假日,家长带着孩子外出,乘公共汽车,可和他一起数车站,若要乘8站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可让孩子说说现在乘过了几站,还要乘几站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是熟悉的路还可让孩子逐一将每站的站名报出来。若乘客不多,还可以数到站时上下车的人数,比比是上车的人多呢,还是下车的人多;前门上来了几人,中门上来了几人,合起来是几人……仅这一个话题,幼儿就可以学习数数、比多少、加减法等。家长与孩子一起数数、算算中不就对他进行了数学启蒙了吗?又如,茶余饭后,家长可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边玩边数边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好朋友,花样变不完。伸出大拇指,我俩一样粗;伸出小拇指,你俩一样小:伸出一只手,中指最最高;伸出两只手,十指排排队。再如,喝饮料时,可以问孩子,易拉罐是什么形状的?这时,家长就可以与孩子比赛,说出像圆柱体的东西,看谁说得多。假如经常喝饮料的话,不妨每次把空罐收起来,积少成多,以后还可让孩子按罐的大小、高矮、粗细、颜色、品种等玩分类游戏。

通过交谈进行数学启蒙,不需要家长们花很多时间去精心准备,只要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找机会,便可自然而然地进行,从中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家务劳动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家长为了保证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智力,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其实,在家务劳动中也能渗透数学启蒙。如,整理衣服时,可让孩子将衣服按爸爸的、妈妈的和自己的进行折叠整理;或按上衣、裤子和袜子进行折叠整理。整理鞋子时,可让孩子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或按鞋子的特征:房里穿的、出门穿的;女式的、男式的;大人的、小孩的;冬天穿的和不是冬天穿的等来排放。这些劳动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渗透了分类、排序能力的培养。又如,吃饭前,请孩子给每位吃饭的人分发一份餐具(包括碗筷、勺子、碟子、餐巾纸),这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假设有一样餐具少了一件,还可让幼儿比多少,说说哪个多,哪个少;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它们一样多呢。这些活动均能提高幼儿的分类和数数能力。

可见,简单的家务劳动不仅不会累了孩子,反而能使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从中学到知识,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三、操作活动

国内外的众多幼儿数学研究表明:只有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数概念。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学数的操作材料,如,家中常玩的扑克牌,就是孩子学数的操作材料之一。可让孩子先将数字牌和人头牌分开,再按数字牌上的花式分开,然后,分别从1排到10。在这简单的理牌中就使孩子进行了分类练习,并掌握从小到大的顺序。爸爸、妈妈也可和孩子一起玩牌,比如,爸爸出一张“5”,孩子必须出"4"和"6",并将"4"放在"5"的前面,"6"放在"5"的后面,说出5的两个相邻数是4和6,出对、说对牌归自己。爸爸和孩子轮流出牌,最后,比比谁的牌总张数最多;或比比哪一花式的牌多,哪一花式的牌少;单数的牌多还是双数的牌多,多几,少几。也可玩抽牌游戏,相互抽对方一张数字牌,说出合起来是几,相差几,说得又对又快者可得对方的牌。家长切莫错过在玩牌中帮助孩子感知数的实际意义、数序、数的组成和相邻数等数概念。又如,提供孩子一些两种颜色、大小不同的回形针,让孩子尝试着套。不难发现,孩子会按颜色或大小不同套出很多的花样。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日常生活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3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但极易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做到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被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但却具有学习意识淡薄、意志不坚定、思想波动大、目标不确定等一系列的弊病。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学结、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以及明确作业要求等内容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积极提供帮助和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延伸到喜欢学习,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欧文曾经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孟母三迁”的典故也说明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人们的成长很重要。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环境,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首先,从学生的生活起居入手,如让学生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以及严格规定各种生活用品的摆放,并加强管理,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个卫生的生活环境。其次,精心布置教室,如在黑板正上方展现“团结好学、诚信拼搏”字样的班风、学风,激烈学生积极好学;在教室的两旁装贴名人画像、名言及警句,给学生提供榜样和学习动力;有效利用教室黑板报,创建“争星表”、“光荣榜”、“优美作品”等专栏,记录学生助人为乐、勤奋学习、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热爱集体等方面的先进行为,形成强烈的贡献精神和竞争意识,或展示优秀作文、美术品等,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这种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熏陶下,能促使学生勤奋好学,有利于班风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的茁壮成长。

3 调动和运用家庭和社会力量

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与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充分调动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力量,对提高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利用家庭力量方面,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来,鼓励家长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好家访,及时交换学生的信息,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到留心观察孩子,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情况,要多询问,少责备、多鼓励孩子,让家长在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利用社会力量方面,可以结合日常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先进事迹等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激励学生的爱国和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推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

4 组织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在初中教育时期,如果不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那么这个班级将如同一盘散沙,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也必然会降低学习任务完成的成效,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有效措施。在班级管理中,可利用每周的班会课、班级活动课,针对一件事各抒己见,通过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可创设与责任感相联系的活动,如身边的助残爱心活动、日常环保活动等,通过献爱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行为意识;可创建一支班干部团队,鼓励学生积极策划、组织活动,采取民主竞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集体的责任心。

5 总结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既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环境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可以带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独特性,实现工作中的创新,又能够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叶彩玲.中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班级功能小组构建[J].学周刊,2013,(31).

[2]普布卓玛.中学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方法探究[J].中学时代,2012,(2).

[3]孟庆忠.桃红李白满园春――谈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4).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交网站 管理信息系统 生活 影响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70-01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管理信息系统在政府、企业、个人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而依托于信息技术建立的社交网站对人们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虽然各种社交网站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所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却是大同小异的。

一、社交网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入与输出

(一)信息输入

对网站建设者来说,网站页面、举办的各种活动都是需要输入的信息,以及各种广告和公告。

对网站使用者来说在社交网站中我们输入自己的信息、感兴趣的事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以豆瓣为例,我们可以在上面输入自己感兴趣的书、电影、话题,并且对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他人交流意见等。

(二)信息输出

我们每天在各种社交网站看到的他人的个人信息、心情状态、事件记录、照片分享等都是信息输出的一种模式。而这些信息输出的内容就是社交网站的差异化核心,不同的社交信息内容就是这些社交网站的特色所在。通过这些社交网站的信息输出,我们可以了解远在万里的陌生人身边发生的事情,见识世界各个角落的风景。通过这些输出的信息用户可以更好地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和信息,从而了解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和别人交流各种意见。

网站建设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者输入的信息了解自己网站的用户爱好、习性以及各种应用的使用率,对网站的页面建设做出改进,适应用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网站的发展。

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站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更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而管理信息系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是有好有坏的。

(一)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随着各种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各种新闻,与别人交流也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谈话、电话沟通等。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可以在社交网站与他人随意交流,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用户,从而成为陌生的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造成关系冷漠等不好的现象。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开创了新的社交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事物,促进了社会多样性的发展。

(二)拓展了人们的交际圈

社交网站通过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集合了很多用户的信息,使得人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自己有限的小圈子,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认识世界各地的人,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际圈。“世界上两个完全的陌生人最多可以通过五个人就可以认识”,虽然没有经过非常严密的考证,但是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对我们的交际与认识人群的扩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社交网站不仅满足了获取信息的需求,满足了进行人际交往互动的需求,对于人们的其他需求也是能够满足的。依靠于管理信息系统社交网站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潮流、享受服务、放松休息以及打发时间的需求。更加明显的是使用社交网站已经成为娱乐的首选,各种娱乐应用层出不穷,人们也更加依赖于社交网站。社交网站不仅可以使人们放松娱乐,同时也会提供很多资源供用户下载,满足学习与工作的需求。

(四)冲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得益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交网站越来越被人们所依赖,同时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人们通过各种网站就可以完成购物、看书、看电影、交友、订餐、旅游出行等各种活动。节假日时各种网站的优惠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改变了过节方式,不再选择出门会友,而是倾向于参加社交网站的各种活动。这一方面促进了互联网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际关系冷漠、社会冷漠现象。而且新闻传播速度的提高也冲击了传统的传媒方式,人们从各种网站获取信息,不再单纯依赖于报纸、电视,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传统传媒造成了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及蓬勃发展确实促进了社会很多方面的进步,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冲击及弊端。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任风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M].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徐续松.管理信息系统[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5篇

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幼儿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动,具体包括: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如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能力弱,因此幼儿期是人生中最易出现事故和危险的时期。生活活动是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特别是最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频发,负面新闻屡见不鲜,几乎快到谈安全色变的地步。老师们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往往都是会采用高控制的方法,特别是在盥洗、饮水、餐点等人群密集流动的时候,更是严令孩子除了盥洗、饮水、如厕的,其余幼儿只能坐在座位上,以保证安全。这样在老师的监控下,幼儿是能够不乱跑、不打闹,看似安全,但实则存在安全隐患,就像一个弹簧,当你压着它的时候它就缩紧了,而当你一放手,它则会弹得更高。在幼儿园的生活管理中亦是如此,一旦孩子们脱离老师的视线,他们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的,又开始追逐、嬉戏、打闹,甚至会变本加厉。随之而来的告状声会不断传来,当然也免不了会有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靠老师的高控制保证幼儿的安全是不可取的,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一、严格规范安全制度,为保证幼儿生活活动安全奠定基础。

幼儿每天只要一踏进幼儿园的大门,他们的安全就落在班级三位保教人员的身上,而幼儿在幼儿园基本的活动场所就是班级。因此,班级三位保教人员每天早晨进班的第一件事是检查班级中各类物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每天早晨见到孩子的第一件事是要有意识地检查孩子的衣物、口袋等,是否携带危险品(如小玩具、小女生夹头发的夹子、小豆子等),如果发现就要及时地收掉,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对孩子造成意外的隐患。

在日益提倡幼儿主体与自由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我们在组织日常活动的时候要给孩子营造轻松、自主、愉快的氛围,使孩子们轻松、自主、愉快,老师是要始终把握安全这个弦的,一定要做到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也就是始终要关注全局,哪怕是及个别指导的时候,也尽量要用余光关注周围的情况。发现有不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地给予制止引导,以保证幼儿的安全。

二、增强幼儿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如果排除物质上的安全隐患是基础,那么排除幼儿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就给这个基础又加上了一重保障,因为孩子们不可能永远都在成人的保护下生活。因此,排除幼儿自身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成为势在必行的大事。如何排除呢?是将孩子们高控在座位上,以寻得安全保障吗?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身心的压迫,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尤其不利。这就要寻求自主又不失安全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哪里来?我想最好的方式是首先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讲一些有关安全的教育小故事,通过故事主人公的遭遇,使幼儿感受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播放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安全教育短片,帮助幼儿了解一些自我防护的技能,并且可以通过情景表演、安全演习等活动学习、巩固安全防护技能。目前苏州市安全教育平台就为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量身订制了很多相关的视频,对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对于幼儿来说,朗朗上口的儿歌是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因此,通过应用儿歌的形式,让幼儿把握在一日生活中要注意的安全防范,帮助幼儿形成完备的安全常识,杜绝危险,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午睡安全技能,我会教幼儿学习儿歌“午睡安全”:走入寝室静悄悄,安全检查不漏掉。衣服鞋子摆整齐,上床躺好不逗闹。盖好被子不蒙脸,呼吸畅通睡得香。诸如此类短小易懂的安全儿歌,让孩子们轻松地了解一日活动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很好地向孩子们宣传了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常识。

三、师幼共同协商班级安全公约,增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有一定带班经验的老师,都了解很多时候孩子知道哪些事是安全的可以做,哪些事是危险的不可以做,但他们往往因为缺乏自控能力,因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做了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从而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我尝试引导班中孩子协商建立一套班级安全公约,为什么由孩子协商制定?相比老师制定的规则,孩子们更愿意遵守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于是我便引导孩子们协商制定班级安全公约,让孩子们从小懂得遵守集体规范的重要性。经过协商,我们的班级安全公约诞生了:(1)任何时候都不在教室里追逐、奔跑、打闹;(2)喝水、如厕等活动时要耐心排队等待,不拥挤、不催促;(3)不将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如果带来了一定要交给老师保管;(4)不拿铅笔、剪刀等尖锐的物品对着同伴;(5)绝不做伤害他人和自己的事;(6)如果违反班级公约将受到相应惩罚。如深蹲起10下、为班级做劳动服务,等等。

为了更好地督促孩子们遵守班级安全公约,孩子们提议每天请两名幼儿做安全护卫小分队,小分队主要负责来园、如厕、盥洗、喝水、离园等生活环节,随时提醒班中幼儿园遵守班级安全公约。同时每一位幼儿都可以互相提醒督促,从而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四、爱与生命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爱护生命的种子。

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了解到层出不穷的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学生自杀的例子越来越多,甚至有小学生有自杀的例子,这样的安全事故应该是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故。前不久网上说到河南某一高校为了预防孩子跳楼,将所有的走廊栏杆到房顶的空隙,全部用围栏定死,就像一个监狱无异。那么学生要跳楼,难道靠这些铁栏杆就能拦得住了吗?当然不能,学生不可能永远待在像铁笼子一样的校园里,如果不能打消他跳楼、轻生的想法,走出校园他一样会跳,会选择别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要预防这样的安全事故发生,首先要从根源抓起,要打消孩子自杀的念头,而不是定铁栏杆。作为幼儿园老师,看到这么让人心痛的安全事故,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从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下重视生命、爱惜生命、保护生命的种子,这比什么都重要。那么要如何播下这颗种子呢?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了解生命的意义。要让孩子感受爱,感受来自父母、家人、老师、朋友、社会对自己的爱,然后学会爱,爱自己、爱父母、爱家人、爱老师、爱朋友,爱生活,相信有爱就会懂得珍惜生命。

其次,鼓励孩子学会倾诉与倾听,看了一些专家写的高校自杀事故的调查报告,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承受不住压力,不会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最后选择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想如果他们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压力,及时地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那么就不会有这么的极端事故发生。排解压力、转变情绪的方式有很多,如运动、听音乐等,当然,能够跟一两个知心好友倾诉自己的苦恼,及时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是很好的方式。为此,我特意在我们班做了一棵心情树,孩子们每天早晨来园可以把自己当天的心情卡贴在自己的照片下面,然后我会特别关注那些不开心的孩子,及时与他们交流、谈心,排解他们的负面情绪。慢慢地,我发现一些会关心朋友的小朋友会主动地找不开心的朋友聊天,经过与好朋友聊天,很快不开心的孩子会开心起来。这种时候我会及时地给予表扬,不仅表扬主动关心朋友的孩子,而且表扬能够及时调整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孩子。通过实践,我觉得心情树的出现,给孩子们提供了表达自己心情平台,创造了互相关心、倾听的机会,有利于帮助幼儿从小学会抒发自己的心情和帮助他人排解忧伤、调节情绪,为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极端事件提高化解的概率,播下重拾希望的种子。我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做有心人,在孩子的心中播种下生命的种子,让这棵生命的种子生根发芽。

五、家园配合,让幼儿日常生活安全管理更有效。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家园建立和谐、统一的步调,才能使幼儿园安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为了进一步保证幼儿园入、离园的安全,每天都会有一名家长义工在门口进行安全护导,义工的参与一方面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其次,为了提高家长在对幼儿安全教育方面的专业性,我们会定期给召集家长来园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和座谈会等,帮助家长了解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当孩子幼儿园发生过激行为时,我们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商量改进的对策。最重要的是向家长宣传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现代社会每一个社会人的生活节奏都偏快,工作都很繁忙,很多家长都会以忙工作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交流,事实上与父母的交流对于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增进亲子的感情,更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地发现孩子的负面情绪,教会孩子一些排解的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形态,以进一步保证孩子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6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中,有关五大领域中的社会领域目标中就有一条“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就是要求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时期的自律性虽然还没有具体地展现出来,但正在孕育着,我们的教育要随时准备催发幼儿自律的幼芽,要在幼儿的认知领域里对幼儿进行培养。

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现象不容忽视。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也常会发现开展活动时,一开始,幼儿会对提的要求有所响应,但实行一会后,就全乱套了,各自有各自的玩法,规则也就被幼儿们给淡化了。针对幼儿的这一表现,我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活动。

二、研究目标

通过计划实施,加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自律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有更多的提高。

三、研究对象与时间

研究对象:幼儿36人,男17 人,女19人

研究时间: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

四、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自我整理习惯的养成。

第二阶段:安全教育中的规则教育。

第三阶段:家园同步共同指导教育。

六、研究成果

总结的自律的几种训练方法如下:

(一)运用生活提炼,结合幼儿自身的知识水平让幼儿学会自我暗示、自我监督。

蒙台梭利曾对幼儿特别是3岁幼儿的心理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她认为“当3岁的儿童首次来到学校时,他还是一名处于被击败的边缘战士,对于掩盖其内在天性的事物,他已经采取了防御态度。他在笨拙的运动、模糊的观念和努力抵制避免成人的强制中,形成他的纪律和智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幼儿自律能力的培养需要的首先是一个能够任其内在天性得以驰骋的自由发展空间;其次才是教师的正确引导,给他们提供机会和消除障碍。

所以我们对幼儿的教育首先要考虑幼儿自身的学习,例如在公开课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可能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事先就告诉幼儿“今天,会有一些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要好好表现给他们看。”这样给了幼儿一定的提示,不会给幼儿太多的新奇,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会有所控制,不太会过多受旁边其他老师的影响。

(二)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

作为幼儿园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现在的幼儿越来越难管,“难管”的表现之一就是规则意识差,在活动中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自律性差。而一般的规则都是老师,家长事先都定好的,幼儿只是实行者,很多规则是从成人的角度,有些幼儿根本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在实行会遇到困难,幼儿自律意识也不能很好培养。其实,不妨让幼儿自己试着让幼儿来制定规则。如幼儿抢着玩新玩具经常会碰到,以前常会是老师根据情况帮着解决,但这次我就让幼儿们来解决,就有人提出可以用石头、剪刀、布,谁赢谁玩,被所有小朋友认可,后来幼儿们碰到这事都会用这方式。

(三)树立榜样的作用。

榜样包括成人的榜样作用和同伴间的榜样作用。首先,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自律行为形成有重大影响。在幼儿游戏、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往往只是等候幼儿的召唤,而不是对幼儿过多的干预。从我实际带班情况发现,在我心情烦躁时,特别是教师自律能力差,将自己的忧虑和缺乏冷静的烦恼传染给幼儿时,幼儿那天的表现往往也是烦躁不安的。他们会戏耍材料,不正确地使用玩具,交往时的行为也比较过激。教师烦躁地穿行于幼儿间指导时,幼儿往往也东张西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每天呈现给幼儿的都是最好的,那无疑也会促进幼儿自律意识的发展。其次,家长的表现,要与家长联系,共同指导幼儿。例如在整理玩具上,在家时家长也能让幼儿去尝试。再次,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对幼儿来说也是很好的教育,幼儿是很好的模仿者。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幼儿跑开了,会有好几个人跟随。所以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榜样,如在活动中对一些表现好的幼儿,及时向幼儿介绍,这样幼儿就会学习。

(四)发挥“游戏”教育的作用。

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认为:“游戏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游戏是让个体不必需的本能动作,为当代的复杂的活动作准备。”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儿童进行游戏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让幼儿试验自己的能力,知道他们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这使我们了解到游戏不仅是幼儿的需要,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和良好性格形成、发展的条件。

我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也有了一些认识:游戏中的交往尤其能促进幼儿自律意识的发展。因为虽然在游戏没有外在的强加的目的,但为使游戏顺利进行,幼儿必须克服困难,约束自己,在与被人交往中调整自己并达到自己的游戏目的,这时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及时地提出问题促使幼儿主动思考,这样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反省自己的在交往中有什么不自律的地方会导致什么。如:幼儿们在完成一份作品或完成一个角色所承担的任务,特别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为了实现游戏的目的,幼儿心甘情愿地服从规则、迁就别人的想法、直至最终完成任务,在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幼儿的自律意识随之增强了。幼儿在自由安静的环境中,从事着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他们专注投入,对他们来说希望的只是安静,这是幼儿自律行为渐渐形成的标志,相信幼儿有能力达到自律。

以上这些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体会,幼儿自律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我们每天的坚持。自律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将有益于终生,要让孩子学会自律。作为幼儿教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着幼儿自律行为培养的方法。

幼儿自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还需要我们继续实践和探究幼儿自律能力培养的奥秘,真正地让每个幼儿都能达到自律,做到对自己的行为“管得住,放的开”。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生;自主管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52-02

科学发展到了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什么跨世纪人才,创新性人才等等,凡此种种,世界各国对人才的观念有一个共性:要有高度的自主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发挥人才的最佳潜能。

但是一方面现行的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应试教育仍占主流;封闭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中学时代,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们自己操心,家务事,父母大包大揽;学习上,老师精心辅导;课余时间,老师全权安排。进入中职学校后,班级是学生们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宿舍是生活区,日常生活全靠自己。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构成每天的活动轨迹。这种生活环境的突变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据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沉迷网络的封闭心理、不满现状的逆反心理。而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行为更易接近社会,以上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在加上社会各种行为的诱惑性、金钱消费的误导性、某些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当前环境,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低下的状况不容乐观。

一、调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与教育从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为了落实好对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教育,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个案调查,这又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当前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调查,旨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病因”,探求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被试概述

调查随机抽查了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的2009级、2010级、2011级的部分在校生近400人为样本,有效问卷398份,涉及的专业包括初等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中文教育专业等,有效问卷分布如下:

(二)调查结果

1.内因方面

(1)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表明:首先,学生消费水平偏低。近一半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在350到550元,还有19%的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在250-350元,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来自于农村的不富裕家庭。其次,学生的伙食开支是主要部分,占50%。用于学习和娱乐只占13%.用于吃零食和打扮占30%.这说明学生的娱乐活动较简单,学习基本限在课堂,校外实践活动不多,平时用于学习的投入太少,学习方法单调。

(2)用钱方面缺乏合理规划

调查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学生的消费行为令人欣慰,没有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做到先计划后消费,消费较理智,27%的学生能兼顾实惠和高标准消费。但是,也有值得担心的一面,近30%的学生在消费时缺乏规划,近27%的学生限制消费,能省就省,有24%的学生在消费时“看心情”,心情好就消费,或者多消费,心情不好就不消费,或者少消费,表现出消费的盲目性。

(3)缺乏自信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对自我生活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很多学生自认为正是因为成绩差,考不上高中,才不得不上职校,好像“低人一等”。在相对保守、封闭、落后的农村环境中成长的中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生活消极被动,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退缩。

2.外因方面

(1)缺乏教师有益的引导

调查结果表明:班主任对学生关心,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所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多多关心学生,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40%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在学校渴望得到父母般的爱,这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又一严峻的任务。

(2) 老师缺乏和家长的合理沟通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缺乏和家长的合理沟通,不能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有3名班主任一学期一次家访也没有,这样就不能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和家长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调查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校,“艰苦奋斗,从严治校”是该校的校训,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机制主要通过寝室、卫生区检评的各项检评进行评估,评估是以班为单位,反映的是整个班的情况,缺乏对个体的评估,教师对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在一个尝试的阶段,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三、结论与原因分析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肇事肇祸;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096-02

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因涉及刑事案件经司法途径被强制送精神病管治院治疗,经治疗病情稳定后他们能否重返家庭及社会,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如何是很重要的因素,为探讨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稳定期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该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入住该院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因肇事肇祸而住于广州市公安局精神病管治院的85例患者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1.70±10.18)岁, 病程1~34年,平均(12.51±7.83)年 ,住院时间1~9年,平均(5.21±2.30)年;婚姻:未婚46人、已婚27人、离婚8人、丧偶4人;文化程度:小学及小学以下26人、 初中30人、高中 20人、大专4人、本科及本科以上5人。

另随机选取同期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男病区患者83例为对照组;也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2.01±10.21)岁,病程1~36年,平均(13.21±7.87)年,住院时间1~11年,平均(5.98±2.46)年;婚姻:未婚44人、已婚25人、离婚10人、丧偶4人;文化程度: 小学及小学以下26人、 初中29人、高中 21人、大专4人、本科及本科以上3人。

所有患者均符合 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两组病人在病程、年龄、住院时间、婚姻及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1]、PANSS量表对所有病例进行调查。

1.3 统计方法

分别以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因变量,以各组的病程、住院时间、婚姻、文化程度、PANSS量表总分等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所有资料数据均录入SPSS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PANSS量表评分情况

PANSS量表总分与病程、住院时间、PANSS量表总分呈正相关,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0.05)。见表1。

2.2 两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以及子量表分评分情况

研究组中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与病程、住院时间、PANSS量表总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30、0.298、0.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文相关分析显示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病程、住院时间、PANSS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即病程、住院时间越长、PANSS量表总分的得分越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就越差,反之其日常生活能力则越好。

PANSS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存在的精神症状越多,而病程、住院时间越长,其日常生活能力也就越差这是显而易见的,该调查中,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病程、住院时间、PANSS量表总分呈正相关,也说明了这一点。

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危害社会或家人的安全而经过司法途经被强制送入院,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即使思念家人想回家,但回去又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还担心得不到家庭及社会的理解,造成较大的思想负担及压力。使得他们更为懒散、退缩,同时,公安局精神病管治院更偏重于管理,康复训练等较少。种种原因导致他们日常生活能力的水平不高。而对照组普通精神分裂症病人,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相对较好。这可能与该区对病人采取的是半开放式管理,患者并没有较大的思想负担及压力且能有较多机会参与康复治疗等方面比研究组好有关。

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因发生伤害他人或违法犯罪行为被强制送入院,由于害怕患者再次产生上述行为,社会及家庭都难以接受他们。患者往往难以出院 ,这些原因使他们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等都受到影响,如何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应引起该院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胥凤霞.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2] 乔兴菊.MDR1基因多态性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相关研究[D]. 汕头:汕头大学,2011.

[3] 李虹,孔永彪.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状况分析[J].临床心身杂志,2007,11(3):249-250.

[4] 赵丰文,赵丰戎,孙连军.安康医院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分析及干预对策[J]. 医学与社会,2010(11):78-80.

[5] 欧敏泓,黄周忠,黄运坤,等.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调查[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8):254-255.

[6] 白照庆.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1):53-54.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的智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智力、认知功能减退和行为的改变。患者13常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明显减退,给家庭、社会造成负担。目前我国老年痴呆患者已超过600万,约占全世界老年痴呆患者的。

因此,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13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的护理干预研究尤为重要。2006年6月一2008年5月我院对33例老年痴呆患者采用13常生活护理、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认知训练及安全管理、心理护理,6个月后评估发现其日常自理能力较接受护理干预前显著提高,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33例老年痴呆患者均是2006年6月一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均符合CCMD.3痴呆诊断的标准,其中男20例,女13例.血管性痴呆13例,颅脑外伤后继发痴呆8例,阿尔茨海默病12例。年龄68—81岁,平均年龄71.5岁,病程6个月一2年,文化程度为文盲5例,小学10例,中学13例,大专以上5例。

二、方法

1.干预方法。(1)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包括:①穿着。衣服按穿着的先后顺序叠放;避免太多钮扣;以弹性裤腰取代皮带;选择不用系带的鞋子;选用宽松的内衣;清晰告知患者穿着的步骤;患者不愿穿衣时不与患者争执,给予鼓励与劝导。②迸食。定时进食;食物简单、软滑、小块;温度适宜;进食时将固体和液体食物分开,避免误吞固体食物;进餐前协助患者清洁双手,允许患者用手拿取食物;向患者逐一解释进食的步骤,并做示范,必要时予喂食;如果患者不停地想吃东西,将刚用过的餐具放于患者面前,提醒患者不久前进餐完毕。③服药。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对拒绝服药的患者,耐心说服,可将药研碎混在饭中让患者吃下,服药后让患者张开口,检查有无吞下。④睡眠。睡觉前先上洗手间;不要让患者白天唾得过多;夜间定时安慰患者入睡;患者存在日夜定向障碍时勿与患者争执,陪伴一段时间后再耐心劝说患者入睡。(2)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轻、中度痴呆患者尽可能给予自我照顾机会,指导患者反复练习洗漱、穿脱衣服、用餐、服药、打电话、如厕等,3—5次,d,坚持训练。以尊重患者、不让患者反感、闹情绪为原则。循序渐进训练患者完成,先亲自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完成,然后监督患者完成,最后让患者主动完成。鼓励并赞扬患者自理的行为、提高患者的自信心。(3)认知训练包括:①协助患者确认所住的病区或住址、房间、卫生间等现实的环境;②纠正患者错误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概念;③积极开发智力,记忆训练,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生活经历,帮助认识目前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智力锻炼,进行拼图游戏;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针对日常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让老人回答;加强数字概念和计算机能力的训练。(4)加强安全管理,提供安全淘:适的生活环境,防跌倒、锐器伤、误服、伤人等意外。包括:①居住环境布置,保持地面平整、防滑;厕所选用坐式马桶,墙壁装把手;床不宜过高,设有扶手架;家具高度适宜,减少玻璃装饰;锐利器适当隐藏;洗漱、喝水水温不能太高;妥善保管药品,防止误服;不让患者直接接触电线、电器开关、热水瓶等;当患者出现暴力行为时,保持镇静,尝试引开患者的注意,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必要时予以药物控制;②外出管理,患者外出活动时要有人陪同,戴手腕带,在患者衣兜里装上写有老人及家属姓名、联系电话、疾病诊断、人住科室或住址等信息的卡片,以防走失。(5)心理护理。对待患者时态度温和、亲切、有耐心,护理患者时周到体贴,积极主动的关心照顾患者,密切注意患者情绪变化,保护患者自尊心,遇患者情绪悲观时耐心询问原因,必要时给予开导并转移注意力。进行各项训练时多安慰、多支持、多鼓励患者,同时注意多尊重患者,鼓励家属多陪伴,以消除其孤独寂寞感.从各方面让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干预前后患者治疗用药保持不变。

2.评估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表(ADL)t2评估本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共14项内容,包括定时上厕所、行走、洗澡、穿衣、梳头、刷牙、进食、服药、洗衣、打电话等。对以上内容患者自己完全可以做到得1分,有些困难得2分,需要帮助得3分。自己完全不能做到得4分,14项共计总分。新晨

三、判定标准

由2名神经内科护师对患者进行耐心、详细评估,判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程度。总分≤16分为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正常,17。36分为轻度下降,37.56分为严重下降。

四、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讨论老年痴呆是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减退而影响生活质量。老年痴呆在治疗上无根本性突破,护理是延缓病情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分析原因,主要是对本组患者提供了积极的日常生活护理、对患者进行了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及认知训练,并加强安全管理、心理护理。本组患者通过护士协助指导、患者自我训练后。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能全程主动地做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从而使患者自我满足感增强,身心均得到较大的满足,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为家庭、社会减轻了负担,也有效地延缓了痴呆的进展。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提供积极的日常生活护理、训练自我照顾的能力及认知,加强安全管理、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鲁宁.关注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者问题.中华内科杂志,2006.45(4):266.

[2]孙建萍.老年护理.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感性 理性 乌托邦 审美现代性

自上个世纪30年代,法国哲学家列费伏尔(H. Lefebvre)首创日常生活批判以来,①提倡生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成为哲学、美学、社会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关键词。②虽然日常生活古已有之,但需要强调的是,前现代日常生活和现代日常生活有诸多差异。我们需要讨论的现代日常生活问题,是现代性的表征。

“游戏城”的节日狂欢

到底何为现代意义上的日常生活?列费伏尔的界定是:“日常生活与一切活动关系密切,它涵盖了有差异和冲突的一切活动;它是这些活动会聚的场所,是其关联和共同基础。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才存在着塑造人类———亦即人的整个关系———它是一个使其构型的整体。也正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影响现实总体性的关系才得以表现和得以实现,尽管总是以部分的和不完全的方式,诸如友谊、同志之谊、爱情、交往的需求、游戏等等。”③

在列费伏尔看来,日常生活是启蒙运动的产物。由于启蒙运动,知识和哲学思考被突出地强调出来,人类活动根据古典的区分,被区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部分。理性代表了人类的高级机能或能力,它属于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而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是不值得关注的,它与人的感性等低级机能有关,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便是这种观念的产物。列费伏尔对日常生活的讨论首先集中在前现代与现代非区分上。在他看来,前现代社会中,日常生活与其他今天看来属于特殊的活动(比如艺术、科学或哲学等)并未分离,韦伯则把这种前现代整合描述为宗教—形而上学世界观的支配。人与人、人与自然、生产与消费、劳动与闲暇,并未出现明显的分化。这一阶段日常社会性、民众狂欢节庆以及集体仪式等,代表了共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依照列费伏尔的历史观,日常生活在前现代社会并不是一个相对于非日常生活(亦即那些特殊人类活动)的区分性概念,而是一个整合未分的概念。恰如韦伯指出的现代性是一个价值领域不断区分的过程一样,列费伏尔发现,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分化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劳动出现了分工和专门化,家庭生活及闲暇与劳动相分离,个体及其有机的社群生活和本真的交互主体性相分离,人变得越来越孤独和内向,意识分裂为公共的自我和私人的自我两个层面,劳动也区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社会互动关系趋向于纯粹的实用主义,受制于生产和市场的要求,人们的大多数生活时间受到僵化的、固定的社会角色和自觉行为与意识的制约,人们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生活性质。列费伏尔认为,在现代性条件下,想像性和创造性的人类活动日益转化为刻板的和商品化的形式,物的交换价值统治着其使用、使用价值,这就导致了马克思所说的商品“拜物教”。④列费伏尔尤其感到,中心化的国家呈现为对人的异化的崇拜,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力量和能力越来越被一种无名的、科层化机制所制约。于是,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出现了不可弥合的一系列分裂:

[个体]同那种能够滋养或甚至存在的生存条件相分离,他相信自己会是自给自足的,并期望如此。……当个人主义的倾向塑造了个人生活时,从字面上说是一种私人化的生活,一种“被剥夺”的生活:亦即剥夺了现实,剥夺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某种人与任何事物疏离开来的生活。这种生活分裂成矛盾的或分裂的两极:工作与休息,公共生活与个人生活,公共场合与私密情境,外在机遇与内心秘密,运气与命运,理想与现实,不可思议的东西与平常事物。⑤

更进一步,列费伏尔分析了现代性早期向晚期的重要发展趋向。他发现,自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性的发展是由这样一些因素构成的,比如日常活动与愈加专门化的活动相分离,有机共同体的瓦解,交换价值取代了实用价值。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到两点:第一,在现代性的早期阶段,日常生活相对来说还保留着一定程度的自由,比较关注人的感性世界、主体间对话和情感关系。因此,这一时期日常生活尚能作为抵御越来越强大的功能主义逻辑的屏障。随着晚期现代性的来临,日常生活趋于稳定、结构化和功能化,因而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再生产的场所。以抽象商品形式出现的量的关系取代了质的要求,社会生活的深度、复杂性和差异性逐渐瓦解,日常生活的重复性越来越受到功能主义逻辑和经验同质化的侵蚀。列费伏尔把这种日常生活的社会称之为“受控的消费科层社会”,其特征体现为作为人类认知和知识一般形式的理性越发地趋向于纯粹的科层化形式,消费压倒了生产,这就导致了日常生活必然处于总体统治和商品化之中。⑥第二,在现代性的早期阶段,对抽象理性优越性的普遍诉求,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不断进步的历史理念曾是强大的社会整合力量。然而到了现代性的晚期阶段,随着社会文化诸多领域出现了碎片化,启蒙运动的普遍意识形态陷入了技术的合理性之中。更重要的是,消费主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需求和动机的操纵,社会体制又激发了商品和形象所无法满足的欲望。这种满足是消费社会的目标,但它却无法推销快乐。结果却引发了普遍的不满和焦虑,进而导致了价值观的深刻危机。⑦

列费伏尔继承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传统,着重于日常生活的商品化和拜物教性质分析,但又有所发展。他把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符号表意理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常生活的语义学问题。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现代性早期阶段再到晚期阶段,一个显著的发展是形成了一个自足的自我指涉象征系统,它深刻地改变了前现代社会的语言范式。在他看来,前现代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听觉,它与面对面交往和在场性密切相关,具有对话性和丰富性。而现代性条件下,技术的功能逻辑和科层制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导致了语义学范式的转型,视觉及其形象占据主导地位。恰如加迪纳(M.E. Gardiner)所作的概括:列费伏尔认为,在前现代社会,语言是完整的文化的一部分,构成了同一的象征体系,它传达出相对稳定而又丰富多元的意义。随着文化的碎片化和交换价值支配了使用价值,词语和象征符号便逐渐与其指涉物分离,所指和能指断裂了,由此陷入了意义的危机,剩下的只是“无意义的能指的流动股票”,它与真实物、人类劳动和社群活动脱节。现代性中的交往越来越以储存、复制和传播等电子形式为中介,因而脱离了日常社会性。前现代占主导地位的听觉很大程度上被纯粹的视觉刺激(书面文字、电视、摄影等)所取代。活生生的言语丰富色彩和个性化共鸣被书写技术所取代,这种符号范式显得日益僵化、匿名和非语境化。更值得注意的是,书写促进了理性管理、监视和技术科层力量的运作。在这种条件下,多元化的丰富的象征系统被单一的信号所取代,后者把语义场简化为单一性并传达出固定的观念和概念。用巴赫金的话来说,就是对话被独白所取代。活生生的表现性语言蜕变为索然无味的说教。个体被广告工业和大众媒介的“大量符号”所淹没,日趋被动地和无动于衷地迷恋,并把这些信号中的意识形态符号加以内在化。大量符号取代了行为者,提供了参与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中欲望实现的替代物。⑧

列费伏尔关于现代性条件下日常生活及其表意实践的理论,对后来的诸多消费社会、虚拟社会和后现代文化研究具有开山引领作用。⑨我以为,他独辟蹊径地开创了日常生活批判的思路,对于我们深入思考日常生活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列费伏尔不但强调了日常生活的表意符号实践,而且把这种实践创造性地与空间理论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了关于现代城市空间日常生活的理论范式。更进一步,他不同意马尔库塞关于日常生活单面性的看法,在他看来,日常生活虽然具有压抑的一面,却也隐含着否定、变革和颠覆的潜能。那么,如何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和变革呢?对日常生活压抑性和物化的反抗,就是对主体性的恢复,就是对创造性和想像性生活的塑造。这里重要的是打碎日常生活的神秘色彩,揭露隐含其中的意识形态的遮蔽性,恢复人的本真需求和欲望,使城市变成一个“游戏城”。

列费伏尔发现,在现代性晚期,人们为了摆脱日常生活的压抑性便转向种种闲暇活动,诸如收藏、电影、体育运动或艺术,从中寻找解脱。但问题在于,当代社会的闲暇活动已经失去了自由和创造的特性,日趋商品化和组织化了,表现出被动性和操纵性。因此,闲暇活动不但是商品化从生产到消费的关键环节,而且与日常生活本身也难以区分。这就构成了他所说的“休闲的技术统治”:

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幻觉性的颠倒形象领域。我们所发现的是一个虚假的世界,这首先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世界,因为它把自己展现为真实的,因为它密切地模仿真实生活以便通过相反的事物来取代真实生活;通过快乐的虚构来替代真实的不快,比如通过提供一个对快乐的真实需要相对应的虚构事物等等。这就是大多数电影、印刷物、剧院、音乐厅的“世界”,就是闲暇活动广大领域的“世界”。⑩

这里,列费伏尔的观念与韦伯已全然不同。在韦伯那里,审美是把人从日常生活的“铁笼”中救赎出来的途径之一,而列费伏尔则认为闲暇性的审美娱乐已经成为“休闲的技术统治”了。现在需要的是一种类似于超现实主义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强调“惊奇”,恢复感性,强调越轨,回归创造性和想像性的活动。但列费伏尔又认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实践也有其缺憾,把非理性和怪异作为一种对日常生活的逃避,因此尚未发展出一种足以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体制和活动的有效实践,所以并未对日常生活形成真正的威胁。

列费伏尔强调,日常生活本身具有压抑和颠覆的双重性,进而把焦点转向现代性自身自我批判性上来。他发现,虽然日常生活已经被充分地同质化、商品化和科层化了,但批判的潜能仍然存在于欲望的身体、日常社会性和都市生活密集和非工具性空间里。因此,重要的是要把欲望回归到前现代社会的感性特质上来,并与重复、弥散和绵延的日常性特征相分离,去发现和营造一个自由和快乐的空间。“真正具有革命特征的社会转变必须表现出对日常生活、语言和空间具有创造性的影响力。”11这就是列费伏尔描绘的“游戏城”的新的空间生产。他强调一种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实现自由创造欲望的空间,这个空间不同于商品交换和拜物教盛行的“受控的消费科层社会”,也有别于那些“休闲的技术统治”。“游戏城”将改变现代人日常生活的形态,它不再有平庸性或习惯化的单调乏味的工作,不再有“恐怖”。列费伏尔回到了前现代文化中寻找资源,他认为理想的典范就是节庆活动(the festival),其颠覆日常生活的策略就是回复到前现代社会那种人与人性和自然快乐交流的状态。因此,本真的节庆活动的复兴,也就解决游戏与日常生活的冲突,它是对人类异化的超越,是民众欢庆的精神苏醒。他甚至把法国“五月风暴”那样的学生运动视为一种颠覆日常生活的途径。12

如果我们把列费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稍加对照,就可以看出前者的一些独特之处。首先,列费伏尔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反对启蒙运动以来那种轻视感性贬低日常生活的做法,极力抵制身—心二元论。其日常生活批判的策略是实践性,关注于现实的社会变革。从这一点来看,他的思路和法兰克福那种意识形态或审美的革命有所不同。他有力贯彻了马克思的座右铭:重要的不只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其次,列费伏尔在日常生活批判的路径上,更加关注民众的节庆、狂欢等形式,强调感性和欲望的解放,这是对审美现代性的一种独特理解与表述。他对身体、非工具性空间和日常社会性的关注,代表了现代性批判的一种重要趋向,那就是以审美现代性来抵制和改造平庸重复的日常生活。他的“游戏城”的理念,与西方美学中“游戏的人”(席勒),“艺术品”一样的生存(尼采),或“狂欢化”(巴赫金)等理念相一致,都趋向于审美精神与感性的张扬。较之于法兰克福学派,列费伏尔是把审美理想贯彻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法兰克福学派则强调在幻想的艺术层面上进行变革,一个是要“下地”,一个是要“上天”。虽然两者都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但列费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更具现实性。他对超现实主义的批判,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思路的异议。再次,列费伏尔认为,日常生活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包含了复杂的矛盾和多种可能性。从对日常生活的压抑性质和工具主义或功能主义逻辑的批判来看,他的思路与法兰克福学派别无二致,他们都注意到现代化过程中理性或合理化所导致的危机和局限。但是,不同于阿多诺和马尔库塞那种较为悲观主义的看法,即认为这样的现实本质上是“单面的”,列费伏尔更加强调对日常生活的辩证理解,一方面确有显著的压制性和暴力特征(他形象地称之为“恐怖的社会”);另一方面,他又坚持日常生活中尚存一些非工具理性和功能主义的空间,诸如身体、感性、欲望等。因此,日常生活本身带有压制和反压制的双重可能性。这个看法近似于葛兰西关于霸权文化中存在着反抗空间的论断是一致的。唯其如此,列费伏尔的门徒(德波、德塞托等),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出一种有效的日常生活实践策略。不是到另一个想像的乌托邦里去寻找颠覆的力量和手段,而是就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变革。最后,列费伏尔关于现代日常生活语义学范式转型的理念,开启了后来流行的话语和符号研究路径,尤其是当代电子媒介的网络社会,所指与能指关系的断裂,书写与理性中心等想法,为后解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波德里亚的许多批判性想法也许就来自列费伏尔。

理性的乌托邦

与列费伏尔法国式的浪漫策略不同,赫勒(A. Heller)的日常生活批判似乎走的是另一条路线,深蕴着从黑格尔、马克思到卢卡奇的德国哲学—政治经济学批判传统,更加强调一种理性的解放而非感性的游戏。

赫勒认为,日常生活乃是历史地构成的社会实践,是主体性的集合,它与社会文化的其他结构、体制和实践密不可分。因此,她主张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和批判,应该与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践密切结合,而不能把日常生活孤立起来。但在她看来,日常生活与其他人类实践的分化正是现代性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前现代社会安排中,日常生活和制度化的生活之间的区分是模糊的,尚未充分发展起来……在现代社会安排中,日常生活被压缩了。它只包括家庭邻里中的生活。”赫勒发现,这个过程始于文艺复兴,到了17世纪末,日常生活与更加专门化的其他人类活动之间的融合便终结了。这就意味着日常生活进入了现代性的框架,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同时,这也意味着,诸如哲学、科学、技术和艺术逐渐发展起来,并获得了自身的合法化与自律性。在这个过程中,日常生活逐渐被当作低俗的文化了。个人的和社会的需要越发屈从于生产急速扩张机制的技术要求,而不再与日常生活的节奏和肌体保持“有机的”联系。在知识的话语,特别是科学和哲学中,日常生活变成了讽刺的对象。13这就是说,一方面日常生活和其他人类活动分离了,但另一方面它又逐渐地被贬低了。这个结论与列费伏尔是一致的。

在赫勒看来,“日常生活存在于每一社会之中,的确,每个人无论在社会劳动分工中占据的地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界定为那些同时使社会再生产和成为可能的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14即是说,日常生活是个体最直接的生存境况,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其中的具体事物和习惯模式,它是一个对象化的过程,直接体现为三个部分:“第一是人造物、工具和产品的世界;第二是习惯的世界;第三是语言。”15日常生活的功能体现在日常思维上,而日常思维的特征又呈现为日常生活的特征。在赫勒看来,日常思维具有一种不变的结构,具有某种明显的惰性。即使是其内容有所变化,但其思维结构的变化却极其缓慢,甚至完全停滞。其次,日常思维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目的,旨在解决个体当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这便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基本特征,那就是以同质性模式来统辖种种异质行为,尽管不同的人的行为彼此迥异,“但是这并不排除或多或少同质行为和对象化领域的可能性,相反,这种同质是它们的前提条件。我们可以断言,一个对象越是一般化地建构起来,它就越加同质。”16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日常生活对象化的特征———自在性,亦即自在的对象化。它呈现出一系列的属性:重复、规范性、经济化、情境性等等,并转化为日常行为的同质图式,诸如实用主义、可能性原则、模仿、类比、过分一般化等等。赫勒由此描画出日常生活的结构图式:

归根结底,日常生活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个相对严格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领域支配和表达着最异质行为的极宽泛的范围。因此,如果我们要调节和管理这些异质的活动,就必须占有这些对象化。相应地,日常行为和日常思维的明显图式,不过是(或者以重复性思维或者以创造性思维为辅助的)归类模式。借助这些图式,个人管理和安排他所从事或决定要从事的一切,以及他那里所发生的一切和他所发现自己置身于其中的一切情境;他以这样的方式来从事这些以便能部分地或全部地使这些经验同他“业已习惯”的东西相吻合。17

问题在于,如何超越日常生活的这些局限和压抑呢?与尼采的酒神路径不同,也与列费伏尔感性颠覆游戏路径不同,赫勒指出,必须把自在的对象化转化为自为的对象化。在她那里,日常生活与非日常性活动是分离甚至对立的。她一方面强调日常生活本身具有某种变革和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在与日常生活对立的人类活动领域里去寻找资源。她认为,科学、艺术和哲学代表了人的类本质自为的对象化,这与日常生活自在的对象化迥然异趣。比如,她多次谈到日常思维的惰性和实用主义,与科学思维的超越性和纯粹性截然不同;日常生活的拜物和惯例特征,亦与艺术的思维泾渭分明。

我们尤感兴趣的是赫勒对日常生活与艺术区别的论述。她具体讨论了以下诸层面的差异:第一,日常生活常常是拜物的,它把事物和惯例作为给定的、按既定的形式来加以接受,但它不追究事物的起源。艺术则不同,它追究起源,并提升到类的水平。第二,日常生活常常是缺乏激情的,或至少激情并非总是被视为日常生活的必要因素。但在比较的意义上说,艺术通常是需要激情的,这与日常生活的强制特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激情迸发造就了艺术的独特面貌。第三,艺术最初来源于日常需要,后来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具有独立价值的对象领域,“其本质特征在于,它们不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整体的直接利益具有任何直接的联系。”艺术的“目标既不是特别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也不是教育人们。”18纯粹的审美价值便由此形成。第四,艺术本质上说是无功利性的,它超越了狭隘的实用功利主义目标和有用性,因此它可以把受众提升到类本质的高度,引起人的强烈共鸣和震撼,所以,“一件艺术品可以改变我的生活和我同世界的关系”19。

尽管赫勒非常重视审美对日常生活的改造和提升,但是她对此又持相当的怀疑态度,这与法兰克福学派判然有别。她指出了两个值得深省的问题:其一,在审美状态中,欣赏者虽有精神升华和净化,但是,“在欣赏之后,欣赏者没有任何变化,又回到了与艺术根本不同的日常生活。艺术自身不能使生活人道化,但是在存在着使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生活人道化的渴望之处,艺术可以提供尺度,它可以为这一事业提供感情和理智的支持。”20这就是说,艺术充其量只是一个参照物,一个希望的乌托邦,它并未给日常生活带来任何实际的变化。这种观点与马尔库塞新感性和意识革命之潜能的理论相去甚远。其二,她提出,“审美地生存”虽然也是一种改变日常生活的方式,以及把日常生活从自在的对象化转化为“为我们存在”的对象化。但是,赫勒强调,审美地生存的艺术家只不过是把日常生活转化成“为他的存在”,尚缺乏对所有其他人的有效性。因此,“审美生活是贵族统治的,而有意义的生活则在原则上是民主的。有意义生活中的指导规范总是可一般化,可拓宽到他人的性质,从长远看,可拓宽到整个人类”21。这就是说,“有意义的生活”比“审美的生活”更具普遍性和民主性,因为它不局限于张扬个性自我的少数艺术家,而是对所有人均有效,这种生活的特征体现为个体面对不断的挑战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在一种无限开放性中不断完善自己。

显然,面对日常生活的局限,赫勒竭力要捍卫的是人的理性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责任和自主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从哲学上说,这种理性与列费伏尔的辩证理性概念不同,也有别于黑格尔式的唯心哲学的“绝对理性”,而是更具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意义上的“实践理性”意味。22对她来说,保持一个开放的乌托邦至关重要,这是人们超越日常生活局限的必经之途。她说道:“这种乌托邦并非不可能;尽管它是‘尚未成为现实’,却可以看作是取代现存现实的可实现的方案。我关于接纳普遍政治原则的说法是乌托邦式的,但我坚信它并不是妄想。……简而言之,我所提出的普遍乌托邦是这样一个社会,公正的规范和统治是由所有社会成员通过理性的对话而实施的。”23她所设想的“开放的乌托邦”,包含了三个条件:类似于哈贝马斯“理想言语情境”那种主导—自由交往理想;无条件地认识和承认人类种种需要,反对把人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以及个体生理的、心理的和智力的能力以一种非限制的自由充分发展。24

较之于列费伏尔,赫勒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更带有理性意味。她对日常生活的界定也更加明确。不过,我认为她对日常生活界定过于狭窄,她把日常生活局限于家庭邻里范围内,而且与科学、哲学和艺术相对。这种二分结构遮蔽了一些重要问题。在列费伏尔那里,日常生活较多地和劳动或工作相关,而赫勒的日常生活只限于家庭生活,这显然狭隘得多。相比之下,列费伏尔不但指出了日常生活的局限,而且也提及与日常工作相对的闲暇在现代性条件下所面临的物化、商品化的潜在危机。而在赫勒的二元理论中,只有家庭邻里的日常生活处在压抑、重复和强制的状态中,仿佛非日常性的活动便可以当然地摆脱这些局限。如果我们把日常生活的概念与韦伯对现代社会的描述结合起来,那么,“铁笼”决不仅仅是家庭生活,显然也包括劳动或工作。更有甚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工具理性、手段和目的的颠倒、规章统治人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换言之,如果采用韦伯的视野,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的范围进一步加以拓展,甚至包括列费伏尔所说的闲暇活动。在这一点上,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似更加合理。他们对启蒙辩证法的描述,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统治的忧虑,把日常生活更加深刻的矛盾揭示出来了。诚然,像阿多诺那样过分抬高审美感性冲动的作用,以审美现代性来拯救启蒙现代性的局限,似乎并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恰似列费伏尔对超现实主义的辩证批判所表明的那样。因此,在这方面,赫勒求助于“实践理性”,期望于开放的乌托邦,以及对审美现代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辩证观点,也许更符合现代性的实际状况。

注释:

① See Peter Osborne,The Politics ofTime: Modernity and Avant-Garde, London: Verso, 1995, 190.

② 参见MichaelE. Gardiner,Critiques ofEverydayLife(London: Routledge, 2000)的参考文献,列举了一个关于日常生活研究详细的研究目录。

③⑤⑩11 Henri Lefebvre,Critique ofEveryday Life, London:Verso, 1991, 97, 149, 35, 54.

④ Michael Gardiner,Critique of Everyday Life, London:Routledge, 2000, 75-76.

⑥⑦⑧ SeeMichaelGardiner,Critique ofEveryday Life,London: Routledge, 2000, 91, 95, 91-92.

⑨ 法国激进哲学家们,从德波到德塞托再到波德里亚,都深受列费伏尔理论的影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列费伏尔预见了后现代和消费社会理论的出现。

1213 See Michael Gardiner,Critique ofEveryday Life, London: Routledge, 2000, 97-98, 130-131.

1415161718192021 赫勒:《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第132页,第62页,第172—173页,第107页,第117页,第117页,第291页。

22 SeeMichaelGardiner,Critique ofEveryday Life, London:Routledge, 2000, 129.

上一篇:基础人力资源管理范文 下一篇:乡村干部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