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4 15:11:17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1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促进__乡基本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爱卫会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下发的《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__-20__年)》等文件精神,制定__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规划。

一、总体目标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构建以县、镇、村为基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引入保险机制,建立以农村居民大额费用合作医疗保险为主体,鼓励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牙病综合防治,提高全镇预防保健工作水平;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到20__年,我乡农村卫生服务的绩效处于__县前列,国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要求水平,其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农村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各项措施。扩大计划免疫接种范围,大力推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保偿制,稳定计划免疫接种率。重点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人口覆盖率,遏制性病疫情的上升势头,力争把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为重点,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做好老年保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开展牙病防治和防盲治盲工作。

(二)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拓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根据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和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合理调整村级卫生机构布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以现有乡、村卫生机构为基础,组建规模适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广适宜技术,培养全科医学人才,转换服务模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为农民群众提供价格低廉、质量可靠、服务优质、连续性、可及性的综合卫生服务。

(三)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大力推行妇幼保健保偿制,逐步扩大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覆盖率,确保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稳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积极宣传婚前医学检查,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四)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结合创建卫生村镇活动,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县级改水规划,加快农村自来水普及进程。建管并重,抓好水厂运行管理,发展水厂规模经济,确保农村居民饮用安全卫生水。结合村镇规划和卫生乡创建工作,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严格把好农村新建住房审批关,坚持卫生户厕与农民住房建设同时审批、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对已建不符合卫生厕所要求的农村户厕、公厕和单位厕所,要制定改造计划,逐步加以改造。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和宣传等手段,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卫生知识进村入户率,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农村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把卫生宣传同科普宣传相结合,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六)加强农村卫生监督工作。卫生院要加大对村卫生所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其他危害公共卫生的违法行为。控制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抓好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和职业卫生等工作。

(七)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特点和优势,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

(八)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推进大额费用合作医疗保险,把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努力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的筹资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取信于民,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社会医疗保障水平。

__县__卫生院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2

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在卫生领域,无论是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形式,或是培养先进的技术人才,还是科学的运行机制,在对减少农民因病致贫中起着重要作用。集中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精尖医疗设备,采取以城市医疗机构技术下乡、人才下乡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技下乡是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支撑办法。

1影响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因素

1.1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13亿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2%,但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根据《浙江省卫生现代化纲要(2001-2020年)》,到2010年千人床位数要达到3.80张,千人医生数达到2.0人。而据2007年统计,作为我国发达地区的温州市千人床位数仅2.43张,千人医生数仅1.69人。卫生资源的总量不足是影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2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发展观缺乏统筹性、全面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以致存在着一套轻农村、重城市,挤农村、扶城市的城乡卫生资源规划、分配、投入、保障、运行体制机制,只是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人为地把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和资源配置分割开来,形成了一个城乡二元卫生资源配置方式和发展模式[1],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十分薄弱。

1.3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卫生工作重点、政策制度偏离乡镇、农村,导致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只占有不足30%的卫生资源。此外,城乡卫生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全科医学培训工作滞后,乡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大多是由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经过转型或分流而来,尚未接受系统的全科医学教育,其学历仍主要以大专和中专为主,职称偏低,知识老化、观念守旧、社区服务技能缺乏。并且医护配置比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据温州市鹿城区卫生局2006年对辖区内基层卫生院(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编卫技人员的调查,无专业学历者占34.4%,中专学历者占27.3%,大专以上学历者占38.3%;无专业技术职称者占37%,初级职称占57.2%,中级职称占5.5%,高级职称占0.3%。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乡镇、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1.4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优质资源过于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致使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高级人才奇缺,医疗服务能力普遍低下,部分地区缺医少药,农民因享受不到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上对健康的超高需求,不得不花更多的钱跑到城市里寻医问药,导致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1.5城市化进程过快

尽管目前有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但由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农民就医观念陈旧,加上“名院效应”和“名医效应”,以致城市优质卫生资源仍然供不应求。

2科技下乡支撑新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路径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因病致贫状况,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

2.1建立以“双向转诊”为主要形式的支撑办法

在农村卫生服务中,不但缺乏高技术、高水平人才,多数医院还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可能导致病人病情的延误及就医的盲目性。因此,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领导,按照一级支援一级、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原则,使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沉,让公立大医院与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院签订支援合作协议,明确对口支援的任务、形式、内容,建立长期对口支援关系,除每年定期、定人次向受援单位派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外,还应根据工作实际定期或不定期派出专家到农村进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乡镇、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2],使其能有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同时,可依据患者自愿和病情需要的原则,在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开设对农村急、难、重、危病人转诊就医的绿色通道:下级医疗中心不能确诊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急性传染性病例等实行向上转诊;病情稳定需康复治疗,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病人,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实行向下转诊。在疾病诊治中公立大医院还要建立普通会诊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4小时内完成的制度,确保患者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支援医院联网,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方便病员。2007年,在浙江省、温州市两级卫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派出53人次赴泰顺县开展“城市医疗机构医生到农村服务”活动、6人次赴洞头县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还与瑞安塘下中心卫生院、瑞安汀田镇卫生院、瓯海区丽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洞头县大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泰顺县雅阳中心卫生院、泰顺县司前中心卫生院等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为每所卫生院配置一定数量的手机,无偿加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移动虚拟网,以方便及时联系;支援每所卫生院购置约10万元的医疗仪器,以改善当地医疗硬件环境;对条件允许的瑞安塘下镇中心卫生院安装PACS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了院际影像远程会诊工作,这些做法对支撑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加快对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培养的步伐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内容仅仅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简单相加,缺乏具有适宜服务模式的培训基地和合格的带教师资,形式多于内容,名不副实是一重要问题。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强化公立大医院承担培养农村卫生专业人才队伍任务的意识,有计划地在公立大医院建设一批能体现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示范性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农村卫生岗位培训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培养进修规划,有计划地组织现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到示范性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培训,或到大中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确保每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5年至少有1次进修提高的学习机会。温州市第二附属医院在与瑞安、泰顺、瓯海、洞头等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的结对帮扶中,推出了双导师制,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培养并引导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中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及护理(社区)等专业毕业生,定向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就业。高等医学院校应在招生过程中主动改革,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主动为社会服务。同时,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配套的政策,允许农村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一定时间报名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考试和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部分内容可以放宽或免试,条件允许的地区要适当提高基层卫技人员的生活待遇,以鼓励更多的优秀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p#分页标题#e#

2.3强化做好农民健康宣教工作的意识

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公立大医院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面向基层,指导农村卫生工作,加强横向联合,按照普及性、针对性、科学性、艺术性及趣味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普知识的支撑作用,加大农村卫生宣教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防病治病的水平,使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分流在基层解决,使农民少得病、不得病。公立医院除要帮助农村卫生医疗机构制定明确、内容详实、操作简单易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开展健康教育所需的教学仪器如电脑、多媒体投影仪、幻灯机等器材以及各种疾病专题的健康教育彩色挂图、宣传小手册、健康教育小处方、多媒体幻灯、录像光盘等各种视听教材外,还要积极协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健康教育骨干,定期、定人次向社区派遣业务素质高、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或离退休老专家,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如理论授课、现场观摩,强化心理、行为、社会医学知识的教育[3],提高农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传播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根据农村健康教育计划,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特点,举办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探索适应不同居民需求的健康教育模式,使其常规化、制度化以及组织化,促进农村健康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

2.4健全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

要使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各地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宏观政策指导下,不断丰富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支援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内涵。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对科技支援农村卫生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各级政府要按照属地、就近、自愿的原则,确定支援乡镇、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形式、内容等,建立健全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4]。

2.5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3

1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内涵

心理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兼有心理学和教育学特点。心理教育是从心理学发展起来的,心理学是心理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柱,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心理教育内涵在于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关注和构建人的心理生活,发展和提升人的心理素质[6],心理教育以培养与完善人格,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引导人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对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维护,对个人以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关注和促进[7]。作为教育学范畴的心理教育分为教育、辅导、咨询、治疗四个层次,心理教育包括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8],同时心理教育具有社会属性,具有社会制约性,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6]。WTO认为健康的标准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处于理想状态,当前生物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疾病的产生不能仅从生物个体本身找原因,也应从心理状态和所处社会环境去分析,心理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根据上述对心理教育内涵的阐述,笔者认为,具备心理教育素质的乡村医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民群众的心理发展,关注和构建人民群众的心理素质,维护人民群众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具备心理教育素质的乡村医生能够较好的服务患者,减轻或治愈患者因心理问题造成的紧张和抑郁等痛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医生实施心理教育培训是乡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2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现状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根据卫生部下发的《1991-200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和《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等有关乡村医生教育规划政策,我国各级别乡村医生教育培训政策相继出台,乡村医生培训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目前乡村医生培训以获得学历和考取行医资格为目的,忽视乡村医生的专业技能需求[9],心理教育素质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其培养没有得到重视,在治疗疾病时就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医院中很多因心理障碍而产生的疾病,未能及时发现和诊断,且大部分治疗并不规范,导致患者病情贻误、影响预后,并造成过度医疗[10]。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疾病中的心理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易造成消极情绪状态,可使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心身疾病,还可加速疾病恶化[11]。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行为方式、饮食理念和生活节奏等因素都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状态,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人民群众的疾病,增强人民群众体质,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调研显示,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主动了解患者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具有同情心,热心讲解病情治疗过程,倾听患者感受,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对乡村医生进行心理教育培训成为当前乡村医生教育工作重点。

3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策略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医学服务的目的视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而非单纯的治疗疾病[12]。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认真研究乡村医生执业特点,将心理教育贯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过程,通过心理教育培训,增强乡村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的主动性,鼓励乡村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

3.1制定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训相关政策法规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工作,制定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训政策,鼓励乡村医生自觉提高心理教育素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工作愉悦度低,有消极的工作情绪[13],培养乡村医生心理教育素质,应首先关注乡村医生心理状况,研究乡村医生心理需求,使乡村医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将心理教育培训纳入乡村医生考核体系是激励乡村医生提高心理教育素质的有效措施。

3.2建立乡村医生心理教育研究基地试点

医学教育机构应积极配合乡村医生心理教育培养工作,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建立心理教育专项研究基地,充分发挥高等医学院校资源优势,提供医学心理学、病理心理学、护理学等心理教育培训课程和文献资源,在培训课程、师资保障等方面加强与乡村医生的互动,深入研究农村患者心理特点,有计划的为农村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生。

3.3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心理教育宣传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需求也不断增加,心理教育依托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当前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人民群众医学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同时,乡村医生对心理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欠缺,造成农村卫生心理教育知识普及较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带头做好农村卫生心理教育宣传工作,使乡村医生认识到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帮助。通过心理教育宣传,乡村医生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促进人民群众心理发展,主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满足农村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4结语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4

我国现有近百万乡村医生,长期以来,他们植根于农村,用最贴近农民群众的辛勤工作,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农村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医改以来,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基层医生的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健康,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乡村医生整体水平偏低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农村的卫生保健水平与城市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要作好农村卫生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根本。乡村医生工作在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网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置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卫生服务工作者,直接承担着广大农民的医疗、预防及保健任务,对于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医生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日益突显。有调查显示,部分地区具有正规中专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仅占37. 5%。乡村医生具有明显的弱点和局限性,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基层医生亟待培训

为了贯彻实施卫生部《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和卫生部等五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和实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制度,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乡村医生教育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乡村医生数量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乡村医生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乡村医生培训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但是乡村医生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激励与制约机制尚不完善,由于供学矛盾、经济收入等影响,乡村医生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不能适应其岗位要求,培训形式、教学模式不规范,培训质量不高。

例如,河南部分地区有专人负责乡村医生培训与管理工作的占95.7%,当地每年有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的占89%,参加每月一次的在岗培训的占42.7%,每年集中学习的时间总计为2~3周的占47.9%。

英特尔携手北大为村医培训做贡献

8月8日,英特尔公司宣布向四川省卫生厅捐赠英特尔Skoool培训软件平台,用于支持其基层卫生人员远程培训,并承诺将为四川省卫生厅信息系统的建设持续提供帮助和建议。

四川省卫生厅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晓恒,四川省卫生厅信息中心副主任陈文,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姚骁,英特尔公司副总裁、新兴业务项目部全球总经理戴伟升,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数字医疗中国区经理黄庆春等领导出席。

为了充实平台上教育资源,英特尔公司与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达成合作,由其提供该培训项目初期所需的培训课件。未来,该项目还将引入国内外其他著名医学机构的课件。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5

(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人口30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2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74%。各类卫生院123所,其中中心卫生院21所,一级甲等医院26所;村级卫生所1673个,有乡村医生3815人。

(二)第一周期初保实施情况。1991—**年,根据《中国农村实现“**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规划目标》的要求,我市积极开展以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初保达标工作,**年全市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初保达标,**在10个县(市、区)中有85个乡镇实现以乡为单位初保达标,占乡镇总数的66.4%,基本实现了第一周期初保达标要求。

(三)主要存在问题。由于受体制性、机制性因素和地方经济条件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卫生资源配置不足且分布不合理,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不足;二是农村卫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三是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匮乏,人才断层且结构不合理;四是农村公共卫生薄弱,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够健全;五是农村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农民缺乏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六是农村环境卫生较差,农民个人卫生素质普遍较低,农户卫生厕所和自来水普及率较低,且推广比较困难。

二、总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及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各县(市、区)要在巩固第一周期初保普及阶段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普及农村改水改厕和农民健康教育,使广大农村居民人人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到**年,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其中孕产妇死亡率在**年基础上下降1/3,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20‰以内,农村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实施阶段(**年)。各县(市、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搞好人员培训,并认真组织实施。建阳市达到第二周期初保合格标准。

第二阶段为基本达标阶段(**-**年)。全面实施初保计划,延平、邵武、建瓯、武夷山、顺昌、浦城等县(市、区)达到第二周期初保合格标准,并积极争创“初保先进县(市、区)”。

第三阶段为全面达标阶段(**-**年)。已达标的县(市、区)应继续巩固初保成果,政和、松溪、光泽等县达到第二周期初保合格标准,有7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初保先进县(市、区)”标准。

四、主要任务

(一)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服务。全市建立起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为农村居民提供必需的预防保健服务,重点加强对老人、妇女、儿童的保健工作。加快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进度,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稳定计划免疫接种率。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重点预防和控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内;遏制艾滋病、性病疫情的上升势头;加强对结核病的归口管治工作,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人口覆盖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以灭鼠为主的除四害和清除蚊蝇滋生地的工作,减少虫媒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巩固控制碘缺乏病和基本消灭丝虫病、疟疾、麻风病的防治成果;加强乡镇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救灾防病的能力。预防和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老年保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防止各种意外伤害。开展牙病防治和防盲、聋和治盲、聋工作。

(二)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优化卫生资源,引进社会资源,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和卫生人才的培养,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搞活和吸引卫生人才的工作机制;以市政府“十大工程”建设为依托,以农村公共卫生和中心卫生院、边远卫生院建设为重点,到**年,基本完成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实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做好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和在岗培训工作,对乡村医生实行政府补助和培训。推行县、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为农民群众提供价格低廉、安全有效、服务优质的综合卫生服务。

(三)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年)》,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服务,大力推行妇幼保偿机制,规范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加强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建设,尤其是农村卫生院产科基础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同时积极开展产、儿科适宜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建立贫困孕产妇救助资金,对贫困孕产妇实施救助。大力推进婚前保健工作;开展新生儿疾病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四)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创建文明村镇和卫生村镇活动,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改水、改厕工作,改善农村居民的劳动和生活环境。加快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进程,抓好水厂运行管理,确保农村居民饮用安全卫生水。结合村镇规划,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加大人畜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能源化工作的力度,严格把好农村新建住房审批关,坚持卫生户厕与农民住房建设同时审批、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改造已建但不符合卫生厕所要求的农村户厕、公厕和单位厕所。

(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大力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卫生知识进村入户率、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及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

(六)公共卫生、药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依法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药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和药品的检查监督,有效控制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非法接生和其他危害公共卫生的违法行为。

(七)中医药服务。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特点与优势,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普及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

(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努力建立起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稳定的筹资机制,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取信于民。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实行多种形式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五、政府职责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行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分步实施、分类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协调发展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按照分级管理,以县(市、区)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对初保工作负总责。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对初保工作的领导、组织、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能,制定初保规划及其实施方案,并将初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协调和工作机构,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的初保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并为初保工作提供必备的工作经费。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初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保证初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初保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

财政部门要随着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调整卫生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力度,合理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和乡村医生补助资金,切实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促进初保目标的实现。

卫生部门要做好初保工作的综合管理、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要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法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卫生监管力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制定切实发挥中医药优势与作用的具体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农业部门加强对人畜共患疾病的预防控制,配合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求助制度的组织实施;积极参与“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

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等部门制定医疗救助补助资金的统筹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和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切实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监控工作,强化对农村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医疗废水达标排放和农村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协调农村改水、改厕规划的实施,组织改水、改厕新技术的交流、推广,负责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监督指导。

教育部门要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范畴,农村中小学校要有计划地开设健康教育课,搞好学校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参与“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鼓励中小学生把相关卫生知识向家庭和社区传播。

广播电影电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卫生政策、健康教育以及先进典型方面的公益性宣传。

水利部门要组织开展农村改水和自来水普及工作,并加强农村自来水厂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要把抓好初保工作成效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县城考评的重要指标。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文化、计划生育、药品监督、科技、扶贫等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落实有关措施,支持做好初保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初保工作的领导与扶持。**市初保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初保工作,协调解决初保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初保工作职责,将农村初保工作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并建立初保专项资金。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制定相关落实政策,促进初保目标的实现。

建立初保工作监督制度,加强对初保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各级政府要主动向本级人大、政协通报并接受其对初保工作的监督和建议,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和农村居民对初保工作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初保的宣传与正面引导,广泛吸纳群众对初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初保事业的良性运行。

(二)深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按照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现有乡镇卫生院布局,原则上每个乡镇应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引入竞争机制,在保证公共卫生工作落实的前提下,对其余的和县城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卫生院按区域卫生规划要求进行资源重组或改制,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医疗机构的共同发展。加强乡村卫生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要转变服务观念和模式,加强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提高卫生人员素质,建立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以比较低廉的费用为农村居民提供比较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增加卫生投入。从**年起到**年,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要确保农村公共卫生和卫生建设发展经费,包括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等。

(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互助共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年,武夷山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省上统一安排指导下,按照积极稳妥原则,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到**年1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对农村贫困家庭实施医疗救助。

(五)建立分级评估和监测制度。初保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评估和监测。按《**省第二周期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指标(**-**年)》要求,抓住优先领域,积极推进初保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每年进行一次自评,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阶段目标,自评达到“合格”标准后,向**市人民政府申报复核评审;**市人民政府认定后报省级备查;省级指导、监督,并不定期组织抽查。达到第二期初保合格标准的县(市、区),要积极创建“初保先进县(市、区)”。要将初保有关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常规统计,实行年报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实施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6

实行驻村医生制度,建立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为社区农民个人和家庭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医疗保健。

(一)基本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站

1、村卫生室独立设站。

2、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联合设站。

3、乡镇卫生院或其延伸机构独立设站。

(二)工作目标

1、建立驻村医生制。提供三大类12项公共卫生服务。(一)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⑴健康教育⑵健康管理⑶基础医疗惠民服务⑷合作医疗便民服务;(二)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⑸儿童保健⑹妇女保健⑺老人和困难群体保健⑻重点疾病社区管理;(三)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⑼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⑽环境卫生协管⑾卫生监督协查⑿协助落实疾病防控措施。

2、开展健康体检,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按全区农业人口,每年为20%的农民建立健康档案,逐年推进,2010年以前建档覆盖率达100%。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率达100%,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100%,孕产妇、0-7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100%。

3、提升硬件管理档次,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有计划地购置和更新站内的各种设备和交通工具,到20*年信息计算机管理率达70%以上,到2010年全部实行全电脑管理,系统联网。

4、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卫生服务人才。每年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为期一周以上的业务知识培训,培训率达60%以上,2010年以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均达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其它人员均取得相应的资格。同时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力争站内有全科医生。

5、分阶段实施。20*年11月启动试点乡镇驻村医生制度工作,20*年全面推行该项工作,20*年进一步完善、提高和规范驻村医生制度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进一步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卫生强省”战略,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在全区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转变服务模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性卫生服务。促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走向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三、组织机构

驻村医生制度采取乡镇(街道)为单位进行实施。区人民政府成立*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府办、区卫生局、宁溪镇等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区财政、发展改革、农业、审计、人劳社保、民政、广电、扶贫和有关乡镇为成员单位(具体另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区卫生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有关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

各西部乡镇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和农村居民代表组成的公共卫生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探索,定期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取得成效。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墙报、宣传栏、标语、宣传手册等宣传工具大造声势,提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其参与意识。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7

一、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一)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年,建立健全以区为主,区、乡镇(街)、村分级负责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区级医疗卫生单位为指导、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保障和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卫生监督和基本医疗工作,以区为单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到80%,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及参合农民健康体检率分别达到80%,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区主要健康指标与全省同步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强化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预防接种等各项疾病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肝炎等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职业病,积极开展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提高对农村重大疫情、集体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能力。到20*年,常住儿童计划免疫建卡发证率和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85%以上;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报告率达95%,查处到位率达100%。

(三)提高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加强妇女生殖保健、常见妇女病防治和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强化产前筛查与诊断,有效降低出生缺陷,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到2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5/10万和13‰以下。

(四)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依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名农民饮用水”工程和创建文明村镇、卫生村镇活动,加强农村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改水改厕和除“四害”工作力度,积极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处理。到20*年,累计完成148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全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达90%以上,村保洁制度覆盖率达75%,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40%,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达95%以上。

(五)大力推进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到20*年,健康教育户覆盖率达80%,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六)加大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卫生、工商、综合执法、食品药品监督、环保、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实行联合执法,以食品等健康相关产品、职业危害及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为重点,全面加强对食品、药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的卫生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的作用,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到20*年,完成航埠、花园、石梁等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设置,构建覆盖全区卫生监督网络。

(七)改进农村基本医疗服务。调整和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布局和配置,加强卫生支农工作,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加大乡镇卫生院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卫技人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为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到20*年,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规定建设标准,全面消除现有危房,医疗设备完成“老三件”向“新六件”转变;90%以上村卫生室完成规范化建设目标。

(八)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全面实施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培训和医务人员选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等方式,提高卫技人员素质。到20*年,卫生系统医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40%,到2010年60%以上乡村医生达到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九)做好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加强公安、卫生、人口与计生、教育、劳动保障等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流动人口信息的交流。重点做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落实对肺结核、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患者的查治和管理措施。

二、建立健全区、乡镇(街)、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

(十)区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承担全面责任。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区发展和改革、财政、人事、卫生、农业、民政、教育、人口与计生、建设、水利、食品药品监督、综合执法等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督查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并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情况纳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干部绩效考核内容。

(十一)乡镇政府(街道)要切实承担起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领导责任,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区政府下达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并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检查与考核。乡镇(街道)要有一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并在乡镇(街道)在职干部中确定一名公共卫生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十二)村两委要做好本村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完成区、乡(街)下达的公共卫生目标任务。各行政村要确定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公共卫生联络员,负责做好日常工作,公共卫生联络员一般由乡村医生担任,也可以由妇女主任或计生服务员担任。

(十三)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建设标准,加强区卫生监督所、区妇幼保健院和区人民医院建设,落实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的事业补助政策。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应依法履行公共卫生工作职责,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以及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工作。

(十四)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区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公共卫生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内设公共卫生科负责日常工作。

乡镇卫生院要与乡镇计生服务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十五)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的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和转诊、健康宣教,协助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地方病防治等工作。

(十六)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监督体系。根据“划片设置,垂直管理”的原则,完成区级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执行区卫生监督机构下达的辖区卫生监督执法任务。派出机构的人事和财务纳入区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配备按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确定的标准执行。

三、加大投入,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十七)落实中央、省有关农村卫生工作的各项政策,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投入,确保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经费。

(十八)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以购买和补贴公共服务的方式,重点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从20*年起,建立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标准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区财政按标准落实配套资金;建立农民健康专项资金,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设立。

(十九)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直接面向农民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支出(项目及基本内容见附表),提高现已开展工作的服务质量,增加符合农民需要的服务项目,减轻农民的服务费用负担。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用于二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二十)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并接受审计部门审计和社会监督。

(二十一)落实乡镇卫生院经济政策。要增加对卫生院的投入,切实帮助解决卫生院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乡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工作所需的经费由区财政预算安排。落实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农村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及社会保险的有关政策。

(二十二)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装备、医疗设备更新购置等项目支出,由财政和卫生部门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等情况,经论证后确定,给予适当补助。乡镇政府(街道)要重视、关心乡镇卫生院的建设和发展,每年安排相应的卫生事业发展经费,并纳入乡镇财政预算。

(二十三)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教育培训予以经费补助。组织开展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卫技人员全科医学、护士岗位培训,选送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完成乡村医生每两年一次的知识更新培训。所需经费由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二十四)建立重点疾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专项经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落实肺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和免疫规划专项经费。

四、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十五)保证农民享有基本服务。通过主动上门、电话预约和呼救等服务形式,为农民家庭提供健康教育、健康随访、社区巡诊和连续、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把推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改进对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健康档案,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十六)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农村儿童提供系统保健和预防接种;为农村妇女提供孕产保健和妇女病检查;为农村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和60岁以上老人提供定期随访服务,实行动态管理;为农村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和精神病等慢病患者提供社区管理。

(二十七)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加强对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的监测和集体聚餐的指导与管理,落实对农村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的巡查协管,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及时率和卫生监督覆盖率,努力避免因信息报告不及时、控制措施不力而造成的损失。

(二十八)建立区对乡、乡对村、村对服务人员的业务评估和量化考核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

五、大力推进农村公共卫生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改革

(二十九)每个建制乡镇要办好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按照规范化标准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按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确定不同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重点加强航埠、石梁、花园等中心卫生院建设。继续实施“以大带小”战略,区级医院、中心卫生院要定期派出人员为结对的乡卫生院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满足农村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十)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多种选拔任用方法,择优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建立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扩大院长人事、分配、业务等经营自;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行人事制,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三十一)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农村民营医疗机构,促进国有、民营医疗机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满足农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十二)强化村卫生室的基础。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村卫生室,加强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原则上由村民委员会举办,可采取乡镇卫生院派出服务、乡村联办、社会或有执业资格的个人办等多种形式承办。村级医疗机构提供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要给予必要的补助。

(三十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承担,鼓励其他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要切实转变服务模式,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

六、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面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三十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区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探索,定期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取得成效。

(三十五)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实行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区公共卫生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根据本部门在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三十六)开展“卫生强乡(镇)”创建活动,推动和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对获得“卫生强乡(镇)”荣誉称号的单位区政府将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卫生创强的考核范围,并建立定期复查、滚动评估的机制。

乡村医生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篇8

××市结控工作在各级党政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按照全球基金《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第一轮、第四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和tb/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年初,市卫生局组织召开了全市结控项目管理工作会,总结了20__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情况,提出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制定下发20__年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康教育工作情况:

按照项目要求,市结控办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市妇联合作,在全市开展第四轮、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有关内容的培训,举办培训班22期,培训市辖各医院分管院长、保健科负责人、各乡(镇)卫生院院长、防保医生、各村村医、乡、村、组干部、妇联主任、妇女组长、学校教师、校长共计1875人次。同时发出结核病宣传资料十万余份,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进行结核病防治宣传,利用市政府组织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3.24世界结核病日”宣传活动发放了大量的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材料,全年共发出结核病防治宣传画及宣传资料计10000余份,接受有关结核病咨询100余人。

二、病人的发现及转归情况:

通过开展多种形势的宣传活动和培训工作,今年各大医院转诊的可疑肺结核病人有所增加。全年共免费接诊可疑肺结核病人2434人,接诊率达到362.38,复诊肺结核病人1754人次,免费胸透2274人,摄片2324张,其中免费摄片1189张,免费初查痰检1036人,查出阳性400人,阳性率38.61;复查痰检1754人次,合计6616张痰片。查肝功1608人次,确诊并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487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334例,复治涂阳病人39例,初治涂阴病人__例。确诊并自费治疗肺外结核和复治涂阴肺结核病人130例。签结核病常规检查项目知情同意书467人,并对这467人进行hiv筛查,结果hiv初筛阳性17人,经州cdc确诊hiv阳性17人,hiv初筛阳性率3.64。另外在hiv/aids病人中筛查肺结核,共筛查321人次,确诊肺结核5例。目前在接受免费治疗的487例肺结核患者中,有22例是tb/hiv双重感染病人。

全年共发出免费药品hrze961合、hre217合、hrz23合、hr1789合、sm1170支、一次性注射器1170支、注射用水1170支。

病人的归转:20__共确诊并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509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355例、治愈330例、死亡10例、失败11例、迁出1例、其它3例、治愈率92.96;治疗复治涂阳病人51例,治愈46例,失败3例,其他2例,治愈率90.19。治疗ii型空洞涂阴病人和初治涂阴病人103例,完成治疗98例,死亡1例,迁出2例、其它2例,完成治疗率95.14。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以上。

三、督导工作:

对各乡(镇)进行结核病督导6次,访视现症病人435

例。结果:有10的病人无督导医生管理,5的病人服药不规则、有漏服和断药现象,希望各乡(镇)加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工作,确保病人规则服药。

四、接受上 本文来源:文秘站级主管、业务部门检查项目工作情况:

元月份接受了州项目办组织的全州结核病交叉检查,4月份接受了省、州项目办联合督导检查,督导检查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看资、访视病人后对××市开展的结控项目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一致认为××市结控项目工作,领导重视、协调到位、制度健全、结防机构和艾防机构合作好、工作人员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技术操作规范,达到项目要求。

五、其他:

全年完成工作简报8期。完成了××市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终期评价报告(20__年4月1日——20__年3月31日),追踪大疫情报告的肺结核病人382例,到位141例,到位率36.91。按要求对涂阳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共检查1005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3例。按时完成各月工作小结、月报、季报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药品管理规范,做到提前计划、每月盘点、药品不短缺、不过期、无霉变。按质按量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市结核病控制项目20__年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和《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根据四川省全球基金第四轮和第五轮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计划要求和09年第一轮全球基金开始实施滚动为期6年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市结核病控制项目20__年工作计划。

20__年我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主要是按全球基金第一轮、第四轮、第五轮结核控治项目的要求来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工作内容

(一)、继续巩固结核控治项目工作成效,加强第四轮、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和第一轮全球基金滚动项目在我市的实施。

(二)、围绕项目实施,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通过普及结核病基本防病知识和“双免”政策来提高我市各类人群的主动就医意识,增强和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能力。

(三)、继续开展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市妇联等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综合医疗机构人员及乡村医生对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转诊、追踪、督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乡镇卫生院痰检点建设。

(五)、按全球基金第五轮结核病控制项目要求,做好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

二、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

1、工作目标

(1)dots覆盖率在全市达到100,可疑肺结核病人就诊率达到300/10万

以上。

(2)全市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到75%,完成初治涂阳病人任务数331例,

复治涂阳病人任务数60例,重症涂阴病人50例,合计441例。对初治涂阳病人,发现1例,治疗1例。

(3)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

(4)加强“五率”工作,按国家要求力争达到医疗机构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达到95以上。结防机构追踪率、涂阳病人家属筛查率达到85以上。

2、工作内容

(1)加强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工作。

(2)加强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之间的合作,提高肺结核病人的转诊率和发

现率,兑现报病奖,病人督导管理费,落实激励机制。

(3)与当地妇联合作,对村妇女主任和组妇女组长以及村医生进行有关结

核病防治知识及人际交流技巧的培训,动员其在基层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高本地人口的结核病知晓率。

(4)在加强对免>!

院医务人员和村医的督导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5)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创造支持性的环境。

(6)继续在结核病人中监测hiv感染率。

(7)提高结核病人中艾滋病感染者的发现和艾滋病感染中结核病人的发现工作。

三、健康教育

(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乡(镇)要按照《重点疾病健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结核病健康教育力度,开展经常性和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活动。

(二)、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为乡村组基层干部、在校学生、村民。根据三个不同人群,分不同层次和深度由当地政府组织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

(三)、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为结核病基本症状、“双免”政策等。

(四)、采用张贴布告、电视、广播、报刊、专栏、发放宣传画、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管理:

全市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继续执行第四轮、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和第一轮滚动项目,市疾控中心结防科应做好免费诊断、治疗管理、政策宣传动员、人员培训工作。由市卫生局做好政府配套经费落实工作,签定各级目标责任书并纳入卫生行政目标管理,持续不断地开展病人发现和管理工作,加强项目督导、考核工作。

(二)、经费、药品的落实

1、配套经费的落实:在药品免费供应的基础上,根据《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和《四川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__—20__年)》要求,向当地政府汇报疫情现状及所需地方配套经费测算额度,要求政府兑现承诺,保证地方配套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全额、及时到位。

2、省项目办根据我市上报的病人数提供结核病防治项目免费药品。

(三)、培训

1、教材和内容:以国家卫生部编印的《中国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材料资源库》为材,分类进行。对乡村医生重点培训健康教育、病人发现推荐、日常推荐等措施、方法、治疗管理、督导访视的意义及乡村医生职责;我市的工作重点是提高诊断水平、病人管理和报表质量。20__年继续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对疫情报告的肺结核病人进行追踪。

2、培训对象:各级医疗单位的门诊感染科医生、乡村医生,乡、村、组妇女干部,校医 ,教师、以及实施督导化疗的志愿者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

3、培训方法:为保证质量,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实施各项培训工作。市级负责对辖区乡(镇)医生、村医生,乡村组妇女干部和校医进行培训。

(四)、主要技术规范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指南》开展“病人发现、治疗管理、痰菌检查、登记报告工作。”

(五)、督导

项目实施期间实行分级督导的原则,通过督导提高工作质量,并将督导后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被督导单位以改进工作。

1、市级督导:对各乡(镇))卫生院每2月督导1次,内容:可疑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转诊或截留情况;访视现症涂阳病人,了解乡督导医生对化疗病人的治疗管理和督导情况。

2、乡、村级督导:要求乡镇卫生院防痨医生每月对村医生和志愿者督导员的工作进行检查,考评。对每1例免费治疗的病人进行访视,检查落实药品的领取、保管、规范服用情况,治疗记录卡的填写情况。村医对病人应进行经常性督导,监督病人按时服药和复查,发现病人有毒副反应及时向乡督导人员或市疾控中心结防科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六)、痰检质控

加强痰检质量控制,按照痰检质控方案要求开展工作。继续完成乡(镇)痰检点的建设及培训。

(七)、药品管理

1、药品计划:按上级要求及时将药品需求计划呈报××州项目办。

2、按照药品、设备管理要求加强管理,做好药品领取,保管,分发和建帐等工作,做到药品供应不间断,防止出现过期、失效、受潮、霉变,不得变卖和丢失。

(八)、监测和评价

1、建立完整的报告、登记、报表和评价系统

归定专人负责结核病登记、统计、报表,同时实行网络直报和结核病疫情报告制度,对上报的疫情进行确认。由于全球基金支助经费是根据实施项目工作制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及当地政府承诺配套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下拨,要按照四川省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计划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准确上报季度报表和年报表。

上一篇:乡村医生惠民服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保健医生秋季学期工作计划范文